0

我眼中的鲁迅范文(精选20篇)

浏览

656

作文

1000

鲁迅散文集读后感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散文集》,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当事人孩子们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面对鲁迅作文

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书店的清冷处放了几个书架,都是些名人名著,其中一格贴着“鲁迅”的标签。

但署名鲁迅的书不多,反倒是研究鲁迅、怀念鲁迅的书不少。其中一本书的装帧很考究,咖啡色的厚皮封面上还镶嵌着鲁迅的头像,立体浮雕,凹凸有致,黄铜制成。如此考究的包装,价格当然不菲,实际上,它足以买下两本鲁迅著作的平装本了。

近些日子又去逛时,发现鲁迅这一格腾出了一半位置,放上了周作人的书,还加了一个“周作人”的标签,这让人想起了法国先贤祠中的伏尔泰与卢梭,将鲁迅与周作人摆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不知是否有意为之。

对于鲁迅,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再熟悉不过了,一瞧见“鲁迅”二字便会肃然起敬。看他的脸,短发竖立,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庞消瘦,或沉思或眺望,没有笑容,神情凝重而严峻,我总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冲动,只恨生得晚,未瞧见他老人家的真容。至于这份敬畏从何而来,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他的“三家五最”无人可比,又觉得他临死前对怨敌一个都不原谅的姿态让人敬畏。我觉得他堪比马克思:生前有很多敌人,但没有一个公敌。当然,这些内容都是从老师那儿得知的,细想起来,方发觉奇怪,我为何敬仰鲁迅?

记得最早接触鲁迅,是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时老师在讲台上撇开了课文,单讲起了鲁迅。他将鲁迅一生的作品按时间列了出来,让我们记住并强调这是重要考点,后来还专门考过一张鲁迅专辑的试卷,到现在还记得内容。如果在我熟睡的时候有人大喊一声“鲁迅”,我在梦中都能发出呓语:“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关于鲁迅,这是一种条件反射,一个鲁迅包含了太多的考点。在一群学生中报出鲁迅名号后,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喊:“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种情形与背“床前明月光”极相似,不同“嘴脸”顷刻统一了“口径”。

后来鲁迅就像月经一样,几乎每一学期都会定时出现,且随着学期数增多,愈发有了规律性,每次都会流出新血来。“鲁迅”所包含的考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918年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至1926年……1927年至1935年……”

似乎我们不只要记住鲁迅写的文章,还得记住文章的出版顺序及鲁迅的生活轨迹。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唐玄宗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的爱一样了,不过他是爱屋及乌,甚至捧出了炙手可热的杨国忠。而我则是恨乌及屋了,正是对鲁迅先生事无巨细人生经历背诵的厌恶,也波及到了鲁迅本人的文章。

实话讲,鲁迅的文字颇有趣味,尤其是《朝花夕拾》中捕鸟一类的童年小事,真叫人觉得亲切,令人艳羡,但这只限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鲁迅的文章便不是用来读的,只是用来分析的。时常一节课的时间只分析几句话。一字一句地解剖,挖出作者的潜台词,剖出每一个副词的意味,甚至连标点也不放过。

凡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优良产物大多应记得鲁四老爷在祥林嫂被婆家抢走后陆续说出的三个“可恶,然而——”,据专家言,三个“可恶,然而——”各自都有确定的深刻含义。记得当时讲解时,头顶上电风扇吱嘎吱嘎地响,老师则用嘶哑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引导我们往标准答案靠近。最后,由于我们“朽木不可雕”,老师公布了答案,我们埋头记下一些标准权威的文字分析。若借用迅哥儿的话说,他不想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我们也不想知道“可恶,然而——”有三种“深刻含义”。

若说新文化运动推倒了一座孔子像,那鲁迅便是被新立起来的。所有人到他面前都莫名敬畏。至于为何敬畏,我们会背诵:他的文字像匕首,寸铁杀人,一针见血。但我不明白为何无人说鲁迅的文章似大鹏呢?你看那色彩瑰丽奇特的《故事新编》!我想大致是我们这些青年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别人的权威的缘故吧。

悲哉!鲁迅一生呐喊,不就是叫青年觉醒、相信自己吗?他彷徨,不就是因为国人过强的他信力吗?鲁迅叫我们“疑”,用他的文字叫我们“疑”,而我们正是捧着这样的文字,却只是“信”,信权威,信专家,信老师……唯独不信自己!《圣经》人人尚可读出不同,独这鲁迅的文章只由一小撮人把持话语权。

真可以说是越学习鲁迅,越没有鲁迅了。

我们晓得鲁迅一生的经历,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林林总总,都一清二楚。鲁迅的文章有权威的注释,甚至不用读他的文章,背熟注释、写作背景便可得高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鲁迅与孔子一样沦为一件外衣,在各式各样的试卷中被分析得支离破碎。

鲁迅在《死》中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这是诚恳的苦求,苦求世人忘记他,管自己的生活。作为我们的“民族魂”的鲁迅有着深刻的思想、犀利的文字,只是,在面对鲁迅的文字时,我们常常被“时代背景”“深刻含义”格式化,或许,这才是阅读鲁迅的最大悲哀。希冀所有人与我一样,面对鲁迅,只沉醉于文字本身,感受它的深沉、幽默,它的犀利、智慧,向对待一切作家的文字一样,发出我们自己内心的感触便好。

[面对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回忆鲁迅先生仿写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的笑声是令人欢喜的,笑容更是慈祥的。每逢大家提起她的不足,她就抱着要改正的态度,真诚地笑起来。

奶奶的体型较胖,步履很沉重,走两步就气喘吁吁的,她走一步,连半米都不到。从我家走到经十路她早已满头大汗,但她依然热爱劳动。

中午,我们一家三口经常去奶奶家吃饭。奶奶早晨大约六点起床做早饭,饭后,不管家里来不来人她都要收拾得一干二净,并且很迅速地做好午饭。

奶奶上了年纪,牙口很不好,但是每逢我们去她家吃饭时,她都会做那些我们爱吃的酥脆的东西,每次奶奶都被我父亲说一顿,但是奶奶却依然笑起来。奶奶的笑容越来越慈祥,可是脸上的皱纹却越来越密集。

奶奶的腰是弯曲的,都是干活累的。冬天来临,北风呼啸着,奶奶在屋子里弯着腰洗衣服,她早已经习惯。奶奶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中,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却有一颗任劳任怨的心。她在家里付出了一切劳动。时间像沙漏一般流逝,她也渐渐衰老,奶奶无声无息地洗着衣服,手上早已被冷水冲洗得破皮、变形,但她却从不跟我们抱怨。

奶奶不仅是为大家,更是为我。

天空中下起了白雪,我独自在家,感到很饥饿。家门开了,一阵寒风吹来,像针似的扎到我身上,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

原来是我的爷爷,他穿着大衣和棉裤子,带着棉帽子和围脖,只露出了眼镜。他是顶着寒风来看我的。

“你小子有功,你奶奶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说着,爷爷将手中的饭盒放在桌子上。他搓了搓手,将眼镜摘下来,眉梢上还挂有一些雪花,他暖和过来后坐在了沙发上。

爷爷穿的和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穿的很薄,而今天穿的很厚。爷爷有时很糊涂,冷热分不清,肯定是奶奶嘱咐的,奶奶真有心。

我吃完饭后,爷爷就走了,我真是有说不尽的感激。

奶奶的精神令我震撼,她热爱劳动,有一颗坚强、执着的心。她在家中是真诚的、是任劳任怨的、是无私奉献的。奶奶在我心中是伟大的,她的一举一动都令我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以鲁迅为榜样作文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心中,总有几颗永不熄灭的星星在闪烁,在这些星星中,鲁迅爷爷这颗星星最明亮、最耀眼。

鲁迅爷爷的成功,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珍惜时间。关于时间,还有一个小故事呢。鲁迅爷爷12岁在绍兴城的“三味书屋”读私塾,父亲不幸患了重病在床,两个弟弟还年幼,因此,他经常上当铺,跑药铺,还要帮妈妈干家务。有一天,鲁迅爷爷在家帮妈妈多做了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厉的老师狠狠地责骂了他一顿。年少的鲁迅挨了批评后,心中自是有很多的委屈。但懂事的他并没有和老师辩解什么,也没有埋怨自己家世悲惨,他知道老师的严厉是对自己的负责和督促。诚恳地接受批评后,他决心做好精确合理的时间安排,不因为做家务或其他的事迟到了。于是,鲁迅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个“早”字,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学习。

跟鲁迅爷爷相比,我真是自惭形秽,妈妈总是提醒我,要抓紧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而我总不以为然,认为时间很多,明日、后日,时间多着呢。读了《名人励志故事》后,我感触很大,人的一生太短暂,如不及时抓紧,生命的火炬将白白燃烧。因此,即使在寒假,我也没睡懒觉,当我在偷懒时,鲁迅爷爷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脑海里,时刻提醒我、激励我。

我要向鲁迅爷爷那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我十分认同您说过的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没错,您是名副其实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您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您从来没有虚度光阴,浪费时间,甚至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您珍惜时间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鲁迅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不但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您和别人聊天时,从来都是长话短说,如果别人邀你赴宴,您只有早到,从不迟到。您用‘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谋财害命’表现了一切!”

鲁迅 先生,我想对您说:“我以前做事马马虎虎。晚上老师布置大量作业,可我依然看电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浑然不知。爸爸妈妈不知骂了多少遍,我也改不了这个坏习惯。自从在书上学习了您的故事,我奇迹般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懂得了珍惜时间。”

鲁迅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对时间的感悟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好好珍惜时间的,谢谢您!人总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跑快几步,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干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菊花姹紫嫣红,看得我眼花缭乱;弟弟负责擦窗台和窗户。大象有一个可以垂在地上的长鼻子。Kiven撇了撇嘴,在回房的路上想到:真是的,一出门便见如此丑女,真希望快点找到回去的胭脂盒;我终于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次深水区的游泳。你虽没在春天争芳斗艳,却在秋天以丰厚地果实报答辛勤的人们,这不正是那些勤勤恳恳农民伯伯地写照吗。

在我还未洒脱一身稚气时,拜读你的文章,我曾有过这样一段暗想:你的文采也不过如此嘛,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没有一连串使人折服的修辞,什么打伏笔,什么前后照应,什么突出中心,也都不在情理之中嘛。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和涌动在你的文字中。

于是,你的光芒没有在那个时候于我的心中闪烁,然而,时间的流逝却让你在我心中蜕变,那个崭新的你在不久后就出现了。

成长让我明白你笔下的尖锐,让我看到你的诚实,你的爱国,你的无所畏惧,你的大义凛然,孰重孰轻…你就这样被铭记---鲁迅。亲眼目睹为准绳,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鲁迅先生那叫鲁迅,愚鲁而迅行,大愚如智而行事迅速快猛,文学家与革命家在此刻并现。

你用伶俐的口齿,解放人们的思想;用一只笔杆子,痛打资本家的“走狗”;用犀利的目光,笑过“二丑艺术”;用凸起的颊骨,骂过“聪明人”和“奴才”。思想光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这便是你,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鲁迅的作文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路跟着这位文化巨匠的文字穿梭时光,与他比肩而行。我终于读懂了鲁迅,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以笔为刀解剖国人的灵魂,投笔似剑戳穿旧中国的面纱,孤独无畏,昂首于革命队伍的最前列。他用他犀利辛辣的文字撕裂了禁锢着光明的黑暗,释放出希望的黎明。即使”荷戟独彷徨“,也依然激昂呐喊;即使深陷”剿杀“,却仍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来不屈反抗;即使备受走狗文人的污蔑,也能”怒向刀丛觅小诗“,独臂扛鼎地维护正义。徜徉于先生睿智的文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在寂寞中对真理的执着和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那份无所畏惧和不屈的叛逆本色。

合上书本,我持卷远望。望着窗外寒夜中朦胧的山,是多么的巍峨肃穆。我仿佛看见山的脊梁上站着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挥戈扬戟敏如苍狼;他宣战——向着压顶的乌黑苍穹;他渴望同行者,能一起用挺直的脊梁扛起”铁屋的闸门“,放出”真正的国人“,一起救亡图存。此时,我那疲倦的身体蓦地变得精神抖擞,心中似有火焰熊熊燃烧,我愿以所有的激情和满腔热血与这位文化巨匠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爱书故事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他珍藏着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上面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他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 “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好。鲁迅先生爱护书籍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与鲁迅相遇作文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脸是方方正正的,头发是一根根竖立的,胡须是标准的八字胡。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射出坚定地光芒,爱国的情怀——这正是我心中的鲁迅

初遇鲁迅是在六年级的课本上——《少年闰土》。开始读全文就觉得一个字——顺。全文不拘一格却又省略得当。这优美的语句像涟漪般荡漾开来,即使读者心旷神怡又合着鲁迅的思想感情,有一种独特的阅读感受——美!全文层次分明,描写细腻,不愧是文坛第一人的灵感。再度全文,心中又涌现出一种感受——雅。仿佛鲁迅本人在你面前,随后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就如琴弦一样,波动了我内心的那根琴丝,好似我以是作者三读全文,内心的感受已无法用语言形容。全文荡气回肠,一气呵成,难道不是鲁迅“文坛第一人”的最好诠释吗?

读过他的文章往往容易入迷,忘却自我。他的文章是那么通俗易懂,那么真实,那么真挚。他用笔“杀死”了多少敌人?他那是在用心写文章啊!

了解鲁迅的散文集,是从他的《朝花夕拾》开始。全书共十几篇文章,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鲁迅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读到这些文章时,有时会忍俊不禁,有时会满腔怒火——这便是鲁迅散文集的魅力,他写的这些方方正正的字会让读者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鲁迅执着于生活,以“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义”为信念,致力于“改良人生”,不仅洞察人情世故,而且犀燃烛照,时时发表卓异的见解,如在《父亲的病》中觉得父亲临终时照习俗不断呼叫的是“父亲最大的错误”,至今读来仍觉得鲁迅说的有理有据。“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医术,就是希望新的思想可以传到中国去。”这是鲁迅写的一段话,同样也是鲁迅一生的使命,他投医从笔,拿着坚硬的笔杆子投身于救国爱国之中,《朝花夕拾》不是为某个人写的,而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名儿童写的。待我们长大成人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人们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叹嘘不已。

正是这些思想让鲁迅敢于斗争,敢于奋斗,敢于追求。哪怕因此伤害自己,哪怕否定自己,他也如泼出去的水,一路向前,从不回头。正因为如此才奠定了鲁迅“文坛第一人”的称号。

想写文章,便写得不拘一格,出类拔萃;想救国,便轰轰烈烈地搞“新文化运动,想改变中国人思想,便创立独一无二的风格。这就是鲁迅。

[与鲁迅相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啊毛、啊毛……”“祥林嫂”在我后面紧追不舍,吓得我惊慌失措地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直哆嗦(虽然,在这之前导游叔叔早就说明“她”只是个扮演者。)。这就是我在绍兴鲁镇游玩时遇到的趣事之一。

鲁迅先生故里游玩,不仅时有趣事发生,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比如:鲁迅先生生活过的故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还看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玩伴——闰土的铜像,他头戴小毡帽,脖子上挂着长命锁,栩栩如生,可爱极了!当然,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铜像,他们各个都雕刻的惟妙惟肖,有趣极了!

鲁迅故里游,我可是大丰收!瞧,我带回了一把特殊的丝绸扇——它的上面可写着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的诗呦!我还带回了一幅“高手”为我画的肖像画,帅极了!想“开开眼界”吗?哈,那就找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故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等,因为五一人多,所以我们只去了两个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介绍鲁迅的作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石板路,旧木窗,石库门,啊!我走进了鲁迅故里!

鲁迅,这位妇孺皆知的大文豪,曾经就在我脚下这片土地生活过。

现在,我顺着他的踪影,追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小时侯读书的地方。我隔着栅栏,远远地看见鲁迅的位子。方方正正的课桌椅,上边的油漆已部分剥落了,隐约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早”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起小鲁迅用功的样子,他趴在课桌上,品味着词句,整理着笔记,思考着问题——同学们都奔进后花园玩闹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学习。想着他的模样,我又望了眼鲁迅那看似非常普通的座位,仿拂嗅到了一股书香味儿。

游好了“三味书屋”,我们又七弯八拐,到了百草圆。这里不在像“三味书屋”那样安静、严肃,倒有点活泼、天真的味道。我望着泥墙根一带,发现那儿早已爬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在丛丛绿叶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浅浅的、环形的裂痕——这大概就是小鲁迅拔何首乌的罪过吧!顺着泥墙根走,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菜畦、皂荚树、石井栏……看!这些菜花真漂亮!小花黄灿灿一片,如金光洒在大海上,真迷人。它的菜杆高高的,绿绿的,散发着活力。看这高高的皂荚树,它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投下一片阴影,供人乘凉。走着走着,我看见了盆栽的五针松。用手一抖它的小花苞,花粉就蔓延开来。这么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走进鲁迅故里,我也走近了小时侯的大文豪。

[介绍鲁迅的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走近鲁迅先生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绍兴县打出了力塑鲁迅文章的文化牌,打造了旅游业的新景点——鲁镇,把鲁迅作品中的"鲁镇"搬到现实中来.在鲁迅笔下《祝福》、《孔乙己》、《明天》等作品中频频出现的绍兴鲁镇,虽然是虚拟的,但绍兴县投入2亿多元,营造了一个占地9公顷的"鲁镇".在这里,融汇了昔日古城绍兴的民俗风情、民居建筑.鲁镇景区突出了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弘扬了鲁迅文化,并将绍兴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等融入其中.

百年历史的绍兴水乡缩影的鲁镇,在这得到重放,又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绍兴人亦或是外地人,徜徉在这古老的石板街道上,穿梭于民居村落,探寻绍兴的民俗风情,感受水乡的另一番情韵和意境……绍兴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是绍兴名胜的最独特之处,对各省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许多年来,“鲁镇”一直是个被国内外鲁研专家频频使用的词,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已成了鲁迅作品的代名词,与三味书屋、百草园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鲁迅文化语境.可当有人问起“鲁镇”在哪里时,我们便难指其实了,而要说清“鲁镇”的面貌,更是勉为其难了.确实,“鲁镇”在鲁迅作品中仅是一种泛概念,它没有具体的方位,没有具体的形象描绘,留给人们太多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同时,当“鲁镇”历史的守护者们悄然离我们远去,古老的水乡风俗被现代文明逼进历史角落时,久居于繁闹与喧哗的人们便开始渴求一种文化的回归,希冀一种宁静、安适的生活,安然地在曲曲弯弯的窄巷、碧波荡漾的流水、垂柳依依的小桥观赏一种景致、品味一种风俗、寻觅一段历史.于是,建造一个新“鲁镇”便成了一种时代的召唤.

坦诚地说,随着岁月的流逝,鲁迅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鲁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貌我们越来越感到陌生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所发出的“鲁迅的书真难读真难懂”的阵阵感叹,为继承和弘扬先进的鲁迅文化,人们在做种种不懈的努力.如影视、戏剧界将《祝福》、《故乡》、《阿Q正传》等鲁迅作品搬上了银屏、舞台,出版界出版了《呐喊》、《朝花夕拾》等图文并茂的鲁迅作品,使广大观众和读者有了形象感受,读鲁迅原著相对轻松和容易多了.如今,鉴湖畔的“鲁镇”,更让所有文学爱好者有了读鲁迅的一把钥匙.

再看,鲁迅墓地位于虹口的鲁迅公园.墓地占地1600平方米,周围种植了松柏、香樟、广玉兰等长青树,墓前平台可同时容纳400人在此瞻仰.草坪上的鲁迅座像是浙江美院萧传玖所塑,墓栏里安放着灵柩的墓椁,上铺光洁坚固的花岗石,两旁两棵松柏系鲁迅夫人许广平及其孩子周海婴亲手栽植.墓穴后是花岗石做的大墓碑,上刻 “鲁迅先生之墓”六字,为毛泽东所题.

最后,在这次外调活动中,我们想对鲁迅老先生表达一种感情——尽管我们对鲁迅专题还存在种种困难,但我们总是以一种尊敬、敬畏的眼神去看待他,因为他的作品,因为他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人作文: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他常常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衫,头发浓密乌黑,像刷子似的竖起,特有的“鲁氏”胡须,成个隶书的“一”,他关爱青年,爱护青年,他一生接济了无数的困难青年,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用笔跟敌人战斗的作家!他就是让我尊敬的鲁迅的先生!

鲁迅先生的一生与敌人“战斗”,他敢于斗争,他那严肃中又带着慈祥的脸庞,注视着中国的兴败,为受欺压凌辱的百姓打抱不平!

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最痛恨浪费时间,乱占用别人时间的人。他自己非常珍惜时间,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间,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为中国文坛做出更多的贡献!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会有那么大的成功?”,鲁迅先生说“我只不过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而已。”

这是多么简洁而深奥的话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鲁迅先生成功的决窍就是这么简单。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的杰出作品吸《故乡》、《阿Q正传》、《秋夜》……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书籍,如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弗雷德里克·凡·伊登的《小约翰》等等。

鲁迅,这位伟大的作家,中国第一位用笔与“敌人”战斗的作家!中国的大文豪!

这就是我认识的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惜时如金——时间是挤出来的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很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和翻译了 640 万字,平均每天写 2000 字,为无产阶级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 ”

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为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正像他所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是用跑步的速度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作。他有一句名言:节省时间,也就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延长了人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致鲁迅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很高兴能给你写一封信,以前的我认为你和其他的作家一样,都是爱国的作家。但是,现在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因为您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读了您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好像看到了您的儿时生活。《狂人日记》又充分表现了您对封建社会的无比憎恨。

鲁迅先生,您的文章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可以从中看出许多道理,您的事迹我也都略知一二。

您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以此来要求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我肯定是没有您这样好学的精神。您勤学好问,经常去问问题。而我却总是不肯去问老师任何问题,每次都是在同学那看一个答案填上去。

有一次,我在写数学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令我最头疼的问题——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我算来算去,却总是得不到一个该从何下手,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不会,但我却从来没有去问老师,只是在曾德婷那里看到了一个答案后就填上去了。

鲁迅先生,您是我们国家的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我也很崇拜你,因为你的作品都是我能领悟的。你为了打倒反动派,不顾个人安危。你对学习的认真态度我都学不来,但我很喜欢您的风格。

鲁迅先生,我一定会以您为榜样。牢牢记住您对我们的教诲,好好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了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在我心中,鲁迅先生是幽默的。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反动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是如何地主持“公道”。鲁迅先生为揭穿这一骗局,讲了个小故事:我们乡下一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喜形于色,说是阔佬同他讲话了。许多人围住他,问个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了,对我说:“滚出去!”听故事的人哈哈大笑。国民党对美国主子摇尾乞怜的丑态被揭露无遗。

在我心中,鲁迅先生是珍惜时间的。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旧不停地写作、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时,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病稍好一些,就又动起手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还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在他逝世的前三天,他还在给别人翻译的书写序言;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写日记。鲁迅先生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那天,从没浪费时间。

在我心中,鲁迅先生是关心进步青年的。一位鲁迅先生曾经帮助过的青年叫阿累,他写过一篇名叫《一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讲了作者是一家汽车公司的卖票员,一天为躲雨进入书店,而作者在书店看中鲁迅翻译的一本书,因没钱买而感到羞涩,鲁迅先生见了,问明情况后,半卖半送,满足了作者对读书的渴望。作者仅仅与鲁迅先生有一面之交,然而这一面之交对作者起到了深深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

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一位幽默,珍惜时间,关心进步青年的伟大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作家鲁迅的英语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As it is known to us all ,LuXun is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He is not only a writer, thinker, but also the founder of Chinese Literature . He wrote many classic (经典的)novels and his stories, which are translated many languages, were made into film,such as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nd The New Years Sacrifice,which deeply showed peoples suffering in the old days.

Because of his achievement to Chinese literature, Chairman Mao spoke highly of him. Besides, some of his works were selected into the text books i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I think youll gain a lot from reading his work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曾拒绝诺贝尔奖提名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他回信说:

静农兄弟: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写人作文:我眼中的鲁迅600字

全文共 314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历史随着水流点点推移,你的声音却永垂不朽。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1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以前我并不了解鲁迅,只是时常从大人们口中听起而已。说到鲁迅,我知道他是一位大文豪,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个学期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才真正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读着《少年闰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的家景良好,但却处在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只能被关在高墙大院之内,对所处环境感到深深的不满,因而羡慕见多识广的闰土,喜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读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很忙,他日理万机,但又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给侄女翻译童话书,询问侄女的学习情况并教导她读书、学习要认认真真,不能马虎。鲁迅先生很幽默、乐观,积极的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还很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读着《一面》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关心进步青年,忧国忧民。他很累,他的健康已让完全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吞噬了,他把一生的时光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他真是一位越老越坚强的战士!

读着《有的人》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鲁迅:他虽然已离开了人世,但精神却永远留在别人的心中。他爱憎分明:憎恶反动派,却对吃不饱穿不暖的劳苦大众倾囊相助,给予关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鲁迅。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发扬鲁迅的精神:关心别人,节约时间,多看书,多动笔,为国家作出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2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真情,更喜欢他的思想!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勇气!

鲁迅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拿起笔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由泪水汇成的日子,鲁迅先生放下他心爱的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在那个写满悲苦的记忆里。只有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他心中的悲愤,记下他对时代的呐喊。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利剑,他的作品仿佛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

《呐喊》《彷徨》《坟》《野草》……这一本本书中系托了鲁迅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杰作,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曙光。而在今天,他的作品依然给我们是心灵的震撼。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人们也许会感到迷茫。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们的心。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股动力,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天空,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首嘹亮的歌,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五彩的花园,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朵最艳丽的花朵!

我喜欢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3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你最宏伟的志向。历史随着水流点点推移,你的声音却永垂不朽。

也许,在你的心中只有人民吧。

你生活在黑暗,迂腐的社会里,也惟有这样,才让你目睹低层贫困人民的生活。起初,为了拯救别压迫的人民,你选择了学医,用所谓的“救死扶伤”来救助贫困的人们。然而,时间向你证明了你的选择是错误的,世上贫苦人民千千万,哪儿是你一个人能医治的呢?当你看到人民心灵的迂腐与扭曲,愤然“弃医从文”,拿起了笔杆,悍然向堕落的统治者发出了挑战。

你拿起笔做武器,用犀利的文笔无情的批判着统治者,在你的笔下,字里行间中无时无刻不在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儿。

你默默地吸着烟,显得一脸憔悴,那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你不怕强大的统治者,只担心你所钟爱的人民将你“冷落”。

你的没一个字,都像一把匕首,深深地刺入了统治者的心脏,你无所谓惧。

你几乎用了你所有的时间在工作,也许,你命中注定是一个会利用时间的人。你永不停歇的构思,用你的文章来诉说你所有的不满与愤怒。

你不向黑暗势力低头,以笔做枪,用自己的一生和黑暗势力做不屈的斗争。

你坚强,你抗争,始终领导着人民思想的解放,坚定不移地批判黑暗的社会,用自己的文章猛烈地向统治者开火,追求着新的生活。

你成为了民族的先驱,你不愧对“民族魂”三个大字,时间把你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没一个人的心中,你就是鲁迅。

你用自己的行动将我征服,你的信念让我铭记在心,我赞美你挺直的“笔杆”。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4

当旧社会的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时,是谁在呐喊?当反动政府对内严酷统治,对外奴颜婢膝时,是谁在彷徨?是您,鲁迅先生!是谁在为愚民们的麻木不仁而无奈又愤恨?是谁在为革命者们的鲜血痛惜又哀悼?是您,鲁迅先生!是谁在黑暗中擎着火把奋勇前驱,是谁执着匕首,在国民党政府的心脏上刺了一刀又一刀?是您,鲁迅先生!革命路上的前驱!革命者的导师!民族的脊梁!您有一双透明睿智的眼睛,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了远方的希望。

因此,您看到了实业救国泡沫般的脆弱,看到了治病救人纸飞机样的局限,您看到了,只有首先拯救人的心灵,拯救整个民族的灵魂,才有可能在九州大地上空扫除阴霾,重现晴空,才有可能让东亚睡狮觉醒,炎黄子孙重新挺起腰杆,再度昂首阔步!

于是您三改志愿,在革命路,自强路,救国路上始终不渝的艰难的前行。您有一只锐利锋芒的笔,国民党政府进行文化围剿,五名革命作家的鲜血溅在漫漫黄沙上时,您为他们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又怎敢忘记?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志士们的生命结束在卫兵的刀枪下,您为他们唱响了嘹亮的赞歌,《纪念刘和珍君》,我们当永远铭记在心!您的篇篇杂文好似黑暗夜空中的阵阵惊雷,道道闪电,让魑魅魍魉无处遁形;您隐忍着失去同行者的痛苦,用笔杆喷射出内心的怒火,忍看新朋成旧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路正长,夜也正长,您是真的猛士,更将奋然而前行。中华民族不正是由于有的一个个您这样的猛士,才能在困境中愈挫愈勇,代代生生不息吗?

我眼中的鲁迅600字作文5

在我国的现代,出现了一位这样的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体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受人爱戴,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我最看重的,还是以下两点:

其一,鲁迅很关心劳动人民。鲁迅先生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是一个富少爷,但他从不仗势欺人,瞧不起那些穷苦人民,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民,从不去争当那非凡的一员……还记得在语文书上的18课的第三个事例:鲁迅救助了一个被玻璃碎片扎伤的车夫。你想想,那个车夫在一天里跑了多少路啊?他的脚一定很臭,我们这些常人肯定不会去理会那个车夫的。可鲁迅先生却俯下身子,半跪在地上为车夫扎好绷带,还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些钱、药和绷带。鲁迅先生的一举一动使我很感动。

其二,鲁迅先生很关心青少年。在书上的18课,鲁迅先生用开玩笑的方式批评了自己的侄女周晔读书不认真。一般的家庭里,孩子马马虎虎地读了一本书,家长也许不管。但鲁迅先生可不同,他很关心青少年,把所有的青少年都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鲁迅先生为了让青少年更努力地学习,自己给他们树立了个榜样:一生中藏书上千册,写了六千多万字的作品,给青少年回信几千封……也许鲁迅先生的精神打动了青少年,青少年也加入了抨击黑暗社会的行列,使国家解放,发展得这么强盛。

是啊,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不朽的精神,令我们难忘。

鲁迅先生不愧为“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