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鲁迅范文(汇编20篇)

浏览

670

作文

1000

有关鲁迅的英语作文100字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Lu Xun is my favourite writer. H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China. He wrote a lot of literary works.

He was thin and not tall. He always wore a long old coat in that time. At first, he wanted to be a doctor and save people’s lives. So he learned medicine, but later he found the Chinese were in sensitive when they faced the oppression of their enemies. So he began to write articles to wake the people up.

Lu Xun wrote some famous novels, he attacked the social mores in that time, and in his works, many persons were known very well, such as “Ah Q”“Kong Yi ji”.

I like Lu Xun because I also want to be a great writer like him. I like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I often write some articles in my free time. Though I don’t have good literary talent or a large vocabulary, I spend lots of time reading and writing to improve my writing skills.

Lu Xun is my hero, I will learn more from him. I believe I can be a great writer like him in the future.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中写人作文:我心中的鲁迅600字

全文共 3524 字

+ 加入清单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那颗闪耀的名星——鲁迅作文1

历史上溯到二十世纪初叶——全球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称霸一方,穷兵黩武,扩张势力,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旧中国风雨如磐,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力量风起云涌。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将何去何从?在大厦将倾、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个身穿牙黄羽衫的人犹如一轮红日横空出世,用手中的笔作武器拯救危难中的民族,他就是鲁迅。他的出现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白的皮肤,似乎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饱满;整个人精神焕发,两眼炯炯有神。他的头发一根根的直竖着,没一根是耷拉着的,都那么长,头顶就如同一片“茂密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须——浓密极了,而且极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习惯穿长衫,手里时常拿着一支安烟。当有人说了可笑的话,他就会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声,爽朗的笑声常常使他咳嗽不止。他经常在夜里写文章,将自己对愚昧、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愤慨进行控诉,他的文章反映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的心声,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先生的文学是精神的反抗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生存、温饱和发展的反叛,对生命体验的彷徨、孤独和绝望的挣扎。1918年5月,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呼吁国人要“立人”就要进行思想的启蒙,就要反叛“非人”的思想和“吃人”的社会制度,就要揭露“吃人者”的把戏和“吃人者”的人性弱点,从人的意识和社会制度方面对黑暗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深深刻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对沉默的国民灵魂也进行了真实的写照。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鲁迅先生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啊!

一支小船,若是没有帆的帮助,是不可能驶向远方的;一朵小花,如果没有雨露的滋养,是不可能茁壮成长的。鲁迅先生,你既是我的帆,又是滋养我的雨露,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启明星!

回忆鲁迅作文2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真情,更喜欢他的思想!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勇气!

鲁迅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拿起笔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由泪水汇成的日子,鲁迅先生放下他心爱的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在那个写满悲苦的记忆里。只有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他心中的悲愤,记下他对时代的呐喊。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利剑,他的作品仿佛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

《呐喊》《彷徨》《坟》《野草》……这一本本书中系托了鲁迅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杰作,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曙光。而在今天,他的作品依然给我们是心灵的震撼。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人们也许会感到迷茫。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们的心。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股动力,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天空,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首嘹亮的歌,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五彩的花园,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朵最艳丽的花朵!

我喜欢鲁迅先生!

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3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以前我并不了解鲁迅,只是时常从大人们口中听起而已。说到鲁迅,我知道他是一位大文豪,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个学期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才真正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读着《少年闰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的家景良好,但却处在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只能被关在高墙大院之内,对所处环境感到深深的不满,因而羡慕见多识广的闰土,喜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读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很忙,他日理万机,但又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给侄女翻译童话书,询问侄女的学习情况并教导她读书、学习要认认真真,不能马虎。鲁迅先生很幽默、乐观,积极的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还很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读着《一面》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关心进步青年,忧国忧民。他很累,他的健康已让完全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吞噬了,他把一生的时光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他真是一位越老越坚强的战士!

读着《有的人》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鲁迅:他虽然已离开了人世,但精神却永远留在别人的心中。他爱憎分明:憎恶反动派,却对吃不饱穿不暖的劳苦大众倾囊相助,给予关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鲁迅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勤勉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甘愿做人民的公仆。

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鲁迅。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发扬鲁迅的精神:关心别人,节约时间,多看书,多动笔,为国家作出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4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猛烈的进攻,揭露他们肮脏丑恶的嘴脸。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

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5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

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鲁迅先生穿着破烂衣服去理发店理发,一位年轻的理发师打量了他一下,以为鲁迅是一个乞丐,于是就胡乱地理了几下,于是鲁迅也乱抓一把钞票给那位年轻的理发师,理发师便数了数,呀!他猛地一惊,多了许多钱!他的心里乐开了花,真想鲁迅多来几次理发。

过了一个月,鲁迅再次来那家店理发,那位年轻的理发师认出了鲁迅,就笑容满面地给鲁迅细心地理发,理完后,鲁迅细心地给年轻的理发师钱,理发师数了数,咦?怎么钱刚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鲁迅,鲁迅便笑着说:“前一次你乱理我的头发,我也就乱给你钱,但今天你仔细地理头发,那我也仔细的给你钱……“听到鲁迅的一番话,那位年轻的理发师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我看到这里时,我心想:鲁迅的教育方式真特别!

当我们学到《一面》时,才更加觉得鲁迅是一个十分关心进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内山书店买书时,买书的钱不够,没想到鲁迅竟在内山书店躲避敌人,为了让年轻人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他把自己译的书送给了年轻人,可见鲁迅关心爱护进步青年。

社会的未来就是现在进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识才能创造未来,鲁迅把希望都寄托给了进步青年,进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乐放在别人身上的……应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鲁迅呀!你真是一位关心进步青年的学者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的遗嘱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1.不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故居随想_800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一方水土的她——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的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让我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一个星期天,我和伙伴们结伴而行,一同来到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一到那儿,我们的眼睛不由得被那黑漆斑驳的木门所吸引,啊,十足的古色古香。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他凝神端坐,暗黑的古铜色,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的目光。我默默地瞻仰着,心潮起伏,不禁为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而钦佩不已。

我们穿过窄窄的青石铺成的过道,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四方庭院,一股压抑郁闷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儿时所谓的“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天地。随后又来到了当年鲁迅的卧室前,只见折叠整齐的素色被褥,端庄厚重的木床,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以及桌上油黑的茶壶水瓢……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鲁迅舒适安逸的童年生活。一路七拐八弯后,我们穿过了一座拱形门,游历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椹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来高的泥墙,想必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眼前的一片萧条荒凉,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凄凉之感,反而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绍兴,竟然还保存着如此古老悠远的历史风貌,到底是绍兴的现代化留住了文化历史,还是绍兴的文化历史促进了现代化……

在联翩遐想中,我们走出了鲁迅故居,踏在青石板的步行街道上,两旁的商店起劲地吆喝着琳琅满目的绍兴土特产:甘醇清香的古越黄酒、令人回味无穷的茴香豆、乌黑油亮的霉干菜……此时的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鲁迅童年的天地,恍若隔世。突然一股奇臭无比的气味随风袭来,“啊,臭豆腐!”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我们循味找到了一个油炸豆腐摊前,只见一个头戴乌毡帽的青年人正神情专注地炸着臭豆腐,“那……那不是闰土嘛!”一个伙伴脱口而出。大伙儿都笑了,每人拿起一串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品着,说着,感受着古城绍兴的无限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给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您知道吗春风吹走了冬天吹绿了树叶吹化了冰河顺便把我们快乐的童年也吹灭了。 您的文章一直伴随着我来到初中从《少年闰土》到《社戏》无时无刻都讲述着您童年之时的乐趣。而现在我们的乐趣几乎为“0”。闰土给您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而我们现在连家门都出不去更别说这些了。十几个人月夜行船去看戏月下归航偷豆吃不可能船在港口而且月夜之下社会乱家长不放心。社会就是下棋者而我们是那个棋子任社会摆布。 春天去踏青妄想安全谁来负责再说了中国现在的“杀手”——考试。力大无穷每时每刻都需要它来当裁判又有谁来抵御它呢 真的现在科技发达了连衣服都从网上买。游戏变少了虚拟的东西倒是不少。新社会代替了旧社会我们已经想象不到您的那时快乐了也许那些只是一堆残想摇曳在远方不再回来。 如果现在那些游戏还存在恐怕我们也就没那么压迫性了。憧憬向往您的文章中字里行间都让我们羡慕不已但不知道那些对于您是不是美好的反正现在只能跟着社会走了。唯有社会才能使人成功唯有成功才能像您那样富足起来唯有富足才能享受。社会就是这样虽然和平但都在暗中作对。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请社会不要扼杀我们的童年。但是如果社会不听你的恐怕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其实花的幽寂就是缺少快乐的雨露。而那快乐的雨露只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站在社会的头上这样才可以找回我梦幻的童年冰封的记忆残留着邂逅的回忆只能用这温暖的钥匙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倾听鲁迅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年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议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起为首的改良派展开了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的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20年后,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15部小说中有六部代表作:《一件小事》、《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我从中摘抄几句精彩片段: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一件小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狂人日记》

可是,这样一位大文豪,离我们而去。“鲁迅先生‚您在哪里。”永别了,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童年的故事

全文共 197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鲁迅先生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童年

鲁迅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幼年的鲁迅会那么可爱。他长得很健壮,圆圆的脸,矮墩墩,眉眼又清秀,用绍兴话来说,长得很“体面”事实上,直到后来从日本回家完婚,他都被家乡人看作是一位漂亮人物。他性格活泼,机伶,自然也就调皮。他的曾祖母戴氏,平常不苟言笑,总是一本正经地端坐在门口一张硬梆梆的太师椅上,让人觉得不大好接近。鲁迅却偏偏要去逗她,故意从地面前走过,假装跌跟头倒在地上,引得老大太惊叫:“阿呀,阿宝,衣裳弄脏了呀……过一会儿又从她面前走过,又假装跌,要引她再作那样的惊呼。那么个小小孩,就会如此去和一脸严正相的曾祖母寻开心,倘在别的场合,你想他会有多顽皮

随着年龄增长,小小孩的顽皮也就逐渐发展成少年人的鬼脑筋,甚至是恶作剧。三味书屋里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作“对裸”,老师出一句“红花” ,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枣譬如“绿叶”、“紫荆”来回答。鲁迅的对课成绩相当不错,屡次得到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你说我对什么好?”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那人也真是呆子,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一个健康顽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几分野性。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枝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进入三味书屋以后,他的好斗的性情更有发展,有一次不知听什么人说,城中另一家私塾的老师,绰号“矮癞胡”的,竟然虐待学生,连撒尿都要从他手上领一枝竹签才能走,鲁迅不禁大怒,放学后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冲到那“矮癞胡”的私塾里,正巧里面没有人,他们便打翻砚台,折断竹签,大大地造了一通反。还有一次,也是听到一个传闻,说有位姓贺的武秀才,经常在家门口打骂过路的小学生,鲁迅们便相约着埋伏在那人的家门口,预备揍他一顿。他们都还是小孩子,那姓贺的却是武秀才,为了保证必胜,鲁迅特地取了祖父的一腰刀,藏在大褂底下带去,幸亏那武秀才听到风声,不愿意来和小孩子们惹麻烦.

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书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自己来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首先是看杂书,从画着奇形怪状的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他觉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计搜来读。其次是抄杂书,从陆羽的《茶经》陆龟蒙的《耒耙经》,一直抄到《西酉丛书》里的古史传和地方志。再就是绘画,先是从大舅父那里借来绣像本的《荡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都描下来!后来更自己买来好儿本画谱,用纸蒙着,一页一页地描。明明是自己买来的书,却这样耐心地描画,鲁迅在这当中感受到的乐趣,想必是非常强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走进鲁迅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古文古诗写得极好,可他并不尊唐崇汉,他给中国文学的大河开辟了一个新的支流。他不会因为旧物的羁绊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文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他都站在最前面。他独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常常“碰壁”,碰扁了鼻子。他无时无刻不在探求着、实践着。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简单的文字、感情、思想,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一块玲垅的瘦石,但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有着一颗手榴弹的力量。

鲁迅先生是相信进化论的。他有一颗纯洁的心,关爱着青年们,有时甚至是溺爱。他相信新一代的青年必定是新中国的栋梁,必定有出息,就用自己的手把他们一个个托起来,唯恐自己的光芒遮住了他们。

中国人民虔诚地崇拜着鲁迅。因为他是在国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时候挺身而出,顶天立地地站在华夏大地上的。鲁迅先生的精神,至少让三代中国人灵魂受到洗礼。鲁迅先生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的每一寸士地。他伟大,他坚强。

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母亲的书桌上终年摆着一尊镶嵌着鲁迅像的瓷盘。听母亲说,文化大革命“焚书坑儒”, 可是没烧鲁迅的书,书店里除了毛泽东选集马恩列斯全集,剩下的就是鲁迅全集赫然摆在那里。

鲁迅,一个神圣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威慑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不敢双眼直视他。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

在那个风云变幻,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拯救阴霾笼罩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沉思着、探索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做出了坚定的选择,用笔来代替手术刀,摘除中国人封闭头颅里思想的毒瘤。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是很过硬,可没有人敢说他的思想精神神不过硬。那精神到今天还闪烁着锋利的光芒。

说到鲁迅精神,这个我是知道的,就是以笔为投枪和匕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痛打落水狗,毫小妥协地向一切黑暗势力挑战,“一个都小宽恕!”,“横眉冷对于大指,俯首甘为孺了牛”,“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品格,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与之相联的形象便是孤愤、激昂、单枪匹马。前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明枪,身后是飞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简言之,鲁迅的一生是战士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他那瘦瘦的身体,如同大病初愈,他的头发一根根的直竖着,没有一根弯下来,他的胡子不仅浓密而且极像隶书的“一”子,他有时笑起来的时候,连烟都拿不住了。他就是鲁迅。 许多人的眼中都有着不一样的鲁迅先生,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憎恶黑暗的社会,关心底层人民的作家,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小时候和我们一样梦想有自由、快乐的童年。 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则“医治车夫”的故事。那天夜晚,鲁迅的侄女与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往鲁迅先生的家中时,在路上遇到了受伤的车夫,鲁迅先生得知后,帮那位车夫医治伤口。令鲁迅侄女不解的是这么冷的天,车夫干嘛不穿鞋?鲁迅先生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鲁迅先生原本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医生,可当他知道当时的中国人最大的病便是思想上的疾病,于是决定用文章去唤醒人民的灵魂。当然他弃医从文另一个原因是他十分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因而,鲁迅先生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劳苦大众。 鲁迅先生的《风筝》又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鲁迅先生小的时候,曾将弟弟的风筝折断,踏扁,说弟弟玩没出息的玩意儿,当鲁迅长大后,看到一本书上写着“游戏是儿童最平常的表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时他整个人像是灌满了铅,他的心中有了深深的愧疚。他来到弟弟家,想得到他的原谅,可没想到,他的弟弟早已忘却。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那么有名气,又那么平易近人,是因为小时候就是个宽容的孩子,完美的孩子,没想到也会犯下让他愧疚那么久的事。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位用笔作战的战士,同样也是被毛主席称为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不管别人怎么去批评指责他,他还是坚持为人民服务。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有时让人无法用语言来比喻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鲁迅的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浓密的一字胡,直竖起的硬发,一双枯瘦的手,一对深沉而明亮的眼睛——他就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他不常笑,他常在思考,怎样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眉头紧锁,却从来没有为生活的压迫而放弃过——他就是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鲁迅。

鲁迅,这样一位大文豪,从不诉苦,从不抱怨。他同新时代的青年一起奔跑,洒下的汗水培育出一代新星。他深爱着中国,却十分憎恶那些奸佞小人。他勇于探索,从不畏惧困难;他珍惜时间而爱憎分明。鲁迅,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值得每位爱国人士永远铭记。

鲁迅先生的故事流芳百世。鲁迅先生的侄子周晔记录下了这样一幕:当鲁迅遇到一位脚受重伤的车夫,鲁迅先生仔细地为车夫包扎好,将自己的血汗钱给了他——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在鲁迅去世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他哭泣!鲁迅的精神支持着我们做着善行,虽然我们做的远不如他。

他的文章实行着批判主义,那是因为他对那个时代的失望和不满。他是一位战士,一位以纸为弓,以笔为箭的老战士!鲁迅先生,以我浅薄的学识,我要赞美您,永远向您学习!

鲁迅,他便是凌晨的那颗启明星,引领我们向未来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鲁迅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鲁迅活跃在世界的角落,他用他的文章拯救中国,让世界记住的鲁迅这个名字,你的顽强成就了中国。小编带大家出认识一下鲁迅。

第一篇:拯救中国的鲁迅

八达岭上一堵斑驳的城墙,站在透蓝如洗的天空下,伫立在青色的莽原上,久久停驻。

莽原上的草,烧不尽,岁月的荣枯磨灭不了它们,一季又一季,它们青葱在漫山遍野,翠绿在石缝边,古道旁,就像先生一样。

自从先生东渡日本求学,就走上了他人生的坚守之路。

先生坐在学校一片沉寂的礼堂,前面的幕布上在投放电影,虽然有电影里的人声,可是对于先生来说,是死寂的。幕布上,俄国人在残忍地屠杀中国人,一群国人拖着丑陋的长辫,麻木地观看,拍手……先生的目光凝固了,怎能这样?不,不!应有新的精神和生活!先生坚定了忧国忧民的心,他要把国人从麻木中拯救!

后来啊,先生坐上了一条没有归路的船。

月色正浓的夜,潺潺的水在脚底船周流淌。先生不眠,站在宽宽的甲板上,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船边还泛起白沫,他想,一生与故乡故人,就这么越行越远了,幼时与友人的亲密已鞭长莫及,万恶的封建礼教挖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让他们天涯两隔,冥冥中,海边碧绿的沙地,离他越来越远……不,不,面对这一切先生怎能麻木!对,要有新的精神,新的生活,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时光漂流到一个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时代。

国民党在国内大肆围剿“共匪”。那个大雪飘满世界角落的冬天。先生收到一封信和一束文稿,署名方志敏——那是一封凝聚着共产党人鲜血的信,米汤写就的文字上,承载了太多的重量。先生谨慎地将信收在自己身边,承担起了一份重量,没有什么,他担得起。在他的生命垂危,巨星即将陨落的时刻,先生将信交给了共产党。他守住了!

其实先生并没有必要以近乎生命的代价来坚守,他什么都不缺,他有娇妻爱子,他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先生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不只为生活。

先生坐在伸出两个枝丫下的藤椅上,穿着长衫,留着一字胡,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用一生去坚守这目光的含义:国家不能贫弱,国民不能麻木,要有新的精神与生活!

先生坚守住了忧国忧民的心与人格。他把部分坚守成了那城墙,那草,在心中最美的地方,灵动而永恒。世界记住了先生的名字——鲁迅!

第二篇:鲁迅的影响

你就是我的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

小学时,我认识了你。

在《故乡》中我看到了你的身影,那对少年时代朋友闰土的怜爱之情,感受到了少年时你的纯真和无奈,感受到了你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听到了童年时你的欢笑,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听到了孩子们对戒尺的责备。

大一点,我又进入了你的另一个空间,看到了你曾和我们一样从童年走过。 《

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下悲惨的命运,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到日本留学,从学医治病到弃医从文治国,无不充分显示了你对民族、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在腥风血雨的年代,《且介亭》中你正以笔作投枪匕首,为民众而《呐喊》。

你的刚强勇毅令我折服。

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落,你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你到各地的学习,都印证了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你的求知欲很强。

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家道的衰败而影响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使你进了当时被中国人所辱骂的“洋学堂”,还努力考取了公费留学的资格,因此,数年后,有万千个学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

你热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读鲁迅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在的,我并不很喜欢鲁迅,因为他写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总会充溢着那么浓的政治味道。搞不清楚这个人的心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愤怒和不平。

可在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事迹后,起先的想法改变了,并且又增加了很多敬佩、崇拜的情愫。

他生活的那个,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人吃人的封建礼教,黑吃黑的政治阴谋,而那些“正人君子”们却对水火之中的人们熟视无睹,这样的年月,当然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愤怒!当然有人要鸣不平!

1902年3月,22岁的他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离开祖国远渡重洋,来到东瀛日本。起初,他还立志当一名医生,“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诊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期便去当军医。”然而,当他发现中国昏暗的根源其实是国人迂腐麻木的思想后,毅然决定,用思想拯救人心,用文字做抗争的工具,反帝反封建。

在了解了鲁迅先生奋斗的一生后,才真正体会《雪》中的那句话:“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文如其人,鲁迅先生的一生就如他笔下的朔方的雪,一直在孤独地战斗着,就像那雪一样,在向其所处的冬天示威。敢斗争,敢批判,这种朔方之雪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赞美!

于是,我总感觉心里似乎正下着那场北方的雪,鲁迅,这个孤独的人,就好象孤独的雪,一直指引着我。

可以想象,天宇凛冽,只有雪杂苍穹间驰骋,“决不粘连”,虽然孤独,却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故里一游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进去之后,就有一阵臭豆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就连忙跑到卖臭豆腐的地方,买一份。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柔嫩无比,望着湖畔上漂泊的乌篷船,吃着本地的土特产——臭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

我们在一弄堂口歇脚时,看见一位工作人员在给陶瓷釉彩。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几棵小草,就完成我的著作。

紧接着,我就走进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虽然没有像五彩池一样的色彩缤纷,也没有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那种带有中国历史文化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站在鲁迅像前优秀作文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被喻为“中国魂”,试问除了鲁迅,谁还可以担当起这几个字的份量。

鲁迅对国家的爱是深沉的,而对国家的恨也是咬牙切齿的。爱是爱它的丰饶,爱它的壮丽,恨是恨它的黑暗,恨它的麻木不仁。

把笔当做弓,把字当做箭,同样把敌人伤得血淋淋的只有鲁迅,只有鲁迅的笔才会有如此的杀伤力,才会如此的致命。

看鲁迅的散文,他把我们引领进入他的那个时代,他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愿意与我们一同分享。我们欢乐着他的欢乐,悲伤着他的悲伤。我们的魂逃脱了自己的本体,便如神游了一遍又一遍他所经历的一切,他回忆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就像这一切是我们所经历过的一样。

鲁迅并没有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虽小,但短小精?I的小说却也足以证明他高超的小说技巧,塑造了无数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阿Q,狂人,祥林嫂……哪一个人物不是给人以震憾,让人难以忘怀。而且,鲁迅的小说不仅仅给了人一个个故事,还饱含了思想的火花,忧国忧民的情绪永远笼罩全文,让我们的思想也为之触动。

关于鲁迅的诗歌成就,有人这样说“鲁迅虽然诗作不多,但每首都是诗中精品,有谁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能不让人钦佩?能不让人欣赏?那是一种怎样的用字化境,怎能不让人震憾?”

鲁迅,一代文豪,他用笔做武器,战斗了一生。那种酣畅淋漓的讽刺艺术是对人类语言的一大贡献;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又使他成为了“中国魂”。

[站在鲁迅像前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上,一位里程碑似的人物;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浓墨写的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在我眼中,鲁迅先生十分谦虚。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时常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说话,批判着封建思想的成旧和腐败。

鲁迅先生也十分有爱国情感。就拿他在仙台读医时说吧,有一次,他的导师藤野先生问他:“中国的女人为什么要裹脚?”原是不经意一问,鲁迅先生却十分不好意思,脸上泛起了红晕。还有一次,是在先生去看电影时发生的。电影中,一个中国特务成了洋人的刀下鬼,就在那一刹那,全场中国大学生一起欢呼!这大大激发了鲁迅先生的爱国廉耻心,毅然决定弃医从文。

不仅如此,鲁迅先生还十分关爱青少年,敢于与反动派作斗争。在《狂人日记》中,多次用到了“吃人”这个词,最后还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心声。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更是严肃的提出了这个问题。鲁迅先生这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一个正直,谦虚,朴素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的童年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童年,可以说是欢乐的,也可以说是凄苦的,更确切的说,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过程。对于他的童年,鲁迅自述为:“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这一段平实的文字看起来简单,实则概括了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童年。鲁迅的家庭,童年,都可以说是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出的悲剧下面将具体分析他的童年。

首先,要想走进他的生活,必将先走进他的作品,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另一篇文集《呐喊》中,大致有四篇提到了他的童年。其中《故乡》是写他在“天上”的那一段童年。其中写道“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从“少爷”二字便可看出那时鲁迅的阔绰。他的家里有田地,有钱,有佣人,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故乡》中主要讲了鲁迅和闰土之间的事,在那一段欢乐生活里,鲁迅自由自在,阔绰,闲在,完全是“贵族大少爷”的生活。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有佣人,受到远房叔祖的教导,读了许多书,压岁钱也会有几百文,生活也是不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大致写的是他自由自在的童年。在百草园中,鲁迅无忧无虑,每天是以鸟兽为友,花草为伴,过得也甚是很快乐,即使是到了有着严苛的老先生的三味书屋也是如此,学习虽然苦,但鲁迅凭借着自身的机智,聪明也能应付,所以并未从他的文字中并未有着不满。但百草园最终还是失去了,卖给了另一位贵族。这就不得不提到鲁迅家族的衰败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显的一篇文章便是《父亲的病》。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与庸医(所谓的神医)打交道,从其中被榨取了不少钱财,也渐渐发现了社会的黑暗。在“神医”的“治疗”下,他的父亲还是未能康复。也可以说,他的父亲是被庸医治死的。这一段生活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但这也让他更加清醒,更加痛恨封建社会,也使他在未来时刻斗争着,一直不放弃,像猫头鹰那样,在夜深人静的黑暗与寂静中见证着一个个卑鄙无耻行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用犀利的笔触,刻薄的话语批判着封建社会伟人所不齿的内幕行为。

从一些资料中也可以看出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生活。鲁迅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大家之中,他的祖父周福清,号介孚,进士出身,身价不低,当着朝中大官。鲁迅一出生,位置就极为优越,因为他是周家的长孙。“长子长孙”的观念决定了鲁迅“幸福”的童年。确实,在前一段童年中他确实有着不错的生活,就像故乡所描写的那样。但是1893年时,一切戛然而止。周福清因受贿而入狱,为了不使周家的支柱被斩,周家的四五十亩水田变卖了一半,四处打点。而鲁迅的父亲因受牵连,忧愤交加,大病不起。从此“大少爷”也只能出入当铺和药店了。数次和庸医,骗子打交道,使鲁迅在童年即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阴暗面。但即使用出了周家的许多钱财,鲁迅的父亲仍然未能好转。直到鲁迅的父亲离世,周家也全部破产。试想,从一个大少爷突然变成了一个“乞丐”,又有谁能接受得了呢?可以说,鲁迅是深受封建社会的迫害的,所以他在抨击那个阴暗的社会是才能那么令人产生共鸣。面对自己的“仇人”,自然不会留情。所以鲁迅对社会的阴暗面的接触使他留下了阴影,成了一副猜疑,刻薄的性格。

总的来说,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虽然凄苦,令人同情,但确实也炼就了他的性格,使他的思想更为深刻,留下了一篇篇思想深刻,扣人心弦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文学之魂——鲁迅》这本传记,一位伟大人物的事迹马上把我给吸引住了。

这本传记描写了鲁迅的一生。鲁迅的骨头最硬,对形形色色的敌人,看得清,恨的深,斗争得最坚决;他甘当人民大众的牛,在帮助和培养文艺青年方面,更是无私的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其中我最敬佩的是他那种珍惜时间的品质。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这是鲁迅说的。时问是宝贵的,所以历来就有人把时间比作金子,比作流水。可是时间是买不回来的,只有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把握好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掐掐指头算一算,在伟人当中,那一位不是惜时的人呢?画家达·芬奇废寝忘食,每天只睡4小时15分钟。欧立希夜以继日地做

实验,困的时候,就在办公室里打个盹。他分秒必争地工作,忘记了自己亲人的生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不会有人多,也不会有人少。一位真正珍惜时间的人,哪怕你只给他几分钟,他都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时间过的更充实。

时问是财富,好好的利用时间去学习,就能得到好的果实;时问是胜利,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指挥员必须把握战机,哪怕耽误了一分钟,都会招致可怕的后果。在熊熊的烈火之中,消防战士早冲上去一分钟,也许就可以阻止火势蔓延。

以前,我对时间不在乎。放学后,写完作业了,就尽情地看动画片,玩电脑。就这样,时间“滴哒滴哒”地从手缝里溜去。自从上了四年级,我觉得时问似乎不够用了。有时恨不得让24小时变成48小时。我慢慢地觉悟了,我开始画时间表,合理地安排时间,向珍惜时间的同学学习,让自己更好地去把握每分每秒,利用挤出的时间去看书、弹琴、锻炼身体。我觉得生活很充实,自己过得很快活。

读了《文学之魂——鲁迅》,我更加感到时间的紧迫。“时间就是牛命。”我的生命交响乐已奏响了,我知道应该使这曲交响乐演奏的得更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人作文: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便是鲁迅

鲁迅是可悲可泣的。他早年丧父,原本较好的家境因为没了顶梁柱,变得贫困起来。鲁迅立志做一名医生,不能让病人像父亲一样无药可救。到了日本,日本人纷纷嘲笑他是中国人,“东亚病夫”、“懦夫”、“胆小鬼”,这些肮脏的语言浇灭了他梦想的火焰。鲁迅悲愤地弃医从文,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洒在国人身上,试图唤醒这些“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奴隶们。国民党反动派处处迫害鲁迅,拉拢不成就杀掉,这名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笔战斗,却因劳累过度驾鹤归仙。

鲁迅是可爱可亲的。他人称“胡羊尾巴”,从小活泼好动、幽默,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虽是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却一点也没有该有的架子,小时是孩子王,老了是老顽童,就算年过半百,也整天笑声不断,讲故事笑话更是一绝,不仅绘声绘色,还亲手表演,其演技也是像模像样,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赞不绝口。

鲁迅是可歌可喜的。他一生关心过不计其数的国人,不论是青年、幼儿,还是老人、中年人,不管是同等身份的作家、文学家,还是身份卑微的工人、农民、拉车夫,都受过他的爱护。鲁迅一直呐喊着,唤醒了一个又一个麻木的人,多少个热血青年挺身而出,保卫家园。人们放下了奴颜,丢掉了委曲求全,这些曾经贪生怕死的人们,拿起了武器,在鲁迅的号召下,奋力拼搏,顽强斗争。

鲁迅还是走了,但他的信念在国人的心中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洗礼,鲁迅的信仰将在我们心中——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之我见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题记

在为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前,对他的定义便止于此了,单单知道他平生最为经典的一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当时对他的印象便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爱国爱民。

当然我的评价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毕竟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毕竟历史的真实性有待判定,毕竟更没有资格去批判一个历史文人。

一段视频,总能把我们与历史拉近,与鲁迅更加密切。事实上,这段视频的确让我对鲁迅有了一个新的见解。

鲁迅一家人口多,众论纷纭。听了高晓松的讲说,周作人曾当过汉奸,虽带有批判的感情色彩,但却为真。然而周建人,也就是鲁迅的三弟。一生在鲁迅的“大光环”庇佑下长大。他的一生也是大有成就,却被周作人的老婆策划了一起所谓的“酒后婚事”,让两个日本女子地位大升。但这些都不是重点,我今天想讲的是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离开自己当初的大宅子后,对周作人说了四个字,大意就是现在宅里只有一个中国人了。

哦,也是。鲁迅的人品比周作人和周建人都高,他与他的原配妻子只同房过一次,也就是新婚之夜,足以可见他对婚姻其实是不满的,此类婚姻在当时也是“包办婚姻”,也就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实属可悲。可鲁迅又是一个极其负责的人,没有像徐志摩一样花花心肠多次离婚,也没有像一些人一样幸福美满,处于中间。后对徐广平产生了爱慕之情,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好感”。

朱安是鲁迅名义上的妻子,而许广平才是鲁迅的爱人,并与她有了孩子,如果此般情况放在当今社会,法律是不允许的,但当时正值改革时期,所以制度也随之变得开放。

鲁迅先生德才兼备,他讨厌小脚女人,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我觉得他并不喜欢这种女子,而是更喜欢能与他并肩作战的女子,可能他的思想比他人更加先进,又或许革命家都喜欢这般女子。

鲁迅的生平丁不止于此,含蓄,我们去“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五,阳光灿烂,我们家和爸爸的朋友们一起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到了!到了!”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香烟,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思考,又好像在向游人讲述一部民族的血泪史。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居住的地方,一走进门,就看见了大堂上面写着“德寿堂”三个大字,中间画了一幅字画。四周摆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或小姐的心情随意组合。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侯读书的教室,三味书屋,鲁迅的书桌放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他怕别人去打扰他学习,才要求老师把他的课桌放在角落边,他的课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是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了,才刻上去的,妈妈告诉我以后在课文上会学到这个故事。

最后,我们去了百草园,那是鲁迅爷爷小时侯玩乐的场所,可大了,可惜现在被别人在种菜,那里还有一棵一百多岁的大树,会不会是鲁迅小时侯种的。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也知道了很多关于鲁迅爷爷的故事。在那里我们还吃了很多绍兴特产,那臭豆腐,闻着很臭,吃起来也很香。妈妈说以后还带我来这里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暑假,我去了绍兴一些名胜古迹,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游了鲁迅故里。

我们先来到了那间飘着油墨香的三味书屋。踏进书屋,第一眼就看到正墙上挂着一块小匾,上面题了四个字——三味书屋。听导游介绍听说鲁迅和他的同学就是在这里上课的,不禁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他们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学生们个个手捧着诗书,摇晃着头嘴上念念有词,教书先生一手捧着书本,一手拿着戒尺,在书塾里走动,发现有学生不读书,做小动作,他就会拿着戒尺,训诫他一番。整个书塾,学生的桌子分别在书屋的两边,而鲁迅的桌子上最特别,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在导游的口中我又知道了这个“早”字背后的感人故事,那是有一次,鲁迅因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而被老师训斥,之后鲁迅就牢记在心,并在课桌的右下角刻了“早”字,时刻提醒自己。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百草园,这里完全是另一种景色,满园的绿色映入了我的眼帘,微风吹过,让我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园子的中央立着一块与我身高齐平的大石头,上面写着“百草园”三个字,石头旁边有一口枯井。园子的西边有一棵千年古树,枝叶茂密,走在树下,凉爽极了。几只蝉在树叶里欢快地唱着歌曲,我似乎看到了鲁迅在这里快乐地捉麻雀。

太阳西下,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鲁迅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