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超级温柔的散文【汇总20篇】

人在一生之中,总有些酸楚的往事,让人泪流满面,令你不堪回首,那么一些些优美的散文段落总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本文是优美散文段落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2126

作文

1000

读《刘墉散文精选》有感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读完了《刘墉散文精选》,这本书分为5个单元——学习、性格、习惯、成长、心灵。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喝了一碗浓浓的心灵鸡汤,感触颇深。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缺憾——不完美的完美》一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几个事例告诉我们破的东西仔细看也是很完美的,但我觉得,不仅如此,而且破的东西背后,或许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世界上,不完美的物体、不完美的事数不胜数,我们不一定凡事都要追求完美,谁又能说残缺的美不是美呢?

这让我想起我在假期中看的《挑战不可能》节目中的夏伯渝爷爷。他是一位登山爱好者,在年轻时一次登珠峰中,将自己的睡袋借给别人,结果自己的双腿被冻坏而截肢了。可是他没有放弃,为了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装上假肢后,在40年中4次登上了珠峰,可惜天不遂人愿,他都止步于8400米的高度。2016年他再次向珠峰进发,在五位年轻的夏里巴向导的带领下,他艰难地爬到了8740米的高度,离顶峰仅100米,可这时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风吹起的冰渣子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情况非常的危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雪崩。目标就在眼前,进还是退,夏伯渝爷爷陷入了纠结中。因为年纪、身体等原因,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登珠峰了,100米怎么也要坚持下去。可是他回头看到5位二十出头的夏里巴向导,他们还那么年轻,那么有活力,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他们,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5条年轻的生命,于是夏伯渝含泪做出了立即下山的决定。后来,他们得知,在他登顶的同一天,同一高度有6人丧生。

坏事再一次降临在他的身上,他得了血栓,医生告诉他,登山可能得放弃。或许夏爷爷这辈子也圆不了他的登珠梦,但他的精神已比肩珠峰,这或许是他终身的遗憾,但他换回了5条鲜活的生命,这难道不完美么?

有时一件不完美的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完美了。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他能给我指引方向,让我告别幼稚和固执,冲动与叛逆,慢慢成为一个成熟冷静的人,给自己一个无悔的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温柔的星光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骑着自行车往家走,孤单影只,大街上水市马龙,汽车滴滴作响,行人们三两成群,走在被霓虹灯照得五光十色的道路上;天上,难得的群星璀璨,却散发着冰冷的光。

妈妈出差已经两天了。记得三天前,妈妈对我说:“儿子,我要出差一个星期,自己在家照顾自己和妹妹,好吗?”我写着作业的手忽然颤了一下,可能是天又冷了。

“好”,那时我就明白,妈妈的工作越来越忙,爸爸也不在家,我迟早要面对,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回到家,随手打开电视,吃着刚做好的炒饭,心中思绪万千。

电视里播着《动物世界》,赵忠祥柔和的声音响起:“母狮子逼迫着小狮子撕咬、狂奔、狩猎,只为让小狮子更快学会生存技能,顽强的生存下去……”

我愣住了,妈妈很突然地出差,让我一个人照顾妹妹,可能只是为了让我尽快自强。

短短几天,我学会了做饭、擦地、收拾房间……各种生活技能,虽然没有妈妈在时那么整洁,却比以前的自己强了许多。

妈妈回来后也是大吃一惊,赞赏我干得不错,邀请我们吃大餐。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只是街边一家露天麻辣烫。

望着天上的星星,觉得他们好像不再是冷冰冰的。他们大小不一,却各自散发着光明。没有人来为他们遮风挡雨,大风大浪只能自己抗。

我比他们好得多,确如它们一样坚强。

你若自强,上天自会给你温柔星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秋石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300字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空无一人的广场上步态散漫,午后秋阳照着我暖,脚边秋叶围着我转,还有街上的车子在撒欢,所以我也并不感到孤单。视野定注在一汪清澈的水池,水池的北边立着一块宏圆的石头,石身端端正正的镌刻着四个红色大字:星月广场。大概广场的设计者在筹建时,就早已想到了石头与水池的寓意吧,难怪这块石头与这汪水池搭配的如此和谐。这是多么精美的构图,这也是多么精心的组合。星与月交相辉映,石与水互为依托,凝固成为广场上一处别致的景观。

水池四周有矮矮的坐台,上面铺着平滑的瓷砖,坐在台上,一股清凉瞬间传到心里。我伸手撩起池中的静水,抬眼看着对面的孤石,不禁若有所思……

……在遥远的异度空间里,石头和水相守在一起,我是你柔波抚摸的鹅卵石,你是我尖利石臂撩拨的飞瀑水。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磨去了我的锐气,让我变得如此圆润。我甘心被你日日抚慰,你也愿意被我时时逗弄,一任时光飞逝,山谷间永远回荡着我们嬉戏的欢歌笑语。画面如梦境式的展开,溪水淙淙,圆石静静,周围绿树幽幽,天上白云飘飘。一如世外桃源般的惬意和温馨,完全不是人类意念里的孤寂和冷清。

在那个梦境里,我是你水中的石,你是我石边的水。偌大的空间里,只有你我舞出的生动,连那些绿树和白云都成了陪衬,让你我的存在那样的亲密难分。我在你的水里陶醉,我在你的怀中沉睡,一梦不知过去了多少美好的岁月……

久梦乍回,恍然不及停留,现实就这么残酷的摆在了你我的眼前:我被人固定在有你的池边,你被池禁锢在有我的对面。我无法向你前进,你也不能对我亲近。距离,把你我定格在此,再无交流,只有终日的默默面对。我的石身还保存着你曾经抚摸过的痕迹,而你的水中早已没有了我石的影子。也许,我石眼前的水,还是旧梦中的瀑;而你水心中的石,早已不是眼前的我了。可是,我们却被人为的组合在这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我在你的岸上,却渴望进入你的水乡;你在我的石旁,却不能流到我的心田。你的心,秋水无痕;我的心,茫然无措。你能够看得见的事实:阳光给我温暖的照耀,秋雨把我完整的拥抱,连各种风都能与我亲密的环绕。而你,只能保持自己的水波不兴。

也许,是为了构成这和谐的图画,我离你不远,却不能走进你的水塘。也许,是为了组成这星月的对称,你总要留在我的身旁,却不能依偎在我的胸膛。我们就这样默默地对望着,你在你的水里安静着,我在我的石界孤独着。我以为自己可以给你遮风挡雨,岂不知自己也难以对抗自然风雨的清洗。你以为自己装作看不见,就能把我的形象从心里抹去,岂不知自己也难以抗拒人间的沿袭。你能够做到的只有被冷冻成冰,甚或被化为蒸气,否则,终究难以把握自己的取舍。我能够做到的只是对你默默的呵护,直到身体化为齑粉,被时间漠视。因为,你我不可分割。从此以后,你就是我身旁的寒水,我就是你岸上的孤石。

星月广场上有一处别样的景致,水池北边立着一块独特的顽石,顽石的南面紧邻着一汪清澈的静水。周围,落叶纷飞,迷离了远观的心情,也远离了近赏的雅兴。除了我,没有人会看到这般旖旎的风景,更不要说那些记住的曾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字的日记初中生散文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在山水间,静谧幽美,徐徐的凉风拂过脸颊,一丝清凉。慢慢向树林深处走去,日光被茂密的枝叶遮挡住,四周渐渐黑暗。这时,一阵银铃般的声音传入耳帘,清脆悦耳,不禁停下脚步,分辨声音传来的方向。顺着一条小径走到尽头,一条清澈的瀑布呈现眼前。从上而下洒落的水珠溅在河中的岩石上,拨出“叮咚”的声响,不禁听得入迷,抬头,此时的阳光又开始耀眼,倾洒在水面上,泛起金色的光芒。那条瀑布,就如同一个舞动的精灵,如此绚目,泉水的声响,仿佛是一章乐曲般,优美垢流水声给这个画面增添了生气。这声音,是大自然的声音,多美!

在家,手拿着一盘光碟,放入电脑中,耳边响起了贝多芬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一章震撼人心的交响曲。原来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静静坐在椅子上,闭目倾听,那时而轻柔时而激烈的旋律演奏出了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梦想。我听出了贝多芬对命运的不服,对生活的希望。这旋律,是一位伟大音乐家的追求,多美!

还记得很早以前,晚上我总是睡不着觉,呆呆地坐在床边,在黑暗中,显得茫然。这时,母亲总是会来到我的身边,哼着小时候那熟悉的曲调,突然变得那么安心,温暖,侧过头,沉沉进入梦乡。这是母亲的声音,多美!

听,你听,这些声音---多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女人的香气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女人的心似水,要善待,才能体会到她的柔情。

女人的情是酒,要慢慢地品,方能回味无穷。

女人的味道像夜来香,要仔细的嗅,才能感受出其中的韵味。

油盐柴米的浸泡,让她原本紧致细腻的肌肤变得松弛了无光泽,一双白皙柔滑的手在岁月无情的剥夺下变得粗糙蜡黄,那乌黑亮丽的秀发被风吹了无数个冬夏,如今也失去了光泽,身上淡淡的清香被油烟味所取代。

这时候,你要更加珍爱她,这样的女人被岁月沉淀出成熟的风韵,她知性优雅,可以为你洗衣做饭,照顾家庭孩子,还可以上厅堂,下厨房。她的美丽与柔情藏在岁月的风尘里,没有一颗细腻的心便发现不了,生活的平实,教会了许多人麻木,只看到了外面的风景,却忽略了身边最美的一处。

那时,她也曾年轻,有着如朝阳般的笑脸,如玫瑰花般的娇艳,如水果般的诱人。她也曾天真烂漫,如同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你身边歌唱,舍得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拿来与你分享,一起走过朝阳看黄昏,一起走过风雨等彩虹,一起历经坎坷创造未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属于少女的馨香便没有了,她身上多了岁月的痕迹,她忙于厨房与家庭之间,你拥抱着她,嗅到的是一股油烟味,这是让人觉得幸福的味道,平淡,踏实,知足。

她偶尔也会向你撒娇,不再是少女时期青涩的脸庞,掺杂了岁月的风情,如熟透了的樱桃,一双眼睛里边藏着被时光捣碎的印记,不再澄澈如水般,却是扣人心弦,不能忽视。

时间,它也能教会人感动,你突然发现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有一颗柔韧的心,她的灵魂如此纯粹,这么多年来的不离不弃,竟是如此难能可贵。她不在乎你这一路上是达官贵人还是无名小卒,不在乎你富得挥霍无度还是穷的一贫如洗,不在乎你英俊潇洒还是面目可憎。只要是爱了,便一路相随,默默陪着你走过一段又一段艰难的路,因为有了她的支持,才有了你日渐成熟的心,有了如今这幸福美满的家庭。

后来,她慢慢成熟,如秋天的硕果,被季节渐渐磨合出沉稳的性格,安心地伴你左右。不再有动听的情话,不再有入骨的缠绵,亦不再有梦幻般的浪漫。然而,这样的她更像一瓶红酒,在埋藏了多个岁月之后拿出来打开,沁人心脾,叫人爱不释手。这种被生活沉淀出来的味道,最初有点涩,然后是甜,最后回味无穷。

你轻轻将她揽入怀中,女人的似水柔情让疲惫的心有了归属感,她不会多问你什么,只是安静地靠在你胸口,让两颗心慢慢靠拢。你又闻到了她身上的油烟味,比世上任何一种香气都纯粹,终于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如果你已经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她就是树的枝枝蔓蔓,她的美融在你的血液当中,才让你在磕磕碰碰的路上坚定前进的方向,你们在彼此眼中站立成永远的风景,无须山盟海誓,相依相伴就是最好。

你想着她的笑,她的好,都很舒心。于是用力嗅着她身上的味道,这世间没有哪种香料能比得上,它融合了爱情与亲情,刻在记忆里,香入骨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我满是匪夷所思。

觉得它枯燥无味,浑然不知它在讲什么。于是,丢在一边,令它置于尘埃之中。

闲暇之余,随手一翻,竟打破了我对这本书的定义——我竟径直看了两三个小时。

林清玄先生在借世间万物述禅之道,佛之念。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的字在纸面上开出了人生的花。他常出门去散步,去感受自然,他,是自然的歌颂者。

他,告诉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禅道。“对压伤了的芦苇,不要折断;对点残了的蜡烛,不要吹灭。”“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悲伤。”

生活,亦是禅道。与我产生共鸣的,是一篇名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文章。

文章很短,只有一面。这篇文章借童年生活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婉惜与对童年的怀念。可是,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般。古人,今人都在感叹时间之迅速。我又何尝不是呢?时间,在吃饭时,从嘴中溜走了,时间,在写作业时,从笔尖溜走了,当我们睁开眼与太阳再见时,时间又从遮挽的手腕边溜走了。日日夜夜,亦复如是。

时间,亦是如此无情。

我下定决心,要与时间赛跑。

是的,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是的,光阴仍是似箭,箭箭穿心。”

“是的,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我躺在时间的流里,这般念着。

一分钟很短,但是,一分钟比五十九秒还长,比一秒钟更长得多,所以要珍惜每一分钟。

有的人一分钟当千百世用,有的人一分钟当一阵灰尘,一吹即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每一眨眼,生命也就转瞬即逝了。因此,让我们注意当下,珍惜短暂的生命吧!

《林清玄散文集》蕴含哲理,令我回味无穷。他的题目新颖而充满悬念,总有一股神力,将我拉进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描写秋天景色的初二散文作文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秋天又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人间,它一来就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岁岁月月,朝朝暮暮。秋天又到了,秋天落叶纷飞、果实累累,秋天的所有都是不一样的景色

秋天的落叶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耀眼。湛蓝的天空,高飞的云雀,夕阳西下时,夕阳照着那澄清的溪水,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给大地增添了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线。

随着秋天的到来,树叶渐渐地变黄,飘落,花儿渐渐凋落了。但一个个农民却露出了开心的笑脸。就在这时候秋天给玉米穿上了金光闪闪的外套,裂开了嘴大笑;如灯笼一般的柿子用叶子盖住自己的脸。秋天的鸭梨咬一口,又酸又甜,美味极了。这就是迷人的秋景。

随着秋天的到来,田野间的稻谷笑弯了腰。果园里碧绿的葡萄变得紫红紫红,如一串串玛瑙挂在树上,好看极了。青青的橘子,秋给他穿上了一件橘黄的衬衫,顿时,橘子成熟了。啊,迷人的秋天是果实累累的,是人们所期盼的。

有时秋风跟着雨悄悄地来,它没有一点杂音,秋雨滴到树叶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而秋雨抚摸着孩子的脸上,落在手上,十分舒服。

秋天的确别有一番风味。秋天的溪水很凉,很清,把脚放入溪水中,那些不懂事的小鱼儿成群结队的在你脚边游来游去。

秋天蝴蝶和蜻蜓在天空中舞蹈。田园里五颜六色的野菊花都开了,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金。

到了秋天,我和伙伴常常到种着枫树的地方,远远望去,好像红色的火在燃烧。走到枫树下,弯腰拾起几片落叶,可以当标本。

秋天的景色让人回味无穷,不知怎么的,秋天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秋之颂,冬之盼。于是我又天天盼望冬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人生的大赢家,但是面对失意的人生,请无论如何要淡淡的保持风度的活下去,默默无闻也好,平平淡淡也罢。重要的是,一个人只要活着再怎样一无所有,也不应该把做人的尊严和风度也输掉!

失意的人生

认识呢个并不是都得赢家,也会有失意的时候。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够好,其实上天都是公平的,只是把握好时机,把握好机遇。打工的人们,虽说不是长期工,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找到了工作,也是挺好的。如果没有了工作,整天在家待着,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个样子了就不必再去努力了,奋斗了。如果有了这样的想法,那自己就真的错了。虽说失意我们无所事事,但我们不是一个废人,我们还有用。对社会还有用。相信,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过早的放弃自己,嫌弃自己。因为失意的人生并不都是失败的,也会有成功的时候。相信自己,相信我们也会被世界温柔相待的!

尊严

尊严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及内涵。尊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尊严,那它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没有了尊严怎么相信自己,没有尊严可能对什么事情都是随便二字。对自己说随便,那就是不尊重自己,爱惜自己。那要尊严有何用?尊严体现了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标准。他人羞辱自己,你就能忍吗?你越不反抗就越被别人辱骂,被人欺压。失我尊严的人,就必须永有风度的话打过去。因为尊严不能丢,丢了,就没有了风度,就没有了身份。就会被任何人所割宰。做人就要有尊严,有风度。唯有这样他人才不会欺负你,不会羞辱你。愿自己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平平凡凡

我们攀比不上高贵的家庭,因为那样的家庭根本就不适合我们。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孩子,过好平平凡凡的生活就好。不想盲目去追求,攀比。只要自己能够吃的饱,穿得暖。只要自己还有尊严、有风度、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人生能拼搏几回。勇敢的去拼搏,相信自己,我能行!

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要乐观的去面对、淡然面对。要活的有尊严,活出风格。唯有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精彩!看淡人生,无论失意还是成功,都不忘尊严。因为,尊严很重要!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未来的美好明天会一切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诗散文之梦幻香山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2300字

全文共 2121 字

+ 加入清单

又逢周末。傍晚,聚友驾车,去一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地方。

铅灰色云层低得似乎就盖在了头顶,天色阴晦暗淡,郁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无论是驾车的,还是乘坐的,人人心头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抑。

将遭遇夏季来临前难得一见的暴雨。天气预报又说,明天太阳。是真是假,准与不准,信与不信,这些都不重要,我们依然按期出行。

一道闪电照亮了黑沉沉的天地,云层被突降的闪电撕裂一道长长的缺口,倏忽,似水库闯开了大闸,在云层中积攒已久的雨水铺天盖地,倾泻而下,瓢泼如盆。

狂妄的风携着黄豆大小的雨滴迎面扑来,拍打着大地万物,拍打着车体车窗,车上的人都仿佛被拍打得睁不开眼睛。

一声接着一声,霹雳自高天降落,震人灵魄,一个又是一个,炸雷临头顶轰鸣,撼人心魂。车辆摇晃罢动,给人感觉已根本承受不住暴雨的冲击洗礼,却倔强地张大双眸,低着头,躬着身,在风雨中异常艰难地一点一点向前。

车灯发射出如剑光芒,剌透前方混沌,道路不再蒙胧。

暴风骤雨忽然就那么歇止,在不经意间移位换形。

来到一处小山边缘,车辆沿山边新修不久的油路上行,直至高耸的坝堤。倾刻,我们心胸豁然开朗,一湖绿水尽收眼底,环湖路向远方蜿蜒。

山谷中弥漫的云烟水雾,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山风吹散,延绵不绝的群山终于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

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稍作修整,我们随主人引领就餐。

从后山采摘的野厥,从竹林挖出的嫩笋;从田头抓的黄鳝泥鳅,从湖尾捞的细鱼小虾;自养的鸡,自喂的鸭;自做的干菜,自作的青蔬;自酿的谷酒,自打的豆花……摆出满满一桌自产佳肴。一半是大自然的清香,一半是黑土地的芬芳。我不忍举箸,你欲滴馋涎。

不住露营基地,夜宿寻常农家,只为咀嚼一番别样的自然滋味,那种禅味感触,愉悦爽心。

夜幕苍茫。地坪中,我们,你坐以竹杆制作的竹凳,我靠用幼松做成的木椅,望星月,窥波粼,观山影;听林涛,闻竹音,聆虫鸣。

山野是如此的宁静沉寂,暮春的夜晚仍有凉意袭人。

夜色仿佛从树梢间的蛛网下滑落,悄悄然,就主宰了整个世界。

峭壁悬崖已经看不分明,入目处都是黑魆魆的峰峦轮廓。数点孤星在犬齿一样的山巅闪烁。一轮薄冰一样的月亮,无声无息地从远方的峰峦旁缓缓升起。

明月当空,夜色正浓,皎洁的圆月用清晖笼罩庭院。室内橘黄的光芒透过门窗缝隙投射到外面,一条条,一片片,和银白的月色融合,分不清哪是灯火,哪是月光。

轻风,明月,静野,清幽,好一处人间仙境。

墨色的竹叶在头顶轻轻摇动,筛出无数斑驳的月影,如点点碎银。依稀仿佛,是谁在抚丝拨弦,琴声铮铮,有如涌泉流水,又似明月清风。

在我的脑海中,一幅旖旎影像慢慢地清晰呈现。白衣拂动,轻舞悠扬,一位裙袂飘飘的丽人,纤纤玉手拨动七弦神琴,盈盈飞往月亮中的广寒宫。

我想,如此动人天籁,此时,是否有几只神莺歪着小脑袋,迷醉琴旁?悠悠琴音飘荡四野,像风一样的呢喃,又有水一般的灵动,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心境平和恬淡,神安魂宁。

夜空,明月高悬,几颗疏星在离她远远的地方顽皮地眨动眼睛。

曲终人未散,万物却更显静寂,久久,久久……

乌云已经彻底散去,明日,会是一个朗朗晴天。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儿有寄托。

我们去爬山,去呼吸城市里找不到的清新空气,净肺涤尘。

东方现出一片柔和的浅紫色和鱼肚白,青白色的曙光和淡淡的晨雾交融,喧染开山山水水,夜色悄然消融于晨曦之中。

黎明来临,天空中有一只鹰在盘旋,却始终没有降下来,当朝阳金色的光芒冲破晨霭的刹那,鹰终于彻底放弃了下落的打算,迎着朝阳的方向飞去,越升越高,越飞越远,在天际处化成一个黑色渐淡的小点……

苍翠的林竹依山势铺展去,参差不齐的山峦仿佛蒙上了一条绿色的披肩。

山路崎岖,前方的道路突然变得狭窄,已经无法容纳两人并肩而行,攀登者不得不依次通过,脚下或是溪水欢歌,或是沟壑渊涧,低头望去,云遮雾罩深不见底。

山风吹来,云雾聚拢在我们的周围,将这条曲折陡峭的山路遮掩得断断续续,即便是距离很近,前方同伴的轮廓也变得朦胧。

慢慢爬,缓缓行,流流汗,疏疏筋,一路赏玩,一路舒心。树木葱茏,竹海婆娑;莺飞草长,山花烂漫;瀑布湍急,山溪潺潺;昨日三国,驿道存今;棋盘石刻,楚汉分衡;响鼓沉潭,震耳欲聋;一线钻天,柳暗花明;楠木千年,挡雨遮风。

还不到漂流的季节,爬了山,赏了景,我们再去游湖。

环湖皆山。举目眺望,群山连绵起伏,山形不伟岸不奇绝,更无突兀险峰,圆圆润润,柔柔和和,娇媚婀娜。山上奇花异草,常年不谢;山间树青竹翠,左绕右环;山顶白云浮玉,光摇烟霞。真可谓受尽天地灵气,吸尽日月精华,美不胜收,让人由衷赞叹。

十里走廊,林蔽竹掩,寒暑难侵。

山在湖里,湖在山中,璧合珠联。

湖畔游人如织,有的特立独行,有的三五成群;湖面平整如镜,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黛碧如锦。一排排游船在湖心游弋,欢声笑语荡漾水云之间。

不时有鸥鹭从栖息的树枝间,从觅食的湖面上,飞起降落,舒展白色的羽翼,在春日温润的天空中,或似离弦利箭,迅捷划出一道道靓丽眩目的银色弧线,或如天外飞仙,连续完成一串串优雅曼妙的高难转体。

高天倒影入湖,鱼儿在白云里穿行,鸟儿在碧水中翱翔。

湘中,宁乡境内,嵇茄山下,那里,有一处钟灵毓秀、如梦如幻、恍若仙境的所在;那里,有一个让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不忍归去的地方。她,有一个动人心魄的名字,香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破阵子改写成散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在一个八百多年前的一天,秋风习习,我站在家里的窗户前往外看,地上是金黄色的树叶被风吹得到处都是,我的心里很是凄凉,因为在也不能上战场了。

我坐在桌边,手中拿着我最爱的宝剑,先把那油灯点上,我从房间拿出一块布,对着剑慢慢擦拭,并仔细端详着把陪伴我多年做过无数风风雨雨的日子的宝剑。我似乎听见了军营里的号角,这又是要在一起准备打仗的样子。我提着宝剑和大伙一起聚个餐。在军营里,大家一起分享着那美味的烤牛肉,喝着拿上好的老白干。我们一起思考着准备着怎么样对付敌人。一旁的乐器在吹奏者那雄壮的军歌。

吃完了饭,大家尽快的准备着,带着那些武器在一旁等候着我和几个将军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便飞身来到了战场。我们的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向着敌人冲去。随后,利箭射出,那声音十分响,敌人死伤大半,就在我准备开心的返回时,突然发现自己在做一个梦,原来是一个梦,唉!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

我突然有感而发,做出一首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虽然两位是继母,但却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对西南联大的诸多师友的回忆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很纯真,很自然,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他一样。对任何人都很友好,对任何事都很认真。且那种追求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学习。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修身养性我觉得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要装腔作势。看书就是学习嘛。学文章,学做人,都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他善于把自己等真情实感,用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他的笔致简约,亲切,让人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他的作品风格很朴素却又缜密;清携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我很喜欢看一些诗集或是散文集,因为这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值得认真读它的人细细品位,它的味道,它的感情,它的色彩,都是妙不可言的,都是美丽高贵的。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完《朱自清散文集》的时候,我并没有把它放回书架,而是又一次的打开了它。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时写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他在这篇文章里的文字、语言的运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荷塘的月色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读起来更是有一番韵味,闭了眼,仿佛这情这景就浮现在你眼前了。

不知为何,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论是在描写什么,叙事也好,抒情也好,写人也好,写景也好……都有一种清风拂过脸颊的感觉。不见华美辞藻,也没有造作娇揉。而单单只用了明净简单的语言,细腻的笔触,也许是一段优美至极的语言,也许只是短短几句话,却能将要所描绘述说的事情朴素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身临其境,不论是梅雨潭的景色,还是清华园的月色,都在他的笔下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读他的散文的原因之一吧,朱自清的文章总是一篇有一篇的韵味,使读者总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即使你看完了这篇文章,也总有想要从头再一次的细细品位一番的念头。

这本书从最初开始的清丽婉转,到中间的质朴永,再到最后结束的深邃,没有一处不显示着他风格的独特,也没有一处不表现着他别样的人格魅力和对于人生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生感悟散文:时光的匆匆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怪不得时间的匆匆,怪不得光阴的短暂,万物都有轮回,世事都有复始。

如今,我觉得,人活着,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会迷失自我,去闯,别让自己留下遗憾,不要总是害怕,要相信自己,人活着就是为了走一场,去体验,何必太在意别人的说法,要知道,就算失败也不要留下遗憾,因为人生就是为了体验生活,所以,朋友,请不要逃避什么,勇于面对人生的每一个考验,因为那是上帝给你的财富,不要太在意物质享受,因为终有一天你会腻了。而精神享受才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弹指间世纪过半,如今的母亲已是步履蹒跚耄耋之年,白发也早已染上了我们的双鬓,为人父母自然有对儿女的疼爱,儿女又怎能忘却对父母的挂牵。人到中年,承担着生活的重负,战战兢兢哪敢有片刻的偷闲?

也曾难忘风华少年,心中充满了幻想和浪漫。追逐在喧闹的校园,汲取在知识的殿堂。

阳光下,张开臂膀迎着春风,到处是沐浴着幸福的笑脸;夜幕下,徜徉在高高的白杨树间,仰望着苍穹,数着天上的星星,理想早已挂在了弯弯的月亮之上。田野里有我们劳动的身影,辛劳并没有泯灭我们的欢笑;沟渠边留下了我们的戏耍和快乐。情窦初开的年轮,朦胧的双眼惊诧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多情、如此的美丽,懵懂中不敢去多看一眼花一样的伙伴儿,一个羞涩的眼神,都会让心砰砰地跳个不完,原本亲密的伙伴,却变成了陌生。

世事的疾风骤雨打湿了衣裳,寒冷的冰雪打湿了人的心灵,滚烫的热血在冷却中降温。世间不光是铺满鲜花,也有满目的冰雪寒霜。无情的摔打中,我们的筋骨更健。

置身在生活的世界里,人生就如同一叶小舟,游曳在茫茫的大海之中。风平浪静时,我们顺畅悠闲地游荡,心随大海在舒展,敞开了胸怀,吸纳着浩瀚的百川,惬意、满足、成功、胜利挂满了笑脸。狂风巨浪汹涌时,我们在拼尽了全身的力量,努力掌握着人生的航向。风浪的一次次吞噬,我们又一次次冲上了浪尖,前进一步是那样的艰难。

翻阅着人生的日历,历史写满了苦辣酸甜,品味着人生的滋味,不免发出一声感叹,不要去追求浮华与光艳,人生的真理只是藏于平淡之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心中永远记住那句禅语: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时光会为我们焕发青春的容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那年麦收散文

全文共 3362 字

+ 加入清单

盛夏的骄阳,透过撑开绿伞的老槐树向大地筛下片片碎银;夏日的暖风,也在热切地吻着老槐树的脸,摩挲着老槐树的身,老槐树经不住这样的诱惑、这样的温存,一激灵,铺洒的碎银便晃荡摇曳起来。站在家乡这千年的老槐下,望着这扑朔迷离的光影,思绪像断线的风筝,飘向了一去不复返的少时田园,落在了那年麦收时节……

吃了五月粽,那些青绿色的酸杏就比赛着,从绿叶下露出艳红、淡黄的脸庞来,菜园里的菜瓜也赶趟儿的,穿着绿黄条的外衣,带着它的香甜味儿,吵着庄稼人的甜梦。

吵着庄稼人甜梦的,还有生产队那一大片脱去绿衣换上淡黄衣裙的麦田。

距夏至还有半个月,老槐树上的喇叭里就传来生产队长的吆喝声:“各家注意啦,麦子还有几天就要成熟了,快抢快收的时节就要到了,赶紧把收麦的家什准备好,该缝补的缝补,该磨刀的磨刀,家里没人磨刀的,中午在大槐树下由老金头负责打磨……千万不要把到口的白面馍馍让老天给糟蹋了……”

以种田为生的庄稼人那里会忘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这不,趁晌好的中午,老金头爷爷这一磨刀好手早早地吃完了午饭,放好一长条的磨刀石候在了老槐树下,东家婶子西家大娘把藏了一冬的镰刀找了出来,交给了老金头爷爷,只见他弓着背弯着腰磨起了镰,淋了水的磨刀石上立刻发出了清脆的“霍霍”声;女人们则施展开了缝补的本领,找出了咧嘴的口袋,用五颜六色的布缝缀成了色彩斑斓的花儿;男人们坐在一起抽着旱烟,憧憬着今年的收成;生产队的保管将扫把、筛子、木锹、簸箕、推刮等一件件夏收物件收拾齐备、整理停当;饲养场里饲养员给吃夜草的马添足了草料,车把式为胶皮大车紧紧闸,把破损的马鞍修补好,把断了的缰绳赶快接长;电工忙着检修打麦场的线路,给脱粒机松松皮带、紧紧螺丝;担任“麦场主任”的父亲在偌大的麦场上牵着蒙着眼睛拉着碌碡的枣红马,在麦场上转着圈来回碾着,几天下来,麦场就被整修得瓷实紧致、平滑如镜。

“杏黄一时,麦黄一晌”只几天的工夫,麦浪滚滚,滚滚麦浪,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黄。那耀动的金色,是曾经播种的希望,那翻滚的麦浪,是庄稼人的命脉,那厚重饱满的麦穗上,系着庄稼人殷殷的期望。

放学的孩子高声吟唱着:“六月里,麦子黄,公社社员收麦忙,小学生来拾麦,颗颗麦粒都归仓”的歌谣。夏至麦断根,学校放麦假了。

晨露很重,小鸟还未歌唱,大地不曾苏醒,老槐树上的喇叭里生产队长高声催促着:“大家赶快起床啦!出工啦!割麦啦!”

随即传来马车吱吱扭扭的咕噜声和长鞭清脆的噼啪声,大人们拿着麦收工具,揉着惺忪的睡眼,快步走向麦田。放了麦收假的孩子被大人摇醒,忒拉着鞋拿着拇指粗的麻绳走出家门,来到老槐树下集合,等着白老师带队。

天空刚刚泛白,静谧的麦田里庄稼人就展开了抢收阵势。麦秆挺着锋利的麦芒,收割的人弓着近乎折叠在一起的腰,在他们的手中随着镰刀的舞动,传来了麦子片片倒伏的沙沙声。

露水打湿了割麦人的裤脚、袖口,锋利的镰刀割破了手指、划破了脚,就挤点刺棘水(一种边缘有锯齿的植物,据说有消炎功效)接着继续割;装麦子的老汉长长的手臂挥舞着钢叉,将一捆捆麦子有序地在马车上摆放好,不小心钢叉捅到脚上,钻心的疼,随手从地上抓一把细绵土洒在翳血的伤口上,接着继续干活,这时沉浸在丰收喜悦里的庄稼人,苦、累、疼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们小孩子在拉完的麦田里捡拾遗失的麦穗,按照白老师的安排,每人在麦田占三行麦棱,那割断的麦茬、挺直的麦芒,不时捅破了捡麦穗的小手,有种隐隐的疼,咬咬牙不敢吱声,生怕被别人说太娇气了,我们心里都知道交学费买抄本是要靠捡麦穗的钱换取的。

太阳渐渐升起,云在蓝天流动着,手在田里流动着,汗水在脑门上流动着,阳光在这些流动中穿梭着,已经劳作了近四五个小时的庄稼人饿得前心贴着后背,将近十点多才伸直弯曲了几个小时的身体,捶捶僵硬的腰,揉揉酸麻的腿,将手在裤腿上一擦,陆陆续续地走到地头,走到送早饭的担筐前拿起自己家的饭罐或饭盒,三三两两地蹲在一起稀里哗啦吃了起来。

捡麦穗的学生也歇在地头,掏出家长给带的打尖吃的饼子、窝头,就着凉水啃起来。休息十几分钟后,需将一小把一小把麦穗汇集成一大捆,白老师用麻绳捆好勒紧,湿漉漉的麦穗放在弱小身体的后背,背着像小山一样沉的麦穗,拖着疲惫的双腿,在白老师的带领下向打麦场走去。

割麦的大人们在田头吃完早饭,还要抓紧时间再大干二个时辰。五黄六月,太阳像火球一样,肆虐地吐着鲜红的火焰,烘热的大地仿佛一点就着,庄稼人照例低头弯腰双腿下蹲,头上顶个草帽,一刀刀地割着麦子。壮实汉子的衣衫被汗水浸透了,死死地贴在身上很不利索,干脆就脱掉了,露出捂了一冬一春的光脊梁。不一会儿,脊梁开始泛红,泛红的皮肤被流淌的汗水浸泡,用手一摸起皮了,那含着盐渍的汗水流淌在皮肤的破裂处,如无数的小虫在爬,又疼又痒;爱美的婆娘尽管用围巾严严地包裹着,只露出两只眼睛,可依然阻挡不住紫外线的入侵,脸还是被晒成了朱红色,皮肤白的女人更是不经晒,只一会儿就有了晒斑。干渴的喉咙,如淋了雨水点不着的柴,丝丝冒着青烟,难受呀!

一连几日,阳光暴晒,庄稼人暗自思忖,再这样连续个十来天,就可换来个赢实的麦收。对于庄稼人来说,太阳的炙烤,夜以继日的劳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像猴子一样的脸。他们知道用双手收割的速度,远跑不过老天那喜怒无常的脸。

怕啥来啥,先前还毒辣辣的太阳转眼就下起了雷阵雨,再刮一股风,饱满的麦子就遭受了极大的摧残,金黄的麦子倒伏于地面,看着谁不心疼呀!

竟然,地面上的雨水冒着水泡,“冒水泡,连阴兆”,有经验的老农心里不禁一咯噔,老天爷莫不是要下连阴雨?果真,一连几天,太阳躲在厚实的云层里,天空就像被捅破的水缸,哗啦哗啦流个不停。眼看,沉甸甸的麦穗杵在地里割不回来,真是不开眼的老天爷呀!

庄稼人坐不住了,三三两两地披着破旧麻袋或顶个草帽,到麦田里打量。看着金黄的麦穗被雨水糟蹋了,看着到口的粮食被雨水蹂躏着,捶胸顿足,唏嘘不止。

看着老天不开眼,大槐树喇叭里生产队长就放开了嘶哑的嗓门:“社员们都注意啦,有的麦子已发霉了,但芽芽麦也是麦,不能让烂在地里,大家伙准备冒雨收麦!”

于是,庄稼人顶着淅淅沥沥的雨脚踩在泥水里收割被雨摧残的麦子。身上脸上沾满了汗水、雨水、泥巴,马车不能进到田里,人们只好把麦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扛到地头再装到车上,费时费力,但没有其它办法,只能这样,只好这样。

心灵手巧的妇女并没闲着,她们找来一截好的高粱杆,把杆的外皮一头用刀扯开,一头还长在杆上,三两下就扎好一个酷似人形的东西,左手拿纸糊的小簸箕,右手拿几根笤帚枝,称其为“扫霁媳妇”。扎好的“扫霁媳妇”挂在各家的屋檐下,在风里摇来摆去的,成为雨天一道别样的风景。

我们小孩子也被阴雨天憋在家里,家里的大人就让我们跑到院里找一块没有被雨淋湿的砖立在院里,说是叫“旱砖”,意思就是期盼老天快快放晴,由阴天转成旱天。不管怎样,“旱砖”也好,“扫霁媳妇”也罢,都带着庄稼人急切的虔诚的期盼,希望它们让老天快快地雨过天晴、云散日出。

庄稼人使出了浑身解数,老天终于在连下一周后放晴了,就马不停蹄地收割脱籽。

打麦场上脱粒机隆隆,没淋雨的麦子与淋雨的麦子分开脱打。尽管尘土飞扬,入口处快捷的手大把地把麦秆送到传送带上,忽然脱粒机卡住了,随即听到有人叫:“快合电闸,手被绞进去啦!”原来是站在脱粒机前面的白老师伸出双手使劲往外拽卡住的麦捆,可不通人性的机器死死咬住了老师的左手,当我挤进人群看到老师脸色煞白、纤长的手指被嚼得血肉模糊时,吓得我汪汪大哭……

晌午炙热的太阳,热情地亲吻着光滑的麦粒,均匀躺在麦场的麦粒享受着阳光的暴晒,这样热烈的阳光,只需几天麦粒就会清爽爽地睡在庄稼人的瓮里了。

不管怎样,那年繁忙的麦收结束了。家家户户满屋盈满了麦香,蒸出的馒头喷香,做出的拉面劲道。男人们四脚朝天躺在炕上,放松被麦收摧残的疲惫的身体,女人们也开始展示自己的厨艺,做好长长细细的拉面。男人们一咕噜爬起来,惬意地享受着新麦做的饭食,几口下肚,美美的一个饱嗝,算是对自己麦收辛劳付出的回馈。

开学后,见白老师失去手指的左手一直戴着雪白的手套。不久,老师被大队推荐上了师范。

村头那棵大槐树见证了那年的麦收情景,庄稼人忙碌着、哀怨着、喜悦着……

炎炎的烈日,发霉的麦芽,殷红的手指,雪白的手套,定格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超级饮料球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水,尤其是人类。人们的生活,工作处处都需要水,没有水,人最多只能存活七天,在地球上有地方水源充沛,而有的地方是戈壁、沙漠非常干旱缺水,一年甚至几年都不下雨,看不到一滴水。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给缺水的地方运水,但是水的运输和储存成本非常高。

我想发明一种可以存放许多水又轻便而且很牢固又便于携带的超级饮料球,分享给所有需要水的朋友们。

这个超级饮料球,大小就像个乒乓球,但是可以装下10升左右的水,重量却和一个鸡蛋一样轻,外壳由可食用的藻类提取物做成,而且还是透明的呢。

这样的话,每天上学,我们只要把这个超级饮料球放进书包里,轻松背起就可以走了。终于可以摆脱那个大大的几斤重的大水杯了。

爬山的时候,轻松把这个饮料球装兜里,停下脚步就可以喝水,终于不用气喘吁吁爬着山,还要扛一个大水壶在背上,又热又重。

同时,要是如新闻播放的非洲的难民,有了这个超级饮料球,该多好。那里这么缺水,如果有了超级饮料球,就可以在有雨的时候多存储一些,干旱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了,再也不会有饮水的头疼事情。

我想,在其他各个该用到水的地方,超级饮料球都会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日本白石,别来无恙乎散文

全文共 18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CCTV新闻频道报道,因风雪太大,有5名游客被困河北张家口明长城烽火台,其中包括4名日本人。

这段时间,关于日本的话题比较敏感,但是两国的民间往来仍在继续,旅游者仍在互访。我自信是爱国者,但也支持民间的友好往来。看了央视的新闻,让我回想起曾经与日本游客“打交道”的故事。

那是1999年的11月中旬,我与一位年轻的同事从成都乘火车去乌鲁木齐。

我们坐的是硬卧,我和同事分别是中铺和上铺。没到睡觉的时候,我们用不着到“铺”上去,而是坐在过道旁的小凳子上聊天,也注意到我们的下铺是个看上去像是从偏僻之乡来的农家大妞——衣着朴素的她,坐在这越往北走越冷的火车上,竟然穿着一双凉鞋。

大妞不言不语,总在看书。

偶然间我的同事发现,她看的是英语——我这位同事因受益于“疯狂英语”当时正为英语疯狂。同是咿呀学语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于是他主动与那位大妞搭话。谁知一语惊醒异域人——那大妞汉语极其生硬、英语亦很生涩、日语倒很生动——她竟是日本人。

一番交流,得知该女名叫白石(在她的书和笔记本上也写着这与咱们的国画大师相同的名字)。她说曾在媒体工作过两年,工资交给父母一半,攒下另一半要作环球旅行。

一个刚过20岁的女孩子,孤身一人独闯天涯,这在我碌碌无为的生命史上可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只能用周星驰的一句名言来形容当时的感受,那就是“I服了You”!

她带着一本日本出版的世界旅游地图,上面标注着她要去的那些国家的一些名胜古迹。

第一站,她选择的是中国的上海,然后昆明,然后重庆,然后敦煌(这也是我们得以同路的原因),然后乌鲁木齐,然后哈萨克斯坦,然后……

我的同事在向她介绍我时用了“主任”一词,但她听不懂。我顺手写了“课长”两个字,她立刻笑逐颜开。

“课长”送给她的见面礼是一张介绍中国某个旅游胜地的VCD光盘,她笑纳之后给“课长”的回赠是她的联系方式——住址、宅电、电子信箱。

“课长”不仅在物质上赠之以礼,在精神上也晓之以理——我通过同事告诉她,如果有别的鞋子就拿出来换上,要不然火车越往前走温度越低。她顺从地找了一双皮鞋换上,那由于不合时宜的装束所带来的别扭劲儿也立马不见。

白石只会简单的汉语会话,但平仄不分,比如问“厕所在哪里”时的语调竟跟我们唱的那首《春天在哪里》的第一句歌词时的声调是一样的,让我和我的同事笑得肚子疼(至今想起都会忍俊不禁)。

在通往荒凉的大西北的那几十个小时车程的旅途中是容易疲惫的,我的那位同事打熬不住上床昏昏睡去。白石和我还精神着呢,总得交流交流吧?可汉语她不行,日语我不懂,而我的英语也就是“Hello啊,饭已OK啦”的水平。我想起写“课长”的情节,估计笔谈是个路子。

日本的著名城市、著名企业、著名品牌、著名演员我一气都可以写出很多,对东山魁夷、芥川龙之介、黑泽明等也略知一二,历届日本首相更是一写一大串。这些内容每写出一个,她都要“啊”地一声并面露笑颜。在写到前几年执政的一位日本首相的名字时,她在他的名字下写上了“民间吁为‘平民首相’”的字样(这“吁为”我猜测是“称为”的意思)。

在一次次的感叹和惊讶声中,她写出的是“你学日本”?

我学日本?No,只不过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让我关注的多了一点而已。

……

记得车到敦煌时好像是下半夜,被乘务员叫醒的白石有点蒙蒙然。在嘈杂声中醒来的我下床后忙喊:“Hurryup!Goaway!”她这才明白就里,急忙整理行李。我帮她提包并送至车下,挥手而别。

到乌市的第二天,白石从一家宾馆打来电话,一连串的日式英语把我搞得也蒙蒙然——除了宾馆名称外我是一概听不懂。而我那位“疯狂英语”的同事又不在,我于是决定去那家宾馆看她,尽尽地主之谊。

到了那家宾馆,在大堂一问,得知她已结完账走了,去向不明(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了解一下由乌市开往哈萨克斯坦的火车的开车时间,或许会在火车站找到她,但当时没想到)。

白石在火车上说,她预计环球旅行所用的时间为一年半左右。如果一切顺利,她结束旅行到现在已有10年多了。春夏秋冬,寒暑易节,这一路上,她观赏了哪些名胜古迹?遇到了哪些奇人怪事?经历了哪些艰难曲折?收获了哪些思想火花?结束旅行后她的工作和生活又怎样?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把心悬起——想着她并非因为她是个日本人,也并非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而是因为佩服她独闯天涯的勇气。在佩服她的勇气的同时,我也很为她的安全担心。

白石虽然给我留了住址、电话和邮箱,但因语言障碍,我从没联系过她。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讯录的字迹已渐渐模糊,不能全看清了。我只能向天遥祝:白石,别来无恙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在土楼的天空上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2400字

全文共 2286 字

+ 加入清单

生于土楼贫寒农家,小小年纪热爱文学,离乡之前的十八年,对土楼这两个字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后来,又成为新的客家人,安家于穗,从事文化工作近二十年,舞文弄墨之余,渐渐重视起自己的根来,故乡不再是个模糊的影子,透过一年四季朦胧的大雾,我发现,年青时生活过的土地竟然是这般的亲切!

深秋时节的一天,我特地造访了家乡的客家土楼。在汽车轮子下,饶北山区几个乡镇仅用一天的时间我就跑遍了,小时候感到很遥远的路途,在现代交通工具的帮助下,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当然,我所拜访的,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土楼。从新丰镇润丰楼开始,我的脚步走进了赤棠上楼、新彩楼;接着是马坑镇福楼,这座楼是客家山区最大的楼,一口古老的八角井井水现在还清甜可饮。最后拜访了上善永善村的南阳楼,南阳楼和润丰楼都是出教授的地方,这两位仍健在的教授一是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詹伯慧教授,语言学家,他的父亲是中山大学的詹安泰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另一位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邓开颂教授,澳门历史研究专家,对家乡文化建设相当热心的人士,最近他正组织在广州的客家人教授、作家编写一本叫做“客家文化大观”的书,其中土楼就是最重要的章节。在这两位教授的故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访了他们年少时居住过的房屋、玩耍过的屋檐下、饮过的水井。看着一张张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主人年少时的家庭成员,陌生感油然而生。

土楼是客家儿女的骄傲和根。大多数的土楼建筑于明代或清代,最古老的南阳楼建于元代,历经兵匪战火,几经重修,楼墙还是六百多年前的楼墙,只是屋顶的青瓦和桁梁可能是近代的。土楼至今仍在岁月的风雨中巍然挺立,令人感到这是客家先民的风骨和力量,坚强、勇敢、勤劳、善良、朴素!

一座土楼就是一部线装书。序言就是从中原战乱迁徙而来的背景,当战火在中原熊熊升起,作为升斗小民的客家祖先,只好背井离乡,作别古老的家园,筚路蓝缕、填沛流离、甚至乞讨为生,拖儿带女,一路逃难,最后落脚现在的广东饶平北部山区。

初来乍到,祖先烧荒种地,勉强养活生命。他们住的是简陋的茅寮草屋,受尽风霜雨雪和土匪恶霸的欺凌。直到根基稳了,他们才开始计划建设土楼这样宏大的工程,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把这些被美国人当做军事基地的土楼建起来。村民们在乔迁之日,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甚至有舞鹤的。同时大开宴席,延请四乡父老,鞭炮声声,宾客如云,热闹非凡。当一切归于沉寂,一轮明月高高升起,土楼的大门被几个壮汉合力关上。人们从此睡上了一个个安稳的觉。也许,守更人知道,曾经有一伙伙明火执仗的大盗经过,结果望楼兴叹,灰溜溜的走了。也见过猛兽两只闪着青幽幽光芒的眼睛,像鬼火一样飘过村庄。所以,有了土楼这座守护神,村庄人丁兴旺,散居在山中的女孩子争相嫁到土楼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喜酒在寒冷的冬日特别醇香,小生命的哭声也嘹亮非凡,给土楼带来了生气和祥瑞。

每当鸡叫过后,太阳东升,土楼里的人就会起来在井里打水洗菜洗衣,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也有勤劳的农人,打开土楼的大门,赶着他的牛、扛着他的锄头,到地里干活去了。

土楼是一支古老的歌,永远令游子百唱不厌!土楼是美丽的一幅画,永远定格在欣赏者的眼睛里。可是,他的未来却让人忧心。

这次回乡,许多土楼是我第一次造访,加上之前去过的三饶道韵楼、陈坑八角楼、水西西华楼、石坑里大楼、石井新楼、石井大楼、扬康耀东楼,具有代表性的土楼我都走遍了,对土楼渐渐有了明晰的认识。假如我们客家文化失去了土楼这一特殊的古建筑,我们的文化将是没有特色的文化,我们的民俗也是普通的民俗。因而,保护我们的土楼,就是保护我们的物质宝贵遗产,保留千百年来客家先民一代代薪火相传的根源!

我两次造访土楼,都是先看保留完好的,再去看已经荒废的。扬康耀东楼是个很好的例子。一踏进楼内,只见土楼残败,没有一间完好的,野草长得比人还要高了,牵牛花红艳艳的正在开放,风中传来小鸟凄凉的鸣唱。土楼的空地上,有人在上面堆放泥土,种植蔬菜。一大丛叫做“爬墙虎”的野藤,竟然顺着楼棚,爬上了十几米高的屋顶!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土楼的未来,也看到了客家文化的危机,只要人们还不树立起保护土楼的意识,赶快行动起来,不久的将来,土楼就会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消亡!土楼消亡了,不仅是一座座古建筑的消亡,还是我们一部客家先民历史的消亡,曾经发生在土楼里的故事,将如何传唱下去?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不是客家先民勤劳勇敢刀耕火种薪火相传的事迹,将是深深的遗憾!所以,我是不愿意看到这一结局的,我希望所有客家人都团结起来,把土楼文化保护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奉献出我们的一颗爱心,出钱出力,让土楼永远留存在饶北的土地上!

时值深秋,稻田金黄一片,从大溪坝遥望故乡的乡村,秋色明净,鸡犬之声相闻,仿佛桃花源里世界。古老的土楼点缀在金黄的田野上,可惜像蛛网一样的电线干和电线破坏了油画般的美景,依然不减土楼文化历史深厚无比的魅力。

我所欣慰的是,今年秋天,我有眼福饱览故乡土楼和田野残存的美景,所以故乡土楼上面的天空还是碧蓝的,朵朵白云牵动着我的情思,至于明年,土楼上面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我能预测吗?据有关书籍介绍,我们广东唯一拥有土楼的饶平北部山区,原有土楼六百五十多座,现在保留完好的和残败的加在一起仅仅三百余座而已!这和周边的福建相比,广东的土楼保护措施十分不力,论经济广东那一项比福建差了?可是人家福建懂得利用和保护本身的文化资源,而广东呢?保护土楼应当是整个广东省的事情,而不是一村、一镇、一县、一市的事情,大家然否?希望在外面的客家人多点为拯救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发出呼声!

回到穗城好几天了,为了客家土楼,我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下来,是为之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走近槟城壁画散文

全文共 2460 字

+ 加入清单

在马来西亚的北海边有一座著名的小城叫槟城,有人叫它乔治城。这是一座生活慢节奏的小城,这里是自由的天堂,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在这里川流不息,各色人种、各种教派在这里并存,充满了多国浪漫风情。

当年下南洋时,许多华人来到槟城,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筹集资金也曾来到过槟榔屿,至今岛上还保留有孙中山先生的纪念馆。今年八月,我有幸走进了槟榔屿,恍如回到了祖国,这里大街小巷到处写的都是汉字,到处都是熟悉的黄色面孔,让我宾至如归、倍感亲切。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这里有世界闻名的壁画街,许多外国游客都是慕名而来的。壁画点缀在岛屿的大街小巷,加入实物,鲜活生动。这些主题为“乔治市镜像计划”的壁画,每一幅都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当你行走街头,不经意间,或许在某个繁华的街角,或许在一条窄窄的小巷,就会有惊喜在等着你,让你如孩童般地忍不住欢呼雀跃,好像是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壁画让你禁不住在它前多停留片刻,让你情不自禁地走入画里,用心和画里人交流着。

壁画,就是一部槟城人的生活史,它活灵活现地还原了生活的原生态。富有想象力的槟城人用图画生动地演绎着自己的历史。它附着在临街的老墙上,有些建筑有近百年的历史,墙壁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犹如月下树的光影参差斑驳,和这些壁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最有趣的是,作品画面上的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而其最大的魔力还在于其实物可为观者带来参与性与再创造空间,几乎所有拿着相机经过的人,都会参与到再创造的表演中来,生成有趣生动的场景。每个人都可以是壁画中的主角,重新演绎画面中的故事,再现那段有趣的场景。

槟城人热爱自己的小城,他们用壁画留住了过往的岁月。他们把壁画刻在墙上、刻在衬衫上、刻在本皮上、刻在纪念章上……这些壁画就像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跟随着游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些壁画将原本了无生机的百年老城点缀得活色生香,有骑单车的姐妹、兄妹荡秋千、卖小吃的阿婆、骑机车的小男孩、被关在屋子里的两兄妹、夹煤球的小姑娘……华人画家陈毓康更是独出心裁,在墙壁上画的猫系列壁画,特别吸人眼球,它意在保护流浪猫。在他的妙笔下,这些可爱的小猫咪,千姿百态,大小不一,形象鲜活,呼之欲出。

这些壁画中西合璧美妙绝伦,大多数呈现的是中国元素,因为槟城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华人,他们大多来自福建、广东,至今他们许多人仍有吃早茶的习惯,他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到了马来西亚。许多壁画呈现的大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骑单车的姐妹,当地人给它起名叫姐妹情。姐姐看着也就七八岁,信心满满的样子,威风地骑在二八式的旧自行车上,连车脚蹬都够不着,身后还带着个两三岁的小妹妹。小妹妹坐在姐姐身后,双手紧紧地抱着姐姐,两眼紧闭,吓得张大嘴巴,唯恐自己从车上摔下来。壁画的旁边放了一辆实物自行车,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在这儿排队照相留念。看到这幅壁画,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学骑车的情景,当时也就七八岁的模样,脚够不着脚蹬,就从侧面把腿伸进去骑。为了学会骑车,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摔倒了自己再爬起来继续骑,直到学会为止。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己还没有骑稳就敢带小妹妹跑着玩。骑在上面够不着脚蹬,就小屁股一扭一扭地配合脚,虽然只能蹬半圈,还是骑得不亦乐乎。

另一幅壁画是两个被关在屋里的华人小兄妹。或许是为了生计,父母天不亮就出海打渔去了,担心孩子们在家不安全,父母就把他们锁在了屋里。这时,街上传来了叫卖声:“卖包子喽,好吃不贵,五分钱一个。”饿得饥肠辘辘的兄妹俩像遇到了救星一样,从窗户的铁棍间隙伸出手来,高兴地喊着:“大叔,给我们来两个包子!”这幅壁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看着这个画面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母有时为了下地干活天不亮就走了,看看正熟睡的我们不忍心叫醒,就把我们锁在屋里。当我们醒来,就会用手扒着屋门大声喊叫:“外面有人吗?给我们开开门呀!”妹妹一看门被锁了,就像世界末日到了,嚎啕大哭。前院的二奶奶听到了,就会扭动着小脚颤巍巍地跑到我们家来,大声安慰我们:“孩子们,别急,你们妈妈下地去了,把钥匙给我,我给你们打开。”然后,她轻轻地把门打开,放我俩出来,我俩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是一幅在墙角的不起眼但很妙趣的壁画。那个小男孩子因为想吃却够不着上面挂着的东西,就搬来一个大板凳双脚站在上面,但还够不着,就又踮起了脚尖,终于够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但能感受到他成功的喜悦,我想,此时他的脸上一定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又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孩子多,光吃饭就是个大问题。每当外婆来,母亲就做点好吃的都要放在竹篮里,用绳子高高地挂起来,调皮的哥哥只要闻到好吃的,母亲放得再高他也会想办法够着,有一次搬个高板凳站上面,一不小心从上面摔了下来,摔了个屁股墩,我们姐妹在旁边哈哈大笑,哥哥生气了,大声地嚷嚷着:“哼,以后有什么好吃的,再也不分给你们了!”

最有趣的是在小巷街角一幅兄妹荡秋千的壁画。旁边是一个真的秋千架,供游人坐在上面,而那两个可爱的小兄妹站在秋千架上开心地笑着。妹妹年龄小,她也想荡秋千,哥哥就懂事地领着妹妹站一个秋千架上,他们一起把秋千荡得很高,妹妹开心地笑个不停。看到这个画面,我想起我的童年,那时候娱乐项目少得可怜,每年春节过后,为了迎接正月十五,村里的队长就会领着大家,在村子正中的大街上搭一个高高的秋千架。男女老少没事了就会来到秋千架下,有荡的,有推的,有看的,有说笑的,好不热闹。如今,农村生活条件好了,荡秋千的岁月也一去不复返了。我正想得出神,爱人叫我坐到秋千架上,给我照了一张相,我孩子气地一下子跳起坐到踏板上,双后抓紧两边的链子用力晃动起来,一下找回了童年荡秋千的美妙感觉。

……

徜徉在壁画艺术长廊中,恍如时空穿越,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槟城,用壁画定格旧时光,用壁画将生活真实再现。看着槟城墙上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壁画,那些难忘的岁月,那些童年的趣事,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快乐的童年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汪曾祺散文之好,读过的人有口皆碑。他写景、写人、写事、写物,看似冲和散淡,其实有着精心的布局,结尾尤其好。读每一个结尾都是一种享受。一切景语皆情语,但还不只是景语,每一句平实的话都有深情。全篇只一两句点到伤情之处,好比冰山露一角,我们就能体会到那座冰山。比如《北京的秋花》,通篇写的是各种植物,很生动有趣,像科普读物,后面写到秋海棠,带到自己的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得肺病死了,锁在一个小屋里,怕传染不让人去看,所以对母亲没什么印象,小屋边开着秋海棠,看到秋海棠就想起母亲。语言非常的平静,一点不抒情,但给我巨大的感动。再说写他的老师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通篇细密的写沈从文其人其事,非常平实,行文到最后写到老师的死。只一句,也是用叙事代抒情:“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这是多么高级文字,堪称人书具老。

书中也有赤子的情怀流露。在西南联大边的诸多茶馆之一的墙上,发现了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摸螺壳,巷口弄泥沙。

几篇文章也提到了茶文化。在《湘行二记》中,汪曾祺细细的提到了擂茶,他十分喜食,令我想起去年到湖南湘西时也在马路边买到过擂茶,已经不十分的土了,类似珍珠奶茶的店铺。汪曾祺还反复提到了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大学生们都爱泡昆明的茶馆。有人甚至连牙刷脸盆都放在茶馆里。他是个美食家、老茶客,对茶也有心得,在《寻常茶话》一文中,大谈了吃茶的点滴。

在《皖南一到》一文中我发现我祖母与汪曾祺是徽州的同宗,都是越国公汪华的后人。汪华大概是割据一方的豪侠,后来降了唐,受李渊封为越国公。在隋唐时期,这是个很高的封号,隋炀帝时期的司空杨素就是越国公。当地称“汪王”,或“汪王大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文学的规范与标准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2700字

全文共 268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说“标准”,有两个意思。一是不自觉的,一是自觉的。不自觉的是我们接受的传统的种种标准。我们应用这些标准衡量种种事物种种人,但是对这些标准本身并不怀疑,并不衡量,只照样接受下来,作为生活的方便。

自觉的是我们修正了的传统的种种标准,以及采用的外来的种种标准。这种种自觉的标准,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大概多少经过我们的衡量;而这种衡量是配合着生活的需要的。本文只称不自觉的种种标准为“标准”,改称种种自觉的标准为“尺度”,来显示这两者的分别。“标准”原也离不了尺度,但尺度似乎不像标准那样固定;近来常说“放宽尺度”,既然可以“放宽”,就不是固定的了。这种“标准”和“尺度”的分别,在一个变得快的时代最容易觉得出:在道德方面在学术方面如此,在文学方面也如此。

中国传统的文学以诗文为正宗,大多数出于士大夫之手。士大夫配合君主掌握着政权。做了官是大夫,没有做官是士;士是候补的大夫。君主士大夫合为一个封建集团,他们的利害是共同的。这个集团的传统的文学标准,大概可用“儒雅风流”一语来代表。载道或言志的文学以“儒雅”为标准,缘情与隐逸的文学以“风流”为标准。

有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这种情志的是载道或言志。这个得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抱负,得有“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涵养,得用“熔经铸史”“含英咀华”的语言。这就是“儒雅”的标准。有的人纵情于醇酒妇人,或寄情于田园山水,表现这种种情志的是缘情或隐逸之风。这个得有“妙赏”“深情”和“玄心”,也得用“含英咀华”的语言。这就是“风流”的标准。(关于“风流”的解释,用冯友兰先生语,见《论风流》一文中。)在现阶段看整个的传统的文学,我们可以说“儒雅风流”是标准。但是看历代文学的发展,中间还有许多变化。即如诗本是“言志”的,陆机却说“诗缘情而绮靡”“言志”其实就是“载道”,与“缘情”大不相同。陆机实在是用了新的尺度。“诗言志”这一个语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原也是一种尺度;后来得到公认而流传,就成为一种标准。说陆机用了新的尺度,是对“诗言志”那个旧尺度而言。这个新尺度后来也得到公认而流传,成为又一种标准。又如南朝文学的求新,后来文学的复古,其实都是在变化;在变化的时候也都是用着新的尺度。固然这种新尺度大致只伸缩于“儒雅”和“风流”两种标准之间,但是每回伸缩的长短不同,疏密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文学史的扩展从这种种尺度里见出。

这种尺度表现在文论和选集里,也就是表现在文学批评里。中国的文学批评以各种形式出现。魏文帝的“论文”是在一般学术的批评的《典论》里,陆机《文赋》也许可以说是独立的文学批评的创始,他将文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来讨论。此后有了选集,这里面分别体类,叙述源流,指点得失,都是批评的工作。又有了《文心雕龙》和《诗品》两部批评专著。还有史书的文学传论,别集的序跋和别集中的书信。这些都是比较有系统的文学批评,各有各的尺度。这些尺度有的依据着“儒雅”那个标准,结果就是复古的文学,有的依据着“风流”那个标准,结果就是标新的文学。但是所谓复古,其实也还是求变化求新异;韩愈提倡古文,却主张务去陈言,戛戛独造,是最显著的例子。古文运动从独造新语上最见出成绩来。胡适之先生说文学革命都从文字或文体的解放开始,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最容易见出改变了的尺度。现代语体文学是标新的,不是复古的,却也可以说是从文字或文体的解放开始;就从这语体上,分明的看出我们的新尺度。

这种语体文学的尺度,如一般人所公认,大部分是受了外国的影响,就是依据着种种外国的标准。但是我们的文学史中原也有这样一股支流,和那正宗的或主流的文学由分而合的相配而行。明代的公安派和竟陵派自然是这支流的一段,但这支流的渊源很古久,截取这一段来说是不正确的。汉以前我们的言和文比较接近,即使不能说是一致。从孔子“有教无类”起,教育渐渐开放给平民,受教育的渐渐多起来。这种受了教育的人也称为“士”,可是跟从前贵族的士不同,这些只是些“读书人”士的增多影响了语言和文体,话要说得明白,说得详细,当时的著述是说话的纪录,自然也是这样。这里面该有平民语调的参入,虽然我们不能确切的指出。汉代辞赋发达,主要的作为宫廷文学;后来变为远于说话的骈俪的体制,士大夫就通用这种体制。可是另一方面,游历了通都大邑名山大川的司马迁,却还用那近乎说话的文体作《史记》,古里古怪的扬雄跟《问孔》、《刺孟》的王充,也还用这种文体作《法言》和《论衡》;而乐府诗来自民间,不用问更近于说话。可见这种文体是废不掉的。就是骈俪文盛行的时代,也还有《世说新语》,记录那时代的说话。到了唐代的韩愈,提倡“气盛言宜”的古文,“气盛言宜”就是说话的调子,至少是近于说话的调子,还有语录和笔记,起于唐而盛于宋,还有来自民间的词,这些也都用着说话或近于说话的调子。东汉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门阀,到了唐代中叶垮了台,“寻常百姓”的士又增多起来,加上宋代印刷和教育的发达,所以那种详明如话的文体就大大的发达了。到了元明两代,又有了戏曲和小说,更是以说话体就是语体为主。公安派竟陵派接受了这股支派,努力想将它变成主流,但是这一个尝试失败了。直到现代,一个新的尝试才完成了语体文学,新文学,也就是现代文学。

从以上一段语体文学发展的简史里可以看出种种伸缩的尺度。这些尺度大体上固然不出乎“儒雅”和“风流”那两个标准,可是像语录和笔记,有些恐怕只够“儒”而不够“雅”,有些恐怕既不够“儒”也不够“雅”,不够“雅”因为用俗语或近乎俗语,不够“儒”因为只是一些细事,无关德教,也与风流不相干。汉乐府跟《世说新语》也用俗语,虽然现在已将那些俗语看作了古典。戏曲和小说有的别忠奸,寓劝惩,叙风流,固然够得上标准,有的却不够儒雅,不算风流。在过去的文学传统里,这两种本没有地位,所谓不在话下。不过我们现在得给这些不够格的分别来个交代。我们说戏曲和小说可以见人情物理,这可以叫做“观风”的尺度,《礼记》里说诗可以“观民风”;可以观风,也就拐了弯儿达到了“儒雅”那个标准。戏曲和小说不但可以观民风,还可以观士风,而观风就是写实,就是反映社会,反映时代。这是社会的描写,时代的纪录。在我们看来,用不着再绕到“儒雅”那个标准之下,就足够存在的理由了。那些无关政教也不算风流的笔记,也可以这么看。这个“人情物理”或“观风”的尺度原是依据了“儒雅”那个标准定出来的,可是唐代中叶以后,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而是下情上达的尺度了。人民参加着定了这个尺度,而俗语的参入文学,正与这个尺度配合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