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影片帝企鹅日记的观后感推荐20篇

军训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它带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浏览

727

作文

567

石化行业主旋律影片《逆境王牌》观后感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逆境王牌》细腻的刻画出一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严细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一心为公,改善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他,竭尽全力,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影片主人公穿着我们石化人最熟悉的石化工作服,奉献在石化人最挚爱的生产装置现场,展现了勤劳朴实的中国石化员工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石化干部员工和家属勇于担当,奋勇拼搏的精神,树立了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敢担当、严管理、爱员工、有作为的良好形象。

接到公司关于周六上午到小武基观看电影《逆境王牌》的通知时,心里还有些不舒服,毕竟是周末时间,而且还是早上。但观影之后,感受很多,主人公王溪的事迹深深的触动了我,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作为石化的一名员工,我深感自己一定要向影片主人公学习,坚定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决心;增强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力量。主人公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找差距,振精神,不断的完善自我。作为石化的一名基层青年党员,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要有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不一样的青春影片《六弄咖啡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我自己本身很少看青春片,更少会喜欢一部青春片,当然这一部没有例外。

一开始期待这部电影的理由也比较纯粹,董子健+颜卓灵,恰好是我最喜欢的两个90后演员,而且也没看过男女主角分别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台湾青春片。

前几天在豆瓣同城参加了这部电影的观影活动,看了才知道还是未删减版,删减版貌似删掉了所有戴立忍的戏,各位打一星的朋友们可以放心了。但是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是一部本来就不那么优秀的电影,删掉戴立忍的戏基本就等于删掉了一头一尾,特别是电影结尾在戴立忍的部分玩了一点小聪明,那几乎是这部片子少有的亮点之一。

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大概就是高中到大学,董子健的角色设定很像他在《青春派》里面的角色设定,默默付出型,好在颜卓灵实在比《青春派》的女主可爱不少,嗯,当她的这份可爱消失殆尽的时候,这部电影基本上也就完了。

我总觉得青春是个美好的东西,但是有一段时间,国内青春片都把青春搞得太痛苦了,最近的不知道还是不是这样,听说最近不流行堕胎车祸了,可喜可贺。

六弄咖啡馆》的青春一开始一开始还是彩色的,鲜活的,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恣意的与混混干架,互相督促学习,羞涩的告白,明媚的笑容。到了大学之后却渐渐变成灰色,没日没夜的兼职,理想的差异,家乡到台北的距离,深夜被尾随,下不完的雨。

两个追求不同三观不同的人的爱情夭折似乎是必然的,怪就怪在男主太执着,骑着电瓶车到台北,讲真挺玄幻的,或者其实是台湾太小电瓶车电瓶比较大,总之在女主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没到,骑车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说真的,除了骑电瓶车到台北还有男主过分痴心之外,作为不是很讲逻辑性的青春片这部电影也不能说很差。但是当剧情急转直下,过度伤痛的时候,不适感就扑面而来。

我就不明白,失恋是成长的痛,失母也是成长的痛,成长是很痛,但是不至于每一次都要痛得撕心裂肺直至绝望。难道不能学会放下,释然,豁达随便哪个吗,可能我是法海我不懂爱吧。

还有一个想说的,男二很出彩很可爱,我说怎么会这么可爱,原来老了之后就变成了戴立忍(剧透也无所谓了吧,反正内地版也没有戴立忍)。男二和男主才是真爱,毕竟陪着男主冒着风雨骑着电瓶车到了台北。

另外和朋友一块儿看这片,她迟到了四十分钟,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没上高中了,我之前一直给她说颜卓灵很可爱,她一直不信,看完之后她对此更是嗤之以鼻。我想,如果只看了前面四十分钟她可能还是会信的。

为啥写这篇,就是感觉写评论的好多都是水军,要不就是身负家国大义的同志,感觉啥都不是的我该写一写平衡一发。

Ps.这片不算烂,当然更不能算好,加上戴立忍的戏我给三星,无关其他,就是戏[围笑]

至于内地人和香港人说台湾腔的问题,是有点好笑,但不算特别出戏,嗯,有时候还能莫名GET到萌点。And颜卓灵你短发比长发可爱好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想发点牢骚。

《拉贝日记》只有一个厅放映,其它影厅全是《南京南京》

这种照顾本土电影票房的手段实在很小家子气。

看了《南京南京》,豆瓣的影评给了3星。

《拉贝日记》则不得不给4星。

南京人对拉贝有深厚的感情,因为他对南京人乃至全体中国人来说是个大恩人。可是对于拉贝先生的了解,我们也只是知道个轮廓。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拉贝。原来他在票选安全区主席的时候也有顾虑,他也曾站在德国的角度,认为日本接管中国有利于德日之间的战略合作,他也曾做出交出战俘的决定。

这些充分显现出拉贝只是个凡人,绝不是被完美光环笼罩的神人。

在此当选安全区主席之前拉贝有所顾虑,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这种顾虑很真实。一个即将携妻离开中国的人,却因为一场会议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换了谁,我想都会犯愁。

好在威尔逊大夫从中激将,留住了拉贝。

当然,简单的激将只是促成拉贝做出决定的最终导火线

最主要的是拉贝本人也对这片土地眷恋不舍。

影片利用穿插的资料影像揭露当年日军犯下的种.种罪行

同时也有令人悲愤的百人斩比赛画面。

这一点,比《南京南京》做的要好。

此外,与《南京南京》一样,导演也安排了一个有点人性的日本少佐。关于这个人物,《拉贝日记》里对他的描写几乎是点到为止,其余日军继续扮演恶魔的角色。

这一点,比《南京南京》做的要好。

导演FG和陆川一样想告诉观众,日本部队里还是存在好人的。

但两位导演最大的区别是,FG懂得营造历史的整体,而陆川却一个劲的描写稀有的个体。

当然,《拉贝日记》也并非十全十美。

我相信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会对张静初不满。

张静初在这部戏里根本就是个多余的角色。

第一,剪了头发,你还穿旗袍?明摆着怕日军不知道她是个女人。

在这点上,《南京南京》就很真实。

第二,弟弟为救姐姐,开枪射杀两个日本人。这段戏没什么不妥,问题是张静初是不是脑袋缺根筋?居然穿了身日本军官的衣服逃跑。

你穿日本军服是为了躲避日本人,这点可以理解。

我不理解的是,你在偏要挑军官的衣服,而且你明明不懂日语,你还出此下策。如果没衣服,可以从日本兵的尸体上扒件内衣和衬衫,偏要选外面穿的军服,深怕别人不知道你是“长官”?

(我所在的影厅内,所有观众对此段情节的出现一致表示不满)

此外,如果一定还要挑刺的话,拉贝在救赎战俘的那场戏也有问题。

当时拉贝表示他的司机会说德语,日本人问在场的俘虏谁会讲德语。

有一个人畏畏缩缩地举手,那意思很明显,他“懂”德语。

随后拉贝与此人简单的对话,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

从举手的角度来看,说明当时那位战俘比其他人都有魄力,他想赌一把。

既然如此,你就应该赌到底。拉贝与你对话的时候,如果你不是个白痴的话,你可以从他的眼神里找到一线生机。在这种情况下,你随便说两句自编的德语,拉贝也会救你一命。可结果怎样?你成了哑巴,你的魄力在面对拉贝的时候用完了?

所以说,既然敢举手,就应当不是个白痴,结果却用无声告诉拉贝,自己是个白痴。这一点不符合逻辑。

(但逻辑只趋向于理论,也许现实中真的有过这么一个角色,也许此人当时情绪很乱)

拉贝在离开中国的时候,难民高声欢呼拉贝的名字。

这一点与《南京南京》里难民下跪挽留拉贝完全不同。

我更愿意相信下跪的说法,对当时的难民来说,一个救星的离开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总体来说,《拉贝日记》还是值得一看的。

至少比起《南京南京》来说,在我心中要多一颗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雷锋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是有限的,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

雷锋,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雷锋”这个名字,更记住的是他乐于助人的精神。

他美丽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年: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小乔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小乔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木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

雷锋,拥有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他是乐观主义者,钉子精神伴随着他,时时刻刻鼓励着雷锋,不断超越自我。

雷锋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二年生命,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歌,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雷锋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多么朴实无华的一句话,但是多么温暖的一句话啊!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雷锋乐于助人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向雷锋同志学习!”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雷锋:“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抱着母亲晒太阳的孝子洪祖龙;林建珍——用爱维系三个幸福家庭;奶奶的好孙子马鹏飞……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佩杰姐姐,在贫困在,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苦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4000多个日子,可她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话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我们要学习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这样的生命意义才能重于泰山,这是我读完《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所收获的最大感受,也是我要向他学习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和姐姐一起去工人电影院看《帝企鹅日记》。

影片记录了企鹅从诞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许多艰难与危险。展现了那些滑稽、可爱的企鹅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它们的天敌斗争,对小企鹅倾注的爱心,从而完成它们的生命之旅。

让我最受感动的一段影片就是企鹅爸爸和妈妈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企鹅爸爸捕鱼回来时,企鹅妈妈把小企鹅拜托给了企鹅爸爸,自己到大海里去捕食。企鹅爸爸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最后一点食物给了小企鹅吃,而企鹅妈妈在大海中寻找食物时,遇到了它们的天敌--海豹,企鹅妈妈们纷纷逃命,但有些企鹅在水中和上岸时被海豹吃掉了。当主角企鹅妈妈回来后,企鹅爸爸又去捕食。就这样,小企鹅与爸爸妈妈一起共同生活了三年。三年中的某一天,几只老鹰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小企鹅,就猛地向它们扑去,一只可怜的小企鹅被老鹰叼走了,其它小企鹅们害怕极了,想:“唉,它再也看不到天和海了!”

这些小企鹅真可怜啊,遇到了天敌,却毫无办法。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为了养育小企鹅,在捕食的时候也被天敌海豹吃了,要是没有这些天敌,该有多好啊!

这部电影也让我学到了关于企鹅的一些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寻家之路影片《雄狮》观后感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部以“骨肉重逢”为戏剧情境的电影,《雄狮》在剧作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印度,截止到萨罗被养父母收养之前。

此阶段的主题是“依赖”,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五岁男孩萨罗因为哥哥的疏忽而走失,路上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这一阶段的导演风格以纪实为主,详细展现了印度本土的人文风貌,在此过程中小萨罗的演技可以说是直入人心,虚实变幻的叙事手法使得观众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小萨罗所处的困境,而其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和对家的依恋,也十足打动人心。第二阶段是从萨罗被养父母收养,一直到他成立家庭。此阶段贯彻的主题其实就是“陪伴”。

《雄狮》影评收获美誉。正片中对此阶段的着墨不多,但也是用平和的镜头真实推进了节奏:五岁的男孩成长为二十岁的青年,有爱着自己的养父母,不错的工作,然后遇到妻子,组建家庭,这是一个正常人成长的正常轨迹。另外,影片中还为新的家庭设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哥哥形象,有观众说哥哥在影片中是个无用角色,完全可以删掉,其实不然。在现实视角之下,不受待见的哥哥这一角色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瑕疵。当一切步入正轨,生活每天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人的内心就会开始躁动,它开始让人正视自己血液中原始的那些东西,并将他们逐一唤醒。

影片第三阶段中,导演对于虚实变幻的叙事拿捏得可谓登峰造极,这一阶段的主题其实就是“回归”。成年之后的萨罗对于自我有一个强烈的认知,他强调自己从小就被领养,板球队支持澳大利亚而不是印度,他坚信自己就是一个澳大利亚人,直到有一次在同学家做客,他看到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糖耳朵”,这仿佛是一股电流穿透脑海——他决定要找到家,找到那个养育自己的地方,找到曾经关心照顾他的母亲和哥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革命理想教育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获胜的将军骑在马上,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将军银白的铠甲,敌将已死在他的剑下,可将军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有的只是一份无奈与悲凉.

将军坚毅的脸庞忽地滑过了一滴清泪,泪水滴在地上,模糊了画面.

敌将本与他情同手足,互为知己.二人命运出奇的相同: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再疆场拼杀一生,赴汤蹈火,为主尽忠.二人本同事一朝,但皇子之间只为那皇位,竟同室操戈,手足相残.他们由于各事其主所以战场相见.他们清楚所有所有的朋友之宜,兄弟之义都必须为了主公的利益所牺牲,因为他们是军人,因为这是战争,因为这一役关系到主公的安危,关系到手下数万将士的性命,关系到.

他没有手下留情,他亦针锋相对.

胜利的消息已传到了主公那里,主公已派来了大臣来为他庆功.夜晚他与士兵们一同欢庆着胜利,尽管心里很悲伤但他仍然尽力表达出那种胜利的喜悦.

这就是战争.战争如一个赌局,它以人的性命为赌注.再战争面前个人的情感;安危;荣辱都一变的一文不值,这就是战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看了电影《董存瑞》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董存瑞叔叔那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当我看到董存瑞手托炸药包,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英雄那光辉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多少英烈,为了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董存瑞叔叔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乱花零钱,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懒惰等。要是先烈们还活着,他们一定会生我们的气的。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我还明白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祖国能有今天如此繁荣昌盛的景象,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育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焦裕禄》给我的感觉有一丝严肃,看完后有一种被人物的平凡而伟大所湮灭的感觉,觉得我应该审视审视自己了。

电影说的是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同志走马上任,为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面貌,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至始至终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后由于过度操劳,肝病剧烈发作,被送进医院,结果诊断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于1964年5月14日晨,与世长辞的事迹。在焦裕禄同志逝世的时候,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同志的骨灰送回兰考。

影片中, 在焦裕禄同志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他扎根的土地。千百名兰考县老百姓悲恸欲绝,自发为焦裕禄送葬,这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洋溢着人民群众真情的魅力,透视出人民群众对真正的共产党员崇高人格的敬仰和爱戴,表达了人民怀念焦裕禄的深情,更从另一面让我感受到了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和他强大的的精神魅力。

尽管这些的故事从小到大已经非常熟悉了,事实上大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仍然是感动,再感动。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信仰,有着我们所缺乏的东西。

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焦裕禄同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将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也活在每个人的心里。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有时候,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会有一些懈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诱惑也难免会让人有一些分心,甚至迷失了方向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我更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着。有了理想,才能有激情,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起码应该具备的东西,只有把理想当成一种信仰,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帝企鹅日记》是一部感人、好玩、惊险的电影,其内容是这样的:一大群帝企鹅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到了它们新的家园,而这漫长的路也害死了不少体力不足的帝企鹅。到了新家园,它们开始配对、跳结婚舞、在一起生活、产蛋……生过蛋后,对于年青的帝企鹅夫妇也是一种危险,因为不懂这些的母帝企鹅会因为嫌累,把蛋踢给公帝企鹅。而公帝企鹅一旦没接住,那蛋就会一条裂缝,并且裂缝会结冰,那小帝企鹅也会死去……冬天来了,企鹅妈妈们将蛋交给爸爸们后,又去海底找食物,等三个月后再回去喂养小帝企鹅,可却碰到了天敌-海豹,于是逃命的时刻又开始了……企鹅爸爸们有的死了,有的筋疲力尽,正当他们绝望之时,母帝企鹅们回来了,她们代替了爸爸们。可是危险又降临了,自己孩子死了的母帝企鹅竟然抢夺别人的孩子;大鸟飞来叼走小帝企鹅……经过磨难,一些幸存的小帝企鹅也长大了。

令人觉得好玩的是小帝企鹅用奶声奶气的声音说的一些话:“让一让,让一让,让一让我嘛!”、“我还以为它们要压死我呢!谢谢你救了我,你的皮毛多暖和呀!让我在你怀里吧!”

令人觉得惊险的则是遇到海豹就逃跑、抢夺别人的孩子、大鸟叼小帝企鹅等片段。

令人感动的是企鹅妈妈和企鹅爸爸一年只能见几次面,而且全是为了孩子,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花的心血

:我家没有打印机,老师要我们查资料时妈妈就上网找资料,然后仔仔细细地抄写下来;我碰到不会的奥数题时,爸爸便手把手的教我……你看做父母亲是多么伟大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女仆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女主人公一开始对男主人的各种非分要求都没有反抗的接受 但她平时高傲气质不同而且细心装扮着自己的外貌 再加上后面突出表现的正义感模糊了她的丑陋一面的内心 她并不是一个看起来那么出淤泥不染的高贵女性 她为了挤进上流社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原则可言 就好像她对待蒙特尔的态度 不拒绝也不接受 反抗的都透露着暧昧

其他人的“丑陋”表现的就要明显很多 暴力份子、性欲狂、傲慢、无端的仇视、贪婪等等这些 这些无非都是人性本身的东西 但也许是为了要表达片子的主题所以表现出来时是一种明显的丑化方式

男主人老头子去世之后塞丽丝丁觉得自己想要嫁入大家族的希望已经破灭了 懦弱的性欲狂蒙特尔在妻子面前毫无疑问是弱势一方 他没有魄力也没有勇气给塞丽丝丁一个真正的女主人身份 小女孩的死亡真正把这个故事的序幕拉开 之前的剪辑似乎告诉观众约瑟夫就是杀害小女孩的凶手 塞丽丝丁的直觉没有犯错 她要给小女孩一个交代 这个情节算是最使主题朦胧化的设计 毕竟当一个女主人公决定为了一个小女孩伸张正义的时候 很少会有人再去质疑她的内心或者干脆就忽略了她曾经的种种不光彩的行为

塞丽丝丁在后面的故事中应该是爱上了约瑟夫 至少我愿意这样认为 因为这样的话故事的力度就会更强 退伍上尉向塞丽丝丁求婚 曾经的死路突然就有了一个新的出口而且直接到达曾经幻想着的生活 而后约瑟夫也向塞丽丝丁求婚 可约瑟夫能够给予的生活相比于退伍上尉简直难以忍受 再加上塞丽丝丁之前就认定的约瑟夫是杀人凶手的直觉 她开始更加的自己说服自己 放弃了一开始出卖色相的取证 直接用“诬陷”的方式给自己一个爱和物质之间选择的解脱 还要在约瑟夫被捕之后自己告诉自己他是一个混蛋

约瑟夫对塞丽丝丁说过 你总会意识到你和我是一样的 主题那一瞬间就已经明朗了 每个人都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都有欲望 都有丑陋的人性 不管他们平时表现出什么 之前说布努埃尔的剪辑应该是指出凶手就是约瑟夫 但他并没有真正明确表态过真凶是谁 真凶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电影中本很久没有所谓正面人物 谁都看得到塞丽丝丁在嫁入一个大家族之后表现出来的颐指气使就跟开场时的女主人没什么两样

片子里面很多人都用爱国和参加过战争当做自己的道德盾牌 结尾时大街上游行时那些爱国者大声喊着绞死赫利特 那些以爱国为名的杀戮难道就是正义了

结局约瑟夫“沉冤得雪”找到了新的女伴完成了自己一直的计划 高声呼喊着生活万岁 游行的队伍消失在街道尽头 生活万岁的呼喊也一同消失

电闪雷鸣湮灭了那些呼喊 布努埃尔从来都会给主人公们一个幸福的结局 即使他从来不带怜悯 恨不得每一个人都在那所谓的幸福生活里被活活炸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影片我的1919观后感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陈道明饰)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何政军饰)之妻梅(许晴饰)专程赶赴巴黎,寻找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克俭。克俭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和会中的顾维钧等感受到责任重大。

前些天,班里同学一同观看了影片《我的1919》,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属于胜利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只得到两个席位,并在多次谈判中饱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绝签定凡尔赛合约的事。由于事件过程发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为《我的1919》,片中的“我”则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顾维钧。

1919年,正是国内动荡,外交紧张,英雄辈出的年代,李大钊、闻一多、鲁迅以及数不胜数的伟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这个年代。可影片中的顾维钧还有另一过人之处----雄辩。电影开始不多久,顾维钧刚来到大使馆就随陆征祥总长就中国席位一事与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进行秘密会晤,当时,顾维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严厉坚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话语,将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无疑,克里孟梭也对他十分赏识,可中国终究只有两个席位。辩论会上,顾维钧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丢失手表,发表了一场慷慨淋漓的演讲,动人心,鼓壮志。“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怒呢?……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热烈澎湃的话语,让各国议员无不在下面交头接耳,点头默叹。

乱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难。坚定正义的的顾维钧却多次遭到同伴的误解,辩论会后,他的同伴都说他太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窃牧野男爵的手表,费大国风范。可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给顾维钧,都怕承担不了责任,唯有顾维钧单枪匹马在各国领导面前代表中国谈判、会晤,为山东问题而努力。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也在责怪顾维钧,说他懦弱无能,说谈判无法解决问题。顾维钧没有一个知己,没有一个支持者。仅靠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挽回。最终顾维钧大义凛然的没有签下辱国的凡尔赛合约。

外交关系永远是政治上最具有难度的题目。现金,虽然社会较为安定,但外交并不顺利,与美国,与日本…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都存在隐秘的问题,或因为领土,或因为资源,或因为历史,数不尽的原因,数不尽的问题。

1919年的事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决不能盲目动用军事力量,除非属于自卫,再动用军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国际上,外交事务上,定要谨慎,不卑不亢,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

顾维钧的事例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应当如何处理外交事务?很可惜,外交多变,没有永恒的定论。不论怎样,我们都应学习顾维钧,遇事冷静,热爱祖国,让中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影片我的1919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爱国主义影片《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发生在42年11月23日 地点是胶东地区 马石山 故事的讲述的马石山十勇士是整个马石山突围战中最有名的一个集体 实际上在11月23日日军将7000余群和八路军部分部队包围在了马石山地区 而八路军各部队建制已经被打乱 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但是所有部队都以掩护群众突围为第一要务 最后有6000余群众顺利突围 八路军各部牺牲指战员500余人

结合电影说说当时八路的主要战斗情况

八路军胶东军区13团7连6班由班长王殿元率领,在马石山西麓掩护群众突围,三次进出日军包围圈,救出1000多名群众.就在第四次进入日军包围圈时,遭遇日军攻击,10人全部牺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石山十勇士".王殿元和坚持到最后的两个战士用手榴弹自爆而死,枪支被砸毁.这十个人本已经突围但是为了救群众毅然返回了包围圈 最后全体牺牲

同日16团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率团机关和部分连队突围时,发现沿途有很多群众,遂派人四处聚拢失散的群众,带领群众一道突围,结果延误了时机,拂晓时分遭遇"扫荡"日军,周团长,张政委指挥部队拼死阻击敌人,掩护700多名群众冲出了险境,而张寰旭政委和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16团1营3连指导员带领1排20多名战士,在马石山北麓组织第四批群众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激战中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马石山上.

17团2营营长孙涛和团敌工股长赛自来带领第7连突围至马石山以东时,遇到数百名群众,随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掩护群众突围,赛自来牺牲,孙营长被战士强行拖出阵地.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指挥全连百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搏杀,除6人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牺牲

17团8连,9连在马石山东麓掩护500多名群众突围成功,转移至马石店,未及突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被日军杀害.当获悉小股日军宿营于海阳郭城镇,为了给死去的乡亲报仇,17团决定8,9两连向郭城镇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才发现日军多达千人,攻入镇中的8连遭到优势日军围击,力战不退,只生还3人.

胶东行署**局警卫连指导员带领3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血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

东海独立团2连1排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的群众,战斗至弹尽粮绝,跳入大海.

通过上面这些战斗想必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八路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动画电影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看了《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和母爱的伟大。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结婚了并生下了小企鹅,它们齐心协力、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它。

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在那么寒冷的天气里尽心尽力照顾小企鹅的情景:暴风雪来了,企鹅爸爸把小企鹅放在两腿之间,用厚重的毛皮把小企鹅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它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肥胖的、笨拙的身体,用自己并不宽大的背为小企鹅挡住风雪;老鹰来了,企鹅妈妈焦急地把小企鹅藏到冰缝里;……企鹅爸爸妈妈对小企鹅的这种温暖的爱让我想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从小,我就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每天早上,爸爸妈妈早早的起床,变着花样的给我做早饭;忙完一天的工作还要关心我的学习;天冷了怕我冻着,天热了怕我中暑。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帝企鹅日记》让我知道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么温暖呀!我要用我的爱来报答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京大屠杀之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2081 字

+ 加入清单

1996年12月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在日本右翼频频否认、歪曲历史的今天,《拉贝日记》已经成为了反击日本右翼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后,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德国商人和纳粹党徒

面对日军的野兽行径,一位特殊的德国人的良知受到巨大震动,他决心绝不助纣为虐,反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保护了25万无辜的中国人。他就是叫约翰·拉贝。

之所以说拉贝是特殊人物,因为他当时在南京有十分奇特的地位,首先,他是一位德国商人,是德国西门子电器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其次,拉贝又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徒,他是纳粹在中国支部的头子;第三,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军国主义的日本和法西斯的德国就签订了军事条约成了盟友。所以拉贝在日军血洗南京城时,是日本盟国的代表,有着特定的特权。

拉贝虽然是一个纳粹党徒,但在几个星期的腥风血雨期间,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建立了388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而在此期间,安全区之外的30万人则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在拉贝自家的花园中亦庇护了600名左右的难民

自家花园中庇护了600难民

在南京沦陷后,拉贝以其特殊的身份目击了日本军队在南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记录为著名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后来成为了张纯如女士为写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而收集资料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收获。

1996年,《拉贝日记》在张纯如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当年12月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在日本右翼频频否认、歪曲历史的今天,《拉贝日记》已经成为了反击日本右翼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南京人眼中的“活菩萨”

由于他所佩戴的纳粹肩章,拉贝在一些人眼中并不是什么英雄。然而他在维护安全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无私的精神,已经让他成为南京人眼中的“活菩萨”。

他的故事很快将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在拉贝以前的雇主西门子公司的资助下,南京大学也正在将他的故居修复成为纪念馆,将在下月开放。

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汤道銮(Tang Daoluan)认为,拉贝并不关心政治,他加入纳粹只是为了能够维持他在南京开办的一所德国学校。

汤道銮表示,拉贝的博爱让她很感动。她说:“他只是一位商人,并不是传教士,也不是人道主义工作者。他在这里的行为——不顾自己的安危去保护另外一个国家的民众,这并不是他的义务。他是个好人,他知道人的尊严。”

由于拉贝的贡献,在他于1938年初被迫离开南京的时候,金陵女子大学的3000人跪在路旁为他送行。

曾要求希特勒向日本施压

1882年出生于汉堡的拉贝早年曾经在非洲待过几年,他的父亲是位船长。他于1908年来到中国,后受雇于西门子中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沈阳、北京、南京等地经商,在中国时间前后长达30年。1931年至1938年前后,拉贝任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

1937年8月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京后,拉贝在自己的院子里建了一个防空洞,上面覆盖着一面巨大的纳粹旗帜。

1938年4月,拉贝抵达德国后立即四处公开演讲、播放纪录片揭露日军暴行。他还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希望德国政府出面对日本施加压力。但此报告当时没有公开。一般认为,由于德日为盟国,故德国当局禁止他发表在南京的所见所闻。

相反,拉贝写给希特勒的信成了他自己的罪证。纳粹秘密警察盖世太保为此逮捕拉贝审讯了3天。

虽然最终拉贝获许继续保留有关日军暴行的证据,但是相关的纪录片却被毁掉了。拉贝还被警告要对日军的罪行保持沉默,不能就这个问题发表演讲也不能写什么东西。

二战后曾被逮捕

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公司随后把拉贝派到了阿富汗。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由于曾是纳粹成员,因此先后遭到前苏联和英国逮捕。

在面见了朱可夫元帅并证实他没有犯错之后,他在1946年6月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但是从此陷入了生活拮据之中。

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得到南京市民的捐助及中国政府的金钱和粮食接济,全家得以渡过战后物质匮乏的难关,包括前苏联封锁西柏林的艰难日子。

1950年1月5日,拉贝在西柏林中风逝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家人保存。1996年底《拉贝日记》的重见天日后,拉贝才重新为世人所知。

1997年拉贝的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保存。

他是一位德国商人,又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在中国支部的头子;但在1937年面对日军的野兽行径时,他的良知受到巨大震动,他决心绝不助纣为虐,反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保护了25万无辜的中国人。回到德国后,他又亲自给希特勒写信,控诉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他就是“南京的辛德勒”——约翰·拉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校,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帝企鹅日记》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观后感大全。它描述了在南极冰川上生活的主要物种—帝企鹅,离开生活地,去别处繁衍后代的过程。这个过程它们经历千辛万苦,使我感动万分。

每年,到了秋季,帝企鹅们就从各地赶到奥摩克去寻找伴侣。一路上,天寒地冻、风雪肆虐,只要走失必死无疑。找到伴侣后,雌企鹅产下蛋,由雄企鹅孵化,雌企鹅去找食物。奥摩克在冰川的中央,冰层厚实坚硬,她们要走几个月才能来回奥摩克与海边。雌企鹅中,有一些被海豹吃掉。而另一边,暴风需无情地夺走许多生命,由于极夜现象,使那儿更加寒冷,许多小企鹅在雌企鹅回来前出生了,艰难地挺到了雌企鹅回来。但那以后,它们还有许多灾难:暴风雪、贼鸥、回“家”征途上的危险……

一只企鹅想活下来多么不容易!多么艰难啊!它们都务必有足够的毅力、足够的留意、足够的运气,只要少任何一点点,都会失去生命。这时我想到了动物园中的企鹅:它们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适宜的温度中,没有风雪,没有极昼极夜。它们有足够充裕的时刻,慢慢地孵蛋,也不用为食物操心。小企鹅不用担心随时可能来临的风暴,也没有天敌的侵扰。这是不是十分舒服呢?是的!

那我们是不是十分舒服呢?

我们不用担心变化的天气,房屋能够保护我们;我们不用担心是否有食物,父母会保障我们的饮食;我们不用担心疾病,医院能够医治我们的病痛……动物园中的企鹅比起那冰天雪地中的企鹅,就像我们比起那灾区的灾民、非洲的难民、危险丛林中的居民!我们的条件够优越的了!但是有些个别的人,贪心,不知足,要这个要那个,挑三拣四,好像没什么东西是贴合心意的。

想得再多一点,多少生物正因人类的贪心而灭亡!又有多少灾难是由人类自己的贪心引起的!得到的够多,拥有的够多,为什么还不能知足?

南极的帝企鹅那么艰苦,我们的生活那么安逸!我们既要把握此刻拥有的,好好珍惜,还要知道:我们拥有的,比起困苦的人,多得多了!不好贪心,知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青春励志影片《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全文共 2375 字

+ 加入清单

李雷和韩梅梅》一部号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干净的一部青春片,一部怀旧80后青春时光的影片,上映以来,口碑直线下降,豆瓣评分已经低至2.9,很多人纷纷吐槽这并不是他们的高中生活,影片情节俗烂透顶,演员堪称零演技。导演杨永春为此不惜和众网友在微博上展开撕逼,声称剧情来自高中班级真实情况,而且自己有暗恋隔壁班一个男生8年的经历,在网友质疑后言语之中更有一种你行你上的意味,让人啼笑皆非。在这里,我只想谈谈我的看法,我眼中的高中,以及,暗恋的感觉。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什么都想讲但是又什么都没讲好。

首先,我觉得整部电影差一个推动感情的内因,如果想表达一见钟情,那就在相遇的时候展现就好了,如果日久生情,不好意思还差点火候。还有李雷是如何喜欢上韩梅梅的?韩梅梅何德何能?就因为体育方面实力碾压男生?因为一口蹩脚的英语口音?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都不足以构成男生女生之间相互喜欢的因素。喜欢可以是先一见钟情,但维持喜欢的,还是自己眼中看到的对方的内在魅力与美。可是在《李韩》里过于肤浅,刻画力度不够。

其次,剧情虽然没有其他青春烂片的伤感打架堕胎撕逼,但是处处还是体现了一种与学生高中不符的天真和为了套上李雷和韩梅梅这个梗而故意安排的剧情。开场就是,初中时期的韩梅梅踢球赢了所有男生,男生纷纷把自己的东西给韩梅梅。且不说此等举动是小学生该做的还是初中生会做的,令我感到搞笑的是,Jim居然送了一只鹦鹉给韩梅梅。首先鹦鹉好歹也是宠物,和主人也应该有感情吧,主人说送人就送人了?而且只赢了一场球,这代价有点大吧?李雷也才给了一个手电筒而已啊?而且,这只鹦鹉也没有承担什么重要线索,这个情节完全不需要,很明显,这里就是为了强行套用教材梗,就算片名叫《李雷和韩梅梅》但是一切也没有必要完全固步自封吧?

第三,入学档案是谁都能随便看的?就因为想了解李雷,就去看入学档案?拜托李雷是你的初中同学啊!你tm初中同班三年,优势学科是啥你不知道?期末考试没有成绩单的?而且学校档案室是你想进就能进的?我高中三年,连我的档案放在哪里都不知道,就算没有我这么粗神经的,档案室你能随便进?老师能这么不负责任?档案对于一个学生多重要不知道吗?

第四,高中值日是打扫教学楼?这个我问过几个同学,大家都是打扫自己的教室,最多是打扫本班教室外的走廊,什么时候连学校的楼梯杆都需要学生来擦了?难道是我的高中太娇惯我了?

第五,高中有这么闲吗?篝火晚会,沙滩排球,海边钓鱼?敢问《李韩》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少在真实的反映我们高中的生活状态?我们的高中仿佛只有做不完的练习册和上不完的补习班。能够和朋友出去看一场电影,玩一个白天就觉得很开心了?有多少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在高中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夜不归宿?倒不是说没有,而是有多少?

最后,这不仅仅是《李韩》的毛病,而是当下青春片都存在的一个通病。那就是亲子关系如阶级敌人一般,妈妈永远是那个不通人情,处处侦查,一有风吹草动就严刑拷问孩子的家长,父亲永远是那个老好人,孩子永远是战战兢兢,在和妈妈进行着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斗争当中。我想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和孩子是这种关系?如果全中国都是这样的话,那中国的亲子关系该有多么淡漠?可是中国的学生还是生活在幸福中不是吗?而且真正带给学生高考压力的,并不是家长的咄咄逼人,而是家长言语行为之中的关心,和有时略带焦躁的呵斥。高考,说难听点有一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但是父母绝对不会因为高考而变得神经兮兮,因为在高考和自己的骨肉之间,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深爱的孩子。

整部电影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揭示了教师乱补课的现象。但是这应该是初中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高中老师根本不需要在课堂上振臂高呼“你们快来补课吧”。而且,孙斯成,他的来路学历学校都不会查的吗?是不是斯坦福毕业的学校难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校找老师门槛这么低了?用人都不用审核的吗?

还有,大言不惭号称是“史上最干净的青春片”的《李雷和韩梅梅》,你们是没看过《青春派》是吗?虽然里面妈妈的角色依然不通人情,但是也并没有被刻画的相当刻薄,而且妈妈也是有苦衷的,人物小传写的十分到位,而不是《李韩》这种从头无厘头到尾的。《李雷和韩梅梅》并不是史上最干净,它只是一部干净的没有内涵精神的俗烂电影而已。

最后,我想来谈谈我眼中的高中时光。我想说,流水账一般的生活,才是我们的高中啊!我们的高中,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没有那么多的挤眉弄眼,没有那么多的爱恋作战计划。我们就是在平平淡淡的生活,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课偷偷看喜欢的人一眼。即便和喜欢的人有交流,也不会假惺惺的回头装没看到。回到家父母关心你的课业之余,也会和你开心的聊着别的。导演自称暗恋隔壁班男生八年,可是我想问问你,暗恋真的就只是你描写的那样吗?暗恋的酸甜,委屈你真的有体会过吗?暗恋,真的有那么明目张胆吗?又或许,你真的还记得你的高中生活吗?我是一个看电影基本不会快进的人,可是影片结尾的那个募捐,那场演唱会简直要尬死我了,不快进我可能都会把胆汁吐出来。

李雷和韩梅梅只是一个梗,透过这两个人,可以回忆我们这代人很多很多东西。我们的高中,虽然很平淡,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感动的地方,可能是在高中遇到了一群逗比但聊的来的朋友,可能是一次考试失利后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可能是分文理时的纠结和争辩,可能是高三时压力太大,父母想问而不敢问的小心翼翼的眼神,还有可能是,怦然心动后却独自面对失恋的难过……这些都是流水账,但是都会比影片中的情节更有营养,更容易产生共鸣。

说了这么多,应该没有人质疑我是水军。我不是想故意黑谁,更没有很多时间来黑一个本来就不容易的小成本。我想说,你觉得你很走心,可是你表达的东西过于肤浅和脱离实际,就不要怪观众不买账。我相信唤起一代人记忆的不是只有收音机或者略有年代感的造型,而是我们当初那难以言明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影片勇敢的心观后感

全文共 241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气势宏大的巨作,在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真乃实至名归。古典悠扬的配乐,尖锐矛盾而扣人心弦的剧情,实力派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每一处细节都精致无比,造就了这部影片的不同凡响!

“每个人都会死去,而有些人从未活过!”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部影片中华莱士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的选择的答案:自由!勇敢的心是震撼人心的,因为这里有可贵的思想——自由。没有自由了你们还能干什么?也许是真的,我们也该好好思量思量。

——题记

(一)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勇敢的心》观之有感

《勇敢的心》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的确太感人了,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

悠远而绵长的苏格兰风笛,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但最触及我灵魂深处的,确是电影的主题――关于勇气。

什么是勇敢?是源于自己面对困境,以智慧与毅力为战斗的武器,再把原先狭隘的个人追求,升华为为有着共同遭遇的人的利益而斗争。这样,即便是源于私心,也能为别人所接受,得到别人的帮助,最终唤醒我们沉睡的勇气。原本华莱士只是想回家娶妻生子,过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是他终究被逼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他沉睡的心灵苏醒了过来,也让曾经摇摆不定的贵族ROBERT觉醒,放弃了英格兰的加冕,拔出利剑,带领着苏格兰的平明军队,咆哮着向英军冲杀过去。

影片通过多种角度告诉我们,勇气,并非是逞一时之气,而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去克服自己所面对的困境。华莱士的叔父无疑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诫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DD真理才赋予人自由。幼小的华莱士还不能彻底的懂得这些,他还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在梦中,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是华莱士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

片中最能体现勇气的片断,应该是刽子手对华莱士行刑的场景。华莱士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随波逐流的平明又怎会明白华莱士追求自由的高尚?华莱士浸没在飞溅而来的唾液和恶毒的咒骂声中,但他坦然自若。他被吊上行刑架,又在咽气前夕被放下,面对主刑官衣袍上的皇室徽章,他爬起来依旧沉默不语。这是对信念和自由的执着。直到在绞刑架上被拉得关节脱臼,在刑床上被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乞求的呻吟。喧嚣的人群为他的坚忍所感染,直至静默。终于,一个平明妇女禁不住替他叫出口来:“Mercy!”声音牵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的呼声在人群里弥漫扩散。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华莱士的嘴唇在微微翕动。他以为华莱士会说出那个能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Freedom!”自由!

英雄并非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华莱士?想起他呼喊自由时令我们潸然泪下的感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默默地向梅尔?;吉布森致敬,是他将我们的英雄再现于荧屏,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所应具备的素质――勇敢的面对。

(二)心灵的自由

很多的人说《勇敢的心》是一部好电影,我也在很久之前就下载了这部老电影,可惜的是我始终也没有自始至终的看一遍,它就默默的呆在我电脑的硬盘里,或者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很老了,或者是我没事的时候只关注着看动漫了。

今天从头到尾的看了它一遍,有的一些细节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给了我很多的震撼和感动,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很有血性的电影。影片《BraveHeart》描述了苏格兰的民族英雄Wallace反抗英格兰的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影片是由梅尔吉博逊,自拍自导的电影。一开始,我就被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曲给迷住了,主角也就此登场,一个过早的接触亲人生离死别的男孩,在梦中他的父亲告诉他“你的心是自由的,要有勇气追求自由”。

长大成人的Wallace,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村庄,见到了儿时的好友和已经长成为一个婷婷玉立端庄少女的Murron。这时,两人的爱情主题又重现了,Wallace取出幼时Murron送的紫蓟花,虽然花朵已经干瘪,但是色彩依旧明亮。爱情的种子在两人的心生根发芽生,此时终于长出了美丽的花朵。

这时的画面:幽静的夜晚,山岗上一对恋人促膝而坐,此情此景真是让人为之感动不已。可惜好景不长,Murron被统治者残忍的割喉了,她痛苦无助的眼神让我很难忘,愤怒的Wallace开始了他的复仇,风笛又一次重现了爱情主题,而这次它却是如此的悲凉,让人不禁要落下眼泪,之后Wallace为着自由而战,战场上战无不胜,尽显他的勇敢睿智,他还号召苏格兰人民起来反抗,让他们觉醒。英王为了争取集结部队的时间,假派王妃去和义军和谈。王妃却被Wallace的勇敢、正气和魅力所吸引,爱上了他,他们的交谈提到了他死去的妻子,他对王妃说之所以对她说气对他的妻子,是因为在王妃身上看到了他妻子般的气质和毅力。电影还有他梦到死去妻子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他对妻子的爱意之深,让人感动。

最后,死亡无非是英雄共同的归宿,Wallace经受了残忍刑罚的鞭笞,影片中Wallace躺在绞刑台上,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的最后的呐喊:“Freedom!”不禁要为这一颗勇敢的心而敬佩。临死Murron浮现在他眼前,一直不忍撒手的手帕,又凸显了爱情的主题,哀婉的音乐把影片带向高潮。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能称得上一部好电影,完美的配乐让它如史诗一般,它不仅是一部战争、爱情题材的电影,还是一部教育片。在现在的生活中,虽然为自由而战已经很遥远了,但我们还应该有所追求,应该为着自己的目标勇敢的追求,不畏艰难困苦勇敢的追求。

同时我觉得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们不惜代价去保护的,这部电影能让男子汉们变得更有血性!

几十年后,在床上老死,你们是否愿意用这一切来换今天,为这个机会,只为这个机会!

[影片勇敢的心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心灵捕手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成长于波士顿南区贫民窟的威尔·杭汀,是位绝顶聪明却叛逆不羁的年轻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大楼的清洁工作之外,便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的「聪明小孩」;一人独处之时,就「一目十行」各式人文与科学的新知。某天「随意解答」数学系蓝勃教授所留下的数学难题,随即引起学校师生们的惊异;在与他人打架滋事,并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之后,蓝勃教授便费心地将他保释出来,要求他参与数学研讨与接受心理辅导。蓝勃教授期望威尔能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不再恶作剧、耍蠢、吹擂而耗费生命;不过,威尔却毫无不在意,经常耍弄前来为他辅导治疗的心理专家。

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与他有「爱恨交织心结」的大学好友尚恩出马,开导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尔。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关键,不彼此信任就无法坦诚相待」的信念,「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的心态倾听威尔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知性问难与情绪宣泄;日渐抚慰他受创的心灵,帮助他重新拾回对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友表达爱意。在此同时,难忘丧妻之痛的尚恩在与威尔彼此「角力互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威尔莽撞的生命力冲击,亦逐渐开启因丧妻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爱国教育影片《血性山谷》观后感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七点的时候,我和全校的同学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带着自己的椅子来到操场上看电影,影片中讲的是:许多红军叔叔护送一位首长去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会议,由于山路不好走又有很多的叉口,所以迷了路,还好找到了一位老乡,红军叔叔们就请老乡带路走出这山谷,结果遭到大批的鬼子的伏击,这支队伍历尽艰难,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有一个片特别感人。一位红军叔叔在执行任务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洞里,但他勇敢地站了起来,尝试爬出洞,可是洞壁十分陡峭,红军叔叔刚爬没多久又滑了下去,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再试一次,眼看就要出洞了,可又滑了下去,就在这时他拔出一把匕首,用匕首在洞壁上掏洞,好不容易爬了上来。没想到又来了两个鬼子,他们残忍地把红军叔叔踢回了洞里,还向洞里扔了一颗手榴弹,我还以为那个红军叔叔会被炸死,没想到他竟然把那颗手榴弹“还给”了那两个鬼子,最后又艰难的爬了上来。

我十分佩服这个红军,因为它特别勇敢了、特别坚强了,他拥有信心、有恒心,凭此他艰难的爬出了洞,并且消灭了两个鬼子。我应该学习他的这种非凡的毅力,虽然我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社会里没,我不需要打鬼子,可是我需要努力学习,来报效祖国。所以当我在学时遇到困难时,也应像这位红军叔叔一样,不怕困难,不怕敌人,有恒心,有信心,拥有了这些相信我一定可以解决任何困难的。

影片中日本鬼子拿着的是机*,可我们的红军却用着破烂不堪的步*,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落后就要挨打”。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骄傲和自豪。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