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闭门思过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汇总20篇

屈原的爱国胸怀却又无处施展,至今流传的许多屈原代表作都是屈原的内心真实写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闭门思过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946

作文

1000

舍旧谋新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舍旧谋新

【拼音】:shě jiù móu xīn

【解释】:指弃旧求新。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文公曾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来得到楚国的帮助,才有机会回国做了君王。当时,楚国的势力很大,许多小国都向楚国称臣;晋文公为了成为霸主,就决定从立威诸侯做起。恰巧,为了曹、魏、宋三个小国,弄得晋、楚反目成仇,楚国派大将子玉和晋军作战,晋文公遵守当年的诺言,把军队撤退到九十里外,以报答楚王从前对他的优待;但是,楚将子玉仍然坚决要和晋国决一雌雄。当晋军撤退到城濮的时候,晋文公非常苦闷,他听到大家都在说:“我们的君王德行高超,应该舍弃对楚国的旧恩,建立新的功劳。”晋文公听了,恍然大悟,便重整军队,终于在城濮打败了楚军,称霸诸侯。后来的人,便将晋文公部下所说的“舍其旧而新是谋”,简化成“舍旧谋新”这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拋弃旧的计画或人事,重新规画,建立一个新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人的成语故事七:望梅止渴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队伍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队伍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队伍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男盗女娼成语故事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书写】:男盗女娼

【汉语注音】:nán dào nǚ chāng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天佑阴功》:“眼前之报,男盗女娼,灭门绝户,日后之报。”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坏人。

【男盗女娼的意思】:男的做贼盗窃,女为卖淫为妓。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语言、行为都极其腐朽卑劣。

【男盗女娼的近义词】:狗彘不知、行同狗彘;

【男盗女娼的反义词】:仁义道德、正人君子;

【男盗女娼的故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听了继之一席话,暗暗想道:“据他说起来,这两个道台、一个知县的行径,官场中竟是男盗女娼的了,但继之现在也在仕路中,这句话我不便直说出来,只好心里暗暗好笑。虽然,内中未必尽是如此。你看继之,他见我穷途末路,便留我在此居住,十分热诚,这不是古谊可风的么?并且他方才劝戒我一番话,就是自家父兄,也不过如此,真是令人可感。”一面想着,又谈了好些处世的话,他就有事出门去了。

【男盗女娼例句】

鲁迅《坟.论“他妈的!”》:“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他们是很明白的。”

鲁迅《伪自由书.赌咒》:“‘天诛地灭,男盗女娼’是中国人赌咒的经典,几乎像诗云子曰一样。”

老舍《蛤藻集.且说屋里》:“无父无君,男盗女娼的一群东西!我会跟你算账,甭忙,大小姐!”

【男盗女娼造句】

这个人是一贯以工作的名义图谋不轨,口头上冠冕堂皇远见卓识,满肚子里却是男盗女娼。

这世上多的是外表道貌岸然,却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混蛋,尽管见怪不怪,我们还是不得不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年少无知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年少无知

成语拼音:nián shào wú zh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懂事。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年纪小,不懂事。

成语来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成语造句:老舍《赵子曰》:“欧阳那个人,据我看,是个年少无知的流氓。”

年少无知的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因西魏王魏豹要背叛就准备出兵讨伐。他询问郦食其魏豹的将领情况。郦食其说魏豹的大将是柏直,刘邦认为柏直是口尚乳臭、年少无知,就派韩信、灌婴、曹参率军前去攻打魏豹,并获得大胜,活捉了魏豹。

年字开头的成语

年少无知 年高有德

包含有年字的成语

一年被蛇 一年被蛇 烈士暮年 年高有德 年少无知 七年之病 三年不窥 十年树木 十年生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有个名叫牵秀的读书人,年轻时就有些才气,也能说会道。后来被权贵看中,任为司空从事中郎,当上了皇帝的侍从官。

牵秀好说大话,常把自己夸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对人说,他如果能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如果能担任军事要职,就一定会建立将帅的功勋。但是,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没有照这样去做。公元二九○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患有痴呆症,第二年起,皇族之间为了争夺政权,发生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

当时牵秀担任尚书,但他对诸王专权、惠帝沦为傀儡,从不敢反对。相反,他见哪个有势力,就去投靠哪个。他先是为长沙王司马义效力,接着又投奔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再投靠河间王司马。最后,牵秀在这场皇族大混战中,被司马颙的部下杀死,以致他根本就没有做到自己说的,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英文成语故事二:画蛇添足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man in the state of Chu was offering a sacrifice(祭品) to his ancestors. After the ceremony, the man gave a beaker of wine to his servants.

The servants thought that there was not enought wine for all of them, and decided to each draw a picture of snake; the one who finished the picture first would get the wine.

One of them drew very rapidly. Seeing that the others were still busy drawing, he added feet to the snake.

At this moment, another man finished, snatched the beaker(烧杯,大口杯) and drank the wine, saying,"A snake doesnt have feet. How can you add feet to a snake?"

This idiom refers to ruining a venture by doing unnecessary and surplus things.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必学历史成语故事1:纸上谈兵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墙,就提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典故

原文

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8),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2]

原文注释

1。 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 xū yú ):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破

11 壁:墙壁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嫦娥奔月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cháng é bèn yuè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飞向月球

【成语造句】

◎ 第一部短片是关于嫦娥奔月的历史考察,影片把人们视野带到了五千年前的中国大地。

◎ 说古有新闻而今之新闻实出古之新闻,便无异于说汽车源于木牛流马,飞机来自嫦娥奔月。

◎ 尹高山毫不思索地说:"这有什么好说?,象嫦娥奔月那样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水中捉月

【汉语拼音】shuǐ zhōng zhuō yuè

【近义词】: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好高骛远、空中楼阁

【反义词】:踏踏实实、 安分守己、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成语解释】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资料《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水中捉月造句】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水中捉月,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窗外月光如银如霜,正笼罩在飘逸思绪的窗前。月光如水,静静地泻了满地。坐于窗前的我,思绪亦随月光拂了满地──窗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这月光偏偏就有灵性,月光拂了满地,无人清扫。诗已拂了满地,有少数人捡起几句,风流不可一世。沐浴着这清凉如斯,亘古不变的慧光,任时间挟着思绪,落花流水地从心地中流淌过。于是乎,我有了一种冲动:把所有语言都融进唐宋文人墨客的华章锦句中——浅析唐宋文学中有关月亮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闷葫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葫芦是一个三个字的成语,闷葫芦比喻极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词目:闷葫芦

发音:mèn hú lú

释义:

1、比喻极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出 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八回:“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

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2、比喻不爱说话的人。

例子:他是个闷葫芦,一天到晚难得张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6:孟母三迁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合浦珠还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合浦珠还

【拼音】: hé pǔ zhū huán

【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成语故事】: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1: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故事2:两败俱伤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故事3:力不从心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权移马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权移鹿

【汉语拼音】quán yí mǎ lù

【近义词】:指鹿为马

【反义词】:实事求是、 是非分明

【成语出处】语出秦·赵高指鹿为马事。

【成语解释】指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权移马鹿造句】现代社会,颠倒是非、权移马鹿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权移马鹿的成语故事

秦二世时期,赵高骑着一头鹿在群臣中行走,秦王说:丞相为什么骑着一头鹿?赵高答到:这是一头马!秦王说:丞相错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大王认为臣的话不正确,您可以问问臣子们,一半臣子说是鹿,另一半说是马,而这个时候秦王没法相信自己,所以相信了这个乱臣贼子的话。因此反映了秦二世时期丞相赵高专权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伯乐相马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伯乐能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狼狈不堪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狼和狈都是一种野兽,它们长得很相似,但狈的前脚短, 后脚长; 而狼却刚好相反,狼是前脚长,后脚短。

有一天狼发现山下一户人家的羊圈里,养了好多的肥羊,但是羊圈太高,既跳不过去,又撞不倒,它无法可想,只好跑去找聪明的狈先生。

狼对狈说:“嗨!兄弟! 我发现了一群肥嫩的小羊, 可是就我一个实在没办法跳过栅栏, 请你帮我想个办法过去, 事成之后, 我们都能大吃一顿哩! ”狈一口答应,于是它们到了羊圈旁察 看地形,终于狈想出了妙计, 说:“ 我后腿长,攀在栏木上一伸直, 你就跳上我的脖子,然后用你的长长的前脚去抓羊,这个主意不错吧!” 狼说:“ 是不错, 但你可别把我摔着了哟 !”于是狼和狈就开始采取行动,结果不用说,他俩当然顺利完成任务,高兴的拖着羊上山去了。

比喻两个人以上, 互相勾结一起作奸犯科。

后人就把这个寓 言故事引申成“狼狈为奸” , 用来比喻两个人互相勾结, 做坏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神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神鬼不觉

【汉语拼音】shén guǐ bù jiǎo

【近义词】:神鬼不知、神鬼不测、神鬼难测、神鬼莫测

【反义词】:众所周知 、昭然若揭 、有目共睹、 尽人皆知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成语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

【成语解释】形容极秘密,连鬼神都无法察觉。亦作“神鬼不知”。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神鬼不觉造句】

1. 我们神鬼不觉地打开门。

2. 这事儿得神鬼不觉。

3. 许多电视节目甚至神鬼不觉红到了国外。

4. 神鬼不觉,你看起来依旧完美。

【神鬼不觉的成语故事

昼夜指白天黑夜,喻马不停蹄,就是连日不断的筹划计策。密诏是在带衬里的,就是衣袋里。衣服都是一层一层的材料做的,就好比羽绒服外层是那啥光滑的,里面有羽毛。古代的衣服虽然不是羽绒服但里面也能塞东西的,塞玩再把衣服缝好,当然要看不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头上著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头上著头

【汉语拼音】tóu shàng zhuó tóu

【近义词】:床上安床、床上安床、头上著头

【反义词】:必不可少

【成语出处】

1、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2、宋·黄庭坚《拙轩颂》:“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成语解释】比喻多余和重复。

【头上著头造句】这种头上著头的事还是不要做了,白白浪费时间。

【头上著头的成语故事

出自唐·希运禅师语:“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加嘴。”文学家强调写诗时,诗人要有自心独特的悟解与创造亦用此语。如宋·吴可《学诗诗》:“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又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宋·黄庭坚《拙轩颂》:“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元安在临终时对大众说:“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要同你们告别了,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所谓“这个,就是禅宗“直指”的“心印”,教中称为“平等不二”的本体——“如如”。“心印”或本体是不能通过“理路”去进行思量分别的。说有,就“增益谤”,喻如“头上安头”;说无就是“减损谤”,喻如“斩头求活”,如此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