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汉族风俗的作文【优秀20篇】

立夏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殊不知这在旧时,却是一个节日,是天子祭祀炎帝、祝融的重要日子。旧俗立夏日又称“立夏节”,到了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庆祝仪式。其中五花八门的习俗禁忌,人们多半是知之甚少的,下面就罗列一些典型的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浏览

3973

作文

1000

我心中家乡风俗作文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大泉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以前老家的道路全这样土,车一过灰尘便乱扬,更倒霉的这样下雨天,道路上全这样泥,一不留意就遭殃了。路边没有树只这样一些光秃秃,高低错落的房子,一刮风,灰尘乱扬,还有很多的塑料带,在空中飞舞,空气质量很差。此时此刻老家换然一新,以前的土路也铺上了水泥,中间凸起,路两边也栽上了树,这样一下雨,水不会往中间聚集,而这样向两边的树坑里流进去,即交了树又不使路中间不渝上水,这不这样两全其美?遇到刮风天气也不会有塑料带在空中飞舞,而这样被送进了垃圾箱,这这样为垃圾准备的,还有路边的房屋,也被修理的平平整整,人们也越来越注意环境卫生,人们也不再往地下吐痰,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完美早上人们能够听见鸟儿婉转的叫声。道路变得更加顺畅,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完美。相信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完美。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我也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龙”。

舞龙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后几天。通常会由村里舞龙队长提前几天送来请帖。告知我们舞龙的队伍将会何时过来表演。收到请贴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红包,一些水果和香烛,鞭炮欢迎舞龙的到来。

终于,大家都期盼的这一天到来了。咣当咣当,舞龙的队伍接近我们了。我既紧张又激动,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舞龙的队伍到了没有。这时爸爸在大门口摆上了两串长长的鞭炮。妈妈则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在桌子上放上了准备好的水果,并点上了香,红烛。舞龙的队伍越来越近了。胆小的孩子跑上了楼,从走廊探出头,等着看舞龙。当舞龙的队伍到我们家门口时,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红一黄的两条龙摆动着身体走进了我们的院子。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来看舞龙表演。

他们先是盘成了一个圈,然后再迅速的散开。两条龙在他们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几分钟后他们停下休息。带队的人从龙头里面取出了几根小蜡烛送给了我们,并说了一些祝福语。这时,爸爸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送给他们。妈妈从边上的小桌子上,拿了一些水果分给他们吃,还为他们泡上了茶。休息了一会后,他们又开始左右摆动着龙头和龙身,缓缓的走出了我们家的院子。这时爸爸又点燃了另一串鞭炮。来欢送舞龙的队伍离开。我和妈妈把他们送的小蜡烛拿回了房间,直到它们燃尽为止。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舞龙”,这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我们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我们家乡人的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家乡的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家乡,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家乡,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家乡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家乡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家乡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河南濮阳风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濮阳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这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

进入腊月中旬,大街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卖鞭炮的了。家家户户也陆陆续续的挂起了灯笼。一派喜庆的气氛。这时,孩子们是最高兴的了。学校已经放假了,大人们正忙着预备过年的吃的,穿的,喝的和用的东西,顾不上我们了。小伙伴们就疯玩了起来。有时家长给一些零花钱,就去买糖吃。现在的糖种类真叫那个多,可谓是应有尽有。从形状上说: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各种卡通人物形状的;从味道上讲:有果味的,有奶味的,有巧克力味的;颜色也很多。不管是从哪个方面,都能充分调动我们的味觉,让我们有想买的冲动。在假期里,我们还可以缠着家长给我买各种玩具。如:玩具飞机,玩具枪等等。

过了农历二十三后,年下气就越来越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各家店铺也都是一片繁荣景象。特别是从食品店里飘出肉的香味儿,让人止步。我觉得过年真好!

除夕更加热闹,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歇歇了。一切该准备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只等上桌了。华灯初上,人们就吃过了大年除夕夜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人民准备的精神大餐----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到半夜十二点钟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一个热闹的不眠夜!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的起来了,都穿着新衣服。走上街头,互相拜年,互相说着吉祥的话,祝福的话,一派和谐景象。

过完新年,眨眼又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去大街上看舞龙舞狮表演,去文化广场猜灯谜,晚上去戚城公园看灯展。

过了元宵节,就到正月十七了。假期结束了。学生又回到了学校,家长又开始上班了。一切又进入了新的起点,努力呀!

[河南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年风俗——拜年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拜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一项必不可少的风俗。每个地方拜年的形式都是各种各样的。而外婆家那边就有一项专属我们小孩子的拜年方式。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外婆告诉我说,每年新年的第一天清晨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拿着自己准备好的袋子去给当地的各家各户邻居们拜年,他们会分给我们好吃的,据说去的孩子越多,这户人家在新年里也会事事顺心。双方都会感到很开心。因此每年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我们这些孩子们都会早早地起床,穿新衣戴新帽,拿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大袋子,约上几个小朋友便出门到村子上的各家各户拜年了。我们不管走到那户人家门口都会大声喊到:“拜年啦!”屋子里的主人听到声音,便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有些甚至在吃早饭都会放下饭碗,三步并两步地走来给我们分发好吃的零食,有些客气的人家还会为我们这些小朋友每人准备一个小红包。我们拿到了好吃的和红包会感到特别的开心和激动。我们走了一家又一家,渐渐地手中的袋子不自觉的重了起来,胳膊也开始又酸又疼,不得不交替着使用左右手交换着。这个时候特别希望有个人能过来帮我分担一下,帮我提提这重重的大袋子,甚至心里开始暗暗地想:“接下来的人家可不可以只给红包不要给吃的呢,因为吃的东西多了实在是太重了,根本提不动啊!”走着走着,居然有小朋友因为太重了,在半路就开吃了。眼馋的我们也不约而同的都拿出自己的零食开始分享啦,大家吃了些东西瞬间觉得力气都回来了,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便一起走在乡间的小道上,各自回家,迫切的想要去跟父母炫耀一下自己的战果。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

拜年这一形式代表了我们这些孩子们对这户人家的尊重,而他们分给我们好吃的东西呢就算接受了我们的尊重,并对我们表示感谢。但是这拜年的形式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特权,真的特别希望童年的时间能过的慢一点再慢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南濮阳风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濮阳的老规矩,新年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这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

进入腊月中旬,大街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卖鞭炮的了。

家家户户也陆陆续续的挂起了灯笼。一派喜庆的气氛。这时,孩子们是最高兴的了。学校已经放假了,大人们正忙着预备过年的吃的,穿的,喝的和用的东西,顾不上我们了。小伙伴们就疯玩了起来。有时家长给一些零花钱,就去买糖吃。现在的糖种类真叫那个多,可谓是应有尽有。

从形状上说: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各种卡通人物形状的;从味道上讲:有果味的,有奶味的,有巧克力味的;颜色也很多。不管是从哪个方面,都能充分调动我们的味觉,让我们有想买的冲动。

在假期里,我们还可以缠着家长给我买各种玩具。如:玩具飞机,玩具枪等等。

过了农历二十三后,年下气就越来越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各家店铺也都是一片繁荣景象。特别是从食品店里飘出肉的香味儿,让人止步。我觉得过年真好!

春节更加热闹,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歇歇了。一切该准备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只等上桌了。华灯初上,人们就吃过了大年春节夜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人民准备的精神大餐----新年联欢晚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到半夜十二点钟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一个热闹的不眠夜!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的起来了,都穿着新衣服。走上街头,互相拜年,互相说着吉祥的话,祝福的话,一派和谐景象。

过完新年,眨眼又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人们去大街上看舞龙舞狮表演,去文化广场猜灯谜,晚上去戚城公园看灯展。

过了元宵节,就到正月十七了。假期结束了。学生又回到了学校,家长又开始上班了。一切又进入了新的起点,努力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傣族风俗1500字

全文共 1665 字

+ 加入清单

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人民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如根据神话故事《魔鬼与孔雀》而编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舞蹈表现了魔鬼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孔雀,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鬼兄弟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

关于孔雀舞的由来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的一个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四千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动听的声音跳起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以鼓、镲来伴奏,跳起孔雀舞。在一些古老的缅寺壁画和雕刻中,可以看到不少栩栩如生的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与头戴尖塔盔和假面具、身着孔雀服的孔雀舞十分相似。明代《南召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

孔雀舞一般由一、二人或三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到高兴时,众人就喝彩“吾——吾”,“水——水”,气氛十分热烈。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为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自由幸福的飞翔等。

孔雀舞的动作异常丰富,最常见的手式有掌式、孔雀手式”(拇指稍向里扣,食指屈回,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眼式”(食指与拇指稍靠拢,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等。步伐有踮步、“起伏步”(动力腿由脚跟带动向臀部踢起后全脚掌落地,主力腿随之屈、伸)等。傣族孔雀舞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傣族建筑风格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作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川风俗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的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的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的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

虽没有高大雄伟的建筑,也没有远近闻名的景色,但在宝清人的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小城,正是我们心中的全部,人们朴素的性格,极具风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们留恋它的原因。

东北,冷的代名词,哪怕是立春,也仍旧是一片白茫茫,宝清人爱杀猪菜,就像北京人迷恋北京烤鸭,在冬天,严寒也抵不住我们火热的心,叫上几桌亲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唠一唠家常闲话,小孩儿成群结队,到外面拉爬犁,转冰上陀螺,到了饭点,再端出用酸菜,血肠,五花肉做成的杀猪菜,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不仅杀猪菜,汤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宝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为天冷的缘故,这些食品更容易储存,逐渐的成为宝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尝试过在冬天钓鱼吗?对于宝清的钓鱼爱好者,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与两三个好友,来到冰厚一米的水边,用专属的工具在水面凿出两个洞,搭上帐篷,摆上炉子,坐等鱼儿上钩,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但炉子温暖的火光,与朋友之间钓鱼的快乐,将这份看似难熬的时间,赋予了别具一格的乐趣。

说到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锣鼓,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舞着,舞着,期间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60来岁的大爷阿婆,还有一群玩玩闹闹的孩子,好不热闹!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地冷,心不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但家乡的风俗活动的热闹气息足以传遍方圆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鸡洪亮的打鸣声传遍了全村,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忙起活来了。村里的老人说,正月初十拜菩萨,要准备鸡、酒、茶献给菩萨,才能求得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萨的“标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陆续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运动场上。不过一会儿,运动场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来还有摆菜、说吉祥话、旁人献茶等。但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舞龙了。舞龙的队伍从入口冲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划一的队形,举着头顶上的龙左摇右摆地舞着,动作极为协调。他们舞动着的不仅是头顶上的龙,还舞动着他们的青春,舞动着他们的热血,更舞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舞龙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让人们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一番。

“龙”走了,“菩萨”来了。那“菩萨”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着的。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飞,一点儿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活动在人们烧香、拜菩萨中落幕了。

家乡的风俗,以独特的文化被世人传承,像一坛陈年美酒沁入人们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满族民族风俗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欢声笑语穿插在大街小巷之中;火红的壁画年画悬挂在家家户户之中;喜庆的气氛洋溢在大小家庭之中;开怀的笑颜出现在男女老少之中。这是多么有中国特色的节日,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期盼团圆的日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喜爱的日子!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家乡的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的。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煎鱼、炸豆饼、做肉圆,以及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过年最重要的一天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就是祭神。祭神分早中晚三次。早上篮里装茶水、米果和小吃,中午和晚上一样,装酒、米饭和菜。之后就是准备年夜饭了。年夜饭一般有几道菜:水煮鱼,有年年有余之意;小鸡炖蘑菇,意为富贵吉祥,红扒猪手,意为恭喜发财。这几道菜,年夜饭一般都有。到了晚上,就开始吃年夜饭了,饭后,长辈会为小孩包上“压岁钱”。之后,就开始放烟花,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真是丰富多彩啊!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就12点了,开始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如今,过年增添了许多内容,封建陋习明显减少,人们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传统节日有了新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乡,摸秋的习俗由来已久。

相传,元朝末年,准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天,他们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就露宿于野外。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是喜欢摸秋的。中秋节的夜晚,圆圆的月升起来了,吃罢晚饭,我和小伙伴们那块棉花地碰头,然后从在土丘上,商量着偷谁家的“秋”,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叶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摸秋啦!”不知是谁在田野里轻喊一声,于是我们便四散于浓浓月色之中。我拽着弟弟来到钱奶奶家,弟弟说要留在门口放哨,于是我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我缓缓地抬起脚,脚尖似游鱼一般轻轻放下,我始终提着一口气,可怎知刚要成功这写日志,不知从哪冒出一只大黄狗,“啊!”我大叫一声,刚跑到门口,弟弟又不见了,正当我犹豫恼怒之时,钱奶奶却走了过来,边把大狗拉走,“都怪我不好,别怕、来、多拿点。”说着,便往家里掏出一些糕点,我红着脸受宠若惊地接受了。

摸秋、摸秋,悄悄偷走了秋日的欢乐与甜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沿传至今的重阳佳节。它又有一别名,叫做老人节。

每到这一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人们往往都会带着老人、孩子前往街市、高山上观光、游览,好不热闹!

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欢笑声、叫卖声融成一片。超市里有数不甚数的重阳佳礼。人们争相购买各种年糕、甜饼,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其乐融融,大家把东西买回家摆成了丰盛的宴席。高高兴兴的吃起来。

在高山上的景致可就不一样啦。大家手拿茱萸,扶老携幼,一起攀登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的高山。登上以后。人们一起谈心,一边远眺,可开心啦,在深秋果,果实丰收,水稻金黄,满地都是充满香气的萸叶,真可谓:

重阳佳节茱萸香,

深秋果实水稻黄。

万人年糕桌桌配,

可乐美酒暖心肠。

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重阳节。它代表着幸福和欢乐,洋溢着丰收和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的风俗优秀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元宵佳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佳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佳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佳节。

唐朝的元宵佳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长兴,那里是一个习俗很多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习俗,如: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的。来来往往的人去做客。客人来到家里,总要泡一些糖茶和茶叶茶来给客人们喝,与主人聊天。到吃饭的时候,长辈总要坐在上座,桌子上会有很多的菜。吃完饭后,客人在走之前会给孩子们一个大红包,孩子们拿到红包一般都会很高兴。

晚上,每家每户都要放爆竹和烟花。天空中的烟花五彩缤纷。色彩明丽。我家也放了烟花,有大的,有小的,不响的,响的……各种各样。烟花放了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半夜时,我们也要下楼去放爆竹,表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那时还要吃饺子,表示新一年的第一顿饭。这就是我们长兴过年的习俗。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吃月饼,赏月亮。看到月亮我往往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嫦娥在月宫里偷偷的哭泣。元宵节我们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习俗,这里的习俗都是有很大的意义在里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意义。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咚咚咚……”听,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声响,这就是海南文昌送灯活动开始的前奏。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送灯,便是文昌特有的风俗活动。

文昌人之所以喜欢送灯,是因为在文昌方言中“灯”和“丁”同谐音,送灯便寓意着给他人送去“人丁兴旺,福气高照”的美好祝愿,也是为了寄托希望子孙后代能平安成长的美好愿望。加之所用的灯具外表五彩缤纷,灯身上印有“福”“寿”“囍”等吉利的字眼,更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送灯一般会选在公期或是正月十五这天进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规定,但确定下来后一般都不会变。主持送灯活动的家庭被称之为“灯头”,“灯头”根据村里排定的顺序轮流担任。一般“灯头”家里有几位男丁,则制作几架大灯,并挂立在大门外。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晚上,人们会提前把自家烹煮的文昌鸡,放在供桌上,摆放得条理有序,意在祈求祖先们保佑后辈子孙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一切准备就绪,送灯的队伍会排成长龙,敲锣打鼓地沿村游行,一路走到灯主家。

一到灯主家,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的演员们奏起着美妙的音乐,从盅、盘、筷、匙为道具,巧妙地利用盅、盘、筷、匙展开特色十足的舞蹈。再加上撞击盅、盘、匙声的节奏,搭配着民间小曲,三人翩翩起舞,不禁使观众们为之喝彩,沉醉其中。

等戏班演员跳完了盅盘舞后,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演员念起对灯主一家的祝福,伴着节奏或唱或念祝主人家五谷丰登、添丁发财的贺词。色彩艳丽的戏服,诙谐风趣的表演,现场伴奏的器乐,恰到好处的配合,都能引得围观者的一片喝彩。看着演员们熟练且美妙的动作,再看看演员们脸上那古灵精怪的妆容,在场的每个人笑容满面,到处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送灯已有百年的历史,更是成为了文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喜欢送灯,也热爱着家乡的每一个独特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明天就是春节了,正所谓初一的饺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这马上就得坐一宿了,当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妈就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我起来一看,大家正在包饺子,我赶忙跑过去想要帮忙,我一过去,老爸就给了我一个硬币,让我将硬币包进饺子里,我兴致勃勃开始了我包饺子的历程。首先我拿了一个饺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饺子馅放进饺子皮里,两手一捏,一个饺子成型了。大家都说我包的不错,我顿时骄傲了起来。这时,一直在厨房忙活儿的姥姥走出来对我说:“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饺子,辞岁时包饺子即到子时也包饺子,此为两年之交,往饺子里面包硬币的意思是招财进宝,有财运的哦!”我立刻兴奋了起来,准备捞一把“财运”!

晚上十二点,饺子下锅了,元宝似的饺子把我馋的口水垂涎欲滴,我们坐到桌上开始吃,都在挑个大的想要吃到硬币,突然,老爸大叫一声,将硬币吐了出来,老爸乐开了花,而我一脸的羡慕与遗憾! 这就是我们家春节的风俗,大家在过节吃饺子时,一定要包住财运,抢占先机,千万别被自己老爸吃到“财运”了!我很喜欢这个风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财运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开心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