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锅边的历史【精选20篇】

中国如此多的历史人物,你最熟悉谁?不如给大家介绍介绍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锅边的历史,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489

作文

1000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作文500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书上有一张黑白相片,上面是一片废墟,一个小男孩正坐在那堆废墟中嚎啕大哭,他脑袋大身子小,很显然是个营养不良的小朋友。他为什么坐在那儿哭呢?他的父母呢?那里是哪里呀?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

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火车南站,人们如往常一样排队等候火车的到来,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熟睡的孩子也在等车。谁也没有注意一小队日本兵气势汹汹朝南站赶来,他们头戴头盔身着统一,手中端着冲锋qiang,腰间挂着子弹袋。突然,他们对着排队中的人群一阵扫射,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已经应声倒下,小男孩与他的父母也难免于其难。侯车的人们吓得四处乱跑。然后日本又往人群中投了几颗手榴弹,听见‘轰轰’几声,手榴弹在人群中炸开了花,多具残缺不齐的尸体飞了出来。瞬间,地上又多了几具尸体。日本兵在人们的哭喊声中退了出去。‘嗡嗡嗡’几架战斗机出现在天空中,投了几颗导弹,一溜烟地飞走了,一眨眼,上海火车站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刚到的火车被炸出铁轨,房子也成了一堆废墟。

这时,废墟中传来一阵哭声。原来,那个小男孩的妈妈用自己的身体盖住了孩子,随后用自己最后的力气把他用力一抛,自己就被上面掉下来的柱子压在了下面,小男孩才免于其难。小男孩不知是受到了惊吓还是疼痛,忽然放声大哭了起来。后来被一个过路人救了出来,把他抚养长大成人,并且告诉他小时候的事情,把他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抗日军人。

我们从书上电视上不断地了解日本人曾经对我们中国同胞的残害,对中国财富的掠夺,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因而,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一箭双雕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玉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实晟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重读历史,拷问今天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的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叫我无法开口!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弹指间,半个世纪匆匆过去了。而我们,正站在新世纪的开端。蓦然回首,诗歌中那激情彭拜的感情依然未变,犹如滔滔波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引起涟漪片片。上面那首诗出自罗广斌、杨益言所写的《红岩》一书中的《我的自白书》,作者是爱国青年成岗。1949年10月28日,成岗被国民党残忍杀害,牺牲时仅二十六岁。他兑现了党的诺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抗战到底!这是何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

当然,这样的热血英雄又何止他一个:许云峰,热爱革命,舍己为人;刘思扬,虽出生豪门,却身投革命;江雪琴,受尽折磨,坚贞不屈。难兄团团结奋斗,令敌人丧胆;白公馆的志士奋勇战斗,迎来光明……狱中的严刑拷打没有使他们退缩,动摇不了革命者的斗志;狱中的艰难生活,反而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回首往昔,让我们拷问今天:如今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是否还知道什么叫英勇,什么叫坚贞?美好的感受,使我们忘记了血与泪的历史,更麻痹了我们的感受。感谢《红岩》,你让我知道了真正的人生价值,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勇敢坚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在读历史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睡前故事是和爸爸一起读中国历史。爸爸告诉我,学习历史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过去,了解自己,面对未来。正如书里说的“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们一起读历史故事,做朝代顺序表,查阅历史地图,了解民族特色。原来,勤劳智慧的先人们为我们准备了一个知识宝库。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十国,再从宋元到明清。历史仿佛是个大舞台,各路豪杰,各个民族轮番上台表演。无一不是争先恐后的,唯恐被历史遗忘曾经存在着似的。这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历史上,太多的民族,匈奴、东胡、鲜卑、乌桓、肃慎、柔然、契丹、党项等这些看起遥远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消逝了,然而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深深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曾经的我们是如此的辉煌,又怎能不热血澎湃呢。

历史长河里,出现了千千万万的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这样的文人骚客,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民族如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如此耀眼。

更有蔡伦、毕昇、张衡、孙思邈、祖冲之、郦道元等大家,为我们的科学进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每当我读到这些故事,深感自豪。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深深感到骄傲。

如今,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时光,抓紧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方不枉费古代先人带给我们的美好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独自一人漫步在灵渠边,河水湍急流淌,阳光下,微风吹拂着河面,天色湖光相接。水声伴随着脚步声悦耳动听,闭上眼,感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你倾诉。

脑海中不停地闪现出历史的画面,伟大的先祖在不停的向我诉说。我恍然大悟,原来它在向我倾诉历史的声音。历史的声音遥远而真切,倾听历史的声音,启迪我们的心灵。

语文书中我们可以了解《陋室铭》。老师给我们讲这篇文章时说,刘禹锡被贬时,遭到无理县官的刁难,刘禹锡不但没埋怨。还悠闲自得。最后县官实在欺人太甚,于是就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其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出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捕时,面对威胁和诱惑,只要他一点头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但他没有辜负国家,辜负人民。毅然的临危不惧。文将军的字字言语中无不体现出忠于祖国。他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

笼统的说历史就是记述我们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历史是讲述世界的发展。

14世纪,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人们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发扬人的个性,文艺复兴又称是“人的发现”。15世纪,西方各国航海家都在探索者新大陆,也许经历失败,但那在当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17世纪英国鼓吹“君权神授”,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后经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治,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每发生一件历史大事,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我们不可以改变历史,但我们能在历史中得到启迪,历史它有声音,它在向我们诉说,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无声胜似有声,它在慢慢地洗涤我们的灵魂,洗刷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回望历史,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自豪。让我们倾听历史伟人所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豪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

太阳渐渐西斜,河水仍然在湍急流淌,天与山与河形成一个整体,被一天中最后一缕阳光照的分外通红。我转过身,眼前还不时的闪现出历史的画面……

倾听历史的声音。那些或惬意或豁达或清闲的音色,让我知道了世界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与历史对话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大风起兮云飞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动人的诗歌、严谨的史书、迷离的传说述中,一段段历史被传承下来。回顾历史,我们唏嘘不已,我们激情澎湃,我们对它褒贬不一。我想我们需要对话历史,以史明智,以史为鉴。

历史需要英雄。秦末,陈胜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六国残余各自为王。天下呼唤英雄,楚霸王破釜沉作战巨鹿,刘邦巧避锋芒入主咸阳,秦汉相争,霸王叹息“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至此中国归于统一,刘邦创立四百年之强汉,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我们不仅要问“英雄为何是刘邦”刘邦出身卑微,品行不佳,就连他的老父亲也不看好他。其实不然,刘邦虽谋少去多勇,刘邦在天下纷争之时,不是去投奔有实力的诸侯,而是自立为王,高举义旗,这是何等之勇,在鸿门宴上,刘邦也能临危不乱,尽显帝王本色。刘邦爱美人更爱江山,项羽灭秦后,大封诸侯,如果刘邦从此享受荣华富贵,又怎会与强大的项羽一争高下,所以刘邦志气高远。历史需要英雄。我们对话历史,不禁会问“怎样成为英雄呢?”,历史给我们回答是:历史需要英雄,而英雄需要有良好的品格,要有英雄般的志向,要审时度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则昌,逆则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倍受屈辱,我们回想历史,不禁会问“这是为何”。用大刀长矛,对洋枪洋炮;用儒家道德,对天赋人权;用君主专制,对民主共和。失败在所难免。工业革命,世界走向统一,我们却闭关锁国,尽做天朝上国之美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西方思想大为解放。八股取士,大兴文狱,中国思想万马齐喑。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统治欧美各国。重农抑商,加强君主专制,自然经济走向衰落。中国正在逆势而行,不可避免会遭受“滑铁卢之役”。历史给我们的回答是:要紧跟时代,落后就会挨打。

历史不能被改变,我们对话历史,不是为了欢想去改变它,而是要吸取教训。历史需要英雄,历史的潮流要紧紧跟随,我们身处太平盛世,应把握这两点,努力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喜欢的中国历史典故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看过不少历史典故,其中一个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典故就是《曹冲称象》。

曹冲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观察,人人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见那头巨象身强体壮,四肢粗壮,十分罕见。为了想知道这头巨象的重量,曹操特地聚集了众大臣一起来商议,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拿个称来称一下。”有的就说:“这要造个多大的称,还是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吧”。当大家都在绞尽脑汁,争执不下的时候,曹冲走了过来。他弯腰低头靠近曹操的耳朵,轻声细语地说了一通。只见曹操听了点头称是,连连叫好。

曹操按照曹冲说的方法,叫家丁们准备好一条船,把巨象带到了河边,赶上船,当船下沉稳定后在船舷齐水面的地方划上一条线。然后宰把巨象赶下船,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那条线的位置才停止,最后用称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样巨象的重量就测算出来了。

曹冲的这个办法不仅不用宰大象,而且还很轻松的量出它的体重。这个办法“啧啧”让大家称赞,众人们立刻竖起大拇指直夸曹冲的聪明。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典故,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冷静地分析,多动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话题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铭留青史。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耀。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李白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讽击了多少权贵之势。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这样一回也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

杜甫

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讶然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你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如此的博大,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一个“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你们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得云淡风轻,却将你们的名字铭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典故:鲍叔牙荐管仲

全文共 1600 字

+ 加入清单

齐国内乱, 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 鲍叔牙举贤不避亲, 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鲍叔牙荐管仲,欢迎阅读!

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国都迁到洛邑。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战国。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齐桓(huán)公在位。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他得力于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本事很大。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史上传为美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知历史文化作文900字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上了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非常喜欢历史;所以,我在寒假期间去了趟北京,走进历史。

出于自身对历史的喜爱,在放假的第二天,我和我的家人就踏上了这段北京之旅。三天后,我们到达了北京;迫不及待的我拉着家人直接坐上了前往此行的目的地“中国历史博物馆”。不负众人所托,两个小时后,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气派庄严的感觉。那就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我怀着一种兴奋地心情走进了博物馆,哇!我被眼前的景物惊呆了。四面几根打柱子冲天而起,支撑着整座博物馆。

我们走进了博物馆的甲骨文专区,专区的标示牌上写着甲骨文样的文字。看着这些文字,让我陡升一种民族自豪感: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智慧的的民族,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二感到自豪。

走上宽阔的甬道,只见两旁的玻璃上镶着一块块仿制的甲骨,上面刻着一个个象形文字。我便好奇地趴在上面,辨认了起来,虽然我不认识。后来,我们转到了它们的背面。哦!原来后面是前面刻着的甲骨文译文。我这才知道,这些文字主要记载的是当时人们的狩猎方式和文化传统。

走进博物馆的主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刻着两个鲜红的大字:论语。论语是中国文明礼仪的代表作。作者孔子的思想贯穿其中,名扬海内外。

中午,我们在馆外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又进入馆内浏览馆内的文物。

在我的前夫、强烈要求之下,我们来到了“八年抗战专区”,专区门口;有一尊八路军铜像。他手握钢枪,用他那坚定地眼神注视前方。在铜像商贩有一行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宽敞的展厅中,易复发栩栩如生的油画展现在我眼前。我观察过,从第一幅到最后一幅,刚好重头到尾的诠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在油画的旁边,配有一篇篇动人的小故事。当我从最后一幅图的最后一个符号中回过神来的时候,我的眼睛已是泪眼朦胧。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出了一个个高大的形象。是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不向敌人屈服,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打来的枪林弹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维护了祖国的和平;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不正应正了一句话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一天的阅览中,我感觉我并不是在欣赏文化;而是在感知文化;用心的感知,我们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声音是深沉的,是饱经风霜的,它倾诉着千百年来的沧桑,只要你静下心来,思绪便会随着那声音进入历史的殿堂。

听,那饱含怀念且悲伤的琴声,是那样的林籁泉韵。那是俞伯牙,为觅知音在高山流水的陪伴下,弹着那忧伤的曲子,他幸遇知音钟子期,与其相见恨晚,却在逾期拜访时,得到那痛心的消息。“大千世界皆友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心痛万分,双手抚琴,为子期的逝世献上最后一首曲子,便摔琴而去。这声音是为知音的逝去而产生,是那般的忧伤。听着,听着,我不由潸然泪下,这份真挚的情感,给我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敬仰。

倾听历史,屈原那悲伤的长歌,在历史的空中飘荡。“路漫漫而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醒。”屈原孤独的悲鸣着。屈原抱着满腔爱国热血,为国付出,却因奸臣嫉妒审计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流放他乡。满腔热血在屈原悲怆的胸怀中,翻滚,最终形成了流传于世的《离骚》,看着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在悲愤交加之中,投江自尽。千百年来,世人皆叹息,为那爱国诗人生不逢时而惋惜,爱国的颂歌代代相传。

霸业已空,美人逝去,那霸气于身却痴迷于儿女私情的男人,在滔滔江水面前低下了那骄傲的头颅,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此时听起是那样的心酸,那骄傲的男儿终于流下了已蓄满眼眶的泪珠,低声呜咽的哭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 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奈若何。”一代枭雄却落到如此下场,直叫人痛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宜将剩勇追穷寇,莫学霸王空沽名!” 的豪情,让人振奋。

悲伤的琴声,悲怆的长歌,低沉的哭泣声在历史的天空中随风飘荡,向我们倾诉着千百年来的沧桑,悠远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典故:明哲保身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

【释义】明哲:聪明有智慧。原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以保全自身。现多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历史典故

西周宣王在位期间,朝中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尹吉甫名甲,尹是官名。他曾领兵打退过西北方狁族的进攻,还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东)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仲山甫,因被封在樊(今陕西长安南)地,所以也称樊仲、樊穆仲。仲山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敢于直谏,朝中的大臣们个个对他敬重有加。

当时,鲁国鲁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括,次子名戏。周宣王仅凭自己的一时喜恶,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内部的动乱。仲山甫极力谏阻,但周宣王不听,坚持要立戏为太子。后来戏继位为鲁懿公,鲁国百姓个个愤愤不平,不久鲁懿公就被人刺杀了。

在位期间曾制定中国最早刑法的周穆王,在起九师讨伐楚国之后,又西征少数民族犬戎,将俘获的一批少数民族部落迁到了太原地区。国人暴后即位的周宣王,不知与民休息,仍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的进攻,并反击到太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还命令尹吉甫到齐地去筑城,最早的平遥古城相传就是尹吉甫所筑。

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了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中兴进行了一番歌颂。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的《烝民》,诗中道:“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甫奉命就启程。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成长心语】

人生在世,总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原则,或是真诚,或是正直,或是独立……无论是哪一种原则,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须保全你的性命。没有人赞同苟延残喘、苟且偷生,但人们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所谓:有人就有一切。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在人的努力之下,逐渐地创造或恢复,但人的生命失去了,便不会再有第二次。以一种明智但不猥琐的方式,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义务。所以,请务必珍爱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缅怀历史的过去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迎着太阳害羞的脸庞,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响彻云霄,这是我们钱清镇小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的场景。每每听到这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历史”----那一幕幕惊心动魄,那一片片狼藉灰暗......

历史最容易让人遗忘,也是历史,那一篇篇陈旧的书页,满满地写下了中国的荣辱兴衰,提醒着我们不断反思奋勇向前。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嘴里知道了杨靖宇烈士和赵一曼阿姨的事迹。194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和疲劳,使杨靖宇的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

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赵一曼阿姨在与日军作战中,为了掩护部队昏迷被俘,日军为了从她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便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是啊!1945年的战争胜利,不正是这些民族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吗?从这些烈士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秉性,也明白了他们这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翻开中国的历史,它不仅记载着光荣,也有耻辱。

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大规模屠杀以及纵火,抢劫等罪行。日军暴行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六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的纵火烧毁。

最后,真理终于站在了正义这边。我不后悔这中间的过程,因为是它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它发现了国家有许许多多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是它显现出了中国人民高尚的优秀品格,打不死的民族魂魄

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健康和平的社会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我们要牢记这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替我们换来的,民族复兴需要我们去践行。所以让我们共同缅怀过去,展望美好的未来,为祖国的强大而共同奋斗吧!

[缅怀历史的过去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文化的博大作文800字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大国,五年前的文明古国,近代,却饱受欺凌,泱泱大国随之覆亡,这是我们的耻辱,是我们国家的耻辱,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但是我们不能不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三皇五帝,至如今,五千年的风雨岁月中,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文明之邦、文化之邦,唐诗宋词元曲……这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使我们现代人的骄傲。

自夏朝建立以来,王朝不断的进步,宣布立法,建造宫殿,创立文字,夏王朝的发展,为后世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王朝的觉醒,更加的轰动世界,他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最终成为当时世界大国,商王朝的的青铜器更加闻名于世,青铜器的是商王朝闻名于世的历史标志。

历史总在不断的变化,周最后取代了商,八百多年的大周王朝,他立法严明,经济发达,最终成为历史延续最长的朝代,由于周朝后期的战争频繁,内部矛盾不断,导致周朝灭亡。

秦朝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统一了分裂的华夏大地,统一了文字,同意了货币……为秦朝成为世界当时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

汉王朝在武帝刘彻的带领下,不断的壮大,汉朝成为四方朝拜,万国称臣的打过,张骞出使西域,更加为汉朝增添了威望。

直到唐朝中国的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了一个经济鼎盛时期,当时的长安成为世界最大经济都市。

陈桥事变宋朝建立,宋词又是唐诗之后又一诗词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像辛弃疾,李清照一批词人。

清朝的建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西方国家不断超越中国,最后导致中国落后于世,不断的受欺凌。

我国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大国,我们应为他自豪,为他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张仪舌在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史记 ·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 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 ‘舌在也。’仪曰: ‘足矣。’”

释义用法张仪能言善辩,游说诸侯。楚相的玉璧被盗,门下人怀疑曾与楚相一同喝酒的张仪,张仪被痛打后回到家里,首先问妻子自己的舌头还在不在,说只要舌头在就行了。后用此典表示虽 遇挫折或虽未显达,而赖以进取的资本还在。

用典形式

【仪舌】 唐 · 元稹:“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存舌】 明 ·唐寅:“苏秦扪颊犹存舌,赵壹探囊已没钱。”

【舌在】 唐·白居易:“耳垂无伯乐,舌在有张仪。”宋 ·苏辙:“舌在终自奇,髀满安足痛。”宋 ·张元干:“万事变更唯舌在,三年流落转途穷。”

【舌存】 唐·杜甫:“齿落本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宋·陆游:“功名蹭蹬身长弃,筹策澜翻舌幸存。”金 ·元好问:“自倚沉冤有舌存,争教无路叩天阍。”

【留舌】 唐 ·李白:“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疑璧】 唐·骆宾王:“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吾舌在】 唐·张祜:“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张仪舌】 唐·元稹:“点检张仪舌,提携傅说图。”宋 ·黄庭坚:“君思扬雄吃,何似张仪舌。”

【纵横舌】 宋·苏轼:“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恒视舌】 清·黄鷟来:“归计已空恒视舌,行吟无事自搔头。”

【诬张仪】 明 ·高启:“廷中忌贾谊,门下诬张仪。”

【舌问妻孥】 清·计东:“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张仪舌在】 清·刘献廷:“学易忘年老此生,张仪舌在悔纵

横。”

【璧非真盗】 唐·柳宗元:“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吾舌犹存否】 清·黄遵宪:“未知吾舌犹存否,终望臣饥得食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600字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坐着8:40飞往西安的飞机,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古都西安。

一下飞机,一个跟刘老师长相差不多的人,拿着旗子,冲了过来,和刘老师分明就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嘛。接着他带我们来到了第四军医大学,把我们安顿了下来。下午,我们被武警们带到了楼下。他俩教我们了一些基本的指令和队形

晚上,我们一行人跟着刘锦扬的舅舅,来到了回民街。那里有很多的美食和特产,比如狗头枣、军军绿豆糕、羊肉串、酸梅汤、羊蝎子。美味一大堆!他请我们吃了酸梅汤和羊肉串。还要提醒大家:到了那里千万不要说吃猪肉,因为他们认为是猪救了他们的祖先,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打一顿!到时候别连原因都不知道哦!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行政楼前,合了一张影,就马上来到科学会堂领诗歌创作奖。虽然我这次只得了优秀奖

,在上台时,我感受到了一股极其强烈的荣誉感,但是比上次没得奖好多了吧?!终于有一本像样的证书了,耶!

下午,我看见了在中山大学教书的崔老师,他在讲台上向大家讲解诗的意义,还说了诗不是乱写的,要写的有文采。演讲一完,我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冲过去和老师交流。

晚上,著名写作大师巴金的女儿——李小雨来到了这里,为大家写了一首诗。她又说:“像我们这样的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培育,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这句话说的我心里美美滋滋的。她让我懂得了写诗和创作的要领。不愧是大师的女儿。

回到宿舍,我想了想,觉得诗是用来赞美别人的,是用来抒发情绪的,是用来赞叹大自然的;而不是用来讽刺、骂人的。所以我要好好学诗!

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

举世无双兵马俑

表情神态各不同。

流连忘返终不厌,

奇世珍宝在眼前。

离开一号坑后,我们来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它俩都没有一号坑整齐。秦始皇他修墓都修了三十八年!

下午,我们来到了大唐芙蓉园,关于大唐芙蓉园,还有一个故事呢。开皇三年(公元前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恶其曲,觉得很不吉利,于是命令高颖为这个皇家林园更换新名。有一天晚上,高颖忽然想起了曲江池中的莲花盛开,异常红艳,荷花雅称芙蓉,便称曲江为“芙蓉园”。

最后,我们来到了大雁塔广场,大雁塔广场前有一片音乐喷泉,随着涓涓清泉从小洞里流出,音乐也随之而上,真是名副其实啊!

终于到了第四天的早上了,我们来到了西安古城墙,,它全长十三点五千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精细的古城墙。一共有四个大钟,分别遍布在东,南,西,北四个大门的上方,真是雄伟啊!

看完了古城墙厚,我们来到了碑林博物馆,只是一座石碑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大小小的石碑。里面有论语、大学、三字经······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石碑呢!但它们的下面都有一个巨型乌龟,再看看上面的字,一个个十分有力好像永远也不会褪去。在里面,我看到了李世民的昭陵六骏,其中有两个是真的,四个是假的。可恶的外国人,把我们的绝世珍宝给抢走了,真是可恶!

最后,我们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有一大堆文物,说也说不尽,里面有从蓝田人遗址到明朝的所有的文物。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数阵,横着,斜着,竖着,他们的和都是一百二十一。真神奇!

第五天上午,我们来到了曲江池遗址公园,一进去,只见一个巨大的白色热气球出现在面前。我们坐着小火车,在曲江池遗址公园里转了一圈,真是太漂亮了!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充满了生机。里面还有诗人们的雕像,真是栩栩如生啊!

看完了曲江池遗址公园后,我们来到了机场。下午,我们离开了西安。在飞机上,我想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共青团历史观后感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三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发展的一个青年团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践。起到了先锋桥梁,突击队的作用。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首先在上海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之后,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在筹备建党的同时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立即着手正式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共青团第一次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成为中国青年的核心力量。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11月作出决定改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坚决响应党的召唤,立即行动,把共青团改造成为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青年救国会为代表的青年抗日救国团体,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秦二世时,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南方风起云涌,会稽郡代理郡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一代地方全反了,这正是上天要亡秦国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动就能让别人受我控制,动作慢了就受人控制。』我准备起义,并且任命先生您与桓楚为将领。」

当时,桓楚藏匿在沼泽地带,项梁说:「桓楚逃匿,只有项羽知道他藏在哪里。」于是项梁出去吩咐项羽「如此如此」,再回室内对殷通说:「请你召见项羽,命令他去召回桓楚。」等到项羽进入,接受命令,才过一会儿,项梁示意项羽:「可以动手了。」

于是项羽拔剑斩下殷通的脑袋,项梁手中拎着郡守脑袋,腰配着郡守的印绶走出去,郡政府人员见状惊慌纷乱,项羽击杀数十百人,镇住了局面。

项梁召集他熟识的豪杰与吏士,告知他们要起义,募集兵马八千人,任命自己为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攻略附近县城。

锦衣夜行

【明慧学校】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载,西楚霸王项羽率兵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后,屠杀城里的百姓,杀害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并且放火烧掉宫殿,然后带着到处搜括而来的财货、珍宝和妇女要回故乡去。

这时有人跟项羽建议:「关中这个地方,山河四面围绕,是天然屏障,土地肥沃丰饶,首都建在这里可以称霸中原。」项羽看到秦宫殿都已经烧毁,心里又想念故乡,就回答说:「人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好像晚上穿着漂亮的衣服外出,谁看得到?」

沐猴而冠

那个人背地里对人说:「听说项羽这个人,就像个性急躁的猕猴学人穿戴冠帽,没有远见成不了大事,现在看来果然是真的。」结果话传到项羽的耳里,就把那个人捉来烹煮。

后来「沐猴而冠」被用来指性情急躁的猕猴学人穿戴冠帽。亦用来比喻人虚有其表,却不脱粗鄙的本质,没有远见。除此之外,古来对这句成语另有一解,认为因为猕猴性子急躁,不能若人久着冠带,用来比喻人的性情急躁。

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天下

汉高祖刘邦击败了项羽,在长安登基做了皇帝,即是历史上创建汉朝四百年天下的第一位开国君主汉高祖。汉高祖即位之初,功臣战将遍布朝廷,使朝廷纷纷扰扰毫无秩序,汉高祖真的不知道怎么来统治这个国家。当时有个儒生叫做陆贾对汉高祖说:「你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天下?」这个话让汉高祖非常震惊,便接受了陆贾的意见。于是汉高祖设法重用一些文士而不重用武将来治理国家,所以做了丞相的人不是那位立了第一战功的韩信,而是文士萧何。从此以后,历代的开国君主莫不以「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天下」做为座右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豪情壮志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的童年是艰苦的,父亲早逝,只留下母亲与自己相依为命。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入侵,岳飞小小年纪便去投军,为宋朝做出贡献。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在母亲的鼓励下勇敢作战,成为了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们所敬仰。

岳飞经过战争的磨练,成为了优秀的统帅。他所带领的岳家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在抗金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岳飞在与金国抗战中,收回了许多失地,正在他胜利在望,准备收复中原时,朝廷连下数道圣旨,命令岳飞班师回朝。

可岳飞这么伟大的爱国英雄,最终还是死在小人的手下。秦桧等人给了岳飞“莫须有”的罪名,岳飞含冤而死。“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多年之后岳飞也永远被人们怀念,他的正气凛然、光明正大、精忠报国,这些珍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传承的。

古人并未远去,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后人搭了一座前进的桥。听,那遥远的号角,昭示着战争的到来,那飒爽的英姿,彰显了岳飞的精神!古人不远,我们永远怀念你——岳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1937年12月作文800字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历史浩劫。佘子清老人用他风雨无阻的13年光阴,用他兢兢业业的4000多个小时,不厌其烦地为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这段罪行累累的历史。只为保存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只有传承,才能铭记;只有传承才能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他们杀人不眨眼,奸淫掳掠,坏事做尽。这些铁一般的证据,我们都应知道。而佘子清老人这位战争浩劫的幸存者,他见证了日军的累累罪行,他比我们更有说不出的哀痛。

日军攻陷南京时,佘子清老人的母亲被日本人残忍杀害,当时年仅三岁的他随兄姐逃到美国大使馆才得以幸存。回忆起当年,这位瘦弱的老人难掩哀伤,“当时都流传日本人只杀中年男人,所以我父亲先一步逃难,母亲则和许多妇女留下来守家,谁都没想到日本兵杀人不眨眼。”

这位亲历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老人。他看清了侵华日军的残忍和野蛮。于是他在2004年3月1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志愿讲解员。成了馆内年龄最大的一名义工。佘子清老人作为那浩劫的见证者与幸存者,他本人就是铁一般的证据。他的讲解对于广大参观者都有着深刻地教育意义。可是我们在也听不到老人的声音了。享年84岁的他是登记在册的南京幸存者的人数定格在了“98”。2017年11月23日有一位见证者与世长辞。

80年了,南京大屠杀幸存的老人们终将一一离我们而去,而我们也在成长,但是这段历史我们不能遗忘。我们只能将这段历史传承,才能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尽管日本人篡改教科书想抹掉这段历史,但这些历史的见证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义正言辞的宣告这不可能。

在未来的日子里,即使在也听不到佘子清老人的讲解了,但我们不能忘却这段耻辱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没有吃过老一辈人吃过的苦,没有体验过他们当时的贫穷与落后,如今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都是他们老一辈无私奋斗使我们的祖国富强了的结果。我要向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过的祖辈们致敬——感谢了,我的祖国!感谢了,老前辈们!

因为有了无数像佘子清老人一样的人,历史才不会消失,真相才会保存在我们心中,时间才会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我们才能以史为鉴,才不会重蹈覆辙——历史才会永远铭记1937年的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与酒相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7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典故故事更是数不清,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与酒相关的历史典故10篇,希望大家喜欢!

1、长安酒会

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就是大路为什么评选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为第一名的原因。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诗里独独最喜欢这一首?原因只有两个字:热闹。这首诗十分热闹而有趣,把“饮中八仙”描绘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古人说“二士共谈,必说妙法”,这“饮中八仙”齐聚,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况?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来揣摩体会了。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人。这种聚会,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绵绵中举杯把盏,也可能在春雷阵阵里开怀痛饮。总之,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没在一起过,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说法,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

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 (以下省去三千六百字酒况描述)

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会醉倒啊,于是乎,于是乎,就有了: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2、鸿门宴

话说项羽不喜刘邦先占关中,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后,更是大怒。谋士范增识见不凡,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活脱脱一暴发户的形象,不足为虑。而目前在关中,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庄的暗地斡旋下,项羽没有立即攻打刘邦,而是摆下了一桌酒席宴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另一场双龙会,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强强对话,一时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

这鸿门宴简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现代电影。太史公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的《史记》在细节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从项羽和刘邦的出场、退场,到席间各种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历史上对鸿门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说。

第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连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极为紧张。结果“项王默然不应”。二起是范增见原定计划无法执行,于是叫项庄舞剑助兴,伺机刺杀刘邦,空气再一次紧张起来。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樊哙简直就是一巨灵神模样,樊哙闯帐要比戏里的春草闯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哙后来说了番慷慨激昂的话,对项羽予以斥责,说的项羽“未有以应”。这时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有三起,必有三落。刘邦的绝处逢生,全在这三落之中。一落是项庄舞剑,本来意在沛公,不想项伯出面与之对舞,救了刘邦。二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这个时候项羽还“英雄识英雄,猛将爱猛将”呢。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心里惭愧,还给樊哙赐了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逃席而远遁。

如果历史真是一场戏,如果大路是这场戏的导演,大路宁愿在这场酒局的结尾处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双姝对舞,必然美不胜收。然而,成王败寇这种政治博弈向来凶险无比,再美的歌舞升平也不过是假象而已。

3、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曹操刘备二人此次双龙会,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4、群英会

朋友们还记得中学课本里学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吧?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说到底蒋干原本想拉老同学下水,想踩着老同学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没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周瑜给自己放了把鸽子。商场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杀熟”,你总是老同学长老同学短的挂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灭你一道也说不过去。于是乎,一个劝降不成,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另一个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这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

本来长相有点仙风道骨的蒋干,后来在戏里成了鼻梁上贴了块白膏药的角色,人也变得鼠里鼠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那个老同学害的。反过来,他的老同学周瑜,在酒局中表现出非凡的气魄、风度和智谋,这次群英会酒局,也就成为千古佳话。

5、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两千四百一十七人。后来雍正、乾隆两朝也举办过类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6、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荣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象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

7、东晋新亭会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 “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方士人是组成东晋司马睿政权的重要力量,此次酒会上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名相王导也被时人称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8、醉刘伶

像杨贵妃一样,西晋刘伶在酒后也经常失态,但与杨贵妃不同的是,刘伶的酒后失态不是酒后乱性,似乎是刻意而为,以示其雅致高格,与众不同。刘伶每次大醉后,喜欢在大道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第。他是当时的名士,名气太大了,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时人不但不斥责他这种有违传统的做法,反而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名士风流,是“率真”,“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酒量好,诗文更好。他经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可谓意气风发。他的《酒德颂》曾说“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浑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当时的名酒。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酒在当时已是是最好的美酒。这“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两人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在这个故事里,刘伶慕名来到杜康的酒馆,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酿美酒,一醉就是三年。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刘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兀自为谁是正宗杜康打个不亦乐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那里,这里且按下不表。

9、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历来被公推为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选。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边饮边舞,嘴里念叨着“李二郎你枉为人君,说话不算数……” 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立时便醉。一时春情萌动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

《贵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戏。据说《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泻。当然高力士们不解这种风情,倒也无伤大雅。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于是,《贵妃醉酒》也就从当初的**变成了今日8岁以上孩童也可观赏的正剧。

10、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这个郭暧为天下所有惧内男人出了口恶气。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飞。这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有不少世人称赞的事迹流传下来。仔细思量,要不是那场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顿老拳,怎会有这样欢天喜地的大结局?我们要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拳头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因为是戏说,大路谈及的上述酒局,未必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其实历史上的著名酒局还有很多,如秦赵渑池之会、东晋兰亭会、韩熙载夜宴、关云长的单刀会、初唐腾王阁寿筵、明朝五女拜寿家宴、座山雕的百鸡宴等等等等,这篇文字尚不及万一。酒后涂鸦,各位原不必当真。自古以来,不可因酒废事,才是正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