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锅边的历史【热门20篇】

中国如此多的历史人物,你最熟悉谁?不如给大家介绍介绍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锅边的历史,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545

作文

1000

50个历史典故

全文共 4928 字

+ 加入清单

十分钟让你读懂半部中国史,此文录有5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

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

15.“秦晋之好”指春秋时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就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并意识到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避难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po)负荆请罪。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命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的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的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秦朝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掩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在漠北之战中迷路未能参战,愧而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的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和亲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王莽是汉成帝母亲王太后的侄子,西汉末期的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改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4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4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正史中未有貂蝉的记载,只说是吕布与董卓婢妾私通,二人终至反目)

50.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i)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牢记历史,热爱祖国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弹指一挥间,我们伟大的祖国已走过她63年的辉煌历程。如今,尽管世界风云动荡,尽管日本想要霸占**主权,但由于无数爱国者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我们的伟大祖国仍然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巍然屹立与世界东方。

今日,我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祖国大家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但又怎能忘记历史?怎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怎能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请打开记忆的闸门: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寻怒血”的豪情壮志,驰聘疆场。南宋文天祥被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这些不都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吗?又有谁还能忘记那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还有谁会忘记拿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又有谁会忘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雷锋、王杰……他们身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战斗。草原上的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用她们自己的生命保住了集体的羊群。1998年伟大的抗混战争中多少战士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2003年蔓延全国的的非典疫情多少的白衣战士舍小家,顾大家,奋斗在前线。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我华夏儿女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灾区奉献爱心。

这一个又一个事例表明爱国之心是祖国强大的原动力!

现在,我们是一名在校中学生,虽然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古人说得好:“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携起手来,牢记历史,永远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去奋斗吧!让爱国主义思想贯穿我们生命的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的见证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到这张图片时,心情沉重而悲伤。虽然历史已经过去很多年,我似乎仍能看到火光冲天的爆炸,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道,感受到那惨烈的场面。

1936年7月1日,上海周围的一座小镇里,一个可爱的孩子出生了,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国家在动荡之中。但一个新生命的降生,还是让全家人非常高兴,大家沉浸在幸福中。父母为了让他们的孩子长大后能够保卫自己的祖国,给他取名——张国生。

国生一岁生日后,日本侵略者铁蹄向南践踏,上海地区十分危急,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生和父母跟着父老乡亲们打算到更远的地方避难。

1937年8月28日,天空阴沉沉的,下着细细的小雨。上海南站,人们行色匆匆,十分焦急,爸爸抱着国生不断地安抚他。“呜——呜,”火车开来了,然而这时……

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小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接着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这时人们才看清楚,几架印着日本国旗的轰炸机正逐渐向他们呼啸而来。“轰炸机来啦,快跑啊!”人群顿时乱作一片。此时,几颗罪恶的炸弹投掷下来。顷刻间,房屋倒塌,天桥摧毁,爆炸的声音夹杂的石块崩裂声,玻璃碎裂声,满目苍夷,尸横遍地,惨不忍睹。一颗炸弹在他们不远处炸响了,爸爸妈妈倒下时,把国生死死地压在了身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日军轰炸停止了。国生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从爸爸妈妈身下爬出来。他的衣服划破了,身上沾满了鲜血,“爸爸、妈妈!”他呼唤着哭喊着,然而他不知道爸爸妈妈再也不会站起来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他了。

两个多小时后,国际救援队赶来了。他们从废墟中救起了国生。把他带回了苏联大使馆。国生得救了,他是幸运的,他是8。28大轰炸的唯一幸存者。之后,他一直在苏联生活。

长大后,他没有忘记日本人的罪行,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不断搜集、揭露日本人的罪行,呼吁世界和平,他说:“自己就是日本侵略恶行的最好见证。”他希望后代子孙都能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伤亡的幸福家园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典故:一日千里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进展极快。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日千里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一日千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比喻人进步很快或事情发展迅速。

一日千里的【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政因为同病相怜,相处良好。

后来,嬴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做人质,原本以为可以得到嬴政的优待。不料,嬴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嬴政。但由于燕国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更别说实现太子丹复仇的愿望了。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担心不已,太子丹也忧愁万分,于是就向他的老师鞠武请教阻挡秦国侵吞的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为人机智,很有谋略,您可以跟他商讨一下。”田光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对他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马。在壮年时,它一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衰老时,却连劣马都跟不上了。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对呀!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是我壮年时候的事情了,如今我年事已高,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荆轲,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他去行刺秦王,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发现历史的表情作文800字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在国学文化古道上,我似乎隐隐地看见千年的夕阳从历史峰头的缝隙中打出一丝血红色的光,染红天边,似凤凰涅槃。路边,竹林苍幽,远远的似乎能嗅得一缕幽香;远方,悠扬着历史的琴音,飘渺着曾经的喜怒哀乐。千年古道上总有那些或矫健或悲怆的身影飞驰而去,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启了前无古人的冒险模式,然而正是这一个个伟大的冒险者,用他们的生命冲动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爱与恨

中原毫无疑问地沦陷了。在淮水边,他见证了亡国的耻辱。茫茫秋水浪花滔滔,呜咽着华夏人民巨大的伤痛。女真铁蹄踏破北国山河,赵宋朝廷仓皇南移偏安,似乎陆游注定要受这奇耻大辱。一生爱憎分明,他爱国家,恨胡人,他的感受,持久而又真切。

当得知自己毕生的偶像,使一杆岳家枪所向无敌的岳武穆,落得身首异处,他在庭院中徘徊,再徘徊……漫天的雪花映衬出已经被血泪染红的灯火,点燃的是他的悲愤呼号的灵魂。“急雪打窗心击碎,危楼望远涕俱流”。他奋笔疾书岳武穆的《满江红》,又是彻夜未眠。

他是南宋的伤心赤子,满腔的愤怒与困惑化做了铿锵有力的笔法:“位卑未敢忘忧国,事急犹须待阖棺。”

他辗转天涯,几起几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的爱,在人生最寂寞的时候“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表》勉励自己;在生命最平淡的时候“却从邻父学春耕”;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仍心心念念“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放翁爱憎分明的模式开启了生命的密码,从此,漫漫古道上奏响一曲悲歌“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八十岁一步一个脚印,八百年的爱与恨感动着中国。

哭与笑

清晨,一辆牛车缓缓地驶过山丘,车中人双目微闭,似乎还没有从昨日的宿醉中苏醒。春雨后的山路,泥泞,寸步难行。是的,冒险的代价,就是多歧路,多险阻,甚至无路可走。阮籍再也忍不住了。他走到了天涯海角,却走不到想去的地方,这世上是真的没有路吗?他仰望苍穹,放声高歌,然而却有一种凄厉的悲怆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分辨不清是笑?是哭……

几百年后的清晨,春雨泥泞了道路。一位仗剑行天涯的浪人带着一身酒气再次来到这里,他仿佛看见了滴在泥土里的泪水。他明白,这泪水在告诉他要走下去。他大笑:“吾辈岂是蓬蒿人!”手起剑落,斩断了缠绕生命的层层叠叠的荆棘。他没有停留,甚至没有回头。宝剑入鞘,他呷了一口酒,哼着汪伦唱的歌,曲曲折折地走向远方……

如果说人类很多表情是隐性的,非要走到生命深处才触摸的见,那么哭与笑就是人类最真实而显性的表情。哭的背后有穷途末路之悲,笑的背后似有踌躇满志之喜,然而这哭与笑背后应是怎样艰难的选择和不眠的纠结啊……

愁与喜

在黄州他将对爱人的追忆压抑了十年,最终愁绪到了极点——“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黄州、惠州、儋州,每一处都几近生命的荒凉哀愁——“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然而,即便如此他却选择了原谅,选择了以生命的欣喜化解命运带给他的无限哀愁。

黄州,东坡。当初春一片新绿,入夏一片金黄,映入苏子眼帘,他感受到了生命萌发的欣喜;当家无斗粮,食无肉糜,他享受着自我创造的惊喜;当化身农夫,与渔父、村妇共处,他享受到卑微到尘埃的安喜;甚至,当微醺半醉之时,当两情缱绻之时,他仍不忘享受追问生活、思考生命时的创作之喜。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智慧,深邃,率性,旷达。看过苏子,才知道什么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举重若轻,什么是“何时忘却营营”的率性而为,什么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心喜乐。在历史的记忆中,他是那种可以将生命中载不动的愁绪化为烟灰,重逢那个曾经走失在人海而今又满怀欣喜善待生命、善待生活的智者。

……

今夜,漫步在国学文化的长路上,脚步已经放得很慢,很轻,生怕错过历史的一丝表情。这些中国的脊梁们用自己的生命轨迹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千年文化的风骨。而今,在这个人人都搭乘飞机、快车到处奔波的喧嚣时代,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慢慢的迷失了自我。模式化走俏,盲目从众盛行,计算式思维固若金汤……可是,总有一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你会发现生命原本有的表情就那么真实地藏在那些你无暇顾及的国学历史深处,真实,丰盈,鲜活,虽历千年,仍魅力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睚眦必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睚眦必报,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范雎,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即宣太后芈八子),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推论:通常这种成语睚眦两个字应该是并列或相似的两个名词。睚眦也许分别是内外眼角的意思,古人对于这种人体器官是应该有不同的称谓的,只是我无法分清哪个是内眼角;哪个是外眼角。但睚、眦为眼睛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是没错的。当然也许睚是眼中间、眦是眼角,不过根据《正字通》的解释这样的推论不是十分准确。 结论:“睚眦必报”的本意不是通常解释的“别人对他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人心胸狭窄”,而应该是“对于别人轻蔑的用眼角看他一眼这样的小事,也一定要报复回去。形容人心胸狭窄”更准确。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示例编辑

1.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

2.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将记住每一个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历史,不过是不同时代的平凡人物和不平凡人物的各种经历。只是有的被编辑,装订成册供后人议论。更多的则随着时间的洪流去了。但历史将记住每一个人,为此我感谢它。

它会记住三国争霸时诸葛亮的智慧,草船借箭的神勇让人拍案叫绝,被他的计谋折服。它也将记得每一个将士们的姓名,他们几时出生几时死亡,它都会铭记心中,因为他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对此,我感谢。

它会记住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个晚上,熊熊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中华民族的瑰宝,只剩断壁残垣。它也将记得每一个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他们贪婪,他们将罪恶的双手伸向每一样宝贵的藏品。历史看在了眼里,他永远不会忘记,对此,我感谢。

它会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的英姿,他是新中国的开路人,多少困苦人民在他的领导下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它也将记得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的升旗手,他也是经过了千挑万选,训练了无数回的。历史将记住他的泪水,对此,我感谢。

它还会记住零八年奥运赛场上努力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们,他们的成功并不简单,辉煌的背后是数不尽的磨难。它也将记得每一个为健儿们摇旗呐喊的中国人,他们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对此,我感谢。

它会记住中国现在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他工作认真负责,做事也是一丝不苟,是全社会学习的对象。它也将记住每一个认真学习的青年人。我也是青年人,青年人是祖国的明天,青年人的脊梁骨也是祖国的脊梁骨。对此,我感谢。

作为历史的一份子,我感谢。作为青年人的一份子,我也将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黄*萌

历史长河浩瀚如大海,在这漫漫的五千年间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由以忠诚出名的赵云、也有以老奸巨猾出名的秦桧。但我不喜欢爱国的屈原,也不喜欢心狠手辣的曹操。我最喜爱、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神机妙算的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这些故事无一不表示了诸葛亮的才智多谋。但我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故事是“空城计”。

诸葛亮在众人慌张不已时能镇定自若,设下空城计,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当时大部分军士去运粮食了,城中只剩五百军士,但司马懿却已经引领大军来进攻了。诸葛亮灵机一动,令人大开城门,并叫几人去城门洒水扫街,装作旁若无人的样子。他又领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上望敌楼坐下抚琴,一书童在旁握宝剑,一书童轻摇毛扇。司马懿看到这一幕,以为城中有埋伏,便快速撤了兵。就这样,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全城人的命。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并保持镇定。甚至在临死前,他都担心国家的安危,让我感动不已。他就是在我心中最忠诚、最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可曾想到,早在1874年时,我们中国开始被入侵。老百姓开始了如噩梦般一段漫长的岁月。起初,是台湾被入侵,到沦陷大半个中国,柔弱无能的清政府放纵他们,敌人的洋炮轰开了我们国门,而我们,又拿什么来抵抗呢?用自己长年劳役而长满老茧的手?无能的清政府只能一次次的割地赔款,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人心生凄凉、心生愤怒。我们必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在1937年,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三十五万同胞成了他们枪口下的牺牲品,甚至还进行杀人比赛,国人还被玩具一样玩弄,我们中国人还有被当人看吗?这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大街小巷血流成河,南京变成人间炼狱,日本人他们还是人吗?他们就是长着2条腿的禽兽。现在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这一事实被全世界人民铭记。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在那段颓废的时光,血流成河,一个个中国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人团结在一起,奋起拼搏,誓与帝国主义做斗争,要将他们赶出国门,不让这些狼心狗肺的家伙占据我们神圣的土地。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坚强不屈的赵一曼……他们为了国家,为救千千万万的中国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时过境迁,新中国成立了,我们中国逐渐强大起来,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四。现在,我们中国强大的政府正带领我们这只“东方雄狮”走向新生活。我们中国人会一直坚强下去的,不可磨灭的奋发精神,永存于中国人的心中。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不惧怕困难,在2000多种药方的试验下,在她带领下她的团队终于研究出了青蒿素。她以身试毒,导致自己肝中毒,但她没有放弃,一直坚强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探索。中国人民定会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创造出更多奇迹。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为中华圆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子产放生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贤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心地仁厚。他常济贫并救人于危难,喜欢行善,特别是从不杀生。

一,一个朋友送给子产几条活鱼。这些鱼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产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兴兴地收下了礼物,然后吩咐仆人:“把这些鱼放到院子里的鱼池里。”他的仆人说:“老爷,这种鱼是鲜有的美味,如果将它们放到鱼池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间小溪那样清澈,鱼肉就会变得松软,味道也就不会那么好了。您应该马上吃掉它们。”子产笑了:“这里我说了算,照我说的做。我怎么会因为贪图美味就杀掉这些可怜无辜的鱼呢?我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仆人只得遵照命令。当仆人把鱼倒回池中时,眼见鱼儿悠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不禁感叹说:“你们真幸运啊!如果你们被送给别人,那么你们现在已经在锅中受煎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探寻古历史制作兵马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小记者团活动是探寻古城西安的历史,而且自制一个小兵马俑

我们每个人事先领了一大堆制作材料,有带刻度杯子,有一次性塑料杯和一次性筷子,还有石膏粉、制作兵马俑的模具等。

我在带刻度的杯子里装上40毫升自来水,然后倒入一次性塑料杯里,接着再将石膏粉都撒入塑料杯里,并用一次性筷子使劲搅拌至比较粘稠而且均匀的状态,有点像奶油。

同时,我将两瓣兵马俑的模具拼合在一起,并用橡皮筋绑紧,然后将搅拌好的石膏从模具的一个口子里倒入,然后就放在一边等着石膏凝固啦。

接着水晶老师就带着我们开始“西安游”喽。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有阿房宫、华清池、古城墙、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等景点,有锅盔、肉夹馍、羊肉泡馍、biangbiang面、腰带面、羊肉串等美食,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了。

跟着水晶老师的PPT遨游了一圈西安,石膏也差不多凝固了,我小心翼翼地解开绑着的橡皮筋,再慢慢地揭开模子,一个雪白的、精致的小兵马俑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将军俑,戴着帽子,穿着铠甲,神情严肃、威风凛凛地站着,两只手交叉在肚子前面。我爱不释手地捧着它,心想,下次一定要到西安去亲眼看一看真正的兵马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月考反思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月考又结束了,在本次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很多,为了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为此就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级是中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好学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2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其他方面:

1. 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题量大涉及范围较广。

2. 期中考试前时间紧,内容多,期中复习时间少,这也是考试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我应努力做到:

1.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对社会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观点要明确,点评要到位。不能出现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2.单元测试和课堂练习要围绕教材,难易得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3.学生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课前要作深入调研,要充分把握好这个“度”。

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尽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5.对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等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可盲目表扬和一味的说好。

另外对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也很重要:

1.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串联知识体系,使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2.统一思想,强化基础训练;摆事实,讲道理,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请一些在历史学科成绩有突飞猛进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3.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能力的提高。

4.多搜集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对本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5.课下多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教育、教学的实际体验是全新的,而实践经验还相当有限,还有待于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从而在今后求发展。

本次考试虽已结束,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期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游陕西历史博物馆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同行,翻越千山万水的遥远路途,抵达历史气息浓郁的古都西安。这个地方出过许多文物和皇帝的陵墓,不论是临潼伟岸的秦兵马俑,还是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凄丽的夫妻合葬墓,它们藏身在城市之下,仿佛温柔的巨兽,对我轻诉岁月的耳语。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展厅,每个展厅分别摆放着不同的历史文物。走进第一个展厅,门口摆放着一个墩实的大罐子,我便灵机一动——这个展厅的文物一定和罐子有关。果然被我猜中了,不出意外展台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罐子与盘子。虽然在土里埋了几千年,依然可见当年古朴的韵味。最显眼是一个有趣的瓶子,下半身是锥形的,上半身是圆的,旁还有俩"小耳朵“,书上说过,这种瓶子是古代人拿来当打水用的,我告诉爸爸:“这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先用绳子在那俩耳朵上打个结,然后用手托住放入水中,水会慢慢流进去,等水满了整个瓶子,最后托出水来。就有水喝了”。爸爸笑着拍了拍我的头。我们继续往前走,又一个美丽的盘子把我吸引住了。这个盘子真特别呀!盘子下镌刻着几只动物,金光流丽,华贵无比,想来定是王家贵族的私藏吧,连盘子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尊贵气场。若有缘,真希望也能亲身体验一把这风流贵族家呀!就来到了第二个展厅,看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和石碗。我不禁惊疑:天啊!这是碗吗?倒是几分像鸟巢呢。看看展板上的介绍:先用藤条辫起来,粘上泥土,放到火里烧,一个碗就做成了。可是,似乎不是很牢固,看起未像我们现在的陶碗。继续往前,看到了北京猿人的头骨,跟正常人的头骨相比,似乎是用哈哈镜把它变了形状,但所有的头骨结构都很明显,眼睛、鼻子、嘴巴和牙齿,格外分明。继续走,我看到了一个石盔甲,哎哟!像是一件用砖头串着的衣服——穿上它的人是倒了什么霉呀!这可有多重呢。爸爸告诉我:“上面的石片啊即使一片也要花费两三个月的工夫,就算上面有四百片,也要好几年呀。这需要很坚韧的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继续住右拐,我们看了武器:剑和匕首。那剑依然很锋利,刀刃淬出银光,肯定是一位上将的随身之物,虽然剑柄已不见,但依然威风凛凛。还有匕首,像是缩小版的剑,一定是某位英勇刺客的暗器。我还看了兵马俑和陶马。人都说兵马俑千人千面,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各个样子都不同,动作也不一样。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其实,兵马俑有颜色,而且我发规了兵马俑好像有女性。我还参观了一个小人脸,非常精致与娟秀,用放大镜才看清楚,看了玉婵和玉蚕,至于是干什么用,还要细细研究。前面有几个大鼎,都是青铜制作的,或许它们,才配得上风华绝代一词吧。

不知不觉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走到了尽头。我站在门口,细听风声,仿佛呼啸而过的历史岁月在耳边奔腾,从过去,一直延伸到没有尽头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历史的作文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数字不仅发明的早,而且用途还无比的大;小到一道简单的一道计算题,大到模拟核爆炸,计算宇宙飞船的运行轨道。

虽然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但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这就是阿拉伯的数字来源。

其实在以前就有约公元前3400年的埃及象形数字;约公元前2400年的巴比伦楔数字;约公元前1600年的中国甲骨文数字;约公元前500年的希腊阿提卡数字;约公元前500年的中国筹算数码,早在以前就有数字了。这也让我惊叹,原来古人就有数字的概念存在了,真是了不起啊!

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有了更好的数字,让超级计算机,为了我们的生活,再涂上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倾听历史的回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镜中月,而人,则是水中花。

绾一个鬃,披一件长衫,泡一杯茶,捧一把琴,独自一个泛舟老者,在淡淡的月光下,倾听历史的回声

聆听历史,聆听辉煌,秦汉的雄风,盛唐的繁华,明清的精致,造就了你们一座座金碧辉煌、气势巍峨的宫殿、楼台。看吧,你们这些“雕栏玉砌应犹全的老者们,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还不是这般威武雄壮,千娇百媚。

聆听历史,聆听诗人多情的步伐。“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多情的诗句涤荡着破碎的王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的愤怒无处宣泄,只能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深深情怀;再冷聆听,只有无限的忧伤扑面而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连乐观的诗仙都禁不起愁愉的袭击,那身世坎坷的蜀安也只得化身黄花瘦美人,无尽地吐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苦无奈。还有那“误几回天际识归身”“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美丽错误了。

聆听历史,铭记历史。“靖康耻犹未雪”皇帝被俘对大宋臣民来说是耻,崇祯煤山自刎,汉族自娗托了二百多年的长辫足耻,充当洋人走狗,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对大清子民来说,何尝不是心里难愈的伤痛吗?那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不就是每个炎黄子孙留在心底永远难忘的耻辱吗?这些会我们伤痛、羞愧的耻辱,将会随着历史的流转,慢慢地在我们心里放大!

聆听历史,并不只有辉煌,更多的则是无尽的耻辱的教训。“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让我们在历史的照射下,不断前进,不断续写辉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将记住那段往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心底总有些沙砾,不会被时间的海浪冲去。

——题记

银杏树叶被微风拂落,那段往事也被风掀起。记忆被拉回六年前,那个身影在脑海里若隐若现。

教室外吹着冰凉的风,下着冰凉的雨。放学铃一响,我第一个冲出教室。这一天和往常不一样,我爸爸要来接我。我站在教室门口,一眼就看见站在人群里的他。他穿着绿色的雨衣,一片片枯黄的银杏叶从他身旁飘落。

我没有雨伞,这冰凉的雨让我不敢向他走去,只好等着他在人群里看到我。他个子不高,踮着脚,眯着眼朝我的方向张望。我内心一阵欣喜,跳着向他挥手,可是他的目光从我身上一扫而过。

我失望地放下手,静静地看着他。他不停地朝我这个方向望,不知道目光从我身上扫过了多少遍,他还是没认出他的女儿。

我站在很显眼的位置,不断有人从我身旁挤过。他开始露出慌忙的神情,向周围看了看,目光停在一个与我差不多高的女孩身上。他拍了拍那个女孩的肩膀,女孩转过身,他才发现自己认错人了,道歉后又立即侧过头,脸上带着一丝尴尬的笑。

同学牵着他们家长的手从我身旁走过,我依然站在那里,心中涌起一种刻骨铭心的酸痛。拥挤的人群散了,他终于看到了我。

他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用手指向车棚,又示意我站在那里等着,接着转身向车棚跑去,还时不时地回头看。他不高,腿也不长,跑起步来一蹦一跳的,像个活泼的孩子。他那“外八字”的步子迈的很有力,也很有节奏,双臂随着节奏摆得很远。他熟练地骑上自行车,猛地一蹬脚踏板,身子也跟着倾斜,自行车在操场上划了一道很自然的弧线后直直地朝我驶来。他绿色的雨衣被风吹得鼓起,原本很瘦的他看起来像个三百多斤的胖子。他朝我这方向望了望加快了车速,又在我面前猛地一刹车,摆出他以为最帅的姿势示意我上车。我先是愣,然后被他得意的表情逗笑。

我骑上车,整个人都钻进他那大尺码的雨衣里。他的背很瘦,但却很暖。我很庆幸我曾有一个能把不高兴的我逗笑的爸爸,让这条回家的路和往常不一样。

这是他第一次来接我放学,也是最后一次。自从他和妈妈离婚后,我也很少见到他了。我所能完整记起的与爸爸有关的往事也只剩这一段了。我很满足,也很感激,至少我有一个有爸爸的童年,至于以后的人生路,还有这些回忆陪我走。

今日,我把这件深藏已久的往事写在笔下,也将它写在了心里更深的地方;来年,银杏叶落时,我还能把它想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与赵飞燕有关的历史典故5:舞若飞燕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赵飞燕的舞蹈,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西京杂记》中:“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赵飞燕别传》中:“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 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她还能控制呼吸,传说她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 飘舞,宛若飞燕。赵飞燕亦善鼓琴,《西京杂记》记载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侍郎庆安世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后,赵飞燕尤为激动,用自己的宝琴奏 了一曲《归风送远操》,飘逸逍遥。她还赠予庆安世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爱听故事,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道理。

“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有个人叫乐羊子,在外出学习过程中想家了,就中途放弃学业回了老家。到家后,他的妻子听了他回家的原因,拿起一把剪刀,将织布机上未织完的布一刀剪断。乐羊子觉得剪断的布很可惜,妻子却说:“一匹布是一根根丝线积累起来的,我将它剪断,从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中断的学业又何尝不可惜呢?这和剪断织丝又有什么两样?”乐羊子听了,恍然大悟,又回到老师那,继续学习。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做事没有恒心,任务没完成就放弃。它让我明白了:学习不能中断,有的时候,你离成功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你放弃了,是多么的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

“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历史典故歇后语,供大家阅读!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二):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虽然其家世代为官,但他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家境非常贫寒。而陶渊明人穷志不短,勤奋读书。后来,他在叔父的引荐下成为彭泽(今属江西)县令。然而,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上任没几天便思念故土,想辞官归去。他觉得,出来当官只是为了糊口,可衣食无忧之后却由于所做之事违反了内心本意,非常痛苦。不久,陶渊明的妹妹在武昌(今河北鄂城)去世。他想立刻去吊唁,于是辞去了官职。就这样,陶渊明仅当了八十多天的官就又过上了田园生活。又据记载,陶渊明是因不肯屈从于郡里派来的一个盛气凌人的督邮,才交出官印,隐居田园的。陶渊明隐居后,便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也就是成语迷途知返的出处。在这篇赋的序中,他总结了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认识到过去虽已无可挽回,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意思是出来当官已错,现在归隐还来得及。自己确实迷失了道路,好在虽迷了路但还知道回来。他的许多田园诗正是在此之后创作出来的。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三):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四):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

别:独特的;具:具有;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也作“独具匠心”、“匠心独运”。

[语出]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五):陈胜扯旗——揭竿而起。

陈胜字涉,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西汉以陈胜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时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赋税杂役,以守护墓地,东汉后渐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弟子应联历史典故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先生欲考弟子学才。

一日,先生出上联,要弟子应对下联。

先生出:海棠;弟子应对:山药。

先生又出:一枝,一枝海棠;弟子应对:半截,半截山药。

先生再出:斜插,斜插一枝海棠;弟子应对:倒挂,倒挂半截山药。

接着,先生点点头,又续上:鬓角,鬓角斜插一枝海棠;弟子脱口而出:胯下,胯下倒挂半截山药。

先生心中不悦,但还是接着续:小姐;先生不往下说了。

弟子略加思索,对上:大汉。

先生面色难看,仍然接着:偷看!

弟子心想好对呀,紧跟着:梦见!

先生生气了,提高嗓门:无--耻!弟子大声应道:有情!!!

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弟子。先生心想,看你如何应对。

弟子为难了,总不能拿先生来应对呀,暗自思量一番,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词:师母!

先生脸色铁青,一声不吭转身走了。

弟子心中好生奇怪,怎么一回事?细细品味猛然发现对联上出了问题,暗暗叫苦不迭。

原来连起来就成了这样: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