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泉州作文【通用20篇】

泉州民风民俗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泉州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497

作文

91

泉州民风民俗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泉州,大年初二早上,天下着蒙蒙雨,风吹着凉凉的但是并不阻挡我们一家回去泉州农村亲戚家串门的热情!

在回老家路上,我们一路发现变化太大了,一栋栋的小洋楼从外观看一点不比城市的小别墅差,一路上张灯结彩,随处可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到处都是穿着新衣的人们,他们的脸上都露出欢乐的笑容,不管认识、不认识的,碰上面都会说上“恭喜、恭喜,春节快乐!”

现在的农村变化真快啊!我们的一路都忙着观看着,讨论着。突然,一声巨响,我们的身子剧烈地震荡,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一身冷汗马上冒出来。好险啊!我们的车前轮陷进了一个坑里,我们束手无策,呆立在那里望着车兴叹,这里离修车厂很远,单靠我们是没办法把车轮抬起来的。正在这时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经过,看到我们无奈的样子,就停下来说要帮我们从前面把车轮抬起来。他们两个和我爸爸合力试了一下,车还是无动于衷,像一块大石头似的趴在路中间,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又来了两个年轻小伙子经过……就这样来了六七个小伙子,他们都主动停下来要一起帮我们抬车轮,虽然我们都不认识他们,大家在我的口号“一、二、三”……大喊下齐心协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车从坑里移出来了。我们正要感谢他们时,发现他们已经启动摩托车走了,我看到他们的新衣服都被我们的车碰脏了,但是他们连我们的一句道谢都不要。我们感激地望着他们的身影,想着现在农村乐于助人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们到一个亲戚家,发现他家有两个我从没见过的小孩,胆怯的看着我们,回头又在那里看电视,我正疑惑着:小朋友怎么这么没礼貌?就听她介绍,这是春节前她去买年货的时候,发现他们在路边哭,一问才知道和他们的父母走散了,就帮着联系上他们的父母。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们的父母家里有急事要赶车,结果车要开了还找不到这两个孩子,我亲戚了解了情况,知道他们就在村里的工厂上班,让他们先回去办急事,暂时可以帮他们带小孩,他们办完事后再马上跟我亲戚联系,所以就放心的先回去了。小孩的父母万分感激,这样两个小孩就在这里过年了,并且我亲戚还买了新衣服给他们穿呢。

回来的路上,我还到处寻找好人好事:农村的公路没有斑马线,但是只要有小朋友或老人要过马路就会有年轻人主动带着过马路;腿脚不方便的老大爷生活不能自理,总有热心的人主动帮忙……像这样的好事太多太多了,到处都可以看到。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如果做好事都从“我”做起,我们的社会一定很美很和谐!

[泉州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体验泉州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鲤城新门街的花灯展会于不久前正式谢幕,在本次花灯展上,来往的人熙熙攘,街上尽显一片喜庆的色彩。“这些花灯制造得很有趣味,结合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人们的鉴赏方向。”这是一个市民观看完所有花灯后的感悟。诚如其所说,这次的花灯有十二生肖灯、宫灯、针刺无骨灯还有一些颇具童趣的由几所中学生所制的。花灯,作为泉州文化之一,在这次灯会上的圆满收尾,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泉州文化,进一步展现了传统文化花灯表现形式。

同为泉州传统文化的南音,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闽南语所唱将这中华古老乐种传播到了世界,是泉州文化的一象征。我市也积极推进传承南音这一工作,在中学开展南音学习活动,举办南音文化节。“学习并且传授南音并不是我的工作所需,只是因为喜欢,觉得应该这么做。”一位南音爱好者说道。

而泉州也因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闻名。长期的对外开放,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优秀文化的辩证结合,泉州存在着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在泉州各处,可找到几乎任何宗教的遗址,如泉州开元寺、天后宫、真武庙、城隍庙等等,这是意识形态融合后的体现。这些文化遗址是泉州文化的重要遗产,需要政府的在制度上与行动上的保护以及市民的积极配合。

对于全国现代化建设的浪潮,高楼大厦的不断矗起,泉州的红砖古厝、燕尾山墙、精美的木雕装饰,凭着一股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气息在众多现代建筑中独具一格。有牡蛎壳所建成的房屋也有红砖白瓦独具文化气息的建筑。东西塔、洛阳桥等古塔古桥梁以及古街巷、民居和古港头,这些都是泉州文化的体现。

泉州的经济此时正处于转型阶段,可以通过这些传统文化推进转型。而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要意识到保护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应付诸于行动。尽管我们在传统文化的传统上大力推动,但有些文化也面临着与无继承人的现状。对于这种现象,也应对于这些以传统文化为主的行业给予帮助,不让经济上的因素成为文化传承道路上的阻碍。

总而言之,泉州海丝不仅是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也要注意精神上的升华。要将这种文化理念融至整个城市使文化与城市成为辩证统一的一体,将意识内核发展为城市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泉州之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迎来了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着最美丽的风景;在这个最美丽的风景里,有着最温暖的秋的气息……

夏天已经慢慢离去,秋天迈着缓慢的脚步到来,悄悄的来临,以至于人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早晨,我来到公园,牵着妈妈温暖的大手,漫步在秋风之中,脚丫儿踏在从树隙中投下来的细碎的斑驳阳光上,泉州的秋天里特别的温暖。秋天的阳光早已失去了夏天的炎热,那种淡淡温暖的气息,驱赶走了早晨的寒气,使一股热泉打我心底里冒出来。

小路边瘦高的小树和低矮的树丛中,有几片叶子正在衰老,换上代表耄耋之年的黄衣服,等待着生命终结的那一刻,脱离树枝,落下,叶落归根。但还有许多叶子翠绿依旧,生命力顽强,让这个透着一股肃杀气息的秋天充满了勃勃生机。也许到了明年,它们又重返儿时形象,重回枝头。让人心中情不自禁地感到一种快乐的感觉。

在微微发黄的草地上几只喜鹊唧唧喳喳欢叫着在草地上寻觅着食物,似乎并不担心里秋天不远的冬天的到来。因为泉州的秋天并不甚寒冷,不会像北方的冬天一样冷冷清清,食不果腹,所以北方的鸟儿都会选择冬天来南方“旅游”一番。

空地上,开心玩耍着的孩童,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只是不知不觉间,身上的衣服正在慢慢加厚着。

泉州这二流小城中的秋天,虽然不像一流城市的秋天那么热情奔放,但也不像大山之中那么寡淡无味。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迎来了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着最美丽的生命;在这个最美丽的生命里,有着最温暖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泉州古城明天作文400字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想不想知道未来的鲤城区是什么样的?

如果鲤城区发展得很好,我觉得可能会造出一些可以悬浮的汽车,速度很快,最快的能超过音速,最慢的可以和乌龟一样慢。车会自动感应,到达目的地时主人一下车,车会开启自动驾驶的模式,开到车库的指定空位停下,车库非常大,还是在地底下,不会打扰到马路上正常行驶的车和行人。

未来的鲤城会创建一种能自动辨别主人的空气墙,是主人就直接把主人传送回家,如果不是的话,人就会直接穿过空气墙继续行驶……

大家会不会觉得我想法是天马行空呢?

可是,如果未来长期不发展的话,可能西街、小西珵和开元寺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交通拥堵,就算二十二世纪发明了两层的道路,那状况开电动车也会被堵住。所以我认为科学规划、发明创造很重要。

我以后要当一名设计师,为鲤城创造先进的科学设计!我对未来的鲤城区还有超多的憧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中国福建南部,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历史上,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经济开发始于周秦,西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中原士族入泉,使得泉州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展露萌芽,并逐渐完善。泉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名称、行政区域频频变更。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丰富了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众多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的意义和优势,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其雏形在汉代形成,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是中国和外国跨洋交流的通道。在这些海外国家中,阿拉伯国家频频通过泉州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等活动。可以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建立一个“跳板”,使得泉州迅速发展。

昔有张骞出西域,尔后便有了丝绸之路通往中东等地区。再有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海内外的商人、使者跨洋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丝文化的象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国外的艺术、文化传入国内,与国内的艺术、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色。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带来的,不只有于当时的蓬勃,还有一个绚丽的未来。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以上的种种,能够展现出来的,也只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端的冰山一角,可见海丝文化对泉的影响多么巨大。

如果说海丝文化是一段冗长的数据,那么泉州就是一个加密的硬盘,现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遗迹、民间艺术不过是共享的、数量有限的数据资料。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泉州名胜只是一条水量不多的支流。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本厚重的史册,那么我们所听到看到的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拍胸舞、歌仔戏等表演技艺也不过是记载着为数不多的文字的残本。

正所谓,“赏古残韵,品古绝书,惜古遗文,踏古珍迹,寻古失物”。古人留下的美好事物,理应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参观,去欣赏,去品味,去珍惜。海丝文化就像一个未完全解开的谜,还深藏着许多尚未展露出来的秘辛。古人留给我们的是底蕴,是发展创新的底蕴。海丝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未来,不是过去。

海丝文化,留下的是不灭的记忆,失去的是宝贵的财富,传承的是永恒的瑰宝,托起的是举世瞩目的新天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丝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泉州成了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简而言之,泉州传承了海丝,海丝兴盛了泉州。仅此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泉州的高中优秀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每天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家乡——泉州,几年来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就体育场地来说吧,听长辈讲,中山公园本来是泉州最大的体育场地,除了学校有操场外,其他地方的运动和健身场地很少,市里面举办运动会都在本来叫体育场的中山公园举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泉州的各个县市建起了超前的体育馆,国家级的篮球队----浔兴队,也落户泉州。有晋江祖昌体育馆、惠安篮球馆、泉州侨乡体育馆······它们设施齐全,设备完善。随着泉州经济的突飞发展,江滨公园等都有运动场地,每个小区都有供大众锻炼的健身器械。私营的柔道馆、跆拳道馆等武术馆像雨后春笋,少林寺也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我们泉州也出现了好几位国家级的运动员,全民掀起了锻炼热潮。

随着竞选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的成功,泉州在东海之滨建起了现代化的海峡体育馆,规模宏大,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并成功举办。是魅力泉州的一张名片,让世界各地知道泉州这一颗璀璨的明星。海峡体育馆,在提升土地的价值,提升城市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泉州城市的文化和市民的自豪感。

泉州是海峡的西岸,古称佛国,满街圣人,少林武功传遍海内外,历史上出现过郑成功、俞大猷等民族英雄。生命在于运动,惠泉杯的登山活动在全省掀起了登山热潮,只要你清晨到清源山,不管刮风下雨,你都会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男女老少,向他们心目中的目标攀登。江滨公园、东湖公园、西湖公园晨练的市民,比比皆是,武术、太极拳、秧歌舞、健身操,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夜晚的社区歌舞厅,让一天劳作的人们有一个消遣和放松的场所,缓解身心的疲劳。前天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拜访,他们的房子中有一个乒乓球室,听说个人居室中有运动场所不在少数。

泉州是海上丝绸的起点,是古代中国的东方大港,泉州人爱拼敢赢,敢于拼搏、敢于进取,绝不向困难低头,声明远播。现代的泉州人,生活节奏很快,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只有好好的锻炼身体,才能有更旺盛的精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在我一个小学生的眼中,泉州就像是一只东方的醒狮,从一个小城市逐渐向中大城市转化,腾飞吧泉州!泉州体育场地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家乡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身为泉州的人,我骄傲我自豪,你让我振奋,给我动力。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欢迎海内外的朋友到我们泉州来,泉州的安溪茶香,德化的瓷器,惠安的石雕······和泉州人民的热情,将给你永生难忘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闻名海外的花园城市,更是福建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你行走在古老的中山街口,远远便可看见两座百年不倒的东西双塔,它可是古时泉州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你可静下心来在双塔脚下小坐一会儿,聆听树木间清脆的鸟叫声,闭上眼闻一闻花丛中的花香味。走出双塔,不妨去西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线糊,或点上一个香味四溢的肉粽,它们可都是泉州的著名小吃哦。

不知不觉走到了中山公园,每逢节假日,公园里都会搭上戏台唱上几出高甲戏。虽然我听不懂台上高甲戏唱的是什么,但我特爱看他们的武打表演和厚厚的戏鞋。有时,戏台上还会表演木偶戏、南音等特色戏曲。这些特色戏曲都是勤劳的泉州人民代代传承下来的戏曲魂宝。

听完了戏曲,我们可沿着西湖公园来到清源山脚下,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是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石雕。这里还是宗教圣地,有儒、道、伊斯兰教等。这段独一无二的历史,在清源山景区都能找到宝贵的印记。名山自然离不开古桥,泉州还有座闻名世界的石桥――洛阳桥。它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也为我国石桥的建筑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刺桐花开时,行走在洛阳桥头,会有一种别样的风景。当你眺望着海的另一头时,好似古人正驾驶着商船缓缓驶来,我喜欢多元化的泉州,更喜欢美丽、善良、勤劳的泉州人民。

海上丝绸之路,等待着你去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的小巷从不会缺乏惊喜,许多精巧优雅的院落就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一般,即使拥有绝世的美丽却并不自傲,直让路过的旅人在别后还一再怀想她洒落的馨香。位于洛阳街中段的这落进士第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惊叹的所在,虽然前落已经坍圮,但一走近后落的门栏,惊艳之感便连绵而来。

过着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古人对建筑细节审美的苛求,那种对红色的狂热,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都在有意无意地彰显着屋主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座属于宣统二年一位名为王冠群的进士宅第虽然远没有鼎鼎有名的杨阿苗故居、蔡氏古民居那样巨大的形制和恢弘的气魄,却是极尽“小而精”之能事。门墙上那棱角分明的石质人物浮雕,檐角上木质梁柱边角上凹凸有致的花草装饰,都让人不禁对惠安工匠精巧细腻的刀工心生敬意。身为进士后裔的屋主丝毫不介意我们在午后的突然造访,反而极其热心地为我们指点着门廊上栩栩如生的建筑构件、侧门旁的先人手笔,生怕走马观花的我们会遗漏掉任何一个精妙的细节,也享受着我们的每一声由衷的惊叹与羡慕。

从古到今,洛阳不曾匮乏声名显赫的乡贤,而写下了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康定情歌》的吴文季可谓是其中最富浪漫气息的一位了。

这位蜚声世界的音乐家的故居,位于一条狭窄得犹如“一线天”般的陋巷当中,简且陋,小而暗。

在这里,吴文季谱写并编导了《阿兰》、《惠女颂》、《渔蚌嬉舞》等乐曲和舞蹈,在这里,吴文季始终讴歌着光明、希望和欢乐……我想,吴文季先生就是洛阳人常说的那句“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眼中的泉州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蓝蓝的海水拍打着海岸的石块,海面不时卷起几朵雪白的浪花;高大繁茂的榕树上,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碧绿的草地上,大人和小孩正在尽情地嬉戏……

我眼中的你,美丽而漂亮;我眼中的你,花香飘逸;我眼中的你,亲切幽雅。你不愧是我眼中的“优等生”。“全国花园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多少荣誉的光环在您的头上熠熠生辉。

虽然在地图上,你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你那敢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令多少人为你所折服。

你,山川绚丽,人文荟萃,风光绮丽,山水钟灵。众多名胜古迹使你赢得了“城下看西安,城上看泉州”的赞誉。典雅秀丽,荷花飘香的东湖公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安平桥;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于一体的崇武古城;四季如春的牛姆林;“闽还蓬莱第一山……”这一切,都是你无与伦比的美!

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曾经盛极一时。宋元时期,你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海港之一,被称之为东方大港。当时可谓是“市井是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一派繁荣景象。在你身上,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民族融洽相处,绽放出人类和平之花,使你赢得了“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漫步在古文兴码头、美山码头、古贞武庙、清真寺,历史的长河依然在流淌,好象在向人们诉说着昨日的故事。

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铺向世界。金门酒酿、永春芦柑、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八百里的海岸线满涨着希望的风帆……

你,在我的眼中,不仅是一位“优等生”,更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你好,泉州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们还记得吗?2013年泉州荣获“东亚文化之都”得称号。我很荣幸的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虽然我是四川人,但我把泉州当作自己的第二家乡……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您那一道道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看,那座横卧在洛阳江上的洛阳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来到这里,让我领略了“闽中桥梁甲天下”的魅力。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府文庙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啊泉州,您丰富的历史底蕴,宽光广包容的胸襟,迎来了四方宾客,迎来了各方建设者,也赢得了我对您的热爱。

我在这里快乐的生活,同学们在我的身边,就像一只百灵鸟围绕在我身边唱歌。每天,我在这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五祖拳,健身操,大课间跳绳……校园里到处是我们快乐的身影,我要对在故乡朋友自豪地说:“泉州很友好,我感觉我在泉州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也许生活并不平静。去年,我再一次意外中摔伤。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第一时间把我送到华大医院急诊。医生护士虽然不认识我,但是,不等在做临时工的父母的到来,他们马上给我紧急处理,赢得了宝贵时间,避免了去大医院做手术。当后来得知真实经过的爸爸妈妈要感谢这些可爱的叔叔阿姨时,得到的是婉言谢绝和快乐的笑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泉州,我要告诉您,我在这里得到了真诚的帮助。

泉州,我爱你,是你见证了我在这里长大的,我会永远把“泉州”二字可在自己的心中,我能感受泉州的未来发展是无限的美好。泉州,你就是我在我心目中真正的“故乡”!我要大声的对您说:“你好,泉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泉州再续“海丝”情缘

全文共 6175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海丝起点泉州立足实际,勇立潮头,创造了闻名国内外的“晋江经验”和“泉州模式”,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中国的“民办特区”、“品牌之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泉州是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城市,从经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泉州速度”,到社会经济体制机制转型、变革的“泉州模式”,都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十分天下有其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区域经济展宏图等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经济实力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创造出“晋江经验”,形成了“泉州模式”。民营经济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力量,成为泉州经济最大的活力源泉。民营经济在泉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90%,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说法,2013年,仅工业总产值就达7700亿元。

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已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集群化趋势。目前,泉州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中,产值超100亿元的有石化、纺织、服装、鞋业、石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7个产业集群,年产值在3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有石雕、茶叶、树脂、工艺陶瓷、建筑陶瓷、水暖器材、藤铁工艺等产业集群。

泉州的特色产业已成长为辐射福建全省、全国的专业化、区域性优势产业,获得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石雕之都、中国工艺陶瓷之乡、中国瓷都、中国茶都、中国伞都等国家级和区域性品牌。

泉州民营企业依托县域特色产业集聚,积极探索培育、建设专业市场,泉州经济已初步形成石狮服装城、晋江鞋都、南安石材城、安溪茶都、德化陶瓷工艺城等一批辐射面广的区域性、全国性专业市场,形成了“以大市场促大流通,以大流通促大发展”的格局。

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5年保持福建省首位,占全省1/4。

不仅本土,泉州经济还辐射全国。如今,在全国各地拼搏的泉州人有100多万。他们在鞋服、建材、水暖等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建立异地泉州商会180多个,每年创造的财富在4000亿元以上。

泉商也迈开向世界发展的步伐。去年,泉州外贸出口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民企出口占比近60%,增幅高达52.5%。

一组数字直观体现泉州经济的影响力:

产业――纺织服装产量占全国10%,旅游运动鞋产量占全国40%、世界20%,糖果产量占全国20%,石材、工艺陶瓷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5%、65%。

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共有111件,占全省比例超过1/3,甚至超过部分中西部省份。

市场――目前,该市共建设各类商品市场200多个,年成交额超500亿元。其中,石狮服装城、晋江鞋都、南安石材城、安溪茶都、德化陶瓷工艺城等已成为区域性、全国性专业市场。

资本――目前,该市累计上市企业近80家,数量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在资本市场形成颇具特色的“泉州板块”。

泉州经济奇迹

泉州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不遗余力的支持外,还有多个很重要的与其他原因。

一个小小的地级市,竟然聚集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等多个“中国某某之都”。泉州民企越做越大、泉州区域经济越来越强的秘诀是:科学的产业定位。从泉州各级政府到各行业民企,在改革开放初期便特别注重产业定位,如晋江发展鞋业、石狮错位定位为服装业。目前,该市已形成石化、纺织服装、鞋业3个产值超千亿元,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饮料3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以及一大批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并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891家。

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座曾经游摊满街转的城市,现在却成了知名品牌云集之地。品牌成为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恒安”纸业、“亲亲”食品、“七匹狼”、“劲霸”、“九牧王”服装、“富贵鸟”鞋业……走进泉州,仿佛来到一个名牌产品的集散地,它们都是出自民营企业之手。从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打响自有品牌,然后经过技术革新,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泉州便是通过这样的途径,逐步塑造出“品牌之都”的雏形。目前泉州拥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28个,中国名牌产品47个,国家免检产品139个,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6项。

一座曾经体育事业并不兴旺的城市,现在却吸引了耐克、安踏等一大批体育品牌企业进驻,这就是中国体育之都泉州晋江。政府帮助民企提出“人才强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级人才到民企打工的政策措施。现在,晋江又广邀全国的高等院校,与晋江市政府一起帮助民企培养高级人才。“人才强企”战略使晋江民企迅速成长。

更重要的是泉州人无处不在的忧患意识和坚持不懈的改革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泉州实际结合起来,把开拓创新与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敢为天下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每当发展处于关键时刻,都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胆突破不合时宜的僵化观念,克服“等、靠、要”消极情绪和不思进取的自满思想,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努力在计划经济体制夹缝中找到发展出路,因地制宜地选择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在一些人为姓“社”、姓“资”争论的时候,泉州人民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30多年来,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以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泉州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先行先试中赢得主动。30多年来,泉州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和全省第一:在全国创办第一批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引进外资一揽子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第一个以“建设―经营―转让”(BOT)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第一个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第一个以竞争上岗方式招聘县市级主要领导、第一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第一批成立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第一个建立新型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机制等。 有人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泉州是一座具有符号意义的城市,从经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泉州速度”,到社会经济体制机制转型、变革的“泉州模式”,都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二次创业”再赴新征程

改革和开放的基因,在泉州的血液里涌动了上千年。从宋元时期中国眺望世界的窗口,到30多年前“自费改革的民办特区”,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泉州人从未停止改革步伐。

要素成本上升、同质化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狭小等多重压力,倒逼泉州民企加快转型升级探索。当地企业界人士认为,在要素“红利”加速消退的背景下,“创新驱动”成为企业转型的动力源。走过黄金30年,泉州正处在转变提升的重要关口。

承载着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三大战略,赢得人心,形成共识。泉州,正从改革先锋长成改革尖兵,从经济大市迈向经济强市,从速度泉州跨入幸福泉州,不断丰富改革图谱,为城市长远发展积蓄能量。

2013年开春,一场“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燎原泉州市。围绕6个主要议题、25个市级重点研讨专题,各地各部门分子裂变般提出自我设问、加压课题任务。从沿海的晋江、石狮、惠安,到山区的永春、安溪,“智造名城”、“东方米兰”、“大师经济”、“香产业”、“高速经济”等新定位、新支柱,书写充满希望的变局。把麦克风递给群众,大讨论收获1000多条好建议。2013年7月,该市各级各部门共聚一堂,推动大讨论成果转化,凝聚改革共识。泉州市委作出加快创新转型、推动长远发展的战略决定,提出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1+X”政策体系首发6份文件,分别锁定重大项目工作、重点产业产业链、环湾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触碰改革重点领域的“硬骨头”。

“民综”改革渐入佳境

民营经济是泉州的脊梁。泉州共有民营企业7万多家,无论是数量、工业产值还是就业人数,均占全市九成以上,贡献了80%以上的GDP和税收。

泉州民营经济发端于乡村工业,主要“靠自己的骨头长肉”,产业根植性强。依靠坚守实业的传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该市没有出现企业“迁移潮”、“倒闭潮”。

经过30多年的“一次创业”,泉州走到转变提升的重要关口。在2012年的千名企业家大会上,泉州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二次创业”的总动员,即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乐园。福建省政府同步出台《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批准在泉州开展省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泉州以壮大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二次创业”再升华。两年多来,泉州民营经济综合改革渐入佳境。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近4300亿元,增长12.8%,比GDP增幅高1.3个百分点。

作为福建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泉州市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力促民营经济“脱胎换骨”。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正在向高科技、品牌化、资本化方向转变,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放眼泉州地区,2013年,泉州企业申报的技术改造项目达到396项,总投资850余亿元。“投入技改一元钱,产出的效益可能是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业内人士的一句话,道出了企业积极投身技术研发的奥秘。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企从中尝到了甜头。

激动人心的还有泉州品牌的创造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以来,3个中国顶级服装设计师带着柒牌、利郎、卡宾,第一次走上巴黎、米兰、纽约时装周的红地毯,代表中国品牌首次敲开世界时装的“天堂之门”。此外,泉州企业还打造出世界最大的竹纤维生产线、制造出中国首台人造血管机、签下国内奥运史上最大单笔赞助……

各式各样的实践逐渐会聚成整个产业的共识。以陶瓷为例,泉州陶企年开发个性化新产品两万多种,重点研发的“重质陶”约占新产品的40%~50%。2009年,该市81家单位参与了64项各级标准制修订,创出了参与标准制修订的单位数量及项目数量历史之最。目前,泉州国家级名牌数量高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单枪匹马的企业产品创新显然代表不了泉州创造。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去年底,光电企业、院校、机构携手,催生了泉州首个技术创新联盟。随即,数字视听、纺织机械等联盟也都一一出现,并有望在3年内形成10家行业创新联盟,打开新的创造力之窗。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企业自发进行的生产革命,那么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则是相关部门在“民综”改革中主动变革服务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政务环境的行动。一方面是取消审批项目,对审批环节精简瘦身。2013年,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取消17个审批项目、依法新增4项、合并5项。对进驻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项目,审批环节全部压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共减少150个环节,继续压缩审批时限218个工作日,减少申报前置材料36项。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自开展该工作以来,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总收件16万件,办结15.8万件,当日办结率超6成;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97%,平均每天办结640件。而随着《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标准体系》中1055项行政服务标准的公布,该市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更加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指日可待。

著名侨乡名副其实

生活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一代代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创造了海上交通与贸易的传奇,也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泉商打拼的足迹和身影。

泉州拥有最广泛的侨亲网络和影响广泛的“世界泉商”群体,为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全国重点侨乡,泉州籍华侨华人总数达750多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地区,且90%以上分布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国家。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投资兴业的“泉商军团”有100多万人,在海外从事商业的有6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工商社团77个,在外投资累计达3000多亿元,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如今,泉商已成为全国地级市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之一,他们也早已从商业贸易走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行业,走向金融、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开发、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 2013年,泉州GDP达5218亿元,占福建省1/4,连续15年全省排名第一。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从1979年的0.02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164.9亿美元,年均增长30%,并成为我国服装、运动鞋、陶瓷及工艺品、竹藤制品等出口商品的主要产地。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泉州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同样不遗余力。近年,泉州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依托,充分调动文化传播能量,举办了7届“海丝文化节”、7届“闽台对渡文化节”、4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8个文化团体来泉州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打造了城市文化品牌,打开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局面,也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海洋经济成就另一个泉州

作为福建省海洋文化底蕴最为深厚、海洋经济发展最早的城市,泉州在临港化工、滨海旅游、海洋新兴产业、远洋渔业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泉州市提出,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0%以上,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在国家实施海洋战略中发挥先行作用,泉州信心满怀。

据了解,泉州将争取国家支持泉州探索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新机制、合作交流新通道和以“海丝文化”(包含东亚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为主题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桥头堡”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争取国家赋予泉州台商投资区比照上海自贸区政策,在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将泉州列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城市;支持泉州以“泉州商品博览会”为基础,以东盟、中亚、非洲等地为交流合作重点,筹建国家级“海丝博览会”;赋予泉州更加开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泉州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泉州台商投资区申报设立秀涂综合保税区。此外,还要争取国家支持泉州与东盟、中亚、非洲等地的城市共同筹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建立紧密合作交流平台,强化经贸文化人员往来,并在新一轮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修编中,将泉州港列入全国主要港口名录,赋予泉州港享受自由贸易港政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建议将泉州“东亚文化之都”与海外相关对外交流合作项目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中央财政给予相关支持;在泉州定期举办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支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升格为国家级博物馆。

为了响应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泉州将实施“古港转型升级行动”,发挥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以文化形式和业态,推动泉州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先行区,展示泉州多元兼容并蓄、和谐共生开放的海洋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泉州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个习俗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而《泉州习俗》把这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珍珠项链,供人们观看。《泉州习俗》主要讲泉州的习俗、节日、游艺与工艺等习俗。

除夕在泉州不叫除夕,而叫“年兜”,具体日子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有祭祀祖先、张贴春联、吃团圆饭、分压岁钱、“跳火盆”|辞年守岁等主要习俗。而祭祀祖先是“年兜”的重要节日。

“年兜”中午桌上要堆满各色糕果和鸡鸭鱼肉,中间高堆“过年饭”,以陶钵盛大米(象征衣食丰足),上面在搁碗糕(象征兴旺发达)、红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红米丸、红枣(象征团圆美满)和米粉蒸制的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供桌前还要在置放一个火炉(象征家运享通、红火)。祭祀祖先就完成了。

吃完团圆饭,男生要“跳火盆”,女生则要收拾桌面,洗刷锅灶碗筷。接着,长辈晚辈压岁钱(有的是春节早上发),亦称“分年”。诸事完毕后还要守岁,俗谓守岁的父母或长辈可以延长益寿,故又称“坐寿”。

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比如“清明节”、“七夕节”、“冬至节”等节日,但有的泉州节日我们都遗忘了,如“浴佛节的重要节日。

《泉州习俗》使我了解了我们泉州这里特有的节日,使我明白了许多风俗习惯和工艺名俗,让我更加明白这个美丽的泉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泉州文化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问:“为什么东亚文化之都是泉州?而不是大家看好的西安和咸阳呢?”让我来解释吧!

置身历史与全球的坐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也是唐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性大都市、“东方第一大港”,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有31处,其中泉州南音、提线木偶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可仅仅这些,是不能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我认为当选的理由还有很多很多:

当选理由1文化传统

这项条件要求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城市风貌、人文遗产能够体现东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

泉州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艺术馆、图书馆、海交馆、博物馆、万维生邮票艺术馆、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泉州影剧院等一批市级重要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1.69万平方米。随着城市新区的建设,泉州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启动泉州木偶剧院、泉州歌舞剧院、泉州大剧院、市图书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泉州木偶剧院新址将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木偶剧院。

当选理由2硬件设施

泉州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1个,其中国家一级馆6个;文化馆(艺术馆)11个,国家一级馆5个;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0多个,其中国家一级馆2个。全市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3个,覆盖面达100%;公共电子阅览室乡镇(街道)覆盖面100%;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2349个,覆盖面100%。全市有村级文化广场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完成61个省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建设。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349个,率先实现100%行政村(社区)都有“农家书屋”目标,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

当选理由3资金保障

为改善闽南文化保护传承软硬条件,从20XX年起,泉州市县两级每年都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市本级投入3亿多元,建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梨园古典剧院、泉州南音艺苑、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闽南文化标志性场馆设施。

今年,泉州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近年来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对“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遗”的考察点文物进行维修及环境整治。

当然,当选理由还有很多很多,我只罗列了一些,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东亚文化之都是泉州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在张爱玲的眼里,香港就像是上海的一个“她城”,楼宇间飘荡着海派的气息和灵韵。而在许多泉州人的眼里,隔江而望的洛阳镇也像是泉州的一个“她城”,泉州有“站着的”东西塔,洛阳便有“躺着的”洛阳桥,泉州有熙熙攘攘的“中山街”,洛阳就有一条一样骑楼林立的洛阳街,泉州“满街皆是圣人”,洛阳也一样“代有才人出”……洛阳的一切,都像是泉州完美的镜像,却又独具一种经年积淀生发出的别样意韵。

说起泉州的影子,大多数人或许会想起著名的台湾小镇——鹿港。而当你走入洛阳的三里古街,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寻找泉州的投影其实根本无需跨越海峡,就在相邻的洛阳镇上,就珍藏着一幅泉州旧日的风情“画卷”,街巷宛然,骑楼宛然,甚至连寺庙里飘散出的香火气息以及招呼问候的乡音,都是如此相似……

如果街道也有节拍,那么泉州“中山街”的节奏无疑是进行曲般的快板,繁华、嘈杂、纷繁得令人迷乱,而洛阳老街的节奏则是如歌般的行板,静谧、绵长,仿佛拉长了时光,那些雕花的门廊,那些已被岁月润泽的红砖,都在经世流年中酝酿出浓得化不开的韵味,让这长街古巷流溢出一种柔和细腻的古朴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泉州西湖公园学生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春天,姨妈带我去泉州西湖公园。那天阳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日子。

走进公园,只见许多小鸟在湖的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着,湖边整齐地种着柳树,碧绿的枝条飘来飘去,好像在风中舞蹈。我不禁小声地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经过小拱桥,我看见桥上有许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用石头雕刻的狮子,姨妈和我都忍不住用手去抚摸着它们。站在桥上向远处望去,湖中央有座小岛,岛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许多小鸟在树上安了家。它们在树上飞过来飞过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唱出了一曲曲动听的歌。

爬上高塔,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真的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西湖公园真美啊!太阳快落山了,我和姨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家乡泉州作文450字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泉州,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我的家乡泉州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的家乡泉州(一)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泉州。

泉州的名胜远近闻名,深受中外旅客所向往。就拿泉州东湖来说,泉州东湖公园建在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时添波恩亭,湖中垒土七墩,如星斗、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胜概,明时又加揽古亭。

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主体,吸取国内外园林组景艺术。以中心湖水体为核心,环湖布置园中人文景观主景“星湖荷香”、“祈风阁”,形成向湖心双轴线,并与”七星拱月”、“仁风书院”、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构成静区。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人文景观配置“东湖鲤泉”、“剌桐瑞林”、“荷里飘香”等10多个植物景观。每个景既有统一风格,又有各自历史特色和艺术特征,充分发挥泉州古建筑之精髓和誉满海内外之石雕、石刻,使公园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风格独特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

晚上的泉州人山人海,更别说车子了。而这些车辆,只不过是泉州的配角,满天的繁星是配角,连弯弯的月亮也是配角。那主角是谁呢?哦,原来是灯光啊!突然,一束束灯光照向天空,这时天空变成了金色的,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紫色的……十分美丽!

我不会忘记这个我的家乡泉州的!

我的家乡泉州(二)

你们是否知道关于我的家乡——泉州的情况呢,如果不知道,那就容我向那么介绍一下吧。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宋元时期即以世界级港口城市闻名于西方世界,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4年列全省第一。地处中国东海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代泉州市区分为古城区与新城区,古城区保留大批的融合闽南、伊斯兰、欧式风格的古建筑,古城区呈现满城红砖特质,各种保留完好的古代艺术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想到泉州来走一走,瞧一瞧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泉州古城明天作文想象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走过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可谓风光无限,我驻足在一座即古老又优雅的城,它坐落在中国东南一隅,被山清水绿簇拥着。

这座古城是一个美丽优雅的地方,引我兴趣的是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我跨过门坎进入到这个叫做天后宫的地方。我走进了天后宫的大堂里。接下来的一幕,使我惊呆了。大堂里金碧辉煌,就如神仙住的仙境一般,上面供奉着,海神妈祖的金像,金像和宝岛台湾天后宫的妈祖一模一样。绕过金像有一条小道通往后门,后门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微微的光投在画上。由于历史长久,那幅画有些残缺,但大体还能看出来。一我仔细端详着这幅画,画家把这幅画的所有细节都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简直巧夺天工,使人赞叹不已。从画里透出古城曾经的面貌,十分繁荣昌盛,也印证了古城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地方。

天后宫的对面是德济门,我走到德济门那三门精良的大炮前,那三门大炮有许多地方生锈了,但那些生锈的地方影响不到大炮的发射,大炮的威猛霸气丝毫不减从前。古城的武器真精良啊!怪不得古城赶走了许多外来侵略者,出现了许多抗倭英雄。

突然空中出现了一道时空裂缝,把我吸走了,它使我穿越到了十八年之后的古城。

我来到了东湖公园,一开始,东湖公园刚开,里面没人,静悄悄的,荷塘的水质很好,没有任何垃圾,人们来了,也没人乱扔垃圾,大家都很文明。来到了东湖,湖中央有一座小亭子,这个小亭子今非昔比,从前它因为古老而被人们骂太俗气,现在人们文质彬彬不会骂和损了。而亭子也摆脱了古老中的俗气,充分发挥了古典美的优势,它的油漆更亮了,颜色搭配的更加合理,地砖也换成了现代化的地砖,在日光的照耀下,它就像一块宝石发出了闪耀的光芒,里面的地砖被阳光照成了黄色。湖面上也金光闪闪,透亮无比。到夜晚,荷塘月色更是美不胜收……

突然我如梦初醒,我躺在床上,顿时,我明白了一切只是梦,虽然我只是梦见古城的一隅,但“一管窥豹”,我坚信梦中的美好早已处处皆是,在不久的未来一定会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泉州古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于1991年2月14日组织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学者乘坐“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后渚作业区,对泉州港进行全面科学考察)。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早在6世纪初,泉州已开始和国外交往,有大船到南洋诸国通航。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从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

随着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至唐代时开始兴起。唐中叶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通往西域的道路被阻,“陆上丝绸之路”停滞,于是中外经济交流活动由陆转海,“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起。当时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上来到广州、泉州购买中国丝绸、瓷器等,尤其是泉州,还可买到日本、朝鲜的货物。于是泉州海上贸易日益兴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与广州、扬州等并列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

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徕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是福建古代水运的鼎盛时期,也是泉州港名闻海内外的时期,被誉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宣告泉州港正式开港。从此,海船不需寄港广州而可直达泉州各口。同时对外商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来华贸易,之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祷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政策上的契机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为泉州港的崛起与兴盛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泉州的清明节作文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所描绘的清明氛围,是我之前无数次想象的情景。但今年清明节,却是春意盎然,晴空万里,此时的清明景象,虽与我想象相差甚远,但我们一家人却情绪高扬,备好所需贡品,驱车回家乡为先人扫墓。

回到家乡已是响午,族人们早已整装待发,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先人的墓地出发,有的扛锄头、有的拿镰刀、有的挑贡品,队伍蔚为壮观。

在向先人墓地行进的过程中,一路上我们披荆斩棘,克服了山路崎岖不平等困难,终于到达了先人的墓地。听老爸讲,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墓地前方视野开阔,近处有一个湖,远处有一座象笔架的山峰,这个墓址当初是专门请出名的风水先生经无数次选址而定。据说,它能保佑我们苏氏家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爷爷还摸着我的头,殷切地希望我能努力学习,将来为家族争光,为社会做贡献!

约半个小时,在族人的齐心协力下,有的除草、有的整地、有的献纸钱、有的用毛笔沾上红漆描字,原本杂草丛生的墓地被修葺一新。祭拜先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前辈们在墓碑前摆上贡品,点燃蜡烛、香、金箔,后集体向先人行跪拜礼,以表示对先人的感恩与怀念!整个祭拜仪式在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中宣告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扫墓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插曲。对面的一座山发生了火灾,火焰在山风的助推下,瞬间烧红了半边天,让人看了毛骨悚然。据分析,肯定是有人扫墓不小心引发了火灾。庆幸的是,我们族人扫墓都很有经验,把水带上山,祭拜仪式结束后,浇灭所有的火苗才下山,以防反生类似灾情。

傍晚时分,我们一家人在习习凉风的吹拂下回到了泉州。在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习俗,点香烧纸,缅怀先人,本无可厚非。但若由此而发生火灾,造成生态破坏,岂不违背了先人的本意。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意识的不断提高,文明扫墓、科学扫墓,必将深入人心,社会也必将变得更加和谐!

[泉州的清明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泉州西湖公园学生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走进泉州西湖公园的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通往树林深处的林荫道。刚踏上鹅卵石铺成的林荫小道,一阵清风扑面而来,你能闻到一股股泥土的芳香和花朵的清香。林荫道两旁柳树青青,松柏成行。

草坪上的小草长得整齐而茂盛,又细又嫩,连成墨绿的一片,草尖上还凝结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草坪中间那一棵棵的树木枝叶浓郁而充满活力。草坪边的花丛中,一串串遍地黄金的小花灿烂夺目。各种品种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蕾初绽,有的迎风盛开;红的像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朵开放的异常瑰丽。绿色的树叶和五颜六色的花朵交相辉映,美丽极了!

踏着林荫小道,走着走着,两旁的花草突然消失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拱桥,拱桥的下面是平静无波的湖水。这座高高的拱桥很宽,桥面宽得能容下四五辆马车并驾齐驱,拱桥很长,大约有三十多米长。桥下面还有许多拱门似的桥孔,桥孔的顶端有的离湖面有四五米高。拱桥的两旁有石护栏。护栏的每根柱子上还雕有小巧玲珑的石狮子。每只狮子的姿态都各不相同,活灵活现。有的手舞足蹈,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龇牙咧嘴,有的昂首挺胸,有的……

过了拱桥,前方还是用鹅卵石铺成的长长的林荫道。走出林荫道,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翡翠般的湖水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西湖!广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景物倒影在湖水中,把天与地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令人心驰神往。湖面上游荡着几条供游客游玩的花船,乘船环绕西湖,你会无限地感叹:西湖的水是那么柔和,秀美,像一位温柔的母亲。一阵风吹过,湖面泛起微波,像是一块硕大的碧玉被踩碎一般。由于远处山影的掩映和亭台的交错,看西湖时有种一望无际之感。

泉州西湖的湖中心耸立起一座气派十足的建筑——刺桐阁,只见它三面环水,坐落在高大的城墙上,整个刺桐阁为木石结构,高五层,台楼环廊,碧瓦红梁,层层重檐翘角,檐角上的雕刻惟妙惟肖、巧夺天工。门窗梁柱绘刻着五彩斑斓的各式图案。底层的屋檐下挂满了小红灯,一派喜气洋洋。看上去整个刺桐阁瑰丽辉煌、古色古香、宏伟轩昂,为美丽的西湖公园平添了几份姿彩。常可见白鹭时而掠过碧绿的湖面,时而在蓝天中盘旋,湖心的小岛是越来越多的鸟类栖息的乐园,白鹭纷飞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泉州西湖的夜色更是扣人心弦。虽然是在夜晚,迷迷茫茫的彩灯依旧能照射出21孔石拱桥朦朦胧胧的轮廓。21孔石拱桥在夜晚彩灯的点缀下如同彩虹横跨于湖中,如梦似幻。每当到了中秋佳节,燃放烟火时,七彩斑斓的烟花点缀着石桥。耀眼的星空倒映在湖面上成为一丛丛娇艳绚丽的鲜花。在美伦美奂的夜景中,游艇徐徐缓行,留给大家深刻的印象。

我为家乡有泉州西湖公园如此独具魅力的风景,感到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泉州西湖景色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旅游是一群人在一个地方住烦了,跑到另外一群人也同样住烦的地方去玩。”要说自己是泉州人,当然总会去西湖公园走上几圈的,可是走习惯了,对西湖公园就有了一点平淡的感觉。那天去泉州,把车子寄放在西湖公园外的停车场,因为不急着回家,顺便又进去走走。其实后来才知道,只要你一走进西湖公园,就会有百走不厌的感觉。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部的清源山南麓,西湖公园的前身,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水洼地带,到处荒草漫野,芦苇丛生。“泉州西湖公园”原名为“段家湖”,俗名“西北洋”。由于地处低洼地带,常年洪涝灾害严重,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整理改建。

1996年6月,投资1。7亿元,历时二年的西湖工程建成,从此,不但解决了“西北洋”的排涝防洪难题,又给泉州市区增添了一个新景点。建成后的西湖公园由三座石桥,三片水域,四个岛屿连结而成。

“泉州西湖公园”总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达80多公顷。因此,“泉州西湖公园”是一个以水面湖区为主导的水域风景区。另外,“泉州西湖公园”的广场道路面积为2.28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植被树木多达200多种。

那天,我从西湖公园的正门进去,顺着环湖路右向行走的,一路望去,大片大片的湖水绿茵茵的。正好起风,风鼓起的波浪把湖水激到岸边,击打得“拍拍”作响。远处的高楼、近处的石桥和湖中的岛屿遥相呼应,将一个湖面一切为三。

西湖公园的游人总是不少,他们或者独坐看书,或者情侣相偎;或者扶老携幼,或者师生奔跑。而在一大片广阔的湖水上,游客们坐着游览船在水中穿行,实在美不胜收。泉州西湖最好的游览方式除了徒步环湖之外,就是坐着游船湖上游湖,你可以坐在大型的游览船上和大家一起游湖戏水,也可以自己乘坐动力小艇或者脚踩人力小船,感受大自然的安静和悠闲。

顺着环湖路右行往左拐后,翻过一个高高的石拱桥,就到了“刺桐阁”的背面了。“刺桐阁”正在湖中区的岛上高高地站立着,从远处看过去,和刚走过的石桥形成相互陪衬。但走到近处一看,“刺桐阁”正在装修,所以我没有登上楼去。而后再往前走一小段,就转身折回,顺着“刺桐阁”转到它的前面。

“刺桐阁”的正对面是“闽台缘博物馆”,它们隔着西湖公园遥遥相对。从远处看去,西湖公园的水面上,那些帆板爱好者们,趁着今天有风,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乘风破浪。而那彩色的风帆衬着湖光山色,衬着“闽台缘博物馆”和附近的高楼,别有一翻人与自然和谐的风味。

收回目光,在近处的小岛上,一大群白鹭栖息在对面的绿树上。在那些绿色的植被上,它们装点着一点又一点的白,如果不是时有一只白鹭从远处飞来,在天空中盘旋之后落树栖息,一开始你会莫名其妙,不知道那些可爱的白点是些什么。

我望着第二个拱桥的方向走去,想通过这个拱桥的路往回行走。事实上,从进入西湖公园到往回行走,我只有走过半个湖区。午后的时分人有点疲惫,加上这样一大圈走过来,确实是有点累的。因此若是有时间来西湖公园走上一圈的话,不要说跑步,就这样一圈走下来,也能很好地锻炼身体。

其实“泉州西湖公园”不但湖光山色不错,空气也相当清好。如果是早晨,在公园游走和跑步的人也相当多。因为湖面大,水质好,再加上树木植被茂盛,自然给这个地区的空气增加了不少氧离子。所以附近的居民没事都会到这里来走走,我在此也欢迎大家来“泉州西湖公园”走走,这是开放公园,不要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