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概括【优秀20篇】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过很多故事,下面是开学吧为大家整理的听妈妈讲故事的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551

作文

499

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将东方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和周王室的子孙,又向各边远地区派出大批使者,以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希望他们都归顺于周室。

于是,许多远方的小国和部族便派使者送来贡物,以示臣服。其中有一个部落送来一只叫做獒的狗。这只狗身上的毛呈黄褐色,身体较大,尾巴较长,四肢比较短,性格凶猛,善于搏斗。同时,它又很有灵性,在武王面前匍匐在地,好像是在行跪拜之礼一样。武王对此很是喜欢,便重赏了前来进献獒的使者,然后就高兴地逗起獒来。

召公知道这件事后,作了一篇名叫《旅獒》的奏章,呈给周武王。奏章的大意是:如果沉湎于侮辱和捉弄别人,就会使自己丧失崇高的德行;如果沉湎于所喜爱的事物,就会使自己丧失积极进取的志向。周王朝的建立很不容易,不能让它立刻灭亡啊!读了这篇奏章,周武王觉得召公的话很有道理,颇受感动,想起了从前纣王荒淫无度,导致商朝灭亡的惨痛教训,就下令将贡物分别赏赐给各位功臣和各国的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对红军长征的感悟

全文共 17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习了毛泽东《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进开颜。

,这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岷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就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桥上的铁索是冰冷刺骨的,泸定桥下的急流是汹涌无情的,而河对岸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的。革命和反革命,新生和腐朽这两股力量在泸定桥头进行着一场生死的较量,怀着推翻一切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这一坚定革命信念的红军战士,一个挨着一个、义无返顾地上了那摇晃不定的铁链,枪弹在战士的耳边呼啸,河水在身下咆哮,勇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根根黑的铁链,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生命被罪恶的枪弹夺去……这些并没有吓倒我们无畏的红军战士,他们手脚并用,敏捷地向前攀爬,终于徒手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并彻底消灭了疯狂的敌人,为部队成功地打开了进军的通道,它表明有着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能够不畏险阻,战胜任何顽敌的精神!

的草地,到处是泥泞和遍布随时准备吞噬一切生命的沼泽。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之中,红军战士口袋里的干粮在几天前就没有了!草地里的野菜也被挖尽了。饥饿,像一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的生命!老班长有一个缝衣针做的鱼钩钓了一至两条小鱼,他便把鱼熬成鱼汤,自己舍不得喝一口,全让小战士们喝,小战士们靠着这些鱼汤,终于走出了漫漫草地,而老班长则长眠在草地的深处!这只“金色的鱼钩”拯救了年轻的战士,也把老班长那在任何艰难困苦环境之下,都对革命前途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传给了年轻的红军战士,让他们代代相传,永世不忘。

次,炊事班好几次派人去送饭,都被敌人打了回来,副班长急的走来走去。一会儿,他和几个炊事班员嘀咕了一阵,转过身对班长说:“班长!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说完,他和老王背上饭冲了出去。班长和其他的炊事员站在山头看着他们,正当他们俩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敌人的枪声响了,他们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大家都呜呜痛哭起来,大家都以为他们牺牲了,谁知到了半夜,他们又回来了,原来,他们为了欺骗敌人故意倒下的。

们呢?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要好多了,所以有些同学互相攀比,比谁的衣服好,比谁的食物好,比谁的学习用品好,比谁的零花钱多……这是很不好的,衣服是用来穿的,食物是用来吃的,学习用品是帮助学习的,零花钱是用来买需要的东西的,又不是用来比来比去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好好学习,这是我们的必须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有牢记这种长征精神,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使自己不断进步,获得更好的成绩。

们的学习道路上,这种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处处都需要。当我们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遇到困难了,我们就应该虚心地去请教别人;上课回答错误了,不要怕,也应该积极地请教老师或同学;当别人不懂犯错误时,我们更应该耐心地帮助,同学之间更应该相互团结,遇事不能只想到自己,多为班集体着想。一个团结的集体,才是不可战的。

五千里长征,已成为中国革命胜利中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它那信念的光辉,必将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倍加珍惜今天这美好的幸福生活,自觉担负起祖辈为之终生奋斗的理想重担,以智慧和汗水,甚至生命进行新时代中的新长征,重塑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

长征的精神永永远远的伴随着我们,我们永远需要他、学习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经典故事:燕昭王求贤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燕昭王求贤这个历史典故是比较有名的,大家了解故事的内容吗,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短小励志的名人经典故事:施今墨的后悔事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施今墨是民国时期的名医。

有一年,施今墨的一位贵族朋友带着小孩来看病。原来,这个小孩在治疗痢疾时,被一家医院检查出存在疾病隐患,发作概率为1%。朋友担心孩子安危,就找上了施今墨。

施今墨给小孩做了细致的检查后,说:“依据我的经验来看,这孩子没有大碍。你们不必太担心。”

朋友焦急地说:“可是,北京一家比较权威的医院已经认定他存在隐患。”

施今墨解释道:“我给孩子把过脉,脉象平稳。再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所谓的隐患,有的人终生都不会发作,何苦现在就去排除它?”

朋友觉得施今墨并不想帮他,就失望地带着孩子走了。

后来,施今墨听说朋友辞掉工作,卖掉家产,带着家人迁居美国旧金山去为孩子排除隐患。

数年后,施今墨去美国办事,想顺便探访一下这位多年未见的朋友。然而,让施今墨吃惊的是,因为孩子这个1%才会发作的隐患,朋友竟然已倾家荡产,流落贫民窟。施今墨很自责,他觉得作为朋友,当初自己应该尽全力挽留朋友,告诉他:“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没有隐患的。”

晚年的施今墨经常讲起这个故事,告诉自己的子孙:“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如果朋友将要犯错,一定要尽力将朋友从错误的轨道上拉回来。不然,对方将吃尽苦头,而自己也将抱憾终身。”

[短小励志名人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短小励志的名人经典故事:迈克乔丹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母亲的教育很有成效。

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在他的成绩单上还写了些评语:“迈克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他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虽然比别的孩子更高更壮,但别的孩子就是敢欺负他,推他,甚至打他。”母亲惊讶之后是伤心,怎么会是这种结果呢?

父亲则是问孩子挨打的感觉。孩子流着泪说:“我感觉非常不好,我非常讨厌他们叫我‘傻瓜’,讨厌被他们推来推去,更讨厌他们叫我胆小鬼。”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

父亲静静地聆听着迈克的叙说,然后静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比如争取自尊,比如树立自信等等。”迈克流着眼泪,点了点头。

有一天,迈克的父亲被老师叫去学校。母亲着急地问老师,是不是迈克在学校打了架。老师笑着说,没有。

原来迈克与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便设法戏弄他,但迈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叫他们停止,但他们不听,迈克只好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

后来,迈克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

从此,迈克班上也再没有发生过那种恃强凌弱的事件,迈克也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迈克不仅再也没有被人推来推去过,而且还成为了无数球迷崇拜的英雄———迈克乔丹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把握好分寸,这才能使自己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是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13日,央视播出了“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八集《长征》系列记录片。

14日下午,公司党委立即行动,开展了“集中学习”活动,组织生产销售一线不当班党员15人观看第一集《英雄史诗》,鼓励党员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当前煤炭市场略有好转的形势下,主动作为,发挥潜能,继续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会后,党员还就即将开展的“红歌颂党恩 共筑锦兴梦”活动的节目选取和开展形式进行了讨论。“集中学习”活动是公司党委更进一步深化党员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又一举措,主要学习内容为紧跟党内最新动态和公司生产经营发展大局的相关资料,旨在开阔党员眼界,加强对党员的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下一步,公司党委将继续组织党员观看《长征》系列纪录片,鼓励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公司的中心工作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无论在当时、现在还是将来,长征都是一部悲壮慷慨的英雄史诗,一个永远令人惊叹的奇迹。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两年间,中国工农红军用脚步丈量出胜利的征程,转战大半个中国,行经15个省份,翻越20多座高山,渡过30多条河流,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在“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困境中,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英雄壮举,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为抗战的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不应忘记,这是一条洒满鲜血的牺牲之路,无数革命先烈在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上过早地倒下了,把热血和生命献给了未来的共和国。

80年间光阴飞逝,当长征成为传奇,长征精神已成为我们心灵高地上闪光的灯塔,引领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为民族的复兴而拼搏。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实现两大目标的征程就是我们的新长征。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全军仅存的一支整建制师的西北红军部队代代相传下来的“党的利益永远在第一位”的忠诚;专家学者以他们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王邦玉以饱满的激情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长征故事;红军的后人讲述了先辈的难忘事迹;来自多个行业的作者,更以他们感怀的文字,向长征精神致敬。

重温8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是让我们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凝聚全疆各族人民的信心和智慧,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在天山南北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征故事摄人心作文900字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一支乐曲,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一首诗词,细细品读,才能感悟其中的意境;一段历史,细细冥思,才能悟得里面的精髓。

每当开学的时候,老师都会放《开学第一课》给大家看,让大家对新的学期抱有全新的奋斗目标,能够快乐的成长。2017年热播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长征精神。我们看了整整两节课。每次看到触动心弦的片段。我都会暗自流泪。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几个穿着整齐军装的高龄老红军,他们一一诉说着他们的长征故事。虽说他们的年龄已经很大,但是看他们精神抖擞的走上讲台的气势,一点也不比当年差。他们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当他们亲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五角星上,五角星带着他们的名字飘荡在空中,融入我们的心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的荣光,无比的幸福和骄傲。每位老红军都有着不同的经历,记得。有一位老人讲到他年轻时,他跟着大部队去打仗,一路上就穿着草鞋,甚至有的时候还赤着脚,他的脚被地上的石子顶破了,但他没有放弃前进。有一次他们经过黄河时遭到敌人的埋伏,他随着他的包袱一起掉入河里,在湍急的河里,他一直在寻找他认为比他生命还重要的两节干电池,当他摸到黄金和大米时,叹了一口气,又继续寻找,直到找回干电池,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可见,在当时,条件是何等艰苦,资源是何等的匮乏。

除此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因为她是参军年龄最小的人,她一出生就参与了长征,他父亲把她带在身边,每当她哭泣时,大家都会很高兴地说:“太好了,这孩子还活着。”但与此同时,士兵们也担心队伍因她的哭声而暴露。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次贺龙的部队遭到袭击,他们父女被迫分开,庆幸的是一个军医救了这个婴儿,从此贺龙就决定把它揣在自己怀里,这样就不会把她弄丢了。后来,在一次大战中,贺龙骑着马冲向敌人,脑子里全是杀敌之类的,早已忘记了自己还有个女儿,就这样再次把女儿给弄丢了,等到战争结束后,贺龙才发现女儿不见了,顿时脸色苍白,心急如焚,他们到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草丛里发现了她,贺龙曾说过:“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能保护,又如何去保卫祖国。”

这一个个感人的长征故事被老红军们述说着,而我,早已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要从红军长征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团结的力量、纪律的力量、人民的力量,铸牢军魂永不动摇,备战打仗永不懈怠,赓续传统永不变色,践行宗旨永不忘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坚定人民立场,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断为真理而斗争,奋发有为干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谱写湖北改革发展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专心致志

Yi Qiu was known as the most famous expert at chess throughout the land.

Once he gave lessons on chess to two men. One of them was netpletely absorbed in

his teaching, listening attentively to Yi Qiu while the other, who seemed to be

listening, had his mind on something else. In fact, he was having a fancy that a

swan was flying towards him and he had in his hands a bow and an arrow, ready to

shoot. As a result, though he was having the same lesson together with the first

man, yet he turned out a much inferior(差的,自卑的) pupil.

If one does not give single-hearted devotion to it, no skills will be

learn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哲理的经典故事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某人入室盗窃,刚进屋,女主人回来了,他躲到床下,还是被发现,遂暴力抗拒抓捕出逃,被抓。该情形依法应定入室抢劫,至少判十年。 后来找到一个学法律的,分别给他讲了盗窃罪、抢劫罪、强x罪的定罪及量刑,结果他改了口供,称当时入室是想强x,最后以强x未遂,初审判了三年,因为强x罪与入不入室无关。再后来这小子又找到某刑法博士,博士告诉他,你应该这样讲,当你想x奸时,发现该女奇丑无比,便逃跑,最后就可以被认定x奸中止,因无损害后果,就可能免于刑事处罚。再后来他找了一个刑法学博士后,博士后教他这样说:他看上了这家男主人,想强暴他,没想到女主人先回来了。因为刑法没有规定强x男人属于犯罪,这小子二审被无罪释放了。

哲理故事启示】

知识改变命运——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红军和敌人打仗时,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向前挺进,一直向前挺进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在长征途中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只要身边有河,他们就喝河水。我想:他们的生存条件比我们要艰苦的多得多,没有我们现在好,我们现在哪有人还能咽得下皮带、野草呢?我门这叫生在富中不知富呀!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奋不顾身,和敌人拼搏起来。红军们的勇敢令人感动!

在漫长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击队,由于桥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着只剩下铁链的大铁链,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奋不顾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长征小故事5位战士渡乌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

第二天9时左右,18人中的8个勇士,每人各备驳壳枪一支,奋然跃入江中,带着架设悬桥的绳索,向对岸游去。江宽水急,人虽游至对岸,可绳索怎么也拉不过江。只得以竹筏强渡,竹筏至中流时被敌击沉,强渡无功而返。当夜,又组织第二次强渡,将单层竹筏改为双层竹筏。4只竹筏同时强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边。三连连长毛正华的第二筏划至江中后也没有了消息。

第二天,强渡继续进行,当竹筏划至中流,只见从敌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几个人来,向着敌人一阵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荒而逃,我们的竹筏这才顺利地登了岸。这些接应的人是谁呢?

原来,毛连长于2日晚偷渡时,率战斗员4人登第二筏,这个竹筏不知怎样竟然靠了彼岸。在他们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却都不见来人。这种情况下,5位战士只能围坐在一堆,在乌江边石崖下过了一夜。

第一批强渡的十几个战士与毛连长等会合了,在占领了敌军的岗哨阵地后,继续向敌人仰攻,接连几个手榴弹,在轻机枪掩护下,刺刀用上去了,敌人阵地被彻底夺取了,一个排死伤过半,其余的仓皇逃窜。因此,天险的乌江,就这样的被突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70个长征纪念日来临之际,我观看了《长征》这部影片,从中身受启发和教育。

影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大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中国共产党人从大局出发,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但蒋介石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及其主力,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内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回顾这段坎坷、艰辛的革命史,长征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红军长征由弱变强,以少胜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在今天更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向上,不断进取的风标。

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在以前,我可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今后,我将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挫败气馁,攻克难关。让自己在风风雨雨的征途上,经受磨难,历练品格,学会成长。

最后,在长征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将向先烈献上我最崇高的敬礼,愿长征精神永远伴随着我的成长,愿长征的祝福永远回荡中华的上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典故故事:邯郸梦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hán dān mèng

【成语故事

卢生,醉心于功名富贵,时有不得志之慨。一日,与前来度他入仙的吕洞宾"巧遇"于邯郸县赵州桥西一小店。吕见他一心"待要一生得意",逐赠其磁枕,度其入梦。梦中卢生,先是有个艳遇,娶得富家千金崔氏。崔氏又以重金助其贿试,使卢生夺得状元功名,除授翰林编修兼知制诰。但因此也得罪了权臣宇文融。宇侦得卢生任上谋私之破绽,捋卢生贬至陕州为知府,负责凿石开河。工程浩大,难度前所未有,谁知卢生竟能轻易化解,取得成功。皇上东巡亲见河道盛况,对卢生恩宠有加,宇文融又悔又妬。适逢吐蕃犯边,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宇文融趁机力荐卢生率兵靖边,欲置之于死地。卢生无奈挂印西征,用反间计轻取强敌,于天山勒石纪功,凯旋回朝。正当封妻荫子、春风得意之际,宇文融又罗织其"通敌"之罪,钦命立斩于云阳市。愁云惨雾,生死须臾之间,忽因崔氏死命鸣冤,权监通力说情,皇上恩赦,而免于一死,抛妻别子,远窜岭南鬼门关。不久,沉冤昭雪,卢生回朝,被尊为上相兼掌兵权,可谓位极人臣,恩宠无以复加。皇上为之建翠华楼,赐廿四女乐。暮年之卢生,沉溺于"彩战"宴乐,身体严重透支,终至一病不起。大限到来,尚汲汲于身后国史之位置,子孙之封荫,叹一声"人生到此足矣"而溘然去逝……

一场历经数十年的荣华梦醒来之时,店小二为他煮的黄梁饭尚未熟透。卢生大梦惊醒,又经吕洞宾点化,终于领悟了人生真谛,随仙翁到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

【出处】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宋·王安石《中年》诗

【解释】邯郸:古赵国都城。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能实现的梦想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黄粱梦、黄粱一梦

【押韵词】穷通皆命、及时应令、统一口径、死生有命、逞强好胜、修短有命、邪不敌正、请先入瓮、发号出令、习久成性、......

【年代】古代

【成语例句】

◎ 《牡丹亭记题词》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南柯梦记题词》说:"梦了为觉";《邯郸梦记题词》说:"m哭而醒"。

相关资料:

《邯郸梦记》为四梦中最后一梦,写于1601年,是年汤显祖52岁。①它借助《枕中记》黄梁一梦的故事,再现明代官场,对超脱生死困扰的途径再次做了一番探讨,是一部于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为一体的剧作,价值不容忽视。明代吕天成在《曲品》中说:"《邯郸梦》,穷士得意,兴尽可仙。先生提醒普天下措大,功德不浅。即梦中苦乐之至,犹令观者神遥,莫能自主。"清代黄周星《制曲枝语》云:"曲至元人,尚矣。若近代传奇,余惟取汤临川四梦;而四梦之中,《邯郸》第一,《南柯》次之,《牡丹亭》又次之;若(紫钗》,不过与《昙花》、《玉合》相伯仲,要非临川得意之笔也。

唐沈既济《枕中记》里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典故故事:邯郸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600字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激励着困难路上的我们前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开学第一课:侯德明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3622 字

+ 加入清单

西出成都460公里,来到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这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周恩来总理1960年为该县建县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十个红色大字。石碑旁生长着三棵茶杯粗的红柳,传说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插在这里的拄路棍“生根”了。传说已无从考证,但在离这片大沼泽不远处的瓦切乡牧民新村,我们见到了今年已85岁的失散流落老红军侯德明(藏名“甲洛尔吾”),从他饱经风霜的脸颊上,在那满脸深深的皱纹里,深藏着一个比“拄路棍生根成红柳”更生动、更传奇的故事……

在他居住的白墙红瓦藏式小楼里,我们见到了身着藏装的侯德明老人。

侯德明回忆说,他出生在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的一个穷苦人家,祖辈和父辈们都是长工,给人种地、养猪、放牛,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经常遭地主恶霸的毒打。全家人因无法忍受地主恶霸的百般折磨,只好外出讨饭,有时住在深山老林靠打野兽和种包谷维持生计。后来,全家人回老家认宗族,可侯家族长说他们玷污了族人,又将他们赶走了。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先后解放了大庸、桑植、永顺、龙山等地,侯德明全家一起参加红军,跟随贺龙的部队踏上了长征路。侯德明那时才2岁,侯家出征的除了他的父亲侯清芝、母亲刘大梅外,还有他的爷爷侯昌千、奶奶殷成福、幺爷侯昌贵、姑姑侯幺妹、四叔侯清平、小叔九生。侯家9口举家长征的壮举当时闻名红二、六军团。

“过草地难于过雪山!”侯德明老人说,这片草原沼泽地险象环生,连牛羊都不肯过去吃草。当年在当地一个叫阿木柯河的小坝子上就曾发现几十具红军的遗体。

母亲刘大梅就是过这片草地时牺牲的。1936年七八月间,红二、六军团经贵州、云南、甘孜到达阿坝红原境内。侯德明的母亲是文艺宣传员,平时侯德明就跟着大人们为红军官兵唱歌鼓劲。部队在饥寒交迫中前进,粮食吃完后,便开始煮皮带、马具,吃草根树皮。一天,他突然得知母亲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沼泽中牺牲了。他说,记不起自己有没有哭喊悲伤,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死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侯德明的父亲当时是红军连长,走在队伍的前面,平时很难与他见上一面。后来因侯德明生病,组织就将他寄放在当地一个叫格西阿谷的藏民家里。其实,差100多公里侯德明就走出草地了,但当时他年幼体弱,双脚溃烂,已实在是走不动了。此后,在气候无常沼泽遍布的草地上,侯德明的6个亲人也相继牺牲或失踪了。

格西阿谷是当地寺庙里的一个喇嘛,他心地善良,对红军十分友好。收养侯德明后,格西阿谷把侯德明长满虱子的衣服脱掉,为他换了藏装,治好了脚伤,并教他学会了藏语藏文,给他取了藏名“洛尔吾”。“洛尔吾”的意思是“宝贝”。由于侯德明特殊的身世,当地藏族牧民在称呼他时,还特地在其名字前加了一个“甲”字,“甲洛尔吾”即“汉族的宝贝”。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侯家实际上只剩下他和父亲侯清芝及幺爷侯昌贵3人。新中国成立后,侯清芝回到湖南老家在人武部当了大队长,又结婚生下9个孩子,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侯昌贵则在甘肃省安了家。而身处千里之外草原的侯德明对这一切都全然不知。侯清芝曾多方打听侯德明的下落,但因侯德明早已不叫侯德明,其生活习俗也已完全藏化,因此寻找他的人始终没有发现侯德明的“踪影”。

年轻时的侯德明聪明好学,十分勤劳,很快就赢得了当地藏族同胞的喜爱。后来便与格西阿谷的侄女曲美拉姆结了婚,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曲美拉姆已经离世多年,但提起自己的妻子,侯德明还高兴地询问我们:“曲美拉姆是不是汉族的文成公主?”

藏区民族改革后,侯德明一边在草地放牛,一边在当地担任仓库保管员。“文革”期间,红卫兵从“土司、头人”等富人家抄来的值钱的珠宝、首饰、毛皮、金银器物等都堆在仓库里由他保管。10年“文革”后,当清点那些抄家的物品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财物竟一件未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红军铁的纪律,也是侯德明一生中做人的要求。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失散流落红军的优抚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进草原,当地所有的藏族同胞都出面作证,说“甲洛尔吾”是真正的红军!后来,当地民政部门查实,“甲洛尔吾”确系失散流落红军之子,祖籍湖南大庸,汉名“侯德明”。之后,侯德明从县民政局领取了失散流落红军证,每月领30元生活补贴费。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失散流落红军的优抚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进草原,当地所有的藏族同胞都出面作证,说“甲洛尔吾”是真正的红军!后来,当地民政部门查实,“甲洛尔吾”确系失散流落红军之子,祖籍湖南大庸,汉名“侯德明”。之后,侯德明从县民政局领取了失散流落红军证,每月领30元生活补贴费。

侯德明领到失散红军证后,曾让子女给湖南有关方面寄过30多封寻亲信件,但都没有回音。而他的父亲侯清芝虽然也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留在西部草地上,但由于没有确切地址,虽经多方打探终未找到名叫“侯德明”的人。1987年,侯清芝老人带着遗憾离世。临终时,他对侯德明同父异母的儿女们留下遗言:一定要找到你们流落在西部草原的大哥!

2004年春节,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画家敬庭尧到红原县写生,得知侯德明的情况后,敬庭尧专门赶到瓦切乡,与长期生活在高原藏区的侯德明一起过了春节。中央电视台跟随拍摄制作了一期《老敬过年》的特别节目。侯德明通过节目表达了自己从湖南大庸参加红军,很想找到当年失散亲人的愿望。节目播出当天,在湖南省益阳市工作的侯家老二侯德常听到“失散流落老红军侯德明”几个字时,激动得从沙发上倏地站了起来:他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失散的大哥!

侯家沸腾了。从姓名、地域、大致年龄,甚至形象上看,他都很像自己的大哥啊!随即,由老大侯德永带队,老五侯德山、老九侯德国等8名侯家亲属组成寻亲团,从湖南张家界出发来到了四川红原县瓦切乡。

见到侯德明,一行人急忙围上去,用张家界的方言向老人问好。侯德明佝着腰,吃力地为他们一一献上洁白的哈达,却始终未听懂老家亲人的问话。问他母亲长什么模样,叫什么名字,家中还有什么亲人,老人都直摇头说:“记不得了。”老人忽然像记起了什么,他说:“父亲好像是大庸人,母亲是桑植人,在瑞塔铺一个叫六斗溪的地方。”

“瑞塔铺?”听到这话,所有的人眼睛都亮了。瑞塔铺正是侯清芝前妻刘大梅的出生地啊!那么,“六斗溪”又是个什么地方呢?老五侯德山当即拿出手机与桑植的亲友联系。亲友证实,六斗溪就是现在瑞塔铺的新坪村。在所有大庸籍的红军战士中,只有侯清芝在瑞塔铺六斗溪娶了妻子,而六斗溪当年只有刘大梅一个女性参加红军。

毫无疑问,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两代人苦苦相寻半个多世纪的大哥!小小的房间里顿时泪水涟涟,哭声一片。侯德明老人饱经风霜的脸颊上也滑落出两道深深的泪痕。

2005年4月23日,红原县安排专人专车送离开故土整整70载的老人回乡。侯德明在小儿子俄巴、大儿媳阿尔基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湖南张家界——这片令他魂牵梦绕70载的故土。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张家界市的领导、各界群众、学生早已列队等候在街道两边,鲜花如海,掌声如潮,少先队为侯德明赠送了鲜花,给他系上了红领巾。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侯家人们用家乡的最高礼节——“三道茶”(一道茶——情茶、二道茶——蛋茶、三道茶——茶叶茶)来迎接他们失散多年的亲人。当晚,远在益阳、深圳的两个兄弟姐妹也赶回了张家界,全家10个兄弟姐妹及晚辈们共60多人终于大团圆了。望着自己的家人,侯德明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随后的几天,侯德明参加了与家乡父老乡亲的见面会,按当地习俗到父亲墓前祭拜,磕头、点香、烧纸后,他又坐在石墩上,拿出“转经轳”转动着,嘴里念念有词,为父亲祈祷。之后,他还参观了贺龙纪念馆,到张家界风景区看了家乡的美景。

在家乡,侯德明脱下穿了70多年的藏装,穿上了“唐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医生给老人做了心电图、脑电图、B超、彩超、量血压等全身检查。当侯家兄弟得知大哥血压偏高,心脏有衰竭现象时,都很关心大哥身体,为侯德明老人开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保健用药。侯家按家族取名排辈的序字,给侯德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取了汉名,并写入了侯家家谱。

之后,侯德明手捧父亲的遗像和母亲刘大梅的烈士证,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四川红原的路。辞别亲人时,侯德明说:“母亲还在草原,我要到那里去陪伴她。我年纪大了,可能无法再回来了。你们兄弟姐妹要多帮忙,多来往,有时间你们就到瓦切来……”

1.2016年开学第一课:侯德明三棵柳树的长征故事

2.2016年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长征故事

3.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折不挠”秦华礼的长征故事

4.2016年开学第一课: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故事

5.2016年开学第一课:耿飚长征路上的故事

6.2016开学第一课:梁天文的长征故事

7.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岁老人秦华礼讲述红色故事

8.2016开学第一课:“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

9.2016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抗战故事

10.2016开学第一课:老红军胡正先的抗战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典故故事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阿堵物”的创始人,是六朝时的夷甫。他是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清高得无以复加的代表。一向对钱十分不齿,视之为俗不可耐的东西。无论在怎样的场合,如何避无可避,都绝口不提一个钱字。

有一天,家人趁他熟睡之际,将钱把他的睡榻团团围住。心想他要起床,必然会唤人把钱搬走,不然他就下不了床。那样,他一开口就一定得说到这个钱字,再也无法回避。不料,翌日他醒来以后,却唤仆人道:快把“阿堵物”搬走。

实际上,这个阿堵物,是他在急切中随意找的代名词而已,跟“这个东西”没什么区别。也许这人颇有点来历,他随口一说,钱就平白无故多了一个别号了。

钱这个东西,常有人议论它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有人说是金钱万能,视之为至亲至爱之物,对它爱之入骨;有人则说是金钱万恶,是万恶之源,恨得咬牙切齿。

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世人没为它少磨口舌。众所周知,原始社会是没有钱这个东西的,大家和睦相处,有了可以果腹可以遮体的东西大家享用,没有就大家挨饿受冻。后来因分工不同产生了物物交换,再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为了便于交换,钱就应运而生了。慢慢地,它就变成了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东西。

没钱寸步难行,一钱逼死英雄汉。有了钱,可以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然而,人的欲望是个填不满的窟窿,有了想多,多了想更多,对金钱的追求就欲壑难填,无休无止。便生出许多是非来,为了钱,闹得兄弟反目有之,夫妻成仇有之,六亲不认,对簿公堂者有之,铤而走险杀人越货者也有之。

于是,钱就成了万恶之源,众矢之的,清高之人视之为粪土,不屑于提它。凡事本来是清的,雅的,正的,一提钱就成了俗的,邪的了。

因一度时期的钱是用铜做成的,于是就称有钱人为满身铜臭。反正肆意践踏,一言以敝之。

以往那个火红的年代对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是为人民币服务。一字之差,充分显示灵魂高尚。反正,钱这个东西,一向为正人君子所不齿,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说一千道一万,人在世上活着,没钱还真是不行。试想,上面说的这个“阿堵物”的创始人夷甫,倘家里没几个钱,老婆孩子等着他养家糊口,他能如此这般地清高么?

[历史典故:阿堵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军长征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马的成语故事三:汉血马经典故事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汉血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 「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

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仍有不少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血战独树镇”一仗就有百余名将士英勇献身。从泌阳县烈士陵园到独树镇七里岗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到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一座座纪念碑、一块块墓地,都在默默诉说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也正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也让我爱国、爱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意志更加坚强。

沈洋感慨地说:“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笔和镜头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刘洋说:“这次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河南大地的淳朴乡情和发展活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网络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深入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宣传好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讲好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激励大家不忘初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了解历史、知悉社会,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国情,才能在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体会到时代的脉搏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人认为精神是飘渺的,但其实精神物化在我们身边,在前人的足迹里,在后代的传承中。青年人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树立一种精神指引,与时代同行,与长征精神同在。

长征永远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