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题材作文【最新19篇】

导语:生活中的小感动随处可见,那次来自陌生人的感动仍时时涌上我的心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陌生人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2642

作文

874

关于感动中国的作文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感动,每年《感动中国》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主持人,还是受访者,都被一种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但我们看完后只限于感动么?不,更重要的是付出行动。

罗阳在看到自己研制的歼十五成功完成任务返回时,他那颗为中国忙碌的心可以歇歇了,而在那一刻,他却永远的倒下了,倒在了自己研究成果前。还有为祖国和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的林俊德院士,有用自己的孤独守卫祖国领土的南海守礁王李文波,他们用的自己的爱国热情维护着祖国的安全,他们用他们所散发的正能量感染着每一个人。但我们不能仅限于感动,我们要付出爱国的行动。不要以为爱国是大事,我们做不了。努力学习,心存报国理想是爱国;遵纪守法,服务社会是爱国。不要仅仅限于感动,行动才是感动存在的意义。

陈斌强在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后,翻出了箱底那根绑带,那根母亲背他时用的绑带。于是,每周的乡村公路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位成年男子骑着车后面绑着一位笑的十分灿烂的老人,他每天的工作从五点开始,课表排的满满当当。还有背养母上大学的孝女孟佩杰,有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温情。但我们感动之后,重要的是行动,试问青春年少人还能继续对自己父母爱搭不理吗?我们的亲人,我们仅仅需要以诚相待。不要仅仅限于感动,行动才是感动的最佳归宿。

白芳礼老人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用自己的勤俭自助着一代代贫困学生,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实现梦想。还有位于河北的农家小院里,靠为人洗脚资助残疾学生的最美洗脚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的意义,他们值得我们感动,但除了感动我们也许应该思考点什么,做点什么。我们是否也要放开怀抱,在身边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国家的体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要仅仅限于感动,行动才会使人进步。

感动过后,思考过后,那就行动起来吧,只有行动才能实现你的人生意义!

[关于感动中国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20时,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宜春市奉新县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支月英是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当时只有19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200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教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小学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其中王宽很让我感动,他是郑州戏曲圈里的一位老艺术家,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他的颁奖词是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过年的祥和。它如一头野兽,疯狂地摧残着病人的身体,它们还一直在寻找我们,同时,也一直在向地球发起进攻。

但是,在这一期间,中国人并没有退缩。钟南山爷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钟南山爷爷一直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但他却连夜赶往武汉。

17年前,钟南山爷爷也曾带着医治人员奔赴一线,他还曾说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病人的生命”。因为这句话,让所有看到他的病人都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而十七年后的今天,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了出来。从他的身上能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气息,他成了我心中最美的抗疫榜样。

没错!在疫情面前,像钟南山爷爷这样的人涌现出了很多。如:身穿红马甲,每天站在小区大门前的志愿者;不顾自己安危,每天守在马路中央的交警……

我的爷爷以前当过兵,这一次,他首当其冲报名成为了小区的志愿者,每天都要去小区门口站岗。因此,我十分担心爷爷的身体,曾劝爷爷不要去了。而爷爷严肃地对我说:“在这期间,我们都是国家的一份子,都应该贡献一份力量,我曾经当过兵,身体素质很好,所以,我应该尽责任。”听完,我向爷爷竖起大拇指:“爷爷,你也是我的榜样!”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一定能打败这病毒,到时候迎接我们的是鸟语花香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在观看20_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中国女排颁奖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北京时间20_年8月21日,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以3:1击败塞尔维亚队,又一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赢过我们的荷兰、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20_感动中国给予女排的颁奖词:“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在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后,一段话在网络中盛行:“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中国女排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的确,在奥运赛场,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的艰苦奋斗,是赛场上永不磨灭的斗志,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在里约奥运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现诠释出来,这就是永不过时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辉的女排精神将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更将激励中国人上下同心共铸中国梦。向中国女排致敬,让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女排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回忆 叫做感动,有一种真情 叫做温暖 ,有一种尊严 叫做承诺 。这,这就是洗礼人类心灵 的盛典,这就是真情的温暖。

《感动中国》中,涌现出了很多伟人,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信义兄弟 孙水林、孙东林。

孙水林在腊月26,拿着20几万元钱,去给一些农民工发工资,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去的路上,突然发生了车祸,孙水林的妻儿当场死亡 ,自己也在抢救过程中去世了。弟弟 孙东林听到这个不行的消息后,并不是悲伤 ,而是记急着完成哥哥 的遗愿,把这些钱送到每个农名工手里。因账单在车祸途中已丧失,所以孙东林告诉农民工们,希望 他们能凭良心拿钱。当孙东林手上的20几万元钱发完后,还有些农名工没法到钱,这是孙东林就拿出自己几万元的积蓄,老母亲 也拿出自己的一万元养老金。最后每个农民工都分到了钱。

我想,这对信义兄弟不仅感动了我的心,也感动了全中国人的心。推选委员说:“这是一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照,值得我们整个社会 去照,值得我们把心掏出来照。”

虽然它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是它们有一颗伟大的心。他们用炙热的心照亮我前行的路,是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做一个怎样的人。

每一次付出 都是一次旅行,每一个故事 都是一道美丽 的风景 ,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都是国人心中的一杆路标。相信 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要结实一分,就像使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电的电池再度内心 充实 ,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可以帮助 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2059 字

+ 加入清单

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在已通体泛黄的“报功书”上,几句铿锵有力的褒扬之词,开启了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1948年,孙景坤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坚守初心。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老复员军人孙景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亲切接见。

“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一)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二)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_日,我们通过电视、手机,一遍遍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国84岁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以后,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要想走得远,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是一种责任!我要谨记在心,创造并拥有更好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王培焱

首先登场的是卢永根,他19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在外国不论什么他就是要回中国。最后他和妻子把终身的积蓄捐出去一共是880万多元。他和妻子还是遗体捐献者,一位水稻学家成就了人生。他们真伟大!而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啊!

接着是登场的是一位姐妹从他们的父亲遗传,他们开始放牧,他们1961年才知道了自己的国家叫中国。她们说这里是他们的家,玉麦那里人不多,在别人都搬走了,他们最后又搬回了玉麦。她的妈妈在这冰山雪地里出了意外,妹妹也被冻死了。她不懂她阿爸为什么要坚持守在玉麦不走。后来她才知道守护玉麦就是守护国家,在视频中我看到在玉麦又有了九户人,32人她们都要守护玉麦,守护国家。她们就叫卓嘎和央宗。啊!他们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国,友善,不忘家乡的好少年。

第三个登场的是刘锐,他们正开着战斗机他们是被封为战神的战队。敌军的飞机来了,危险重重。在战友的眼里刘锐是“超大胆”。刘锐不愿意半途而废,便迎着敌机去飞机。他开始尝试穿云层。避开一个个巨大的猛撞。他向世界认证中国不可摧毁,这是我们的家,由我们军人来守护。他的梦想就是遨游在蓝天上,驾驶最新轰炸机去守护国家。刘叔叔真厉害!在遇到敌机还要完成任务,不半途而废,他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下面登场的是他,有人这样评价他,他就生活在童话里,他叫黄大年。他五十岁时要回国,拒绝了美国科技学院的挽留,他要回国给国家制造,建设。黄大年回国后,他要负责深地探索的制作机构攻克,“地壳一号”“无人机探索系统”……都成功,科技强国,他在验收前一天的时候,突然晕了,同事来了,他说他包里有急救速心丸。他被送入医院后被查为“管癌症”。四十天后年近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黄爷爷把生命献给了祖国,我想对黄爷爷说:“黄爷爷,您真是中国的荣耀。”

她叫卢丽安,她是台湾人,有些人问她:“你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二选一。”这让她很难选择。她有一次发现,台湾教师收到了困难。她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一个心愿,她还创建了英才杯。这是让台湾和上海的同胞一起学习英语,以台湾的女儿为荣,以祖国是中国为荣这就是卢丽安。

说到小草我们会想到了一首歌:“平凡”那兰小草是谁呢?他们要寻找兰小草,因为在银行中来了两个神秘人扔下了一个包裹,上面写着每年捐款两万元。——兰小草他的真实身份是王珏,他认为岛上有很多老人需要他帮助。在他生命快完的时候还在想着捐款。王珏在天气不便,王珏就背着老人回家。王子震大学时间向他父亲王珏要生活费他父亲只给了他200元。王子震也学着父亲把好人奖金5万元捐了出去。兰小草走了,但他的种子还在播撒。他所表达的善意去传播。还设定11月17日是兰小草传播日。

有人说愚公移山,黄大发是移水的。他带领着全村人去开凿,去开发36年才完成。刚开始时要挖一条300米长的洞可后来没有水,全村人都很失望。但黄大发没有放弃。依然带着全村人去寻找水源,最后找到了。

有人说:“没有树会怎么样,没有水会怎么样。”塞哈巴林场建造者把塞哈巴建设的越来越熬密了。

人生中有许多大树也有许多小树,感动中国也正在中下树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心得摘抄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每每点开学习强国学习软件,都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赞扬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时炸毁、攻占敌4座碉堡,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获西北军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曾经参与过退伍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在与退伍老兵的交谈中,他们讲起过去的战事如数家珍,充满了自豪。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曾经物质匮乏的生活、满目疮痍的年代已只能从老一辈同志的口中慢慢感悟了,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过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及战争背后的残酷,深深的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勋章们身后的血与泪,在阅读张富清同志的光辉事迹时,满怀敬畏的从他的过去中看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领悟到红色共和国的深刻含义。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他兢兢业业的坚守着平凡的工作岗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战功赫赫的战争英雄,张老没有利用光辉的过去为自己、为子女、为家人谋取过一分名与利,张老夫妻二人仍住在80平米的单位分房中,在此次退伍军人信息采集之前,张老的家人甚至只知道“他曾当过兵”。许是见过太多的反腐信息报道,对张富清同志这样的党性,这样的坚守,我们心生敬意。

个人干净、勇于担当,是张老对自身的要求,也是我们要从张老身上学习的闪光点。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困难时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面对诱惑时要做到对党忠诚,面对工作要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将温暖送进群众的心中,像张老学习坚守住自己的工作初心—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了多少钱。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一个让我感动节目。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王峰。王峰,38岁,一位平民,但他的所作所为,让我认为,他不是一位平民。20--年5月18日凌晨,一栋民宅着火了,浓烟和大火覆盖了整栋大楼,王峰发现后立刻把女儿带出去,然后赶紧回去把妻子和儿子救了出来。但是,他并没有停息,立刻冲进了火海,挨家挨户告诉他们着火了。终于,王峰的20名邻居全部得救了,没有一人受伤。唯独王峰,他成了个“碳人”。全身百分之九十八的面积被烧伤,头发全部被烧光。出来时,地上留下了他那带着血的脚印,而且神智已经不清楚了,浑身都是黑的。

后来,新闻上到处说这件事。很多人为王峰捐款,短短的六天时间,就已经收到了200多万元。不过,10月1日下午,王峰还是去世了。王峰的妻子说:“他这样做,我一点都不奇怪,他平时就是这样的人,他要不这样就不是他了。”这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王峰,他为了邻居的安全,他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拯救了20多条人民。自己却被烧伤,到底是什么让他支撑着。我看看自己,正式缺乏这种无私的精神,即使自己疼,也不能让别人受伤。我要向王峰同志学习,无私,懂得帮助他人。

王峰叔叔让我感动,我要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3259 字

+ 加入清单

安静地坐在客厅的一角,向记者伸出的手温暖而有力。挥毫泼墨,“长征万岁”四个大字,一气呵成。更多时候,她会被电视上的画面吸引,挥手让周围人静下来,电视上正播着一部关于长征的电视剧,一个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幸中弹牺牲……

她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面对她,面对这位百岁红军老战士,如同面对一部中国革命史、民族奋斗史。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

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王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

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历经艰辛,王定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

在危难中鼓舞士气

从长征开始,王定国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剧本。

王定国身材瘦小,平时就爱唱爱跳,还担任过地方革命负责人,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被抽调到剧团做宣传工作。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战地宣传是怎样的情景,又意味着什么。

王老曾这样回忆,“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我们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

一边要长征,一边要作战,一边还要创作、编演、做宣传。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宣传队员所走的长征路,有时甚至超过一般部队的一倍。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振奋着每个战士的心。”王定国回忆。

无悔

生死追随不改初心

在王定国的一生中,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参加西路军作战那一时期。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王定国回忆说。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是王定国那个时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

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经过“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

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从此,不识字的王定国有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识字教师”。

从此,王定国先后生育了7个子女,并全都抚养成才。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

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忙碌。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关注林业发展,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等建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超观后感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张超,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驾驶歼-15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飞机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他年仅29岁的青春永恒定格在壮阔海天,定格在舰载机事业上。

【颁奖辞】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如何写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平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 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11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 ,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 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 ,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 生命 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 的亲人 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 。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 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 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 、自己的坚持 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1200字

全文共 1981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6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最大心愿。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发现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发育障碍的特殊孩子,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能快乐成长,家长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社会压力和生活煎熬。那种煎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孤独症,后来才知道孤独症国际通用说法叫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还找不出准确的发病原因,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有效手段,前景比较暗淡。我的心情随之也黯淡起来。我能给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做点什么呢?于是,写了一首歌。歌写好了给谁呢?这时,吉林通化的刘丛凤来了。她就是一个做孤独症的专门家,为了做孤独症她几乎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是这个地区做孤独症的第一人。也因此我认识了我国做孤独症的第一人——田惠萍。

田惠萍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曾在四川外语学院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她被公派到德国留学两年。1993年3月创办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组织—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任所长至今。曾荣获中国国际交流学会及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颁发的“展望奖”,曾被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评为“今日英雄”。

她还是中国“心盟”网络组织的发起者,作为全国最早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先驱机构的创办人。

有报道说:20多年前,当4岁的儿子被确诊患上孤独症时,田惠萍几近崩溃。这种病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直到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凯纳才提出这一概念并确定下来。由于儿子是中国第一批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田惠萍也是十分茫然,连她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孩子无法再跟正常人一样去上幼儿园,更不可能达到学龄后去读小学了。“不仅是孩子,作为母亲,我也将跟孤独症长期共处了。”

1993年,田惠萍从重庆来到北京。当时她只有一个信念,要办一所学校,要把像儿子一样的孩子都收到自己身边。几个月后,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成立。

她估计,孤独症在中国儿童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八到九。而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估算,我国有10万精神残疾儿童,其中绝大多数为孤独症儿童。而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孤独症患者,国内达数百万之多。

孤独症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因此医学上并没有有效地治疗方法。通过专业性训练有些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但疾病将伴随绝大多数孤独症患者一生。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提供社会服务NGO。由于缺乏政策性支援,很多NGO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经济压力和技术压力。后者突出表现在怎样提供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优质服务,如何培训教师等方面。

2005年,在德国米索尔基金会的资助下,通过一系列行业培训活动,由星星雨发起成立了“心盟”孤独症网络。田惠萍说,心盟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源整合、行业建设和权益倡导提高成员的服务能力。目前,其成员近60家,遍布全国各地。两年来,已组织过11次能力建设培训,6次教师培训,组团赴德国访问1次,资助4家机构完成战略规划。

田惠萍是个理想主义者,正是患病的儿子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完全有意义的转变,“走向了一条更有价值的路。”现在,田惠萍的孩子每周一到周五在一家成人智障专业机构接受训练,“虽然他还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患者,但生活得很好。”

2009年,通化的冬天格外寒冷。田惠萍突然来到了通化。她要为通化市的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孤独症工作者尽心出力。那些天,她和她的伙伴吴良生,冒着风雪,一场一场地报告,一地一地地辅导,匠心独运,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精诚所至,让通化人很感动。

作为当地孤独症爱心协会的名誉会长我有机会和她有了较多的接触。论起来,她稍稍大我一点,但看起来她更显年轻一些。她是一个一见面就能给人十分深刻印象的人,是一个听着十分骇人但一接触就能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有经历能够看轻一切的人,是一个不知天命,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的人,是一个啥都想知道、都想尝试的人。它特别的爱说能说。在我主持的座谈会,她自己就能说上几小时。

那些天,她在通化电台逗留的时间最长,参加通化电台组织的媒体座谈会,做客安琪的《百姓说事》直播间,接受通化电台名牌栏目王燕的《百姓访谈》。我们之间的交谈广泛而有成效。她对通化的文化历史饶有兴趣,她对通化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因而深得通化人的喜爱。

临别我给她总结了六个“不”,这就是——不辞辛苦、不避风寒、不知疲倦、不耻下问、不辱使命、不畏艰险。

六个“不”远远概括不了她做人做事的风格、风范,但通化做孤独症的朋友都愿意记住这六个“不”,因为这是田惠萍在通化的一个写照,也是我和田姐友情的一个见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终于在20x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1月全国范围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84岁的钟南山去了,解放军战士的医疗队去了,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去了。

“过年本想换个发型,现在如愿了,我剃了光头穿防护服更方便!”这是一位90后的武汉护士亲口说的话,她本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可在危急关头,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她放弃了所谓的“美丽”。白衣天使,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长辈的样子与死神抢人。他们还说非典那年我九岁,今年27岁,当时全世界保护90后,这次换我们90后保护世界了。这群可敬可爱的护士也是父母眼中的宝贝,但他们深知自己更是一名医护人员,他们用双肩扛起了一个叫“生命”的责任。向你们致敬,可爱的护士!

当医生摘下口罩,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一道道勒痕。因为长期戴口罩,他们的脸上勒出了水泡;因为长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当她们脱下衣服时,是那全被汗水浸湿的背心……医生是什么?医生是收起了翅膀的天使。“你一定要给我平安的回来,你回来我就包一年的家务,听见没有?”这是一位丈夫对即将远征的妻子说的话,话语中带着一丝哽咽……是啊,医生也是人,她们也为人妻,为人母,但在这种危急关头,她们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她们是与病毒抗战到底的战士。她们签下请战书,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她们用自己逆行的背影告诉人们:别怕,还有我们!我们坚决与死神抗争到底!”,向你们致敬,英勇的战士!

钟南山院士,84岁的高龄仍挂帅出征,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武汉人民需要他!全国人民需要他!中华民族需要他!

疫情一线,他们无畏生死,自愿请战;疫情一线,他们身着雪白战袍;疫情一线,他们把医院当作占豪;疫情一线,他们冲锋陷阵,跟随号角!他们与病毒斗争,与死神抗争,他们用炽热的情感书写着大爱的诗篇,他们完美地诠释了“勇敢”和“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