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和卡通人物的故事作文汇总四篇 作文精彩20篇

浏览

4008

作文

1000

笔尖流出的故事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寒风入骨的冷风,地面上有些积雪,冰没有完全化掉。这样的场景,即使是夕阳下的人也会齿冷三分。可是,天气虽冷,爱心少年陆天和志愿者徐明,依旧在路口为大家铲雪。不知不觉中,一个中年男人骑着摩托车来了……

这是一位衣着朴素的男人,他的衣服已经褪色了,袖口己经磨掉了边。他的裤子已经破了,有很多补丁,球鞋也非常脏。他的摩托车插着一面旗。他粗糙的手中拿着一沓杂乱的传单,正下车准备发。

“叔叔,这里禁止发传单,会影响城市形象的!”陆天很有礼貌的制止他。“我……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叫张华,我的孩子叫张明,丢了10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他慌忙解释。陆天看着他可怜的眼神,又看了看他摩托车上插着的旗,惭愧地说:“对不起,我误会你了。”正在这时候,徐明来了,他询问了情况后,友好的说:“我们帮帮你吧!”张叔的眼中流露出感激的眼神,说:“真是太谢谢了。”

他们三人分工明确后,就各忙各的。张叔去警察局报警,陆天去发传单,徐明去上网找爱心网友搜集线索。

两天之后,一位网提供了线索,网友说东边一家小卖部主人是领养的,而且与张叔提供的线索极为相符。三个人听到后,非常开心,连忙前往。半小时后,他们来到了小卖部。徐明见到老板,小心的说:“老师,听说你儿子是领养的,能让位丢失孩子的大叔见下吗?”

老板看到张叔渴望的眼神,把正在整理商品的儿子叫来,可是老板的儿子对家乡印象很浅,对张叔提问的问题一概不知。这时,老板急了,把他们赶了出去。

这时,张叔已忍耐不住内心的悲伤,对天大哭。徐明走过去,扶着张叔的肩膀,安慰张叔:“没事,只要努力,一定能找回来!我们一起回去想办法。”

可是,警察已经等着他们了,人贩子已经带着孩子去B市了。张叔决定,前往B市寻子。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陆天和徐明目送告别。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家人能够团圆。

冬日黄昏的街头,依然很冷,但他们心里多了一份温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六年级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拿一席白布,备几盒颜料,持一支画笔,临摹于纸上。颜料伴着清水于布上,绘出一片迷人花海,她笑了。

在那片迷人的花海中,就有这样一位女子,身着单色长裙,头戴米色草帽,其间点缀着几朵小花,在这花海中,在那画板前,这女子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清爽却又不失雅气。

走上前静静观赏,站着颜料的画笔流畅地行于白布上,一笔一抹,如流水般淌着,宛如千千万万的水珠组成的一幅美丽的画卷。真美哪!

这位女画家的情感流露令我佩服、欣赏。一问才得知,她是一名自由行走的女画家,是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的,为了追寻属于自我的画梦,她回到家乡,画家乡美景,又背着画板,持着画笔,到各地绘景。她想走不一样寻常的道路,她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画画为生,她发现自我停不下画笔,她想一向持着画笔继续生活。

我们不曾得知,在这样一位散发着美的气息的女人身上,竟看到了一种不一样寻常的美丽,那是一种魄力,一种精神,一份对绘画的热爱。

花海虽美,可是却不及这位热情,心态极好的女画家,对绘画的执著追求,只源于那个美丽的梦想。

我们继续走,再回首时,那位画家早已开始绘画,绘出自我的一番美丽的花海,那种美在笔尖中悄悄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照片里的故事往年满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我总会回想起小学选班长落选后的我。这是一张我和妈妈在小区里的自拍,照片的角落里还站着一个正在扫地的阿姨。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的未来被彻底改变。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在家做着作业的我被妈妈叫下楼和她一起遛弯儿。悦乐,我看你怎么心情不好呢?我妈总能敏锐地发现我的情绪变化。此时此刻,我正在郁闷地踢着小石子,哎,怎么会这样呢?明明我各方面都比她优秀,为什么大家都选她当班长呢?我对妈妈诉说了这些天令我心烦意乱的事。妈妈刚想说什么,却被一个声音打断了,让一下,让一下!

发出声音的是一个长相普通的阿姨,经典的农村妇女形象:头上黑白相间的头发盘成一个大丸子,上身穿着花布衣服,下身是一条宽松的棕红色的裤子,脚上踩着几十一双的平底鞋。除此之外,她手上还有一个有些发黑的银手环。面对这样一个有点儿土里土气的大妈,妈妈眼中却没有丝毫看不起的意思,反而说道:张姐,你这大包小包的是在干嘛呢?这不三楼王奶奶前天摔着腿了么,她不方便下楼。我就寻思着帮她扔扔垃圾,送送饭什么的。她年纪那么大,一个人住,也挺不容易的那你先忙,我带孩子遛遛弯儿。

我现在心里全被疑问填满了,郁闷啊什么的全忘了,我现在只想知道一件事:我妈为什么对一个农村大妈说话这么客气?妈妈就像是会读心术,悦乐,你知道为什么妈妈对这个阿姨说话这么客气么?我摇了摇头。这栋楼里的邻居都对这个阿姨这么客气,是因为她乐于助人啊。有时有人会因为懒得下楼,就把垃圾放在家门口。每次她打扫楼道的卫生都会帮忙把垃圾带下去。如果说我们九号楼像一个集体,那么你张阿姨就是那个乐于奉献的人。就比如你这次选班长,你认为当选的小女孩对班集体的贡献比你少吗?我一想妈妈说的好像没错。她之前是卫生委员,每天来学校来得比每个人都早,放学也走的最晚。我们班不止一次因为卫生好获得奖项。原来如此

一阵风吹过,手中这张冲洗出来的照片在房间里胡乱飞舞。我赶忙去关上窗户。在那一天我悟到了在集体中获得了爱和友谊的真谛,那就是乐于贡献和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哲理的小故事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的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愿子里如往日一样式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放下了《小英雄来》这本书。

《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作者名叫管桦,出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只比他大几岁的儿童团团长带领着团员们掩护八路军交通员、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等等。后来,他根据这些事,写出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

在《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雨来为了消灭警备队而英勇负伤的故事,在一次伏击战中,雨来被警备队抓住了。警备队队长把他交给了一个叫李四喜的人看管。后来,交通员李大叔装扮成了送柴送菜的村民,摸清了警备队内部的情况,并告诉了游击队队长杜绍英。最后,杜绍英带领着队员装扮成村民一起冲进了警备队内部,歼灭了警备队,救出了雨来。雨来也因此负了伤,他在八路军医院里养了半个多月的伤。伤好之后,他申请加入游击队,但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他没有灰心,后来又再次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游击队员。

雨来拥有着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优良品质,交通员李大叔躲到地洞里之后,嘱咐雨来不要泄露他的位置,鬼子给他日本糖块他不要,给他金戒指他不接,不管鬼子如何诱惑、打骂他,他都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位置。真可谓是宁死不屈啊!

雨来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伙伴们,虽然战争年代已经远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是应该向雨来学习,学习他坚强无畏、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一本以《中外名人故事》为题的书,里面写的都是名人们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我被高尔基的认真和贝多芬的坚持深深感动了。 高尔基是一个苏连作家,他的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它的人们》正上演时,导演在没经过他同意就擅自将结尾处改成布雷乔夫死了。观众们很激动,谢幕达二十三次,但高尔基却硬是要导演改回去,原因是布雷乔夫根本没有死。导演没办法,只好改回去。这样以来,效果差多了。但高尔基很满意,因为他尊重了事实。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明明结尾耶戈尔.布雷乔夫死了的效果更好,高尔基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剧本,硬要导演改回去呢?也太认真了吧!但我又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改变了对高尔基的看法。如果人们都为了利益不分黑白,颠倒是非,那世界就是虚伪的了。

读了《中外名人故事》后,我明白了这样一个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要有毅力。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种精神,那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哲理故事分享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三早上8点多,金灿灿的暖阳已悄然穿过横街窄巷洒落街市的地上,却仍觉得异常的寒冷。透过晨光雾影的那边,稀稀落落的蹲着几个卖青菜的老人。我还没走近,就听一老阿婆招呼:“哥仔,刚从地里摘的芥菜芯,打过霜的,又新鲜又清甜,2元一斤,买一些吧?”

她大约七八十岁,寥寥无几的白发错落有致地梳理在光秃秃的头顶上,一脸焦黑的老树皮,两个灰黄色的眼珠正紧紧地盯着我。跟前两只破旧的簸箕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有十斤八斤鲜嫩的芥菜芯,对于我这样的“植食动物”确实十分诱惑。于是,情不自禁地蹲下来,抓起了一把青菜,递到她那双干瘪黝黑的手上。

只见她十分开心地把菜装进胶袋里,勾在黑杆秤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挪动着秤砣,寻思了小片刻,顺手拿起两三根菜加了进去,口里念叨了两下,抬头对我说:“一斤三两,收你2块五毛吧。”

“好的,谢谢。”我掏出3块钱给她,“5毛钱不用找了,你的菜好新鲜。”她接过钱,迟疑了一下,接着乐呵呵地,开心得像个小孩似的道谢:“哎呀,你人真好,那我就收下了,恭喜发财,谢谢了。”直到我已转身离去时,还能听到她的快乐。

其实,我何尝不是呢?平常总喜欢光顾一些老人、小孩的生意,不仅是出于对他们自食其力的敬佩,而且,还能收获一份认同与被认同的,简单且淳朴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照片的故事小学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些珍品,也许不那么贵重,却也妥为存放,不忍丢弃。或许那只是一件家具,一封信,一张照片……但是,它们却往往负载着一段回忆,一缕情思。

——题记

下面,我就和大家来分享这张照片吧:

你看,照片上的女孩笑的多甜。她的俩颗可爱的小虎牙都露了出来,她那黑棕色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喜悦的光芒。

还记得那天下午,我像一只欢快的小鸟,飞进了伊丽莎白摄影馆,出示了“小星星英语学校优秀学生”的条子后,免费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时,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但,在这喜悦的背后也隐藏着丝丝痛苦。

五年级时,爸爸妈妈给我报了“小星星英语学校”的四场比赛。每天晚上,除了完成那堆积如山的

作业后,我早已头发晕,眼发花,真想一下子扑在床上不起来了。可是,当我经历了短暂的舒适后,又咬紧牙关,爬了起来。让自己又钻进小星星的课本里,继续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英语的海洋里不停地游啊游!直到九点多,才结束工作,才能让枕头抱着脑袋舒服地睡一觉。每天早上,还要大声地练习。记得爸爸告诉过我:说有老师问我们家怎么那么早就放英语磁带呀。当爸爸告诉他们是我在练习朗诵时,老师们都说读得真标准呀。记得听爸爸这样说时,我的俩颗小虎牙都蹦了出来。现在想想,当时我或许是听了这些鼓励时才坚持下来的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捧回了四个大奖。

以上便是我的回忆,我喜爱这张照片,更喜爱它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观后感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6日晚,市人防办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实况录像。

第_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的的盛况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从那些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大家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让无数人为之感动。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有一颗充满勇敢又善良的心,并曾经用这颗心在道德----这本中华民族的巨著上重重刻下感人的一笔。有人要说,道德模范,水准太高,我做不了,的确,像那些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大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们,我们或许用尽全力也无法企及,但是,我们也有平凡的人,也能被评为道德模范,那么同样是平凡岗位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用良心做事?只要坚持,不管评不评上社会上的道德模范,最起码,我们内心知道自己是模范,会以自己为荣。这就是道德模范评奖晚会对我们普通百姓最大的启发。

有了榜样,我们知道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好人,还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只要受到感动,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要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多的美好被传颂,我们的社会才会变成真正温暖的大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生命里的那对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照片里的故事初中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照片,回忆过往,满是幸福,满是难忘。照片记载了那一瞬间的美好,幸福就在那一刻停留。

照片上是我、妹妹、哥哥和奶奶,那是我才上一年级,哥哥上二年级,是爸爸带我们去湿地公园玩时拍的。

那时候小,只要能出去玩就很开心。爸爸知道我们的心思,便总是在天气晴朗的周末带我们出去玩。红的花,绿的草,天上飞的鸟,地上爬的虫,公园里的一切都使我们感到好奇,总是忍不住问几个问题,却也总是乖巧地跟在大人身后。慢慢的,我们三个玩开了,脱开大人的手在草地上撒欢。你追我赶,微风拂过我们的脸庞,把银铃般的笑声带到每一个角落。哥哥走到水边,拾起石子扔到水中,水面泛起了一阵阵涟漪,笑容也在我们的脸上荡漾开来。也许童年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这时爸爸走过来,捡起了一块扁平的石头,斜着身子将石头往水中掷,石头就像鱼儿一般在水面上弹了几下,才最终沉下去。我们的好奇心终于按捺不住了,也拾起石头像爸爸一样扔向水中,但石头好像不听我们的话,只是“咚”的一声便沉下去。就这样乐此不疲的扔着,有时石头溅起水花,水溅到脸上,我们便“咯咯”的笑起来。

玩累了,我们坐在石阶上休息,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天。这是,爸爸掏出手机,我们也默契地站了起来,“咔嚓”一声,童年的美好定格在一瞬间。黄昏下的我们散发出最天真,最快乐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笔尖流出的故事六年级主题作文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的余辉洒满大地,大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世界的一切似乎与阳光融为一体。

一位老爷爷正在公园里的人行步道上悠闲的散步,金色的阳光照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庞,银白色的头发在风中漂拂着。他的身边跟着一位年轻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是个志愿者,最近负责照顾他的生活。他喃喃着:“现在这年轻人可真是毛手毛脚。”正说着,他就陷入了回忆中。

十年前,他的老伴因绝症而永远的离他而去。五年前,他的子女们相继告别他,去外地打工。因为无法照顾他,便将他送进了养老院,而儿女们也只在逢年过节时才给他打几个电话,问一下好。他清楚,电视上那些所谓的“空巢老人”其实和他一模一样。那天,他正看着新闻,那个志愿者来到了他身边,他得知,接下来的几个月由那个年轻志愿者来照顾。

刚开始,志愿者表现很好,积极性也强,办事认真。才两天时间,他就发现那个志愿者有一个非常大的毛病:毛手毛脚。让志愿者去移一下花盆,“啪嗒”,花盆碎了。让志愿者去拖一下地,一走上去,一看,没几个地方干净。让志愿者擦一下花瓶……

“哎呀——”一声大叫,将老爷爷拉出了回忆。老爷爷扭头一看,原来年轻志愿者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你说说你啊,笨手笨脚,毛里毛糙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是是是。”说着,老爷爷把志愿者扶起来。“爷爷,不麻烦您吧。”“不麻烦。”

这时候,老爷爷才想起,这几天他每天都要收拾志愿者的烂摊子,而志愿者每天都向他嘘寒问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他办事,有时还会像他带些吃的……那位空巢老人空虚寂寞的心灵感受到了温暖。

那一刻,老爷爷觉得夕阳很美,很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耳闻不如目见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书写】:耳闻不如目见

【汉语注音】: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目见的意思】:闻:听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目见的近义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闻不如目见的反义词】:道听途说;

【耳闻不如目见的故事

战国初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名斯)建立了魏国。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今河北磁县南),临行前,魏文侯嘱咐西门豹到邺以后要深入调查,讲求实事求是,不要轻信传闻,他推心置腹地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西门豹到邺地后,到当地百姓中明察秋毫,了解情况,严厉打击了一批胡作非为的达官贵人,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把邺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当地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

【耳闻不如目见例句】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自古失道破国亡家者,口説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臣请以陛下所目睹者言之。”

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耳闻不如目见造句】

早就听说小区有个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总是觉得不以为然,今日一见果然是耳闻不如目见。

她长得再漂亮,身材如何婀娜多姿我也只是听人说,耳闻不如目见,我只有亲眼见到才能去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人称梁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孩子。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突然着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将三个小孩子堵在屋子里,情况十分危急。

梁姑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子里,想先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但是因为屋子里浓烟滚滚,根本分不清哪个孩子是自己的小侄儿,所以等她把孩子抱出来一看,却发现得救的是自己的儿子。这时候,火势越来越猛,再进去救孩子的话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险。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捶胸大哭,心里想:这怎么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自己的孩子却得救了,这样一来,家家户户不都会知道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吗?那么我以后将再也没有脸去面对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不行,即使冲进去被烧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儿救出来!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再一次冲进了已成火海的茅草屋,结果孩子没有被救出来,她自己也被烧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家喻户晓”来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年级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我和妈妈一齐去菜市场买菜。来到菜市场,只见那里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各种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突然,我听到一个小男孩大声地喊道:“谁丢的钱?”顿时,很多人都围了过去。不一会儿,一个染着黄发的青年人挤进了人群,冲着小男孩嚷道:“这钱是我的,快还给我!”语音刚落,又来了一位阿姨,说她刚刚丢了钱。一份钱,却有两个人来领,小男孩将手里的钱攥得更紧了,不知听谁的好。

这时,人群中的一个老大爷发话了:“小朋友,不要轻信他们的话,问问他俩各自丢了多少钱,如果和你手中的钱数目一样,那不就能找到失主了吗?”一听这话,青年人连忙说:“嗯,是三百元。”“不对!”小男孩大声回答。“是两百元。”那位阿姨说。“也不对。”小男孩摇摇头说。两个人又说了几个数字,但谁也没有说对。青年人不耐烦了,大声喝道:“快给我吧!这钱是我的,只是我一时想不起来钱的数目了。”

阿姨挡住青年人,对男孩说:“别听他的,这钱是我带来买菜用的,应当还给我。”

小男孩瞟了他俩一眼,慢慢把手张开了,只见他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一枚银光闪闪的硬币。

“原先只是一元钱呀!”人群里发出一阵哄笑。那阿姨脸一红,扭头跑了,青年人也讪讪地离去了。

最终,人群散去了,也不知小男孩最终有没有找到那一元钱的失主,但我明白,他已经找到了最宝贵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笔尖流出的故事铁蛋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微风吹动着柳条,爬在柳条上的蝉停止了鸣叫,在柳条上荡着秋千。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树上跳来跳去,发出了愉悦的叫声。

咚咚……咚咚……随着一阵奔跑的脚步声,一张小花脸出现在门口,铁蛋下午放学回来了。妈妈看见脏兮兮的铁蛋皱起了眉头,妈妈唠叨了铁蛋几句后告诉他:“你表哥铁皮一会要来,我们一起去火车站接他”。听完妈妈的话铁蛋激动地跳了起来,一个没站稳又摔了一跤。妈妈说他:“没正形”。妈妈边说边给铁蛋找衣服。

铁蛋洗了脸,换上妈妈给他找的干净衣服,瞬间变得帅气可爱。火车站离铁蛋家大概两三里路的样子,母子二人手牵着手,去火车站接铁皮了。妈妈边走边跟铁蛋说:“一会到火车站了人多,你拽着我衣服,别跟丢了。”铁蛋满口答应了。

火车站好多卖小吃、玩具、工艺品的,铁蛋看到那些就有些迈不动腿了。妈妈催促他快点,火车马上就要到了。铁蛋嘴上答应着,腿却不动,渐渐地就跟妈妈拉开了距离。火车站的人好多呀,铁蛋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妈妈了。铁蛋有些害怕了,着急地喊着:“妈妈、妈妈”。妈妈这会正在专心在在下车的人群中找铁皮,终于妈妈看到了铁皮。接到铁皮后妈妈发现儿子铁蛋不见了很是着急,车站里人来人往的。妈妈拉着铁皮焦急地在人群中寻找着铁蛋,十几分钟后妈妈看到了满脸泪痕的铁蛋。妈妈跑过去又气又急又心疼的在铁皮背上拍了几下说:“你这个臭孩子,让你跟紧点、跟紧点,你跑哪去了。”铁蛋挠挠头,带着泪痕的脸皮皮地笑着。

妈妈拉着两个孩子走出火车站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走在回村的小路上,蛐蛐发出了吱吱的叫声,铁蛋抬起头看天空,一轮明月高高的挂着。铁蛋跟妈妈说:“妈妈你看,月亮在给我们照明呢”。

微风习习,柳条荡漾。远远的能看到村里的灯都亮起来了,月光下的村庄看起来是那样的安静祥和。铁皮跟铁蛋唱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天赐悲悯

天赐人以人性,赐人以悲悯。

——题记

记得村上春树说过:“当一个鸡蛋被扔向高墙时,无论那高墙有多么正当,我都会站在鸡蛋这边。”对受难者的怜悯,既是人之天性,又是人性在苦难中不断升华而酿成的终极硕果。

小时候对苦难的认知是稚嫩而模糊的。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看着电视上那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那一堵堵断墙与散发着死的气息的废墟,看着呼天抢地的人们在灾难中痛不欲生,我只感到童年一切对美好世界的幻想被毫不留情地撕碎了,正如子弹击碎了琉璃。

苦难就是死与离别,年幼的我如是认为。而对于国家和同胞们怀着愚公之愿与精卫之心的救助以及人们在应对灾难后的反思,我都视若无睹了。我只看到那骇人的伤亡数字,却没有看到一个民族正从创伤中走出,正在苦难的磨砺中逐渐铸就不朽。

当这个世界再次遭受风暴的侵袭——新冠疫情时,恐惧、茫然,对人类过去对自然所作所为的追悔,再次袭上我的心头。几百,几千,几万,数字的指数爆炸为世界蒙上了一层绝望的灰色,春天被封锁于望不见尽头的寒冬中。我想起了《等待戈多》中的一句话:“她们在坟墓上创造出新生,白昼将逝,黑夜再临。”

直到我看见了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生和一位躺在推车上的患者正在夕阳的沐浴下遥望着远方的天空。

我心中的寒水便是这样被击碎了。原来,苦难之中不只有魑魅魍魉横行,更有神与天使降临;原来,人们在苦难中依旧能体会到生命的意志与生的欣喜,这是漫天的哭声所不能掩盖的。

我哭了,第一次为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而落泪。我被那圣洁的夕阳所洗礼,它将我从盼不来黎明的黑夜中拯救出来,我开始正视苦难。

苦难不只是死与离别,更是重生与希望。那些在灾难中献出生命的灵魂啊,他们的死不是荒诞世界的无意义玩笑,它为人类向着光明的伟大进军添上了一层层悲壮的披风。死,便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生,也因承担着死的重量愈发丰厚。

叔本华的一句话很好地告诉了我们疫情带给了我们什么: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的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是一个智者而非受难者了。这种对整体命运的观照,便是悲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曾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呐喊着何为悲悯,直到今天,我们才懂得。

重要的不在于苦难,而在于苦难后的反思。当倾举国之力佑护华夏子孙于危难之时,国家重拾了悲悯,开始思考群体的善的意义。真正能够不朽的,往往是超越了浅薄的利益冲突的时代精神。整个民族都意识到在伟大的善面前,平庸的恶是如此微不足道。一个崭新的民族,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以更为强盛的姿态矗立于世界,并向着复兴发起了冲锋。

等到九州大地终于从噩梦中醒来,我又能走上街头。街道上行人匆匆,熙熙攘攘,城市寻回了烟火气,人民重拾了幸福感。太阳明亮,水波温柔,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哲理的小故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对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眼清泉。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尊重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让我们学会彼此尊重,共同生活在这个文明的大家庭里吧!

尊重的哲理故事篇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张海迪的故事》。读后我深受感动,下面听我介绍一下。

张海迪小时候很聪明,也很健康。张海迪曾经也有过快乐的童年,和很多孩子一样也有她自己的幻想,张海迪五岁那年,灾难降临到她的身上。一天,海迪正在排练节目。她正在练习的时候,忽然觉得眼前一黑,摔倒了,她想站起来,但用尽全力也没能站起来。父母知道后把她送到了医院,过了一会,医生说出了结果,五岁的她正得了脊髓血管瘤。许多医生都没能救起她。后来有许多人关爱她,她的三分之二身体几乎都没有了知觉,在她住院时,她坚持学习。妈妈也经常鼓励她。每当病情折磨她时,她都非常坚强。海迪每天都坚持写日记,长大后成了作家。

读完之后,我想:张海迪真是我们的榜样啊,我对一件事非常怀疑,为什么张海迪那么可爱聪明,而上天还要折磨她?张海迪在生病的时候还在自学,我真惭愧,现在有的同学把生病作为借口,不学习。她还那么坚强,病情折磨她时都不掉眼泪,而现在有的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哭,一点都不坚强,张海迪每天坚持写日记,现在有的人一星期写一篇就不错了。张海迪非常爱上学,得了病还想上学。她可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爱学习、坚强、坚持写日记的好精神。

张海迪我们为你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笔尖流出的故事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四天前,发生了地震。一座楼房,一对子母正在楼上睡觉,突如其来的地震把母子压在房子底下,而边上的房子也无一幸免。

废墟的母子,身边只有一瓶没有喝的矿泉水和一个开了封的面包,儿子只有三个月大,母亲在地上铺一张毯子,防止几个月大的儿子被地上的碎后划破,整个空间并不大,却有几个透气的小口子。救援队第一次侦查时,并未发现这对可怜的母子。第二天,母亲知道,水与食物都要节省着吃。下午,孩子开始无理的哭闹,母亲心如刀绞,开始向孩子喂奶,孩子虽然不哭,但余震却开始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被重物压到,自己的胳膊却被砖块砸出了鲜红的血液。此时,救援队仍在寻找,已经找到了五具尸体,其中有一对母子因失血过多死去的。

第三天,母亲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开始头昏眼花,但她仍然不放弃生存,并开始祈祷神灵,心中默念:我至高无上的神啊!希望您开恩,让我这个可怜的孩子,活着出去。孩子又开始哭闹,但母亲的的乳汁以经所剩无已,她下了一个一大胆的决定——喂血!孩子是活了,但她快不行。临死前,母亲将自己的大姆指咬下来,放入孩子嘴中。

此时,救援队的军用犬被血腥味吸引,经过半天的折腾,孩子被救了出来,而救援队同时也发现了在孩子嘴中的“手指”,他们望着母亲,久久不说话-------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金币的故事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我每天还 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主人。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这样回答问题的皮克总是快乐得像个天使。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丢失了。

那是因为,在一天下午,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子金币,准确地说是99块金币。其实,拾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最快乐的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数。”皮克怕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直到 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他要把这99块金币藏好,这真的需要一番功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拥有100块金币!”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

半响午,皮克才出去讨饭,不!他开始讨钱,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饿,他只讨到一点儿剩饭。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还差91分。”晚上他反复地数着他的金币,他开始忘记了饥饿。

一连几天,皮克都是这样度过的。这样过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没有吃饱过,同时也再也没有快乐过。

讨钱越来越难了。难的原因是别人愿给剩饭而不愿给钱,还因为皮克用来讨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因为他不快乐了别人也不愿再施舍给他。

“皮克,你为什么不快乐了?”

“咱是叫花子,快乐个啥!”

“你原先可不这样。”

“……”

皮克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苦闷,也越来越瘦了。终于有一天皮克病倒了。这一病,皮克就几天也没有起来。这几天里皮克就想着一件事:还差16分就100块金币。

“皮克,你难道没有收到我给你的金币?你为什么不看医生?”突然,一个富商到破庙里对生命垂危的皮克这样说。

“什么?”皮克惊问。

“皮克,你的快乐,是你的快乐救过我,三年前,我在一次买卖中赔尽了家产,正准备自杀,我见到了快乐的你,我明白了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快乐地生活。后来,我就东山再起了,赚了很多钱。那一次,我带着99块金币出来游玩,见到你,就把钱丢到了你走的路上。可是你现在为什么还做叫花子呢?为什么不快乐呢?生了病为什么不拿钱去看医生呢?”

“我想拥有100块金币。还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从腰里取出一块金币给他。皮克接过钱,把钱装进袋子里,然后又全部倒出来,很细心地数,他终于有了100块金币。

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

这时一个游僧路过这里,见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问明了情况,便开始为他诊治。

“什么?你又给了他一块金币?”

“是的!”

“这下完了!”

“怎么了?”

“因为他有了99块金币的时候,就会希望有100块金币。这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贪欲,贪欲赶走他的快乐。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块金币,这样他或许有救。现在,你反倒满足他的欲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动力了。你开始时给他99块金币,你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快乐的人;你又给他一块金币,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富商试了试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了。

贪婪一旦被诱发出来,那么在它支配下的人就会永远的失去快乐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