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实际讲启发(汇总20篇)

导语:我爱枫树,就是因为它这种不张扬自己美丽的高贵品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枫树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2442

作文

395

我得到了启发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必将遇到挫折,如果顶风而上,战胜挫折,那你必将成功;反之,你将一事无成。这就是我从仙人掌身上得到启发

记得一次红领巾广播,我要朗读《少年中国说》。可是,我要么读错,要么没有停顿,“唉,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我便有些灰心,像受伤的士兵一样躺在床上,心想:早知道,我还不如不朗读这首古文呢!

我无意间瞟到了床边的仙人掌。它已经好几个月没浇水了,可它怎么还活着呢?我不禁心想:几个月没浇水,这是多大的困难啊!我碰到小小的困难就要退却,将来谈何成大事。要知道,林肯竞选美国总统遇到了多么大的艰难险阻,可他却披荆斩棘,成功当选上了。我们要学习仙人掌的精神,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定能取得成功。想到这里,我说干就干,认认真真的背了起来,最终在小广播中完成了朗读的任务。

事后,我明白了这种精神,如果有了它,你将克服困难险阻,取得成功;反之,你将会被困难打败。仙人掌,我要向你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绿野仙踪》读后感启发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绿野仙踪》讲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历险故事。主人公多罗茜和亨利叔叔、艾姆婶婶生活在堪萨斯州的大草原上。一天,她为了救她的小狗托托被可怕龙卷风卷到了奥芝国。为了回到家乡亲人的身边,多罗茜遇到种.种惊险,经历了千心万苦。在漫长的旅途中,它陆续认识了需要一副脑子的稻草人,需要一颗心的铁皮人和需要胆量的胆小狮子。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他们历尽艰险,患难与共,一起经历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遇。后来,他们一起去消灭了西方女巫,来到翡翠城,稻草人拥有了脑子,铁皮人也有了心,狮子的胆子也变大了,成为了百兽之王。而最后多罗茜也用东方女巫的鞋子回到了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的身边。

《绿野仙踪》带我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使我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木偶奇遇记》读后感启发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讲述一个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木匠卖掉上衣,供小木偶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被骗多次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老木匠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皮诺曹跟坏孩子学会爱说谎话,仙女就向他施了魔法,只要皮诺曹一说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只有当皮诺曹说真话的时候,啄木鸟才会把他的长鼻子啄掉,皮诺曹才会恢复原状。开始我觉得很好玩,可读到后面我懂了,原来仙女是想让皮诺曹改掉爱说谎的坏习惯。

有一位名人说过:“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我想:我们是少先队员,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老师时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好习惯,做人要诚实 ,不要像皮诺曹一样欺骗自己的伙伴和亲人,要从自己做起,作个诚实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启发五百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影响。

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记载了小豆豆曾经上过的两个学校,第一个学校就是小豆豆第一个上的学校,而第二个学校,就是巴学园。第一个学校小豆豆只上了几个月就被退学了,原因是小豆豆在学校中总是上课时站在床边等宣传艺人、不断的开关书桌门而整的“啪啪”响等等。给小豆豆上课的老师有一句话:“如果‘还有’这样的事能够数得过来,也就不必请您让她换一座学校了!”这句话直接说明了小豆豆的淘气。可当小豆豆进入巴学园后,就再也没有了从前的习惯,这都可以归功于巴学园校长的教学方式。

小豆豆被退学的原因中有一条“不停地开关书桌门上百次”,而巴学园校长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他在音乐课上让学生随意在地上涂画,不过下课后要收拾干净。这个方法既能让学生玩尽兴,又能让他们体会到收拾干净有多辛苦,就能让他们不在别的地方涂画了。并且他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样的鼓励态度,例如他总是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还有巴学园的课程都是自由的,基本都是自习,一天的课程可以自己决定顺序。如果原来的学校能做到这些的话,我觉得小豆豆不会离开的。

小豆豆在两个学校表现出的差异,全部都因为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错了会埋没人,对了则会发挥出每个人的特长。一句话:教学方式改变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劳动启发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组织的劳动课,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劳动启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什么给我的启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中有很多启发,有些启发让人终生难忘、意义重大。有些人会觉得我的启发习以为常,而我却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我做饭给我的启发!

有一天在学校,突然听到有些同学正在夸耀自己会做饭,我顿时觉得无比的可笑:“做饭有多简单,切切炒炒不就行了吗?”于是就对他说:“我在家可是做饭小能手!”“你就吹吧!”“真的!”“那就明天来谈谈做饭的经验”“好”一听这句话,我便一口答应。可心里却犯嘀咕:“我能做会吗?不会做也必须要做,都答应别人了。”

放学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要学做饭!”“为什么呀?”“因为、因为我想自立了”我怕被妈妈说吹牛,于是说了个别的原因。回到家,妈妈先把做饭的方法和技巧教给了我,可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有听进去。做的时候心急手乱,做到一半,对妈妈说:“妈妈,我做不下去了,我其实是因为向同学吹牛说我会做饭才会做的。”我说完这句话,等待妈妈的批评。可妈妈却没有批评我,对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虽然不会批抨你,但我要提醒你,以后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不要向别人炫耀。”妈妈的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之后,妈妈又认真地教我怎么做饭。

第二天,我向他们谈了做饭的经验,他们都一脸羡慕的看着我,而我收获的不是别人的羡慕,而是那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自然启发300字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总是能看到飞机在天上飞行,它们总是隆隆的飞走了。

这么大的一架飞机,怎么能这么平稳的在天空中飞行呢?原来,是从蜻蜓等会飞的鸟类身上得到了启示。

1903年,科学家们发明了飞机,二三十年后,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逐渐加快,导致飞机了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导致了飞机破坏,众多人死亡的现象。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仔细观察了蜻蜓,原来,蜻蜓早已解决了这个难题,它翅膀的末端,都有比周围略厚略重的斑点,这才是防止飞行速度的关键。

现在,科学家们根据,蚊子、鸟儿、蜜蜂和蝴蝶等会飞的动物,发明出了很多优良型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得到了启发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日,我正在家读着一本百科全书,其中有关于空气的内容,我轻轻瞟着书,就在这时,我瞟到了一行字:空气中有着二氧化碳和氧气,我们吸进空气后将氧气吸收掉后,会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我立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在一个装满汽水的瓶子的瓶盖上用针钻一个个一粒白砂糖大小的洞,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我迫不及待的,一口气冲下五层楼,狂奔了六百多米,到百货店买了一瓶汽水,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回家,找了一根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往瓶盖上使劲插,再拿出来时就出现了一个小孔。反反复复做了几个小孔后,我跑到卫生间,把瓶盖对准下水道口,只见水“哗哗”地喷了出来。

可奇怪的是才不到2分钟,水就不出来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于是,我便很有兴致的思考起来,忽然灵光一闪,就有了一个答案:原来汽水当中有许多二氧化碳,我用针钻出了一个小洞后二氧化碳就会从瓶子里出来。但因为有着小洞的瓶盖朝下,就会导致二氧化碳与空气接触产生压力,自然就会带着汽水出来了。

所以我想到了,人呼出来的气就是二氧化碳。我为什么不可以利用一下呢?我把瓶盖对着嘴,鼓起了腮帮子往里面吹气,等吹了一会儿后,我满怀期待的把瓶盖朝下,汽水果然喷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想到用手用力按瓶身的时候,由于汽水受到压力,也会从小孔处喷出来。

从这个小实验中,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精彩,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思考,就能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毛毛虫实验的启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有同学说:“我做题、写文章的方法非常单调,但为了稳妥,又不敢胡乱改变原有方式,不敢多尝试。”此时,我真想告诉他:“你错了!”

有一个实验,将毛毛虫在盆边排成一圈,在离他们6英,寸的地方放上食物。在随后漫长的7天7夜中,毛毛虫们竟只一味地互相跟随,一遍遍循环,直至死亡。法国科学家法泊说:“在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改变命运,告别死亡。”学习中所谓的“稳妥”,就像是毛毛虫那种“随大流”的行动,而尝试改变,确有可能得到“美味”。只要走出那盲从的队伍一两步,就能开辟新径,尝到成功的硕果,甚至能成为别人的主宰者,何乐而不为?跟随永远只能成为弱者,而勇敢、大胆地跨出那一步,就算失败了,也多了一份经验与下一次尝试的机会。

这样的“尝试”在跟随者面前是“胡乱的”,但哪一个成功者不是如此?难道我们就只能做别人的“跟屁虫”,放弃近在咫尺的财富,去一味追求别人的“旧物”吗?不会。对于写文章来说,只有不断去尝试新思路、新方法,才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墨守成规者,注定原地踏步。

未来是我们自己的,并不是注定要跟随别人。踏好自己的脚步,去追求自我与创新,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社会实际活动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细细体会,现代的社会不就是古代的江湖吗,江湖是那么难闯,那么复杂,而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今日放假,在车上我与爸妈谈论班级上的那些令我不悦的琐事,我希望爸妈站在我这边,然而他俩却淡淡一笑。妈妈听过我的满腹牢骚说:“其实你不用太钻牛角尖,你说的那些跟你有什莫关系呢,又没碍到你,有些事没危及我们利益,就不要强出头,这就是社会!”我很不服气的反驳道:“可这是我的班集体,想改正班级不良风气有什么错。”妈妈不知怎末向我解释,爸爸见况,便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小时候的事。

在我爸爸小时候,有一次去承德补考,一行人中有3个男生2个女生,去时“风平浪静”再回来的火车上,一伙骗子走进车厢,他们用纸牌进行诈骗,在托儿谢幕后,车厢内还是无几人相信,骗子见状,便将魔爪伸向那两个女同学,由于社会经验少,上了当,几场下来身上的100多元全部被骗去,而骗子扬长而去。当时爸爸就坐在邻座,虽然他也想帮助她们,但见与骗子实力悬殊,不得不采取措施--装睡。在事后装一无所知,当然那两个女同学也知道被骗了。

讲完这个故事,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社会就是这样,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你可以助人为乐,路见不平;但在有危险时,在不涉及你太大利益时,最好不要狗拿耗子。当然爸爸不是让你做一个贪生怕死,不助人为乐的孩子,我只是想告诉你,有些事不要太出头。你要自己好好体会一下。”

我越体会就越困惑:这个抽象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呢?到底又有多么复杂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用实际向梦想冲刺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我长大以后要当老师。”“我要当宇航员。”“我要当警察。”又是那几个人成天异想天开。他们整天不学无术,还想当老师,当宇航员,真是做梦。

理想是靠实际行动来实现的,而不是吹牛吹出来的。如果一个人想当老师。那那个人,小时候要好好学习,勤奋学习,努力学习,而不是整天都在玩,一点都不为梦想而作努力。那他怎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所以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努力为梦想奋斗。

当然,单单这样还不够。还要选对梦想。比如一个人舞蹈跳得很好,数学学得很差,但她却想成为数学家。虽然这不一定不肯能,但如果她想成为舞蹈家,几率不是大很多吗。所以,不单单要为梦想努力,还有选对梦想,选自己的长处做梦想。这样,才可能实现梦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为梦想坚持不懈。比如一个人,他相当科学家,刚开始他很努力的为梦想奋斗,但是家里人不同意,结果,他动摇了。最后没有坚持下去自己的梦想。那怎样有什么用,有梦想,不坚持,怎么能实现。所以,有梦想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这三点如果你做到了,我相信你一定会实现的自己的梦想。加油,用实际向梦想冲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启发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威尼斯商人》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假如你面前有三个匣子,一个金色的,一个银色的,一个铅的,你会选择哪一个?

摩洛哥亲王当看到三个匣子时,陷入了沉思,他反复推敲,“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众人所希望求得的东西。”金匣子对他呼喊着。他又看到了铅匣子,“谁选择了我必须将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这句话简短而又冰冷。摩洛哥亲王心想:人们为了荣华富贵而倾其所有,而他自己呢?拥有一颗贵重的心,不愿意屈服于鄙陋的外表,他放弃了铅,追求了认为自己能所掌握的东西———金匣子。最终,他获得了一个死人的骷髅。

随后,阿拉贡亲王也来争夺鲍西亚,他同样也看到相同的匣子,对于金匣子,他并不特别追求众人所想的东西,他觉得那些选择金匣子的都是贪婪愚笨的人,而这诱人的金匣子后面蕴含着不妙的气息。当他看到银匣子,“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东西。”他选择了银匣子,觉得应该得到的东西就是鲍西亚,可他却得到了一个傻子的头像。

最后,巴萨尼奥来了,同样面对三个匣子,朴素老实的他不喜荣华富贵,不喜欢耀眼的金子,不喜欢发亮的银子,他老实的直觉让他选择了铅,铅的淳朴打动了他,最终他获得了铅匣子和鲍西亚。摩洛哥亲王和阿拉贡亲王都被高贵的外表所迷,一个选择了金,一个选择了银,他们只挖掘了外表,并没往更深的地方考虑,从而失去了机会,可巴萨尼奥不同他们,并没被荣华富贵所迷惑,而是凭借一个理智的大脑去思考,加上自己朴素的品质,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选择东西时,不能只看外表,金玉其外的橘子内也会败絮其中,我们不能因外表所迷,这些通常都是用来麻痹他人,使我们失败的杀手。

刘禅,当自己主动投降后,魏国派人把他接到魏国,给他享受不尽的财富,他整天痛快地游玩。这位昏庸的君主答应了,他真正地放弃了蜀国,选择了荣华富贵,选择了享受。他原本可以反省自己,东山再起,但本性难移,他扭曲的心灵迫使他去了魏国,在那儿他贪图享受,不再想念蜀国,没有联想后果,最终蜀国大臣无力回天。

刘禅同样被富贵的外表所迷,丢了蜀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都因贪一时享受,而毁一生。我们应擦亮双眼,分清不同的性质,明白后果。生活也是一样,无时无刻地充满选择,我们应明辨是非,联想后果,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发光的不全是金子”,让我们用聪明的大脑正确对待每一件事物,走好今后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拥有实际体积的艺术——雕塑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现代文明的建设,城市面貌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但有一样东西却一直矗立在街边,那就是雕塑。它或许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或许只是一个人的随意之作;它也许矗立在城市的中心,也许只是站在乡间的小路上。但它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我就来到了拥有“雕刻之乡”美誉的曲阳。

一进曲阳,我便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雕刻的味道。遍地的石头,有的是鬃毛飘逸的骏马,有的是静卧歇息的雄狮,有的是憨态可掬的熊猫,仿佛像是走进了一家“野生动物园”。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家石刻公司,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雕刻作品,有关于风景的、文化的、动物的,那些琳琅满目的雕刻作品,让我感觉犹如走进了“玉林石海”之中。我们一边听着讲解员为我们讲解那些作品,一边体味着这些作品的文化底蕴,一件件作品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却都是在为我们描述艺术家眼中的万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便是那名叫“凤凰涅磐”的石雕了,它以白玉雕刻,通体晶莹透明。细节之处雕琢的十分细腻,每根羽毛都是那么舒展,连凤凰眼中的场景都生动的刻画了出来,将凤凰浴火重生的壮烈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师所描绘的作品,带着一种超脱凡世的清净高远,让我们似乎也融入了作品,成为了那只重生的神鸟。如果说东方的雕刻是重在写意,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话,那西方的雕刻就始重于写实了。它们没有繁华的语言做修饰,有的只是艺术家用狂野的手法去描绘的真实场景,虽然已经不同于东方雕刻,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我们的心。

有人说过“石雕是一种减法”,那相对于它来说,泥塑不就成了加法。一种是去除瑕疵,一种是增加优点。我们参观的展厅虽然面积不大,但摆放的作品却不少。每件作品都被固定在一个咖啡色的底座上,每件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说说“观音”这件作品吧,它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菩萨头上的薄纱微微遮住了她的面部,薄纱的右面还微微有些翘起,似乎随时会被风吹走一般。菩萨手中握着玉净瓶,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菩萨的仙人之气都被捏塑了出来,显得那样逼真,让我都有些惊异是否来到了南海仙境的普陀山中。

石雕和泥塑虽然创作手法不同,但都是创作者看到真实情景加上自己情感所创作出来的,都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去用一生品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一件小事的启发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我去书店看书,发现一家书店的门上贴着四个金色大字:金日开业。我一看便大笑起来:金日开业?哈哈哈……明明是今日开业,这家人真是财迷心窍了。但是,我要不要告诉店主,让他们改过来呢?

这时,我想到了那句名言: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生活中也是“患无疑”呀。我走进书店,问道:“门上贴着那‘金日开业’,‘金’是否贴错了?应该是‘今日’吧!”店主笑了笑,说:“这属于商场上的吉利话,是希望自家生意兴隆的意思。”“原来如此。”我点点头,心中是百感交集呀:现在的人们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多音字,例如卖自行车的广告语是“骑乐无穷”,以至于许多小学生的作文中也出现了“骑乐无穷”、“鸡不可失”、“默默无蚊”,虽然这样的广告语琅琅上口,但这却是非常地误人子弟呀。

一件小事让我看到了中国人面对汉字的本质,他们不尊重汉字。虽然中国人不拘小节,但这已不是小节,而是大事。外国人不尊重汉字也就罢了,但是一个中国人怎能不尊重汉字呢?汉语是最优美的语言,中国人却不知珍惜,让每个中国人汗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西游记读后感启发200字作文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历经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自然的启发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是神秘的,也是深奥的,它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传递给了我们许多道理。

教会我们团结的是沙粒。有人说:“沙粒那么小,它能干什么呢?对,我不反对这种说法,一粒沙子确实没什么力量,但是一群沙子的力量就可以无穷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上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地区发生洪水,洪水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人们把一袋袋沙包做成堡垒,洪水竟在沙堡面前停了下来。我问爸爸为什么小小的沙粒竟可以阻挡凶猛的洪水呢?爸爸耐心地回答我:“因为沙子团结起来了,所以它们才可以阻挡洪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听了爸爸的讲解,我第一次对一粒小小的沙粒产生了敬畏之心。

教会我们做事不求回报的是阳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阳光,没有了阳光,植物会枯死,动物也会灭亡,最后灭亡的就是我们人类了。但是太阳每天辛辛苦苦地为我们工作,我们又回报了它什么呢?所以,我们要学习太阳的这种不求回报的精神。

教会我们生命不息的是小草。相信大家一定听过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赞美的是小草生命不息的特点。每一次回到大草原的姥姥家,我都能感觉到小草那汩汩流淌的血脉,仿佛大地就是小草的心脏。绵延无尽的草地,是小草的战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吹雨打,都摧毁不了小草坚强的意志。面对小草,我不得不感慨敬畏。

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向自然学习,做一个坚强、团结、有爱心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乌龟壳的启发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小提琴是一种乐器,能够演奏美妙的音乐。小提琴为什么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呢?这除了跟小提琴的琴弦有关系外,还因为小提琴的琴箱。

小朋友,仔细观察小提琴的琴箱,你会发现,它就像一个乌龟壳的形状。据说2000多年以前,人们就是依照乌龟壳的样子制成了小提琴。

传说,发明小提琴的是埃及人迈克雷。 据说有一天,迈克雷到河边散步,突然听到了悦耳的声音。他向周围看了看,并没发现有人弹奏乐器,他感到很奇怪,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停下脚步仔细去听,声音又没有了。 过了一会儿,他一迈动脚步,悦耳的声音又传来了。 他低头一看,原来自己脚下有两块干乌龟壳,他用脚一踢它们,果然就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爱动脑筋的迈克雷心想:乌龟壳竟然能够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如果仿照它造一种乐器,不也可以奏出动听的音乐吗? 经过仔细的研究,他终于用木头做成了一种乐器,这就是最早的小提琴。后来人们经过不断改进,制成了现在的小提琴,演奏的乐曲更加动听! 小朋友,到网上搜一下小提琴,画一画它的样子。搜索一些小提琴曲子,欣赏一下它美妙的声音吧。

[乌龟的启示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观后感或启发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的的理论强化培训,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是戍边、稳边的需要。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懂得,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各方面工作的进步,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作为“三个队、四个力量”在_的巨大作用,也更坚定了我屯垦戍边的决心与信心。

二、不断地加强学习,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1、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

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为党的事业尽快培养一批政治合格、立场坚定,具有大局意识的党员干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学习党章,学习党的两个条例,不断地熟悉党的工作,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水平,用党的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好地为人民致富服务。

2、是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三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树立“三观”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永保党不褪色,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质所在。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

3、是加强班子建设的需要

人民群众认识共产党人,就是从我们基层班子党员干部的身上来认识。基层党支部班子担负着传达党的政策,带领人民共同致富的责任,这就要求基层党支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信念,廉洁奉公,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求真务实,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积极开展“两级党建联创”,为人民选准发展致富的路子。

4、是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连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这也对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5、是增强创新、发展观念的需要

市场是一双无形的手,市场经济是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开放竞争、优胜劣汰。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捕捉市场信息,从而指导生产,减少因决策失误而给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学习

1、端正态度,大兴学习之风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遵守学习纪律,做好笔记,认真写好心得体会,平时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2、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好地用于实践,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学习法律知识就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把依法行政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赵德光论实际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718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形成了自己的新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新思维方式、推动实践的新思想武器。这些科学理论、思维和方法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解放思想,江泽民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求真务实,习近平同志把它高度概括为“三严三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这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也是共产党人的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武器。掌握了它,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背离了它,我们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着力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求真务实,最重要的就是从科学全面真实的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坚持“三严三实”,最重要的是把客观的“实”和主观的“严”紧密地结合起来。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谈得上我们的主观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谈得上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是因为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相符合;工作中受到挫折,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与实际不相符合;工作难以推动,是因为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不够科学,不够严密,不切实际。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实际掌握的好坏和深浅。掌握好,工作好;掌握差,工作差;了解深,工作好;了解浅,工作差。因此,了解实际,掌握实际,应用实际,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修好的第一课,也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之所以取得成绩,源于对实际的科学掌握;工作遭受了挫折失误,源于对实际掌握不准、不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类教训不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农村为中心和以城市为中心夺取政权的争论,深刻反映了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问题。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据说毛泽东生动地批评过王明,说王明是“三不懂”:不懂人肚子饿了要吃饭、走路要用脚、子弹可以把人打死。毛泽东的批评,指的是王明不懂常识,不了解实际,进而违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的成功和王明的失败,根本原因不在于书读得多少,而在于对实际掌握的深浅和好坏。王明读的马列著作并不比毛泽东少,甚至还多。许多回忆录上讲,王明对马列原著中的许多经典著作倒背如流,但王明失败了。王明的失败在于本本主义,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从实际出发。这并不是说读书不重要,理论不重要,科学不重要。而是说,读书要学以致用,同实际相结合,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能推动发展。

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它们融会贯通,自觉地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办事的,都应该是唯物论者。但在掌握实际中,有的对实际情况掌握得很好,有的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个中原因,除了我们主观努力不够之外,关键还在于“实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变化的概念、纵横的概念、时空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掌握科学真实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真实的实际概念,除了从静止的角度分析以外,还要从运动的角度分析;除了从现实的角度研究以外,还要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研究;除了纵向的角度比较之外,还要从横向的角度比较;除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以外,还要从时间的角度进行综合。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些问题仅从静止的角度分析就不清楚,从运动的角度一分析就清楚;从现实的角度研究就不清楚,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一研究就清楚;从纵向的角度比较就不清楚,从横向的角度一比较就清楚了;从空间的角度综合就不清楚,从时间的角度一综合就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等,都是对这种观点的高度概括。诚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认静止的重要意义,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诡辩论。我们之所以强调从运动变化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综合问题,就是要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一朝一夕实现不了,轻而易举不能做到。那种把问题简单化的做法,最终也会贻误人民的伟大事业。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我们做任何事情,既不能脱离实际的超前,把将来要做的事,搬来现在做;也不能甘于落后,现在应该做的事,因为有种种困难而不为。脱离实际的超前,尤其是耽于享受的超前是错误的;自甘落后,尤其是因为怕承担责任而造成落后也是错误的。为享受而超前,是要犯众怒的;怕承担责任而落后,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市情分析透、把握准,这是我们制定战略、确立思路、明确重点的前提,是我们制定政策、措施、方法的前提,是我们改革、开放、创新的前提。

我们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和“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两个案例为典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的实际来看,从空间上讲是离昆明近,区位优势好;从呈贡的特点讲,是有菜、有花、有果,特色鲜明。改革开放以来,呈贡区委、区政府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挥全区人民的聪明才智,立足实际,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抓成了菜、花、果三大支柱产业,富裕了农民。这是呈贡广大干部群众的成绩,也是呈贡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但凡事有利有弊,呈贡在农业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给呈贡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呈贡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供了可能。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突破口和先行区,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转变势在必行。因此,高度概括和总结呈贡的实际,就是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

农民相对富裕,财政却是穷的,源于农业相对强,工业相对弱的实际。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形成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这是当前呈贡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源于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民富县穷、农强工弱是相对稳定的实际,农向工转、村向城转是在变化着的实际。看不到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就叫不懂呈贡的过去;不知道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就叫不懂呈贡的现在和将来。

民富县穷、农强工弱、农向工转、村向城转四个特点,在呈贡突出表现为两对矛盾:一是人地高度紧张的矛盾,即人多地少;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即相对于农村的快速发展来说,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这些特点和矛盾都集中表现在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上。解决当前呈贡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把握、运用、发展好已经到来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新城建设的快慢、好坏,直接影响这些特点的演变和矛盾的解决。

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好上述呈贡区的“四个特点”“三个转变”“两对矛盾”“一大机遇”,是把握呈贡区情、科学掌握实际的需要。

我们再以“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来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全市规模农业发展上,要坚持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企业;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要坚持搞“三个万亩工程”,这就是从保山最大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保山农业最大的问题是小、散、弱,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发展链条,农民得不到土地流转的钱、在农业庄园打工的钱,更得不到规模农业的效益分成的钱。我们现在搞十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规模农业,就是要解决农民“一份土地、三份收入”的问题:即土地流转的钱,到公司打工的钱,效益分成的钱。以施甸县万家欢公司为例,每亩土地的租金是400—600元钱,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会在4到6万元之间。龙陵县的褚橙基地也是如此,每亩租地的钱为600元,农民到公司打工的钱为每天60到100元,效益分成也是在5到6万元之间。北京庆安集团在昌宁鸡飞和卡斯种植柑桔也是如此,公司计划自建柑桔园区3万亩、在隆阳区杨柳等地自建示范基地2万亩,带动怒江流域100万亩种植,加工成汁以后,出口到俄罗斯和东欧,从种植到加工、到市场一体化。

分析研究“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概念的形成,既是基于对保山当前实际的清醒把握,也是基于对保山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在《保山地区志》的概述中,有几段精辟的话论述了保山的实际:“当人们还在为悠久的历史和值得骄傲的辉煌欣慰的时候,新一代保山人早已看到了在悠久和辉煌光环下的历史困惑。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期望中的奉献。一面是三分之二人口已经摆脱贫困迈向富裕,另一面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贫困中寻求温饱;一面是丰富的资源沉睡大地,另一面却是有赖于资源开发的骨干企业寥若晨星;一面是大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渴望与科技‘联姻’,另一面却是科学技术待嫁闺中,千呼万唤不出来;一面是面向南亚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另一面却是对外贸易的跌宕起伏;一面是开发开放需要大量招商引资,另一面却因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滞后,外商投资举步维艰;一面是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另一面却是企业产品的传统依旧;一面是各种人才的奇缺,另一面却是基础教育的落后;一面宁让妻子儿女熬苦受穷,另一面却不愿冲出家门闯荡天地;一面常守空枝发慨叹,另一面却惧树头落凤凰;一面常常临渊羡鱼,另一面却不思退而结网……总之,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滋生着许多的不协调。然而,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和滞后并存,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保山人从历史的反光镜里看透了自己,开始和着时代的脚步,从全方位开放的高度,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两张王牌。”“永昌绵延了几世纪的吉祥名字,将凭借历史给予的机遇,永承昌运,再创辉煌”。这些话,把保山的实际说得何等准确生动形象深刻,与今天我们所讲的区位、资源、产业、文化、作风优势和交通、产业、教育、体制、观念短板是一致的。该志为建国50周年而作,即断代断时于1999年,至今已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十七年前分析研究保山实际得出的结论,至今都是正确全面科学的,至今都有教育启发指导意义。真正体现了“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民之有魂”。这些话,为我们今天认识市情、研究市情、推动发展、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从保山历史发展的镜鉴和对现实的研判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短板突出;跨越发展、开放先行;高速发展、金融为要”的实际概念和基本市情。优势明显分析了保山的优势和长处、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可能;短板突出则分析了面临的种种问题、困难、矛盾,也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跨越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召唤;开放先行则回应历史上保山辉煌的动因,也指明当今保山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发展和金融为要则说明全球化的时代,支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和科技,而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地、充分地、正确地分析了和认识了六个方面的市情,我们的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才能紧紧围绕这一实际来确定、来制定。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涉及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

以呈贡形成“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这个机遇来说,就是“下”具备这个条件,“上”作了这个决定;“内”有这个条件,“外”有比较优势;“远”必须如此,“近”别无选择。也就是说,呈贡具有作为昆明新城的条件,因而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把呈贡作为先行区。从比较优势看,开发成本比较低;从近期看,选择呈贡作为先行区是正确、可行的;长期看也是如此。

再来看“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就“上”来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为云南发展指明的方向,是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工作的新要求;就“下”来说,这是保山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去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会暨园区建设会议在保山召开,就是对保山跨越发展的肯定,对保山跨越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昆明呈贡新城建设”“保山跨越发展的实际”这两个实际概念的形成,就是一个“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典型案例。

我们在掌握实际概念中,常常犯的错误是注重“下”,忽视了“上”;注重“内”,忽视了“外”;注重“近”,忽视了“远”。或者只强调下面的具体情况,而不管上面的具体情况;只强调内部的具体情况,而不强调外部的具体情况;只强调眼前的具体问题,不强调长远的具体问题。在“上”“下”联系中找不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不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不到兼顾点。我们讲实际出发,往往形成了从“下”的实际出发,从“内”的实际出发,从“近”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内”“外”结合的实际、“远”“近”兼顾的实际出发。是从静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运动的实际出发;是从固定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一句话,是从“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活”的实际出发。从一个不全面、不科学、不真实的实际出发,就会导致工作要么半途而废,要么事倍功半,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好事做不好。因为这个“好”建立在不全面的实际上,不科学的实际上,不真实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是建立在不可能的实际上。因此,要把好事做好,我们必须从“活”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死”的实际出发,就要在“上”“下”联系中找到联系点,在“内”“外”结合中找到结合点,在“远”“近”兼顾中找到兼顾点。联系点、结合点、兼顾点就是全面、科学、真实的实际。这既有一分为二的辨证法,也有合二为一的辨证法。从一分为二中实现了合二为一,在合二为一中包含了一分为二。

注重“下”,不能忽视“上”,否则好多事就做不成,工作推动不了。以呈贡为例,这几年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虽然有了改善,但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有的机关和部门工作、生活条件依然很简陋,特别是教师队伍住房比较紧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责无旁贷,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和全区的改革、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就是注重“下”的问题。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必须从全区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循序渐进,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办事,这又涉及到了“上”的问题。以我们保山解决干部公务员待遇为例,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们干部和公务员的待遇在全省16个州市中是较低的。要逐步解决待遇提高问题,不仅我们自己下面要有钱,还要上面政策允许,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加快发展,解决自己有钱的问题,还要找到上面的政策依据。否则,下面有钱也无用。在具备了“下”的条件之后,此时“上”的情况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是“下”决定“上”,“上”决定“下”也是由“下”的情况决定的,但“上”制约“下”、“上”限制“下”、“上”禁止“下”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从实际出发,不仅仅是从“下”的实际出发,也包含了从“上”的实际出发。就是既要从“下”的实际出发,也要从“上”的实际出发,更要从“上”“下”联系的实际出发。“上”和“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注重“上”而忽视“下”,干部职工有想法,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只注重“下”而忽视“上”,就会犯自由主义,导致好事不能办好,上面领导批评,下面群众埋怨,就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上”“下”结合点找准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好事就能办好,良好的愿望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通常情况下,“下”处于主要矛盾方面。《荀子·劝学篇》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三国时代魏人王肃注在《孔子家语·困誓》中说:“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也就是说,不亲眼观看高高的悬崖,怎么能知道颠倾坠落的危险呢?不亲身游近深水旁,怎么能知道沉溺淹没的危险呢?不亲自看看浩瀚的大海,怎么能知道狂风恶浪的祸患呢?这充分说明深入第一线掌握“下”对形成科学实际概念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中,上级要求我们做的,做不好没有道理;我们做好了的,上级没有道理不承认,也反映了“上”“下”联系形成实际的科学观点。“上”不可能制约、限制、禁止所有的“下”,“下”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在同样的政策下,同样的要求下,有的地方做得好,有的地方做不好,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善于以“下”促“上”,以“下”求“上”,以“下”感“上”,即促进、请求、感动,才能做好工作。

注重“内”,不能忽视“外”,否则好多事做不了,工作也推动不了。比如说产品推销,在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在最昂贵的地方销售。什么地方是生产最便宜的地方,什么地方是产品最昂贵的地方,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生产地是“内”,销售地是“外”,从实际出发,这个“外”的重要性不亚于“内”,这个“内”要更多地兼顾“外”。以呈贡的招商引资来说,由于现代新昆明建设,呈贡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昆明市委、市政府将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有的项目可能还有选择权。但不能因为有优势、有选择权,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抬高门坎,坐等招商。而是要从服务、政策、机制创新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就是“内”的问题。拿保山的招商引资来说,要注重研究国家、省、市的政策动态,如土地政策的调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投资者的实力、优势、心理等,这又是“外”的问题。在推进跨越发展的实践中,保山工贸园区招商还是比较有成效的,以山东恒丰纺织集团为例,“外”的因素是电价和劳动力成本吸引他们,“内”的因素是我们的服务感动他们,“51+49”的股份合作制,又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这就显示了内外结合才有的实际效果。“内”和“外”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外”,“内”就不成立,“内”就不成其为“内”。只有既重视“内”,又不忽视“外”,招商引资才能取得实效。从实际工作来看,对“内”不重视,搞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对“外”一无所知,不了解别人的情况,还抱着“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老观念,势必犹如盲人骑马,夜半临池,非栽跟头不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少见多怪,不见全怪的现象,存在以老经验、老眼光看新事物的现象,就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掌握的“外”不多,掌握的“外”不全,掌握的“外”不准的问题,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两个极端现象:要么盲干,要么不干。诸葛亮在《便宜十策》中指出:“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意思是说,将微弱的声音当成大声,以小见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从音乐的规律也生动地说明了内外结合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的道理。因此,眼睛既要向“内”,也要向“外”;头脑要向“内”,也要向“外”,不仅要把内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也要把外部的事情看清楚、问清楚、想清楚。如果在农业文明时代因地域的封闭而可以在一个小小区域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那么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空间的扩大,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实际概念,信息文明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对外部的市场不了解,对外部的先进技术不了解,一句话,对外部的一切不了解,怎么可能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呢?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工具不断更替,因此,要掌握科学的实际概念,我们还要掌握科学实际概念的工具,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实际。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铁器和铜器,工业文明时代的工具是大机器,信息文明时代的工具是电脑。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既有利于掌握“内”,也有利于掌握“外”,进而形成科学的实际概念。例如,中国掌握美国市场,应用现代化的工具,掌握的情况会既快又准,既多又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去做,就是过去任何时代的工具无法比拟的,充分说明新工具对掌握实际的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工具就是新思想、新观点的物化形式。

注重“近”,不能忽视“远”,否则,不仅得不到未来的西瓜,还会丢了到手的芝麻。以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和保山跨越发展为例,发展城市就要占土地,土地占了就必然出现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使他们自愿地离开土地,顺利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对推进新城建设至关重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这就是“近”。但是根据当前的土地政策,征地费偏低,直接兑到农民手里的安置费用不多,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还需要通过发展城市经济来逐步实现,这就是“远”。再如征地费一次性兑付给农民,工作是好做了,但也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失地农民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懂经营、善管理,可以以财生财;但有的则不然,几年后征地补偿费用完了,这部分人还会来找政府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只重视“近”,忽视了“远”,没有考虑到用好用活这笔款项,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使失地农民的利益有一个长期的保障造成的。“远”和“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近”是“远”的现实反映,“远”是“近”的发展结果。在处理“近”和“远”的关系上,要找准兼顾点。只有既重视“近”,又不忽视“远”,新城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利益才能得到长期保障。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急功近利,顾了眼前丢了长远,做了今天不想明天,不仅不利于长远发展,眼前的工作也做不好。在远近兼顾中,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总是相互关联而又互为条件,现在既是过去发展变化的结果,又是向未来发展的起点。过去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现在,过去好的东西也会影响到现在;现在不好的东西会反映到未来,现在好的东西也会影响未来。处理好现在,既是对过去很好的总结,又是对未来很好的开辟。一味地埋怨过去,并不能很好地从实际出发;一味地幻想未来怎么做,那一定是脱离实际的。

因此,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际概念,在注重“下”时,不能忽视“上”;在注重“内”时,不能忽视“外”;在注重“近”时,不能忽视“远”。同时,要牢记“下”、“内”、“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上”“下”要有机地联系,“内”“外”要紧密地结合,“远”“近”要有效地兼顾。只注重“下”、“内”、“近”,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狭隘主义的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现象生动形象的概括。只注重“上”、“外”、“远”,容易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夸夸其谈,粗枝大叶;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心中无数,无所适从等等都是对这种错误生动形象的概括。在解决下面的具体问题时,要懂得上面的政策;了解内部的情况时,要懂得外面的世界;在做好眼前近期工作时,要兼顾长远的工作,这样才算基本了解了实际、弄清了实际、掌握了实际。

如何才能做到“上”“下”联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呢?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武器。这个武器就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胡锦涛的求真务实、习近平的“三严三实”。它们是战胜经验主义的武器,对付教条主义的克星。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永葆青春,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严三实”的思想路线,就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会从开放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从创新的角度看问题。思想就会解放而不会守旧,观念就会创新而不会落后,思维就会开放而不会封闭。我们就会有一种创造的动力、创新的欲望。一个科学的战略的确定、思路的明确、重点的确立,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例如,呈贡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培育、特色农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中,不抓菜、果、花特色农业,农民过不上好日子;不发展工业,县域经济实力强不了。这都是对发展中的实际、变化中的实际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从呈贡这几年的抓特色农业富民,到现在的抓新型工业强区,抓新城建设富民强区,既是对实际认识的过程,也反映了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保山在跨越发展中,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进军,再向信息大市迈进,都是对实际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也是我们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过程。

其次,要不断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才能丰富知识,学习才能提高能力,学习才能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这个人停止了进步。进入知识经济年代,学习型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学习型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学习型的地区才是有希望的地区,学习型的人才是有希望的人。对实际的掌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变化的实际,必须用学习的态度、探索的态度、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切忌对变化的实际熟视无睹,对变化的实际自以为是,对变化的实际无动于衷。不怕对实际不掌握,就怕不去掌握;不怕对问题不了解,就怕不去了解;不怕对矛盾不认识,就怕不去认识;不怕存在困难与问题,就怕不去解决困难与问题。

第三,要努力实践。实践之树常绿,实践之树常青。无论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它一切创新,并不是人们在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只能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如此。当现有的理论不能解决某一自然现象,这对自然科学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意味着经过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将产生新的理论。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当如此。当某些社会问题用原有的理论不能解决的时候,不应当消极悲观失望,而应当抱着积极的态度,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回到实际中去,积极实践,探索方法,创新理论,寻找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马克思有一句精辟的话:当问题产生的时候,也就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与方法是一对矛盾,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同时消失。有了问题而不能解决,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为我们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不掌握,或者是没有掌握问题的实质。虽然掌握了很多材料,但都是表面的、不真实的材料,不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和方法的材料,因而找不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市委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出“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办法、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的干部导向,也是根据这个科学原理而来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论根据的,只不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要找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要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现代新昆明率先启动呈贡新城建设的战略决策,就是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产生的,是多年来昆明城市发展的经验积累,是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大举措。我们正在进行的昆明呈贡新城建设就是这一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省委、省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作出“云南要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道路、把云南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民族团结和谐的示范区”,既是云南省发展的理论创新、更是云南发展实践的结果。这是我们党领导云南人民发展的历史结晶,这是云南人民创造创新精神的体现,这是云南人民共同的心愿。没有跨越发展就不会有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是靠不住的。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最终会被人民唾弃。就保山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危机感!要有被唾弃感!要有被抛弃感!离开了实践,我们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思想在实践中产生,战略在实践中产生。我们的责任,就是善于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善于用从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地实践又实践。

对实际的掌握,从而得出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断思考的过程,不断实践的过程,非下苦功不可。懒汉是入不了门的,凭聪明的脑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愿意学习、探索、思考、实践,就永远只会游离在全面、真实、科学的实际大门之外,永远入不了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绿野仙踪》读后感启发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好几本课外书,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绿野仙踪》了。这本书,这是美国作家弗兰克写 的,那精彩的故事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名叫多萝茜的小女孩遇到了龙卷风,连同房子和小狗托托一起吹到了森林里,压死了作恶多端的东方女巫,为此她受到了芒奇金人的欢迎。多萝茜一心想回家,北方好女巫告诉她:“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中央,有一座叫“翡翠城”的城堡,那里有一个巫师可以帮助她。”多萝茜听了匆匆忙忙地出发了。在路上,她遇到了没脑子的稻草人,没心的铁皮樵夫和没有勇气的狮子。他们多想要去找大巫师奥兹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克服了,最后完成了心愿。

读了这本书,我被他们的友情所感动了。我知道朋友是很珍贵的。铁皮人、稻草人和狮子,他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互相帮助,共度难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在学校,同学就是朋友,也要互相帮助。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达成每一个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及启发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过来人告诉我,好读书,读好书,最后能体会到读书好。例如“凿壁偷光”的匡衡、“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闻鸡起舞”的祖逖经历一番刻苦勤读后都终有所成。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我从小就喜欢读,从儿童版、青少版到原著,都让我如痴如醉,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的魏、蜀、吴三国之争,最终三国归晋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天下之势会分合轮回?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人有贪念,某帝王强大以后,就想着吞并别国,其他帝王亦然,于是国家之间就引发了战争,然后那个统一的帝王会因欲望膨胀而腐化而逐渐衰败,最后又造成分裂——历史车轮这样不断循环转动着。

这部著作中的诸多人物,都得到生动形象的刻画,可以说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例如,曹操的生性多疑、孔明的神机妙算、张飞的莽撞冲动、刘备的擅用贤才等等。我想他的目的是想借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实,而那些人可能就代表了当时的某些人了吧。文中也揭示了许多对我们有用的道理,例如,轻敌必败、兵不厌诈、尔虞我诈、忠义两全、精忠报国等等。

随着阅读对书中人物的认识,我不免产生复杂的感情。我怜惜“凤雏”先生庞统亡于落凤坡,也怜惜如此强大的蜀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我憎恨那反叛的魏延、乐不思蜀的阿斗;我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的孔明、重忠义的关羽、文武双全的赵云。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中也存在着,有些才华横溢的人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有人命运多舛,比如霍金就是明显的例子。魏延、阿斗之流的人则是那些忘恩负义、沉迷于某种欲望的小人;而孔明则是那些孜孜不倦、手不释卷的人才,比如邓稼先、李大钊、闻一多等。这本书于己于人都很有借鉴意义,可见读书的好处。

当然,一个人的学识并非一蹴而就,不是读一本两本书就能立竿见影,而是靠日积月累的,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类的进步亦然,让书籍中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不断地认识世界,才能对其改变,然后人类才能进步。

书籍,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人类的营养品;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读的书越多,知识就越渊博,正如古语云:开卷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