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依法治国观后感推荐20篇

古代寓言故事在有趣的阅读中总是能给我们诸多的启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依法治国观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浏览

3765

作文

1000

2024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家的命运,国家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我们青少年,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好的栋梁是精心雕刻而成的,是持之以恒的磨砺,然而现代青年往往缺乏好栋梁的标准。

一、缺乏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的坚持,才可穿石,哪怕力量多么渺小,哪怕有多少否定的声音,坚持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和不可能吓倒,我们要向着希望努力前行,反复跌倒,反复起身,因为前面等待我们的必定是终点,是胜利的光茫,当然,然而,胜利并非顺手就来,需要我们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然而要想具备中这些品质,必须刻苦培养。某天有只口渴的乌鸦在地上发现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瓶子,瓶口却太小,无法直接饮用,多次失败后乌鸦却未飞走,而是机灵一动将旁边的石子往里塞,水也随之上涨,于是乌鸦便喝到了水,是什么让乌鸦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努力。机智,我们青少年也应如此,使自己具备此精神,使国家栋梁换发光彩。

二、缺乏才德。才能和品德是栋梁的本质,唯有才德双兼才能顶天立地,现在我们却不能双兼,往往是有才无德,有德无才,有的人甚至什么都没有,前者是危险品,后者是半成品,都是无法承受风雨的,。曾经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挥斥天下,大展雄心,以一敌六统一中国,不可否认他是聪明机智的,有能力的,正是这些品质让他统一中国,然而好景不长,他没有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反而剥削百姓,兴修宫殿,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暴动,最终秦始皇因病而死。说明才能和品德要互相结合,方可成大事。

三、缺乏目标和信念。目标是夜航中的灯塔,点亮你心中的希望,使你向避风港移近;目标是悬崖对面的树枝,给予你生的希望,让你大胆一跃;目标是令人垂涎的佳肴,只有为之而奋斗才能稳坐椅子上,享受目标的味道;然而目标带给你的力量是信仰,让你在黑暗里有所依靠,在孤独里有所乐趣,青年们应心存目标,坚定信念。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必须用心打造,刚强的栋梁,不倒之梁,共建我们美丽的家园,此刻便需风雨侵袭,青年们!我们应该坚定脚步接受洗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航拍中国陕西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姚老师立了个规矩,以后周三上午只要全体拿出一百分的学习态度,下午第一节课就可以看电影。

上午我们表现不错,所以规定即日生效。姚老师特意选了一部纪录片《航拍中国——陕西》,不仅为了让我们了解祖国山河的大好风光,也让我们学一学如何描写风景。

整部纪录片叙述了整个陕西的风光,通过直升机的航拍完成。我们了解到秦岭是陕西的南北分界,秦岭的最高峰为终南山。终南山是道士的隐居地点,这里有百年的隐士文化,如今也被开发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选择坐缆车或者独自攀登到终南山的顶部。终南山的险不亚于黄山。

离终南山不远就是华山,想要寻求刺激的人,可以来到华山的悬崖栈道,那比张家界的玻璃栈道还险呢,只有半米宽,背靠岩石,脚下就是咫尺悬崖。

秦岭也是熊猫的圣地,这里拥有中国仅存的几只棕色熊猫,也是金丝猴的天堂。到了中午,金丝猴在树枝间上串下跳。因为拍摄时是冬天,没有食物,它们只能去投食点“就餐”,可到了夏天,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自然界里有丰富的瓜果在等着它们。

虽然纪录片只有40分钟的时间,却让我们在天空中遨游俯瞰美丽的祖国山河,我真得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妈妈》是一部史诗,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阐述爱的舞蹈,这种至高无上的爱称之为大爱,它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中国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最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一,憎恨

一群衣着简朴的中国妈妈弓着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个方向迸发尖锐的控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控诉日军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这样的血海深仇无法宽恕,不能原谅,不共戴天!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二,接纳

音乐嘎然而止,人群中出现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怯懦而可怜!然而,她是侵华日军的孩子,她的和服上还沾着中国人的血,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对于饱受家园洗劫、亲人被杀戮的中国(河蟹)母亲来说,能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亲情和关爱,已经超出了常人范畴,实在很难做到!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中国母亲是善良与母爱的代表,这样的母爱称之为大爱,是跨越国界、化解仇恨的旷世情怀!

三,养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母亲们插秧、割草,在田间辛勤劳作,同时也忘不了对自己“女儿”嘘寒问暖。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女儿”一把抱住正在地里劳作的母亲,由于常年劳作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女儿”把妈妈的手紧紧贴在自己脸上,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溢于言表,接着,“女儿”弯下腰,模仿母亲的动作开始为母亲分担劳苦,以求回报深沉的母爱。这一刻观者饱蘸泪水,妈妈也欣慰地潸然泪下: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接着,家喻户晓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旋律响起,旋律如泣如诉,悠扬感伤,轻柔的音乐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往事,还有妈妈温暖的怀抱。

四,送行

然而,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女儿终将离去,离开这片养育她的厚实而深情的土壤,回到那个生下她却未能抚养她的陌生的国度。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突然,女孩一个转身,回奔到妈妈身边,紧紧抱住妈妈双腿不忍离去,此刻别离让所有妈妈怆然泪下。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为之动容。漫天大雪中,亲手抚养日本鬼子遗孤的善良的中国妈妈依然在痴痴地守望,守望那个曾喊过“地里站着的是我娘”的女儿。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人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20点整,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准时播出。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都会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在本次颁奖盛典上获奖的除了伟大的科学家,还有几位普通人,他们的故事让我很受感动和教育。如三次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救人的河南小伙王锋,在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正是因为他的义无反顾才保证了20多位邻居无一人伤亡,然而他本人却因多脏器衰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再次向这位平凡的英雄致敬!还有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已有6个年头的湖南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他的故事同样十分感人和励志,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如今,他们的创客团队已经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村民的好评。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一位大国工匠,他叫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这种永不服输、不断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电力人学习,只有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满足,我们才能取得进步,我们的企业才能取得跨越发展。

颁奖盛典最后还特别向为国著功成的中国女排进行了致敬,整个节目虽然只有2个多小时,但说实话我真的很受教育,就让我们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学习,一点点进步,为了公司的三大创建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让我们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我们诞生中国》,听说它被赞为年度迪士尼“动物三部曲” 的完美收官之作。前两部《疯狂动物城》和《奇幻森林》均在全球获得票房口碑双赢,而这部作为有剧情的纪录电影,名字不玄幻、无修饰,由一群可爱的动物们本色出演,甚至遭遇了死亡。影片一共只有75分钟,除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你可以收获旁坐的无数欢笑和泪水,在大荧幕上你还可以看到中国最美的景色。

电影前期宣传没有很大阵仗,动物们无法为电影站台,只有全片都没露过面的周迅和导演陆川替其发声,然而在今年上海电影节它的展映口碑并不差。经历口碑惨败的《九层妖塔》之后,陆川回归《可可西里》式的擅长技法,把五组野生动物大家庭一一展现,上演周而复始的生死轮回。

75分钟,四季在更迭,动物“演员”们的命运也在无法对抗的环境中自然发展下去——大熊猫丫丫和美美作为颜值担当,出场时萌番全场,母女之间展现了相聚别离的悲欢。金丝猴淘淘是一只攀缘于神农架密林的逗趣顽童,因为家中出现“”二胎而被忽视加入流浪团体,又从天敌手中救回了险遭毒手的妹妹,一家四口共同面对冬季的寒冷,尽显家庭聚散后的温馨。雪豹达娃的故事是一个悲剧,虽然它生存在食物链顶端,但仍要为哺育两个幼子四处觅食,甚至与同类冲突。大雪纷飞,达娃为了给孩子找口粮,不惜负伤与牦牛对抗,最终没有逃脱自然界的生死法则——弱肉强食。

丹顶鹤是剧中的客串嘉宾,也是中国传说中不可缺少的神鸟。除了上面三个动物家庭,影片还用藏羚羊和丹顶鹤串联整个故事,从中传达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主题。

观众兴许会认为这是一部表现动物本真的纪录片,其实不然。电影是先有故事大纲,然后去获取摄影素材,最后通过后期剪辑把零碎的画面串成一个完整的剧本。

虽说如今剧情片为追求真实会以伪纪录方式呈现,纪录片也越来越向故事片靠拢,但是这部看似原生态的纪录电影,还是披着一件精心包装的人类视角的外衣。三年时间制作,基本全靠后期剪辑去还原一个事先构想好的大纲,是否违背了纪录片的创作初衷?动物世界中确实存在人群意象和家族观念,但是如果将之完全真实展现,必须花费超长时间的忍耐力。比如雅克·贝汉拍摄《海洋》耗时五年。而国内愿意为拍一小段影像在荒郊野地蹲守两三年的寥寥无几,摄影技术的未达标也只能让导演半展实景半推理念。当然导演陆川本人也否认这是一部纪录片,但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欺骗”了拥有深切代入感的观众。

本片运用匹配剪辑和蒙太奇等手法,实现了理想的串联效果。只是制作团队都将主观思维优先导入,甚至曲解了动物某种行为的特定意义。比如通过结合苍鹰捕猎和金丝猴“淘淘”飞跃的画面,给人“淘淘”拯救妹妹的错觉;现实中雪豹达娃其实继续很好地活着,但是为了人为制造悲剧结尾,它在影片里“被死了”;个别画面背景颜色不一致但还是放置一起,拼贴痕迹明显。再加上后期剪辑,可怜的动物们日常稀松的平常都被赋予了稍加复杂的过度解读,还以此赚取了观众的眼泪和欢笑。

谈起旁白配音,周迅的声音固然拥有磁性,但放在电影里,周迅自然而发的众多拟声词显得太过频繁。强烈的主观意识迫使观众置身其中代入情感。加上后期的音效点缀,确实拥有更强的影像表现力,但是却失去了一种自然的原味。毕竟动物不能说话,这也是和人最大的区别。

诚然,在好电影极度空缺的暑期档,《我们诞生在中国》还是一抹比较温暖的清流。它延续了迪士尼一贯的爱与家庭主题,老少咸宜阖家欢乐会有一批热爱它的群体。至于它上映后的口碑如何,观众心中自有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八点,我锻炼回来,顾不上洗把脸,马上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圆梦中国德耀中华》。

为了让大家都来学习道德模范的精神,我通知所有学生都在10月1日晚上八点准时收看《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也通知亲朋好友记得收看这个能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节目。

主持人敬一丹和康辉一说开场白,就把我给吸引和震撼了。

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收看整场颁奖仪式,我用心聆听着道德模范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有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有的是用一生的爱来诠释的,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震撼。

他们这样做,傻吗?有人说是,有人竖起大拇指,直夸“好样的”。我却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敬礼,这是一种敬重,更是一种钦佩,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

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傻劲了,这种傻劲就是时代的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动力。

习书记的评价、贺词朴实感人,让人深受鼓舞。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事迹,让我对助人为乐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捐助别人,带给别人希望和实现梦想的力量,带给别人快乐,这就是助人的意义。

我们收看这个颁奖仪式,目的是在全社会弘扬这种道德精神,形成一种弘扬正气的风范。学习道德模范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中,许多人早已忘记了奉献,有时候我碰到一个因家庭出现困难而出来乞讨的人,我总会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她,可是事后,总会有同学或朋友说我傻,说他们是骗子。从这一件小事之中,可以看出人们害怕被骗,也没有奉献意识。可是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必须要孝敬长辈,诚信做人,舍己救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为中国争光。

作为一名教师,最美教师张丽莉、鼓舞妈妈杨小玲是我们老师的学习榜样。我们也应该更有爱心,给每一个孩子公平的关爱、关爱的温暖,做“张丽莉”式的好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神圣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鸡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的事迹温暖着中国,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你我。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

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辉,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

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动的岗哨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机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他可以过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00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杨茜

感动中国人物都是那么伟大,他们甚至把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奉献给了人民和祖国,其中梁建益这个人让我最感动。

梁益建,他是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治好了很多患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幸福。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因为很多畸形患者家里没钱,付不起那么贵重的医疗费用,所以梁益建就挨家挨户去出诊,给患者治疗。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仁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一年后,梁益建去木里县接刘仁富,为他实施了手术。一个年轻患者,让他直起了腰,能昂首挺胸的走路,能看清了给他治病的人,帮他铸造了未来。

畸形手术的风险很大,有些患者甚至被某些医院拒绝了治疗,但是他不会放弃,他要尝试治好每一位患者。

医生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医生也是白衣天使。他们救治了多少病人,给患者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给了我们健康。如果没有医生那我们就会生老病死,就会绝望。

如果我是医生我就会像他那样,给更多人治病,给他们带来健康,不会嫌弃病人,不会放弃治疗,要无私。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让我明白了很多,医生是那么无私,那么功德无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连日来,英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烈士的先进事迹经本报和其他媒体报道后,在海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官兵通过学习讨论、座谈交流、撰写体会等多种方式,学习张超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

在张超生前所在的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外场机务楼、机关办公楼等醒目位置悬挂着“向英雄学习”横幅,电子屏滚动播放张超先进事迹和视频录像。“向英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学习”誓师动员大会上,张超的战友艾群说:“我们一定会继承张超遗志,勤奋工作,刻苦训练,为航母舰载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感受烈士品质,激发奋进力量。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结合核潜艇精神大讨论活动,组织官兵收听收看张超先进事迹。南海舰队某基地利用网络、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体资源,开展“学英雄事迹、当精武标兵”体会交流。东海舰队某水警区开展“和张超比一比、自身差距在哪里”“英雄事迹怎么看、建功岗位怎么干”等群众性讨论,激发官兵岗位建功的强大动力。

学习烈士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在张超曾经工作过的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多架战机连续进行长途奔袭对海实弹射击演练。曾与张超并肩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飞行员李光耀说:“向张超学习,必须把每次起飞当成战斗,绝不让祖国海空受到任何威胁。”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发出倡议,号召官兵像张超那样练兵备战,在强军兴军道路上奋勇前行。

英雄牺牲,精神永存。从白山黑水到南海岛礁,从万里海疆到远海大洋,从海军机关到基层舰连,海军广大官兵决心像张超烈士那样,牢记强军目标,强化使命担当,奋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强大海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主持人在介绍支月英的评委会颁奖词中说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在长达36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最后的获奖感言里,支月英对孩子说出了最朴素的寄托:“希望你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为你们自豪,我爱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嗯……根据这部电影和我国现在这状况提出的“中国梦”是吻合的。里面的“土鳖、海龟、愤青”实现他们的梦想。那根据我国的状况还说,对于他们还说什么是梦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梦想?电影里面说的是“美国梦”,三人都想出国,最后梦想破灭了,去不了美国,他们就为了让更多的学子实现出国的“美国梦”来实现他们三人的中国梦。

我先说说里面有点诡异的价值观吧……看着电影让我想到中国的“新东方”。但俞敏洪否认了这电影和新东方创业事实的吻合。呵呵……也许也是不认同电影里面的某些价值观吧。

从电影里面的“抄袭”一事来说说。新梦想学校在英语考试试题上面抄袭了美国人的试题,在西方还是很重视知识产权的,我可以理解他们这样做的无奈,但他们的一些做法有点“流氓”。呵呵……可能那时候的人就是这样吧,有点鲁莽,在谈判时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还据理力争。美国也只是维护他们的权利,要求赔偿,而他们的做法更让人哑口无言——“上市”。是的,最后是承认抄袭了,我们上市把盛世闹大,美国能怎么样?最后有美国人问其真正上市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给出的理由就是:我只有上市了,才会在美国引起重视和轰动,你们才能尊重我们。呵呵……这理由真让人哭笑不得,在西方的价值观里面,只要你遵纪守法,不做伤害别人事情,在道德的层面上你能安分点,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赢得尊重和上市没有关系,难道你很有权有钱就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吗?这种价值观和中国融入世界主流的价值观是违背的。这可不是中国梦,是狭隘的民主主义。

这种狭隘的民主主义还体现在海龟的两次去美国,第二次去美国的那种心理,是不是带点“报复”,到西餐丁,当年海龟在那做兼职,第二次去了,让餐厅女雇主伺候他。还有买下实验室,以海龟的名字命名实验室的名字,只为了出气,这样就能得到美国人的尊重吗?只不过是用钱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一抹真情,带来感动;一份思念,传递关怀;一份温暖,捧出赤诚;一份坚强,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伟大,草根中的感动。20x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就像一抹阳光透过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间烙上它最深的痕迹。在心头跃动的,是灵魂的音乐,是生命的音符。

刘伟,一个失去了双臂但却充满了梦想的人。上天不让他自由飞翔,他就给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坚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然而,与命运的抗争并没有到此为止。疾病缚束了他游泳的梦想,却缚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并最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两条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刘伟用他的奋斗演绎精彩,用梦想点亮人生。平凡中,他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

然而如今,这份坚强,这份感动却在某些人的血脉中渐渐淡化。有人为情所困,只求一死来获得解脱,有人为生计所扰,为几万元钱就轻易放弃生命;有人为病所缠,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命运的无情而愤然离世……经历不起风雨,永远也开不出美丽的花,一番磨难后,才会绽放最绚烂的彩虹。

刘伟这个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坚强铸就不朽的年轻人,正是这些软弱的,徘徊在生死间的可怜虫们的榜样。

愿人人都坚守纯真,人人都保有坚强,不管身处何处,坚强总能带来希望,坚强总能传递力量。是感动,消融了心墙,是真情,凝筑了精钢,愿感动长在,愿真情永驻。愿每一个有梦的人,都能从这份感动里汲取一份力量与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__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富清。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2018年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71年党龄,见证“绝对忠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都是王锋同志冲进浓烟、火海里救人的场景和他全身被高度烧伤躺在病床上和伤病作斗争的画面,我被他的先进事迹深深的感动了。在学习时我就在想,作为一名普通百姓能冲进火海救人,王锋同志真的是太勇敢了,他拥有我们革命先辈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不禁感慨到,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现在这个年代是非常突出的,因为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没有追求,王锋同志能做到无私奉献为他人,不怕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不可想象的伟大壮举。现在可不象五十年代那会儿,那时大家的思想都很单纯,没有什么物质追求,有的就是要一心一意要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难能可贵的是,在社会环境开始改变、很多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的今天他仍能这样做那就是十分不容易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也有很多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在物质面前忘记了理想、信念,忘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感动的同时,我们不由得静下心来想一想,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的感到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我们是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反思一下。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自身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追求一套普通的住房和一般的收入,还有的追求高档的物质享受。我想,只要自己努力进取、积德向善就可以收获幸福,就会受人尊重。

通过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到自己的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王锋同志就像我思想和精神上的舵手,不断矫正我们前进的航向、王锋同志就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要以王锋同志为榜样,在立足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精神追求,努力工作、帮助别人,做一个无私的、勇敢的、热心的人,以求一个多彩多姿和无悔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航拍中国-新疆的观后感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航拍中国》第一集新疆,真的很震撼,太美了,美哭了,也学到很多知识。看了第一集新疆,瞬间改变了对新疆沙漠戈壁和干燥荒凉以往的印象,感叹生命奇迹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突然想起,奇葩说第三季中,史航老师的一句引用霍金的话,遥远的相似性让人感动。万水千山,毫不相关的两个地方,出现你未见过的相似,特别让人感动。也彻底明白了,无知源于不了解这句话。当我们静下心,愿意去了解并接触,那份我们不熟悉且陌生的历史文化.自然奇观与社会背景,我们才能真正互相理解,相互包容。

否则,那个地方,纵使是我们的国土,在我们的心中也永远是异域。回首过往,注意到每个省份和它们的人民在我们内心形成的固化形象,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不了解,这份不了解造成我们对彼此的偏见。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互相了解,形成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就必须跟随镜头,或者身临其境,出去多看看。

当然,也特别希望,高铁建设能够联通新疆与祖国各地,缩短我们的时空距离,真正拉近我们彼此想互相了解和理解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过后,中国十大风云人物颁奖典礼都会把我抱在身边,影响无数人的心灵,让我感动了好久,忍不住泪流满面。这个想法让我回到了今年的领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里拿着笔,小心翼翼地写下他们的名字。感动中国人民的排雷战士杜,与打黑除恶的老战士鲁,勤俭节约,捐赠给家乡八十多岁的老人。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在农村接了80后老师张玉坤。师范毕业后,张宇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做民办教师,月薪30元,工作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上全是山路,到处都是泥泞的荆棘。他用杆子把学生的课本和文具挑进山里和学校里。看着张宇在电视上滚挑沉重的课本,艰难的走在山路上,我的眼睛湿了。他不仅仅是在挑课本,更是山里孩子的希望!80后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大几岁。最后,我听白为他读了的获奖感言。写的是这样的:窄极惹山镇前途;长凳很宽,能让孩子们的心保持稳定。

是的,多么精彩的获奖感言,张玉国。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名字。你是河南人的骄傲。你虽然平凡,却是最伟大的。你展现了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每一个中国人,激励我,努力工作,追求我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先进事迹观后感大全1000字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选择工作生活,而是回到广西老家作为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路途中,这种不忘初心、勇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自我国开始实行脱贫攻坚以来,无数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精准施策,想方设法帮助其制定近期和长远脱贫计划。有的干脆住在贫困村内,和贫困户一起交流脱贫计划,实施脱贫任务,一起下地劳动,一起吃糠咽菜。许多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的干部在脱贫任务完成之后,仍然受到群众的不舍与挽留。

基层扶贫干部中有很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作为新一代的党员,他们满腔热血的回到家乡,践行自己的初心,在农村大地上尽情挥洒自己美丽的青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看得时候又鼻子酸酸,眼泛泪光。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很久都睡不着,掉下不少眼泪。

复活节假期,回家了一趟。五年没有回家过过清明了,今年妈妈使尽浑身解数,把江南的春天隆重地给我过了一遍。

鲜竹笋蒜苗红烧肉;刀鱼用筷子去肠,笋尖葱姜滚水鱼下锅,吃剩的鱼骨油炸;刚上市的小青菜做成的翡翠烧卖;冒芽的韭菜炒蛋炒饭;刚长出来的新葱做成的烧饼;芦蒿炒臭干;新蒜和新香菜用来下面;路边生机勃勃的各种野菜——黄花菜,菊花秧,采来蒸,煮,配肉配鱼,怎么都好吃……

临走时妈妈说,你以后,清明假期都回来吧,春天真好啊。

于是,第二集里那句“中国人用食物的变化感受四季的更替”深深戳中了我的泪点。

因为现在的我,住在一个都市里,一年四季超市卖的菜都是一样的。

越来越觉得,我被撕裂,被硬生生从故土扯开。痛苦不堪。

我深深依恋故土的生活,物象便是食物与味道。回家的那些天,每天早晨我都会和妈妈去逛菜市场。人们挑选,购买,讨论食物,热火朝天。总是能在菜市场上遇到各种熟人,寒暄以后总是要介绍一番今天要做些什么菜。似乎这些就是一切的生活。我迷恋着这些热闹的场景,贪婪地寻找,观察,勾勒。

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只知道这个世界该有多好,我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有多好。可是,我却有另外一个世界。

我不止一次地宽慰自己,故土,可能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桃花源。可是,当我看到屏幕上,那些人,用心耕种采摘果实,郑重为家人制作食物,品尝味道而满足的神情,我便想要流泪。这不就是我的故土吗?这些踏踏实实的日子不就是我迷恋的故土吗?这些从来不是桃花源,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啊。

许许多多的味道和记忆被这部纪录片唤醒。

放学回来,外婆说,今天包饺子。记忆里的厨房便是一片永远也散不去的雾气;端午,外婆和妈妈会坐在厨房的门后,包粽子。大高压锅里是用酱油腌制好带着褐色的糯米,青花瓷碗里照例是肥瘦得宜的猪肉。那年高考,每天的早餐都是一个粽子;夏天,外婆煮黄豆,发酵。在盛夏时节满院子的酱缸;蟹肥时节,女人们围坐在家里的八仙桌前,把一只一只的螃蟹蒸煮,肢解,剔骨取肉,熬成的蟹油可以吃一年;冬天,把老豆腐浸上水,数九寒天放在院子里就可以做冻豆腐,火锅或是炖肉,都是无上的美味;……

我也会是片中所说,那些过年过节才回家的孩子。我也将会成为一个飘泊的,永远的异乡人。故土不再是故土,食物和味道却已经成为我的烙印,他们促使我自己学做饭,寻找我自己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我愿,我的后代,不要再与故土分离。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国崛起观后感中国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中的九个国家,全部具有以上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成为西方列强践踏的对象?而在当前也不能称作一个世界强国呢?

通过影片的启示,或许能从我们的文化中找到些端倪。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很难发现无畏的探所精神和法治观念。

受到孔孟之道的中庸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人,无论哪个朝代或是时期,总是因循守旧,认为祖宗的东西是万年真理,不知变革为何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却在进入近现代过程中远远落后于别国。

法治虽说是政治学中的上层建筑,但却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一个国家光有完备的法律系统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拥有法治的精神与契约精神。什么是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呢?法治精神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尊重法律,没有人可以超越法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是缺乏的。遍地的贪官与“土皇帝”不正是坚信手中的权利就是“法律”,才敢于勇于胡作非为吗?契约精神其实就是诚信。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只要形成契约就要履行,而中国现在恰恰缺的正是诚信。

归根结底,中国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重视程度低。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其实,大国崛起这部影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崛起的途径。比如,德国与日本这两个后发国家的崛起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例如,他们都很重视教育的崛起作用,德国在一战以前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达到百分之九五以上。他们还强调国家对经济崛起的主导作用,以国家为旗号去促进民间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腾飞。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中国现在要和平崛起,而电视片《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与深刻启迪,它不仅对我们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x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5851 字

+ 加入清单

郭小平心里,更看重的不是院长头衔,而是红丝带小学校长的身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名词“艾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带队,红丝带小学的3位老师和12名艾滋病儿童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的现场录制,与他们一起排演这个节目的还有两位防艾大使: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濮存昕老师还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名誉校长。节目录制前,他刚刚跟孩子们同桌吃了晚饭。

晚会现场,主持人把话筒给孩子们,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心愿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湿的。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翠翠,上台后一直在流泪,声音哽咽地说以后想做一名护士;胖胖的高个姑娘叫盼盼,说自己想当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则神情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学家,攻克艾滋病!

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唤出全场所有人的眼泪,嘉宾哭了,主持人哭了,现场观众哭了,摄像师、灯光师的眼中也闪着泪花。我坐在观众席上,尽管上午刚采访了这些孩子,但还是忍不住再次为他们的命运流泪。郭小平说,想当医学家的小男孩特别聪明,特别爱读书。

想当舞蹈家的盼盼还为现场观众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脸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特殊的无辜的孩子,还能有梦想,有笑容?

台上,红丝带小学的名誉校长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绍给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聚光灯下,郭小平穿着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点风尘仆仆的感觉,看上去不像院长,倒更像一个父亲、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

医院里办小学,解决两代艾滋病人受教育问题的有效尝试在中国,所谓二代艾滋病人,主要是指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是艾滋病人、或者仅一方是,这些孩子的艾滋身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注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项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支持的调查对外发布消息,在中国6个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严重歧视。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被允许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将近65%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与感染者一同用餐。

尽管这种歧视在中国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并对艾滋病预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采访中记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学军(临汾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美婷(红丝带小学音乐老师)、张新平(红丝带小学文化课老师),还有刘倩(红丝带小学生活老师),吃住行都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而刘倩本人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对这些孩子的称呼是“我的娃们”。

郭小平:“对艾滋病宣传初期,见诸于媒体上的报道往往与道德、伦理的沦陷相关,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实际上艾滋病患者被传染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母婴,二是血液,还有就是性传播。在山西,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很少,多数艾滋病人是通过卖血和输血途径所传染。艾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应该给他们以起码的同情。但是媒体和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这些艾滋病孤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成为血液传播的第二代受害者,这是一群命运坎坷,备受病痛折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我们的正视,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样上课、游戏、生活。否则,一旦他们在冷眼和歧视中长大成人,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那时再想教育就晚了。”

采访中获悉,那个晚会上想当护士的小姑娘翠翠,刚来医院时患有强迫症,舌头伸出来总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学念了一年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指着她说她有艾滋病,远远地躲着她,翠翠长时间被这种环境包围,所以性格很孤僻,不爱见生人。到病区几个月后,翠翠就不再吐舌头了,胆子也大起来。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红丝带小学采访时还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数字显示,全球1/6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和1/7的新发感染HIV是15岁以下的儿童。而在我国,据统计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大概有7万人。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相较之下,临汾红丝带小学的十几个孩子毫无疑问,当属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成了医院的孩子,医院不仅为他们看病,还建了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2006年,郭小平亲自领着他的“娃们”去看了北京天安门;2008年初,这些“娃们”在郭小平的张罗下,又飞到海南岛,圆了“看海梦”;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让娃们走进“鸟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到我为止,不再传给别人的理念’。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们要扰乱社会后果难料,所以现在必须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将来如何生存。所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点在道德,然后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们不重视艾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势必会出现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教育。

对艾滋病人的关心,不能心血来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来块钱买几根铅笔,几个面包,或是帮患者洗澡,都是关心他们的表现。像濮存昕老师,他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就非常真实,每年他都会给红丝带小学五万块钱,用于给孩子买衣服、或生活补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临汾看看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个餐桌上同吃一盘菜。

艾滋防控这块必须有这样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让人类在最快的几十年或是几百年内控制艾滋病,否则的话,艾滋病一但爆发将完全不可收拾。”

绿色港湾模式,让艾滋病患者在“生产自救”的同时进行“心灵自救”

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到今天,23年过去了,官方数字报告的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增长到约70万人。2007年,约有5万新发感染和2万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预计有12万到15万艾滋病感染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而目前仅有4万人接受该项治疗。这4万人中,就包括了先后在山西“绿色港湾”艾滋病区接受救治的1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这是一篇北京媒体《新京报》的报道——

2004年6月,临汾传染病医院“绿色港湾”艾滋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涌入丁师傅爱人的病房。那天是他爱人的生日,医护人员专程买了一个大蛋糕,买了鲜花,还点上了生日蜡烛。

在“绿色港湾”,丁师傅的爱人第一次听到别人祝福她“生日快乐”。她特别开心,还唱了几首歌答谢大家。生日过后,丁师傅爱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心情也开朗多了。发现自己成了艾滋病毒感染者后,她还从来没笑过。“她有勇气活下去了。”丁师傅说。

大年三十的时候,丁师傅的爱人,还收到了郭小平送的100元红包。正月初一,几位患者及家属还吃到了医护人员包的饺子。

小患者苗苗最喜欢护士周亚琴,每次她下班回家的时候,苗苗都要拉住她的手,让她带好吃的。她每次上班,苗苗都会在大门口等她。周亚琴说,“苗苗把我当成他的亲人了。”

在患者眼里,院长郭小平从不穿白大褂,不戴口罩和手套。他平均一周来“绿色港湾”一次,每次都要坐到患者床前问寒问暖。“一点也不像领导,没有架子,很随和,就像熟人见面一样。”一个患者的母亲说。

为什么要给患者发红包呢?我把这个问题抛向郭小平。

郭小平:“我们要让患者感觉这里像一个家,所以取名为‘绿色港湾’。绿色寓意着生命,港湾就是家。得了这个病的患者思想压力都非常大,必须让他们乐观一点,鼓起生活的勇气,这样对治疗才有好处。从一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艾滋病人的心理治疗。我们倡导医护人员和患者‘结对子’,医院其它病区的医护人员也会轮流到‘绿色港湾’值日,我们还号召医护人员在节假日和周末把艾滋病孤儿带回家,让这些娃们也能感受到家庭温暖。不少患者在‘绿色港湾’治疗后可以出院,却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听上去,这个“绿色港湾”好像是艾滋病患者的世外桃园,但是据了解,“绿色港湾”模式一经媒体报道,就引起了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对艾滋病人采取隔离措施。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它的创建人郭小平又是怎么想的呢?

郭小平:“是患者的贫困、心理压力和传染病医院的客观情况,构成了病区搬迁的理由。临汾市传染病医院是山西省4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之一,原来的艾滋病病区设在医院本部,艾滋病病人不敢出门活动,担心遇到熟人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加之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在传染病医院易与其他传染病患者发生交叉感染。一旦交叉感染,艾滋病患者就很危险。很多患者过早死亡是因为并发症死亡,并不是因为艾滋病毒。

2004年7月,我们自筹150万元将以前的SARS隔离区改建成‘绿色港湾”将艾滋病患者全部转了过去。从2004年7月24日建成至今,该病区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20多人次。该病区的艾滋病患者只需要负担生活费用,住宿、治疗都免费,患者可以自愿入院,来去自由。”

记者去过一次“绿色港湾”,在开满芍药花的田野上,离临汾市区大概十公里的车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形容成一个风光旖旎的田园式病区。一个患者告诉我:“在市里,别人都躲着我们,弄得我们都不敢出门。在这里,大家都是这个病,没有谁躲着我们走。我们还可以互相交流,有空还可以玩一玩。”来自病区的一份资料表明,来此地就诊的患者中,95%都是农民,每天的生活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市内住院,他们每天都要到街上买饭吃。而在这里,院方盖了四个灶台,他们可以自己做饭。

2004年7月是“绿色港湾”开诊的日子,这里也被称之为“艾滋病人生产自救区”,患者在这里可以获得免费治疗,得到家庭般的看护,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们的家属还可以通过为病区打工来维持生活。

在这里打扫卫生的、烧锅炉的、维修房屋的、种菜养猪的,都是患者家属。

丁师傅的妻子1997年5月在做一次手术时因输血感染艾滋病,6年后开始发病,住进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当时传染病医院还没有向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住院一周,就花费1,000余元,只好出院。“我当时都绝望了。”丁师傅抹了抹眼角的泪。

2004年5月12日,丁师傅接到院长郭小平亲自打来的电话,说传染病医院现在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免费治疗,希望他们能尽快到医院就治。

“我永远记得这一天。”丁师傅说,当时,他就挑上一些小麦,带了500元钱,带着妻子赶到了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并随后到了“绿色港湾”,丁师傅还获得一份兼职工作————洗床单被罩、打扫卫生。天气变冷后,他又干上烧锅炉的活,每月 600元。此外,丁师傅还带领五六个病人在病区内的土地上种药材,院里也给每个人发放了相应的劳务费。

“绿色港湾”占地面积90亩,除1,500平方米的建筑及院落外,其余均是可耕地。去年,他们收获了3万余斤玉米,大部分都分给了医院的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大白菜也收获了不少,除当福利分发,留下自用部分外,其余的都卖掉了。丁师傅一家人吃的蔬菜,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救区自产,都是免费的。

“绿色港湾”病区主任乔吉平说:“种植蔬菜和中药材,都是缓解经济压力的手段之一。去年,院方购买了150吨煤,用于烧锅炉取暖,医院的开支很大。而且医院不收患者一分钱,除国家免费提供的药物外,国家规定要收的床位费,医院也免了。”

我看到,这里共有36间病房,每间病房两个床位,带有独立的卫生间。此外还设立了治疗护理区、行政后勤区和被誉为全中国最有爱心的学校————红丝带小学。治疗护理区内除病房外,还为患者及其家属设有活动场所,如VCD娱乐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馆等,用于丰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生活。

实践中的困惑

郭小平:“最大的困惑是经费问题。“绿色港湾”虽然只是我们临汾传染病医院的一个病区,但却承担着全省差不多90%的艾滋病人救治工作。国家对艾滋病人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中,有一条是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也就是说,政府及国际基金组织所给予的援助多数用于艾滋病人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而山西的艾滋病人几乎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本身就面临着温饱问题。比如红丝带小学的孩子,不少是孤儿,还是艾滋孤儿,他们的生活谁来负担?医院每年要往绿色港湾这个病区投100多万元,才能保证这里的正常开诊。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接受治疗的医护人员、病人和红丝带小学的孩子们眼前就面临着严峻的冬季取暖问题。建筑是当时搬迁时医院自筹资金建的临时过渡房,一直想盖新的住院部但是到现在资金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现在锅炉又坏了,要想解决又得一笔开支。大家都知道,艾滋病人最怕感冒,这么冷的天气,取暖问题解决不了,对他们的身体最不利。医院很困难,确实很困难。

对艾滋病人的诊断问题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国家把诊断的权利交给疾控中心,医院没权利诊断艾滋病。但是我觉得诊断和治疗也应该是医院的事情,而不应只由疾控中心来做,因为疾控中心没有行医权。今年我们医院就发生了一件事:一个病人在2005年通过疾控中心的血液化验报告,得出的结论是艾滋病患者,今年在我们医院要做一个胆囊手术,令人尴尬的是手术中发现,他体内的HIV为阴性!这下我们都着急了,一个标准复查两遍,最后送到本地疾控中心,结果都是阴性。现在这个检验已经通过省里送往北京,到现在还没有结果。病人很焦急,每天都要问我有没有结果,问自己到底是不是艾滋病患者。因此我觉得,关于艾滋病,现在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不衔接的问题。

再就是艾滋病的防治资金中,“防”大于“治”,治疗资金严重不足。国家每年的艾滋病防治资金大都用于预防。我们病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接收艾滋病患者1,000多人,各项开支非常多,每年需要几百万元,但从建立至今,卫生部和省里提供的资金较少,我们的医护人员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经验的机会也很少,很难及时掌握艾滋病治疗和管理的前沿信息。我虽然管理着这个病区,却从来没有机会参加学术交流,更不要说其他医务人员了。

艾滋病人动手术难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今年,山西一个艾滋病患者因患子宫肌瘤要动手术,竟然没有医院敢接收她,后来还是在媒体的帮助下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艾滋病人隐瞒病情,悄悄去综合性医院做手术,这样无疑会增加艾滋病在综合性医院的传染几率。如果国家能形成一套关怀、治疗、疏导病人的办法来规范艾滋病治疗,就为艾滋病治疗医院提供了指导。”

采访结束,郭小平忧心仲仲的表情,还一直在眼前闪动。他所创立的“绿色港湾”发端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善良之心,很多工作靠每个人的主动奉献,这样的人文关怀具有多少可持续性?郭小平的艾滋救治实践是否还有创新空间?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