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色革命故事的观后感【合集20篇】

浏览

3000

作文

397

费城的故事观后感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我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应对艾滋脖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忙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它讲述了一个名叫安迪的年轻律师被公司无理解雇,而开除的理由就是他患上了爱滋玻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坚持用法律维护自我的权益,维护自我的尊严。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表现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动。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体形,他用节食的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一天都进行造型训练,但回家后又得恢复自我,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更可贵的是,他所演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坚强的奋斗着的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主角。正因如此,汤姆?汉克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

影片中的一男一女,都是极不幸的人,却也是值得敬佩的人。他们遭遇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也以最顽强的方式承载了这痛苦,最后在人世间的歌声中飞升而逝。

我们对爱滋病,对同性恋往往是一种有色的眼光看待,往往是惧惧恐慌,也许更多的是歧视。但从人性的角度讲,爱滋病者,同性恋他们都享有与常人一样的权利。正如片中律师乔所说的,他是厌恶同性恋者,可他更要的是法律。安迪与乔执着的法律精神感染着我们,告诉全世界爱滋病者们公平,正义还是存在的,同样能够用法律,用自我的决心活的精彩。

一个人在频临死亡之际,为了人类的权利为了争取世界的正义,个人的公正,不畏世俗眼光,敢于应对别人的不赞同,敢于与病魔做斗争,做他认为对的事,值得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叶挺的小故事:把革命比喻成爬山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他不能允许共产党派人来当军长,而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达十年之久,他认为可能会听他的话。张闻天、毛泽东发出电报,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叶挺表示:"在党的组织之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到底。"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辞职。

10月19日,张闻天、毛泽东又致电询问叶挺"是否可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很高兴,愿意接受党中央的考察。

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

叶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13日,叶挺回到武汉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一次出于不得已而抗战,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长征胜利的80周年革命大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以1935年5月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著名的真实革命历史事件为原形,基本上真实演绎了当年红军勇士两昼夜行军320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全貌,较之80年代的老版电影《飞夺泸定桥》更加身临其境、震撼人心,加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推波助澜,各种场面的战斗如丛林伏击战、抢攻战、炮战、群战、对垒战都呈现得格外壮观,不仅子弹横飞清晰可见,甚至浓浓炮火或偷袭的子弹的呼啸都能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看着红军战士在敌人的偷袭下无声倒地,一阵无以抑制的悲哀便油然而生,很多战士没能跑完240里的山路就陆续口吐白沫累死在中途,更何况还有瓢泼的大雨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壮举,也几乎是不可能创造的奇迹,每一项都足以载入世界纪录,每一项都值得全世界肃然起敬——这精神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国籍,谨是对勇士发自内心的叹服。

当然,全片的压轴大戏“飞夺泸定桥”也没有辜负观众的祈盼,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天堑奇险的劣势环境、光秃秃的十三根铁索还被敌人据断一根、简陋的武器装备、连绵不断的迫击炮的轰炸和机枪的扫射以及被敌人玉石俱焚点燃的熊熊大火等,都在镜头的切换和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被渲染得淋漓尽致、残酷悲壮,宁海强导演的执导能力可见一斑。除此之外,白军田生才与小红军的生死兄弟情、藏族小女孩对勇士哥哥的孺慕之情、黄团长与一众战士的革命战友情以及红军战士对过往老百姓的关心帮助等均都刻画得感人至深,令人动容。可以说,《勇士》在整体的拿捏上比之热映的《湄公河行动》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湄公河行动》着重凸显的是个人英雄主义,那么《勇士》则更倾向于为理想而奋斗的高尚信念主义和休戚与共的团结。影片的最后,李东学不断喃喃重复着“理想”二字,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红军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正规军”却屡战屡败不堪一击的原因。另外,大概是为了增加影片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其中有两处细节颇令人玩味,一处是被枪炮吓得瑟瑟发抖的大熊猫,还有一处则是吓得倏忽而逃的金丝猴。这是影片的创意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色电影《地道战》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在我们这些90后大学生的心中并不代表消失了,因为当那熟悉的革命奋斗旋律响起时,我们便找回了那些年学校里组织在国旗广场前看电影的那段欢乐的、难以忘怀的时光。黑白电影,它充满了浓郁年代感,不仅这样,其骨子里还流淌着革命的本质,传达出一种当时的人们朴实自然的品质却又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张力给予你无限的力量。我想抗日战争片《地道战》就是这样一部好的黑白电影。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但这样一部好的电影依然是我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那个用鲜血染红红领巾的时代。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触,是因为 “地道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片中人们对革命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可敬,对高尚情节的追求,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的崇敬爱戴之情。

1942年,霸道的日本军侵入中华儿女的国土,在中国冀中平原上,有这样一群英勇奋战的男女士兵,凭着一颗爱国的心,从四面八方赶来集齐,准备战斗。为了能顺利的战胜日本军,冀中根据地的人民用智慧作战,展开了挖地道的行动,我方士兵运用野外地道站的战术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终于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有智谋的高传宝,令我无比的佩服;有忠诚至上的老钟叔,有让人臭骂的汉奸汤司令,还有那个令人恨之入骨、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这些老演员所刻画的深刻的人物形象仿佛如电影中那些经常响起的动听的音乐一样,时时萦绕在耳边,难以挥之。

电影结束了,我却还意犹未尽,脑海中还都是当地人们作战的画面。那么的铿锵有力,那么的富有感染力,使我看完之后内心热血沸腾,感触颇多。我想那是一份对高传宝同志的敬佩之情,一份对士兵们顽强斗争意志的佩服,一份对司令可笑举止的愤恨,一份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与其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还不如说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人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中国的领土,是他们在名族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而正是这一点,才会让我们每次在看这种红色电影时,内心会产生了一丝感动,一种莫名的冲动,一份对人性、对自由、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一份久违了的爱国情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大青山革命根据地观后感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4月3日,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发扬“缅怀先烈,永葆先进”的革命传统,准确、有利、不失时机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到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

单位全体党员在党支部书记XXX同志的带领下,8:30分从单位驱车到了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当下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纪念碑,纪念碑前面的广场上树立着些许革命先烈的雕塑,大理石基座上雄浑的大字解说着他们的事迹,再现了当年人民解放军奋勇抗日,吃苦耐劳,节俭朴实的动人场面;纪念碑和广场之间就是纪念馆了。

踏进纪念馆内,相对昏暗的灯光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催动着我,先是耐心安静地听讲解员讲解当时扣动人心、激情滂湃的红色故事,“大青山是一座抗日的丰碑,它镌刻着那一段惨烈悲壮的历史,铭记着那一个个英勇无畏的名字、、、”。1941年11月30日的那一天,山东党政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史上进行了一场英勇悲壮的最著名的突围战。纪念馆内还存放着先烈们用过的的木板床,土枪、土炮等物品,展现出他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奋斗到底的不朽精神。

我们来到这里,聆听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使我们每个党员都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我在想,组织看展览容易,去听一场介绍容易,“造势”容易,感动和激动一阵子容易;而不容易的,更具“功力”的,是如何将大青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精神真正学到手,真正指导实践用于实践,真正做到细化、量化在我的日常学习工作之中。

我以为,参观重要,学习重要,宣传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大青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有的事,如若只从大处去说,只是大而化之去说,都好说――但说并不能代替做,但管用的、致命的还是细节,是千千万万的一时一事,是“水磨工夫”。千层之台其余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我认为用党的先进性和大青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精神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做好每天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才会得以实实在在的发扬光大,而不致流于形式,流于空话。

XXX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钟南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大灾大难面前,一大批共产党员彰显出了不辞辛劳

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本色。为了给全国人民筑上一道安全的防护墙,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这其中包含着一对对父子

一对对夫妻一对对师生……他们是亲人,是人生伴侣,是战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成为了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之中有医生护士,有公安干警,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自告奋勇组建起来的志愿服务队。他们冲锋在前,为打赢这场保卫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疫情推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党员志愿服务队搭建起了心与心的桥梁,用爱心温暖人心。”在这场疫情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志愿者,

90后志愿者华雨辰是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疫情发生后,她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她当过接送医务人员的司机,当过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当过搬运工,还是方舱医院的志愿播音员。在方舱医院,华雨辰通过播放音乐朗诵美文以及播报相关新闻,来平复患者的情绪。每一次,她都非常用心地去准备播报内容。她说:“作为一名志愿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患者能够早日出院,希望志愿者小伙伴都能平平安安的。我们一起相约,等到出门不用戴口罩的那一天,再重新认识彼此。

2月3日,武汉市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后,党员李自然便第一时间报了名,随后被分配至医疗队的驻点酒店参与工作。他每天负责对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一楼大厅的消杀负责物资的搬运工作,一天忙碌到晚上,他才发现全身已经湿透了。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他说“疫情期间,在武汉的国企责任重大,同时,我作为基层党员,更要发挥先锋示范作用,把后勤工作做好做实,让医疗队员们休息好,他们才能更专注投入到患者救治工作中去,比起医疗队员的辛苦,我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你们街道人手够吗?是否需要志愿者?我作为党员也想出一份力!”党员杨叔飞同志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到湖北荆州沙市区公园社区疫情防控阵营中去,自愿担任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出行控制生活物资配送等各项工作,在夜晚冒着寒冬坚持值守,并积极提出了许多有利于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冲锋在前的品质与形象。

他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抗战疫情的道路上,他们冲锋在前,伴随着恐惧,他们坚定信念像骑士一般保持着必胜的信念。他们用双手架起了老百姓的生命之桥,用双肩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用行动扛起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向他们致敬——可爱的斗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红色经典《建党伟业》观后感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建党伟业》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中国的历史可谓是风起云涌、巨变更迭,其中事件因果互牵、错综复杂,犹如大海之下的巨网,时隐时现,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那段历史的细节。编剧用简单的三条线,一条是中国近代事的大事记,一条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还有一条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思潮,搭起了那段岁月的脉络,将沉重的历史画卷平摊在观众眼前,没有歌颂什么,也没有诋毁什么。

看完《建党伟业》后,我内心的澎湃难以形容,在那个最坏的时代,有着一批为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他们的激情与精神,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以及其他知名和不知名的学生、工人、老百姓,他们的爱国心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勇气,他们用智慧与血肉之躯扛起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上下求索。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艰巨,先烈用鲜血为我们铸造了这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和平时代,我们应该庆幸与感激,燃烧自己的爱国之心,时刻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如此才能面对的起那“无量之热血、无量之头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观后感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为聆听道德故事,感受榜样力量,致敬道德之美,汲取向上力量,临沂汪沟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观看学习活动。让大家进一步感受道德模范们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在新的一年给自己和家人满满的正能量。

教师们观看道德模范故事,学习不畏艰辛、义务守边的阿迪雅;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文秀;“英雄机长”刘传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等,学习道德榜样,树立高尚师德,汲取有形正能量!

学生和家长们也一同观看节目,道德模范的真实事迹和名家演员的精彩表演感人至深,让人心生敬佩,真情礼赞,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道德最美的种子,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最美家庭。

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带来一次精神的洗礼。节目观看完毕后,家长们和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全民教育,也是一场深刻的家庭教育。新的一年已经开启,学校将继续引领全体师生、带动家庭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榜样、争创道德高尚的社会新风,用榜样的力量,踏步文明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向道德模范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色革命电影《难忘的岁月》观后感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9日下午全片观看被列为中宣部向建党95周年献礼片之一的电影难忘的岁月》后,我心潮起伏、深受感悟。现结合本职工作浅谈观感,认为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至少要有以下“三气”和“三性”。

一是勤于学习树正气,在思想道德上发挥引领性。在这部以延安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气势恢宏的电影中,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作为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开创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提出了党员六条标准,展现了他严明了党的纪律、培养了干部队伍等故事。深刻地启发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党史、党章和党的纪律,学习伟人坚持党性、顾全大局、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崇高精神。要做到好学厉志,牢记宗旨明方向、博学厚积增能量;要做到正风肃己,严守纪律上心头、钱财面前不伸手。

二是勇于实践有底气,在工作业务上发挥示范性。情节跌宕起伏、画面引人入胜的《难忘的岁月》,教育着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坚持自信、持续奋进。并坚持在工作实践中把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和品行弘扬传承、学以致用。要致力探索敏于思、重在实践出真知;着重业务精益求精、注重党务炉火纯青。要一专多能,能做会讲,能写敢为。

三是敢于担当接地气,在管理服务上发挥争优性。令人赞叹、催人奋进的影片,以艺术手法表现了毛泽东、陈云同志投身革命的激情、血火铸就的友情、并肩作战的豪情,凸显了两位伟人的崇高情怀和伟大品行。感召着我们要上下团结互相谦让、老小友爱品德高尚、攻坚克难勇于担当。要全力服务,职责重托系于心; 要着眼基层,奉献在胸为民情; 要务实高效,创先争优业绩新。

总之,《难忘的岁月》这部既有震撼力和主导性、教育性,又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观赏性的红色电影,不失为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我们当前如火如荼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效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当前群策群力全面实现各项工作年末收好尾,年初开好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色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百团大战》是八一厂出品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主要讲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为突破日军在华北的囚笼政策,发动的百团大战。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国破家亡,战火连天的岁月,让我们愤恨于日军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让我们钦佩于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视死如归,让我们感叹于和平生活的幸福来之不易!

影片主要通过百团大战的几个关键战斗展开叙述:第一是破袭战,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正太铁路,迟滞了侵华日军南下东南亚的进程,有力支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斗;第二是娘子关战斗,八路军120师右路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并歼灭日军一部,劣势装备的八路军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第三是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在汉奸走狗的配合下,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我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最终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保住了这座八路军创建的抗日战争期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第四是关家垴战斗,为歼灭偷袭兵工厂的冈崎支队,在彭德怀的亲自指挥下,八路军包围了关家垴,但因为敌军阵地易守难攻,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仍未攻克,最后听从足智多谋的刘伯承的建议,采用土工作业直通峰顶才将日军歼灭。

百团大战取得了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的辉煌战果,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影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同时也成功塑造了指挥员彭德怀、左权的大义凛然,足智多谋的光辉形象。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同时八路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名将左权在之后日军的报复行动中壮烈殉国,实在可惜!抗日先烈不畏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民族精神光耀史册,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色电影《刘胡兰》观后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刘胡兰》这本电影后,被刘胡兰深深感动了。刘胡兰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3岁参加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15岁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光是这些,就让我赞叹不已。

1947年1月12日上午,敌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观音庙前,还抓了几个人在庙里拷打。刘胡兰预感情况不妙,摘下奶奶留给她的戒指,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一位八路军烈士的遗物)和一盒清凉油(她的入党介绍人送给她的纪念品),把这三件小东西交给继母胡文秀。这点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刘胡兰的心爱之物。接着敌人的屠杀开始了,有六个不向敌人低头的乡亲,被凶残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头。这时#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gkstk.com end#候,大胡子狞笑着刘胡兰,刘胡兰二话没说,从容地向铡刀走去。年仅15岁的刘胡兰,就这样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7年3月,毛主席得知刘胡兰牺牲的消息,当即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大字,对刘胡兰短暂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中国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负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崇高的革命精神。

多么伟大的刘胡兰啊!那一次,我正好在拣菜,好多好多的菜要我拣。我边看边拣,快要累死了。正好电影放完了,我就想了:刘胡兰连死都不怕,我才干这么一点点活,不就是拣拣菜嘛,有什么不行的?我一想到这个伟大的革命小英雄,想到她十五岁就牺牲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苦啦!去年暑假,我还去奶奶家帮她种田播种翻土呢!刘胡兰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革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庆祝建国90周年,我们郭里园小学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巍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自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诞生了。这一伟大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产物;同时,这一伟大精神,不仅是革命斗争的产物,更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还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精神武器。

二十四个深具分量的汉字高度浓缩概括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仅仅二十四个汉字,却突显着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内涵。

其中,坚定信念,在革命时期,也即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是大革命失败后一大批共产党人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而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这让我们醒悟,革命要胜利,必须紧密联系群众而勇于胜利。实事求是的精神,则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我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伟大精神。在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同时,又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不断地付诸实际生活斗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充分体现了军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时,有了信念,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环境中艰苦奋斗,也要敢创新路,不断在实践中拓展和创新,有新路才有新发展。

在井冈山大学,红色更应重视,井冈山精神更应重视起来。当然,不仅仅井冈山大学要这样,身为井冈学子的我们也同样应该把这一伟大的革命精神放在相当的高度,把这一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渗透身心。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关系到每一位共产党人,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重要课题;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关系到每一位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井冈学子,是每一位井冈学子的使命。身为井冈山大学的学子,必须了解和熟悉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熟透理论,并把这一精神实现从理论到实际行动的升华;同时,以精神理论内涵为基,在实践中弘扬和发展井冈山精神,丰富并完善精神内涵,并以此提升自我涵养,致力成为优秀的井冈学子。井冈山斗争过去了,但井冈山精神是属于历史的同时,也是属于现时的,更是属于未来的。井冈山精神既然是伟大的,井冈学子自当勉励和骄傲着。

当今大学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生活学习多样。相比于艰难困苦的革命时期,如今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学生是多么的幸福。这是我们学习环境的现实状况。但也正因为这种差别,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发展、弘扬以及传承也更有其相应的空间和潜力,而且更有其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更需要学习井冈山精神,结合历史和现时,在一个更有空间更有潜力的范围或深度上努力发扬传承井冈山精神。这是我们共同的红色使命。

时代在迅速前进,信息化突飞猛进,人们包括广大学子,面临着更多更广的选择和选择空间,但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以及怎样选择最合心意。在这选择的过程中,尤其会渗透一种精神的内涵或者说自我价值内容,以丰富并发展自我的世界,我们也因此而更会安心无悔。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共同需要的精神价值,更应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价值。我们也要学会在选择中渗透井冈山精神,让我们的选择有所坚定、懂得信念,理解艰苦、懂得奋斗,实事求是、懂得创新,懂得勇敢、相信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革命影视作品观后感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岁,没上念过几本书,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又一颗为祖国无悔献躯的赤字忠心,他虽然年仅19岁。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们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显了中国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终生,若干年后,被世界遗忘;但董存瑞,年仅19岁,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色电影冲锋号观后感

全文共 186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晴朗的周末,单位组织观看了影片《冲锋号》,许久我都没有去电影院看影片了,为此心动不已,尤其是这类红色主题的电影,我还特意查阅了影片的相关资料。电影《冲锋号》用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流浪少年经过长征的洗礼,成长为一名优秀红军战士的故事。影片以动漫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血战湘江、转战遵义、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等重大历史事件。

整部影片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眼球。虎子参加红军队伍,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亲人一样来对待他,让他感觉到了温暖和快乐。可是虎子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和信仰,他不过是跟着队伍前进的一个闲杂人员而已,他没有什么纪律性,吃人家的红薯,喝了人家的酒,甚至赌气离开了红军队伍,继续流浪。可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红军队伍里那些待他如亲人般的红军战士,因此他听到与红军有关的坏消息时,会急着去找红军队伍。他终于历尽艰难找到了他熟悉的红军队伍,找到了他的组织,重新接受组织的关心,也重新接受一个组织的温暖,这确实是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虎子之前是一个没有人关心他生死的流浪儿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红军战士救起,并在这个队伍中看到连长、张大个等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冲锋在前而不惜牺牲生命,他自然也被感动了,最后融入了这个集体当中,为红军队伍而吹响了救命的冲锋号。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被感动了很多次:当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只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时;当红军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行进时;当连长为保护虎子和诗诗两个小红军战士而冻成冰雕时;当红军战士为一个孕妇生孩子与敌人战斗时。影片中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为开头,自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国红军奋力顽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后得胜利会师,一次一次取得胜利,历史一次次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一部让青年人燃起理想之火,重温经典历史的过程。还记得小时候看过黑白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让我记忆颇深。《冲锋号》这部影片当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尤其是当连长顶着雪崩为两个孩子赢得一点生存的空间而冻成冰雕时,大家都哭了,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共产党员们凭着这么一种理想和信仰在坚持。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奋斗,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和成功,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影硬性的说理部分很少,也很少出现大篇幅的解说词,回避了以往红色影片中大量的英雄式语言,影片试图通过一些令人感动的情节故事来说服观众。给我留下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当一个孕妇在草地上生孩子时,一个连的红军战士为保护帐篷里的孕妇,牺牲了很多人。战士们的拼命阻挡敌人炮弹的英勇精神也让我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怀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还有对新生命的敬畏,才不惜牺牲自己,为下一代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娱乐片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年代,让我想起一首歌叫《最初的梦想》,歌里面有句歌词这样写道: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如今的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向往,首先工作就要兢兢业业,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之后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一个人没有理想时,就会觉得空虚、寂寞。也许有人认为我们还在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去谈什么空虚的理想和信仰。可是一个人没有理想和信仰,会在奋斗的过程中觉得很无力。而当一个人在满足温饱之后,其实更需要有一些精神层面的理想和信仰来充实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要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

坚持梦想、奋勇前行。每个人读小学时都曾经写过《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那时大家的梦想就是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能继续升学;读高中时的理想是要考上大学,到打城市去工作和生活;我考上大学直到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的理想是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曾经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今天去做而明天不得不去做的叫工作,今天做了明天还乐意去做的叫事业。今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的热情很高,同时我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现阶段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积极做好领导交给的任务,和同事积极配合友好相处,虚心向老同事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争取多为水务集团争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理想。在这个和平年代里,国家不需要我们在枪林弹雨中去冲锋陷阵,也不需要为了理想而牺牲生命,但是依然需要我有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最大的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道德模范故事观后感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人世间,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关心,帮助,不做坏事,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赵书兵,一个普通的卖彩票的人。如果你碰到了他一定想不到他会这样……。一天,他帮一个朋友买了一张彩票,另一天的凌晨五点,他又帮朋友对了一下彩票的号码,不知是福是祸,得奖了!而且还是头等奖,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会怎样呢?面对女儿的话他想了一下,的确那是自己出钱买的并且自己的房钱还没有付清呢!心里的良知、诚实、诚信告诉他自己,这个钱不是自己的,我不能要!待朋友来取的时候很爽快地给了他的朋友,他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他得到了回报!他在春晚上出了名,成为了明星。人们对他的看法变了,人们更尊敬他了,也开始关注他了,他却总是很谦虚的说:“那剃头的王师傅帮人剃头不多收一分一毫,而且给一些老人和家庭条件差的人免费剃头,还有哪个杨师傅每天不管是风吹雨大总是坚守自己的岗位,而且也不收一分一毫,其实他们都是大明星!”简单的一句话显示出了他的谦虚,让大家更尊敬他!

孙茂芳,十三位非亲非故的老人他像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来对待,每天到老人们的家里打扫卫生,帮每个老人洗脚,老人们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也把这十三位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亲,每天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他们老人们每天醒了就沏一杯水又不喝当有人问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儿子马上就来了!他最爱喝茶!”当他来的时候老人把茶端到他的面前,将他喝了一口时,老人的笑容像纯风吹过的绿草,像小鱼滋润万物,那么开心快乐!其中十位老人在他的陪伴下满意而归。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对别人讲诚信那么自己也会得到回报,让别人开心,自己也会快乐!世界也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经典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又观看了一部老电影——《烈火中永生》,这部影片根据经典小说《红岩》改编。

《烈火中永生》主要讲了江姐和徐云峰两位地下党领导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没有丝毫的胆怯。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毫不屈服,视死如归。在狱中,他们依旧带领狱友们坚持斗争,最后被敌人所杀害。但他们的精神鼓舞了所有活着的人,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一人倒下去,万人站起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

看完影片,我觉得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受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能低头,要勇敢的与它斗争,才能战胜它。

总之,我觉得《烈火中永生》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革命理想教育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获胜的将军骑在马上,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将军银白的铠甲,敌将已死在他的剑下,可将军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有的只是一份无奈与悲凉.

将军坚毅的脸庞忽地滑过了一滴清泪,泪水滴在地上,模糊了画面.

敌将本与他情同手足,互为知己.二人命运出奇的相同: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再疆场拼杀一生,赴汤蹈火,为主尽忠.二人本同事一朝,但皇子之间只为那皇位,竟同室操戈,手足相残.他们由于各事其主所以战场相见.他们清楚所有所有的朋友之宜,兄弟之义都必须为了主公的利益所牺牲,因为他们是军人,因为这是战争,因为这一役关系到主公的安危,关系到手下数万将士的性命,关系到.

他没有手下留情,他亦针锋相对.

胜利的消息已传到了主公那里,主公已派来了大臣来为他庆功.夜晚他与士兵们一同欢庆着胜利,尽管心里很悲伤但他仍然尽力表达出那种胜利的喜悦.

这就是战争.战争如一个赌局,它以人的性命为赌注.再战争面前个人的情感;安危;荣辱都一变的一文不值,这就是战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革命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革命烈士王昭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56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受命于危难之时

1961年,正当“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青海人民处在深重的灾难之时,中央决定调公安部副部长王昭去青海,担任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我也从公安部随调青海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当时在青海农业区刮浮夸风、高指标、高征购,放小麦亩产达到8585斤的“卫星”,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农民挨饿浮肿、情况十分危急。在牧区,不顾实际情况搞“一步登天”成立人民公社,把牧民放牧的牲畜集中起来办马场、牛场、羊场,盲目大开荒,破坏了草原。造成牲畜大批死亡,牧民无以为生。农村和牧区出现了“人瘦、地瘦、牲口瘦”的万户萧疏、田园荒芜的严重局面。

王昭同志下车伊始,就组织一切力量抢救农牧民于饥饿之中,请求兄弟省调拨一批救济粮,又请求罗瑞卿总参谋长调动部队汽车团紧急抢运,及时把粮食运到农牧民手中。王昭同志又亲自到农村、牧区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取得纠正错误、端正政策的依据,提出因地制宜的正确措施。如:在农业村,大幅度减少粮食征购任务,特别严重的地方,暂不征购粮食,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扩大农民自留地,允许农民耕种小片荒地;鼓励多种多收,多劳多得;洋芋包产到户,果树、副业下放到户,开放集市贸易等。在牧业区,提高牧民口粮供应标准;给牧民划分自留畜,包产到户;停止盲目开荒,退耕还牧,实行政社分开,划小公社等。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正确措施,大大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依靠党的领导和群众力量,经过三年奋斗,就扭转了困难局面,发展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到1965年,一直靠国家调拨粮的青海省,竟然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还调出去三千万斤青稞。全省畜牧业生产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各族人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王昭省长也得到了“王青天”的称号。

王昭同志认为这是党和毛主席领导正确,全省人民齐心协力的结果,他本人的努力是应该的也是微不足道的。他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满怀雄心壮志,去绘制建设社会主义新青海的蓝图。为了吃透省情,他从1963年开始,顶风雪、冒严寒、穿戈壁、踏草原、攀峻岭、跨冰川,跑遍了青海牧区六个州农业区八个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为了打开局面,迈出步伐,就必须纠正过去错误,克服重重阻力。王昭同志在省委集体领导下,召开各种会议,发扬民主,同干部一起实事求是摆问题、揭矛盾、讲道理、辨是非,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宣传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统一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坚定了大家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对于坚持错误、情节严重的干部,进行了调整。为此,王昭同志得罪了这些人,但为了搞好青海的工作,他也在所不顾。

王昭同志心里装着青海人民,与人民息息相通,打成一片。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群众之中,特别是1963年至1965年“四清”时间,他自任工作总团团长,扎根湟中县平安公社,经常吃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平安公社上庄大队有一户最贫的农民,名叫刘维金,解放十多年了,仍然没有摆脱贫困,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连村干部也不屑喝他一碗水。1964年秋天,王昭同志却走进刘维金的土屋,住在他那伸不开腿的、没有窗户的小土炕上,炕边是羊圈,堆满柴草,墙面和屋顶被长年烟熏火燎,黑得像锅底一样。王昭同志在这里睡,在这里吃,和刘维金家一起吃那酸的青稞馍,喝那能照出人影来的杂面糊糊,他和刘维金促膝谈心,说到伤心处,泪花在他俩的眼睛打转转。在总寨公社,王昭同志住进村里最穷苦的农民唐永顺家,睡在他家的牲口棚里。唐阿奶听说他是省上来的干部,趁王昭同志外出,把他的行李搬到儿子的炕上。王昭同志回来,感到很不安,他对老人说:“你们一家三代,住得不宽敞,我在哪里住都一样。”又把自己的行李搬回原处。

在那些寒冷的夜晚,他的被头结一层冰,两只脚直到天明还暖和不过来。后来有人告诉唐阿奶说,王昭是省长。这世代受苦、年逾古稀的老人始而不信,继而惊愕,老半天说不出话来。她简直难以相信,这个衣服打着补丁的人、同他们一起搬石头、推小车的“干部老汉”竟是一个“大官”。那几年,青海农村生活很困难。王昭同志又总是住在最穷困的贫下中农家里,同住、同吃、同劳动。白天劳动、工作,晚上开会、谈话,一起吃那酸的青稞馍,喝那带着燕麦壳的糊糊。他有糖尿病,又不能多吃粮食,人很快就消瘦下去。一天晚上,有位同志给他端来一小碗煮熟的蚕豆,王昭同志严厉批评这位同志说:“不要这样,群众年年月月过这样的日子,我们才住几天,群众的困难过去了,我们也就好过了。”接着就让人把蚕豆端给房东的小孩吃了。

王昭同志还说:“我们冷,才能想到群众身上衣服少。我们饿,才能想到群众肚子饿。不能亲身体验贫下中农的疾苦,怎能积极去解决他们的困难。”

这些话至今仍回荡在许许多多农村干部的耳边,成为鼓舞他们做好工作的力量。当王昭同志要离开时,农民们都含着眼泪恋恋不舍。一位村民说:“你住在我们这贫家寒舍,没吃我们一碗白面片,真过意不去啊!”

王昭同志回答说:“我们下来就是为群众办事的,你们能住,我们也能住;你们能吃,我们也能吃,我们是一家人。”

王昭同志正是用他那颗对党对人民的一片丹心,赢得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爱戴。在十年浩劫中,王昭同志无辜被批斗,广大农民实在看不过。在一次批判会上,湟中县平安公社的普通农民刘维良不顾别人反对,勇敢地把王昭同志仍然称作“王青天”。为此他不知挨了多少打和骂,但刘维良始终不改口,不示弱,他说“青海变,是因为王书记吃了我们贫下中农的饭!”

刘维良的话反映了千千万万青海农民的心声。

二、含冤死于“文革”中

受到青海人民爱戴的王昭同志,在“文革”中竟然遭受到无端的陷害,残酷的折磨,含冤死在狱中。

林彪、“四人帮”抓住王昭同志曾在彭真、罗瑞卿同志领导下工作过这一点,肆意造谣中伤,要置王昭同志于死地。在他们的策划下,很快在全省掀起了揭批、揪斗王昭同志的恶浪。在这里,历史被歪曲了,黑白被混淆了,是非被颠倒了。王昭同志历史清白,光明磊落,却被扣上“叛徒、特务、里通外国”的帽子;王昭同志工作勤恳,成绩卓著,却被说成是“罪行滔天”;王昭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却被诬为“反党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王昭同志为扭转青海的困难局面,发展农牧业生产而提出的一些搞活经济的正确措施,却被定为“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

大批“红卫兵”串连到西宁,和当地的造反派结合,到处张贴标语,呼喊口号,说王昭同志是青海最大的走资派。成天不分昼夜,冲击省委,要“火烧”、“炮打”揪斗王昭同志。机关已无法办公,领导班子已无法工作,生产濒于停顿,社会一片混乱。王昭同志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坚守岗位,无所畏惧。凡是“红卫兵”开着大卡车,响着高音喇叭,冲进省委大院,别人竭力躲走时,王昭同志却迎面相对,与“红卫兵”讲道理,回答他们的质询。在关键时刻刚直不阿,在重大问题上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事事处处为别人设想,为下级承担责任,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同志,保护青海得来不易的成果。王昭同志有糖尿病,劳累时常易大吐气,我劝他不要遇事挺身而出,注意身体。他感慨地说:“青海人民从1961年的灾难中刚恢复元气,决不能看着人民又跌到灾难中去。我拼了这条命也要保住经过千辛万苦才恢复起来的这点元气。”

王昭同志是从不轻易流泪的,但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眶里饱含着泪水,我也禁不住流下泪来,在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他扑向烈火,在烈火中燃烧,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1967年3月24日,林彪、江青接见青海“红卫兵”代表,点了王昭的名,当场把胳膊上还打着石膏的王昭扣押起来,随后又押回西宁任由造反派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无视周总理关于允许文斗不许武斗要保护王昭安全的指示,大会小会残酷斗争,拳打脚踢,撕裂耳朵,扭断伤臂,一次又一次造成了惨无人道的伤害。

1967年7月14日,王昭同志在一封写给周总理但发不出去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受着一生中从未见过的惨重的肉体折磨,拳打脚踢,棒子打,打巴掌,针刺算是最轻的……扳手指、扳脚等等,搞十分钟就汗水流光,折磨二、三小时,即奄奄一息了……”

在这样惨绝人寰的迫害下,王昭同志一身正气,坚贞不屈,林彪一伙查不出王昭与西宁流血事件的任何证据,其他一些横加的罪名也不能成立。但是对王昭同志的迫害却步步升级,并于1967年10月宣布“永远开除王昭的党籍,判刑15年。”

王昭被关进监狱,全身浮肿,连连吐血,气息奄奄,他自己的性命难保,但还一直惦念着动乱中人民的命运,“好久不下雨了,不知庄稼长得怎样?群众生活安排得怎么样?”惦念着党的命运,“他们想整垮我们的党啊!”他相信党,相信他终究要获释。他伏在囚室内一尺见方的小凳上给党中央写申辩信,他在信中大声疾呼:“恳切地请求中央亲自审理这一案件,并可将案情在青海群众中公布”。他先后写了七封信,明知被扣压不发,但他仍然日复一日地艰难挥笔揭露、控诉、申辩,总共写了近七十万字。

王昭在部队中练成壮实的身体,热爱体育,不管到什么地方,坚持长跑,被评为运动健将。口粮定为每月45斤,可是在狱中,不管是什么人,一日两餐,每餐一块四两玉米面窝头。王昭吃不饱,他有糖尿病,又不能多吃粮食;于是再三要求多给他一些蔬菜和豆子。他曾向看守说:“我当过公安部副部长,我知道我们党如何对待战犯。我不是战犯,只希望你们像对战犯一样给我吃饱。”

他这个最低要求也被置之不理。于是王昭在病饿夹击下,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几次吐血昏倒,送到医院抢救,但还未恢复,又被强行送回监狱,于是又一次吐血昏倒。直到最后,王昭自知生命难保,最后一次写信给当时的军管会头头:“病是无情的。如果发生意外,又发生在监狱里,我个人生死小事,给党造成的政治损失事大,这是不能不认真考虑的。”要求把他送医院,或给囚室调入配号同住,以便病危时有人呼喊求救,并要求把他的病情转报中央。结果,仍然是无人置理。

1970年2月11日夜间,王昭病重,糖尿病,大叶性肺炎并脓肿,不完全心肌梗死,急需送医院抢救。监狱医生去请示当时军管组的一位负责人时,此人正在打扑克,兴头正浓,漫不经心地说:“王昭不住院,今晚就要死吗?”

监狱医生再次说明必须立即住院,此人竟大发脾气,说:“王昭已经不是什么省长、书记,他今天是个犯人,死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监狱医生无奈只得给王昭一些普通治疗,到了第二天凌晨,即1970年2月12日,打开囚室时,发现王昭同志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终年53岁。“四人帮”在青海的党羽,严密封锁消息,将王昭同志遗体作为无名尸体秘密火化,不准保留骨灰。是一些好心人把王昭同志骨灰保留起来,他们相信黑暗终将过去,王昭同志必将得到昭雪。

我和王昭同志关在同一座监狱,看守把我俩严格隔离,没有接触的机会。只能透过打开的窗户,用“满江红”的歌声交流彼此的心声。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我感到极大的震惊、悲伤和怒发冲冠的愤慨。我们失去的是一位多么难得的优秀人才啊!

三、英名留在人民心上

王昭同志,1917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32年15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岁即担任中共平山县委书记,在石家庄、天津一带从事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平山地委书记,冀晋区党委副书记,冀晋军区副政委。解放战争中任晋察冀军区四纵队政委,六十四军政委,作为解放军优秀的青年将领,参加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以及解放石家庄、攻占保安、解放太原、进军大西北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功卓著。32岁时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代表光荣出席了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亲切接见。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王昭同志率六十四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不久即担任志愿军19兵团政治部主任。入朝后他参加了数次战役,功勋卓著,荣获金日成主席颁发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枚。1953年,经毛主席批准,王昭同志从朝鲜战场奉调回国,担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时年36岁,是当时国务院系统最年轻的副部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罗瑞卿部长领导下,积极开创新中国公安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公安机关的政治工作建设。在他主持下制订了《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公安机关每年春节前后开展爱民月活动,形成制度,至今仍在坚持执行。

王昭同志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人民的好儿子。他少年时参加革命,在军政和地方的各个领导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他是我党我军难得的文武全才,既有丰富的军队经验,又有扎实的地方工作经验。他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对党对人民一片丹心,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一生中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开拓新局面。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正当他年富力强,胸怀雄心壮志,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做出更大贡献时,却被林彪、“四人帮”及其党羽迫害致死,怎么能不令人无限悲愤,无限惋惜呢?但是历史是公正的,他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

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批示:“王昭同志的问题是一个冤案,应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将骨灰安放北京八宝山”。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批示,中共青海省委作了认真复查,报请中央批准,使王昭同志的十年沉冤得到昭雪,被颠倒了的历史,又重新恢复了本来面目。1978年1月27日,王昭同志追悼会在西宁隆重举行,青海省党政军负责同志,各市、州、县的代表,省、市机关、厂矿企业、学校的干部和群众,西宁地区驻军代表,以及王昭同志生前友好共15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王昭同志亲属、生前好友以及王昭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地区和机关,也派代表参加了追悼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送了花圈。聂荣臻、胡耀邦、罗瑞卿、王震、耿飚以及各界人士送了花圈。1978年1月30日,胡耀邦等四百余人参加了王昭同志骨灰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仪式。

王昭同志的沉冤昭雪,使青海人民放了心。王昭同志的骨灰虽然安放在北京,但是他的灵魂永远留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活在青海人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黄金档,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在众多大片中杀出重围,拿下了8亿票房成为十一黄金档的票房冠军。《湄公河行动》之所以获得成功,但是将主旋律和商业完美结合,陈宝国一人承担了主旋律的部分,而张涵予和彭于晏则是商业担当,那么根据历史题材改编,宁海强执导,罗礼贤担任动作指导,汇集了李东学、聂远、于小伟、宋佳伦、林妙可等演员的战争动作电影《勇士》,又能否像《湄公河行动》一样再创票房奇迹呢?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不知从何时开始主旋律电影被人们所排斥,这本身就是一个病态,好在还有宁海强这样的电影人坚持着努力着。《勇士》是继《百团大战》之后,宁海强导演的又一部燃爆了的战争动作电影。影片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史实为原型,讲述了红四团官兵一昼夜奔袭120公里,由黄团长率领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影片告别了以往脸谱化、说教式的主旋律电影, 旧貌换新颜变得更接地气。

《飞夺沪定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讲真,这个历史题材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真的是耳濡目染,因为这就是我们小学课文,将其搬上大银幕,也是需要勇气的, 导演在发挥空间上有很大的难度,但导演宁海强与动作指导罗礼贤强强联手,将一部有节奏、有情节、故事性极强电影呈现在我们面前。影片的开篇便是红四团穿越竹林的戏份,导演利用竹林的特性融入跑酷,于小伟带领的“赶死”小分队和如同猴子一般在竹林中飞跃,画面看起来还是很震撼的,而那可爱的只大熊猫,在竹林的枪林弹雨中呆萌的不要不要的,为影片增添了一点小清新。

罗礼贤的加盟让影片具有了商业性,而影片的娱乐效果方面也是令人十分满意的。敌军的俘虏和红军17岁少年的“打炮”梗还是挺搞笑的。影片在尽力达到娱乐效果的同时,影片对历史细节的重现也没得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红四团在没有任何军响支援的情况下,在没有鞋子只有草鞋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在一昼夜行军240里,影片将这个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完整呈现。为了不被敌军的扰乱影响到行军速度,红四团全体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穿行,这是一种多么大无畏的精神阿,特别让人感动。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是含着泪花看完全片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一天跑完二百四里,为他们的勇气感动,为他们的精神感动,为自己能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而感动,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党员而骄傲,这的确是一场令人难忘革命的洗礼。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温室里的80后、90后、00后,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没有枯燥没有说教,用历史的本来目面来打动人心,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主旋律电影,这也是宁海强继《百团大战》之后,再一次彰显了社会对主流价值观回归的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