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摆渡人读书摘抄(实用20篇)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也能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多读书,读好书,就会增知识、长见识、优化气质、提高素质。下面是关于摆渡人读书摘抄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2655

作文

308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2924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书店里,找到了于永正老师著的《教海漫记》真是让我喜出望外。记得几个月前,他到我们学校来给我们做指导,还有幸作为东道主陪着他游览了孔圣园。到现在,他谦逊、平易的待人之道,朴实、精彩课堂教学还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他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还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他是我最崇拜的名师。如今,居然找到他的著作,我真是如获至宝。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爱不释手了,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我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一些精彩的地方还把它抄下来,反复品味。

这本书分为“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四大部分。于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地讲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育的感悟。语言流畅,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过人的教学魅力。读完这本书,我感慨良多。现在众多的语文课上,学生被动地抄词,组装句子,还有无的放矢的改错啦,判断啦,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师在课堂上枯燥无味地分析课文内容,讲了不少正确的废话;学生在教室里没精打采地听,听得如坠云雾。语文课堂,缺少生气,缺乏魅力。而在于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言语生动,琅琅书声不绝于耳。教学中,语言训练扎实、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上时而还发出阵阵笑声。此情此景,我惊叹,我深思:为什么于老师的语文课达到这样高的境界?我从如下三点谈自己的体会。

一、“吃透学生”

记得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大声疾呼:要面向儿童的个性。的确,学生的可塑性大,他们丰富多彩、变化不定的内心世界更是难以揣摩。但从书中内容看,于老师在教学中最具深度,最具特色,最有成效的研究,就是对儿童的研究。他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和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是不尽相同的。有时会高兴,有时会焦虑,有时又会莫名地感到困惑,有时又会有所顿悟。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伺机诱导,巧妙点拨。当学生思维堵塞时,耐心疏导他,当他心理有困惑时,春风化雨地开导他,当他精神倦怠时,用催人奋进的话语激励他。上课时,对学生或者注目,或者点头,或者微笑,或者抚摸学生的头,又或者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给学生注入“兴奋”。这一点,于老师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想想自己,虽然也能做到“目中有生”,但是却未能做到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更不能适时地给学生注入“兴奋”,原因就是自己对学生的心理了解得不够深入,还未能吃透每一个学生。虽然于老师讲的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却让我好好地反思了自己。在“吃透学生”这一点上,与于老师相比,我真是差远了。看来我还得多下点功夫,努力地“吃透学生”,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好教材

在“用教材教”和“教教材”这个篇章里,于老师用他的一个教学实例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教教材”,怎样才是“用教材教”。“它是以教材为凭借,在尊重教材和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学生教活,教聪明。”“举个例子吧,指导让学生用文中的‘究竟’造句,如果只是教教材,那简单多了,仿一个就是了,再不然老师造几个句子,抄抄背背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做,它的训练价值就小得多了,‘用教材教’,就是尽可能地让教学‘增值’。” 以教材为凭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于老师做得最多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就是读写结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写的练习,教材上是没有规定的,都是于老师根据教材,根据学生能力训练的需要加上去的。于老师的这一做法大大地启发了我,让我彻底反思以往“教教材”的低效的课堂教学,也激发了我“学而致用”的冲动。于是,在新学期开学后,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实实在在地尝试起来,例如:教完《走遍天下书为侣》,我让学生也来一篇《走遍天下电脑为侣》,让他们说说以电脑为侣的理由;读了古诗《秋思》后,我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首诗改编成故事;《梅花魂》一文,首尾呼应,《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摇桂花的乐趣。我就让学生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一写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教材是个好例子,教材用得好,才能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现在,我尝到了用好教材,让教学“增值”的甜头。

三、善于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读完这本书,回过头来细细想想于老师的成长历程,他之所以成为名师,与他善于思考不无关系。“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记得很早以前,我就在某一杂志上读过这句话,但没有引起我的思考。于老师就是从这句话获得了启示,从而爱上了思考。读了于老师的一个个教育教学的故事,我也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确,凡人和不平凡的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不善于思考,一个则善于思考。这说明思考是多么重要。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可惜,自己很多时候都让时间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没有用来思考,以至于思维水平、教学能力总是在一个水平上徘徊,成了那种忙而少思的勤奋者。还清楚地记得我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这本是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可是,我缺乏耐性,第一个学生没说对,又换了第二个人;第二个人也没说对,我就沉不住气了,顺手从讲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截爬山虎的茎让同学们看。这么好的一项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就这样白白地轻而易举地失去了。因为我没有作认真思考:阅读教学不是单单为了理解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还是听老师讲懂,还是看实物或者通过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搞懂?当然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否则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从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正常的教学应该展示这一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而且,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语感形成的过程,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便当是便当了,但是一切的能力训练都不存在了。“不要再做忙而不思的勤奋者。”我常对自己说。现在,每逢上课前,上完课,我都不忘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怎么上才能上得更好,思考成功,也思考失败。纵然是跌倒了,也要回过头来想想是怎么跌倒的,以免今后再重蹈覆辙。思,可以使失误也变成财富。人,都是在思考中走向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我想,我不但要学会思考,还要善于思考,像于老师一样,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教海漫记》是于老师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经典。读他的书,就好像和一位智者说话。读了这本书,真有点想见恨晚的感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于老师的教育、教学、个人艺术修养,点点滴滴,都值得我永远记取,好好学习。现在,我越来越清楚要怎样当老师,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今后,我还会反复品读,好好领悟,把书中的精华进行内化。有它作引领,我相信我会不断努力,不停向前,把教学工作做得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谈美书简》摘抄及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谈美书简摘抄读书笔记摘抄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 “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读书笔记〈一〉美的本质。从柏拉图开始许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文艺理论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但最终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见美的问题本身有着不可测度的奥秘。这同样也告诉我们:美学是一种概念。美学之路,自然就艰难远久。 朱光潜先生却强调:“美的研究,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即人类对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经验。学美学,首先应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或者必备什么认知呢?朱光潜先生回答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理解起来似乎就是:各人资凛不同,环境不同。学美的性质自然也不相同。美源于一点;自然最终也会归就于一点。在探讨和研究的道路上。尽管途径各不相同。其结果却都一样。〈二〉谈美与审美。最直观的就是人。因为无论是对人的批评还是欣赏。都源于美的界定和价值。对美的判断力并非人类诞生时就存在。而是随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而逐步完善所成为的一种情感意识。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各种能力的有机统一体。它会将自然中的一些单一性适当融合。正是由于这种融合,才促使美体现在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中。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美学的基本;但也并非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学通美学。如果一个人学懂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并不具备认真刻苦、勇猛前进的时代精神;那么,他也不会在坎坷的学美之路上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三〉个人精神的结合产生了情感。人与人的结合产生了社会。当人们心中具备某些东西后;他们就会开始宣释自己内心的美的感受。这其中自然就会要劳动。用劳动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这个社会。展现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繁复的。这其中不禁要包括许多的学术限界。即不要因为不超越学术界限而宣扬单一的美学。这样不禁使美学空洞和抽象了。艺术体现美,反映了现实中的自然。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创造,是一种劳动产物,所以艺术又被称为“第二自然”。艺术叙述了人们心中的情感,思维和梦想。通过艺术,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和精神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通过修辞转化成艺术。艺术也就无形式。尽管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主义思想。”但艺术的终端。我想也会回归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鹿原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296 字

+ 加入清单

白鹿原》是本好书

这书还没读完的时候就有想写这个书评的打算了,之后一直在构思。读完后因为赶上返校的日子,来学校后又散漫了几天,今天终于开始着手写了。估计再不写之后会更加懒得写了。

我是去年才开始养成阅读这个习惯的,相较于刚开始读的一些畅销书,陈忠实先生这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不朽之作,更有一种魅力吸引着我。这本书简单的来说概括为: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起史诗,一幅中国农村宗族式生活的斑斓画卷。

书的开头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读下去:“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详。接着就是关于他七娶六丧的详情了,而同时也确定了本书的核心人物——白嘉轩。即便长辈同辈和一些后辈都相继离世,他最后还活着。估计作者是想用这人的眼睛来着这五十年的历史。再之后情节愈发的深入,就如同一幕幕鲜活的话剧上演着: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终究让人罢读不能。由于背景设定于落后的封建社会,因而有些事件为了推动情节而发展,其真实性就不是那么的考究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比较通俗的,即便有不少污言秽语和不可描述的香艳场面,也犯不上低俗一说,对于《白鹿原》中的性的描写,众口难调,或太过露骨,或恰到好处,鄙人之拙见还是以为对于此书的框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未太过出格。书中的人物个性分明,为人处世或圆滑,或刚正,或稳重,或轻浮。小说借由历史这条时间轴展开的,中间穿插着较多的回忆片段,但却并没有让我读着混乱。以白鹿原上的白鹿村里的两个大户之间的明争暗斗为主线,各个人物的命运为结局展开的。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也是印象极为深刻的。我想要具体说说我对几个主要人物的看法。

首先是白嘉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的人物特点是代表着广大的农民形象的。无论是皇帝没了,军阀来了,还是國民党和共产党谁能得天下,他大部分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观望着,基本不掺和,老实本分的种自己的庄稼。只有当他作为庄稼人时的利益被侵害时,他才会反抗,所以闹出了鸡毛传帖这档子事。他的这份淡然处之的心态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同时作为族长,他对整个村子的人负责,什么事都想着要给大伙一个交代,监视着任何想坏了规矩的人。因此即便是他给予厚望的长子做了不耻的事情后,他也按族法处置。不过他的这种大公无私更多的是倾向于自己要脸面。他领乡亲们诵读乡约,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族长的权威。白嘉轩同时也是一个自私的人,所以小说的开头才会说他对自己的六娶六丧是引以为豪的。他不顾那些女人的死活,只想能保住白家的香火。这也是受他父母的影响,他的父亲死前还交代他去把第五房娶了,不用为自己守孝,绝了后才是大逆不孝。母亲也说过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家产花光了都值得。可见白嘉轩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成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也不足为奇。虽然后面讲到他绞短辫子,不让女儿裹小脚这类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但却不能动摇其根本。即便失女丧妻,家破身残,他的文化信仰也不是能轻易撼动的。文中是这样提到的“凡是生在白鹿村炕脚地上的人们,只要是人,迟早都会跪倒在祠堂里头。”。但白嘉轩既然代表着农民的形象,作者在其身上还是展现了庄稼人应有的优良品德,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在小说的结尾看见几近疯癫的鹿子霖后,对于设计夺取他的风水宝地一事还是心存愧疚的。

而与其斗争的另一个家族里,鹿子霖这人就和白嘉轩截然不同。虽同为庄稼人,但这人却不是那么的讨喜。这人两面三刀,颇具城府,攻于心计。明面一套话,暗地又是另一套。我认为这个人不是个坏人,他只是个不能坚守本心的人,更是个软弱的人。他想光宗耀祖,不想输给白家,于是想着各种办法想对付白嘉轩。巧取风水地这一事件他以为是他自己占了便宜,之后又利用田小娥来色誘白孝文,让白嘉轩把他大儿子从家里赶了出去。再之后又借此买白孝文的地,拆他的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白嘉轩颜面尽失。但结果是自己却过得并不那么顺心。大儿子因为包办婚姻的事和他闹翻,让他对亲家过意不去,同时又因为鹿兆鹏共产党的身份差点连坐罪名,之后二儿子也因为国共内斗而死。之前夺过来的田又都因为保释卖了回去,最后自己也落得个疯癫的结局,不过我并不认为他这人有多么值得同情。他落魄过也潇洒过,权当是报应罢了。整个白鹿原的人都知道他表面是个看似正派的人士,可私底下却是个禽兽。命苦的田小娥走投无路求他,他却把人家给潜规则了。还有本村的,邻村的一些女子也与他有染,最后又闹出个四处认自己私生子女为干儿子干女儿的笑话。这样的人实在无法多施舍一点同情予他。所以做人还是得本分为好,至少经历了多舛的命途之后还会值得人去怜悯的。

朱先生这个角色是我最欣赏的,之所以如此的喜爱这本书,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朱先生这个人物的存在。关于朱先生的原型貌似是真的有,并没有做太多了解,只是觉得此人是以一个上帝视角来观看着全局的。幽默这个词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言行举止间无不令人觉得风趣而又引人深思。因为他是“圣人”,“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而凡人却看不透凡人的所作所为”白嘉轩是这样诠释这个圣人一词的。诚然,朱先生无论是生前只身一人劝退军阀的进攻,还是死后不用棺材一切从简戏弄后人的故事,无不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个睿智的人,他的双眼能看清眼前事物的本质,更能看到未来(一句有意的提醒让白嘉轩免遭土改的厄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评价于他是不算过誉的。他一个儒学大家能成为白嘉轩眼中的圣人甚至是读者心中的圣人并不意外,因为他就是白鹿原上那一只庇佑着这原上生命的白鹿。“平生自愧无憾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幅挽联是对其最高的评价。他是一个角色,更是作者表达自己态度的媒介。文中不少地方作者都借朱先生之口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更多的是对于种种闹剧的批判,用个不那么恰当的词叫吐槽。作为一个读者,能感受到这本书不单单是为了写作而成书,更有作者对于这数十年里中国命运变迁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作者在当时不能表达出来,而将其寄于此处。

鹿兆谦,很陌生的一个名字,还是叫黑娃熟悉点。一个年少轻狂不爱上学的小子后来竟成为了朱先生的得意门生。黑娃虽然有不少出格的事,但其实根本算不上坏。黑娃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枷锁的斗争者,当然不只是他敢和田小娥偷情。他自小就很叛逆,他知道白家待他父子俩亲如一家,但他就是不喜在白家做事。他嫌“嘉轩叔腰杆太硬太直”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坚持要去大村子里闯,可见他是一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后面闹农协,去打仗,当山贼,暗中帮助共产党,他从没有退缩过。他亦是重情重义之人,听闻小娥的死后便带着山贼弟兄去报仇,鹿兆鹏几次溃败他也都想法帮着他。在求学朱先生后也开始明事理了,对于以前所做的恶行也都表示了悔过。朱先生送他的四字“学为好人”是多少人能做到的?无奈的是这样一个人最后还是被陷害死了。他糊涂半生,混账半生,闯荡半生,而当一切都开始走向正轨后,在新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即将到来时却被当做共产党的敌人处决了。或许他的死是为了向我们揭露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真实,但我还是有点不太愿意接受的,可以说他的死比田小娥和白灵的死更让我为之触动。他的死也很讽刺,上学堂时和鹿兆鹏白孝文三人一起逃课看配种,而今却落得这光景。

现在开始说说鹿兆鹏和鹿兆海两兄弟,鹿兆鹏一直在挑战着封建礼教,从拒婚开始就注定了要和封建思想抗争到底。可是,他的革命成果代价却很大,农协失败,连累黑娃不说,之后的几次军事行动也都成了丧家犬,要不是黑娃和土匪大拇指,早就身首异处了。之后为了掩护身份,没想到和白灵假戏真做了,他弟弟和白灵的死也和他脱不了干系。盲目的革命就像不懂事的小孩到处屙屎却要别人擦干净尻子(这几个词汇我是从这书学到的,就借来用用)。可以说他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家。而他的弟弟鹿兆海,一个青年中的佼佼者,正是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年纪,却死于内战。而本来和白灵好上的他却因为与其政见不和,都不愿让步的双方最后却选择分手。一段战乱年代美好的爱情却被政治玷污了,确实有点惋惜,果然政治这东西害人匪浅啊。鹿兆海无疑是悲剧的,女朋友跟大哥睡了不说,最后死的都不是那么光荣(若是光荣也就没必要隐瞒事实了)。可怜他还发誓非白灵不娶,真可谓是自古多情空余恨。这这也让我讨厌白灵多一点理由了。

白孝文这个人很不喜,懒得说他了,直接跳过,接下来是此书中两位举足轻重的女性角色——田小娥和白灵。

田小娥,一个基本算做被卖了做洐奴的可怜人,想反抗命运却遭遇种种困难而终究无法逃离其魔掌的女子。她的死我并不惋惜,我觉得这对她何尝不是一种解脱。食不果腹,无依无靠,名声极其败坏,不被这个社会所容纳的她活着对她自己何尝是种煎熬。对于田小娥的不齿行径,我觉得并不能做太多批判。和黑娃偷情,是对命运反抗的第一步,不过却也是最后一步了。之后为了就黑娃不得已和鹿子霖不轨,之后勾引白孝文一开始是为了满足鹿子霖的要求,后面也不过是为了找个依托罢了。对当下社会最原始的反抗就得用最原始的方式——性。田小娥与《1984》里的茱莉亚的方式不谋而合。你可以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他们的行动,但你无法束缚他们追求最原始的自由。田小娥真的是放荡和堕落吗?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在用仅剩的资本反抗罢了。田小娥并不是应该是遭人唾弃的人,她只是个走投无路的人。

但对于白灵,实在是喜欢不起来了。书中描写的白灵一开始是白鹿原上的精灵,活泼可爱的,国难当前义不容辞的贡献者自己的一份力。敢于追求爱情自由的她也是个刚烈女子。我本以为她和鹿兆海的爱情在经历父辈的阻挠后会修成正果,但作者不会这么这么俗套,这毕竟不是言情小说。在安排了她和鹿兆海的矛盾激化分手以及她和鹿兆鹏的结合后,白灵整个人都变了,成了一个狂热的革命者,她身上的灵性没了,我竟开始讨厌起这个角色来了。可能这也是我个人的偏见吧,不愿让任何东西玷染纯洁质朴的爱情。她的死最后还是让人不禁恻隐——为了省子弹将人活埋,死于她投身全部的共产党,她的死和黑娃一样不值。

《白鹿原》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当代文学作品,相较于之后看过的《活着》,《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读起来而更加的舒适——整本书都写活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放荡不羁的措辞。而也正因为这本书,勾起了我对当代小说的兴趣。我很欣赏那个时代,那时的作家大部分都是真才实学,如今的所谓的畅销书作家难以望其项背;那是的物质生活虽不发达,但他们有我没有的信仰。更重要的是,那时的爱情,很多人都还是相信的。当然我不会真的想去那个时代,只是觉得我们应该正视那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安妮有一本心爱得日记本,这本日记本是安妮得最好朋友,安妮给自己得好朋友取名为“基蒂”。

对13岁得安妮来讲,这本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得希望。

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得是战争得序幕,随着警报得拉响,噩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得阴影,她得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得生活看作是有趣得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得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得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得梦想,安妮我最大得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得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得内心,是善良而美好得。”

让我们为他孩子气得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得孩子对自己得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得顽强性格感到钦佩。他在日记中记载得战争给人们带来得恐惧,犹太人得悲惨遭遇时法西斯罪行得铁证。

特别令我感动得是,安妮见到理想被粉碎,人性得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得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得同时,她还是会坚持自己得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从日记本看出,安妮有文学天赋,假如不是因为黑暗得势力扼杀了这个生命,那从此世界上就有一位出色得作家了。

啊!我为安妮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简爱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后,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个曲折的故事让我意犹未尽,而简爱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更是将我震撼。简爱从小寄人篱下,上学时还被冤枉,受尽了冷眼相待。然而她并没有屈服于现状,而是敢于去面对现实,即使是被虐待,也得挺住。这点便是我喜欢简爱的理由。一个人可以受到屈辱,但不能不去反抗,否则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简爱在那所曾让她受尽艰苦的学校整整呆了八年,这让我又对她更敬佩了。简爱她有着广阔的胸襟,可以不计前嫌,重新对待每一样事物。然后当她来到了松德庄——一个十分美丽的庄院,当家教时,让她体会最深的也就是那儿格外善良的人了。无论是和蔼可亲的女管家菲尔太太,还是活泼可爱的学生黛拉,都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温馨。

而她得知罗彻先生的妻子仍在世时,她又毅然离开了,离开了这个充满温馨的庄院。后来当简爱得知罗彻先生受伤,又选择了终身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简爱就是那么一个直爽的人,敢作敢当,想好了就不再去改变主意。而这也成了让人们喜欢简爱的一大理由。看来夏洛蒂所塑造的这个人物也算是格外成功的了。

看完了《简爱》,让我对简爱这么个人也充满了敬佩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王子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王子》的书,这本书语言优美,内容简介易懂,图画鲜亮生动。在愉快的阅读中我学会了真、善、美,学会了爱和坚强。

它主要是讲”我“从小热爱画画,想当个画家,可是因为大人的原因,我的梦想破灭了。我现在是个飞行家,有一次在飞行中我的飞机发生了故障,我于是就被困在沙漠里了。在这里我遇上了旅行家小王子,他要求我给他画一只小羊,我画了好多遍也没能达到他的要求,最后我给他画了一个箱子,说小羊就在箱子里,他终于满意了。

原来这位小王子他来自一个小小的小行星,他因为和他的玫瑰花闹点矛盾,因此离开了他的星球,他一路旅行:他第一站来到一个行星见到了一位国王,他让所有人都听从他的话。第二个行星上他见到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他喜欢别人奉承他。第三个行星住着一个酒鬼,他整天喝的烂醉如泥。第四个行星住着一位实业家,他整天只顾着埋头做事。第五个行星住着一位点灯人,他有一盏灯,总是点了又灭掉又点上,重复着。第六个行星住着一位地理学家,他知道很多河流、海洋、山脉、沙漠和城市的详细的位置,但是他从没去过那些地方。最后他来到第七个行星—地球。地球是他见过的最大的行星,上面住着许多他在其他行星见过的各类人。在旅行中他还见到过一条蛇、一朵小花、回声、玫瑰园、一只狐狸、一位扳道工。

后来我喝完了在沙漠里的最后一滴水,我们都口渴了,我们不停地寻找,终于找到了水源。我修好了飞机,小王子也想回家了,他想他的玫瑰花了

,我们依依不舍告别了。

故事结束了,作者笔下的小王子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形象和文中男子自信坚强,以及他对小王子的深刻的友情,都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也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日》的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刻你倒下去轻盈得尽量不压住一只蝼蚁那一刻你倒下去缓慢得几乎耗去我一生追忆。

有什么比淡漠更无情有什么比忘却更无义任凭岁月蹉跎,光阴如梭我还将永远呼唤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远方的军号随淡去的狼烟不染杀气曾经的光荣如屋檐的冰撞已成点滴有什么比淡漠更无情有什么比忘却更无义就算秋风萧瑟,芳华尽落我依然深情誓言你在我心里,你在我心里有什么比失忆更无情有什么比颠覆更无义就算秋风萧瑟,芳华尽落我依然深情誓言你在我心里,你在我心里

夜,出奇的静。我独自在台灯下看着《红日》,心似乎也沉浸到了书中……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革命,有奉献,有牺牲。最重要的是,团结。

人是群居动物,团结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原因,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热爱团结的民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人人耳熟能详的格言,但在某种意义上,团结被我们视为一种品德、一种精神,而没有作为一种智慧来看待。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团结。团结就是成功,又来团结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人人都不团结,只顾自己,是干不了大事的。我们每个人团结起来,一心一意的去做事,就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每个人都团结起来做。就算这件事的困难度再大,也一定能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毕淑敏散文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3332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女人都是细致的,毕淑敏更是把这种细致发挥到了极点。她笔下的高原风景、心路历程、情感波澜、一人一物,都被描绘的纤细毕呈。描画事物,这是作家的基本功,据说福楼拜曾把莫泊桑的手稿全部付之一炬,然后让他执一纸一笔去描述路上行人的长相。毕淑敏的基本功一看便知相当扎实,近景处如特写,远景处如鸟瞰。略举两例:

“灰绿色的茎被冰冻塑得坚挺起来,剑一样指向苍穹。葵叶像一把把翠绿折扇,风雪打磨掉了表面细密的茸毛,比平日更加细腻鲜活。只是叶片僵硬如不会飘扬的旗,隐隐露出网络般纵横的叶脉。小小的花盘脆得像黄玻璃,刚刚长出极不成熟的葵花籽,如同婴儿初萌的幼齿。看得久了,竟泛出晶莹的紫色,好像稀薄的血液。”

——《阿里》

毕淑敏散文语段精选摘录

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提前和我们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是个哑巴。

【感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跑步比赛结束后有人给你递毛巾、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的关心、你过生日时同学们的祝福或是当你摔跤时老师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些都是一种幸福。浓厚的友谊是一种幸福,温暖的亲情是一种幸福,深厚的师生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就连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也是一种幸福。

在理想主义普遍遭受嘲笑的年代,一个人仍然坚持理想主义者,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们与道德产生了距离,而让缺德成为一种习惯。

【感悟】:在物质生活日益充实的社会,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为理所当然,这不但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毒害社会风气,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道德才是人永恒的、真正的财富,因此,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担忧,而无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常常提醒自己注

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感悟】: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人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悲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而生命早已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那些记忆,无论快乐还是忧伤,无论痛苦还是烦恼,点点滴滴,其实就是幸福。

《提醒幸福》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

《教养的证据》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感悟】:爱怕沉默。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过于“爱”,但是现在才发现爱也会生锈,而除锈剂则是一些关心的语言。也就是藏在心底的爱在恰当的时候需要释放,需要表达。虽然我们都喜欢心与心能够体会的爱,但那种境界毕竟很少有人能够到达,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语言这项工具。爱就像锄头一样,也会感到寂寞,当人们不去注意它时,早已残破不堪。

《爱怕什么》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感悟】: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读书,爱书,思书,悟书,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我所喜欢的女子》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对子女经常说:“平安是福。”就是这句简单的话,他们还求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种思想包含了什么?是关爱,是他们不能更多的如我们儿时揽了我们一样的放心,是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无助以后的美好祝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不求别的,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体贴他们,他们就会很欣慰。我们都能做到的!

《孝心无价》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感悟】: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谁比谁更幸运,也没有谁比谁更尊贵。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过高地评价他人而过低地估量自己。学会自我暗示,学会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更是源于对生活本能的热爱和尊敬。

《我很重要》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摊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 就不玲珑。久拖不决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感悟】:这是我所读毕淑敏的文章中最喜欢的篇章之一。读罢,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样,自己所追求,所向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格。我想,这是要用一辈子去寻找的答案。人生短短几十年里,无法与江月、宇宙的无穷无尽相似相比,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但心的塑造是长久、持续、不懈的探索过程。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善、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伊索寓言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小时候就常听老师和父母这样告诉我:从前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写完作业后,终于有时间看完了这本《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那些性格各异,喜好不同的飞禽走兽加以描绘,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人,并通过它们揭示人间的真伪、善恶与美丑。在这么多篇寓言里,我最喜欢的是《看见狮子的狐狸》,讲的是有只狐狸从来没有见过狮子。有一天,它们终于遇上了。头一回见到这威武雄壮的庞然大物,狐狸可吓得要命,抱头鼠窜落荒而去。可巧它们又相遇了,虽然是第二次相会,狐狸的心里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了。等到第三次相见时,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啰哈啰地跟狮子闲聊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一下子就说出这个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了想,觉得狐狸所代表的人物很像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十分胆小,一上讲台就会两腿发软,四肢发抖,舌头发麻;三年级时,敢在台下发言了,但在台上仍然不敢说话;四年级时,我在台上口吐莲花,神态自若,赢得大家阵阵掌声;五年级时还得了个“英语口语比赛”一等奖。这说明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面对并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篇《苍蝇》的寓言:一只苍蝇掉进了汤锅里,就要被淹死了。他对自己说:“好哇,我已经吃饱了,喝足了,还洗了个澡,我死而无憾了。”苍蝇的话充分体现了它的自嘲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且无法避免的时候,也可以试着慢慢适应环境,融入环境。

《伊索寓言》把一个个深奥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浅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古希腊,《伊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的尺度。当时着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写过这样一句台词:“你连伊索寓言也没有熟读,可见你是多么无知的懒散。”这真是本好书。《伊索寓言》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伊索寓言》,则读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放下心中感悟更是油然而生,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胆小鬼》,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很不好,却很贪财,总想不劳而获,一天他来到山上砍柴,累极了,背着柴火正准备下山,忽然发现一个金狮子于是便找人,将它搬走,谁知回来的时候金狮子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拉拉扯扯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目送好词好句摘抄读书笔记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2、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4、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5、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6、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7、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8、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9、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0、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11、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12、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3、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14、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15、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摆渡人读书笔记400字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迪伦在火车事故中死亡,摆渡人崔斯坦引导她的灵魂通过两个世界间的荒原,荒原当中会有恶魔,摆渡人保护灵魂免遭恶魔毒手,送他们到要去的地方。崔斯坦和迪伦相伴一路并产生感情,在迪伦到达要去的地方后,又决定要返回找到崔斯坦,在询问如何能回到荒原的时候,了解到当你返回到最初的起点时,人会死而复生,但是因为要重新经过一次荒原,非常危险。

迪伦凭借自己的勇敢让崔斯坦与自己返回到了火车事故的现场,迪伦死而复生了,而崔斯坦也变为人身。最后在火车事故的出口相遇。

小说当中描述到荒原的时候,摆渡人说荒原就是灵魂内心的投射,比如你想荒原会有山坡就有山坡,比如摆渡人的相貌也是如此。这一点跟《遇见未知的自己》表述的有些相似,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大概也是因为如此,所以迪伦才做出了勇敢的决定。

摆渡人,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迪伦也是催斯坦的摆渡人,而爱和勇敢成就了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这部精彩的神魔小说,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老实憨厚的的沙僧,一心向佛的唐僧,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忠心耿耿,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猪八戒和沙僧不能分辨人妖,而唐僧更是气人,还错把妖怪变成的人当做好人,只有孙悟空他火眼金金,一眼就能识破妖魔。在《三打白骨精》这篇中讲到当孙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变成的小姑娘时,唐僧念起了金箍咒,痛的孙悟空满地打滚;当白骨精又变成老婆婆,孙悟空又打死了“老婆婆”,于是唐僧又念起了金箍咒,但孙悟空不顾师傅的责备,一心只想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最后一次白骨精变成了老公公,拄着拐杖向唐僧走来,孙悟空再次挥起金箍棒,打死了“老公公”,这次唐僧还是没有看出真相,并且还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没有了孙悟空,白骨精终于捉到了唐僧和沙僧。这时猪八戒逃到了花果山,找孙悟空救师傅,孙悟空不记前嫌,心里还想着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毫不犹豫的跟着猪八戒回去救师傅。他们终于齐心协力救出了师傅,唐僧也看到了白骨精的本来面目,后悔不已。

从这个故事中我认为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事情的真相终会水落石出的。从《西游记》中我也学到了要想做成功一件大事,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皮皮鲁传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快乐的暑假已和我们挥手告别,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在这个暑假里,有的同学和小伙伴打闹嬉戏,还有的同学在学习下半年的新课程。而我却看了一本书,它就是《皮皮鲁传》。

《皮皮鲁传》是举世闻名的郑渊洁作家写的著名经典童话书。这是一本关于想象的童话故事书,此书已销售50万册了。在这本书中《鲍尔历险记》隐藏了很深的含义,皮皮鲁给绒熊猫鲍尔打了桔子水,鲍尔就复活了,过了几天以后,鲍尔变活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城市,生产玩具的厂家老板,动物园管理熊猫的工作人员都想把鲍尔带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记者来采访,鲍尔不想连累皮皮鲁一家,写了一封信就离家出走了。在逃避的一路上,鲍尔结识了许多人。有清道夫,锁柱,王生,大旗,小玮,导演等人。在这些人中,最让鲍尔惦念的,是清道夫,这是因为它能为了鲍尔去对抗自己的天敌,不惜自己的生命去拯救被困在笼中的鲍尔。

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童话故事都让我百看不厌,比如说;《皮皮鲁分身记》、《皮皮鲁和水姑娘》、《名画风波》等等,其中,皮皮鲁想象童话故事中,最具有想象力的童话就是《皮皮鲁外传》。主要内容是;皮皮鲁坐着二脚踢飞上了天空,他见不远处有一栋楼房,就跳窗户进去看了看,见到了传说中的‘地球之钟’。皮皮鲁因为好奇就把时钟转快了2圈,导致人们都生活在梦境中了。在人们梦境中,虽然有了许多有趣的比赛,但也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国家,于是,皮皮鲁坐着‘卧车飞机’飞上了天,把时钟转回了原样。

《皮皮鲁传》这本书给我的想象作文的水平提高了不少,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摘抄读书笔记大全

全文共 3059 字

+ 加入清单

1、挥手之间,沉痛的心,为你扬不起沉重的帆,真不知别后何时再相见,或许这样的再见后就再也不见了,心中颤栗起揪心的难舍。

2、不死的光阴里,是谁清歌宛转泪孤鸿?又是谁舍前种柳,红豆煮酒,竟惹一季相思?我只愿,这一季,花未谢,雨未消,你未离去。

3、回忆如雾,淡薄如素,携一缕萧湘梦,静坐兰心亭,依墙而植三两株蔷薇,满枝红粉几许出墙,蜂蝶飞舞,暗香盈袖。曳一瓣花香,携一壶浊酒,寻步花间,独饮清欢。

4、我们生活在一个缺氧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拼命的汲取氧气。以至于忽略了某些东西,让它在时间中变深,又变浅,而后变淡。其实,何必那么执着? 有些东西,就像手中的流沙,既然握不住,那干脆就扬了它。

5、一梦一爱恋,一念世相思,泪的赠愧是属于心门的残门,念的落霞是夜晚的凄凉,多么的优美而无声,多么的光辉而灿烂,发出的光芒撒在心底的深处,埋下凄凄的荒凉,谈起一段无人的曲子,讲起一份不属于自己的忧伤,感知的画面如此的无言,应对的心境却如此的相思。

6、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地一次又一次站回原点。铜镜染霜华,蘸墨情依旧。始终,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7、别离的天,天空濛濛,细雨飘霏,却飘不透薄雾的云烟;如血的枫,摇曳在冷风中;火红的叶,像蝴蝶,翻飞散落;冷冰的泪,将心匍匐,将双眼曼湿。

8、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寂寞梧桐,锁清秋。来到这一个轮回,我已做好了准备,爱你一生一世,照顾你一生一世,可是,我没有准备的是,你来到之前,选择的是不再回忆。我该怎样面对你,面对一个既往的过去?你不知,我已后悔,后悔当年没有重复彼此的约定,没有紧紧地握住你。

9、爱是痛苦的,当回忆变成了一个人的浪漫,当爱你变成了多余的负担。我是一颗受了伤的蚌,心被撕裂,揉进沙砾,已吐不出绚丽夺目的珍珠,却还要忍受含沙的痛楚。我也是一只折断翅膀的蝴蝶,花丛中再无我婀娜的倩姿,只有蝶影片片,透着凄凉的叹息。一种落寞,两种悲伤,万种无奈,千般惆怅,滋生心底,化作泪雨成河。

10、我在等待,长长无尽的思恋,期待着与你相逢。

11、多变的是天上的云,远去的是过往的风。遥望,心存青山人不老,雨落碧湖意尤闲。情来,柳枝栖高雁;爱去,花梗付东流。一切皆如行云流水般,那么的自然。

12、乌巢深谷微露的草芽儿,初立在徐徐的东南风中,天真地漫吟歌唱,想必是秋天的味道,在连日的阴雨纷纷中,跳动的雨珠儿,淌在江南古典的瓦檐上,落在爬满青藤的院墙里,微风拂过,茉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静夜时分,时而有雨露流淌,雨打蕉叶,不知又潇潇了几回……

13、心中的情为心而谱写相思,心中的心为泪而放下旋律的泪滴,走在无望的季节,一份感知的忧愁,多么的悲恋而清澈,如此的沉醉在思念的故乡,一份爱的城池被灌溉了相望的天涯,一份天气难以得到曾经的相约,一份崖口看不到未来的快乐。

14、一滴泪水的相约,走在相思的崖之门,看心中的情还在走,念心中的人不再往,是心中的泪不够,还是念中的相思不足,一切的告别,无法用生命的语言来告知,只能循环当下的布局而去披着晚景的相思落下沉醉的泪水。

15、有心拨一曲清歌,无意落两行萧然。若,在光阴的这端。还可以于逝去的岁月里,拣拾一枚暖香的回味相携左右,便已胜却世间繁花万千。

16、月儿含情,风舞露凝,几回寐?天涯海角,心挚路短,只约黄昏后,人面春风渡,绿水依旧长流。人聚月圆,雪去飘舞音尘近。浮生牵住,朵朵情真情如水柔,湿梦微温,凝刻成生生世世的纠缠。今日门庭前,花正散香,与春日摇曳出爱的浪漫唯美,春风化雨,深邃在每个角落!

17、多少飞花似梦,几多云散曲终。一支笨拙的笔,饱蘸一声叹息,化成心脉的律动、风儿的呢喃,谱写一阕生命的期待与眷恋。

18、夏日绵长,芳菲未歇。安之若素的时光里,梦是一把锁,心是一条河,等待有人开启,有人穿越。

19、天幕撕扯开一道道不情愿的裂缝,好似被自愿地洒落那月余未曾与人相见的余晖,夕阳落处,残虹宁静地徜徉在沱江的怀抱里,纤纤挂紫,余光绕梁。

20、倘若,千年之后依然守在相思的渡口,心,依然被你带走。一次次不见你的回头,一次次缠绵悱恻,痛彻了心扉,你能感觉到吗?

【拓展阅读】

传说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伙子是那里非常出色的咖啡师,他不但能熬出好喝的咖啡,还能调出各种各样鸡尾酒,他工作的地方就在小镇的一家小酒吧里。他不但年轻而且还给这个小镇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而他也过着平淡的生活。有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法国空中小姐并且来到了这家小酒吧里,小伙子依然象往常一样说了一声:"你好欢迎你来到这里,请问你需要些什么?"话音刚落,小伙子看到这位漂亮的法国空中小姐所吸引。就在这时候这位空中小姐也礼貌的说了一声给:"我来一杯咖啡吧。"于是,小伙子认真的熬上了一杯咖啡端到了空中小姐的面前。"对不起,你能再给我一杯酒吗?"空中小姐又说到,小伙子也礼貌的说到:"没关系,请你稍等。"说完小伙子又象吧台走去。也许是缘分吧,就这一来一往小伙子与这位空中小姐聊上了,而且那晚他们都聊的非常高兴。

就这样这位空中小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到这家小酒吧一次,而且每次来都会点上一杯咖啡和一杯美酒,再和小伙子聊上一聊。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小伙子深深的爱上了这位来自法国的空中小姐,但是一直都没有勇气说出口。直到有一天小伙子终于鼓起了勇气决定向这位空中小姐表白。可是自从上次这位空中小姐离开,她就再也没有来过。小伙子相信这位空中小姐一定会再来他的小酒吧里,于是他就在小酒吧里等着这位空中小姐的到来。很快的一个月过去了,这位空中小姐始终没有再来过。小伙子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坐上了飞往法国的飞机。

当小伙子再次回到小镇的时候,他一脸的沉没,再也没有了往日灿烂的笑容。他还是没有找到这位空中小姐。可是他仍然相信那位空中小姐一定会再回到这里。他每天都坐在吧台里期待着。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以往和空中小姐一起的点点滴滴,想起了那每次来都要点的咖啡和酒。于是小伙子决定用那种咖啡和酒混合在一起调出另一种咖啡的味道。他希望有一天当那位空中小姐来的时候能喝到这种由他亲手调出的咖啡美酒。可是要想把两种不同性质和味道的物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一次次的调试,又一次次的失败,始终没有调出他认为满意的咖啡美酒。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正在努力的调试着咖啡美酒,正在这时候噩耗传来邮递员将一封邮件送到了他的手上,小伙子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一封信。从信上的留名来看是那位空中小姐的朋友写给小伙子的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对不起,我并不知道你的名字,虽然我常听到你和我朋友的事情,这次冒昧写信给你是因为我要告诉你一个很不幸的消息我的朋友在几天前上班的时候飞机在飞往德国的时候出现了事故没有安全降落,她在事故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想她在离开的时候最牵挂的人就是你,于是我决定写这封信给你,希望你不要难过,我想这也是我朋友的希望。"看到这里小伙子的心向被一把把的尖刀在刺一样,眼泪象决堤的洪水一样忍不住流了出来,顺着脸颊滴到了还没有调试好的美酒咖啡里面。就在他伤心欲决的时候,他顺手端起了还没有调试好的美酒咖啡喝了下去,他突然尝到了一种他重来没有尝到的味道,味道里充满了咖啡的香醇和苦涩,美酒的浓烈和眼泪的涩。这是一种幸福的味道,这时小伙子终于明白了她是爱自己的,虽然她已经离开了自己,但是她在自己心里的最深处却留下了永远也抹不去的痕迹。于是小伙子把这杯咖啡美酒取名叫做卡布奇诺。没过多久小伙子也离开了那个小镇从此不知去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行漫记》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深入苏区采访后所著,在当时曾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了一代西方人了解红色中国的重要途经。《西行漫记》记录了斯诺在苏区的观察与所思所想,描绘了了他所认识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色领袖,记录了西安事变这一中国抗战的重大转折点。

《西行漫记》与当下类似著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强烈的令人难忘的热情。在字里行间,作者无不始终流露出对记录表现苏区真实情况,向世界介绍真正的红色中国的巨大热忱。而这样的写作热情如今是很少见的,因而也使得这本书散发出浓浓的理想主义气息,具有一种鼓舞人心的浪漫色彩。

如果这本书有的只是热情,那么它也不可能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新闻记者,斯诺在写作时尽力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记录、去描绘,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美国人,斯诺在看待当时中国发生的深刻变革时,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层次结构两个维度上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作者不是简单呈现了他所看到的事实,而是对产生这种种现实的土地上的人以及他们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可谓是深刻、中肯的。

《西行漫记》中出现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不仅有斯诺接触过的毛、朱等红色领袖,更多的是许多默默无名的红军战士和苏区老百姓。斯诺动情地记录了这些普通人各不相同的个人命运,而通过这些普通的红军战士,苏区百姓的经历,读者能够明白当时中国人所遭受到的剥削和苦难并不只是如今教课书上的字句,而是一个个真真切切的血淋淋的悲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对当时中国之所以选择红军选择共产党的历史时代背景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几十年过去了,《西行漫记》依然是值得一读的,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们回到那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真正的)的时代,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时代和我们时代的人生价值。也许更有意义的是,引发我们对于在这本书出版几十年后中国命运天翻地覆的转变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老人与海》,我的脑海中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沦桑而又健壮的老人,站在随着海浪此起彼伏的小船上,与一条大鲨鱼激烈地搏斗。他的那双眼睛,就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气洋洋而不服输,眼神更加坚定不移。

我认为这幅画面是《老人与海》的灵魂,因为这幅画正展现了老人坚韧不屈的性格,突显了文章的主旨。虽然作者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本意似乎不单是为了赞扬这种精神,而是另有用意——老人是基督的象征等。但无论如何,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和他那伟大的精神品格。

还记得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每天早上仍然迎着第一缕阳光去捕鱼。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不能坚持,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选择逃避。在那时,想想这个坚强的老渔夫,想想他是如何生活的,那么自己的心就会释然很多。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小男孩,老人天天和他聊天。在他身上,老人看见了他过去的自我。小男孩这一角色的安排,使《老人与海》更加丰满。

《老人与海》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聚集了人性的光辉;《老人与海》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摆渡人读书笔记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存在是因为有你,爱让我勇敢,让我不再胆怯——题记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前是,以后也是。但是,如何去爱?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读完《摆渡人》这本书,我颇有一丝感触。

一个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自己多年不见的父亲时,却不幸在事故中失去生命,遇见了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命运,从此,发生了不可预知的改变。崔斯坦一路保护着迪伦,带她走向所谓的归宿,他早已冰封沉寂的心,被这个单纯的女孩融化了。但是,他不能陪她到最后,他骗了她,他看着她痛苦,他再一次封闭自己的内心——因为,他知道他和她不可能。她不信,她从所谓的归宿中逃出来,独自跋涉穿梭过危机重重的荒野,只为了在千万相同的光球中,找到那个他,再和他回到那个世界。这一次,他比她更害怕,因为他不属于那个世界,但是,为了她,他逼自己坚强,让自己相信那虚无缥缈的希望。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

一本书,想要让人产生感触,便需要爱,《摆渡人》是一个教人如何去爱的故事——他,关心她;她,同情他;他,小心翼翼地告诉她死亡的真相;她,地理解他过去的经历;他,让她勇敢;她,让他温暖。这,一切都是爱,也都是因为爱。一个是,不经人事的15岁女孩,一个是,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活了无数年,却,只为了那个所谓的使命的摆渡人。两个人本就像相交的直线,只有一个交点,但是,迪伦,因为爱崔斯坦,也相信崔斯坦爱她,勇敢的重回荒野,让两条直线从此重合。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或许,现在说这个话题,有点早,但是意义深刻。常说,爱,使人勇敢,但我说,唯有勇敢,才能爱。迪伦爱崔斯坦,但是,如果,她胆怯了,在那个所谓的归宿,默默等待她的亲人,两人将从此再无机会见面。崔斯坦爱迪伦,但是如果在最后,他没有鼓起勇气,坚持和迪伦走下去,他将一直轮回在摆渡他人的使命中,从此再无机会见面。

所以,勇敢是爱一个人的方式,也是爱一个人的基础,如果你连爱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说你不爱,或者,你不配爱。崔斯坦和迪伦,是很好的榜样,尽管他们直接是男女之爱,但,殊出同归,爱家人,爱朋友,爱社会,都是需要勇气的。鼓起勇气,大胆去爱,你会发现,世界变得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济南的冬天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济南冬天》听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很熟悉吧!对,我今天要写的就是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前几天,我在老师的帮助下,真正地阅读了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作家老舍。在老舍笔下的这篇《济南的冬天》真是栩栩如生。就连我读着读着,也仿佛置身在济南的冬天下。

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当中,老舍先生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用他的那支神笔,以山、水为主描写对象,用了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令人真的想去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是不是很温情、暖和安适。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当我阅读完这一句后,我就非常喜欢这一小段。这段话写得很可爱。老舍先生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再现了这一“理想境界”的明净,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冬天,在我眼里,在我笔下,是一个冷静、庄严、到处都是寒风呼啸的季节。可是,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里,笔下,却是一个温情、暖和安适的季节。我不喜欢冬天,但自从我读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冬天。冬天,虽然是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但是,正是这个季节,能考严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意志力。我喜爱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漂流图书活动中,我有缘读到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书中讲述了古巴的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整整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与大马林鱼展开了生与死的搏斗,终于把大鱼刺死,老人也耗费了相当多的体力。

虽然鱼被打到了,可鱼太大了,无法放上船,最终老渔夫把鱼的头和上身绑到了船身上。然而在返回港口的时候却遇上了一条大鲨鱼,尽管老人此刻已筋疲力尽,但老人不得不与鲨鱼进行搏斗,这又是一场怎样的考验啊?-----又是一番激烈的较量,老人展示了他的坚强与不屈,虽然鲨鱼力大无比,不甘示弱,但老人却也表现的毫不示弱,最终大鱼被鲨鱼吃掉了一大半,老人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鱼骨架。

读了这个小说,我的心情久久能平静,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反复的出现又出现。老人虽然没有收获,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经过与鲨鱼的搏斗,他赢了,赢得的是对生命不屈的精神!永不放弃的言败!老人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服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者吗?

老人就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虽然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开始他却战胜了大马林鱼,虽然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也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和鲨鱼妥协或投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被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

[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摘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简爱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内容: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简在这里继续受到欺侮辱没。由于生活艰难,教师经常鞭打学生,孤儿院常常有儿童死亡,简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她开始独自谋生。

主要人物评析:

简爱的一生是坎坷的,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她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价值。她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知识与艺术是她的资本,倔强与善良是她的天赋,无形之中,它给了我们力量,是我们不再为相貌而自卑。正如简所说,我的灵魂充实,内心丰富,这便是我的财富。

罗切斯特是一个正直,善恶分明而又带有幽默感的人。

海伦:成熟,内心坚信只要人是无辜的,内心是纯洁的,总有一个地方会接纳你,承认你的无辜。对待别人宽容,善良,能够容忍别人的不对,是一个高尚的、心理年龄超过正常年龄的可爱女孩。

里的太太:冰冷,胳膊肘往内拐的太厉害,分不清孰是孰非简爱读书笔记摘抄3篇读后感、观后感。

白茜:在盖茨海德与简较好的女仆,还算有点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