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疆是个好地方纪录片观后感【合集20篇】

看完《东京审判》后,是不是有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呼之欲出。下面是开学吧网提供的动静审判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883

作文

712

孔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后还当了孔子的学生。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生存的法则是什么?是迷惑敌人,还是隐蔽自己?NO!《地球脉动》这部纪录片告诉我:生存的法则是速度和耐力。

在《地球脉动》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头狼对一头和妈妈走散的小驯鹿穷追不舍。那头小驯鹿拼了命地快速奔跑,只要它可以坚持跑1000米,狼就会放弃。这注定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较量战争。可是最终那头小驯鹿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这也意味着他将会走向灭亡。果不其然的,狼最终扑到了驯鹿的身上……看到这我不禁想着:如果那头驯鹿能够一鼓作气坚持下来,狼也会就此放弃,也许就不会有这场悲剧的发生。

是啊!速度和耐力都是生存的法则,生活中也不正是如此吗?那次跳绳比赛,练习集体跳的我因为站在最后,而那位甩绳的同学又甩的很高,所以我跳的有些吃力。“一、二、一、二、一……”口号又喊了起来。我心里想着:为了班级,为了集体,我要坚持!“啪”,绳子打了下来,我便再次跳起,我跳过去了!事实上,我跳过去的不只是绳子,还有一道催我放弃的坎儿,还有成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是的,生活中既需要耐力,又需要坚持。只有锲而不舍,才能催开希望之花,结出胜利之果。

《地球脉动》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生存的法则是速度与耐力。同时他还让我体会到成功的法则是努力与坚持,只有努力与坚持共存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的改变也使得孩子发生了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欣赏孩子内在的纯真。

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远正确,其实我们需要学习谦卑,对人生、对生活,对孩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学习者,在自我的成长中带动孩子的发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对事物、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与表达。

相信孩子成长的潜力。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应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和鼓励孩子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在他们无力的时候推一把,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给予鼓励,相信他们自己成长的潜力,给它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会受益。事实上,很多的家长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恐惧,这份厚重的“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其实这都是家长缺乏自我价值的表现。

知子花为您提供一对一心智辅导,帮您自我提升,解决婚姻关系,为您困惑、焦虑、愤怒等情绪提供支持和疏导,改善家庭模式,缓解教育压力。让您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爱的连接滋养彼此的生命。

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家长朋友们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实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3月2日,公司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职工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19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回首这砥砺奋进五年时光,无数的光辉时刻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该片展现了我国这几年高科技方面的突飞猛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南水北调工程”完成通水运行……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厉害了,我的国》中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一种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是为国家点赞,也是为每一个用奋斗去争取更多幸福的中国人点赞。亲身感受影响之震撼、国家之强盛,为“我的国”点赞!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

全文共 3749 字

+ 加入清单

2008年起一场兴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地域上从美国迅速扩展到全球,产业领域上,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这场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时至今天,虽然危机已然过去,但其仍然拖累着世界经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展,危机的阴影远未散尽。而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谁造成了这一切?危机的元凶为何?成为了许多人谈论的话题,许多人思考的问题。

而电影《监守自盗》便为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角度,可以看出主创人员在极强的责任感下,经过大量的努力才完成了作品,想通过作品向大家展示他们眼中的真相。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人文精神,他们力图想人们展示真相的同时,希望为人们展示一种追求美好的价值观念。

在阐述这个问题前,我首先想说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可以验证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例证,一国霸权的区里,最终确系于金融领域的霸权,美国一国的金融问题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动荡,其势可见一斑。同时,经济全球化确已深入发展,若说上世纪20、30年代的大萧条动荡了仅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在如今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一场大的经济危机所伤害的确实是整个世界了。

而在这样的现实和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世界上有许多问题不再是限于某一个国度,它已经深入到各国之间,例如很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便具有了全球性的特点。虽然,不可否认,传统的国家间的冲突和合作依然重要,国家利益的角逐、权力的博弈仍然为各国所重视。但现今世界,这一切纷争与合作的目的,不应是也不再是为了少数人的欲望,而更多的事为了本国人民的福祉,为国民提供一种实现发展、实践价值、追求幸福的机会和环境,推而广之,一切都应是为实现人类的普遍发展和普遍幸福。

诚然现实很残酷,一国内部的利益划分和权力争夺、国家与国家之利益与权力的纷争、全球性问题的扩大,这一切让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悲观与消沉。但是历史是一个曲折中前进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循环的死结,是的,循环必然存在,盛衰兴亡也必然存在,但前进发展也定然存在,历史不仅具有延续性,也具有变迁性。

在这种情况下鉴定人文精神,尊崇普遍的人类的自我关怀,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维护、追求和关切就显得弥足珍贵和尤为重要。

现在回到电影中,主创者通过艺术的手段揭示了一些真相,他们揭示了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也揭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真相,其中不仅仅有对于美国国家、社会、民众的关怀和责任,也透出了对于人类的普遍思考。作为艺术的形式,不正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展现着人类应有的智慧。

影片中给我们展现了金融危机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的松懈、法律的漏洞、金融结构体系的弊病,但归根结底,社会是人的社会,虽说人不能随心所欲,但是人创造了历史。确实体质、机制一经形成,就会相对古话,具有稳定性,同时成为了影响人的外部制约因素,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的客观因素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和限制作用,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意识行为的作用有时也难以估量。

在看完电影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场危机是有企业高管、政府高官和某些学者共同造成的一场悲剧和惨剧”,他们是体制的运行者,也是体制的监管者,甚至其中有体制的创立者,而最终的结果是,正如中文片名所言“监守自盗”。

在整个美国的金融体制中,企业高管、政府高官还有给他们充当顾问的一批学者,他们都很容易的成为了受益者,无论金融体系正常运行,还是金融泡沫破裂,而普通的民众只有在泡沫膨胀时,做着致富的梦,但是当泡沫破裂之时,受害的也只能是普通的投资者。

这样我想起我国的国企的状态,不管这些国企是盈利,还是亏损,甚至有时拿着国家的补贴,但他们体制内的人,无论高管,还是员工,都是高工资、高福利,侵吞、蚕食国有资产,只是略有不同的是我们的普通民众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很大的程度上,我们的问题确实出在体制上,但体制还是人定的,其变革也要靠人。

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企业高管与政府高管不断转换着角色,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可能是高盛等的CEO,也有时是美国政府的财政部长、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保尔森、盖特纳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运行着金融体系,也监督着金融体系。我不知道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他们的监督会有效吗?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评级机构,它们胶着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而复杂的食物链,能保证不在哪一环上出问题吗?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些学者,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有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首先,我对大学教育和大学精神一直还是有些想法的,特别是最近是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之际,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又特别多。我一直很向往传说中的西方大学的那种环境,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精神独立,有很纯粹的学术气息。而中国大学经常被诟病的也就是高校行政化官僚化、学术名利化金钱化,但是有不能否认在中国的大学中也有不少向好的因素,也有很多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人存在。但问题是,电影中让我们看到了外国高校的另一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这些曾经听起来那么神圣的大学,但是就是这些大学里的著名经济学家们、经济学教授们,在他们为政府、为金融机构担任经济顾问时,出卖了学术的纯粹性,也出卖了社会,更出卖了自己的良知,他们用虚假的作伪的报告与评论,诱导着民众,为金融高层谋取着暴利,也为自己赚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当看到他们在镜头前的语无伦次、恼羞成怒,是那么的荒唐可笑,那些甚至不敢出境的人,更让人感到悲哀。他们是一流的经济学教授,其中不乏校长、院长,但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只要是人存在之所,我想便无绝对纯粹,中国如此,西方亦如此吧。

就是上面这些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好戏,于是冰岛破产了,于是许多人失业了,从美国到全世界,于是许多人无家可归了,甚至有人走上了不归路——失去了生命……于是,整个世界陷入了一场危机,但他们不会考虑其他人,华尔街的高管们、华盛顿的高官们、经济学院的教授们没有想着去承担他们的责任,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华尔街的高管们依然拿着高薪,华盛顿的高官们依然在他们的位置上(即使奥巴马上台之后,也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那些教授还是回去教他们的书,唯留下民众在命运中挣扎……他们丧失了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金钱和欲望,他们心中没有了敬畏,没有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人。这一切给了人们一个悲剧的结尾,虽然如今经济已然复苏,但是这些元凶首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

这让我想起了100年前,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屠场》里德那个经典场景“食品加工车间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腐烂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结核细菌……”那是怎样一个场景,与当下不同的只是一个是金融领域,一个是实体经济,一样的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但那本书促进了美国的食品安全建设,那这部影片会促进金融监管加强吗?

由此想到当下中国的底线沦丧,在食品安全上退让,在社会公平上退让,在潜规则上退让,在贪污腐败问题上退让,在信任诚信上退让……那会无可退之时,该怎么办?

其实,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中国还是美国,我们存在差异,在文化理念上就存在差异,但是也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此如硬币之两面,有异必有同。而在面对问题上,有陷于“恶”的泥潭中的,也必有向“善”的方向努力奋斗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中,也有另一部分经济学家站出来针砭时弊,例如这不影片中便有,而这部影片的存在不也说明了这一点么?

根本上讲,人类之所以从中古走向现代,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秉持这一种人文精神,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实现人的普遍幸福,完善人的人格,这是一种现实的进取与向上,不是精神的虚无与简单的形而上。

我想,100年前美国人可以解决食品安全,如今一定也会解决金融监管,也许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但是只要有人去做,我相信历史终将前进,而不是倒退。这对我们国家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能够解决问题,我们也可以,但首先我们要有人文精神,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精神上的现代化,理念上的现代化。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口号,而是真正理念上的深刻转变,实现真正的思想启蒙,承认人的价值,既张扬个性,有可以以规范纽带责任。

凡事就要有人去做,必须有人去执着于理想,而不是沦落于现实。近来看到一则关于清华百年校庆的消息,朱镕基回母校,重新提到了想当年就任总理是的那句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其慷慨!

想到电影中说“真正的工程师构建桥梁,金融工程师构建梦想”,我想这个世界上该有更多的构建真正梦想的人吧。影片结尾一句“Butsomethingsareworthfightingfor.”,是的,这个世界有其他跟多的东西值得奋斗,不仅仅是金钱、名利。

当人文精神回归人心,我想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会迎来他们宣扬的美好社会和美好世界,因为“Thisworldisfineandworthfightingfor.”——“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张杰有一首新歌《最美中国人》,歌词朴素却感人:“你抖落人生的仆仆风尘,平凡梦想,点亮日月星辰……”时光的车轮尚未驶进2020,新冠肺炎这位不速之客突如其来,猖狂肆虐于神州大地,许多中国人都奋不顾身地参加了这场“战役”,他们何尝不是最美的呢?

你瞧,那个叫杨伟英的护士长。当她走出负压病房,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原本清秀的脸庞上留着深深的压痕,身上的衣服也已被汗水浸湿。若是把衣服拧成一团,定能拧出一大把汗水。再看看那个名叫李芹芹的护士吧,褪下那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就能发现,她的双臂因为过敏而变得红肿。那一道道红痕,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然而,她们有想过退缩吗?有想过趁大家不注意时临阵脱逃吗?不,她们从未如此。也许,她们的脸和手臂在此刻已不堪入目,但谁说她们不是最美的人儿呢?她们的美,美在兢兢业业,美在勇敢无畏。

病毒肆虐时,还有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美得让你挪不开眼。江苏江阴周庄镇东林村有一位73岁拾荒阿婆,当她听说疫情十分严重时,揣着辛辛苦苦攒下的9000元钱到村委会,欲支援防疫工作。遭村委会婉拒后,阿婆当场急得嚎啕大哭。年迈的阿婆虽然衣着简朴,脸上涕泗横流,但她的善举却彰显出一种别样的美丽。还记得因保姆纵火案被网友熟知的林生斌吗?妻离子散的悲痛没有压垮林爸爸。在杭州红十字会公示的捐款明细中,他捐出了5000个单价18元的口罩,总价值90000元。他原本仪表堂堂的相貌在妻儿离世后慢慢衰老,却又在这一瞬间,成了大家眼里的“中国之美丽者也”。他们的美,美在舍己利人,美在无私奉献。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除了不可计数的无名战士奔赴前线抗“疫”,社会上的诸多企业也纷纷伸出了援手。各大银行多则捐出几亿元,少则捐出几千万元;视频APP里的佼佼者,如快手、腾讯,也都先后捐出了1亿元、3亿元这样惊人的数目;在这个手冲奶茶被大众淘汰的时代,“香飘飘”奶茶却捐出了1000万元;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时刻,阿里巴巴公司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专项供给基金,为了让火神山医院拥有丰富的物资保障,阿里团队还帮忙搭建了无接触收银系统。它们的美,美在大气担当,美在责任心强。

“最美中国人,顶天立地大写的人。不必多想也不用去问,就在身边把心灵温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最美的中国人冲锋陷阵,我们便能满怀希望,守候由他们绘出的斑斓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片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整部影片中,有几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首先一个是因为电冰箱质量但是关,凌敏忍痛把价值二十多万的76台冰箱砸了。从他的言语中我明白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为了让员工把品质意识烙在心中,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铁锤。个性是他说的那“这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震撼着我,那一锤一锤的榔头砸毁的不仅仅仅是有质量缺陷的冰箱,也砸毁了企业“不行、能凑活”的旧观念,也正是这一砸,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个海尔人的心中,也印在了我的心中。影片后面在海尔步入正轨后的“找螺丝”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这一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二个是海尔所倡导的管理模式“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和站在6S脚印上做反省的习惯。每一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处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每一天干完当天的任务,并比昨日有所提高,长时光的积累后,个人的工作就会比初时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有了错误,及时纠正,及时反省,这样就会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的态度。反思自我的工作,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自我岗位上的每件小事,以强烈的职责心对待每个细节,才能在自我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第三个是凌敏的助理离开后,他自我从需要翻译到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个也就短短几年时光。一方面要管理那么庞大的一个集团,第二方面又要抽出时光学习英语,自我当时年纪也不轻了,相信他是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还有一毕业就被派去欧洲完成三千万美金营业额的杨阳,她的锲而不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我,我看到了自我的N多缺点。

上方的三个片段,作为我个人来讲,能够指引我以后的道路,当想放下的时候我会想到里面的细节,然后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透过海尔的成功,我们看到,从砸冰箱到找螺丝,正是海尔将细节贯穿于全部的经营管理中,才能使海尔的产品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同;透过科学的人才机制,海尔的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持续活力和竞争力,也正是这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成为海尔叱咤商坛,傲视群雄的最重要的资本;凌敏抓住了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透露的中国国策的大势走向,超前的建成了海尔科技工业园,第一次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抓住了发展机遇;透过对历史上经济规律的研究,凌敏在以冰箱为单一产品的模式下,超前的建成了家电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并为应对WTO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进军海外市场,为海尔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透过这些,海尔的事业得以稳定快速的发展,用14年的时光赶上并超过了科龙集团,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世界品牌。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细节,以人为本,善于把握机会,创新,是企业战无不胜的根本。

最后引用海尔总裁的一句话: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十分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让我们以此共勉。

[纪录片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中心武汉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多,防范疫情蔓延的“篱笆”越扎越紧。

防范疫情蔓延,关键是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呈现加重趋势,感染疫情人群不断增多,疫情蔓延范围不断扩大。又正值全国全年客流量最高峰的春运期间,如不迅速对疫情中心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控,势必会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给后期疫情防范带来更大的困难。在现代科技还不足以识别所有潜在患者的情况下,武汉以“限制进出”这种超常手段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必须之举,也是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要之举。

意外突然降临,各种防控举措升级,势必会给武汉人民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武汉人民用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彰显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相关方面,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武汉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一方面加大对武汉的医疗、生活等物资供应,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不良市场行为,维持正常的价格秩序,用务实举措安抚人心,让武汉人民知道,全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

武汉全城已进入“战时状态”,但这绝不仅仅是武汉一城的“战争”,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战争”。疫情仍在蔓延,所有地区所有人都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入到与新型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7311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系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此文曾于2000年10月10日作为校报增页印就,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之际)

(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

视察过“三八线”军事设施后,1950年6月19日,美国国务卿顾问杜勒斯,在韩国国会演说称:“自由世界正在注视你们,如果与共产党妥协,等于选择导致灾难的道路。”“只要你们在人类自由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有价值的作用,你们决不会是孤立的。”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对此,当过“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在其回忆录中明确断定:“在朝鲜,共产主义已经向自由世界发动第一次挑战了。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了。现在,同过去任何时候一样清楚,这是一场反对共产帝国主义的战争”。“如果我们在亚洲败于共产主义,则欧洲的命运将岌岌可危。……我们现在必须行动起来,否则我们将灭亡。”美国记者约翰·托兰在其《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就此写道:“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哈里·杜鲁门总统不宣而战,迅捷地采取了人们所称的警察行动,加入了这场冲突,劝说不大情愿的联合国批准他的行动,并使15个国家参加了美国同北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中国人都记得,正是这个杜鲁门,在当年6月27日,声称“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经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而且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连麦克阿瑟都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是有背开罗协定的)。同年7月底,麦克阿瑟又专门跑到台湾,“在讨论到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国民党中国迅速而慷慨地提出要派遣军队去参加朝鲜的联合国部队。……见到了上次战争中我的老战友,蒋介石委员长,我感到非常高兴。他那抵制共产党统治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引起我由衷的钦佩。”

由上可见,朝鲜战争的性质,在美国人是毫不含糊的。朝鲜战争与中国的关系,在他们也是一清二楚的。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率领的侵朝美军曾经一度得逞、十分张狂,无视中国政府再三严正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进犯朝鲜北方,并迅速向朝中边境推进,还扬言“从历史上说来,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分开的一道障碍。”

在这个严峻的历史关头,在领导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战略决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1950年10月8日,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揭开了入朝第一次战役的序幕,是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纪念日。

事情正如1950年11月4日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所说:“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系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这就是白纸黑字记载下来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由来的历史真相。

(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惊天动地顶天立地的伟业。

人们爱说:“财大气粗”。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最为“财大气粗”者。人们又爱说“实力决定一切”。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实力最为强大者。50年代初,美帝国主义在这两方面更是无可匹敌。不仅如此,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一手操纵联合国,打起了“联合国军”的旗号,更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过一年,战乱刚刚平息,台湾、西藏等地还待解放,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力极度贫弱,渴求和平安定,亟待复兴建设。面对美帝国主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面对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武装进犯,敢不敢抗衡?能不能抗衡?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不说别的,即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内也不无疑虑,林彪称病怯阵就是一例。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略!中国人民及其子弟兵,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义无反顾、不惜牺牲,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与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共同抗击世界上最强大凶恶的帝国主义势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英雄气概!

拿中国老百姓来说,在50年代初那样艰苦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刚刚翻身解放,远远没有摆脱贫困状态,但全国上下、男女老少,硬是节衣缩食、慷慨解囊,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捐款所得可以购买3170架战斗机。人们只要想一想这一件事情,就可知中国人民有着何等样的博大崇高的胸怀。依靠着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

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正是可以由之“看海洋”的“一滴水”。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的壮烈战斗场景,人们能够轻易忘记吗?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以及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人们能不肃然起敬吗?所以,毫不奇怪,这篇报道一经发表,就全国传诵,历久弥新。“最可爱的人”,自然地成了志愿军战士的代称。《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当之无愧地编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年复一年地教育、熏陶着无数青少年学子。

请人们记住这样一点吧!那就是,当朝鲜战争的炮火燃烧到中国边境,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向朝鲜派遣志愿军部队时,不少急促组建的志愿军部队还来不及换上冬装、来不及补充给养,就急如星火、星夜就路,奔赴前线的啊!所以,初期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冻死冻伤在战场的远过于战死战伤的啊!前不久,我就读得20军史话《百旅之杰》中这样一段记述:1950年12月9日,在黄草岭之战中,我20军180团二连指战员,在守卫1081高地时,全部壮烈牺牲。用日本人编纂的美军在朝作战史的话来说:“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原来,“在第二天打扫战场时,才发现这个连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都俯卧在冰雪堆起的工事旁,一个个手握着枪支,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步枪的枪栓上都无法分开。几个昼夜,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没有一点热食进口。这样,众多的血肉之躯与冰雪一起形成了冰雕的英雄群像。”我们志愿军的年轻战士们,就是这样地支援朝鲜人民,这样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保卫自己新生的共和国和父老乡亲的啊!“为有牺牲多壮志”。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永载青史、万古流芳。

《杜鲁门回忆录》中说道,当侵朝美军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迎头痛击后,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一个声明。其一开头就称:“朝鲜最近形势的发展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已经自满洲派遣他们的部队到朝鲜,对在北朝鲜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一次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虽然经过长期的、认真的努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相信联合国或美国绝没有侵略中国的企图,他们还是这样做了。由于美国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历史友谊,一想到中国人竟被迫和我们在联合国指挥下的部队作战,不免使我们不寒而栗。”这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美国“白皮书”式的声明,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但是,其“不寒而栗”之说,却是并不虚假。正是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先后组织了五次战役,即杜鲁门所说“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把美国侵略军及其仆从军队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粉碎了他们侵吞朝鲜、进犯中国的美梦,才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的啊。

这场谈判历时两年,时谈时停、时谈时打、又谈又打,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者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总算结束。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当时,美国共和党头子塔夫脱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是“美国从未遇到的最完全的失败”,“我们找不出比朝鲜战争更悲惨的例子了”。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马歇尔叹道:“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原来不是像人家所想的那样一个强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彭德怀,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有关报告中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在同一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在当代世界历史上,指出的这条经验的意义实在是无可估量的。1960年10月2日,伊拉克《文明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章中说:“中国在各个方面表现了它的伟大,其中最伟大的一点是它戳穿了‘纸老虎’的本质并促使‘纸老虎’失败。”这“最伟大的一点”正是从抗美援朝战争发端的。

50年过去。

回过头看益加清楚。

试想:如果当年中国人轻信“美国绝没有侵略中国的意图”,与之大谈什么“历史友谊”;如果中国人害怕美国这只庞大的纸老虎,不敢奋起抗击;又如果中国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了,今天将是一个什么局面。

历史明明白白地记下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顶天立地和世界上最强大凶恶的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直接较量(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已经有过间接较量),并且赢得了胜利,胜利之后又继续与之毫无间断的各式各样的反复较量,才有1958年开始的长达12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才有1971年10月的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才有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当时说:尼克松是打着白旗去北京的。)……。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今天能巍然屹立于世,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都是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的基础,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吧?

1993年1月,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施莱辛格的文章,题为《探索冷战后的对外政策》。这位当过美国国防部长、能源部长、中央情报局局长者写道:“中国是一个独立思考、在意识形态方面多疑的国家,其人口是美国的5倍。仅这一事实,要胁迫它就很困难。而且,中国人从来没有向美国的压力屈服过,这是引人注目的。”“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可以使中国经济遭到重大的破坏,但是,仍然令人怀疑的是,我们能否迫使它改变其在国内的做法,虽然中国没有直接打击美国的有效方法,但我们可以肯定,我们会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此外,中国有能力挫败美国各种各样的外交政策目标。一个在安理会拥有表决权、而且我们依靠它在其它诸如核不扩散、控制武器和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国家,是惹不起的。”

较之当年杜鲁门、麦克阿瑟之流,施莱辛格的这番见解,显然知趣、清醒得多了,也现实、明智得多了。这也算得是美国人从朝鲜战争以来的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吧?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种见解,正是尼克松以来美国政要共具的。尽管他们丝毫也没有改变帝国主义者的本性、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中国人不会忘记,台湾乃至西藏等至今还是一个“问题”,其源盖出于此)。

1953年9月12日讲话中就说过:“美帝国主义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以来屡试不爽的客观真理啊!

上述种.种,不就是铁证如山、有目共睹、胜于一切雄辩的历史真相吗?

但是,近些年来,中国国内有些人竟然撰文歪曲历史真相,诋毁抗美援朝战争,他们究竟是想干什么呢?

据报道,由美国国会授权,从今年6月25日起,美国国防部将在全美各地举行为期3年的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的活动,要全国感谢和牢记“老战士”50年前在朝战中“为全国服役和牺牲”,使“全美公众清楚地了解和认识韩战的教训、历史和传奇故事传说,以及美国为保卫世界和平和自由所作出的军事贡献”,云云。

我们呢?我们中国呢?我们中国人呢?

[附记]

承主编厚爱,此文曾于2000年10月10日作为校报增页印就,但因有关禁令未能发送。

禁令当然有作用,却难禁党心、军心和民心。

同年10月19日至21日,原20军电训队战友,在当年小队长李福桂同志合家倾力操办下,于南京相聚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大家到雨花台拜谒了革命先烈,畅抒了当年(都不满20岁)的战斗豪情和如今的不胜感慨。

2010年11月28日,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原《解放军报》驻通信兵特约记者王雄同志,在嘉兴经办了“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战友联谊”。86岁的周文江同志,庄重地以一身满挂奖勋章的戎装与会。这位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的讲话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这两次聚会,我都带去了此文,获得了战友们的共鸣。

15年过去。5年过去。原先与会的几个战友,当年的小队长李福桂同志、老英雄周文江同志,竟已相继去世。但是,正像时为南京中共党史学会抗美援朝研究分会副会长李福桂参与副主编的、南京部分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纪念文集的书名所示,他们投入的那个“血与火的岁月”永载青史、万古流芳。又如2010年与会时获赠的、由魏巍同志题写书名的《最可爱的人新传(一)

在抗美援朝战争65年之际,笔者重发此文,正是着眼于此。

更重要的是,“我们呢?我们中国呢?我们中国人呢?

事情正如彭光谦将军所说: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抗日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一条理由是当年战胜日本鬼子以后,我们对日本的处理半途而废,美国包庇它,没有对它的战犯进行彻底审问,没有把它彻底赶出去,以至于埋下祸根。军国主义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还在。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安倍的操纵下,今天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依然想重蹈历史。”“今天日本政坛和当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的日本一系列动作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跟日本讲道理没用,没有力量的正义是苍白的正义,没有正义的力量是邪恶的力量,我们既要有正义、又要有实力。在精神上,我们一定要发扬老一辈抗战精神,铁血丹心的抗战精神,铲除汉奸。”(9月30日《参考消息》)

70年之后看抗美援朝战争,不也是这样吗?

说来话长。这里只能长话短说。

今年7月25日,在朝鲜第四次老兵大会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演讲中,专门“向致力于实现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与东方和平、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流血牺牲、帮助朝鲜进行正义革命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表达崇高敬意。”7月27日,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他又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墓献了花圈。7月28日,媒体记者受邀前往朝鲜驻华大使馆采访。使馆内墙显著位置悬挂着1958年以及周总理与朝鲜金日成首相的欢宴合影。此中情意,不言自明。

但是,中共中央党校那个“朝鲜问题专家”,却又一本其多年来的作为那样,对此说三道四,很不像话(见7月29日《东方早报》)。

今年9月11日,此人又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身份,在《东方早报》发表整版文章,题为《朝鲜半岛“8月危机”及其启示》,一本正经,像煞有介事。其最后的“启示”竟然是:“朝鲜核问题具有使相关事务价值翻转的功效,美国示拳具有双重意义。朝鲜核问题能使国际关系中一般认为积极的东西变为消极,使消极的东西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增进友谊、提供援助、开展经济合作等等,一般认为这是好事,但是施之于坚持核武计划的朝鲜,就变成为其制造核武提供助力,是坏事。相反,制裁、禁运、施压这些通常被认为消极行为,施之于朝鲜,却有助于阻止其核计划,变成具有正面意义的行为。与此相关联,美韩加强军事合作,针对‘核朝鲜’进行军事演习,便具有了双重意义。从表层看,美韩军演示肌肉,无疑会刺激朝鲜,使半岛局势紧张,但也仅仅是紧张而已。因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军事大国,其出击能力及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会使一些国家望而生畏,从而收敛自己的言行。朝鲜虽然自认为已是‘世界顶级军事强国’,但对朝美军事力量对比还是有清醒认识的。这次危机事实上已证明这一点。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在半岛的军事存在,美韩恫吓性军事演习,对防止鲁莽行为导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作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如此颠倒敌友、混淆黑白、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公然站在美帝国主义一边,这该是什么行径呢?这等“战略研究”,又究竟对谁有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0月10日,为纪念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朝鲜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式。美国《洛杉矶时报》说:“朝鲜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不过他会在周六尽全力让世界——特别是美国——相信,它是不容轻视的。”(10月11日《参考消息》)在阅兵式上,金正恩强调,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朝鲜将会建设成为世界级军事强国。朝鲜有信心应对美帝国主义挑起的任何战争,保卫国家和人民。

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见到这个阅兵式的宏伟场面,见到这个像“铜豌豆”一样的兄弟邻邦,显示出如此豪迈的民族精神、无谓的英雄气概、坚强的战斗意志、严正的备战阵势,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无不会由衷敬佩和赞叹。

但是,翻遍10月11日的《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光明日报》,竟不见对这个阅兵的只字报道,岂不是咄咄怪事?

更有甚者,如10月11日《环球时报》社评标题所说,“嘲弄朝鲜不是某些国人自尊的表现”。这篇社评本身,又是什么样的“国人自尊的表现”呢?

当然,多年来见惯了上述那个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的那一套,所有这些都不足为奇了。

奇的是,10月12日《新闻晨报》《铭记抗美援朝功绩》的报道中引述道:“英国牛津大学大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也说过:‘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朝鲜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在这位英国学者如此提醒面前,那个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教授之流,还有何地可容?

在这位英国学者如此提醒面前,“我们呢?我们中国呢?我们中国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开播的这部大型纪录片共6集5小时30分钟,用镜头和事实印证“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历时一年拍摄,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累计行程20万公里———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重点立项,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6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昨天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这是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

该片总导演李亚玮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说,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看点是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采访50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人士,“中国方案”获得世界高度评价

从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到公元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与亚、非、欧各国之间长期活跃着一条因丝绸贸易而著称的贸易通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作为古丝绸之路东端重要的国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纪录片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剧组探访英国伦敦的大英图书馆,那里收藏着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粟特语材料———一组古粟特人的信札。

这些信札是探险家斯坦因1907年在距离中国敦煌90公里外的一处荒漠发现的,当时的丝质邮包上还用粟特语写着“寄往撒马尔罕”,信札中提到许多用于商品交易的商品名称,包括丝线、亚麻、胡椒、麝香,甚至还有产于亚热带的樟脑,还提到诸如洛阳、长安、武威、酒泉和敦煌等地名。

历史学家认为,信件写于公元313年或314年,那时从洛阳、长安到和田、喀什,再到撒马尔罕、巴格达,以及大马士革和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早已发育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贸易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被评价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全片采访了50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人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片中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在当今非常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将人们联合到一起的目标。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单纯未受到影响的文化,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我们要抱着‘以史为鉴’的眼光去回顾历史,并以此来展望我们的未来,比如未来的经济发展、繁荣。同时,也要找到联结不同人的共同之处。”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称赞:“一带一路”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构想,它将亚洲、中亚、欧亚以及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联系得更加紧密。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葆拉·苏巴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新形象一起出现,有助于平衡地区发展,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共分6集,每集55分钟。全片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拍摄,真实记录沿线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然而,如此宏大的叙事要具化成为影像,谈何容易。

该团队给出的应对办法是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该片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比如,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有一个小女孩,她叫曼娜扎,是一位小学生,因为当地的电力不足,晚上常常停电,加之上学的地方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她都跑步回家,为的是在天黑之前把作业写完。

所幸的是,这种状况即将得到改变,因为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在她所在地区的河道上合作建立了一个电站。

李亚玮说,类似的故事很多,每一个都令人感动。事实上,在丝路故事中,中国力量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说到2014年的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不少业内人士或许会对当年的年度大奖作品《信号》印象深刻。

这幅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约翰·斯坦梅耶尔拍摄的作品,画面看上去很唯美———在吉布提宁静的海滩上,影影绰绰的人们伫立成了雕塑般的剪影,他们手举亮着屏幕的手机指向苍穹,一个个仰头举目、神情专注地盯着发着蓝光的手机屏幕,动作虔诚而神圣。月光的清辉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荡漾着,一直延伸到天际线的尽头。

昏暗的海滩上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手机屏幕,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给人以遐想。这样唯美的照片,反映的却是一个这样的现实:人们举起手机,为的是试图接收邻国索马里的廉价通信信号,与家人联络。李亚玮说,这样的情况在吉布提乃至整个非洲都很普遍,最终,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立的一批基础通讯、网络设施改变了这一“窘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生七年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会看这部纪录片起初是因为知乎上有人强烈推荐,恰巧微博上也有人写了篇文章介绍这部片子。但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拍摄方式和内容,每七年一次拍摄,来记录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处在毕业之际,人生交叉口的阶段,难免有些困惑。因而不顾一切想要寻求一些东西消除我的困惑,而这部片子就是其中之一。但看完最新的《56 up》后,我的困惑依然没有解除。

虽然这部片子没有什么直接的结论,但仅仅通过观察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对这部片子写些什么。

首先是几位纪录片主人公的一些言辞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人们会误把我们当作代表,然后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七年的时光,却要通过镜头前的10分钟展示,这太片面了..."。假设导演选了另外14个小孩拍了这部片子,这部片子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仅仅是14个人不同背景的人就能代表英国的阶级现状吗?他们的真实生活真的是镜头前所表现的那样吗?即使导演以最真实的手法来记录他们的生活,我还是不愿亲率地下定一些结论。

其次,如果不轻率地下定一些结论的话,那我只能从叙述主人公的生活入手。但纵观14位主人公从7岁到56岁的生活经历,我发现自己也很难写出什么。当然我可以写Paul和他妻子卖了房子换了辆房车环游澳洲,也可以写Bruce孟加拉国支教,但主人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生活,生活,生活。结婚,生子,离婚,再婚,失业,换工作,亲人世,看着子女成家立业...

对这部片子的很多论述都集中在社会的阶级问题上,之前提到的微博上那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写了很多。除了Bruce,Nick,Neil比较特殊外,其他11个孩子基本都延续了父辈的成长轨迹。当拍到《56 up》时,他们的孩子也延续着他们类似的轨迹。Neil从少年起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一生比较坎坷。而Bruce和Nick家境一般,但他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教育。

虽然有“阶级”的存在,但由于英国比较完善的社会制度,即使是那些工薪阶层都有着非常不错的生活。Tony是出租司机,在西班牙有一套度假房;Simon是单亲家庭出身的,他后来和妻子一起照顾一些暂时无家可归的孩子。即使是有精神疾病的Neil,靠着救济金也还过得可以,当然他也积极地做他议员的工作,还参与社区的活动。可能这也是“阶级”比较稳定的原因。

另外,我认为人的视野、格局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家庭对此的影响非常大,父辈的生活、行为和思考方式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他们总是按照过的经验来指导你。不管你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采纳了,都会让你走上与他们相似的人生道路。

(下篇 写于2014年12月29日)

隔了大半年再来谈这部纪录片,我的感悟是:我的人生大抵会与纪录片中人物的是相似的。

我会继续地努力学习,探索,发挥我所有的潜力;但即便这样,从概率上说,我还是得过普通人的生活。我可能一辈子都得朝九晚五;有那么一天我也要组成家庭;还有很多纪录片中出现的画面都会在我生活中出现。当然生活中也会有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人难忘的时刻,但大部分还是每日的琐碎。

要是以前的我,肯定会很绝望的,但如今却也坦然了。我依然为某种愿景而不断前行,即使知道很难成功,却也不气馁。另一方面,我不断前行,并不是为了与如今的生活断绝;相反,我却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我静静地观察着人们的各色各样的表情,仔细地聆听周围的对话。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趣味,有时这种趣味甚至超过了看书。

其实,我一直想谈谈纪录片中的Bruce,他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初看片子的时候,Bruce和Nick是我最关注的角色。因为他们都从普通的家庭,一路逆袭,考上了牛津大学。可毕业之后,两人的轨迹就发生了变化。Nick选择了学术,从此走上了稳健的人生;而Bruce,当了一名老师,教的都是些困难儿童,在片子里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印度裔。虽然我自己相当务实,但我敬佩那些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从那时起,Bruce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并在心里为他摇旗呐喊。

可Bruce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一直从事着这种工作,40多岁的时候才结了婚;妻子是同事,一名大龄女青年。更让我心痛的是,(也许是出于家庭的经济情况,他有了2个儿子)他开始教贵族学校。因为这事还被以前的同事指责。刚看完这段时,我是很心酸的,心想:Bruce最终还是没能守住他的理想。可我又不想把他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于是很长时间,这篇文章再没往下写。

但如今回头看,我为Bruce感到高兴。他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即使还是教贵族学校了,但他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二十多年的青春,这可否称为成功?看着他跟妻子骑车自行车回家,看着他满头白发给儿子当马骑,看着他打棒球跑垒时的艰难,这时我眼中充满了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1963 字

+ 加入清单

王华堂出生于民和县塔城乡中湾村,这里是个偏僻的山区,十年九旱,生活及其艰难,他的童年时期正处在民国十八年的大荒年,父亲领着全家4口人到处乞讨为生,后父亲因病身亡,小妹自小因病因饿夭折。后来母亲迫于生活再嫁,他便成为孤儿。年龄幼小的他,由叔叔抚养,但是身处旧时代,叔叔中年丧妻,家中无人照料,他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童年时代。

民国二十八年,年仅14岁的王华堂逼迫去循化县科沿沟金场当沙娃。由于生计,期间曾到甘肃窑街挖过煤,到永靖学石匠,民国三十三年,被卖当壮丁,由甘肃八战区师管区验收,交于傅作义的国家部队三军十师一团三营七连当兵,在河州城进行短期训练,开拔宁夏银川直至吾原,他所在的一个排调到西山咀、鸟不浪口等地防守日本,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后来他所属的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其连队军官士兵都投降于共产党的解放军。1948年12月,王华堂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分配到68军第六纵队12旅七连,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教育。后又调到68军工兵营二连,参加了解放北平战役和解放太原等战役,直到华北战役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但我志愿军以顽强的斗志,挫败了敌人的阴幕,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特别是王华堂擅长使用新式武器,精通各种武器使用,朝鲜给后勤部运来一批新武器,但大部分士兵不会使用,上级派他带上一个小分队,由他任队长,去前线教会士兵新型武器的使用,他与同去的战友不仅教会了战场上的战友们使用这些新式武器,并且积极摸索出一套将手榴弹连在一起,设脚绊使用,提高杀伤力的战斗技能。建议报到师部,很快得到采纳批准使用,这个办法广泛使用在前线战场上,给敌人造成了很大杀伤力,王华堂也因此得到了战友们的尊敬。

在朝鲜战场上,苏联又送来武器手雷和脚绊雷,但是表面生锈,看起来无法使用。连里又派王华堂去前沿阵地传授使用技术,这天晚上十点钟,王华堂带领三个战士前去偷袭敌阵,此时在敌人阵地上他们遇到三个美国兵,其中,一个被他们俘虏,两个逃跑了,同时敌军也发现了他们,朝王华堂他们开炮,此时,他正在埋雷,被炸翻,两个胳膊和两个腿被炸残,情况十分严重。那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山路不好走,只好等到天亮,由四名战士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抬到后方,当时回国治疗是不可能的,便在朝鲜防空洞内治疗,开刀抢救手术只能住进前线战地医院进行。1951年11月,王华堂由于完成任务被炸伤,师部授予他三等功一次。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辉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使百余年来备受欺凌掠夺的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2年1月王华堂被转到祖国延吉市第三陆军医院治疗修养。1953年2月20日,他被转到西北荣军学校,他在那里一方面疗养休息,一方面参加速成学习。

1956年7月28日王华堂从西北革命残疾军人总校转业,8月1日到西宁复员建设军人委员会,8月8日到民和县民政局报到,分配到县委档案局当管理员。

英雄壮举,并非偶然。王华堂靠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胆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百余次炮火洗礼,屡建奇功。在地方工作期间,他不居功自傲,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默默奉献,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先后在县委、档案局任职,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1957年参加民和县档案管理工作后,建立了党政合一的档案馆,是县级档案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建议编纂《民和县志》,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志办公室。1971年王华堂光荣离休。退休后,作为《民和县志》的发起人,他又主动请缨,参与县志编纂工作,奉献余热,直到政府明文规定“不能聘用退休人员”,便回家休养,期间编写了《王华堂回忆录》。

现年94岁的王华堂,已经失去听觉,身躯仍有弹片残留,加上双腿致残,安装的假肢,行动有些不便,病魔随时折磨着他。但是这位英雄,坚毅的眉宇间尽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始终坚持锻炼,与病魔做斗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依旧精神矍铄,快乐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纪录片是历史纪录片,也是现实政论片。因为它可以借过往而懂大局知全局,明当下。因此有了那么多观众的共鸣,得到了那么多观众的响应。其实,这是历史进程的自然而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争取民族独立 争取国家富强 争取人民幸福 争取世界和平的初心恰似漫漫“长征”路,是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信仰与追求,信仰的方向引领着代代“长征”,闪耀信仰的坚定。

假如,把世界文明暂划为“人类探寻生存与发展的漫漫征途史”,那中国,为世界文明持续增添着辉煌与成就。

古代中国,17世纪中到18世纪末,中国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的“盛世”,三朝持续了134年。而西方之间进行了持续迅猛的“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大踏步前进。

工业革命为世界带来划时代变化,相形之下,近代中国确是日渐落后了。中华民族,在秦汉时期,开辟丝绸文明的中西方交流古道,唐代鼎盛时,向世界持续传播着“礼尚往来”的和睦交往,宋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占有世界贸易总量的极大比例,持续以和平贸易、相互往来的方式,开展友邦友好文明交流。马可波罗游记中写中国是“文明、礼遇,佯和、富足的东方神奇”。明代,世界第一的浩大郑和船队,为邻国与世界带去的依然是中国丰美物产与优秀文化。这是历史印证数千年的基本事实。“万里长城”的辽阔与伟大,见证了中华文明古国走过的漫长征途,中华民族一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从不依强凌弱的中华民族,当近代历史大门开启时,猛然遭遇面对的忽是各国列强的“魔牙利齿”。1840年起始的西方坚船炮利的轰鸣与硝烟,逼迫中华子孙警醒与振作,由而开始了气壮山河、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近代中国救国自强的漫漫征程。

确实,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生根中国,仅二十八年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一九二七年诞生,仅二十二年建立新中国,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只六十多个春秋,成就了当代中国的宏大气象,这绝不是吹牛,而是鲜活的历史事实。客观注定标注着当代纪念“长征”伟大意义的现实存在。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与期望。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时俱进本质特征的必然结果。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先进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大众利益以外没有本党的利益,红军队伍是人民自己的武装,由此中国共产党永远与广大人民群众心心相连,永远为争取与捍卫人民大众利益不懈努力奋斗,政党与军队视人民为父母,人民就信任与拥护其并视其如亲人。

在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有过一段精辟的概括:“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进程中凝聚的历史经验,也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同非洲青年代表谈话时就曾谈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要相信,但一定要同各个地区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这样“结合了,就灵了,就胜利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实践与探索确是自“遵义会议”起始走向自觉的。这在“长征”本片学习中加深了更为牢固的确定。

特别可喜的是,“长征”纪录片对遵义会议进程客观准确表现了系列会议关联的发展经过。既突出了遵义会议的旗帜标志作用,也交代了前期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及猴场会议对遵义会议起的累进合力作用,也表现了随后而来的“鸡鸣三省”等后续会议累积进程的推进。政治路线决定着军事与其它,是灵魂。为此,遵义会议成为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所以隆重纪念,其指导意义在当下同样是意义非凡的。“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进程中始终有着不可或缺的鲜活生命力。

理想铸就了坚定的信念,信仰突显出始终如一的乐观,大局意识决定了坚如磐石的团结,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的方向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忠诚,这是万里长征事业薪火传承的永恒守则。有了这些理想信念,就有了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的胜利,也催奋出人民共和国当今屹立世界的大国风采,这是本片得以生发而出的现实意义。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壮丽伟业正进行着新的长征,这是凝聚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毛泽东等老一代先辈对长征万里征程必须不断步步奋进的前瞻判断,是艰巨而伟大的壮丽事业。为此,也是“长征”纪录片的现实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录片同心战役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好似列车,我们都是旅客。

这趟列车,行驶在通往未来的轨道上。或许是特意留给人类十二年的时间,反省自身过错,去规避天灾人祸。可惜一路上旅客会换,却总有装睡的人们不愿自觉下车、累及全人类陷入祸患。

你还记得吗?

上一个十二年,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二零零八。

南方持续大规模雪灾、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乌鲁木齐特大火灾、汶川大地震……

彼时的我们还年少,懵懂无知地依偎在父母怀里,零零后的我们被保护得太好——所以压根不知道祖国母亲经历了什么苦难而变得伤痕累累,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奔波在路上,更不知道千里之外有多少和我们相似年纪的孩子、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他们依稀听到奥运会上的人声鼎沸,看到神舟七号点火那一刻的激动澎湃;却无法感受到那时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挫折的中国人,是如何衣衫褴褛地造出核弹火箭和太空站,如何以捏泥土的双手举破世界纪录、夺得满满金牌。

十二年后的今天,此时的我们已长大。

国难当前,零零后也已到达抗疫前线——这一次,我们知道祖国母亲也一定能够挺过难关、春暖花开的日子不会遥远,我们知道来自四面八方的逆行者赶赴的是同一个方向,我们也知道保护好家人和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帮助,我们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爱。

感动中国二零零八特别奖的获得者是——中国人。

二零二零,又何尝不是如此?

截至此时,新型冠状病毒——确诊77269例,疑似3434例,治愈24948例,死亡2596例。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活生生的人民。

因为这些数字,有多少家庭被迫隔离、无法在除夕夜团聚?

因为这些数字,有多少医护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夜以继日地扎根在医院里?

因为这些数字,又有多少普通人急白了头发、哭干了泪水?

我是多么多么地希望,我们的祖国从此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可是如果,如果十二年后,人类再次遭遇始料未及的灾难。那么请中国人民,不要怨天尤人,拿出身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来吧,昂起头吧,去赢得我们志在必得的胜利与明天。因为我相信十二年后,也一定会有第二个“钟南山”、第二个“柳芳”“龙巧玲”,更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汪勇”。

我以为,人不是为了伟大而活着,而是因为活着才伟大。可是却有那么多人,不甘愿苟且地活着,而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们身体力行地告诉世人,这就是民族精神。在此,我不知道如何单单用笔墨去歌颂他们的事迹,因为他们是历史浪潮中的中流砥柱啊,岁月淘尽沙和浪花,抹不去的是他们在人民心中如金子般闪烁着的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大学生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来自白云旅行社的五星级导游,叫芬霄。芬是芬芳的芬,霄是云霄的霄,希望你们能记住我!我们的目的地是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在这期间我祝你们笑口常开,女士像花一样芬芳,男士健壮如牛。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的加勒格孜嘎峰,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水系的外河流,在我国境内长600公里,在阿勒泰市境内流程为148公里。额尔齐斯河两岸生长着百种树木和各种野花野草,两岸名贵中草药之多,作用之大,也极为罕见。特别是额尔齐斯河冷水性淡水鱼种类特别多,养育了河岸千千万万的人民。

游客们,到额尔齐斯河了!看!额尔齐斯河的碧水在山下缓缓流动着,真是清波荡漾人影绰绰。额尔齐斯河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额尔齐斯河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条碧绿的飘带。

如果你站在河边,远望天空飘着的几朵白云,会觉得它们时而像小羊;时而像小鸡;时而像展翅高飞的雄鹰,在清澈的额尔齐斯河上飞舞……如果你俯视额尔齐斯河,就会看见几条穿着黄金甲的小鱼在水中嬉戏、打闹。它们高兴地玩耍着;身子碰身子,头碰头,尾巴还在不停的摇摆着,像是在跳舞。偶尔有鱼会跃出水面,水上就溅起一朵朵浪花,旋即荡漾开一圈圈金色的波纹,仿佛在向我们播放优扬的音乐。游客们,这景色多美,这些小鱼多活泼可爱啊!

游客们,告诉你:额尔齐斯河中的水还能饮用呢!如果你口渴,千万别买河旁小摊上的矿泉水,而是直接饮用额尔齐斯河中的水。现在你们就开怀畅饮吧!

游客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傍晚了。夕阳下的额尔齐斯河更美丽!傍晚正是太阳西落的时候。霞光照在额尔齐斯河面上,闪出一丝耀眼的光,像红宝石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如果你再向太阳走近点,然后转身,就会发现:大地、远山、树林,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都被涂上了一层红艳艳的光。游客们,现在那如圆盘的夕阳终于落在水中,形成了一幅“长河落日圆”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央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痛恨贪官却变成了贪官,在追悔莫及时说的这段话,可信度应该颇高。当年的穷孩子为何成了大贪官?当年颇有志向的才俊为何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

粗略说来,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权力的扩大,敬畏意识却弱化,理念和信仰抛了锚。为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甚至有种再不捞钱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比如有贪官称,看到商人住豪华房子,坐豪华车,还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

二是权力越大,诱惑越多,但缺乏节制,终被诱惑俘虏。周本顺说过,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商人和官员勾肩搭背,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而是以诱饵钓大鱼。以白恩培为例,其妻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元,让某商人购买。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权,能满足商人所需,他们会如此舍得下血本吗?

还有,落马的省部级官员都称得上一方诸侯,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监督,相反在任上权力过大,大到一度可以为所欲为,最终落入法网。“官当到了我这个级别,制度对我而言就像牛栏里关猫。”“官当到我们这一级,就没有人敢监督了。”这些也许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从中可知,一些官员到了一定级别确实不受足够监督,这也是他们乱来的重要原因。

如今,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央视一套观后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部。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神奇的地方。

新疆有十个山东这么大,这儿的地形就像疆字右边的一样,是“三山夹两盆”:三个“—”分贝代表北部的阿尔泰上、南边的昆仑山和横亘中部的天山;而两个“田”则分别代表天山南北的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

新疆最有特色的就是它奇妙的自然景观。在这里,我见到了一望无边的大沙漠,见到了山顶终年积雪的一座座大雪山和雪水融化汇聚成的一个个湖泊。在这些湖中,最美的要数喀纳斯湖了。清澈见底的湖水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璀璨无比。周围山上的红松、白桦,就像一排排威武的战士,守卫着美丽的喀纳斯。

新疆还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地方,这里有又甜又脆的西瓜、又香又美的葡萄。在著名的吐鲁番葡萄沟,我还见到正在阴房里晾晒的成串的葡萄。维吾尔族老乡请我们到家中做客,让我们品尝香甜的瓜果,与我们一起跳起了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舞蹈。

美丽的新疆的确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这里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迁徙的鸟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节奏缓慢的电影,却讲述着一个漫长的故事。小从刚出生,到长出羽毛,再到张弛飞翔。短短的两分钟,春夏秋冬,已复一年。灰雁,飞越1800英里,从欧洲西南部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短短几个字,展现了一种震人心神的力量,也瞬间让人明白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是用最简单的温暖带给你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感动。

候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归来的承诺,他们的旅程千里迢迢,经历了危机重重,只为了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生命而战。这是影片开头的话,精炼,简洁,点明中心就好,不必多言。

他的脚上缠着了绳子,用尖尖的嘴巴,抬起脚,弯着脖子,想把它咬下来,呵呵,他灵动得那么可爱,惹人怜惜。余光中曾说过,一切的美都是从惹人怜惜开始的。而这些大雁,体现着的则是自然的美,那是最纯粹,最干净的美。一切的滥美之词用在形容自然上都显得那样肤浅,粗俗,而我不会那么多的唯美词语,我只知道,看着那一幅幅的画面,我惊住了,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的声音,很空灵的声音,回荡在心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清明了许多,一切混沌的思想,杂乱,刹那间被洗涤,那种清水流过手心的感觉,那是我最爱的感觉,好像我离完美很近,很近。

气象之美

日月星辰,云雪雨露,春夏秋冬,昼夜晨昏。影片随着拍摄的进度,展现给我们了不一样的节气,不一样的色彩。春意盎然时,一片翠绿直晃人眼,“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大雁们似乎也因着这生机盎然的天气,总是蹦跳着,很欢乐的样貌。冰封大地时,苍茫无边,皑皑白雪,素裹银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不禁有点担心当毅力不在是唯一的条件,他们还能坚持吗,。毕竟,他们那样瘦小,他们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吗,能忍过饥饿的煎熬吗,能挨过这茫茫的雪吗?

情感之美

影片不止一次展现了大雁的情感,令我影响深刻。犹记得一开始,便是妈妈忙碌的帮小鸟觅食的场景。鸟儿们,呆在窝里,张大着嘴巴,不停的叫着,“妈妈,妈妈”。那是自然界最大的恩赐了吧,亲情,没有哪个造物主能创造出如此完美的爱,无私,伟大,不分物种,不分地域,不会被时刻阻隔,被地域分开。看妈妈用翅膀,护着小雁,看妈妈用尖尖的嘴巴,啄着小鸟,与他嬉戏玩耍。感情,重点体现的就是那两只白天鹅,头颅相抵,构成一个完整的心形,与水中倒影交辉相映。最浪漫的象征,他们轻吻,拥抱,脖颈相依,互伴前行,不离不弃,生死相许。经历过惊天动地,最终细水长流,在征途上鼓励,互助,扶持。感情,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齐,再也不能分开。

歌声之美

影片没有过多的背景音乐,只有雁儿们或低沉或高亢的鸣叫,只有翅膀划过高空的时呼呼风响,只有扬起的水花再次掉落水中和海浪相互拍击的声音,只有悠扬旷远的乐声。那些空灵的乐声,为丹顶鹤和天鹅们的舞蹈鸣响最好的节奏,为新生的雏鸟欢喜唱诵。天籁一般的歌声甚至与鸟儿们一齐越飞越高。

迁徙之美

飞翔始于小男孩剪开梦想的绳索,越过湖面,麦田,桥梁,飞过丛林、沼泽、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每一个身影,轻轻划过的,是我们的心田,留下了最深的记忆。

白天鹅在红色的河流上滑翔,一道绚丽的白,宛如星辰滑落天空;黑色的斑头鹰在白雪的映衬下,与远处的山脉对照呼应;墨色天空中的鸟和月;繁花似锦的大地上银白飞鸟。仙鹤展翅翩翩起舞,行云流水一般,轻盈而又舒展;成群的海鸥并起直飞,气势磅礴,冲击视觉。

迁徙的过程,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画,美得令我心惊,令我动容。自然的美不单单在色彩,在雄壮,在奇特,更多的美在灵魂深处,美在每一个角度都能带给你最深的感动。

“飞翔不是体力和智力能够解决的,它是一个奇迹”,有个诗人这样说过。

名导雅克·贝汉说:“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人与自然

我们坐在荧幕前,看到的是鸟儿们飞翔的姿态,一展翅,一跳跃,觅食,休息……每一个流畅的曲线,都是最完美的弧度。我们体会到的则是鸟的精神,由内而发的一种毅力,令人深深地折服。这种折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然而,有人依旧没能体会这其中的美。

关在笼子离得野鸭们,凄厉的叫着,追赶着,却逃不脱细小的网洞,逃不脱人类的掌控。当一幕幕自然美景展此刻我们面前时,那三辆割草机,出现的那样不合时宜。娇人可爱的鹦鹉,关在牢笼中,失去最珍重的自由。一声声的枪响,我如坐针毡,揪心般的疼。突然就怨了,恨了,人类与自然,本是一体,何苦相逼。

好在虽然影片偶尔会有人类的痕迹,却无从掩盖鸟的光芒。笼子,收割机,轮船,铁轨……那些都只是飘过的物件,甚至被讽刺为歇脚点。那本完全是一个鸟的世界,一个人类无从踏足的世界,一个干净的纯粹的世界,却被人类的私欲与血腥,狠狠的破坏着。现代社会真的进步了吗?进步到,连鸟都不如,进步到再也找不到一片净土,安放我们的完美,进不到只能在影片中寻求自然的美,我们明明就身处自然之中,可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安详,清净的美。在欣赏影片时,我想大家大概会忽略吧,时代,科技,高楼大厦,金碧辉煌,那些是不是不美丽了啊,是不是很做作,很刻意,很虚假呢?这一刻,我们以前所坚信的所追逐的,都变得虚无缥缈了起来。

“自然界的美是自然的、纯粹的美,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我们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中,灵魂能够得到陶冶净化,身心能够得到哪怕是暂时的自由。这对健康人性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

就这样,鸟儿们又飞回当初的地方,再一次飘过老妪,享受人与自然的亲切。影片结束时,我的心还不能平复,还依旧爱着那种跳动着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360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巨大反响,雾霾笼罩,连呼吸都成了奢侈。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并且通过柴静的行为来告诉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我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快进,从头看到尾的国产纪录片。不夸张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大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论,但以此否定《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贡献。

《穹顶之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胆批评了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两个硬伤。第一,该伸手的管理的地方没有出手,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该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长,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理由鼓励和发展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企业。

一.该伸手的地方没有伸手

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强大的经济调节方式。谁使用资源,谁支付应有的价格,以此避免对资源的滥用。但环境问题却不能通过市场解决。如果没有政府管理,污染者不用为污染环境买单,最终必然造成环境恶化。

尽管中国从90年代就一直声称不能走其他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最终还是没能幸免。为什么中国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那么多法律法规,但最终仍然重蹈覆辙?有人甚至以此为由,提出“先污染再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此为中国政府解脱。这种观点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

当初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当时向天空中排放黑烟的烟囱甚至一度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发达的象征。因此这些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尚属情有可原。但在目睹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吃过各种苦头之后,在已经颁布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法律来避免重蹈覆辙之后,中国再次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显然属于政府失职造成。中国并不缺环保法律,但柴静在《穹顶之下》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环保法律形同虚设,政府纵容甚至直接参与作假的情况。比如卡车作为一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源,没有得到控制,没有安装任何废气过滤装置的大卡车却被政府颁发合格证。这背后必然存在腐败和不可告人的金钱交易。当然,同样的腐败问题也存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情况下,与其说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如说它是政府腐败带来恶果的客观规律。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责无旁贷地要维护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不能依赖什么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谁不污染谁先破产。因此,柴静在片中指出“坏的制度逼你去污染”,可谓一语中的。类似现象存在其他市场失灵,但政府却没有尽到责任的问题中,比如造假和交通违规等。政府该伸手管理的地方没有尽到职责,问题就难以解决,甚至事态更加恶化。因此,《穹顶之下》带来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职,还应该包括造假,食品安全等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场失灵问题。

二.不该伸手的地方却伸了手

柴静在片中批评了中国的国企垄断行业。她除了认为能源企业的垄断造成了中国能源升级缓慢,仍然依赖污染严重的煤炭外,还批评了钢铁等大量消耗能源却不盈利,产能严重过剩的“僵尸企业”。正是这个原因,《穹顶之下》被一些人打上反国企,试图私有化国企的标签。究竟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否合理,产能过剩的国企到底多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期待一个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得到结论和解决问题。但柴静有理由提出质疑,并提供客观的数据来支持自己观点。持不同意见者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加以反驳,而不是打上意识形态的标签。

无论如何,中国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确实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政府重点保护的国企行业也确实充当了重要角色。刘海影博士在《中国巨债》一书中对中国的过剩产能有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阅读。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的的确确包括了污染严重的钢铁,煤炭等政府垄断行业。政府对这些行业的补助和保护,毫无疑问是对环境污染的补助,加剧了中国的环境问题。因此柴静提出的观点并非捕风捉影,为黑国企而黑。

而且环保部门自己的官员在《穹顶之下》里也吐槽了监督这些国企在的难度。首先,国企领导自身就是政府官员,甚至比环保部门领导的级别还高,怎么去监督?其次,国企在环保方面的数据不公开,无法对这些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国企真的不愿意在环境问题上背黑锅,就应该公开这些数据,通过严谨的研究还自己清白。最后,对于大型国企,创造就业和社会稳定也成了最后的政治挡箭牌。不少领导声称,提高环保标准,企业关门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引发社会动荡怎么办,谁负责?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企业成了“太大而不能倒”的企业,不仅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在获得金融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也一样存在类似的不合理逆向补助的问题。

因此,柴静在《穹顶之下》提到的国企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尽管程度如何需要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而缺乏类似量化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的不公开和不透明。《穹顶之下》能否成为一个开启此类研究的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一些批评者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直接对立起来,认为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采用西方的环境标准;如果强调保护环境,就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观点听似有理,但存在很强误导。首先,中国采用的环保标准已经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其次,污染环境获得的成本优势根本不能称之为“国际竞争力”,属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不客气地说,这种通过污染自己环境来压低产品价格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牺牲自己的环境来补贴国外消费者的愚蠢行为。

作为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穹顶之下》最大的贡献和成功,是对大众环保意识的唤醒。市场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不仅表现在污染人不用买单,而公众也往往不重视自己权利受到的伤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存在空气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甚至有过而不不及。为什么单单雾霾问题得到这么多人重视?原因很简单,雾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观,直接受影响的人数更多,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最有话语权的城市人群。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大众的环境权利一再被污染企业侵犯,多数人基本都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希望《穹顶之下》带来一场环保意识的变革,推动大众主动参与和督促政府做好环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环境才可能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此外,《穹顶之下》还成功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选题好,瞄准了一个关系的民生的重大问题。我1999年到美国求学后,每次回国除了为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亲朋好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高兴,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空气质量的恶化。一次到北京开会,前一天晚上有朋友专门打电话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让我去前买个防毒口罩备用。电话结束后,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顶之下》内容相对客观,资料翔实,问题深入。柴静的采访非常专业,敢于理性地挑战被采访者的观点,以此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可贵的是在影片制作上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承受能力,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科普。和多数说教式国产纪录片不同,柴静在《穹顶之下》里通过数据,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而引发观众思考。尽管有人指责该片不够严谨,但作为科普片,我认为柴静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她采访了普通民众,医疗和环境专业人员以及政府官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雾霾问题。就客观性和真实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高出无数个数量级。比如她并没有一口咬定雾霾是造成中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过医生之口用猜测的语气提出这个问题。她更没有把女儿的病归咎到雾霾,而是作为自己更加关心健康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存在误导性,这个完全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观众,不应该被这种表达方式误导。

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静的私生活为由,或者臆测她收了国外敌对势力的资金,真正意图是破坏和私有化国企这些阴谋论的角度反对《穹顶之下》。这些情绪化的反对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反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