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民风民俗为题的作文作文(热门20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汉族民风民俗大家了解哪些?

浏览

7847

作文

618

中国民风民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要到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始于宋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只是汉族的节日,目前我国的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且节俗各异。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阿细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藏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农业。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白茫茫的雪山环绕,看上去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张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区人民喜爱白色,并视白色为吉祥、胜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吗?这可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饮料呢!它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浓浓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饮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还有个规矩呢!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气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客人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就是藏族的喝茶规矩,你也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确好喝,因此你可别忘记它的原产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种浑身是宝的牛类,它的脸皮可厚了!听说连子弹都打不进去呢!话说这个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还是藏族人民的宠物呢!别看笨拙的样子,它还有识路的本领,也难怪西藏人民总是牵着它去草原上散步。

这就是藏族,一个暗藏着宝贝的少数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内容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跟其他地方比,安阳的民俗基本与内地一样。

春节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访友;端午节基本只有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走亲访友。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饮誉海内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上乘。而安阳的送羊却很独特:女儿结婚生子后,每年农历五月,备上烧饼、油条等四样礼品,携子回娘家看望双亲,称“瞧羊“。民间流传有“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送羊“之说。

六月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个(大、中、小羊各8个),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儿家,谓之“送羊“。此举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孙长大成人要孝敬双亲。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民间有“妗不倒,羊不了“之说。送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二十日之前,二十日之后送的羊称为瘸羊。有的只送3年,有的送到外甥结婚后,有的只要外甥在一直送。安阳城乡颇为重视此俗。

豫北好几个地方都有这个风俗,倒也不是只有安阳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湖南民风民俗作文500字左右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俗民风也随着地域的差异而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区别很大的民俗传统。

我的家乡在湖南,一个文化底蕴很浓的地方。在我的家乡有着很多独特的风俗人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已经被淡化了,然而倘若你来到湖南,特别是在湖南朴实的农村,你便可以感受到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了。

在我的家乡湖南就是一个保留着独特风俗的地区。每逢喜事,照湖南人热情的性子,都会在自家院子里用木板搭一个戏台子,请艺人来家里唱湖南著名的花鼓戏。在屋里摆上大圆桌,请亲戚邻居到家里吃饭看戏,摆大圆桌象征团圆,祥和的寓意。桌上不会摆太多碗菜,但是每一碗都内容丰富,我们叫它“杂味菜”是当地最有名的菜之一,菜里有香肠,木耳,豆干……这种菜虽不及“淮扬菜”那样精致,却能从这道粗犷豪迈的家常菜中吃出农家独有天然朴素的风情,也别有一翻风味。

在农村,吃自己种的菜和大米,很少去买东西,房子也是自己家盖的。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年轻时用汗水夯筑起来的,红砖,黑瓦是我们那儿房子最大的特征。我们家有两层楼,上面睡觉,下面吃饭,格局简单。那不像城市里的房屋,闪闪发亮,富丽堂皇。那都是用天然的土砌成的,走进去就嗅到一种清香的泥土味,有种能让人返璞归真的独特气息。

大人们听到韵味十足的腔调也跟着哼起来,小孩们则在桌上的大碗里聚精会神地挑着香肠,一幅多么热闹祥和的画面!戏听完了菜吃完了,客人主人依依惜别,临走前主人总会向客人递上一块腊肉,肉熏得红通通的,这里面装着的是湖南人热情好客的美好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云南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民风民俗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炮。

所谓放高升炮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有>等剧目。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有>,>等剧目。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临安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临安文化既带有吴越文化的浓重色彩,又呈现出浓郁的浙西区域文化色彩,民间绘画、根艺、石雕、民间故事、民歌、灯彩、耕织、竹编等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各种民间文艺在乡间活动频繁,於潜乐平为我国越剧的首演地,号称越剧第二故乡。

浙西大峡谷的山民大都把住房造在离地千米的山顶上。在龙井峡一段,12个行政村几乎全是倚山而居,大峡谷龙进桥乡一带,当地农民的房舍多数建造在绝对高差在数百米以上的大山顶上,从谷底仰望,只见这些村落民宅守山而居,白墙、黛瓦,常有白云绊缭,故称白云人家,又称“高山人家”。在剑门岭上遥望对山相见村,数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布列在有云雾缭绕的大山顶上,星星点点,别具风味。在山上盖屋一砖一木都要从地面运上去,但山民们仍旧乐此不疲,也许是峡谷的景色太美了,人们情愿多花些时间上山下山,也要天天看见这里的飞溪流瀑。

佛教文化在临安源远流长,早在西汉,佛教初传中国之时,便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陀菩萨的道场,历代高僧辈出,在东南亚尤其日本影响深远。

临安境内的天目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璀璨夺目,且兼具儒、道文化。东汉道教宗师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修炼于此;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太子庵分经读书。

临安璀璨的佛教文化,独具魅力,引中外游客潮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民风民俗高一作文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夕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还有叫“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双七”“兰夜”“穿针节“等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七夕乞巧的习俗,起源于中国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合。

· 现在的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记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淮盐节日习俗时,其中提到端午节时孩子们系上的五彩绒线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解下来并抛到自家房顶上。据说,喜鹊看见房顶上的绒线,就会叨走,飞到天上去,待到七月初七这一天,用这些绒线在银河上建一座彩虹桥,供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丰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先是一段天上人间的织女与牛郎的绝世情缘,然后是天大的阻力将他们生生的分开。可是老百姓的心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的,哪怕是面对最暗无天日的处境,于是就有了“七夕”牛郎织女的喜相逢,作文素材《七夕节的民俗600字作文》。

· 七夕节还含有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和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的意义。儿时看过黄梅剧《牛郎织女》,其中的画面直到现在还萦绕在脑海中。那段喜庆丰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丰收的瓜果蔬菜、和美祥和的乡邻,甚至连曾经欺负牛郎的兄嫂也羞嗒嗒的近前与织女一家握手言和,那场景真是温馨动人。织女与牛郎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织补得那么的甜蜜,当听到织女用绵软甜美的声音唱出心中的满足之情时,少不更事的我虽然不能全听懂,但心中却从此烙上了那幅祥和的画面,并成为心中最美丽的梦想。更有那些大姐姐逗我说,七夕之夜要带我躲在瓜架之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害得小小的我总是巴巴的跟在她们的身后。只是可惜,我总是在牛郎与织女说悄悄话之前便会进入甜甜的梦乡,醒来之时,那些小气的姐姐总会把听来的话放在心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于是直到现在,我都不知她们偷听到了些什么。于是,那个美丽的乡村、那个神秘的夜晚便凝结成了童年时代的一个带着雾气的动人剪影。

· 今又七夕,当我在网络,在报刊上随处看到有关七夕的文章时,心头的感觉是喜悦的。因为曾几何时,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许多外来的洋节却纷拥而至。2006年,“七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知道和了解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 “七夕”,她不是情人节,而应该是爱情节。在这个爱情快餐化的时代,让这个折透着中国传统美德的爱情节唤起人们心中那至纯至美的情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民俗民风的作文大全

全文共 29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地方,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

【篇一:满族】

明朝末年,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满洲民族,即满族。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族之中,实行全民皆兵。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篇二: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篇三:过年与春节的习俗】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篇四:春节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迎来了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早上,吃完饭,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拜访亲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时,妈妈看见了衣服上的商标还在,于是拿来剪刀正要剪时,我连忙叫住:“妈妈,过年时不能用剪刀,免得惹来口舌之争。”妈妈恍然大悟,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标。

晚上,妈妈请大伯、叔叔两家人来我家吃饭,晚餐可丰盛啦,鸡、鸭、鱼、肉等摆满了餐桌,饭后,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妈妈叫我帮助把垃圾倒了,我摇了摇头,妈妈有点生气地说:“长大了一岁,你倒是变懒了。”我连忙解释道:“妈妈,过年时,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财运倒了。”叔叔、大伯们大笑起来,说我的年纪虽小,学问却很多。妈妈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还多。”我听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些,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把财运扫走;不倒水,以免把财运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风俗。

【篇五:家乡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关于民俗民风的作文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和我们汉族不一样,他们能歌善舞,豁达乐观!即使生活过得窘迫,但感觉都是甜的。 维吾尔族在农村一般是自成村落,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欢吃瓜果。日常的视频有囊(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维吾尔著名的日常食品——囊,是在土坑里烤成的!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

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和别的民族不同,他们热情好客,崇尚礼节。维吾尔人待人讲究礼貌,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和我们汉族不一样,不需要这些礼节,只需见到自己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问声好就行了。 维吾尔人不但讲究礼貌,而且衣着也是比较讲究的。

他们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通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欢穿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生性豪放、乐观,喜欢穿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穿了会更有精气神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套曲,“麦西来甫”(聚会的意思)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他们的舞蹈轻巧、有没,以旋转快速和多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兼牧农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这是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是这个民族的特色,也是这个民族的代表,民风民俗,代表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是维吾尔族的独特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泉州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个习俗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而《泉州习俗》把这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珍珠项链,供人们观看。《泉州习俗》主要讲泉州的习俗、节日、游艺与工艺等习俗。

除夕在泉州不叫除夕,而叫“年兜”,具体日子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有祭祀祖先、张贴春联、吃团圆饭、分压岁钱、“跳火盆”|辞年守岁等主要习俗。而祭祀祖先是“年兜”的重要节日。

“年兜”中午桌上要堆满各色糕果和鸡鸭鱼肉,中间高堆“过年饭”,以陶钵盛大米(象征衣食丰足),上面在搁碗糕(象征兴旺发达)、红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红米丸、红枣(象征团圆美满)和米粉蒸制的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供桌前还要在置放一个火炉(象征家运享通、红火)。祭祀祖先就完成了。

吃完团圆饭,男生要“跳火盆”,女生则要收拾桌面,洗刷锅灶碗筷。接着,长辈晚辈压岁钱(有的是春节早上发),亦称“分年”。诸事完毕后还要守岁,俗谓守岁的父母或长辈可以延长益寿,故又称“坐寿”。

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比如“清明节”、“七夕节”、“冬至节”等节日,但有的泉州节日我们都遗忘了,如“浴佛节的重要节日。

《泉州习俗》使我了解了我们泉州这里特有的节日,使我明白了许多风俗习惯和工艺名俗,让我更加明白这个美丽的泉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

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广东迎春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

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风民俗600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傣族民风民俗作文55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象脚鼓敲起来了,嘎光舞跳起来了,葫芦丝吹起来了……祥和的气氛笼罩着景谷县第二小学,师生们欢声笑语充满校园。“承傣族文化,秀七彩童年”的傣族文化周开始了!

我是一名汉族孩子,从没有真正体验过这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傣族活动。傣族服饰设计、傣文学习、傣家泥塑、傣族传统竹编工艺、傣味小吃……各种活动琳琅满目,让我大开眼界。我参加了傣族服饰设计兴趣班,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制作过程吧:一、选布料,根据你的喜好选一块布料;二、剪裁,在布料上面画出衣服各部分的形状,沿着画迹将衣服各部分形状剪下来。注意剪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若一不小心剪歪了就全功尽弃了;三、缝衣服,选与衣服布料一致或相似的线按结构把各块布料缝起来;四、镶花边、绣花纹。用不同的丝线缝上花边,绣上精美的图案。大功告成,一件如星星般闪亮,像月亮般淡雅的傣族服饰“出世”了,我命名它为“繁星雅月”。

“傣味小吃”更是景谷一绝。“手抓饭”――在簸箕上铺好洗净的芭蕉叶,在叶片上摆上各种各样的丰富美食,大家在围在一起,用手抓着吃。看似粗鲁,实则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傣味烧烤”――又麻又辣又香,未见其形,先闻其香。一想到它我就忍俊不禁,口水欲流。“撒撇米线”更是独特,它的主要调料是牛胃,吃了准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闭幕式上,一排排傣味小吃整齐地摆在操场两侧,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陈列在展览馆里。活动接近尾声,傣韵传扬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彝族的民俗民风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