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奥运冠军田亮再跳水(精彩20篇)

作文在语文试卷所占比重之大是人皆共知的,其得分直接影响着考试语文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24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

浏览

2078

作文

50

、劳丽诗:淘宝店主,前奥运冠军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7月,一位前奥运冠军的长微博被广为流传:《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文章描述自己为什么辞掉公职,开启淘宝店,自力更生--"可以不华丽,但必须转身。"

中国的明星们正热衷于在淘宝开店,但在他们当中,26岁的劳丽诗显得尤为坚决。这位昔日的奥运跳水冠军彻底告别了自己的体育生涯,也没有选择体育管理这样的职业,而是专心打理自己的淘宝小店。现在,经过几个月的试水,现在她的淘宝小店已经慢慢走上正轨,截至目前,交易信誉为两钻。

现在,有非常多的中国明星都选择在淘宝上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在"淘宝星店",已经有326位影视、音乐、时尚、文化的名人进驻,他们在这里和"粉丝"互动,影响力变得更为"亲切"。

延伸阅读:劳丽诗的淘宝创业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自行车轮载出来的奥运冠军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张梦雪误打误撞来到了体校训练和学习,但是这并不能让张家人放心。

“我们心里没底呀!谁知道孩子能练到什么程度。一个女孩子,我们不放心让她小小年纪住校,所以她爸爸风雨无阻,天天骑着自行车接送张梦雪上学和放学。”母亲刘振华回忆起这段往事,眼角含泪看着丈夫张杰生。

“我们给孩子说,咱既然开始练了,那就没有回头路了。没想到,张梦雪练了3个月就拿到一个好名次。这些年来,作为家长,我们看着孩子一步步成长,非常不容易。咱没有关系,能走到这一步,完全是靠实力。”

“我们非常感谢所有带过张梦雪的教练员,尤其是她的省队主管教练员石震。从2006年到2014年,张梦雪跟着石震教练员练了8年,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吧!”刘振华说。

至今,张杰生夫妇一直住在纬七路的一所老式单位宿舍,这个家庭无法给予张梦雪太多物质方面的呵护,但是这个家庭的教育,让张梦雪得到了完整的人格培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张梦雪这孩子有时候说出来的话能让我们吓一跳,觉得这孩子还挺有觉悟的。一次,张梦雪和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突然说,我是花你们这些纳税人的钱在搞运动,所以我必须好好训练报答你们。”

如今,张梦雪对着刘振华说出的话,已经用一枚奥运金牌,而且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作为回馈报答了祖国和人民。

2015年,张梦雪参加在韩国举办的气手枪世界杯赛,并且拿到了亚军的成绩。这就意味着,她为中国军团赢了一个宝贵的里约奥运会气手枪射击席位。随后,经过多轮残酷的射击国家队内部竞争,她如愿拿到了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当年爸爸自行车后座的那个安静姑娘,如今已经乘风破浪,成了奥运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看奥运跳水比赛日记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8月10日,里约奥运跳水比赛继续进行,但是在比赛现场拍摄的一组画面确实吓坏了各国网友。一边是颜色正常的,泛着淡淡蓝色,透明度很高的游泳比赛的赛道,一遍则是浑浊,泛着绿光的跳水比赛专用泳池。网友们不仅在惊呼这个水池怎么了,一边还在担心往下跳的运动员的健康。《体育画报》推测:由于水池内水温度较暖,可能是过滤器出毛病了,导致水藻繁殖,于是水就变绿了。 跳水专用泳池睡的颜色一天之内发生巨大变化,这让很多人感到震惊,也在推特上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英国《每日邮报》也在其网站上刊登文章,“奥运会双人跳水项目决赛今晚进行,但是水池的水却变成了糟糕的浑浊的绿色,和这个池水相比,倒是亚马逊的河流看上去更像清水。”

“五米深的水池在发生变化,昨天还是正常的蓝色,现在却慢慢变成了绿色。英国跳水队员,奥运会铜牌得主汤姆-戴利也注意到这个变化,他发推说到‘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直到现在游泳中心的负责人都没能给出一个官方解释。” 在这之后,《每日邮报》罗列出很多现场拍摄的照片,和旁边颜色正常的游泳比赛赛道相比,跳水比赛的水池简直浑浊的惨不忍睹,可怜那些有比赛的运动员,恐怕从没在这样的水池里跳过水,但为了比赛,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跳下去。

《每日邮报》表示,池水的颜色引起了运动员、运动队官员和媒体人的注意,BBC的的评论员对这样的池水非常迷惑,他要求官方给一个说法,但得到的答案却是“我不知道”。

推特上也在热议这个话题,《每日邮报》截图摘录其中的一些,网友Julie Webber说:“里约奥运会的跳水池看起来像一个绿色的池塘,可昨天还不是这种颜色。”Tom OConnor写道:“有人认为,跳水池的水变成绿色看上去很糟糕吗?”turkey1999猜测道:“奥运会跳水池变成绿色也许由于化学品和防晒霜的反应。”Steve Ellul则开玩笑说:“这提醒了我…晚餐吃豌豆和薄荷汤。”

《体育画报》则针对池水一夜变绿给出了听上去更有道理的推测:“游泳池因为设在室外,会比正常高5到10度,水比较温暖,室外的水还可以促进藻类生长。当然这里只是一个理论。用来过滤泳池水的设备也有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1920年,李爱锐考上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在大学期间,从小就具有体育天赋的李爱锐在橄榄球方面初露锋芒。1922年初,李爱锐入选了苏格兰国家橄榄球队。

李爱锐在橄榄球比赛场上表露出的奔跑才能,被当时体育界的知名教练麦格查看中。在教练的指导下,他开始主攻田径竞赛。

1923年,李爱锐在英国业余田径竞标赛上获得200米冠军,同时还获得100米冠军,并且在英格兰赢得了400米赛的冠军。李爱锐受到了当时体育界的重视,并被选中作为年轻新秀准备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巴黎奥运会上,李爱锐参加了400米赛跑,结果一鸣惊人。

决赛中,李爱锐在最外面的跑道,外道被认为是无任何优势可言的位置。在外道的选手没有更外侧的选手在前做调速参考,必须得自己定步调。发令枪响后,李爱锐飞速奔跑,很快就将其他顶尖的世界级400米选手甩在后面。他跑步时身体后倾、下巴朝天,这样的姿势按标准完全错误,但他却以胆量和耐力赢得了比赛,以47.60秒打破了世界纪录,被称为“苏格兰飞人”。这个纪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打破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别人问我,我最崇拜的人是谁的时候,我都会一脸自豪的告诉他:“刘翔” 刘翔为什么会成为我的偶像还要从06年的那场比赛说起。

2015年的时候,听说有个叫刘翔的人跑110米跨栏用了12秒88,由于我并没有看到现场,并不认为他很厉害。结果我试着跑110米,竟用了30秒!从此,我就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之一。

转眼间到了2015年,刘翔站在了奥运会的起跑线上,作为极度信任他的粉丝,我原以为他会大获全胜,没想到,因为他的脚受伤而不能将比赛坚持到底,我顿时感觉眼前一片黑暗……终于等到了今年的亚运会。我盼望着我的偶像这次的大显神威。

开始比赛了,八个运动员一字排开,蹲在起点,等候发令枪响。啊,我的偶像——刘翔!我眼睛紧盯着他。裁判员一枪令下,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一般“飞”了出去。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刘翔和他的队友史冬鹏刚跑几步就把其他选手甩在了身后。离栏只有几十厘米了,只见刘翔右脚用力一蹬,左脚一跨,一米高的栏就被他抛在脑后。刘翔跑起步来像燕子一样轻盈,把他旁边的选手甩了一大截,当他跨到第七个栏的时候,他身边的韩国选手还没有跨完第五个栏。刘翔那修长的腿一跨就是2米,到了最后一个栏时,他竟然戏剧性的放松了,从拼命跑变成了小跑,太潇洒啦!“飞人”刘翔以13秒15的成绩夺得了冠军

刘翔,我的偶像,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将来像你一样为国争光。刘翔你是最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猜奥运冠军名字的灯谜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1、石林总集(奥运冠军)

2、开放颇不易 (奥运冠军)

3、见格格连连嘱咐 (奥运冠军)

4、表扬一通抚慰他( 奥运冠军)

5、齐天大圣行万里(奥运冠军)

6、一片春心托御沟 (奥运冠军)

7、闪电过后耳所闻(奥运冠军)

8、六宫粉黛无颜色 (奥运冠军)

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奥运冠军)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灯谜的答案~

答案:

1、叶诗文

2、张楠

3、丁宁

4、许安琪

5、孙杨

6、叶诗文

7、雷声

8、孙杨

9、陈定

成语类: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东郊街道:

锣鼓响起来,恰恰跳起来,热闹的场面延续着过年的气氛。宁丰社区“欢腾闹元宵家庭享团圆”元宵主题联欢会沸腾了整个社区,近百名社区居民围观着活动现场,八户家庭在大家的欢呼雀跃中各显神通。夫妻合作“老婆喂老公吃汤圆”、“抱上花轿把家还”,丈夫比拼“中国功夫俯卧撑”,小邻居的“开火车抢座位”,家庭联手“击鼓传花”等众多节目精彩纷呈,以甜蜜、趣味的游戏,和睦的邻里,幸福的家庭共同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

福明街道:

福明家园社区携手共建单位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大型踩街活动。20个头戴兔子帽的可爱小朋友手举着字牌走在最前面,社区的腰鼓队、越剧队、秧歌队,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的灯笼队,一路浩浩荡荡吸引了数千名居民前来观赏,现场热闹非凡。文化队员的秧歌表演、腰鼓表演也让居民们一饱眼福。

陆嘉社区在社区广场举办了“兔年闹元宵猜灯谜”活动,让300多位前来猜谜的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使社区居民在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增进了邻里感情和社区的和谐气氛。新城社区助老志愿者们纷纷来到社区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做起了节日汤圆,也包裹起深深的邻里真爱。

白鹤街道:

白鹤社区特邀请了社区居民孙师傅教孩子们动手学做兔子灯,为元宵灯会做好准备。此外,为了使社区内白鹤敬老院老人们过上一个温馨的元宵佳节,白鹤社区特举办了“元宵佳节送暖意,浓浓深情系老人”送元宵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一碗碗热气腾腾之汤圆,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

元宵佳节将至,日月星城社区内热闹非凡,老年腰鼓队的老人们把腰间的锣鼓敲得震天响,少年旗手队高举彩旗,紧随其后,许多居民纷纷手持各式灯笼,兴高采烈地跟在队伍后面绕着社区“游”了一圈,十几米的游灯队伍俨然成了当晚社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派喜气祥和的节日气氛。镇安社区举行了一场“圆定今宵,和谐一家”猜灯谜、包汤团活动。

在丹凤公园内各式彩色灯笼高高挂起,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承载着居民对兔年的期盼。社区工作人员共精心收集了200多条灯谜,除了字谜,还有成语谜、地名谜、人物谜、医药谜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五颜六色的谜面纸条,挂满了小区广场,引得居民纷纷前来。

黄鹂社区在元宵节当天举行元宵游灯会,并邀请社区的腰鼓队成员一起参与,新老市民欢乐闹元宵。

百丈街道:

欢快的秧歌跳起来,热闹的腰鼓敲起来,喜庆的灯笼亮起来,潜龙社区里一片热闹欢庆的景象。由社区青少年、文艺爱好者、民间组织成员、普通居民等组成的迎元宵“踩街”队伍,浩浩荡荡地绕社区的大街小巷走了一圈,大家手拿灯笼或彩旗,伴着社区秧歌队、腰鼓队、戏曲班等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观看,更有不少加入到“踩街”的队伍中。走到波特曼大厦边上,有几个老外也凑过来看热闹,一个甚至还跟着秧歌队边学边跳了起来,另一个则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中国人过年真热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有趣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16岁时,张湘祥是中国男子举重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也是唯一一个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举重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他用一系列肢体语言让人们见识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奥运冠军。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8岁时为了减肥去体校

张湘祥出生于1983年7月,爷爷是革命烈士。张爸爸回忆说,张湘祥走上举重的道路实属偶然。9岁那年暑假,当时在工厂从事电焊工作的母亲黄玉曼和做房屋装饰工作的父亲张雨和都没办法照看孩子,为了管住顽皮的他,黄玉曼便把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张妈妈最初是想让湘祥学习乒乓球。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湘祥就立刻摸摸他的手,捏捏肌肉,知道他是块练举重的好料,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奔到学校“验货”。

9岁时张湘祥开始练举重

9岁的张湘祥开始练举重,当时他是龙岩市一个普通体校举重队乙组的孩子,相当于小学一年级。最早的训练内容很基本,甚至包括给那些甲组的大孩子们拿衣服、递水壶、拎鞋子。在被张湘祥等一众小孩子服务的甲组生中,就有石智勇。石智勇是雅典奥运会62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冠军。

一次意外让他无缘雅典

在朱日平教练手下训练一段时间后,六年级时,张湘祥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举重教练谢勇看中,远走北京,开始新的举重生涯。1999年,张湘祥以业余队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举重冠军赛,获得56公斤级的冠军。如此出色的表现让他随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小将,在名帅陈文斌的指导下,全力备战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刚满17岁的湘祥勇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铜牌,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2002年,考虑到张湘祥身材偏高、体重偏重等相对56公斤级对他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局决定让张湘祥改打62公斤级。然而,2003年张湘祥在一次训练中,腰部受伤被送去医院后,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张湘祥伤情加重,并且很快失去了知觉。这次严重的伤病几乎让他的举重生涯就此结束。虽然湘祥坚强地出现在雅典奥运会选拔赛赛场上,但在抓举比赛中三次试举无果,被无情地挡在通向雅典的大门外。

蛰伏四年 神童完美归来

接下来的三年里,这名举重天才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其间,张湘祥消极过,困惑过,但最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割舍不下熟悉的杠铃,还有那沉甸甸的奥运梦想。

2007年,张湘祥回到了国家队,成绩慢慢恢复并提高。中国举重队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对张湘祥赞叹不已:“张湘祥很不容易,他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国家队前几位的。”

2008年的全国举重冠军赛,在这场决定奥运资格的关键战役中,张湘祥爆发了,他从高手云集的62公斤级中脱颖而出,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昨晚,昔日的“举重神童”张湘祥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还写得一手好字

张湘祥的帅是大家公认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是目前举重队里学历最高的。今年他已完成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全部课程,顺利地拿下了硕士学位,成为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

张湘祥说:“读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妈妈曾吓唬我说,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练不了举重了,回家连个看门的工作都找不到。”张妈妈对张湘祥在学习方面的要求非常具体,首先文凭要有,其次字也要写得漂亮,最后就是要掌握好英语。

张妈妈这样解释这些看似对运动员来说很苛刻的要求:“文凭是能有个起码的学历承认,而字如其人,人长得挺帅的,字写出来像猪扒一样多难看啊。而如果字写得好,英语也会来几句,这个孩子就很OK了。”

这些要求虽然苛刻,但是聪明的张湘祥还是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现在已经是研究生,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他的妹妹用英文跟他在网上聊天,湘祥就用中文回复过去。对于“祥祥”的未来,张爸爸说,希望他继续攻读,争取念到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冠军林跃父母曾卖掉老屋供其练跳水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据报道,当林跃和火亮赢得金牌,千里之外的潮州林跃家——两间普通的小平房里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为了他(学)跳水,我卖掉老屋。”11日下午,林耀泉说,他们家本来在潮州老市区北门宋厝巷,后来因为林跃在北京学习需要大量费用,所以将老屋出售。现在,林家3口住在西湖山的后山山坡上。林耀泉说,这房子是跟朋友“借”的,但周围的乡亲说,这是林家租住的房子。

林跃的父亲林耀泉和母亲郑小英都是普通的园艺工作者。广东跳水培训中心2001年停办,林跃的跳水学业面临中断。关键时刻,父母毅然选择送林跃到清华跳水队自费培训。对于这个平凡的工薪家庭来说,这是个极大的负担,但林跃父母默默承担了一切。

事后多年,林跃才知道,当时父母为了让他到北京继续练跳水,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并且还得知,曾经有段时间,父亲为了凑齐儿子在北京的日常费用,在公园外摆摊出售小商品。林跃说,“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跳出点成绩,来报答父母,哪怕付出再多的艰辛!”

后来,林跃很快被北京跳水队吸收为专业运动员,并入选国家跳水队。林跃的父母11日在观看转播时显得很淡定。他们说,孩子练得那么辛苦,有一点成绩出来,他们内心也会很高兴很自豪的。当“月亮组合”夺冠时,这对夫妻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

11日有媒体问林跃:“你打算怎么花销自己得到的奥运奖金?”林跃说,“以前得到冠军,我会把大部分寄给爸爸妈妈,留小部分买衣服和日用品。这次奥运会冠军的奖金,我会全部交给父母,希望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据悉,潮州市一家著名企业11日将一套面积过百平方米的住宅赠送给林家。早在亚运会期间,这家企业就承诺说,如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林跃拿了金牌,就送一套房子给他们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孙杨在泳池里霸气十足,平时生活中,他却是个心思细腻的大男生。

“练游泳,与其说是练孩子,不如说是练家长。”孙爸爸对此别有一番感受。体校4年,妈妈每天放学接孙杨,送他去训练;爸爸下班后在家烧饭做菜,确保他一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省队,妈妈拿出积蓄买了一辆车,只为每天能将煲好的汤送给郊区训练的儿子。每逢比赛,父母总是尽量出席。尤其是妈妈,不仅帮着料理后勤,还是儿子最信赖的心理医生。

“父母为我不知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我,更给了我世上最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即使身在国外,孙杨也要每天打两三次电话与父母联络,“因为有了他们的教育、引导和扶持,我才能一路顺利,保持自信。”

感恩,孙杨当然不会忘了恩师。“朱教练带我8年,每当遇到困难时,朱导总是用他平实的语言鼓励我,带我迈过一道道坎。”

在澳大利亚训练时,看着师父一人身兼教练、厨师、司机等多重角色,孙杨心里很不是滋味。“朱导本来就身体不好,为了我们那么辛苦,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儿女。”除了更努力训练,不让教练失望,孙杨平时会给师父递水,分担点琐事,“他的爱,我要用更多爱来回报。”

对于外教丹尼斯,孙杨有种特殊的情感。他觉得,跟这位澳大利亚人训练,更有激情和冲劲。每次离开,孙杨都会给丹尼斯写一封感谢信,或送上一份小礼物表达谢意。

即使是分开多年的启蒙教练,孙杨也依然挂念。朱颖至今还保存着孙杨送给她的一瓶千纸鹤。“孙杨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很简单、很善良,也很‘黏人’。”朱颖笑着说,“跟他妈妈,跟我,都是一样。遇到什么困难,安慰他几句,他很快就释然,不会把什么都憋在心里。”

伦敦奥运会,孙杨更值得期待。他说:“我会游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奥运比赛:首位00后奥运冠军诞生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于2001年2月的任茜,当日与大她两岁的队友司雅杰一起出击10米台金牌。两人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相较而言,更早进入国家队的司雅杰明显更多大赛经历,而任茜却吸引着更多关注的目光。

关注中国跳水队的人不难发觉,年纪更小的任茜绝对不是“梦之队”掌门人周继红派来的双保险“副将”。

这位阅人无数的中国跳水界核心人物,此前曾不止一次流露出对于这名15岁少女的赞赏。早在喀山世锦赛前,周继红就曾罕见地高调点评,“任茜参加的比赛并不多,是近两年涌现的苗子,但是动作很漂亮,姿态,入水效果,身材都非常漂亮,她的动作规格很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期望她能有很好的表现。”

然而那一次任茜发挥不佳,这位被给与高度关注的“梦之队”新人在喀山最终摘银,冠军被朝鲜黑马夺走。坐等“梦之队”珍宝级新人放异彩的看客们只好抱憾而归,感叹机缘未到。

周继红亦引以为憾,专门在总结中指出,“心理上还需要历练,任茜没有跳出训练水平,非常遗憾”。

再战里约,周继红对任茜的表现依旧心心念念,“我希望她能把平时很高的训练水平拿出来,这对新人不容易,但希望她能有亮眼表现”。

从预赛到半决赛,任茜发挥较为平稳,不同于以往中国队较为小巧的跳台新人,15岁的她身材颀长,动作舒展大气。比赛中,她有高质量的完成,但也有失误轮次,最终位列第三晋级决赛,队友司雅杰占据头名。

决赛中,周继红口中从动作到身材都“非常漂亮”,“规格很高”的任茜终于不负恩师赞誉——从第3轮开始,便以极高的得分获得领先。任茜在这场比赛中做到了完美,现场转播很快发现了这场比赛是场异常丰盛的视觉大餐,转播镜头甚至不放弃捕捉任茜每一次动作的手指间和脚趾尖……而事实证明,任茜对得起这样的特写,从准备到空中,到入水,所有的细节和慢动作对观众而言都是视觉享受。

任茜的表现超越了比赛,这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最终,任茜以领先队友将近20分的成绩夺得金牌。她最后3轮的动作,更是向全世界“图说”了何为“梦之队”的“高规格”与“漂亮”。

周继红赛后并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她非常兴奋,新人任茜此番完美的“亮功底儿”,早在这位掌门人的期许之中。

任茜当日在自己的首届奥运会上赢得了自己的首枚世界大赛金牌,这不仅是她的一个开始,对于中国军团而言,00后选手的天下将也从这枚金牌开始。

这位跳台上动作精准到手指脚尖的15岁姑娘在领奖后被中外媒体团团包围,眼中一派喜悦懵懂。

“我大概7、8岁时候开始有这个梦想,拿奥运会金牌”,“比赛对我而言最困难就是心态吧,今天的比赛我把握好了,就是不去多想,不能紧张”。

尚小的年纪、出色的天资,加上当日的完美表现,一向敏感的媒体很快感觉到任茜不可限量的未来,但这位新科冠军却不以为意,“生活会有变化吗?我没想过,可能会吧,但我不知道,只是经过这场比赛,我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任茜甚至流露出对自己的担心,“我太高了,万一长得太高恐怕会影响训练”,“但是只要能练得动,我不会放弃的”,她旋即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2391 字

+ 加入清单

2004年8月14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决赛中,杜丽在关键的最后一枪中,击败一路领先的俄罗斯名将加尔金娜,为中国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佳音传开,各地记者蜂拥杜丽的家乡进行采访。在杜丽的父母家中,记者提出要看看杜丽过去获奖的奖杯,奖牌和老照片,居然看不到;杜丽作客新浪网时,为什么反复说她感谢外公和外婆?

原来,在奥运冠军杜丽的背后,有着家庭破裂给她带来的不幸童年,有着她对外公外婆的特殊情感。

2004年8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赶到800公里外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采访,走进了该县公安局家属院2号楼1单元201室杜丽父母的家中。

杜家两居室的屋里被全国各路云集的记者挤得凌乱不堪,杜丽父母兴奋得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困顿。

“没什么好说的,杜丽只不过是幸运罢了。”谈及夺冠的女儿,62岁的杜兆祥说得更多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冠军的父母是否太谦虚了。”记者心中感叹着,便提出看一看杜丽过去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其父杜兆祥一愣,旋即说道:“杜丽虽然好胜,但却不爱表现自己,过去的荣誉不能代表什么,她的目标是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她的所有奖杯,奖牌都带走了。”

看看问不出鲜活的幕后新闻,记者走出了杜家。

站在沂源县公安局大门口,一位30岁左右的摩的车主戛然一声停在了记者的面前,说给他100元报料费,带记者去见杜丽的外公和外婆。

76岁的齐登云和74岁的谢家美两位老人热情而激动,在外孙女杜丽夺冠后遭到冷遇的老人猛然间见到记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先把杜丽珍藏的各种奖杯,奖牌和证书的小木箱打开,让记者翻看其外孙女那半箱荣誉,又抱出杜丽几本各个时期的相册,让记者一睹杜丽的飒爽英姿。

记者惊喜中备感愕然,杜丽的外婆谢家美说:”杜丽是跟着我长大的,她的家庭很不幸福,她的童年太苦了。“

杜丽出生在1982年3月5日。杜丽以前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究其原因,缘于其母亲的一场婚变。

7岁那年春天,正上小学一年级的杜丽一天放学回到家,见母亲正坐在地上哭。她”哇“一声跑过去抱住母亲问原因。母亲告诉她,父亲嫌弃她是个女孩,想再结婚,不要她们娘俩了。

难以想象杜丽幼小的心灵当时是怎样承受这种变故的。

后来,齐元珍和石某离了婚。跟了母亲的杜丽把”石芳芳“改为”齐芳芳“。虽然母亲每月从父亲那里领取生活费,杜丽却从此与父亲陌如路人。

离婚不久,齐元珍调到县食品公司,领着女儿搬到县城的娘家。从此,杜丽在县实验小学读书,长时间吃住在外婆家中。

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了婚,并搬到县公安局家属院。杜兆祥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杜丽对继父不经她同意私自更改自己的姓名异常恼火,曾多次对外公说要改过来。

正在苦恼之时,杜丽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射击培训班。

一个星期天,杜丽闲逛到了县射击培训班。隔着大门,她看到一群和她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举枪练瞄准,立即被吸引了。

当晚,杜丽告诉外婆,她想学射击。外婆做不了主,打电话叫来女儿。齐元珍不同意。正在母女俩争执不下时,齐登云从外面回到了家。他听女儿和外孙女说完,当即拍板道:“我支持芳芳学习射击。”随后,老人给齐元珍分析说,杜丽学习不是太好,即使将来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有建树,让她学习射击,说不定日后还能得奥运冠军哩。

9年后的今日,杜丽外公的预言所幸言中,可想齐登云老人是多么的兴奋啊!

在赴雅典奥运前的6月底,杜丽一个人特意悄悄地回到沂源县外婆家中住了两天。

“这是孩子自那年6月份哭着从沂源去北京后今年第一次回家。“外婆说着话,竟哭了起来。

原来,2002年杜丽获得了亚运3金后,沂源县特意开了表彰大会,并奖励2万元现金。会上,由于杜丽要发言,就把现金递给了同台受表彰的母亲,不料被旁边的杜兆祥拿走。

散会后,杜丽问继父要2万元现金,杜兆祥不给,说当年她上市体校曾给她过4000元学费。杜丽说你当年只给了3900元,还想让我给你打欠条,我早还你了。杜兆祥无奈只好把钱交给了杜丽,却窝了一肚子气。

杜丽让外婆把2万元钱代自己存下并保管后,临走的前一天,她和舅家表妹一起特意到母亲家告别。那天,天气很热,杜丽顺手把空调打开。一边的杜兆祥见状说:”开空调要用电,电是钱买来的。“

”用不了几个钱。”杜丽说。“一分钱也是***挣来的!”杜兆祥说。

杜丽不再说话。杜兆祥自己炒了盘花生米,猛喝了半瓶白酒后,开始骂杜丽和她母亲,内容不堪入耳。齐元珍劝了几句,招来杜兆祥一顿毒打。杜丽上前帮忙,也被打。闻讯赶来的杜丽的舅和姨们制止了施暴的杜兆祥,杜丽和母亲回到了外婆家。

第二天上午,杜丽临走前,想起了金牌仍在杜兆祥家,就让舅舅和母亲去取。不料门锁已被杜兆祥换下。

杜丽情急之下报了警。亚运冠军的金牌被藏不是小事,沂源县公安局局长在劝说杜兆祥无效的情况下,动用了3位消防兵,架起云梯破窗而入帮杜丽取出了金牌。

那次,杜丽走得很伤心,一路哭哭啼啼,以至于春节也没有回家过年。赴雅典参加奥运会前,,杜丽回到沂源后没有再登杜兆祥的门,并劝母亲与杜离婚,想把自己的姓名改过来,但遭到母亲的拒绝。最后,杜丽向母亲提出:“如果我得了冠军后,你一定要到外婆家来庆贺。”

事实上,8月14日下午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开赛前,齐元珍不愿回母亲家,而是和当地记者在杜家观看了比赛。杜丽夺得首金后,淄博市及沂源县的领导到杜丽家庆贺,被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领到了杜兆祥家。随即,当地企业赠送的壁挂彩电,电脑及国际直播电话也都送给了杜兆祥。杜兆祥面对央视记者侃侃而谈,很是风光。

不料,远在雅典的杜丽通过央视第4频道看到这一切后,立即把电话打给外公家,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当得知原因后,杜丽又把电话打给启蒙教练周士兵表示不满。

“杜丽自小就敢恨敢爱。”采访快结束时,谈及外孙女杜丽的性格,齐登云老人如是说。是的,有恨才有爱,敢爱敢恨真英雄。杜丽,这位奥运冠军,她的童年遭遇不幸比别人更多,所以她的成功更令人深思,更令人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里约奥运冠军陈若琳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陈若琳感人的跳水故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看今朝!南通小丫陈若琳不负众望,和王 鑫一举摘取奥运会女子双人 10 米台跳水桂冠。

殊不知,这枚金光闪闪的金牌背后,除了凝结她本人和教练的血 汗之外,还有多少亲人,为她掏尽人间温暖。

1992 年冬天,若琳降临在南通市民成勇金家。当时,成勇金已经 有了一个儿子,一子一女,刚巧凑成了一个“好”字。 夜间睡觉,一张床上躺四个,两大两小。

儿子好睡,一落枕便进 入梦乡,成勇金两口子却遭殃。若琳饿了会哭。床上有奶瓶,成勇金 迷迷糊糊中顺手将奶瓶朝她嘴巴里一塞,既喂奶又堵哭,再各睡各的。 岁时,父母离异了,母亲带着哥哥去了国外。外婆陈桂英心疼若琳,将她带回自己的家,隔代颔养,陈桂英视她为宝。 “如今,若琳已经过继给了我的儿子、媳妇。”陈桂英说,老伴 以及他们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个个都对她嘘寒问暖,递衣给 食,掏尽人间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的人生故事

全文共 7444 字

+ 加入清单

丁宁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以前都是黑龙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爸爸搞速滑,妈妈打篮球。1985年,爸爸退役后到了大庆,在石油化工总厂改行做了材料员。两年后,妈妈追随爱情也来到这里,在厂里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当篮球教练。1991年,他们的爱情结晶丁宁出世了,女儿遗传了父母的体育基因,不仅表现在运动天赋上,还包括一些运动员必备的性格,比如坚强、好强像妈妈,忍耐、大度像爸爸。妈妈在自己运动生涯最巅峰时。曾任黑龙江女篮队长,在场上担任组织后卫,那时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打进国家队,然而腿伤将这一梦想无情地击碎。于是,女儿身上承载着妈妈未竟的梦想,在培养丁宁的道路上.妈妈更像是一个总舵手,始终把握着方向。

丁宁的乒乓球之路是从妈妈单位业余乒乓球班开始的。最初只是想给从幼儿园放学的小丁宁找个玩的地方.顺便练练灵活性,妈妈打算等她再长高点,让她练篮球。可没想到女儿很快就迷恋上了小小银球,练了不到半年就成了那些孩子中打得最好的。既然女儿喜欢打球,妈妈就把她送到更正规一点的少年宫乒乓球班。到了那里才发现丁宁的水平实在业余,可练了一年,她又咸了那里打得最好的。老师说,无论从反应还是身体素质,丁宁都是块搞体育的料。本来就有意让女儿走体育这条路的妈妈开始认真地为她筹划未来。第一步就是送女儿到更专业一点的大庆体校,可当时体校教练拒绝了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规范的丁宁。随后的日子。妈妈依旧每周日带丁宁到少年宫打两个小时乒乓球。一次打比赛,在场上丁宁连喊带叫,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体校教练刮目相看。1997年,丁宁进入大庆体校。1998年在辽宁鞍山举办“娃娃杯”比赛,爸爸妈妈一起去观战。团体赛中丁宁打得一塌糊涂,妈妈就跟她说,如果你这么打,以后就别打球了。一听说不让自己打球,小丁宁哇地一声就哭了。看到妈妈不像在跟自己开玩笑,她便一边抹眼泪一边表态说:“如果这次单打真打不好,我就不打球去上学。”在单打比赛中,丁宁势如破竹,一路闯进决赛。她决赛的对手在此前的团体赛中。丁宁已连输两次,可在女单决赛中,丁宁笑到了最后。看到孩子如此喜欢乒乓球,比赛中感觉又好,父母终于下决心让女儿走上了乒乓球之略。

搞了二十几年体育,妈妈深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尽管她视丁宁为掌上明珠,在吃穿止,只要条件允许都会给女儿最好的。但在训练上,妈妈却从来不惯着丁宁。有时训练中丁宁动作过大,摔倒或磕碰,妈妈即使正在边上坐着看训练,也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不用说上去扶她。“女孩嘛,如果你上去一扶,肯定贴你怀里,这疼那疼,一上午的球不用练了。”所以,丁宁似乎也习惯了妈妈的“冷酷”,每当这种情况,她都会自己起来继续训练。在妈妈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丁宁在大庆体校训练时挥拍子砸到了眉骨,当时就裂开一个口子,血顺着流下来,教练赶忙把她送到医务室。可妈妈赶到后,并没有接丁宁回家,而是让她坚持完成训练。听到女儿跟其他队员说:“在打球上,我妈可狠了。别想得到她的同情,练球最重要。”妈妈心里涌上一阵酸楚,“我怎么能不心疼呢?我是疼在心里,但不会表露出来。我当过运动员,本身就比较坚强,我告诉自己:必须挺住。如果我挺不住,孩子怎么办,”

周围朋友都说,为了让女儿练球,丁宁妈简直“走火入魔”了。妈妈不会打乒乓球,但她买了一袋子球,想着只要把球发过去,能让丁宁打一下就行。一次,为了让丁宁多练一个小时,妈妈陪她去球馆。当时球馆里一片漆黑,妈妈摸黑找到电闸,跟拽着自己衣角的丁宁说,你往外站,便伸手推闸。等灯亮了,她才发现球馆刚装修完的墙壁上有很多电线还裸露在外面,一下子腿都软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可推闸的那一霎那,妈妈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让女儿练球”。为了拢人陪丁宁练球,妈妈那些会打球的同学几乎让她找了个遍。这么多年,她放弃了很多工作机会,安心做篮球教练,也是冲着时间自由,可以更好照顾女儿。“其实,孩子开始学东西时,不在于孩子坚持,而是家长能否坚持住。任何小孩学东西时间一长,都会感觉腻味,想退缩,丁宁也有过。我记得刚到少年宫打球时,因为教练太厉害,她就不想去,我说老师会到家里找你,有一次她跟我说,咱们躲到假山后面去,别回家,这样教练就找不到我了。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看如何去挖掘。有些孩子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再加上家长随便孩子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只会退缩,这样学什么都学不成。”妈妈说。

后来,在体校同一年龄组甚至大一点年龄组的男女孩中,丁宁都打第一。人往高处走,既然给女儿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下一个目标便是黑龙江省队。可当时丁宁只有8岁,省队从来没招过这么小的孩子。那时候,妈妈想如果交点钱能让孩子练,她都愿意。但最终没能成行。省队教练劝她说,现在孩子太小,你别太着急。可成功永远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妈妈深知:如果现在不能让女儿在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下训练,她会停止进步,将来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当时身边也有些打球孩子的家长跟我说,你觉得你家丁宁在黑龙江算不错的,可到了辽宁就会有种自卑感,那边打球好的孩子太多了。我就有种不服气的感觉,在我心里丁宁就是最棒的。”1999年底到2000年初全国优秀苗子集训,妈妈抱着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目的,带着丁宁自费去辽宁参加集训,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她仍然想方设法地找人陪丁宁练球。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为了让丁宁多练几次球,妈妈每晚都会接送她到练球的地方,那份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

丁宁在比赛中旺盛的斗志和气势让很多教练颇为欣赏,其中就包括北京什刹海体校的甄九祥教练,他同样被丁宁妈妈的执著感动,便建议孩子考什刹海。 “运动员打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往上走。早就听说什刹海体校好,既然进不了省队,我就想让丁宁试着考考什海。”在决定去北京前,丁宁还在辽宁省队训练了一个星期。“当肘女队主教练谷振江挺喜欢丁宁的,开玩笑说辽宁孩子走了很多,我们也要引进‘外援’丁宁就留在辽宁吧。其实,辽宁并不缺左手,而且很多跟丁宁年龄相当的孩子水平都不在她之下,但我始终觉得谷教练的话是对丁宁的一种肯定。“因为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在辽宁省队训练的那一个星期里,妈妈陪丁宁从早晨8点一直练到中年,在楼下小卖部买袋牛奶和面包,就算解决了午饭,然后下午接着练。一天训练下来,丁宁累得都走不动路,妈妈就背着她一步步往回走。有时看着在自己背上熟睡的女儿,妈妈会默默流泪。

带丁宁去考什刹海前,很多人都问过妈妈同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你舍得把她一个人扔在那么远的地方吗?”妈妈的回答是:“我自己本身是搞体育的,我相信我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既然孩子走上体育这条路,孩子和家长都必须学会承受体育带给他们的痛苦,不吃苦是不可能出成绩的。”

当被告知丁宁可以留在什刹海,而且跟北京孩子一样交费时,妈妈激动得给朋友打了一圈电话,分享这一喜讯,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丁宁。当时北京队也在招人,周树森、刘世旭和万芳芳都相中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在什刹海练了一天,丁宁就到了北京队,而且费用全免。“当时周指导非常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各种打法的运动员,在那拨孩子中丁宁排倒数第二,可教练们都非常爱才,从丁宁第一天八队起,就在她身上倾注心血。当时万芳芳教练刚从浙江调到北京,手里就丁宁一个队员,就像管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10岁的丁宁就离开了大庆的家,在北京队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生涯。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担忧。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妈妈对于女儿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言述。尤其到了周六周日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房间里只剩下丁宁孤零零的一个人。每每想到这些,妈妈的心就隐隐作痛。每次从北京看女儿回去,别人一跟她提孩子,妈妈的眼泪唰就卞来了,弄得人家莫名其妙。”身边朋友都说我狠心,可天底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多。丁宁具备—定的运动天赋。但还需要后天努力。“所以,即使进了北京队,妈妈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带丁宁找球练。”周六周日休息,有家长在北京体育大学联系了一块场地让孩子练球,我让人家把丁宁也带上,我交球台费。暗练的钱也我出。从北京队到体育大学,开车两个多小时。当时7、8月份,我们坐的吉普车没空调。丁宁在我怀里睡着了,我俩不停地流汗,等到了地方,我腿上全湿透了。晚上练完再打车回先农坛,50多块钱,那时候也不把钱当钱,只要有人陪丁宁打球就行。

在北京队的三年。丁宁不仅球技长了,同时也学会了自立。一次妈妈去北京看她,教练讲笑话似的讲起丁宁刚来时洗衣服的故事。当时队里没有洗衣机。每天训练换下来的短衣短裤只能靠手洗。10岁的丁宁哪里会洗衣服,她便想了一个办法:穿着短衣短裤站在淋浴下透,然后拿肥皂往身上抹,就在自己身上搓,再脱下来冲。妈妈听了以后,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那时候,每隔二十多天,爸爸妈妈就会去北京看丁宁一次。肥皂没洗干净留下自印的短衣短裤装了满满一皮箱,只能再重洗一遍。平时穿的外套上油和灰都腻在一起,那时北京队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妈妈把衣服浸在冰凉的水里使劲搓,搓得两只手上起满了泡。“孩子采就是为了练球,只要她的球技在这里能得到提高,能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吃住这些条件我根本没考虑过,冻不到饿不坏就行了。”刚来北京时,丁宁才1.46米的个儿,不知不觉间,她一点点长高,长大。变得独立;她可以自己去逛新世界,一个人吃顿自助餐。

2000年刚到北京队时,丁宁成绩排倒数第二,大约两年时间,她就进入前三名,这让妈妈喜出望外。丁宁打进了国家二队,又给了妈妈一个惊喜。大年初六到国家队报到,前一天晚上,妈妈跟丁宁深谈了一次。“国家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里竞争更加激烈。现在进国家队对你是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你的球龄不长,以前你是靠天赋,意志品质和拼劲在打球,真正实力上的东西并没到那个份上,所以进了国家队后,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不指望你为家里赚万贯家产。养儿育女是父母应该做的,所以为你付出的辛苦都不算啥,而我们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爸妈不要求你非打到哪个程度,但我相信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这么多年你的努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别对不起自己。”听了妈妈这番话,丁宁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说:“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挺幸运的。”

2005年1月,丁宁通过升降级比赛打进一队。妈妈发短信给丁宁:“妈妈好幸福,你是上帝赐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妈妈真的很自豪,你要加油,要努力。”

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女儿能理解她的一片苦心,而且非常听话。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在比赛中屡建奇功,可这种发球对腿部力量要求高,练起来很辛苦。尤其随着丁宁个子长高,一蹲一起对膝关节的磨损非常大。妈妈就要求丁宁每天在房间里做静力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打电话时都会问她:“今天练了吗?”

2005年10月,打完无锡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回家了。除了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妈妈还让丁宁做东请曾经陪她打过球的人一起吃了顿饭。妈妈跟丁宁说,你现在也挣工资了,这顿饭你来请,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在对丁宁的教育上,妈妈一直灌输:人要知恩图报,要学会感恩。“现在如果丁宁赢球,我不会想这球赢了她会怎么样,而是幸好没辜负教练。从进北京队第一天起,教练就把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她创造一切机会,我觉得孩子只能拿成绩来回报教练。”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在孩子争气,没辜负大家。”

施之皓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

2005年10月的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大放异彩,不仅为自己拼下第一个国内大赛的冠军,也拼出了第一次打访欧的机会。德国站的第一天,丁宁单双打都折在削球手的拍下,单打首轮负于白俄罗斯的削球手帕夫洛维奇,双打第三轮输给一对韩国削球。做场外的吴敬平给了她这样一句评价:场上应变还行,但实力(打削球)确实不够。

到了瑞典站,16进8碰加宁娜,丁宁心里暗暗发狠:要么别让我碰到削球,既然碰到,就一定要有突破。丁宁说自己是靠生拼,赢下比赛。

能闯入八强,对于第一次访欧的丁宁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可访欧回来打了三场超级联赛,她却两次在第5场中负于对手,一次跟孙晋,一次对福原爱。“说实话,我挺紧张的,毕竟是第5场,可在场上就是没有比赛感觉,这可能也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因为联赛不像大赛,大家打得都很放松,这时候就体现出自己能力不到位了。”

跟随北京队去打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前,当时的主管教练李隼特意找丁宁谈了次话:“这次比赛你一定要拼起来,不能认为是北京队带你去打,就没有压力,可以随便打。你这个球不拼,你以为能赢谁啊?”到了奥地利,无论团体、单打还是双打,每场比赛前丁宁都用李指导的话来提醒自己,一举斩获三枚金牌。“2004年在二队时,一年打了三次亚军。尽管这次最后单打决赛对彭雪,对手不是太强,但终于打了一个冠军,还是挺兴奋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第一次,才变得丰富而精彩。

世青赛捧冠的喜悦劲还没过,队内大循环就给了丁宁当头一棒。“大循环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进前14,想着如果发挥好了,没准还能进前8。可毕竟队内是打实力,没有绝对实力根本站不住。”第一天上午一场没赢,打得丁宁直发蒙,在前两天的9场比赛中,她只赢了一场,当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一次比赛打不好算什么,只要你有这个拼劲,就具备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条件。”任国强教练的一席话让几乎绝望的丁宁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到任指导这组后,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一定行。”这句话也许在平时听来很普通,但在这时候,却给了丁宁极大的鼓舞,她把教练的信任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丁宁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输过球了,感觉怎么打也赢不了,就连平时跟她有的打的常晨晨、王珊、贾君,她也都输了。“有心态的原因。但即使心态再好,如果没东西,也只能挨打。可能在自己打得好的时候,就算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比赛中那一刹那,可能就摆脱了。但在大循环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显现出来了。我反手漏洞很明显,很多人都打同一个战术,可自己就是没办法摆脱。”尽管如此,对每场比赛,每个球,丁宁仍然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打到这份上,也没办法,就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打好每一个球。当时就想,如果我一直努力,肯定会有奇迹出现,也许眼前的困难就是对我的考验,在不经意的时候,奇迹就降临了。”虽然,丁宁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奇迹的发生,但她却从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对于运动员而言,最可贵的东西——顽强的意志品质。比赛结束后全队集合,主教练施之皓点评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有时失败比成功更可贵,就在于它能让人清醒,催人奋进。“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总结了很多东西,尽量在冬训中改正这些问题,做好准备跟二队打交流。压力肯定有,不可能说不紧张,但还是要摆正心态。现在就把这当成是一种锻炼,大家都要经历的,没准多经历几次就成熟了。即使我打交流,下到了二队,如果真能踏下心来好好练,我相信等我再上一队的时候,实力各方面都会更强。”

“直通不来梅”队内选拔赛时,丁宁只能坐在场边看比赛。她拿个小本在做技术统计,问她是教练布置的吗?她摇了摇头。“机会随时都有,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实力。就算教练给你机会,如果你不具备实力,不是毁自己吗?我现在正处于累积实力的阶段,我相信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机会自然会找到你。就算没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机会。现在每个人的目标都是2008年奥运会,但名额只有3个,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到时候就算打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后备中比较闪亮的一个,至少奔着主力阵容去啊。”丁宁说。“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人只有自己成就自己,但一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学习的榜样都会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动力。丁宁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这样的对手和榜样。

在比赛中,丁宁的下蹲式发球还有一段故事。当初日本队来北京,有个打怪胶的女孩不仅握板方式不同,而且发球抛得很高,似乎两面晃着发,这让北京队的队员觉得很新鲜,万芳芳教练就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发球。“当时大伙都在学,恨不得直板也这么发。我可能感觉好点,练得就是跟她们不太一样。我侧着发,能发出拱的(球)。”更难得的是丁宁把这种发球一直坚持下来了。“刚开始练真受不了,练两个小时发球,第二天腿基本上动不了。有些人练练,又练其它发球了,而我一直坚持下来,后来组合成套路,逐渐成了自己技术的一部分。”在这段经历中,丁宁说一定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当时在北京队的队友杨小馨。“我们那批中,就我俩特较劲,她反手长胶,我在队里总是赢不了她,老打第2。”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丁宁跟杨小馨飙上了劲。只要杨小馨加班,丁宁即使本来不想练,也会去加班,比着看谁更能练。“她绑沙袋,我也要绑,她练到六点半,我就要练到六点三十五。小孩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是想着一定要赢她。”当年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如今已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已经去了法国的杨小馨经常会跟丁宁煲电话粥,聊起当年较劲的一幕幕,一个说:“那时候,我真服了你,只要看你在练,我就得逼自己练。”另一个则说:“你以为我想啊?可看你练,我心里就不平衡。”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手的存在,才让丁宁不知疲倦地练。“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太容易满足。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同一批的刘诗雯率先打上一队,这给了丁宁极大的刺激,而她的想法很简单:不应该跟别人差得太远。

“从全运会预赛到决赛这半年中,包括中间打超级联赛,看张怡宁姐、郭焱姐在场上打比赛,尤其全运会决赛时,她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乒乓球的执着和理解,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跟她们相比,我的自觉性和对球的钻研远远不够。”平时训练完,郭焱总会拽着丁宁一起再去练练力量。“有时候累得真不想练了,可看到郭焱姐都在练,我就想:我这么小,有什么理由不练呢?”全运会女团8进4对江苏队那场比赛给丁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3场我跟范瑛打,我打削球确实不好,但那场球我没有做到每球必争。特别是看到第5场郭焱姐跟孙晋打的时候,觉得特悲壮。那天郭焱姐身体不舒服,在场上落后很多,打得连滚带爬的,可她一直在拼。可自己好像随随便便就输掉了,没有为团队尽一份力。”郭焱用行动给丁宁上了的一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丁宁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劳丽诗从奥运冠军到淘宝卖家的故事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9月19日,阿里集团在纽交所上市,她作为阿里集团上市敲钟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当媒体追问她,是如何看待自己从奥运冠军淘宝店主再到阿里上市敲钟人的华美蜕变的?她从容回答说,这些得益于我在低谷期的磨砺和沉淀。

她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家庭里。5岁时,她的哥哥在业余体校学跳水,母亲每天带着她接送哥哥去体校训练。她被跳水训练的弹网吸引住了,趁大家在跳台训练时,她一个人溜上了网。她的大胆和良好的协调性令教练认定她是个跳水的好苗子,在教练的动员下,她加入了业余体校正式学跳水。由于训练的艰苦,她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之后她却打了退堂鼓。在母亲的劝导下她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是4年,也正是这4年光阴磨砺了她的意志和斗志。

9岁那年,她参加湛江市运动会,比赛当天她发了高烧,母亲劝她退出比赛,可是一想到每一次的比赛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她还是顶住身体的病痛坚持参加比赛。这一次的坚持,令她拿到了跳水运动的第一个冠军。随后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劲头,她从市队跳到省队、国家队,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界崭露头角。

接着,她夺得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站女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加拿大站10米跳台冠军,美国站10米跳台双人冠军,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亚军,世界杯跳水赛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冠军……那时的她可谓所向披靡,她一路向奥运会的目标前进着。

正当她意气风发向奥运冲刺时,她的状态却一路下滑。她的身体频繁出现伤病,在一系列的世界大赛相继失手,她内心失落、绝望、消沉。当领队告诉她:你缺的并不是实力,只要你做回自己。她恍然大悟,加强了大量的训练,终于恢复了自信,这一年,她站到了奥运会的跳台上,并获得了10米双人跳台金牌。

然而,所有的辉煌却在17岁这年戛然而止。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想过退役,可是跳水运动曾是她的梦想,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清晰地前往渴盼的所在,自己渴盼的又是什么呢?当有人问她会什么,她可以回答“会跳水”,那么十年后呢,她还能理直气壮地回答吗?她的内心仿佛燃着焦热之油,烈火一点,瞬间就能燃尽。

夏末初秋,空气有清凉的味道。她经过一座寺庙,一株巨大的粉红色的菩提花绽放在眼前,夕阳斜落在菩提花挺拔的苞叶和花瓣上,四周泛起金黄的光芒。一个中年女人经过菩提树下,惊异道:“往年这花树只能开10个花球,今年竟然开出了30多个花球,世事真是有多种可能啊。”中年女人的话令她陷入了沉思,她一直以为梦想只能有一个,原来,只要有一颗向往的心,菩提花便会迸发出热情,绽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光芒。那么,梦想也能如菩提花开一般,拥有多变的光芒?这一刻,她的心顿时澄清如水。

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选择了退役,并回中山大学继续本科学业。2011年,她进入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任主任科员职务,从此踏上一个全新的公益领域。稳定的工作却带给她思考,她不喜欢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时,她提出辞职,成了一个没有组织的人。亲戚朋友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惋惜,她却告诉自己静下来,听从心的指引,待沉淀之后去改变以后的人生,抛开荣誉的光环,踏踏实实做事,无所畏惧迎接风雨和未来的人生。

她坚决告别了以前的光辉岁月开起了淘宝店,她挑选了自己一直钟爱的木雕和手串饰品项目,成为职业淘宝店主。她专注于店面装修、进货验收、找模特拍摄货品等细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的淘宝小店慢慢走向了正轨,她就是前跳水奥运冠军劳丽诗

2014年9月19号,阿里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邀请8名普通客户敲响开市钟,劳丽诗就是其中一个敲钟人,当记者问她为何会选择辞职开淘宝店时,她笑着说,真正的成功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为了追求梦想放下身段,当我们感到迷惘时,在心灵养一朵菩提花,积蓄养分,静静等待一朵属于自己的菩提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奥运冠军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奥运圣火的熄灭,伦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看到奥运健儿驰骋在赛场,为更高、更快、更强而奋勇拼搏,看到夺得金牌而落下激动的泪水,回味奥运冠军夺金的艰辛历程,不禁感慨良多。感到有三点启示,对我们当代军人最为重要。

启示之一:“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有用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作支撑,才能创造人生辉煌。兵法云:“夫战,勇气也。”两军对垒,鹿死谁手,不仅是技术、战术的抗衡,更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奥运健儿从初赛开始,一路过关斩将,不患得患失,不畏首畏尾。在最后与强手巅峰对决时,更是气势如虹、一拼到底,把不畏强敌、敢打硬拼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看到,竞技场上的拼搏与战场上的拼杀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奥运体现的是拼搏与进取,而战场体现的则是胜利与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军人或在崇山峻岭中跋涉,或在严寒酷暑中坚持,或在血雨腥风中冲杀,随时随地都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毫不夸张地说,战争的残酷要远远比竞技体育严峻的多。“狭路相逢勇者胜”,高昂的士气、永不放弃和永不言败的勇气,不仅是我们军人的精神高地、更是我们创造辉煌的重要支撑。

启示之二:“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在本职岗位上苦练精兵,才能实现人生梦想。在上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健儿不负全国人民的厚望,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精湛的运动技艺和良好的体育道德,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但在鲜花、掌声和欢呼声的背后,有多少人们根本体会不到的辛酸、痛苦、挫折、甚至迷茫,曾经充斥着他们的成长之路。我想“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著名的诗句,就是对他们夺金之路的真实写照。作为军人,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奥运冠军才有展示技能的广阔舞台,才能一举成名。俗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立足现实,热爱本职,深钻细研,小舞台也能成就大事业。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像向南林这样在本职岗位上成才的先进典型。事实告诉我们,本职岗位就是我们成才的最佳场所,军营就是我们展示才能的最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能否晋级“决赛”,能否拿到“金牌”,完全靠门自己去努力、去拼搏。

启示之三:“荣誉属于所有人”。 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顺利实现个人价值。能站在领奖台上享受冠军荣耀的虽然只是少数人,但在他们背后却有无数的教练、陪练、医生、厨师、亲人和志愿者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们,帮助着他们。坦诚地说,奖牌和鲜花,不仅属于为国争光的体坛强者,更属于众多的无名英雄。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才使奥运冠军一个又一个诞生,才使鲜红的国旗一次又一次升起,才使国歌一遍又一遍奏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奥运游泳冠军孙杨泪水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孙杨哭了,孙杨又哭了。在拿到1500米男子自由泳的金牌后,这个杭州小伙子在众多记者面前又流下了眼泪。眼泪一直伴随这孙杨,从年少到成熟,从默默无闻到世界冠军。或许只有熟悉孙杨的人,才了解他为什么会又一次流泪,在成为奥运冠军之前,孙杨实在付出了太多。

提前跳下水的时候,孙杨自己也吓了一跳,他不敢想像自己没有夺冠,更不能想像自己失去参加比赛的资格。

孙杨为着枚金牌付出了很多,在他的心里,1500米显然要比400米自由泳更有把握。为了获得好成绩,孙杨几次和教练朱志根去澳大利亚训练,在那边的生活条件肯定没有国内好,但孙杨坚持住了。除了朱志根,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是另一个知道孙杨吃了多少苦的人,所以在获得冠军后,他也冲向了正在一旁的担任澳大利亚队教练的丹尼斯,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大清早,那么冷的水,他就要跳下去。有时候受伤,打了封闭还要游。”谈到孙杨的付出,妈妈杨明显得很心疼。在很多时候,孙杨4点半就要起来去训练,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正在睡觉。感冒生病了,为了怕尿检出问题,只能靠喝水来恢复,这些付出,是很多人都看不到的。

“要想当冠军,就要付出,孙杨他们真的放弃了很多同龄人能够享受的乐趣,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得冠军容易,守冠军难,如果他想继续当冠军,现在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省体育局副局长吕林说。

正因为想起了自己的付出,孙杨才会为自己的不容易流泪。孙杨还用自己的成绩回击了这些天外界对中国游泳的质疑:“不是美国人就比中国人有优越性,我们与他们相比并不差,中国人不比任何人差。”——这是扬眉吐气后的流泪。

虽然已经被整个世界关注,但你不能否认孙杨还是一个大男孩。在登上领奖台的时候,孙杨甚至会做上一个鬼脸,而他的俏皮也让他拥有了更多的粉丝。

在我和孙杨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发现这真是一个没什么心计的孩子。他会因为看见你手上的一件东西,非常认真的问东西的由来,就像一个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孩。和自己的队友,孙杨则非常喜欢开玩笑。汪顺是他最好的哥们之一,训练结束的时候,孙杨就会东拉一下西扯一下的占汪顺的便宜,而“吃亏”的汪顺也会去拉回来,两人就开始玩了起来……

我曾经和孙杨开玩笑说,喜欢毛绒类的玩具。没想到有一天,孙杨突然排了沙发上放满毛绒玩具的照片,还在微博上@了我,说让我看一下他有这么多的玩具——真的是童心未泯。

正因为还是一个孩子,当孙杨实现了自己理想的时候,他不会去掩饰,而是选择用泪水表现了自己的兴奋……

1500米自由泳是孙杨拿金牌把握最大的一个项目,但似乎“调皮”的孙杨要制造点悬念,孙杨在发令枪响前就跳进了水里。中国时候所有的人心都揪了起来,大家都在问:孙杨回被取消资格吗?

好在最终裁判认为,是现场太吵影响了孙杨的判断,允许孙杨重新参加比赛。这个时候,在看台上的孙杨妈妈杨明站了起来,把手指方在嘴边,示意观众们安静下来,好让孙杨在比赛的时候听清楚发令枪。

终于,孙杨拿到了冠军,孙杨妈妈和孙杨爸爸激动的挥舞着双手,这个时候孙杨的手指也指向了看台,赛后他透露说:“我是在向爸爸妈妈打招呼,真的很感谢这些年他们对我的培养。”杨明在现场刻意的想保持镇定,但当聊起孙杨训练的辛苦时,杨明的声音还是哽咽起来:“我真的知道他的辛苦。澳大利亚训练的时候,看了真是心疼啊!”

比赛结束后,浙江的媒体在孙杨爸爸妈妈经常走的那个出口等待,想再问他们几句,但一直没有看到。我随后就到另几个出口去寻找,最终终于在一家商店的门口看见了孙杨的爸爸妈妈。“你也在啊?”看见我,杨明远远的就打起了招呼。为了给孙杨带来好运气,孙杨爸爸妈妈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

“我最近几天都和孙杨见面了,他的情绪不错,比较有信心的。”杨明说:“不过那次(抢跳)真是吓了我一跳,因为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当时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好在最后的结果不错,我见到孙杨爸爸妈妈的时候,边上还有几个他们的朋友,后来了解到他们是朴泰恒的爸爸妈妈。虽然游泳池里是对手,媒体也在炒作两人的比拼,但其实大家关系都不错,家长们相互之间也是朋友。

“朴泰恒在说,他们听到枪响后,都没有跳,就孙杨跳了。他们对这个事情也感到蛮奇怪的。现场太吵了,真怪不得孙杨,这个时候谁都注意力很集中的。”杨明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雅典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就让她参加了业余体校乒乓球班。

从此,张怡宁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钟放学的时候。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晃悠着回家,乐此不疲。

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出战。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一个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过她。前两局两人各赢一局,第三局打成15∶13,对手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张怡宁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她越想越委屈,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哭得挺伤心。她一边掉眼泪,一边继续挥拍打球。旁边的教练都乐了:“瞧,这小姑娘,是打算用眼泪把对手打败啊!”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个小姑娘没见过她这阵势,分了神,没能绷住那根弦儿,比分一下子让张怡宁给扳了回来。张怡宁获得了第一个冠军,还出了名——“哭”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奥运摔跤冠军王娇背后付出的故事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冠军的背后总有些不同寻常之处,王娇同样如此,1988年,王娇出生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透过电视镜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平常的家庭院落,而就是这个平常百姓家,父母淳朴的思维,造就出了一个奥运冠军。

王娇13岁的时候,被苏家屯区体校柔道教练王永波相中。王永波非常看重王娇简,尽管王娇自己却并没有任何感觉,认为自己当时就是喜欢体育,至于搞什么项目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就这样王娇就“稀里糊涂”地进了柔道队。由于当时正赶上辽宁省女子摔跤队教练路海选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永波向她提起找到了一个好苗子,路海立即前往苏家屯考察王娇,于是王娇就从柔道队来到了摔跤队。

无论是柔道,还是摔跤,父母都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这点是走向成功的必然基础。我们经常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信念上拧成一股劲,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王娇非常能吃苦,训练也非常刻苦。路海教练在谈到王娇入队后的表现时这样评价。而专门负责队员生活和管理的领队康士华则表示王娇非常有个性,像男孩子一样能吃苦,从来不因为训练艰苦而流泪,身上破了一道口子、流点血都不在乎。透过这个现象,我们不得不分析到今天一个严峻的问题,独生子女性格磨砺的问题,像王娇这个年龄,更多的孩子在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事事都是由父母的精心安排,自己却失去了锻炼自我的空间,所失去的,还有原本属于自己打拼的天地。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今天懂得其中内涵的又有几个?

不得不感谢教练们在教育这些孩子们所付出的艰辛。王娇曾经摔断陪训教练的肋骨,我们不得不为这些执着于工作的教练们说声辛苦了,你们为了国家、为了下一代的体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太多。

通过艰辛的训练, 2004年王娇转攻72公斤级,并且进入国家青年队,此后她连续三年取得全国冠军,并在2005年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第五名。十运会上,王娇不负众望,击败吉林选手马柏灵,为辽宁省摘取当届全运会的第一金。一个人开始收获成果的时候,更多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样才符合创造人生目标的真谛。2007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王娇一路以大比分取胜,在决赛中对阵俄罗斯名将叶卡捷琳娜-布金娜,同样赢得十分轻松干脆利落地取得冠军,展示了突出的力量和技术。

奥运会上,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教练路海。在北京,王娇死死地将保加利亚对手压在身下,而千里之外的沈阳苏家屯十里河镇五里街村,她的母亲双手在胸前紧紧地握着。路海在决赛前给王娇母亲打电话,说“母女连心,你不要有焦急的心态,你平静下来,王娇在这边也会有一个好的状态”。我不知道路海教练读没有读过周易,也不知道陆海教练知道不知道什么叫全息感应,但无疑,母女连心,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如同我上面列述的“家和万事兴”一样,只有一种良好的心态,远在千里的女儿也可以感应到的。

在这儿,我不得不提到我们家乡的美女杜丽,在辛巳日(8月9日)的第一场比赛时,无知愚昧的地方政府邀请杜丽的父母作为嘉宾进行现场直播,殊不知杜丽乳名“芳芳”,在辛巳日已经失去了天时;而把其父母在场直播,实际上就相当于“押”定了这块金牌非杜丽莫属,无疑,其父母的心态是忐忑不安的,人和的感应也失去;只有一个地利,还有什么好的发挥吗?我们看当天的新浪奥运报道:杜丽父母无语女儿丢金启蒙教练对副项仍有信心-------第一枪过后,周士兵(启蒙教练)就好像有了不祥的预感,直呼这不是杜丽的正常水平,不可置疑,我们给予创造的太多外在因素,也直接影响了一枚金牌的丢失。虽然我们淄博美女杜丽在接下来比赛中依旧拿到了金牌,但我们却从这些琐碎的细节中看到外部因素影响内部环境的现象。

王娇不负众望取得了北京奥运会自由式摔跤女子72公斤级冠军。在这儿,我觉得应该感激陆海教练,感激养育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努力,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终于成就了冠军的梦想。同时也预祝在全运会上卫冕,夺得世锦赛冠军,朝自己的大满贯目标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一公斤险胜金国香

奥运会之前,俄罗斯举重队遭遇集体禁赛,该级别头号选手卡什尼娜无缘里约。这样一来,孟苏平的头号对手就是朝鲜选手金国香,两人是去年世锦赛该级别总成绩亚军和季军得主。

抓举比赛中,孟苏平开把要了125公斤,第一把尝试失败后,孟苏平将杠铃稳稳举起。三轮过后,孟苏平只落后金国香1公斤。

挺举孟苏平开把调整到175公斤,金国香开把举起了162公斤。金国香不甘示弱,二把举起了170公斤,孟苏平在175公斤上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终于成功举起这一重量。随后,金国香三把要了175公斤并且试举成功,这样一来,体重比金国香重的孟苏平想要取胜必须挑战177公斤。重压之下,孟苏平顶住压力,成功举起177公斤的重量。综合成绩,最终孟苏平以1公斤的优势夺冠。

孟苏平坦言,自己并没有表现出最佳水平,尤其是抓举项目上。谈及原因,孟苏平表示:“奥运会完全不像世锦赛的感觉,太紧张了。”

磕头只为表达感激

“赢了之后我感觉整个人都是飘的。”夺冠后后,孟苏平跪在颁奖台下,用四叩首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我在台上磕了几个头,真的是非常感谢我的祖国、领导、我的组织,所有帮助我的教练、老师,感谢所有人,感谢现场的观众,巴西是我的福地。所以我用中国最大的礼仪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给所有人磕了这几个头。”

孟苏平能参加奥运会,要得益于举重队奥运前的一次换将决定。奥运开赛前,48公斤级侯志慧因伤被临时换下,经过几天几夜的研究,中国举重队决定召回已经返回安徽老家的孟苏平。8月3日晚,孟苏平才赶往里约。

孟苏平说,回到合肥后,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训练,时刻准备着。“能参加奥运会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感谢领导和祖国给我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前没选上我也没有怨言,我们一切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说到这里,孟苏平也没有忘记被自己顶替的48公斤级队友侯志慧,她说自己一定会和侯志慧联系,“毕竟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都是为了祖国赢得荣誉。”

王国新想想都后怕

孟苏平这块金牌到手之后,中国女举在参加的四个项目中拿到三块金牌,完成了赛前制定的“保二争三”的目标。女举总教练王国新坦言:“对我们来说,拿到银牌都是失败,所以绝对不能有任何马虎,一旦出现失误,这种遗憾真的承担不起。”

孟苏平夺冠的一刻,王国新的心才有了着落。“完成任务了,可以睡个好觉了。之前真是每天睡不着觉啊,对我们来说,如果拿不到,我感觉我没法回去了。”能让一个参加过7届奥运会的功勋教练如此紧张,可见金牌教练的压力有多大。

对于奥运前临阵换人的决定,王国新表示:“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侯志慧有伤,恢复得不太好,而且对手也很强;另一方面,俄罗斯禁赛了,我们认为孟苏平保险系数更大一些。”

回顾孟苏平的比赛,王国新有些后怕,“如果她失败了,大家可能都会问我为什么临阵换人,为什么把有希望拿金牌的人舍弃了。如果失败了,这些都没法解释。”

最后,王国新坦言:“我经历过7届奥运会,什么事情都可以承担,但很多事情没法对外说,竞技体育只以成败论英雄。今天孟苏平赢了,我跟她说:‘你把自己救了,把我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奥运冠军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