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479

作文

1000

励志名人故事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濮存昕的报恩情怀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47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濮存昕凭着自己在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中的出色表演,红透了半边天。各种片约雪片似的飞来,制片商为了拉他加盟,较着劲儿提高片酬。而濮存昕却谢绝片约,一心一意做他的公益事业,令很多人困惑不解。

在演艺界,濮存昕是个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很多重大的公益慈善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其实,做公益慈善事业,对于濮存昕来说,已经是一种日常生活,不管多忙,哪怕推掉报酬丰厚的片约,也要抽身完成自己的公益慈善计划。

一天,一位制片商朋友带着剧本、合同、片酬定金,特地赶到北京来找濮存昕,想重金请他出演一部完全可能火暴的情感电视连续剧的男一号。而濮存昕却不管朋友怎么恳求,就是一个劲地婉拒:“对不起,不是我不想演这部戏,而是我正在做‘防艾大使’公益活动,有很多事情要忙,确实没有时间演戏,怕耽误你的拍摄,你还是另请演员吧。”

濮存昕态度坚决,但是,制片商朋友还是不甘心地直言相劝道:“恕我直言,一个人难得几个事业高峰,你目前这么走红,是机会难得啊。就像一锅水烧到了99摄氏度,再添一把火就到100摄氏度了,而我这部戏,很可能就是这一把火,如果冷一下,温度就降下去了。现在影视界是人才济济,各领风骚一两年,你不抓住机遇,也许过不了几年,别人就取代了你,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濮存昕听罢,笑着说:“我做公益事业,是自己自觉选择的,就是自己的事业,我不会后悔的。这世界有赚钱的事,有不赚钱的事,来钱的事需要人去做,不赚钱、赔钱的事也要人做,如果大家都去做赚钱的事,不赚钱的事没有人去做了,恐怕世界就没有钱赚了。”朋友见无法说动他,又问道:“你这样做的价值在哪里?你多拍戏,多赚钱,有了钱多向慈善机构捐善款救济穷人,不也一样吗?何必自己亲历亲为,影响了自身事业?”濮存昕固执地摇头答道:“不一样,我们身边不缺有能力做慈善公益的人,而是缺少愿意做慈善公益事业的人,所以我才要亲历亲为,想唤起全社会做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这比捐多少钱都有意义。”

制片商朋友只好失望地离开北京,另外去找主角了。电视剧拍摄成功,投放市场,果然火了,在剧中饰演角色的演员们都借此走红,身价倍增。濮存昕很真诚地祝贺朋友成功,没有半点后悔之意。

几年后,濮存昕去上海参加一个慈善公益活动,又与那位制片商朋友相逢了,两人相约走进咖啡厅聊天。制片商朋友见濮存昕虽然拍戏少了,但是观众并没有忘记他,只要有他的角色,照样火,不由感叹道:“存昕啊,我服你了,好多人削尖脑袋上角色,而你却不断拒绝角色,观众还那么认可你,喜欢你,你真是演艺界的常青树啊!”濮存昕听了,谦虚一笑说:“什么常青树,其实我这些年担任了国家青年话剧院的领导职务,演话剧多,演电视剧少了。可能是我经常在公益活动中露脸,观众忘记了我的角色,记住了我本人这张脸吧。”制片商朋友突然问起了另一个问题:“我见过很多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人,但是像你这样执著,把公益慈善当作自己事业的人还真是不多见。你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濮存昕淡淡一笑说:“报恩。”

濮存昕见制片商朋友惊讶不已,马上撸起自己的裤管,让他看自己的两条腿,他的两条腿很明显地一粗一细不太对称。接着,他动情地说起了自己的身世:“我儿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险些残疾了,走路很困难,我是凭着不断治疗和锻炼恢复正常的。在我最困难的日子里,不知得到过多少善良人们的无私帮助和鼓励,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鼓励,没有他们的风雨相伴,我一步也走不出。今天我成功了,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一定要以报恩的姿态,去无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谜底揭开了,濮存昕不用投桃报李的传统方式报答当初帮助过他的人,而是用执著于社会公益事业来实现报恩目的,他的报恩最终演绎成了人间大爱,显得更加珍贵。作为一个具有感恩品德、善良心地、大爱情怀的演员,没有理由不得到人们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茨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看到这则报道,我怦然心动!

“十一”长假,我毅然放弃自己小家的家务活,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6天。父亲快70岁了,患心肌缺血、高血压,曾住院两次。自从母亲过世,他独自生活了7年,其中孤苦寂寞的滋味可想而知。可是他很乐观,用写作来排除苦闷,几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出版了300多万字的文学和翻译作品。母亲在世时也是作家,留下多本遗作。

父亲住的两室一厅,家电齐全,可是室内卫生太差劲了,满床满桌的报纸、杂志、手稿,卫生间的大便纸满地都是,钟点工都不肯来。见父亲如此惨不忍睹的生活环境,我潸然泪下。于是,我和弟弟突击了6天,彻底做了清洁卫生。家中变得像母亲在世时那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父亲欣慰地笑了,说:“这样活着才有劲!只是把你们姐弟俩累坏了!”“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情不自禁地说,“我们会把对母亲的爱全都加在您身上!”

在我和弟弟临走前,父亲从书柜里取出一沓剪报,不小心掉落一张,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父母亲合写的随笔,题目叫《当我们老的时候》:

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对我们要有一点耐心!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其实都为你们好!

当我们吃饭时嘴漏,把饭菜与汤渍流在衣服上时,千万不要责怪我们!请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把着手给你们喂饭的。

当我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时,不要埋怨我们迟钝,请想一想:你们小时候我们是如何为你们擦屎把尿的。

当我们说话时忽然忘了主题,请给我们一点回想的时间,让我们想一想再说。其实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们在旁边听我们说下去,我们就很满足了。

孝敬其实并非一定是物质和金钱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时时牵挂着我们就行了。饭后给我们老两口端杯热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陪我们出门散散步,等你们结婚生了孩子,常回家看看我们,只要这些我们就开心了。

当你们看着我们渐渐变老,直到弯腰驼背、老眼昏花的时候,请不要悲伤,这是自然规律使然。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当初我们引导你们走上人生之路,如今请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

我和弟弟读完父母语重心长的作品忍不住流下热泪……不禁想起比尔·盖茨的箴言: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趁父亲还健在赶紧孝敬吧!否则,我们做子女的将终身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责任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海拉蒂今年四岁半了,在萨尔马多城上幼儿园,最近她在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海拉蒂迷上了植物,她觉得那些花草实在是太美了,便苦苦地哀求爸爸给她买一盆鲜花。

爸爸同意了海拉蒂的请求,趁周末带着海拉蒂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小花。父亲希望海拉蒂看到小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自己照顾它。于是,父亲和海拉蒂约定,由海拉蒂负责照顾鲜花,给它浇水和施肥。

最初几天,海拉蒂非常兴奋,每天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根据日照的情况,不断给花盆挪动位置,并拿出本子,歪歪扭扭地在上面画出花卉生长的情况。

海拉蒂的父亲看到小海拉蒂这么有责任心,十分满意。可是,没过多久,海拉蒂的父亲发现小海拉蒂给花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多天都不给小花浇水,也不做记录,似乎她已把养花的事给忘了。结果,小花慢慢枯萎了,叶子也开始泛黄,生长的速度减慢了,再过几天,盆花快死了。

吃过晚饭,海拉蒂父亲把海拉蒂叫到阳台,说:“你给花浇水了吗?”

海拉蒂低着头说:“没有。”

“为什么没有?”

“我……”

“我们在买这盆花的时候,是怎么说的?由谁负责给这盆花浇水?”

海拉蒂沉默不语。

“你看,这盆花多么地伤心、悲哀!她失去了美丽的叶子变得枯黄,而这都是因为你。”

以后的日子里,海拉蒂每天坚持给花浇水,小花不久又恢复了以往漂亮的颜色。

种花养草、养小动物,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增长知识,同时还能增进孩子的责任心。

作为家长,一旦我们决定将某件事情交给孩子负责,就要“监督”孩子的行为,而不能采取“不管”或“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会滋长孩子的不负责任,使孩子缺乏责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励志名人经典故事:齐白石晚年的感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谁知齐白石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描写名人的智慧小故事

全文共 2703 字

+ 加入清单

人,缘何能在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具有复杂思想、规则语言的生命存在,描写名人智慧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冰制输油管——妙法解难题

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便设法用运输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由于准备不充分,在实地操作中发现输油管的长度根本不够。也一下子找不出另外备用和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再从日本运来,那时间需要近两个月。怎么办?这下子把所有队员给难住了。

这时候,队长突然提出一个很奇特的设想,他说:“我们用冰来做管子吧。冰在南极是最丰富的东西,但怎样使冰变成管状呢?很多人还是糊里糊涂的。队长又说,我们不是有医疗用的绷带吗?就把它缠在已有铁管上,上面淋上水让它结成冰,然后拔出铁管,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然后把它们一节一节连起来,要多长就有多长。”

队长的聪明之处在于,以已知的东西为参照,将许多毫无关系的要素组合起来,再制造出新的物件。

爱迪生测灯泡——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阿普顿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才生,对带他一起工作但没有大学文凭的爱迪生有点瞧不起。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于是,他拿起灯泡,测出了它的直径高度,然后加以计算。但是灯泡不具有规则形状,它像球形,又不完全是球形;像圆柱体,又不完全是圆柱体,计算很复杂,即使是近似处理,也很繁琐。阿普顿画了草图,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算式,也没算出来。正忙于实验的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报告结果,他走过来一看,便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还是换种方法算吧!”只见爱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来一大杯水,轻轻地往阿普顿刚才反复测算的灯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钟就量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灯泡的容积。这时,羞红了脸的阿普顿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炒毛栗子——治理国家有法可循

辽圣宗是辽国的一代明君。登位后,曾巡视天下。在一个地方,他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把自己的领地治理得非常好,就叫过来询问其施政经验。可萧朴却非常谦恭地说:“我哪里有什么经验啊!臣下到这里之后,只不过学会了炒毛栗子。臣下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盛产毛栗子,就在同一个锅里炒,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小的炒熟了,大的还生着,而当大的炒熟了的时候,小的又炒煳了。后来臣下就把大的小的分开炒,只要火候掌握得好,大小毛栗子都能炒得一样香甜可口。所以,臣下办任何事情,就像炒毛栗子一样,既注意层次,又注意火候。除此之外,臣下再无其他的能耐了。”辽圣宗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炒的哪里是什么毛栗子,分明是在教寡人如何治国啊!”后来,辽圣宗就把萧朴调到自己身边,发现他处理事情,无论大小都能做得恰到好处,不久就把他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萧朴的比喻,犹如一盏闪耀着光辉的智慧之灯,表面上是说自己只学会了炒毛栗子,可“炒毛栗子”的哲学中,却深藏着治国的真谛。国中有这样的智者,哪会不让充满雄心壮志的辽圣宗看到希望呢?

福特谨慎捐款——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的方法

汽车大王福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他却很少捐款。他顽固地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最担心的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有一次,乔治亚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她。

贝蒂就说:那么就请捐给我一袋花生种子吧。于是福特买了一袋花生种子送给了她。福特后来就忘了这件事情。没想到一年以后,贝蒂女士又上门了,交给了他 600 美元。原来学生们播种了当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种子,这就是一年的收获。福特什么都没说,立即拿出了 600 万美元交给了贝蒂。

福特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潜隐着的苦与智;我更赞赏贝蒂对点滴施与的至高的尊重,她带领孩子们撒播下的其实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领受他人恩惠的资格。

英国政府的困惑——妙法挽救生命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船上条件十分恶劣。一旦船只离开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 3 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 12% ,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 424 个犯人死了 158 个,死亡率高达 37% 。英国政府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的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洲去开发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大计,不要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认为是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予船主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他提出从改变制度开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 1% 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

胡佛入圈套——沟通也需要方法

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赫伯特·胡佛,很少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政见,也很讨厌记者无休止的纠缠。在胡佛就任总统之前,他坐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的记者同坐在一节车厢里。有位记者想探寻胡佛的政见,他想了很多办法,但这位未来的总统却一言不发。失望、沮丧的情绪笼罩着这位专门探听政界要人言论的记者。

这时,奔驰的火车窗外出现了一片新开垦的土地。这位记者灵机一动,故意自言自语地说:“想不到这里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呢!”

“胡说!”坐在一旁沉默得可怕的胡佛终于开腔了,“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办法来代替那乱垦滥伐了!”跟着便大谈起垦殖问题来。

就这样,这位记者终于如愿以偿,满载而归了。不久,《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消息就见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于陪伴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是亲人还是恋人,他们最需要的永远都是陪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于陪伴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牙的琴声,激跃之处,便说浩浩乎志在高山;当听到琴声回转千叠处,便说荡荡乎志在流水。二人于是成为莫逆之父。后来,子期因病而死,伯牙悲叹没有了知音,便摔掉他珍爱的琴,再不弹琴。

2.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3.《汉书·张冯汲郑列传》载:翟公曾经做过廷尉,当时,也可称宾客盈门了,可等到被罢免,门前却冷落到可张网捕雀。不久后,他又做了廷尉,那些宾客又想去巴结,翟公便在大门上醒目地写上:“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只有在死生之间,才知道交情的浅深;在贫穷之间,才知道朋友的真实态度;在贵贱之间,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情谊。”)

4.恩格斯与马克思。

恩格斯为了在经济上自主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不惜违心地去帮助父亲经营他所厌恶的商业。当时他和马克思虽生活在同一城市,却几乎每天通信,在革命事业上互相鼓励,促进。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担任了整理占有遗稿的众人,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战友的未竟事业。可见,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5.管仲从小就和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人才。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时候多分红,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知道他家里穷。管仲打仗的时候进攻后进,撤退先跑,鲍叔牙也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他家里有老母。

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恒公让他推荐继任人,他没有推荐鲍叔牙。有人告诉鲍叔牙,鲍叔牙说,我这个人疾恶如仇,当丞相会误事,管仲了解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孟母断机教子名人故事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孟轲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都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半途而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半途而废是一个成语,形容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些名人也有半途而废过。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化学之父”。

李比希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一层褐色的液体,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

他重复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种液体是什么呢?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于是,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氯化碘”。

几年后,晋中之窗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原来,论文的作者,法国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样的实验,也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

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素。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

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

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你知道第一部电话机是谁发明的吗?不错,是英国的科学家贝尔。

当贝尔宣布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科学界。不料,就在贝尔申请这项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对贝尔提出控诉,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该归他所有。

事关一项重大发明的发明权和当事人的名誉权,法院不得不进行认真严肃的调查

并请有关科学家对贝尔和莱斯各自的申诉进行鉴定。

调查和鉴定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互相交流。对此,莱斯确认不讳。于是:法院和科学家都断定,这种装置还不能被称为电话机。

贝尔面对法院和科学家调查组,也直言不讳,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但他比莱斯更加细心,他发现了莱斯装置的不足。他将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这就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

然后,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往里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于是话声就能互相传递了。仅仅这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这种结果使莱斯瞠目结舌,使科学家震惊万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法院最后判决是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贝尔。贝尔感到他利用了莱斯的实验,同意发明专利为他和莱斯共有。莱斯感慨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生记取这个教训。”他坚决拒绝与贝尔共享专利。

我们为贝尔的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坚持,多一份认真,多一份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而庆幸。我们为莱斯的少了一点耐心,少了一份坚持,少了一份认真,少了一份努力,最终半途而废,与成功失之交臂而深感遗憾。

是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时失败与成功的距离仅在咫尺之间乃至毫厘之间。功亏一篑,功败垂成。人类每一努力的领域中,有些微小的差距,便把赢家与输家分别出来。

赢家之所以赢得这些微小的差距,往往不是决定于天才、资源或者脑子,而在于用心度的深浅。在探索的征途上,往往再多加一把劲,再多走一步路,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跃上成功之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事情。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

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陶行知——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拿破仑小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成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小男孩们之间总会难免发生“战争”。有一次,上四年级的拿破仑和一个大他两岁的男生“狭路相逄”了。拿破仑身材矮小,怎么能是大男生的对手呢,不一会儿,他就被大男生打成了熊猫眼,正巧的是,上课铃响了,拿破仑就跑去上课。下课以后,他又跑去找那个男生,但是这次更惨,嘴巴都变成了“腊肠”。拿破仑可并没就此罢手,他每次下课都去找那个男生,直到那个男生都被他缠烦了。

“你为什么老来找我?你明明打不过我吗!”那男生终于忍不住问拿破仑。

拿破仑像个骄傲的小公鸡,他理直气壮地说:“你惹了我,必须对我说对不起!不然我会一直和你打下去的!直到你说对不起为止!”

大男孩也许是被拿破仑的话语震撼了,也许是已经厌烦了和拿破仑这个弱小的对手打架,他踌躇了半天,终于向拿破仑说了“对不起”三个字。

拿破仑虽然被打得伤痕累累,不过他听到“对不起”三个字后,还是心满意足地走了。

拿破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竭尽全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最终,他心中远大的抱负也成功地实现了,当他坐拥自己的帝国时,一定不知道有多开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故事: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全文共 3459 字

+ 加入清单

瓦特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他的创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钻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名人故事: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是对近代科学和生产的巨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36年,瓦特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市附近的一个小镇格里诺克,他的父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祖父和叔父都是机械工匠。少年时代的瓦特,由于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他曾经就读于格里诺克的文法学校,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毕业就退学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导下,一直坚持自学,很早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兴趣。瓦特从六岁开始学习几何学,到十五岁时就学完了《物理学原理》等书籍。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起重机、滑车和一些航海器械。

1753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市当徒工。由于收入过低不能维持生活,第二年他又到伦敦的一家仪表修理厂当徒工。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他很快学会了制造那些难度较高的仪器。但是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一年后,他不得不回家休养。一年的学徒生活使他饱尝辛酸,也使他练就了精湛的手艺,培养了他坚韧的个性。

1756年,当他的身体稍有好转,瓦特再次踏上了坎坷的道路来到格拉斯哥市。他想当一名修造仪器的工人,但是因为他的手艺没有满师,当时的行会不允许。幸运的是,瓦特的才能引起了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台克的重视。在他的介绍下,瓦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当了教学仪器的工人。这所学校拥有当时较为完善的仪器设备,这使瓦特在修理仪器时认识了先进的技术,开阔了眼界。这时,他对以蒸汽作动力的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收集有关资料,还为此学会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在大学里,他认识了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和约翰·鲁宾逊等。瓦特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科学理论知识。1764年,瓦特与表妹玛格丽特·米勒结了婚。

1764年,学校请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原料。以后,瓦特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直到1765年的春天,在一次散步时,瓦特想到,既然纽可门蒸汽机的热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内冷凝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呢?瓦特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的最初设想。

在产生这种设想以后,瓦特在同年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按照设计,冷凝器与汽缸之间有一个调节阀门相连,使他们既能连通又能分开。这样,既能把做工后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又可以使汽缸内产生同样的真空,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热过程中热量的消耗,据瓦特理论计算,这种新的蒸汽机的热效率将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从理论上说,瓦特的这种带有分离器冷凝器的蒸汽机显然优于纽可门蒸汽机,但是,要把理论上的东西变为实际上的东西,把图纸上的蒸汽机变为实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甚至四处漏气,无法开动。尽管耗资巨大的试验使他债台高筑,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当布莱克知道瓦特的奋斗目标和困难处境时,他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一个十分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师罗巴克。当时罗巴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的卡隆开办了第一座规模较大的炼铁厂。虽然当时罗巴克已近50岁,但对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仍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对当时只有三十来岁的瓦特的新装置很是赞许,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

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同年,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第一台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虽然试制成功了,但它同纽可门蒸汽机相比,除了热效率有显著提高外,在作为动力机来带动其他工作机的性能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是说,瓦特的这种蒸汽机还是无法作为真正的动力机。

由于瓦特的这种蒸汽机仍不够理想,销路并不广。当瓦特继续进行探索时,罗巴克本人已濒于破产,他又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便瓦特能得到赞助继续进行他的研制工作。博尔顿当时经四十多岁,是位能干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对瓦特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愿意赞助瓦特。博尔顿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他是当时伯明翰地区著名的科学社团“圆月学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参加这个学社的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经博尔顿的介绍,瓦特也参加了圆月学社。在圆月学社活动期间,由于与化学家普列斯特列等交往,瓦特对当时人们关注的气体化学与热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他后来参加水的化学成分的争论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圆月学社的活动使瓦特进一步增长了科学见识,活跃了科学思想。

瓦特自与博尔顿合作之后即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瓦特又生产了两台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由于没有显著的改进,这两台蒸汽机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两台蒸汽机耗资巨大,使博尔顿也濒临破产,但他仍然给瓦特以慷慨的赞助。在他的支持下,瓦特以百折不挠的毅力继续研究。自1769年试制出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样机之后,瓦特就已看出热效率低已不是他的蒸汽机的主要弊病,而活塞只能作往返的直线运动才是它的根本局限。

1781年,瓦特仍然在参加圆月学社的活动,也许在聚会中会员们提到天文学家赫舍尔在当年发现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也许是钟表中的齿轮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他想到了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变为旋转的圆周运动就可以使动力传给任何工作机。同年,他研制出了一套被称为“太阳和行星”的齿轮联动装置,终于把活塞的往返的直线运动转变为齿轮的旋转运动。为了使轮轴的旋轴增加惯性,从而使圆周运动更加均匀,瓦特还在轮轴上加装了一个火飞轮。由于对传统机构的这一重大革新,瓦特的这种蒸汽机才真正成为了能带动一切工作及的动力机。1781年底,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个专利。

由于这种蒸汽机加上了轮轴和飞轮,这时的蒸汽机在把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时,多消耗了不少能量。这样,蒸汽机的效率不是很高,动力不是很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蒸汽机的效率,增大蒸汽机的效率,瓦特在发明齿轮联动装置之后,对汽缸本身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他虽然把纽可门蒸汽机的内部冷凝变成了外部冷凝,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他的蒸汽机中蒸汽推动活塞的冲程工艺与纽可门蒸汽机没有不同。两者的蒸汽都是单项运动,从一端进入、另一端出来。他想,如果让蒸汽能够从两端进入和排出,就可以让蒸汽即能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又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那末,他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倍。1782年,瓦特根据这一设想,试制出了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瓦特获得了他的第三项专利。把原来的单项汽缸装置改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变为高压蒸汽,这是瓦特在改进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三次飞跃。通过这三次技术飞跃,纽可门蒸汽机完全演变为了瓦特蒸汽机。

从最初接触蒸汽技术到瓦特蒸汽机研制成功,瓦特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瓦特虽然多次受挫、屡遭失败,但他仍然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三次革新。使蒸汽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1784年,瓦特以带有飞轮、齿轮联动装置和双向装置的高压蒸汽机的综合组装,取得了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四项专利。1788年,瓦特发明了离心调速器和节气阀;1790年,他又发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瓦特完成了蒸汽机发明的全过程。

1785年,瓦特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14年,他被法国科学家学会接纳为外国会员。

1790年以后,优厚的专利税使瓦特成为一个很有钱的名人。

1819年8月5日,瓦特在希思菲尔德郡的家里去世,遗体埋葬在汉德沃尔斯郊区的教堂里。

瓦特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所以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曾经阻挠-筒蒸汽机和高压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还嘲笑别人用蒸汽机来驱动车辆的努力。

瓦特为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这样写道:“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瓦特给它加上了一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使蒸汽机在原则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故事:石油大王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1914年冬天,美国加州沃而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好的的人信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饮食,他们个个狼呑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

只有一个年轻人除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吃你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说:"不,我没什么活需要你来做。"为个年轻人目光立刻暗淡下来,说:"那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吃您的东西!"杰克逊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后,我才给你派活。""不,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杰克逊只好说道:"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于是这个年轻人弯下腰,十分认真地给杰克逊捶背。

后来,这个年轻人就留下来在杰克逊的庄园里干活,并成为一把好手。两年后,杰克逊又把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他,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一无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果然不出所料,20年后,这个年轻人真成了亿万富翁,他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纽约市长的旧鞋名人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不久前,美国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一起谈话时,双腿往座位后缩,好像要把双脚藏起来似的。原来,布隆伯格穿着一双很旧的皮鞋,可能是在穿着由高档设计师设计的名牌衣服的第一夫人面前觉得不好意思,他才试图将脚上的旧皮鞋“藏起来”。

现年68岁的布隆伯格是一位身家超过180亿美元的富翁,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23位。和许多一掷千金的富豪不同的是,家财万贯的布隆伯格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抠门”的生活。虽然贵为一市之长,布隆伯格却不坐专车,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每天都乘地铁回家,在拥挤的车厢里,布隆伯格经常找不到座位,只好站半小时。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布隆伯格总共只有两双工作皮鞋,而且已穿了整整10年!

布隆伯格两双皮鞋穿了10年的秘闻曝光后,令许多美国民众大跌眼镜。早在2001年参选市长前,布隆伯格就已开始穿这两双皮鞋了,由于皮鞋实在太旧,有时候连他自己也觉得它们太不上台面。尽管如此,布隆伯格仍然觉得两双皮鞋已经足够,这可能与他长期养成的节俭习惯有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布隆伯格虽然节俭,却一点也不吝啬。美国富翁比尔·盖茨夫妇以及沃伦·巴菲特倡议全美的亿万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这被称为“日落条款”。这位舍不得为自己买双皮鞋或大份咖啡的市长,成为首批承诺签署“日落条款”的美国富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外名人故事汇总

全文共 54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很多名人之所能够成为大众心中的偶像,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的成就,更是因为在获得成就之前,那一段迎难而上、积极奋进的经历,在我们处于历经的时候我们总能够从他们的身上获得启发,他们的励志故事还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喔!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外名人故事1: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外名人故事2: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

中外名人故事3: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中外名人故事4: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中外名人故事5: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中外名人故事6: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

中外名人故事7: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中外名人故事8: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

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中外名人故事9: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中外名人故事10: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中外名人故事11: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中外名人故事12: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中外名人故事1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中外名人故事14: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中外名人故事15: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pian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中外名人故事16: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爱国名人小故事大全

全文共 3913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的意义,一是对自己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自不必说,维稳促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自己的意义,爱国作为一种道德义务总让人觉得是无回报的奉献。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爱国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明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的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明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明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散居各地的罗迪的子女也再行团聚在一起,此时罗迪向过去所有储户或他们的子女寄出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上附了几句话:"我,佛兰普斯科.罗迪曾经经营一家储蓄银行。1915年该行遭劫后,被迫停业,但当时我曾向各位保证,日后必将存款归还。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兑现了诺言,现在还清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诚感欣慰。祝大家圣诞快乐!"当最后一张贺卡寄出以后,罗迪说:"我幸福,因为我无愧于我的承诺!"信用是金,守信既是市场经济应该和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明党,但是在蒋统治下的国明党已经变质,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 "国母"。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茅以升的爱国故事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董存瑞的爱国故事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政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极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这位伟大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但是却很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调皮的他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飘过山下的小溪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样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惊讶极了。

这时,老婆婆停下手中的动作,信心十足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气让李白十分感动,想想自己平时贪图玩乐而荒废学业,李白惭愧极了。他拜别了老婆婆,立刻回学堂上学去了。此后,李白再也没有旷课逃学,不仅仅如此,他还坚持博览群书。经过不懈努力,李白最后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名人的故事500字鲁迅——叫小偷无法下手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文章,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着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的小纸条,纸条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世界美丽地和解名人故事

全文共 2342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油漆工的儿子,来自“被社会藐视的阶层”。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名牌大学,然后辍学四处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打工仔变成相声演员,再到综艺节目主持人,最后成为日本当今最有才华的导演,以电影《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为世人所熟知。他就是“鬼才”北野武。

李安评价北野武:“只要他在旁边一站,就能被编成一个故事。”

对北野武来说,编故事、拍电影不过是他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瞧不上他的。“基本上,要是我没经历过这么苦涩的人生,也许我会变成另一个人……不过人生无法重来,我们没办法逃避自己的童年。我忘不了年轻时某些非常艰苦的片段,忘不了有钱人看我们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时,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

这一切,造就了性格复杂的北野武。

其实,他最想与之和解的,是他的父母。

1947年1月18日,北野武出生在东京下町足立区的一个贫民聚居地。北野武的父亲北野菊次郎是个油漆工。每天,父亲穿着寒酸破旧的衣服,带上又脏又黏的油漆罐离开家,开始疲惫又单调的一天。

不知是疲惫使父亲沉默寡言,还是单调使他了无生趣。在北野武眼里,父亲内向冷漠,隐含着一种冷冷的粗暴,让他不敢靠近。

这样的父亲还好,只是个冷漠的闷葫芦。一旦父亲喝酒或输钱回来,那就是悲剧的开始。酒精仿佛赋予他某种力量,使他不断地自言自语、怒吼,甚至殴打自己的妻子。不管母亲如何叫喊、抵抗、哭泣,失控的父亲就是停不下来。

北野武怕父亲,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交流,疏离感一直横在父子之间。他觉得有这样的父亲是件羞耻而麻烦的事。

但残酷的是,你想摆脱的、抵触的东西,反而会悄无声息地在你体内滋长,连你自己都不会察觉。

1983年,36岁的北野武已经是日本当红的相声演员。在大家眼里,他就是一个机智幽默的人。但日本国宝级导演大岛渚却说,他看到的北野武身体里藏着“一个铁石心肠的男人”。

于是,他邀请北野武在《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中,扮演一个行为粗鲁、性情不定,喝点酒就会很忧郁的上士。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开关,开启了北野武传奇的电影生涯,也开启了北野武的另一面——冷酷粗暴。

接下来,《凶暴的男人》《花火》《座头市》……一部部充满暴力的电影,一个个沉默粗暴的角色,成就了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学”。

父亲去世后,北野武在整理遗物时,居然找出两三张父亲练字的纸,上面歪七扭八地写着父亲的名字——北野菊次郎。父亲到死都写不好自己的名字,但他一直在偷偷练习。

可是,父亲生前明明常冲北野武吼:“会写字有什么用,刷墙又不用寫字!”

就是这几张纸,让北野武哭了。这时,北野武才明白错过了什么。为了不继续错过,北野武开始用电影与父亲隔空对话。

“我记得他只带我玩过一次,是去江之岛海滩。那是我仅有的跟他在一起的记忆,应该说是……快乐的、真正共享的片刻吧。”因此,北野武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大海。

1999年,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影片直接用了父亲的名字。这部影片,就像一封写给父亲的信。男主角菊次郎的闲散无聊、无神呆坐,像极了父亲。

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被誉为北野武最温情、最明朗的电影,并被提名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就这样,北野武将父亲留在一个个悲凉又温情的镜头残影中——这是一个无能的父亲,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几乎一无是处,不会赚钱,不顾家,没喝酒时是个懦夫,喝了酒是个暴徒。

他对父亲,不是简单的谅解。影片中,北野武释放出的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不忍。他甚至想创造出一个世界,让父亲能拥有另一种人生。

如果说,北野武的沉默与冷酷来自父亲,那么,讥讽与直接,则来自母亲的影响。

1994年,北野武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自杀”。那一夜,北野武喝了酒,没戴头盔便骑上一辆摩托车,疯狂地飙行在东京街头。

在不清醒和狂妄中,他撞上了护栏。这场车祸造成他的半边脸面瘫。

当大家都对这场车祸感到后怕与庆幸时,母亲佐纪以她非常人的逻辑发话了:“你有保时捷吧,干吗骑那种自行车似的小玩意儿!”

这就是母亲佐纪,北野武从小就熟悉的,唠叨、讥讽、直接的母亲。

随着北野武的日渐走红,母亲佐纪竟然向北野武索取每个月20万日元的零花钱,北野武因此痛骂母亲为“吸血鬼”。

母亲去世后,留给北野武两件遗物——一封信和一本存折。信中写道:“我儿,你从小生性放荡,我担心你日后一无所有……存折里有1000万。”

母亲把每一笔钱都存了起来。没有人比贫穷的妈妈更懂得生活的苦,贪婪和讥讽的背后是悲伤的爱。

母亲葬礼那天,北野武说他想讲笑话。

悲伤时讲笑话,正式场合戴头套,这正反映出北野武激情澎湃的内心与沉默羞怯的性格之间的矛盾,就像他那张面瘫的脸,“一半让人胆战心惊,一半笑得天真”。

可是,真到了那一刻,还没开始讲笑话,他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若干年后,他说:“什么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原来那么不容易,我们才算真正成熟了。”

对于这个世界,北野武的内心是愤怒的。

2014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北野武炮轰宫崎骏:“我最讨厌动画什么的了,也非常讨厌宫崎骏这个人,不过他的动画很赚钱。”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讨厌宫崎骏。也许北野武讨厌的并不是宫崎骏,而是宫崎骏代表的那种美好。

宫崎骏是标准的“富二代”,小时候父亲送他的是飞机模型,那代表着天空。他的作品所呈现的也尽是世界的美好。而北野武,他小时候只有穷,他从来没有看到这些美好,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和这个丑恶的世界美丽地和解。

二人对世界的理解,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北野武认为,人在经历过失败和痛苦的考验后,是没办法正常地成功的。这是多么现实和痛苦的观点。

可贵的是,北野武没有放弃这种成功,对他来说,与世界和解的关键在于自己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也许童年的阴霾是让人痛苦的、挥之不去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无法成功的理由。只是这种成功要比正常人的来得曲折些。”北野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与书的故事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恩格斯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是不知道是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