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镇作文(20篇)

导语:临着春风的沐浴,迎着春泥的气息,感受春天的美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春天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5300

作文

158

游西塘古镇年级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西塘古镇。听姑姑说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西塘的一些古屋顶上,长着近尺高的瓦草,据传是屋宅以前主人的魂灵附在了这些草上,使它们长得如此茂盛,佑护着古屋的宁静和久长,也佑护着古镇的繁荣与祥和。我们要坐两个半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西塘。

一进西塘古镇,我看到河的两边有一排排古老的房子。最主要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街道非常狭窄,对面的人家好像伸手就能碰到,听导游介绍最窄的一条街道叫“石皮弄”超过180斤的人是走不过去的。街道的两旁还有商铺,里面主要卖西塘的特产芡实糕、核桃糕、八珍糕、脆皮花生酥、大头菜、熏青豆、送子龙蹄、阿牛粉蒸肉等,看了就让人垂涎欲滴。我们买了一些芡实糕带回家给亲朋好友尝尝。今天的收获真不少。

抛却凡间俗物,暂时小隐于古镇之中,在娱乐中体味淳朴的民风,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镇一日游的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秋游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同学们早已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就在今天这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同学们抛弃了书包与课本,抛弃了枯燥无味的作业,与老师们一起赶往古色古香的古镇三河。

一下大巴车,三河的古民居就映入我们的眼帘,这里的建筑物与合肥的比起来可谓是天壤之别。瞧!个个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真可谓是古色古香啊!三河古镇果真是名不虚传!一路走去,沿途的垂柳和巨大的水车相得益彰,使得古镇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来到了孙立人故居。孙立人将军是一位抗日名将,他曾任中国远征军新第38师师长。他在缅甸率军抗日,为英、美军的撤退赢得了机会,也有效地阻止了日军北上支援侵华日军。没有他在缅甸的英勇抗日,也许二战的烽火不会这么快结束燃烧。听了导游的讲解,我不禁感叹道:孙将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立下了举足轻重的功劳!他真是一位民族英雄啊!

怀着崇敬的心情游览完孙立人将军的故居后,我们又来到了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故居。据说,这里是杨振宁教授幼年居住的地方。这所房子虽不大,但几进几出,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杨教授的生平事迹,也了解到了他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实现了华人获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参观完了杨振宁教授的故居,同学们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随后,我们又跟着导游的步伐游览了三河大战风云馆、鹤庐、董寅初馆。随着了解的深入,一幅幅历史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应接不暇。看来三河这座古镇不仅景色优美,而且人才辈出!

此次秋游三河,学中玩,玩中学,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溱潼古镇作文600字左右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个好日子,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们终于可以去溱湖玩了!

上午,我们游览了溱潼古镇,看到许多我们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房子也跟我们这儿的不一样,都是青砖小瓦搭成的,饱经沧桑的砖瓦都可见日月侵蚀的痕迹,上面都有小洞洞了。那里的小巷又幽又深,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四通八达,这条路通到这里,这一条通到那里。突然一个拐弯,是卖香喷喷的黄桥烧饼。再往前走一点,又是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能映出我们的倒影,传说:姑娘的影子映在这古井里面,就会变得漂亮,小伙子的影子映在里面,就会变得帅气。我们再往前走,又看到美丽的古茶花树,听导游说:“这古茶花树春天花开万朵,可美了,是溙潼古镇的八景之一。”这里最令我惊奇的是新房,特别是那张床,床上有许多的红被子,床柱上还雕刻着美丽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鸳鸯戏水,有喜鹊报喜,真是漂亮极了……溱潼古镇真是古色古香,真是名不虚传啊!

下午我们乘坐着漂亮的画舫去溱湖湿地公园游玩,我第一次坐画舫,感觉很兴奋。湖面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湖面真宽呀!我们第一个看到了有38米高的佛塔,上面还有3 座佛像,都是医师,在阳光的照耀下,佛像显得金光闪闪、巍峨壮观。

我们上民岸,就赶进入溱湖湿地公园。溱湖湿地公园到处长满了桔黄的芦苇,到处开满了雪白的芦花,到处长满了又细又长叶子的菖蒲。秋天水里到处长满了枯萎的荷叶,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一点精神也没有了。突然,一群群鸟儿从芦苇中飞了出来 ,它们飞到空中,从我们头顶上飞过,像是在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下次再来公园玩!我不禁地赞叹道:“不愧是湿地公园啊!有这么多鸟儿!”到处都是木头铺成的路,只要沿着这羊肠小道上溜达溜达,就会把整个溱湖湿地公园通通欣赏完。

下午四点,我依依不舍地跟溙胡说:“再见了,我美丽的溱湖,我还会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记南浔古镇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小桥流水人家,一副生气勃勃的古镇风味,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张石铭旧宅就坐落在这风景如画的古镇中,出入厅堂,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三个大字“懿德堂”,很有气势,堂中悬一幅墨竹,万古常青,经久不衰,风雨不阻,无不体现一种富贵人家兴旺之气胜,世世代代以德为求。在屋中一转,竟有几十间房子那么大,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从法国进口玻璃百年不粘尘,南浔三大奇石之一“鹰石”,造型酷似一只苍鹰展翅高飞,形象生动。东转西转,忽地来到了他们家的后花园,红砖雕饰的西洋门楼,内设欧式舞厅,遥想当年,必定歌舞升平,欧式舞厅,在今也是相当罕见,何况在古。

一路顺溪而行,碧波荡漾,墙上的漆脱落了,足以见岁月的苍桑。张静江故居,与张石铭旧宅相对,大厅里悬挂“尊德堂”三个金色大字,堂中悬挂一幅著名书画家昌碩于张静江之父张宝善大寿时所赠,画上高耸的石头象征南山,硕果累累,恭贺张宝善“寿比南山”、子孙满堂。1929年,张静江在杭州成功开办第一次西湖博览会,该宅是重建的,但也毫不失古色古香之蕴。

踏青石板路,我们又出发了,百间楼依河立楼,骑楼式长廊顺河道蜿蜓曲折,与石桥处处相连,与映在河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江南枕水人家的画卷,连丫鬟的住处也如此依山傍水,其主人更应是大富大贵。徜样在百间楼那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传来清脆的石板“嗒嗒”声,声声入耳,远离了城市的喧器,品味现代住房中独一无二的优雅,心静宁如水,家家楼房相接离水一尺却又得一方天,南浔人造百间楼,既体现了聪明才智,又体现了谦让精神。

小莲庄,顾名思义又一定是一个充满莲叶的山庄,寻着水声而去,忽见一个大池塘,莲叶碧绿,似绿宝石一般,一望无际,一株株莲叶亭亭玉立,远胜于西湖,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依山傍水,似乎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假山成群,这种规模,不要说在古代,在今天也是相当罕见的,风拂过湖面上微波荡漾,荷叶随风摇曳着,后花园是一座太湖石叠成的,一旁枫叶开得正红,遂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后花园中一座铁顶小亭子,俗称听雨亭,在下雨时“滴滴嗒嗒”很是好听,只惜今日无雨,难得一听,绕园一转竟发现只有一个出入口,与外界隔绝,是个休息玩耍的好所在,围荷花池走了一转,面积还真不小,十几亩地,雨有莲趣,风摇菡萏,珠雨露润,婀娜多彩,依稀可见昔日繁盛。

在这样一个古镇,却也迷漫着现代的气息,来自哈尔滨的冰雕,电子的音乐,却也不失优雅,一座座年代久运的石桥,历经多少风风雨雨,就像一位百年老人,把多少人马渡到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黄龙溪古镇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我早就听说黄龙溪古镇很好玩,今年我有幸到黄龙溪古镇,我当时的心情非常的高兴啊!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受到了全国人民们的喜爱。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黄龙溪古镇的古街道了,小青瓦房,弯弯曲曲的石径小道,古式的房,走入其中,给人一种幽静、高雅的感觉,在买一点儿路边的小吃,此时此刻让我想到了古时,那些妇女在门口编织着草帽,也让我想到了,那时古街道的繁华的景象。人来人往,街上当时一定是非常的热闹,听说这里的古街道已有千年历史,古式的门窗,好像要把人带入古代一样。随着弯弯的石径走下去,那就是几颗百年大树,夏天,站在树荫底上,可以在这里躲晒乘凉,简直就像几位大将军在黄龙溪守着。

在向前面走,就是最值得观看的景点——古码头,这原来的作用是,那些出门做生意的跑商的人等渡河用。而现在,却成了黄龙溪的观光景点,到了码头,有五六艘游艇,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我要做游艇”。我坐上了游艇,迎着一阵阵春风,在河上飞奔,我感觉我像一只鸟儿,在广宽天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一边观赏着风景,蓝天白云,也让我知道,黄龙溪的环境是如比优美。

通过了这一次的黄龙溪之旅,黄龙溪是一个非常清静的地方,黄龙溪也代表着四川的风俗风情,所以黄龙溪是我们四川、成都的象征在最后走的那一刻,我想说:“黄龙溪,我下次一定还会来这里玩的。”我的心情那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安昌古镇[500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之前,我参加了黄子阳组织的小队活动——寻找新年味道,感受腊月风情。

那天天气很好,大家相约在安昌古镇景点门口集合,我到那里时,看到小伙伴们非常兴奋,叽叽喳喳像清晨的小鸟一样快活,所有人到齐后,在爸爸妈妈们的带领下,我们排队进入安昌古镇老街。

老街很有特色,一条长廊伸向前方,地面是石板铺成的小路,长廊右边是一间间老房子,它们主要是由木头、砖头搭建的,一间连着一间,看上去非常漂亮。长廊左边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时而看见载着游客的乌蓬船划过,时而见到一座石桥从小河上跨过,如同一条彩虹落在河上,非常迷人。

一路沿着长廊,酱香的味道一直伴着我们,我看到几乎每家都摆着摊位,走廊、家门口到处挂着各种各样的酱货,有腊肠、酱鱼、酱鸡、酱鸭等等,一串串、一排排,非常好看,十分诱人。我的小伙伴们像馋嘴的小猫,时不时地扑向那些摊位,可惜那些东西需要煮熟才能吃。接着我们看到一位爷爷边扯着白色的、像面粉一样的东西,一边喊着:“卖扯白糖喽!”,听到糖,小伙伴们更加兴奋了,纷纷涌上前去,摧着爸爸妈妈们买……最后,我们来到仁昌酱园,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大的酱缸,还有天然晒场,了解了酱油、豆酱的制作过程,也听说了安昌酱货的美味来源于仁昌酱园的酱油。

这次游安昌古镇,大家的收获都很大,我也非常开心,我不仅看到了古镇老街的美丽风景,还感受了腊月风情节的淳朴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柳江古镇作文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还有一些好朋友一起去了柳江古镇玩,我们准备好日常的洗漱用品,然后下楼跟他们集合,九点开始出发,共有两辆车,挤着刚好坐满。坐在车上听大人们讲,柳江古镇在眉山市洪雅县,在历史上被称为“烟雨柳江” ,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车大约行了三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跳下车,我们走了一段路。刹那间,一条条古道、一棵棵古树映入眼帘,在古道边,有许多黄黄的江水,水的两旁有很多石头,还有几个人在钓鱼。远处,隐隐约约看到了一座座青山被白白的薄雾笼罩着,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可真新鲜呀!等大人们把住宿安排好以后,我和几个朋友便穿着拖鞋,提着水枪,沿着石板铺的路,跑到江边冲下水,你喷我一下,我喷你一下,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大家都变成了“落汤鸡”,可我们在水里玩得依然那么尽兴。渐渐地,天暗了下来,大人们把我们叫了上来,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岸上。一看,古道旁边的房子上的灯笼亮了起来,顿时,整条古道灯火通明,回家换好衣裤后,我们还和大人们吃了一次丰富的晚餐,有烤兔、野生蘑菇、炸鱼、血汪等,味道可真香啊!吃完后,我们一行人在古街上转悠了一圈,古镇上的商店琳琅满目,我还叫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带有名字的中国结作为纪念品。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去庙里拜了佛,烧了香,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坐车回家了。

柳江古镇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小镇上的人、小镇上的风景,我依然记忆犹新。下次只要有机会,我还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徜徉古镇老街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古色古香的安昌,一直是一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因为那儿有香气扑鼻的自制腊肠,有越扯越白的扯白糖,有十分别致的乌毡帽,还有小巧玲珑的乌篷船。

记得那个细雨迷梦的午后,我初次见到了它——古朴的安昌。车还未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跑进镇上。老街枕河,粉墙黛瓦,商铺林立,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路一眼望不到尽头。寂静的驳岸旁,轻轻摇曳的柳枝下,停泊着一艘艘乌篷船。

“坐着乌篷船,喝着绍兴酒”,曾是多少文人雅士的向往。只见船夫坐在船尾,约莫60来岁,背靠着椅背,身着蓝褂子,头戴一顶乌毡帽,皮肤黝黑,但一脸的爽朗和朴实。他右腿支在船上,左腿抬起向前弯曲、踩动着船右边的橹,双手又各拿一橹,在船的另一边划动着,水波渐渐向两边泛漾开来。就这样,如雾的细雨中,乌篷船渐渐驶过了我们,渐渐消失在了这淡淡的雾气中。它似乎让我看到了安昌古镇的过去……

“扯白糖!扯白糖喽!”突然,一阵阵吆喝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在烧沸的水中倒入了白糖。雪白的砂糖慢慢地在水里融化,老师傅不断地用筷子搅拌,糖水慢慢地粘稠起来了。随后,老师傅将糖浆倒入早已准备好的铁锅,用冷水冷却,糖浆变成了黄色。老师傅麻利地用手揉着糖浆,揉着揉着,忽然一下子用手抓了起来,将糖浆挂在柱子上,熟练自如地来回反复拉扯。糖浆越扯越长,粗大的糖条在老师傅手里上下翻飞,糖条就在师傅那熟练的一拉一扯中慢慢开始变色,橙黄色、奶黄、奶白,最后完全纯白。“哦,大功告成!”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呼。我连忙按下快门,把这一刻定格在我的画面中,也定格在我的心中。原来,这就是百吃不厌的扯白糖啊!这传统工艺的传承真让人骄傲!

天色渐晚,我只能带着喜悦与留恋离开了这儿,但安昌古镇,它犹如一首古老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三河古镇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三河古镇游玩。没想到那地方虽不大,但却完全可以让人体会到以前人们生活的环境。

一越过与外界分隔的大门,便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古色古香的木制房屋;闻到的不是汽车尾气发出的呛鼻子的烟味,而是木头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这里的店铺、酒家并没有用五颜六色的彩灯来装饰自己的店面,而是用黄色或红色的布绣上自家的店名挂在店门口。

然而,在这个无比热闹小镇就有一处地方更加引人注目,它的名叫“一人巷”,在茫茫人海之中显得悠远而深邃......据说,这“一人巷”在距今几千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至今却还仍保存完好。

在这里也有着不少物美价廉的小物件,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种奇特的小哨子,它由陶瓷制成了小鸟的形状,它们形态各异、色彩鲜艳,有的像画眉;有的像鹦鹉;还有的像鸽子。只要从小鸟头部的小孔中灌上一些清水,一吹就会发出似小鸟悦耳歌声般的声音。此时天上飞过的鸟儿也好像在和你共奏一首乐曲。

三河古镇,不似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也不像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更不如水乡江南的高洁典雅,但它却散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塘栖古镇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难得一家能出去旅行。天气不错,虽说太阳正晴,可俨然是如冬季暖阳铺盖在身上的感觉,那慵懒的惬意,真好,正适合出游的心境——远离城市的喧嚣,踏入一片心灵的净土,享受一回六根清净的境界。

“到了,到了!”我大喊着!是呀,见惯了高楼林立,谁人见得那白墙黑瓦,心头不怦然一跳呢?亦是对历史的敬仰吧!

塘栖游——广济桥

在未去塘栖之前,就久闻大名了。广济桥俗称长桥,伫立于京杭大运河之上,如长虹卧波,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从桥下拾级而上,感觉像是在爬山,走到桥顶,可以看到古镇的全貌。据说桥建于唐宝历至林得年间。

驻足于广济桥之上,我久久地陶醉着,“这就是历史呀!这就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文明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广济桥的沧海桑田,看到了当年江南之富庶、繁盛,亦看到了那和着桨声的船夫!这是我们的骄傲呀!

塘栖游——“下雨淋不着”

从三条半弄出来,沿着市新街继续往南走,穿过八字桥,就到了市南街。街上的房子挑出一片黑瓦,形成走廊,这就是所谓的“廊檐头”。旧时塘栖的廊檐基本上遍布了全镇除水北外的所有街道,其最大特色是夏天不用戴草帽、撑阳伞,下雨不用穿套鞋、撑雨伞。更绝的是,连不少桥上都盖有顶棚。怪不得丰子恺曾在《塘栖》里写道:“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如今的塘栖,仅在市南街可依稀看到点滴昔日塘栖廊檐的影子了。

塘栖游——塘栖小吃

来到塘栖古镇,足能饱饱自己的口福,在塘栖,几乎每隔几家就是一个卖当地特色小吃的店铺。

麦芽糖、臭豆腐、生煎包、细沙羊尾、蜂蜜青梅、各种糕点等等。提及糕点,塘栖的糕点可真能称上一绝!老刀、朱一堂、法根,这些糕点店在塘栖当地也是颇有名气的。绿豆糕,纯绿豆打造;橘红糕,让老爸老妈想起了儿时的味道;麻酥糖,芝麻香啊……

一圈优哉游哉地逛下来,嘴巴里含着麦芽糖,手里拿着生煎包,一个吃货在这里找到了幸福。

塘栖古镇,一个收获岁月硕果的江南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震泽古镇之游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小记者活动,目的地是震泽古镇。大家都特别兴奋,一到中午,就迫不及待地坐上大巴车,带着愉悦的心情向震泽古镇前进。

踏入震泽的老街,我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时候,处处古色古香,处处都有不一样的神韵,让我陶醉其中。随后映入眼帘的是禹迹桥,这座桥是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所建的。我走上前去,看着下面清澈的湖水,感到心情舒畅。我看到桥上还有一副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禹迹桥联,气势恢宏,刻工精良,虽历经了数百年风雨侵蚀,字迹依然清晰。更珍贵的是,在这副对联中,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史信息和史料价值。在禹迹桥前面是南横街,在它的后面就是慈云寺塔了,它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我没有进去,但在塔外就能感受到它那威严的气息。黄色的高塔在绿色大树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美好。

接着,我们随解说员阿姨来到了江苏省农机具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古时候人们用的工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幅场景:墙角处安放着一架水车,一头牛在拉水车。解说员阿姨介绍着:“转圈圈,水就顺着管子往上涌,省了劲,效率高。这也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哦。”这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古时候人们是怎么干活的。

走出博物馆,跟着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地方——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在这个地方,我尝试了两项工作——剥茧,上绷。剥茧并不简单,它必须要在水中完成,上绷时则要慢慢地拉扯。成功完成工作后,我不禁感到有些自豪。震泽之旅很快结束了,让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很期待下一次的小记者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朱家角古镇作文篇

全文共 24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周日,天气特别的眷顾,早晨醒来便感觉是一个极好的艳阳天,暖暖的阳光照进了我的睡房,打断了我沉迷的梦境。于是我从床上起来,洗了洗漱,冲了个晨凉,精心地打扮了一下,带上了照相机,和我的爱人一起驱车前往我俩此行的目的地——青浦朱古镇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庸懒的阳光,陪衬着我俩的一路出行。一路上我俩沿着沪青平公路行驶,沿途的秋景让我俩赞叹不已,水杉树的叶儿已渐渐开始枯黄和凋零,河塘里的荷也已失却了往夕的郁葱和娇艳,更别提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境遇了,南方的原野该有的那种稻束金黄浪儿不曾显现,有的只是供城里人生活的必需品——蔬菜,绿绿的还泛着些淡黄色,诗人们见此也只能无声地叹息。倒是沿途偶尔会出现一簇簇芙蓉花来,花团紧密,一片片的密密层层的朵朵开着,象是春日里的牡丹一样,别样的风情,给人一种顿感兴奋感觉。而该有的秋菊,在这时到是没能看见,颇有些儿失落。但总体的景致也还是可看的,比起往昔高速公路上行车时的感觉自是不同,可算得是一种如愿的欣赏了,心满意足矣。

不到一小时行程我俩到达目的地朱家角古镇。由于是周日来游玩的人很多,自驾车来玩的人也是很多,停车自然也就遇到了麻烦,好在当地居民的热情,让我把车停在他家门口,当然也是需要付出一些停车费的,但总比没地儿停车好的多。停好车,我俩从正门进入了景区,江南的水乡景致一下子就映入了我俩的眼帘:小桥、曲巷、流水、行人,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彼此一个个的毗邻着,不曾有个间歇,也不允许有个间歇的,座落有致的在小河的两旁。连接两岸的是那古老的石板桥,每隔一段距离,总有那么一座在两岸之间起到“媒娘”的作用,“偷渡”着这两岸痴情的人们,来往地找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欢与乐。每一座桥都有它们各自的名字,独领着自有的风骚。河流中一艘艘小船儿悠悠地摇来荡去,有情侣俩独租的,也有三五人一条船的,偶尔也能看见结伴的外国人儿。随着船夫慢慢地摇着橹,向着游客说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故事,也有附和着游客有说有笑的,而游客们则是拿着个照相机或DV朝着两岸的一团胡拍,同时把故事的主角儿摄入自己的相机或DV之中。

我和我的爱人也渐渐地溶入了这个大的家庭,跟随着人流向前缓慢地走动,顺着小河边,沿着石板路,一路欣赏着那两厢的风景和别致的人情、风味,缓看,缓行。偶行间看见了岸上一丛鲜花和河中摇来的小船,别有一番江南风味,于是停留下给我的爱人拍了张及时写真,整个人物都真真地活跃到那故事里面了,好美的一段风景,好喻的一个故事,讲述着一段美妙的传奇。忽然一股油炸臭豆腐的特殊香味,随着和风悠然地飘过来,令人倍感熟悉和口馋起来。于是我俩在一户不知名的小店门口停了下来,排着队买了一份,顺便再来了一份豆腐花,进店后在靠河的小桌子旁坐了下来,边吃边说着这味道,也边在观赏河与岸的对面,看行人与食客的休闲,两人说着悄悄地情话儿,细品着这大都市未有的风情。小憩了一会儿,我俩告别了店主,又继续向前游玩,不时的细评着景致,渐行,渐佳起来了。走到了放生桥边,这桥是这里的最高的一座桥了,也是最有名的一座。逢着当地的习俗和僧侣们的放生习惯,每到一个特定的时日,他们都会放生一些小鱼儿、乌龟等一类水生动物,把自己的美好心愿交付给了它们。当地人为游客准备了很多可以放生的,可由于今日游人如炽,我俩也就没有特意去放生了,只是在这放生桥上给自己留了个影,在这有限的尺寸中把最美好的心愿长留了,让自己的心情做了个放飞,亦不缔是一个更美好的愿望了。

跨过了放生桥,来到河的对岸,游人比来路时多了起来,开始有了些拥挤,沿途的商铺也渐显特色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南方特色的蚕丝被的店铺,间杂着一些餐馆,店主或伙计在门口不停的吆喝着,而游客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吆喝,各自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赏玩,少有人随声进店去的,偶尔也有人进店问津的,倒是在店里的客人旁无人似的购买着自己喜爱的物件,或是一家人围座在一起吃着家常便饭的。

渐行,渐挤,两旁的店面也特色和品种多起来了,南方的、北方的和西部的饰、食、用遍布了起来,当然多的自然也就是当地的土特产了,猪蹄、走油肉、小叶包肉、糯米粽子、祙底薄饼、糕点、芝麻糖等比比皆是。特别有名的当数沈万三的猪蹄和一些现代名人明星品尝或来过的店面,生意是特别的好,排队购买的人常常是能看得见的。我俩也就一路闲逛着,时不时地走进一家又一家店铺去看一看。在一家经营丝巾的店铺,有幸看中了一条白底黑灰直角交叉的丝巾,很素雅、很时尚,特喜欢的样式,在和店主讨价还价后买了下来,这是今天出行的第一大收获。出了该店铺继续前行游玩,逛店铺,看展示,问行情,一路行程;淌小道,度小桥,谈风月,有说有笑。沿着古老的街店悠悠地游转着,兜兜,看看,期间不乏的间隔着拍一些切题的照片。

古镇的地方不大,不一会儿也就游玩过来了,于是我俩折返回游,再细味一番风情。在喜欢的店面里购买了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品,提在手上彼有点儿成就感的。游人中也不时地能看到高年龄的人,和孙或曾孙辈的人一起,有说有笑的。而当地的老人则是坐在自家的门前,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自在的享受着,亦乐在其中。偶尔也能看见外国人也在乐游此地,和国人一样,拍照留影、品尝小吃、购一些他们认为是中国的国粹物品,乐此不彼的嘻呵着。

走着,看着,玩着,突然感觉少了个品着,腹中开始闹起抗议了。好吃的东西太多,也不知该吃什么才好,索性乎反其道而行之,不吃当地的特色菜,选了一家风味馄饨店,叫了一份,老板娘招呼我俩坐后,匆忙上了馄饨,便立即去外店收款去了。店内只留下了两个女儿,很乖的两个,大的也就8岁左右,小的约3岁余,各自吃着各自的饭儿。当我俩问着小的说“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小姑娘说“我是女孩”;问她谁最漂亮时,小家伙可说的很自信的“我最漂亮”,“比姐姐漂亮”。好可爱的孩子,好可爱的童贞,无形的留给了出行人一份家的温馨。我俩也是带着这感人的温馨和美好,走出了景区,返程回家。

虽然此行的出游地,多的是游人如炽,少了点秋华,但对我俩来言已是很满足了,它不但增加了我俩彼此的了解,也使我俩的爱情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我相信我俩的明天会更好,同时藉此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明节上海适合去哪玩:甪lù直古镇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这是因为有六条河流从镇内穿过,三条横向、三条纵向,这三横三竖的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用”字,加上沿着镇的一侧流过的吴淞江,就形成了一个“甪”字,每一笔都代表着小镇的河汊一条。也有人说,相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路经时见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便长期落在这里,自此,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特别看点】:“甫里八景”,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

【门票指南】:通票30元,包括萧宅(萧芳芳纪念馆)、沈宅(水乡服饰馆)、保圣寺(内有叶圣陶纪念馆)、万盛 米行、王韬纪念馆。

【甪直 美食】:上甪直萝卜、甫里鸭、甫里蹄膀、小排骨、小虾,甪直蘑菇、河蚌也很有名,若在菱角收获季节前往,另忘了品尝甪直特产八角红菱。

【住宿支招】:甪直有多家私人旅馆,均有标准间,条件相对一般,但价格也较便宜。

【交通指南】:

背包客:上海八万人体育馆旅游集散中心发车,豪华空调巴士往返约60元。

自驾车:上海→沪宁高速→苏昆太高速(苏州 绕城东线)→甪直出口下

杭州最标致:西湖+河坊街

路线设计:白堤——孤山公园——北山路——灵隐路——杨公堤——南山路——河坊街

适合游玩天数:1-3天均可

在这里能看到:杭州最美的春色,是骑游的好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西塘古镇年级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参加了西塘一日游旅行社,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来到西塘。

我们在一进门的池塘边观看景色,池塘里有好多小鱼在游来游去,只见一颗颗柳树倒映在池塘中,微风轻轻吹过我们脸庞,就像一只手正在温柔抚摸我们的脸一样,这里是有两千多年的古镇,到处是小桥流水,我们坐船在河中观看两边的房屋,房子就座落在水上,每家都挂在长长的红灯笼,漂亮极了。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河中还有许多船,来来往往好生热闹,有人还不时伸出头来好像在观察陆地上的景色,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这里最有名的地方圣庙,相传这里是专门供奉关公的地方,由于皇上来这里拜过关公,所以改名为圣庙。这个古镇没有周庄大,家家户户都卖东西、开饭店和旅馆。我看见他们洗拖把、洗衣服、洗碗、都在这条河里,难道他们不怕生病么。

不知不觉我们该走了,我依依不舍离开了古镇西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千年古镇磁器口一游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千年古镇磁器口游玩。

爸爸给我讲了磁器口古镇的历史:古镇位于嘉陵江边,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我边走边听,心儿早就飞到了古镇。

当我们走进古镇正街时,映入眼帘的就是街道两边很有特色的房屋,建筑物的样式古色古香,仿佛让人回到了古代。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彩旗飘飘,到处都是商家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我们随着人群往里走,我看到古镇的美食应有尽有:有红红火火的羊肉串;有又香又糯的小糍粑;有又酥又脆的陈麻花;有五颜六色的棉花糖;有又麻又辣的手工酸辣粉;有味道独特的臭豆腐;有让人垂涎三尺的辣子鸡;还有远近闻名的牛肉干……古镇上除了美食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饰品店、乐器店、服装店、杂货店等等。店铺里的货品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米上刻字”,它是一门微雕艺术。当我看到雕刻师在“米上刻字”的时候,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我万万没想到一颗小米粒上竟能刻字,这门艺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呀!

欢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我不仅观赏了古色古香的街景,还品尝了独具特色的美食,并把美景美食记录在了我的相机里,最后我才依依不舍地跟着爸爸妈妈离开了磁器口古镇。

千年古镇磁器口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浔古镇游记作文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去江南旅游,游览了浙江的南浔古镇。此镇位于浙江北部,毗邻江苏,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游览此古镇,能体验到浓郁的古代文化和古老的建筑艺术。

走进南浔古镇,你会看到古迹众多,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真可谓石桥粉墙乌瓦,小桥流水人家;中西合璧佳景,绮丽风光俱佳。

步入了小莲庄。便见园内绿枝繁茂,各类建筑别树一帜,内外两园风貌各异。外园是一占地十余亩的荷花池,因其形似挂瓢,人们称之为“挂瓢池”;漫步池畔,风荷袅袅,顿感觉心静气爽。沿池碑刻长廊曲径蜿蜒,留有不少名人佳作。池畔掩映的西洋建筑“东升阁”,则给人一种异国风情之味。那“净香诗窟”构思独特,厅内房顶一呈升状,一现斗状, 故称“升斗厅”。随后又来到扇亭、退修小榭、掩醉轩、养性德斋等景点,但见这些古建筑不但设计独特,且还各有出典。

最具特色的景点要数“嘉业藏书楼”了,此楼缘于末代皇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而得名, 整个建筑呈中西合壁风格。进入正门,只见左边是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环绕着由太湖石堆垒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最引人逗趣的是那3米多高的“啸石”,上前凑近石上小孔,使劲一吹,便如虎啸般声振全园,游人纷纷上前,欲欲而试。藏书楼为回廊式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如同一个大球场,四边由7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历时20年费银30万两所造,藏书60万卷。刘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书200余种。这些藏书和雕版现在已捐给国家,成了国家文化宝库中珍贵藏品。

南浔古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仅宋、明、清三朝统计,有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

游南浔古镇,收获颇丰,很多游客感叹:到此一游,不虚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朱家角古镇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之前去过一次上海,觉得它是座繁华又时尚的大都市,遍地都是高楼大厦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而这次去的景点与这个时尚之都完全相反,它就是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朱古镇

旅游车在课植路口处停了下来,我们排好队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一条河流走进了朱家角古镇。红瓦屋顶,灰白色砖墙,卷翘的屋檐,脚踩青色又透露着年代感的石砖路,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像似穿越了时空,把人带进了另一个年代。

这里是典型的江南风景:一条绿缎似的小河泛着微光,一些老船夫熟练地划着乌篷船在这条狭窄的河道上来回穿梭,船桨轻吻着水面,吻出一圈圈涟漪;河边垂柳绿意盈盈,倒映在水中,映衬得河水更加翠绿,也映衬得这些古建筑富有生气,恍如新旧交错;河上间隔地架了多座造型各异的石板桥和石拱桥,方便游客穿行河道两边;两旁一家家各色的商铺紧挨在一起,枕河而居,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各种特色的工艺品,有让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有古装打扮的照相馆,有歇脚的茶庄饭馆儿……此番景象让我不由地想起马致远的一首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走进这种人多、桥多、巷多的地方,我就分不清南北,走完这条河又拐进了一处弄堂,一座高大的石拱桥出现在我眼前,石板很宽大,也很陡,妈妈说这是“放生桥”,有放生祈福之意;下面的湖叫定山湖,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走上桥的最高处,迎着柔柔春风,俯瞰两岸迷人的风景,望着湖面上荡起的阵阵波纹,我的心也跟着跌宕起伏,好似走进了“清明上河图”这一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

朱家角这一千年古镇,让人抛开汽笛喧嚣、摩天大楼,回归到一个宁静、纯朴的梦里水乡,它美丽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甪直古镇游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甪直古镇,古色古香,令人难以忘怀……——题记

甪直,真美!

故宫之美,美在华丽大气;新疆之美,美在热情奔放;而甪直之美,美在其恬静婉约……

一进大门,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颇为诱人。原来是那朵朵蜡梅散发的。不远处的亭台楼阁,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让人不觉有些惆怅。继续往里走,便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

黑瓦白墙,院落中的几幢建筑显得有些破旧,布满了历史的尘埃。走进鸳鸯厅,叶爷爷的铜像映入眼帘。铜像上的叶圣陶爷爷双唇紧闭,双眼凝视着远方,头上的每一根发丝都梳得整整齐齐。仔细端详,叶爷爷神态安详,他似乎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表示赞赏,又像是在展望未来的中国。在铜像的后面,用毛笔重重地、大大地书写着四个大字——一代师表。是啊,虽然叶爷爷早已逝去,但是他对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颗热血之心却从未改变!迈进后花园,眼前突然一亮。亭院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一条石子小路夹在其中,美不胜收。

走出叶圣陶纪念馆,便能看到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一架石桥横跨小溪上,水面上不时泛起几道银色的涟漪。顺着望去,原来是船娘们正在摇船呢!船娘们个个精神抖擞,引吭高歌。歌声伴着桨声,飘向远方,很远很远……

甪直的美,恬静婉约,令人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漫步大通古镇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城市都该有其独特的印记。提起苏州,会想到古典园林;提起北京,会是天安门、四合院;提起杭州,便是西湖……那么提到铜陵,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那散落在城市里的一座座铜雕。在这里,我想起了这座古韵悠悠的千年古镇——大通

不久前,我们一行40余人相约大通古镇,漫步于大通古镇,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感触着浓郁的文化,感觉着那悠悠的古镇情怀,品尝着那流传已久的美食滋味……

大通古镇热闹非凡的。刚来到这儿,正前方的一个大牌坊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座大牌坊正对着江心,牌坊上的石画雕刻得栩栩如生,中间苍劲有力地刻着四个大字———大通古镇,这气派的牌坊吸引来了讲多游人驻足观望,给大通古镇来了一个开门红。牌坊下面有一个观江台,台下的江水奔流不息,争先恐后地向前方奔流而去,真是气势磅礴呀!观江台旁还有几根仿古的招牌杆,上面挂着几面黄边小旗,随风飘扬。许多老人站在杆子边,望着奔流而去的江水,不禁回忆起辉煌的过去。

再往左走就是古镇老街了。老街上叫卖声不断,由于当天是新年第一天,人们都争着想沾到第一天的财气。瞧,地摊摆着琳琅满目的小杂货,有许多古色古香的东西我都是第一次看到,不禁让我们移不开目光。你闻,咸鱼和腊肉,熏香和咸香交集着钻进我们的鼻孔,这就是一股浓浓的传统风味;你再闻,一股浓浓的辣椒糊味随风飘荡,诱惑着我们争先恐后尝试着用石磨磨着辣椒面;你尝,这家的豆制品美味极了,有雪白嫩滑的豆腐脑,有“香飘千里”的臭豆腐,还有新鲜可口的纯豆浆,传统的大豆在匠人的手里变幻成为各色美味,尝一口,让你回味无穷。

漫步的过程中,我们的队伍斗志昂扬、整齐有序、文明有礼、爱护环境、遵守规则、听从指挥。一路上,大家意气风发、有说有笑。这不仅是一次感受深厚人文底蕴的过程,更是一次家庭内部、家校之间进行深入、温馨交流的活动。有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手牵着手拍摄着美景、分享着美食;有的师生之间交流着家乡的美好风光,诉说着大通古镇的魅力……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古镇,古老的小镇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那么古朴厚重,淳朴的乡土民风洋溢在老街的每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安昌古镇年味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红红火火过年啦!我又长大了一岁,我会更加懂事、听话。在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带我去安昌古镇游玩,体验千年古镇浓浓的“年味”。

一下车,就看见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四个大字“安昌古镇”。我们穿过牌坊,在眼前的是一条古老的大街,青石板铺成的路,沿河的老街边都挂满了当地百姓自制的腊肠、腌鱼等食品。在安昌古镇中腊肠到处都能见到,你们知道腊肠是怎么做的吗?我来告诉大家吧,它是用猪的小肠,里面灌满了猪肉然后在太阳下晒干而成的。爸爸告诉我:“别看它样子难看呦,吃起来可香了”!

听“扯白糖,扯白糖”,我跑过去一看,原来在制买扯白糖。说起这扯白糖呀,你知道吗,它一开始是黄黄的, 后来 老师傅把白糖扯得很长很长,然后越来越白。吃这扯白糖可不能急的,一定要等扯白糖变得很硬很硬,用剪刀剪不下了才可以吃呦!我围在扯白糖的店铺前,看得直流口水,爸爸给我买了两大包呢!

在安昌古镇我体味到喜庆祥和、古老的江南水乡风情!快乐的结束了安昌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研学旅行李庄古镇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次走进你,才真正认识你,了解你。

——题记

所有的美好从清晨开始。早上8点,学海广场上,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有序地集合完毕,在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李庄研学,以不一样的视角去领略它的风采……

抑制不住的激动,掩饰不了的喜悦,难以表达的开心,在前往李庄的车上激荡开来。同学们欢笑着,雀跃着,有的透过车窗玻璃遥望前方的风景,有的相互小声讨论,有的拿出老师发的资料仔细阅读……

半个小时的车程不一会就到达了。虽然以前也来过李庄,但今天再次踏上李庄这片土地,不知怎的,心中多了一份庄严和神圣。

下车后,我们紧紧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嗅着一路酒香,走过一段长满青苔的石板路,来到东岳庙。走进庙里,一幅巨大的字画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个大字。再往里走,便是一个大殿堂,舞台上呈现的是村民们给三位军人加油打气的情景,上方的横幅写着“投笔从戒,抗战救国”,旁边的展柜里放置了一台有锈迹的老式发电机。

讲解员说:“当时同济大学的学生们买不起煤油灯,所以买了这台发电机。”看着这台机器,我仿佛听到了发动机工作时的“嘎吱嘎吱”声,眼前浮现出同济大学的师生们艰苦的生活情景。一台古老的发电机也能折射出当年全民抗战的艰辛和毅力,这是我之前来李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游完东岳庙,我们来到了张家祠。张家祠建于清道光十九年。一走进大门,就看见"百鹤祥云窗”,它原有五十角,每一角都则有一对仙鹤,每一扇仙鹤的形态却各不相同,栩栩如生。经过战乱,现在保存下来的却只有二十四扇。在讲解员的解说中,我知道张家祠还是原国立中央博物馆院李庄旧址。“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北平、上海先后沦陷,南京岌岌可危。

为让南京的国宝文物免遭日本侵略者的窃取和破坏,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故宫博物馆将近11000箱的数十万件国宝文物分三路西迁至抗战大后方。1940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部分国宝文物西迁至宜宾李庄。国宝文物在李庄待了六年,全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在展厅里,我一下子就从众多展品中发现了它——一个箱子,它在展品们中格外显眼,散发着一种说不出来的魔力。箱面上用米白色粉笔写着“98”,木箱盖坑坑洼洼,上面有许多碎屑;箱身却依旧挺直脊梁,光滑无损。讲解员温和的声音把我从思绪中拉回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箱子,是所有展品中唯一一件真品。”我心中一震,这个箱子见证了历史,历经岁月的洗涤,依然熠熠闪光。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王家院子。这里是中国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旧址。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历史悠久,院内门窗形式变化多样,有保留完整的李庄特色双门。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对古代官宦家庭的门庭院落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沉浸在探索李庄的神秘中,竟不知道已经中午12点了,老师们带领大家去吃午饭。饭前,老师拿出精心准备的小点心——李庄白糕,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软软的,糯糯的,味道好极了。饭桌上,大家对李庄白肉赞不绝口,白白的肉片让人惊叹于厨师的刀工,每一片白肉都被切得很薄,好像只有一二毫米,再加上店家独特的蘸料,吃在嘴里感觉肥而不腻,肉香四溢。

李庄研学时间短,却让人收获颇多。我们重新认识了李庄,了解了李庄,领略到李庄的文化之美,感受到李庄的人情之美,品尝到李庄的食物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