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过年的风俗作文【通用20篇】

导语:朝鲜民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他有什么风俗习惯。小编带你一起去看看,欢迎阅读。

浏览

6011

作文

1000

陕北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过年趣事作文150字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到了,妈妈说要过年了,爸爸拿出自己写的红对联,开始贴,妈妈在一旁帮忙,我也跟着跑前跑后,看着那一个个大红福字,我真想拿一个留着,可是妈妈不让。

晚上,姥姥忙着包饺子,爸爸忙着放鞭炮,我和妈妈看晚会。

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领着我挨家挨户去拜年,我跟着不停地问过年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收获颇丰呀!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过年呀?”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年是一种怪兽,每到大年三十就出来祸害人类,人们为了过上太平的日子,就贴对联,放鞭炮把怪兽吓走。原来是这样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年了中学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桌子上摆满了各式菜肴,有红烧公鸡、鲤鱼过黄河、鸡蛋炒木耳、四喜圆子、青菜炒蘑菇、老鸭汤等等,丰盛极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鲤鱼过黄河了,只见盘中一条鲤鱼横卧黄澄澄的鸡蛋里,旁边还配有青草、绿叶,犹如蛟龙入海,散发着扑鼻的香气,又香又好看,让人感到舍不得吞下去。我和弟弟看得直流口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直奔大鲤鱼。

席间,我的老爸老妈突然站了起来,对大家举起酒杯,大声地说道:“新的一年到了,我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干杯!”我们立即举起了酒杯,相互碰杯,美好的祝福在酒杯中传递着,让我们原本十分快乐的心情,变得更加快乐了。叔叔婶婶也不甘落后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对大家说:“祝大家马到成功,马上发财,天马行空,马上…”大家听了他们二人的成语,纷纷点头,竖起大拇指,称他们是才子佳人。然后,家人们纷纷向大家祝福,使得气氛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浓厚。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有吃有乐,高高兴兴的。

过了一会儿,屋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也正在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透过窗子上的玻璃,便看见屋外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呼的吹着,玻璃被吹得吱吱响,与屋里温暖的气氛判若两样。

在这个屋中,温暖无处不在,温暖着每个人的身体,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的风俗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 所不同,中国的风俗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来给大家讲 一个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正月二日,都有一 个叫“年”的怪物,来到一个小村庄里伤害人民,今天是十 二月三十日,那个怪物又来了,突然,来了一个商人,从手

中拿出鞭炮,并点燃,然后鞭炮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年” 立刻跑掉了,人民高兴极了,那个商人说: “怪物怕响声和 红色的东西”

。说完这句话,那个商人就无影无踪了。人们 认真的想了想说: “春联和鞭炮是红色的” ,所以人们就买了 这两样东西。每当那个怪物出现时,人们就点燃鞭炮,贴上

春联,怪物就被吓走了。 这就是春节的风俗:吃水饺、放鞭炮、贴春联等。这个 小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五年级过年的日记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响彻云霄的鞭炮声伴随着闪闪的火光在旧的一年到新的一年间愈来愈响,就似宋朝王安石大诗人的一句佳句所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这一红艳艳的鞭炮一点燃,代表着旧的一年将离去,新的一年就要来到;同时也象征着新的一年里事业兴旺,家庭红火!也总是在这一串鞭炮过后,家里的老人就把家门紧闭,不允许我们再出入房子了,听他(她)们说这是关财门的风俗。如果在第二天早上开财门之前将财门打开的话,财气就会跑出去。所以,我们总在关财门后再不出门,为的是不让财气跑出去,把它“禁锢”在家里!

时间回到6小时前,正是在吃完年夜饭之后。大家一齐坐在电视机前,这时候,叔叔阿姨们就会跟我们这些小朋友发红包(里面有压岁钱),寓意着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晚辈。我们这些小朋友自然是再欣喜不过,拿着这压岁钱,可以买吃的、玩的……我们把它当成宝贝!

大年三十的晚餐不再和平时一样,而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坐在大桌前聊聊天,喝点小酒,说着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或是未来一年的美好憧憬。这时,是人们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候,不拘小节,和亲人敞开心扉,坦白一直以来的辛酸、幸福和自己最自豪的事并一起为接下来的梦想予以美好的祝愿!也就从吃年夜饭的这一刻开始二月有了浓浓的年味!

大年初一那天,我们会去亲戚家里走访,每来到一户亲戚家门前,就会噼里啪啦的响起一阵鞭炮声,那些亲戚家的长辈们也会热情的端出一杯杯泡好的热茶并送至我们手中,接着就是互相的一阵寒暄‘新年好啊新年好!’

过大年就是这样,你来我往的,匆匆忙忙,充实的很。毕竟这样才会有浓浓的年味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可喜可贺的节日里,我们辞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气象呀!

俗话说:“春节包饺子,不吃掉耳朵。”这可是有来头的。古时候,民间相传饺子的习俗是:女娲是用抟土造人的。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耳朵容易冻掉,为了使它不掉,女娲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细线拴住,另一端让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会掉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就每到春节时就包有馅饺子吃,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户户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在包饺子前,准备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馅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葱、姜、蒜,和酱料搅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饺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条状,然后切块、压皮,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这可是大人们口中的“军事重地”,因为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妈妈来代劳了。

接下来,包饺子我可要大显身手了。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下,只见她拿着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馅,然后把饺子对折,捏中间,然后自两边向中间捏褶,向变魔术似的就包成了一个像元宝似样的饺子。其动作熟练至极,一气呵成,让我钦佩不已。接下来,轮到我了,我拿着皮,放了一大勺馅,目测很好。然后,我也中间对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饺子就是不听话,左右合不上口,我很着急。妈妈见了给我出了一招沾点水,我一试,还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瘪的,难看极了,怎么也立不起来。于是,妈妈边鼓励边手把手地教我,最终,通过我不断地尝试,终于有了进步。

开锅煮饺子了,闻着饺子香,吃着香甜的馅,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庆又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了的小学生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春节,我们一家是在北京度过的,可高兴啦!

北京有我的表妹,她与我一样大,我们俩在一起关系可好了,别人都说我们俩是双胞胎,长得可像呐!北京还有我亲爱的爷爷、婆婆、姑姑、姑父,还有疼我的小叔、小婶,大家庭共十人,聚在一起可热闹了!

爸爸为了让我们能够亲眼看到奥运场馆,特意带我和表妹一起去看“鸟巢”和水立方。由于场馆还没有开放,我们只能隔着马路远远观看,大大的鸟巢很逼真,虽然隔了那么远,它还是那么的壮观!在“鸟巢”的隔壁,就是水立方,矗立在眼前非常宏伟,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淡紫、淡蓝的变换色彩,非常漂亮!估计我可是我们班第一个能够亲眼看到奥运场馆的真面目,我真幸运!

我在北京度过的这个春节,虽然没有看到我想看的雪景,但我过得相当开心,我可以放炮、尽情地吃婆婆做的面食、拿了很多红包、学了几种扑克玩法的游戏;回来的时候,爸爸还带我坐火车,从北方到南方,我可以一次性的了解到冬天里北方与南方的植物变化,真有意思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川过年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过年的场景作文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月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时有许多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放烟火……那时候,别提有多开心了!但是我想:在春节时,人们最希望得到的应该是一两句美好的祝福吧,这祝福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么幼小的心灵,让我们觉得好快乐,好兴奋。

除夕的早晨,我准时6点半起床,穿上母亲为我准备的漂亮的新衣服——一件粉红色的小棉袄和一条黑色的棉裤。吃完早餐后,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在家里的四周贴满了喜庆的窗花、春联、“福”字,还挂上红彤彤的大灯笼,忙活了一上午,再一看家里,呀,真是喜气洋洋,焕然一新:红彤彤的大灯笼闪这红光;苍劲有力的“福”字熠熠生辉;美丽的窗花引人注目,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亲朋好友们也聚在一起给我们送上美好的祝福,有的说:“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有的说:“祝愿小朋友每天开开心心,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听着这些美好的祝福,我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晚上我们一家一边包着美味的饺子,一边观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窗外的烟火、爆竹响个不停,一切都沉浸在大年夜的幸福之中。

啊!这次的春节可真快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时,常常有些地方的风俗各不相同,今天我要介绍我家乡的风俗习惯,“福到了”。

“福到了”出自谐音,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贴上一个“福字”,而有些家庭会将“福”字故意贴倒,如果有人一来,就会说“你家福倒了、福倒了”。“福到了”寓意着这一家的福气到了,是一种美好的寓意。

“福到了”这种寓意一般是在小乡村和小城市里十分广泛。家家户户会将买好的福字倒贴在门上,四周再贴上春联。“福到了”就完成了。“福到了”一般是老人们口口相传,一辈一辈地传了下来,“福到了”也有一个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清除这场灾难,就命令全城的人必须在门口贴上一个福字。有一户人家不认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见了,大怒命令要把那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不妙,就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要来访故意将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了吗”皇帝一听,也对呀,便下令放人。一场大难终于过去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福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年的场景作文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在张贴大红春联,我,也就是本人,还在呼呼大睡。几个小时后,我就醒了,一看,妈妈几个都吃早餐了,我大发雷霆:“你们怎么不叫我?”家人异口同声回答:“谁让你睡跟死猪一样!”“你、你、你们!”我还没说完,就去吃饭了。都快10点了,本小姐早饿了!

吃完饭,爸妈喊我当指挥关,让我帮他们贴春联。我想:这回一定要整整他们!“往左,往右,往右……好,就这!”我淘气说。“我小姐,这个地方好像半个小时就在这了。”“这个……,我去玩滑板了哦。”我边跑边说。爸爸生气地说:“阳阳回来,我要好好说说你,别跑!”

直到中午肚子饿地咕咕叫时才回家,一回家,我就看见一桌子菜:红烧鱼、排骨……我拿起筷子就吃,刚要吃,妈妈就在不知不觉中拿走了筷子。我喊到:“妈妈,手下留情!”,“谁让你玩我?中饭不许吃!”妈妈严厉地说。只听我突然喊起:“娘啊,妈啊,我肚子饿死了。”,“你喊爸也没用!”妈妈说。我听了立刻抱住妈妈不放,直到妈妈一边指着我鼻子一边给我筷子才松手。然后奔向桌子像3天没吃饭一样狼吞虎咽。等家人上桌,那桌上10盘菜加起来只有5盘菜了。

这个春节真快乐,不知下一个春节是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过年600字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了!刚起床的我快速的穿起妈妈帮我新买的新衣服,走到姥姥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迎接“年”的到来!一早上,烟花,鞭炮,爆竹……响个不停,这就是年的欢呼声,这是“春节”的喜悦声!

当我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时,就听见妈妈在为妹妹讲“年”的来历时,我也凑过去听,妈妈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人们就想尽办法对付‘年’,经过几次与‘年’的斗争,终于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听完了妈妈讲的故事,我好奇地问:“妈妈,过年为什么还要给‘压岁钱’呢?”妈妈说“因为希望你们不要长那么快,压住你们的岁数!”这时爸爸从厨房里走出来,说:“错了,离正确的答案差‘十万八千里’呢!”

“其实,传说很早以前,有种叫‘祟’的小妖怪,除夕深夜出来,喜欢用手摸睡得正香的孩子头,孩子往往被吓得哭起来。到了第二天,不是头疼发高热,就是变成呆子,弄得民间有小孩的人家不敢睡觉。有户人家夫妇俩,五十多岁才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八仙路过此地,算到这家孩子有难。八仙于是变成八枚铜钱,守在小孩身边。孩子入睡后,夫妇俩用红纸把铜钱一包,放在孩子枕头旁边,并吹灭灯上了床。半夜,‘祟’出来,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闪金光,吓得‘祟’慌忙逃命而去。次日老夫妻把用红纸包铜钱的事,告诉了左邻右舍。以后家家效仿,逐渐就演变为‘压岁钱’。”

“啊!原来‘过年’和‘压岁钱’也有这么多的来历呀!”我高兴地欢呼起来!

我们慢慢长大,年得味道却越来越淡,人们已不再注重那些繁琐的习俗,过年的娱乐方式也在不断翻新,这些古老而有趣的事儿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父辈的老去,我们对这些事儿更是几乎没有继承,留下来的只有脑海深处那些无法抹去的儿时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过年了的小学生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快乐的忙碌着,不是挂灯笼,就是贴对联,连天空都好像在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碧蓝碧蓝的。

今年与往年不同,你大概想都想不到吧?我今年可是跑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天柱山来过年了。16时10分左右,我们开始吃夜饭了。一共有8个菜,有鱼、鸭子、包菜、牛肉、土豆丝等等。其中,土豆丝是我最喜欢吃的菜之一,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脆脆的,让人回味无穷。鱼的味道鲜美,丝滑润口。我们还互相敬了酒,祝福彼此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吃过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开心心的出去串门了。一路上,我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烧着火,我感到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张梦田,张梦田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一种风俗习惯,有的人还会一直烧到天亮呢!象征着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后来我们还放了烟花,有太空人、黑狼火箭、芭蕾舞、手持万花筒等等。有的像撒满星星的银河,有的好似一朵盛开的菊花,最好看的就要数手持万花筒的了。它的形状像一个火炬,点燃后会喷出五颜六色的礼花,美丽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走来。

腊月二十,家家过起春节,人们会在一个好日子里,摆上猪肉,豆腐,鱼干等来谢天地。感谢上天一年的眷顾。

腊月下旬,人们开始忙碌,家家买年货,大扫除,大街上人山人海,每逢赶集便会车水马龙,在这期间,家家都在春节。

春节的高潮到了!除夕,一个盛大,欢乐的节曰。大家在这天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领压岁钱,贴对联……夜幕降临,大家伙齐聚一堂,品尝丰盛的年夜饭,畅谈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我们这些孩子会在这天领到大人的祝福——压岁钱!!!

正月初一,比不上除夕的热闹,全市人们在这天中休息。小孩,大人穿起新衣服,老人们在附近的寺院里拜佛,邻里邻居会在这天相互拜年。

不同于其他城市,临海在正月十四过元宵。在这天,家家吃糟糕。羹是由豆丁、肉丁、豆面、油泡等搅拌成的。我望着碗里有红有绿的羹,不经回想起老妈说的羹的传说:这个习俗源于元末农民起义方国珍,为了不让朱元璋在元宵节这天偷袭,方国珍将元宵节提早了一日。吃羹是因为明朝英雄戚继光,在抗委战争中,战士因为粮草缺失而失去战斗力,附近村民采来野菜和上泥面,变成了糟羹。

元宵节真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小学作文4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假期真是喜事连连,因为多了个新年。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家也忙着打扫屋子,准备过年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傍晚,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爷爷邀请了我们一家与姐姐一家,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发生的难忘事与收获,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大约7点钟,《新年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新年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快到零点的时候,我与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与爆竹便齐鸣起来。我与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这些烟花,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常熟,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今年的新年真是快乐,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过年初三话题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过大年?!”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迎来了“鸡”年,处处是一片喜气洋洋。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爷爷和奶奶在厨房切菜剁肉……家中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New Year?!" "New Years Eve?!" He ushered in the "chicken" year in the laughter and laughter of the children, and there was a joy everywhere.I posted th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 with my parents. Grandpa and grandma cut vegetables and chopped meat in the kitchen ... The family was full of festivals!

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桌上的菜可丰盛啦:金黄色的烧鸡,红红的年糕,雪白的汤圆,米黄色的油炸虾片,咖啡色的调味鱼,……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我们家的“大厨师”爷爷烹调的“醋溜墨鱼”。你看,那用刀切成的一片片的墨鱼片,炒熟了,卷了起来,就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浇上香气扑鼻的醋溜汁,又香又美又好吃,真是太诱人了,就是吃上一口,也让人感到舍不得吞下去。

桌上那瓶黄澄澄的鲜橙汁,紧紧地吸引着我的双眼。

我叫爸爸给我倒上一杯,爸爸却给我出了个“难题”??“嘉嘉,明天就是‘鸡’年了!请你至少说出五个含有‘鸡’字的成语,我就给你倒鲜橙汁。”“好!‘闻鸡起舞’‘鸡毛蒜皮’‘鸡犬不宁’……”可是我只说出三个,就只有抓头皮的份了。

我用眼睛看着爷爷、奶奶、妈妈,妈妈笑着轻声地说:“‘鸡飞蛋打’”爷爷眯着眼说还有:“‘鸡犬不惊’‘鸡犬不留’。”奶奶也在我耳旁说了个“还有‘鸡鸣狗盗’!”于是,我就大声地一口气又说了四个,爸爸乐呵呵地点头说:“不错,不错,你还超出了两个,有奖!”说着给我倒了满满的一大杯鲜橙汁。

我站起来,高高地举起杯子,先给长辈们拜年!我先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鸡(吉)祥如意!”再祝爸爸妈妈:“鸡(吉)年,大吉大利!工作顺利,做更多的事,挣更多的钱!给我买更多的……”我话还说完,长辈们都笑翻了天,妈妈笑得搂住我,爸爸笑得直拍手,奶奶笑得满脸皱纹成了快乐的线条,爷爷笑得弯下了腰……

呼声、应声、话语声、碰杯声、祝福声、欢笑声……声声悦耳,声声动听,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在除夕的夜空中荡漾着,许久,许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过年了小学五年级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在大家欢天喜地,翘首期盼中,春节悄悄到来了,马年的结束,迎来了它的伙伴狗年,让我们迎接刚刚到来的狗年吧!

我们晚上欢聚一堂,围在一起吃年夜饭。一桌菜又多又香,让人口不直流三千尺,而且只有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我们边吃边聊,聊得谈笑风生,有的在谈新的365天该有多忙;有的在谈新一年该如何赚钱;有的在说笑话,说的我们捧腹大笑。

吃完饭肚子鼓鼓的,我在外面坐着休息。突然,砰的一声,我还以为地震了呢!哦,原来是大人们在外面放烟火呢!刚上学的孩子们放起了“喷炮”,手舞足蹈的在那里兴高采烈的滑来滑去,有的花炮点着以后在天空出现了“20xx……”羊的字样,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再大一些的孩子放起了最近流行的臭气弹,一点燃,气体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便扑面而来,使我们的刺激性得到了满足。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畏惧,放起了“三层楼”“小鞭炮”“双响炮”。“三层楼”流光熠熠,似珍珠落下人间,鞭炮噼噼啪啪,给春节又增添一份红火,“双响炮”震耳欲聋,駆走了一切邪气,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是我一年中最长的一天,我多么渴望这是永久的幸福,这是我过年中最好的回忆,最后说一句:祝全国人民三羊开泰,狗年大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九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大全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新年,广东,就分外热闹。

每年年三十那天晚上,姥姥都会做出大盘大盘晶莹剔透的饺子;弟弟都会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贴春联;姐姐和我都会往那一幅幅对联上涂浆糊;爸爸总会泡一杯茶坐在电视前悠哉游哉;而妈妈则张罗着亲戚……而当姥姥走出厨房,喊一嗓子“开饭了”时,所有人都会围坐在饭桌前,大人们杯子里盛着红酒、白酒。而我们总是趁妈妈不注意从冰箱里偷着掖着拿出饮料……而餐桌上只有饺子似乎单调了些,“叮咚”,打开门,是叔叔来了!跟着叔叔来的是一只大盆,特别特别大,比我家里任何一口锅都要大,扣着盖子,但我们都清楚,盖子下面藏的是什么。叔叔将盆放到桌子中间空着的位置上,揭开盖子,内里果有乾坤:鲜美多汁的鲍鱼、咸甜适中的萝卜香菇、甘脆爽口鱿鱼、质嫩可口鸡鸭、麻辣鲜香的大虾……应有尽有,各色各样的美食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座小山,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是鲜美。一家人从盆中夹出合自己胃口的菜,其乐融融,这就是吃盆菜的乐趣!

吃完晚饭,窗外响起阵阵烟花声,我们站在阳台上,望着那一道道划开黑夜的烟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过年高一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暖和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期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分,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

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经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特别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意。

曾经,春节留给我很多幸福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爱好使然,

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很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本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

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明白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快乐,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

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以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反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明白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劳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快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幸福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四年级过年的日记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戴复古曾写道“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过年真真是中国老百姓每天都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历史的滚滚长河从我们身边“簌簌”流过,浸在爆竹里的年味儿却是一点都没有减少,反而被人们翻出了许多新花样。虽然年关刚过,但这股喜庆欢愉的气氛还一直如那夜的烟火般笼在我的心头至今未散,今日便与大家细细道来那年终盛况……

二十三二十四的习俗且先不说,光是除夕那一顿顶顶重要的年夜饭就够一家人忙活好几天。寓意为“岁末之交子”的饺子便是我们饭桌上年年的主角,沐浴着从落地窗透过来的夕阳余晖,用手蘸着橡木小圆桌上的面粉,我为在这美丽海岛度过的第六个除夕而精心准备着。“擀皮搓球夹馅捏边”,工序不难却是象征着佳节团圆美满、家人幸福安康的节日传统食品。这时,奶奶指着面板上的饺子,转头对我说道:“美仪,你看!左捏一下右推一下,除了‘翻花戳肚’还可以使用‘麦穗纹’。行啦,这是最后一个,饺子煮上出去玩吧!”

一出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已高过三层楼房的树,虽叫不上名字却能清晰地看见侧干上长出了串珠海佛豆似的果子,一束束绿拖把似的垂下来投下一片绿荫。邻居家也是热闹非凡,刀斩砧板声和说话声混在一起,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的不知又是哪样稀奇年货一起辞着旧岁庆着新年……夕阳西垂而繁星尚未挂满天空之际,小区中人们已伴着蛙鸣蝉唱之音在这除夕夜里散步赏景、谈笑风生了。绕过位于小区中央的莲花亭,两旁的洋房之间小孩们拿着摔炮和礼花互相追逐嬉戏,大妈们的广场舞乐声还没有停止,我就到达了我的目的地——游乐场。

年复一年,被十二棵椰子树围绕的游乐场总是那个为我守候的灯塔,坐到秋千上抬头望去清风徐来繁星漫天,夜幕初沉时霞光乍现,秋千也于第一束礼花绽放之际升到了最高点。“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这才是过年的味道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