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阅读教学与写作如何相结合【精品19篇】

如何写好景物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1355

作文

64

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

全文共 260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既能丰富词汇发展语言,又能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欢迎阅读。

摘要:作文与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点模块,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这两个模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必查知识,对这两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进行一定的创新尝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阅读教学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文和阅读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这两部分知识是高中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由于这两部分知识都存在很大的抽象性,教师的教学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作文和阅读这两部分占了语文试卷很大的比重,在实行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考考查的要求进行高效的教学。对于作文模块,考虑到作文的完成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的调整,提高学生在作文学习上的效率;而阅读方面,教师主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来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内在的阅读赏析能力。

一、作文批改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学生在写作上还是存在明显的个人差异的,写作能力与学生个人的兴趣、个人的阅读量、创作灵感以及对个人的语文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本身对写作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日常学习中都会善于动笔写作,有的学生喜欢阅读,长期的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自然地应用所读作品的写作手法或语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就高中阶段的大环境来考虑,学生面临着众多学科的学习,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高考的压力,学生没有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写作训练,而且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作文批改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教学环节,如果学生的作文都是通过教师先进行批改,然后进行讲解,那前后的时间就会特别长,最终可能导致教师在讲解时学生的听讲效率不是很高。

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也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刚写完一篇作文的情况下就进行作文学习,保持新鲜感,教师可以在作文批改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批改作文方式的尝试。首先,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进行互批的形式,教师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然后教师可以大体的找几份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互批,高中阶段的学生也都是有好奇心的,学生也都会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感兴趣。高中阶段的作文一般都是话题作文,都是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互批作文,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使学生通过阅读批阅其他同学的作文,了解其他学生的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写作思维。为了防止学生流于形式,教师可以挑选几位同学对自己所批阅的作文进行分享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除了互批,还可以进行自批自改,这种形式的作文批改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作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所以,教师训练学生在写完一篇作文之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阅读,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全局的把握,然后进行修改。最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讲解。

学生自主批改或是互相批改作文,都是为了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还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的,因此,在学生批改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二次批改,然后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和批改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指导写作方法和修改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除了统一的写作训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写作监督小组,每个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监督促进。通过这种小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作文话题的写作,从而有效的培养写作能力,也能够使得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契合创新教育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阅读作为一项技能,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阅读则是一项语文技能,是需要教师进行格外培训的一项技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而进行的阅读模块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使教学立足于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阅读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然后通过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拿到课堂上,通过泛读、精读或是寻读等方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作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泛读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师给出学生自由的阅读时间,结合文章内容给出一定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泛读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而精读则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灵活的主观性的题目,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关注学生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需要摆脱试题类型的禁锢,使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在阅读方面的奇思异想。这种精读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熟悉掌握,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出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能力,这是创新教育大环境下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是一种主观性非常大的题目,教师在閱卷时,也都是根据参考答案来进行评分的,只要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所以,教师不能把阅读教学限制在应试上,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

除了不同形式的阅读形式,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主要以中外文学著作为主,使学生多接触一些西方著名的文学作品,对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赏析时,以更加全面的思维去考虑,从而提高学生在文学作品上的赏析能力。总之,对于阅读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阅读教学能够真正的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学科在作文和阅读方面的教学都应该进行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尝试,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养成阅读和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作请从阅读始教学作文1100字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总有许多学生跟语文老师抱怨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很替他们惋惜,便想告诉他们:其实不是的!再平常的日子也有说不完的喜怒哀乐,怎么会无事可写呢?

就算你的生活本身单调了点,你还可以抬头看看周围,看看外面的世界。就算你周围的人和事都不值一提(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以一个中学生为例,你还应该读过书,看过电影和电视,这些经历以及由此得来的间接知识,又何尝不是写作的源泉呢?

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一代中学生的误区大概正出此间:你们读了很多书,但绝大多数是教科书、参考书、习题集、练习册之类;你们看了不少电视,但大半聚焦在《浪漫满屋》、《大长今》、NBA和卡通动画,还有一些并没有多少营养的的爱情剧、肥皂剧;至于电影嘛,非美国大片、香港片不看——这就造成了营养不良。与之相反的便是爱国主义影片没人看了,文学名著没人读了,不但不读原著甚至也不了解故事梗概。初中生答不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大有人在;除了课本涉及到的作家之外,你跟他说舒婷、张贤亮、陆文夫,都是说天书,甚至连巴金、路遥、冯骥才,学生们也有闻所未闻的。

读书就像饮食一样,营养不良不可能健壮。文学和文化的贫瘠会导致一个人思想肤浅、见识鄙陋,提笔写文章自然气短心虚,即使勉强可以写得出来,也多半是苍白之作。

如此看来,读书当是想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的必修课。这种读书是区别于课堂的读书的,书也绝非教科书一种;这种读书是一种自发的阅读,是广泛地涉猎各类精神的营养品。这门课无需老师,不用课堂,可以随时开课,却永不发结业证书。从这个意义上看,读书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即使你不打算成为以文为生的作家,你也需要靠不断的读书来充盈自己的头脑。

古人有云:“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鞲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正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作文技巧。不肯在读书上下功夫的人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用自己的毕生体验凝成了千古名句,也道破了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的天机。读书就如在精神食粮方面的储蓄,写作便是从中支取利息。只有不断地投入,才能不断地产出;投入得越多越好,产出才能越多越精。世上有许多大文豪没有上过几天学,却留下了不朽之作,但少有人没有读过几页书就成了作家的。

多读书,读好书。唯有这样,写作才有取之不尽的源泉。写作请从阅读始,你每翻开一卷书,就等于向写作之门迈进了一步。

[写作请从阅读始教学作文11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在阅读中寻找创新写作的契机

全文共 2100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本应该是一个姹紫嫣红、个性飞扬的百花园,但现实的作文课往往是学生没有写作激情、缺乏创作欲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在阅读寻找创新写作的契机,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纵观古今中外,所有文学大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博览群书。杜甫就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训练易激起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描写、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要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充实学生语言库存。

一、 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在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与其空洞地讲一些写好作文的道理、意义、方法,不如用文学作品中那些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唤起他们的写作兴趣。鲁迅先生最初爱上写作,并不是因为“三味书屋”中先生的板子、戒尺,而是因为一本木刻的《山海经》吸引了他。

二、 阅读的过程就是厚积薄发、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说:“《水浒传》到底只是小说,子弟极要看,及至看了时,却凭空使他胸中添了许多文法。”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当学生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形象进行塑造,其中的一些写作技巧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大量的阅读和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的源头有活水涌动。

所以阅读这一环节是写好作为的基础,是第一步。只有把这第一步走好走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作文枯燥无味的现状。那么,如何将写作训练融入阅读的过程呢?

一、立足课内。就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习写作技巧。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师要在对这个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渗透写法,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谴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1、变作家材料为写作素材,锤炼加工形成文段。单独记忆作家的生平事迹是很枯燥的事情,特别是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将作家生平事迹进行加工,整理成文段,这样既了解了作家又练习了写作,可谓一举两得。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看课文记知识还要整理写作素材。如关于柳宗元的生平内容,我要求学生以“磨砺”为话题改写成另一段文体。

有学生写道:柳宗元才高八斗、志在兼济。他的人生之船刚刚起航,就被无情的命运摧折了风帆。命运的当头一棒,将这个意气风发的人击入人生谷底。偏远的柳州给了这只大鹏井口一样的天空,给了这条蛟龙斗方一样的池塘。然而,他失意不失志,背运不背心,他体民情,改陋习,造福一百姓;他历山水,磨性情,著千古文章:他倡古文,带后生,树百代文风。命运夺去了他腾越的天空和大海,他却让自己的生命在磨砺中奔流成穿越历史的江河。

2、提炼课文主旨而成文段。课文主旨既是教材梳理中必需的一点,同时又可以成为我们写作过程中的作文素材,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目的。

如梳理《〈呐喊〉自序》时,给学生“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坚持与变通”在作文的时候,有不少学生都能够很好的运用材料为作文所用。

3、分析技巧、模仿写法。读而不思永远是别人思想的跟随者,培养不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思而不写则无法检验语言的运用能力。“写”是语文学习的高级能力。而我们的文本都经过筛选的经典,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文章。

如《拿来主义》第八自然段。根据背景、中心很容易分析文中的比喻所指代的内容,那么我们就可以将重点放在比喻论证方法的学习上,我们可以根据本段说理特点联想一些运用比喻说明的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使论证的对象鲜明论证有力。

4、诵读品味语言,避俗求新。

二、放眼课外。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强化积累,做到厚积而薄发。从量上来说,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自主的阅读才是至关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就要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强化积累。

1、师生共读一篇文章。选取不同内容作品,风格各异,给人新鲜感。它带领着我们或徜徉在鸟语花香的自然景物中,或聆听那古寺庙宇里智慧的钟声;它可以历练我们的意志,也可以教给我们做人处世的方法。让我们渴望走进阅读的世界里。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也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丝清新和新鲜之气。

2、为学生进行经典导读。我们学校出版校本教材《新语文阅读》,由语文老师推荐优秀文章并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可以在校本教材中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数量,也使得学生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作文不是靠一节节作文课就能写好的,它要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可见只有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作文教学才能迎来万紫千红的新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依托写下水文,提升自身写作能力,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避免教学中的许多误区(如最常见的命题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实践出真知”,老师自己动手,才会懂得评价学生的作文,如果一个题目写不出,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如果一个题目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了方向。这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2.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教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第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范读优秀的文章,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作文比赛,在竞争中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提高。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轻松、容易地完成写作内容,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写作题目,使之赋予文章趣味性和生活性,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流露于文字之间。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趣味,并使之把感情抒发出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协调性强的集体活动,如拔河比赛、足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在活动结束后可要求学生描述对活动的认识,或者是对伙伴的认识,抑或是对集体的认识等等,同时教师在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多使用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生动与活泼。

4.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切身体会到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开启创新思维。如自己坐车回家,自己去看医生等,通过接触社会来开启学生对事物的思考;通过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开展义务劳动,积累劳动的感受和素材;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积累学生的游记素材等等,切身融入生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5.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优秀的作文是具备创造性和真情实感的,小学生写不出好的作品,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创造精神、缺乏想象力、知识积累不足、生活体验不足、情感投入不丰富等。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写作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如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小型辩论会等,这样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评论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感受到写作的不同思路以及借鉴别人的优美语句,进行加工再创造并恰当地用于今后的写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得以扩宽、知识得以丰富,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结语

综上可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完善写作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自信与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愿意表达、善于动笔,为以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篇雅思写作范文:大学教育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Some people think that university should not provide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to give practical training benefit to society.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use your own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o support your idea.

Mos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pend a rather long period in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elementary courses. But students regard these kinds of knowledge useless, and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m. They suggest school pay more time for practical training instead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lessons. In my opinion, however,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necessary. And one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from it.

First, fundamental theories, such as math and physics, are the basis of other knowledge. To a student who majors in automatic control, the course of control system is the most practical and useful in the future. But if he isn’t good at math and circuit, he will hardly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how to control a subject or process. It is just like constructing a building. How can you imagine a spectacular high-rise without

a firm groundsill? That i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re interrelated. We can ignore neither of them.

Second, theoretical basic knowledge provides not only the knowledge itself, but also a way that how to learn and research. University is a pla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vention. So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have the skill of doing research. Seeing from another angle, science and techniques are exploding so quickly that present skills will soon be out of date. If one learnt nothing except practical skills, he would also fall behind the society. But if one could master the method of research, he would be able to refresh himself continuously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From all the commentaries above, we can lear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lthough pragmatism is very popular today, we 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basis and principles.

[雅思考试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漫画作文的写作》教学反思_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漫画作文的写作”这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漫画为话题,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漫画,接着欣赏几幅漫画,再介绍如何写漫画作文,欣赏几篇漫画作文,最后让学生动笔练习。本节课学生练习的漫画主题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如:“宝宝快跳”,“如此孝心”,“相依为命”。

教学中有描写祖父辈对孩子的亲情和欣赏有描写传承意义,以及长辈培养孩子的角度和方法的,以漫画形式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乐趣的,总体来说整个课堂教学强调了家庭生活的亲情、责任、理解和孝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家庭生活的缤纷世界,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表达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感受和生活阅历。家庭生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活泼的气氛中积累、感悟、探究。平时,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受是经验型的,是零碎的片段。通过《漫画作文的写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领悟到家庭生活的本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话、写作几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感受到漫画的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走向课外阅读,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基础: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

全文共 217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我们所选优秀作文,《奶奶与花》就是叙述与描写交融在一起的,近似于一线串珠式的一篇记叙文。

文中以时间为序,先从小时候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叙述开始,然后再描写人物行为语言、花的形态、气味。从而表现我“深深地爱上花”的过程。接着叙述自己病中见到花的情景,描写花的形态,写出自己感受到“花能给人一种强盛的生命力”。接着是叙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识愈来愈深”又通过对“死不了”“仙人球”的描写,感悟出“花,让我感到一种无尽的生命力,一种明亮的期望”。第五自然段叙述自己养花的过程。这里又运用描写的方式,描绘出花园的美丽,各种花的特点,表现出花可以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段描写是比较突出的,描写了花的各种色彩,各种形态,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绘色绘形,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第七段、第八段叙述搬进高层楼房前、后我与奶奶对花的珍爱,对小花园的怀念,这里又有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小花园”遭到破坏,我和奶奶沉痛心情做了铺垫。

这篇文章用叙述的方式。介绍了事件发展曲折过程,使文章头绪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环节突出。这是文章的一条线。在每个重要环节上,作者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行为、场景、物态,内容丰满。叙述和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叙述与描写,做到有机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练掌握叙述与描写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关系。根据作文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交错运用。

二、在描写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状貌时,(例如《天山景物记》等一些游记式的文章)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那么这个线索或过程就要依靠叙述来表现。如我们常讲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对“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叙述。用时间推移来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时,对每个阶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运用叙述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三、在写故事情节比较强文章时,人物的语言,行动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作文《奶奶与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这样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就应当多选读一些优秀作文或名家的文章,刻意体味一下的相依关系,学习二者的结合形式。使自己的作文能更加条理清晰,情节曲折跌宕,内容丰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800字,阅读,深浅结合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社会在高速发展,读书文化受到冲击无可非议,所以要完全摈除网络对读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厌之,不如乐意受之,并完美用之。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

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香蕴,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这传人傲骨,给人热血的书呐喊出树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血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精髓浑厚,我们不能遗弃,他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但是,与在图书馆默默沉浸截然相反的“浅阅读”我们也不能丢,也需要保留着。

浅阅读以快速获取信息为目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浅阅读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浅阅读,只知徜徉于古典读书方式的你,很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抛弃,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成为时尚的现代人,为了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浅阅读不可丢,不能丢。

若心灵需要一剂温热的良药,那么请选择我所说的深阅读,于午后,捧一杯香茗,聆听书中的多愁与善感,给迷失的心灵一份滋养;若你苦恼于桌前大堆的工作,不妨打开网页,开始“摆渡”一下……

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作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

深浅结合,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在阅读中渗透作文教学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诗人言之凿凿,用简洁的言语道出了写作的真谛。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在阅读渗透作文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三周,我参加了青年教师培训,观看了《儒林外史》这个课例,课堂的主要特色是欣赏了语言美,品味了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的写字方法,从事件的发展当中激起学生想象的欲望,大胆猜测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引起悬念,突出写作方法的指导。之后,我思考了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品味教材魅力,激发写作兴趣

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二、丰富语言积累,成竹在胸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

三、抓住契机,多练笔

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我们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作文,让学生想写,会写。很多文章都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机会,还可以适当安排写一些读后感,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

1.仿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必须要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

2.仿结构

(1)、连续结构段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

3、仿详略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写文章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的,突出主题的部分要详细写,其余部分略写。

除此之外,仿立意,仿选材,仿顺序……都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英文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临阵磨枪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也是不可取的,应该重视平时的英语作文训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英语作文占25分,有着不可忽视的比重,它足可以说明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高考现状却不乐观,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足够的训练,所以对英语写作要么感到无从下手,充满畏难情绪,胡乱写些英语单词或不着边际的句子充当字数,权作心理慰藉;要么用词不当,构句无章,错误频出,行文不流畅,表达不地道,无写作质量可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写作教学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语言教学最高层次是应用。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e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地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①构思(讨论题目);②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③起草(打草稿);④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⑤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这样看起来比较麻烦,但避免了反复,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但在批改过程中,如果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有错必纠,改到最后,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如果对错误视而不见,写得再多也收效甚微。我根据教学实践,对于新教材中的“有指导的写”的写作训练,规定学生限时写完,同桌、前后桌互相批改,重新行文,再上交。这样批改起来就非常轻松,而且典型错误,很容易找出,有利于讲评。对于新教材中的“自由写作”训练,我指导学生弄清主题,抓住要点,组词造句,安排好顺序,过渡到段落形成短文,多用熟悉的单词和句型,多用五种基本句型表达。然后让学生共同研究,互相评论写好的草稿,以便最后写出修改的稿子来,这就有助于减轻教师修改作业的负担,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英文写作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平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地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只有这样,到高考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基础:把叙事与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186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叙事描写结合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我们所选优秀作文,《奶奶与花》就是叙述与描写交融在一起的,近似于一线串珠式的一篇记叙文。

文中以时间为序,先从小时候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叙述开始,然后再描写人物行为语言、花的形态、气味。从而表现我“深深地爱上花”的过程。接着叙述自己病中见到花的情景,描写花的形态,写出自己感受到“花能给人一种强盛的生命力”。接着是叙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识愈来愈深”又通过对“死不了”“仙人球”的描写,感悟出“花,让我感到一种无尽的生命力,一种明亮的期望”。第五自然段叙述自己养花的过程。这里又运用描写的方式,描绘出花园的美丽,各种花的特点,表现出花可以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段描写是比较突出的,描写了花的各种色彩,各种形态,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绘色绘形,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第七段、第八段叙述搬进高层楼房前、后我与奶奶对花的珍爱,对小花园的怀念,这里又有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小花园”遭到破坏,我和奶奶沉痛心情做了铺垫。

这篇文章用叙述的方式。介绍了事件发展曲折过程,使文章头绪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环节突出。这是文章的一条线。在每个重要环节上,作者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行为、场景、物态,内容丰满。叙述和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叙述与描写,做到有机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练掌握叙述与描写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关系。根据作文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交错运用。

二、在描写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状貌时,(例如《天山景物记》等一些游记式的文章)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那么这个线索或过程就要依靠叙述来表现。如我们常讲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对“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叙述。用时间推移来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时,对每个阶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运用叙述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三、在写故事情节比较强文章时,人物的语言,行动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作文《奶奶与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这样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就应当多选读一些优秀作文或名家的文章,刻意体味一下的相依关系,学习二者的结合形式。使自己的作文能更加条理清晰,情节曲折跌宕,内容丰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即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对这种类型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但说明文历来又是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因此,在教学时无疑成为了一个难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现将针对说明文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兴趣培养法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成功大门的最为有效的一把钥匙。”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的《核舟记》(这篇文章比三四单元的说明文先讲授)时,我便提前一个星期找了两位画画画得比较好的同学和平时比较爱动手制作的同学,提前让他们明确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梳理了文章的大意,要求其在周六时画一幅《苏轼泛赤壁》的图画,并制作一个“核舟”的模型。这样,在教授课文时,这幅图画和核舟模型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仅让学生快速地了解了核舟的特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背诵课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以后学习说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与说明文的要点

阅读一篇说明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标题,从标题中猜想文章的写作思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等,对说明对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细读文章,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然后将自己猜想的与细读后的加以分析,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的基本要点易于进行梳理与分析了。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先让学生思考怎样介绍我们的教室,比如可以采用哪些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可以抓住哪些特征进行介绍等。在学生对教室的介绍有了初步感知后,再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故宫”有总体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起枯燥的说明文时,也会觉得很有兴趣。

三、知识与技能结合法

学生在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知识进行理解与巩固。遇到一个知识点时,教师适当进行阐释,然后再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教师便可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学生还未充分掌握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如在讲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时,我采取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再把那些用得准确的词删掉(换掉),重新组织成文,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体会就深得多了。

此外,在教授说明文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感觉我有些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说明文,怕学生不能理解,所以,在课堂上,每当提问问题学生无动于衷时,我便代替了学生,枯燥地给学生讲解知识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些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对每篇文章都满堂灌。既想把说明文的知识点全部传授给学生,又想让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说明文的知识,能够自主地对一篇说明文进行分析,由于对学生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管建刚作文教学艺术阅读心得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系统》,对于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充满了敬叹。在此之后又有幸聆听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讲座,更是感触颇深,对于管老师指导学生作文过程的详细细节更加期望深刻了解。开学后学校领导为我们购买了管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急切地阅读后对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管老师在文中提出了作文教学的骨构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和理论系统。这六个系统切近当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全书没有什么理论说教之的枯涩呆板,有的是作文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操作实践感。管老师是一个能把一件普通的事做大、做久、做深入的人,在教学中处处留心,教学中处处都很细,各种制度制定的有条理,落到实处,使他所教的孩子受益匪浅。他的作文教学颠覆了传统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师指导、课堂作文和作业的作文观,创建了“写作——发表——对话”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整套以《班级作文周报》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不仅惊叹于管老师这套作文教学模式的完整、周密,而且欣喜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实在非常有教学实践借鉴作用。

一、作文是表达的需要

管老师认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文章中这一段话意味深刻“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唤醒他们的语言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煤炭驾驭语言,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为此,管老师创办了《评价周报》,从确定出版日期,到录稿规则、排版细节,从三大动力系统,到十四大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以及每一个里面生发出来的细枝末节的注意事项,在此期间管老师那种类繁多催人奋进的金点子,真是周密详尽,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不停地更新、完善,以期为孩子们创设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关注内心“找米下锅”

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目标,想方设法为学生架桥铺路,帮助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自己在教学中曾经也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让自己有一双慧眼,但大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生搬硬套。但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较好的解决了作文教学的动力问题,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二是“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他把这样的方法,称为“内视”。他认为“内视”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关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学生有了真正的内心的真实感受怎么会“无米下锅”?学生发现、积累素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会也会越来越强。

三、坚持、智谋走向成功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管老师。他的成功,缘于他对学生的热爱:“每日简评”、“每周一稿”、“评价周报”、“月末增刊”等,阅稿、选稿、改稿、排版、打印、评价,管老师需要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呀;他的成功,缘于他的创新:他说,“等级评奖”系列活动能管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从学生这头说,没有变化,会生厌;从教师这头来说,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创新和教学智慧;他的成功,缘于他的不畏艰难:他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的成功,缘于他的坚持不懈:他说,要有“一个长远打算”,要有“一个长远规划”,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在这十年中管老师由摸索到明朗,由探索走向成功。我想他的学生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拥有几本甚至更多的自己的书,毕业之后,“风筝一样飞出去的学子们”会有这么一天,“打开包裹,发现母校和老师为他们寄来的那一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珍贵童年!”这是管老师的成功,更是学生的成功。

一本好书不仅值得精读、细读,还宜置于案头常翻常阅,《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延伸阅读:有关读书笔记的写作教学

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一是读,二是记。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范文,抓住文章的主旨或某些思想信息,激发学生联系现实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写自己的读文所感,是读书笔记写作教学的根本。但是,写读书笔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需要有个分析、提炼、欣赏的过程,写要有个摘录、编写、体会的过程。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写读书笔记,既有助于探索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又可以积累和消化知识,训练写作能力,是一举多得的一种综合训练。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写法,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会摘录好句子、编提纲、写体会。阅读一篇好文章,随手把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就是摘录式笔记,其作用在于积累知识,储存语言,为作文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勤记的习惯。编提纲就是分析原文的纲目主次,概括段落的意思和文章的思想意旨,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便于借鉴原作谋篇布局的经验。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的要点简要地复述出来,那就是一则内容提要,和缩写差不多,接近于作文了。

上述两种笔记固然不算作文,只是读书纪要,但已经具有积累材料、巩固记忆、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学风的多种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学写读书笔记,应先学会写摘录和提要,养成随读随写,手脑并用的好习惯,为进一步学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打好基础。

体会式读书笔记通常称为“读后感”。它与摘录式、提纲式笔记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作文形式,以抒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为主。写读后感,是一种综合训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摘要能力、感受能力和评论能力,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更为全面,更有效益。所以,我们强调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那么,怎样写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第一,形式上把握三个要素,结构上构建大体框架。一篇读后感一般包括读什么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说是读后感的三大要素。至于其他内容,比如怎么读,遇上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也可以如实记述下来,但要根据写一篇读书笔记的命题意思来决定取舍,确定详略,与写作用意有关的就写,无关的就不写或少写。因此,对于次要内容也可以顺带写一些体会,不写也不会影响它的完整性,但是,主要的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写读后感,跟阅读一样,也要分辨主次,抓住原作的主要内容不放。每篇读后感都必须具备读什么,概述要点,抒写体会这三要素,这是写作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第二,以表述感受为主,以摘要引用为辅。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处理概述原作内容和抒写个人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读”与“感”的关系。写读后感,读是前提,心得体会来自阅读实践,是由原作引发的。所以,写作时务必根据原文来谈感受、体会,绝不能脱离原文内容而东拉西扯,无的放矢。这一点学生较容易做到,一般不会凭空而论,往往是运用摘录、提要等方式引述原文要点。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复述过多,述感太少,不懂得读后感应以写体会为主,也不善于引申自己的阅读感想,写出来的读书笔记几乎变成了原文的复述或提要,喧宾夺主,详略失当。因此,要继续引导学生分辨主次,使他们确立述感为主,引述为辅的写作原则。

综上所述,读书笔记的写作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师生双边的精读分析为基础,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联系生活记述所感所悟为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46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个命题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被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规范着人,具体的人总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所谓人的文化属性,是指人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系统需要而实现系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特点。统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人的生存价值目标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从充饥到美食,由性交到爱情,人总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显然,在人的系统需要中有一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支配着它,虽然这种完美的尺度是发展变化的,但却是在满足任何需要时它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既是人避祸趋福本能的升华,又是人关于“我”的意识在诸种关系中愈来愈凸现,要求全面发展的自觉度愈来愈鲜明的表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就是趋优意识,由于它对人的需要的支配,不仅增强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强了需要在活动中的动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会长期地重复前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与旧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重建适应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内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统的趋优意识。为了趋优而创新,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使人自身获得了历史的、现实性的自由,并日趋逼近那种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真正自由。其实,被人的“受动性”所引发并激扬的人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这一基本的文化属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当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绝不仅仅是一个本然的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当然的价值判断的命题。因为人们虽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但由于人在以对象化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的趋优意识,这就使其创造不可能不改变那些不再适合需要的一切社会形式。这样一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优化而创造新的生存方式的历史,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的基本文化属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个体,其生命样态,必然具有某种优化的特色。这种追求生命样态的优化,既是人的心灵(精神)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属性最具个性特征的展示。

“为了趋优而创新”虽然是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属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其有着清醒、自觉意识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人的发展程度这一问题。判断人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所确定的意义世界及其对此的自觉状态。人对自己确定的意义世界的自觉状态特别重要。确定意义世界容易,对其能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并能在新的高度上发展、提升其意义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发展程度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构成其难以逾越的历史的屏障。

我们从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属性是“为了趋优而创新”,谈到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出人的发展程度问题,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

阅读是为人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的

从文化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个体生命轨迹的交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样态交往中,阅读──交往的一个基础层面,是主体与对象互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对对象的认知、理解、把握和运用。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历史活动中,都要通过交往、阅读,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圈。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有两种相对稳定的“居民”:一种是直系亲属(所谓自己人)、“有意义的他者”(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另一种是与主体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物”,如农民的土地,知识人的研究手段。通过交往、阅读确认对象属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们大都会将其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成员。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总是处于不断地组合与优化之中,从这种组合与优化中能够见出主体交往、阅读的层次和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进而在其实际的生存中,把优秀图书作为自我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员,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人的阅读虽由于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服务的。就一般的阅读交往行为来看,主体生存自觉性高者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选择(能够作为阅读对象的,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一种目的与追求)──阅读对比(特殊交往中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适度吸纳后的整合(有意无意间的一种内化过程)──再次进入待优化状态(期待新的阅读交往行为)。学生一旦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自觉地将优秀图书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这就意味着优秀图书将伴随他终生,并为其生命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特别是,由个体阅读引发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评价性阅读,不仅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特定的公共领域(这是主体个人社会文化圈得以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群体性的相互交流中,锻炼了主体言语交往中重视论据的优良品性(在评价性的互阅过程中,要使自己的评价令他者信服,就必须持有难以辩驳的论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理性来说,极为有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后,便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较为扎实地体现这一理念,有必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精神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作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里的后一个“人”字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状态;再就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还须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就是立足于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意义的他者”。如果说,人是通过和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中的话,那么,师生间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它应视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有的则侧重于人文性,凸现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教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约。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都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抽象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地结合语文的词语、文体、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教学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建议。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构成的教学环节的构想。时下教师们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构想教学环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作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构想作必要的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构成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易调动人的内部积极性(心劲儿),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需要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1.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2.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3.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阅读教学来建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教学境遇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人的智慧,是其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生成)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有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像公开教学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较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期能坚持这样的教学数次,构成一条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的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构想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缓求突变,务求渐进;不求完美,但求进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它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真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缓求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地进步。这不是保守,这是务实!

[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说明文作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快速作文、作文速成法之类的指导书,当然是针对如今学生急于写好作文的心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在生活中有了阅历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一朝一夕就掌握写作文、写好作文的本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写好作文是靠真功夫的,真功夫怎么来?这就要在平时打好基础了。

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有限的,所以课外还应花一定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那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首先要明白,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了解他人的手段。别人的书就是他自己的体验与体悟,表达了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这可能引起你的共鸣,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对,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别人的书也可能是介绍某种或某些知识,那么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么?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应手。要知道,写文章并不仅仅需要语文知识呢,同学们应该清楚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且文与理工科都是有关联的,知识多了不压人。别人的文字也可能写得很美,你从中会受到启发: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这些积累起来不都是经验吗?别人的经历也许会教育你怎样做人,怎样面对困难,怎样与人相处,这些也有可能引发你的感悟,由此而生出写作的念头,不更是一举多得吗?阅读的好处同学们容易明白,但是坚持就不容易了,有必要提醒同学们,读书是要持之以恒的,同时要分门别类,有的精读,有的略读。最好是做读书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不能"尽信书",所谓的权威与名家他们也有不够好的地方,不要轻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读书的目的是要形成个人的观点,这才有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从阅读教学中吸取

全文共 212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篇课文中总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合贯通。我们所学的课文中,许多是优美的散文,例如《春》、《乡下人家》等,这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汇和精彩的段落,在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上,应留时间给学生,欣赏体会文中一些优美的词或段落,并且能记忆。语文课本是小学生规定学习的内容。但它对整个语文知识而言,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因此依靠课文积累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课外书中积累,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长期坚持,强化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日积月累,将课内外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Each text always has new words and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 is not the same. In reading teaching, we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laws, knowledge, and feeling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in the text, and guide students to commemorate the good words and beautiful words and beautiful movies in the text on reading and writing notes, and read them as recitation, integrate. Many of the texts we have learned are beautiful prose, such as "Spring", "Rural Family", etc. In these texts,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vocabulary and wonderful paragraphs. In teaching In terms of explanation, you should leave time for students to appreciate some beautiful words or paragraphs in the text, and to remember. Chinese textbooks are the content of learning stipulated b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owever, it is relatively small for the entire Chinese knowledge, so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texts. We must also accumulate from extra -curricular books. For example, after learning "Shili Long Street Send Prime Minister", we can recommend "Zhou Enlai" to students "Zhou Enlai". ; Learning "Borrowing Arrows" can recommend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o students; learning "Whale" can recommend some scientific popular readings related to nature knowledge to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nstruct students to read notes, excerpts, and memors when reading. For a long time, strengthen students memory storage of vocabulary, and accumulates the language i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 to turn the language and wealth of their own reserves and wealth. Once it is used, it will naturally pour on the pen,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students language level.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阅读与写作并举

全文共 3328 字

+ 加入清单

认真读书,简单说就是,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牢固掌握语文课本的基本知识。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常用文体的基本要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下功夫学好常用的汉语有关知识,牢记课本涉及到的古今中外名人、名作家作品、名言、警句、格言,写作技巧等等。随时整理课外学习的报刊、杂志、书籍等有关资料,作为学习写作的参考,为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好作文

一、建立“资料库”,储备作文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要真实、丰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平日里要把所学所想、所见所闻,凡是觉得有参考价值的材料,都装进资料库里面,备用。

(一)搜集材料——观察、记录,备有专用笔记本。

(1)积累学过的语文课本中的有关资料及名人、名作家的有

关名言、格言、警句等。

(2)记录学校的重大活动。比方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把学校领导的讲话、老师的讲话,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同学的发言,把自己深刻的领会以及自己的表现,进行记录、整理,写成文章。

(3)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

(4)记录国内外重要新闻。

(5)其他方面。凡是对自己教育深刻,启发较大的见闻,要随时记下来。

(二)整理材料——分析、提炼。

本着先进性、典型性、导向性、实用性原则,把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三)储备材料——随时应用。

一方面用于作文课,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好;一方面用于班级墙报、黑板报、宣传栏所用文章。同时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投稿到有关报刊杂志,开阔视野,以求得锻炼,可提高写作水平。

二、拟定好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醒目。

文章的标题,好像人的眼睛一样,关系到一篇文章的精神、格调和色彩,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所以应予以重视。

(一)标题要直接揭示主题,概括文意。

(二)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有特色,言简意赅,耳目一新,富有吸引力。

三、确立好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鲜明。

所谓文章的主题,就是我们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和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文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意见和中心思想。

任何人写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宣传某一种思想,说明一个道理。不论是为了表彰一个人物,还是介绍某一件事情,或者为了宣传某一项经验,不论写作哪种体裁的文章,也不论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作者总是要说明一个问题,讲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观点,表示自己提倡什么,赞成什么,不赞成什么,都有一个鲜明的倾向,明确的态度和观点,这就是文章的灵魂。古人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主题恰似山中之“仙”,水中之“龙”,有了“仙”和“龙”,文章就能神采流动。

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是说一篇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措置,语言的运用,以至标题的制定,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古语说,“纲举目张”,一个好的主题,能贯穿首尾,弥纶群言,统领全文。所以,要认真推敲,仔细酌定。

(一)提炼主题,必须选择典型材料,立意深刻,中心明确。要深挖事物的“本质”,主题立意才会深刻,给人带来新意。要求选择材料要符合主题的需要,具有典范性,观点明确,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贬斥什么,要一目了然。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读了之后,才有新的收获。

(二)主题的表现应鲜明、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论述一个基本观点。或者“开门见山”,或“开宗明义”,把自己的观点在文章开头就亮出来;或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在文章的末尾加以概括说明自己的观点、主张,都是阐明主题的好方法。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深不透。

四、组织好文章的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要紧密。

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结构就是组成文章的材料内部的组织、构造。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叙述与议论、情节和场面有机的串联编织起来,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文章结构的作用。

(一)要“全局在胸”,摆出事例和事理,列好提纲。

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先确定主题。在主题思想的指导下,要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形式,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划分层次和段落,列好提纲,以形成一个完整紧密的结构形式。

(二)叙事论理要注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逻辑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基本规律,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顺其自然,符合情理,合乎逻辑,不可人为的改变。

(三)注意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互相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紧密,整体圆满。

五、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要准确、精炼、优美。

(一)语言准确,就是写文章叙事状物,抒情达意,语言要自然,朴朴实实,原原本本的表达事物的本来面貌。把事物的特点表述清楚。文从字顺,顺其自然,写什么像什么,不可滥用词汇,辞不达意。

(二)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讲究语法规则,句子成分要完整,叙事状物,恰到好处。

(三)修辞要恰当,标点符号要准确。

六、书写是文章的外貌,要正规。

(一)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写给别人看的,主要还是写给别人看的。字如其人,用心把字写端正,既是个人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字写好了,令人肃然起敬。因此,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把字写端正,一笔一划把字写好,切不可草率行事。

(二)作文卷面不可随意涂抹,更不能乱涂乱画。这不仅是作文,平日各科作业都要正规,保持卷面整洁,这也是一种修养。

七、作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充分估计到作文题目的难于预测性。不论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结业升学考试,一般都是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事前很难准确的预测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要沉住气,冷静对待。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不是有“资料库”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时候大脑要积极思维,精力高度集中,沉着应对。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2)立意——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主题,观点明朗,态度鲜明。

(3)选材——在“材料库”中选择最能表达主题的典型材料,进行提炼、加工、整理、选定。

(4)列好提纲——把选定的材料,划分好层次和段落,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5)积极书写——按照提纲,一段一段的把文章写清楚,写完整。

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多积累材料,养成多写多练的良好习惯,内容多方面,体裁多样化,什么新闻、报道、记叙、议论,什么体裁都碰碰,什么题目都想想,见者就写,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思路清晰,材料丰富,应对自如,出口成章,水到渠成。

比方近三年来我市的中考作文题,你想过没有?叫你写,你怎样写?试试看。

2013年:成长,因 而精彩

2014年: 征服了我

2015年:这是一种修养

(二)养成独立性作文的良好习惯

所谓独立性作文,就是老师出了作文题后,要自己选材,自定主题,自定体裁。这无论是平日作文,还是期中期末考试,以至结业升学考试,都是如此。这同样要把功夫下在平日。

自选材料——要具有知识的渊博性,材料的丰富性。现在看来建立“材料库”是十分必要的。观察、记录、分析、表达,常写常新,兴趣盎然,不但能提高作文水平,也能激发我们的写作兴趣。

自定主题——要具有厚重性,见多识广,分析问题深透,认识问题有一定高度,对问题看得准,认得清,这样立意才能深刻,中心才会明确。

自定体裁——要具有灵活性。这要紧紧围绕主题,根据文章选定的材料的特点,灵活的选定体裁。或记叙,或议论,还是夹叙夹议,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方式,要恰到好处。

(三)培养自己限时性的作文习惯。

所谓限时性,就是在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这无论是我们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以至结业升学考试,语文120分的试题规定用时120分钟。前面几个题70分,用时大约60---70分钟;作文50分,用时大约50--60分钟。就拿作文平均用时55分钟来说吧,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需要20---25分钟,书写只有30分钟。我们正规写字速度一般在10分钟内写200个字左右,中考要求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大约需要30分钟才能写好。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限时性作文的良好习惯,到了考试时就能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地把作文保质保量的写好,以求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3774 字

+ 加入清单

一、 要重视从“描述”到“论说”的教学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乃是“描述”类的,如诗歌、童话和寓言、散文、小说、剧本等,它们基本上属于文学作品。一般直至初二和初三,才开始正式提出“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概念和读写要求。文学作品注重形象化地“描述”;而“论说”则不同,侧重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释事理的本质,论述思想观点,阅读时需要凭借理性的思辨力来条分缕析,理解论辨过程。

进入论说类文章的学习,尤其是解读议论文,难度陡然增大,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变到抽象思维为主,完成这一转向,教学中需要增加过渡环节,采用一些办法来缓解矛盾。

1.从文字表达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例如,同一项内容(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如果作描述应该怎么写,如果充当论据应该怎么写,后者可参考课文《谈骨气》的第九自然段。从“描述”,变为“概述”,这是表述上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表达目的、文体特色。

2.从材料与“中心”(观点)的关系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再看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实例。详细描述事件过程,其“中心(观点)”是揭示、赞美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和气概;概述该事件,放进议论文当中,是用它来证实“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后者,概述事件与文章的论点发生了密切联系。由此,渗透论辩意识,关注论点与论据如何相互依存。

3.把“描述”改写成“概述”,培养材料与观点相依存、观点与观点相联结的意识。

例如,写三段相关的文字(文段),第一段文字要求描述一件可笑的事;第二段文字要求指出这件事“可笑”在哪里;第三段文字要求透过“可笑”的现象,探究事情的本质,——有哪些让人笑不出来的深层教训。写后两段,显然是牵引学生朝着“议论”的方向转,去寻找“议论”的一般特色。然后,反过来,要求学生把第一段的“描述”改为“概述”,强调材料与观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强调从概述之中提取“观点”,还要强调所提取的观点之间具有一定的纵深度(一层进一层地谈出个人见解)。

4.参照其他文体的相关写法,引发比照,初步理解“议论”的某些特点。

像举例子、作分类、打比方、发议论等,记叙文、说明文里也经常能见到,其具体的表述作用和使用方式往往与议论文有所区别。通过比照,分辨异同,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效果。

二、为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创设条件

1.核心问题:如何指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

以往我们习惯于采用演绎法,先由教师提示某些知识要点,再依托课文,通过具体的讲解分析,印证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教师提供的分解思路,依据知识点,再去阅读新的篇目,如此逐步推进,形成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完整概念系统。

这种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也存在某些问题。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接受教师的传授与指点,跟随教学进程一点点领悟理解,学会分析的技能,慢慢生成阅读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框架是不是完整科学、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序列是不是合理恰当、教与学双方的配合是不是和谐顺畅、训练项目的选取安排是不是准确精当、反馈及相关补偿是不是及时充分,这些因素基本上取决于教材的编辑质量如何、教师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质量如何,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效益的获取程度。其中,学生参与教学的被动性,往往又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教应该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违反了这条原则,就很容易阻碍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的知识框架,以致无法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

2.探寻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效教学途径。

我想到了这样几条,提出来供一线教师参考,希望通过教学实践,逐渐寻找到实现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阅读的知识框架的有效途径。

(1)要激发阅读的动机,消除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阻隔,提高教学亲和力。

小说家刘绍棠追忆过童年时的学习经历。他的语文教师教孩子们读韵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老师依照课文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母亲带着儿子去走亲戚,途中所见所闻云云),让小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课文,完成识字任务。据刘绍棠先生追忆,他的语文老师四年中每教一课都要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教学质量特别好。这,其实就是在激发阅读动机,让一种亲和力弥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今天教初中生学习议论文,也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的亲和力,激发出阅读的趣味,而不是把课文视作僵死的语言材料,机械地切割它,提取出一个个冷冰冰的知识点,仿佛只是在凭借概念与推理完成一道数学应用题。

比如,学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除了分析中心论点、把握全篇要旨,还要不要从字里行间里,细心关注作者寄托了怎样的“哀思”?学习华罗庚的《摇学会读书》,参照作者指示的读书方法,要不要也选择一本书,做做尝试,寻求真实的共鸣?……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侧面:第一,站在理解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给谁看的、想论述哪些主张并与读者进行怎样的沟通交流,直至力求感同身受,明白其思路展开延伸的基本脉络;第二,站在学生精神生活需求的角度,找到他们与文本内容的深层的契合点,抓住那些能让他们心有所动的深刻之处、感人之处。读进去了,读出趣味,这时候再解决技术问题,往往势如破竹;反之,隔膜太深,没读出感觉,诸如知识点之类的破解往往举步维艰。

(2)要结合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尽量指导学生自己提取并领会知识要点。

这一条,道理比较好理解,难点在于缺少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教研经验。董老师强调发动学生“质疑解疑”,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他还主张把议论文划分成若干种类,一类一类地选择典型文章,分析其概貌、功用和特点,从而有力把握住相关的知识要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此外,我再补充几条:

(1)穿插进行“段落教学”。 “段”,往往是具体而微的“篇”,包含着某些论辩及其表达的要素。在较小的语境中分辨句子的组合、句群的组合,论证方法的运用,论据和论点的关联,乃至论辩的语言特色等等,这比较好操作,不妨多让学生自主探究。

(2)强化“透视”的意识。借助图示法、提要法,把文章内容压缩、化简,透视其逻辑思维的骨架。

(3)安排一定数量的“复原”与“延展”“补充”的练习。

复原:给出某篇文章的“灵魂”(中心)和“骨架”(结构),让学生依照它来写出文章细节,然后与原文对照、比较,体会优劣高下,学习其长处和经验。

延展:给出文章的前半部分,要求接续其论辩的逻辑思路,向下延伸,完成全篇,尔后比照。

补充:掩住文章的某一部分,自主补写,尔后比照原文。——这些演练项目,都先安排写作,再进行总结,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和提取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个演练项目的教学价值,还包括了能够高质量地熟悉、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此略。

三、寻求培养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根本出路

我以为,寻求培养阅读议论文能力的根本出路,还要重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即追求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那么,通向目标的桥梁是什么呢?还是要重温叶老的教学理念,即“例子说”。他曾经谆谆告诫我们,教材(课文)无非是个“例”。

我理解,例子是很重要的。就议论文阅读而言,它们凝结着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蕴含着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变为真实的教学成果,首先依赖于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演练活动,获取实效。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学条件的制约下,我们必须依仗课本解决基本的入门问题,把学生引入既定的基础知识框架,当然最好是主要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框架的建构,掌握基本的解读规矩,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技能。

所谓“框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诠释,也就是达到或者接近及格水平吧。大匠给人以“规矩”,却不能给人以“巧”,若想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必须从“例子”走出去,——走进自由的自主的广阔阅读天地。

所以,我建议创造条件,鼓励或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些事情:

1.从语文教科书走向课外阅读“读本”(这是每套教材都有的)。

让“例子”的能量辐射到相关的阅读实践区域,直接指导更大范围的自主阅读与思考,慢慢反刍、消化课内所学的知识,用这些知识牵引自己去广泛地印证、深化、细化,完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的建构,比较熟练地运用那些知识初步实现独立阅读,不断扩充运用技能和能力的强度、熟练程度,直到形成比较好的语感。

2.从教科书、读本走向真实的阅读海洋。

应该践行叶老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主张:语文课,学生要读整本书。这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理念,长期被人们忽略了;后来做过某些补救,但直至今日落实得不好,几乎还是空中楼阁,难以变为教学现实。

具体的措施:(1)鼓励或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涉及的作家原著,如《燕山夜话》等等;(2)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集通读,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3)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报刊专栏,持续阅读数月,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可附带要求写出札记,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创办墙报,编辑读书笔记专辑(电子版或纸质版),开设个人博客或班级公共博客展示阅读心得。

如是,则“例子”才真正是例子,不至于把少数例子晒成咸鱼干束之高阁,而是谋求在生活的思想的海洋涵泳,找回那种“峥嵘岁月”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豪迈感。离开真实的阅读、真实的精神生活,要想比较好地掌握议论文的读写技能,恐怕真的是太难办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全文共 194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育,关系着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若要实现小学生在语文运用方面的能力提升,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开展课外阅读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丰富语文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其对于语文写作学习的兴趣。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与思维比较幼稚,自制力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有较多的困难。鉴于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学习。当小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时,才会集中精力并主动参与语文写作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可以多鼓励学生阅读名人列传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帮助在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时,帮助其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由于多数的名人列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及故事性,因而能够吸引小学生对于书籍阅读的喜爱,并且名人列传的故事具有良好的榜样作用,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被榜样的力量所感染而更加热爱学习。同时教师作为与小学生接触和交流时间比较多的人,学生的思想也较容易受到来自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并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指导,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1]。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作品感知力

借助课外阅读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人们文学感知力以及写作能力。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家长以及教师普遍认为只有教科书以及工具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而课外书籍则只会误人子弟,因此家长以及教师在为孩子进行书籍的购买选择时多以作文大全以及好词佳句之类的书籍,而对于其他文学类读物则不会过多的去考虑,这主要是由于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与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家长以及教师的一致认可,并得到了学校方面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感悟生活周边的事件,并激发感想,从而为其写作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实际的课堂写作教学中,课外书籍阅读较多的同学往往能够拥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以及更加敏捷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人际交流方面都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也即是说只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理解的能力,既能减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压力,也可以使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快乐,使其更加乐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语文写作学习效果[2]。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积累

语文写作需要在学生积累大量文学素材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而这些文学素材一方面需要小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获取,这两者在素材的积累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每天的读报以及自由组成课外阅读小组的方式下,指导学生收集和积累文学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看法,在进行素材的积累时不仅仅要注意量的累积,也要注意质的重视,将一些比较优秀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写作能力。并且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而言,写作能力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文作文写作,也包括了与其年龄相对的文学体裁创作,例如简单的诗歌或者是童话故事的创作等。小学生若要想写出相应的作品则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学素材积累,也即是拥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在拥有充足的词汇量以及文学感知力的同时,小学生便拥有了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因此也能够写出有模有样的文学作品。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学词汇或者是文学内容进行摘抄并一一做好归类和收集,随着积累的不断加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也逐步加强,对于文学素材的理解和应用也将更加得体和恰当[3]。材料积累作为的一项比较容易体现的阅读效果,能够帮助小学生完成写作材料的丰富。而在其实际的写作当中,也能够完成对于所积累素材的重新整理和组合。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并且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充足的课外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掘在生活周边的文学素材,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小学生文学情感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由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在基础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并加强小学生文学素材的积累,使其作品的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生活也能拥有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