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村低保升级申请书怎么写精品20篇

农村的环境是美丽的,那么关于农村低保升级申请书怎么写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6711

作文

667

农村趣事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是美丽的;乡景,是迷人的。周末,我和同学们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感受农村风光,体验田园生活。

到了乡下,一股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眺眼望去,一切全是白色。麦子虽然戴着一顶白帽子,但是,它的身躯笔直,在风儿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像一个美丽的舞者,演驿着动人的故事;没成熟的高梁,努力地涨红脸,可一次次地失败,虽然没能长成一头红色的直发,但挺直了腰板,一股傲气劲儿,也十分地引人注目。

我们参观了西瓜棚、玉米庄、包心菜地后,觉得最讨人喜的就是一个个小西瓜了,我和同学们都忍不住地摸了一下,有的同学还在地上捡了几个。这些小西瓜毛茸茸、软绵绵的,就像同学们经常玩的弹性球。最惹人爱的,是一排排包心菜,上面绿下面白,一个有我三个脑袋那么大。包心菜叶片上的露珠,就像调皮的娃娃在摇篮里哭个不停。我站在它们旁边,那甜滋滋的香味让我直流口水。

虽然春天不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土豆却悄然走进了人间。于是,我和同学们便去挖土豆。来到土豆地,见到的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土豆叶,没有一只土豆。于是,我扒开土豆叶,也没有找着一只土豆。我很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土豆是长在地里面的。老伯伯熟练的手法,变魔术一样地捞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土豆。土豆的样子奇形怪状,有的像生石花;有的像恐龙;有的像哭泣的娃娃……我也忍不住试了一下,锄头很重,好不容易才挖出了一点。

中午,我们满载而归,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农村这么美,都是靠农民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去农村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很多人都回农村了,我们家也不例外。

爷爷家不好玩,我就跑到外面去欣赏风景。我来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小林子里。那里的大树形态各异,有的树没有叶子,光秃秃的,有的树像蘑菇一样,有的树长得像弹弓一样,上面有两根树只向右和左分别分开,下面还有一根粗壮的树干。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柚子树,有一颗柚子长在一个很低的枝干上,我可以碰到。我轻轻地用脚踢了一下那个长得很低的柚子,没想到柚子一咕噜滚下来,刚好砸到我头上,我都被砸蒙了。

这一线的人都是亲戚,我们经常出去串门,走个5分钟10分钟就到了,不像在城里,找个亲戚还要跑几十分钟汽车才可以到。这里还有很多小鸟,站在空地上,听着风和小鸟的,歌唱,十分享受。但是这也有一个坏处,就是狗很多,而且这些狗一点都不乖,看见生人就大叫,害得我都被吓了好几次。

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科技那么发达,但是它比城市是更美,空气更清新,我喜欢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村体验日记600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乡村有什么好玩的?到处脏兮兮的。而我却觉得乡村是最美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是城市不能相比的。

每天早晨随着一声声鸡鸣,我便起床,跟着奶奶一起去田里插秧,说是去插秧,其实就是去玩的。到了田里,总会有几个也和我一样来玩的伙伴,只要有几个孩子在田间相遇,那里顿时热闹非凡。我们几个孩子在地上捡一些树叶,再在田埂上摘几片青菜叶,就可以玩起过家家了。

玩够了,就跑到油菜地里玩捉迷藏,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中午我们都会被拉回去吃饭。我最爱做的饭菜了。奶奶蒸的米饭总会香喷喷的,感觉不吃菜都可以来上几大碗,奶奶炒的菜总会让人口水直流。每次我总会吃得肚子撑得圆圆的才肯放下碗筷。

午觉过后,我们又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家门口的场院上玩起来,大家肯定很好奇,农村里什么都没有,你们能玩什么呢?

其实啊,我们能玩的可多了: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摸瞎瞎、捉蛐蛐?不过,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还是要数爬树摘水果了。

在我们那里我算比较小的,爬树奶奶不让,所以我就只能在树下等着。在我家后院,种着一棵高大的桃树。大一些的孩子就会爬上树,摘几个大大桃子下来,洗净后几个孩子分着吃,那味道酸甜酸甜的可好吃了。

乡村的景色在我心中是最美的,乡村的生活在我心中是最快乐的。我永远忘不了在乡村生活的那一段时光,我爱这美丽的乡村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大学生贫二代毕业3成失业最新

全文共 3232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距遵义市区180公里,北至重庆市区160公里。出道真,无论是去遵义还是重庆,100多公里的路程,平均要走5个多小时,因为这100多公里,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

道真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在道真,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

走出大山

43岁的陈朝顺信奉的是“黄金棍下出人才”,他是道真县三江镇云峰村人,对他来说,最遗憾的事情是父亲去世早,他上学只上到初中。陈朝顺拼尽全力支持两个孩子读书。女儿陈诚3年前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儿子陈果今年考上了沈阳药科大学。

陈朝顺靠当地的传统项目烤烟叶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好光景时,一年收入4万元。这4万元要供养母亲,保证家庭支出,支付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的生活、学习费用,基本是入不敷出。女儿现在已经有2.4万元的助学贷款需要还。

陈朝顺说话干脆,当陈果在8月22日收到老师短信,得知考上沈阳药科大学后,陈朝顺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几年没白上。”

3年前,陈果以570分的高分考到道真中学,期末考试“只考了530分”,陈朝顺在大街上就下手打陈果。陈朝顺太清楚贫穷的滋味了,他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希望“他们以后过好一点的生活”,而读书,在陈朝顺看来,是最好的一条路。

从道真县城到陈果家,车程需要1个小时,还有很长一段路没有通公交车,需要步行走山路回家。为了让陈果能专心学习,陈朝顺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陈朝顺的母亲在出租房里照顾陈果的起居,尽管房租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生活开支。

高三时,为了改善学习环境,陈朝顺又增加租房支出,换了一个条件好些的房子。一年的房租就是5000元。

云峰村书记明跃告诉记者,云峰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500元,属于国家一级一类贫困,但是教育问题,“逢会必谈”。老百姓的共识是:“读书是一条好出路。”

在陈果就读的道真中学,今年的高考中,毕业生文化成绩一本上线324人,二本上线603人,本科上线率为60.24%,600分以上15人。

这个成绩对于当地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意外。道真县教育局一名干部说:“这里的学生都很拼,住校的学生晚上老师都要催着放下书本早休息。”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需要更多力量介入

陈朝顺说,如果两个孩子将来想读研究生,他一样支持他们,没有钱就去贷款。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毫不犹豫,无怨无悔。但是,这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更辛苦的生活。

张平也是今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考上大连民族大学,但是她不想去上大学,因为妈妈身患癌症,现在还在化疗中。

张平如果去读书,会给家里增添巨大的经济负担,关键是妈妈没有人照护。父亲和哥哥常年在外打工,供养她上学和母亲看病。现实的残酷,母亲的病情、亲人的思念,让她柔弱的肩膀不堪重负。

2015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的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从困难类型上看,父母双方均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占61.7%,其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务农(46.3%);32.3%的家庭仅靠父母其中一方的职业收入;另有6%的子女,从父母任何一方都得不到经济支持。家庭供养率(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劳动力数比值)高,平均值达到2.85,意味着1个劳动力要供养接近3个家庭人口。而致贫因素上,职位收入低是主要因素,家庭变故位居第二。即使父母双方都有工作,家庭的收入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成为一种“常态化贫困”。

在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对受调查的受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而言,很多情况下上大学需要以牺牲父辈的生活为代价,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望,压力颇大。尽管如此,不少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还是通过继续求学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相关人士呼吁,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共建社会信心

陈朝顺希望陈果毕业后能够回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工作,在他看来,养儿就是要防老。

事实上,在道真县,很多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他们大多不会回到贫困的农村,更多的是在县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内心充满感恩。这种回馈的心态在接受过资助的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助学公益活动是迄今为止,国内爱心助学活动中捐助金额最大、受资助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公益举措。茅台集团从2012年起,每年捐资1亿元,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学子圆梦大学。道真县是茅台集团的对口扶贫县,今年,茅台集团资助该县300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今年7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为该项目作影响力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助学行动已经帮助受资助学生在诸多方面发生改变,贫困的先赋影响已经在受资助学生身上得到有效地消弭,助推他们成功地进入大学,实现“鲤鱼跳龙门”这一关键一跳。受资助学生的信心指数的提升,将会带给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以及自己未来的强大动力。

调研的主办方同时发布《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社会发展信心指数》白皮书。根据该白皮书,社会发展信心指数,指通过诸多指标的综合测量,指向受资助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信心。指数能够揭示受资助大学生群体处于的具体生活环境和其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态度和信心。

调研主办方对受资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业情况、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未来发展、恋爱状况、资助效用、爱心传递等诸多方面进行测量,通过系列的加权和汇总计算,得出90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社会发展信心指数为80.4分。

根据调研,父辈的职业分化、民族差异、生源地区别、学校所在地的不同、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流动方式、年级的增长,都没有在学生的社会发展信心上造成明显分歧;甚至在经济状况稍好与稍差的家庭之间、在完整家庭与不完整家庭之间、在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之间,受资助学生均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判断和积极态度。“换言之,在社会信心这个问题上,没有哪一个子群体明显落后”。

调研的组织者认为,一方面,社会整体的快速前行和流动机会的多样化,在普遍意义上给了当代大学生更充分的社会信心;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社会资助,在相当程度上弥合了由于先赋因素带来的现实生活中的鸿沟,也极大程度地、整体性地提升了受资助学生的社会发展信心水平。

该白皮书指出,提升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信心,不仅仅是依靠单一的某个主体,而是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连接的平台,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打破阶层的固化,促进社会的流动,提升社会发展的信心。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不仅自身参与协同合作中,还可以带动更多社会主体的参与,促进更多社会资源的倾斜。这不仅能够提升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本身的社会信心,更能够提升社会各个阶层的社会发展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现状

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依然是我国农村发展中非常明显的一个问题,城市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让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半城市化的现象,这也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是由于城市的带动作用不足而产生的现象。

2、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与完善同我国基本国情一致的产业体系,以实现农业经济新的发展,使得农业产业体系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确保提供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农产品,同时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就需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吸纳和采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帮助农村建设和完善其基本设施,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对于农村的医疗与教育事业也要给予高度重视,使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以更好地改善城乡一体化格局。为了更好地推动城镇建设工作,需要对城乡的发展实现统一规划,尤其在空间布局方面,更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布局方案,同时,还要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以确保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不受伤害。

3、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发挥农业科技的巨大作用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方面的科技与技术也层出不穷,我国要结合具体国情,对农业科学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方面的人才培养是发挥农业科技作用的首要措施,我国需要鼓励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对取得较大成就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我国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包括研究领域、技术领域以及应用领域的人才,以更好地研发新技术,并使得各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要鼓励科技人才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使得各种先进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动,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2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我国要对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要根据具体地域特点来对现有的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深入调整。对于蔬菜重点产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使得其种植面积能够趋于稳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园艺产业,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在管理方面更要注重其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推行。对于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以及一些有机农产品更要给予相应的推广和支持,为其提供一定的生产条件,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整体水平。要优化其经济结构,还需要加大研发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力度,更具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新品种的研发来优化其产业结构,提高各种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性,促进产业优化与升级。

4、结语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更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推动农业更好地发展,国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节约农业、循环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谋划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打造升级版、催生“又一春”,关键一招是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内引外联促进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扩展。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我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空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版的新支点,能够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越大的地方,发展空间也越大。互补就是互利,发展禀赋互补性越强,互利共赢的利益汇合点就越多。“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能够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村生活真有趣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小时候曾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些天过的十分有趣,十分有意义。

那时是冬天。一大早,我就跟一些小孩儿去“偷”番薯。不一会儿,我们就挖出来一堆完好无损的番薯,小孩儿们还说:“今天是到亲戚家挖,平时我们都是背着家人去偷挖几个,挖出来还是乱七八糟的。”接着,我们又到了一片荒地上,挖了一个坑,把番薯放入坑中,盖上一层枯草,再去找一些玉米秆点燃后放在枯草上,初步步骤完成!

接下去是漫长的等待。在这些小孩口中得知,他们假期时,就去爬山,到山上去抓一些虫子,摘一些果子吃。或者抓几只蟋蟀来斗。总而言之,比城里的生活要好几百倍。

该聊的聊完了,番薯也熟了。推开灰,印入眼帘的是几个外皮流出了糖浆并发出香味的红薯。剥开皮,吃一口,又糯又香,令人赞不绝口。

吃完了番薯,这些小孩又找来了一种树根,叫我咬一咬。我咬了一下,树根里的甜味冲到了舌头上,好甜啊!小孩们拿出一片厚树叶,耐心地教我怎门吹出声音……

其实,农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处处都有趣事,新奇事。

[农村生活真有趣三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农村美景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的天是那么的蓝,农村的地是那么的绿,农村的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农村的花是那么的芬芳,农村里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童真的欢笑声,农村的风景是那么的好!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姑娘穿着美丽的绿色的衣服,梳着漂亮的发型,悄悄地潜入乡村,柔和的春风吹在脸上,让人心旷神怡,春在绿叶上,垂柳抽出嫩嫩的绿芽,像一个个淘气的绿娃娃。天上的几只蝴蝶,有时翩翩起舞,有时立在花枝上。“一年之计在于春”辛勤的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耕种,为的是丰收的秋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姐姐来了,天渐渐热了起来,透蓝的天空挂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像被太阳烧化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像一个巨大的蒸笼,人在地上走都觉得的烫脚,树也被晒得垂下了头,知了在不停的叫着,仿佛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钻到树荫中乘凉,孩子们在大树下,嬉戏、玩耍。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婆婆提着果篮来到园子里,瞧!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树上,像害羞的小姑娘,黄澄澄梨儿也在枝头凑热闹,五颜六色的枫叶像蝴蝶飘飘悠悠地飞下来,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冬爷爷忙忙地接了秋婆婆的位置,寒冬腊月中,一片片雪花像一个个机灵的小精灵跑了下来,覆盖了整个农村,把大地打扮的粉妆玉砌,孩子们围上围巾,戴上手套,开始堆雪人,打雪仗,开心极了。

我喜欢万象更新的春天,骄阳似火的夏天,果实累累的秋天,大雪纷飞的冬天,更喜欢四季各色的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还有什么不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希望能帮到大家!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河南高考零分作文:农村孩子总是受害者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高考作文材料大意是: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要求考生给父亲写一封信。

写给出题者(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在经历十多年千辛万苦耐心等待之后,我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激动之情无法言表,仅希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

在备考之际,作为一名洛阳市栾川县山区的孩子,我曾无数次想象走进考场的情景,我也数十次的学习、观摩了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作为语文考试的大头,作文必然占据很多比例,所以,对作文我等是万分看重的。

尊敬的老师,您好。看到上面的材料后,我不知道如何提笔写信。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栾川县,一年365天都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最近,刚忙完甜瓜又开始收麦子,收完麦,又开始种玉米。农村,犹如横亘在他面前的黄河长江一样,出村对他而言就是天方夜谭。父亲,一个一辈子只和土地打交道的质朴农民,他怎么会有车呢?当然,他有车,那个爷爷手里就有的架子车。平时,拉着驾子车老远就给别人让道,父亲拉驾子车时就是爱听那广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94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佛第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农村大变样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清清地小河旁,有个幸福庄,男女社员忙生产,生活大变样。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真实写照。

这里有条金华有名的梅溪江,它的源头就是安地水库,清沏的河水,能看见河床底砂石的颜色和小鱼、小虾。夏天,人们在河边放牛羊,还可以在河里洗澡游泳,捉鱼虾。

我的姨婆家就住在这山清水秀,的梅溪江畔一个小村庄,——下付清口殿,村东头有座不大的庙,庙后有棵大樟树,听说有五六百年的树龄了,四个大人才围的过来的树杆,枝繁叶茂的树冠,笼罩在庙顶,严然像个保护神,这个村子也就因此而得名叫“清口殿”

村里原先的房子,都是泥墙,有的还是茅草房。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勤劳,现在家家户户都种花木,树苗,每年的收入都有几十万。看原先的泥墙,茅屋都变成了别墅式的新房,家家都有轿车,本来过河要跡脚淌水,现在河面上架起了,飘亮牢固的大桥,平坦光洁的水泥大道直通门前。

自家种的粮食、蔬菜瓜果,美味又安全。我真想长大去这里当个新型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丽的新农村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来,国家的新农村建设使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家附近是一片荒草地,而现在那里已建成一个个崭新的微景观公园。

看那一个个公园一条条宽敞而平坦的公路和城市里的建设相比毫不逊色。还更有一番风味。新农村有一条小河,以前那里是一条臭水沟,里面全是垃圾,而现在小河不仅清澈见底,还依借小河道的周围建立一个游乐设施,这可把我们这些贪玩的小孩乐坏了。小河上还建了一座漂亮的桥,我把它取名叫“和谐桥”。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很勤劳和友善一派和谐的景象。

穿过和谐桥走在绿树如茵的公园里,我们可以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锻炼身体。里面还有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路,我们放学后经常去那玩游戏,再往后是个小假山,山上一片翠绿,有个小巧的瀑布,看着特别惬意。顺着小路上去,我们到了一座亭子,那座亭子便是我们的“秘密基地”,所以我必须保护它,绝不允许有“某某某,到此一游”!

家乡在我心中最美,家乡的景致独一无二,欢迎大家来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农村高校专项计划自荐信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叫彭xx,今年17岁,是来自湖北省武汉二中高分班的一名理科生。今天,我怀着对中科大的敬仰与向往,郑重地向您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小时候我就了解到父亲尽管高中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中贫困不得放弃他的大学梦想,而我的母亲更是因为家中有5个姐妹要养育,在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他们的经历让我意思到了学习机会的珍贵,也让我一直把考上一所知名学府(例如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与科学家闻名的中科大)作为梦想。为此,我学习过珠算,上过奥数班(初中时获得过“希望杯”、“创新杯”全国三等奖等),英语也是从小学起。渐渐地,我意识到学习知识是令人快乐,尤其是当我主动的去发现知识并掌握的时候。当然,学习的同时我也没忘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踢了两年足球,热爱羽毛球与篮球。

进入高中,我在学习6门学科的过程中,发现我对数学、物理有着特别的兴趣与天赋。听物理、数学课的时候,我总是特别的来劲;在数学、物理考试中,也经常取得高分;在高三的全国物理竞赛中,更是获得省级二等奖。当然,在综合成绩方面,也基本稳定在前100名(武汉二中高三共1050人)。同时,我在高一时担任班长一职,在高二、高三时是团支部书记,也是我们中学爱心社团的一员——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我总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同大家一起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前进。

今年年中国有了第一艘航母“南宁号”,有了第一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旗”汽车,有了第一辆“月兔号”月球车——这一系列的突破,让本来就对物理感兴趣的我不禁向往着能在将来为中国的工业发展献一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从民用到军用机械,自主研发的产品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很大一部分核心部件需要依赖进口。当然,我们国家的许多科研工作者们正日夜工作以缩小差距,而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希望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献上我的微薄之力。因而,当我看到知道有机会参加中科大自主招生时,当我看到有可能进入“王大珩光机电英才班”和“力学科技英才班”时,我心动了:若我能通过这次自主招生并在高考后成功考入中科大,那么我将离我的梦想——为中国工业发展尽力——更近一步!

我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着发自心底的憧憬,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为梦想插上翅膀的机会!如承俯允,无任感荷。

此致

敬请教安

自荐人:彭xx

20xx年12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村城市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只能在脑海里构思乡村的样子。我常在想,乡村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的和谐,该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闲适,该是吹箫打鼓看戏的热闹。趁着放假,我来到乡村来感受乡村的别样风致。

我终于离开了喧嚣,回归到自然的怀抱。这里没有杂乱,只有书上鸟儿的歌唱,只有清泉在岩石上的朗诵,没有吵闹,能看到小鸟在空中飞舞,能听到清风拂过一篇的树叶。微风中,树枝正在对我们招手。

乡村的空气是甜甜的,里面夹杂着花朵,情操和泥土的气味。这味道没有城市里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没有城市里高高烟卤排放的废气,它给人一种由身体到内心透彻的舒适感,乡村的空气里荡漾着宁静的气息,偶尔的一声犬吠,一句老农的吆喝,却把这份宁静衬得更加风致了。

当地的农民老伯带我们去看田野。田野里碧绿一片,禾苗勃然生长,书写着不可压抑的生气。当我们赞叹乡村的自然与美丽时,老伯却摇头叹息:“这样的风景快要没了,村里的人商量着将它卖给开发商,说什么要建别墅区。”看着我们不解的眼神,他转身指向土路,“这里本来也是农田,不过要建公路,所以将田野埋了。”我不禁感到可惜,难道乡村的发展要以乡村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难道城里人的享乐必然要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

中午的时候,我们留在老农家吃饭。老农十分热情,张罗了一桌好菜。席间我们拉起了家常。原来老农有五个子女,但由于都在城区工作,平日根本抽不出时间回来看老农,只能通过电话报个平安。我在老农脸上看到了一种寂寞和无奈,冷冰冰的通过电话线的问候怎能比得上面对面的吃饭交流?城市经济在发展,乡村却停滞不前,越拉越大的城乡差距带来的是越来越远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回来的路上,我感慨万千,乡村之行给我带来极其矛盾的感受:我赞叹于乡村的风景优美,感恩于造物主恩赐于我们工业化时代的最后一方净土;但我也痛心日益被侵蚀的乡村环境。隆隆前进的工业化文明夷平了原本只属于乡村的农舍田野,也夷平了我们对乡村的纯净的希冀;经济的马车拉动了城市的迅猛发展,却将乡村遗忘在了后面,城乡发展日益呈现出不和谐的一面。

满载欢乐与欣喜,乡村在心中镌刻。

乡村是“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美丽。乡村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悠闲,乡村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祠堂通用对联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奉之以乐,安之以礼;  金鼎呈祥,龙香结彩;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 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银台报喜,凤烛生花。  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祭用烝尝,仰酬祖德;  僾见忾联,孝思不匮;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 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 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

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八言通用对联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 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村田园风光400字作文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虽然不比城市繁华,但它深深的吸引着我。

乡村的小路不像城市的公路那么辽阔,但走在这弯曲的小路上,走在油菜花地里,油菜花们有的向我们微笑,有的张开手,似乎在欢迎我们似的。微风吹过,五彩缤纷的蝴蝶在油菜花上飞来飞去,使乡村的田野变成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多么美丽的农村风光啊!我爱农村风光!

周末,我经常和爸爸妈妈来到老家,我们躺在那开着野花的草地上,沐浴着柔和的风,晒晒太阳,是多么一件惬意的事。多么美丽的农村风光啊!我爱农村风光!

农村风光虽然简朴,但这的人却十分快乐。不信就来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升级”以后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三四年级时,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是步入高年级后,自在的生活突然“灰飞烟灭”了。

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从书包里拿出厚厚的课本,思绪紊乱地做着笔记。老师上课的内容我听也听不进,只好在课桌上胡乱涂鸦。同学们个个也是无精打采,趴在课桌上。“专心听课!”老师的一声喝令给我们泼了盆凉水,“再这样抄词语!”我们只好强行睁开眼。

过了几天,连续发下的试卷让我简直是几近崩溃,“这才上几堂课就考试,真要命!”我轻声抱怨道。几天后分数公布了,教室里一片鬼哭狼嚎的,虽然我考的分数还算不坏,但同学们不是八十就是七十,大概也受了这突如其来的考试的影响。连一向要跟我争“学霸”的小r也拿着一张七十四分的试卷打瞌睡。看来这“升级”之后,全班都是“脱胎换骨”了。

学习压力已经施加到不能再加了,可老师偏偏还要给我们增加压力,身为学习委员的我更是感到几分紧张。天天上下课端本子,发本子已让我厌倦,可有时我甚至嚼着一口饭就跑向办公室。可回去后,那喋喋不休的家长群里还在声称我们不给力。那到底怎样才叫给力?

折腾了一周,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这下应该可以减轻负担了吧。但一望黑板,上面的作业几乎有星星般多!语文作业,数学作业,连平时最少的英语作业都有三四来条!回家后写着一摞摞本子,我整人呈崩溃状瘫倒在桌子上,“升级”后想减轻些压力真可谓难于上青天,此时我真迫切能穿越回“幼年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农村环保作文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乡风文明建设,造就了溪底村广大村民“勇于奉献、扶弱帮困”的“溪底精神”.无论是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建设的需要,还是黄衢南工程建设的需要,溪底村的这一精神都得以充分显现.

“支持政府工程建设是分内事.”在黄衢南工程建设拆迁征地期间,这是在溪底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村民邹增交,因白水坑水库建设、黄衢南高速建设需要,3年内两次拆迁,每次都是先进,并成为黄衢南高速江山段的第一个动迁的拆迁户.平瓦厂地磅房、琉璃瓦厂部分厂房等也因项目建设主动拆迁.

扶弱帮困也是溪底村村民的美德.在得知周炉村修水坝缺少资金时,该村在资金上主动给予帮助,成为我市强村与弱村结对的又一个缩影.不仅如此,溪底村在岩河村硬化道路、集镇建设等方面都是出钱又出力.

乡风文明村容美,溪底的村民们感到生活十分惬意.如今,村民们都享受到房屋财产、意外伤害及相关的政策性保险等待遇.每逢“老人节”,村里的老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还可领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慰问金.村民们由衷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农村老百姓也过上了文明生活:垃圾不再乱倒,说话懂得礼貌,白天辛勤劳作,晚上读书看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校园一景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早上,上学。进了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

花坛是花形的,是六瓣的。围墙上面刻着许多画比如:双龙戏珠,孔雀开屏等画。围栏是用铁做的。像一片片叶子镶嵌在围墙上。

花坛里的一朵朵鲜花色泽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光彩夺目。花的种类很多:鸡冠花、喇叭花、君子兰等,真是令人心醉。花的颜色有:淡红、洁白、深红的,淡红如霞,洁白如雪,深红如火,这里的花都很漂亮但是我最喜欢君子兰。君子兰的花开在中间,呈粉红色。如果你靠近它,醉人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使你感到香气袭人。花边是粉红色的,越靠近花蕊就越淡,最后几乎变成白色。一阵风吹过,花香气味香浓,香里还带着一股清馨。看!有一只、蝴蝶飞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在跳舞。小蜜蜂也飞来了,它为花儿采花蜜。

花坛的中间有一个用石膏雕的少先队员群像。中间的小男孩左手举着火炬,彩带随风飘扬,两眼目视前方。右边的小女孩梳着齐而短的头发。她敲着小鼓好像让我们时时刻刻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左边的小男孩举着喇叭,催着我们向前冲,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为祖国争光。

我爱这如诗如画的大花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丽的农村风光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城市孩子,整天生活在噪音与繁忙之中。8月26日,扬州电视台泡泡堂便组织我们小记者去高邮卸甲镇体验农村生活,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之一的便是那儿迷人的农村风光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在农村,一眼望去全都是绿色。高大的树木好似一位巨人张开绿色的手臂为人们撑起一座太阳伞:天空好似被洗过一般,湛蓝湛蓝的,空气格外清新;遍地还未长好的麦子绿油油的,好似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道路弯弯曲曲,它像调皮的小孩在捉弄人一样,时隐时现,芦苇随风摆动,小河哗哗流淌,远处,一些农舍里升起袅袅炊烟,更是给人一种全身心的放松,一种无忧无虑的感觉。

农村不仅绿色多,小路美,从早到晚景色更是别具一格。清晨,当太阳离开地平线时,红彤彤的仿佛是面光焰夺目的玛瑙盘,缓缓地向上扶起,公鸡啼鸣,勤劳的农民纷纷起床干活。我推开院门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这空气中没有一丝杂气,远比城市那浑浊的空气好得多。此时此刻,那些停留在植物上的顽皮的小露珠好似珍珠一般,用手轻轻一碰,它便翻了个跟头,”嘀“的一声落在了地上。

晌午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河水被日光照得波光粼粼,只有岸边的柳树才能带给人们一丝凉意,那些芦苇、小野花好像随时要被晒蔫了似的,许多知了趴在树干上大声喊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老人们把竹椅搬到了大树下乘凉,他们扇着扇子,一会儿埋怨天气炎热,一会儿讨论这天气对麦子的收获情况。

傍晚,晚霞映红了天空,这晚霞似燃烧着的火焰,如五彩缤纷的绸缎,天边那红的、金的、紫的……,晚霞一团团,一片片美不胜收。瞧,那浅红色的多么像桃花,鲜红色的多么像郁金香,深红色的多么像玫瑰,万缕霞光好似展翅飞翔的凤凰,它载着由笑声、水声、歌声汇织成的山村交响曲,悄然消失在了天空尽头,天空中只留下一丝余霞,过了一会儿,便”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了。

夜幕降临,一切又恢复了寂静,知了不再歌唱,动物不再嬉戏,偶尔只能听到几声蛙鸣,一切便又沉静在睡梦之中。

农村还你宁静,还你活力,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潺潺的流水,清澈的池塘,清新的空气,怎能不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