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经典20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鼓励我,我要继续努力,我要再次成功!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093

作文

109

2024神舟11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秋节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作文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9月15日是中秋,原计划边吃中秋月饼边赏月,因为“莫兰蒂”台风的到来泡了汤。欣闻天宫二号在中秋之夜发射,一家人围着电视边吃月饼边看发射直播,直呼过瘾,真是一道地地道道的精神大餐,天宫二号扬我国威,是中秋之夜最好的礼物。

天宫二号扬我国威,标志着我国迈向空间站时代。这是继天宫一号后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回想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是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成功抵御了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了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实力。从“两弹一星”、“一箭三星”、“北斗巡天”、“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到“天宫二号”,无不展示着中国国威,彰显大国风范,让国人倍感自豪和骄傲。

天宫二号扬我国威,这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国防事业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现代化建设和切实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宫二号扬我国威,我们要牢记千千万万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隐姓埋名,把健康、青春、甚至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们始终以发展国防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们永远值得我们牢记。

天宫二号扬我国威,我们要努力学习。如果把祖国的国防事业比作一座宏伟的大厦,那我们也是其中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孜孜不倦地为国防事业大厦添砖加瓦,这座大厦才能更加根基稳固,越建越高。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将来把工作做专、做细、做精、做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追求有所作为,为将来在本职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建功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观后感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成功升空,将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9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两个飞行器形成组合体。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二号。

20日

航天员开展太空养蚕实验,完成首次太空跑台训练以及在轨眼手协调、听力等身体机能的测试。同日,天宫神舟组合体由倒飞状态转为正飞。

21日

两名航天员进行在轨脑力负荷、在轨情绪特征研究等实验和测试。

22日

航天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实时下传实验数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景海鹏、陈冬通话。

看似丰富有趣的太空生活背后少不了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和许许多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付出,今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将着陆在位于咱四子王旗阿木古郎主着陆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航天科技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去科技馆看航天科技展览,我们一进科技馆就买票入常

我们来到二楼展厅,看见了一个B2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它可以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我觉得它的力量还可以。我们又来到另一个展厅,看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航空母舰的模型,它是我国从俄罗斯买来的,它的舰身总长是304.5米,宽70米,它可以同时发射200多枚导弹,甲板上有很多飞机,还有大炮和子弹,它拥有丰富的雷达装置,是目前世界最强的一个军事武器,这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们国家拥有这样先进的武器太好了。

接着我们看了长征2F运载火箭,它是我国科学家自行研发的。它是我国助推力最大的一个。我还看见了杨利伟宇航员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的模型,它的两边是太阳翼,中间由三部分组成: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轨道舱是圆柱形的,返回舱是钟形的,宇航员就是在返回舱里活动的,他们还会返回地面的。

看了这个展览,我觉得很高兴,它使我懂得了许多国防知识,让我明白了我国的航天科技在世界上是多么的领先呀!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航天科技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12月2日1时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开始了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号重量约为3780公斤, 搭载的月球车重量约140公斤,比美国和前苏联的月球车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齐全。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飞行约5天, 进入100公里环月圆轨道飞行约4天,变轨进入15公里*100公里椭圆轨道,再飞行约4天后,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慢慢由动力控制软着陆,成功后探测器释放玉兔月球车,开展预定的月面巡视勘察,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一系列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探月航天器包括着陆器和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它不仅要在月球表面上实施软着陆,并且还要在月球上释放我国首辆“玉兔”月球车, 获取月球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发回数据和图像,再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此次探月成功将开启我国航天的新篇章, 中国将是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远程遥感通讯控制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嫦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成功后, 其中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地面遥感控制下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搜索范围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此次科学目标包括: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月表物质成分和资源调查、月球内部结构, 携带光学望远镜、测月雷达、紫外相机等设备在月球开展科学实验,观测宇宙和回望地球,考察日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三号将刷新人类月球探测史的几项“首次”,包括首次把“望远镜”架到月球上、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用雷达对月球进行两个深度上的精细探测。 如果嫦娥三号月球探测获得圆满成功,这为进一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计划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我国目前已经发射成功了的北斗导航卫星22颗。

3月30日凌晨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2016年春节后中国航天的首次发射。

这颗星属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与其它在轨卫星共同提供服务,将进一步增强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星座稳健性,强化系统服务能力,为系统服务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火箭第225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第73次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次数已占中国运载火箭所有发射次数的近三分之一。

长征三号甲与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型火箭共同构成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该系列火箭目前包揽了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主要用于执行北斗导航工程、通信卫星、国际商业卫星等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高达98%,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的“金牌火箭”,也是中国航天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火箭”。2015年曾创下中国航天单一型号火箭年发射次数9次的“最多”纪录和发射周期17天一发箭的“最快”纪录。

据悉,“十三五”期间,长三甲系列火箭仍将保持每年10次左右的发射频率,并有望在此期间迎来百次发射,成为长征火箭家族里第一个单一系列发射次数过百的火箭。

中国火箭的“百次”跨越

2007年,中国长征火箭家族完成第一个百次发射。

2010年,担当“主力军”的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完成百次发射。

“十三五”期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将有望实现单一系列火箭的百次发射。

2024年前后,在所有飞行过的十余种火箭中,长三甲系列火箭中的长三乙火箭将有望完成单发火箭的百次发射。

相关阅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

2014年11月23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航天科技观后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去科技馆看航天科技展览,我们一进科技馆就买票入场。

我们来到二楼展厅,看见了一个B2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它可以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我觉得它的力量还可以。我们又来到另一个展厅,看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航空母舰的模型,它是我国从俄罗斯买来的,它的舰身总长是304.5米,宽70米,它可以同时发射200多枚导弹,甲板上有很多飞机,还有大炮和子弹,它拥有丰富的雷达装置,是目前世界最强的一个军事武器,这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们国家拥有这样先进的武器太好了。

接着我们看了长征2F运载火箭,它是我国科学家自行研发的。它是我国助推力最大的一个。我还看见了杨利伟宇航员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的模型,它的两边是太阳翼,中间由三部分组成: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轨道舱是圆柱形的,返回舱是钟形的,宇航员就是在返回舱里活动的,他们还会返回地面的。

看了这个展览,我觉得很高兴,它使我懂得了许多国防知识,让我明白了我国的航天科技在世界上是多么的领先呀!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凯旋。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记者了解到,湖北广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七一一厂,也为这次神舟飞船提供了重要的通讯技术保障。

下午两点,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地面搜索人员前往返回舱预报落点,返回舱顺利着陆。为了保障神十一顺利凯旋,七一一厂派出了六人专家组,在两个月前已经与搜救大队汇合。今天一大早,技术人员进入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进行飞船返回后搜救的最后准备。

据湖北广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硕介绍,今天当地阳光明媚,风也不大,天气状况良好,搜救工作进展顺利。当然,除了良好的天气外,专业的技术也必不可少。为了保障搜救工作正常进行,前期他们进行了多次演练。

王硕称,他们进行过九次演练,除了陆地上的演练,这次考虑到复杂天气,还在水里和沼泽地进行过演练。

七一一厂技术人员在现场,主要是保障通讯系统语音清晰,图像优质稳定,确保将飞船回收的场景实时传输到北京。搜救顺利完成后,技术人员还将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据了解,本次七一一厂提供了两套神州通讯保障设备,超短波通讯系统和413通讯系统。今年6月,技术人员就完成了对所有通讯设备的返厂检修和保养工作,9月份完成了现场安装。

七一一厂生产的神州通讯保障系统,从神州二号到神舟十一号,一直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今后,他们也将继续研发新技术,为神舟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讯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神舟十一号飞船回家观后感

全文共 4355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力量在默默支撑?《经济日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探听神舟十一号回家背后的故事。

一项始于1958年的探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自1958年起,一直进行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研究,承担我国各类航天器的回收着陆重任,是保障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重要力量。508所相关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9年7月10日,508所提出T7M探空火箭研制任务,以此探索液体探空火箭研制的技术途径。该型号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启蒙型号。1960年4月17日,T7M-003探空火箭发射升空,箭体乘降落伞徐徐降落在东海之滨,这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历史上的首次成功。1966年发射的两枚T—7A火箭,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批次小狗上天的回收着陆任务。

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在我国国防装备大型实验数据舱回收系统研制中,为摸清有效载荷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对再入段进行实时测量。当再入速度达到马赫数10甚至更多时,有效载荷与周围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可达到千摄氏度以上,会出现“黑障”现象。在当时遥测技术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将这阶段的数据先存储在有效载荷的数据舱磁带中,在着地前将数据舱弹出,对其实施减速并回收,然后通过回收磁带的方式获取数据。

508所承担了此项任务,先后参加了四十余次发射,全部完成回收任务,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5月18日,在我国首次远程火箭全程试验中,南太平洋成功回收数据舱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成功范例。

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跨越的又一大步。科学实验卫星回收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在此次系统研制中,508所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理论分析计算、地面试验和风洞试验验证,解决了降落伞、时间机构、真空润滑等多项关键技术。1976年12月10日,508所首次成功完成科学实验卫星回收舱的回收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卫星回收的国家。2016年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安全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我国返回式卫星时隔十年后再次安全回家,为我国返回式卫星金牌回收系统再添一枚新的勋章。

截至目前,508所先后完成了我国所有7个型号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参加了25次发射飞行试验,成功率达到100%。

载人飞船回收是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又一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次日成功降落在着陆场,回收着陆系统首次圆满完成飞船回收与着陆任务。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次日返回舱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载着3名航天员成功着陆,为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画上了圆满句号。2016年6月26日,多用途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首次飞行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2014年,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在完成近80万公里的绕月旅行后,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并采用半弹道跳跃的方式再入返回地球家园。这是我国首次航天器深空飞行后进行回收着陆,标志着航天器回收技术达到了能够满足深空探测返回的水平,是我国航天器回收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我国后续飞船的论证和研制中,基于返回质量和飞行参数等技术条件的不同,回收着陆系统将采用基于群伞的气动减速方案,并需要在超音速条件下打开稳定减速伞。目前,508所已经成功完成了大型群伞技术的验证和超音速稳定减速伞技术验证,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项安返神器显神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面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十战十捷’所积累下的雄厚技术储备和成熟产品序列,五院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针对神舟十一号飞船运行、返回轨道提高所带来的新风险,开展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在保证航天员返回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自我加码,聚焦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这一更高的要求,对成熟技术、产品、工艺进行了创新和优化,让航天员回家之路更安全、舒适”。

检漏是航天员进入返回舱后的首要工作,只有确保舱门与接口处完全密闭,才能保障航天员在乘返回舱回家时,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我们研制的载人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整个仪器不到5公斤,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所需时间小于8分钟,可以实现对舱门密封情况的快速、准确检漏,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院510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舱门快速检漏仪将成为后续空间站和货运飞船等任务的标配,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从距离地球393公里的深空返回,对于神舟飞船返回舱而言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极端挑战。返回舱身处深空低温环境中时,轨道高度的增加将让返回舱经受更长时间的低温考验,舱内数十台设备存在因低温结露而罢工的风险;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后,又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最高可以达到1500多摄氏度。为让航天员和舱内设施经受得起这“冰火两重天”的挑战,五院总体部勇于创新,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武装上了“多层防护衣”这一利器。

防护衣的里层是厚厚的划分成网格状的防烧蚀材料,防护衣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在大大提高外热流吸收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红外辐射能力。此外,在防护衣内部,五院技术人员还通过增加舱壁加热回路、优化风机管道布局、增加设备单独隔热层等措施,增添了新保险。通过多重保护,科研人员确保了返回舱温度始终维持在30摄氏度以内这一适宜的温度。

为让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泰然处之、安全归来,五院502所和西安分院采用更加智能的产品武装神舟十一号,让其具备“出现一个故障系统正常工作,出现两个故障保证飞船安全返回”的本领。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显著提升了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确保飞船可以在地面指挥系统无法提供支撑的紧急关头,自主进行应急返回,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辅助航天员确定落点的优选方案。

在502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SoC片上系统芯片和SpaceOS高可靠实时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撑下,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制导与控制性能将更为优异:在落地精度上有了大幅提高,优化的轨道方案将减轻失重下高负荷对航天员的压力;并使得飞船具备了“半自动控制模式”这一独特本领,在航天器姿态失控时,航天员只需要操作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态,为安全回家再上一道保险。

降落伞和缓冲发动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的重要防护网,他们将联手合作,让返回舱温柔地拥入地球母亲怀抱,减轻着陆冲击对航天员健康的损害。针对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不可测试环节多的特点,五院508所利用仿真手段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校核验证。γ光子测距技术是决定缓冲发动机“精准刹车”的关键,508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γ高度控制装置,填补了国内高精度γ光子测距技术空白,通过神舟十号全面验证了产品性能,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前“稳、准、好”的刹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需要几步?这个听起来像开玩笑的问题,却真真切切地摆在五院508所科研人员面前。原来,神舟十一号飞船降落伞装置主要用于降低返回舱的速度,保证返回舱的稳降姿态,使航天员安全平稳降落。其中,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主伞虽然块头大,但重量却不到100公斤,收拢后装进伞包内的体积还不到200升,可以塞进普通的家用冰箱。然而,这种“塞”可不是随便一揉塞进去,而是需要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伞。

“按专业说法,包伞就是将降落伞的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装进伞包内,使之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并保证伞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气流吹袭和不与其他物体钩挂,在工作时则要保证按预定程序开包工作。”五院508所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原来,降落伞制作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就进入了包伞环节。整个包伞流程有几十道工序,主要步骤有:晾伞(用于释放材料内应力和清理多余物)、叠伞衣(将伞衣按顺序整理)、梳理伞绳(确保任意两根伞绳不出现交叉或缠绕)、整理伞包、装填降落伞、封包、称重。每一步都影响着1200平方米的巨伞怎样装进200升的伞包,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梳理伞绳、装填伞衣、封包等环节。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耳机线、电源线、项链等打结的情况,得花不少时间将其解开。神舟飞船降落伞有96根伞绳,伞绳长度将近50米,该如何摆放确保它们不会缠绕“打架”呢?相关技术人员道出了“秘诀”:首先,伞绳采用特殊材料制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结。其次,工作人员会用一种叫梳绳夹的工具,将伞绳按照编号顺序依次排列进梳绳夹内。工作人员手持每12根一组的梳绳夹,从头理到尾,近50米的距离来回要走好几趟。梳理之后的伞绳就可以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伞包内,保证了伞绳拉出时不打结不缠绕。

要把降落伞装进伞包既需要技术人员灵巧的双手,也需要借助15吨的压力。把伞衣装填进伞包时,需要3个人同时操作,一人为主,两人为辅。辅岗两名人员负责整理伞衣并送入伞包,主岗人员负责将伞衣叠放平整并初步压实。伞衣折叠后像卷起来的棉被一样粗,装填进伞包既要均匀有序,又要充实饱满,不留空隙,这力度的控制全靠包伞人员的双手。压实伞衣时,用拳、用掌还是用手指,要根据伞衣在伞包中的位置灵活使用,不能蛮干,否则会损伤伞衣,一定要用那么一股巧劲儿。当然,只靠人的双手,很难将降落伞全部装填进伞包中,还需要来自压力包伞机重达15吨的压力,将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压进伞包内。包伞过程需人工与压力包伞机配合进行,底层伞衣用包伞机压实后,便可以继续手工装填。反复数次,降落伞便全部被装进伞包内。

伞衣伞绳全部装填进伞包后,需要将伞包的口封住,专业人员管这个叫“封包”。由于伞衣伞绳是在压力包伞机的巨大压力下塞进伞包内部,当包伞机压力撤除,伞包内压实的伞衣伞绳也会随压力减小而膨胀。因此,封包就需要在压力解除但伞衣还未来得及膨胀的一瞬间进行。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抽紧封包绳,要求两人力量均等且同步,慢慢收紧封包绳。围成的绳环大小达到规定尺寸后,第三名操作人员系紧封包绳。整个封包过程持续十几分钟。封包结束,操作人员一般都会甩甩手,缓解一直紧绷的肌肉,强度不亚于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

从200升的伞包到空中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其展开过程也就几十秒。但这短短几十秒背后,却是包伞人员数天的包装、加工人员数月的缝制、设计人员数年的计算与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作文700字:圆航天梦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碧空如洗,明月似镜,正当全国人民欢庆中秋佳节之时,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按预定计划,适时发射,奔向太空,一道美丽的光弧划破苍穹,给中国人民的节日献上一份厚礼。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华美乐章。46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有了异乎寻常的巨大进步: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见证着中国人航天梦的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6年9月15日晚10时04分,人们盼望已久的“天宫二号”,一声呼啸,直冲云天,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突破。“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各行各业的鼎力相助。“中国梦”是一个全民族的超级“大梦”,其中就包括着无数个个人或行业的“小梦”,中国人的“航天梦”就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梦,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充分发展,中国人的“航天梦”得不到实现,也会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像中国这样一个十三亿人的大国,如果在航天事业上落后于人,乏善可陈,就称不上是一个一流大国,就有愧于世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就无法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同时也会影响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因而,历任党中央对中国航天事业都一直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不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制定好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规划,而且在人财物上积极支持,大开绿灯,促使中国航天事业迅猛进步,屡创奇迹,不断给国人带来巨大惊喜。

习近平同志尤其关注和重视航天事业。1971年4月,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习近平回忆说:“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发展航天技术,不仅是民族智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提升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个国家对航天知识的普及程度,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水平。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是中国人“航天梦”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十三五”时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从载人航天到北斗导航,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在浩瀚宇宙,茫茫太空,中国航天将写下新的华丽篇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希望我们的航天人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打三岁到十岁,我便一直随同族兄族弟们紧密地团结在以爷爷为中心的武学班子之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最终没有能够成为一代豪侠。用波士顿咨询工具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战略目标的缺失。你看谁谁谁,人家哪个不是一身血海深仇,咬牙切齿要雪恨的。最重要的是,由于学校的蛊惑,我们一帮人等也就转练第七套人民广播体操去了,说是与世界接轨,不得不说这可是武学界的重大损失啊。另外尤为可惜的是,我们那个村子也没啥奇山异水的,所以一直没有机会错进一什么洞误踩一什么机关巧得一什么秘笈之类的。

所以,谁叫咱生不逢乱世,走不入歧途呢。一呱呱坠地就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学前听奶奶讲了些《山海经》的故事,小学看了两本小说《哪吒闹海》和《水浒传》,害我超级模仿秀了不少神经病。比如学哪吒光着脚丫子踩着火轮子差点没落残;学戴宗在上学的路上腿上绑沙袋经常迟到没少挨老师的臭骂,到后来《哪吒闹海》、《水浒传》被校长给缴了差点没惹我恶向胆边生抄了圆月弯刀手刃了校长,“有心入夥时,把一个投名状来”。上了中学以后,识得字多了成了有文化的人了,便经常性地托父亲去乡文化馆借了一些《说岳通俗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呼延庆挂帅》、《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现在想来,那真是儿时暑假里最为快活的事情了,据说现在的孩子喜欢在网上看另一群孩子写的魔幻小说,我没有体验过,但我始终认为,当年的那种纯阅读的快感,象儿时的童贞,永远要不回来的。后来,我在家里的米缸口上发现了16开的插图本射雕英雄传,那是相当的着迷,为此香花毒草的也没少看全庸、金庸新等同志的假冒伪劣作品。

恍恍惚惚,短暂而又难忘的少年时光就象我那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已削制的木剑一般(学董卓,佩剑上课,很酷!),在无数次往返于上学的途中与玩伴们无数次的切磋中,断了、短了、没了。到了大学,是个扮深沉的年代。都知识青年了还看武侠总认为不靠谱,于是泡图书馆整了一大堆叔本华弗洛伊德老庄李杜鲁迅罗素王小波费孝通等古今中外深而又深的著作啃了又啃,这一伟大转型宣告了我长达二十余年浪漫英雄主义大虾岁月的彻底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日凌晨,承载了13亿国人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嫦娥三号朝“登月”迈出重要一步。

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二期探月工程的主任务,将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球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活动,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据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嫦娥三号工程有三大目标,一是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二是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嫦娥三号任务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二是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三是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目前全世界仅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三号任务若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2日,A350将参加珠海航展,进行静态展示和飞行表演,这是A350这款世界最新的远程宽体飞机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早在1998年第二届珠海航展时,空客A330飞机就在航展上做过静态展示。空中客车还曾于2008年、2010年和2014年三次派出其旗舰产品A380参加珠海航展。

此次来华的MSN2测试飞机拥有完整客舱内饰,其客舱共配置252个座位,其中商务舱42座,经济舱210座。作为空中客车五架A350测试飞机中的一架,MSN2承担所有与客舱相关系统的测试。A350拥有业内最高的53%的复合材料使用率,为此,这架测试机还采用了显现碳纤维材料结构的特殊涂装。

值得骄傲的是,该机型还流淌着部分“中国血液”。陈菊明介绍,A350机体5%的制造工作在中国完成。而且中国工程师从项目伊始就参与了研发和设计工作,多项专利技术在A350部件设计中得以应用。它也是中国参与过的技术含量最高、合作范围最广、层次最深的外国飞机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长征五号是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基本型,火箭采用5米直径芯级,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长征五号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实现了中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不得不沮丧地说,参加工作以后,我的英雄情结便歇菜多年了。前两天看电影频道放映《雷锋》、《张思德》都没能唤醒这一伟大情操,今晚看完吴子牛的《英雄郑成功》,总算滋长了些油然而生的英雄情愫。那可不,郑成功撑的是收复台湾的民族大旗,打的是荷兰鬼子(遥指当年,望KEMA同仁勿以为恨),算得上是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大英雄了。这符合民心所向,顺应当前发展趋势,说不得,要顶一下。

老谋子说,举凡男人,打小都会在心底深处埋下点英雄主义存货,话音一落扭头便开始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歇斯底里厮杀,说是实践儿时梦想。马云更是打小便研习武术,发着高烧做着大侠的白日梦。待他有了阿里巴巴,也就有了进一步玩大儿时那点张狂劲的充足资本。首先是员工名字,一律以金庸小说中的一干牛鬼蛇神的名号相称,小马哥以风清扬自封,算得上是金庸武侠世界里的一哥了,据说僧多粥少,好名字不是人人想要就有,你叫田伯光、士兵甲没人跟你抢,但郭靖令狐冲乔峰那可都是大腕,得通过注册审批,名符其实,能者居之;其次是部门名称,什么光明顶、侠客岛、冰火岛,尽落草啸聚一帮绿林。

以上两位算得上是玩儿乐有所成的会家子了。搁我这可就没折腾出什么大气候。亏得我爷爷还是当年称雄乡里的一代武学宗师呢,我也没接下个衣钵。

记得小时候约莫两三岁时,我最为体弱,一跤跌倒,大人来扶,咔嚓一声,胳膊脱臼了。我至今还在琢磨这事呢,要么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搀扶之时不自觉运用了内力操了一招举火撩天、釜底抽薪什么的(咱这不是武学世家嘛,个个身怀绝技的,那些灌水的、潜水的、看帖不回的,可不要撞我手上,嘿嘿…),要千锤百炼我这块武学奇才,日后好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和谐社会。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中了化骨绵掌之类的歹毒法儿,为父辈们行侠仗义得罪江湖买了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10月17日电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

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和一院抓总研制。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将在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其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此前,天宫二号已于9月15日夜成功发射,目前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神舟飞船家族的第11位成员,它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为了满足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安全性、可靠性,验证未来的航天技术,飞船在原有基础上对三个方面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一是调整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的布局方案;二是新增配置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三是升级改造了交会测量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本次任务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再挽神箭送“神舟”,又上太空会“天宫”。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中国人朝着建立空间站的梦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此届航展上,航天科工将展出我国首个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快速入轨创新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及我国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

在本届航展中,海鹰无人机家族的“战士”们再次组合展出,同时采用目前展览高端的VR技术,将以无人机模拟操控互动演示给人以强烈的感官震撼,有的可以飞升到万米高空窥视敌人一举一动,有的可以携带小型导弹瞬间毁敌“大脑”,有的冲锋在震区搜集影像,还有的奔赴千里之外的海岛勘察测绘……而他们都是在借鉴飞航导弹技术的基础上,按照“基本型 系列化”研制成功的高性能无人机。

这些海鹰无人机的“战士”们已经在多个民用领域立下赫赫功勋——赴四川野生大熊猫基地、雅安震区航拍,变身“铲毒”无人机参加空中禁毒行动,并在海洋巡查、电力巡线、气象探测、环保监测、森林防火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上许多临海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的需求,中国航天科工及时向国际市场推出了新一代地波超视距雷达,它突破了地球曲率的限制,实时进行超视距探测,不依赖于气象条件,可对海面及海上大中型运动目标的超视距、连续监视,并能够及时提供先期预警情报,最大探测目标距离为160海里。

透过这些展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和实力,还有作为“顶梁柱”央企的责任与担当,更有践行“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理念的扎实行动和实践,我们致力于开展国际防务装备合作,服务世界和平与安全,搭建国际军贸合作平台,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构建中国导弹防御体系,赢得新军事变革先机,并早日将中国航天科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坚持乃成功之道——《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赵晨轩

开学第一课》开播啦!9月1日晚上,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开学第一课》的开始。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个富有科技感的节目。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无壳孵小鸡”实验。这一次实验由王源同学尝试做的。刚开始时,鸡蛋剪口都很顺利,到了打蛋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原来,这是已经孵了两天的蛋,蛋黄就特别脆弱,很容易碎。王源咬紧牙关,试了一遍又一遍,一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这时,王源已经有点泄气了。突然,观众席上响声一片,是同学们在给王源加油呢!王源受到了鼓舞,决定再试一次,这次他第一步都很认真、细致。我们也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静静的等着。他成功了,场下爆发出一阵掌声,我也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

持之以恒方可成功。当王源一次次失败时,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最终他取得了成功。我们学习不也如此吗?每位同学都想考一百分,可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如愿以偿了。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学习的过程很漫长,道路很曲折,也很苦,而这些同学在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坚持住了,迎难而上并用毅力战胜了困难。

坚持,乃成功之道。成功不是随随便便能得到的,更不可能不劳而获。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只要奋斗,就一定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航天神舟十一号返回观后感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8日下午14时许,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14时40分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听到这一消息,出席第十届黄埔论坛的73岁台胞宓攸武老先生激动地告诉中国台湾网记者:“我为中国航天人骄傲,为中国航天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自豪。”

宓攸武十分关注神舟十一号飞船,收看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的直播现场。10月17日,他也观看了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的直播现场。11月18日14时许,当电视荧幕直播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着陆时,他悬着的心放下一半。14时40分许舱门打开,经检测,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身体状况良好。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完全放下了,称赞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中国航天梦抒写了壮丽的篇章。

宓攸武还将“神舟十一号飞船已安全着陆”这一消息告诉了参加第十届黄埔论坛的同伴们,大家报以热烈掌声,祝贺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希望中国航天梦早日实现。

“中国航天梦是属于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华当代两岸学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刘镇灯表示,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非常关注神舟十一号飞船,关注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时常通过网络查询关于神舟十一号或者航天员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台湾同胞亦有荣焉”。他希望两岸同胞能够携起手共同实现“中国梦”。

正在出席第十届黄埔论坛的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平,观看了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着陆的直播。他表示,台湾同胞身为中华民族一份子,“我们真的与有荣焉”,两岸同胞共享中国航天强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荣耀。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正元老先生说,神舟十一号飞船安全返回为两岸同胞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中国航天人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希望两岸同胞能够共同努力,继承中山思想,振兴中华,早日实现“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