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务员考试写作基础【精选20篇】

读完一本书后如何写出读书心得?读书心得有哪些写作方法?如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务员考试写作基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6227

作文

443

小学生作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作文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文章有什么作用?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文章的构成。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小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类:写人、写事、状物、想象、应用文。

1、写人:写人要写“真实”,讲“真话”,育“真人”。可以自由选材与立意,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人物要神气活现。

2、写事: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与结果。写清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按事情发生过程写清楚。

3、写景:写景文章要写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特征。写景一定要表达感情,要注意描写对象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关系。

4、状物:状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状物文章要注意观察,观察要细致,状物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

5、想象:想象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件事物想象到另一件事物,从事物某一点想到事物其他方面,联想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6、应用文:应用文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格式、行为习惯更有规定。格式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简明得体、规范。同时要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

四、小学生作文文字量问题。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定篇幅,要求写一定字数,其实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长,写长了才会多想,多想了才能写长,命题者限字数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多想,把文章写成一定长度。我认为文章的长短实际要由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文字使用量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结合,“惜墨如金”就是要文笔精练,“泼墨如水”就是要写具体与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作基础:小升初作文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升初作文怎么写,怎么才能构思一篇好作文。背诵一篇好文章按题目套文?其实这样的方法是有一定风险的。撞中了叫运气,反之则倒霉。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小升初作文的写作基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素材的多角度立意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

我们以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为例。

今年春天,我和爸爸来到高尔夫球场,第一次学打高尔夫球。看教练做很简单,我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却发现和想象的不同,要么杆碰不上球,要么球出去就偏离了方向,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我终于成功了。

就这一事例,我们可从如下角度立意:

1、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就会走向成功;

2、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成功需要方法;四、运动带来快乐……

这样,一个素材,可以根据命题的不同,确定立意,设置情节,确定描写重点。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打球的动作细节是不能丢的。

二、练习写好文章的细节

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注意了情节的起伏,语言的流畅,但总感觉文章空泛,这是为什么呢?忽视了细节描写。

怎样写好细节,简单地说,细节描写要还原生活,去发现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描摹。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何将“陌生叔叔帮我把车修好”写细,我们首先要还原生活场景,在头脑中勾勒出雪中修车图,再从这一图画中去寻找描写的细节。

这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叔叔迅速地摘下手套,用右手拿着链条,左手帮着把链条搬过去,链条一点点地扣上去了,一节一节地扣住了后轮的齿轮。‘咣当’一声,链条滑了出来,这一次努力前功尽弃。我的心咯噔一下,万一叔叔告诉我修不好,我该怎么办呀!可事情并非如我想象,只见叔叔向拢起的双手呵了呵气,又蹲下了身子。他为了不让链条弹开,用右手把链条往前面齿轮上套住,然后右手拉住链条往后齿轮上移,左手护住链条不让它再滑出来。后来,他看到位置有些偏,就用左手把它移正再装,洁白的雪花落在了他冻得通红的满是油污的手上,我知道他的手一定很冷,很冷,可他的心一定很热,很热。终于,链条一节一节地和齿轮扣住了。他猛一转脚踏板,车子居然又完好地转动起来。”文章中最直观的细节是叔叔修车的动作细节,摘、拿、套、拉、护、移、转等动词的使用,写出了叔叔雪中修车的不容易,突出了人物精神。其次应当是外貌细节和心理细节的描写衬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经历不同,再现的生活场景也就不同,但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我们达到这样一种境地为最好——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三、整理生活中的素材

努力回忆六年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记忆尤为深刻的小事,哪怕是一次单手磕鸡蛋的经历都不要放过。因为孩子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真实的体验、感受,他的表述一定会具体而生动,他所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翻翻过去的作文、周记,从多个角度,搜集这样的素材,将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

有些家长大量地看作文选、杂志,想帮助孩子从上面搬些素材下来。我不大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那不是孩子的生活,他很难像成人一样具有缜密的思维,进行合理的想象情节,他也很难描摹当时的细节,这样的作文不能打动读者。不如让作文选、杂志成为勾起孩子回忆生活的媒介,从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中挖掘写作素材。如:从作文选上看奶奶为我掖被子的细节,想到冬天,妈妈买药回来,为我滴眼药时怕我嫌凉而搓手的动作,这样一来写母爱的文章就有了素材。

四、努力锤炼文章的语言

佳酿总是经过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尝试这样的几种方式,让语言焕发色彩。

在句式变换上下工夫。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可以将陈述句用反问、设问或感叹句的形式表达。

在准确地运用词汇上下工夫。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些拟声词来丰富表达;另外,可使用叠词使描绘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再有,四字词语和成语的使用,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简练。   在恰当地运用修辞上下工夫。修辞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一句,意思是说“大雨来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雨当作正在奔跑的人,飞快地追赶天空的乌云,这样一说比“大雨来了”更能表现出雨来的之快、之急、之大。当然,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等,我们应根据需要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最新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6441 字

+ 加入清单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一、【结构】

1. 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作用:

①使文章言之有体。“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②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使文章言之成文。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2. 安排结构的原则

①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例如怎样安排开头与结尾、怎样划分层次与段落、怎样设置过渡与照应、怎样确定主次与详略等等,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这样,才能使文章组成一个严谨周密、内容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对它的认识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也就表现为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③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结构方式也存在着区别。

3. 结构的要求

①严谨自然。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以主旨贯穿全文始终,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要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如。过渡和照应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凿,更不能牵强拼凑。

②完整匀称。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协调,主体要内容充实,不能虎头蛇尾或尾大不掉;对并列内容的处理,要注意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和匀称,使之浑然一体。

③清晰醒目。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而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所以常采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这在一些法规性文体中最为明显。

4. 结构的内容

①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题的阶段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层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是问题的各个侧面和作者思维的过程,又称为“意义段”、“逻辑段”、“章”、“节”等。段落,又称“自然段”,是组成文章、表达思想最基本、相对独立的最小单位。段落的形式是层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间歇或转换,以换行为为标志。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层次侧重于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现。有时一个段落恰好是一个层次,有时几个段落表现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内有几个层次。安排层次有两种模式:

(1)纵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具体有两种类型:时间顺序式和逻辑顺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产流程、事情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不能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关系是按照事理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这种逻辑关系表现为: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宏观——微观,个别—一般等。按照这样的关系先后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安排结构,就是逻辑顺序。

(2)横式,即思维横向发展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形式上,它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互不交织、平等并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或按照问题的不同侧面等。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写作中运用很广泛,述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均可采用。

②过渡与照应。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当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意思转换时以及表达方式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过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词语。如上下文空隙大,转折也很大,常用过渡段连结。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为此,特制定本条例”等作过渡。在意思转折不大的情况下,多用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作为过渡词。

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

(1)首尾照应,即在文章的结尾处,把开头交待的事或提出的问题再次提起,有的进一步加以概括、归纳、补充,如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

(2)文题照应,即指在行文中时时照应标题,对主题加以强调、提示。如大多数公文标题中都包含着“事由”,文章内容自然要与标题相照应。

(3)文中照应,即文章自身前后内容间的照应,如某些细节和问题在行文中不断被提起,这样能强化印象,更好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③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结局,能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把握全篇,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直接说明。一些公文常用这种方式,常用介词“为”、“为了”领起。

(2)根据式。就是开头阐明撰文的根据,或引据政策法令和规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据事实和道理,常用“根据”、“按照”、“遵照”等领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缘由作为开头,常用“由于”、“因”、“鉴于”等引出原因或简述某种情况作为原因,再引出写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加以概述。采用这一方式,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结论式。就是将结论、结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问式。就是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7)引述式。常用于有具体规定格式的文体中,如“合同”,或引述下级来文、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政策法规,以此作为撰文的依据。如批复、函等常用这种方式。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体部分写完之后,事尽言止,自然收结。

(2)总结归纳式。指在主体写完后,对全文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全文。

(3)强调说明式。是在应用文的结尾处,对全文的主旨意义、重要性进行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4)希望号召式。就是在结尾部分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未来,以鼓舞斗志。

(5)专门结尾用语式。就是在结尾处,采用特定的用语结束全文。

二、【语言】

1. 准确

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

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文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

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另一方面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行文的目的,甚至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如其分。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总而言之,作者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得体的语言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三、【种类】

应用文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按其处理事情的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公务类应用文和私务类应用文。

公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国家和集体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公文。

私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个人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个人日常应用文书。

二、按表达方式划分

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

三、按使用领域划分

(一)行政类应用文?行政类应用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日常行政公文。

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国家机关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事务的文件,主要用来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提出要求,答复问题,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公文制作比较严格,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写作和使用时,要根据国家最新的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区分每类公文文种的行文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适用的文种形式,确保其使用效率。

2.日常行政机关公文

日常行政机关公文是指上述国家法定的行政机关公文以外的一些事务文件。是指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介绍信、证明信等用来处理单位内部日常事务,与具体部门进行工作联系的应用文。它们的行文格式不像公文那样严格,制作也比较自由。日常事务公文不具有法定的权威,一般不单独行文,如有必要,需另行备文,按法定公文处理,否则只作为参考材料。有些日常事务公文还可在报刊上发表。

(二)专业工作应用文

专业工作应用文是指在一定专业机关或专门的业务活动领域内,因特殊需要而专门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由于分工不同,社会各行各业经管的事务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应用文,称为专业工作应用文。专业应用文除了要遵守应用文的一般规则外,还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外行人是不能写好的,如财经部门常用的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贸函电、经济合同等;司法部门常用的起诉书、判决书、证词、辩护词、立案报告、破案报告;文教部门常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管理条例;医务工作常用的病历、处方、护理日志、诊断证明书、死亡报告;外事工作常用的照会、声明、国书、意向书、备忘录、国际公约、联合公报等等。

在各类应用文中,专业工作应用文涉及的面最广,发展最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为适应工作需要随事立体的应用写作新形式,也将会不断增多。

(三)日常生活应用文

日常生活应用文主要指个人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和礼仪的应用文,如书信、电报、启事、请柬、讣告、日记、读书笔记。日常生活应用文与个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很广。日常生活应用文虽然也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十分严格,写作较灵活自由。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如果进一步,还可根据行文方向、内容性质或其他管理文件的标准来划分。

四、【表达方式】

1. 叙述

叙述,指的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交代出来一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写作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中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三人称(“他”、“他们”)。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系指作者本人,或作者所代表的群体、单位,如书信、请示、报告、总结等文体的写作,多用第一人称。有时,为简要起见,常使用无主句。有的应用文体,如新闻报道、简介、调查报告、会议纪要,为表明作者立场客观、公正,传播的信息真实、可信,常采用第三人称写作。

应用文中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应用文中记叙事件的发展过程,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一般都是按顺叙,即时间先后为序来叙述。其原因在于,应用文重在实用,不求委婉、曲折,故多采用直接的笔法叙事、说理。倒叙、插叙、分叙等用得较少,只在通讯、消息、调查报告的写作中才用得上。

应用文中的叙述要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情色彩;线索清晰,表述完整;以概述为主,尽可能用概括的语言说出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读者了解其梗概。

2. 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事理及人物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目的是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成因、性质、种类、功能,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关系等有一个鲜明的了解和认识。

说明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如解说词、广告词、说明书、简介等文体,主要是用说明的方法来写的。其他文体如经济文书、科技文书、诉讼文书、行政公文等,也常常借助说明的方法解释事理,剖析事理。

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义说明要求“被定义者”和“定义者”外延相等,用语简明准确,具有科学性,不能用否定形式,避免“同义反复”;解释说明要求抓住要领,言简意明;分类说明注意根据写作意图选择恰当的分类角度,再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各类的总和要等于被分类的事物;比较说明运用时要求用来作比的事物与被比物要相似,有明确的相比点,尽量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举例说明要求事例典型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举例应扼要,只需概述介绍,不必具体铺叙;引用说明要求引文要有针对性,要贴切,所引资料要认真核实,使之准确可靠;比喻说明应力求准确贴切;数字说明要求数字准确无误,每个数据都要有来源;图表说明要求选择图表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表格的设计要合理,使人一目了然。

3. 议论

议论,即议事论理,是运用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进行逻辑推理阐明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主要特点是证明性,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或驳斥对方观点的错误。

在应用文写作中,议论经常使用。调查报告、总结、通报等文体,经常在叙述事实、说明情况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事件、问题的评价。指示、决议、会议纪要等公文,也常用议论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下级机关和群众理解和执行。

应用文写作中的议论,与一般议论文中的议论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议论文中,议论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贯穿全文始终,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备。而在应用文写作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议论居于从属的地位,一般只是在叙述、说明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应用文的议论,一般也不需要作长篇大论,不需作复杂的多层次的逻辑推理,也不一定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一个完整的议论过程,而只是在需要分析论证的地方,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或采取三言两语的方式,点到即止,不作深入论证。

运用议论要注意,一要庄重,对任何事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以理示人,以理服人。二要明快,要直截了当的阐明观点,不拐弯抹角,不回避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基础:小学生怎样写好写景作文

全文共 3911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你你知道怎样写好写景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怎样写好写景作文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例如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描写景物开头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

请看下面这个开头

瓦蓝瓦蓝的天,丝丝缕缕的轻云如烟般缭绕,夕阳的光辉洒满田间,万条金线接天浮动,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绿得发黑的菜上,叶面上像抹了一层油,亮闪闪的。

这段文字,是习作《路过天堂》的开头,用的全是景物描写,主要是仰视之景,夕阳下的美景,蓝天、轻云、夕照的光彩、碧绿的菜叶,渲染了美好的情境,为写“我”下文“路过天堂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背景。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心驰神往,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头。

三、景物的描写手法。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写作基础:小学生怎样写好写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作基础:书信作文的书写格式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书信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长期以来,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固定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部分。下面小编来说说书信作文的书写格式,一起来看看吧!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和称呼(或只写称呼),有时还要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表示对收信人的亲热和尊敬;接着加个冒号,表示下面的话是对他说的。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也就是书信的内容。正文部分通常先写问候的话。问候是一种礼节,问候语很多,有节日的问候,如“新年好”“春节快乐”等;有季节性的问候,如“夏安”“冬安”等。也有开头问候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情况的,如“近来身体可好”“近来的学习好吗?”等等。问候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段落。

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是写信的目的之所在,写信人要说的话,要办的事都写在这里。正文的内容在问候语下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要顶格写起。如果要说的话,要办的事多,应该分段写,每段写一件事,写完一件事,再写另外一件事。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写起。

结尾:正文写完后,要写上表示祝愿、尊敬或勉励的话,也叫致敬语。致敬语要根据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写给长辈,可以写“敬祝健康”等;如果写给平辈,可以写“祝学习进步!”等。而“此致敬礼”是比较通用的,适合一般人的结束语。结尾的“此致”“祝”等可以紧接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等祝愿之情,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下方。可以根据信纸剩下的多少,决定署名与致敬语的距离。署名时根据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可带姓,可不带姓。习惯上,还按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名字前面加上“孙”、“弟”“老朋友”等称谓写在名字的左上角,字体小一点。

日期:一般写在署名的下边。日期最好是把年月日都写出来,便于收信人了解写信时间。

范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升入了5年级,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踏着醉人的花香,迎来了第21个教师节.

当无知的我们走进实验小学的大门,我们看见了您慈祥的面孔.是您领我们学会了加,减,乘,除.也是您领我们走进知识的大门,把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去努力,去发现,去探索;也许在什么时候,我们幼稚的话语可能伤害过您,可是您仍把我们当做您的 一个个调皮的孩子.

没有阳光就没有花朵,而没有教师哪会有诗人,文学家,作家,哪会有举世闻名的歌德巴赫猜想!

多少次,我们看见您在认真的批改作业,您在细细凝视,一行行,一页页.在您没看完前您不肯离去.因为您知道那是孩子们的翅膀和台阶.这时当我们看见您,我们多想递上一杯清凉的茶,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有人说,老师是园丁,培育除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我觉得这话没错,您就是园丁,我们是春天里 的幼苗,茁壮的绿叶上有您的汗珠,鲜艳的花朵上有您的微笑!不管您有多忙多累,您始终精神饱满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讲授知识.您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个良宵啊.您额头的皱纹刻下了千丝万缕的慈爱;您鬓边的白发记载着长年累月的辛劳.就像我们不会忘记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一样,也不会忘记您----我们的启蒙恩师.

写到这,我们要对您说一句,老师,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天使!

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桃李满天下!

此致

敬礼

全班同学敬上

xxx年9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作基础:学写句子

全文共 1839 字

+ 加入清单

会写文章,善于写文章,需要若干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练好基本功。在基本功的各项练习中,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小朋友应该如何写句子吧。

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要从把句子写完整、具体、通顺、连贯这几方面做起。

把句子写完整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1.我们劳动。(谁,干什么)

2.小蚂蚁运送食物。(什么,干什么)

3.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谁,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谁”或“什么”,后半部分交代“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前后两部分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知道什么是完整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整,这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落实在行动上,即平日在说每一句话,在写每一句话时,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高“完整”意识,不写残缺不全的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句子写具体

句子要完整,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体会一下:

第一组:

1、爸爸做工。

2.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分析:第二句写清了爸爸在哪儿做工。

第二组:

1.小蜜蜂飞来。

2.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

分析:第二句写清什么时候,有多少,什么样,从哪儿,怎么样。

由上面这两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就把自己要准确表达的意思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这样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体的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需要同学们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准确运用词语,进行持久练习。

把句子写通顺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来说,句子通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要准确,经得起推敲。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2.句中词语排列的顺序要合理。例如: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改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顺了。

3.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句中“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4.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例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句中“断定”与“大概”矛盾,应删掉“大概”。

5.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第一句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

6.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例如: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际,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翻开某些同学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连贯。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贯。

读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毛病,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根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把线头穿过针眼。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地方,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读后,大家一定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缝补衣服时所作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只是由于这四句话的开头重复出现“妈妈”一词,因此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如果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贯多了。这就告诉我们:在几个句子里,如果写的是同一个人物(或事物),后面再指这个人物(或事物)时,就可以用“他(她)”或“它”来代替。

[写作基础:学写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自考英语写作基础题型

全文共 23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单项选择题

(1)先易后难:一些考题的答案比较容易选定,可以先从这些考题入手。平时练习时,应以基础为主,主要精力不应放在偏题、怪题上。

(2)分析考查意图、运用相关知识:应学会分析出题者考查的意图,明确相关题的测试点是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再进行选择。

(3)利用暗示进行选择:注意考题涉及的语境范围。平时应注重对习惯用语表达、惯用法和中英文化差别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4)运用排除法:可采取语言排除、逻辑排除、语法排除或选择排除等方法。先排除较容易、较明显的错误选项,缩小范围,而后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答案。

二、完形填空题

1、搭配判断法。

根据对以往试题的分析,搭配型考题在完形填空题中占的比例最高。搭配型问题主要测试常见搭配的熟练程度,比如说哪些词要搭配不定式、动名词或某种从句,哪些词必须与某个介词搭配。我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短语动词和介词的固定搭配。

2、结构判断法。

结构型问题主要包括句型、句式、连接词的选择等,解题时要运用句法知识,把握关键词,从而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完形填空题中有很多是利用语法的正确性与逻辑的排斥性间的矛盾来设计的。因此考生应结合上下文的合理性及意义关系的逻辑性选择最佳答案。完形填空中常考的逻辑关系主要有:

(1)转折、让步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后一种观点或事实与前一种观点或事实相比有些出乎意料。

常见的表示转折、让步的词或词组有:but,still,yet,however,though,although,no matter,in spite of,anyway,even if等。

(2)因果关系:

表示原因的连词或词组有:because (of ),due to,owing to,thanks to,since,for,as等。

表示结果的词或词组有:so,therefore,then,as a result,in consequence,consequently,thus等。

(3)递进、补充关系:这种关系表示对前一事实或观点做进一步阐述。

常用的词、词组有:moreover,likewise,besides,in addition,also,too,not only…but also,apart from,what‘s more 等。

(4)对比、比较关系:对比观点或事物间的差异性,比较观点或事物间的同一性。

表示对比的词或词组有:in contrast,by contrast,on the contrary,conversely,unlike,oppositely 等。表示比较的词或词组有:like,in comparison,compare…with,as,just as等。

3、词义判断法。

词汇型问题也是完形填空的一个考点,主要测试考生在段落语篇中把握语义连贯性的能力,提供选择的词可能是近义词、近形词也可能是随意拼凑的四个选项,遇到这类题,既要联系上下文,又要具有扎实的词汇基础,有时还须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做出判断、选择答案。

三、阅读理解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除了掌握前面介绍的基本题型、基本法则外,还要进行有意识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词汇、方法、侧重点。

1、词汇:猜词的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不认识的单词,考试中又不允许查词典,有些不认识的单词对文章的理解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但有些不认识的单词则会影响阅读者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需猜测词的含义,这就需要利用猜词的技巧了。

最基本的猜词技巧有两种:一是根据构词法的规则猜,构词法的规则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另一种猜词的技巧是根据上下文的描述、解释、列举、比较等,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推断该词的含义。常用的猜词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利用词根、词缀构词法推测词义。通过构词法推测词义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分析文中对该词的直接定义推测词义。

作者在行文中有时不得不使用某些难词、偏词,为使读者理解,作者常常会在文章中直接解释该词语。作者或通过同位语,或使用定语从句加以阐明,或用冒号、破折号、括号给出,或用语篇标志词引出,这类语篇标志词有:that is (to say); e.g.;oor,in other words;to put it in another way等。如:

She is bilingual.In other words,she speaks English and French equally well.(bilingual:会说两种语言的)。

(3)分析文中对该词的近义复述推测词义。

同一短文中前后两个句子、短语或单词通常有互释作用,可以从上下文的复述中获取与某一单词或短语相关的信息以猜测词义。如:

It is difficult t

o list all of my fathe‘s attributes because he has so many different talents and abilities.(attribute:特质;才能)

(4)分析文中对该词的对比和并列表述推测词义。

利用上下文中的对比或并列表述猜测词义是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有不少句子会在上下文中给出某个生词(尤其是偏词、难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运用对比或并列表达对这些生词加以推测。通过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连接关系,特别是一些语篇标志词,如:however;on the other hand;nevertheless等,我们不难推断这些生词的词义。如:

If you agree,write “yes”;if you dissent,write “no”。(dissent:不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采访不仅是消息写作基础、也是所有新闻体(尤指新闻报道体裁)写作的前题和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记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有熟练的采访技巧。要求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消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活动类作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557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活动类作文属于叙事作文,在写作过程中重点表现活动的重点。下面是活动类作文写作基础,欢迎参考!

一、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作文类型

1.写一次学习或文体活动,反映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写一次学习或文体活动,表现同学们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3.写一次学习或文体活动,表现全班同学的精神风貌和合作态度。

二、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题目

1.《记一次兴趣小组的活动》

2.《记一次学习的争论》

3.《记一次智力竞赛》

4.《记一次游戏活动》

5.《记一次_______比赛》

6.《一次快乐的周末联欢会》

7.《记一次升旗仪式》

8.《记一次入队仪式》

三、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开头

1.《记一次兴趣小组活动》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下午第二节一下课,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生物活动室,参加“红蜻蜒生物活动小组”。

第二种开头:“今天的红蜻蜒生物活动小组不知道活动什么内容?”下午第二节课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议论开了。

2.《记一次智力竞赛》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星期三下午,我们五年级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竞赛:语文知识智力竞赛。

第二种开头:“善耕小学五年级语文智力竞赛,现在开始!”随着年级主任王老师的一声宣布,别开生面的竞赛活动开始了!

3.《记一次升旗仪式》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星期一的早晨,天,格外地蓝;风,格外地柔,这一天,我们五(2)中队就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第二种开头:绿绿的草坪,高高的旗杆,一队队少先队员精神振奋,他们正等待着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到来。

四、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词句

书声琅琅/有条不紊/心不在焉/欢声笑语/静悄悄/掩卷沉思/频频点头/聚精会神/跳了起来/笑眯眯/有高有低/比唱歌还要好听/瞥见了/华丽/思路开阔/老高老高/乱蹦乱跳/冷不防/左瞧右看/仔细欣赏/轻轻飘浮/郁郁葱葱/变幻无穷/广阔无垠/心里痒痒的/端端正正/难分难解/一马当先/鼓起勇气/动作灵巧/不负众望/以守为攻/一鼓作气

1.队员们的脸上泛起了笑容,惊奇的目光变成了赞叹。

2.这时,全场静寂得连摄影师拨弄快门的声音都听得见。3.最吸引人的是五年级同学表演的“红领巾考察团”的节目。

4.我一出台,就在小白兔屋外的篱笆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台下的观众一下子哄笑起来。

5.“我”把嘴张得大大的,爪子伸得长长的,黑鼻子狂嗅着,活像一只真的大灰狼。

6.二十秒,不分胜负!三十秒,不分胜负!啊,五十秒,还不分胜负……

7.比赛开始了,投掷区内垒球、手榴弹像天上的流星一样飞落在很远的地方。

8.“砰”的一声,一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场上身穿各色衣衫的运动员,“刷”地从起跑线上飞出去,像一片彩云。

9.守门员敏捷灵巧的动作,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10.比赛场上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我们终于赢了!

五、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段落

1.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到龙潭湖采集标本。那天天很热,我拿起捉蝴蝶和蜻蜓的网子,背着标本采集箱,在草丛中来回巡视着。忽然,不远的一棵小树上,一只蝉在鸣叫。我走到树下,抬头望去,只见一只螳螂从蝉的下面沿着树干爬了上去。渐渐近了,蝉没有发觉,还在叫着。螳螂又爬了几步,来到了蝉的后面,举起“大刀”,一下子把蝉按在下面,蝉不叫了,它受到了这突然的袭击,有些慌乱,它挣扎着想逃走。可绿色卫士似的螳螂哪里肯放过,它把蝉翻过来,让蝉肚皮朝天,然后挥动着“大刀”,一下刺进了蝉的肚子里。蝉疼得乱动乱叫,可螳螂不慌不忙,一口一口,把蝉吃下肚去。我看着看着有些吃惊,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螳螂吃蝉。这一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采集标本活动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见到了很多没有见过的精彩场面。)

2.同学们心情大概也和我一样,大家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盯着李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李老师从一个小瓶子里倒出一点深褐色的粉末,又在粉末上滴了几滴液体。几秒钟过去了,不见动静。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将信将疑地等待着。又过了几秒钟,只见石棉板上出现了一丝青烟,袅袅上升。不一会儿,烟越来越浓,还听见噼噼啪啪的炸裂声。啊,要烧起来了。果然,一下子腾起了蓝色的火苗,火越烧越旺。教室里一下子像开了锅似的,欢呼声,鼓掌声,议论声响成一片。

(小作者写声音的变化很有本事,你看他先是“鸦雀无声”,到“一丝青烟”,再到“噼噼啪啪”的炸裂声,最后是“像开了锅似的”,多么生动,多么有味!)

3.我俩摆开阵势扭打开了。我光凭着自己劲大,加之求胜心切,想一下子把他拉倒。可是越急,越乱了脚步。张忠对我的扭拉只是躲闪招架。忽然他看准我的一个破绽,脚下一使绊,使了个“拐把”,把我摔了个狗吃屎。第二次交手,我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平生力气,死扭硬拉,可他像一尊铁塔,任我怎么折腾他也摔不倒。突然,他一只手抓起我的脚,一只手在我胸前稍微往后一推,我又仰面倒在地上。周围又是一片叫好声。

(虽然很想赢,但是因为技不如人,也只好认输了。)

4.观众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布条往哪儿走。正在这时,红布条慢慢向三(3)班方向移动了。周围的观众都喊:“三(3)班加油!三(3)班加油!”我们听到了喊声,都鼓起了勇气,脸涨得通红,眼睛睁得大大的,身子拼命往后倾斜,差点快碰到地上了。红布条又慢慢向我们班级移动。“哗……”比赛场上响起了一阵轰雷似的掌声,我们赢了。

(抓住了红布条来写,是很正确的。因为红布条是胜利的象征。)

5.轮到我们钉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这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成又细又长的了,穿针的时候,我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我把毛头拽下来以后才穿了进去。接着,我在线的末端打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的时候,老是粘在手指上打不起来,好不容易把结打好了。开始钉钮扣了,我用右手拿着针从布底下穿上来,可是没穿到钮扣眼里,倒戳在钮扣上。我觉得针前面硬硬的,还以为布是硬的呢,于是我就使劲地戳。哪知道针戳不穿钮扣,反而歪过来,正戳在我手上。这时我才感觉到钉钮扣不简单啊!一颗钮扣钉好了,该打结了,这一项我干得很顺利,一会儿就打好了。

(能把穿针引线的事情写得这样详细,不容易!的确,在写作之中,有的地方是要像穿针引线一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

6.游戏一开始,同学们就高高兴兴地排好了队,有的同学认为画鼻子很简单,显出很不在意的样子;有的同学却皱着眉头在想画的办法。排在最前面的李红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刚把红领巾蒙到眼睛上,就迫不及待地向前大步走去。她事先也没看好目标,就走了过去,结果她越走方向越歪,旁边有个同学小声地说:“太往左了,往右!”她愣了一下,站住了,马上向偏右的方向走去,又太歪了。到了黑板前,她也不想想黑板的位置,就随便一画,结果把鼻子画到了头顶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写活动时,周围人的态度和言行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这能起到渲染气氛和突出人物的效果。)

7.第四场比赛就轮到我们四年级同学了,我们全班同学按座号坐下后,只听得监考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同学们连忙打开桌上发的试卷,迅速地算了起来。这时,赛场上一片寂静,我耳朵里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快做!”催促着自己,不断地挥动手中的铅笔。“八九七十二、八八六十四……”我默读着乘法口诀,还运用我自己的“加减速算法”,作出了一道又一道算术题。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我忘记了一切。嘿,快做完了,就剩下最后一道四则运算题了,我高兴得差点叫了起来。可就在这一瞬间,“收卷时间到!”随着监考老师的一声,比赛结束了。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我拍着自己的脑袋,恨我自己做得太慢了,为什么不能按时完成呢?我低着头难过地离开了考场。

(有面的描写——赛场上一片寂静;也有点的描写,就是写我在赛场上的表现。点面结合,就立体化了,给人的印象就比较深。)

8.一声哨响,第三局比赛开始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屏住了呼吸,用足力气,两只手像两把小钳子一样牢牢握紧绳子。在我前面的小胖鼓着腮,把牙咬得格格响,脸涨得通红。平时很文静的小芳也变得非常严肃,只见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紧锁双眉,拼命地用力。尽管我们使足了劲,可绳子中央的红领巾并不听话,正偷偷向五(1)班那边移去。“加油!加油!”场外的小观众为我们急得直跺脚。“不要急,要沉着,劲往一处使,一定能胜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带领着啦啦队也在为我们鼓劲。

(写活动,要注意把“点”写好,所谓的“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人的情况,而不是一群人的情况。比如在这段文章里,作者写的是一场拔河比赛,当然有很多的人参加。在描写时,适当地描写一下个人的情况,能够把这场比赛介绍得更加详细。你看,这一段文字就写了“我、小胖和小芳”的比赛情况,使人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当时比赛的过程。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9.楼上的一排教室灯火通明。陈强那个班的教室在最后一间。他依次从宽敞的窗户望进去,嗬,教室全都变了样:五色纸链织成的一道道彩虹在灯光下交相辉映,课桌都拼成了一张张长条桌,桌上铺上红格或蓝格的桌布,一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的生日蛋糕圆盒旁。长桌的数目与小队的数目一致,讲台上也铺着桌布,放着鲜花。陈强觉得,那生日蛋糕在商店里给人的感觉只不过是一种精美的食品,可今晚放在教室里就有了另一种含义,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写活动时,需要进行周围环境的描写,因为活动的地点需要介绍呀,是不是?所以,在描写活动前,应该先把活动的场地介绍一下。一般来说,活动前,总要先把环境布置布置。美一点,才能开开心心地搞活动呀!)

10.有趣的斗蛋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斗蛋手们,有的高兴,有的难过,你瞧:胜利者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蛋,他们一定觉得手中的蛋格外香吧!那些“败将”们呢,愁眉苦脸地看着那不争气的蛋,吃也吃不下,扔又舍不得扔。不过到了最后,他们还是偷偷地把蛋吃掉了。他们一定一边吃,一边安慰自己:蛋破了更好,还省得自己敲碎呢!

(写活动结束后的情景,这一段写得较好。特别是写那些比赛失败的选手们的心情,写得很有特色。作者不是净写他们的愁眉苦脸,还写了他们对自己的安慰,而且还的确有点道理。这种很有幽默感的句子,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水平的确高人一筹。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句子,作者全都是用一种猜测的语气写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11.我走进二楼的比赛室,看见许多选手已经在写了,就赶紧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了文房四宝。我一边折纸,一边自己叮嘱自己:“千万不要紧张,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来。”我看了看边上的几位选手写的字,真不错,便更加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战胜他们!我定定了神,就拿起毛笔,蘸足了墨水,开始写字。

(文中有两处心理描写。看起来,如果要表现自己的一种精神,就可以用这种手法。写的时候,可以用文中“叮嘱自己”和“暗暗地下定了决心”这样的句式,后面跟上冒号就可以了。)

12.中秋节的晚上,月儿格外地明,我和妈妈来到学校。不一会儿,老师宣布晚会开始。第一个项目就是竞选中队长。我和竞选对手——周玉,同时坐到了主席台上。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再看看一旁的周玉,他也是那样地紧张。我想:如果竞选失败,那多难为情……

(竞选中队长,这种场面的确是够让人紧张的。作者通过写景,写竞选对手周玉和自己的内心活动,把这种紧张一层一层地写出来了。)

13.哗哗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哈哈哈……一阵阵朗朗的笑声。这里出了什么稀罕的事?啊,原来是我班女同学正在进行梳辫子比赛。前几天,同学们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比赛正式开始了。一个个女同学站到了讲台前。我们男同学不时地在后面挤眉弄眼,悄悄议论着,谁能取胜。

(写活动,开头很容易写得一般化,或是简单地交待时间,或是简单地交待地点,等等。这里的一段文字就显得与众不同。你看它的开头,又是拟声词,又是排比句,非常地新颖,很能吸引读者。)

14.夜幕降临了,操场上燃起了熊熊的火焰,营火晚会开始了,全场欢腾起来,大家手拉手跳起了优美的集体舞。同学们的表演更是精彩。瞧,张刚和李强的相声多么有趣,逗得大家合不拢嘴;夏艺同学的电子琴独奏,让人暗暗称赞;田珂同学的魔术表演,让同学们琢磨不透,联想翩翩……

(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当时活动的情况,这很有必要。如果全是详细的描写和叙述,没有简略的介绍,这就像没有绿叶的红花一样,是不够完美的。当然,反过来也一样。)

15.班里联欢会进行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拿着花的同学就要表演节目。顽皮的刘平又开始捣鬼,他一直抓住花,咚咚咚——鼓点刚落,他眼疾手快,猛地把花丢给旁边的沈晴。花在沈晴的怀里打了个转,落到了地上,沈晴傻乎乎地把花捡在手里,这才知道上了当。她犹豫了半天,还是被推到场中。她挠挠头皮,又使劲咽了一下口水。“来来,唱一个!来来,唱一个!……”经不住同学们再三欢迎,她只得放开嗓子唱了起来。

(写那朵花在沈晴怀里的情景,写得很不错,细致而又生动。)

六、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题材

1.举行各种学习竞赛,让同学们在充满趣味和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得到知识,丰富课外生活;

2.老师让同学们学做小老师,一帮一,一对红,大家很欢迎这种学习的形式;

3.我们的课外活动很是丰富,我们搞了写字比赛、漫画比赛、普通话比赛、诗歌比赛、小品比赛、童年回忆录写作比赛等等;

4.我们的学习活动不仅在课堂里,而且有时还安排在工厂里,田野里和大街上,老师们是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知识的学习并不局限在教室里;

(以上可以作为写学习活动的题材。)

5.班级举行文娱活动,活跃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同时也是在锻炼大家的各种能力;

6.班级举行自炊活动,同学们自带米、菜和煤炉,在教室里做了一桌饭菜;

7.班级里举行小奥运会,与国际奥运会的项目基本相同,大家感到很有兴趣;

8.班级举行**比赛,大家经过几轮赛事,最后比出了冠亚军;

9.班级里掀起了学下国际象棋的活动,两周以后,大家还举行了国际象棋的比赛。

(以上可以作为写文娱和体育活动的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作基础中小学生作文常见的“线索”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线索清楚”是每篇最佳文章的第一感观。无论写人记事,都必须要用一根主线把前后内容串联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如果线索不清,所写的事将会如一团乱麻,看不出头绪。要掌握“线索清楚”这一技法,就必须懂得小学常见的“线索”有哪些。

根据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范围,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了解行文的“线索”。

第一,以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线索;

第二,以物体为线索;

第三,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第四,以作者思想感情为线索。

总之,不论以哪一方面为线索,都必须根据文章主题和材料的需要而确定,都必须理清思路和文章的脉络。特别对于记叙较复杂的事物,除抓住主要线索外,还要设计好次要线索;还有的文章可以涉及明、暗两条线。不管怎样设计文章,只要能把握“线索清楚”这一技法,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给人以清新、明白、有理有据的完美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汇总

全文共 5228 字

+ 加入清单

申论对考生提出的综合概括能力是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合理的要求,能考查国家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各种材料的能力,那么申论的写作有什么技巧呢?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孤但表述要求语句精轧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而去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二)答题步骤:

1、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直接阐述内容的语句。

2、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旬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三)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体+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体是文章涉及的主 要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体的第一个动作, 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就是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不得是客观的、基本确定的,基本确定的,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不得应该是相同的,此所谓殊途同归。)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纵式结构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 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 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乳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九“(这是一篇关于 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计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 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赢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 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基金 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或事物,则可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 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 一片空白,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入玩具的企业。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的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如果一时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则可以将文中出现 频率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应试心理素质较差者有较大帮助。我个人估计,《申论》的评分如果要客观公正, 它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所以其答案的客观性应当是比较强。我们首先选点。保证选点正确,可以尽量少丢分。如模拟试题(八),先概括总述句:这是一 篇关于农夫山泉与国内其他纯净水厂家打水战的报道。”分述句的概括,你如果感到有困难,可先列出主要词语,(农夫山泉、科学试验、来自全国各地的纯净水 场、反击、炒作、不正当竞争法、查处起诉标准纯净水、天然、,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广告、科学性。)这样,再通读全文,加以分析思考后,就能提炼出分述 句:“农夫山泉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给纯净水使了个绊,引起全国各大纯净水生产厂家的反击。这些纯净水生产厂家对农夫山泉的科学试验提出质疑,认为农夫山 泉进行炒作,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国家主管门过问查处此事。引发了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六)主动方分析法。给定资料,一般来说都是内部蕴含着矛盾的事件或观念。这时,为了保证我们分析的切入,可首先确定谁是事件的主动方,从主动方的角度去表述问题。但这时需要考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表述事件过程,在表述中不随便使用定性词句,以免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

3、道理句。道理句基本句型结构为:“它告诉(或揭示、反映)了…道理(或规律、性质)。”综观参考答案,有的答案有道理句,有的答案无道理句。 我认为,作为一名考生,为确保万无一失,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事件对人们的认识或启示作用,道理句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有较强的归纳分析能力,能从中引申 出…定的道理来。当然,少数时候,文中也有现成语句,这需要考生认真分析和辨别。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得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向提出的方案一要就事论事,二要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

(二)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三)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办法。答题时一般可遵循这样的层次安排:1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2.建立…制度(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目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这四个方面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什么”、“法律应当做些什么”、“个人应当做些什么”的方式。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方案。如模拟试题 (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上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 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位等)。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3.路的问题主要靠政 府解决。政府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架架设大桥,修地下通道,或严加管理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就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方法要避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方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一)理解题意;

l、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住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注平衡问题。而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都必须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申论》考试写作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以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必须深入事物的核心。要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 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应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 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不然,就只是水中之花,镜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及。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

7、从申论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地来说规范性也是很强的,占着主导地位,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尽可能表现出规范性来。

(二)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恰当证明书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三)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基本包括揭示内容和提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 和如加快“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一一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 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 为宜。面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则能促人警醒,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有文字工作者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 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

2、正文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纶材料来进 行。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 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备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的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 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地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之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具体情况还是以机关工作作风来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值得提倡的。

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因而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广大人民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来。

考生要注意,清洁的文面和工整漂亮的文字能够让评卷教师赏心悦目,也便于他们清楚地阅读和理解,在保证文章内容质量的基础上以帮助考生获得较好成绩。所以作文要想好了再写,写的过程中尽量少修改或不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笔记

全文共 262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一、应用文基础知识

1,应用文是直接用于处理公私事务的实用性文章。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说明论证为主要表达方式,有相 对固定的格式。

2

------------

------------

------------

4个阶段。

收集材料 写作的主旨,

掌握信息 谋篇布局。 文字化。 斟酌、润色,到定稿。

确定文件

3,应用文四个要素:立意、谋篇、语言、修改。

4,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一般表现为:

1)、阐明写作者的主张、观点和意图。

2)、下达指标、传达政策、布置工作和通知事项。

3)、传递信息、交流情况和总结经验。

5

6,应用文主旨的含义:就是写作者(个人或单位)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通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 动的行为意向。

7,应用文主旨的主要体现:

1

2)应用文写作者通过全篇的内容表达出来的观点。

3

8。

二、立意

1,应用文---立意的含义:是写作者酝酿、斟酌的过程,主旨是立意的结果;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 立意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和成败。立意就是确立应用文的主旨。

2,应用文---立意的特点:

1)客观性,从客观材料提炼和产生。

2)主观性,作者对客观材料消化、提炼的结晶。

3)观念性,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的核心意图。

4)时代性,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3,应用文---立意的要求:

1)准确:指应用文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2)深刻:紧抓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3)鲜明:文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十分明确。

4)集中: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主旨,突出表达。

5)新颖:反映作者的思想不落后,有独特的见解。

4,应用文---立意的依据:

1)

2)

3)

5,应用文---立意的方法:

1)对比筛选:材料具有客观性和多义性,加以对比筛选,择其精辟。

2)分析归纳:对材料去粗取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

3)集思广益:实地调查、集体讨论,征求他人意见,弥补不足。

4)选准角度:任何事物都有多侧面、多层次,正确选择角度。

三、谋篇

1,应用文---谋篇的含义:指写作者组织材料,设计、安排结构的过程。

2,应用文---谋篇的内容:

1)材料的组织

①材料的含义:指写作者为了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现实生活中和文献资料中选取, 使用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

②材料的作用:

a、材料是提出问题的依据。

b、主旨依靠材料加以说明和支撑。

“博”、“透”、“细”

A

B

C、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正确和先进性的材料;错误和落后的材料)

D

E ④收集材料的方法:a、观察与体验

b、调查研究

c、积累、查阅资料

A、以主旨为中心(材料和主旨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根据主旨需要选择材料)

B

C 不能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3

D、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a、指新近发生的事实。

b、虽非新近发生却为新新发现而鲜为人知的事实。

c、虽为人知却因被变换视角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A、要主次有序

B、要详略得当

C、要归类使用

2)结构的安排

①结构的含义: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是文章内容的重要形式,是写作者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 ②结构的内容:a、确定文章的基本格式;b,安排好正文的组织结构。

a

、可以根据主旨的需要,把全部内容纳入恰当的结构形式中,使主旨得到正确体现,材料有

所依附,文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b、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观点和材料加以适当组织,使文章有条理、有层次,纲举目张, 和谐有序。

A、格式化(固定的、惯用的格式)

B、单一化(哪一种文体如何写,都有一定程式)

C、条理化(文章结构有条理性)

D、严密化(结构应该严谨,组织周密)

⑤结构的安排:主要环节包括设计开头语结尾、安排层次与段落、处理衔接(过渡)。

表明行文目的 总结式

援引行文依据 强调式

表明成文程序 呼应式

概述基本情况 请求式

提出问题 倡议式

复合式开头 展望式

层次间的结构形式: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主次式。

整体结构形式:自然段形式、小标题形式、条款形式。

段落的表现形式:条款式、提行式。

过渡方式: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

⑥结构的形式: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条款式结构、一段式结构(常用的5种)。

3,应用文---谋篇的原则:

1)服从文章主旨的需要

安排结构的目的就是服从主旨的需要,为主旨服务。

2

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也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3

文体(写作格式)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

4

应用文是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大多数具有特定的读者。

四、语言

1,应用文---语言的含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使应用文文章内容得以完美表达的文 字符号。

2,应用文---A

B、专门性 (专用词汇和术语) C、平实庄重

3,应用文---

a、含义明确、清晰、完整和无歧义。 b、搭配要适当

c、成分要完整

d、语序要妥当

A、精简文意,压缩篇幅。

B、合理安排层次,避免重复。

C、推敲词语,锤炼句子。

④平易(指文章语言浅近易懂)

4,应用文---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成为识别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叙述:含义---又称记叙,是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述人物活动、经历、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

a、常用来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记叙生产、工作的过程;

b、在论证中,用来引述事实,提供论据。

c、在说明中,用来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形态,提供典型事例,以具体说明事 物的特征。

叙述的6(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按叙述的顺序划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按叙述的性质和用途划分:概述和详述。

叙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②说明:含义---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阐述的表达方式。

说明的作用:它具有解说、剖析事物的状态、性质、内容、成因、规律、关功能等作用。 解释说明法、分类说明法、6种方法

在运用说明的方法时的注意事项A、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

B、要注意表达的客观性,

C、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晰、准确、朴素、通俗易懂。

③议论:含义---就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 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五、修改

1,应用文---修改的含义:是立意的深化和继续,也是运用增、删、调、补等手段,加工初稿,完善文章的过程。

2,应用文---

标题的修改 结构的修改

主旨的修改 语言的修改

材料的修改 行款格式的修改

标点符号的修改

3,应用文---修改的方法:

4,应用文---修改的方式:纸上修改和计算机修改2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很重要的一道题目,那么我们要掌握写作的哪些基础知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最新版

全文共 989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的作者是美国的悉德·菲尔德(Sid Field),这本书是电影编剧专业的必读教材,自1982年首版以来已被译成二十四种语言,为全球超过四百所大学所选用,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新版本中作者修订了大量内容,增加了一批更为当代观众所熟知且更风格化的片例。

以下是全书内容:

第一章 电影剧本是什么?

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把一个基本的故事线戏剧化了。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象名词(noun)──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前提。一部故事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第一幕,或称开端 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

如果你去看电影,你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判断──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今后看电影时,请注意一下,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的决定。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也就相当于你写的电影剧本的头十页。你应该及时地抓住你的读者。

第二幕,或称对抗 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第三幕,或称结局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你的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戏剧性结构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第二章 主题

记住一个电影剧本就象名词──指的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去干他(她)的事情。这个人就是主人公,而干他(她)的事情就是动作(action)。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

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情的人。每个电影剧本都把动作和人物加以戏剧化了。

每个电影剧本都有个主题。

剧作家在决定如何把故事戏剧化时,常常要进行选择和履行责任。

你的主题会找到你的,只要你设法去发现它。

从寻找一个动作和一个人物开始做起!

下一步是扩展你的主题。赋予剧本中的动作以血肉,把焦点集中在剧中人物身上,这样就扩展了故事线和突出了细节。

这条规则值得再重复一遍:你知道的越多,你所能传达的也越多。

调查研究工作是电影剧本写作的具体要素。

动笔时,先问一下自己要写的是什么故事。

当你一旦决定想要写哪一种动作之后,就可以进而考虑剧中人物了。首先,要明确你的人物的需求(need)。一切戏剧都是冲突。如果你已经清楚自己人物的需求,那就可以设置达到这一需求而要克服的种种障碍。他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就成了你的故事本身。冲突、斗争、克服障碍这就是一切戏剧的基本成分。喜剧,亦是如此。剧作家的责任就是创造足够的冲突去使你的观众或读者发生兴趣。故事始终要不断向前发展,直至它的解决。上述就是你对主题应该了解的一切。如果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电影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你就可以为你的人物规定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一需求设置种种障碍。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没有需求,就没有人物。没有人物也就没有动作。

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着手探索主题时,你会发现你剧本中的一切事情都是互为关联的。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纳入的,或仅因为它机智可爱而被纳入的。莎土比亚有句名言:“即便一只麻雀的死,亦有特殊的天意。”而宇宙的自然法则是: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一法则也适用于你的故事。这就是你电影剧本的主题。

要了解你的主题!

第三章 人物

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根本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在动笔之前,你必须了解你的人物。

首先,确定你的主要人物。然后,把他(她)生活的内容分成两个基本范畴:内在的生活与外在的生活。

要从内在的生活开始。

写作要具备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找到答案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发展人物称之为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人物的外在的部分发生在电影剧本的开始到最后的淡出之间。首先,要逐个分析他们生活的各种因素或各个组成部分。你应该通过人物与其他人或事件的关系来创造你的人物。所有的戏剧性人物都在三个方面相互作用:

1)在争取他们的戏剧性需求过程中所经历的冲突。

2)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敌对的、友好的,抑或是冷漠的。请记住:戏剧就是冲突。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让·雷诺阿(Jean Renoir)曾跟我说过:描写一个混蛋比描写一个好小伙子更有戏剧性效果。

3)他们内在的相互作用。

把你的人物的生活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职业的(Professional)生活部分,个人的(Personal)生活部分,私生活(Private)的部分。

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人物实际上是他所做的事。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个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

对话是人物的一种机能。在你第一稿的前六十页之中会到处出现别扭的对白,这没关系。别担心这些,写到后六十页它就会流畅并起作用了。你写得越多,它就变得越容易。这时,你可以再回来把你电影剧本中前半部分的对话修改顺畅。

对话是和你人物的需求、他的希望与梦想相互联系的。对话必须把你故事的信息或事实传达给观众。它必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它必须提示人物。对话必须展现人物之间和人物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展现人物的感情状况和性格的独特之处。对话来自于人物。

第四章 构成人物

你如何给你的人物“注入生命”?如何去构成你的人物呢?

关键的词是“过程”。需要一种途径去实现它。

首先,要创作人物的来龙去脉(context)。然后把内容注入其中。确定人物的需求。

人物就是观点——即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是一种来龙去脉。

我们都具有某种观点——要保证你的人物具有个人的和独特的观点。你创造了来龙去脉,内容就随之而来了。

人物还是一种态度。这也是一种来龙去脉,是展现人物观点的一种感情和行动的方式。

你越能清楚地确定人物的需求,就越容易给这些需求制造障碍。这样就产生了冲突。这有助于你创作一条紧张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线索。这在喜剧中也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规律。

确定人物的需求,然后针对这一需求制造障碍。你对你的人物知道得越多,在故事结构中创作的尺度就越宽。

人物还是个性。每个人物从视觉上都显示出一种个性。

人物还是行为。人物的实质就是动作——什么样的人干什么事。行为是动作。行为向你揭示很多东西。

人物还是我所谓的启示。在故事进程中我们了解到人物的一些事情。

动作即是人物!一个人的所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家常常在一个作品接近完成时,坚持写下去而没有写完。

只是别指望你的人物从第一页就开始跟你讲话。这样是行不通的。如果你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并熟知你的人物,那么你就会体验到某些阻力,然后才能有所突破,和你的人物发生接触。你的全部工作、研究、准备工作和思考时间的最后结果将是那些真实、生动、可信的人物——真实环境中的真实人物。这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第五章 创造人物

写剧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先有了想法,然后按照这种想法去创造人物。写剧本的另一种办法是创作一个人物;从人物身上会产生出需求、动作和故事。

要记住,剧本的主题是动作和人物。我们已经有了人物了,现在该去找动作了。这是一个漫无目的的创作过程。我们提出一些想法,做出修改,重新安排,也犯错误。我刚说了一件事,接着又反驳了自己。不要着急。我们在寻找一个特定的结果——一个故事。我们必须使自己“找到”它。

要记住,这是一个创作过程,混乱和自相矛盾是在所难免的。

情节点。要记住,它必须是一个能“钩”住动作转向另一方向的事变或事件。

第六章 结尾与开端

方向!──对,正是它!你的故事是从A向前发展到Z;从建置发展到结局。请记住,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的结局。这就意味着你的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到结尾。你应该用10页(10分钟)向你的观众或读者介绍三件事:⒈谁是你的主要人物?⒉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亦即故事讲的是什么?⒊戏剧性情境是什么──意即围绕你故事的戏剧性情况是什么?

很多人不相信,动笔写剧本前需要一个结尾!我听到多少次论证、争论等等。

当你开始动笔时,你必须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结尾。

你的故事总要向前发展──它沿着一条途径、一个方向、一条发展线,从开端到结尾。方向就是一条发展线,一路上遇到一些事情的途径。知道你的结尾。你不必知道具体的细节,但是你必须知道结尾发生了什么事。

你的故事就象是一次旅行,结尾就是目的地。二者是联成一体的。凯特·斯蒂汶斯在他的歌《就座》中概括了这一点:“生活就象多重门的迷宫。扇扇门都得往里推才打得开。伙计,你就只管推门而进,不论你怎样走,你都可能绕回到开始的地方。”

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尾与开端是相互联结的,这一原则可适用于电影剧本。

所以一个结尾始终是一个开端,而另一个开端也就是另一个结尾。如同生活一样,电影剧本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相互关联的。

结尾和开端犹如一枚银币的两面。一定要仔细地选择,从而戏剧化地构成你的结尾。

当你知道了你的结尾.你可以有效地选择你的开端。

如果你已经决定了结尾,你可以选择一个事情或事件能引导到影片结尾。

一种类型的开端,可以是视觉感染力很强、很令人兴奋的进程,它能一下子抓住观众;另一种类型的开端,可以以一种速度极快的解说式的镜头去建置剧中的人物。你的故事决定了你去选择哪种类型的开端。

在什么地方出现片头字幕,这是个由电影片决定,不是由你剧作者决定的事。决定在什么地方出现字幕是一部电影制片时最后的事情,是由电影剪缉和导演来决定的。

你的电影剧本一开始的前十页是最为重要的。在这十页之内,一个读者将要知道你的故事是否引人入胜,它是不是开始布局了。这正是读者的工作。

对卖给好莱坞的电影剧本设有一个专门阅读剧本的人(reader)。在好莱坞那里,没有人读剧本,制片人不读,只有专门阅读剧本的人读。

对编剧人员来说,看电影是最重要的事情。去看各种各样的电影:好的影片、坏的影片、外国影片、老影片和新影片等等。你从看的每一部影片中都能获得经验,如果认真地看,它就会帮助你逐渐地对电影剧本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看一部影片应该象参加一次工作会议,要去谈,去讨论它,并且看看它是否和哪个示例相吻合。

对一部结构很好的影片说来,结尾和开端是最重要的。所以,写电影剧本的开端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那就是:要清楚知道你的结尾!

第七章 建置

电影剧本中的一切都是互相夫联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要介绍你故事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是首要的。你有十页的篇幅去抓住或钩住你的读者,这样一来,你就必须立刻建置你的故事。

你必须以视觉的方式把故事中的信息建置起来。读者必须知道:谁是主人公,故事的戏剧前提是什么——也就是故事要讲的是什么,以及戏剧性的情境——围绕动作的境况。

第八章 段落

“协同动力学”(synergy)是对系统的研究,它研究系统作为整体而独立于它的各个工作部分时发生作用的情况。

电影剧本是由一系列的元素组成的,可以把它比作一个“系统”,即很多互相关联的独立部分有秩序地加以安排成一个统一体或整体。

电影剧本象一个系统,它由若干特定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由动作、人物和戏剧前提联系和统一起来的。我们是通过它能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来对它加以衡量或评价的。

一个电影剧本做为一个“系统”,是由结尾、开端、情节点、镜头与特技效果、场面以及段落构成的。这些故事的诸元素由动作和人物的戏剧性推动力统一在一起,按照特殊的方式加以安排,然后从视觉上展示出来,从而创造一个整体,就是众所周知的“电影剧本”──用画面叙述的故事。

从我的角度来说,段落(scquence)①是电影剧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电影剧本的骨架或脊梁骨;它把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

段落就是:用单一的思想把一系列场面联结在一起。它是统一在单一思想下的一个单元或一个戏剧性动作的单位。

段落是电影剧本的骨架,因为它把一切都安排妥贴。你可以直接地把一些场面“串”起来或“挂”起来,从而创造成一大段戏剧性动作。

一个段落也正是这样:通过单一的思想把一系列场面联系在一起。

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用单一的思想把一系列场面连结或联系在一起,并有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它就是电影剧本的一个缩影,就好比一个单细胞亦包含着一个宇宙的基本特点一样。

它是理解如何写电影剧本的重要的概念。它是电影剧本的组织框架,是形式,是基础,是蓝图。

开端,中段,结尾。

第九章 情节点

写作最困难的事是知道要写什么。当你写一个电影剧本时,你必须要知道你要写什么;你必须有一个方向──一条导致解决、结尾的发展线。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就麻烦了。那你很容易就会迷失在自己的创作的迷宫之中。

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方向。

它把故事推向前进。

它们是你故事线上的锚。在你开始动笔之前,你需要知道四件事:结尾、开端、第一幕结尾的情节点,以及第二幕结尾的情节点。

掌握情节点的知识,是写电影剧本的最基本要求。要注意情节点,你们在看电影时要找出它们来,读电影剧本时要讨论它们。

每部电影都有情节点。

当你看一部影片时,确定它的情节点。

了解和掌握关于情节点,是电影剧本写作的基本要求。每一幕结尾的情节点是戏剧动作的环节;它们把一切都串在一起。它们是每一幕的路标、目的地、目标或指定点——是戏剧性动作的链条中的链环。

第十章 场面

场面是你剧本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在场面里发生某件事情──发生某些特殊的事。它是一个动作的特殊单位──是你讲故事的地方。

良好的场面产生良好的电影。当你想到一部好电影时,你记得的是场面,而不是整部影片。

你在纸上表现场面的方式最终影响着整个剧本。剧本是一个阅读的经验。

场面的目的是推动故事前进。

场面根据你的需要可长可短。

每个场面都具有两样东西──地点和时间。

场面的变换在剧本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一切都发生在场面中──是你用活动影像来讲故事的地方。

每个场面至少向读者或观众揭示必要的故事信息的一个因素。它很少提供更多的因素。观众接受的信息是场而的核心或目的。

一般来说,有两类场面:一类是,这里发生了某些视觉性的事情,另一类是人们之间的对话场面。大多数场面是两者的结合。

你要找出场面内的成分和元素。

当你写一个场面时,设法寻找一种与场面“反衬”的戏剧化方法。

你能驾驭你的故事,而不是让故事驾驭你。作为一名作家,你必须在场面的结构和表现中进行选择和承担责任。

寻找冲突,制造困难,尽可能多的困难。这能增加紧张性。

喜剧就是要创造一个情境,然后让人物对这个情境或相互之间做出动作和反动作。在喜剧中,你不能让你的人物故意去逗笑。他们必须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否则就会变得牵强和造作,因此也就不可笑了。

找到场面内的成分从而使场面运转起来。

一个场面很少是全部表现出来的。更经常的是表现整体中的片断。

在场面中某一特殊动作行将结束之际才进入。

第十一章 构筑剧本

每一幕都是戏剧性动作的一个单元、或组块。

在每一幕中,你都是从一幕的开端开始向这一幕结尾的情节点发展。这意味着,每一幕都有一个方向,一条从开端到情节点的发展线。而第一幕与第二幕的结尾的那两个情节点是你的目的地;它们就是你在构筑和结构你的电影剧本时,将要去的地方。

你的故事决定你需要用多少卡片。

用卡片是极好的方法。你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安排场面,和重新安排,增加几张,去掉几张。它是简单、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你以最大的灵活性去建设电影剧本。

牛顿的运动第三定律吧:“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力量相等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条原则在构筑电影剧本中也起作用。

动作──反动作,这是宇宙的法则。在电影剧本之中,如果你的人物作出动作,而别人或其它物件作出的反动作是能引起你的人物再作出一个反动作。这样他一般就创作一个新的动作,而这又引起另一个反动作。

人物作出动作,有人做出反动作,动作──反动作,反动作──动作,使你的故事朝着每一幕结尾的情节点发展。

很多新手或者没有经验的剧作家总是让主人公遇到什么事,总是让他们对他们的环境作出反动作,而不是根据他们的戏剧性需求去动作。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人物必须采取动作,而不是反动作。

第十二章 写电影剧本

写作的最难之处在于知道要写什么。

要弄清楚这是否是你最佳的工作时间。

写作是件日复一日的差事。你要逐个镜头、逐个场景、逐页、逐日地写你的电影剧本。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天写三页是合理的和切实可行的,这大约是一天近一千字。如果你的电影剧本有120页的篇幅,每天三页、一星期工作五天。那么,完成第一稿需要多少时日呢?四十个工作日。

当你专心写作时,虽然你在外部很接近你所爱的人们,但你的思想和注意力是在千里之外了。

当你需要些时间来写电影剧本时,不必感到“内疚”。

制定个写作日程表:上午10点30分至12点,或是晚上8点至10点,或者晚9时至深夜。有了日程表,遵守纪律的“问题”就容易掌握了。

制定好写作日程表之后,你就可以工作了,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坐下来着手动笔。

出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阻力!不错,正是它。

写作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写作的技巧与协调的能力,就象学骑自行车、游泳、舞蹈或打网球一样。

当你真坐下来写的时候,又蹦出个另一个“新”的念头,如此反复不已。它是个阻力,一种思想上的开小差,一种逃避写作的方式。

我们全都是这样的。在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去写作这方面,我们是大师。这是创作过程中的“障碍”。

写作是日复一日的劳动,一天要两、三个小时,一星期三、四天,一天三页,一星期要写10页。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一个场面接一个场面,一页接一页,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一幕接一幕地写下去。

在写电影剧本初稿时,你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字“写在纸上”的阶段。这时你把一切都写下来。

第二阶段。即对你所写的东西作一次冷静、严厉而客观的检查。这是电影剧本写作中的最机械、最没有灵气的阶段。

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你要检查一遍你所写的东西,真正把故事写出来。你要进行加工,突出重点,进行润色,或重写一些,让它更精炼一些,使它活起来。

写电影剧本,你必须学会忍痛割爱。

坚持写,日复一日,一页复一页地写。写得越多,就越感到容易。当你几乎要完成时,也许在最后的10页—15页,你会发现你在“拖拉”。你也许会用四天时间才写一个场面,或一页稿纸,并且感到疲倦和无精打采。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就是不想结束,不想完成它。

当它结束后,你会体验到种种情绪反应。首先,是满意和松了一口气。几天之后,你会感到消沉、压抑,不知该怎样打发时间了。你可能会贪睡,浑身没有劲儿。我把这称之为:“产后郁闷”时期。这就象生孩子一样,你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致力于某件事,它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它使你一早就醒过来,夜里睡不着,现在一切全都过去了。所以消沉和郁闷是自然的。但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总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始。这不就是开端和结尾吗?

上面就是写作电影剧本的全部体验。

第十三章 剧本的形式

千万别给读稿者以口实来不读你的剧本。这就是剧本形式的问题。什么样的是专业剧本,什么样的不是。

剧本的形式是简单的。实际上它简单到大多数人都试图把它弄得复杂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利福尼亚州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曾谈到:“自然的法则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必须提到科学思想的复杂性的高度之上去认识他们。”

剧作者的工作是写剧本。导演的工作是把剧本拍成影片,把纸上的字变成影片上的形象。摄影师的作用是决定场面的照明和摄影机的位置,从而以电影化的方式抓住故事。

电影是合作的媒介。人们一起工作,共同创作一部影片。

镜头就是摄影机所看到的东西。场面是由镜头组成的。是单个镜头,还是一组镜头,无论多少,还是什么样的镜头,这都无关紧要。镜头有各种各样的。

别怕犯错误。掌握它要有个过程。你写得越多就越得心应手。

从一开始就要按电影剧本的形式写。这是对你的忠告。

找出你的镜头中的主体。

术语:1、【角度对准】一个人、地点或事物(镜头的主体)。2、【主要表现】也是对人、地点、或事物。3、【另一个角度】镜头的变化。4、【更宽的角度】场面中焦点的变化。5、【新角度】另一种镜头变化,常用来“冲破纸面限制”而获得“电影化的面貌。6、【视点】一个人的视点,他看到的东西是怎样的。7、【反拍角度】视角的变化,通常与视点的镜头相反。8、【过肩镜头】通常用于视点和反拍角度镜头。一般把一个人物的肩头摆在画面的前景,他所看到的东西处在画面的后景上。画面是摄影机所看到的界限,有时称作“画框边”(frame line)。9、【运动镜头】重点在镜头的运动。10、【双人镜头】镜头的主体是两人。11、【近景】就是近:要少用,只为强调而用。12、【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把不论是一份电报、报纸报道、标题、钟面、表盘或电话拨盘等镜头插入场面之中。

第十四章 改编

把一部小说、一本书、一出舞台剧或一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跟创作独创的电影剧本是一样的。“进行改编”(to adapt)意味着从一种媒介改变成另一种媒介。改编(adaption)的定义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合宜或适应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得更恰当。

换句话说,小说就是小说,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电影剧本就是电影剧本。把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意味着把这一个(书)改变成为另一个(电影剧本),而不是把这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它不是拍成电影的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舞台剧。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桔子。

当你改编一部小说时,你没有必要把自己仅限于忠实于原素材的地步。

T·S·艾略特有句名言:“历史不过是编造的通道。”

如果你必须增添新的场面,做就是了。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加进几个事件,使得故事更加个性化,只要它们能导致准确的历史结果就行。

在电影剧本中,事实支承着故事;你甚至可以说,它们创造了这个故事。

在电影剧本写作中,你是从一般到特殊,你先找出这个故事,然后收集事实。在新闻报道写作中,你是从特殊到一般;你先收集事实,然后再找出故事。

第十五章 论合作

电影是一门合作的媒介。

电影剧作家始终在和别人合作。

剧作家们出于不同的原因而进行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有三个基本阶段:一、建立合作的基本规则,二、写电影剧本所必须的准备工作;三、实际写作本身。这三个全是重要的。如果你决定合作,你必须睁大眼睛去这样做。

合作意味着在一起工作!

合作或任何关系的关键,就在于互通信息。你们必须相互讨论。不互通信息,就没有合作,那只能是误解和意见不一。这没有出路。

有时你不得不批评你的合作者写的东西。

“要判断别人,首先要判断自已。”你必须尊重和满怀希望地支持对方。

合作也是一次学习的经验。

合作意味着“一起工作。”

第十六章 剧本写完之后

把原稿保存起来,千万、千万不要把原稿交给任何人。

当他们读过剧本之后,倾听他们说些什么。不要为你所写的东西辩解,不要装着在洗耳恭听,而事后感到气愤或伤心,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向他们提出问题,追问他们。

和他们一起研究那个故事。找出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哪里打动了他们,哪里没有。

扉页就是扉页。

第十七章 作者札记

人人都是作家。

麦克唐纳公司(theMcDonaldsCo.)的海报《再接再厉》概况了它的格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持之以恒:才华不能代替──是常见的是失败的天才;天才也不能代替──没有成果的天才只能被当成笑料;教育也不能代替──这世界充满了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持之以恒和决心,才能有无上的权威!

当你完成了你的电影剧本时,你已经取得了一个伟大的成就。你把一个构思,发展成一条戏剧的或喜剧的故事线,然后坐下来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把它写下来。从开始到完成,是一个满足和得到回报的体验。你做了你决心要做的事情。这是值得骄傲的!才能是天赋的,你具备它或者不具备它,但是这并不妨碍写作的体验。写作自身会给你带来报偿。要享受它。努力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基础知识归纳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总结: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微型小说写作基础

全文共 327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微型小说在我国还是有一定渊源的。《战国策》中的一些片段,魏晋文人的小品,明清笔记小说均能看出微型小说的影子。当然,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当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了。在总共490多篇中,500字以下的就多达140多篇。上世纪80年代,由于王蒙、冯骥才等一大批文学大师的加入,更使这一文体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每年的高考考场上,都会有为数不少的考生以此种形式写作,并获得高分直至满分。2010年浙江考生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通过插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巧妙地表现了“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转换,构思新颖巧妙。整篇小说表现了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反哺”,立意较为高远。2009年四川考生满分作文《熟悉》选取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故事,采用微型小说的形式,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主题在叙述中自然表露。

针对微型小说这一形式,我们须下工夫来研究。总体来看,微型小说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短小精悍,见微知著,半瓣花上说人情

微型小说长的不过千字,短的几百字,可是现在有些微型小说动辄两三千字,当不在微型小说之列。这方面经典案例当属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微型小说《丈夫支出账本中的一页》。在这部小说中,只有短短的七行字: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可就这简单的几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我们试加分析:一位已有了妻室的人,又钟情于一位漂亮的女打字员,给她送花,和她共进晚餐。此事让他的妻子和岳母极为恼怒。为了平息风波,丈夫花了一大笔钱,给妻子和岳母购置了贵重的礼物。最后,这位男士不得不再次刊登广告,重新招聘打字员。只是这次的广告上明确地写着,要中年以上的女性。

微型小说人物少,情节简单,但要小而精,微而妙,现实感强,生活气息浓厚,才能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善于“选择”和“截取”,不能像写长篇小说那样写人生的纵剖面,而必须写人生的横断面,虽是人生中的一段,但可以窥见整个人生,从而揭示生活本质的某些特点。

故事是小说的重要构件,但小说不能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而应注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无穷的韵味。构成小说的故事,应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而不应该是远离生活、胡编乱造,应当是半瓣花上说人情,有着切肤的真情实感。

二、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强调个性施展

微型小说兼有各种文体写作模式,可以让读者感觉不同的风味。这种形式自由、不拘一格的模式同时也为微型小说赢得声誉,使之长盛不衰。2005年获得川端康成文学大奖的日本作家十原登曾说过:“创作者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赋予小说以情趣,使小说越发有意思。”他的微型小说《飞翔吧,麒麟》描写的是历史题材,采用的却是新闻连载的形式。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马塞尔·埃梅,以奇巧的构思,幽默的语言,把现实主义的内容与怪诞形式巧妙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人称“短篇怪圣”。

微型小说在写法上不拘一格,个性发展十足,可以采用幽默与适当的讽刺。但不能调侃或挖苦,微型小说同样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去旧撷新,严格选材,注重思想内涵

高考中微型小说的写作,应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流水账”,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大胆剔除一成不变的陈腐内容,代之以源头活水。在文字中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曾说过:“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这就告诉我们,写作微型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衡量一篇微型小说的价值,既要看选材本身,也要看作者对于题材所开掘的思想的深度。我们应当意识到,作者对素材本质意义开掘得越深入,主题思想就会越深刻,其教育作用也就会越大,价值也就更高。可以这样来总结,一篇没有好的主题的微型小说,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那么,作为高中生在写作微型小说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心理接受,思维严谨,做好知识储备

心理接受是前提条件,如果从心底深处抵触这种文体,那是不会写出佳作的。当然,文学创作离不开个人知识、经验等一系列环节。应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

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在《创作的准备》中提出的观点,对于今天高中生创作微型小说同样适用。他说:“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跟。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融和、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所以,作为高中生学习写作微型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并不是说我们先要达到大学教授水平的时候再进行创作。

我们不能一味沉浸在枯燥的理论中,整天不是抱着《小小说速成三百篇》,就是手拿《微型小说写作十大技巧》等大部头的书。而应在掌握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勇于拿出我们手头的笔,敢于创作实践。微型小说创作和其他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思维要严谨,方法要得当。要相信自己,别人的技巧,只能作借鉴。

第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文学来自生活

对生活不熟悉,就不能反映、表现生活。应当看到,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只有熟悉它,才能理解各类人物。现任《微型小说选刊》名誉主编郑允钦认为:“我的微型小说,多半取自现实生活,来源于我的生活积累,直面人生,干预生活,张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文章合为时而著,由于年龄、阅历、传统 习惯、思想道德观念和创作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我在创作过程中,只相信生活,我觉得没有比生活更重要更崇高的东西。但不是照抄生活,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高中生对生活的感悟还略显稚嫩,就应该扬长避短,根据生活选材。因为这些题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得生动、深刻。选材的目的在于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可以写入微型小说中的题材——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具有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捕捉”题材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微型小说创作极为重要。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东西,从而由时代和社会的一角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腾澎湃的大海。

第三,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细节凝练传神

人物的刻画和典型的塑造,是小说写作中的基本工作。茅盾先生指出:“典型性格的刻画,永远是艺术创造的中心问题。”

怎样才能写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要充分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采用排比、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但是,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微型小说与一般记叙文不同之处就在于要进行艺术概括,运用虚构、想象的典型化方法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出既有个性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形象。

典型化的本质规律就是个性和共性的和谐统一,使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典型环境,一般指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典型性格,指的是人物必须是充分的共性和鲜明的个性高度的统一体,人物的共性要从人物的个性中体现出来。只有在深刻领悟现实关系的同时,才能较好把握人物内在灵魂,以期达到现实主义创作所要求的典型化高度。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得较有特色,主要是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狂人”。他的原型就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远房表兄弟。鲁迅结合平时的见闻,改造了这个疯人形象,并赋予人物以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塑造出了“狂人”这个不朽的文学艺术典型。这也正吻合鲁迅先生提出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写作方法。

微型小说是细节的艺术。因为一篇微型小说以写好生活的“一朵浪花”为己任。那“一朵浪花”很明显就是一个细节,整篇文章必须要围绕这个细节来谋篇布局。虽然是“一个细节”:却能映照出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把叙述与描写结合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2159 字

+ 加入清单

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我们所选优秀作文,《奶奶与花》就是叙述与描写交融在一起的,近似于一线串珠式的一篇记叙文。

文中以时间为序,先从小时候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叙述开始,然后再描写人物行为语言、花的形态、气味。从而表现我“深深地爱上花”的过程。接着叙述自己病中见到花的情景,描写花的形态,写出自己感受到“花能给人一种强盛的生命力”。接着是叙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识愈来愈深”又通过对“死不了”“仙人球”的描写,感悟出“花,让我感到一种无尽的生命力,一种明亮的期望”。第五自然段叙述自己养花的过程。这里又运用描写的方式,描绘出花园的美丽,各种花的特点,表现出花可以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段描写是比较突出的,描写了花的各种色彩,各种形态,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绘色绘形,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第七段、第八段叙述搬进高层楼房前、后我与奶奶对花的珍爱,对小花园的怀念,这里又有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小花园”遭到破坏,我和奶奶沉痛心情做了铺垫。

这篇文章用叙述的方式。介绍了事件发展曲折过程,使文章头绪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环节突出。这是文章的一条线。在每个重要环节上,作者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行为、场景、物态,内容丰满。叙述和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叙述与描写,做到有机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练掌握叙述与描写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关系。根据作文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交错运用。

二、在描写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状貌时,(例如《天山景物记》等一些游记式的文章)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那么这个线索或过程就要依靠叙述来表现。如我们常讲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对“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叙述。用时间推移来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时,对每个阶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运用叙述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三、在写故事情节比较强文章时,人物的语言,行动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作文《奶奶与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这样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就应当多选读一些优秀作文或名家的文章,刻意体味一下的相依关系,学习二者的结合形式。使自己的作文能更加条理清晰,情节曲折跌宕,内容丰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知识积累

全文共 2548 字

+ 加入清单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疾苦。

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陶渊明,东晋(公元317---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著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国:魏、蜀、吴。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说明文作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快速作文、作文速成法之类的指导书,当然是针对如今学生急于写好作文的心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在生活中有了阅历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一朝一夕就掌握写作文、写好作文的本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写好作文是靠真功夫的,真功夫怎么来?这就要在平时打好基础了。

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有限的,所以课外还应花一定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那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首先要明白,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了解他人的手段。别人的书就是他自己的体验与体悟,表达了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这可能引起你的共鸣,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对,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别人的书也可能是介绍某种或某些知识,那么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么?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应手。要知道,写文章并不仅仅需要语文知识呢,同学们应该清楚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且文与理工科都是有关联的,知识多了不压人。别人的文字也可能写得很美,你从中会受到启发: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这些积累起来不都是经验吗?别人的经历也许会教育你怎样做人,怎样面对困难,怎样与人相处,这些也有可能引发你的感悟,由此而生出写作的念头,不更是一举多得吗?阅读的好处同学们容易明白,但是坚持就不容易了,有必要提醒同学们,读书是要持之以恒的,同时要分门别类,有的精读,有的略读。最好是做读书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不能"尽信书",所谓的权威与名家他们也有不够好的地方,不要轻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读书的目的是要形成个人的观点,这才有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GMAT写作]我的GMAT考试6分作文模版

全文共 482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靠GMAT的,本人水平实在很菜,但拿到成绩单后竟然有6分,真是FT,主要归功模版,我的模版主要是借鉴一个6分大牛的,和各位XDJM分享ISSUE:

Recently there is a debate over whether…..Some people assert that.., while other people believe that…As a matter of fact, the issue of whether….. is a complex and controversial one.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due to their distinct backgrounds. Therefore, there is not a universal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and whether one choice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other may quite depend o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The decision, nevertheless, is not an easy one to make. Actually, the final judgment should rely on a case-by-case analysi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however, I agree that…. , and do not agree that….. My view can be greatly substantiated by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s.

The first argument that can be presented to develop my position is that…A good example may be found in the case that…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t is obvious that….

In addition, there is another reason for me to choose this statement. The reason is not far to seek…. To illustrate, let us consider that…Hence, another equally important aspect is that….

Admittedly, it may be true that…. in some conditions. However, this alone does not constitute a sufficient support to claim that….,Actually, these cases are rare and therefore are too specific and too weak to strengthen the view that…Whe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x and y are carefully examined, the most striking conclusion is obvious that…

To sum up, due to the above mentioned reasons, which sometimes correlate with each other to generate an integrate whole and thus become more convincing than any single one of them, we may be comfortable to say that…., because….

ARGUMENT

In this argument,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To support his conclus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n addition, the author reasons that…Further more, he also assumes that…. At first glance, the author’s argument appears to be somehow appealing, while a close examination will reveal how groundless it is. We do not have to look very far to see the invalidity of this argument. This argument is problematic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In the first place, this argument rests on a gratuitous assumption that…. The author unfairly assumes that…. However, the assumption is questionable because the author provides no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argument. The arguer fails to takesintosaccount other facts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result that…….. It is likely that ,……………..; it is also likely that…………………………Any of these scenarios, if true, would show that………………….. (72) Therefore, this argument is unwarranted without ruling out such possibility.

In the second place, the argument commits a logic fallacy of“after this and therefore because of this”. In no case can the mere fact that…be cited as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is a causal-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 Moreover, that just because B can be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with A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A is the cause of B. In fact, the author has obviously neglected the possibility of other alternative facts such as…, or…may contribute to a certain extent to B. It may be only a coincidence that……. Unless the author can rule out other factors relevant to…, this assumption in question can not be accepted.

In the third place, the evidence that the author provides is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it. One example is rarely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general conclusion. Unless the arguer can show that A1 is representative of all A, the conclusion that B…is completely unwarranted. In fact, in face of such limited evidence, it is fallacious to draw any conclusion at all.

In the fourth place, the argument has also committed a false analogy fallacy. The argument rest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is analogous to B in all respects, and the author assumes without justification that all things are equal, and that the background conditions have remained the same at different times or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re is, however, no guarantee that this is the case. Nor does the author cite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assumption. Lacking this assumption, the conclusion that…is entirely unfounded. In fact, it is highly doubtful that the facts drawn from B are applicable to A.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clearly out weight the similarities, thus making the analogy highly less than valid. For example, A..., however, B.... Thus, it is likely much more difficult for B to do....

In addition, the conclusion unjustifiably relies on the poll while the validity of the survey itself is doubtful. The poll cited by the author is too vague to be informative. The claim does not indicate who, when, how and by whom the survey is conducted, neither does it mention what is the sample size, or how the samples are selected. Until th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