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切为了人民纪录片实用20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切为了人民纪录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4145

作文

1000

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树立了群众观点,有了群众工作的方法,明确了走群众路线的方针,还必须要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自从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一开始并没有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个概念,而是较多地提到了为群众服务的说法。比如1943年10月,在《论合作社》一文中,他这样解释说:“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时候,延安召开的许多重要会议,都会贴出一条标语,叫“为群众服务”。后来到1944年9月,在纪念张思德的讲话中,毛泽东才进一步把“为群众服务”明确为“为人民服务”。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更深层次上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他阐明了党的出发点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的明确,使“树立群众观点”、“做好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升华,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望长城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过了多年后再回看这个页面,发现看过的人很少,很是遗憾。看过不少国内的纪录片,我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纪录片之一。

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我会选择真实、自然、亲切、乡土气息,那种朴素的人文视点令人动容。拍摄于21年前的记录片,现在看来有些粗糙,但它有种内在力量打动了我。我喜欢穿插在片子当中的陕北民歌,更喜欢片中出现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形象和片段。它虽然是关于长城的记录片,但却没有忘记捕捉人们的生活状态,毫不吝啬的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大量的镜头。而他们在面对镜头时,也一扫拘谨和僵硬,谈吐朴实自然,摄影机虽然跟踪拍摄,但却能让人忘了它的存在,想必影片背后有一段相当长的沟通过程。

在华山脚下的韩城司马迁祠,一个修鞋的老汉和主持人交谈的场面,让我忍俊不禁:"这里没有长城嘛,这里主要就是一个司马迁。我们这地方文人多一些。上了死牛坡,秀才比驴多。"主持人没听清后面这句,询问的时候,老汉埋怨他说:"怎么没听清啊,还是拍电视的呐,连那么几句话都记不住--"然后乐呵呵的笑了,主持人也哈哈大笑。我好久没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样融洽、自然的采访场景了。这种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不分你我,不端架子的采访风格是我所喜欢的。

临洮教地理的孙老师也让我感动。为了找到秦长城的西端,孙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调查了近20年、把周围地区都跑了个遍,家里桌上摆满了各种地图,地上堆满了寻找过程中发现的秦代器物。过去普遍认为岷县是秦长城西端的起点,但孙老师经过不懈的实地调查,确认临洮三十里铺才是真正的起点。

还有带主持人上土龙岗的农妇和她的女儿、司马迁祠"讲古"的老人、临洮中学一脸灿烂笑容的孩子们、拨开长城梁夯土的老乡、用手讲价的地毯市场的年轻人-- 出现在镜头里的每个人都那么亲切、实在。主持人也一样,如果不是他质朴、真诚、风趣(有时候还挺可爱)的采访作风,我想这部片子带给我们的感受会逊色许多。这个主持人叫做焦建成,一副西北汉子的爽朗、憨厚模样,这部片子播出后很多人喜欢他。查了下,他竟然是出生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的锡伯族人,也有自己的blog。现在年近50了,还在cctv工作,只是很少出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样一部《南京!南京!》?胡赳赳对本片的一段吹捧也许可以让你我找到答案:“陆川的电影破解了某种思维:被体制内认可的影片一定是主旋律影片,被市场认可的影片一定是商业影片,被学院认可的一定是知识分子影片,被专业人士认可的一定是独立影片”,而陆川拍《南京!南京!》时“学会了走这样一个‘四边形’”。

一部电影,它既是主旋律影片,又是商业影片,又是知识分子影片,又是独立影片——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四边形”电影吗?还真就有,例如陈凯歌拍的《无极》就是一部这样的“神作”,而《南京!南京!》是我看到的第二部这样的“神作”。

只是,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儿?一部电影可以四面讨好?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谁都想讨好,但经常四处碰壁,而且这种人是绝对不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的,因为他们就是那种对谁都不够真心的烂好人。

电影其实也一样,一部电影如果谁都想讨好,完全不知道取舍,其结果就是把电影拍成一个“四不像”——几年前,陈凯歌把《无极》拍成这样的“四不像”,这没什么,毕竟那只是发生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里的事儿。但我真的不能忍受陆川把《南京!南京!》拍成一个“四不像”,因为1937年的南京城是我们这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作为一个导演,如果想用这样一个题材去投机,去四面讨好,并因此无法做到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那这个导演臭大街将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你也许会说,陆川拍这个题材并不是想要投机,而且他也想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只是他的编剧水平和导演水平有限,所以就把《南京!南京!》拍成了一部独立知识分子主旋律商业电影。真是这样吗?希望如此吧。说到本片的编剧水平,我记得曾一度传闻说陆川要找朱文做本片的编剧,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了,如果真要是让朱文来当编剧,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情节生硬、散乱了,因为朱文还是很有水平的。至于本片的导演水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片的视野太小了,既然把名字都起成《南京!南京!》这么大了,那起码得拍出一座城的感觉吧。遗憾的是,陆川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有俯瞰整个南京城的大视野,但结果却是其视野基本上完全局限于一个难民营里了。而且就是这么一个难民营的故事,也被陆川拍得支离破碎、凌乱无魂,人物形象单薄且脸谱化,让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南京!南京!》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单薄且脸谱化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陆川还是无法做到直面人性,于是他选择了拔高人性,于是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崇高”的人。而在姜文的那部类似题材的《鬼子来了》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崇高”的人,一个都没有,这是《鬼子来了》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鬼子来了》能成为经典名作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最真实的才最能打动人心。

中国人已经被“崇高”绑架得太久太久了,是时候挣脱它的束缚了。因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会因为刻意“崇高”而变得更有力量——想要变得更有力量,就必须直面人性。

另外还有一个小发现,那就是最近在中国的“大片儿”里先后出现了那种因为“良心发现”而自杀的日本小军官(《梅兰芳》里有一个,本片里也有一个),这是不是另一种意淫呢?这种脸谱化形象和以往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小军官的脸谱化形象区别很大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节日。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中旬,也就是傣历6月,为期三四天。第一天就相当于除夕。在这一天里,人们都去江边观看龙舟比赛,长长的龙船两头尖尖的翘起,船舷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比赛胜利者将得到优胜大旗和奖品。人们还为他们端来一碗米酒,洒去一把把糖果,跳起别具一格的"依拉贺"民族舞蹈,为他们加油喝彩。

最后一天是元旦。"元旦"这一天处处人山人海。人们都进行着有趣的活动,比如深受人们欢迎的游戏"放高升"和"丢包"。

中间相隔的空日是最隆重的泼水日。上午10时左右,男女老少拎着水桶来到街上,路边早备有大量的清水,水上漂着片片花瓣,有的甚至还滴入几滴香水,大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拿个民族,都互相泼水,彼此祝福,以求消灭灾病,祈愿风调雨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1952年的11月,冯自信所在的部队从兰州开拔至东北。12月底,进入朝鲜。为了躲避侵略者飞机的轰炸,部队总是晚上行军,白天进入山林隐蔽。

正值冬季,朝鲜半岛天寒地冻,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对每一名入朝志愿军战士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漫山遍野都是雪,走着走着,脚就被冻得没有一点儿知觉了,睡觉也在雪地里。”冯自信说,有一天走下来,自己的脚和鞋冻在了一起,怎样都脱不下来,最后用刀子把鞋割破才把脚从鞋里取了出来,仔细一看,脚都冻得发黑了。

“每个战士的情况都差不多,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一心想把侵略者赶出朝鲜。”他说。

在一次高地攻坚战中,冯自信度过了这辈子最难忘的七天八夜。

“敌人的优势是有飞机支援,所以我们就不断挖坑道,千方百计缩短和敌人的距离。”他回忆说,当时敌人不断轰炸志愿军阵地,战士们吃、喝、拉、撒、睡都在坑道里,每次轰炸过后,大家脸上都是土,完全认不出彼此谁是谁。

“在这种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谁都没有畏惧,大家都知道,打仗拼得就是意志。”最终,冯自信所在的部队坚持到了最后,攻下了这处高地。

这场战斗中,冯自信多次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将负伤的战士和烈士遗体背回阵地。有一次,他甚至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个人背回两名烈士的遗体,因此被授予了三等功。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冯自信几经调动,1959年6月,被分配到兰炼仪表厂。当时厂里常常有生产任务大会战,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冯自信和工人们经常连轴转,一干就是12个小时,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作风。在兰炼仪表厂工作直至退休,冯自信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冯自信说,有国才有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亲历过旧社会黑暗和战争洗礼的人,能够看到国家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没有虚度此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胡的强烈建议下,我终于看到了《含泪活着》这部日本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纪录片观后感

在这部历时10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纪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动人故事。

正如小胡说的,这部记录片的拨出震撼了整个日本跟国内看过此片的人们。关于人们对这部记录片的评论很多很多,看过的人都是几次泪湿衣襟,作为一个男人我也是不断的看不断的泪流满面。为什么?单单是人们好奇一个父亲为何在日本黑了十五年吗?当然不是吧。那最终是什么震撼和感动了我们呢?是亲情?是责任?还是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生来就赋予了的,谁人没有亲情,谁人没有责任,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谁人又没有精神呢?可是主人公为了亲情,为了家庭的责任却付出了15年妻离子散的孤苦生活。作为年轻的一代,我想我们从他身上得到的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完成责任而顽强奋斗的精神,15个春秋亲人的离别,15年日日夜夜打零工的生活,又岂能是常人所能承受的,又岂能是常人所能坚持所能奋斗的呢?

每个人生来都想着如何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有一个美丽的爱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孩子,普普通通的慢慢变老,观后感《纪录片观后感》。可现实并不是这样,读书后才发现,爱情,工作,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都注定上帝给予不了我们一生享受不完的安稳生活跟幸福。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奋斗才有所得。在这个竞争惨烈的社会里,如何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你不是高—官子弟,如果你不是家境丰厚,首先就要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去面对竞争,如何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这一切都需要一种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努力,鼓舞着我们前进。这个社会或许是公平的,你努力多少就能得到多少,除非你有突破常人的能力和捷径,但这并不现实也并不符合我们常人的逻辑。

来了日本近两个月,感触颇多,但几次提笔却又欲言又止,对日本的感触是一个文明的民族,是一个安静的有秩序的无争社会,是一个以服务为生命的社会。在东京到处可以听到普通话,到处可以看到中国人。想想我们太多的国人来日本是为了什么?有人有了妻儿还来留学,有人在国内已经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也来留学,有人在国内有份安稳的工作,有人是为了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家其实都是如出一辙,那就是钱,只有钱才能让我们得到所谓舒适稳定的生活,只有钱才能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钱才能让我们得到女朋友、房子、车子,只有钱才能让我们的父母老年无忧、只有钱才能让我们得到所谓的幸福,这确实是不争的理性的事实。感性的人可能不这么认为,但现实是平淡就是要生存,生存就需要接受理性的考验,接受理性的洗礼。只有有了生存的能力,才谈得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国内总有人羡慕我们国外的留学和工作生活,但只有我们知道我们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说的伪善一点为了实现我们在国内实现不了的人生,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份责任,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我们无须去解释什么,不是吗?艾,说来说去,我们是为了钱,可我们为了钱就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如果单纯是为了自己在哪都可以舒适的活着,不是吗?这就是我们一个人为责任而付出的伟大之处。我真想为那些为责任而付出着的人们大声说“责任是伟大的!”,为那些只想平淡生活着的人们说“伟大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人民子弟兵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爱人民,爹亲,娘亲,人民亲,为人民服务记在心。”这有脍炙人口的《永远是人民子弟兵》一直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是的,2010年发生了泥石流、雪灾、洪水——但是这些灾难并没有淹没人民子弟兵那颗救人的心。

2008年的那场汶川大地震害死了无数无辜的人民,那巨大的数字震撼了全世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人们不知所措。事情发生的当天,勇敢的人民子弟兵快速赶到发生地点进行抢救。截止13号8点,他们已经完成搜救幸存着、转移受灾群众、清理倒塌房间、清除淤泥、防疫洗消等工作。他们惊人的速度令人震惊,多亏了他们,可怜的受灾群众才能得救。我想说,谢谢!

2010年广州某一高速公路发生雪灾,子弟兵雪中送饭,滞留旅客暖融融。人民子弟兵们坐在卡车里,不论风雪有多大,都会勇往直前。在灾难发生地点,勇士们搭建了帐篷与公厕,细微之处暖人心。夜晚,炊事班的民兵不辟辛苦地做包子送给人们吃,不停地从外地运来大量方便面,煮热水,人们都夸赞人民子弟兵好。据炊事班班长李琼说:“从下午开始,我们就不停地做包子,直到现在一共做了8000多了包子。”我也想说,谢谢。

2010年,达州发生洪水,武警驾驶冲锋舟救灾。武警干部李虹峰说:“现在的情况十分危险,我们不知道水下是否有电线杆或大树,很有可能翻船。”经过努力,武警救出一名产妇和婴儿。后来,武警发现远方的房屋下有一名小女孩。一名18岁的名叫李安的勇敢武警决定去救她。几番努力后,小女孩被成功解救。我还想说,谢谢你!

哪儿有困难,哪儿就会有子弟兵。子弟兵才是真正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大型纪录片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同期声】黄苇町(《求是》杂志研究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四风”的问题,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我们要一直抓下去,一直抓到底,永远在路上,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它避免一个反弹,避免一个在很多人,让有些人认为这像运动式的,过一阵就没事儿了,让这种幻想彻底打消,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咱们的,通过正风肃纪,使我们的新风气、新作风,真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解说】纠正“四风”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斩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错误认为正风反腐总会有松懈之时的念头。各地纪委在执纪监督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依然心存侥幸,说一套做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将享乐奢靡问题改头换面、转入地下。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高祝杰就把这一套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太奇葩了,这么多年咱们治理“四风”问题,查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没有发现这么奇葩的这种行为。

【解说】究竟是什么行为,让工作人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这就是高祝杰的一处办公用房,进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书柜、衣柜、办公桌跟普通的这个办公用房是一模一样的,在勘查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个衣柜有一个,透出一道亮光,我们觉得挺可疑,打开以后里面挂着衣服,这个衣柜没有了后挡板,直通里间,俨然就是一个暗门,大家可以进来看一看,这个里间里边,这个床铺、电视、衣柜、冰箱一应俱全,卫生间、洗浴设施一应俱全的,俨然就是一个高级宾馆。

【解说】2013年,西青区对超标准办公用房进行了集中清理。这个带套间的306办公室是高祝杰原来使用的,清理之后他搬到了对面较小的303办公室。但是他仍然拿着306的钥匙,暗地里作为他的休息室。

【同期声】高祝杰(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

还有侥幸心理,觉得部门这么多,领导干部这么多,怎么会查到我呢?掩耳盗铃吧,欺骗组织,也欺骗自己。

【解说】在现场能看到,这组柜子恰好和里面套间的门高度平行,如果不是仔细盯着柜门看,一般人很难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2015年,有知情者向天津市委巡视组反映线索,高祝杰办公室里隐藏的秘密才得以曝光。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他是专门定做的,他这个柜子是沿着门框,这么高度来做的,正好把这个里间这个门挡上,想通过这种瞒天过海,认为风头已过,就能够躲过检查、逃避检查,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

【解说】高祝杰以为,可以用小聪明躲过检查,没想到最后还是躲不过查处,最终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类似这样花样翻新的“四风”问题并不少见。

【解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款旅游这一早就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受到了更有力的管控。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有些人却还在想方设法,另辟蹊径,接受甚至主动要求服务对象安排旅游。

曾任青岛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的王海涛,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他负责报社的经营管理和广告业务,因此和许多广告客户来往密切。

【同期声】王海涛(青岛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

我对他们的所求就是希望多投放广告,为青岛报业集团多争取利益,他们和我,希望和我能够多接触,也是希望媒体在某些方面,比如说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新闻上能够予以关照。凡是找我的我都会给他们处理好,就不在媒体上进行曝光了,会这样处理好和客户的关系。

【解说】为了感谢王海涛这种“关照”,当地一家地产企业提出邀请他出国旅游。双方商量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去一趟巴西和美国。王海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出国审批是非常严格的,那么王海涛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呢?

【同期声】高升杰(青岛市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

他这种接受企业邀请的出国不可能批下来,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规避的手段,就是通过这个地产公司,在国外的一个公司以考察项目的名义出具了一个虚假的邀请函,然后又联系旅行社,就是按照考察项目的行程提供了虚假的行程单。

【解说】这就是王海涛提交审批的虚假行程单,上面列的全都是邀请方在美国的地产企业和当地项目工程公司等参观内容。而这一份才是王海涛一行真实的行程单,实际都是旅游观光,包括夜游曼哈顿、游览耶稣山、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东北抗日联军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CCTV1播放的《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昨晚, 8月3日终于落下帷幕,观后感慨颇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抗联》中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的描写各有特点,赵一曼被敌人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杨靖宇在游击战中变化多端,堪称奇迹;赵尚志则是不仅有猛张飞性格鲁莽的形象,而且又有诸葛亮智勇双全,指挥艺术高超的特点。正如《抗联》片头曲唱道的:“男英雄豪杰;女英雄忠烈。”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抗联最强大的时候有11个军,30多万人,那是因为抗联拥有广大的民众基础,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发展壮大了。但后来特别是37,38年,日本侵略军改变了策略,一方面设立“人圈”把东北老百姓都圈进去,赶进去,把抗联和群众分隔开来;与此同时从本土移民到东北,这就是所谓的开拓团,使得东北土地上的“人民”慢慢变成了日本国民。这样一来,抗联慢慢失去了民众基础,因为我们自己的民众被“圈起来了”。一旦抗联失去了民众,好比鱼儿失去了水,没有给养,经常找不到吃的,抗联也无法补充兵员,困难越来越大,使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甚至叛变,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后来抗联不得不依靠苏联来保存实力。

三、当电视播放到40多集,进入尾声的时候,觉得有点视觉疲劳了,因为《抗联》给人的印象是,写的有些松散,而且《抗联》英雄结局普遍残烈,《抗联》官兵逃亡的多,叛变的多,特别是詹承先的叛变,谢文东的变节,给《抗联》造成重大损失,让人观后真有一种心恢意冷的感觉,但这一感觉在最后一集(46集)被颠覆了,当哈尔滨首富章文续把自家豪宅付之一炬时,当章文续之子章竟洲叫日本军官“滚出我家”时,特别是日本军官还被章竟洲戏弄一番时,心中真有一种“侵略者没有好下场“的感觉,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尤其是当前中日关系较复杂的环境下,大快人心,因此有结局写的好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民公园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慕名来到了人民公园

哇!这简直是天上人间!处处花团锦簇,红花绿草,鸟语花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喷泉。喷泉四周有许多小孔,小孔时不时地会喷出一些水柱,它有时像一些倒着的伞,给景物蒙上一层沙布;有时像火山爆发一样猛地“蹿”出来,纵横交错,蔚为壮观……很快,又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一阵微风拂过,将要落在地上的水珠又蹦到了脸颊上,丝丝的爽意。

喷泉后面是一座山,我踏着鹅卵石铺成的小道跑上小山。哇塞!我得意地俯视着山下,看着这片属于我的蓝天。我张开双臂,眯着眼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下了小山往右走几米就是一片小竹林。穿梭在竹子间,踩着软软的树叶,倾听竹叶相互嘻闹发出“沙沙”声,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竹林后面的长廊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我寻声走去。只见长廊的尽头出现一条小路。走过小路,你会看见小桥流水。棕色的古老小桥,清澈见底的小河,人工小瀑布,荡漾着碧绿碧绿的波浪。旁边有许多小石桌,小石凳。桌边围满了人,拨开人群一看,哦,原来是老人们在娱乐。

看到了吧!这就是如画般的人民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天的人民公园45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公园虽然四季如春,但是我更喜欢人民公园的春天的美景。

清晨,我来到了人民公园。我先吸了一口新鲜甜润的空气。再看一看人民公园,只见它被雾包围了。

我进了人民公园。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笔直的沥青路。我就顺着这条沥青路一边走一边看两旁的景物。只见小草伸伸懒腰,悄悄地把头抬起来,好象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各种各样鲜艳的花在争妍斗艳,好象正在盛装迎接春天的到来。

到了一座小山下。只见有一条小路直达山顶,山顶上面有一座凉亭。我就快步走了过去。我看见凉亭上写着三个字——诗韵亭 。我站在诗韵亭上往下看,只见下面的玉泉湖被烟雾罩住,好象一个披着轻纱的少女。

我漫步走到玉泉湖旁,只见湖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象一条银白色的长龙伏载着晨游的人群。在湖的西南角,有一个运动区域,这里很多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吸引着爱好小球的人们,对垒撕杀的声音此起彼落。旁边宽敞的地板上,小孩子们也脱下厚长的衣服,玩起抛沙包的游戏。玉泉湖周围的小树,得到春光和春雨的哺育已告别了瘦弱的身躯茁壮成长。

这就是春天的人民公园,它真美丽啊!

春天的公园真美,我相信了。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美的劳动人民作文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场听长辈或书报上赞美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往往是漫不经心,只当耳旁风,并没有什么深切的感受和体会。直到有一件小事打动了我,是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一层含义!

那是2013年的夏天,太阳正尽情的释放着它那火热的激情。走在放学路上的我,汗早已把衬衫湿透了,背着书包的背上一片汗渍。恨不得能有转移大法,转移到空调房里,那才叫爽呢!

终于,我拐进了通往小区的一条小巷。几个小孩正拿着零花钱叫唤着买冷饮。忽然,一只穿这蓝色长裤的腿跳入了我的眼帘。紧接着就是一股恶臭,边上摆自行车的妇女也捂着鼻子逃进了公寓楼。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穿着蓝色保洁服的中年男子正趴在地上,把手伸进了散发着恶臭的下水道,并掏出一滩又一滩,黑灰色的,有着令人作呕的味道的垃圾。更令人无法接受的就是,他并没有戴手套,是用他的手和那些东西做亲密接触的。一开始我并没有让恶臭吓怕,虽然我还是打了两、三个恶心。因为那个保洁员比我忍受着更恶劣的味道。

但最终我还是经受不着这股恶劣至极的,令人窒息的味道,走过了那个地狱般的地方。我回头看了好多次,他还是趴在那里,并没有捂着鼻子!

虽然只是是很平常的一幕,但他真的打动了我!我以前走过那里时,看到都是污水已经溢出来了。下水道被一些塑料袋,可乐瓶,盛菜盛饭和大量的头发堵住了。那时我正抱怨怎么也不派人打扫一下,物业也真是的,都是干什么吃的?儿今天令我瞠目结舌的一幕终于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光荣!

我们真是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啊!并不是为了金钱。如今还有谁会这样甘心情愿做这种即脏又累的活儿啊!我们就是需要这样朴质的劳动人民来展现我们社会最美的一面!

[最美的劳动人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五一农场一处农家小院里,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万金蹒跚走来,由于脑梗塞,他的半边身体有些僵硬,但还可以勉强行走。古稀之年的他回忆起了那段不同的经历——和特务斗争的日子。

加入民警连

王万金,甘肃天水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3月入朝作战。刚开始,王万金被分到了步兵连,但是让王万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953年停战以后,他加入了民警连。

1953年,敌我双方停战后,以三八线为界,各自撤出两公里,中间让出来4公里地方为公共区域。这个公共区域不能进部队,为非军事区。我军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民警连,在这个区域巡逻。由于各方面比较优秀,加之反应快,王万金被调进了民警连。

王万金回忆说,当时他们的巡逻时间是每天20时至第二天早上6时,而夜里职守的范围也不是漫山遍野地跑,就守在山下的路口附近。他们一般是3个人一个小组,轮流巡逻。而巡逻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检查,看敌人会不会放特务过来。

据了解,那时虽然是停战期间,但是为了窃取我军情报,想混进我军队伍的特务很多。而且这些特务很多都经过专门的武装训练,长的跟中国人差不多,又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一旦混入我方阵地,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和特务相处

就在这紧张的时期,王万金所在的民警连进来一名30多岁的男子。王万金说,这个人是从对方阵地过来的,说是我们的战士,战时和队伍失散了。他穿着志愿军军服,说着普通话,乍一看,确实没什么破绽,就被放行了。

“其实啊,只要从对方阵地过来的人,大家都很怀疑。”王万金说,那名男子就被安排进连队后,大伙就盯上他了。

头两天,不管这个人走到哪,干什么,王万金和战友们都在观察。这一看,还真看出了点问题。“这个人穿的军装虽然样式、颜色和志愿军服差不多,但细看一看,他的衣服下摆比我们的宽了一个边。”王万金回忆说,此外,到早上出操时,战士们一到时间,就能在几分钟之内整理好内务,迅速整队并投入训练。晚上吹了熄灯号,大家也都统一睡觉。可这个人却跟不上趟,往往是大家都排好队了,他还在找裤子,而大家都睡觉了,他还在磨磨这弄弄那。

特务现原形

这样格格不入的情况多了,大家都开始议论。连长看在眼里,对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我们志愿军一般没这么散漫,而且听了领导批评肯定改正。”王万金说,可是这个人听了连长的话,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丝毫没有变化。

这下,他的异样就更加被凸显了出来。

不久后的一天,王万金和战友们看到这名男子被带走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王万金说,后来他听人说,此人遭到怀疑后,连里领导就问他在哪个部队干过,所在的部队去过哪些地方。

“你可别小瞧这些问题。”王万金说,因为在朝作战时,部队的番号很多,而且经常转移阵地,所以基本上只有真正的志愿军战士,才能把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和去过的地方对上号。

盘问的结果,此人一问三不知,立即暴露,现出特务的原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民公园游玩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在炎热的夏天里,太阳照着大地,好像要把大地烤焦一样。一天,爸爸说要带我们去人民公园玩!

首先,刚进公园是一座假山,我们在假山旁边照了许多照片,之后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摩天轮的旁边,爸爸提意我和哥哥一起坐一坐。我和哥哥拍手赞成。只见摩天轮越升越高,我们看的越来越远,整个人 民公园都在我们的视线里。我感到一丝害怕,有点恐高,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吧。过了一会儿,我们回到了地面,我觉得大地真平稳,还是在地面上好啊!我们边走边看风景,我看到了一个飓风飞椅的游乐项目,做 在上面的人可以坐在一个秋千一样的东西,甩来甩去,可刺激了。好奇心促使我去坐一坐。首先,坐在坐椅上,系上安全带,游戏开始了,我感觉不可怕,妈妈却说腿有点发软,于是,我想一定是妈妈以前没有坐 过猛一上去害怕的原因吧!

这一天,我们玩的可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全文共 2219 字

+ 加入清单

毛主席说过,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它既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事物自身(内部),还是事物之间(外部),正如俗话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说明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同时,它又具有特殊性,即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比如说,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因此,为了解决而不是激化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矛盾绝对存在的避无可避,以及必须按照相对存在的不同矛盾的本来面貌实事求是地分析其性质和特点。绝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然而,事实上,我们仍有许多人区分不清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从而导致矛盾激化,小事变大,大事爆炸,最终只能酿成或大或小的灾难。

我曾经不止一次直接或间接地深刻领会到,中国人大多真传源远流长的“窝里斗”的内讧劣根性,却对“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优良传统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在我老家,两个与我同姓的长辈,本身就是紧邻的堂兄弟,却因为斤斤计较到令人齿冷的“栽树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鸡犬不宁。同时,双方又都硬气的很,以至于咬牙切齿,手足相残,得压人处且压人。无形中,各自的家人也被动地处于微妙紧张的阴霾状态,火药味弥漫不散。照此下去,不久,我相信一定会再次发生大打出手的场景,甚至流血也不可避免。

之前,由于我低估了两家矛盾的复杂性,致使多次劝解无效。而后,我幡然醒悟,“栽树问题”只是一根导火索,引爆的是多年来积压的琐恩碎怨却因迟迟无法排解,久经岁月沉淀郁结于心,量变引发质变,最后才积重难返。但是,就在两家难得平心静气坐下来,我希望他们能够彼此坦诚相待,试图刨根问底找出症结时,他们却闪烁其辞,避而不谈。莫非当着晚辈的面,感到难为情了吗?

我想,夜深人静时,他们也会辗转反侧,也曾想过踏踏实实生活,不再惹事生非,害人害己。可是,生活的压力,村里人的流言蜚语,以及淡出个鸟来的农家日常,又在某一时刻使他们冲动地想要搞点事情出来,找点精神刺激。

其实,在我看来,两家的矛盾一早就可以而且应该得到妥善解决。毕竟在他们之上,还有几个兄长。然而,就像东汉末年,曹操先见董卓之患时所说,阉宦之祸古今皆有,但看天子是否贤明,只要有明主在朝,只需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派一小吏便可将阉宦付之牢狱。但是,以袁绍之意召藩入京勤王却万万不可,因为那是引虎驱狼之计,其结果断然是虎患大于狼害。可见,袁绍并非明公,以致董卓之患甚于阉宦之祸十倍,荼毒天下。

前面提过,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其中,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可称作事物的外部条件。由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且和周围的事物相互影响、作用,所以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尽管如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因的影响上,也就是通过使矛盾双方状况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通俗讲,就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如果他们仍执迷不悟,顽固不化,那我始终都无法积极促进“栽树问题”的和平解决。

最让我惊讶的是,我的姥姥和小姥娘都早已过了六十而耳顺的年纪,但骨子里流动的战斗民族的血液依然沸腾,廉颇老矣尚能饭。两人不时还是会交流一下自己的骂人艺术心得,在此基础上,偶尔也要心血来潮地切磋一下武艺,活动活动筋骨。不过,回头想想,就连首先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针对给出了科学方法论的毛主席本人,晚年也在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之间犯了严重误判,悍然发动并领导了堪称浩劫的“文化大革命”。那么,身为民间小老百姓,思想观念僵直也无可厚非。

在反右派严重扩大化之前,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并且,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反右派严重扩大化之后,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即敌我矛盾。以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全党以阶级斗争为纲,毛主席为了“炮打”中央所谓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发动了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犯了“左”倾严重错误的“文化大革命”。

到了21世纪,当听闻国人为了抵制日货打砸抢砍同胞的正当生命财产时,我不禁失笑出声,今夕何夕,中国大地上的傻逼脑残竟然都爬出来了!打着爱国旗号的这些人,实则是在制造社会动乱。我想,如果把他们放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只能成为像王明那样的“左”倾机会主义,有勇无谋,有胆无识,只能沦为炮灰。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关门主义是绝对行不通的,就算按照他们的思想一意孤行地行通了,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闭关锁国,落后再挨打。难道他们不是傻逼脑残吗?

归根结底,毛主席还说过,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坚持革命斗争,流血牺牲也决不妥协。但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思想改造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员干部如何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发言稿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干部工作,干部是关键。从毛泽东倡导“五湖四海”“干部决定一切”,到邓小平改革人事制度,强调选拔干部“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再到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坚持好干部标准,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做好干部工作,始终都被我们党视为关乎千秋基业的核心问题。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用一小人,则小人群聚,投机专营以致乌烟瘴气。把好干部用好,不仅关系到工作和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关系到干部队伍的人心聚散。

用好干部要唯才是举。习总书记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得人才者,必先有识才之功。简单的走程序、比票数、论分数,在划定的学历、年龄、性别框框中急拿现用,在小圈子内推荐考察,往往会让“老好人”、“专业户”、“结构帝”得益。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承担着识人、辨人、用人的重要职责,必须心无旁骛的以选人用人为“第一要务”,广布识才之眼,畅通荐才之道,完善选才之规,有原则的多接触干部、了解干部、识别干部,真正让那些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善做善成的干部有舞台、有地位、有奔头,坚决让那些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庸庸碌碌的干部受到警示、得到惩戒、遭到淘汰。

用好干部要用其所长。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门客鲁仲连就曾说过,让猿猴离开树木跳到水中,当然不如鱼鳖;要论钻墙跳房,老虎不如狐狸;让勇士抛掉宝剑去拿锄头,必然不如农夫。现实中,好干部不一而同,有的善于把握全局,有的精通具体业务,有的擅长统筹协调,这就需要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显其能,坚持因事用人、因岗择人、因能授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类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对那些直面矛盾、迎难而上,勇于改革、敢于担当的干部,组织部门要敢于为他们说公道话,为他们撑腰,让流汗的不流泪、让老实人不吃亏、让改革者受推崇。

用好干部要用当其时。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人才的黄金期、爆发期、创业期十分短暂,稍纵即逝。按部就班、论资排辈,常常让在位者尸位素餐、无所作为,让年富力强、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知识“过时”、能力“氧化”、闲置“贬值”,最终熬成四平八稳、无所用心、安于现状的好好先生。如何让好干部用当其时,尽显其才,组织部门责无旁贷。首先要从有利于工作和干部成长的角度出发,打破干部选拔的“隐形台阶”,开辟优秀干部成长进步的“快车道”,让青年英才辈出,也不让大器晚成者埋没;其次要做好人才储备,以便在人才进入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活跃的高峰期时,拿来就能用;再次要建立起良好的用人机制,防止“一刀切”,切实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如何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发言稿

全文共 1885 字

+ 加入清单

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是党和人民发展事业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好干部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我们识别和选拔好干部指明了方向,党的干部要按照这二十字要求在工作生活中磨砺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第一、要坚定信念。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胸怀远大目标,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献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明白我们为什么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能走别的道路的原因,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矢志不渝的为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开创新路,在改革中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要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干部要正确处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永远做人民公仆。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在为民服务中增长才干和提高觉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相冲突时,要自觉放弃个人利益,甚至可以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第三、要勤政务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问题矛盾我们绕不开、躲不过。党的干部为什么要勤于政务呢?俗话说,房子是要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同样道理,问题也是要及时解决的,不解决就会水决长提,不可收拾。勤于政务就要始终保持慎始慎微的敏锐触角,未兆先谋,防患未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解决,不能任由问题从小到大,推脱责任,最终导致问题变成灾难。做到勤政就是要提前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务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所处的客观条件做决策,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认真调查研究,做到问题烂熟于心,针对问题采取措施,不搞瞎指挥。要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拍脑袋想当然做决策。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根本职责,在务求实效上取得政绩。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第四、要敢于担当。俗话说:“大事难事看担当”。作为党的干部要承担起历史责任,切实负起责来,在其政谋其位,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弘扬正气,抵制歪风,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勇敢承担起强国富民的职责。不怕难、不避事,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团结同事、凝聚人心,困难面前撑得起,风波面前立的定,胸怀大局,实干创业,以担当的勇气铸就辉煌,在关键时刻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在大事面前不矮一截,在成绩面前再接再厉,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始终成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主心骨。总之,担当就是负责,担当就是风格,担当就是勇气,担当就是胸襟。担当源于使命,担当是成事之本,力量之源。

最后、要清正廉洁。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清正廉洁是干部的立身之本,是党的纯洁性的表现。一个政党如果谋求私利和特权,就会遭到人民的唾弃,最终丧失执政的地位。清正廉洁也是党的干部对人民的庄严政治承诺,是党的干部的政治生命。党的干部为人民的利益可以舍弃一切,这是群众拥护党的理由,也是党能长期生存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人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以大公无私的精神走向明天。历史昭示我们贪污腐化最终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党的干部要以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求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拒腐蚀永不沾,保持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本色,用人民的拥护支持铸就千军万马的铜墙铁壁,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摧不垮打不倒。只有人民才有选择自己利益代表的权利,只有保持清正廉洁才能对人民有交代,我们每个党的干部都要牢记这句话。如果说立党为公是共产党的执政之基,那么清正廉洁则是人民拥护党的最好保险。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__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人民志愿军18万将士血染疆场,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开国领袖的长子毛岸英烈士。

是血与火铸就了我们这个的不屈民族。历史不会遗忘。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纪念章。

我很高兴的是,85岁的老父亲也是受奖人员之一。父亲几年前患有老年痴呆,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刚刚把碗放下来,还说母亲没有给饭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鲜,提到在三八线、开城、上甘岭,父亲混浊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许多。

朝鲜,这个陌生的国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铭心的记忆。我见过父亲得过的一枚志愿军奖章,记得上面有一个和平鸽的图像。小时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亲曾告诫我:不要玩丢了,这是要随他入土的。不想后来真的被我弄丢了。直到现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亲是1956年入朝的。这时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已有3年。因此,他上过战场,扛过枪,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功。但朝鲜半岛上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他与他的战友们一样,时刻准备着冲锋。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宝贵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线附近。

当美军的铁蹄踏过三八线时,中国发出严厉警告,“美国军队果真这样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称,“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洲,侵略中国北方的。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发评论,列出美国的6大教训,其中之一是不与你的对手对话是愚蠢的。文章称,1950年10月,朝鲜战争似乎戏剧性地提前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了平壤,并逼近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边界。中国决定,它不会容忍美国军队在其边境,并警告美国必须后退,但没有成功。直接谈判可能会产生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一条从平壤到元山的新边界,为中国保留一个缓冲国家。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志愿军的加入,加剧和延长了战争。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__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创新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该片由科学技术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逐一探讨科学、教育、政府、市场、法律、资本、人才等因素如何影响着创新,总结创新规律,提供历史镜鉴,带着中国的问题与希冀,在全球范围寻找答案,共赴一场对国家崛起、人类未来的探寻。

在全国“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提出了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的丰富内涵、目标任务及总体要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在中国,更在世界范围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纪录片创新之路》的正式播出正是对这一焦点的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回应。《创新之路》思想深邃、内容丰富、视角广阔,不是提供一种具体的创新方法,而是提供一种思考,一种方向,一种规律,不仅呈现当代创新,更追溯至工业革命时代,探索创新背后的制度、传承、影响,以整部人类现代史的厚重来承载对创新的思考。

湖北省科技馆把此次观看《创新之路》纪录片,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三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充分地认识到这部纪录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九年末春,一个国民党老兵随一艘军舰由上海转退到台湾,此后近三十年听不到家乡父老妻小的音信。为了生计,流浪到美国。那时中美正在朝鲜酣战,当地一些仇华反华分子见到这个中国流浪儿威胁道:不知天高地厚,敢同美国较量,中国佬,滚回去!

老兵觉得天地之大,竟无其容身之处,家不能回,父老妻小不能相见,又恨又恼。回想当初在上海,见到的洋人个个趾高气扬,心中倍感伤痛酸楚,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受那般恶气,不过那时毕竟还能和家人相通,如今……竟不如当初,连父老妻小的生死都不知道了。他恨国民党无能,让国家战乱不断;他恨共产党无事生非,让他远离家乡。他实在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这样懦弱,共产党又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这必败必羞的一战。老兵的烦恼担忧太重了。

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不是他的留根之地,南下吧。但他不知道终点何在。途径中美洲,小国夷民同样鄙视他这个中国人。老兵只是想找一块安身谋生之地,并无他求,可前无去路,后无归路,他开始恨自己是中国人!

一天,孤独的老兵实在太累太累,第二天起床很晚,顾不上吃饭直奔南下的班车,恰共产党胜于国民党,好赶上刚刚启动的汽车。一个黑人双眼直直地盯着他,还不停的摇头。老兵毛骨悚然,想不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忌,看来麻烦又来了。黑人慢慢的移到老兵身旁,满脸不解的样子,轻轻地问道:“中国人吗?”“是的。”话音刚落,黑人猛一转身,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抬高嗓门对着满车箱的人大声说:“朋友们!朋友们!这位先生是伟大的中国人,中国替我们在韩国恨恨地教训了美国这个恶邻。三天前美国佬和他们签定了三八线停战协定,美国佬软啦!”他带头鼓掌,众人稍静,突然整个车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车嘎然而止。老兵就在一瞬间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尊、自信,他自豪地站了起来,忘却了对家人的担忧,忘却了共产党把他赶出国门的愤恨。应黑人、司机等满车人相邀,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亲历的以往缄口难开的国共决战史,倒像一个共产党人,顿时,满车箱的小国夷民都成了他的友好。后来,老兵第一次回国探亲前夕,这当中还有五人向他祝福。

怀着自尊、自信、自豪和众人的劝导,老兵依然重返美国谋生。他常常默默自语:“打得好!打得及时!”

一九七八年仲夏,中美尚未建交,老兵冲破重重障碍,辗转月余,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始终认为那场朝鲜战争,为中国人找回了失落一百多年的自尊、自信、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大致把央视拍的《镜子》这部纪实的纪录片看完了。总长两个小时的纪录片的信息含量是相当大的。

有点题外话,这部纪录片已经相当震撼了,能够把很多不忍直视的问题披露出来,这个相当难得了。而且是在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是不是说明有关方面已经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啊!所以说是首都的一部分学校甚至听课来看这部片子。其实这部片子跟我们大武汉有很大的关系,片中的这个学校就在咱们武汉,里面涉及的孩子就是武汉的孩子,很多场景画面都让人十分眼熟,比如光谷步行街这块。不知道我们武汉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有没有看过这个片子,咱不停课看一看?其中的泽清的爷爷还是湖北大学的副教授,与我也扯的上一点点关系。可能这样的片子的负面信息太大了,让咱们武汉有点丢脸?也许吧,无论如何,这部纪录片确实是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的。不光只是让家长反思,其实里面包含的内容囊括了方方面面。应该是值得整个社会的反思。

这个学校收录的都是所谓的“问题少年”逃学,叛逆,迷恋网络等等。家长和学校已经束手无策了,只能借助于第三方力量。而从片中所透漏的信息主要是聚焦在家庭,孩子都是在对父母的控诉,这个是主线。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个其实不光是片子中的这些家庭的问题,应该来讲是代表了我们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的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只是这些孩子所遭遇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已,走了一点极端而已,与他们的个性和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不用庆幸自己的孩子没有向片中的孩子一样,个人感觉这个比例不会是少数,而心理问题都暗藏于很多类似遭遇的孩子心中,只是没有一个诱因和条件来爆发而已!或者是在一些情形下,在消解了一点。我们只能说是感到庆幸吧。而目前的所谓的“安全问题”形式的严峻,已经是我们当前教育的“警报”在拉响了!如果长此以往,只能会让家长和学校焦头烂额,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更复杂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