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4辽宁高考作文立意分析汇集20篇

作文在语文试卷所占比重之大是人皆共知的,其得分直接影响着考试语文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2014辽宁高考作文立意分析,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

浏览

1008

作文

59

高考议论文审题和立意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1.从抓关键句入手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 放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3.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辽宁高考满分作文:让科技与自然美景和谐共处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这是科技带给我们人类的;舒适的住所,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是科技带给我们人类的;生活条件日益好,工作环境更加优,这还是科技带给我们人类的。科技给人类带来便利,让人们徜徉在幸福之中。但是,谁又考虑过这些便利背后的东西呢?

现如今,仰望星空,偶然出现的星星令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激动不已;繁华的大都市里,堵车现象日益严重,漫步在街道上,到处都是令人心烦意乱的汽车鸣笛。这些都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因为科技发展,星星被霓虹代替;因为科技的发展,天空不再湛蓝;因为科技发展,海水不再清澈。人们在享用着科技进步带给人们优越的生活、舒适的工作的同时,就没有想过什么?

在上个世纪,科技没有那么发达,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好,没有电视、电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说那时的生活是单调的,但那时的生活却很健康。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白天可以看蔚蓝的天空,白云飘来飘去;夜晚可以月下漫步,看月亮初生,星汉灿烂。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而现在呢?白天经常是雾蒙蒙的,哪里还有明净的天,更不要说新鲜的空气;夜晚总是漆黑一片,即使是有月亮出现,月光似乎也不在那么明亮,更不要说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星汉灿烂。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一边造福人类,同时也一边给人类带来伤害。正如材料中的男孩所说,正是因为有了电,有了现代科技,有了高楼林立,人们才能看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也正如材料中的老人所悟:也正是因为有了电、有了现代科技带来的文明,才没有了满天星斗的出现!转眼之间呀,当年那祖先们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的美景已是遥不可及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改变了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光彩,也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痛苦和困扰。

以前,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现在呢,天是整日灰蒙蒙的,水是处处浑浊的,似乎只有借助于清新剂才能暂时得到一时的因呼吸新鲜空气而来的快乐。

科技发展的背后,是天空不再湛蓝,是海水水位逐步上升,是温室效应明显加剧……世界需要科技,同样也需要自然的美景。让夜空中星光重现吧,让天空再次蔚蓝吧。

我们人类需要的是科技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辽宁高考作文题目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辽宁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与往年考试相同,语文作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继2015年之后,辽宁省第二年采用全国语文卷进行考试,作文类型为驱动型作文。”考试结束后,沈阳名师、沈阳二中语文组组长于宝山对今年的作文题进行点评。于宝山认为,对所阐述观点进行深度挖掘,拓宽广度是作文能否拿高分的关键。

作文素材:

给出一段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为,培养语文素养有: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外的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等三个途径。请自拟题目,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解读:

沈阳名师、二中语文组组长于宝山表示,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仍然是驱动型材料作文,与往年的作文题目相比有一定难度。本次材料作文,考生只要写出认为最能够让自己提高语文学习素养的方式,并阐述其优点以及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拿到这种作文题目之后,考生的写作步骤应当第一步进行材料的概括分析,二步进行议论、比较,第三步也是拔高分的关键步骤,即对所阐述观点进行深度挖掘,拓宽广度。

面对材料中的三种学习方式,于宝山认为,考生从最后一个“社会实践”方面入手最易写,因为通过课堂、书本获取的知识有限,这样一来可以给考生议论的方面比较局限。如果说从第三个方式着手,考生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看到的善良的、丑恶的一面进行展开,更容易挖掘自身文章的深度,拓宽文章的广度得高分。

当然,此次的作文题目考生从三个方式的任何一个方式出发去写作都没有问题,考生通过平时的练习还是可以把握作文题的角度,不易出现跑题的现象保障得一个基础分,但是拔得高分的关键,还是在于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

考生解题

考生裴同学:从课外阅读方面作答,通过自己平时读的课外书对语文学习的帮助。由于自己平时热爱读书,课外阅读也确实增强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古文方面更有一个提高,所以选择这一方面进行作答。

考生郑同学:从社会实践方面着手写作。通过自己在实践中学到的方式,灵活的运用到学习中来,更能够拓宽自己的学习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立意分析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特级教师分析2024年高考作文

全文共 14121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的写作题目,在“给材料”的原有样式中,做了变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或问题(甲卷提出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提出问题“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任务驱动型”的写作题目。“任务驱动”的提法有点儿炫人眼目——因为所有科目的所有题目,都有“要求”,亦即“任务”——这一变革,其实就是为模糊的“给材料”写作题目,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明确的要求,对“给材料”写作题目很必要。十年以来,要求都很模糊。最早是“选择一个角度”,后来收缩为“选准角度”“选好角度”,可怎样才叫“选好”?并没有说明。此外诸如“不要套作”,何谓“套作”,标准何在?“不得抄袭”,考场之上,怎能“抄袭”?“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内容”如何界定?“含义”又在何层面?从来没有明确,也没有样例。

写作题目的形式大致有四种:给问题、给标题、给话题、给材料。其中最清晰的是“给问题”(现在经常有人夸奖法国高考写作题目——那些都是“给问题”),最模糊的是“给材料”。“给材料”的写作题目,在写作教学、写作竞赛、自我写作中都很好,但是它不适合高考——作为大规模考试、大规模阅卷的写作题目,首先要清晰。我不大同意“任务驱动型”这个提法,但是它吹拂开十年“给材料”写作题目的雾霾,使写作的天空变得清朗,又的确令人欣喜。一年来,它广受关注,好评如潮。

清晰,是高考写作题目关键环节,也是我们评价题目的准绳。因为,高考写作的原则是“据题发挥”。作为发挥腾跃踏板的写作题目必须清晰。考场作文的实质,就是要求考生筹谋、经营一条由题目到熟悉生活的纽带——思想、思维和语言的纽带。

我并不热衷于像某些专家那样,评说写作题目的所谓“时代感”“人文性”“思辩性”“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等等。我认为,写作题目只是一个题目,它本无属性。至于“时代感”“人文性”“思辩性”“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等等,都是作文的属性。某些专家或者把写作题目看做一个圈子,一个范围,一道常识答题;或者把自己对这则题目的臆想作文当成了写作题目——无论原因为何,表现的结果都是盲人摸象,他们所评说的,无非是写作题目的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而已。谁又能说出哪一年、哪一个高考写作题目不包含“时代感”“人文性”“思辩性”“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等等?

任何写作题目,从立意角度来看,应该都有三种:传统的、时尚的、辩证的。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写作题目都离不开生活,都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反映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与更迭,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具有思辨价值。像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一样,我们对写作题目(包括题目给出的材料)的看法也只能是“左、中、右”。

任何写作题目,从选材角度来看,又都是海阔天空,任凭个性翱翔的空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述:“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拥护“课程标准”,不只因为它是国家法规,更因为它符合“神游万仞,心骛八极”的写作规律。

写作题目不是一道常识答题,它是面对广阔生活的窗口;窗外,也绝不是评题专家的方寸臆想之地,它是辽阔海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辽阔海天里,一定容纳有考生熟悉生活的那方园地。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

模糊的写作题目,势必带来阅卷的纠结。例如某年某市高考阅卷领导小组,讨论一则“给材料”写作题目,用三天时间,还没有讨论明白;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对题目的解释完全错误,之后还不敢承认。模糊的写作题目,将写作教学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猜解题目上来,反而忽略了写作思想、思维、语言的根本。

2016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

但是,2016年全国课标卷的写作题目,出现波动反复。也可能是课标卷的某项对照比较的实验吧?

【全国课标甲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谈2016年高考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在三份“全国课标卷”中,甲卷的写作题目最模糊。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而材料自身的“内容和寓意”都很模糊。

漫画原题是“进步与退步”,内容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受到表扬,后来考了98分,结果被打了耳光;另一孩子考了55分,被打了耳光,第二次考了61分,却受到表扬。但是,略去了题目的写作漫画材料,可就有了多种理解。

例如,被尊称为“权威大咖”的温儒敏教授就理解为“奖惩之后”:一个孩子受到奖励,结果考了100分,后来受到惩罚,结果考了98分;另一孩子受到惩罚,结果考了55分;第二次受到奖励,结果考了61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孩子受到奖励,结果退步到考了98分,为此受到惩罚,结果又进步考了100分;另一孩子受到惩罚,结果进步考了61分,为此受到奖励,结果又退步考了55分。

当然还有更多理解。例如,慈母的吻使优秀生得满分,使差生也能及格;严父的巴掌(很难想象哪位父亲能在孩子的脸颊上留下唇痕的)使优秀生难得满分,使差生沦为不及格。再例如,成绩进步,尽管还差,也可以赢得女生的吻;成绩退步,尽管优秀,依然只能领受她的巴掌(那纤小的巴掌怎么也不像是父亲掌痕)。又例如,定计划要留有余地,以满分为标准,高处不胜寒,必须焚膏继晷,中夜悚惕,达不到满分就要挨冷掌;以及格为标准,低处纳百川,尽管优哉游哉,高枕无忧,达到了及格就可以享热吻。还例如,纵向比很易于满足,横向比永难于满足;当然,反之亦可……对于“奖惩”也有实虚之别,轻重之分。说到根本,奖惩进退,是因人而异,随情定夺的事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不好当做普世价值来评说的。仅以漫画作者原题,其蕴含的寓意应如右图所示:

面对一个模糊多义的写作材料,阅卷势必要拟定“选好角度”的最佳立意。而涵盖全部材料的最佳立意自然应该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心灵的选择”,或“转折”。如果不强求最佳立意,那立意角度势必是丰富多彩的。

漫画是有寓意的,从抽象的高度俯察生活的具象,选材空间自然是无边无际的。

有人选择中国乒乓球队(图左半)和中国足球队(图右半)来调侃,其实惟妙惟肖。神舟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那是一分都差不得的;而焖一锅米饭,只要不再夹生,能及格也就很好。从“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进而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看,语文学习一分都不容含糊;从某一次考试来看,只要有进步,进而能超越及格线,也足以欣然。在人生的答卷上,小羽“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理当获得满分,得到奖励;而那“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市场,只要扭转了风气,诚实经商,尽管将将及格,也该给予鼓励吧……就说2015年全国课标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吧,进步了,及格了,自然会享受热吻;而2016年这则高考作文题目呢,尽管有的专家给它打98分,我们还忍不住想学学电影《老炮儿》里边的“六哥”,轻批其颊,以表期望——这也是规矩吧?

【全国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乙卷较好地延续了“任务驱动型”写作题目的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在全国课标卷三个写作题目中,这个题目最清晰。

生活在运动:历史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通向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永不停歇。在“2016年6月7日9时,高考考场”这一“现实”时空坐标点上,面对“语文素养”这个问题,考生可能有过比较,也可能没有认真做过比较,但是,必然有相当的体会。写作题目清楚地提出提高的三条主要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引发、要求考生由感性体会出发,做理性深入的思考、比较和阐述。题目的思辨价值和意义,正是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呈现。考生“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应该是,也只能是生活运动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试想,如果没有“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一“任务驱动”,而只是泛泛地说“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那么从材料中抽象出的含义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0年全国卷高考写作题目)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那所有写作题目的材料都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如是,那么,所有写作题目不脱离材料含义的话题都可以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深入一点儿就都是“心灵的选择”,简洁一点儿就都是“转折”——2003年北京卷写作题目的提示语极其精辟“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 转折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经有位同学拿着一个“给材料”的写作题目问我:“这道题目,我作文的立意是 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 ,老师说不行。我问老师 为什么不行? 老师说,如果这个立意可以,那么,所有的 给材料 写作题目岂不是都可以这样立意了吗?”这位老师以敏锐的思维认识到了“给材料”写作题目的弊端,他要求学生妥协,也很无奈。

现在有了明确的“任务驱动”,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就需要就事论事,不可以再在作文里直接以上述种种抽象立意了。当然,“比较上述三条途径”,立意的角度仍然丰富多彩:可以肯定其一、其二、其三,也可以否定其一、其二、其三,可以综合探讨、分解剖析,也可以别辟蹊径、高屋建瓴。但是,要写好作文,必须“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而这应该是考生最切近、最熟悉的生活。透过“语文素养”这个窗口,十二年来,上的几千节语文课,少说也有几万、几十万字的课外阅读,都应展现于脑海吧?何况还有每天生活中的语文,语文本身就是生活的学科。那么,该有多少具体材料、细节事例呢?

今年高考前,我在某市做了八小时语文备考讲座。有的家长希望为作文“押题”。还用“押题”吗?八个小时内,我讲座的哪句话不是在阐述,在用具体例子说明“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呢?讲座中,我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些话,都将是考场作文的语言。只是,不知道考生能不能将其纳入他自己的“体会”,帮助他明确“看法”,丰富“理由”?

【全国课标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2016年全国课标丙卷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有情节,有曲折,本身就是一篇短文。这样一则生活场景的材料,原本有许多角度。

例如,传统工艺和推陈出新,几年试验获得专利和不久假冒伪劣就充斥市场,眼看衰败和规范市场,获得专利和公之于众,带领大家和有关部门,地方标准和产业规模,不断创新和带头致富……

但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正是“综合”二字,要求写作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在“专利致富”问题上,小羽的“共享”意识对“独享”观念的挑战和冲击。这当然反映着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与更迭。

“综合”是使题目明确化的要求,也使得写作方向能够比较明确和集中。可是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老话,恰恰也是“综合……含义”的说法存有多层面认知的歧义。因为如果将“含义”上升到抽象层面做理解,那就是面对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各不相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心灵的选择”,或“转折”都是综合材料的含义——而这又是所有写作题目给出材料的共同含义。因为任何材料都必然反映生活,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具有思辨价值。

可是,阅卷将如何处理呢?

我不希望考生卷入这种对写作题目歧义的争辩中来,尽管这种歧义实质上源于对写作认识的根本差异。澄清对高考写作题目的认识,进而提高对写作行为的认识,是语文界的共同使命。高考对于考生大多只有一次,他们无需承担这一责任。

考场上,擅长记叙的,可以做“小羽的故事”的扩写;有文学天赋的,可以写一篇微型小说、一首诗歌、一篇“迷你”剧本;擅长议论的,可以简捷地以“共享”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那能联想到的例子可就海量了;愿意出新的,给小羽姐姐写封信,替报社写一篇短评,为“新式花茶”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写篇文稿,以小羽的亲人、关系人的身份写篇日记……重要的作文首先要就事论事,不能盲目的把“共享”当作普世价值来讴歌赞美。须知,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共享的”。

2016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

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全国课标卷为延续“给材料”写作题目,做着各种修补实验的同时,各省市自主命题的写作题目倒呈现出比较清晰的态势。它们或许是从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的写作题目中得到的启发吧。

【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 老腔 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解析]北京卷延续2015年,继续给出“标题”——“ 老腔 何以令人震撼”。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这篇散文里,“老腔”具有古老神秘、传统悠远、乡土本色、质朴纯情、奔放激越、雄浑深厚、纯正斩劲、酣畅淋漓、原生态等等属性,写作题目在提示语中特别提出“酣畅淋漓”这一点感觉特别“撼人肺腑”。这当然并不排斥“老腔”的其他属性,是这许多属性共同创设出“撼人肺腑”的艺术效果。提示语进一步申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老腔 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也就是说生活中任何人、事、物,只要“撼人肺腑”——让人怦然心动,都可以是作文思考的对象,使我们更真切地明了“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

作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对于论说源头“老腔的魅力”,作文可以只谈“酣畅淋漓”一点;也可以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这篇散文中,选择自己最有感受、有共鸣的“老腔”的其他属性。“说开去”自然就要联系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在熟悉的,“有细节、有感悟”的“人、事、物”中,才能实现题目“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的要求。

这个写作题目和2015年北京卷的一个题目异曲同工。两道题目都与试卷阅读文本有关,这道题目要求“撼人肺腑”,那道题目要求“深入灵魂”。差异在于,这道题目限定“议论文”的体裁,但不限定选材内容(包括“老腔”);那道题目体裁不限,但限定在“植物、动物或器物”中选材(“梅花”除外)。两项对照,很有趣味。

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解析]这个写作题目和提示语,都要求展开想象。在“神奇的书签”的标题下,要求完成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作文。作文内容的要求是“我喜爱的一本书”,“神奇的书签”只是形式的要求,或者说展开想象的提示。换一种角度思考,即使题目是“我喜爱的一本书”,只要题目没有禁止,考生仍然可以以“神奇的书签”或者任何其他想象的形式完成作文。说到底,这种想象天空的开拓,本是作文教学的任务。很惭愧,我们语文教师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使得高考写作命题,只好屈身俯就,拉上一把——这种带有对想象方式提示的写作题目,应该是对写作教学有所评估的结果吧。

想象方式提示是一把双刃剑。穿着漂亮的婚纱,未必就是漂亮的新娘,如果是千人一式的婚纱,那也让人厌倦。作文内容是“言之有物”的问题,作文形式是“言之有术”的问题。在写作中、生活中,内容永远应该高于形式。“神奇的书签”标题下,作文的“细节”和“描写”的主要对象还应该是“书”和“读书”;如果心思只沉溺于“书签”,那就成了巴尔扎克塑像的手,会惹得罗丹愤怒挥斧吧?须知,《西游记》不只有奇妙的神话袈裟,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至于书签的“神奇”,可以写得很童话,天使般展开翅膀;也可以很科技,高智能的“迷你”机器人——无论怎样,她也不是风景,她只是一位向导。是她,使“我”改变了不读书、读书少的状态,进入了爱读书、读好书的境界。

这个题目,应引起语文教育界的深思,应召唤我们猛醒,应催促我们行动——担起本该由写作教学承担的使命,赋予学生联想想象的翅膀。让高考写作命题轻松一点儿,返璞归真。

两个作文题目都很清晰,值得称道。但是都希望用新鲜的题目促进深思,引发联想,就很有点儿越俎代庖的意味了。思想深刻、联想丰富,这本应是作文教学的任务。因为无论是桑枢瓮牖,还是玲珑珠窗,都面对同一个世界。思想深刻、联想丰富与否,只在于你是凭窗远望,还是牖中窥日;题目绮丽,文章未必风华。原本的洗脚、喝茶,说成沐足、茶道,就有了神奇的“文化”标签,其实,还是洗脚、喝茶。我认为。洗脚、喝茶对于人的价值远远大于沐足、茶道。抹去装饰,这两个写作题目的实质是“我何以感动”和“我喜爱的书”。

【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 自拟题目; 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道题目虽然没有冠以“话题”的名称,但实际上是一个“给话题”的写作题目。

话题范围很明确:“评价他人的生活”,要求思考这种现象,谈谈看法。正如提示语所说,这个话题正是生活发展、运动的产物。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生活中的确很常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评价他人生活,在微博、微信、腾讯上司空见惯。可以说是天天出新闻,处处是热点,每个人都耳濡目染:津津乐道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一概而论者有之,区别对待者有之;慷慨狂喷者有之,黯然神伤者有之;评后出手者有之,一评了之者有之……。诚如提示语所言“评价他人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会有正面意义,弘扬健康能量,抑制丑恶行为;也会有负面影响,制造摩擦误会,扩大矛盾纠纷。

思考应有两个层面:该不该评价?该怎么评价?两个层面上都有传统的、时尚的和辩证的三种看法。

对于第一个层面,“传统”一般会认为: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恋爱结婚、妻子丈夫、老人孩子、房子车子……“他人的生活”都是个人私事,甚至个人隐私,与他人无关,他人也无权评价。“时尚”大致会认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们相关”,任何他人,无论个人,还是群体,都与整个社会相关,都允许公众关注,都需要公众评价。“辩证”则会主张:某些个人生活,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评价,反之则否,该不该评价是要看条件的……

至于第二个层面,“传统”一般会强调“情至上”:与人为善,讲究方法,注重效果。“时尚”大致会主张“理当先”:是非分明,犀利透彻,敢爱敢恨。“辩证”则会主张“和为贵”:先听后说,多听少说,实事求是……

上述种种,对于关注社会生活的考生,应该平素就有见闻,有思考。但是,对于在高考备考环境中封闭了一年的考生,就可能比较隔膜,那就是实打实地在考查他的感悟生活的思想水平了。怎么提高感悟生活的思想水平,当然首先要认识生活的运动,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和更迭。

写作要注意话题范围,注意就事论事,可以旁征博引,但需要有助于把话题谈清楚,说明白。题目既然没有限制体裁,那也可以写记叙文。记叙文也可以谈思考、讲看法。在这一点上,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差异在于,前者直接,后者间接。

【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写作题目的材料提出了网络阅读、多媒体阅读和纸质书本阅读这三种阅读方式,其后还有省略号,带便还可能有的其他阅读方式。这只是对“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的一种提示。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的启示,仍然还像2015年天津卷写作题目一样,只泛泛地要求“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那我的生活体验怎么不可以是“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重的

事物”呢?又为什么不能像所有的给材料写作题目一样,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或“转折”当做话题呢?如果想透彻一点儿,涵盖全部材料的话题还真必须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或“转折”呢!可,这又绝对不能被阅卷认可。那么,这样的阅卷观念和做法——讲理么?

值得称道的是,上面一段只是假想。2016年天津卷写作题目焕然一新:“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 我的青春阅读 ”——话题明确清晰,考生很容易瞄准踏板,加速助跑,纵身腾跃。看来完成写作,并非必须借助“任务驱动”来驱动。

那么,这种老套的“给话题”写作题目,是不是会限制考生的思想,桎梏他们的思维呢?当然不会,对这种那种、一种两种、三种更多种阅读方式,考生总有这样那样的“体验和思考”——能写出某种阅读方式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当然很好;写不出独特性,也未尝不可,因为任何“体验和思考”,自然都是“青春阅读”的感受和领悟。这是一道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考查思想水平为核心,兼顾考查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好题目。天津市自主命题以来,写作题目一贯清晰平实:“愿景”“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人之常情”“我说90后”“我生活的世界”——题题值得称道。到了“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就有点儿模糊,之后沦落成“给材料”的模糊题目。四年后,幡然悔悟,我必须点赞!

“给材料”写作题目的一个初衷是扩展写作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原本就是广阔无边的;实际,“给材料”写作题目只是模糊了写作思维原点。究其认识根源,无非还是把写作题目看成是一个圈子,混同于一道常识答题。“给材料”写作题目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考场写作的宿构套用,“宿构”无错也无法禁止,“套用”是人品道德问题,靠题目形式无法制止。写作题目要承担自身无法承担的责任,反而模糊了写作思维的原点,使阅卷失去标尺,只能人为规定立意角度。而阅卷的最佳立意角度,都违背题目材料。因为任何材料都体现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更迭,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中具有思辨价值。如果人为规定最佳立意角度,那所有题目,涵盖材料整体的最佳角度只有一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不规定,那角度将丰富多彩。写作题目想“解放天足”,阅卷实际须“削足适履”,造成了写作教学的纠结:注意力集中于审题,忽视了根本的写作思维和语言。写作题目是写作思维的原点,必须清晰。将“给材料”写作题目用于高考,是一种错误;辩清“给材料”写作题目的错误,是语文界的共同责任。

让我们用一篇考生作文里,描绘“阅读”的语句,结束对这道写作题目的评析:“旋亮光色柔和的台灯,掀开世界文学的经典;徜徉在章章节节,陶醉于字字行行;吟诵时齿颊生香,掩卷处潸然泪下;留连忘情其间,不知东方既白。”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解析]这是一则“给材料”的写作题目,材料里隐含着话题:“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这个话题虽体现着对传统的反思,但也有其渊源。“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当说时泼墨如水,不该讲时惜字如金”都表明,“话”之长短,不在于表面上的“有”或“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是不是“知己”,是不是“投机”;是不是“当说”、是不是“该讲”。材料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做了明确的解释,还包含着多项提示:“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惟陈言之务去”;“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能言他人之不能言,敢言他人之不敢言”。很明显,材料对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评价是肯定的:彰显个性、创新意识。

对这个话题,考生可以同意材料的解释,也可以反对材料的解释;可以同意材料的评价,也可以反对材料的评价;也可以做出另外的解释,也可以有条件的肯定,做辩证的评价。

选材立意的角度也很宽广,当然不会仅限于说话。既然“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那么,别人已写的我不必再写,别人无字可写处我也许有字要写,也可以;以此推衍,别人已想的我不必再想,别人无心可想处我也许有心要想,别人已做的我不必再做,别人无事可做处我也许有事要做……这个“我”,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从另一个角度看,写作题目的原意是要求考生以“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为话题写作,可偏偏不捅开这张窗户纸。模糊就出歧义:“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是引子,但是以它做话题写作也未为不可;或者从“俗话说”到“有人却说”的差异里,谈到生活中人的观念的变化、发展,大约也可以;或者由“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扯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应该也符合逻辑。或者这样看:围绕“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则材料先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照,后用“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来解释,再用“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作评价,这表明,阐释一个见解,要多角度、多层面、言之有序,才有更好的效果,这样,您说行不行呢?……

在阅卷中,“给材料”写作题目带来的争议层出不穷,这些争议原本不应该出现的。曾有一次阅卷,很多阅卷人就命题人对题目的解释提出异议,命题人理屈词穷,只好解释为“试卷呈现”与“命题意图”相悖。可是,考生面前只有白纸黑字的“试题呈现”,他们如何去猜测与“试题呈现”相悖的“命题意图”?他们又为什么要猜测试题中并未呈现的“命题意图”呢?

江苏省高考写作题目有着优良的传统。当全国课标卷首倡的“给材料”写作题目风行全国时,江苏卷一直坚持“给标题”写作题目,这种对高考写作考查规律的透彻认识和务实态度,令我敬仰。江苏卷直到2013年,是全国最后一份皈依“给材料”写作题目的试卷,当年那篇特别雷人的“山洞中蜡烛惊扰蝴蝶”的材料,也让我想到江苏高考写作题目受到的惊扰。现在,前有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对“给材料”写作题目“任务”规范的倡导,后有2016年北京卷(给标题)、上海卷(给话题)、天津卷(给话题)、浙江卷(给问题)的风起云涌,江苏卷写作题目回归传统完全可以期待。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这是一个鲜明的“给问题”的写作题目,值得一赞!

看材料前两段,他和此前多年主流的“给材料”写作题目一样:第一段用“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这三个例子,介绍“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状况;第二段设想“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在现场目击新闻事件”这四个场景,介绍在不远的将来,“VR(虚拟现实)设备”创设的“虚拟场景”。

按惯例,材料之后应该是“要求”和“注意”了。我们比较了2015年和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写作题目的相关部分。二者的差异如下:

2016年的材料增添了第三段:先归纳前两段的介绍:“ 虚拟 越来越成为 现实 ”,接着提出问题:拥抱、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实质也是“左、右、中”)?——2015年的材料之后,没有这一归纳和提问。

2016年对作文的“要求”是: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2015年对作文的“要求”是: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15年“要求”的方向是模糊的,体裁是不限的;2016年“要求”的方向是明晰的,体裁是限定的。

2016年提出的“注意”事项是: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2015年提出的“注意”事项是: 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正因为2016年的写作题目由“给材料”改成了“给问题”,明确了、清晰了,所以“注意”事项,也就少了好多婆婆妈妈的叮嘱,好像年轻了20岁,变得轻松透脱了。

明确、清晰的写作题目是不是会束缚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不会。问题是明确的,选择是多项的:拥抱、远离、保持距离?面对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呈递,也只有这三种选择。当然,如果在历史、传统、现实、时尚和未来中分别斟酌、推敲、选择、交叉;再在各种互不相同的具体“虚拟”现实中,具体分析,就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思考——这有点儿像三原色和万花筒的关系吧?

题目限定“论述类文章”,是为了防止光怪陆离、不负责任的幻想纷至沓来。将考查重点落实到考生的思想水平,对生活、对生活运动的认识水平上,也值得称道。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材料是用来提示的。试想,在材料之后,提出明确的标题“行囊”——或者抛开文学的装饰,标题“反思”——多么清晰明白。命题人的意图明明就在这“行囊”里,却偏偏不说破,不说开,不说明白。偏偏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让你猜。

没有打开的行囊,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药?看看?捉摸捉摸?“行囊已经备好”——是真的备好,还是自以为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不会是第一段旅程吧?那么,上一段旅程准备行囊的经验是不是发扬,教训是不是记取?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路途漫漫,用时不少,只有特意翻检行囊才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用的时候不知道吗,一定要翻检总结时才想到?有的暂时用不上——是没用上,还是用不上?都是怎么估量出来的?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是想用,还是必须用?想用而不是必须用,想它做什么?想用又必须用,那怎么办?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一生吗?代代相传吗?结末的省略号更是绵绵不断,意味深长。

如果在一个明确的标题下,这些本用不着捉摸。但是,类似于全国课标甲卷抹掉了漫画的题目“进步与退步”一样,诸多细节就易于引发捉摸的兴趣。题目又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那考生自然可以选准一个角度去自定立意了。你说,你选的那个角度不“准”,那我倒想起了一件不久前发生的事儿:

2012年陕西省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的道路交通事故。8月26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亲临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消息和照片发表在媒体上。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写作题目的材料,而不设任何标题、话题或问题,那么,潜在的“看准角度”应该是有关领导重视指挥事故抢险。但是,网民看到的是杨达才不合时宜的“笑脸”和佩戴的名表等问题。这一角度,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和“人肉搜索”。对此,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2013年9月5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达才案作出宣判,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

面对同一个材料,发表材料认定的角度和网民关注的角度大相径庭。很难说哪个是“最佳”角度,但绝不能说哪个没有“选准”角度吧?您说,我说材料选准的角度,就是“行囊”;那我倒要问:您为什么不明白告诉我们呢?您说:为了防止宿构套用……我想我会哈哈大笑:考写作,要请阅读垂帘听政。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暗示——在考生或进入大学,或步入社会时。要求他先揣测“老佛爷”的心思,而且以考试成绩作为要挟和诱饵?用意当然善良,结果未必如愿。

是不是定出标题就会限制思路呢?当然不会。我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时代的道路上前行。行走中会准备、会获得、会失去、会损耗、会附着……吾日三省吾身,隔一段时日,更要主动反思“翻检”,为了以后的行走——思考、斟酌、珍惜、扬弃……

一个人如此,一个班级、学校、团队、城镇、国家、民族、政党……莫不如此。

在清晰的写作题目的窗口前,眺望广袤无垠的天地,寻觅自己熟悉的园地——发一番慷慨淋漓的议论,讲一个轻灵隽永的故事,写一篇情词并茂的散文,都应能得心应手吧!

纵观2016年十个高考写作题目,七分喜,三分忧。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立意分析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引得大家一片惊呼。漫画式材料,生活气息浓,考生有话说,区分度数高。这则漫画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

近年来,全国一卷一直在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今年又回归漫画类材料作文,富有新意。2010漫画作文《有鱼吃还用不用捉老鼠》,2007年漫画作文《摔了一跤》让很多考生记忆犹新,时隔六年由考查漫画作文,确实出乎意料,这也是对今年任务驱动类作文和时评类备考的一个突破,命题反猜题意识很强。

◆审题难度大于去年,要注意审准寓意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我们要以赏识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不以分数论英雄,进步均有可取处,不宜体罚孩子。

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如果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如果写得出色,就会赢得高分。

今年作文构思立意

最佳立意:不以分数论英雄,进步均有可取处。

主要角度: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以鼓励为主,看到孩子的进步之处,不以分数论英雄,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正确看到孩子的进步之处,不能分数高就奖励,分数低就惩罚。不宜体罚学生。反对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鼓励的阳光下幸福成长。如果一味惩罚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优秀的孩子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次要角度: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成长,进步均有可取处,暂时的退步也不要气馁。分数进退均要理智看待。分数不等于实力,分数不等于能力,等等。

也可以从教育入手,进行适度拓展,如联系各行各业管理者均要注意以鼓励为主,激励每一成员积极提高业绩,不以数字论英雄,多些正面激励,多些人性化管理。

◆内容贴近生活, 比较接地气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突出“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关注家庭生活,要注意正面激励,共建和谐,是一道好题。

◆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图文型”是新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审题立意方面除了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外,还要注意细心审阅画面,读懂画意画旨非常重要,包括标题文字和图片中的文字。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另外,作文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一些平时的真功夫,仍要在深处挖掘。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相关链接: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

(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

(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风采,其实恰如其分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大李执着于科学研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沉醉科学的魅力之中;老王化钢铁焊接演绎为工业艺术,大国工匠实至名归。然而,论及风采,倒是小刘的生命轨迹更使人动心。

虫鸣鸟叫、花草人间,大自然留下的每一瞬美丽都是神的恩旨,小刘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用相机记录下这动人点滴,他将每一帧的美丽定格为文字和影像,留下了游子美丽乡愁,也凝滞了各地风情百态。

网络上有一档叫《侣行》的纪录片节目很受欢迎,讲述的是一对冒险情侣游历世界的经历,完全的真人真景,所到之处既有宁静质朴的异域村落,也有惊心动魄的索马里海湾或是枪声不绝于耳的中东小镇。他们去的是常人想去而去不了或是不敢去的地方,看他们的节目,就好像置身在世界各地,满足之余,也会心怀感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满足于草木山川,走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气象万千。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之所以有了景观介绍节目,背包客还是要穷游世界,是因为要亲眼所见红霞盛开在天边才能领略第一手的绚烂;之所以有了图册画报,还是有人亲往沙漠探险,是因为纸上只能展现奇景,而沙粒的灼热和驼铃声声并不能通过画册传达至读者的感官。中国旅行第一人小鹏所著《背包十年》里有这样一句话,道尽旅行者的幸福和满足——“七月的意大利夜风清凉,钻进睡袋,也不觉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温暖的棉被。”走出去、在路上,释放万重枷锁下的灵魂,纵情青山绿水间,清涧自然会荡涤心灵的凡俗杂质,生命的风采尽现。

一心只读圣贤书并非不好,这是积淀的过程,而生命的蜕变和升华是要在迈出走向外界的那一步时方才开始。带着充实的心灵和大脑,拿起装满憧憬和希望的背囊,对庸常生活来一次越狱,寻一处好地方,走走看看,用文字、胶片或者心灵记录下在路上的点滴,这份恬静美好足以玩味一生。

风采,对于形容学界泰斗、艺术巨匠或是科技奇才都是恰如其分,然而最为超脱的一种风采,便是怀抱初心、无可凭仗,只有一副好身体,无处可去,便到处“流浪”,当时代依旧负重前行,而你我已凌波微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目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老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全文共 3629 字

+ 加入清单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实例,谈谈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里,老人是人格优点鲜明的核心人物。“老人友善建议——游客打碎玻璃杯——老人谅解——游客打扫——老人拒绝”。材料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在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良的人格精神——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考生作文便可从这些优良的人格精神入手,发表自己对“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看法,或以此为核心思想编写故事等。

【立意范例】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就构成美好的社会。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

【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辽宁高考作文真题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总分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点评:行文易出现空洞

靳廷禹认为,今年作文题不难。材料主题内容非常正能量,体现了多元化的人生追求,也弘扬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对于考生而言,认真阅读作文材料不难发现,三位人物无论选择哪位进行理由阐述,立意都很明确。比如,第一位大李,题干已经表明他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又率领团队跻身国际学术前沿;第二位提及他是变普通为完美;第三位也明确为艺术作出很多努力,跋山涉水拍摄等等,实际上已经给考生点明选择他们的理由。

靳廷禹表示,今年高考作文考生“跑题”的情况不易出现。举例说明,如果选择第一位,那么可以抓住矢志创新,团队精神等角度切入;如果选择第二位,可以从爱岗敬业、普通人平凡岗位上也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的角度;如果选择摄影师,可以从为提升审美努力追求,用美的作品感染更多人的角度切入。可见,作文从表面看,很容易立意。但考生的行文容易出现一味地赞美某一种人,一味地喊口号而不是据理分析。毕竟学生每天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各行业的了解不够,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因此,可能会出现行文比较空洞。

总的来说,作文考查了学生的价值观,不论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就值得赞扬的。但如果想获得高分,需要阐述得有一定的深度,不能用套话或是假大空的口号。靳老师认为该作文三者选一个进行作答更为恰当合理,但如果三个都选来阐述也没有太大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多角立体法

全文共 3525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多角立体法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例文1

那个青年在危急中权衡再三,自私的想拥有一切的他最终选择了抛弃“诚信”,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诚信是去掉一切外在的美丽,举止的优雅,谈吐的从容后,剩下的心灵纯净。诚信是金。

我?朋友

俗话:知已难求,难就难在“真诚”上。偶尔的饭局,放任的玩乐,带来的只是玩伴。挚友一定是那以诚待已的人。

曾经我有一个三年的挚友。然而在一次出于自私的欺骗后,我失去了她。在怅然、悲伤后,我反躬自问,发现自己缺少诚信。然而时间的闸门说关就永远关了,我和她再也恢复不到从前的清澈感觉了。总有一点污油荡在我的心中,无法散去。

别人?别人

我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待人或而真诚,或而虚伪,或而守信,或而易变。但真正快乐的人总是那些注重诚信的人,因为他们心中坦荡荡,没有隐瞒、遮掩,少了扮饰自己的费心思量与担忧,而那些乐于虚假、变化的人笑起来总会有一丝的苍白,是内心的苍白。

企业?消费者

在市场秩序混乱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假烟、假酒甚至假文凭都横行的今天,消费者四处寻找着“真”,于是就有了海尔的承诺“真诚到永远”,企业的诚信是它的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益,更重要的是“诚信”代表着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德治国”不也正是用诚信来治理国家吗?

国家?国家

美国的霸权是出了名的,它的不守信也是“众国皆知”。从对中美两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几次反复,到现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签《京都议定书》,号称有着世界上最高文明程度的美国是否该想想自己缺了一点儿什么?

中国?WTO

中国“入世”已成为定局,这次“入世”可谓几经波折,但最终中国还是凭诚信折服了世界。中国对世界许下了承诺:将以最安定,最优雅的环境来迎接各国商客。全新的中国,更足的信心,更全面的开放,不变的诚信!

以诚为本,信能化金!

本文以“诚信是金”为轴心,多角度、多方位地表达主题,作者分别从“我与朋友”、“别人与别人”、“企业与消费者”、“国家与国家”、“中国与WTO”等方面论述诚信为本,化诚为“金”的道理。选材思路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由此说明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的处理,都要做到以“诚信为本”。

例文2

喝过营养老汤吗?看那些古籍,那些用火焰铸在金属器皿上的,用刀刻在竹筒上的,用毛笔写在绢帛麻纸上的,还有今天用钢笔写在方格纸上的。这一堆堆千秋经典,剔除奸恶,便可以理出

作为人必定要选择的三种大道。这便是:菊花、古剑和酒。

菊花,为隐逸之道。选择此道的人,皆是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于是愤而避世,晋朝的陶渊明便是一例。陶渊明初为县令,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入山,自耕自食,自得其乐,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传世,为后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之风和“晋之陶渊明独爱菊”的美誉而名垂千古。

古剑,为激浊之道。宋代的辛弃疾可谓此道中大成者,他半生抗金却不受重用,满腔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于是他愤怒了,到处奔走呼号,激励人们灭敌复国的壮志。可是,南宋朝廷的苟安,却让这支犀利的古剑在失望中慢慢锈去,直到蜕尽了锐气。唯有继东坡之后那一篇篇或慷慨激昂或忧郁愤懑但都大气纵横的“稼轩词”流传不朽,让后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携长铁兮以击天”的豪迈之风。

酒,为消愁之道。李白选择了它,这个据说是母亲梦太白而生的人,才华盖世,却被皇帝召作了御用诗人,悒悒不得志。于是,要杨玉环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也因此又被挤出了朝廷。后来他便寄情于山水、留恋于杯中物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透出了他的浪漫情怀,“对影成三人”又说明他是寂寞的,真至“骑白鲸而去”,他的一生才划上了句号。“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李白,只能因酒而生,因酒而灭。

在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重大的选择――菊花?古剑?抑或是酒?其实云就是云,雨就是雨,自然天成。孔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则采取了中庸之道,说人之初善恶参半。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儒家文化,因此我的选择也就显得中庸了。

1/3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

1/3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

1/3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

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

本文采用立体思维,将代表着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生存状态的三种选择,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展示出来,极其浓缩地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这位考生可以说深得中国文化的“个中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英语正反观点对比类作文分析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1)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1.有一些人认为...

2.另一些人认为...

3.我的看法...

The topic of ①-(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 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 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 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 ②-(支持A的理由一)What is more, ③-----理由二). Moreover, ④-------(理由三).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Firstly,-(支持B的理由一). Secondly (besides),⑥--(理由二). Thirdly (finally),⑦--(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⑧(我的观点). The reason is that ⑨----(原因).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 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

(2)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①(观点一). For example, they think ②-(举例说明).And it will bring them ③-(为他们带来的好处).

In my opinion, I never think this reason can be the point. For one thing,④-----(我不同意该看法的理由一). For another thing, ⑤-(反对的理由之二).

Form all what I have said, I agree to the thought that ⑥--(我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捕捉美景的风采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从职高生到焊接师;小刘,跋山涉水捕捉美景。如果从这三个人中选出当代风采人物,我会选择小刘。

在这个利益至上,人人都追名逐利的时代,小刘依然能执著于自己喜爱的事业,跋山涉水,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总是步履匆匆,所有事情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快节奏的向前发展,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有多少人,错过了孩子第一声的咿咿呀呀;有多少人,因没有给父母足够的陪伴而后悔终生。人们总是认为,当物质充盈了,一切就好说了,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无底洞,就算有一天,真正到达了物质的巅峰,也只会因失去的更多而感到无尽的空虚和孤独。

还好,我们这个时代里,还有像小刘一样的人,能够与世事喧闹中,停下自己的脚步,细细品味生活,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也许就是捕捉美景的风采吧。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有超然于世事的人。不必说杨绛在当时动乱的年代,依然能有“隐于世事喧嚣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的清静;也不必说沈从文依然有着“每日看落日同水鸟”的闲情逸致;单说蒲松龄,名落孙山后便不再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以一碗清茶,待四方过客,听取一段传奇,书写一本《聊斋志异》。这些人,虽都处世事喧嚣中,但依然能停下自己的步伐,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生活。

也许有人会以这个世道的整体浮躁为借口,但正如缪尔曾说:“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就是走向内心”,我们能否把握住生活,主要在于我们自己。可以看到,身处硅谷的乔布斯,依然有着“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的高尚追求。所以,不管我们身处什么样的时代,只要我们心向往之,到处都是美好的伊甸园。

所以,像小刘一样吧,记住小刘告诉我们的:人生并不只是生存,更重要的是生活。

让我们记住这捕捉美景的风采,适时停下匆匆的脚步,为了我们的人生理想,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吧!

点评:作者选取小刘摄影师这个角度,道出人生更重要的是生活的中心论点,行文中列举杨绛先生,陶渊明,蒲松龄的事例做论据,有力度。近几年也许是受网络文学的影响,文章去掉了矫饰,都是开门见山,少有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浅谈高考作文立意的创新

全文共 4787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一、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二、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物需要选择。形而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形而下者,如张爱玲所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选。一条道路固然单调,但有时候,太多或太难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痛若。这种痛苦,是心灵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陈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论及《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寅恪坚硬的品格。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事实,保持着对史学、对民生的终极关怀。国民*时期,他写下“九鼎铭辞争颂德”;十年动乱中,他又写下“文章唯是颂陶唐”。由于他的坚贞不阿,他屡遭迫害,以至于哀叹“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他从未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于目盲脚膑后写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

例文1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从陈老的诗句中,我们读出了他的那份坦荡,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条艰辛道路,那是什么给了这种惊人的勇气呢?余英时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他说:“知识分子天生就是文化价值的捍卫者,正因为有了超越的精神力量,他才能对现实中的不平提出批判。”是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民族、民生的关切,对历史的严肃认真,让陈寅恪选择了这条道路,最终流芳百世。而在同样的考验面前,有的历史学家却成了软骨头,虽为新儒学大师,却甘愿做了江青的“侍臣”,与陈寅恪的节操相比,霄壤之别。

由此我懂得,面对人生抉择,靠的是心灵的力量。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新思潮、新事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面临着将传统文化、旧体制下的思路与新思潮加以整合的任务。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已稍滞后于社会的变革。不错,我们目前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但人文学科绝不可放松。相反,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发挥更大作用。而我,也已决心选择人文学科为我终生的事业。因为,中国国民缺乏人文精神,而这一空白需要几代人文工作者贡献一生才能弥补。我也明白,这样的选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意味着放弃很多物质的享受,吃很多的苦,但我甘愿,只为着我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怀。

用心灵选择的人生道路,纵有痛苦,我无怨无悔。

点评:这是一篇大气之作。作者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对照。首先在平日阅读、感悟、思辨的基础上,将目光聚焦于选择的痛苦,从艰难的选择中凸现陈寅恪的风骨,接着又由陈寅恪的选择联想到社会新型时期,作者自己对人文学科的选择。文章切中时代脉搏,表现出难得的大气。

例文2

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气中发出最后一声嘶鸣!扰乱我逐渐理清的思绪。选择,好难的选择:出国,还是参加高考?我闷坐在房间里,望着那一轮苍凉的圆月……

那天爸爸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我远在加拿大的叔叔联系上了,我可以在高考前出国。那时正值中午,明晃晃的太阳在我的眼前掠过,我慌忙闭眼,冷漠得什么也没说。“怎么?你不想去吗?”我的表情仿佛一盆冷水,将爸爸兴奋的火焰浇熄了。“我……”我垂下头,心里觉得沉甸甸的,仿佛装了一座山!“你考虑一下吧!认真地考虑!”爸爸的话如重锤一下一下敲打着我的心壁。冷月在空中舞蹈,在云层中变换着模样。月中出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切仿佛都镀上了一层珠光宝气,这是渥太华吗?那个爸爸口中讲述的天堂一般的城市。“你可以上一所好学校,毕业可以在那里工作。你的一生将会被你的同学们羡慕的!”耳边回荡着爸爸的话。我的心渐渐飘起来了,飘向那氤氲的夜气,飘向那大洋彼岸的梦国城市,飘向那令人羡慕的幸福的地方……

“当”的一声,墙上的一个相框掉了,我俯身拾起。照片上是我和一位姐姐的笑脸,她去西藏了,带着一副柔弱的肩膀和一颗坚强的心。“我要去那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了。虽然那儿穷那儿落后,可那里是祖国的土地,生活着的是祖国的人民。我要去那儿播下知识的种子,让世界屋脊发出骄人的光!”姐姐的话在我心头萦绕不去,一点点将我浮起的心拉回,固定在大地上。冷月无言舞蹈,幻化着各种模样。奶奶温润的脸庞在月中浮现,她的布满皱纹的脸写着沧桑:战乱的凄惶,生活的艰辛,还有今天的幸福,用蜜糖水浇开的真挚的笑脸!脸庞有些模糊,千张脸万张脸叠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勤劳人民的笑脸。中国虽然落后,可他们仍辛勤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这黄天厚土,处处写着中国的名字,脚踏着祖国的土地,心里踏实啊!在他们淳朴的信念中,中国的太阳永远最灿烂,中国的土地永远最肥沃!我的心逐渐月朗风清!

月亮一点点下沉,仿佛坠落在我心里,变成一个不容更改的决定:我选择你,我的中国!这岂止是心灵的选择,这更是一场洗礼。我爱我的中国,我要注视着她登上世界之巅!

推开窗,清风徐来,望着西沉的一轮圆月!

点评:中学生出国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出国,还是参加高考?作者选择了参加高考,还意味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尽管有“心灵的碰撞”,作者仍选择的是中国,充分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立意高远,个性鲜明。对当前热衷于出国的学生不啻是一副镇静剂。

例文3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圣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中华大地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邓小*,“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点评:高远的立意,丰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的情怀,使全文有一种大气之感。全文既没有进行抽象的理性分析,也没有选取现实中具体的一两件事,而是从宏观的文化入笔,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最后“卒章显志”——“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例文4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罗泽畔,向我们蹒珊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古老的记忆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着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在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和中华儿女……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的一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雄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页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前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报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们还要记住近百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记住如今的繁荣昌盛。即便历史终究成为历史,一去永逝,我们也要在仅存的记忆中留下一幕祥和安静的图景;尽管我们的民族在这个世界里有着血与泪的创痛,有过骨肉离散,有过奇耻大辱,毕竟记忆中的刀光剑影和滚滚硝烟,曾让我们痛定思痛,铸就了一批民族的精魂。我们全在记忆中用苦难的血泪擦亮智慧的善良的眼睛,让我们自己及后代,生生世世懂得我们的民族有着患难的遭遇和不屈的尊严。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深爱着的土地,也染红了亿万民众的记忆,使馆的废墟再也无法唤醒长眠于此的纯情儿女,却唤醒了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我们把这一段记忆,涂得最浓最重。

我们的历史,除了记忆不能再留给我们什么,我们的民族除了奋发图强不能再蹉跎等待什么。留住记忆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强的理由,我们要记住的不仅是远古的文明与辉煌,更需记住我们的民族饱经患难,她渴盼着她的儿女能够扬眉吐气,能够被人敬重和尊崇!

点评:作者站在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将文章写得激奋昂扬、气势恢宏。从蛮荒时代到现代文明,由我们国家、民族的苦难与屈辱到我们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从爱国诗人到为维护祖国尊严而献身的死难烈士,不仅使全文气势磅礴、深刻有力,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者那颗关心祖国命运的赤诚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高考高分作文指导:立意出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就要到了,看看有什么对高考有用的作文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意出众,欢迎阅读。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同学任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人云亦云显陈旧。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的。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都较低。

二是浅尝辄止显肤浅。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的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具体地说,他们的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

三是剑走偏锋显消极。不遵从社会公认、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只想着一鸣惊人,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人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人提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等等。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

四是贪多求全显盲目。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结果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

全文共 4560 字

+ 加入清单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以“军事化管理”“高考加工厂”著称的河北衡水二中不到一年就有两位学生跳楼身亡,于是,学校在每层教学楼都安装了密封的铁栏杆。为此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衡水中学是监狱,衡水二中是地狱。”一位家长说,衡水人都知道这句话,学校的孩子们更有切身的体会,“但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孩子考大学就苦3年吧。”

多名在校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也是为了学生好,“确实显得气氛压抑,但大家都在学习,没有太关注这些”。

网友们更是“吐槽”不断。

而校方表示,此举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对于网友们的评论不予回应,学校会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踏实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但其并非教育的唯一阵地。关于教育和生命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角度一,培养青年人正确的“三观”是首要任务,而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家庭、社会不能只把任务推给学校,学校不是万能的。

角度二,学校教育毕竟是教育的主阵地,不能功利化,而是百年树人。“军事化管理”“高考加工厂”无疑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角度三,珍爱和敬畏生命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教育有外在的教育和内在的教育,最终是将“他教”转化为“自教”。

角度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家长的“为了孩子考大学就苦3年吧”,学生的“气氛压抑,但大家都在学习,没有太关注这些”,学校的“不予回应,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踏实做好教育工作”等是不是产生悲剧的根源——“集体无意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了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着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1)从老船长在风平浪静时祈祷的角度立意,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2)从老船长在波涛翻滚时只照顾船的角度立意,危险时刻要靠自己、不惧怕困难、求人不如求己。(3)从老船长祈祷和照顾好自己的船的角度立意,期待美好、不怕困难,事事认真才能成功。(4)从游客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正确理解别人的做法。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国国君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只小鹿,让臣子秦西巴先送回宫中,供日后玩赏。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其后哀号,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心中不忍,便放了小鹿,自己也因此被赶出宫门。

一年后,孟孙要为太子找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孟孙却单单请回了秦西巴。一个人能挺多直站多高,取决于品性的底色。使国君放心托付太子的,不正是秦西巴的慈悲之心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从秦西巴的角度写一个人要具备优秀的品性底色。即慈悲、善良、仁爱、忠孝礼义廉耻等,从孟孙找老师的角度写现代教育慈悲、善良、仁爱、忠孝礼义廉耻等这些是做老师和家长的必须要想办法让孩子具备的底色。如果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那么二十岁后的孩子没有考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冠华作文网)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结合上述现象及其反映的问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请工整书写,力求美观。

【文题解析】:只要在人生的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等各种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即可。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杨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写作这篇文章,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句话作为立意的角度,也可以综合两句话进行立意。第一句话强调世界是自己的,你的世界是你自己的,你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为此,人必须要塑造自己,成就强大的自己。没有人为你创造美好未来,你的一切都由你自己来把握、来经营,与他人无关。就是你要具有强大的独立意识,独立完成,独立做到,独自担当。第二句话强调每个人都与我有关,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是世界的一份子,人与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关心世界。

由第一句话,可以立意:“世界与我无关”“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我做主”等。

由第二句话,可以立意:“我与世界”“一枝一叶总关情”“让世界充满爱”等。

综合这两句话,可以立意:“爱自己、爱世界”“锤炼自己,改变世界”等。

写作时,最好把两句话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但也可以以某一句话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综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六月高考录取志愿填报中,云南省的文理状元被北大、清华抢夺,前五十名成绩者被各大名校征召,600分以上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哪些心不甘情不愿难以抉择的考生和担心不被录取的考生觉得很不公平。一位招生老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平其实是由你们学生自己决定的。你怎么理解招生老师的话?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准确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文题解析】:填报高考志愿是由学生的分数决定的,分数由学生的自我条件和努力决定,它是相对公平的。人生的公平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去争取。无论是高考还是将来的人生发展,准高三学生现在有必要重视这一点。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 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一、材料中的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效应,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二、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构思:

(1)凡事应讲求个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太过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就只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必然会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唤醒自制力。如果“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被打败了的自制力。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考作文:立意创新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达到我们所说的“成功”,则还要力求“深邃、高远”。

判断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否深邃、高远、有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文章有没有在深度上有所建树,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是不是有超越大众化的见解,甚至创见。

2、有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注。

3、有没有深远的历史感与现实感。

4、有没有预见性。

5、有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情操。

6、有没有哲理性的思考,考生要在考场上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

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

首先,要有超越一般的眼光,有时代责任感,意志坚定,情趣高尚。

其次,要有历史感和预见性,能透析事理,升华哲理。

再次,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此外,还要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写别人所未写,立别人所未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辽宁高考零分作文:高考第一天

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儿是高考第一天,方才看到今年的作文题,想必今年的出题人是真真的有水平,私心想着若是写成记叙文定是极好的,写成议论文也是最好不过的。大隐隐于乐,大隐隐于高考。

在我国,高考成绩会直接影响考生所能进入的大学层次,考上重点大学的前提就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对很多人来说至关重要,几乎可以说会影响人的一生。多年苦学,只为一日。今天全国考生都华丽的站在高考面前。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考生们,是否以为从此可以龙腾虎跃一番了?!十二年寒窗苦读,在如今的高考中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学子们,是否觉得一下子脱离苦海,跳到了极乐世界里?!那些试图“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的苦逼青年们,是否认为上了大学面前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你们错了!中国当今的高考已俨然成为了人性泯灭、惨无人道的战争!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还记得小时候的理想么?你现在还在向着那个理想的方向前进吗?弱冠之年的哥们儿们和桃李年华的姊妹儿们,从小到大,有多少人儿时的梦被无情的扼杀了;有多少人被迫把理想改成了考上重点大学;又有多少人背着书包走过了童年时代、点灯夜战熬过了少年时代!除了学那些令人厌烦的东西,没有别的。平时学校的同学,在补习班还是同学。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梦已经被高考吞噬了大半,基本上不剩什么了。有的人可能剩的多一点,他们就是艺考生,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为了高考而“喜欢”的“艺术”,其中不乏:高中之前从没拿过画笔的美术特长生;高中之前看不懂五线谱的音乐特长生;高中之前没穿过运动服的体育特长生……

考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找一个好工作。我真不信广大考生上大学是为了钻研学术。那么,何为好工作?答:高薪、体面、轻松。这就是我总结的90后的好工作的范畴,只要满足了前面三点,没人会去要求什么稳定、福利……因此,就有许多考生会在填报志愿时纠结,到底是该把兴趣作为重点,还是要更加重视就业。即使稀里糊涂的把大学念完,我们会发现自己上当了,面对就业,多数大学生会高不成低不就。

高考背后的许多事,考生们也许不曾想过。我们的高考究竟公平吗?各地都充斥着浓郁的地方保护主义气息,我们辽宁考生想上北大、清华,会比北京的考生不知要难多少倍!另外,我们的高考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考生也不会去考虑,为了我们的高考,是我们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影响了学弟学妹们的课程;影响了社会的各行各业,老师看着我们、警察守着我们、家长等着我们……全社会都在围着高考转。有些家庭为了考生顺利高考,甚至发生了父亲去世考生全然不知;母亲车祸考生含泪应试;考生迟到母亲下跪求情……

这一切,只会使当代学生更加丧失责任心,更加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得冷酷自私,甚至杀人、自杀。他们觉得自己最该受到社会的保护,眼中没有别人!继续这样下去,更多的“药家鑫”指日可待!

我们隐于高考背后又何尝不可呢?不去挤这座摇摇欲坠的独木桥,我们还有很多选择:技校也不错啊,技术工人目前十分缺乏,物以稀为贵,工资不会太少的;边实践边学习也是一条好道,自由、个性的生活,更多的社会经验;如果很早就理智的选择扬弃大学,你可以把从小开始的补习班费用、参考书费用、大学学费……节省下来去创业,开创自己的一片天空……

人,要隐于高考背后,高考是华丽的,更是华而不实的,我们毋须比它更加华丽,那样我们会很累、我们会很惨。四年在大学养老院般的生活,只换来一纸无用的文凭。所以,不参加高考又或高考落第未必不是好事,因为我们朴实的面对高考。隐于高考背后的人们,咱们一起默默地祝福那些华丽的考生,真心祝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他们真的能够平安幸福!

窗外乌云密布,考场内考生几名,刺眼的灯光射在语文卷上,人们屏息答卷,一位考生悄然交卷,卷面空白。该考生出门,谁不答出最完美的试卷,美观公整?人们就此问他,他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高考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分析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很简单,高考作文,要按照高考作文的规律来写。首先,用一个引子引出话题;然后在草稿纸上把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写出来,实际上也就是梳理你的条理;最后开始每一段填空,把你的洪荒之力使出来,给考官展示你丰富的知识面。末了,再点题,重重的点题,告诉考官,你是绝对的符合题意,没有跑题。那么高分可期。因为大多数考官在很短的时间内,主要看学生考卷的如下三点:

1,是否跑题,是否正能量;

2,条理是否清晰;

3,作文是否能看出学生的学识和认知的高低,文字水平是否达标;

这三点满足,不可能低分。

当然了,要拿满分,那就要特别出彩,这个题目,也许用深入挖掘,或者逆向思维,写出哲理来,更为精彩,但也有较高风险。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审题指导 2022 National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 Volume I Composition Trial guidance

材料强调“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只有“本手”的功夫扎实了,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但是,有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导致出现“俗手”,围棋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The material emphasizes that "the hand" is "the formal method of the chess theory", and the "wonderful hand" is the subtle subvicted method."Ben hand" is deeply understood to appear good hands.However, some beginners are keen to pursue good hands, and ignore more commonly used books, resulting in "vulgar hands", and it is naturally difficult for Go levels to improve.

材料仅仅是个引子,是让考生透过材料去体悟“三手”背后所蕴含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