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四年级作文:关于冬至习俗的作文【推荐20篇】

浏览

7616

作文

55

冬至节的习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导语:作为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更多关于冬至的习俗尽在巨人作文网。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冬至的习俗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有的在这一天“晒冬米”。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冬至习俗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风俗:做汤圆,扫墓,放鞭炮。

NO:1做汤圆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内涵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内涵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NO:2扫墓

冬至清晨,吃过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紧接着就是第二大风俗――扫墓了。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盘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况远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弯,果真名不虚传,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太多了,转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带路,不然,我们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到)山头山都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殊途同归,同时山上扫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问好。扫墓,当然是扫除祖先墓前的杂草了,在我认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临远,“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壮景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险景象。“陈勰,潇越,快来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们喊我们了。我们学大人的:“同上。”,闹得大家欢笑连绵。喊完了,我们又跑了,疯玩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天没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凉,倒几分似“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NO: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们常说:“冬至过后就到了元旦。”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发明的,妙趣横生。想当年,我和堂兄买了好几盒,自然高兴了很久。我们点着香,用颤颤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喷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着耳朵飞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颗活蹦乱跳的心去看“戏”:“噼噼啪啪”,爆竹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乐得不可开支。

后记

每一年冬至,这“三重奏”总是这样地演绎着,一切是那么有趣,让我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妈妈早点起来和我一起包饺子,因为小时侯,妈妈常常对我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的.”小时侯总会在妈妈的怀里哭呀,害怕耳朵会冻掉.(因为我不爱吃饺子.)现在一想起就会发笑,我当时是多么幼稚.

妈妈买来饺馅,我们全家总动员,开始包起来,告诉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饺子了,已有一年的历史了.我托着饺子皮,惬意的往饺皮里放了一大块饺子馅,用手轻轻地捏了捏饺皮边,呵,第一个饺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给了妈妈,妈妈只是微微一笑,我转开了话题,和妈妈爸爸亲昵地交谈着……

过了一会,饺子熟了,看着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拉着妈妈的衣服撒娇地说∶“妈妈你给我讲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妈妈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以后要多吃饺子以免耳朵冻掉,不一会儿饺子就吃完了,但妈妈跟我说的话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潮汕冬至习俗作文_节日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习俗作文:冬至的传说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冬至的习俗各不相同。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吃“捏冻耳朵”则是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冬至习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这一天,长沙又叫做“冬节”。

长沙民间以冬至为起点,九天为一个时间段,作有《数九歌》曰:“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由于冬至曾为农事节气之首,有其特殊内涵,史称冬至为“亚岁”,长沙俗谓“冬至大如年”。冬至前一天叫“小至”,小至之夜,旧有全家团圆聚晚宴,叫“二除夜”或“冬除”;有的晚宴上吃馄饨,馄饨与“浑沌”谐音,意谓冬至为开天辟地的纪念日,取“浑沌初开,乾坤始奠”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冬至习俗-圆仔贴门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这个风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年的冬至,有一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儿痛不欲生,一时昏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来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 “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圆仔分成两半,现在咱们一人吃一半,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团圆了,再吃圆仔。”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三年过去了,老乞丐依旧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盼望父女俩早日团圆。在一年的冬至节,她心生一计向主人建议说: “冬至时大家都吃圆仔,我们也应该把圆仔敬献给门神才是。”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圆仔粘在门环上,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冬至习俗-数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这些谚语和顺L:I溜在许多古籍:卜部多有记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冬至习俗--祭祖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在民间,有于冬至祭祖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祖,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在我国台湾还有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表不忘先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到祖祠中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饮酒,相互联络久别疏远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祀祖先。在台湾一直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冬至习俗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风俗:做汤圆,扫墓,放鞭炮。

做汤圆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内涵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内涵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扫墓

冬至清晨,吃过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紧接着就是第二大风俗――扫墓了。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盘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况远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弯,果真名不虚传,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太多了,转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带路,不然,我们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到)山头山都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殊途同归,同时山上扫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问好。扫墓,当然是扫除祖先墓前的杂草了,在我认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临远,“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壮景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险景象。“陈勰,潇越,快来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们喊我们了。我们学大人的:“同上。”,闹得大家欢笑连绵。喊完了,我们又跑了,疯玩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天没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凉,倒几分似“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们常说:“冬至过后就到了元旦。”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发明的,妙趣横生。想当年,我和堂兄买了好几盒,自然高兴了很久。我们点着香,用颤颤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喷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着耳朵飞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颗活蹦乱跳的心去看“戏”:“噼噼啪啪”,爆竹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乐得不可开支。

后记

每一年冬至,这“三重奏”总是这样地演绎着,一切是那么有趣,让我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冬至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地理课。我知道了,地球这个球体每天都围着太阳转,今天太阳照射到了南回归线,今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从今天以后太阳会往地球的北边照射,照到赤道的时候我们这里就是春分,越往北来天气越暖和,照射到北回归线我们这就是夏天了。老师让我们回家做实验,看看

同一时间阳光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我一回到家就奔向我的卧室,可找了几分钟也没找到阳光,可把我急坏了,又找了厨房、卫生间、书房,最后在阳台和大卧室找到了,我来到大卧室,一拉开窗帘,阳光就像一只只饥饿的老鼠来偷吃油一样聚到一起。“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是钟表报时了,就选12点吧,我赶紧拿起笔在阳光照到的位置画上了线,牢牢的记住这个位置。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到阳台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线。要是爸爸下午回来给我擦了怎么办?我想到了,爸爸回家晚,我有时间把我的实验告诉他,相信他会支持我的。看着这条线,我真希望明天快点来,好看看老师是不是说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习俗冬至吃汤圆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我会包饺子,而且包得很好,可是却没包过汤圆,但我相信包汤圆肯定和包饺子一样简单透顶。

冬至那天,妈妈说:“街上卖的汤圆都不好吃,不如我们自己包 ,而且更有过节的气氛。”我一听,兴奋劲儿就来了。因此,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就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两手心,轻轻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颗像鹌鹑蛋大小的洁白无瑕的粉团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四个手指托住粉团,再把拇指插进粉团,使粉团在手指间不停地旋转。不久粉团就变成了一个像小酒杯似的小窝窝,然后将麻沙馅儿放进窝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边轻轻地将窝边往里夹,一边用左手指慢慢地转动粉团,直到把窝口封死,这样汤圆就做好了。

这时,锅里的水开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入锅里,等汤圆都浮起来了,妈妈说:“快来吃吧,汤圆熟了。”我第一个冲上去捞了一碗,急急忙忙将一颗汤圆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汤圆的味道还没尝出来,却把舌头给烫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泪都冒出来了。可爸爸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这就叫心急吃不得热汤圆。”哎,真倒霉,直到现在我的舌头还有点疼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冬至,妈妈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传说是这样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我故意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妈妈摇摇头。“告诉你吧,是为了纪念治病救人的‘医圣’张仲景。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说。妈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我暗自高兴地想。从网上我还学会了一首关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冬至,妈妈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传说是这样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我故意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妈妈摇摇头。“告诉你吧,是为了纪念治病救人的‘医圣’张仲景。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说。妈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我暗自高兴地想。从网上我还学会了一首关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冬至习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同学们: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校花网[*]: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进去2014年啦,最后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冬至的饮食习俗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 冬至吃馄饨

过去,祖国南北都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他们经常带人骚扰边疆,祸害百姓。百姓对他俩恨不得放嘴里嚼了,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用"浑"与"屯"的字称呼这种吃食,这就是"馄饨"。实际这是人们祈求和平,人们友好的一种愿望。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于是,每到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也有说法是,南宋时,馄饨是祭祀祖先的祭品,后来,逐渐盛行开来,吃混沌就成为冬至人们普遍的节日食物。

2.冬至吃饺子。

北方人讲究冬至吃饺子。例如,河南人冬至这天历来是吃"捏冻耳朵"。"捏冻耳朵"就是饺子的俗称。也有地方把饺子称为"扁食"和"烫面饺"的,传说冬至吃了饺子,人就不怕冻。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冬至时节,见南阳很多衣不遮体的百姓,耳朵都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 "驱寒矫耳汤",施舍给百姓吃。百姓服食后,冻坏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这天,人们便做"捏冻耳朵"吃,于是,就形成了冬至吃"捏冻耳朵"的习俗。

3.冬至吃狗肉。

北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这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以前,人们食狗肉比食猪肉还普遍。传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于是,事事顺利,后来竟推翻了秦朝,确立了汉朝。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直到现在,有条件的人们,仍在冬至这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吃赤豆糯米饭或汤圆

冬至之夜吃赤豆糯米饭,主要是江南水乡的习俗。相传,上古时期,共工氏部落有个首领,他的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于祖祠,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联络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冬至习俗作文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 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娱乐身心作用。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南方有些地区冬至吃汤圆,据说是从赤豆糯米饭发展而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冬至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班教室里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冬至节。我们班正在举行“冬至,我们大了一岁!”的主题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冬至的来历,教我们念“数九歌”,还给我们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我听得入了神,心想:古代人民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他们的奇思妙想太令我佩服了!

为了庆祝冬至的到来,我们班家长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汤圆呢!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呼声。我真幸运,第三碗就轮到我了!我急忙打开盖子,迫不及待地吃起这美味可口的汤圆。汤圆热乎乎的,里面是我最喜欢的芝麻馅。我舍不得吃,就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像熊猫吃竹子那样细嚼慢咽。可惜汤圆太少了,只有6个。老师说吃一个汤圆就代表长大了一岁,那我吃了6个,岂不是长大了6岁?真有意思!

今天的班队课实在是太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习俗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是什么日子呢?是中秋节

中秋节可是我国传统节日呢!我要好好地过这个象征着团圆的佳节。

夜幕降临,在黑幕中一轮玉盘渐渐升起。啊!多么明亮的月亮,月亮映着一家团圆。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在中秋节里吃着月饼是多么甜蜜,滋润人的心田,月饼也像月亮一样,在中秋节里,是象征团圆。我们坐在桌边上吃着饭,这样真得很高兴,平时父母都是早出晚归,吃一顿饭要吃得很快,没有能一起说说话,聊一聊天。可今天不一样,平时不太搞笑的爸爸今天也开起了玩笑,还说笑话。吃完饭,我本想去赏月,但是妈妈说;“你还是先待会去吧,姥姥在家里,很孤独,你去打个电话,和姥姥说说话。”我和姥姥在聊天中,我听到姥姥笑得很高兴,如收到最好的礼物。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月亮。今天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出国的满月更亮更圆。许多诗人给这明月作诗,里面都含有对家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啊,每次见到这圆圆的月亮,都会想起亲人和家人,又想起自己的孤独,一种缺少爱的滋味,多么不好受。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许多人因为工作忙,不能和家人团聚,只能仰望天上的明月。更可怜的是没有父母的孤儿,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秋节我就不能与家人团聚。

这个团圆的中秋,给多少人带来幸福、美满的回忆,我真想把时间永远地停在那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冬至的习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李宜潇 “yes ,冬至到啦!!!”一阵阵欢呼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冬至是最有名的节气,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也叫“长至节”,还叫“亚岁”。还有一句话叫“冬至大如年”呢!到了这时,北方吃到了新鲜的饺子。那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的救命之恩。可是,我们南方却是吃汤圆。 一到冬至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了。尤其是街上的糯米粉店。一看,啊,那糯米粉是白花花。我们总围在一起做汤圆。我拿出一个大大的铁盆,把一大袋的糯米粉,倒在铁盆里;加入温水,妈妈说这样口感好。我慢慢地加温水,一边用筷子搅拌。揉揉搓搓好几次,弄成一大团。呀,又软又白,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再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放在手掌心,左搓搓,右搓搓,一看,那个汤圆有两个牛角,尖。我只好再搓,呀,一个“小珠子”在我手上诞生了。 妈妈把小汤圆放进锅煮。过了十五分钟,我打开锅盖,哇,一个个汤圆浮到了水面上,我把它们慢慢捞起来。 一个个小汤圆上桌了。我夹起来大口大口地吃着,真甜真香真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