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材料作文资料【推荐20篇】

导语: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材料作文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1046

作文

1000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作文60分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遥远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了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军人的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阅读上面这些话,你产生了哪些感想?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宿构,不得脱离材料的中心和含意的范围。

【范文】灵魂的归宿

也许,一切都是这样安排过的。

我们虽然能伴随在命运的身边,也不能操之左右。

或许,我们只是一个附属品,任人摆弄,然后像一朵无谓的白云在天空中荡来荡去,被天风戏弄玩耍,然后飘向不知所往的地方……

为什么?一切的一切,难道属于我们的仅有的这些而已吗?

所谓的看破红尘,是不是就是指看破这些东西呢!

无谓的看破一切,是不是……

身边的所有,曾经都笼罩在冷清的烟雾下,高处不胜寒啊!难道世间温暖不会回来?

我们都不是天使,没有那宽大的翅膀左右自己的未来,但不习惯世俗摆布,追求个性有时又离不开环境的限制,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此,良好的环境,宁静的心态,多一些精神上的思考和思想的飞翔,是我所渴望的精神境界。

精神家园在哪里?我要寻找她!

天命固可不为,但谁人的种种举动,将意味着左右我们的未来呢?

谁人也不是上帝,难道会有虔诚的双手托附着世间的一切吗?如果没有,请我们低调,不要全然的高姿态去奢望所有,直至尽头的那边。

人毕竟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这种充满纯洁的天空下,是不可被人践踏的,是不可以用伪装的外表来侵占的……那么,就用真心真情来占领这座天空吧!

现在被自己精神束缚下的自由是多么希望被自己释放,被自己解脱,尽管放弃了世间的一切,超凡脱俗的学会了舍弃,我们将拥有一片宁静和清纯。

有的时候,悲观的人希望纵身一跃,用悲凉取代世界的肮脏。

有的时候,乐观的人希望世界美好,让欢笑替代心中的泪水。

当风微微吹来,一双虔诚的双手正在向你伸去,在身后慢慢地推进,那种婆娑的目光抚慰着你面颊的那一刻,你我都脱俗超凡。

这个曾经肮脏的致人崩溃,神经中断,大脑迸裂的世界,在一双有力大手的掌控下,乾坤扭转,云开日朗,清明纯净。

一切随风飘去,带走了一种腐臭的味道;一切迎面飘来,将悲凉幻化成温馨。

眺望着,期盼着,一个宁静的天空出现在头顶:

风吹过,雨落过,太阳出来云开雾散,天亮了。

释然后,为摆脱自我约束的精神枷锁而欣幸,我感觉我越来越接近了精神的天空。

【作文点评】亮点一:此文的内容符合材料的中心。围绕自己心路历程展开,完成了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亮点二:表达对灵魂生活珍爱,把灵魂生活看得更高贵,更全美,达到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代立夏的资料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七一建党节的资料:建党节的来历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建党节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

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工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

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工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建党节也就因此而诞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举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噤,不能读作“jīn”;蝉,不能读作“dāo”。

成语辨形:噤,不能写作“襟”或“禁”。

成语辨析:噤若寒蝉与“守口如瓶”有别:噤若寒蝉多指由于害怕而不敢作声;“守口如瓶”多指由于谨慎而不肯多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主题材料:清醒的眼睛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1吴仪:"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这是吴仪在2007年的表态,她说,自己退休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

素材传真:2007年12月24日,在中国国际商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素有"铁娘子"之称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再一次明确表示:"我在明年两会后会完全退休,在我给中央的报告中表态,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的团体,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握忘记!"

妙语解读:在人人都在追求着名誉,权利,地位,等的今天,许多人把名垂青史当做奋斗目标。而吴仪却做了一个令人佩服的决定,在她政治生涯的最高峰,选择退出,抛弃曾经的荣光,宣布做一名凡人。这一方面说明吴仪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说明她具有坦率,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格魅力。

适用话题:淡泊名利 人生价值 平凡人生 坦率

2爱因斯坦;1952年,以色列盛行邀请爱因斯坦担任第二人总统,爱因斯坦坚决拒绝,他写道:"我一辈子都在和客观事物打交道,我生性缺乏与人打交道和行政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材料作文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认真读懂材料,把握材料主旨。不论材料的形式如何,它总有一个主旨,正确理解这个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

二要适当使用材料,既不能避开原材料,另辟蹊径,又不能死抠原材料。倘若写成议论性文体,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引发观点,可以概括材料内容,以此作 为论据,可以把材料作为拟题的依据,可以把材料作为文章的结论。倘若写成记叙性文体,我们更应把握材料倾向,引发联想,选好写作角度,完成作文。

三要准确地理解材料,防止出现错误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在完成材料作文时,尤其是在写成议论文时,一定要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道德、精神、情操、美德等多个方面作必要的思考,做到观点正确、论证有力、有理有据,努力克服偏激、片面的观点。

四要按要求写作。材料作文一般都是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进行写作,切忌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

五要选好角度,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开“落俗”。就要靠求异创新,否则就是千人一文了,应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成语举例:尽管风狂雨暴,排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军仪仗队员仍是持枪挺立,纹丝不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人或物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纹,不能写作“闻”。

成语辨析:纹丝不动和“岿然不动”都可形容人或物毫不动摇。但纹丝不动是中性成语;重在强调一点不动;“岿然不动”是褒义成语;重在强调坚固或坚强不可动摇。

成语谜面:蚂蚁撼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资料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成语举例:快请夏老爷出来!虽然家常便饭,也没有背客自吃之理啊!(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家中日常的饭食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便,不能读作“pián”。

成语辨形:常,不能写作“长”。

成语辨析:(一)家常便饭和“粗茶淡饭”;都可表示没有多少下饭的菜。但家常便饭指平常的吃喝;还可比喻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粗茶淡饭”偏重在饭菜简便;不讲究;还可以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二)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都有“很平常、不足为奇”的意思。但家常便饭用法相当于名词;“习以为常”用法相当于形容词。

成语谜面:家里的饭

歇后语:和尚吃豆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成语举例: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形容人才出众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挑,不能读作“tiǎo”

成语辨形:挑,不能写作“桃”。

成语辨析:“百里挑一”和“凤毛麟角”;都形容“很难得;很稀有”的意思。“百里挑一”多用于人;“凤毛麟角”既可用于人;还可以形容具体的物品珍贵而少。语义也比“百里挑一”重。

成语谜面:1%

歇后语:剩下九十九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书小明星事迹材料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内向、文静的小男孩,我非常喜欢看书。在我三 , 四岁的时候,最喜欢爸爸讲故事给我听。爸爸的肚子里有好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葫芦娃、黑猫警长、蓝精灵、大灰狼等。我经常是听着,听着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每次去超市或书店,也总免不了要爸妈买一两本书回家,让爸爸讲给我听。有时候,我还把从电视里或图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妈妈听。

在小班的暑假里,奶奶教了我 300 个字,我就慢慢地学会自己看小人书。刚开始,由于很多字都不认识,需要请教爸爸妈妈,有时候他们不在,我就看着插图连蒙带猜地看起来,基本也能把故事的大概看懂。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识字量变大了,没有插图的书我也能看了。

现在家里的书橱里有四分之一的书是我的。我看的书很多也很杂: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探险、科幻、历史等等。渐渐地,我和书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只要回到家,一有空闲时,我就会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读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吸收了许多知识,且不会上当受骗。有一天晚上,妈妈给我脱衣服,只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还伴有蓝光。妈妈故意逗我说是因为我不听话,所以才会这样。幸亏我在书里看到过静电的现象,然后我就把物质的组成,电子、质子带电的情况及整个产生静电的原理完完整整地说了一遍。听得妈妈目瞪口呆,只说了一句:你懂得太多了,我以后可怎么对付你哟!

书真是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喜欢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素材: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入围的资料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中央电视台公布“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位候选人,“宁波守塔人”叶中央一家五代守塔百年入围,目前网络投票评选活动已开始,将于2017年1月5日结束。

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叶中央的爷爷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在随后的100多年的岁月里,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儿子叶静虎和孙子叶超群都走上了守塔之路。叶家五代人默默坚守,在浙东海域12座灯塔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为2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送上了平安。

1944年10月的一个凌晨,强台风来袭,为抢回即将被风浪卷走的补给小船,叶阿岳冲进狂风暴雨,再没有回来。1971年春节前夕,叶中央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来三星塔团聚过年,途中她们乘坐的船被风浪掀翻,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遇难。妻女离世后,本可以调离守塔一线的叶中央只向组织提出“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1984年,宁波航标处招灯塔工,叶中央为儿子叶静虎报了名。2014年,叶静虎的儿子叶超群也紧随父辈步伐,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的七里屿灯塔当了一名灯塔工。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人在灯亮。灯塔是大海的眼睛,只有一直亮着,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才会安全。” 一直以来,以叶家五代人为代表的灯塔工们与大海相伴,扎根孤岛,默默地值守,无私地奉献,指引万千艘船舶航行,守护一方水域平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在XX,有这么个家庭:虽是普通的三口之家,却都是大学生,而且有四张文凭和四个学位。他们家共持有一张律师证、一张注册税务师证、一张金融从业证和一张保险从业证,持有两张会计师证和两张注册会计师证,持有三张会计从业证,总以一技之长济世。其中,丈夫张美法还获得2012年XX省终身教育先进个人表彰。他们的家,是一个书的世界,无声地传递着书香;他们的家,是XX人竞先传诵的“最美家庭”,这个家就是我县财政局副主任科员黄XX的家庭。

1. 耕读传家。作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时代洪流中,夫妻双方却是文科生,丈夫选择了法律这一前沿学科,妻子选择了财经这一冷门专业。但是,基于只要是有益的知识,都将有益于社会的基本认知,夫妻双双成为专业学科的佼佼者:丈夫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妻子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对知识的尊重也就成为这个家庭的基因,女儿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与英语双学位专业,总以一技之长济世。

2.学而不倦。由于所学专业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经历了一个创立的过程,而中国的会计制度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整合、提升的苦难,在这一被动的压力下,夫妻双双以学为乐,并作为这一变革的经历者,成为各自专业的专家。妻子长期在财政局工作,是预算会计的行家,在政府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主动向丈夫学法律,在政府预算和政府采购的依法行政上学有专长。丈夫长期在政府法制工作,是政府公职律师,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把“懂法律懂经济”作为一项技能。1997年取得XX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文凭,成为本科生读专科文凭的“XX第一人”,还在1999年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2001年通过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并获2012年XX省终身教育先进个人表彰,是XX的一个“学霸”。 作为法学背景的女儿,在金融系统工作后,则很快取得金融从业资格和会计从业资格,实现华丽转身。

3.好为人师。在XX电大工作站,妻子站在讲台,丈夫是台下的学生,成为学校的美谈。在妻子主管会计继续教育时,丈夫成为不二的老师人选。自1992年起,丈夫身兼XX电大工作站会计科和法律科的老师,成为全县家喻户晓的兼职老师。在泳池中,女儿的标准蛙泳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在龙津江上,丈夫的自由泳是一道天然的风景。

4.学海无涯。她们的家,是一个书的世界,无声地传递着书香;她们的家,有慕名前来学太极拳的孩子,掤 捋挤按相传的是传统国术;她们的家,墨香沁人,滋润华屋里的每个人。杂学博闻,兼收并蓄,不以成家成名为目标,但愿学成方法论,能欣赏,拓思路,也是人生一大乐趣。学生前来时,客厅则成为答辩的课堂;同事相聚时,茶香相伴政策的研讨。乐学成为这一家庭的标志,也是XX人竞先传诵的“最美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成语举例:敌居高临下,我战地不利。(清 毕沅《续资治通鉴 宋纪高宗绍兴十一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居,不能读作“jù”。

成语辨形:临,不能写作“监”。

成语辨析:居高临下和“高屋建瓴”;都含有“居于高处;俯向低处”的意思。但居高临下多指处于可控制全局的有利地位;“高屋建瓴”多指不可阻挡的形势。

成语谜面:古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成语举例: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过去没见过面的人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昧,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昧,不能写作“味”。

成语辨析:素昧平生和“素不相识”;都有“从来不认识”的意思。但素昧平生偏重于“不了解”;多用于书面语;“素不相识”偏重于“相互不认识”;多用于口语。

成语谜面:问姓惊初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恩作文素材资料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我们要感谢老师,是老师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感谢老师,老师是一栈明灯,任劳任怨地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

之前我和爸爸看过的一篇电视新闻,说是在地震突然来临时,全班的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不要慌张,保持镇定,有序地离开教室,而这位老师却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那么动人的一幕,至今让我难忘。

今年开学的第一天,秋高气爽,我被得知分配到四一班,你衣着整齐,带有皱纹的脸上透着慈祥的目光,对着同学们自我介绍着,同学们也在底下端详着您。而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很能看出同学的心思,转过身走上讲台,用您那有力的手指在黑板上“嚓嚓”写上您对我们新班级同学们的要求和期望!

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我在教室门口玩,由于风很大,门一下子关、一下子开,玩得开心时门突然压到我的手指,我痛得哭了起来。这时是老师你走了过来,温和地对我说:“谢诗雨等会到我这擦点药”。我含着泪水点点头,来到陈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一边帮我擦药水一边对我说:“下次小心一点,别再压到手啦!”在课堂上,你总是给我们细心地讲解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题思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通过你的讲解,还让我学会如何在考试时用到你教我解题的方法。

在生活上,你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慈祥关爱着我和同学们,记得有一次在吃中饭的时候,有酸菜汤和酸菜,我看了只打了白米饭,老师看了便问我:“你怎么不吃菜呀?”我说我不能吃酸菜,老师听了说:“原来是这样的!但也不能偏食哟!”

感谢您,我敬爱的明灯;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感恩作文素材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成语举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愎,不能读作“fù”。

成语辨形:愎,不能写作“复”。

成语辨析:刚愎自用和“我行我素”;都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意思。但刚愎自用含贬义;偏重在“顽固任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偏重在“照平常的一套去做。”

成语谜面:最自以为是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傣族泼水节的资料汇总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它发源于印度,最初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吸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经缅甸进入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聚居地区,随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泼水节也成拉开当地居民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资料,你了解多少?

泼水节的英文名是Songkran Festival,是我国傣族和德昂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阳历的4月13日到15日之间举行,有地方在6月下旬或7月份举行,其盛况甚于汉族的农历新年。泼水节开始的时候,人们先到佛寺拜佛,沐浴净身,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最真挚的祝福,一个人被破的水越多,表示他得到的祝福越多。

泼水节一般持续3到4天,每一天都有专属的名称。第一天是“麦日”,类似农历的除夕,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物品,晚上吃年夜饭;第二天是“恼日”,也叫“空日”,这是个多余的日子,既不算在旧年内,也不算在新年内,传说这一天是魔王的头颅腐烂的日子,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到佛寺沐佛,然后就可以开始泼水了;第三天是“麦帕雅晚玛”,据说这一天是为民除害的天女回归人间的日子,所以人们也将这一天叫做日子之王来临,这一天有“赶摆”的习俗,大家放高升,划龙舟,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上面介绍的活动外,人们还会跳象鼓舞和孔雀舞,举行斗鸡比赛,节日的气氛在第三天达到高潮。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划龙舟比赛,一般在澜沧江、瑞丽江边举行,一队队龙舟披红挂绿,在响亮的哨声中激涌前进,气氛热烈,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林间空地的丢包游戏了。心灵手巧的傣族姑娘用花布做成花包,里面塞一些棉布、棉籽,外面绣上五彩穗子,这是傣族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游戏开始的时候,姑娘有意识地输给意中人,小伙子就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两人悄悄离开,到空旷无人的林间深处谈情说爱去了。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泼水节特有的活动,人们提前搭好高射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飞上天空,是谓放高升,火箭飞得越高的村寨,人们认为越吉利,优胜者还能得奖呢。放孔明灯是在晚上进行了,主要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人们将类似于热气球的孔明灯点亮,利用热空气的浮力,一盏盏孔明灯摇摇晃晃飞上浩渺的宇宙,引人遐思。

近年来,泼水节还增加了经贸洽谈、民俗考察等活动内容,丰富了泼水节的节目内容,我国大型的泼水节主要在西双版纳和云南德宏州两地同时举行,乘飞机可以直达,交通非常方便。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曾在1961年4月13日参加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和当地的傣族同胞欢聚一堂,使得傣族泼水节远近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资料的烦恼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星期六,别的同学都很开心,因为今天可以回家了,可我却不怎么开心,总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萦绕在心里,挥之不去。

“铃铃铃……”第四节课下课了,班主任讲了几句话,我们抄完作业便放学了。我慢条斯理地收拾东西,搞完卫生已经11点多了。

快到家时,我的心不知怎么的忽然“怦怦”地跳了起来,老师今天布置我们回去上网查资料,历史老师又叫我们回去打印历史笔记。可今天婶婶来了呀!

我轻轻推开门,哥哥在看书,叔叔估计是没回来,静悄悄的,我甚至能听见鼠标点击的声音。唉,果然没错!

我刚把书放下,她就说:“你回来了?”“恩!”我回答完迅速闭上嘴巴,生怕堵在嗓子眼里的字会自己蹦出来。

吃过午饭,大家都准备睡午觉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心里思忖着怎么开口呢?说吧,怕她不肯,说不定还要挨骂;不说的话,作业肯定泡汤了。左思右想了一番后,我决定“豁出去”了。

下午2点多,婶婶睡醒了,我走进房间,电脑的荧光照在她的脸上,房间阴暗暗的,两个字――恐怖!她看了看我,说:“什么事?”十分不耐烦的样子,估计她也猜得八九不离十了吧?

不管怎样,话还是要说,我支支吾吾地开口了:“老师要我们……上网查资料,历史老师要我们打印历史笔记……”声音小得连自己都快听不见了,她能听清吗?放心,这些事情她的耳朵尖着呢,我一说完她立马问:“资料,什么资料?历史笔记不是在课堂上抄的吗?”

我深吸一口气,瞄了一下沙发上的哥哥,他也听到了,表情古怪,是在想我一定不行吧?我费了好大劲才说清个之所以然来她半信半疑地站起来,极不情愿地把电脑让给我用。但她没走开,就坐在旁边佯装看杂志,不时偷瞄我是不是在聊天。

我一边搜索资料,身后一直在冒冷汗,怎么我上网查一下资料都像在做贼似的?想想有个人在身边监视着,虽说“身正不怕影子歪”,但潜意识里自己也把自己当贼看了。唉,好烦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成语举例: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老舍《四世同堂》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讥讽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墨,不能读作“mì”或“mè”。

成语辨形:墨,不能写作“末”。

成语谜面:演员出场;化妆品展览

歇后语:演员照镜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材料指引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在美国的一个空旷、冷清的机场上,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海军陆战队下士庇隆辛纳曼与他的妻子相拥而泣。妻子为丈夫的归来而高兴,更为丈夫的残疾而痛心。丈夫出征的时候是迈着矫健的军人的步伐,归来时却要借助拐杖,这是怎样的一种残忍,今后他们该怎么办?从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被侵略国家,还是侵略者的国家在战争中都一样会受到摧残。所以,全世界的人民都应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以和平为话题的作文素材文章以和平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全文共 5214 字

+ 加入清单

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来历

1、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三、关于清明节的内容: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祭祖的习俗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的习俗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的习俗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4、清明游乐的习俗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促谷)。

5、牵钩的习俗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吶喊,热闹非常。

6、放风筝的习俗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荡秋千的习俗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8、射柳的习俗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蹴鞠的习俗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近年来,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10、斗鸡的习俗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1、蚕花会的习俗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12、拔河的习俗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四、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五、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手抄报内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