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暖心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汇集20篇)

浏览

5461

作文

1000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龙泉桃花山下。

每年三月,桃花山上开满了色彩红艳,白里透红的桃花,名副其实,桃花山上就是漫山遍野的桃花,以前龙泉有个节日,每年三月十八这天为桃花盛开而准备的“国际桃花节”,桃花正好长得繁荣昌盛。还有明星来助阵,山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从山脚沿路上去,没多久,你的眼中会布满了桃花,这些桃花粉红粉红的,十分夺目,斑斓多姿,密密麻麻的桃花融在一起,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粉红花海,让人从眼中到心底都甜滋滋的。这一片粉红花海,犹如缤纷五彩的锦缎;又如小姑娘羞红的脸蛋;又好似粉红色的地毯。

鲜艳夺目的桃花不仅色美、味香,还可以温暖人的心扉,让人看了就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桃花的香气更是沁人心脾,一朵朵奇花异葩争奇斗艳,但人们的眼睛里装得最多的就数那赏心悦目的桃花了。

一阵清风吹过,一阵阵花雨零零散散地飘落下来,山野像铺上了一床粉艳的大锦被,一簇簇鲜艳的花骨朵镶嵌在树枝上如同无数只蝴蝶,翩翩起舞,风姿绰约。

山野里,一片粉红粉红的桃花,好似燃起的熊熊烈火。

穿行在桃树之间,顿时,四周花香四溢,向前一望,还有一片色如翡翠,状如圆月的湖,没错!这就是宝狮湖,四周有许多棵零散的桃树,飘散着花雨,落英缤纷,正好应了一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啊!

我爱你——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金刚川》是管虎导演继《八佰》之后的另一部大作;是一部抗美援朝爱国题材的影片,首先,中国电影界已经很长时间没怎么认真拍过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了,上映之前宣传的也很到位,主演张译曾在一场发布会上夸下海口,“我以人格担保,《金刚川》不会比《八佰》差!”所以很多观众也带着很高的期盼去观看;所以上映后它的口碑确很有争议性,也可能因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吧;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制作水准在电影工业上也拍摄出了非常高的水平。

《金刚川》确切的说是发生在1953年7月12日,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吗,为了在指定时间达到,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攻乱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主要围绕“修桥—炸桥—护桥—渡桥”为主体,选取了工兵视角、美兵视角、炮兵视角等几个角度描述了一天24小时内几个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的故事。虽然情节上面比较单一,但他对于小人物的描述确非常细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非常饱满。大背景下描述小人物,凸显电影故事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唯一遗憾的是金刚川没有拍出多视角叙事的畅汗淋漓和对人性深度的挖掘;相对更高的期望而言,就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赶出一篇像样的命题作文一样,金刚川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然不错了。

电影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谋求最大公约数的满意度上,《金刚川》其实可以从志愿军的壮烈与牺牲下做更多动人的文章。正如影片的英文译名“TheSacrifice——牺牲”一样,一座几十米的小桥,牺牲那么多人的生命去保护,去抢修,这本身不是很让人动容的故事吗?

历经血与火写就的历史不会被磨灭,英雄儿女誓死不屈的精神永远会被后辈铭记,毕竟保家卫国,刻不容缓,毋庸置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朱莉与朱莉娅》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是热爱美食的人,那电影朱莉与朱莉娅》不容错过。《朱莉与朱莉娅》由两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朱莉娅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名厨之一,出版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更是美食烹饪经典指南,而朱莉是五十多年后的一位现代粉丝,受朱莉娅的影响,挑战自己并获得对生活的满足与成就感。

影片中朱莉娅在经历做帽子等一系列尝试后,终于找到了她一生热爱的事业--烹饪,并且希望通过美食来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改变世界。朱莉娅身材高大心宽体胖,对生活时刻充满热情,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轻言放弃,例如她初入全是男厨的烹饪学校时,力争上游,连切洋葱也要比男厨们快,为此她练习了无数次快速大切洋葱,这些朱莉娅的可爱镜头让人忍俊不禁。

而朱莉通过写美食博客成为作家,用一年的时间,几乎每天学习一朱莉娅的美食菜谱,包括红酒烹牛肉、巧克力蛋糕、龙虾餐等等,她除了学会烹饪,也学会了怎样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期间,同五十年前的朱莉娅一样,烹饪之路坎坷时,遭遇挫折时,朱莉重新调整自己并学习朱莉娅的不放弃精神,坚持完成自己当初立下的一年烹饪目标。

《朱莉与朱莉娅》是教人们热爱生活的喜剧电影,食物原料经过煎炒烹煮酒就变成舌上的美味佳肴,这个过程岂不神奇浪漫?真心热爱生活的人,就连日常烹饪也是无比快乐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带着大小朋友去看了《红海行动》,它主要讲述了八名蛟龙突击队队员奉命勇闯敌方阵营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给我感觉是震撼、紧张、激烈、残酷。当看到罗星受伤时我是哽咽的,眼睛酸酸的。当看到那些断手残腿,脖子喷血时其实我是拒绝的,在感慨大尺度的同时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重要。

《红海行动》根据“也门撤侨”的真实事件改编。2015年沙特等国在也门发动军事行动,中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临时暂停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转赴也门,用10天的时间撤离中国公民600多人。

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到《红海行动》,无不体现我国国力的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国产影片质量和技术的提高。我记得大学时老师跟我们讲,国产电影一般90分钟左右,很难超过两个小时。因为技术,因为投资等各方面的原因。

这部影片被称为国产类型片的里程碑,2个多小时节奏全程紧绷清晰。有人感慨文戏太少,138分钟的影片,差不多120分钟在打斗,整个过程愣是没找到尿点。在真实度还原上,达到了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高度。对于我这样的军事小白伪战斗片迷来说,虽然感觉一直“砰砰砰”的有些吵,但从头到尾不曾眯眼,尽管中间有小喽啰不想看捣乱。这部影片不仅有战斗的大场面,细节处理也很妙,比如:徐宏的公交车拆弹过程,紧张刺激程度不亚于《拆弹部队》;佟莉与**分子的徒手搏击,虽是女儿身,但一点也不比男人差,虽然过程中不免暗暗握紧拳头为她揪心;石头(张天德)惨烈牺牲的时候,佟莉哆嗦着双手将一颗糖塞入他嘴里的场景,让坐在屏幕前的我喉咙哽咽,眼睛酸酸......看得揪心。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扬我国威,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战争的残酷,它是那么近又那么真实。小家伙在看到那些断手残臂时转过身去说不要看。让小孩子看这样的电影,确实过于血腥。可是这就是战争,这就是现实,不是抗日神剧里的以一敌百毫发无伤。只有了解真实战争的残酷才会懂得和平的重要性,才会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如被炸毁公交车里满车的残肢尸体,刚被炸掉的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在地上蠕动,这些都太血腥太真实了,让人不忍直视。影片中有一位特战队员在面对血淋淋的战争时说,做过这么多演习,训练,完全不知道是这种情况。

一部好电影总会给人温暖和收获,愿我们懂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全文共 2030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傲慢与偏见》还是在初中,当时不仅是为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而着迷,更是被真实有趣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和美丽的田园风光所吸引。几年之后,再此翻阅,对书中所展现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傲慢与偏见》写于18世纪后期,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社会各阶级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但作者简·奥斯汀并没有通过描写大规模运动之类的来展现这些社会矛盾,而是选择在她生活的英国乡村这个小环境下,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丽迪雅与威克汉姆,卡洛蒂与柯林斯这四桩婚事,表达自己的婚姻观,通过讽刺经济利益对人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来展现社会矛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开始时,自私势力的贝内特太太对彬格莱的吹捧,她重点不在于品行,外貌,学识等,而是兴奋于彬格莱5000英镑的年收入,这是多么滑稽可笑啊。还有威克汉姆为了钱财诱骗达西的妹妹私奔,从这些小切入点就可以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

达西的傲慢到底从何而来?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出身优越,相貌仪表堂堂,年收入又颇高。而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阶级矛盾决定的。在第一次舞会上达西不愿意与乡村的姑娘们跳舞,看不起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甚至美丽的伊丽莎白也被他拒绝。到后来达西和彬格莱的姐姐对简与彬格莱婚事的阻止以及独断专行、自私自利的凯瑟琳夫人对伊丽莎白与达西婚事的阻挠。所谓的“上流社会”对在乡村生活的中产阶级的歧视,特别是柯林斯对凯瑟琳夫人那阿谀奉承,虚伪愚蠢,奴颜婢膝的惺惺作态,无一不反映出阶级差距造成的深刻影响。而作者简·奥斯汀本人是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一员,并且终身未婚,书中描写的社会生活状态正是对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这本书描写的社会生活十分有趣,人物更是性格各异,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作者心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的美貌虽不及姐姐简,但她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果敢的气概。柯林斯为了更理所当然地继承贝内特家的遗产,于是向美丽的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理智地判断自己的情感,果断地拒绝了求婚。在凯瑟琳夫人来询问她与达西的婚事时,她不惧地位的悬殊,阶级的差距,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这些片段都使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伊丽莎白。但同时她的偏见也使她和达西的感情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常说:不可以貌取人。但其实在生活中这一点很难做到,就像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一样,威克汉姆軍官,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达西的傲慢,不善言辞比起来,确实表面上要好很多。谁又能想到这位英俊的軍官竟然是个恩将仇报的无赖赌徒,而看似冷血的达西却是个善良助人的绅士?就连聪明的伊丽莎白也被威克汉姆光鲜的外表给骗到了,听信谗言对达西产生偏见。这也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在了解朋友时,万万不可被外表所迷惑,要深入了解其人格,从多方面了解朋友。并且,朋友要自己去感受,从第三方了解到的情况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男主角达西也十分有个性,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慷慨大方,助人为善,是英国贵族的典范。他面冷心热,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的内心充满了爱与仁慈。在威克汉姆挥霍完遗产,想拐骗他的妹妹离家出走从而获得金钱的情况下,达西还能宽容大度的原谅他,并且给予他金钱,实在是仁至义尽。达西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了解到了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和威克汉姆私奔,在贝内特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不计前嫌,亲自到伦敦与伊丽莎白的舅舅一起寻找丽迪雅并商量计策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他都没有告诉伊丽莎白,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达西的傲慢他最大的缺点,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不仅倾吐出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同样也滔滔不绝地吐露自己的傲慢心情,并且谈得毫不逊色。他觉得她门第低微——他是降格要求,是家庭方面的障碍,使得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他说得热情激动,好像是他自贬身价之故,不过这却不大可能对他的求婚有利,他流露出来的胜券在握的神情更是火上浇油。对于自尊心强烈的伊丽莎白来说,听到这番告白是愤怒高于惊喜,自然少不了对达西的斥责。这也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把达西的那份傲娇毫不保留的表现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相较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个性,简和彬格莱两个人的性格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没有主见,听从他人的安排;并且都较软弱,不善于反抗。彬格莱因为姐姐们和达西的劝说,中途放弃了自己对简的爱慕,离开的乡村。而简在面对彬格莱时也是犹豫不决,羞于表现自己的真心,导致两人错过了许多机会。好在最后两人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真心,重新走到了一起。我们也许会讨厌简和彬格莱这种羞于表达、无主见的性子,但在生活中,拥有这种性格的人不在少数。这类人往往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突出,易随波逐流,易受他人鼓动影响。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到自己的目标,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做的是什么,并坚定的走下去。

合上这本书,仔细品味一番,我看到了什么?理智、人性、尊严、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怦然心动》(FLIPPED)看了五六遍,尤喜其中的两段话。其一是上文所引朱莉父亲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其二是布莱斯的外公对于人的评价,“我们有的人暗淡无光(flat),有的色泽艳丽(satin),有的则光彩照人(gloss)。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iridescent)的人。当你真遇到时,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韩寒译为:“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人生在世,必深谢有几个能点悟你的人。比如朱莉的父亲,又比如布莱斯的外公。由此说来,《怦然心动》的小清新里增添了几丝大智慧的魅力,贯穿影片始终,也渗透到朱莉和布莱斯的成长轨迹上。虽讲述早恋题材,但又不仅仅止于此。哪怕如我这般过了早恋年纪的人来看,仍旧受益匪浅。

除了朱莉和布莱斯,其他的每个人似乎都散发出各自的气息,宛如一部活字典,通过片言只语,一不小心就透露了生活的很多秘密。家庭的矛盾,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失衡,性情的懦弱等等,都隐于豆蔻年华情窦初开之际,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还原真实的生活,整饬个人的心扉,使人更加坚定和清醒。有一个镜头让人很感动,当朱莉在晚餐时讨论修饰院子的计划时,父母亲为了家庭花销不禁大吵一架,过后父亲和母亲各自到朱莉的卧室与她谈话。家庭成员之间的挚爱深情,很温暖,羡煞旁人也。

电影讲故事的方式有些意思,抛开平铺直叙,采用了叙述人称变换的手法,从布莱斯的独白切换到朱莉的讲述,如此交叉进行,共分为7段。这使得影片保持在平稳和舒缓的节奏上,如潺潺流水,波澜不惊,自然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感谢形形色色的路线教育活动,有机会让我看了一遍电影焦裕禄》,不管是艺术加工还是事实就是如此,反正在当前的形势下,这部电影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好材料。

影片展现了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像,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一种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公而忘私,不搞特殊的精神。焦裕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党员作风建设的好教材。

这样的影片确实得让那些党员干部多看几遍,以焦裕禄为镜子,响应习主席的号召,照镜子、洗洗澡,接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保持清正廉洁,注重实干,时刻把群众装心中,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跟踪观后感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爱国电影《地道战》虽然结束了,但插曲仍在耳畔回响,画面仍在脑海跳跃。

《地道战》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时,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地道英勇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片中我认识了智勇双全的传宝,一片忠心的老钟叔,可恶的汉奸汤司令以及穷凶极恶的日本山田队长。

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他的死激怒了高家庄人民,他们立下了铮铮誓言,要为老钟叔报仇!我想到了司马迁的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老钟叔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的死重于泰山,人民也会永远记住他。我想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为民造福的人。

没有先进的武器,但高家庄的人民想出了挖地道的好方法。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下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天罗地网。有几个汉奸冒充八路军武工队来到高家庄,想刺探高家庄的地道位置。开始高家庄的接待人员差点上了这些汉奸的当,后来这些汉奸露出了一点狐狸尾巴,被高传宝发现了,他很机智地把这些汉奸引到了一个地道里面,把他们制服了,真正的八路军武工队来了后,汉奸面目全部暴露。后来日本鬼子对高家庄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派了几百个鬼子扫荡高家庄。高家庄的男女老少都武装起来参加了反扫荡的斗争。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刚刚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想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人民的勇气更是可歌可泣的,难怪有人说:“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深感自豪和骄傲!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那振奋人心的歌声又响了起来,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慷慨激昂的节奏让我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火柴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读李笑来老师的《时间的朋友》一书提到《火柴人》,我就在优酷看了一遍,说实话整部电影非常压抑,我一直没有看懂整部影片想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有时男主角为什么会突然发狂。

我先整体介绍一下电影,电影男主角A以及徒弟兼合伙人B,他们两个以骗子为生,A是一个谨慎、细心而且有洁癖并且有强迫症的人,B是一个胆大、心细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合作骗人从来没有失过手,B为了给A治病,找来了心里医生,在心里医生的帮助下,A找到了自己的女儿,他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享受到了亲情同时A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A的女儿也想学习骗术,但是A不准,A为了讨好女儿同意教她骗术,但是骗完后她必须将骗款如退还到被骗人手中,有一次有一个大买卖,时间紧,没有找到第三个当托,就让女儿临时顶上,

他们最终成功了骗到C当事人80万,但是A受到了女儿的亲情的感化,决定不要分脏款钱都交给B,而且金盆洗手不在行骗,但是C最后找到了A,想着让A将骗款退还而且陆续行骗以及五五分账,A的女儿失手打死了C,A为了救女儿说自己杀得C,让B带着女儿逃跑,A被警察打晕,醒来后让他招认自己杀死的C,但是警察说枪上有他女儿的指纹,A要求招供之前见一下心里医生,将保险箱的钥匙和密码告诉了心里医生,让他转交给女儿,可谁知这C、A的女儿、警察都是假的,都是B雇佣的,为了就是骗师傅的钱,这整个就是一个大的圈套,影片最后A找到了女朋友,得知孩子当年就流产了,但是她原谅了A,他们一起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整部影片告诉人们骗子就是利用人的贪婪和善良在行骗,最后在高明的骗子,在亲情的掩盖下,也会上当受骗,但是在良知的唤醒下,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贪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源代码观后感关于电影“源代码”的观后感疑问

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电影源代码”的疑问

不管怎样,和国产电影相比,"源代码"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每每看过一次国产大片,很少有此兴致写观后感,因为国产电影给人很少的想象空间;而美国电影则不同,就,"源代码"这部电影来说,虽然很多情节令人费解,但是一直在激发着观影者的想象力,也许这就是区别吧。

基本介绍:

柯尔特史蒂文:主角,美军上尉

肖恩范翠思:历史教师,主角对应的源代码穿越和载体者

古德温:负责与主角联络的人女指挥官

克里斯蒂娜:肖恩的朋友,坐在主角穿越点旁边

拉特里奇博士:研发源代码系统的人

在电影中可见的穿越一共九次,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次:寻找并得知自己的身份,然后列车爆炸

第二次:找到炸弹,自称保安要求车厢内众人关闭电子设备,然后列车爆炸

第三次:跟踪一个中途下车的人,并且把克里斯蒂娜带下了车,列车爆炸,最后在打斗中掉落铁轨,被火车撞死

第四次:偷手枪被抓,被铐在车厢里直至列车爆炸

第五次:查到了CAOC-N的含义并且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克里斯蒂娜告诉他自己已经死于两个月前,上尉开始恢复部分记忆,失去意识直至穿越结束,虽然没有说明,但失去意识直至列车爆炸的可能性很大。

第六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

第七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

第八次:找到了放炸弹的人并追踪其至停车场,但被其击毙,然后列车爆炸

第九次:抓到了放炸弹的人,阻止了列车爆炸,给源代码世界的古德温发了邮件,给父亲打了电话,最后在八分钟之后继续生活在源代码世界

先提出我看完以后的几点疑问:

1、为何一个由死者八分钟记忆构成的虚拟世界可以如此完整?

2、既然肖恩和上尉都已经死去,为什么在穿越的8分钟的时间里还可以与周围的人交流?

片中第一次解释源代码世界是在上尉完成第三次穿越之后,拉特里奇博士出现并且给他简单说明了源代码世界的情况:源代码世界由死者的8分钟残留记忆重建而成。

然而事实上,上尉的穿越体肖恩,其所见远多于列车死者可能拥有的8分钟记忆,即使我们假定死者的8分钟记忆信息同时包含了死者的个人信息、性格等基本人格,使其可以对肖恩的种种行为做出反应,仍有大量的源代码内容,不应该存在于死者记忆之内。

比如肖恩在第五次穿越时曾经向车厢上的一个妇女询问CAOC-N徽章,并且得知这是美国空军内华达州基地云云。如果这个妇女仅仅由其死前8分钟的记忆重构而成,那么她绝无可能知道徽章的含义,这必须要调动她更久以前的记忆才行。

退一步而言,假设源代码世界由死者全部的记忆构成,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即便如此,在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踪晕车者而至的车站,仍然不应该出现在死者记忆之中,晕车者中

途下车,显然不是死者之一,而车上的死者无可能知道车站的情况。同样,在第五次穿越中,上尉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接线员接了电话,这个接线员同样不应该存在于源于死者记忆的源代码世界。而最后一次穿越打给上尉父亲的电话,亦不应该存在。

3、为何最后一次穿越可以超过8分钟?

在第三次穿越之后的源代码介绍中,拉特里奇博士很确定的说,源代码穿越只能维持8分钟,因为系统来自死者的8分钟记忆,在8分钟之后,系统将无法维持。

上尉:

8分钟后会如何?

What happens after the 8 minutes?

博士:

之后?什么都没有

After? Nothing.

你在列车上将不复存在

You cease to exist on the train.

源代码世界中你只能存在那8分钟里

You cannnot exist inside the Source Code, beyond Fentress 8 minutes. 源代码不是时空旅行

Source Code is not time travel.

实际上源代码只是时空重现

Rather, Source Code is time reassignment.

这无疑和最后一次上尉的成功穿越相矛盾,而且仔细考虑的话,第三次和第八次穿越,也颇为可疑:

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下了火车,然而因为追错了人,火车依然爆炸,但是,如果犯人仍然是在火车相错时间发动爆炸,那么在爆炸时,上尉的这次穿越已经超过了八分钟,比起之前死于爆炸的两次穿越,这一次的时间已经增长,事实上如果没有意外的坠落铁轨,这一次穿越很难说是否会自行停止。

第八次穿越中,上尉被犯人用手枪击中,并在爆炸后不久死去,虽然时间似乎与之前的穿越相仿,但是犯人击中他之后,曾经看表自言自语:

哦,你扰乱了我的时机

Oh, you messed up my timing.

很显然,这一次爆炸的时间与以往不同,而且应该是较以往几次更晚,这一次穿越很可能也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

综合以上两个问题,我们试着得出结论:要么源代码是一部存在不小漏洞的科幻片;要么我们的初始假定就存在问题。

有趣的是,两个问题的初始假定都来自同一点:拉特里奇博士在第三次穿越之后对上尉的解释。

拉特里奇博士对于上尉而言是否可靠?我想显然是不可靠的,很明显的,博士在至少两处地方欺骗了上尉:

1、他表示我们肯定可以找到上尉的替代品,有些士兵认为这样很好,死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

事实是:他在电影接近结尾处承认,上尉可能是唯一能够运作源代码系统的人。

2、他答应上尉在任务完成之后让上尉死掉

事实是:他打算清除上尉的记忆,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

那么,博士在对上尉进行的源代码介绍当中,隐瞒甚至作假了一些内容,这种可能性是

确实存在的,比如我们之前考虑的两个存在疑点的问题。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怎样? 这部分的猜测已经开始远离电影,只能是一种猜想,而无法通过影片来进行证明,我只提出我的一种假设: 如果博士在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上说谎,那么他的目的何在?这两点问题合成一句话,那就是,源代码系统是个仅有8分钟的虚拟世界。 那么反之考量,真实的情况就可能是:源代码是个不止8分钟的真实平行世界。 上尉每次穿越之后的返回,都因为他的死亡,而这是将其收回现实世界的唯一方法。因而博士和古德温都非常强调一点,上尉需要专心在车上寻找嫌犯,尽量不要参与其它的不相关事物。这点其实是在保证上尉可以在8分钟之后的爆炸时留在车上,从而被炸死送回现实世界。

博士谎称源代码是一个8分钟的虚拟世界,同样是防止上尉逃离火车的另一手段,如果上尉得知自己可以通过避免死亡而继续生存在源代码内,那么相较于自己现实世界的悲惨处境,他可能选择逃离列车而以肖恩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博士从而失去了他们手上唯一的合格穿越者。 所以我的结论是:源代码系统并非由死者8分钟记忆而来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将穿越者送入某个平行世界的系统,博士作为研发者无疑是知道内情的人,古德温有可能也知道这一点,而上尉则蒙在鼓里被利用。

由此而来的一个想法:上尉在每次穿越回来时,都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最后证明这是最后一次穿越他和克里斯蒂娜下火车之后看到的场景。这有可能是由于他在平行世界中穿越过程中,看到了某个时间处于未来的平行世界的影像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罗马假日》观后感

全文共 1922 字

+ 加入清单

罗马假日》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现在也只有黑白的珍藏版。故事也十分简单,是一部喜剧。写得是某国安公主在古都罗马访问时,因烦琐的公务事和繁文缛节而逃出大使馆,偶遇一名美国报社记者――祖布什。阿祖带着安公主在罗马逍遥了一天。对我们来说坐在咖啡馆里看风景,在马路上横冲直撞都不算什么,可对于整天封闭于宫廷中的公主来说就不同了。两个就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坠入了爱河。可是公主有自己高贵的身份,总要回到自己的地方。全剧只有最后的场景是悲伤的。两个互爱的人,因为身份的不同而要分开,是何等的悲剧。

《罗马假日》的情节简单,却凭借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尤其是奥黛利·赫本,其魅力倾倒了无数影迷,可爱的赫本发型也随之流芳百世。影片将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两个人一个厌烦宫廷礼节的枯燥烦琐,一个是囊中羞涩的小记者,罗马的一日,虽然短暂,可是轻松惬意的时光让他们体会爱情甜美。虽然最终他们因为各自的身份和职责没有走到一起,但罗马成为他们永久爱情的象征。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有些青春期叛逆的发脾气的孩子几乎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良好的教育也不能使她保持冷静,她几乎要崩溃了。但还是一位访问公主,那个冷寂的空房子,只能使她更加压抑,孩子的天性需要释放,从她跳窗户到穿过长长的甬道,我的心一直绷着,这块洁白无瑕的美玉要受到什么样的熏染呢?

麻醉剂的效果显现出来了!喝醉了酒的陀螺不知道要转到何处。邂逅了一个潦倒的美国记者,高大,英俊,风度翩翩,总之可以称得上是白马王子一类的人物,他并不想招惹这个孩子,生活的烦恼已经上他焦头烂额,没有更多的闲情逸致花前月下。几番周折,公主还是赖在他家了,看到自己的床位被占,记者没有怜香惜玉,不过能够理解,他那样的身高怎么睡沙发啊?第二天,他发现这个女孩子是大英帝国的公主,可以带给他大量财富,他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回到美国。他要稳住公主,投其所好,就可以大展拳脚了。可惜公主要回家,这哪里是回家啊!只不过是关在家里太久了,出来透透空气。经过派克的精心安排,他们还是决定度过一个“罗马假日”,真正的罗马假日,不要太关注逻辑上的问题,他们流连于罗马的街边咖啡馆,摩托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警察局里随机应变,真实之口的妙趣横生,罗马留下了欢声笑语,那时候,真是希望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分手很快就来到了,就在那个街的拐角,路旁的房子也显得那么暧昧,街灯也是一幅恋恋不舍的样子,犹豫的灯光,折射在公主纯洁的脸上,坚强的她还是说出了这些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但少了很多依依不舍。随着她消失在街的拐角,我感觉到了记者先生的犹豫和失落。“最爱的,是罗马,当然是罗马!”当公主接受公众的敬仰,她生活着很大程度就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心理,使他们有所敬仰。只此一句话,便胜却万语千言,落入尘间的精灵,俨然某个领域的守护者。

没人能够接受他们的邂逅,但为什么尊敬的人就不能幸福的活着呢?如果她们的生活就那么畸形,没有正常的交往,又有什么可作为大众表率的呢?只有一个解释,大英帝国的脸面,王室能够接受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却不能接受公主和记者的故事!我们的精灵竟到了她的义务!当所有的人们都离去,记者盯着公主离去的身影,那段对白好像又要浮现,孤独的黯然离开,长长的通道……

奥黛丽。赫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不但当选金像奖影后,并且以其清秀典雅气质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热”,不少女孩模仿其发型服装。就影片的娱乐效果和艺术价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经典作。导演威廉。怀勒以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英俊潇洒的格利高里。派克亦与奥黛丽赫本十分登对,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

这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多少年来屡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为之倾倒。同时,这也是一部无法言说的迷人影片,语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颜色。落伍站长个人空间影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美丽而不圆满的爱情,就像几十年后的《泰坦尼克》一样。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转瞬即逝和无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营造了一个喜剧氛围之后,又转回头来成就了一个悲剧结尾(当然,这也是别无选择的),两者结合竟然如此成功,难怪会成为绝世经典。纯粹的喜剧和单调的悲剧都无法脱离自身的局限而上升一个档次,这种笑过之后眼角带着泪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观众的心。落伍站长个人空间。

世上的爱情大多是不圆满的,人世间的悲剧莫过于此。在影片中这对男女来说,真正遗憾但又真正欣慰的是,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就像《大话西游》中悟空对紫霞一样,只有深深一吻。但两个人心领神会的无限爱意和无奈又岂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这正是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部超越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全文共 2966 字

+ 加入清单

新海诚很擅长画“城市景观”的空镜。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地铁站拥挤的人群,交错行驶的电车,黄昏时分空荡荡的街角,便利店里购买香烟的白领,这些看似于发展主线剧情毫无意义的空镜,一直是新海诚动画的标签。

这不禁让我们发问:这些对城市生活细节专注得近乎偏执的空镜,究竟有什么意义?对于新海诚来说,东京的每处角落都仿佛充满不具名的魅力,值得他以痴迷的笔触一一还原。那么,在新海诚的动画世界中,东京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你的名字》的结尾,遗忘了一切的三叶与泷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过。他们的心中充满震动,虽然仍然只是叫不出彼此名字的“陌生人”,却对彼此感到莫名的亲近。其实这样城市空间中的“擦身而过”,在《秒速五厘米》中就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很明显,这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执念。这样浪漫又忧愁的“擦身而过”,正是都市生活的特有现象:因为只有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人与人之间才会不断在同一个空间中共处,却仍然无限疏离。

也就是说,在现代都市产生之前,这世上的陌生人本可以永远陌生,毫无交集。然而现代都市生活使“陌生人”这个概念变得十分怪异:陌生却总有交集,有交集却仍然陌生。

新海诚对“陌生人在城市空间中不断短暂邂逅”的深切迷恋并不孤独。从波德莱尔的《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到戴望舒的《雨巷》,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张爱玲的《封锁》,甚至再到王家卫《重庆森林》那个经典的开场白:“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的距离只有0.01公分”,讲的都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微妙又难以言说的纽带。

这种都市陌生人之间的纽带是既悲哀又充满希望的。通常我们只能看到它的悲哀之处,因为拥挤的都市中,两个陌生人的身体无论怎样在空间上无限的接近,也不能直接转化为精神上的亲近。有时候,甚至会反而更加对照出都市人精神上的冷漠,隔膜和孤立。

《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第一次面对面的相见,就是在东京拥挤的地铁上。因为时间的错位,三叶对于泷来说只不过是每天都会撞见的无数陌生人中的一员。此时陌生的三叶告诉了泷她的名字,但泷很轻易地便遗忘了这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某种意义上,电影设定中,三叶和泷对彼此名字的健忘症,也似乎是在模拟城市生活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对彼此不断的遗忘。三叶和泷“在无数次交集之后,仍然无法记住对方名字”的无力,仿佛正象征地映照了现代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身体的靠近,却仍然很难在精神上真正亲近”的无力。换句话说,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孤独仿佛一种诅咒。在《你的名字》里,正是这种孤独的“诅咒”使三叶和泷用尽了全力也无法记住对方的名字。

然而《你的名字》想要表达的显然不止于这样悲观的论调。通过这部电影,新海诚终于开始珍惜着一种理想化的希望。不同于《秒速五厘米》中,曾在年少相知的男女主人公在城市街头擦身而过后永远“错过”,曾经拥有的,若有似无的美好爱恋如樱花飘落般逝去,《你的名字》不再满足于这种自怨自怜,无可奈何的忧郁。

如果《秒速五厘米》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重塑日式“物哀”,一种美学上对“错过”,“逝去”的崇尚,《你的名字》终于开始探索都市人的“希望”:

与“空间上再接近,也无力改变精神上的疏离,无力解除人的孤独”相对,这种希望强调,“空间上再遥远,也并不能阻隔精神上的亲密,不能斩断人与人的羁绊”。

泷和三叶在互换身体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见过面,但他们拥有更彻底的“相遇”。通过“住进”而非“接近”对方的身体,他们真切地体验了彼此的身体和生活,从而才在精神上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共鸣。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即使无法记起对方的名字,泷仍鼓起勇气叫住了眼前“陌生”的三叶,他们相对流泪。

如此,对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你的名字》给出了一个复杂又平衡的答案:

虽然两个陌生的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的交集,都无力真正靠近对方,但再有无数次的远离,其实也并不能真正斩断他们之间的纽带。

那么两个陌生的人之间无法斩断的纽带到底是什么?

《你的名字》中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核心台词。三叶的奶奶对穿越到三叶身体里的泷说:“聚结成状,交错纠缠,时而回转,中断,却又再次续接。这就是组纽。这就是时间。”

这一段玄妙的话中,“组纽”指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为什么会被等同于“时间”?

有两种解读方式:在第一个层面上,这段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不断处于变化中的,并且在时间的维度中向永恒无限地延伸。因此,在《你的名字》中,即使三叶和泷看似已经彻底失去联系,仍能重新寻回彼此;或者即使两人面对面站着,仍会在下一秒就面临分离。因为他们之间忽远忽近的纽带,正如时间一样永远流逝向未知的前方。

在另一个层面上,奶奶的这段话也重新定义了“时间”。“时间”不再是机械客观的,跟随着钟表标准的刻度一板一眼的流逝,而是由人的主观体验来度量的。这正如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中融化的时钟所暗示的,正是在人的主观感知中,当人与人之间筑建对彼此的爱意时,时间的线性才被瓦解,变得可以“回转,中断,又再次续接”。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相比新海诚的前作,《你的名字》终于不止于简单讲述少男少女的孤独和情爱,而是在描摹细腻深微的私人感情之上,进一步延伸向了更宏大的哲学命题:尤其是对现代人生活的“空间”与“时间”的重新解读。

不过我认为,《你的名字》给人带来最大的惊喜是它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神性”的冥想。

在《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的情感羁绊在古老神灵的指引下扭转了时间。已经死去的三叶获得重生,并改写了历史。虽然这只是电影科幻设定下的一个美好愿景,但这部电影仍通过这个设定表达了其对神,死亡以及历史的理解。

毫无疑问,新海诚笃信着死亡可以被超越。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也并不是冷酷漠然,不为人左右的命定,同样可以被超越。

可以实现这种“超越”的力量,无疑是一种“神性”。只是《你的名字》所信仰的“神性”,并不同于对远古传统的迷信,更不仅仅是无根据的幻想。女主角三叶所在的小镇所信仰的“神”,其实也只是一个幌子。这个“神”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保佑小镇居民免于灾祸。甚至在灾祸发生之后,仍然不能逆转时空,帮助小镇居民逃离灾难。在故事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三叶和泷之间爱的羁绊。

也就是说,真正能够超越死亡,扭转时光的“神性”,不是所谓的“神”,而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尼采的“上帝已死”早已深入人心,无神论者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不代表,人们至此只能在无信仰,碎片化的世界里孤立无援的活下去。

因为正是失去了对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的全身心信仰,才让人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神性”。

新海诚用《你的名字》告诉我们,这种超验的“神性”,就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对生的体验,对死的怜悯;是人们同居住在一个飞速变化的现代世界里不可遏制的共情;是以交汇的记忆作为维系的爱的羁绊。

也许,《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在日本收获如此惊人的成功,正因为这部电影说,爱的“神性”可以超越死亡。这无疑直击了近年接连遭受核泄漏,地震等严重灾祸的日本大众在信仰上的迷茫。

现实中的人并不能像《你的名字》中的三叶和泷那样逆转时间。但总有人会像他们一样,在都市的街道上鼓起勇气叫住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当(后)现代悲哀的疏离被勇气打破,爱终使孤独的(后)现代人得到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刚川电影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金刚川》,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__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前任3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再见前任-- 四种性格,四种人生

孟云:典型的直男工作狂,从一无所有奋斗到事业有成。却对感情所知不深,好像21世纪的至尊宝,当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错的可笑。

林佳:自带光环,外表冷漠,内心火热。低头好像能要她命一样,面子好像真的有那么重要。可等他们明白的时候已经不是当初不要面子就能挽回爱情的时候了。

丁点:标准的小女人,二的可爱。

余飞:生性浪荡,可对感情持有忠贞。百花丛中过,未染花一支。

电影上映第一天,各大网络平台对于前任3的信息不短,个人登录快手平台,被前任3刷屏的节奏,满是电影院里散场时留下在座位上痛哭的男男女女,而我,就比较聪明了,虽然在观影时哭到崩溃,可在电影结束灯亮起那一瞬间,我就第一个冲出影厅。在卫生间的镜子上看见一双熟悉又久违的泪目,笑了笑,走吧、

故事针对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们,这个电影就是想把他们内心的伤再翻出来撒点盐。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一个人去看电影还想再痛一下。配乐扎心了,那是我失恋时在一条街上流浪一整天单曲循环的一首歌、

感情里没有对错,他们也没有很不好,只是不适合。给的不是对方想要的,要的对方没有给。男人总是要经历过极致的痛苦才能彻悟,女人总是在失望过后抛爱情。是的,他以为她不会走,她以为他会挽留。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性格,哪那么容易在这人海茫茫的世界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伴侣。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失恋啊?!还爱着还在一起的情侣们,珍惜吧!不要在失去最真的才后悔。去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今年《再见 前任》很形象的诠释了有些人的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摘选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莫名的兴奋和佩服在我心中燃起,那是我看完这部影片后久久挥之不去的心动感觉,我真的没想到竟然有女孩是这么勇敢,这么的与众不同。

艾咪失去母亲,来到偏僻且宁静的农庄,与不太熟悉但热爱机械发明的父亲一起住。这种原本感觉孤独的日子,却因为有一天森林中来了一部推土机而改变。这些初来乍到的人们正在挖树,他们是一群开发土地的人,不但破坏了原始的自然景观,甚至使一群受到惊吓的野雁纷纷飞走。好奇的艾咪走进森林里,无意间她在枯木堆中发现了十六颗野雁的蛋,经过爸爸的同意后,于是失去母亲的艾咪,拾起野雁蛋,孵育、养育,甚至与每天都带着小雁跑步,冬天来临前她还异想天开架轻航机引导雁子们往南飞去过冬,在春天再度降临大地的某个清晨,十六只野雁居然自行北返,来探望艾咪,他终于因为体验学习妈妈的角色与责任,了解因付出而拥有的喜悦。

在艾咪养育野雁的过程,让她敞开封闭已久的心房,透过野雁,她和父亲有了良好的互动,她们共同计画飞机的制造,以及规划野雁们南飞的路线,这使的原本冰冷的父女亲情也慢慢获得改善。

更让我震撼的是,艾咪那时不但每把野雁蛋放着不管,反而将野雁蛋带回去养,这表示出她的心地善良,爱护动物,而且她居然可以将失去母亲的伤痛,转而去同情失去慈爱爸爸、妈妈的小雁儿们,并且用心照顾成长中的小雁们。我想,我们应该学习爱一种爱护动物的表现,而不是像电影中开发工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许多动物的家园-森林给夷为平地了。

艾咪虽然过着单亲的生活,但是她对“弱势族群”一点也不冷漠,她还把雁子带回家照顾,这表示她能体贴、照顾和关怀弱势族群,她这么好心,终于也有好的回报,艾咪就算失去了慈母的母亲,也会因为有了照顾雁儿们的经验,而拥有了很温暖、温馨的感觉,也能体会爸爸对她所付出的爱,终于不再感觉孤单;所以我相信关怀弱势就会有好的回报,这种回报是让人内心有充实温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少年英雄王二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家里观看了《少年英雄王二小》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日本人偷袭村庄,全村几百人危在旦夕。十三岁的王二小临危不惧,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刺死了王二小,并把他摔死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有许多个。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命炸碉堡的董存瑞、敢和敌人斗争的张嘎。。。。。。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无数的战士在战场上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敌人拚博到底。

我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我们祖国更加强大。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学习王二小热爱祖国个人民的高尚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爸爸妈妈我爱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早自习的时候,孟老师走进教室,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同学们,今天我们五(3)班要去四楼报告厅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爸爸妈妈我爱你》。”老师一说完,教室里顿时像开锅的热水——沸腾了起来。

在“万众期待”中,电影拉开了帷幕……

这部电影的内容讲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毕胜利的男孩,他是在农村长大的。有一年,他的家里发生了火灾,火势很凶猛,他的父亲为了救他,而变成了残疾人。毕胜利的眼睛也被大火熏伤,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的父母带着他到处求医看病,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最后,他们来到了县城医院,以为有希望了,抓住了救命稻草,能把儿子的眼睛看好,可是,事与愿违,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医生告诉毕胜利的母亲,他儿子的眼角膜已经严重受损,必须得尽快更换眼角膜,不然一辈子都看不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了,可是医院的条件有限,没有多余的眼角膜……听到这个坏消息,母亲顿时感到眼前一黑,两行无助的眼泪不由流下了。可就在她擦泪水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对!她想到了自己的眼角膜可以给儿子,让他重见光明。

就这样,毕胜利终于能看见东西了,母亲却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了。年幼的他开始不懂母亲的爱,等到他长大了,才明白是母亲给了第二次重见光明的机会,可是母亲再也医治不好眼睛了。毕胜利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孝敬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他发奋图强,考上了大学。但因为家里太穷,交不出学费,父母只能把房子卖了,但在毕胜利的再三劝阻下,房子终于留下来了。母亲整天帮人搓麻绳,手上全都磨出血泡,父亲每天上山采草药,有一次,还差点摔下山去。毕胜利全部看在眼里,非常心疼。感觉父母一下子老了很多,可他什么也帮不上。进城读书那天,父母把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只给儿子买了一套新衣服。

很快,毕胜利大学毕业了,找到了工作,他拎着大包小包回家看望父母,想把父母接到城里去住,可是父母们都不同意。走的时候,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千万不要把朋友带家里来。没过几天,毕胜利把一个女孩带到家中,结果,女孩嫌弃他家太穷,尽管母亲一再请求,女孩还是走了。父亲让他回城里不要再回家了,可是毕胜利就是不肯走。父亲以死相逼,他只好照办了。

毕胜利在县城找了很多女朋友,全都嫌弃他家太穷。他有些灰心了,决定再试试,又遇到了一个女孩叫兰玲,女孩问他:“父母在哪里?“毕胜利第一次撒谎骗人,说:“父母在国外。”就连他结婚那天,毕胜利花钱雇人假扮成他的父母亲。有一天,毕胜利把真相告诉了兰玲,他们俩决定把老人们接到城里来住,但是,在他们回老家的时候,毕胜利家的房子忽然塌了,他的父母被埋在了废墟里,救出来的时候,已经……毕胜利抱着父母遗体,哭的撕心肺裂。

看了这部电影,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我们要孝顺父母,不要等到长大后才想到孝顺,也许,到那时父母已经不在了,我们追悔莫及已经来不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观后感大全摘抄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庚子鼠年,农历正月初二,战“疫”集结号以一条简讯的形式,发至每位基层干部眼前。冰箱囤的年货还只去一角,唠家常的话还在口边,一句“收到,即刻返岗”便为这个假期画上仓促的句号。

一部大型抗“疫”片正式开机,党员干部以英勇奋战的身影,现实演绎《我不是战神》,继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之后,再现热血催泪良心巨制。

抗击武汉疫情,要战在一线,“疫”不容辞。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本位主义严重,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将严肃追责问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严峻局势,党员干部当充分发挥率带作用,叫响“跟我上”,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经受初心使命的“试金石”考验,以靠前指挥、战在一线做到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疫”不容辞,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击武汉疫情,要冲往前线,“疫”无反顾。“疫”战打响,虽无硝烟,却也是生死较量,前线战事吃紧,九千多万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叫响“我先上”,让党性在疫情斗争中得到锤炼。主动请缨求一战,是年过七旬还坚守在路口劝返集镇赶场的老党员,是不舍昼夜奔波在乡村道路巡查的党员先锋队,是义务为村落消毒、充当流动小喇叭、制作手工口罩捐献的无数普通党员,战“疫”一线党旗红,九千多万颗炽热的心,映红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疫”无反顾,为践行入党时那句庄严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舍命不惜。

抗击武汉疫情,要守住战线,“疫”战成名。疫情迅猛蔓延席卷,守住战线,就是守好百姓生命的防线。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战,以扎实工作坚守足下这片厚土,用血肉之躯堵住战线蔓延的势头,为身后百姓稳筑健康长城。是天寒地冻,守在村道口的劝导员;是不辞辛苦,挨家挨户的基层干部;是每日两次,按时上门体检的乡村医生……是无数英姿飒爽的身影死守战线,将病魔拒之门外。“疫”战成名,为了人民请战的英雄,人民也将永远铭记你。

你不是战神,却是有战召立回的战士,是抗“疫”一线的钢铁巨人,甘为民一战换取天下百姓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色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2月13日,我在家看了一部红色电影——《井冈山》,感触非常深。《井冈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老革命家在的带领下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斗争的故事。

看了以后,我非常有感触,老一辈们为了解救劳苦大众,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不应该忘记那艰苦的岁月。我们今天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在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却挑起了革命的重担,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团员要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祖国、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外国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狗为主角的暖心治愈系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上映首周票房过亿,打破同类影片首周票房纪录。影片评分达到近期电影的最高水准,豆瓣8分,淘票票9。3分,猫眼电影9。5分,格瓦拉电影9。2分,娱票儿9。1分。影片展示人与狗狗之间美好的情感,带有些许奇幻色彩,不失趣味又暖心治愈。《一条狗的使命》早已超越了爱狗人士喜爱这一范畴,也超越了一般的粉丝片。

以狗狗为银幕萌宠的电影,最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约30年前流行的日本电影《忠犬八公物语》。狗狗留给人的印象是忠诚,《忠犬八公物语》中的狗狗小八用一生的时间等着再也回不来的人,有人劝它别等了它也不听,这就是狗与人类之间的爱。好莱坞制作的《一条狗的使命》,以四世狗生的新奇设定,诠释了人和宠物之间的情感与陪伴,让爱狗人士对于生离死别这件令人感伤的事情,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

“人类的十年,是狗狗的一生。”狗狗与人类年龄“十年一生”的换算让人唏嘘。影片中当主人陪伴着狗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种绝望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疼的细微情感变化,在银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并不回避人与狗狗间生离死别的痛苦,而是以一种新奇的设定,给予每一个养过宠物的人希望。狗狗只是改变了以前的面貌,会以一个全新的方式陪伴在主人身边,将彼此的爱延续。这样的全新设定,让《一条狗的使命》成为同类型电影中最独特的一部。作为一部宠物题材电影,影片不滥情不煽情,即使那些不愿意养狗的普通观众,也依然为之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阿凡达观后感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的阿凡达影评都说它是划时代之作,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的确,阿凡达打开了潘多拉的世界,和以往电影有太多的不同。就3D技术来说,,带上那副看似普通的小眼镜,我就已经置身于影片中,.故事中的画面很漂亮,真的还原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那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艳的世界.,潘多拉山更像是人间童话张家界.而且片子中明显的推崇海底生物.那一个个发光的,如同水母般的精灵,真的是吸引了不少女生的眼球.更不用说那发光的母亲之树.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温馨.同时也为人类的侵略埋下伏笔.

纳威人可以说是人类丰富想象的丰硕成果,这些是根据奇异生物的原形所想象的,一个个,一张张脸孔走出文字与图片,真实的生活于我们面前。这些纳威人的亲情,爱情,团结,淋漓尽致的表现在银幕上。

这样的电影,音效就不必多说了吧,真的是很震撼的.无论是飞龙的滑翔,野兽的嚎叫,甚至是人类的轰炸,都表现的很清晰.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表现的很到位.连爱娃的一举一动都栩栩如生。

但遗憾的是,《阿凡达》它震撼了我的感官,却没能打动我的心。外媒评价《阿凡达》是划时代之作,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我觉得并不为过。但遗憾的是,《阿凡达》的这个“里程碑”只能说是技术层面的。首先,《阿凡达》里的爱情,远远不及《泰坦尼克号》的揪心和动人,这多少让人有心理落差。《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一见钟情的故事虽谈不上曲折,但转瞬而至的灾难和生离死别的抉择,将二人的爱情萃取得异常浓烈,船上其他面对死亡的众生相也强烈地衬托出杰克和露丝在爱里的从容和安宁,让观众在细节中积蓄的情感得以畅快宣泄。无论我看了多少次,至今仍会流眼泪。相比之下《阿凡达》中的爱情就太普通了——阿凡达萨利和纳威姑娘在朝夕相处中日久生情,这谁都可能遇到,完全没有一见钟情那么令人向往。最要命的是他俩的恋爱被表现得过于流水账,基本平行于纳威姑娘训练萨利的过程,缺乏杰克与露丝船头相拥、舱底热舞、那样的动人细节。《阿凡达》也许会超过《泰坦尼克号》的票房,但却很难超越《泰坦尼克号》留下的感动和回味。

总的来说,阿凡达》见证了好莱坞电影在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也见证了我们人类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