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把手举起来电影观后感(最新20篇)

掌声,生命中灵魂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把手举起来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5497

作文

1000

电影不明身份观后感及结局点评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看到后三分之一处才有了些意料之外的感觉,这样的编排是会有意外的效果,但是前面情节的拖沓已然很难熬出兴奋感。情节上,逻辑的不可说服性难以推动影片更上一层楼:男主丢了些记忆以后就转性了?为啥啊,明明三个月前还美滋滋滴执行自己杀手的任务,乔装打扮跑装炸弹呢,再说既然是自己人,他记岔了你赶紧派个人帮他好好回忆回忆不就得了,开始就做末尾三分之一处做的事这片子只需要半小时时间,那么前面就应该说服观众这个意外只能发生在“1/3”,很可惜,说服不了我;手法上,一般此类影片真相的递进需要“抽丝剥茧”的细腻,每一个递进都最好带来些小意外,最后给个大surprise,但是,如前所说,意外只在“1/3”,这个节骨眼儿的前面三分之二和后面三分之一均无惊喜。

情节没什么亮点,但是在这样一部为Liam Neeson(连姆尼森)量身定制的影片中,一切不得不围绕他进行。这个魅力大叔我很喜欢,他身上的确有些独特的气质,儒雅而不怒自威(宙斯《诸神之战》),还有浑厚极具磁性的嗓音(Aslan狮子王《纳尼亚传奇》)。

XX年《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如果不是唯一的)。年轻时候他多演温文尔雅的角色,《辛德勒名单》奠定地位后就一直不温不火,但是08年的一部《Taken》几乎让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年他已经58岁了,第一次演动作片,上映之前超级不被看好,也因此推迟上映数次。众所周知,推迟上映的片子一般都是片商信心不足也很难有好的票房,但是《Taken》上映后却大受好评,且票房连续几周位居北美票房榜首。58岁的连姆尼森(1.93的身高。。。哇。。。)第一次演动作片虽然历经波澜但无声无息地突破重围发光发热,实在难得。也因为这次创举,老男人接二连三地开始动作戏了,但是一部好片还是要天时地利人和滴,《Unknown》湮没了,希望以后还有更精彩的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林则徐观后感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看完《林则徐》这部老电影,让人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感到无比痛心,同时也对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再次感到无限的崇敬。

我觉得在鸦x战争中,真正让我们失败的不是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而是清朝统治从上到下的腐败,俗话说的好“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在强敌面前,当时我们的官员表现出的不是同仇敌忾,而是纷纷为了一己私利,尔虞我诈,互相拆台。当时,即使有全球第一的GDP,但在敌人还没有来之前,我们已经败下阵来了。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虎门炮台上放着的大炮破旧不堪,难以御敌。在林则徐的主持下,铸造了八千斤大炮,由底层劳动者男女老少齐上阵,辛辛苦苦地运到炮台上去,在英国侵略时,有力打击了侵略者。然而,正当林则徐积极布防时,腐朽的朝廷却谋求苟安,屈服于英国列强,将林则徐撤职查办,历经千辛万苦铸造的大炮不是毁在敌人的手中,而是被所谓的自己人炸毁,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就像林则徐一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觉得,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定能战胜任何困难。那时候,虽然武器落后,但在林则徐的带领下,军民团结一心,同样抵御了英国的侵略,并做出了虎门销烟的壮举。但是不团结,自己一盘散沙,必然挨打。当初,令西方人崇拜的民族,反被瞧不起,而被骂作“东亚病夫”。 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曾经辉煌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遭受到了如此巨大的欺辱,这是前所未有的。现在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的快速崛起,这是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结果。我们同舟共济,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特大自然灾害,重新向世人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我们要始终牢记历史,加强自己的爱国修养,同心同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70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记得我们当年上初中的时候,语文教材有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以前,我们对抗美援朝的印象,除了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还有《再见了,亲人》等节选片段,叙述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其它的知之甚少。后来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所谓的联合国军由美国为首的17个国家组成约152万人,战事持续了两年九个月之久,最终联合国军亡约120万,韩国军亡约26万,朝鲜军亡约21万,中国志愿军亡约20万。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由彭德怀带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刚刚上映的电影金刚川》就是在讲述了这样的背景下的故事。

《金刚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阳联合执导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该片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以电影之名致敬历史与英烈。

这是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题材的首批影视作品之一,《金刚川》是一部展现了我国志愿军多兵种的协同作战的影片。很少有一部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观众还岿然不动不肯离去的。当影片完结时,剧场的灯光已经亮起,专机接送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真实场景播出,伴随着《英雄赞歌》的旋律响起,所有字幕全部放完,影厅内还有一些观众沉浸在震撼和动容之中,没有离开,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

《金刚川》,是一部硬核战争片。金刚川,是个地名,那一年在金刚川浴血奋战的,都是虽死犹生的金刚之身。《金刚川》聚焦的是一座桥。一座人工木桥,成了战场的生命线和战役的胜负手。

那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城战役攻坚的关键时刻。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一条占据着重要地理位置的河流,水流湍急,最宽处达60米,兵力与物资,必须靠桥渡河。金城战役开始前,敌军为了完成封锁,昼夜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河上的大桥很快被炸断。当时志愿军工兵团接到任务:必须在最短时间,在金刚川的渡口建出一座载重桥,并保证它畅通无阻。

当时的战争背景是这样的:1953年6月,时值援朝战争第三阶段签订停战协议前夕。应抓紧时间攻讦伪军,并向金城发起全面进攻。史称“金城战役”。金城战役的爆发时间,是1953年7月13日。而电影《金刚川》的时间轴,正是金城战役爆发的前一天。

1953年7月12日,一支代号为“燕山”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正全速向目的地金城开拔。他们的作战计划,就是在明日向金城发起总攻。然而此时,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江却拦住了燕山部的去路。想要如约赴战,燕山部就必须在13日5时前渡江。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志愿军本不是难事。可问题在于敌军也洞察了燕山部的战略意图,他们不间断的派出轰炸机和侦察机对工兵连进行袭扰,志愿军搭建的渡江大桥被一次又一次炸毁。

一座桥,修好被炸毁,再修好又被炸……因为要前进,“华山只有一条路”,要冲锋就必须要通过这座桥。为此,为了修桥、保桥,工兵、步兵、炮兵,身负不同的职责,在一座断桥交汇成一点。守桥、修桥、过桥……哪怕未曾相识,彼此不知啥名字,这一刻,都叫一声战友,勠力同心,协力前进。炮弹不断在头上飞,头上是丧门星(侦察机和轰炸机)的定点轰炸,水下是延时炸弹的不断引爆,火光冲天中,战士们随时都可能血肉模糊……

在这场战争中,可能没什么人这辈子还会再见面了。也可能自己将要亲手把战友埋在路边,紧接着,自己的战友又将自己掩埋,又或者根本来不及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看到这些片段,忍不住让人泪目。听听电影里的旁白吧。“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事实上,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比对面的美军要小了整整一代。年龄大意味着作战经验丰富,美军本想凭借年龄优势做到“老子打儿子”,却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不同寻常的年轻人。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华少年,许多都稚气未脱,他们还未从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缓过劲儿来,就奔赴朝鲜作战,对和平的渴望让他们爆发了虎狼之气,最终击退美军强敌,壮我中华国威。

旁白说道:“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就是那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桥,志愿军匍匐在桥周围的土丘上,紧张地看着那座桥。这座桥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它是金刚川的岩里桥,被志愿军称为“生命之桥”。金刚川是金城前线的一条大河,最宽可达60米,在此之前志愿军在战役准备阶段架桥72座,并且配备了各式门桥、苏式浮桥、橡皮舟等渡河工具,补给全部需要通过这些桥运送过去。

美军得知这一情况后,昼夜不停地派飞机轰炸桥梁,72座桥几乎全部被毁,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连长张振智带领全连花了7天7夜架起了一座载重桥。桥梁修好后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美军派出24架“黑寡妇”轰炸机前来,2个小时投放了700多枚炸弹,70%的桥梁被毁。张振智带着兄弟们连续7次成功抢修这座桥,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依旧没有摧毁这座生命之桥,这座桥的存在是金城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点。

有旁白说:“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这些焦糊味,是美军轰炸后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充满着死亡的气息,也是萦绕在志愿军心中久久不散的梦魇。美军当时在各个方面碾压我军,他们每个步兵都配有前线航空控制员,随时可以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救援,他们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有近70辆坦克。而志愿军在这方面的配备几乎为零。更不要说防寒衣物、防弹背心与衣衫单薄的差距了。当时志愿军被活活冻死的人就有不少。

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军力悬殊之下,被敌军称为“一座永远炸不坏的桥”,足见这是一支多么了不起的队伍。两门高炮,炮弹不足百发,就是掩护大部队渡江的全部战力。高炮班誓死护桥让观众见证了战争最真实的面目——惨烈、残酷、悲壮、恐怖、血腥。看到战士们顶着炮火护桥,为掩护大部队过桥甘当活靶子的情节,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是满满的震撼和感动。

即便空中火力悬殊,但所有工兵团战士仍没有一人退缩,甚至他们修桥速度之快让敌人都感叹。金刚川这条河流水深四米,暗流汹涌,桥修好被炸,再修再炸,伤亡不尽其数,最终我军使用叠罗汉的形式,用人搭建了一座桥,成功过桥!当木桥变为人桥时,英勇悲壮的画面直接让人泪目,它所承载的是志愿军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那一段沉重的历史,不该被尘封,应当被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牢记前人牺牲,珍惜如今国泰民安。

抗美援朝,33个月奋战,134起战役,197653人牺牲,青山埋忠骨,长风颂英魂。在这场爆发在异国的惨烈战争中,年轻的志愿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在此,我建议各位教育工作者、各位家长,别老提素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说得多做得少了,有空尽快带学生到电影院看看《金刚川》吧,好好感受中国军人跨越时代、永不磨灭的精神风骨,这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6日下午,测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组织我们观看了历史记录影片《钱学森》,让我不仅对钱学森爷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为钱老先生一丝不苟,赤胆忠心,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钱学森生于1911年,享年98岁,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以共产主义为信念,无私奉献祖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打开了新的篇章。这部影片讲述了钱老先生光辉坚强的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美国潜心求学,研究航天技术,学业有成,从事航天工作,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他得知中华人民成立后就决心回国,奉献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但已经在美国有了一定声望和科研成果的他在回国上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强制阻止和巨大的威胁。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个钱学森相当于5个师的兵力,即使把他枪毙,也不要放他回中国”,他们甚至把他关进了监狱,有人和他说“你在中国根本发挥不了你的价值”他那句“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简单朴实的一句话,透露着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一种发自内心的执拗,当时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胁迫,但他没有妥协,始终坚定回国的决心,和为祖国奉献的信念,在留居美国的科学人士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监狱。无奈下,他只能在美国住所潜心研究科学,期待有一天把研究成果带回中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影片中无数个夜晚钱老先生专注认真的眼神中燃烧着爱国的熊熊烈火,没日没夜的研究,只为回国的那一天,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钦佩。终于在他四十四岁那年,中国政府历经周折,终于让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

国后,他争分夺秒潜心研究航天科研,并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在他和一些科学家的努力下,1960年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他的学生们对他说服了他时,他这样回答“不要服我,要服科学”,他告诉年轻人们要相信科学,同时他理性乐观,在东风二号不幸发射失败时,大家都感到遗憾和挫败感,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个东二吗,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他给射上去”,然后认真分析失误,在他的积极鼓励与带领下,中国的科技突飞猛进,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也可以挺直腰板,就像钱老先生说:“没有原子弹和有了不用是两回事”,我们再也不是东亚病夫!

电影尾声,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有这样一段对话“如果你不是嫁给了我,将会成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夫人坚定的回答“在中国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没错,中国需要这样的科学家,钱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留下了他热爱祖国的英雄篇章,历史会记住他,祖国会记住他,无数个中华青年会记住他,并随时鞭策自己,我相信自己并且努力做到继承这种不计功利,钻研科学,勇攀科技高峰,全心全意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完美,奉献祖国,做祖国优秀的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子电影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即使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孔子的一生也是很“杯具”,令人唏嘘。孔子年富力强时不被重用,不得不带着一众弟子颠沛游离,周游列国又四处受排斥,“累累若丧家之犬”,年过六十身老体衰,曾经殷切的出仕治国之志被耗尽,他终于决定回乡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不再踏入政途,孔子的一生可谓空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假如真如电影《孔子》所言,各国国君均不接受孔子观点,唯一明白老夫子想什么、想要什么的人竟是“名声不好”的南子,那孔夫子也真是惨了些。呵呵。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子见南子”一幕早在片花中就占了大段时间,银幕中南子挑逗的眼神和微张的嘴唇的确象影片把“子见南子”当成噱头,不少人因此而感觉不悦,对其的定性我们暂且搁置,既然胡玫导演借导演的便利将南子塑造成如武则天、赖斯一般聪慧过人的女政治家,那我也不妨借题发挥,来剖析一下电影版“子见南子”中的南子为何要这样做,老夫子又为何如此应对。

在电影“子见南子”一幕中,南子的出场是从踩着高木屐鞋的赤足开始的,镜头有些轻佻地由下摇上,接下来是精心的妆扮和挑衅的言语,“听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你那个‘人’字里,包不包括象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啊?”,此时的南子以其聪慧美貌步步紧逼,孔夫子面对直线距离不超过5cm的南子表现出退让和不安,老夫子面对诱惑强作镇静回答问题的模样让南子很开心,因为在她的价值观里,男人都一样,追求的不过是色、名、利,亘古不变。几番交锋,孔子并未讳言自己也追求色、名、利,但老夫子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却显其心地坦诚和品行之难得,老夫子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表达自己追求“德行”“仁义”的人生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他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表现出极强的意志力和奉献之心。这让南子迅速明白夫子的心境,回答“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此句可谓胡导演的个人心理感悟,也是一个现代人对孔子的忠实评价。当南子与孔子对拜而别时,此时的南子已完全没有开始时的挑逗试探之意,代之完全的尊重和惜别之情。——可怜的孔子,最懂他的是这样一个女人!

南子没有错,她的价值观对大部分人是适用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子见南子”之所以被电影大书特书,也许因为孔子只有一个,能做到“好德”而非“好色”的人并不多,这也更显得孔子之伟大,当然也警示我们,离2500年前的古人在品德修养和道德境界上还差得远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没有看过《战狼2》也没有看过《湄公河行动》,但当我看完《红海行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的中国人会对前2部评价如此之高,以至于在微博刷屏,称赞不止。

作为一部爱国的电影,电影中也有很多的冲击,国外,被绑架的中国人还有其他外国人,我们是否只救那一个中国人就可以了。我们要是三观正常,一定会说不能见死不救,只救中国人怎么行?的确,但当局面是8对150,面对众多被绑架的人,没有资源,一位军人面对上级的命令—救出那个中国人,不允许失败。其实你没得选。我理解他们作为军人的选择。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如果说电影到这里就结束,我想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这些战士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以前其实没啥国家意识,但是看完以后,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佩服。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好,我想是那中途的转折,“我不仅想救出那个中国人,我还想救出所有人,你们安排一下计划。”当队长说完这句话,他其实心里一定明白,本不必要的冲突一定会爆发,8对150,自己的队员一定会有牺牲。加上之前电影中的各种伏笔,队长他是一个很爱队员的人。其实这应该应该也是众所周知,军人,特别是一个队伍中,一起执行任务的,必然是像兄弟一样,一家人。但队长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单单作为一个中国军人,更是作为一个军人—世界的卫士。他选择不只保护本国人,他选择保护别国的人。在激烈的打斗后,看着他望向自己战友的尸体,然后毅然决然的决定继续任务的时候,我已无言。心中只有尊重,敬佩之情。

总而言之,这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为春节期间,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些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的军人。这话其实谁都知道。但是有时还是真看了以后,才能体会,一句话的重量,无法计量的责任的使命的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苏北的灌河南岸,是盐城的北大门。这几年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丽。在家乡的美景中,变化最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桥。

家乡最有名气的桥是灌河大桥,是一座有着

13个桥孔的公路桥,204国道穿桥而过,向北直通连云港、青岛,向南可达苏南、上海。这座大桥可繁忙了,每天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站在桥边,扶着栏杆,观赏县城的外景和灌河上的日出日落,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我家离灌河大桥很近,晚饭后爸爸妈妈常搀着我的手去桥上散步,夏日的晚风习习吹来,驱散了一天的暑气,惬意极了……

听爸爸讲,灌河大桥建成于_年。通车典礼那天,来县城看大桥的简直是人山人海。当时的灌河大桥是苏北的第一大桥,周边的灌南、灌云、滨海、涟水等地经常有人专程到我们响水来看大桥。对了,差点忘记说了,“灌河大桥”四个龙飞凤舞的金黄大字还是敬爱的张爱萍爷爷题写的呢,他年轻时指挥部队在我们家乡打了很多胜仗,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将军。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灌河大桥陪伴着、也见证着家乡的飞速发展。家乡变富变美了,苍老而稳健的灌河大桥也不再寂寞,它有了新的伙伴:家乡又添了两座新桥。

前几年县城西边的运河开通了,在双园路的西端架起了双园大桥。桥不算大,是座拱形桥,但位置很重要,桥西不远就是县第一中学,每天有几千名学生从桥上经过。双园桥下的景色很美,有很长的沿河绿地长廊,有秀丽的运河闸公园,还有大片的树木,爸爸说那是天然氧吧。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我们都会到桥下放风筝,手中捏着细线,让心情随风筝一起飞扬。爸爸说,风筝每年都要放的,会带来一年的好心情与好运气。双园桥的北边马上要架新桥了,到那时桥上就不会太拥挤了。过不了多久,我的家也要从老城区搬到桥东不远的新区了,我真的盼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未来家乡最美的要数县城东几里远的新灌河特大桥,这是盐连高速公路的过河大桥,是最现代化的双塔斜拉索桥。今年五一节爸爸曾带我去施工现场参观,虽然还没建好,但大桥的矫健身姿已让人大饱眼福了。我和爸爸数了大桥的钢索,两岸及桥东桥西都均匀对称分布,一共

104根,每根都有碗口粗,桥面就靠这些钢索拉着,真是神奇极了。这座大桥年底就将通车,到时又要创苏北之最了,我们响水人真是幸福!

爸爸说将来苏北有灌河特大桥 ,苏南有苏通大桥、江阴大桥,苏北、苏南要一起腾飞了。

家乡还有很多数不清的小桥,它们都很美。我爱可爱的家乡,更爱家乡美丽的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搜索》观后感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以叶蓝秋在公交车上不让座为线索,影片运用网络信息传播为主线,描述了每一位牵扯到的人物的不同命运。看了一大半,没觉得有什么亮点,情节平铺展开,但我心里一直在等待那个叶蓝秋病情告发的桥段,那是故事的高潮,但,影片没有把这个感人的桥段放大,以至于我只是小小地感动了一下。有人和我解释,这不是一部感情片,所以不会把这一桥段过多渲染。但作为观众,我还是希望在叶蓝秋告知杨守诚病情时,能够拍得更煽情、更感人,而叶蓝秋与杨守诚的感情铺垫应该更丰富一点。对于最后莫小渝离开沈流舒这一情节觉得不合理,有点做作,是多此一举。

沈流舒的扮演者王学圻演得非常出色,把一个商场上的富豪演绎得恰如其分,姚晨把角色演得很到位,让我看到了陈若兮的强势、偏执到最后的无奈。而一直期待的高圆圆与赵又廷演得不算太失望,但是没看出来这影片的故事能把他们感动成现实中的一对。陈红演技真不怎么样,而且她的容颜不禁让我感叹: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呀,相比之下,高圆圆真的好美哦。

因为我喜欢现代剧,所以很多时尚元素还是很吸引眼球,演员的衣服、办公室的布置、人物的语言、汽车等都堪称精致、都很现代!

虽然影片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让我泪流满面,但感触还是很深:

第一, 在这个快餐式的信息时代,我们该怎么看待网上的信息?现在的人们都不愿意用自己的脑子判断真伪,一旦看到网上的信息多会确信是真的,而且大多数人都会用一种非常负面的态度判断某一事件,比如说:人们不会想一下,叶蓝秋为什么不让座?也许她有隐情?莫小渝一个电话就能让所有的人相信叶蓝秋是一个小三。

第二, 网络时代的发展,阻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陈若兮以一则短消息认定杨守诚与叶蓝秋肯定相爱很久,当她听到杨守诚说:当我发现自己再也见不到她时,才觉得自己爱上她了“时,她发现自己误会了。

第三, 不管是记者还是读者,在报道或传播事件时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这对我们工作中生活中都有帮助。

总之影片让我领悟到:对人对事不能带有无意识的偏见,要以积极、包容的态度解读网络上的信息。

再次感叹,高圆圆好美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个暑假里,我有时间都在观看抗战的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电视剧(小兵张嘎)。我不懂得电视剧的拍摄技巧,使我深深感动的是小兵嘎子与他那些小伙伴和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在我胸中激荡的是民族的浩然正气。

(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保定东南50公里处的白洋淀。

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的时候,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又“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若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淀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叠叠荷塘、浩浩芦荡,美丽的白洋淀啊,千百年来,都是老百姓休养生息的乐园。

是谁破坏了安宁的生活?是东洋的豺狼闯进了我们的家园!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了华夏大地,把我们美好的家园变成了血淋淋的屠宰场,烧杀掳掠,我们的母亲在哭泣,在流血……

大地在颤抖,天空在燃烧。原本是顽皮天真,直率可爱的嘎子,因为国恨家仇,成为了抗日的战士,八路军的小兵。

是谁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和欢乐?是日本鬼子的东洋刀,架到了他们稚嫩的颈项!

一曲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广袤的中华大地,英勇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刀枪,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艰苦顽强的战争。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半殖民地的封建祖国,是这样的贫穷落后,由于历代统的荒淫、无能、x、软弱,泱泱大国成了世界列强们瓜分的鱼肉,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挣扎。与侵略者精良武器对抗的是爱国军人和革命武装手里落后的装备与人民手里的长矛大刀。

这又是一场正义的战争。面对着残暴的蹂躏,我们进行的是保卫家园,捍卫国土,不做亡国奴的战争。

在(小兵张嘎)的电视剧里,我们看到了日本鬼子的凶残,在他们的枪口下,我们无辜的百姓尸横遍地;在他们的清剿下,我们无数的乡村被烧毁,无数的母亲、姐妹被奸淫。

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英勇顽强,无数象嘎子奶奶一样的革命群众,为了保护八路军,倒在了鬼子的屠刀和枪口之下,无数象刘燕一样的八路军战士,在鬼子的严刑逼供下,坚强不屈,不惜牺牲自己和孩子的宝贵生命,也不肯说出八路军的机密。

最让我们扬眉吐气的是,嘎子他们与鬼子、汉奸之间的一次次斗争和战斗。他们勇敢机智,在鬼子占领的地区,与敌人周旋,破坏敌人的清剿,保护老百姓,打击和消灭敌人。让日本鬼子陷入了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

浩瀚的白洋淀终于成了侵略者的葬身之地。

六十年的枪炮声已经消失,美丽的白洋淀也似乎没有了战场的痕迹。可是,嘎子与八路军英勇战斗的身影,还活跃在我们的眼前,日本鬼子的残暴还铭刻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底,永远永远也不会忘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离我们远去,战争的威胁与地球上局部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头顶。

动刀枪的战斗没有划上休止符,经济资源的争夺更趋于白热。中国,将如何?我们,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又应该如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全文共 6576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对海尔集团的发展就有过了解,知道一些著名的案例,但这次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对海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海尔的成功离不开这位充满责任感、拥有魄力和雄心、敢于冒险的决策者——CEO凌敏,同时也离不开他们这个视企业如家、爱岗敬业、锲而不舍的团队。影片虽短,但完整讲述了海尔的发展历程,特别真实地展现了一些细节,有些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我将以海尔集团发展战略为主线,结合影片中的实例,来研究海尔的战略变革之路,并将海尔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对比分析。

一、海尔基于外部环境的四大战略选择

海尔自成立之初到成为荣获多项殊荣的中国白色家电霸主,主要经历了四个战略发展阶段,而这些战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海尔对内外部环境的清楚认识和精准分析。

1、针对卖方市场供小于求的名牌战略。1984年到1991年当时的中国家电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阶段,面对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状况,很多厂商片面追求大批量生产,忽视了产品质量。而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张瑞敏却认为这是海尔应该苦练“内功”的时候,抓住这个时代机遇用质量俘获市场消费者的青睐,从这个目标出发,张瑞敏带领海尔实行了“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名牌战略。因此有了著名的“砸冰箱事件”,起因是因为电冰箱质量不过关,张瑞敏忍痛把价值二十多万的76台冰箱砸了,从他的言语中能看出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为了让员工把质量意识烙在心中,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铁锤。特别是他说“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的时候,那一锤一锤的榔头砸毁的不仅仅是质量有缺陷的冰箱,也砸毁了企业“不行、能凑活”的旧观念,也正是这一砸,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一个海尔人的心中。影片后面在海尔步入正轨后的“找螺丝”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名牌战略”的核心是产品高质量,优点是经营目标集中、企业高度专业化,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在这个对家电产品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市场下,海尔以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名牌战略”成功俘获了消费者的心,确立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的地位,使“海尔中国造”享誉全球。

2、针对买方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战略。而从1992 年之后,中国的家电市场开始迈入买方市场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只是简单的定位在“可以购买到”的层次上,而是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的意识普遍觉醒。此时的市场,单一的产品或产品系列,已不能再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这时候“多元化战略”成为包括海尔在内众多家电企业的选择。

所谓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通过不同产品不断进行扩张,它能够充分运用企业拥有的技术优势,实现资源通用的范围经济和资源互补。在捕捉到市场多元化需求这一新特征之后,海尔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扩大白色家电生产规模,将海尔产品由冰箱扩展到冰柜、洗衣机、空调器等白色家电领域,并开始进军以电视为代表的黑色家电和以电脑为主的米色家电领域。也就在这个时期,张瑞敏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战略思想,使得张瑞敏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从1995 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开始,短短几年内海尔在全国共兼并了15 家企业,全部并购过程的成本核算相当于只花了7000 多万元,但却盘活了15 亿元的资产,使海尔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企业界独树一帜。

电影中讲述了这一发展阶段海尔的管理模式提倡“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和下班前站在

6S脚印上做反省的习惯。而到了美国又能因地制宜,实行本土化,让工作受到表扬的员工站在6S脚印上。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每天干完当天的任务,并能够比昨天有所提高,长时间积累后,个人的工作就会比初来的时候跨上更高的台阶。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对待工作认真、精细的态度。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3、为谋求更大市场、更高知名度的国际化战略。海尔从1998年开始启动国际化战略,主要目标是将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和城市,并建立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提高海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国际化战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企业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新的市场,并在无形资源方面为企业带来增值,比如市场声誉的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增加等等。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具有明显的品牌战略意图,用海尔自己的话说,它的国际化战略是为了“创牌”而非“创汇”,其国际化发展模式是“三位一体本土化”,即设计、制造、营销都要在当地进行,通过在当地融资、融智、融文化,利用全球市场资源来实现创造本土化名牌的目标,实现“海尔国际化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4、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化品牌战略。2006 年10 月27 日,海尔集团宣布与日本三洋电机在日本成立由海尔控股的合资公司,三洋在冰箱行业全球领先的技术使得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如虎添翼。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海尔把“全球化品牌战略”作为自己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在完成“走出去”战略之后,积极实施“走进去”和“走上去”策略。主要目标是要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竞争力,实现与供方、客户、用户三方的双赢,并实现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以全球化视野实施国际化扩张,完成从全球最大向全球最强的转型,成为引领全球白色家电产业的风向标。

二、海尔战略发展中的问题

变革常常需要企业在陌生的市场环境中摸索新的模式,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也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海尔也不例外。在成功的战略变革之路上海尔也曾几度走了弯路。

1、多元化战略下的品牌泛滥化。在海尔多元化和国际化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批评海尔品牌泛滥化的声音也开始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跨国企业,海尔在家电领域是成功的,但由于海尔还涉足家电、通讯、制药、金融、家具等其他业务领域,过长的战线使得海尔的核心力量和资源无法聚焦,海尔的品牌认知价值开始削弱,这对海尔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多元化没有错,非相关多元化也是可取的,但一定要避免陷入多元化泛滥的陷阱,否则今天的“全面开花”到明天可能就是“全面凋谢”。

2、国际化战略下对低成本的忽视。随着物流行业发展的日益完善,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亟待发挥,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普遍很低,许多跨国公司都选择到这些区域开工厂,而海尔却是选择在美国、欧洲等劳动力很高的地方建厂进行本地化生产,从这点来说是个非常不经济的发展选择。相比而言,美的则选择在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投资生产基地的建设,使得美的在成本竞争方面为自己创造了优势,虽然目前的美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及海尔,但它目前对海尔造成的挑战已经不容小觑。

3、全球化战略下对顾客忠诚度的忽略。海尔在全球化战略下,几乎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了顾客对海尔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上,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海尔产品的普及,努力实现海尔在全球范围内销量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该目标,海尔采取了十年保修、及时上门服务向应答服务的转变,但却忽视了对客户忠诚度的培养,以至于现阶段的营销仍还停留在顾客满意阶段,还没能发展到顾客忠诚阶段。

三、从海尔战略选择得出的启示

从海尔战略调整的路线,我们可以看出在战略变革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首先是战略选择与自身内外部环境良好的匹配度。战略与内外部环境的匹配度是指企业内部是否有资源和能力满足由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变革需求,战略变革所带来的变化能否与企业的运营状况相适应,并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这一点海尔做得非常成功,在准确捕获外部市场信息之后,在衡量自身内部实力的基础上,海尔进行了第一次的战略调整——名牌战略,实现了由只注重量的生产到注重质的生产的飞跃。

其次是战略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战略具有前瞻性即战略方案的实施要具有可拓展性,现行战略方案在内涵上具有延伸性。能够与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相适应、适应企业发展而发展的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尔的战略发展来看,海尔走的是一条由国内走向国外走向全球的发展路线,每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都是在前一个战略基础上的内涵和外延的延伸,每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都是对前一个战略优点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

除以上两点之外,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还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的战略变革目标。由于战略变革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未知性,需要企业在进行战略变革之前确定一个清晰的愿景与目标,确保不在变革的进程中迷失方向,丢失了变革的初衷,而导致最后“四不像”的局面。

2、战略变革中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切忌泛滥化的多元化。2006 年诺基亚将研发芯片的塞班系统外包给埃森哲,自己则选择重新开始进行整机生产,对于处在以计算机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放弃具有发展潜力的软件技术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为计算机技术做代工,无疑是在这个时代裸奔,最终会失去发展的市场和竞争力,而现在市场的事实也证明了诺基亚已经失去了在高端机市场的一席之地。

3、战略变革的可接受度。战略变革的可接受度是指企业组织自身对变革承受力的高低,或者可以说是战略变革中推力与阻力的力量对比度。一个战略方案到底能否成功的实施,关键在于推行实施的力量能否胜过阻碍实施的力量,如果推行力量更大,即变革承受力越强,则变革可以成功实施。一般来说,企业所选定的战略方案都是不同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后折衷的产物。

4、适当的战略变革时间跨度。战略变革一般要经历解冻、变革和固化三个阶段,在变革的阶段中会带来诸多变化和不稳定因素,这个时期的组织是脆弱的,员工的心态是不稳定的,因此变革时间过长就会给企业员工带来不确定性,产生对变革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变革的进一步进行,而变革的时间过短,又会使员工觉得过于激进,因此在变革中必须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变革时间跨度。

5、保持企业对外界环境适当的依赖度。企业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越高,企业战略选择战略方案的灵活性就越小,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保留适当的应变空间,保证战略选择的弹性,以灵活应对难以预估的环境改变。

好的战略必须要有好的执行,经过有效的执行,战略才能最终发挥它的效用,当前很多中国企业之所以失败,不是由于错误的战略,而是在于糟糕的战略执行。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化、流程化的手段改变低效沟通、低效管控的情况,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海尔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对比分析

海尔是家电行业,华为从事的是通信、IT 行业,海尔销售的主要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耐用消费品,而华为销售的是针对运营商使用的通信系统,属于基础设施的资本性产品。虽然,这两个企业在行业背景、产品、渠道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但在国际化方面还是有可比性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华为和海尔的国际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1、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先难后易”与“先易后难”的跨国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模式,

通常是先向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或投资,最后在将发展目标逐步转向发达国家。海尔一反这一定式,它的策略是: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易如反掌进入并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例如,海尔冰箱首先是成功地打人德国市场,而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市场是最难进人的。如今海尔在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将海外投资的绝大部分力量放在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发展难度极大的市场。但是,海尔人认为,这里的机遇也是极大的,根据主客观因素,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与海尔不同,华为的跨国经营选择了“先易后难”的道路。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军事战略的在商战中的活学活用。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2、国际化人才战略

海尔在国际化人才战略上基本上是雇佣当地员工,不管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操作人员, 其海外的销售管理模式基本是采用区域的代理制为主,海尔总部负责海外销售的人员大部分是以商务出差的形式去管理海外市场,常驻人员很少,基本依靠当地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

同时,张瑞敏认为,对于雇用当地人管理海外企业,实行企业管理人才当地化政策,总体衡量对母公司来说,是十分划算的。虽然付与国外管理人才的薪金,要远远高于国内。但通过综合比较与权衡,也只有符合东道国的薪金水平,才能雇佣到合适的当地人才,而当地人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为的企业创造的价值,则是中方管理人员难以达到的。在这方面,海尔集团舍得投资,例如,它在美国波士顿的海尔营销中心,担任第一把手的就是美国人,海尔集团付给他年薪为25万美元。这样做,就是为了发挥其才智,使之安心为海尔服务。

华为的人才战略和很多跨国企业相同:先从国内向海外输出大批人才开拓国际市场。据说华为在海外工作的有一万人左右,占其员工总数的 1/4 。华为几乎将其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驱逐”到海外去开拓海外市场。华为人把这种人才战略形象地称为“输出革命,赤化全球”。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业绩基本上是由中国派驻的华为人做出的。当然,中国的人力成本比国外的相对便宜是一个因素,但绝不是华为在海外市场用自己人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的电信市场已经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过国内市场磨练的华为市场人员,放到海外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同样能征善战。二是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己的人才,能与总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便于总部的直接管理,彻底贯彻总部的想法和战略意图。三是从本国派出的人员能很好的传承公司的文化,有很好的执行力。当然,随着华为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华为要走国际化人才战略的第二步,培养当地的优秀人才,开放更多的高级职位给当地人才,让当地人才逐渐替代华为派驻的人员。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持续保证国际化竞争优势。

3、国际化文化战略

海尔文化的精髓是它的执行力文化。对市场、对用户需求都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讲究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化对海尔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包括海尔等国内品牌,面对国外大品牌的激烈市场竞争,在产品、技术、实力等方面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只有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快速对应市场变化,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中国的家电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海尔在美国市场上推出的下拉抽屉的麦克冰柜,就是海尔迅速对应海外市场顾客需求的一个生动案例。

华为的土狼文化在华为国内市场的成功上也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狼有三种特性:一是良好的嗅觉;二是反应机敏,三是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

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不管是海尔的执行力文化还是华为的狼性文化都面临着在国际化阶段如何在海外推广和落地的问题。因为这些文化都是在中国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特殊土壤里培育起来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海尔和华为都要向他们优秀的跨国公司同行学习,尽快地凝练和总结出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基业长青,能在全球推广的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如企业的愿景,企业价值观,使命等核心文化理念。

以上泛泛而谈了这么多,回归到电影本身,我十分钦佩主人公强烈的责任感、雄心和魄力、敢于冒险的精神、创新的效率以及执行力。但在敬佩和赞美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海尔的发展看似是一个奇迹,但细细研究又是必然的,因为它拥有一位充满责任感、拥有魄力和雄心、敢于冒险的领导者,同时也拥有一个视企业如家、爱岗敬业、锲而不舍的团队。海尔不仅创造了财富、税收、就业,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海尔精神。当然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海尔领导者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最重要的是学习海尔人执著而又灵活、谨慎而又大胆、拥有责任感而又勇于创新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海尔”走向世界,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中国企业的风采。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我的家乡南通,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它是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在这里,左窗可听海,右窗咏江声;在这里,有优美的景色,迷人的风光;在这里,有灿烂的文化,光辉的历史……

南通的山挺拔俊秀。走进南通,就仿佛走进了一个长长的画卷。抬头远眺,几座山峦相映成趣,正前方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狼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景则名。狼山虽然不高,但是一片浓绿,郁郁葱葱。山顶上,屹立着高高的支云塔,为狼山增添了几分神韵,好一派古色古香的景色!周围,剑山、军山、黄泥山、马鞍山比肩而立,仿佛是几位风情万种的仙子。

南通的水温柔细腻。濠河,她是仙女腰间飘逸的流苏,是南通人心中的母亲河。白天,阳光明媚,濠河水面上波光粼粼,好像点缀着繁星。人们驶着龙船,融进了漂荡的水波中。岸边,一座座博物馆讲述着南通的过去与未来。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夕阳提起纱裙离去。远望濠河之上,又多了几架虹桥,沿着河岸,亮起了五彩的夜光灯,彩色的倒影,随着船儿的划动而微漾,多么曼妙的意境!华灯初上,路灯、车灯连成一片。这时候的濠河晚风阵阵,惬意不已,真可谓“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

南通的物产闻名全国。鲜美的文蛤就诞生于此地,它们被称为“天下第一鲜”,吸引了无数好奇的游客,来品尝这美味的海鲜。泥螺、海虾、带鱼……各种各样的海鲜产品令人们赞不绝口。它们都是南通的招牌特产。

南通的历史灿烂辉煌。这里的文化代代相传,别致的蓝印花布、品种纷繁的哨口风筝、独特的抖空竹……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物品有的用来装饰、穿着,有的可以陶冶性情,有的还能锻炼身体。

南通人善良勤劳。从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到优秀的运动员黄旭、陈若琳,他们都是南通的骄傲。南通人淳朴、聪明、智慧,他们在这一方土地上长大,在这儿安居乐业,创下伟绩,世世代代地生活着,幸福的花儿开遍南通!

依山傍水,依江傍海。南通,这就是南通,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南通,这就是南通,让人走了就永远把她梦中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一部红色革命电影《上甘岭》,电影的主要情节是: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

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为之动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

他们真正做到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此时,我也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更应发扬继承老一代先烈的这种优秀品质。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应地,自己得到的也会得到很多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奉献群众的大爱情怀。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并自告奋勇到贫困的百坭村工作,担任起了驻村书记。在基层工作的这些日子,是她最为忙碌且开心的日子,她和群众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慢慢的,大家都被这个漂亮的、和善的姑娘打动。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黄文秀同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系心间。为了改善当地的贫困状况,提高村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黄文秀想方设法谋出路,积极推动各项脱贫项目全面开展。她年轻,但不浮躁;她温柔,但足够果敢。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下,脱贫攻坚成果显著,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脸上有了笑容,说话有了底气,更加认可这位女驻村书记。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勇担重任、建功基层的担当精神。“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我的家乡,我想为家乡建设出份力。而且,党号召我们年轻人到基层建功立业,我是党员,就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黄文秀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眼里,满含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在她的心里,不忘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于老百姓而言,黄文秀同志是主心骨,是亲人,亦是朋友。她把全部的热血都浇灌在这个叫百坭村的地方,她把全部的爱心都奉献给了乡亲们。

黄文秀同志初心之美荣耀全国。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向“时代楷模”致敬。学习黄文秀同志心怀感恩、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操,学习黄文秀同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干事态度,学习黄文秀同志牢记使命、奉献担当的时代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擦亮初心、激扬动力,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高速发展贡献一己之力,通过不懈努力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前度》观后感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蛮有爱的一张照,出自电影前度

那还是小时候的事呢,具体说来要小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观后感:属于过去的人。那个时候每个学期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见老师说"今天我们看电影"了。看电影在那时候可是件大事。全校师生(其实充其量也就一百多人)团聚在一间教室里,长条课桌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那时候不明白也不打听,只剩下小长条凳一排又一排坐满了人。窗户用也是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旧毯子捂得严严实实,屋子里面一片漆黑。随着放映机吱吱的声音屏幕有亮光了,接着整个地缓缓变成姑且说是白色吧,于是有好事调皮的孩子举起手来在那上面映出一个兴奋的小手掌。等到屏幕上出现影响,所有人便乖乖地端坐凝视了。最最后,少不了的一项是,老师会在电影放映完回自己班教室的时候对大家说:"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观后感…"那时候看的电影无非是小兵张嘎啊闪闪的红星啊之类,印象最深的还有一部叫做小叮当的,当然不是现在的机器猫,我看的那是一个被放在洗衣机里洗澡的木偶小叮当,观后感《观后感:属于过去的人》。那个时候不知道怎么那么容易兴奋,写个观后感总有说不完的话。但常常是结尾都要七转八转转到"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像电影中的XXX一样…"的傻不啦矶的话上来。

题外话,扯远了。其实正题我只是想说,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前度》。观后感:发现钟欣桐确实如哆哆所说,挺漂亮的。并且我还发现里面的男演员也都有点小帅。最喜欢阿苏。也许是因为他出现的时候并不多,看到的都是优点吧。那鼻子眼睛嘴的长得就很招人稀罕。那个作家也不错,只是路过,路过而已。正如很多电影电视剧一样吧,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又是一个很帅很有型但却很气人的主。把女主的心揪得一疼一疼的。一直以为他们还会在一起,最后却没有。只有这一点还算不俗气。ex注定只是ex了,虽然都没放得下,但终究不能够重新在一起。即使是塑料杯子,摔过之后也无法再盛得住一杯白水。周怡终于一个人去旅行,这是我所喜欢看到的。挺好挺放松心情的一个片儿。就是尺度有点大。还有,喜欢名字,中文英文都喜欢。别的也说不出啥来了。纵然勾起些许回忆,但深知自己并不是一个属于过去的人。有时候都会想,自己是不是冷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禁毒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播放了一个有关“禁毒”的短片。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着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情景,我的心都颤抖了......

然而,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错的,因为做错后是没有了一个重生的机会,等于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不可能再有一个重见天日的机会。俗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毒品是一种会致人于死地的物体。它呈白色粉末状,吸入它会使人走火入魔般无法自拔。毒品会让人失去理智,人格扭曲,变得贪婪堕落,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让和谐的社会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让成千上万的家庭支离破碎。染上毒瘾的人在毒瘾发作前,怎莫看都像一个正常人,但当他们的毒瘾上来时,就会不顾一切代价,去买毒品来止住毒瘾。没钱的时候会去偷钱、杀人。其中的原因只为得到一小包白粉末状的毒品,这幕情景多么令人心痛啊!

毒品涉及全世界,每年都会有5000人丧命于此。其中20~30岁的男女占85%。因为毒品,他们失去了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失去了美好的青春年华,而将最终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副冰冷的手铐,一座改过自新的牢笼我曾看过一篇报道,那是一个正值当年的我小伙子,因为他的吸毒,他的老婆、孩子也跟着他一起吸毒。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这就是这万恶的的毒品带给我们的“快乐”!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一次生命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是纯洁的,我们不能在它纯洁的身上留下任何一个黑点。那美好的人生,毒品没有这个权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出现,引致影响了我们的前途,危害了我们终生。用洁净的星心灵去感化他人,将会是一个高潮的开始。因为,远离了毒品,生活依然会多姿多彩,前途更滑是一片光明!让我们把这句话永记在心中——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影绝不饶恕观后感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自觉性,研究所组织观看了反腐题材影片《决不饶恕》。

故事情节紧凑,具有悬疑性地层层推进,从省纪委专案组入驻,到建委主任自杀、举报人遭遇车祸身亡、大学校长、银行董事长、公安局局长先后被立案调查,最后真相逐渐被揭开,原来看似清廉正义的宁远市长表里不一、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终身监禁。

纪检人员胆大心细的严谨工作作风反映了我国反腐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严峻性,也为观影党员干部敲响警钟。

影片有一个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情节,那就是宁远市长的女婿死于豆腐渣工程大桥的坍塌,寓意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然而现实中发生这种事的概率非常之小,让我感觉很不真实,这只是一个故事,太假。

现实中有很多贪官的案例,何不把这些真实的案例拍成影片,或做成记实报告,这样既可以警示后人,也可以拿来做深入研究。

最后对宁远市长的采访,只是简单地说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说一套、做一套,并没有对他的环境、心理做深入分析,也没有提及现有监督司法的不完善。

我想,他也是慢慢变坏的,这个过程中有他自己的纠结、放纵,也有周围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还有制度上的不完善、监督检查的不到位,不然,也不至于直到他贪污腐败了这么些年、这么多钱、到了这么高的职位,直到足够判他终身监禁的程度,才查出来。

现实中也有那么些位高权重的贪官落马,他们也是贪小成多,为何没有被早早揪出来?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片中所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如果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是不会停歇的。

”作为一个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党员,我一定能做到廉洁。

然而,如何帮助位高权重的做领导的党员防微杜渐呢? 我深感有心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残破的房屋,散落于倾盆大雨中。罗生门的牌匾依稀还能看见,可却也似乎支撑不了多久了。一个农民、一个和尚坐在门槛上,眼神中透露着恐惧与不解!

这便是片头的景象,为全篇奠定了基调。

相传罗生门是万恶聚集之地,鬼因害怕人类的凶残而藏身于此。人性便是导演黑泽明所想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影片表面简单无比,叙述了四个不同的角色对同一件事情的描述,但是却各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描述?这也是导演想留给观众思考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四种描述中必定有不真实的成分,当然也有真实的成分。比如少女被侮辱这是所共同认可的,就是说这件事的的确确发生过!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对有些事实隐瞒甚至于撒谎呢?

于强盗而言,被抓已成事实。因为自己的恶贯满盈,想要脱身已是不可能。那么何不让自己如一个强者般死去?从他供词的过程中狂放自大的笑声中可以明白二三。所以不管他有没有杀害武士,他没有思考的便承认了。在他看来,承认杀害武士并不会怎样,相反自己内心却因自我强大而得到满足。

于少女而言,失去贞节是自己极其不能接受的事实。更让她痛不欲生的是自己的丈夫(即武士)却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待自己。这让她充满了愤怒,愤怒的女人是可怕的,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之下。于是她开始挑拨二人,说丈夫应该像一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去和抢夺自己女人的人战斗,而不是畏首畏尾。这里面有一件事情,少女说她自己昏厥过去了,醒来时发现丈夫已死。这按常理不符,人在经受巨大的精神、心心理打击后是无法马上平静下来的。唯一的解释只有选择性遗忘,遗忘了自己不想记住的事实。

于武士而言,首先我表示对这个角色的极度憎恨。在自己的妻子被侮辱之后不仅不勇敢的去保护她、给予安慰,反而唾弃,说她还不如自己的一匹马。这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吗?

武士借女巫之口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过程中始终强调妻子在被侮辱之后意欲杀害自己以及自己是自杀而并非他杀。之所以他要强调自杀,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武士的尊严,另一方面则是在妻子被夺的情况下如若自己还被杀害是极其受人鄙视的。

上述三人中,武士、少女认为镶有珠宝的短刀是凶器,而强盗则认为长剑才是凶器(强盗使用的是剑)。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与农民(目击者)的供词有莫大的关系。

依据常理,农民是最不可能撒谎的,也应该是最清楚事态的整个过程的。结果是他也撒谎了。

这从他前后供词不一样即能窥见一些端倪。相信大家对于影片初始农民回忆砍柴时看见的那只手记忆深刻。然而事实是他并非只看见如此,而是目睹了整个过程。片尾过客的一语道破缘由。

农民因见财起心拿了短刀不得不捏造事实说武士是被长剑杀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置身事外。

从这四个人的供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其一,对于于自己利害无关的事情都是事实。其二,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就会舍害取利,甚至于捏造。每个人的供词都是为了让事态发展至利己的道路上来。

我们不妨将这四个人的角色范围扩大。农民,目击者即观众;强盗、武士即强者,少女则为弱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校园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下班无事,一个人去看了《老师,好》。想去看电影很久了,总因各种事耽搁拖着没去成,可能心里对独自进影院是有些畏惧的。昨天终于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没成想,第一次独自观影是和一帮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真是万万没想到。

和学生一起看《老师,好》说起来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年纪小难免闹腾,而且旁边的小女生一句“什么叫成分高?”便把剧组辛苦营造的年代感给吹散了,入不了戏,只能以一个客观的身份在戏外游荡。

写影评也是临时决定的,不是因为想写,也不是因为文笔好,写起文章信手拈来,恰恰相反,是因为太久没有写过文章而不知道怎么写了,突然意识到这点让我心中一惊,寒窗苦读二十载才学会的一点本领就这样轻易的被遗忘是可惜的,所以,即便无从下笔,即便心中无物,即便绞尽脑汁,也要记录点什么,写下点什么。

如果要给这部影片打个分,我会给出85分。理由如下:

第一,影片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于谦饰演的老师是地区优秀教师,年年获得优秀标准表彰,骑的自行车、用的水杯都是教书育人获得的奖励,毫无疑问,这是一名中国优秀教师的代表。除了这些标签化的名头与标志性的奖品,这位老师在行动上也是一个标准化的好老师。课堂上,严肃教学,对于学生的外貌衣着、课堂纪律、行为作风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允许学生做出格之事。在生活上,学生患脑瘤,他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学生自甘堕落混社会,他硬是冲二愣子把失足学生从酒桌上拉回来;学生高考前花时间给其他同学补习,他为了给学生节省时间,自己不辞辛苦办起了免费补习班,为此还被停职处分。这样一位教师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了学生,一心扑在了事业上。而这帮学生呢,有调皮捣蛋混沌度日的,有不学无术爱耍小聪明的,有思想早熟不遵守校规校纪的,也有年轻气盛撒泼耍横的,但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没有出现兄弟撕破脸、打架误终生、为情爱堕胎这种萎靡消极版青春事件,体现的还是孺子可教的思想。所以,从学生到老师都是正面人物,是国产青春片里少有的正面教育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二美丽人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的前半段主要讲圭多热烈追求多拉的种.种离谱举动,刻画了一个滑稽幽默无厘头的形象,特别是他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跳脱衣舞的场景,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当圭多骑着绿马从婚礼的现场将多拉带走则极具梦幻色彩,影片的前半段是一个无厘头男人邂逅一个女教师的故事,经过一番周折,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前半段,我们对圭多的感觉或许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前半段结束于他们家中的后花园,而这里也是影片的转折点。

后半段开始时从花园出来的是三个人,他们有孩子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犹太人地位极低,政局动荡,影片中父亲带着孩子路过几个商场,门口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孩子问父亲为什么这么写,父亲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然后问孩子不喜欢什么,孩子说蜘蛛,父亲就说那好那以后我们书店就不欢迎蜘蛛,仔细一想,父亲的这番言论何不尝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天真,让其远离种族歧视的烂潭。

当他们的外婆要来参加孩子的生日是,事情出现了转变,家里一片狼藉,犹太人被带走运往集中营,多拉没有抛弃加入主动要上车,我感受到了这世间有一种爱就爱无价,相知、相伴、相死。

父亲从踏入集中营开始,就为孩子编织善意的谎言。说在这里是玩游戏赚积分,只要得到一千分就可以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父亲的乐观贯穿始终,尽管他知道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死亡,然而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为了不让纳粹集中营的残酷生活对孩子产生阴影,他始终用善意的谎言来欺瞒孩子,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也颠覆了圭多的形象,他是一个遭受歧视的犹太人却是一个乐观伟大的父亲。

在最后片段,德国人撤了,盟军来了,一辆真正的坦克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天真的孩子还以为是他们得头奖了,却不知他的父亲已死去,背景音乐放的是轻松的音乐,却让人感受不到轻松,相反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影片快结束时长大后的儿子说“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我得到了他给我的礼物”的确二战结束后,有许多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对非人生活的往事回忆痛苦不堪,集中营的生活对他们的内心产生阴影,于此我更加敬仰圭多,如果没有他以乐观的心态来使孩子远离纳粹党肮脏黑暗的统治,孩子的未来我们不敢想象。

我们何不把生活喻为一架钢琴,顺境是白健,逆境是黑键,然而只要黑白键的相互交奏,才能弹出美妙的歌曲,让我们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之前看过很多人会说这片子完全是战狼二的翻拍,让人感觉有种炒冷饭的尴尬感。其实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筹备早在战狼二之前,不存在跟风模仿,红海和战狼都是两部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战狼更多倾向讲述吴京所饰演角色的个人英雄主义,而红海则着力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的团队协作,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之下,营救海外华侨归国,更多的向大家展示了我国海军整体气势。

剧组远赴非洲,辗转摩洛哥,斯里兰卡等地取景拍摄,拍摄耗时四个多月,所有的军事设备皆是真实的。

红海行动》是《湄公河行动》原班人马制作的姊妹篇,延续了以往的硬汉标配和惊险过瘾的类型风格,沉稳写实,将海上营救变成了战争巨制。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制作规模上都做了全面升级。

其中有英勇表现的“蛟龙突击队”队员们分别是队长杨锐(张译饰)、副队长兼爆破手徐宏(杜江 饰)、狙击手顾顺(黄景瑜 饰)、狙击手兼观测员李懂(尹昉饰),以及在片中饰演记者的女主:海清。

算不上是豪华卡司,却也是满满的实力演技派担当和沉着冷静的荷尔蒙款。无论题材还是演员,都要来一场“硬碰硬”。

《红海行动》根据在2015年3月29日发生的"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

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蛟龙突击队潜入商船进行突袭,返航途中再度展开营救。前方路途险恶,蛟龙突击队即将遭遇的,远不止人质营救那么简单,危险分子的惊天阴谋即将浮出水面…。。

绝对的大场面、大制作,仅仅从视觉的角度就足以满足观众的预期。作为同档期(大年初一)唯一一部军事战争片,它将是《战狼2》之后最引人注目的年度大片。

而《战狼2》《空天猎》《红海行动》,这次终于凑齐了海陆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源代码观后感关于电影“源代码”的观后感疑问

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电影源代码”的疑问

不管怎样,和国产电影相比,"源代码"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每每看过一次国产大片,很少有此兴致写观后感,因为国产电影给人很少的想象空间;而美国电影则不同,就,"源代码"这部电影来说,虽然很多情节令人费解,但是一直在激发着观影者的想象力,也许这就是区别吧。

基本介绍:

柯尔特史蒂文:主角,美军上尉

肖恩范翠思:历史教师,主角对应的源代码穿越和载体者

古德温:负责与主角联络的人女指挥官

克里斯蒂娜:肖恩的朋友,坐在主角穿越点旁边

拉特里奇博士:研发源代码系统的人

在电影中可见的穿越一共九次,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次:寻找并得知自己的身份,然后列车爆炸

第二次:找到炸弹,自称保安要求车厢内众人关闭电子设备,然后列车爆炸

第三次:跟踪一个中途下车的人,并且把克里斯蒂娜带下了车,列车爆炸,最后在打斗中掉落铁轨,被火车撞死

第四次:偷手枪被抓,被铐在车厢里直至列车爆炸

第五次:查到了CAOC-N的含义并且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克里斯蒂娜告诉他自己已经死于两个月前,上尉开始恢复部分记忆,失去意识直至穿越结束,虽然没有说明,但失去意识直至列车爆炸的可能性很大。

第六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

第七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

第八次:找到了放炸弹的人并追踪其至停车场,但被其击毙,然后列车爆炸

第九次:抓到了放炸弹的人,阻止了列车爆炸,给源代码世界的古德温发了邮件,给父亲打了电话,最后在八分钟之后继续生活在源代码世界

先提出我看完以后的几点疑问:

1、为何一个由死者八分钟记忆构成的虚拟世界可以如此完整?

2、既然肖恩和上尉都已经死去,为什么在穿越的8分钟的时间里还可以与周围的人交流?

片中第一次解释源代码世界是在上尉完成第三次穿越之后,拉特里奇博士出现并且给他简单说明了源代码世界的情况:源代码世界由死者的8分钟残留记忆重建而成。

然而事实上,上尉的穿越体肖恩,其所见远多于列车死者可能拥有的8分钟记忆,即使我们假定死者的8分钟记忆信息同时包含了死者的个人信息、性格等基本人格,使其可以对肖恩的种种行为做出反应,仍有大量的源代码内容,不应该存在于死者记忆之内。

比如肖恩在第五次穿越时曾经向车厢上的一个妇女询问CAOC-N徽章,并且得知这是美国空军内华达州基地云云。如果这个妇女仅仅由其死前8分钟的记忆重构而成,那么她绝无可能知道徽章的含义,这必须要调动她更久以前的记忆才行。

退一步而言,假设源代码世界由死者全部的记忆构成,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即便如此,在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踪晕车者而至的车站,仍然不应该出现在死者记忆之中,晕车者中

途下车,显然不是死者之一,而车上的死者无可能知道车站的情况。同样,在第五次穿越中,上尉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接线员接了电话,这个接线员同样不应该存在于源于死者记忆的源代码世界。而最后一次穿越打给上尉父亲的电话,亦不应该存在。

3、为何最后一次穿越可以超过8分钟?

在第三次穿越之后的源代码介绍中,拉特里奇博士很确定的说,源代码穿越只能维持8分钟,因为系统来自死者的8分钟记忆,在8分钟之后,系统将无法维持。

上尉:

8分钟后会如何?

What happens after the 8 minutes?

博士:

之后?什么都没有

After? Nothing.

你在列车上将不复存在

You cease to exist on the train.

源代码世界中你只能存在那8分钟里

You cannnot exist inside the Source Code, beyond Fentress 8 minutes. 源代码不是时空旅行

Source Code is not time travel.

实际上源代码只是时空重现

Rather, Source Code is time reassignment.

这无疑和最后一次上尉的成功穿越相矛盾,而且仔细考虑的话,第三次和第八次穿越,也颇为可疑:

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下了火车,然而因为追错了人,火车依然爆炸,但是,如果犯人仍然是在火车相错时间发动爆炸,那么在爆炸时,上尉的这次穿越已经超过了八分钟,比起之前死于爆炸的两次穿越,这一次的时间已经增长,事实上如果没有意外的坠落铁轨,这一次穿越很难说是否会自行停止。

第八次穿越中,上尉被犯人用手枪击中,并在爆炸后不久死去,虽然时间似乎与之前的穿越相仿,但是犯人击中他之后,曾经看表自言自语:

哦,你扰乱了我的时机

Oh, you messed up my timing.

很显然,这一次爆炸的时间与以往不同,而且应该是较以往几次更晚,这一次穿越很可能也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

综合以上两个问题,我们试着得出结论:要么源代码是一部存在不小漏洞的科幻片;要么我们的初始假定就存在问题。

有趣的是,两个问题的初始假定都来自同一点:拉特里奇博士在第三次穿越之后对上尉的解释。

拉特里奇博士对于上尉而言是否可靠?我想显然是不可靠的,很明显的,博士在至少两处地方欺骗了上尉:

1、他表示我们肯定可以找到上尉的替代品,有些士兵认为这样很好,死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

事实是:他在电影接近结尾处承认,上尉可能是唯一能够运作源代码系统的人。

2、他答应上尉在任务完成之后让上尉死掉

事实是:他打算清除上尉的记忆,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

那么,博士在对上尉进行的源代码介绍当中,隐瞒甚至作假了一些内容,这种可能性是

确实存在的,比如我们之前考虑的两个存在疑点的问题。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怎样? 这部分的猜测已经开始远离电影,只能是一种猜想,而无法通过影片来进行证明,我只提出我的一种假设: 如果博士在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上说谎,那么他的目的何在?这两点问题合成一句话,那就是,源代码系统是个仅有8分钟的虚拟世界。 那么反之考量,真实的情况就可能是:源代码是个不止8分钟的真实平行世界。 上尉每次穿越之后的返回,都因为他的死亡,而这是将其收回现实世界的唯一方法。因而博士和古德温都非常强调一点,上尉需要专心在车上寻找嫌犯,尽量不要参与其它的不相关事物。这点其实是在保证上尉可以在8分钟之后的爆炸时留在车上,从而被炸死送回现实世界。

博士谎称源代码是一个8分钟的虚拟世界,同样是防止上尉逃离火车的另一手段,如果上尉得知自己可以通过避免死亡而继续生存在源代码内,那么相较于自己现实世界的悲惨处境,他可能选择逃离列车而以肖恩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博士从而失去了他们手上唯一的合格穿越者。 所以我的结论是:源代码系统并非由死者8分钟记忆而来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将穿越者送入某个平行世界的系统,博士作为研发者无疑是知道内情的人,古德温有可能也知道这一点,而上尉则蒙在鼓里被利用。

由此而来的一个想法:上尉在每次穿越回来时,都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最后证明这是最后一次穿越他和克里斯蒂娜下火车之后看到的场景。这有可能是由于他在平行世界中穿越过程中,看到了某个时间处于未来的平行世界的影像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