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的你作文通用两篇 作文开头(合集20篇)

笔者的信念是承诺一定要做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永远的你作文通用两篇 作文开头

浏览

2808

作文

504

永远的父亲为题的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那天是笑着离开人世的,眼神中带着些许不舍,但他还是选择了微笑。

那天父亲正在给我讲小时候的故事,精神饱满,一点儿也不像生病了。突然,父亲像一个稻草捆似的倒下,故事还未听完,讲故事的人已经远去。

记的在生活中。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他从来没有对我笑过,除了最后一次的离别,昔日的容颜,纯真的欢乐,随着你的离别而离去。我尤其喜欢您给我讲故事,那种声调真是好听极了!没有它的陪伴,我怎么也无法入睡。你说每个人都会有故事,就像鸟儿心中装着天空,鱼儿心中装着大海,融入其身其心,才会品尝到每一个故事的真谛。但我还是觉得您口中的故事真是精彩极了!

父亲第一次在工作岗位上倒下时,我都吓得哭了,连上课也没心思总,想着下一秒回头,你会离我而去。父亲后来批评了我,说一个人要处变不惊,还说眼泪改变不了命运,后来我就很少流泪,我也没看到过父亲流眼泪。

然而回想起来,父亲还是流过眼泪的,那是在舅舅家。舅舅家只有一个儿子,所以看的十分珍贵,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不想读书了,在家呆着怎么也不肯去学校。父亲叫去做说服工作,可他硬是不听,他俩以前关系很要好的,这一刻却变得僵化,父亲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还说读书是对人有好处的,不管怎样都要把书读下去,不要再重走我们的老路,可得为自己争口气啊!

“我就是没读过书的人,巴掌大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走到哪都抬不起头来,你们这一代可别重走我的老路啊!”父亲语重心长的说,回忆着自己没读书而饱受白眼,生活苦不堪言,不知不觉中父亲又流下了眼泪。没有撕心裂肺,只有坐在椅子上,默默流泪。没有谁上前去劝说,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男人严肃的外表下也有一颗脆弱的心,脑海中有一段过去的故事,不肯讲给我听,是不想让我伤心流泪,把一切都埋藏在心底,留给我的是深沉的爱。

父亲病了,爷爷坚持要送他去医院,可父亲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他不愿意去。说没什么大病,自己挺挺就过去了,爷爷知道他惦记着那昂贵的医药费,才不肯去治病的。可前天父亲却给我交了学费,还买了一大堆好吃的说是给我补补营养。

参加学校演讲比赛,我请父亲去听,父亲说:“我儿子有出息了,去、一定去,你就放心比赛吧!”

比赛开始了,我却抽到第一个上场,面对从来没有过的陌生感,十分紧张!心怦怦跳个不停,手心也捏出了汗。然而,我习惯地将目光向前扫去,突然眼前一亮,我看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分明坐着父亲。我一下显得十分镇定,我发挥得极好,后来走下讲台掌声还响个不停。

演讲结束,我穿过一排排座位走到最后一排,那里竟然空无一人,父亲根本就没来参加我的演讲。

当天下午捧着奖杯,一路跑回家,我想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然而,老天开玩笑地给了我一个更意外的惊吓。父亲走了,听着晴天霹雳的噩耗,手中的奖杯滑落在地上,我冲进父亲的房间。看着他微笑着躺在床上,床边放着一张纸,爷爷说是留给我的,上面写着:孩子你要记住,爸爸是微笑着的,即使面对死亡也坚定不移,所以你要坚强。眼泪改变不了命运,只会是带来更多的悲伤。你要做一个男子汉撑起家中的脊梁,爸爸会在天上继续爱着你。

“不哭……不准哭,你忘记了自己要做个男子汉吗”我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这样说,也许是为了更好受一些吧!

那一次没有流泪,只是我面前不断出现了父亲的身影,心中装满了他深沉的爱。

——追逐

[永远的父亲为题的10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藤野先生》,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深夜里不知疲倦地以一针见血的文字抨击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他书桌对面,墙上照片中的藤野先生似乎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

时光倒回一个世纪,成绩优异的鲁迅赴日留学,在仙台学医有幸遇到说话声调抑扬顿挫,有些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对鲁迅不倦教诲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令他十分感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但是日本学生对他的嘲讽,对中国的轻视,以及当时中国自身落后混乱的局面深深刺痛了他作为一名有识之土,炎黄子孙的心。他深刻地认识到学医虽然可以解除国人身体的病痛,却无法改变民众愚腐落后的精神状态。对于当时国民的状态,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定必须对国民的思想意识方面对症下药。尽管藤野先生十分不舍,对于鲁迅不能将新的医学学术带回中国感到遗憾。但鲁迅还是毅然弃医从文,选择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于是,鲁迅怀着满腔热血开始了他的救国救民的征程:一篇又一篇讽刺、抨击黑暗社会的小说、杂文、随笔。评论接踵而来,犀利的文字如金戈铁马浩浩荡荡从他的心中、笔中涌出,欲唤醒东方沉睡的雄狮。

他的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他“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千万万的民众热爱他。那些匕首、投枪般的杂文令国民党政要又恨又怕。鲁迅还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大量的心血。1936年鲁迅支世,数以万计的群众争相奔赴殡仪馆瞻仰他的遗容,为他哀悼。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鲁迅仍然被世人敬仰,热爱,而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全集》还为一代又一代人诵读。

还记得藏克家的那首怀念鲁迅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鲁迅先生为祖国为人民心甘情愿地奉献,他的拳拳爱国心,他那冷峭而深重的文字,都如同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高大而不朽。永远的鲁迅,人们心中的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微笑作文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过去很久了,但春姑娘迷人的微笑永远地印在我心中。

春姑娘,你把第一个微笑献给了小草,让小草快乐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观看美丽的新世界,让它早早地来到地球村,交更多的好朋友。

春姑娘,你把第二个微笑献给小动物,小青蛙从窝中探出头来,纷纷跳出开冻的河水,呼吸新鲜的空气 。“呱呱呱呱”,这样一首充满节奏感的歌曲响彻田野。小蛇也从菜地里游过,忙着去各个动物家串门。

春姑娘,你把第三个微笑献给勤劳的人们,让人们快快播下种子,去获取更好的收成。伴着美丽的春天,他们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着美妙的生活。

春姑娘,你把第四个微笑是献给整个世界的,让世界充满绿色,让阳光更加明媚,也让人们在这个春天留下美好的回忆。

春夏都已经过去了,秋天也快过了,意味着冬天将覆盖整个村落。但你的踪迹却时时都在,每一片枯叶都能闻到你的气息,每一个生命都绽放你最灿烂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背影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寒风拂过树梢,发出了树叶瑟瑟发抖的声音,几只乌鸦在天空中哀叫着、呜咽着。一切,仿佛都在为它的死而痛切。

前不久,我偶然在大街看见一只流浪狗。它的毛发十分凌乱,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它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什么。我走近它,它的眼神更哀伤了,甚至发出了悲惨的叫声。“你是流浪狗吗?”我轻声地问它。因为我坚信它与其它狗不一样,它更通人性。而它却慌张地跑走了,只留下孤单的背影

那次的偶遇,令我记忆犹新,它那哀伤的眼神让我相信,它是一只流浪狗,而再一次地相见,却让我放下了这个猜想:我正背着书包走进小区,却在门口又发现了那只狗。它正追着一个女人。“你快走!你这个臭狗,我让你离开我家,你听见没有?”那个女人叫着。那一幕,被我看在眼里。我心想,那女人真丑!简直是个一巫婆!虽然那个女人这样嘶声裂吼,但小狗依然穷追不舍。那个女人真的生气了,她拿起手中的垃圾袋,扔向小狗。我敢紧跑上前,可惜慢了一步。那又脏又臭的垃圾袋已经砸到小狗的头上了。顿时,小狗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女人也趁机跑走了。“嘀嗒”我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那只狗不是流浪狗,它有主人,可是它的主人不要它了。小狗只好住回走了。夕阳照在小狗身上,显得更加孤单寂寞了,小狗再次留下了伤心的背影。

那只狗,我已经见过两次了,它是那么可怜。可是我与它的缘分还没有结束。在一个双休日,我跑到小区里玩,突然,我停下了脚步,因为我又遇到了那只狗。它正向马路对面奔跑着,“呼!”一辆货车呼啸而过,紧接着,“嗷!”一声悲惨的叫声,小狗躺在了马路中间奄奄一息。我放声大哭,那只小狗到底做错了什么,需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那只小狗从此结束了它的流浪生涯。

那只小狗悲伤、孤独、寂寞的背影,仍然刻在我的脑海中。人类们,觉醒吧!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人类用来娱乐的玩具。伤害动物就等于伤害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朋友作文450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自我懂事之日起,我就结交了一个朋友,它将陪伴我终生。它不是人,不是动物,不是植物,更不是游戏机之类,而是书。

自打我认字起,我就开始读书,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听妈妈讲故事,但后来,我开始自己读书了。我对漫画、小人书等丝毫不感兴趣,却对历史类和各种名著偏爱有加。读这些书,是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认识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有益的积累是我再后来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上小学时的一天,语文老师再给我们讲课,为扩充知识面,老师由课文讲到了宋代历史。不料,老师居然带错了资料,偏偏又不了解这段历史,无法讲述。她只好问同学们谁能说,正当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如何是好之时,我站了出来,轻松地替老师解了围,同学也因此对我刮目相看。

读书不但可以增长我的知识,更是我的主要放松手段。学习累了,随手取出一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陶醉在刘备的仁、关公的义、孔明的智中,不仅消除了疲劳,还获得了心灵的愉悦。

即使到了现在,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之时,我依然不能将我心爱的书本放下,我相信,书籍将成为我永远地朋友,时刻带给我新知,带给我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清明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清明了,在之前的愚人节中,老师说这是我们的生日,而我们却趣称说清明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日。老师天天说扣除节假日扣除节假日,实际上也就是在不补课的情况下多放三天而已……过了清明节,就过了三分之一,我在静静的等待那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的到来……

几天前网上买的鞋物流居然没有一点更新,无奈我只好选择退货。本想之后就再买一双的,但是我太懒了,硬是拖到了清明节那天,结果上午刚买完,下午就发现清明买鞋同买“邪”。虽然我不是封建迷信的人,不过这也不太吉利了。

妹妹本来要上幼儿园的,看我没去上学,硬是装肚子痛不要去,爸妈只好妥协。之后我就觉得留她是个祸害。果然不出我所料,刚过了两点,她就闹着要出去但父母当时有事,不带她,于是自己躲在房间哭,但是妈妈觉得之前太放纵妹妹才才养成这种性格的,所以这次怎么也不同意,结果她又到我房间阳台上去摔凳子砸东西,撕我的试卷,之后我回来真想掐死她。

后来这场闹剧终于结束,我对她太失望了,希望她自己能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记忆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方下中学王老师的《遥远的麦子》一文,也勾起了我尘封心底的回忆。是呀,多少年不曾抚摸那喜悦的麦穗了,又有多少年未曾亲吻过那诱人的芬芳了。曾记否金色麦浪下的嬉笑玩耍?曾记否广阔田野上机器雷鸣般的轰响?曾记否打麦场上的石碾“吱扭扭”的怪叫?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又好像那么遥远。

“甜树棒,甜冰棍了……”每当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打麦场的孩子们就会蜂拥而至,你一角,他五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躺在金黄的麦穗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嘴里品尝着美味,别提有多惬意了!这时的我们最安稳了——因为甜棒、冰棍是我们的最爱,谁也不舍得让它漏掉一滴。于是“哧溜哧溜”成了这时最动听的旋律。舌头有节奏的吮吸成了最富有诗意的画面。吃完了冰棍,我们就再也安静不下来了。或玩过家家,或躲猫猫,在麦场里疯也似的飞跑。麦垛里,窝棚里,草山下都藏满了人,困了,累了,这就是我们最温暖的被窝。童年的时光是多么的自由。蓝天为幕,大地为床,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防备,没有太多爱的樊笼,有的只是酣畅淋漓,有的只是尽心尽兴。

如今的孩子们已享受不到了往昔的自由,如今的我们也享受不到往昔的洒脱,然而那“吱吱呀呀”的石碾声,那卖冰棒甜棍的吆喝声却能穿越时空,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诗歌: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明净的阳光给了植物生长的力量

春风则给它们穿上了亮丽的衣裳

天上的甘露淋湿了它们的脸庞

春天花朵充满着芬芳

鸟儿依旧在花间歌唱

它们的歌声是那么响亮

无形的阳光把它们捧到天上

激情的梦儿会在那里飞扬

在这个尘世中会有花儿绽放

仿佛清纯的少女在给自己化妆

但多彩的世界会让人迷失了方向

只有执着的人儿才会扬帆远航

拥有鲜花更要学会高尚

只有这样才能抵达远方

阳光的凝结是不是象征着天堂

里面会透射着天使的模样

那里的花朵灿烂非常

那里聚集了好多人的梦想

在那里拥有未来的希望

在那里我们不会迷茫

天使浇灌的花朵会在阳光下闪光

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

我们可以获得永恒的力量

与春天的百灵一起歌唱

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老师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当老师是一种享受,如今,当老师只有辛苦和疲劳。因为现在有些学生已经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名话给遗忘了,所以老师就变得更加辛苦了,最终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哎!同学们,难道你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吗?

老师是我们的父母,可我们为什么一点也不尊重她们,也不理解她们。而最让我感动的那一次老师说她自己会尽全力地把自己所学到的、所知道的都毫不保留地教给我们。虽然老师有时候是会有一点哆嗦,但是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好。我们有时候是应该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让自己更深切地认识自己。如果沉得自己做得对,那就让自己继续这样做;如果觉得自己做得不对,那就请自己及时改正。总的来说,我们要完全、彻底地为老师减轻辛苦和疲劳。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那一次的校园经历,觉得我们的确不应该那样做,该……

上课了,原本早就该安静的教室却一直安静不下来。一会儿,从教室门外走进一个人,这个人拿着一本数学书,笑着对我们说:“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数学代理老师——刘老师”。话音刚落,咱们一看班主任不在,又继续随意玩耍。因此,刘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十分吃力,而她刘老师却依然微笑。但刘老师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了,而且声音也越来越低沉了。如果我们那时不那么吵闹的话,那么刘老师就不会这样。随道讲台下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刘老师刘时的声音却越来越小,越来越沙哑。终于,我们听到了下课铃声响起来了,立即就出了教室,可在我们身后的刘老师却用手吃力的拿起书,慢慢地走出了教室,结束了她的这一堂课。

第二天,班主任对着我们全班同学说:“上一次给你们上课的刘老师现在住院了。”因为她在昨天就已经是患有了感冒,再加上给你们上课时,你们在下面乱哄哄而且一点也没有秩序,让她的感冒又加重了,但刘老师还是强忍着咳嗽,给你们上完了这一堂课。所以刘老师她还是住进了医院,这时的我们才恍然大悟,明白了……

“我们的老师,永远的父母”。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老师,敬爱我们的老师,不管是哪位老师,我们都要让她感到温暖。因为,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丰富的知识。所有,我们要尊敬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回忆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打开日记,回忆就如一只只蝴蝶,带我走进那个曾经属于我的秘密花园。

2003。8。5天气:晴

天气酷热的使人焦躁不安,心里的种种事情涌上心头,暑假前的决定让我头昏脑胀。

“妈妈,我……我可不可以不跳级,我真的不想……”我不知道当时怎样说出的这句话,只觉的自己在一口一口吞着自酿的苦汁,心里痛苦万分。

妈妈猛地抬头,眼睛仿佛射出千万颗子弹,把我穿透,不流一点情面:“那怎么行,这一暑假你的努力不就付诸东流了吗?你忘了当时一边学习,一边忙着练琴的汗和累了吗?爸爸妈妈为你跑东跑西,白忙活了吗?你仔细想想吧……”

我呆呆地占在那里,想着这段时间的辛苦,是啊,这段日子我真的好累,可是……“妈妈,我不想和同学分开,我和他们一起学习了三年啊,我受不了……”不知为什么,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阳阳,妈妈知道你难过……”妈妈把我揽进怀里“妈妈,我好累……”

2004。8。6天气:晴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把家里打扫一遍,虽然平时也干这些活,但总觉得今天的意义非同寻常。做好早餐,把昨晚做好的生日贺卡放在妈妈的床头上,便去定生日蛋糕了,当然这是爸爸出的资,我跑得腿。想想妈妈每天早起晚睡,伺候我吃饭上学,晚上陪我读书写作业,多辛苦呀,该是我表达心意的时候了。

订完蛋糕回来,妈妈已经起床,今天的她比以前美多了。“妈妈,你好漂亮呀!”我冲妈妈微笑。

终于到了晚上,我把蛋糕摆到餐桌上,点上生日蜡烛,烛光应着妈妈的脸,那么安静、温柔,我轻轻的说了一声:“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不知怎的,妈妈竟流下泪来,我没有安慰,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她那已掺有银丝的秀发……

我抚摸着一张张又一次被泪水打湿的日记,扉页上。我轻轻写上了:永远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偶像语文作文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是天上那闪烁的星光,彷彿光彩夺目的星辰,点缀着无垠的苍穹;他们,使生命,发光发热,使平凡,转换成奇迹;使累积的失败,在无形中转变为成功!这些偶像,永不畏惧失败,而选择勇往直前;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而抉择做自己。

她——是德蕾莎修女,她同时也是我崇拜的偶像。毅然决然地走出那座高墙——那贫困与贵族的界线。这一边,是贵族——另一边,却是最穷的贫民们。她,选择了走向那一边——象征着贫民们,充斥着贫穷,充斥着人性的丑恶,就是那一个声音,那促使她的原动力,天母的那一句话:“德蕾莎,去牺牲奉献自己吧!”她省悟了!避开从中阻挠的人群,这是——她的厉害!

德蕾莎修女的坚毅精神,我永志不忘。她,是那颗明星,是那颗钻石,是那善良的慈悲天使;她的爱,是不朽的;她的情操,是亘古的。德蕾莎的坚强,早已深深烙印我心。在遭遇了许多的失败后,她坚持着,将一切的失败化作垫脚石,将失败的悲愤化作迈进的动力,将人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一棵苹果树,终于成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谢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昔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均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持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大家得到1个。但不要紧,它还能够持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实在,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妨碍它成长的力气都会强劲到可以疏忽。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端农息的时候,你才干横溢,英姿飒爽,信任“生成我才必有用”。但事实很钝敲了你多少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干了大奉献没人器重;也许,只得到口头看重但却得不到名惠;或者……总之,你感到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授到了很小一局部,与你的冀望相差甚遥。

于是,你恼怒、你烦恼、你怨气冲天……终极,你决议不再那么尽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从前后,你一检查,发明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豪情和才干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本质是,你已结束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亘古未有。

之所以犯这种过错,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整体,我们感到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当成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持续走向成长之路。

切记:如果你是一个击工族,逢到了不懂管理、蛮横治理或过错治理的上司或企业文明,那么,提示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谦腹怨言而自断经脉。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由于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英雄作文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会铭记。一个海峡无可代替,那――是我们的宝岛台湾。站在此岸隔海相望,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明末清初的时期,让我再次见证那宝岛台的回归。

在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之际,是你毅然扛起祖国大任,不抛弃不放弃,一次次重创清军。你一远大的眼光主动请缨收复台湾,你亲自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把剑指天站在船头慷慨激昂的说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侵略者胡作非为。”多么的豪气冲天,多磨的鼓舞士气,此时的你以的正气向荷兰侵略者下了最后的通牒,但狡猾的侵略者者仍依靠着险要的地势和坚固的城堡负隅顽抗。你站在船头迎着海风听起胸脯,用你愤恨的眼光直视城堡上的侵略者,顿时叫他们一个个胆战心惊,又暗下派人考察地形,利用海水的潮起潮落的自然规律顺利登岸。这如晴天霹雳,见大势已去的荷兰侵略者立刻慌张了起来,有的士兵无望垂下了头,有的士兵手中的武器在不停的颤抖,更有甚者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见胜利的到来之际,不知是谁带头押来了一名百姓来威胁郑军,郑成功犹豫了:到底攻不攻城,攻吧,以后何以面对台湾的人民;不攻吧,岂不白白流血,今后台湾人民的生活又会怎样呢?郑成功的心乱透了,头脑里两股不相容的力量在不断的作斗争。卑鄙的荷兰侵略者似乎看出了郑成功的顾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纷纷效仿起来。又抓了一批百姓,以此来要挟郑功成退兵。百姓见郑成功迟迟按兵不动,一个个挣脱侵略者的捆绑,铿锵有力的喊道: “不要管我们,杀啊!杀啊!杀啊!。”然后跳下了城楼,一解郑成功的的后顾之忧。郑成功再也看不下去了,饱含泪水的怒视者荷兰侵略者,剑指前方,一声令下:“兄弟们,冲啊!”郑军带着愤怒一路势如破竹,一举攻破城门,砍下侵略者头领首级,随后义愤填膺的告诫他们:“记住台湾永远是中国的,永远都不会与中国分离。”紧接着,台湾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军事﹑经济要地。

伟大的事迹永留我们心中,就像郑成功的事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他却真实的存在着,而且鼓舞着每一个爱国人士去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奋斗。

郑成功在大明江山濒临灭亡之际,也曾“仰天长啸,伏地呻吟。”但他后来明白“长啸无用,怨天无能。”他渐渐重新站了起来,把光复大明看作自己应该做的事,是自己的责任,纵使面对大清的高官厚禄或武力的威胁,也不动摇心中的责任。没有豪言,没有状语,唯有朴实的行动。他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直到他那油尽灯枯!正是这份爱国的心,撞击着人心,让人不由地致敬。

郑成功的出现,让无数饱食终日的生命失去了分量,尤其是在我们这些貌似富足,动不动玩深沉,玩品味,不去了解国家大事,整天吃喝玩乐的同龄人面前,郑成功呈现出的精神的富足与人格的伟岸更加的鲜明。

我们的生命到处都充满着大爱,即使在种生活中,还有的同学争说“郁闷”,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怨天尤人,可是那作为亡国奴的郑成功呢?他该怎样抒发自己的愤怒呢?又该向谁诉说呢?不幸本身不是财富,战胜不幸的过程却可以创造财富。每个人面对的困难都不尽相同,但战胜困难所需要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在爱国迷失的水渠中,我们需要爱国的坚守者的出现,郑成功正是这爱国的坚守者。余中光曾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多么地深情的,多么的伤感的道出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的心声。我们需要郑成功,因为我们需要责任,更需要爱国。

有一种平凡,叫做感动,有一种责任叫做不离不弃。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向郑成功致敬,用心用灵魂爱着我们的煌煌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人们最盼望的应该是春节了吧!大人呢,会在春节从外地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小孩呢,可以放鞭炮、收红包。然而在我家,这个春节有着更多的意义,放鞭炮收红包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这是奶奶和大家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奶奶在五六月份得了脑瘤,虽然做了手术,但没多长时间又恶化了,医生已经没办法了,所以爸爸姑姑一起把奶奶接回了家,享受最后的家的温暖。

小叔那年提前几天就就回到了家,放下自己的工作,只为能多多陪陪奶奶。过年前几天人们都说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过年的香甜气,愈来愈浓,我却感受不到。

大年三十晚上,满满一桌子菜,从门外就能闻到饭菜的气味,大人们忙里忙外,不亦乐乎,这儿收拾收拾,那儿打扫打扫。我们这些小孩便在门外疯,婶婶家的小弟弟还时不时问句什么时候开饭。

大年三十晚上应该是热热闹闹的,但奶奶家有种说不出的气氛。常常说着说着就没话说了,大家都不去提起奶奶的病。那年是奶奶发的红包,虽然他坐着轮椅,说不出话,行动不便,但他还是尽力地抬起手,挥挥手中的红包。刚六岁的小弟弟说祝奶奶长生不老,大家都沉默了。吃过饭,人们都放起了鞭炮,刚开始只有几家放,渐渐人多起来,满城近带鞭炮声,震耳欲聋,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烟花爆竹声中。我们把奶奶带出门外看烟花,奶奶笑了,姐姐却小声哭了起来。为了让奶奶开心的过好最后一个年,全家人都尽量笑,但那笑容很僵硬,怎么看都像是摆出来的样子。

那个春节奶奶很开心,过年不久后奶奶就去世了,但那个春节却让我记忆犹新。现在每当想起奶奶,我都很欣慰,至少我们没让她失望,给了她一个满意的一生中最后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窗前的小麻雀几度飞来又飞去了;

窗外的梧桐花几度盛开又凋谢了;

窗中的蚂蚁们几度搬走又回来了;

窗里的哪个人几度悲伤又成长了。

――题记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吧!

不晓得哪年哪月哪日会在哪个地方遇见哪个人,不晓得哪时哪分哪秒会在哪个地方寻找哪片回忆。只晓得要从现在开始汲取力量,从现在开始成长。

(一)

有一棵苹果树,它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果子,被拿走9个,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他结了5个果子,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了20%!翻了一翻。”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他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往往比这个学期考了多少分重要。

(二)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会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座摩天大楼那么高?都不是,差太多了,它的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其间的差别太大了。

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地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后天又做另一个,每个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看得见的力量往往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三)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了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然而,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此时,他才晓得他有的也仅仅是一朵普普通通的花。

一开始,小王子也伤心过,但最后,他明白,尽管世界上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只有他星球上的那朵,仍旧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个既亲密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过一千个一般的关系。

(尾声)

曾经想过自己会是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如今却或多或少地丢弃了那份童真的愿望。我在记忆快要淡去的苹果树下收获了寓言的果实,愿它可以陪伴我们,帮我们做好那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雷锋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初一(8)班的xxx,在此,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远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角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一个令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那无私奉献、忠于祖国的精神感染了无数的人,也影响了无数的人,雷锋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流芳百世。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同志将自己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他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傻子”。而如今,这样的“傻子”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或许,只是你没有和他玩赢捉迷藏而已。

阳春三月,在这个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3月5日——“学雷锋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温习着雷锋同志的英雄事迹,传承着雷锋同志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我们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当听到那一声谢谢后,心中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下雨了,我们将自己的雨伞与他人一同分享,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我们捐出自己微乎其微的零用钱时,其实浓浓的关怀早已积少成多,圆了贫困同龄人的一个梦……当我们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时,爱与关怀已经洒满人间。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雷锋同志,我们学习的楷模,正是他的真诚与无私,叩开了我们爱的心扉。

每到三月,伴着徐徐的春风一次次吹拂着雷锋人的心田。三月是关键的,因为它是精神传承的见证;三月也是激昂的,因为它是生命萌发前的搏击;三月更是长久的,因为它哺育了一个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战士——雷锋。雷锋同志的点点滴滴,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牢牢地印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的永恒的楷模。

无论在多少年后的哪一天,人们的心中仍会刻着一个洒满光辉而永垂不朽的名字——雷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深似微笑,情系虎牙,不忘初心,悉心守护。

——题记

在我的生命中有这样一个男孩,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微微一笑的虎牙,和不忘微笑的嘴角。他有梦想,他不放弃。他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护身边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爱是相互的。

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创作类的歌手,还有吉他,小小的少年撑起了如此美好的梦想天空。有人要他放弃。可是他没有。一直在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尽管他知道前方布满荆棘。他很累,但他觉得值得。别人对他的讥讽,他只回馈一个微笑。他说:“十年可以改变很多。即使十年后我们没办法成功,但至少我们也离梦想靠近了十年”他对每个人微笑,因为他相信梦想,更相信自己。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可他只是用别人玩的时间做着自己的梦。学业的繁重,加上舞蹈、声乐的训练,他真的比一般孩子要累的多。却从没听到他口中的半句怨言,或是眼里一丝的想要放弃。无论多难。他还是一直微笑。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理由继续前行,为什么要选择放弃?

一个特别暖心的孩子,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做出很大的改变。哪怕仅是只言片语。不想让身边的人受到伤害。他会尽力保护自己所能保护的人。多大的艰难困苦,多大的压力,汇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在纯情不过的微笑,没有任何掺杂。他告诉我们:“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叫做坚持!”

为梦而生,不悔前行。心若微笑,何惧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雪花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童年因为有你的说笑而总是露出大牙,我的童年因为有你的声音而总是快乐;我的童年因为有你的一件件“鬼主意”而精彩。

在一个下着雪的隆冬。一走出门那寒风与如剑一般的和大雪交融在一起,打在脸上似很疼,你突发奇想要和我一起去玩雪。我起了想最终决定了。

一开始,你的想象力一下子就爆发了。天真地说:“我们一起藏雪,到夏天的时候再拿出来玩。”“啊?藏雪,你可知道那雪是藏不住的。”“对呀!你怎么知道雪是藏不住的。保护它,一定是可以的,不试试怎么会知道呢!”

于是,我答应他的“鬼主意”——藏雪。首先,我们俩人先找了一个塑料袋,把大量的雪放了进去,再埋上,就这样我们俩忙得不亦乐乎,将那刺骨的寒风都化成了暖风,感到暖洋洋的,不再是那么的寒冷了。

时间过得很快,我无意中想起了雪,来到藏雪的土地边上,挖开来,发现里面塑料袋以经退色了,雪已经化成了水滋润了大地,我的鼻子一酸,心想:我们之间的友情不就像土地与雪一样吗?

当雪需要温暖时,土地会给予它温暖,而土地需要水时,雪就会化成水滋润着土地……

冬天,雪花依然在飘落着,使我的脑海里回荡起和你在一起的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清明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这天,阳光明媚,春风习习。几声清脆的鸟鸣声早早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家西边的小河边许多人都在采摘嫩嫩的杨柳叶。

奶奶也做了杨柳摊饼。奶奶的手艺还真不错,摊饼做得像个圆圆的锅子,烤得黄黄的,上面均匀地撒者一些碧玉般的杨柳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吃过午饭,我和爷爷、爸爸妈妈一起去祖坟上祭祖。一路上,看到许多人大老远赶回老家来祭祀祖先。我家后面很大一块地方去年刚刚□,今年有了一片不一样的风景。大路边上陆陆续续停了许多远道而来的车,麦田间稀稀落落地摆放着一些饭菜,糕点,也看见几束鲜花。空中,是飞舞的纸灰。爷爷说:“这些人虽然□了,可是不管多忙,清明节总得赶着回来看看,总还是忘不了老祖宗的。”曾祖父的坟墓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间。爷爷默默地给祖坟添上了几把新土,也烧了一些纸钱。

我有些不解,妈妈告诉我这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人们想起死去的亲人,心里怎么会不难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四年级永远的童年作文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冲洗,小时候的记忆渐渐朦胧。

然而,也是雨中的一天,我突然听到一首歌——《童年》,那优美的旋律竟一下子拔动了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纯正的爱恋!任凭雨水冲洗,那回忆,那爱恋,竟是越来越浓,越来越纯!“池塘边的榕树上……”,是啊,我的童年不也似曾彩云般的烂漫吗?

记得那时,每当下课铃一响,刚上小学的我往往最先冲出教室。在操场上追逐,在草丛中翻滚,在大树下捉迷藏,在小溪边打水仗……我成了全能冠军。那时,在女同学中我理所当然“横行天下”,在男同学中我也有“霸道一方”之地。女孩毕竟是女孩,每当男孩子们围成一团,比拚什么,谈论什么时,我们常常勾起一根根橡皮筋,轻轻哼着欢快的小调,一起欢跃。

如果说什么时光最短,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上小学时下课的时间最短;放学后、双休日的时间更短!

美好的时光,印象之深,犹如烙印,已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放学后抑或双休日和伙伴们爬树、掏鸟窝。有时我们用泥巴筑起自己向往的宫殿,幻想住在里面,你扮公子我扮公主,各自撑起心中美好的梦想。夜幕降临,常听隔壁阿姨讲天上神仙,地下鬼神的童话故事,天上的星星你眨眼我眨眼也听得入迷。有时,在自己的小房间中,我会披上妈妈的长衣,扮演阿姨故事中的角色,翩翩起舞,梦想成为神话世界中美丽的公主。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夏天的风竟已吹过十五年了。随之而来,我的面前已不再是捉迷藏的大树,欢乐的鸟窝,而是一片谱写我人生乐章的天空。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尽我所能去为这片天空涂上一层炫丽的色彩。小时候的美好印象尽管在脑中挥之不去,但岁月的痕迹提醒着我——我长大了。

童年的美丽,使我知道了许多人生的快乐;现在的美丽,使我坚信,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无论遇上多少困难或背负多少压力,我将一如既往,遁着童年的美丽,去努力、去拚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的美丽!

[四年级永远的童年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