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专横跋扈的成语故事汇编三篇 作文题目(热门20篇)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成语故事,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成语故事,一起阅读吧!

浏览

5259

作文

1000

门无杂宾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mén wú zá bīn

成语故事】晋朝太守刘耽的儿子刘惔学识过人,他能把著名学者孙盛的哲学文章驳得体无完肤,深得司马昱的赏识,被调到外地当官。他信奉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办事非常严肃,过着隐士般的幽居生活,从未有杂乱的客人上门。

【出处】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解释】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用法】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

【相近词】门无杂客

【成语示列】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郝隆晒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郝隆晒书

成语拼音:hǎo lóng shài shū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学问。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成语造句:郝隆晒书的故事让人发笑。

郝隆晒书的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没有得到重用。他辞去参军的职务回故乡隐居。每年的七月七日当地有晒衣服的风俗,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人们问他何故?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晒书。

郝字开头的成语

郝隆晒书

包含有郝字的成语

郝隆晒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集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这里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却蕴涵了一个个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扑在书上,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在这么多个故事,我尤其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他讲叙了战国时班,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得到赵慧文王的器重,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到老将廉颇大将之上。脾气暴躁的廉颇,因此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战功卓著,不因该排在一个文弱书生之后。蔺相如出于对赵国着想,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随人甚为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和赵将军,一旦我们俩内斗,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侵略赵国。”手下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便负荆请罪,从此他俩成了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蔺相如的博大胸襟与廉颇的知错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从《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书中有取不尽的知识,有取之不尽的做人的大道理。在书的熏陶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尽情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适合儿童的睡前成语故事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1、井底之蛙

青蛙住在一口废弃的井里。一天,青蛙在井边遇到了一只大海龟。青蛙对乌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幸福啊!”有时快乐,在井边跳一会儿;当他累了,他回到井边,在砖洞边睡了一会儿。

在软泥里散步也很舒服。看那些虾和蝌蚪。他们不是我的对手。再说,我是这口井的主人,在这口井里我很自在。乌龟听了青蛙的话,想进去看看。但在左脚还没完全伸进去之前,右脚就被卡住了。

它急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事告诉了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浩瀚的大海,这不海止千万里;海的深度,有千丈。古时候,大水泛滥,十年有九年,海中的水涨不了多少。

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中的水也没有浅。所以海洋不受洪水和干旱的影响。生活在这样的大海里,真是幸福啊!”井里的青蛙听到了乌龟的话。惊呆到没有话可说了。

2、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晋国赵家灭了范家。有人趁机偷了范家家的东西,小偷看到院子里挂着一个大钟。这口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形状和花纹都很美。小偷很高兴,想把美丽的铃铛带回他的家。但是钟太大太重了,搬不动。

他想了又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成碎片,分别带回家。

小偷发现了一把大锤子,他用尽全力敲钟。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慌了,心想完了,这不等于告诉人们,我是来这里偷钟的吗?他一着急,就一头抱着钟。他张开双臂想捂住铃铛,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还是传了出来了。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嘿,钟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很高兴。“太好了!捂住耳朵,就听不到钟声了!”他立刻找到两团布团,塞住了耳朵,以为没有人能听到钟声了。于是他松开手,把钟砸了。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上,抓住了小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成语故事:危如累卵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下令修建一座九层高台,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大臣也劝晋灵公,不要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可是晋灵公执意不听,还说:“谁再来提意见,就杀谁。”

有个大臣叫荀息,他来求见晋灵公说:“大王,我会一个小戏,表演给您看。”

晋灵公听了,自然很高兴。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颗棋子一颗一颗地先平摆在地上,然后又拿

出九个鸡蛋,一个一个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摆了五个,第二层再摆三个,第三层摆一个。晋灵公看着摆在堆尖上那个勉强搁住的鸡蛋,紧张得直叫“太危险啦!太危险啦!”荀息这时意味深长地说:“这不算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层高台,刚动工三年就闹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如果遭到外来侵略,咱们国家不就像这累起的鸡蛋一样危险吗?” 晋灵公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下令停止筑台。这就是成语“危如累卵”的来由,“累”是堆积;“卵”是蛋。常用来比喻那种极危险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及网评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的故事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80后励志网点评】: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好好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才能免遭“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何足挂齿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成语繁体:何足掛齒

成语简拼:HZGC

成语注音:ㄏㄜˊ ㄨˊ ㄍㄨㄚˋ 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何足挂齿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齿,不能读作“chì”。

成语辨形:挂,不能写作“桂”;齿,不能写作“次”。

近义词:无足挂齿、微不足道、何足道哉

反义词:津津乐道、大书特书、至关紧要

成语例子:不过先人留下来的几本破书,卖又不值钱,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当小说书看罢了,何足挂齿。(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英语翻译:not worth talking about

俄语翻译:не стóит говорить

其他翻译:cest insignifiant

成语谜语:区区小事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举旗造反,四方响应。秦二世慌忙召集博士与儒生议论军情。儒生认为应该发兵讨伐。叔孙通看出秦二世胆怯,明白他对儒生的话很反感,就说当前四方太平,那几个反叛的兵卒只是区区小事,何必把他们放在嘴上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骊黄牝牡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骊黄牝牡

成语拼音:lí huáng pìn mǔ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骊:黑色;牝:雌性的鸟兽;牡:雄性的鸟兽。比喻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成语来源: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成语造句:请不要被事物的骊黄牝牡所迷惑。

骊黄牝牡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让孙阳(伯乐)挑选出很多千里马。伯乐老了,秦穆公问他有没有继承人,他推荐九方皋。九方皋出去找了三个月回来说在沙丘有匹黄色的母马,可派人牵回一匹纯黑的公马是匹好马。伯乐认为九方皋更能相出马的内在素质。

骊字开头的成语

骊黄牝牡

包含有骊字的成语

探骊得珠 骊黄牝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蓬头历齿的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

其妻蓬头挛耳,齞脣历齿。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释义

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老态

相近词

老态龙钟

同韵词

读书君子、梨园弟子、微言大指、辽东豕、疑心杀子、锦囊还矢、口快心直、拖金委紫、主辱臣死、颐指气使。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下诏让在王莽时期弃官不做的王霸重新做官,王霸坚决不同意,与他同郡令狐子伯是好朋友。令狐子伯的儿子当上了功曹,前去拜访王霸。王霸见自己的儿子跟着他一样从事农活蓬头历齿的样子,心中有愧,觉得对不起儿子。

成语举例

鹤发鸡皮,蓬头历齿。北周·庾信《竹杖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刮目相看成语故事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刮目相看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释义]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刮;不能写作“乱”。

[近义]

另眼相看、另眼相待

[反义]

视同一律

[用法]

多用于别人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成语故事]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

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哈哈。”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只是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 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励志成语故事文字版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梁鸿是东汉时著后来,他被推举进太学读书,太学中的子弟多出身官宦人家,个个车接车送,生活无忧。梁鸿为了度日,却需要抽出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的那些官宦子弟都瞧不起他。

梁鸿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养成了孤傲的脾气,喜欢独来独往。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有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请梁鸿用他的热灶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说:“我从来不在别人的热灶上做饭。”说完把灶火灭了,重新生火做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5301 字

+ 加入清单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

【求解驿站】把自己的心放入别人的体内。比喻待人至诚。

【活学活用】队长经常找队员~地谈话。

【妙语点拨】刘秀的高明之处在于给人以“推心置腹”之感,这是他获得帝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他称帝后,也没有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诛杀功臣,而是赏给他们封地、钱帛与特权,然后劝他们一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不再过问朝政。他还不时派官员带着异域进贡给他的奇珍异宝,去慰问这些隐退的功臣。这样,刘秀既巩固了皇权,又落得个不杀功臣的美名,真可谓老谋深算。

【近义】肝胆相照、赤诚待人

【反义】勾心斗角

【拓展阅读】

汗马功劳

汗马功劳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了这么个故事。萧相国,也就是萧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当年刘邦起兵反秦时,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干将。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做了皇帝。

刘邦论功行赏,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他为酂(zàn)侯,赐予丰厚的俸禄,食邑也是最多,有八千户。

这个酂(zàn),是中国周代的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一百家为酂(zàn)。酂(zàn),就是聚集的意思。

萧何当时被定为首功,刘邦还封了他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那么高看他,其他人肯定不服,当刘邦知道之后,就说了:哎,各位都知道狩猎吧?将军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啊。刘邦说:那你们知道猎狗吧?将军们又点点头,但是猜不透刘邦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就在将军们疑惑之时,刘邦接着说了:狩猎的时候,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而萧何呢,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的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生入死。你们说,那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是不是应该的呀?

那些被刘邦称为“功狗”的人,听了这番言论,无话可说,只好屈居于“功人”萧何之下,不再争闹。而“汗马功劳”这个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一马当先

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

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

“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

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

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

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伯乐相马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于是人们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官名字伯乐来称呼他。

一次,伯乐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匹很瘦很瘦的马。那匹瘦马拉着一车盐巴,慢慢地向前走着。它越走越慢,已经累得浑身大汗淋漓,几乎走不动了。伯乐乘的马赶上了那匹瘦马拉的盐车。伯乐仔细看了一下,不禁惊叫起来:“唉呀,这是一匹千里马啊。”他立刻跳下了车,脱下自己的袍子盖在瘦马的身上。他为千里马受委屈而难过得痛哭起来。那匹千里马遇到了知音,仰起头来放声嘶叫。那叫声直云霄,好像金石般铿锵动人。

成语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 二 教 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 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 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洞烛其奸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òng zhú qí jiān

成语故事】明朝嘉靖时期,奸相严嵩专权,朝廷里尽是他的党羽,这些人上下勾结、狼狈为奸。松江府华亭县董传策上书弹劾严嵩,希望嘉靖皇帝洞烛其奸,消除朋党。昏庸的嘉靖听不进忠言,将董传策打入大牢,发配云南。

【典故】(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明史·董传策传》

【释义】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看问题敏锐

【近义词】洞察其奸、明察秋毫

【相反词】不明真相、制造冤案

【示例】他有一双洞烛其奸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驱直入的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长驱直入故事

【解释】: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成语故事】:

“长驱直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表示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敌方心脏。

这个成语来源于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公元219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退去,还是紧守为好。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军去樊城解围。徐晃老谋善算,暂不将部队直接开到樊城,而在稍远之处驻扎下来,然后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与曹仁取得联系。正好曹操还在组织其它兵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动非常赞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马到齐,一并开向樊城。

当时,刘备一部分军队驻在离樊城不太远的偃城。徐晃带领一些军队来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军队的退路。驻军中计,匆匆撤离偃城。于是徐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座城池。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地方驻有军队。徐晃表面上装出要进攻围头的样子,实际上亲率大军进攻四冢。等关羽发现徐晃主攻的方向时,为时已晚。匆匆赶到四冢的五千兵马很快被徐晃击败。接着徐晃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了关羽对曹仁的包围圈中。关羽的将士不敌败走,襄阳,樊城终于解围。

徐晃的捷报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立即写了慰劳令,派人送到前方。令中写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前车之鉴成语励志故事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释】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合浦珠还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合浦珠还

【拼音】: hé pǔ zhū huán

【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成语故事】: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自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 ”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暴虎冯河的故事延伸

【注音】bào hǔ píng h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

【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匹夫之勇,赤膊上阵

【反义词】谨言慎行、深谋远虑、深思远虑、审时度势

【年代】古代

【例句】敌众我寡还要硬拼,简直是~。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点评

故事里的子路是有勇敢的人,但是他这个人没有什么谋略,做事全靠着一股勇气,这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原因。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加考虑,毛手毛脚,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有可能会伤及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一叶障木】是个成语,它所说的故事是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一天从书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扑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就在树林转,寻找螳螂遮身的叶子。终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叶子了。他扑了上去,但是那片叶子掉地上和其它的叶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叶子,他只好把全部叶子带回家了。怎样才能找到那片叶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头上问老婆看不看的见他,最后,他老婆被问烦了,就说看不见。他乐坏了。就用叶子遮住自己,来到街上。当着店主的面拿店里的东西。店主奇怪极了。就把他送官府了,当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给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这么一个故事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让我们一看这四个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这个成语用我们现在的解释是指一个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所以让我们一起去看成语故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驴鸣狗吠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lǘ míng gǒu fèi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庾信读其文而拓写其本,南朝人问庾信对北方的文士感觉如何?庾信回答说:“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典故】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自余驴鸣吠,聒耳而已。  唐·张鷟《朝野佥载》

【释义】如同驴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文章低劣

【近义词】驴鸣犬吠

【成语示列】先生曰,此乃驴鸣狗吠,何益于国家。  周作人《道义之事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杜预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曹魏尚书仆射杜畿之孙,幽州刺史杜恕之子。杜预学问广博,通晓历代兴亡成败之理,常道:“立德,我难以达到;立功立言,我有可能达到。”最初,其父与司马懿不和,结果被关在监牢中死去,杜预久久不能入仕。

司马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承袭其父兄之位,杜预娶了司马昭之妹高陆公主为妻,被任为尚书郎,继承其祖父的爵位丰乐亭侯。在职四年后,进入司马昭的相府中担任军事幕僚,参与了曹魏灭蜀的军事行动,因功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曾经做过镇南大将军、荆州总督等高官。他做镇南大将军的时候,曾带兵攻打吴国,不到十天就占领了吴国的许多重要城池。他觉得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差,就率兵趁胜追击。正在此时,有人认为吴国实力雄厚,就出来劝阻他:“吴国建国多年了,国力积蓄得很厚实,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打跨。现在又是夏季,天气炎热,我们晋国的士兵从小就生活在北方,对南方的气候条件很不适应,与他们作战对我们很不利。我劝你还是趁早收兵,等夏天过去天气凉爽后,再考虑攻打吴国吧。”

杜预听他说完后,考虑了一会儿,说:“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意思是说,现在我军连胜数仗,士气非常旺盛。而吴国则连败数仗,军队的士气非常低落。我们这种士气旺盛的军队,去打败那些士气低落的军队,其形势就如同用锋利的刀子劈竹子一样,只要把竹子的前几节劈开了,后面的几节,将刀放在竹子中,就会一下子破开。我们只要乘胜追击,一定会扩大战果,彻底打跨吴国。

于是,杜预就带领晋军大举进攻,结果真如他所说,很快就把吴国灭掉了,从而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杜预还朝,被封为当阳县侯,封邑增加到九千六百户。武帝仍命杜预镇守江南,杜预在这里兴修水利,兴办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杜父”。杜预虽然公务繁忙,但无论在朝中为官,还是担任将帅,都不忘记治学,他撰写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著述,是当时《左传》研究的集大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刀山剑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āo shān jiàn shù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

引《冥报拾遗》

【释义】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相反词】风平浪静

【同韵词】惠然之顾、撑肠拄腹、角巾东路、食不果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因循贻误、徘徊歧路、本相毕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南汉君主刘鋹昏庸无能,把朝政交给宦官龚澄枢处理。龚澄枢为人刁滑,生性残暴。文武百官被他认为是门外汉。官吏们一旦犯错就被强迫爬上刀山剑树或者被赶进兽场与虎象格斗,弄得人们怨声载道,不久就让赵匡胤灭了南汉

【成语举例】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