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新版高考观后感优秀19篇

浏览

3904

作文

48

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是的,邓这位老人,这位智者唤醒了沉睡十一年的中国!!!

眼含着热泪看完了《高考1977》这部影片。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但我没有完成高中学业的大哥,还有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大姐经历了。当他们背着行囊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妈妈拽着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姐姐依依不舍,泪水成行;当他们背着行囊和家人挥手分别的那一刻,仅有8岁的我拽着大姐的辫子,不肯撒手,好想让她来为妈妈擦掉泪水;当他们背着行囊走向上山下乡队伍时,爸爸叮嘱:“你们还小,当心荒山上的凶猛野兽,不要惦记家!”

他们走了,在中国被突如其来文浪潮席卷,而沉睡两年之际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起走向了上山下乡的道路,走向了农村广阔的天地,走向了人生路!?

路上,有多少个母亲惦记,有多少个母亲流泪,又有多少个母亲一夜间发丝变得苍白,更不幸的是有的母亲为之离开了人世。又有多少个母亲在试问:“祖国,我们伟大的母亲,难道就忍心看着孩子们带着还未有成熟的知识,未有成熟的思想与意识走向荒山,永远扎根于农村与边疆吗?”然而,祖国真的沉睡了,听不到母亲和孩子们的呐喊……

《高考1977》真实再现了期间的历史风云给学生们带来的痛苦,毕竟他们的思想还没有成熟,毕竟他们还没有完成学业,还属于生活的弱者,在荒山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高考1977》真实再现了期间的历史阴霾给所谓的历史反革命带来的迷茫,毕竟他们看透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不能坚实立足于世界之林,毕竟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的所在,他们属于国家的栋梁之一。但遗憾的是在祖国沉睡之际,他们没有能力去拯救孩子们伤痕累累的心灵,没有能力去拯救中国的历史现状!?

《高考1977》明确了祖国沉睡的十一年中,中国政治上的滑坡,知识上的匮乏,更明确了压抑了十一年上山下乡学生心里所面临的饥渴,乃至死亡!从而激起民众之声,让久别了国家地位的邓重返政治舞台,来拨乱反正,来扭转回毛的正确路线,来唤醒沉睡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1977年,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更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个拐点。恢复高考,让年轻一代站在相对公平、公正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决定命运,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最为可贵的一笔。影片《高考1977》讲述的正是特殊年代,那群求索不歇的人,时刻等待着为自己的命途做出倾力之搏。

一、燎原之火,点亮希望

影片开篇就是一个极为珍贵的镜头:露天电影场上农垦三分场的上海知青在寒冷的黑夜中感受着银幕带给他们的希望:邓小平复出了!尽管停电,但大家还是用自己的热情——“人力发电”点燃了那一柱希望之火。就是这种众人踩起的火焰,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这然也是在改变中国这个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进程。

再就是陈琼带领的知青在大雁洼工程即将开工时的那一把大火。几十个火把顺风投向那一片荒芜的乱草,就像一个个知识的火把点亮了一片片荒芜的心田。单独的个人在宏大的政治与历史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无助,无论多么强大,也会像那些知青一般牢困于那片荒芜的土地,无能为力。就在工程即将开工的时候,阿三颠簸送来的收音机传出了一阵天籁:各行业的知识青年都可以报考大学了!这无疑是被耽搁了的一代人的最大福音,他们将有机会重新捡起书本,拾回属于他们的梦想。这一把顺风又迟来的大火,给了那一代人崭新的希望。

二、两枚公章,两个父亲

三分场的场长,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可爱可笑、暴戾而善良,却有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同时他深信腰间横跨的公章是掌握知青的生杀大权。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农垦复员军人,独断专横但却仁爱,无知但却无私,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北大荒,也希望知青们能从一而终。因此,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抗争。还好,一旦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蛮横,又能知错就改,成为改变得最坚决、最具人性的、最伟大的父亲。这是最朴素、最善良而又有些蒙昧的人们那最真实的一面。

与老迟刚好相反,陈甫德是一个在特殊年代有“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他重视知识、关注教育,且有着感人至深的沉沉父爱。获知恢复高考的信息,他便不顾还是被管制的特殊身份,以身犯险偷偷打开学校的图书馆。他找寻复习资料千里迢迢去送给女儿,希望女儿能够复习功课并参加高考改变命运,为自己赎罪。为了女儿能参加高考,甚至作出不惜冒充国家干部,私刻公章的“疯狂”行为。或许这出于一种道德自信:当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的时候,他却一如既往地坚信自己的清白,而且相信历史会还自己清白。于是,他私刻公章就变得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作奸犯科”,而成为一种为亲情而不惜自我牺牲的伟大父爱,也寓意性的表征了他试图通过复制公章来“恢复”自己作为“父亲”的身份,并以此“证明”其作为“父亲”的权威。

两枚公章,两个父亲,正是那个政治弄人的历史时代两类不同的政治身份与政治地位的人物的典型代表,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生活的缩影。

三、结 语

把影片《高考1977作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来看的,更是作为一代人的青春来看的。那一代人的青春史诗,交融了国家与历史的重大转型,而他们确实也付出了青春的代价,也为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了别样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春到人间草木知。在大家喜迎春光之际,高考已经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近。迎接高考,就在现在,高三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时针在不停地转动,岁月在无声地流淌。转眼间我们又走到了这个日子,距高考还有一百天的时候。这剩下的一百天,就像是酒精瓶中没有燃尽的很有限的一点点酒精。你所面对的选择就是让它继续燃烧,还是慢慢挥发。燃烧虽然会痛,但却光荣;挥发会很轻松,却也平庸。不要说:“区区一百天,荒废了也不足惜。”也不要说“短短一百天,奋斗了也于事无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百天的放任,可以让猛虎沦为山羊;一百天的振翅,也可以让燕雀成为凤凰。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高考也是一场竞争,竞争很无情,它不会同情弱者;竞争也很公平,它只接受强者。没有人想做惊涛骇浪下的沉舟,没有人愿是花红柳绿后的病树。所以我们要与千帆竞渡,我们要与万木争春!

同学们,在过去的岁月,或许我们徘徊过,迷茫过;或许,我们,奋斗过,失败过;但命运不属于未来,它只属于现在。过去的我们是怎样的人并不重要,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将改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同学们,我们都有有属于自己的梦,都有自己执着的路。梦是一步步实现的,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一步步是踏实勤奋的一步步,它承载着希望,等待着辉煌!我希望你们在这最关键的100天里,明确目标,增强信心,虚心求教,刻苦学习,科学安排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用智慧赢得胜利,大家一定能考入理想的学校!

春风得意马蹄疾,最是金榜题名时。同学们,发奋吧!努力吧!一百天的汗水挥洒将饱满六月收获的果实;一百天的拼搏苦战将嘹亮六月归航的凯歌。我们要让青春燃烧,让生命闪亮,让我们共同挥洒汗水,斗志昂扬,奋战百天。让我们一起倾注热情,决战高考,创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100天了。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因为现在离我们那梦想中的大学是那么的近了;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时刻啊,因为100天以后我们将在这片倾注了三年汗水的土地上收获累累果实。

我想用一个故事和两句话来表达我对你们的祝愿和叮咛。

一个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碰到一只野兔,猎人举枪打伤了野兔,猎狗马上冲上去。猎狗尽力地追,野兔拼命地跑。野兔逃走了,猎狗耷拉着脑袋回去挨了猎人的臭骂。野兔一瘸一拐地回去后,同伴问:“你受了伤,怎么还能逃回来呢?”野兔说:“猎狗只是为了一顿晚餐,而我是为了性命。他是尽力而为,我却是拼命去跑。”无独有偶,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游泳馆,在决赛中钱红毅然采取最后20米不换气的非常规游法,在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目瞪口呆中,钱红率先冲向终点,取得了冠军。事后,人们问钱红,20米不换气会导致什么结果,她说:“会缺氧而窒息昏迷,但是要想取得冠军就要不留一丝力气,就要拼,拼到最后连爬上游泳台的力气都没有,不给自己留一点遗憾。”用钱红的话反照自己,我们是不是该有所启发,你应该在最后100天,采取什么做法呢?同学们,想想刚才讲的猎狗和兔子的故事,现在的你应该做那只为了保住性命而不留余力逃命的兔子,而不是那只为了午餐而尽力追捕的猎狗。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句话是:梦想是邮票,你把它贴在哪,它就能把你带到哪。梦想是20__年度词,邓校长在上周演讲中强调了梦想的意义。现在我想问,快到了实现梦想的时候了,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你把这张梦想的邮票贴在什么地方呢?你是把他贴在大学的门头上,还是贴在某座城市的工地上,还是贴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上?我觉得此时你的梦想或者目标应该是清晰而且稍稍超出你的实际能力的,能考一本的同学应该朝600分进发,能考二本的同学应瞄准一本,能考三本的同学应力求二本,能考400分的同学应争取三本,其他的同学应争取上好专科,这样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有事可做。我一直鼓励我的学生,上大学应选择大城市,应考好学校,应选好专业,哪怕是专科。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就会有不折不挠的意志,有在黑暗中前行的勇气,正如邓校长所说:目标是一把明亮的火炬。当然,你的梦想能寄多远,还要看你付了多少邮费。而这100天正是你积攒邮费的最后关键时刻。有些同学又要感慨,哎,时间不够了,还能做什么呢?我不想还去责问你以前干什么去了,我只想请你记住我要与大家分享的第二句话:一件事无论太早或太晚,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霍去病18岁横扫匈奴,这是帅才早成。姜太公年过九旬,助周消灭暴纣;刘邦知命之年,方才建立大汉;廉颇老矣,尚可征战沙场。时间真的不是问题,信念、决心、勇气可以战胜一切。

100天,很短,也会很艰辛。一位老教师曾无比羡慕地说道:“高三,青春,还有什么比能在十七八岁奋斗一场更让人幸福呢?”青春,理应是拿来奋斗的,但我还想加一句,青春也是需要欢乐的。在奋斗中去感受青春的欢乐,在青春里去体味奋斗的快感,你将无悔于这美妙的年华!同学们,望你们记住:无路可走的情况,只有弱者会遇到,真正的强者,脚下都是路。路就在你们脚下,踏出你的步伐,迈向你那丰收的田野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高考每年一次周而复始,举国上下命运攸关,他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考试,是触及千万个中国家庭的考试,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考试。

毛坦厂,大别山路的一个不到3万人的小镇里,外来的复读生和陪读家长接近2万人,本地却成了少数族群,毛坦厂镇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高考镇。毛坦厂中学复读生8千多人,应届生三千余人,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在这里学生们以新的心态重新面对高考,镜头锁定程教师所教的复读班,在自习课上,不会出现任何开小差的声音,整个房间洋溢着学生们的热情,在教室的纸板上有:“这期间没有老师的监事,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学生们无需任何人的监视,在这里你努力了会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你不努力社会将把你淘汰。

在这些人物中最深刻的是吴世廉和何飞,吴世廉在高一高二时成绩优异,在学校中前300名,在高三时成绩下滑到了3000名,吴世廉父亲曾有一个工厂,为了孩子上学关掉厂子,到学校当保安队队长,他们家没有出现过大学生,当年他高考与大学失之交臂,由于吴世廉成绩急剧下滑,家长和老师精心开导,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526分,他的父亲泪目了,这么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何飞家庭条件很不好,他在应届高考中对高考没有概念,在临近高考时有了悔悟,就像他自己说的,我遭到了报应,因为我以前笑的太多了,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考上大学,其实家庭条件并不决定太多,如果是自己有足够的信念,又何妨,如果今天不努力就会变成明天的何飞,该努力时不努力在想,努力时为时已晚。

第5集中有45万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4年就要150万人民币,对于自费留学学生的希望破灭了。所以高考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竞争真的很残酷,别人努力学习你就要比他更努力,我们没有理由不自己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1977的观后感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对于每一个经历者来说是一个再知道得清楚然而的表名称的词了。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总会将人的生活最难忘的记忆留给高考的年月。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点人怕高考,有点人还在主张消除高考。我自个儿也是一个十分害怕高考的学生,高考的那段年月,实在可谓是我生打中目标最幽暗的一段时间,也是我一辈子中最不可以遗忘的也最没想到记起的年月。高考,是全部80后,90后的人没有办法避开的一道儿门槛,还在细小的时刻听觉里就塞满着被前贤说烂的一句话是“高考可以变更人的命数”。把高考说的神乎其神,于是千军万马挥杆而起,充满着斗志,紧锁着眉心,憋红着脸,握着双拳,眼神儿炯炯看着前方,狠命地向着这个越来越矮的门槛跑来。

不过看过《高考1977》这部影片儿,我对高考,对那一个生疏又有些知道得清楚的时代有了一个从新的知道得清楚。 过去也听人讲评过那段年月,但只是像听故事般觉得糊涂。现在,当故事变为影片儿展如今我眼前时,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我看见了那一个时期的伟大变迁,看见了一群献身的热情小伙子的奋斗历程,看见了和日常代久违了的一种神魂、一种寻求。

在影片儿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还原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你是否加入高考并不关紧,能否录取并不关紧,关紧的是对知识的尊重。”这句话,值当我们永恒深深地记在。因为失往了对知识的尊敬,事物就会行动蛮横,这真是那一代人最悲惨痛苦的记忆。1977年12月被好些个述评家称为“一个国度和时期的拐点”,因为它所还原的不只是加入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更是历史的然而,人的共同体的醒悟。《高考1977》可贵之居于于它不止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伟大的历史,更是在激发鼓励如今的年青一代,有幻想便会有希看,把握如今的美妙生存,捉住机会,爱惜一切的来之不易。

影片儿中它们肆意地迅猛的奔跑起来,在雪窖冰天的北大荒,极热的青年时期这么高高燃亮,就像无线电收音机里传出“还原高考”的同时,那把到处白茅延烧原野的武火,势不可以挡,是对人的生活最自满的赌注。十年***埋葬了亿计知识小伙子的好看前程,整个儿中国面对何往何从变成矛盾缠磨的旋涡,各种多而复杂标题。

影片儿中众多人物都塑造得很具有活力,那里面老迟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老迟的姓名, 编剧也许給予了他一定尤其的涵义,被禁锢了11年的高考招生制度, 在1977年的冬季,终于迟迟地莅临这个追探求知识识幻想沉睡中的中国。

老迟没有文化,是大老粗,但他原则性强,党性强,甚至于有些不可理喻。当获悉核心还原了高考,知青们可以加入高考时,他曾猜忌过,旁皇过、对抗过,他没想到放走这些个他眼中的孩子,“基干都走了,农产怎么办?”不过随着戏剧的情节的展开,老迟转变了,他的父爱被唤醒了,看见这些个渴看未来的孩子们,他让步了自个儿以前的坚决保持,加进到拥护高考的队伍中来。最感动人的一幕是那一些赶考的知青们没有遇上火车正处于尽看时,一个知道得清楚的声响营救了它们,老迟开来了拖拉机,携带孩子们走上路程了。他的车上承载的不只是要赶考的孩子,更是祖国的希看和未来。这是载着它们等了11年的幻想的“救命拖拉机”,它们赶的不仅是赶考的火车,而是赶向改写它们日后的人的生活的火车。老迟的拖拉机不仅是简单的运人拖拉机,而是祝福着这一群孩子们走向更绚烂人的生活的拖拉机。

看完整部影片儿,一个镜头一直萦回在脑际中不肯散往,这就是知青们拼劲全部精力追逐火车的镜头。它们为了加入高考,早早做好预备,坐着拖拉机往火车站搭乘开往县城的火车。中途上拖拉机坏了,它们干脆就追逐将要到站的火车。一路上跨越远山雪林,布满艰苦,它们相互激励,相互帮扶,跌到达再爬起来,用尽全部精力,肆意的奔向疾驰而过的火车。它们追逐的不止只是一列赶往目标地的火车,更是一列赶往未来赶往希看的时期列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高考誓师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当激昂的音乐在耳畔奏响,报告厅内所有的师生起立高唱国歌,原先打闹嬉戏的我们,此刻都一脸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毅。

今日有幸,作为学弟学妹的我们,受邀参加x级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此前,我们心中多少认为高考还十分遥远,在学习上也免不了会出现疲乏的状态。此次誓师大会,确是在我们头上猛然敲响的一记警钟。

台上是忻吉良老师用他资深的教学经历教导学生,我们这些准高三坐在台下,亦是满满的收获。

基础不好,地动山摇。不论是哪一门科目,基础决定日后你的学习生涯是否顺利,稳扎稳打的基石才能筑就高楼大厦。再讲到规范,想必不少同学要涕泗横流了,因为不遵守规范吃的亏,那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除去这两点,是否对自己有信心也十分重要,懦弱和逃避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理由,但我们仍需坚信自己能冲破重重障碍,撷取胜利的果实。

高考,于现在的我们而言,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要执笔奋书,随时做好与它决斗的准备。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且让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如誓词所说,我们不负父母的期望,不负老师的厚望,不负青春的理想,为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一周内看完了高考这部纪录片,7月7号至7月8号的高考过去了10多天了,这几天又刚刚下了成绩,众多考生见到自己的成绩有喜极而泣的,有十分伤心的,觉得自己没考好要复读的。

坐落于安徽省一个小镇上的毛坦厂中学,毛坦厂中学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高考失利的复读生,他们在应届高考中发挥失常,并选择了复读,他们都十分珍惜,这次复读的机会,将会以全新的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下一次高考,在这里的班上,就算是课下时间都没有聊天的声音,整个教室甚至整个学校都被学习的氛围充满,在一个教室的门口写着,这期间没有老师的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学习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只有自己认真的努力了才会有收获,而不是在高考出现后趴在被子里痛哭。

毛坦厂中学的门卫队长的儿子也是一名高中生,队长之前从商亏了好多钱,祖上几辈没有大学生,在儿子身上寄托了极大的期望,儿子在一开始考时成绩保持前三,后来却大幅下滑,父母都十分紧张,这期间队长说小考大考大考当小考,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发挥自己平常的状态,不要过度忧虑,这样就可以在高考中发挥正常水平,甚至超常发挥,队长的儿子在家长老师和自己共同努力下高考取得了理想成绩,家人们都高兴的流泪,多年努力最终没有白费。

来自山里的那个女生不像我们从小就有父母陪在身边,她的父母早早的离开了他,他是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的,叔叔婶婶为了她付出了许多努力,年迈的奶奶也期待看到孙女上大学,天不尽人意,高考失利了,可能因为他的身上担负陪伴多年叔叔婶婶的期望,以及年迈奶奶的期望,压力太大发挥失常了,复读时认真努力,像疯狗一样血拼,在高考时抛掉压力,轻装上阵,从容的踏入属于众多考生的战场,在那里我们都是战士,为了出人头地,拿出自己的武器血拼,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了大学,可惜的是年迈的奶奶没等到孙女大学毕业就去世了。

有钱人家不会因为有钱就放任孩子,他们会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从小树立起好好学习的意识,并且考上好大学,从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出国留学,使国外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去大显身手,有钱人家从不会担心孩子的吃穿住行问题,他们认为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家里有个德才兼备的哥哥,本来可以保送出国留学,但因为家里父亲病了,再加上家中较为贫困,支付不起出国留学的花销,就未曾跟家人提起这件事,有钱与没有钱的区别,普通家庭会因孩子能否考上高中甚至大学而感到焦虑,而富人家却不会有。

总而言之,只有我们认真努力,不输在起跑线上,多勤奋一点点,可能有时就差了一点点呢,所以多努力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没有焦虑等同于没有动力,轻微焦虑会超常发挥,过度焦虑会超低发挥,只有把高考当成挑战,积极从容的去面对,才能不后悔,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但却是为数不多的自己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我知道这句话是在高三那年,而我真正读懂理解这句话,是在看完《高考1977》之后。

影片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青年的高考为题材,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过后青年学子对知识的渴望的形象,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面。这部影片给我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我将按照不同的角色来谈谈我的感触。

老迟,这个人物在影片中极其鲜明,他是一个口口声声不离组织的人,它代表了组织,他手里的公章就是权力的象征。他是一个极其爱面子的人甚至有些死不悔改,却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他的形象可谓一波三折,从影片开始一个风趣的三分厂厂长,到想尽办法组织学生报名,最后再到亲自送学生进入考场。他从一个固执地当权派,最后变成了一个平凡地有爱心地父亲形象。他的角色变化,体现出了当时的政策变化,文开始后,知识青年开始下乡,老迟就是下乡青年的一个管理者,他代表了权力,他要维持整个秩序,维持无产阶级文的成果,因此在他看到学生们对上大学的渴望时,会想尽办法阻挠,当然到最后,我也能理解他,他们复员军人对下乡也是不情愿的。尤其到最后,学生们因为拖拉机坏了而赶火车的场景尤其感人,他们追逐的不仅仅是火车,更是在抓住知识的机会。老迟送他们到考场让我的心里暖暖地,因为此刻,他真的是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不愿意耽搁他们的前程。

强子,其实强子只是一群青年的代表,对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从最初由机会推荐上大学,他举行的抗包比赛拉票,到后来为了争取报名表的绝食,到他去偷书,他的形象是鲜明的,体现出当时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强子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不但自己坚强地努力争取,而且也鼓舞小根宝坚强面对,抓住机会。

陈琼,她是另一个典型,就是成分不光彩,这点给我感触极深,因为爸爸的历史问题,她无法通过组织审查,推荐上大学不可以,而且在报名时候也一道一道的门槛,从本质上来说,陈琼是无辜的,她是清白的,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无形的剥夺了她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她对爸爸会那么恨,她迫切想改变命运,但是出身不好给她打上了烙印。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老迟说让老板给陈琼介绍婆家的时候,她坚定地答应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陈琼的出身不仅仅影响了她的大学梦,甚至连她的婚姻她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如果想和连长结婚,老迟是不会给盖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的高考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高考对我来说,飘渺无形,它就像一座高山挡在我面前,阻了我的道路。

直到,我遇到了《我的高考》……

影片中的“我”因为家里穷而上不了高中,看到这,我的心中充满同情。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家庭条件可以决定他的学业,甚至命运。在安永全遇到种种打击后,我认为他的成功机率太小,但经过他的努力拼搏,近乎拼命般的学习后,竟然考上里大学。

我震惊了!

我没有想到,一个生活条件比我们差百倍的安永全,竟然凭借着自学和坚韧的意志力考上了大学。不仅如此,我也同样佩服他早上拉货,晚上学习,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是的,高考本就残酷,既然选择了高考,就应该面对事实,如同安永全一般努力拼搏。

穷,阻挡了那个年代无数孩子的梦想,也阻挡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但还好,影片中的“我”没有因为“穷”而放弃学习,一番苦读后,终于金榜题名。

我的心风起云涌。如今的条件,如今的环境,怕是很少有因为穷而辍学的人,并且,九年义务教育,也是为孩子们开创了一条上学的路。

在破旧的山村中,他们起早贪黑,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们心不在焉。这样好的条件,我们依然不肯努力。在比他们幸福百倍的生活中,我们还有何理由不认真学习,不努力拼搏?

未来学家弗里德曼预言:“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态度。”影片中也提到,高考,考的是决心,是态度。现在的我,眼中的高考已不再渺茫,它有模有样,有棱有角的站在我前方,等着我去冲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全城高考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你有否走过那样的一条路,步步如战斗?你有否走过那样的日子,时时如题海?你有否经过那样的考验,数日如一日?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只为那最后一刻的拼搏,只为那最后一刻的冲刺?那样的日子,那样的并肩奋斗的日子,又有多少人可以忘记,在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里结下的友谊?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朋友,在清明跑去大学门口聚会,美其名为上坟,上那座青春的坟,谁说是不呢,谁敢遗忘呢?

在热泪盈眶中,看完了全剧,在感动和被感动中忘却了腹饥,思及过去的岁月,喜悦和辛酸在心中拥抱纠缠,笑容和眼泪在脸上争执着地盘,那年那月那一刻的你我,我们也曾为理想拼搏。在这一刻,似乎理解了老爸的那声叹息。是,那声深深的叹息直叹到了我的心灵深处。原来不是不值得,只是不甘心,可又不得已。

贺帆说,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来一双理想的翅膀,也许藏在脑中,也许藏在心底,庄子的幻想,。。。。。。有一天我遭遇了意外。。。。。。我和贺帆一样,一次意外无法支撑起理想的翅膀,可他比我幸运,有一群美丽的天使为他撑起隐形的翅膀,而我遭遇了生活的意外,折断了我理想的翅膀,永远的折断,没有翅膀何以托起人生之重?问的好,何以托起我的人生之重?就在黑暗来临的时候,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是那不服输的个性,那永不低头的执着,支撑起自已,也希望可以支撑起儿子那一片蓝天,给他一双隐形的翅膀!

秦鹏,一个看似玩世不恭的孩子,却有着不斐的才华,有一个颇为了得的爷爷,玩中学,学中玩,融汇贯通如有神助,这代表了一部分确实智商很高,记忆力很好,理解力超强的孩子,他们超越一般的孩子成熟,明白,可是在不屑中又玩性不改,可爱又有点招人忌妒。其实是也是绝大部分少女的梦中白马。最后以一招漂亮的扣球为自已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完美惊叹!

林叶,人为单亲,发达了的父亲抛下了母亲,父母为了孩子隐藏着的秘密,被揭穿时,往往伤的更深。任雪, 妈妈过世,被动单亲,父亲再婚。四个孩子,四种背景,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时下社会的不公,时间短了点,足够丰满,回味无穷又意犹未尽,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在一天一天的倒计时中,在高考后的疯狂喜悦中,令每一个曾经在那条独木桥上努力过的人都感同身受,心怀激荡,会把每一个曾经的当局者都从那段记忆里拽出来,捶打责问一翻,你,是否还记得你当初的理想?

方中信,一向是我喜欢的有限的男演员之一,有深度,很MAN,话不多,却字字珠肌,做的永远比说的多,在他的身上你永远都能看到责任重于泰山,I LIK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高考誓师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会聚一堂,畅想未来。你是否还记得去年刚刚踏进清实高复班时曾经舍我其谁踌躇满志的情形呢?

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距离高考只有一百天了。如今,梦想的目标离我们的期待已经很近了。我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只要我们勇敢跋涉,锲而不舍,勇于搏击风浪,那么,迎来的必将是令人心花怒放的风景。套用贵人鸟的一句广告词: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们坚信:六月的天空属于我们!我们的梦想之花一定会在六月绽放。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既然选择了复读,就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到底。上帝总会眷顾有准备的头脑。再一次面对高考,我们会自豪地亮出自己的剑,剑所锋指,所向披靡。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将用汗水来弥补过去的遗憾,用成绩来回报无悔的青春!

今天,作为一名复读学生,我站在这里,备感荣幸和自豪!回首近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我们同日月相伴、与风雨同行,经历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不眠之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聆听了老师们耐心的教诲和指导,感受了班主任对我们的关爱和体贴,领略了老师的严谨治学和幽默风趣的神采,还有同学之间的关心和相互帮助……拥有了这些欢乐与痛苦的经历,我们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成熟,我们前进的脚步会迈得更加坚定,我们的襟胸会因此更加坦荡而宽广!我相信,很多年后,当我们回首今天,回忆起今天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心潮澎湃,壮志飞扬!我们感谢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位老师: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的奉献精神永远是鼓励我们奋勇前行的旗帜!我们感谢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他们奋勇争先的斗志,永远是我心中那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我前行的征程,给我生命的力量!“厉兵秣马今日事,榜上有名慰平生”。100天,它是激情燃烧的100天!它是顽强拼搏的100天!更是奇迹迭出的100天!梦想成真的10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高考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独立船头,望着扬起的风帆,我知道,我将驶向未来的彼岸。可是,面对未来,我落入茫然的深渊。

对未来,我憧憬过、幻想过,也为理想付出过,但狂风暴雨使我泛起胆怯的涟漪。胆怯,一直消磨着我的斗志,对岸却是我心向往之,我该何去何从?

4月16日,一个平凡的日子,我认识了安永全,我的内心随着他的经历起伏跌宕。他对高考,也有过胆怯,但他对梦想的执着,使他终将勇敢一跃,靠自己的决心与意志,改变了命运,他站在了人生新的高峰。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有更漫长、更艰辛,布满荆棘的路要走,让安永全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带领我陪伴我前行。当我疲惫懈怠的时候,让我想起他的头悬梁锥刺骨;当我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抱怨作业多时,让我想起他的每晚苦读到凌晨三点;当我们的老师倾尽所有传授我们知识时,让我想起他遭人冷漠与白眼,自学成才的奇迹。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就那样不可思议地做到了,其实当初的差别就在于拥有非凡的信念。当我哭泣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会发现有人没有脚,也许让我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将来,我也会面对高考,它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它也决定着我的何去何从。对于高考,我是畏惧的,我还没有丰富的知识,我的羽翼还未丰满,我还没学会遇事不惊,处事不乱……可是“既然选择了高考,你就应该面对事实。战胜自己,回报亲人。”勇敢的面向未来,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如果失败,那我就卷土重来,没有什么能阻止我追求梦想的脚步。

执着的面向未来,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光明坦荡,勇往直前,不畏他人的冷眼和嘲笑,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拥有一个梦,有一个理由去坚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无悔的付出,去浇灌刚刚萌发的种子。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完大型纪录片高考,颇有感触。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二集在毛坦厂的日与夜。

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的一个小镇中,镇上的经济就是靠。毛中所带动的毛中有了万多名学生,大多数是复读生,他们都在应届的高考中失利,以新的心态。重新面对高考。镜头锁定了陈老师所教的复读班,在自习课上,并没有出现聊天的声音。整间房间都洋溢着学生的热情。在教室墙上和纸板上,我看见这样一句话:“这期间没有老师的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学生们无需任何人的监视,你努力了会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你不努力社会将你淘汰。

在讲述的人物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吴世廉和何飞,吴世廉在高一高二时成绩很优异,能在学校中前300名,高三时成绩下滑至3000多名。吴世廉的父亲曾经有一个工厂,为了孩子上学,关掉厂子到学校当保安队队长,他们家里没出过大学生。当年高考时与大学失之交臂,夫妻二人的心血全部投入到孩子的身上,由于吴世廉成绩急剧下滑,父母焦急万分。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和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526分,他的父亲高兴的流泪了,付出多年的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可怜天下父母心!

何飞家庭条件不好,全家仅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在应届高考中对高考没有概念,复读期间在临近高考时才有悔悟,就像他自己说的,我遭到了报应,因为我以前笑的太多了,最后高考失败没有考上大学,其实家庭条件差并不能影响太多,只要你心中坚定着努力学习的信念,还有什么做不好,如果我们今天不努力,就会变成明天的何飞,想努力时已经晚了。

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并不拥挤,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让我们用今日的努力拼搏换取明日的惊涛骇浪,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青春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2036 字

+ 加入清单

不可否认的是,《高考1977》拍得还是比较成功,无论对那个时代熟悉与否,影片中那群大龄青年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还是会让我们动容,而导演也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来个放肆的煽情,来博取观众的眼泪。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高考1977》没有太多的假大空,虽然这部影片在左右观众情绪的手法方面还略显平庸,但能够使用娱乐片的手法来传达思想,却是近年来主旋律越来越追求的一个方面,这个变化是可喜的。

如果《高考1977》仅仅是表达一群人的高考故事,那么这部影片目前为止已经相当不错,但问题是《高考1977》所承载的内容永不止这些。如果说将这部影片作为表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一个重大事件的电影,《高考1977》则显得过于单薄,换句话说,就是做得还不够。虽然影片设置了一个农场并将诸多不同命运的人堆积到一起,但也没有使得后辈能对那段历史有更多的认识。《高考1977》故事讲得固然好看,却忽略了故事背景的深度刻画,而使得影片似乎纯粹为了父辈们怀旧而摄,而其本该承载着讲述历史、承启的功能却被无形的淡化了。

如果《高考1977》放在一个有史诗感导演的手里,那么高考恢复这个题材则会作为一个引子,并将当时高考恢复前后的历史事件以一种波澜壮阔的手法来表现出来。如果真能这样,那么“高考”这个元素则不是我们现在在影片中所看到的那样更像一个改革浪潮中的个体时间一般。然而事实上,1977年的高考恢复本身就承载着诸多政治意义,这个事件是无法脱离其前后历史而单独看待的,而其恢复高考前后所带来的阵痛也是这部影片所刻意规避的。

对于1977年参加高考的那群青年来说,文革是个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苦回忆,而文革的“附属品”——知青下乡——这个事件,对于那一代人来说,是个回忆,却也是刻骨的辛酸。因此文革、知青以及高考,这三个元素对于那个年代的青年来说,是紧紧相扣所无法分开的。但是由于“文革”题材的敏感性,使《高考1977》放弃了将这场浩劫开始和结束作为故事的一个大铺垫,而仅仅是通过一个老师和一个知青这样两个符号性的人物来完成对这场灾难的控诉。但仅仅是这样,这两个人物在很多时间还是游离于“文革”这个元素之外。对于高考前的这场阵痛,影片连点到即止都未曾做到——当然,换了任何一个中国导演都会如此,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因此,影片中高考恢复这个历史事件在影片中最后所呈现的效果是煽情有余而震撼不足。虽然《高考1977》从故事层面上来看,着实是一部比较好看的主旋律片,但由于对阵痛的规避,让这部影片只能成为纪念高考恢复这个历史事件的一部“准中国教科书”式的影片,这部电影或许会出现在某些官方的材料上,但决然无法成为一部经典。我们反对过多的伤痕文学,但这次高考恢复满身本就是带着伤痕,而这些伤痕恰恰是我们所不应该忘却的,这种直达内心的伤痕远比影片中的鲜血要来的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无法奢望能够在影片中看到一个以大环境为背景的历史再现。影片将故事设定在黑龙江的一个偏远农场,这是一个非常取巧的设计。这从一定意义上照顾了“知青下乡”这个题材并对“文革”有所提及(虽然这并不是影片所要表现的“重点伤痕”),也将这个大事件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以方便用几个符号性的人物在不到两个小时的片长里展开矛盾——这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手法。这从一定意义上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角色,并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很容易把自己同影片中的某个角色联系起来,换句话说,这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观众建立起对这部影片的认同感,还不会因此而触及某些高压线,这会很容易让影片获得好评,所以说这是取巧的。然而,观众的短期共鸣毕竟是带着一丝冲动性,或者是这种共鸣是建立在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角色身上,而不是建立在对这部电影整体的认可之上,因此这种取巧的方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除了上面所说的使得影片缺乏力度之外,还使影片沦为一部纯粹的有诸多象征意义的群像影片。

而同时,当人物众多,而每个人物都有承载着象征意义的时候,一部不到两个钟头的影片确实无法做到每个人物有血有肉,这就必然使影片要用一些刻意的泪水来达到煽情效果,以加深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而事实上,影片也确实是感动了不少人,但这种感动不是建立在人物本身,也不是建立在高考恢复这个大环境下,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刻意制造的剧情和影片技术方面(如摄影、剪辑、音乐)的补充而达到的,影片最后那众人追赶火车的那段则是这种手法的最直接表现,虽然这个桥段有着太多值得怀疑的地方,但观众还是会在那一刻感动,甚至流泪。影片回避了最直接的伤痕,而用一些和当时历史环境没有太多关系的小伤痕(如被喇叭砸死,赶考差点迟到)来打动观众,这种脱离了历史背景的刻意煽情多少有点太过矫情之嫌。在现在的这种大环境下,我可以理解这种拍摄手法,但并不表示我认同。

对于《高考1977》,我可以觉得欣慰,因为这部影片确实挺好看,但是我同时也觉得遗憾,如果不是如此谨慎地避重就轻,这个电影本可以拍得比现在要更好的多,也更深刻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高考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安永全在刻苦自学四年后,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他用自己的刻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部仅仅30分钟的电视散文——《我的高考》,让我的思想仿佛经历了一次狂风暴雨,久久难以平息。

那拖着装满酱油、醋和鸡蛋的平板车爬行在长长的石板坡上的沉重;那无数次遭人讥笑却不知泪往何处流的屈辱;那效仿先哲“头悬梁,锥刺股”的惊心动魄的愚昧;那沿着铁路徒步几十公里只为高考的报名而执着……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相比他而言,我是幸运的,我没有他那样困苦的生活,我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不用走遍街坊借书,自修自学,因为我有最好的老师。我不用深夜苦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因为我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先天条件,而从未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努力,与安永全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我没有他那样的意志和决心。

看完片子,我沉浸在巨大的震撼和感动之中。我扪心自问:像他一样,白天干活,晚上苦读至凌晨,只睡三四个小时吗?没有。那为什么白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晚上作业写到很晚还抱怨作业多,学业重?我有像他一样背书背到汗流浃背,做题做到手脚抽筋吗?没有。那为什么还抱怨自己考得不好呢?我像他一样家里没钱,上不起高中吗?不是。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不好好学习呢?我也可以不用那么艰苦就成为一个学霸,因为对于我而言,我的机会比他多太多了。不过只是,我少了他的努力,意志和决心!

“美好世界,花季少年,却没有了消闲,没有了浪漫,没有了欢唱,看到的就是那些冰冷的公式,单词、试题、还有哪些也许除了应试而毫无用处的东西,它充斥着你,压抑着你,戏弄着你,折磨着你。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不是一年、二年,如果你能一刻也不减弱自己的努力,如果你能不间断地把苦吃下,把苦嚼烂,把苦消化,能感到这是一种幸福,如果你能冲满自信去面对难关,成功也许并不太难”——安永全《我的高考》

知识改变命运,明天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一份耕耘,才能换来一份收获,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胜利就在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全城高考观后感2000字

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闲着没事就看了《全城高考》这部电影,看了之后有反思 ,也有感动。其实这样的场景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以说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我们身边回荡着,那么近,那么亲切。也可以说是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该剧同样发生在高三(9)班,这让我又想起了我们那帮人。它讲述了四个高三学生以及老师、家长、社会在一场青春无悔、感动时代、见证风华、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神经的高考大试面前的所思所求、所苦所乐,以考生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理想折射时代精神,以父母的关切、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怀关注民生,以考生的不同命运和不同选择扣问社会良知,以社会的百态反观、反思高考制度。

全城高考只留下了三十天给我们,主要以四个人的角度来表现他们在高考之前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态度,任何一个团结的集体都少不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主任,这也是勾起我们回忆的一个亮点。秦鹏不拘小节,个性十足,吊儿郎当,也许每个班都会有一个敢于跟老师叫板的叛逆青年,批判现时代的教育,不为分数而学习,对他重要的人就是爷爷,他跟爷爷都是很随性的那种,然而狂放不羁的个性却败在了班主任的脚下,跟班里见面就吵的任雪产生了爱情。任雪含着金汤匙出身却不肯乖乖听话,对自己梦想的坚持说服了父亲,她跟秦鹏的爱情在一些偶然的经历中微妙的展开。叶子和小帆这一对在高考前都经历了人生的重创,叶子在得知自己父母离婚后打算放弃高考,小帆一直在父母为了给他筹上大学的钱倍感压力,也想放弃高考,班主任这个时候的帮助让她们重新面对眼前的困难,小帆在去高考的路上出了车祸,通过各路人的帮忙,最终坐在了考场上,他和小叶的经历也是一个对比的过程,小叶只想有一个完整的家,她不想要父亲寄来的钱,而小帆需要的是金钱上面的帮助。面临着种种困难,他们也都乐观坚持走了过来,最终他们都走在了人生美好的道路上。

看到帆帆的爸妈为孩子准备的鸡腿,全家人相互地让来让去。也许,父母的爱就是在这相互推让中进行的。那时,觉得好温暖。因为穷,因为被骗。成绩优异却还是不能上大学。以及后来父亲进监狱。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振作,这些都让我肃然起敬。在最后高考那天突如其来的车祸,躺在担架上的他更是苦苦央求,终于来到考场。在全社会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成功了。我想这应该就是命运给他设的一个陷阱,但是他很勇敢。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他迎来了最美好的未来。他可以摆脱过去的日子,迎接那抹曙光了。我想不光是这个老师救了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救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秦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求学不是求分数,读书不是读死书”。也许吧,他最后以自己的小说成功很好地验证了这个道理。但是我想很少有人会这么冒险。父母的离异,她起初几乎要放弃高考。但是老师通过唤醒生病的核桃树让林叶再次看到了希望。同样任雪坚持了自己的文学梦。而且,我看到了忙碌高三生活中浅浅的爱恋。

影片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对于他们三模的退步他觉得自己应该付全部责任,全班同学都跟随着他奔跑在操场上,大喊我们的退步自己负责。当秦鹏的成绩查出无效时,班主任又像一个父亲在教育儿子一样,流露出的担忧与紧张。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因为高考把三年级的每一个班都紧紧的连在一起,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大学。影片最后一句话,是我们每个人经历完高考都想对自己班主任说的,那一年,我们永远的回忆,老师,我们爱您。

我喜欢这样风格的影片,总会带给人希望。最后大家唱歌的场景也许并不陌生。一齐相拥一齐流泪。这是快乐的泪水幸福的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领悟被整整耽误了11年。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正因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联着1条性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咱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之后实在坚持黑白,是永恒的颜色,是时光的倒影,是岁月的痕迹,是记忆的停顿,是视觉的恍惚,黑白屏蔽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切辉煌,同时黑白也拽出了高考学生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脚步,黑白使咱们与现实相隔,然而,就在这只有黑白颜色的岁月里,却也有十分感人的事迹。

感动之坚持(空间说说心情)

那是一群在黑龙江农场工作的社会青年,为了赶到高考的考场,他们拼尽全力,一路赶来,但令人糟糕的是,拖拉机却半路出了故障,他们跑着冲向火车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次爬起……他们的坚持只为了能够争取回城的名额,还有,在一个刺骨的夜晚,背三百斤重的麻袋将小根宝回城的最后一点期望压在了底线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宝失声痛苦,他单薄的身躯,羸弱的肩膀,去争取那微不足道的命运,依靠自我来改写自我的命运,他全力以赴,虽败犹荣。这一群气血方刚的青年,为了奔赴高考考场,为了追逐自我的理想而坚持着,在北方的冰天雪地种,无数次的跌倒,无数次的爬起!从他们的那一双坚定的眼神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性命中的确有意样东西,叫“坚持”!

感动之执着

那是一青年对知识的执着。当听到又要回复高考的消息,大家的心都动了,为了寻找复习书,于是大家商量一齐去偷书。虽然偷书失败了,但是好心的人们还给他们留下了一套资料。当听到广播里面传来高考改革,自愿报考,择优录取的消息,这一群在北大荒呆了整整八年的亲年们,纷纷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曙光,他们想要参加高考,但是老迟却给了他们一个严重的打击,最终他们以绝食的方式反抗老迟。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新生活。

感动之亲情

人们都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在影片中那位慈祥的父亲,被时代抛弃而踉跄地快要站不住的父亲,一个渴望用知识挽救中国的父亲,为了让女儿拥有高考的权利,他不惜私刻公章伪造“出身证明”,这个行为在当时要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但再大的罪他也无所畏惧,他的一片真情打动了女儿,感动了老迟,感动了高招办的主人,同时,也深深地出动了咱们每一个观看电影的人,他有力的诠释了父爱的伟大,是用恒不变的。

在剧中,青年们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令我感动,在那时,想要读书是那么的困难,没有知识就无法改变自我的命运,无法发挥自我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我的理想!因此咱们要把握住自我的命运,抓住一切领悟的机会,刻苦领悟,丰富自我的文化知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春影片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的首映式安排在北大百年讲堂,可谓是恰如其分。原本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许不屑,毕竟这是部主旋律电影。但坐在我身边的一位中年女士,电影开演后不久就一直在低声啜泣,让我也不得不严肃起来,渐渐的发现自己也融入了进去。

电影拍的很唯美,整个画面呈现一种饱和的暖黄色调。故事也讲的很感人,一帮在黑龙江插队的上海知青在得知高考恢复后,力图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男主角潘志友为了让自己爱人安心的上大学假意上考场。他自己交了白卷,因为他决心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来看首映式的估计有不少都经历过30年前的那场变革。在某个时刻,我从二楼偷偷往下看,那抬起头被银幕所吸引的一张张面孔,恐怕很多人都在回忆自己的故事。我发觉自己不是被电影感动的,而是被礼堂里的气氛传染的。不经意间听到的一声叹息一声啜泣都将一种我无从了解的情绪植入我的神经。以至于当陈琼冲着千里迢迢送复习资料来的父亲绝望的哭喊:“证明?你不是历史反革命的证明呢?我已经等了十年了。”我的眼泪也下来了。

至于这部电影是否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情形,我持怀疑的态度。尽管导演江海洋也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在电影里,知青们都表现出来极强的历史自觉性。潘志友一开始就意识到邓小平复出了,要有大变化了。未来茫茫不可知,难道他们就不迷茫么?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回忆的美梦,那些不好的阴暗面都被小心的擦去。至于为何还依旧引起经历者的共鸣,我想大概是因为人的记忆有时也并不可靠吧,我们总是不自觉的会将经历的事情诗意的重构。全然不顾发生时的混乱和荒诞。

我觉得电影里最出彩的要是孙海英扮演的于团长,有当年石光荣的味道。他既是一个思想保守的转业军人,起初老是为知青的高考设置障碍。同时他又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希望这些孩子能飞出去。电影的最后,当他开着重型拖拉机出现在已经绝望的知青面前时,全场响起了掌声。

据报道这部电影的成本在2000万左右。尽管昨晚的气氛很热烈,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电影有着很多硬伤,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导演好像并不在意这个。大家也习以为常。这很奇怪,似乎主旋律电影就注定要情节肤浅,人物单薄。王海兵饰演的潘志友是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作为一个革命干部,他执意要和黑五类的女主角在一起,并鼓励她参加高考离开这里。自己却愿意陪着老团长,扎根在北大荒。我很奇怪,就算是为爱人着想,但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他就不痛苦?他也是个北京知青,就算有献身边疆的志向,他就不挣扎?倒不是说我不相信人性中有高尚的一面,但正是由于人性的软弱,才让稍纵即逝的闪光弥足珍贵。主人公太单薄了,以至于完全掩盖在于团长的个性之下。大概是导演认为中国的观众都很单纯,理解不了人性的复杂性。其次是电影里的一段床戏,尽管很短,有明显被剪过的痕迹。但让我觉得莫名其妙。倒不是说我很封建,认为主旋律电影里不能有床戏。但难道非要拍段床戏,才能证明男女主人公感情甚笃,义无反顾?哎,只能说是李安的《色戒》把中国电影的风气给搞坏了。似乎不拍床戏就显得自己不是名导,不配搞艺术。要说你拍就拍吧,这两个人行苟且之事,竟然连门都不锁。让团长老于逮了个正着。这个剧情安排就太弱了吧。其实在电影里还有不少这样的幼稚情节。知青们绝食抗议老于的霸道,领头的强子非要做革命烈士状:“我没有后台,党中央就是我的后台。”囧,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当然要歌颂,但电影有自己的语言,你直通通的说出来肯定是最蠢的一种方式。

主旋律电影并不是中国特色,每个国家都会有。像《珍珠港》,《变形金刚》这样的好莱坞大片,背后都有美国军方的巨额投资。只是老美太狡猾,很多东西都被隐藏在商业的外表下。其实人物形象是否丰满,故事情节是否出彩,完全是导演艺术功底的问题。不要总是以主旋律做借口拿国家的投资打水漂,这可都是纳税人的钱啊。特别是在当前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肯定还会涌现一大批献礼影片,但如果都是这种水平,甚至还不如这种水平。那可就真的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855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看到网上热评《高考1977》这部片子,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未出生,但想一睹文革结束恢复高考这段历史真容的我,最近很有兴趣地在家看了这部片子,一直以为这种主旋律的片子肯定枯燥乏味,也就最多让我了解下当时历史时期下,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活状况,但是我看完后发现,我错了。更没想到第一遍看完后又抽空看了第二遍。不论是第一遍时的震憾、喜悦和感动,还是第二遍回味时的悲痛、酸楚与羞愧。影片在很多地方着实打动了我,使我感触颇多。归纳下来,共有三大关键词:梦想、奋斗、尊严。

梦想,每个人都有平等追逐梦想的权利!

电影里那群知识青年应该跟我差不多大,但跟他们比起来,我发现他们都比我活得幸福,比我活得实在;挺简单的道理,因为他们比我更有梦想。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们更知道自己的梦想在什么地方;抑或是他们的梦想知道在什么地方实现,他们可以为了梦想连性命不顾地去扛300多斤的大包,可以为了梦想去冒天下大不韪到书库“偷书”,可以从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赶回黑龙江考试。当我看见影片中一群被耽误了11年但仍渴求知识的青年拼命奔跑跟时间竞赛、跟火车叫板的镜头时,真为他们压抑了多年的梦想能得以实现而大快和解恨。这是一个与梦想追拼的画面,那一刻我觉得我这个貌似物质和精神都丰富充实的人与他们的距离相隔实在太远。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可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真的没办法用一句话语精准地表达出来。只觉得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不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中。但这些梦想归根结底却都不是我发自内心的,基本都是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至我思想中的。忽然间有种可怕的顿悟,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意识到这并不是梦想,而是一种欲望,是一种贪婪,是《沉思录》里一直想教导世人需要解脱的一种状态。发自内心的梦想是给人以纯洁的心灵启迪与归属,这与是非成败没有任何关系,而欲望和贪婪则是满足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从简单意义上来说梦想在于发自内心深处的寄托,欲望和贪婪在于别人的眼光。如果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真可算得上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了,别人的眼光左右着我的思想,他人的意见影响着我的判断,客观的事实决定着我的成败。我就是一粒棋子,周围的世界就这样被无形的力量控制着,无人可依,同样也无处可逃。静心思考,如何找到发自内心的梦想源泉,是我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毕竟,有梦才有远方。

奋斗!为了那场高考,有人付出了生命,有人抵押了爱情。

影片所描述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准备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建设,在经历了孤独、严寒、远离亲人的各种考验后,他们认识到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去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于是聪明肯干的番志友,家庭成份不好的陈琼,义气上进的强子,敏感弱小的根宝,都在经历了苦闷挣扎后默默接受了现实。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绩效考核、组织审查、群众投票,为了争几个工农兵上大学的名额,身体孱弱的小根宝300多斤的大包也拼命去扛了,身为女性的陈琼当修路先遣队队长的拼命也当了,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为了梦想、为了将来努力奋斗着。当邓小平同志复出发表讲话,貌似已经习惯了农村小天地的知青们都预感到,一场大变革将迅速在全国蔓延。‘变革’俩字放在21世纪的今天可能不足为奇,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一秒和上一秒也大相径庭。然而十年文革对知识的破坏和对尊严的践踏,已使我们的国家千疮百孔,所以陈琼的父亲会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是我同样经历过高考,经历过高考的艰难沧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不同的是80后的我只能把高考当作我人生中一个必经的旅程,一段记忆深刻的日子,一个为梦想、为学校、为家庭、同样为自己奋斗努力过的阶段。但我想,片中那个年代的人肯定会把高考记忆当成弥足珍贵的财富,因为其中充满着激情,充满着跳跃的心。那一代人经历着时代的巨大变革,从单位推荐、组织审查、群众投票上大学到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上大学,这变化,是很大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个人的奋斗在时代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那个时代的生命太脆弱,如蝼蚁一般,而那个时代的人也够坚强,在十年的磨难中依然维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依然有骄傲,依然有爱情,依然能幽默,依然有改变命运的执着。不去探究他们的动机,相比其它而言,那些无足轻重——单单这份执着地奋斗就足够令我折服了。我感动着,不仅仅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被他们的奋斗精神所折服,他们是了不起的一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中经历过大风大浪仍屹立不倒的一代。

尊严,一个人必须捍卫的东西。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