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风建设在西藏个人观后感(精选20篇)

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对应聘者来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作风建设在西藏个人观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浏览

457

作文

496

两学一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会期短了,议程实了,鲜花没了,横幅少了……务实节俭之风劲吹。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之际,这样的新会风可谓政坛新气象的一个缩影。回首变化,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老百姓的大拇指纷纷竖起来了。国际舆论也普遍认为,中共有能力在变革中达到自我更新。

“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的铿锵宣示,仅仅19天就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建设、赢得良好开局,开启了新的历史进军。从八项规定出台到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从反浪费到反“四风”,在作风建设新征程上,这一代共产党人留下了闪亮的前行足迹。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从参观展览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踏雪访真贫;从倡导短实新文风,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行动是最有力的誓言,正是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我们才能激发以身作则、以上带下的正能量,让作风建设破冰向前。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治理“舌尖浪费”“车轮铺张”不松劲,管住中秋月饼、新年贺卡、春节烟花爆竹不含糊,刚性执纪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让紧箍咒越念越紧;中办、国办加强督查,中央纪委点名通报,截至去年底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铁面问责防止了“破窗效应”,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凭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我们以改作风的成效取信于民,让八项规定赢得了“铁八条”的赞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八项规定针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干部待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亮出了制度建设的利剑。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1+20”制度建设框架,不断织密的制度之笼,体现了中央靠制度抓问题、管根本、谋长远的战略思考,为管住权力、转变作风提供了坚强保障。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解决作风之弊才能变“割韭菜”为“连根拔”,人们才会越来越坚信“改作风不是一阵风”。

历史选择为民务实者,未来属于勇毅笃行者。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继续推进八项规定所开启的历程,乘势而上、乘胜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赢得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更大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夺冠》个人观后感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女排励志电影的历史,是一条振奋几代国民的夺冠之路,是为中国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电影《夺冠》回溯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女排励志电影激情岁月:80年代初百废待兴的中国,女排是激扬国人自信的拼搏之军;祖国日新月异愈加强盛的如今,女排是彰显强国风范的王者之师。《夺冠》是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拍摄,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国家队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大陆上映。

正如郎平教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以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就算风浪再大也要勇往直前。如今,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范畴,它激励着年轻人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年轻人,我们从女排精神学会了什么?

观看《夺冠》学会了坚持。无论输赢都竭尽全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一分一分的先追赶再超越。这不仅是实力的展现,更是对对手的尊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会被琐碎的事情烦扰,会因为环境艰苦而不适应,会因为工作毫无头绪而想逃避,甚至在厌倦期产生时想要放弃。我们应学习女排的顽强精神,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积少成多,脚踏实地将每一步走稳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坚持下去,扎实干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迎接胜利的曙光。

观看《夺冠》学会了迎难而上。逆境中抬起头迎接苦难,不服输不气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奥运赛场上遇到劲敌巴西队,女排姑娘们没有退缩,不慌不忙,坚持自己的战术,一分一分的将比分拉回来最终实现逆袭。在工作中面对难题,我们应该勇于承担,勇于担责,将困难当作自己前行路上的一道坎儿。跨越这道坎儿,我们才能离终点更近一步。

观看《夺冠》学会了团结。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独身不成重”。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之所以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和个人的突出表现固然分不开,但更多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只有女排姑娘们互相打配合,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将个人水平发挥到极致,才能最终汇聚成巨大的合力,往胜利的方向大步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看到作风建设就是从严治党的一面旗帜,党中央通过着力抓作风建设,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是,作风建设不能时紧时松,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抓了一阵后不抓了,之前整改过的“四风”问题会反弹,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因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广蓄电厂职能党支部

作风建设,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这次中央率先垂范,改变作风,起到了真正的表率作用。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支持中央的决定。各级领导,是各级组织的焦点,管理着数量不一的人员,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影响到群众行动上。上行下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就是下梁的参照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用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这是今天中国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承诺已经做出,期盼就是压力。对于承担着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一道必须做出及时回答、有力回答、让人信服回答的深刻考题。我国虽然是一个13亿人的大国,只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八项规定,做好表率,进而带动八千六百万党员转变作风,这一光荣使命就一定能实现,才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天厂运行党支部

作风建设不能是一阵风,要越抓越紧,要求严字当头;作风建设,首先要实事求是,工作扎实。我们要认识到,根治任何沉疴痼疾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进作风任重道远,歇歇脚就可能回潮,松松劲就可能反弹,必须严字当头、连续发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作风建设,如不付出整顿作风的实际行动、传导从严压力,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口号,一阵风。党和国家担起作风整顿的重任,要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的把身边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实处,要“严”字当头。以实际行动确保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确保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实现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信通中心维护党支部

在纠正四风方面,我党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部分党员存在过关思想和松劲情绪,觉得主要规定动作已经完成,后面的工作差不多、过得去就行的心态;仍然存在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有走形、变味的倾向;还有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对该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这些问题警醒我们,作风建设工作越发艰巨,越往后越要持续用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务必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锲而不舍的劲头,在抓日常、抓细微、抓长远上下功夫。

同时,我们应意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旧问题尚未根除,新问题又会产生。倘若不能出重拳、下狠劲、有恒心,纵使前面阶段解决了一些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铲除“四风”。保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警觉,涵养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耐性,才能防止“四风”反弹。

——深蓄公司工程党支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春在战疫中绽放观后感_观青春在战疫中绽放个人感悟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搅乱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更让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寒假。所有学校延迟开学,学生们在家通过网课学习,神经也有些许放松。但是,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却不一样,他们仍然在与疫情作斗争。

几千多名医护人员,组成了几百多个医疗队伍,赶往武汉,参与救治,所有人冒着被疫情感染的危险,竭尽全力救治他人。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吃简单的饭,困了就睡在地板上,为了不脱防护服,他们忍住不喝水,不上厕所。

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叫他们白衣天使,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他们都是生命的守护者,在病毒面前,他们逆行而上,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是最伟大的人,我要向他们致敬。

在危机出现时,一个人站了起来,他就是中国中科院钟南山院士,他说“把所有重病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他多年救治病人的辛苦。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他的讲话,他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必胜的勇气。

据初步调查,这种病毒来自野生动物,所以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乱吃东西,不捕捉野生动物,不吃野生动物!

我相信在白衣天使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下,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大家一起走出家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通过这样的措施提高监督执纪的实效性和震慑力,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触及灵魂,达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效果,从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执好纪,就是要加强监督检查。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执纪机关,只有深入一线,践行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淡泊名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时,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才能防止不良风气发生,从而积蓄作风建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

问好责,是找出问题根源的关键。执纪而不“亮剑”,久而久之,纪律就成了“不通电”的“高压线”,形成“破窗效应”。作为执纪机关,必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对检查发现和群众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唯有严肃处理、严格问责。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形成威慑力,才能让“后来者”望而却步。

把好关,就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长期管理。古人云:“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问责不是惩处作风建设的最终目地,更不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终极目标”。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作风建设需久久为功。执纪机关只有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核心是要注重教育引导、注重制度约束,才能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唯有各级纪检机关时刻站在端正党风的第一线,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才能激浊扬清、正本清源,从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居家防疫消防公开课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火,给予人光明;火,给予人温暖;火,给予人美食……然而,火,也能吞噬一个个生命!当烈焰蔓延全身时,当生灵在垂死挣扎时,当一个个生命化做灰烬时,你是否想过,除了悲伤流泪,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能够预防,能够防止这“凶手”的产生;我们能够挽救,哪怕仅有一个也好。我们必须了解消防安全,这将是我们生命的一个保障。回顾历史,我们“泪流成河”:1987年5月6日,漠河、塔河两县境内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吞并了西林吉、图强、阿木尔3个林业局局址和9个林场,使5万余人痛失家园,211人葬身火海,266人烧伤。整个林区过火面积达104.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近78%)!然而,一切惨痛都是因为人为用火不当造成的。如果是天灾,我们只能惋惜;但这是人为造成的,我们更应当反思:试问,我们当时重视消防安全吗?显然没有,正是有了那次血的教训,我们才重视起消防安全的。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消防安全,它和我们的生命是挂上等号的。也就在那时,人们也才猛然醒悟:在火面前,自我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渺小,似乎一碰就碎,人们往日的宁死不屈、坚贞刚强到哪了?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中,我们只能退让,只能任其宰割吗?不?我们能够制止,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都说“星星之火,

能够燎原”,哪怕是小小的火苗,我们都轻视不得,我们必须防止任何一点星星之火落入易燃之处,不在荒郊野外燃起火种,不随地仍烟蒂,不留下未完全熄灭的火源……

关注每一个小细节,才能为消防安全尽一分心。现实生活中,消防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清明节在山区烧纸钱、放鞭炮;到郊外野炊时架起的柴禾;家中长期插着的饮水机插头;无电之夜的蜡烛焰苗;忘了取下的充电器……这一系列的小问题,都可能引起大火,危及人们的生命。当火灾发生时,拯救人们性命的是消防战士。他们一次次冲进火海,身体的温度一次次上升,眼睛被浓烟一次次“蒙”住,却坚持一次次救出火中受难的人,谁也不明白,下次,他们是否能安全地出来?一切只是未知,一切都无法预料。每次火灾救援,都是去了一趟鬼门关,或许,他们会留下陪阎罗王聊天,“流连忘返”;或许,他们不甘生命的逝去,会再回来!一个个生命战士的背后,流过多少泪!他们的家人在操烦、在落泪、在叹息……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为了不给消防队员带来那么多的“危险任务”,也为了不让爱自我的人流泪,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消防安全,从根本上抵制火灾,让生命延续!焰火,你吞噬了生命;消防战士,你挽救着生命!让我们共同关注消防安全;共同驱走无情的烈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了。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日军用个种火器射击里燕子江边来不及逃散的5万多难民,顿时血肉横飞,尸体遍地。日寇将搜到的数万名青年绑缚下关煤炭港枪杀,然后将尸体抛入长江,鲜血把江水染得赤红。

日寇还将被困在幕府上的男女老少5.7万多人用铅丝捆扎,驱至先关草鞋峡,先用机枪密集扫射,再用刺刀捅死伤者,最后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浇洒煤油,以火焚烧。日寇还把中国人当作实弹射击和练习的靶子,甚至开展“杀人竞赛”取乐。有两名日军少尉进行了谁先用军刀砍杀100名中国人的比赛,结果分别杀了105人和106人,军刀都缺了口。在灭绝人性大屠杀中,惨遭日寇凌辱残害的妇女不计其数,日寇用了各种残酷的手段,杀害了30万南京人民,整座南京城成为尸横遍地,瓦砾成堆的人间地狱。这就是震惊世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永远会记住这个血债。

71周年过去了,我们回想历史,纪念胜利。同学们,历史就让它永远成为历史,不要再让历史重演,我们应“勿忘国耻”、“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开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寒假10课个人观后感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是国家精心培养的花朵。幸福地沐浴在祖国和煦的阳光下,高速生长;我们,是祖国点钟的太阳,给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生气蓬勃;我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给国家锦上添花的重任,一往无前。因此,我们应该不负祖国的栽培,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什么是新时代好少年?是在祖国的光芒下无所事事的人吗?错!真正的新时代好少年是集礼仪,奋进,进取于一体的少年!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就应该讲礼仪。面对老师,我们应该主动鞠躬问好——老师们让我们学会了知识,让我们能更好地报答祖国;面对父母,我们应该早晚问安——父母生育了我们,让我们沐浴在祖国和煦的阳光下,让我们能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历代讲礼仪的人很多,比如汉文帝刘恒,有“亲尝汤药”的故事,这不就是对父母的礼仪吗?汉文帝重礼仪,使他与汉景帝的统治被称为“文景之治”。连一国之君都讲礼仪,我们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怎么又能不讲礼仪呢?礼仪,让国家有大爱。礼仪,同样是新时代好少年的基础!

但是,有了礼仪,而没有奋进,我们能称为“新时代好少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了奋进,才能让自己给国家奉献。奋进,可以说是成为好少年的屋脊部分。

曹植曰:“翳轻躯而奋进兮。”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还应该奋进!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向着知识的天空飞去。现在已经不是原始社会了,而是崭新的知识的时代!唯有知识,才能让国家更加富强!而这样重任,就在我们的肩上!为了国家的富强,我们应该奋进!凭借着这股精神,我们可以像闻一多先生的“读书成瘾”一般,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把时间换为知识;也可以像“韦编三绝”的故事一样将书本变为知识而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为国出力。所以,我们应该储蓄知识,以待到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是没有不奋进的理由!

但是,有了礼仪,有了奋进,我们就是新时代的好少年了吗?不一定!仅有这两样,我们只能说是未来可能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人,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还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颗想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心。

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不把一切时间用在学习上,还可以将心思放在放在更多的地方上。如果只会读书,那不免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应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可以多看新闻,了解国家的动向;我们还可以多读读军事杂志,跟上国家的步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证能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博学的,进取好少年!

晓礼仪,明奋进,知进取。让我们集三位为一体,共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典型事迹片《要幸福就要奋斗》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一步一个脚印”,想要获得成功,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们的中国何曾不是这样呢?先辈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让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

在以前的旧中国,老百姓们居住的房屋都是用茅草盖的,只要一起风,就容易倒塌;老百姓们当时吃的饭菜大多是野菜、馒头,每顿饭都不能吃饱;老百姓们每天出门都提心吊胆的,时刻害怕着外军的侵入。当时旧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比我们现在新中国的生活好多了。

在现在的新中国,人们居住的房子都是用钢筋水泥做成的,即使是狂风暴雨也吹不倒;人们吃的饭菜顿顿可以见肉,顿顿可以吃到饱;人们每天出门都是大摇大摆的,毫不害怕。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变好了,都是用先辈的努力拼搏获得的。

在旧中国时期的领导者,虽然可以顿顿吃好,但还是和老百姓一样,不顾自己的疲劳,一直在为老百姓们操劳。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领导者之一,在旧中国时期没少为老百姓们操劳。毛泽东解放了旧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走向独立自主。邓小平用精明的外交,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困局,开放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波劳累,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以上这些人物在旧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为中国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师好》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校新县首府实验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也包含了学校领导对我们全体教师成长的殷切希望。为期三天的学习,让我享受了一程全新的、难忘的教育之旅。

因为内容太精彩,我时时陷入了如痴如醉的聆听,所以,这几天的学习笔记,我记得并不是很多,可是此刻留在我脑海中的那些美好的瞬间却很多很多……

8月26日上午,我校荣幸的请到了超人静——陈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线教师加速成长的N条途径》的报告。整场报告听完后,我想用这样的三个词语来形容我心中的真实感受:美好、温润、蓬勃。

她用自己纯真的教育情怀、鲜活的教育事例为身为一线教师的还有些茫然的我似乎打开了一扇美丽的天窗。

从这扇美丽的天窗里,我仿佛嗅到了花香,仿佛看到了教育的蓝天、白云。她让我知道,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享受教育的人,方法不是那么难,但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守望、去修炼。

她那满是注脚的19年的成长历程,再次让我悟出了一个最真实的道理:你所看到的那“岁月静好生欢颜”,你所仰慕的那行走在优秀之林中的洒脱自如,都是因为对抗过无数次的风雨后而沉淀下来的包容万物的云淡风轻。

做寻根的教育,做扎根的成长。愿与"静"同行,努力成为像她那样享受美好的人。

难忘的,也有师德报告团等来自于乡下的几位老师们的情真意切的诉说。

即使环境再艰苦,可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因为心中有自己的教育梦,所以,可以以苦为乐,这无一不是在书写着最美的教育青春。

难忘的,还有我有幸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代表为在坐的那么多优秀的同仁们,诚惶诚恐地完成了《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儿》的简单诉说,从而又一次勇敢的挑战了自我。

难忘的更有像邵家国主任等教体局领导和我校的黄庆友校长、刘建良校长等各级领导们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师德师风全面又生动的讲解,他们那谆谆教导是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为师之道上都能不偏离正确轨道,走好走稳脚下的每一步,他们的那份殷殷之情,拳拳之心,不容辜负。

学习不易,我们且学且珍惜。

最后,我想借程静老师报告中的那段让我眼前一亮的话来告诉自己,在新的学期里,怀揣美好,从心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同心战役”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年前正在和妈妈准备去泡温泉的行李,在我纠结选择哪件泳衣的时候,妈妈接到小姨的信息,确定小姨被隔离了。

这个消息把我家过年的愉悦气氛全收走了,我和妈妈放下正在收拾的行囊,妈妈跑到书桌前开她的电脑,查资料找信息,我也紧张的跟着妈妈后面满屋跑。

小姨是医院的护士,在22号她们住院部接了一名武汉回来的病人,在23号确认了这位病人是有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姨和他们科室接触这位病人的医生护士都要被隔离做14天医学观察。

妈妈看了一些新闻更紧张了,催我给小姨打视频电话,接通小姨视频,我就先叫了起来:“小姨你怎样样你有被传染吗”小姨微笑说:“我此刻确认没事。开始我们也异常紧张,有些害怕,可是我们是医护人员,既然工作让我们已经接触到了病毒,我们必须勇敢,此刻有更专业的传染科医护同行接管了病人和对我们医学隔离,相信他们的专业,我们要更加配合我们的同行。我们是正常的医学观察,有被传染的可能性,也有携带病菌的可能,所以我们需要做2周的隔离。你们别紧张,好好准备过年,你们也需要听取专家的提议减少外出,尽量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出门要戴口罩。”

和小姨视频结束后,我看到妈妈没有那么紧张了,安排好小姨家妹妹在舅舅家的生活后,妈妈和我商量取消我们的度假。妈妈开始办理出行退票,同时给度假村酒店电话咨询推迟出行的办理手续。办理完所有的流程后,妈妈说:“此刻各地对这次疫情的重视度很高,办事效率真的能够点赞。”

在每一天和小姨的电话视频里得知小姨和她的同事都没有出现症状,这样再有五天他们就能够解除隔离了。小姨说他们解除隔离后就要上班替换此刻一向在医院值班的同事,一线的医生真的累坏了。

应对疫情,医务人员也会害怕,但他们还是会冲在最前面。在小年夜上海医疗队员也踏上了出征武汉的列车。在疫情面前我明白,医生不愧是保护我们平安与健康的天使。

“对抗病毒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我们大家的职责、智慧和信心,与战斗在一线的勇士们共同战斗——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根据凌海市畜牧兽医局领导的指示和安排,我们白台子动监所组织观看了反腐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该片4集,给我的感受颇多。

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使我深刻了解到,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党的作风问题十分重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恰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优良的党风成为了凝聚党心和民心的力量。如果党的作风出了问题,那么便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也播出了实际案例,直接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悔悟,同时还有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专题片中还首次披露了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侈浪费的情况。片中还由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披露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针对这些案件,专题片中也不乏受访者,他们之中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的观点,多元的视角,为观众全面的呈现了“作风建设在路上”开展以来不平凡的历程。

看完前两集使我更加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意义重大而又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党员,为民服务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因此,作风建设不能只在一朝一夕,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才能更好的做好畜牧兽医工作,为老百姓的养殖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夺冠》个人观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在1月19日,电影《夺冠》首映礼开启,并且还发布了片尾曲。这部由陈可辛监制的影片能在春节档成为最大的黑马吗?成为了大家最期待的事情。而巩俐在出席这次首映礼的时候,身穿着黑色的运动服并且素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夺冠》的演员阵容除了巩俐之外,还有黄渤、彭昱畅、吴刚等等,他们也在首映礼中出场。据观众透露,电影中最引人泪目的地方,是女排的训练、日本夺冠以及新女排相互鼓励等这些地方。

巩俐在现场的状态也比较好,她在刚刚开始女排拍摄时,就曾亮相在观众面前,酷似郎平的北影,让大家记忆深刻,所以,大家对巩俐老师的评价十分高。

而在片尾曲中,歌词也非常燃,“不想变成粉末”等等。但是众多网友在已经发布的预告片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就是《夺冠》的拍摄地选择的地点是天津大学。

郎平站在台阶上面对新闻记者发言的一张图片,背后的建筑就是天津大学的1895行政服务中心,也叫做天津大学杏荪楼。

因为天津大学的创始人是盛宣怀,他字杏荪,所以命名为杏荪楼。它的外表磅礴大气,设计的尺度把控得非常好,让人感觉到大气的同时又不失一股亲切之气。

后面的第二幅图中,郎平身穿红色的运动服,在一栋大楼前仰望灯光。这栋建筑的外观一看就觉得十分特殊,非常吸睛,由八根圆锥形的建筑当作外表支撑。

这一栋是天津大学的综合体育馆,建筑由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和游泳馆两部分组成,环抱式的结构沟通着建筑的南北和西东。

第三幅图是女排运动员们在晚上进行训练。这个地方是天津大学公共大厅的屋顶,非常有几何形状的美感,并且将光线运用得十分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党性党风的洗礼,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按照上级部署,紧密结合动监系统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着力创新,扎实推进。集中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束,也是形成践行群众路线新常态的开始,我们将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做好动监工作,促推区域发展。

作风代表实际行动,作风好坏决定精神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对一个干部的印象,优在作风,劣也在作风。好的作风像一面旗帜,能够激发创造力、凝聚向心力、提升战斗力。好作风是“抓”出来的,就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明奖惩。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庸懒散”等现象,我们坚持早防范、早提醒、早纠正,防微杜渐,让好作风在“严”字中养成。我所针对作风建设及时对各科室开展督查活动,自我“挑刺”。监督内容包括上班时间有无迟到早退、玩游戏、网购等与工作无关的现象,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反腐倡廉工作风险排查,深入查找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履责、律己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让全所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好作风是“带”出来的。所谓带,就是传帮带,核心是领导做表率,先进典型当标杆。党支部一班人自觉做到“四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心,不起贪欲;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批条子乱要东西;管住自己的嘴,不接受他人吃喝宴请;管住自己的腿,不到不该去的地方去。坚持用身边典型“正衣冠”。每年所里都评选出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工作突出、业绩显著、思想进步的同志作为优秀党员、优秀职工,让这些先进党员、先进职工的事迹给其他职工起到“带”的作用,树立了先进典型。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看上去熟悉、听上去亲切、学起来容易,在全单位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发了大家比成绩、拼干劲、争一流的热情。

好作风是“做”出来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风是思想政治素养的外在表现,加强作风建设不能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争创一流,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真正的好作风。我们通过开展宣传走访活动,从基层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确定实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实施领导干部坐班带班、为每名干部职工做出榜样;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不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更重视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建设的学习。注重以温馨关怀鼓舞人、激发人,努力培育全所良好作风。发展是硬道理,作风是硬条件。我们将用好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切实锤炼好作风,努力开创凌海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闪亮的名字2024最美教师发布仪式》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透过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职责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护法的人民教师。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群众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透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就应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透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金刚川电影观后感或个人启发

全文共 2586 字

+ 加入清单

毫无疑问,《金刚川》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战争场面的调度,让我们感受到国产战争片焕然一新的电影工业体系。

而更为让人动情处或许在于,它仅用一座“桥”的战争保卫战,就让我们穿梭到历史的当时语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残酷下的家国情怀,士兵勇敢。

一、 “桥”下英魂共铸情

和建国后拍摄的大量抗美援朝战争片不同,《金刚川》没有选择某个标志性的英雄,比如邱少云、黄继光;同样也没有呈现某场标志性战争,比如金城战役,以及充满传奇性的奇袭白虎团战斗,而是取材于一次“知名度不高”的桥梁保卫战。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金刚川》整部电影的故事,那便是:在一天不到的时间内,敌人不断炸毁桥梁,而我人民志愿军不断修筑桥梁。

时间短促,空间局限,让这段修桥的故事很难拍出花样来——但导演管虎剑走偏锋,抛弃了一般战争片中的线性叙事,选择了四个单元三个视角来撑开故事,而前三个单元中的时间完全重叠。

显然,他想要在视角上做文章。

第一个单元叫“士兵”,以李九霄饰演的刘浩作为主角。

他原是打算到正规战场杀敌拿勋章的步兵,结果因为前方工兵修桥遇阻,被上级命令作为工兵的替补。

刘浩从杀敌心切,不愿服令,到最后身先士卒,拖着木头修桥,只为突显这段载重桥修建给人的第一印象:艰难。

第二个单元是“对手”,以美国飞行员希尔作为主角。

极为少见的是,在塑造这一角色时,影片并没有将其作为十恶不赦的反派展现,而是将他的归乡思切、恐惧无畏等复杂心情在小小机舱内加以展露。

在他不断俯冲扫射和轰炸载重桥,致使其一次次损毁后,却总能看到志愿军将其迅速修好,无疑暗示了这座桥给人的第二个印象:坚韧。

第三个单元是“高炮班”,以张译饰演的张飞和吴京扮演的关磊为主人公。

讲述两人用明暗两架高射炮,拼死守卫主力部队过桥的故事。在此过程中,操控两架高射炮的十来名炮兵不是被战斗机的机枪打成血块,就是遭燃烧弹轰炸,身体变焦。

这一段镌刻着桥梁的第三个印象:残酷。

艰难,坚韧,残酷——

管虎在同一时空中,借由三次不同视角,不断反刍这不到一天的桥梁修建,目的只有一个:用“桥”这个极具象征意味的建筑突显志愿军的意志。

所以在第四单元“桥”中,之前对于这段载重桥不同侧面的聚焦开始合拢,最终以视觉惊人的“人桥”恢弘而出,让人领悟到这座看似不起眼的木桥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通过这一巧妙的谋篇布局,管虎和郭帆、路阳三位导演,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70年的果敢和勇猛。

二、电影工业的奇迹

令人惊讶的是,虽为主旋律电影,但相比于其他筹划已久的影片,《金刚川》明显是一次“急行军”。

从八月份开始拍摄,到上映前不久刚完成后期特效,一共只有三个月不到的制作时间。

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拍摄一部精良的战争片,确实非常困难。毕竟,就算是八十年代黄金时期的香港电影工业,都很难在此制作周期内完成A级大制作。

然而管虎等三位导演,及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人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迅猛发展——他们不但在短时期内磨合好各自相差巨大的导演风格,更是在兼容并包的前提下,将各自的执导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管虎善于挖掘人性中瞬间的情感张力,所以由他执导了张译、吴京主演的部分“高炮班”篇章。

两位高炮兵在短暂的一天中,从戏谑调侃,内里深情,到生死与共,慷慨就义,这种情感冲击波在他以往的《斗牛》、《老炮》中,令人动情。

路阳偏好于在大场面调度中,找寻悬疑感和紧张气氛,因此由他执导了李九霄、 邓超主演的“士兵”篇章。

上百士兵的前赴后继、紧张而有秩序地藏匿,是为了突显李九霄饰演的士兵内心的不安,这在路阳执导的两部《绣春刀》中,时常以武侠打斗场面而亮眼。

至于郭帆,一部《流浪地球》足以看出他对于科幻场面的掌控能力,自然由他来执导“敌人”篇章。

他让美国空军一边保持着恐惧与愤怒的情绪,另一边在质感真实的空中俯冲翱翔,不但增加了影片的叙事维度,更令整个《金刚川》抬上一个档次。

当然,在导演们的风格共融外,让片中情感覆盖上一层凝结体的,其实暗藏于本片的故事设定里。

颇有意味的是,本片一开始交代的战争背景,与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有所出入。片中将这段桥梁保卫战安放在著名的金城战役前夕,数量庞大的我军步兵急需赶赴金城的主战场,进行反攻战。

可实际上,金城战役发生在1953年的7月份,而真实的载重桥修建工事发生在1953年5月份,和金城战役并无直接联系——而电影之所以将金刚川的桥梁修建和金城战役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为了增强“胜利前的黑夜”这一情绪积累。

也正是基于这一“移花接木”的改编,让不少深谙历史的影迷,体味到本片炸裂的视听效果之外的,由附属的战争史彩蛋带来的紧张和急促。

三、国产战争片的先河

而对于本片三个视角四个篇章的叙事手段,有些影迷或许会认为,这和诺兰在《敦刻尔克》中采用的非线性策略甚为相似。

表面看来,它们都是分为三个不同视角,都是战争题材,可一旦细致分析,便会发现两者差异极大。

《敦刻尔克》中的三个视角有着三种不同的时间容量,用的是交叉剪辑;而《金刚川》的三个视角都处于同一段时间内,采用的是单元篇章形式,各自分开,单独讲述。

所以,《金刚川》是把不到一天的桥梁抢夺战,视为一场盛大的舞台剧,选用三台不同的摄影机各自捕捉,将每一个关键时刻对于不同人的意义进行离析,试图让我们看到战场中每一颗流弹带来的人性侧面。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每一单元中的红色字幕——比如:“B26轰炸桥体”、“榴弹炮远程轰炸桥体”、“喀秋莎远程轰炸美军基地”、“延时炸弹引爆”、“B29燃烧弹轰炸桥体”这五次重大战事。

每一次战事发生,都会在三个单元中出现,但是给予每个人的意义截然不同。

比如:“榴弹炮远程轰炸桥体”让“士兵”篇中的刘浩所代表的步兵大后方丧失多条性命;而对于“高炮版”篇中的张飞来说,主要是警惕意义。

因而,《金刚川》开创了中国战争片里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段,它在保持小切口的叙事焦点外,让我们在同时空里的三种不同视角下阅尽生死炼狱,将情绪不断堆积,直到最后的第四篇章一泄而出。

这种强大的共情空间,正是本片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当我们看到无数的先烈,为了能够让步兵将士顺利通过,为了令前方战事早日结束,他们一个个前赴后继地组成人桥,从半截身子掩在水底,到肩膀作为肉梯,支撑上面的战友铺陈桥面。

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幕,不但体现出如今中国电影工业再现历史的强大能力;更是让当年的战斗精神,穿越历史,附着到大银幕中,令我们足以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2406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5年1月7日至8日,我在家观看了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

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现将观看心得总结如下: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专题片中还首次披露了30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

侈浪费的情况。片中还由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呈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披露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 观看之后,不禁回想起当年高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的基本要求。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习近平同志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是对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

出的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要求,以必成的信心、严抓的耐性、常抓的韧劲,围绕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党、干部群体积极响应,通过“照照镜子,

正正衣冠,治治病”及时寻找自身不足,积极转变工作、生活作风,团结群众,把解决群众主要问题重新放在首要位置上,干群关系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把好作风回归作为新起点,永葆党群同心同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的强劲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要越抓越紧,要求严字当头,作风建设,首先要实事求是,工作扎实。我们要认识到,根治任何沉疴痼疾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进作风任重道远,歇歇脚就可能回潮,松松劲就可能反弹,必须严字当头、连续发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作风建设,如不付出整顿作风的实际行动,传导从严压力,鞭策务实作风它就只能是一个口号,一阵风。党和国家担起作风整顿的重任,要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的把身边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实处,要“严”字当头。以实际行动确保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确保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实现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转作风,根子在思想上。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

模糊认识厘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持。在带着三个问题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思考,地税事业应该如何发展?地税事业发展究竟为了谁?地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坚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地税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党的作风建设,需完善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作风转变。加强作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启发自觉,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规范。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拓展作风建设新境界,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过于原则,要量化标准,细化规定,尽快丰富和完善规矩,具体到让人看得见,摸得到,照着镜子就能做,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工

作中,使评价作风有依据,检验作风有尺度。建立真正可以贯彻落实的改进作风的建设制度。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

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

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

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把这种热情完全投入教育事业中。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纳税人、为了纳税人的满意是重点和关键。活动有时限,但教育活动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社会、学生、家长满意度。

作风建设活动虽然取得了成绩,但还有一部份人在打小算盘,时不时出来折腾下。这样我们就必须认识到搞作风建设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没有快捷式,更没有完成时。只有把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才能将优良作风植入每个干部心中。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依法执教,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作为一名党员,要率先垂范,积极工作,努力创新,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党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四风问题、作风建设,似乎是一个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话题,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干部出现作风问题的事例举不胜数。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加强吏治,痛恨腐败,为何作风问题还是屡禁不止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反省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高压反腐工作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古人有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车覆了不少,但“作风”恶习依然屡禁不止。这或许与“部分领导干部忽视了加强自身的修养,水波逐流,忘记了从政为官的初心,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有关。当前,官场存在一种对群众利益不维护、不作为、慢作为,遇事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的不良现象有关。很多人喜欢高高在上,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的享乐主义。机关呆久了,慢慢变得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日渐淡忘,一步步走向了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道路。

为何官员敢视作风问题为草芥?天不怕地不怕呢?触犯戒律,违法乱纪,或许很多程度上是受侥幸心理所支配。何为侥幸心理?有一个诙谐而富有哲理的解读:它是“对必然性的怀疑,对偶然性的期盼”。人们往往自我认为,犯戒的人总以为自己犯戒的环境是隐蔽的,犯戒的手段是高明的,不会被人发觉。但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掩耳盗铃的自我欺骗。违纪、犯戒,这是客观的,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凡是客观的东西都是“可知”的,可以被认识的。“鸟飞有影,蚊飞有声”,违纪、犯戒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总会被世人察觉。因为党员干部违背党纪国法,说到底,就是违背“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就必然受规律的惩罚。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加强作风建设,营造清风正气的政治生态,势在必行。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蚜虫吃青草锈吃铁。”吏治腐败、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根基。因此,我们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与毅力将作风建设推向巅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习俗、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习惯。

“路漫漫其修远兮”,落实作风建设任重而道远。因为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显得格外重要。“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去“苗头”。同时,要勇于较真、敢于亮剑,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作风”及其变种原形毕露、失去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晚8点,我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纪录片。这部电视专题片反应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

专题片共4集,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民风淳》。片中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看了此片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要持之以恒。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作风建设成为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坚决整肃“四风”的坚定决心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第一,好作风具有实践的品格,是在千辛万苦的实践中,在挫折与失败的磨难中,甚至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千锤百炼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的行为自觉控制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物所喜,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诱,不做碌碌无为的庸人、争名夺利的俗人、搬弄是非的小人、损公肥私的罪人。

第二,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养树立良好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通过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不断熏陶自己,触动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三,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首先自己做好,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树立良好作风,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单位及部属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作风问题上,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党员干部要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不盲目攀比,不断筑牢思想防线,努力做一名作风好的党员干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为学生服务是教师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良好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基本要求,从自身做起,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是我毕生不懈的追求。我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经常反省和剖析自己,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脉,要实实在在做人做事,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47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至今言犹在耳:“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到规范出访……八项规定本身就是“正风入微”的新样本,开启了“改变中共、改变中国”的革命性时刻!《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第五部分“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为深刻理解当下的“新风新政新常态”提供了原创思想和原始依据。

深刻理解作风建设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基于这样的战略认识和大局意识,才能对作风建设的历史使命、根本任务和重大意义做出准确判断。

顺应民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如果领导干部弄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后果就严重了。”可以说,八项规定担当了“破墙锤、封刀鞘”的重要使命。美国《星岛日报》社论称,自从中共十八大闭幕以来,中共执政团队身体力行“约法八章”,意在打造反腐、亲民、尚俭、改革的形象。在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下,作风建设成为链接党的建设资源、有效传导压力的“路由器”和风向标。

倒逼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息息相关。许多问题,看起来是作风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他还举例说,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有效采用信息化技术,保障公平公正公开,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等,就有大量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做。在这种战略方针下,“中央纪委一键通”的互联网平台横空出世,“开门正风、上网执纪”蔚然成风。“网龄不长”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接连获得“中国最给力党务政务网站”、“最具影响力政府门户奖”等。美国《洛杉矶时报》还报道称:中国共产党想出了一个21世纪的解决办法,利用手机应用程序(APP)将最新反腐信息送到用户的手机上,每20分钟就发送一条。实践证明,中国“纪律部队”以新机制打通群众参与反腐的“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和群众路线在互联网新媒体上有效延伸,党心民心在网络监督改革中不断激发和凝聚正能量。

严明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立规矩守规矩,是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重大战略指针和重要实践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他还指出八项规定是“很重要的规矩”,其定位就是对中央政治局的“新人新办法”。而且,“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人抓起,从人做起,也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守纪律讲规矩上升到新的高度,并指出党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纪、法律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通过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广大党员群众普遍感到“党的好作风好传统又回来了”,这是遵规守矩的集体效应,也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明显效果。

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2013年初,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评价习近平首次出访时,特别注意到中国新领导人作风之变:“这一路的讲话,套话少了,比喻多了;道理少了,个人的理解多了;‘大论’少了,小故事多了。”这只是被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习氏新风”之一角。由此及彼,听言观行,方能全面把握《摘编》有关作风建设的思路和原则。

以上率下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指导思想是从严要求”,“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他谆谆告诫全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八项规定发布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进行了十八大后第一次离京考察,用实际行动为八项规定“打样”:深圳考察行程约150多公里,途经多条交通主干道,全程不封路限行;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未封路清场,没铺设地毯,前来游玩的游客大呼意外……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就是责任的担当,就是“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故事起点!

小中见大的问题导向。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摘编》中收录了他作为“作风建设总设计师”的“第一人称”告白,如“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中央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等等。正是在这样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之下,公款月饼、贺卡、鞭炮等“小微题材”,成就了共产党人作风转变的“宏大叙事”!

行胜于言的实践特色。作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言行、知行、德行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一段精彩阐述:“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大家担心防范‘四风’的制度能不能建立起来,是不是有用,是不是‘稻草人’?行胜于言。”今天的作风建设始终在“群众眼皮子底下”,有效增强了党的公信力。201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3085起,处理7174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646人,所有数据均在2013年高位运行基础上接近翻番。特别是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横下心来正风肃纪的“外溢效应”,倒逼党员干部知止、收手,群众眼中“看得见的歪风”在加快销匿之中。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作风大考”,正风肃纪的实际行动正在做出最好的“回答”。

认真落实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研读《摘编》可知,作风建设战略定位已成,基本原则已定,那么,以怎样的战术安排和行动要求,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攻坚战?

抓常。解决“四风”问题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常抓不懈,即“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二是紧抓在手,即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际工作中,持续抓节点、抓日常,以突出问题的“清零效果”带动作风全面好转,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常抓作风建设的有效举措。日前,中办、国办联合派出12个督查调研组赴16个省区市、6个中央和国家机关、6个中央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督查调研,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常抓不懈、严防反弹,类似的专项治理、专题督导等已在各地区各部门常态化。

抓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我们看到,中央纪委宣传部主抓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登陆央视,抓住万庆良、付晓光等典型案例进行“原生态”剖析,在事实真实、细节真实中形成深度教育警示;江西省纪检监察机关抽调1300余人,组成400多个暗访组,到机关食堂、农家乐等深挖细查,发现问题线索753条,查实问题291个;浙江省杭州市纪委通过到名胜古迹抽检车牌等举措,细致入微地排查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节日腐败”;福建省永泰县纪委组成督查组,到土特产专卖店细查销售发票,捕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公款送礼等违纪线索……正如《联合早报》刊文所称,“习式整风”最大新意在其“实”,就是将整风目标确定在可以具体检测的项目上。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在作风建设实践中已成广泛共识。

抓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存在一个“一抓就好、一放就松”的怪圈。所以,正风肃纪必须抓长、长抓,久久为功,孜孜以求。这方面的典型是中央纪委官网建立的月报制度。每月定期公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具有公告栏和荣耻榜的双重定位。定期“刷数据”的过程,也是警示教育的过程,对党员干部知止、知戒、知惧,起到直抵人心的倒逼作用。而且,每月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可让决策机构洞悉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科学制定出后续行动方案。如2013年10月的月报中,公车违规使用查处数量占到31.7%,占比最大。公车问题“上榜”引起广泛关注,反映出当时“领导干部认为用公车不违规且法不责众”的心态,促使加大治理力度,为新一轮公车改革方案“打了前站”。

共同关注作风建设的推进方向

众所周知,八项规定是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标的“第一声集结号”。王岐山同志曾指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八项规定要做成本届向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上交的‘名片’”。细读精研《摘编》,可进一步领会正风肃纪的目标方向和愿景。

两种力量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可以预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新方略为代表,正确理论和创新理念的“真理力量”不断彰显,必将与作风建设呈现的“人格力量”相互映证,成为一个大党走上强党之路的重要标志。

两种手段共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治标,就是要着力针对面上‘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治本,就是要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由是观之,一手抓严格执纪监督,以钉钉子的精神与“四风”顽疾“死磕”,一手抓常态化制度建设,针对干部“办公室内外、八小时内外”的问题源扎紧“规矩笼子”,将成为打造作风建设“升级版、加强版”的必由之路。

两种风气一体净化。党的作风与社会风气相互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辩证指出:一方面,“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另一方面,“不良习俗根深蒂固、无孔不入,很容易给党员、干部带来不良影响,绝不能小视。要旗帜鲜明同陈规陋习、顽瘴痼疾作斗争,以党的优良作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好转。”诚如众见,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使得全社会面目一新:会议开支大幅缩水,公务消费奢费减少,高档饭店“放低身段”,奢侈品消费遭遇寒流,炫富晒奢的任性行为如过街老鼠……长此以往,一如《摘编》所载:“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假以时日,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新生态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党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今年上半年重庆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有关工作。

重庆市委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常委会60多次研究作风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措施,每半年听取一次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情况的汇报。市委常委和市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市上下行动坚决,措施有力。今年以来,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标准不降、要求不松、力度不减,持续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党风政风民风持续改善。

会议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保持头脑清醒,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麻痹思想和懈怠心理。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经常抓、长期抓,严格标准、严明纪律,把好思想关、行动关和知行合一关,持续不断抓好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让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信念、一种习惯,成为全市上下的一种风气、一种氛围。

各级纪检部门要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开展好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当前正值区县、乡镇、村(社区)集中换届,要把换届作为对作风建设成效的一次重要检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严守换届各项纪律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