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孔子的作文(精彩20篇)

中考结束后,哪些满分作文就会变成人们热议的对象,小编收集了家有孔子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594

作文

433

我眼中的孔子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里评价圣人,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不会计较。可我绝对不是在孔子背后戳脊椎啊!您老人家千千万万不要梦里找我。今天我在天桥中央站了好久,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都有要紧事似的,各个行色匆忙。可怜的人啊,你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吗?每个人出生时都光着屁屁,现在却狠不得用数张面具包裹自己。

又是一阵堵车,我突然想起了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游说时他坐的什么车呢?条件好了也就是快马加好车夫。也许他的马听懂得欣赏诗歌,马夫兴许还会玩弄个古典打击乐。谁让孔先生的嘴能说会道,马听得多了都知道不上进很没面子。

每天孔子早早的起床,抹些盐在牙齿上,利于预防口臭,以便听者受益。事实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食宿在路途中。这样他必然会象鲁迅所言“他一定有胃病”。古代没有马路,道路坎坷,吃完饭就颠簸必然会得胃病,只可惜当时没有马丁宁,科学也见证了他的死因的确与胃病恶化有关。平时按时吃饭的确很重要。我看大家饮食规律的没几个。居然还有经常黑白颠倒的。一定要注意啊。

孔子根本没有想过做圣人,他只想国民以礼相待,过上共产主义的日子。只怪他思想太超前,一不小心成了至圣。亚圣孟子的偶像就是孔子。虽然当时没有模仿秀,但孟子也以惊人的毅力走过了偶像的人生之路。顺便发扬了一下自己的风格,与孔子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看来选对了人生方向对以后的发展极为有益呀。看孟子发展的多好,这就提醒我们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有些东西对你不一定有用,花钱报一堆学习班上的不少,没用!

之后我离开天桥,去了老地方KFC。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见面了。我经常在那里看书。看看手里的果汁,想想我可以做平稳的汽车,可以上网和朋友分享一天的快乐,真的没什么好羡慕孔子的。他应该很嫉妒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北京孔子庙观后感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即神秘又壮观的孔庙。看着人是越来越多,我的心情也是越来越激动。

人都到齐以后,我和曲梦鸽,李如一等一同进入了孔庙。首先一眼望见的就是孔子的尊像,下面有着他的介绍。

接着右边的碑文,保留的完美无暇。那儿的老师说这是以前元,明,清三代的进士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同学们也都纷纷相继拍照。然后,我和同学又进了"圣贤屋",那里有好多关于孔庙和孔子的书,还有一些孔庙的装饰品。接下来,我们还到大殿前,参观了一些诗词名画,看到了以前历代的科举产生的著名人物。最后,我们来到了大殿,在那里,有人给孔子“磕”了几个响头。

天气虽然炎热,但我们还是高兴的。我们虽然没有完全参观其中的内容,但就如灰太狼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孔子,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说起孔子,大家一定为之敬重;说起孔子,大家一定激动不己。

从古至今,涌出无数的哲理家、思想家,但令我最敬佩的还是我们的孔子,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言行,都可以令我们学习。

我认为他是一个爱好学习,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他可以向任何人请教,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甚至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成为他的老师,这完全体现了孔子谦虚,勤学好问的精神。孔子说过"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程,它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了孔子学到老活到老的品质,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习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的道理。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从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败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还赞美了孔子的德行,把孔子的思想品德比做日月光照天下,可见孔子的人格魅力。

孔子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我们把孔子的精神永远留在心中,学习孔子身上的精神和态度,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孔子故里看日落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去泰山和黄山观看日出,曾经去科尔沁和鼓浪屿欣赏月色,也许是生长在孔子故里的缘故,我更钟情于孔子故里的日落,钟情那斜阳的光芒——绵长而绵长,钟情那暮钟的声音————悠扬而悠扬……

在孔子的故里,无论孔庙、孔府,还是孔林,当你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在人头攒动中,落日熔金时分,你会自然而然地品味日落的味道,也是其他风景名胜不能替代的。

灿烂的斜阳下,千年的柏树更加参天而耀眼,孔子墓碑更加气派而神圣,大成殿更加宏伟而厚重。

处处挤满不同国籍来膜拜夕阳的游客,因沐浴在金色的暮霭中,人人显得凝重,静静地翘首以待,目送西沉的太阳。极目远眺,一派浩大壮阔的宁静,一片雄浑苍茫的沉寂。

当橘红色圆球完全隐没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向着西方久久静默。也许是人们感恩于自然、感恩于孔子;也许是对自己的一天能有如此绚丽的结束而欣慰!

爱因斯坦心仪的表妹艾尔莎对爱因斯坦说过:我天天盼望着和你一起观看日出,踏进月色,走入日落。以至于艾尔莎死后,爱因斯坦仍保持着早看日出、晚看日落、夜看月色的习惯。也许日出是希望,月色是浪漫,日落代表着厚重而绵长……

一位哲人说过:生命如∏(∏=3。1415926858…数学符号)。生命和∏一样是无限不循环的,是韵律的,是约数,也是确数。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正如今天的日出日落,日落是日出的前奏,日出是日落的开始。人类,就是这样在循环往复中,踉跄前行……

暮晚的钟声又敲响了,田野的风便轻轻的来了,寂寞的小路远远的向未来伸展,静谧的夕阳悄悄的露出脸庞,那是一首黄昏的小诗——一首古老的小诗。

“黯淡的天空铭记着人们的一天的汗水,这样的时节,我写下今天的日记;我已忘记了点点滴滴的事故,徐徐的风撩拨我的思绪,西天边,挂着孤独的斜阳;我把这夕阳写进我的梦,我把这思念叠起,古道上,游子是否还在低吟?夕阳下,断肠人在哪里?人们拥抱着夜的眼睛,轻吻夕阳的额头,那一片宁静里安放我们的精神皈依……”

太阳西沉,一束束斜照的阳光,在苍穹的映照下,从森森的拍林中流溢出来,带着两千六百多年的古老与漫长,和孔子思想的道德与光芒,还有齐鲁文明的凝重与辉煌……

孔子故里的日落,让人留恋而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1200字:《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37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纯属个人意见,不知道该对谁说:

第一、形象和场景刻画:

关于周润发和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认周润发演技比较好来的,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有余而宽厚不足。而历史上那个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还不错。

对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门道,我想的就是两点:一本片中齐鲁卫等各国的都城、村落明显不同,反映出了经济实力和民风民俗的差异,比那种看不出发生在那个城市的现代剧好很多。二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春秋时代似乎最北边的小国燕也是在现在北京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他周游列国应该都在黄河附近或者以南,为啥后半段那个雪花飘飘的,象东北的冬天啊?

衣服:孔子的衣服和徒弟们的、国君们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没见过把一大堆蓝色珊瑚珠纷纷扬扬挂一脑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还从一排蓝色珠帘中走出来。

第二、电影与历史和着作的契合:

因为这个阶段在读论语,所以还是有些感想的。

开篇处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和鲁国国君说的那些话,差不多都是论语或者相关原文,不过改换了环境,比如该和冉有说的,对鲁国国君说了,这个也算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个漆思弓开始可是难坏了我,印象中完全没有这个人啊,回家一百度原来就是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这个,古代人有姓名字号。所以有点乱,其实着名学者知道漆思弓=漆雕开,看乐和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开,编剧就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人,直接叫他漆雕开就好了么?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话吧?),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这个要么大容易拔高成假大空,要么容易让编剧留下南子对这个境界作何理解的大漏洞。

孔子的诸位弟子,传说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剧中露脸的有那么几个。已经说过了的漆雕开,正冠后亡的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的子路。文质彬彬的孔子最喜欢的颜回、有管家感觉的冉求、着名孝子曾参、被夫子称赞总有办法的子贡,被孔子打击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还有孔子的妻子儿女,其实这里要说导演也很不容易,光是找到年龄形态气质都符合的演员估计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啊。

关于颜回之死,我印象中论语中没有颜回是怎么死的的论述,只是说颜渊死,子哭之恸。回来百度一下,也是没有史料记载,导演安排他为了在冰河中救起竹简被冻死,于情还是不错的,但是细一想,还是发现了bug:论语中有一段,颜渊死了师兄弟们要求孔子用自己的车给颜渊改成棺椁,孔子回答,孔鲤(孔子的儿子,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影片字幕是锂字,而书上一向都是鲤鱼的鲤。)死的时候,有棺而无椁,按亲疏远近我应该给儿子而不应该给弟子,而我谁都不给的原因是,我和公卿们共同出行的时候,按礼数我的车不能比他们差,我只有一个车了,要保留。按这段的意思,颜渊死应该在回鲁国以后。(因为流亡的时候,孔鲤生死孔子是不知道的,而且流亡当中也不会有公卿并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偶像我崇拜——孔子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崇拜周杰伦——一个名声大振的歌手,有的人崇拜宇航员,有的人崇拜达官显贵.....而我与这些人都有不同,我崇拜的偶像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的文学巨作几千年来广为人们传诵,他就是孔子!

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那时诸侯混战,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学说思想。

“仲尼不可毁”这是孔子的弟子子张的心声,因为当时社会动荡,甚至有人诋毁孔子,能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中坚定下来实在难得!

孔子的学说并不是毫无缺点,但他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而且重大的影响,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花费毕生心血钻研孔子的学术思想。

我最近正在拜读孔子的一本巨作——《论语》。这本书中蕴含着很深刻的哲理。它突出的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我十分喜欢这本书。书中每一句话都可以堪称经典,我尤其喜欢《论语.学而》的一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是说人应该去敬重德行,而不应看重容貌,事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事奉君主能为此献出生命。的确,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高完善品德,能达到这一点的人,就是一位有所学识的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比较广泛了,但一些文化垃圾也会随之而来。和古人不同,现在的很多人都沉浸在泛娱乐中,享乐主义侵蚀了全身,从此也失去古人的那种纯净的世界,准确地说是精神世界,而在孔子的书中,能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得到一种心灵的回归。我很喜欢这种灵魂得到净化的感动。

我不向往一个明星的浮华,也不想要一种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这样会令一个人堕落,失去原有的纯净的灵魂。我只想要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纯净世界,而这一切,我在孔子的书中、在孔子的身上找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走近孔子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崇山,高峻巍峨,万众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归之。《论语》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星光璀璨,给人以无穷的智慧源泉;《论语》是四季不同的风景,多姿多彩,让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我读《论语》就感到常读常新。例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句,青年时期读之,觉得孔老夫子很好学,很快乐,很温和,是个好老头。及至中年再读,依然不变对老夫子的基本感觉,然而又多了几分其他情愫,从老夫子那“老之将至”中感到了一丝秋意,体味到些许惋喟,有点凄美,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几十年,说长则长,说短则短,可以是“长夜难明”,也可以是“白驹过隙”,全在自己。你人生目标坚定,日夜兼程,唯恐来日不多,你就会脚步匆匆,眨眼“赛程过半”。你年纪轻轻,暮气沉沉,目光呆滞,袖手漫游,年步“老成”,看破红尘,就是只给你三十年,你也觉得太长。

我们要学习孔子,他有理想,爱学习,有毅力,乐观处事,热情待人。这些又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也是年轻人最需要补充的“生命一号”。当然,中年人、老年人都应该好好学习孔子,多读《论语》,向圣人靠拢。虽然做不了圣人,但心中常有圣人做伴,肯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向圣人靠拢,沾点圣人灵气,长此以往,口惠心香,肯定会慢慢将原来的“我”超越得很远很远。长期坚持,我们离圣人就会越来越近,与圣人一同前行,就会真切感受到圣人的思想,分享圣人的情感,品味圣人的境界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一提起这个名字,就想起了此刻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它没有美国片那么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么虚假,它只是一部记载着春秋时期的乱世英雄历史巨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情节,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

在我感觉中,《孔子》这部影片,就像让两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弟子们,重新回到人们的眼前,让我们来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当中孔子的聪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乱世中。让敌人防不胜防。但是人毕竟也有好人,也有坏人,孔子被绝情地赶出鲁国,艰难地周游列国。这时,他的弟子颜回,抛弃了自我的金钱、地位、名誉、背井离乡与孔子一同流浪。没想到的是他的弟子们居然也效仿颜回的作法,跟随孔子四处流落。弟子们这种爱师甚于自身生命的精神让观众赞叹不已。之后,他们整天饥肠辘辘,吃尽苦头,受尽苦难,但是没有一个人放下,没有一个人说“不”。甚至只有一碗几块肉的汤,他们也互相推让,他们的坚强和执着更打动了每一个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临了,这一天他们需渡过一条冰封的江面,在江心处,突然间,冰面崩裂,正驾驶着马车的颜回和一车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这时,善于游泳的颜回并没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头栽进冰冷的江水,拼命捞起老师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从水里抛出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弟子们撕心裂肺地喊着颜回的名字,告诉他快上岸。但是平时总是遵从孔子和同窗们的颜回,这一次没有听从。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颜回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抱住竹筒,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抛出水面。最钟爱的弟子永远离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绝,他把打捞上岸的颜回紧紧地抱在怀里,在几个小时里,徒劳地自我的体温来温暖着颜回冰冷的遗体……颜回用自我的生命演绎了儒家的“仁”和“爱”,诠释着“忠”和“孝”。此情此景,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心灵无不为之震撼。颜回的壮举,无时不刻的昭示着们,珍惜知识,崇尚文化。之后,孔子和弟子们,理解鲁公的忏悔,又回到了鲁国。从此孔子与政治隔绝,成了教育家。孔子临终前最后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在不一样人的心里必定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孔子》这部片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后的苦处。一个中国人若不懂点孔子,即便不说是不合格的中国人,起码是缺乏教育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给孔子的一封信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虽然与您相隔宇宙那么遥远的距离,但您的大名却家喻户晓。

我记得您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它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它使我明白了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的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在学习的基础上的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孔爷爷,是您让我领悟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当然,您教会我的不仅这些。你还使我明白了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后两句中含义深刻,使人从中获益不浅。这让我想起了柳公权。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后,不断揣摩,将颜体渗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长。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柳体。倘若柳公权一味效仿于颜体,而不顾其弊端。就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体啊!所以,我明白对待一切事物,就要运用您的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标尺,放开眼光去学习和处理,只有这些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会限制泥潭,一误再误。

您教会我们很多,您的思想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熠熠生辉的,注定也要恩泽后世。

敬祝您快乐,永世幸福。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孔子文学奖”面向海外内外诗人、联家、作家、书画家征稿启事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为促进中国文学艺术界繁荣,让更多的诗人作家、书画艺术家,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大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缅怀先师"讲信修睦”的理念及文化人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信条。由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楹联教育杂志社、中国文学杂志社、中国孔子书画院、济宁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宁市兴唐诗书画研究院主办的2016年第三届中华 诗赋联书画名家孔孟故里行暨“孔子文学奖”自即日起面向海外内外诗人、作家、书画家隆重征稿

一、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的国家级、国际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二、“孔子文学奖”颁奖典礼暨中华诗赋联书画名家孔孟故里行作为2016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于9月28日隆重颁奖。

三、主要内容:文学作品题裁不限,诗歌、辞赋、散文、对联、书画均可,内容必须健康向上,以讴歌孔子人文精神,即昌德政,尊礼法,致仁和的大同思想。新诗歌200字内,散文章500字内,以短小精悍为主。格律诗以《平水韵》准,如用中华新韵需注明"新韵"字样;词一般以《词林正韵》需注明词牌;对联符合《联律通则》的要求。届时,将诗、赋、词、联、书法作品镌刻在孔子文化碑廊中,永久展示。

四、“孔子文学奖”正在面向海内外诗人,作家,书画家征稿,敬请投稿,截止日期:2016年9月15日,投稿电子邮箱:zgyljyzzs@163.com(来稿时请一定要在主题栏内注明“孔子文学奖"或"祭孔大典"征稿字样)

五、组委会在收到征稿后,将组织评委认真评审,确定“孔子文学奖”获得者后,将向获奖者发出参会邀请。

六、“孔子文学奖”获得者将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在孔庙举办的“祭孔大典”仪式,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

七、活动日期:2016年9月25日至29日。25日全天报到,26日上午中华诗赋联书画名家孔孟故里行开幕及辞赋讲座(龚克昌)。26日下午参观太白楼,东大寺,老运河,晚诗词讲座(鲁驼)及诗歌朗诵会。27日上午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书画展,参观孟庙、孟府,27日下午参观孔子诞生地尼山、晚楹联讲座(蒋有泉)及大型歌舞会。28日上午参加“祭孔大典”并参观孔庙、孔府、孔子文化园,28日下午参观宝相寺,晚“孔子文学奖”颁奖典礼盛会。29日一早离会。

八、嘉宾待遇:

1、凡参加会议的嘉宾均免费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2、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的个人简介和作品将入选《作品集》;《中国楹联教育》杂志、《中国文学》杂志将开辟专栏集中刊登嘉宾作品及活动盛况。为嘉宾优惠出版个人诗词楹联书画作品集。

九、会务费:

1、每人1860元/人,银行汇款:开户名:济宁市兴唐诗书画研究院,开户行:济宁银行开发区支行,账号:03011 2011 0000 1812

2、邮局寄款:山东省济宁市火炬南路7号七星假日酒店6楼6299室李全成(收)

邮编:272100

务必写清本人姓名,地址,邮编及电话。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孔子大典”字样,孔子大典席位有限,报名从速。截止日期:2015年9月15日(以汇单上当地邮戳为准)。本次活动费含活动期间的食宿,参观游览,交通,门票,联谊,讲座,代表证,证书,孔子大典,会议资料,纪念品等全部费用。

十、酒店地址:

山东省济宁市火炬南路7号七星假日酒店。

线路一:济宁曲阜机场下机后乘坐大巴至体育馆换乘公交33路到七星假日酒店。

线路二:到达济宁火车站,打车至七星假日酒店(10元以内)。

线路三:到达兖州火车站后乘城际公交车到济宁北站,打车到七星假日酒店(15元以内)。

线路四:曲阜高铁,出站后向西北方向行50米成曲阜高铁B1至济宁北站,打车到七星假日酒店(15元以内)。

联系电话;0537----- 2679977 李全成:130 1293 9879 赵争先13562710989

七星假日酒店:0537-----6996777

详情参阅;中华诗词二0一六年第七期第79页 中国楹联报二0一六年七月七日

中华诗赋联书画名家孔孟故里行组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中考历史故事素材:孔子的年少时期

全文共 386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少年时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我国私学的最早创办者、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死后被历代统治者(秦除外)所尊崇,他就是一代圣人——孔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千古的圣人,其少年时期却也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

在讲孔子少年时期生活之前,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孔子的家世:孔子的祖先为商王朝的后裔,周朝时期被分封在了宋国。孔子的先人们便一直在宋国做国君,直到宋厉公时期,其先人‘弗父何’才舍弃君位,禅让给了宋厉公。但就是这样,他的先辈们依然在宋国位及高官,数次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种状况直到孔子的第六世祖孔父嘉那儿才发生了变故。乱臣华督发动叛乱,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几个亲信携带着他的唯一子嗣——木金父逃难到了鲁国。这也就是孔子家族为何由宋国来到鲁国的原因。

来到鲁国之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才在鲁国扎下了根。到孔子老爸叔梁纥那会儿的时候,混得还相当的不错。曾经在陬邑这个地方担任过大夫一职,虽说陬邑这个地方并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混了个中层领导来当当。

后来,由于在攻打宋国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叔梁纥的名声还曾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但是,爵位也罢、名声也罢,都不能弥补叔梁纥内心深处那块阴影——年近六旬的老汉,至今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一个自己家业的继承人。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叔梁纥为了得到一个儿子,为此也没少想了办法。他先是娶施氏之女为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施氏先后为他生下了九个女儿;眼看施氏没有生儿子的本事,他又娶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是给了他一个惊喜——生了个儿子,但紧接着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儿子腿脚不灵便,天生残疾。

一个立有赫赫军功的大夫,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残疾人,尤其是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到时候别说是上战场打仗了,自己能够走路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叔梁纥再次向别人求婚。这次找到了不远处的颜氏家族。颜家只有十六七岁的的小女儿颜征在,是个非常喜欢英雄人物的少女,自愿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叔梁纥。这一年,叔梁纥六十六岁。

或许是上天眷顾了一下叔梁纥,在二人祈祷于尼丘山不久后,颜征在就怀孕了。她腹中孕育的正是那后世鼎鼎大名的孔子(当然,这一点此时她是不知道的)。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孔子出生三年之后,叔梁纥就生了重病。此时,他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的小儿子——孔子。因为在他心中,肯定有这样一个计划:我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包括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格斗技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梦想,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带着无限的遗憾,叔梁纥离开了。留在世间的,是他那九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一人残疾)和三个寡妇。

既然丈夫都已经离开了,那我们也就分开吧。为了更好地照顾孔子,他的母亲颜征在离开了先前的那个大家庭,离开了陬邑,带着孔子一块搬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在这里,孔母一边给人家做些简单的家务(缝洗衣服),一边照顾年幼的孔子。

由于颜征在自己在母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全部教授给了孔子。当然,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和礼节有关系。

孔子五六岁之后,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所以玩伴并不是太多(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于是,小时候的孔子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当其他孩子都在玩简单的群体游戏的时候,年幼的孔子却在做着那些相对来说有些高级的游戏——演习祭祀(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祭祀,这是一个很隆重也很繁琐的礼仪过程。年幼的孔子竟然玩起了这种高级别的游戏,这在一般人的眼里可是大为震惊的——小小的一个孩童,居然会搞这些东西,真是太不简单啦!

由此看来,孔子的智商要比一般的孩童要高,理解能力要比他们也要强。

之后,懂事的孔子在学习、游玩之际,也常常去帮自己的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看到母亲回家之时的疲惫身影,孔子总会很是懂事地帮母亲去做按摩、倒点水……

慢慢的,孔子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他开始瞒着母亲去外面做事,争取替母亲分些负担。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在孔子眼里,只要能挣钱、只要自己能够干得动的,他从来都不挑活儿。肮脏和辛苦,这不是我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所应该顾虑的。

于是,年幼的孔子干起了其他孩子所不想干的脏活和累活。每当其他孩子吃完饭外出玩耍嬉笑的时候,孔子正在别处忙碌着。当然,为了让母亲放心,他总会比母亲早些回家。

所以,孔子在后来给自己的弟子讲自己年少时期事情的时候,每每感叹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这样,孔子和母亲在曲阜生活了十四年。年幼的孔子从母亲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基本的礼节、如何做人、如何节俭等等。当然,自己从多年的“打工”历练之中,也学到了很多:如何为人处世、平等、仁爱等等。

但是,就在孔子正感受着伟大的母爱的时候,病魔悄悄地找到了他的母亲。孔子十七岁那年,母亲颜氏不幸离世,留下了年少的孔子,孤独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

母亲死后,孔子又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埋葬母亲?

有人说了,到埋葬他父亲的地方把两人合葬不就完了吗?

是啊,孔子也知道,这些礼节方面的事情对孔子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孔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父亲埋葬的地方。其实,孔子之前也曾问过自己的母亲这方面的问题,但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下葬的具体地点。

或许有些人不会相信,认为这不可能,身为妻子的颜征在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埋葬地呢。但现实告诉我们,她确实是不知道,因为当地有一种风俗:年轻的妻子,在丈夫死后是不能参加丈夫的出殡仪式的。

于是,这就导致了孔子一直到母亲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埋葬在哪儿。

年轻的孔子,依照他所知道的礼仪,在家中给母亲置办了一个灵堂。三天之后,他把母亲安放在了自己用所有积蓄买来的一口棺材里。

随即,那个棘手的问题让孔子煞是苦恼:询问当地人,没人知道,因为你是在父亲死后才搬过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想去询问陬邑人,可是自己当时搬出来的时候才三岁,不可能记得小时侯住哪儿,到处打听又不太现实。

于是,无奈的孔子把母亲的灵柩停放在了一个大路口——五付之衢,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所有过路人的身上:希望有知情的好心人来帮助一下自己。

还好,没多长时间,陬人挽父的母亲听说了孔子的感人事迹,便亲自赶来告诉孔子他父亲当初的埋葬之地。原来,当时她的儿子挽父,曾经参加了孔子之父叔梁纥的葬礼,知道他的埋葬之所。

于是,孔子才得以把父母合葬在一起。

这里需要特意说明的是,整个这个过程,都是孔子一个人在操办,帮忙的人其实并不多。

埋葬完母亲,孔子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守孝。然而,就是在守孝刚刚开始不久,孔子又受到了他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的侮辱,但他对此事却相当的无助,没有任何说法。

就在孔子母亲去世不久,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特殊人才茶话会。这次宴会,邀请的都是鲁国的“士”。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各国的统治阶层:诸侯——卿——大夫——士。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士”,就在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虽说它在统治阶层的最下面,但它也有自己特殊的待遇:不用交税、不用服杂役,还可以按月领工资等等。而且“士”还是统治阶层的后备人员、储备干部,一旦国家需要招募一批新的管理人员,那么他们将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咱们再来回看一下孔子的家世:先人是宋国国君,就后来不当国君了,那也都是卿大夫,位居统治地位的高层。就是拿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来说吧,那也是陬邑大夫,好歹那也是个大夫。而且按照当时子承父业的继承法则来说,孔子长大后也应该是个大夫,最起码也应该是个“士”。

但是,就连孔子这个“士”的身份,居然也有人提出了怀疑,给与了否认。当孔子听说季武子要招待国内的“士”的时候,很是高兴,自己还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如此重要的社交活动。一旦自己参与其中,那就意味着人们承认了我孔丘的地位,而且在此还有可能结交很多名流,更甚者到时候还有可能成为储备干部,进而走向仕途。

于是,孔子穿着丧服,披麻戴孝的就来到了季武子家门前。令他没想有到的是,他竟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阳虎。阳虎此时是季武子的家臣,说白了也就是个大管家。当他看到披麻戴孝的孔子像个愣头青一般,二话不说就往门里走,当即便伸手拦住了孔子。然后就对孔子的身份进行了询问,最后的出了结论:这是“陬人之子”。

“陬人之子”,这是当时很多人对孔子的称呼。因为孔子之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时人都称其为“陬人”。又因为孔子此时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名气,所以人们都像现在称某某家的小孩为“某某人之子”那样,称呼孔子为“陬人之子”。

这一称呼让孔子很是愤慨:自己的身上还贴着父亲的标签,他们还在拿自己当小孩来看待,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回事。

于是,不管孔子怎么说,阳虎就是不放孔子进去。

于是,孔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自己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辱。

然而,无权无势的孔子只能把这股恶火咽在肚子里。回去之后,除了为了生存做些小工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而此时,孔子已经苦学了将近三年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此后,孔子抓住一切可以的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孔子的所学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没错,这也是当时一项不错的谋生手段)、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等等。

很快,孔子博学以及知礼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曲阜地区。不久之后,孔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的高级贵族学生——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孔子道德的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什么?它是一种习惯吗?它是一种风气吗?是的。道德,更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一种可贵纯洁而又美好的品质。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就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十分善良,有道德的人。而本性是一样的,每个人的习惯却相差甚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人都可以做个有道德的人,做个文明的人。但是,普遍现象却是没几个人能做到。而更多数的人则还没有发掘出埋藏在心灵最底处的一颗善良的种子——道德。

就像这样一件事:逛街时,常能发现在离果皮箱不到两米的地方,扔着一个食品包装袋。人人从它的身边路过,却对它视而不见,极少能看见有人将它捡起,丢入旁边的果皮箱中。这虽然只是举手之劳,却有几个人去干呢?那能捡起它并将它丢入垃圾箱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道德,并不是让你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想必同学们都会背,可有几个人是真正实践到生活中的呢?不要看这好事小而不做,不要看这件坏事小而做它。越小的事情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孔子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今说过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一书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中起着相当大的一个作用,,作为治国之本的“论语”被世人所推崇,而它的作者——孔夫子,在数千年之后的现在依然是万人敬仰的至圣伟人,因为他的经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个中国的核心。简而言之,中国的文化极大地受到了孔圣人的影响。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才站稳脚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张扬,它是慢慢潜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所以朴素的也只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实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会披上羊皮,迷惑人们,它只是支持着事物最根本的本质,而没有半点虚假。。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心说虽被天主教支持但最终却被日心说压倒一样。孔圣人便是真理的缔造者,如果我们去看他的画像的话,很易看出他具备着所有智者和长者的气质,朴素无华,简简单单的衣着,就像个极普通不过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层次,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之人且早已领悟天地人之道,应该说这就是君子的表现,所注重的是心灵世界,而凡人为名利操劳,图的是物质世界,简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由此一想,要是没了孔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着书中这样写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也就是说,论语是人们通向幸福的航标。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变得靓丽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这部电影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向没机会看。昨日午时,学校说全体师生一齐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裂开了。刚刚好,颜回、马与书一齐,“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我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可是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那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的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那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我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必须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立刻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我能做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故事300字:孔子的故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许多名人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读起琅琅上口的《论语》,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看了《孔子》这部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的了解,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涤。

孔子出身于鲁国,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主张礼仪仁和。当时的社会极其混乱,孔子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随后的十四年,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并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爱面子,怕丢脸。因为爱“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时候会变得不懂装懂。我以前也有这个缺点,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可又怕他们说班干部还不认真听,所以,就一直把题目憋在心里,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来,我发现这个缺点实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会的题目越积越多,脑子里一片糊涂,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现在,我再也不会不懂装懂了,上课认真听,遇到难题先思考,实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把每一道题都想清想透,成绩也在一点点的上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学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从孔子的一句话想到的_1000字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提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做错,也要引起重视。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也曾经提出这个观点。广开言路,虚心地接纳各个方面的意见,是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统治阶级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明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如齐威王,虚心地接受了邹忌的意见,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于是进谏者门庭若市,一年之后,大家的意见都说完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于是其他的诸侯国都来朝见,齐国不动一兵一卒,而战胜于朝廷。

唐太宗身边有个魏征,上了许多奏疏,绝大多数被唐太宗采纳,并且按照建议,兴利除弊,国家大治,唐朝初年的国力,十分强大。

历史事实证明,哪个时代重视采纳老百姓的意见,不闭目塞听,哪个时代的政治就非常的清明,哪个时代的国力就会非常的强大。与此相反,如果闭目塞听,阻塞进谏之路,哪个时代的政治就会一塌糊涂、乌烟瘴气,甚至搞得江山倾覆、国破家亡。周厉王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

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的统治者,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知道独占财利,却不懂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谁想独占它就会触怒很多人,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周厉王的暴虐无道终于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愤慨,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并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秦始皇也是如此,他把那些平时叽里咕噜的有不同意见的儒生活活地埋掉,把诸子百家的书籍烧掉,实行愚民政策,其结果,逼得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不要说当代社会不会出现这些事,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文化的摧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的政治家们,可千万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孔子电影小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丰碑──孔子_700字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在遥远的东方,屹立着一位贤者,他就是孔子。他是一位历史的巨人,一位文化的巨人,一位思想的巨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世界2500年。

他是一位好学的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这一句古训感染了其后所有的学者。

自幼他便不耻下问,每事必问。为了丰富知识,他拜了各行各业的人为师,因此而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他推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主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感受“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教导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后人所传颂。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一改过去的教育方式,先后培养出3000多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为后之教育界流传。

他是一位提倡“仁”的政治家。仁者爱人。“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他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相互团结,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当他听说百姓宁愿被虎吃也不愿意被统治者剥削时,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他是一位“贤”的思想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整理编订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周易》,后称五经。他还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成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言论被弟子编进《论语》,千古传诵。他开创了儒家文化,影响了其后封建社会的发展。

他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子》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周五下午,我们五年级在学校多功能厅集体观看《孔子》纪录片,这部电影令我很受教育。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今天孔子,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精髓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