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陕西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优秀20篇】

浏览

3050

作文

29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门前都必须挂上一束菖蒲、艾草和大蒜头。我家也不例外,爷爷清早便去菜市场买来菖蒲和艾草挂在了家门前,听爷爷说,这样可以驱蚊除虫,驱灾辟邪。

粽子是每年端午节都不可缺少的食品。端午节前一天,奶奶就包好了粽子,而且这些粽子的馅料多种多样,有蜜枣馅、肉馅、豆沙馅······听了奶奶这一番介绍,我垂涎欲滴,真想快点尝到这口味多样又好吃的粽子。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端午节。这天中午,奶奶把刚出锅的粽子端上桌,我便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拿了一个,捏着这滚烫的粽子,我始终舍不得放下。我把粽子上缠绕着的线解开,剥开粽叶,酱色的糯米展现在眼前,还油光发亮。我张大嘴巴一口咬下去,哇,真香,糯米在嘴里糯而不烂,连我平常最不喜欢吃的肥肉都吃起来肥而不腻。不一会儿,一个粽子就进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这粽子里有糯米的香,粽叶的清香,馅的香,这些香味交织混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了粽子,我们一家人还去看了赛龙舟。现在人满为患,讲话声、议论声不绝于耳,划水声、助威声响成一片,我也跟着人群一起为他们加油助威。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吃粽子,因为粽子的味道使我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伙都在家里忙着过端午节。我们姊妹几个也聚在母亲家过节吃饭。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小妹嘴快,先说起来了,还是小时候过端午节热闹,一个礼拜前就有过节的气氛了。那时候农村交通不太发达,好多小商小贩就来村里卖红枣和糯米,天天上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家里买了红枣和糯米没有。买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学去给别的同学炫耀,粽叶皮是不用买的,我们那有个芦韦塘,勤快的人还可以打上卖给贩子,过端午节的钱就有了。

那时我们那很少包粽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就开始煮粽叶皮,泡糯米,洗红枣。到了天快黑,大人就开始包年糕了。我们就在旁边凑热闹,吃红枣。蒸年糕也是个技术活,包好了年糕在水里煮一晚上,也不会散开,端午节早上打开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会散开,端午节就没的吃的了。不过我们从来都不担心,母亲包的年糕是村里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实。

年糕包好了,要开始煮年糕了,说包年糕是技术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从晚上差不多十点开始,要煮到半个夜四五点,那时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户户为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树根,晒干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烧一个小时。到了端午节的早晨,等我们起来,母亲已经炸好了油饼,从田埂上?回了艾叶。院子也扫的干干净净。

看到我们起来了,母亲就用油饼包上一大块年糕给我们吃,黄灿烂的油艾叶插在大门口,这阵各家各户人差不多都出来了,小孩子都拿着父母前面买好五彩丝线开始编五彩绳,老人说是“长命缕”,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脚?,谁的漂亮就说谁可以长命百岁。

家里有出嫁一两年的女儿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娘家来,没小孩的娘家还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会做好香囊给弟妹,传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丝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的香囊。女儿有小孩的,娘家妈妈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听,做的却很非常精致,鞋面是黑金丝绒的,红布包边,鞋前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丝线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驱瘟之意。

现在过端午节了已经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节日了,条件好的就出去旅游去了,没时间的就大家伙聚在一起吃饭,就算过端午节了。小时候的热闹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气把花说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到,小时候过节的那种期盼,那份发自内心的悦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话现在我不是太喜欢吃粽子,吃的最好吃的一次是在庐山,那是刚爬过山,从当地的一个山农那儿买的.,不知道是饿的缘故,还是粽子太小,还是和同学争吃的缘故,那粽子真好吃。从那以后经常吃粽子,但是再也尝不到那样好味道的粽子了。

吃的最开心的一次,是一个朋友送的,很多,吃了很长时间,但是不好吃,仍然回味那山农的粽子。想忘掉那粽子的味道,但是总是在回味。

有一个小的愿望还能吃到的是庐山的粽子,那个味道真的很好。虽然我知道可能永远不能吃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陕西民俗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习俗的内涵与作用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一)陕西生产习俗相关的有祈富求福迎神赛会等活动。如《天禄阁识禄》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返,谓之‘迎富’”。我国古代以社、稷为土、谷神,立社(祠)祀奉,“春祀秋尝”,祈赐丰收。

(二)与伦理有关的习俗也很多。“慎终追远”,敬礼祖先方面,有清明节扫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麻姑献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与“腊日”祭先等。

在敦崇伦常、和睦乡里、重视姻亲方面的习俗也比较多。对骨肉至亲,除元旦合家拜尊长、拜弟史、叔(媳)拜嫂,除夕合家守岁,对童稚有“压岁钱”外,出嫁女儿、女婿、外甥、外甥对母家、岳家、舅家逢春节、麦熟、忙罢、中秋要拜年,“看麦熟”“看忙罢”“送(中秋)节”;母家、岳家、舅家则对女儿、女婿、外甥逢灯节、暑夏、端午、重阳要“送灯”“探夏”“送(端午)节”“送(重阳)糕”!另外在和睦乡里方面,也形成了许多“善里亲邻”的风习。春节时,家拜之后就是出拜、相互邀约饮宴。《咸宁县说》;“元旦,士大夫风兴吉服拜祖先毕,以次拜父史,出拜师长、新族;齐民亦然。”

此外,关中地区,新婚后还有“新婚妇拜户”的习俗。

(三)健康卫生文体活动习俗方面,腊月二十三祭灶后要“扫舍”、迎接新春,各地很普遍。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少年士女、全民分别以各种名目、形式作文体活动,以娱悦身心,增进健康,且各有特色。

(四)岁时节令中,慰孤,施舍和开展公益活动的习俗也有许多。如清明节的拜扫孤坟、无主坟。逢节舍饭,各地也比较多。

(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省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历史人物以至域外人物也逐步进入民俗生活,以至于专门立会,进行追念。其中如:

①追念女娲氏“炼石补天”的“补天补地”,就很普遍,且产生较早。

②二月二日是药王庙大会:《西乡县志》记述说:“二月二日高坪寺药王大会,男女毕至,踏青选胜,采野菜供食”。其他如耀县药王山等地都有此会,传说二月二日是孙思邈生日。

③清明寒食扫墓,除注入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外,也扫军墓。

④端午节,吃棕子,赛龙舟,饮雄黄酒,除前者注入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后者因有了“白蛇娘娘和许官人”的《白蛇传》故事,更加印证了饮雄黄酒祛邪避灾的效应,而使这一习俗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端午节竞渡,也极热烈。

[以陕西民风民俗为话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习俗:赛龙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20**年的那个端午节吗?端午节哪天,中山举行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那就是赛龙舟

端午节那天,人们陆陆续续地赶到岐江河边准备观看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他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观看精彩的赛龙舟比赛。

幸好那天我和妈妈来地比较早,抢到了一个看赛龙舟的好位置。不到一会儿,岐江河边已经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看,那些龙舟有些还是旧的,带走一些传统的“味道”。而那些新龙舟外表刻着几条龙,只见那些龙张牙舞爪,活灵活现,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是强大的!

不久,龙舟比赛开始了,听见裁判有力地喊“1。2。3。开始!”赛龙舟的运动员就使劲地出力划,看那些水花四处飞溅,就知道他们是有多么地卖力了。只听见河岸上的观众们热情地叫喊“加油!加油!加油…”正在比赛的人也在铿锵有力、有节奏地喊“一二,一二,一二…”他们听到站在船头敲鼓的人用力地敲着鼓“隆隆,隆隆,隆隆…”就像火把点燃了他们激情的灵魂,越喊越大声、越划越有力,比赛也就越来越精彩了。眼看他们每个队不分上下、穷追不舍,到底会是哪个队会赢呢?答案即将揭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三号队的队员们多么配合、多么团结。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号对比其他队略胜一筹,结果是三号队脱颖而出取的了第一名。随着岸上观众们的欢呼声,三号队的代表迎着一颗骄傲、自豪的心,走上了领奖台……

比赛结束后,人们满怀欢喜地回家了。随后岐江河恢复了平静。人们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耳畔的鸡啼声又一如既往得响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描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把我送到奶奶家过端午节。我和大家讲讲我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吧!

包粽子

我和奶奶包起了粽子,包之前,奶奶告诉我说:“今天,我要教你包粽子

听完,我立马包了起来。包第一个粽子时,不小心把米和肉都撒出去了。包第二个时,眼看就快成功了,突然,爷爷叫我一声,我回答时没留神,不小心把用来捆粽子的绳子往粽子那儿打了一下,啪,粽子掉到地上了。包第三个粽子时,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专心致志地包粽子

吃粽子

粽子全部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到了用来煮粽子的锅里,点火,开始煮,过了半个小时,粽子煮好了。奶奶拿出一个粽子,让我试了试粽子的味道。好烫啊,我还没开始吃呢,门外传来汽车的喇叭声,我想:“这会是谁。”出来一看,原来是爸爸接我来了,我对爸爸说:“爸爸,能不能等会再走?我还没吃粽子

就这样,我拿着奶奶的粽子,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那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挂艾叶菖蒲: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台湾开始有尤舟竞渡是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均举行尤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之举,近英国人亦仿效我国人作法, 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 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带葫芦: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暖,夏季即将来临,这让我想到一个夏天的端午节

相传春秋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不被楚王赏识,遭受官员排挤,被流放在外,屈原虽被流放,却仍然心系祖国,看着楚国渐渐衰败,屈原忧愤不已,最后跳进汨罗江自杀。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也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包儿。而在我的家乡,这些习俗却颇有不同,下面我就与大家说一说我眼中的“家乡的端午节”。

粽子那是必不可少,可是我家乡的粽子却与大家眼中的粽子大相径庭,有什么不同呢?就是——家乡的粽子用法、用量都极其简单,只需在端午节前几天将糯米、粽叶采购完毕。把粽叶洗净,糯米泡软,就步入下一步——包粽子了。粽子的馅中也只需包入糯米,吃时,也只蘸糖,虽然十分简单,但却令人回味无穷。

在端午节这天,早晨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鸡蛋。薄皮馍卷鸭蛋和韭菜盒子,非常丰盛,现在你就明白了家乡的粽子,为什么这么简单了吧?

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还要挂“桃老虎”呢!你肯定要问:什么是桃老虎呀?它是用桃叶和纸做成的挂件,现在这门手艺只掌握在家里奶奶辈的手中。它的具体做法是:将提前准备好的桃树叶折成老虎耳朵样的圆弧形,在镶进两张相同的圆形纸板中间,在最外面一层贴上红纸,做老虎的脸,用毛笔画上“王”字图案,再剪好老虎的五官贴上去。这样,可爱不失威风的桃老虎就做好了!端午节,把桃老虎挂在门上,有拒毒,辟邪的作用!它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家乡的端午节正因它有着些许与众不同的韵味,才成为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描写端午节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一首儿歌,歌词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为重五,很多习俗也与“五”有联系。用红、黄、蓝、白、黑这五种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代表长命百岁;家家户户吃五红,一般有龙虾、红萝卜、红苋菜、红烧肉、红烧鱼。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还要插:菖蒲、艾草和蒜头,用来驱邪。

对了,端午节时每户人家都会包粽子。他们包的粽子形态各异,有三个角的,有四个角的,还有长筒形的,非常好看!根据馅的不同,粽子还可以分为许多种,有肉粽子,豆沙粽子,红枣粽子,花生粽子 ...... 我最爱吃的 , 就是肉粽子罗 , 味道美极了。

端午节最有趣的习俗要数赛龙舟了,为什么要赛龙舟呢?噢,原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当屈原知道自己的国家要灭亡时痛不欲生,就跳进了长江。等别人知道时,便有许多老百姓赛着龙舟去把粽子撒在江里,这样江里的鱼虾就不会吃屈原的遗体了。

你们瞧!这些就是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50字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文从五岁的时候开始对端午节习俗有印象。

她首先知道,端午节是要包粽子的,是为了纪念那位屈原老爷爷。接着,她又知道了端午节要在掌心和前额抹一些黄色的雄黄酒,据说那样可以变得更勇敢。接着,她还知道了,家家户户要要门上挂艾叶和菖蒲,这样那些妖怪和不好的东西就不敢进门了……

今年端午节,我煎了一些草药水,晾凉了给她洗耳恭听澡。她爽快地答应了,还问:“妈,这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吗?”

“嗯。是的。”我点点头说。

“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文接着问。

“据说,在这一天,用草药煎的水洗澡,身上不容易被蚊虫叮咬,还不会长疮呢……还有……我不清楚啦,我们去查一下吧……”

“真有趣!我最蚊子咬了,我赶紧洗澡去……待会再查那些……”文开心去走进充满草药味的卫生间。

每个节日对文来说,都是有趣的,因为她会了解到一些她玩的东西,体验一些新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习俗大致有吃粽子、赛龙舟、桂香袋、饮雄黄酒、用雄黄蘸酒洒在额头上画王字、接女归宁(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娘家),采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线……各地往往不一。

“端阳节碌忙人,剥粽蘸糖当早茶。苋菜落油和片粉,面筑捣蒜拌黄瓜”。每当端午来临人们便芬芬包粽子,赛龙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线,这便是我们郧县人民的风俗。

包粽子

包粽子喽,包粽子喽,我兴奋的叫着,可老妈不让我包,气也,气也。就凭着我这三寸不烂之舌不到两分钟就把老妈说的无言以对了。(不是吹的)老妈让包了,我又不会包,又想放弃,莫不包上一两个怎能体现端午日的气氛呢?恒心突起坚持要包上一两个,左手拿着一片竹叶,右手拿起大勺,怎么包呢?要不偷偷窥探一下OK!悄悄瞄两眼“Mygod,真简单,偶会了”。再次拿到竹叶感到轻轻折叠成一个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叶中,再放上枣、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线扎好放入锅里渚一渚,经过一夜的沸腾,一个个香喷喷的大粽子便出现在眼前,一闻,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让我吃”。好诗,好诗,我在心中暗的想着,莫不尝上一两个大粽子怎么对得起我的劳动成果。嗯,好吃。

赛龙舟

“赛龙舟,嘿咻……”听那不是“龙头”在叫吗(带头),看五条长七、八米的龙船在江面上飞奔、腾舞,一条比一条勇猛,船长可坐12至18个桨水,一个带头的,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浆,随着鼓声缓促为节拍,拼命的向前划去。(我爸是桨手;三爹是带头的)带头人员双手左右挥动大声呼喊到:“划龙船”,桨员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观众,可想而知呐喊助威声音有多大。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我们郧县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们的端午日也告诉了吧,就这么定了,O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听到妹妹朗读《端午粽》这篇课文,我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去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一大早上窗外传来了欢快的儿歌声,我从睡梦中醒来,才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是端午节!咦!爸爸不是说他们单位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我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爸爸,你们单位今天不是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爸爸看看表,不慌不忙的说:“没关系,我们单位的活动七点开始,现在才六点。”听了爸爸的话,我悄悄地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想再睡一会儿。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很好奇“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

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楚国战败,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自尽。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人们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竹笋壳包住饭团,外缠彩丝。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为了寄托哀思,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这一天,人们还会在门上插上艾叶,给小孩带上香包,还有的带着彩绳,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妈妈的故事让我长了一番见识。

七点整,我和爸爸来到了他们单位的集合点——西城阁。我们健步走到四桥又原路返回到西城阁。活动结束后,我和爸爸就回家了,一进家门,一股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馋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原来,妈妈已经煮好了粽子、鸡蛋和大蒜,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红枣味、红豆味、蛋黄味、腊肉味……好吃极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即参加了爸爸单位的健步走活动,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转眼间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希望那个时候疫情已经过去,我们能快快乐乐的过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呢?为什么每家每户都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呢?这两个问题我可以来回答: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之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是因为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家也一起包粽子。老妈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场买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准备完成。开始,我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在三分之一处折一个角,形成三角体。然后,我把一块绿豆沙塞了进去,再放一点糯米。最后,我想用竹绳把粽子包起来,但是香肠和糯米总是从下面的小孔露出脸来,我用夹子把那个小孔夹住,可是老妈说:“不能这样,待会儿怎么煮啊。”我把夹子取了下来,学着老妈的样子把孔缩小。最后,我顺利的做好了第一个粽子,我越做越有劲,一共做了18个。我把我的几个优秀作品拿去煮。

一会儿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开竹叶往嘴里送,顿时,一阵芳香在嘴里飘来飘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举行了一个小游戏:把三个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尝出那一个是自己做的。我一开始,总是品尝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后,我发现最后一个粽子的底部,有一块绿豆沙露出了来我高兴的指着它,老爸开翻下面的答案,结果被我猜中。

这个端午节真令我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听到这首童谣,大家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个画面,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重午节、端阳节、午日节、艾节、浴兰节。每当到了这一天,许多习俗都跟“五”这个数字有关:在大街上,小朋友们的脖子上肯定会戴着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系的“长命缕”;有些小朋友的头上,可能还画着用雄黄写的“王”字,像小老虎一样,可神气了;各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粽、雄黄酒。

当然,孩子们念念不忘的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相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不让世间的污秽来沾辱他纯洁的品格;所以他吟完“怀沙”后,便跳入奔流的江水中。人们把粽子扔进河中是为了把鱼、虾的肚子填饱,不去吃屈原的尸体,而赛龙舟则是去寻找跳入江中的屈原。“一二——一二”的声音不断传来,是那么短促、有力、充满生机。一条条神气活现的龙舟在江中游着,它们一条比一条游得快,一条比一条游得稳。

啊,又到了一年粽子飘香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描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妈妈照例买回来几个粽子,笑着说:“我们要吃粽子了。”

妈妈去煮粽子了,又问我:“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吗?”我脱口而出:“我当然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是因为屈原被他的楚国皇帝赶到了秦国,他在秦国听说了楚国灭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绝,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汨罗江,自杀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怕鱼儿咬他,便包了粽子丢入江中。从此,百姓们就养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妈妈听了我的讲述,连连点赞,“不错!不错!”。

妈妈端出煮好的粽子,我的手刚碰到粽叶,就赶紧缩了回来,只觉得手火辣辣的疼。妈妈笑话我:“粽子刚出锅时,是很烫的,不能随便碰。”说着,妈妈抓住包粽子的线头,一拉,线掉了下来,再抓住粽叶一角,一抖,粽子就在碗里翻起了跟斗,粽子出来了!我开始拆第二个,这回,我吸取了教训,学妈妈的样子,一个白胖胖的粽子到了我的碗里。我开始风卷残云般吃起了粽子,边吃边问妈妈,“粽子怎么做出来的?”妈妈跟我讲,包粽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红枣,粽叶,细绳,用粽叶包好糯米红枣,细绳扎好,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说得那么简单,我才不信呢!包粽子是一种技术,肯定也要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的。

粽子真好吃啊!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个传统美食,哪能不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个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故乡的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赞颂。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这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快到端午节了,每家每户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形状各异,我们这里喜欢把它包成三角形。粽子的口味也繁多,如果你喜欢吃甜的,那里面的馅可以放蜜枣,吃的时候再蘸一点白糖,别提有多好吃了。如果你喜欢吃咸的,那里面可以放事先腌过的猪肉,你是不是口水已经在不停地流了呢?如果你喜欢吃比较清淡的,那就什么馅儿都不要放,这就是“白米粽”。当白米粽出锅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人们不仅自己吃粽子,还把粽子投进河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