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陕西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品20篇)

浏览

3066

作文

29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当听说自己的国家灭亡时,难忍亡国之痛,悲痛欲绝,于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主要的活动是包粽子,赛龙舟。我先说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芦苇叶煮一下,糯米泡两至三个小时,然后把米包在叶子里,再煮上一小时。赛龙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都配有浆手和舵手船头有?船尾有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节,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包粽子……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作品和爱国情怀是永存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节有许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许多风俗,好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非常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爸爸出差还没有回来。妈妈说:“咱去姥姥家吧,姥姥家人多而且很热闹。”我听了以后就别提多开心了,太好了!去姥姥家喽!

到了姥姥家门口,抬头就看见门上插了一株草,叶子的形状有点像菊花叶,颜色发白。我很好奇,凑上去闻一闻,嗯!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说:“姥姥,你们家门上插的是什么草呀?”姥姥说:“这个呀,是艾草,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上插上艾叶还有大蒜什么的,象征着驱蚊驱虫的。”

一进门满屋弥漫着清香的粽子味道。我跑到厨房一看,啊!一大锅煮好的粽子,静静的躺在那里,好像就等我品尝呢!

我看这一锅粽子有点与众不同,便问:“姥姥,你家的粽子怎么和其他的不一样啊?”

姥姥说:“当然了,这是你舅妈自己包的,超市里买的可无法相比!你舅妈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后就闷在锅里,现在温溫得吃正好呢!就等妮妮宝贝儿来吃呢!”说着,姥姥从锅里拿了一个剥开递给我,粽子很软,糯米、蜜枣、花生融为一体,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枣染成了糖色。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蜜枣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软,在我的嘴里直打架,仿佛是在说:“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我满嘴粽子含混不清的问:“姥姥,为什么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呀?”

姥爷赶紧说:“过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感到绝望,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了汨罗江。人们热爱这位诗人,怕河里的鱼虾吃屈原的遗体,就煮米饭撒在江水里,赶快划着舟打捞屈原的遗体。因此,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所以就有了 端午节。”原来如此。

我在姥姥家玩得好开心呀!和侯腾哥哥打羽毛球,和舅妈斗嘴,在姥姥床上撒娇,听姥爷讲故事。不知不觉已经晚上9点半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姥姥的家。临上车的时候,姥姥还从窗户里探出身子说:“到家给我来个电话啊!”

回家的路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在面前闪耀。透过车窗我看到街道两旁,到处是人流涌动,卖小吃的,卖瓜果的,真热闹!我在想,今天过得真开心,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插艾叶,赛龙舟,包粽子,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189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习俗作文900字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再过二十来天,端午节就要到了。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第一回合:我方胜利!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枪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合:敌方胜利!

就这样,每年较量情况都是一成不变: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

再过二十来天后的端午节,我家又免不了一场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节就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我最喜欢吃腊肉陷的粽子,因为今天我去李老师办公室得到了一个腊肉粽子,李老师说:“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做,尝一下。”我见李老师给了我一个,我没有拒绝。到了教室里,我把粽子外面一根绳子给剪了。粽子的外围是由两三片叶子叠起来包的,我将叶子慢慢地撕下来,在撕得过程中,叶子与糯米黏在一起,看出了它们的亲密无间。液体流了出来,可见也许是用水煮过的。粽子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好像跟我过意不去,每当我撕开时,叶子和糯米会黏在一起。我嚼入口中时,便发现小片叶子在嘴巴里徘徊!我怎么会中了这个无比顽皮的圈套呢!是它在作怪,还是我很笨了呢?吃完之后,嘴巴里还残留着粽子的香味,我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偷偷地回味着这粽子的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风而来了。

端午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就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就是一位诗人,也就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然而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就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理解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然而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农历五月除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写了很多不朽诗篇,比如有:《离骚》、《天问》等等……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名,有:浴兰节、女儿节、五五节、端阳节等等……

我十分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其中寓含着很丰富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山西端午节习俗:饮雄黄酒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山西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细心的同学一定不难发现,在市场上会经常见到一种发着阵阵清香的绿色长叶子,与这相配的还有雪白雪白的糯米和红红的大枣,聪明的同学们一定会猜到,这是为了包粽子呀,因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来。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等,其中为佩香囊和包粽子最为盛行。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这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汩罗江而亡。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忧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

每逢端午节,小孩子们都要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当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还会在门口插艾叶、饮雄黄酒,有的地方还会举办龙舟赛,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有很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我提议咱们自己包粽子吃,妈妈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着妈妈学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然后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雉形,然后在空心的圆锥形里插个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摇动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紧紧地。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包完了粽子。上锅蒸的任务就包给爸爸了。

打开电视,正在直播龙舟竞赛,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看着赛龙舟,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怎么样?我家乡的端午节有意义吧!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八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描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在古代是卫生防疫节,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后来因为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他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赛龙舟,往江河湖海里扔粽子、饭团,祈求鱼虾不要伤害到屈原的尸体。

屈原留给我们的爱国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小朋友的爱国方式就是认真听讲每一节课,环保工人的爱国方式就是打扫干净每一条街道,护士的爱国方式就是照顾好每一位病人。每个人的爱国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其实他们都在做自己小小的一份贡献。

这次“风情万粽过端午”主题活动,是班级家委团组织的,让我们玩得太嗨啦!叶吴优爸爸在黑板上画满了小粽子,可爱极了,有一个小粽子,还说“求抱抱”呢!林宥宸奶奶是贡献最多的一个人,她做了纯天然烤串给我们吃,只放了一点点盐和味精。还有叔叔阿姨都来帮忙,帮我们包粽子,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手把手教我们包粽子。我们组的小粽子很特别,每一个小粽子上面都画上了一个可爱的笑脸,而且还写上自己的名字呢!叔叔阿姨的这些爱心和帮助都是无私的贡献。

祖国就像一个大大的怀抱,我们要像屈原一样爱国,像叔叔阿姨一样无私奉献,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份爱心和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话现在我不是太喜欢吃粽子,吃的最好吃的一次是在庐山,那是刚爬过山,从当地的一个山农那儿买的,不知道是饿的缘故,还是粽子太小,还是和同学争吃的缘故,那粽子真好吃。从那以后经常吃粽子,但是再也尝不到那样好味道的粽子了。

吃的.最开心的一次,是一个朋友送的,很多,吃了很长时间,但是不好吃,仍然回味那山农的粽子。想忘掉那粽子的味道,但是总是在回味。

有一个小的愿望还能吃到的是庐山的粽子,那个味道真的很好。虽然我知道可能永远不能吃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端午节的习俗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的历史典故习俗大全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解粽节、女儿节、端礼节、菖蒲节。

节日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元·吴廷晖:《龙舟夺标》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和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的称号。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节日食俗

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人周处[风土记]之中,在这一天中,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但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浓重传统气息的中国节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为了牺牲品。自从上世纪末开始,日本、韩国等,就开始对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进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国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们的动画与连续剧,通过电视来腐化新一代的国人的心身与精神,在这种情况小小的韩国已不满足这种侵略的效果与速度了,于是在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韩国与中国就谁是所有端午节的资格发生了争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端午节的原产地中国竟没有拿到是本国的非物质遗产的资格。

在这次事情的背后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反而感觉外国的东西好,这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时一说话就是国外的什么动画上地什么人物的什么事迹,这让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难道中国的就不好么?我不反对国外的东西,国外的东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们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选择的去看。我认为像什么日本的[蜡笔小新]与[死亡笔记]这些就不是我们该看的,再像国的什么爱情肥皂剧,这种我们青少年就应该少看,而像[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哈利波特]、[魔戒]等这些看看就无所谓了,因为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认为的不能看的,我就认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4潮汕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1395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端午节可引用一首诗来概括“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端午节有不少习俗,如忌拜祖先、赛龙舟、吃粽子、吃栀粽、插艾浴(喝)药汤,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赛龙舟

潮汕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端午节期间潮汕人赛的龙舟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大型龙舟,长20―30米,宽1。4―1。6米,设20―30对桨,周身彩绘鱼龙图案。另外两种是彩头船(饶平、南澳一带)和龙船仔。

2、插艾花浴(吃)药汤

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

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汤”的习俗。“五果汤”即莲子、玉米、白果、黄豆、怀山等煮成。异族家的婆婆端午节这一天一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风湿等。

3、吃端午粽

潮汕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吊屈原遗风之一。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已成为潮汕名小吃的历史悠长。

在潮汕地区,粽子内部除了猪肉和绿豆外,还会添加咸蛋黄和甜豆沙,有些人还会加入莲子等,在食用前淋上一层经稀释过的糖浆,撒上一些芝麻,让整个咸香的粽子带上一丝甜意,实为特别。

4、吃“麦熟”

据《潮州府志》载:“大城所设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镇抚一百,旗军一千二百二十三员。”这些人来自大江南北,也带来了包括饮食习俗在内的各种风俗。像每年清明节过后,当地便盛行吃一种叫“麦熟”的食物。饼是从清明节开始,做到端午节过。

“麦熟”的出现跟古时所城大量来自北方的驻兵有关。明朝的时候,当时就有部队驻扎在所城。麦熟的时候,大丰收,(当时军兵将)收成的麦碾成粉(制作面皮),就叫做“麦熟”。

5、吃栀@

在潮汕地区,栀@一年里仅有在端午节时才有销售。潮汕人家端午食栀@,希望清热祛疫助消化。

制作栀@需将采摘下的栀子洗净捣碎,浸泡滤渣成为黄色汁液,后与糯米浆搓匀,放入专用@帕,装入蒸笼蒸熟。蒸熟后的栀@呈棕黄色。放凉后食用,食用时不用刀切,而用纱线牵拉切成小片,蘸着白砂糖吃。

6、吃食真珠花菜

潮汕人有时还干脆将端午节称为“漏屎(拉稀)节”。在这时节,除了要服食圣甘枳和朴籽@,还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黄栀和蒲姜石灰制成的“栀@”,或者用凉粉草做成的草@等食物。

这个时节,有一种“野菜”,潮汕人叫“叶下红”,每年只有这端午节才最稚嫩,长辈说此菜有清肠胃热的功效。

7、吃“圣甘枳”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潮汕饮食俗语。汕头当地的民俗是,清明时节要吃食朴子树叶,端午节则要吃食驱虫良药“圣甘枳(使君子)”。

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端午节是驱毒“圣日”,吃了药能立即见效,且效果显着,非这一天吃效果不大。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家长会用“圣甘枳(使君子)”炒鸡蛋给小孩吃,轻松驱蛔虫。

8、悬插“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澄海旧县志就载有:“端午门上插艾,用艾叶和榴花(页)簪在头发上,可辟邪。”

[写潮汕的端午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几千年前,见逐而作《离骚》的屈原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抱对祖国沉沦的悲痛,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人们为纪念这位为人敬仰的爱国志士,每年的农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会向江中投掷粽子(叶包饭,饭夹枣),中学生作文《家乡节日习俗作文》。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一个习俗,而这天也被命名为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契机,每每打开粽子,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份流传千古的爱国忠魂……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再属于中国,在不久前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新一批文化遗产中,端午节堂而皇之地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不禁让众多华夏子孙大跌眼镜。我们在得知这条消息之后该做些什么呢?抱怨联合国相关机构处事的不严谨?批判韩国对历史的歪曲?或是为“粽子”的专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应该反思……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这期间,有许多值得沿袭的传统和文化。当然,我们的思维不能一成不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适当的改进。但将它们统统淡忘是万万不可的,有人会说:我们每年也都在过端午节,不能算淡忘。这话听起来不错,可是仔细想想,我们除了在“过”端午节之外我们还做了些什么,还因为节日有过什么样的心灵触动吗?节日总归是要过去:庸庸碌碌,平平常常和往日一样消磨一天的时间,只是食谱变换,增加了一道“粽子”,还要被挑三拣四。这就是中国的端午节,也许人人都会在那天想起屈原的投江,但不知能有多少人真正为他投入江水时飞溅的爱国情绪所震动?我们正在腐化历史的精髓,压缩古人的情操,折断传统的翅膀。

反观韩国,不论端午节的起源是非,先看看他们对传统的尊敬:孔子所宣扬的礼仪在很久之前传入韩国之后再也没有中断过,韩国人对礼仪的遵循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他们对孔子的崇敬也超过了中国人,我们只会死记硬背那论语,而韩国人早就将论语付诸于行动。在10年动乱期间,中国人批判孔子精神的年代,他们却对者这为礼仪之父顶礼膜拜,也真正将孔子的精髓拜入信仰之中。我们辨证多年之后,才发现孔子精神需要取舍地保留,而黄海彼岸的国度却将其日益完善。近年来韩流之风刮得国产电视剧站不住脚,从他们的电视剧中,很多中国人惊叹那里的礼仪,要去学习,效仿,但那其实是我们的祖先创设的传统啊!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批判端午节的归属呢?自己不珍惜传统,把传统的归宿交给尊重崇敬它的民族真是理所应当。

引用一句论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在题目中写下“我家乡的…”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传统不能丢,不能全盘否定。因为,端午节永远是我们家乡的节日,是每个中国人懂得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就快到了,你对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是否了解得很彻底呢?如果还没有,就让我来告诉你。

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传说:分别是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我想你应该很了解屈原了吧!在此我就不多言了。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是因为她为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有一天,曹娥的父亲不慎溺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无论白天、黑夜,她都沿着江边找寻,嚎啕大哭。过了十七天了,还是不见尸体,于是她投入江中,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五日后人们找到了她父亲的尸体。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是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人,他原本是楚国人,但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杀害,于是出走楚国,投奔到了吴国,帮助吴国来攻打楚国。五次战争后,吴国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他掘开坟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体几百下,以报复他的杀父兄之仇。吴王磕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请求和睦相处,夫差允许了。而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最后,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丢进大江。吴国人舍不得贤臣顺江离他们而去,许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往江里扔粽子等,为纪念伍子胥。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

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此而来。人们过节的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萺蒲。

其中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范围最广的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食用时间很久了,花样繁多。粽子中的馅有的用猪肉;有的用板栗、红枣、赤豆;有的用豆沙、松子仁、胡桃仁、火腿、蛋黄等等,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在纪念他们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爱家的精神,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了,家家户户肯定都在包粽子吧?但是,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还有哪些民间习俗吗?

让我来告诉你吧。其实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端午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做香袋。除此之外,关于香袋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夜晚经常闹鬼,吓得人们不得了,后来,一位神仙知道了,就化成人对当地的村民说:“我这里有一个香囊,你们按他的样子照着做给每个村民一个,就不用怕鬼了。”后来那个地方就没有出现过鬼。你明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龙舟竞赛的习俗

全文共 2616 字

+ 加入清单

龙舟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将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揭阳赛龙舟

赛龙舟民俗在揭阳已历经400多年。如今的赛龙舟活动既是一种民俗,又是一项体育活动,新的时代也赋予了它更多的人文精神:拼搏、进取、冲向胜利。

数千年的中国龙文化,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深厚的积淀。数不清的民俗与龙有关,如元宵节的舞龙灯、游龙、烧龙和端午节的赛龙舟等,尤以赛龙舟活动较为普遍,影响较为深广。赛龙舟是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开展的民间活动。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活动列为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而赛龙夺锦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和体育盛举,并且在规模和内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揭阳赛龙舟活动的历史悠久。龙舟造型生动逼真,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龙舟从建造到龙舟下水、上水和参加竞赛,都要举行各种仪式,庄重考究。故揭阳赛龙舟活动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清乾隆《揭阳县志》载:“(端午)自一日起至五日,江浒竞渡龙舟,或以花红赏捷者,官府士夫各设酒馔往观。”清雍正《惠来县志》卷十三载:“端午……于溪港池塘集舟竞赛,夺取旗标,”可知清初以前,揭阳已有赛龙舟习俗。普宁南溪镇有一则民间传说:南溪镇外有榕江,内有新溪,素称水乡。相传明朝中叶,新溪柳村人口众多,村中柳员外家资万贯,其女深居简出,博览群书,父视同掌上明珠。其女一夜偶梦龙舟,天亮禀告双亲,请求造龙舟。父听之,遂造出龙舟并广征民工于村旁凿一新河,取名新溪,专为龙舟赛事,至今此溪仍在。磐东棉树村则有林天穆跨红龙中举的传说。若按这些传说,则揭阳赛龙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清光绪十九年(1893),福建巡抚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曾邀请潮、普、揭部分龙舟,在榕江南河河段进行比赛,揭阳棉树村的红龙获得第一名,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一面。北溪乡参赛的蓝龙冲过作为终点标志的铁索时,龙嘴挂住铁索,但却因舟速快,冲力大,铁索竟被冲断,蓝龙牙齿损缺了一个,故有活龙之称。据说今北溪乡蓝龙出赛时,龙嘴仍缺一齿。这些历史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2007年揭阳市在榕江北河市政府前河段举行全市龙舟赛,参加的龙舟有一百艘,称“百龙闹榕江”。场面之盛大壮观,前所未有,其盛况将永载青史。

松岗赛龙舟

松岗赛龙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项民间习俗活动,与全国其它地方赛龙舟活动不同,松岗赛龙舟起源于当地的一个神话传说,虽然在形成的过程中也受到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影响,但它的发展兴盛却与本地文氏家族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氏家族为松岗赛龙舟活动赋予了独特的后辈祭拜先祖的宗族色彩,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严谨的仪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重大民事活动。

松岗传统赛龙舟活动的地点有两处:一处是以金花围村的中心砘为起点——经松岗老街——到石鼓郎的龙船弯处为终点。另一处是金花围村的中心砘为起点——沿茅洲河——到碧头村的旧码头为终点。这两处也是当年宝安县地区和省港澳、海外侨胞端午节集中赛龙舟的主要地方。1961年,松岗的五指耙水库建成后,当地村民也在五指耙水库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

松岗龙舟赛习俗分布很广,遍及广东沿海、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欧洲等地,声誉海内外。但目前由于地理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现代文化冲击等因素,松岗龙舟已濒临失传的边缘,保护好松岗龙舟文化,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还具有可观的旅游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