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陕西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合集20篇】

浏览

2916

作文

29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189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习俗小学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我和妈妈早早地起了床一起包种子。再桌面上看到干的河叶、糯米和包种子的材料。我们开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叶上,然后就包起来,最后再用干的草把种子捆起来,种子就包好了!一开始我总是包不好,妈妈说:“孩子一开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会包的好的。”我边包边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种子呢?”妈妈说:“因为古时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有一天这位仙人报告人间的事情,玉皇大帝不听他的话,便把他掉职位。这位神仙决定跳进黄河里,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里做一些糯米饭给鱼们吃希望不要把这位神仙吃掉。糯米饭就被称为种子,所以端午节要包种子。”不一会儿我果然把粽子包好了。

吃完了种子我们到珠江两岸看赛龙舟。珠江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找到了一个好地方看赛龙舟。只看一条条龙船在飞快地驶过江面。我看中了一条龙舟,心里想:“你快游啊,快游啊!”

愉快的端午节就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未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传统食俗。粽子多用于祭祀、祭神。由于祭祀屈原纳入端午节的节俗活动中,粽子也从初夏的节令食品演变为端午节食俗,以表明人们祭祀屈原的特别方式。随着端午节中屈原核心地位的确立,包粽子、吃粽子成了端午最佳性的节日习俗。粽子是我们祖先的发明,据专家考证:粽子从创制至今,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在炊具没有被发明之前,已经有了粽子。可见,粽子是早于粥、饭便已出现的古老食品,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嘉兴市稻作文化发祥地。据记载,早在古代就把米用植物叶子包裹起来,投入火石沸水中待熟后食用,这可能就是传说中嘉兴最早的粽子了。到了民国初年,几个原以弹棉花为业的兰溪人,在张家弄创办五芳斋粽子店的传奇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近年嘉兴粽子产业更是发扬光大,成为嘉兴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习俗英语高中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Dragon Boat race Traditions

At the center of this festival are the dragon boat races. Competing teams drive their colorful dragon boats forward to the rhythm of beating drums. These exciting races were inspired by the villagers valiant attempts to rescue Chu Yuan from the Mi Luo river. This tradition has remained unbroken for centuries.

Tzung Tzu

A very popular dish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zung tzu. This tasty dish consists of rice dumplings with meat, peanut, egg yolk, or other fillings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The tradition of tzung tzu is meant to remind us of the village fishermen scattering rice across the water of the Mi Luo river in order to appease the river dragons so that they would not devour Chu Yuan.

Ay Taso

The time of year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ifth lunar moon, has more significance than just the story of Qu Yuan. Many Chinese consider this time of year an especially dangerous time when extra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protect their family from illness. Families will hang various herbs, called Ay Tsao, on their door for protection. The drinking of realgar wine is thought to remove poisons from the body. Hsiang Bao are also worn. These sachets contain various fragrant medicinal herbs thought to protect the wearer from illness.

翻译:风俗习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的鼓声中。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村民的勇敢的尝试营救汨罗江畔的屈原。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几个世纪。

粽子非常受欢迎的菜在端午节粽子。粽子的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是为了提醒我们的渔夫,将米丢进汨罗河水安抚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

塔索(Taso)的时间每年的端午节,农历的第五天,具有更多的意义,不仅仅是屈原的故事。许多中国人认为每年的这个时候,一个特别危险的时候,必须做出额外的努力,保护家人免受疾病。家庭在门上将挂各种草药,叫驱邪。喝雄黄酒被认为是去除体内的毒物。香包也穿,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药草认为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若干习俗

全文共 295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它形成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端午的“端”是开端、初之意,初五是一个月中的初始,在农历地支纪月中,顺序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端午原称端五相传是因唐玄宗是八月初五的寿日,宰相宋璟为讨好皇帝,上表为避讳“五”字,而将端五的“五”改成“午”,故称“端午节”。又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有登高之俗,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又因“五”与“午”通用,五月初五,五、五相重,故亦称“重五节”、“重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叙述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这一习俗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从两千年前古人就有佩带香囊以除毒防疫去邪之习俗,端午节时更必佩带。香囊内装有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药,富贵人家要加装些檀香、麝香。从医药学看这些药确有一定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带还常放在床前及枕边。旧京时女孩们在端午节前常用棉织丝缎剪成多种式样,并用五彩丝线绣成王字或五毒虫等图案,年年有翻新可谓女红竞巧。女孩们还用凤仙花涂染在指甲上,因这些习俗端午节又有“女儿节”之称。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除此以外,在中国有些城镇或者山区,有端午节给给小孩子涂雄黄的习俗,这样的的的是寓意吉利,驱病邪。雄黄酒市场上有售的,但咱可从来没有喝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呢?为什么每家每户都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呢?这两个问题我可以来回答: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之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是因为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家也一起包粽子。老妈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场买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准备完成。开始,我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在三分之一处折一个角,形成三角体。然后,我把一块绿豆沙塞了进去,再放一点糯米。最后,我想用竹绳把粽子包起来,但是香肠和糯米总是从下面的小孔露出脸来,我用夹子把那个小孔夹住,可是老妈说:“不能这样,待会儿怎么煮啊。”我把夹子取了下来,学着老妈的样子把孔缩小。最后,我顺利的做好了第一个粽子,我越做越有劲,一共做了18个。我把我的几个优秀作品拿去煮。

一会儿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开竹叶往嘴里送,顿时,一阵芳香在嘴里飘来飘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举行了一个小游戏:把三个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尝出那一个是自己做的。我一开始,总是品尝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后,我发现最后一个粽子的底部,有一块绿豆沙露出了来我高兴的指着它,老爸开翻下面的答案,结果被我猜中。

这个端午节真令我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了,妈妈需要给俺编一些五丝线,还要包粽子呢!妈妈拎了五个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绿、蓝、白。

她先把这五个线捋好平拿桌上,随后再搓成小绳,还巧妙的打了个结。六根五丝绳做成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寿缕”,她还小心的分别给俺戴在手腕和脚脖上。

还特地交代俺说:“要珍爱,等戴上后下第一次大雨的时候,取下掷进雨里。这样长寿缕就起到了它应有的效果。”通过端午习俗的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心意。

接着要做粽子了,我见妈妈拎了竹叶,包着糯米,里面还放着四颗大枣。随后又娴熟地折着竹叶包裹糯米。还拿五丝线捆起来,妈妈一连包了好多个。

妈妈拿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蒸上了十五分钟。蒸好的粽子放篮子里,还未等吃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围着篮子闻了又闻,急着的等候着粽子变凉。过了一会,终于能下口了。我打开竹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下,粘甜滑爽,好吃极了!我们边吃边笑,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对方嘴上的糯米。妈妈说:“除了吃粽子,戴长寿缕外,还有插艾草、乡里的端午节撒白糖、赛龙舟……等习俗。”

我想,这种的传统节日有好多的学问哩!这次端午节不但吃到粽子,还学到了好多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龙戏水好飞、善于变化,有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所以自古以来龙就受到江海湖泊地区人民的顶礼膜拜,北方雨水缺少地区百姓更要向龙祈求风调雨顺。赛龙舟活动,固然说是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也首先是要让天龙、水龙高兴,保佑五谷丰登。江南龙图腾崇拜中的祭敬,就含有希望龙保佑雨水不缺、洪水不滥而年年丰收的目的。人们还把端午节时死去的伍子胥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也曾经把屈原封为广源顺济王,产生了“江神即楚大夫屈原”的说法,这是把人神化了,也是把神龙人格化了,人就是龙、龙就是人而为一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要到了,我好期待它快点到来,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坐在一起吃粽子了!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家人包粽子,今年我的家人来了个包粽子比赛,我来做她们的小裁判,奶奶和妈妈比赛,刚开始妈妈不是很想比赛,因为妈妈是初学者,但是为了能让我当一次小裁判,妈妈就答应了,比赛时间两个小时,妈妈和奶奶拿来了粽子,米,还有线,时间过的真快,1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包了快20个粽子,奶奶呢?我看了一下,不禁叫了起来,“啊!奶奶你包的好快啊!”我数了数12345…39,40这么多啊!我连忙帮妈妈打气,“妈妈加油,妈妈加油。”

可是时间过的太快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比赛结束,该我上场了,先从粽子的.外观,妈妈包的真是不像样!太丑了!而且数量也少,奶奶呢?我看了一下,又好看,数量又多,我举起奶奶的手,这次比赛,奶奶获胜不错哦不错哦,妈妈不服气地说:“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当然输了,来年我肯定能赢。

我喜欢端午节,也喜欢今年这个有趣的比赛,希望明年会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描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汨罗江中。

妈妈和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婆家过,这时,外婆正在煮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一旁的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在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叶,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过了不久,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在位子上,说:"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现在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我口水都要流了下来。

去了外婆家,我了解了不少知识,不过端午节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捆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捆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捆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大家都不会觉得很奇怪。唐代大诗人殷说:“谁说端午节呢?传闻屈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古语。

端午节也被称为重午节和端阳节。它与春节和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日,端午节起源于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热爱屈原的人不希望鱼虾吃掉起源的尸体。为了让屈原安息,他们往河里扔了很多食物。也来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和信仰。所以在5月5日,逐渐成为当时古人的习俗,这种习俗代代相传,从而确立了我们所说的端午节。

端午节为什么要做粽子?这是因为《初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建武年间,长沙人夜里梦见一个人,自称是屈原的好朋友,对他说:你所祭祀的一切,都是被江中的龙偷走的,以后可以用艾叶包裹,用五色绳索捆绑。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按照朋友的方法做了,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端午节的食物。

端午节时,孩子们会带着老人和朋友们分享粽子,分享过去,回忆他们的家常生活,在湖上赛龙舟,一起谈笑风生,当老人看到他们的儿孙在庆祝膝盖时,他们努力工作的痛苦就会随着笑声消失。

历代文人墨客对端午节也有特别的喜爱。宋代文学家文天祥贪图子弟,蒋年年夺金。表达了文天祥对端午节的热爱;唐朝的文学家文秀,笑不出楚河的空,所以洗不直。表示了对屈原的同情;北宋时,张峰国亡于今,天下只剩离骚,表达了对北宋的忠诚和对屈原的敬意。

最后,在这个端午节,祝大家健康、快乐、快乐、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习俗大致有吃粽子、赛龙舟、桂香袋、饮雄黄酒、用雄黄蘸酒洒在额头上画王字、接女归宁(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娘家),采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线……各地往往不一。

“端阳节碌忙人,剥粽蘸糖当早茶。苋菜落油和片粉,面筑捣蒜拌黄瓜”。每当端午来临人们便芬芬包粽子,赛龙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线,这便是我们郧县人民的风俗。

包粽子

包粽子喽,包粽子喽,我兴奋的叫着,可老妈不让我包,气也,气也。就凭着我这三寸不烂之舌不到两分钟就把老妈说的无言以对了。(不是吹的)老妈让包了,我又不会包,又想放弃,莫不包上一两个怎能体现端午日的气氛呢?恒心突起坚持要包上一两个,左手拿着一片竹叶,右手拿起大勺,怎么包呢?要不偷偷窥探一下OK!悄悄瞄两眼“Mygod,真简单,偶会了”。再次拿到竹叶感到轻轻折叠成一个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叶中,再放上枣、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线扎好放入锅里渚一渚,经过一夜的沸腾,一个个香喷喷的大粽子便出现在眼前,一闻,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让我吃”。好诗,好诗,我在心中暗的想着,莫不尝上一两个大粽子怎么对得起我的劳动成果。嗯,好吃。

赛龙舟

“赛龙舟,嘿咻……”听那不是“龙头”在叫吗(带头),看五条长七、八米的龙船在江面上飞奔、腾舞,一条比一条勇猛,船长可坐12至18个桨水,一个带头的,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浆,随着鼓声缓促为节拍,拼命的向前划去。(我爸是桨手;三爹是带头的)带头人员双手左右挥动大声呼喊到:“划龙船”,桨员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观众,可想而知呐喊助威声音有多大。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我们郧县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们的端午日也告诉了吧,就这么定了,O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飘香_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了。赛龙舟,吃粽子端午节的主要活动。虽说,没有看见精彩的龙舟比赛但是我亲自包了一会粽子。

哇,真香!我迷迷糊糊地说。这是什么香气呀?告诉你吧,那就是粽叶香啊!香气迎来,嗯!太美了。几片洗净的粽叶散发着清香白花花的糯米在粽叶的衬托下更白了。咦,枣子,五花肉,蛋黄,这有什么用呀!呵呵,当然要和糯米配在一起喽!我看见妈妈学的呢么起劲,心里毛毛的。不禁也动手了。婆婆准备手把手教我可我不同意,因为自己报的粽子才更香呀!这样才更有意义吗!我看着婆婆的手,左手将粽叶凹成锥型。在锥型粽叶里放上一大堆糯米,外加一个蛋黄,两块五花肉。一这米从哪来的?啊,婆婆米...米漏了!我大叫。重做个把!婆婆轻松地讲。我这次吸取了教训,成功顺利做到倒数第二部,这可是最难做的一部,好就在这里好,不好也在这里不好我认真的扣了几道,第一个就成功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好,一个不一个精巧。婆婆将粽子放入锅里住了一会,我吃了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喜滋滋的。

端午节,真可谓是粽叶飘香,肉里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此刻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就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就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直到此刻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就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就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然而还有搞笑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就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那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最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就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就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然而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小孩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好像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知道,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因为正值夏天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里,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大家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异常热闹。

据史料记载,我们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以后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人们会把大门敞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就算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很多,也很独特,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包棕子

古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家过端午节常常是包棕子、吃棕子、门上插艾蒿,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到啦!要吃棕子了!听说要吃棕子我一蹦三尺高,口水直流,仿佛闻到一阵棕子清香味朴鼻而来。我迫不及侍的跑进厨房,只见妈妈手中拿着棕叶,正聚精会神的包着棕子,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棕子包好啦!我忍不住学着妈妈的样子包棕子,正在放糯米的时候,哎呀!不小心把手划出血了,你别以为看着简单,包着可不容易呢!

今年端午节过的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习俗英语作文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来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Over the years, the story of Qu’s demise transformed into the traditions of racing dragon boats and eating zongzi – a kind of ric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The races have certainly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spring there are nearly 60 dragon boat races held outside of China in cities from Vancouver to Sydney, from Gdańsk, Poland to Cape Town, South Africa. Canada alone has nearly 50 dragon boat teams and Germany has nearly 30.

【参考译文】

多年来,屈原逝世的故事演变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传统--一种用竹叶包起来的米饭。民族当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想象力。每年春天有将近60场龙舟赛在中国举行的城市从温哥华到悉尼,从波兰到开普敦的SK,南非。仅加拿大就有近50支龙舟队,而德国队有近30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细心的同学一定不难发现,在市场上会经常见到一种发着阵阵清香的绿色长叶子,与这相配的还有雪白雪白的糯米和红红的大枣,聪明的同学们一定会猜到,这是为了包粽子呀,因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来。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等,其中为佩香囊和包粽子最为盛行。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这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汩罗江而亡。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忧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

每逢端午节,小孩子们都要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当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还会在门口插艾叶、饮雄黄酒,有的地方还会举办龙舟赛,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