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9篇

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年龄还小,对于书中表达的深层次的悲哀无所体会,只觉得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动搞笑。慢慢长大,再次阅读萧红的时候,却从她那字里行间读出了淡然的忧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浏览

1759

作文

55

《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它是我国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本书。

有人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本小说,而我却觉的《呼兰河传》是对我引响最大的一本书。

《呼兰河传》写的基本都是萧红童年的故事。那时的人们都很迷信,对萧红的只有歧视,而她的祖父对她的爱却是无穷无尽。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读了让人不忍发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小朋友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萧红的童年基本上都在那充满迷信的小城——“呼兰河”里渡过的。

在呼兰河这小城里,充满了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跳大神啊。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里很有钱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生日不好的女孩子即使是家财万贯也取不得。看,旧时代的人就这样男孩子总比女孩子地位高,家里没钱人家根本不把你当人看。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的暗影中,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令人惋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是萧红所写的一本侧面感谢祖父的书,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写了自己童年的事情。萧红小的时候家里有重男轻女的习惯,所有的亲人当中,只有祖父一个人疼她,她童年的玩伴也只有祖父一个人。

所以,萧红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她和祖父之间发生的事,而对其它事情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萧红心中,也许永远记住这些事,就是对祖父表达感恩的最好行动吧。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表达感激之情,也能让父母欣慰,因为他们需要的回报很小,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学会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口气将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童年回忆录读完。我与作者一同分享了她与祖父童年相处的美好时光。同时我被民国时期我国东北边陲小镇愚昧、落后、冷漠、无知、迷信的一幕又一幕的悲剧所震憾。

作者用回忆的手法,用淡然的笔墨构画着童年生活的小城,每一条街,每一个店铺,这里的人们冷漠、自私、封建无知。东大街的泥坑是通行的街道,只要下雨,不知陷进多少马、车,却无人去镇;磨粉人家的草棚房子快要歪倒砸伤人,无人去修,他们贫穷到吃一块豆腐也是奢望,四五个兄弟姊妹为了争一个大麻花,被打得抱头鼠窜。有的人对别人的疾苦袖手旁观,说三道四,当成笑料,到处传播,成为悲剧的制造者,而自己还冷漠地充当悲剧的看客而喜气洋洋。

首先是团圆媳妇——一个贫苦人家的十二岁女孩,到老胡家当了童养媳,因为太天真、活泼、勤劳、能干(他们认为不知羞),就遇到四邻的冷言热讽,被婆家人百般折磨,想把她改造成一个含蓄的女孩,用针扎,用手拧,吊到大梁上毒打半夜,用烧红的烙铁烫脚心,折磨得奄奄一息,还说她是狐狸精,用迷信的手段救她的命(她婆婆是出名的吝啬鬼,怕她死了赔本),而把她衣服脱光,当着众人的面,把她扔进大缸里洗烫水澡,出来用冷水浇醒,又连续扔了两次,受尽了污辱,最后在人们冷漠的目光中走完了短暂悲惨的一生。

文中又写了她的邻居——卖豆腐的穷人冯歪嘴子因太穷娶不上媳妇,后来和大院里的王大姐(大龄女),没正式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受尽人们的嘲笑,冬天住在破烂磨房里,零下七、八度,孩子没有棉衣,睡在草窝里,无人问津,后来王大姐生第二个孩子难产而死,邻居们不是怜悯、心痛,而是看冯歪嘴子的笑话,说他不是上吊,就是跳井,孩子也是冻死饿死……而冯歪嘴子无论再贫穷再困苦,都没有放弃希望,自己辛苦地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读后,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对人们冷漠、自私、愚昧、封建、迷信,十分痛恨,对十二岁这个团圆媳妇,跟我们现在的年经相仿,却受到了百般摧残的悲惨命运而十分同情。

我庆幸自己赶上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大好年代,人人平等,衣食无忧。我们都能受到国家免费的义务教育,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

再看看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富起来,而且强起来了,到处高楼耸立,交通四通八达,国家实现了精准扶贫,村村有公路,有网络,农民也住上了别墅,生活越过越幸福。

如果作者能看到这“小康美景”可能她会感叹作梦也想不到的。

我们应珍惜大好时光,珍惜这幸福生活,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八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成年人在回顾童年之时,向来不是怀着轻松的心情的。更何况,萧红童年生活的呼兰河畔,善良的劳动人民如此的贫苦、无望、愚昧、麻木,不禁令人痛心。

不难发现,那许多藏在表面平实甚至欢快的故事下的寂寞凄婉。风景寂寞:蜂蝶在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人更寂寞:受不住风霜雨)的,被自然拉着默默离开人世,“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这些伤痛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一支寂寞苍凉的调子,在未来的生命中久久回放……在无数灰白的日子里,祖父家的花园便是“我”生命中最亮丽的色彩。“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祖父是最关心“我”的人,他那笑盈盈的眼眸宛如照亮“我”童年夜空的新月,给“我”带来无尽的喜悦和幸福。祖父教诗,祖父烤鸭子,祖父慈爱的话语,都是“我”心头最温暖的感动。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最爱的祖父长久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时间在流逝,“我”在长大,祖父在变老,终于有一天,“祖父几乎抱不动我了”,幸福的时光原来也在渐渐离我远去。祖父家的后花园,就像一座象牙塔,为“我”的灵魂提供了一片美丽的栖息地。然而园外的世界,终究是残酷的——这就更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无奈的感伤。

人,总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园的。《呼兰河传》这“回忆的诗学”,给予了我们片刻的精神的回归。回首童年,确有千般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说《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或因懒惰、或因拖沓成性,总之借口总是容易找的,时至今日,终于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呼兰河传》。诚然,为人物、为国家、为公司立碑立传者比比皆是,而为地方、甚至一个偏远小城立传者罕有。萧红以散漫、随意而又诗化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副多彩的风土画卷,那是一个平静、寂寥而又美丽的小城,一群平实、健忘、鲜活的平头百姓过着清贫而满足、亘古不变,周而复始的原生态生活。一个时代、一座小城、一群人仿佛是中国大地在那个时代,甚至更久远时间中的一个缩影,一个写真。可以说,《呼兰河传》是一个多棱镜,不同人读它,不同的感悟。

虽为南方人,不尽可能理解“不过了,买一块豆腐吃去!”的妙处,读着它,却一股脑儿的勾起儿时的回忆,儿时的一幕幕以蒙太奇般的手法呈现在我的脑海,记忆弥漫,尤为温暖,那燃着火烧云的傍晚,袅袅炊烟,那看戏的热闹,那甜腻腻的叫卖声,那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稚气,串串童年符号永久的融进了故乡的云,故乡的水,开始怀旧、开始恋乡,我已老矣?但很享受这份温情,这份美妙。

遭遇苦难而悲剧的团圆媳妇儿、有些阿Q而忠诚的有二伯、勇敢坚韧的冯外嘴子……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艺术源于生活,不需要多余的装潢和深奥的道理,接地气,这就最容易引起共鸣与同感,而现实的生活,又有多少类似角色?

《呼兰河传》描写的诸多人与事是中国文化和历史沉淀的缩影,甭提那个大水泡子意义和经典的吃瘟猪肉的演绎,就拿“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类似的“精彩”一直在生活中不断的上演,而大家帮忙抬出陷入水泡子里的马,多半是为了热闹,充分彰显了我们民族特性和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历久弥坚,又是多少文学评论家、社会学家不断深究、分析的课题,我们难道不也应该常反省吗?

《呼兰河传》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懒惰如我的读者,懒于探究,而是随躺随卧,随翻随看,时任思绪飞扬,无限遐想,或悲或喜,信马由缰,无拘无束,享受读之乐趣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八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呼兰河中有一个小城,其中有着作者的童年,以及他那个慈祥的祖父。

祖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常常笑的和孩子一般。

在那个严冬到来,大地就裂开口、处处布满冰霜的呼兰河边,作者的童年也似这座寒冷的城一样悲凉。她面对着因说吃的是瘟猪肉而惨遭母亲外祖母打骂的孩童,无人理会、无人在意的不幸者,无数在泥坑中丧失生命的小生灵以及父亲和祖母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都不禁让我泛起丝丝心痛。在这个悲凉的小城,作者和祖父渐渐成为彼此的依靠。作者的到来给予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祖父给予了作者无限的关怀和爱

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大多都储存在祖父的大花园里。作者总是爱学习祖父,如跟着祖父戴草帽、栽花、铲地。铲地时祖父还贴心的把锄头杆给我拔下来。作者在花园中嬉戏玩闹,作者一次把“狗尾巴草”当做“谷子”而被祖父好好的嘲笑了一番。

祖父是有学问的,他喜欢教作者念诗,发现只念行不通时就给作者讲每首诗的意思。作者早上念、晚上念、半夜醒了念、客人来了还念,然而作者总是爱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那客人也总点头说好。

祖父是个善良的人,在小团圆媳妇夜晚被打时,他到老胡家去劝说了好几回“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点差错,教导教导也就行了”以及祖父借房子给冯歪嘴子居住,帮其渡过难关都体现了祖父的良善。

然而祖父在那个年代思想上也难免是迷信的,呼兰河有一个说法,搬家“春天二月搬,秋天八月搬”祖父想让每晚跳大神的团圆媳妇家搬家也总说明年二月再让他们搬。

祖父过了八十岁就去世了,那园里的风景也无影了,作者的童年因有祖父,所以拥有欢乐,用作者的话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

祖父给予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它允许作者随便玩闹,对作者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作者的天性,在他暖暖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中,这个悲凉呼兰河城中的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油画,一串凄凉的歌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呼兰河是一个小镇的名字,这个天天都沉浸在欢乐中的小镇里住着一群俭朴的人们,他们大都是农民,整天靠种菜来维持生计,虽然他们很贫穷,但是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萧红一家就住在呼兰河这个小镇里,她们家有一座大宅子,里面有一个菜园和几间草房,因为草房很陈旧,所以也生了不少蘑菇,萧红一家和其他农民家庭一样,也不富裕,有时她们家还缺少粮食,就到屋顶采集那些生长屋顶上的蘑菇,来解决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

虽然如此地贫穷,但是贫穷也给萧红家带来了不少快乐,每到傍晚的时候,呼兰河这个小镇里面的人们都会悠闲地,快乐地带着一家老小来到河边,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夕阳落山的美好景色,他们看得是多么入迷,直到太阳完全消失在西边的天空中,人们才纷纷回家休息。我们这些住在城里面的人没有机会欣赏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因为大气污染,天空整天灰蒙蒙的,不像以前那么清澈和明亮,我们只能在朦胧中迎接黑暗的到来。

萧红的祖父经常抽出时间陪她背诗文,祖父念一句,萧红跟着念一句,她最喜欢把诗句大声地喊出来,吵得邻居不能好好休息,祖父时不时带她去自己的园子里无法无天地胡闹一顿,不是一会儿捉蜻蜓,就是跟着祖父割野草,萧红一天天快乐地成长起来了,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而住在城市的大人天天忙着上班,没有时间关注孩子成长,关心孩子,更没有时间来陪孩子们玩耍,每到休息日,他们总是把孩子从一个“兴趣班”接出来,送到另外一个所谓的“兴趣班”,最终把孩子和大人都累死了。

穷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穷,人们可以拥有一个没有受到污染的环境,可以拥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可以更加健康成长,在贫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得到的挫折和磨练就比其他人多,可他们收获了比别的孩子更多的成功,所以穷不一定是坏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暑假的时候这本书深深的吸引着我。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半自传,记叙了作者童年发生的一些事情。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无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无忧无虑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灰色是整部书的色彩,语言凄婉,纯净朴素。堪称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

这本书又不断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异的有二伯,有萧红和爷爷玩耍的大花园,有人们求子的娘娘庙......

其中最为深刻揪心的是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我看到旧社会残酷黑暗的一面,人们思想的极度落后,迷信愚昧深深的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年龄就被买作童养媳,千里迢迢嫁到胡姓的一位人家,因为自己活泼开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骂,她不过十二岁的一个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别人说她于是谎报年龄十四岁。被婆婆用烧过的铁钳烙脚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带抽,昏了用凉水浇,认为这可以使她更“懂事”更像小媳妇样子。不过一段时间,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病了,婆婆认为她身上有鬼,于是用尽各种迷信的偏方:请云游真人抽帖、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开水中煮三次,晕一次用水浇一头醒来继续煮......等到她昏迷了六七天后还被婆家人剪辫子休妻,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无辜的折磨死了。

多么可悲的旧社会啊,十二三岁正是踏入初中校门,尽享青春美好时光的年纪,但在那时候小团圆媳妇就已遭受这么多的痛。由此可见,旧社会农村是多么可怕,它就像一堵黑暗的高墙,使人们思想跟不上时代文明的发展,只有麻木迂腐。我们只有好好学习,跟向文明,才能让那历史不再重演!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说尽旧社会的黑暗;说尽萧红童年的快乐,说尽四十年代呼兰河畔发生的故事。

《呼兰河传》是萧红信手拈来的一片片记忆碎片,而这记忆的碎片也是她走到人生尽头的灵魂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我读了《呼兰河传》,全篇介绍了女作家萧红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风土画,比如火烧云。

了解了萧红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爱她,她感受不到任何亲情。只有祖父疼爱着她,给予她关爱,就像萧红自己所说:"从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我很喜欢萧红对小花园的描写以及和祖父生活场景的叙述。萧红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小花园,各种动物、各种植物,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园里的生活状态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写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把谷穗当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认谷穗。和祖父劳动时,她时而去追蜻蜓,时而去捉蚂蚱。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这样疼爱我。她十分喜欢织毛衣、做针线。从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给我织的。外婆还给我做布鞋,穿在脚上十分舒服,而且还透气。每次都会在鞋面上绣各种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雏菊……可漂亮了,无论谁看见了都要忍不住夸赞一番。

我觉得我比萧红幸运很多,我不仅有外婆疼爱,还有爸爸妈妈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给予她温暖和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需要快乐的童年,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自传,主要讲述的是萧红小时候在几个家乡的一些事情。那是一本充满温情童趣娘娘到来的回忆性小说。

呼兰河城不是安祥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淡泊和有趣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处处出出家乡的种种和童年的事情。她用女性独特的抒情方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从而折射出悲悯的深度人性让我们一种以无限广阔的胸怀来召唤一份真情一份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欢乐的,然而对这个人而言,童年是寂寞的;世界是美好的,然而对她而言,一切都是荒谬的……她就是萧红,在那时被世人扭曲了的三观下,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写出了带着淡淡苦涩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讲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里,呼兰河人的生活日常以及那个年代落后的思想。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热闹的呼兰河。庙会、街上的药铺、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绳、野台子戏等,以及那北方的独特风景,都给人留下了热闹非凡的印象。二、萧红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在家里的美好时光。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迷信、落后的封建思想。估计很多人读着小团圆媳妇那一段时是愤愤不平的,读到二爷那一段是一边笑一边揉发酸的鼻子,看到冯歪嘴子的故事则是完全哭了。确实,哪一篇文章不能打动你的心呢?

萧红不只一次在书中说过:“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刚读时很奇怪,这么大一个院子,又有那么多房客,哪儿荒凉?后来,继续往下读时,从书中看到一句挺揪心的话:磨房里那打梆子的,夜里常常是越打越响,他越打得激烈,人们越说那声音凄凉。因为他单单的响音,没有同调。我想萧红对我们的答复就是这个,她就是一个寂寞的旅者,她看着美丽的风景——祖父、萧军、鲁迅、端木蕻良一个个消失不见,只剩下她一个独自在灰暗中徘徊。第一个风景(祖父)的消失导致了她寂寞的童年。风景逐渐消失则是她对世界慢慢冷陌的原因之一。

寂寞的童年,是因为第一个风景的消失。世界的荒谬,是因为没有足够了解自己,为自己把握良机。世界很美好,却很荒谬。

坚强起来吧,最美的风景只有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作家茅盾读了《呼兰河传》之后发出的感慨。

《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无奈的“回忆式”长篇小说,是萧红一生的写照,它是一篇叙事诗;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它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萧红虽是一代才女,可生活并不如意,芳年早逝,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读《呼兰河传》,羡慕小时候无拘无束的萧红,又为成年后的萧红默默垂泪……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祖父家的园子,那里留下了萧红快乐的童年印记。

那个“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人间乐园。那里的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那里的小鸟,爱怎么飞,就怎么飞,无忧无虑;想铲地,就铲地,想浇水,就浇水。在这儿,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曾有这样的一个园子。那时,爸爸妈妈在江都工作,我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我的老家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口大井,门前是一片松林,再前面是一条小河。夏天的夜晚,奶奶常常坐在院子里,一只手轻轻地搂着我,一只手拿着扇子,对着天空指指点点,奶奶看着,我也跟着看着,看那漫天的繁星对我眨眼,对我笑,我也对它们眨眼,对它们笑。流汗了,泼泼井水……

后来,我被爸爸妈妈接到江都上幼儿园、上小学,坐着旋转木马,玩着蹦蹦床……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也开始了艺术熏陶,学芭蕾,学钢琴……自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知不觉中,那个“祖父的园子”也离我越来越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五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描述了“我”在祖父的园中那段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这个暑假,我读完了一整本《呼兰河传》,从中感受到了文中的“我”在童年时期的心灵,充满了梦幻色彩。

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把狗尾草当成谷穗留下的那一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把狗尾草当成谷穗留着……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就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看到这里,我不禁大笑起来。虽然这只是小说里记述的一个生活场景,却处处体现了祖父对“我”的宠爱,也间接表现了作者萧红热爱生活,怀念童年的情感。而“我”与祖父嬉戏的欢快场面,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发生的趣事。

三年级暑假,一个天蓝云白的早晨,大姑开车带爷爷、奶奶和我一起去巢湖一日游,再顺道去碧桂园小区她家小院玩。

路经八百里巢湖时,大姑把车停在岸边。那天,风挺大,湖水用力地拍打着岩石,我不由得喊出了苏轼的一句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远处的几叶扁舟,在这风浪里颠簸摇曳,面对这景象,八十岁的爷爷,竟背出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奶奶笑了,大姑也笑了。

到了大姑家,我们戴上了各色的防晒帽,走进小院菜地。爷爷左手拿着袋子,右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个绿油油还泛着亮光的辣椒,生怕把辣椒枝折断了。奶奶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把着菜苗,“咔嚓”一声,嫩绿的空心菜就被剪了下来。大姑在一旁掐着猫耳菜,汗水一滴一滴地流淌了下来。我看着一个个像小灯笼似的西红柿,不禁口水流下三千尺,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爷爷笑眯眯地对我说:“有句俗话:柿子捡软的捏呀!”哈哈!我们不禁大笑起来。

可以说,比起萧红,我的童年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充满自由快乐的。

然而童年会一去不复返的,尽管我们是多么希望唤回她,在书本上、在生活里、在记忆中。所以,我们更要格外珍惜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萧红小说《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在愉快的假期中,我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读了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不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萧红对自己童年的一个完整回忆。

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有诗歌篇《最是深情片语诗》,有散文篇《回头不知身何处》,有小说篇《梦里依旧是家山》。内容非常丰富,令人难以忘怀。虽然有些内容比较深奥,我似懂非懂,可我依然喜欢阅读。

萧红的诗文优美,令人动容。当我读到诗句:“绿色的海洋,蓝色的海洋,我羡慕你的伟大,我又怕你的惊险”的时候,我深有感触,不由地想起了海南的水,也是那么湛蓝,那么碧绿,它以宽阔的胸怀包容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可有时也会生气,波涛汹涌巨浪翻滚……我还记得有一年,我和亲人去上坟,当我来到爷爷的墓前,我不由想起作家萧红的《拜墓诗》:“跟着别人的脚迹,我走进了墓地,又跟着别人的脚迹,来到了你的墓边……”作家的诗真是让我浮想联翩,刻骨铭心。

当然,萧红的散文和小说更是充满语言魅力,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虽然说不出太多的感受,但我记住了萧红是这么说的: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应该向着“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本书的情节十分精彩。萧红写了她的故乡:呼兰河。

80多年前在东北的呼兰河边住着许多村民,这些村民没有意义地活着,生活平平淡淡,普通普通。但在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萧红,小姑娘生活十分快乐,萧红童年时和祖父在后院里生活、劳动。祖父种地,萧红在挖泥土,生活十分快乐。但不久萧红却被卖给了别人家做妻子,她还会被婆婆打骂。没多久,萧红就死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萧红的死亡不单只是婆婆婆婆的残忍,还因为呼兰河人民的生活态度。

在读这篇文章时会伴着沉痛的心情,但萧红要告诉我们的是: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重蹈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一首歌,唱出了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诵出了我们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幅画,画出了我们美丽的世界。

萧红,相信你们都认识她吧!她是著名的女作家《呼兰河传》这本书就是1937年到1940年12月写的。她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写出了这么精彩生动的书。让人拿起了就不想放下,爱不释手。这本书详细的写出了在她故乡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呼兰河里以前住着她的外祖父,现在埋着她的外祖父,可惜这么慈祥的外祖父不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说《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讲述了一个叫做呼兰河的县城,人们都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但也有不少盛举。有庙会,跳大神,放河灯,台子戏等。偶尔也会有一些虽然平常但又吸引人的事。各个季节,呼兰河这的居民行为可不同。春天一到,农民就重新拾起粗糙的草帽下地播种;夏天一来,调皮的孩子们就带上网去捉小虫;秋天一来打招呼,粉房的人们就上山拾豆子做黏糕;冬天一到,人们都缩在屋子烤着火暖暖身子。不管怎么说,呼兰河这儿的人都过着不大奢侈的生活,不舍得花钱是穷人家的一种习惯。大街小巷上的小摊,也常常吸引着大人小孩,有钱的就买下,没有钱的,只好用手摸摸,用眼睛看看了。这儿没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孩子经常玩得唯独只有不倒翁但也乐在其中。这儿晚饭吃过后的黄昏没有什么事情干,不累的人抬起头往西边望望,看着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困了的,则晚饭吃过后就睡着了。卖豆腐的则是黄昏的报时器,每次都是四五点来,一秒不差,每当人们听到“卖豆腐喽。”时,就知道已经是黄昏了。当然,豆腐也是吃饭时对人们的一种吸引,每当卖豆腐的人来,人们总会打开门看一看,这时能有一盘豆腐拌大酱已经是对呼兰河的人们一种富裕人家的表现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文中“我”和“我”的祖父令我刻骨铭心,先从“我”说起吧。文中的“我”有着一颗善良的心,遇见别家的人有困难,不管是认识还是陌生,都会伸出援手,“拉”他/她一把。“我”也总爱帮别人而“顶嘴”,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什么?那个什么意思?“我”总爱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文中的“我”也很好学,每天半夜,总会醒来和祖父念一念古诗,念完了一首还不肯睡;每天凌晨,也要缠着祖父念诗才肯起床,但情况和半夜一样,一直纠结。“我”爱学,善良,有义气的表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该说一说祖父了。文中的祖父沉着而庄严,在家里有着威严的象征。他疼爱自己的孙女,希望她能够早日成才,因此在五岁时就教会了“我”许多的古诗。每当他的孙女想去凑热闹并询问祖父时,他总是劝告她不要去了。这点我可以看出祖父不仅有着高的地位,还关心家人。有难同当的祖父令我深受感动。文中两个令我刻骨铭心的角色,是我深受启发。由此,从这篇记录文当中,令我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活。想到了同样威严的外公和家人。文中祖父疼爱孙女的表现使我回忆起了以前的生活。从前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整天只有一个爷爷陪着。有一次,她看到了一些男孩在翻矮墙,她的好奇心促使她去试试,每次当她去凑不必要的热闹时,外公总会拉住她。文中“我”爱帮别人出头,出气的表现也令我想到了学校中相似的事。

一个男同学和一个低年级女同学在争论,争吵,一个个子比较高的女同学看到了,连忙上去帮助女同学,一番“争夺”后,终于“扳回局势”,男同学灰溜溜的离开了。其实文中许多事情,都来自我们的身边,只要细心去发现,很快就会找到与文中人物相似之处。奢侈这些都是不必要,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但乐却往往在这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乡”,寥寥几笔的字,对千千万身在异乡的儿女来说,是极近的却又是极不可捉摸的一个字眼。她萦绕耳畔,撩拨心弦,令人难以忘怀。萧红也是那千千万中的一份子。只是在生命将走到尽头之际,她拿起了笔,沉浸于儿时特殊的回忆,写下了《呼兰河传》。

还记得“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这泥坑让车马陷里头出不来,似乎集市上那便宜的瘟猪肉,也是从这得来的。说得通俗点,这泥坑就是来害人的,就像是现在社会那“罪恶的种子”。让好事物陷进去无从出来的机会,让活东西走一趟,便成了有“病”的,甚至是害人的东西。真叫人浑身震悚!多年后,萧红回忆起这个,是心中酸涩,还只是淡淡一笑呢?

还记得“老胡家来了个团圆媳妇”,那小姑娘刚来时看上去十分机灵,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可在“婆婆长时间的虐待后,就变得疯疯癫癫的了”。最终在“跳大神”的折磨下,这一个晚上都没扛过。这小姑娘犯的什么罪?这就如同人世间那些被欺凌了的,却还要属异样目光,最终被推向了命运的悬崖的人,叫人惋惜!

这似乎都是可悲的事,而正因这些,才显得温和的祖父在萧红的童年中更加暖人心扉。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小天地”。这里是呼兰河少有的生机勃勃的地方,更是萧红短暂的一生中,色泽最鲜艳的一部分。在这园子里,“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萧红喜欢的这些自由的东西,而被现实所束缚的、受蒙蔽双眼的人何不想挣脱,得到自由?倘若我们在经历生活的灰暗时

,也能想到曾经有个地方无忧无虑,充溢着幸福和欢笑,那便是十分难得的吧!

其实这个小镇,描写的就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自私而愚昧的人们在那时是很普遍的。有人说这样的故乡值得记录吗?也许这里有令人愤怒的事,但多多少少因为这些,在走进社会后,面对社会的冷漠,萧红才不至于难以适应。对于她来说,这“乡愁”,既是一种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这镇上“冷漠的看客”的一份“感激”。

人生苦短,但每个人终究有那么一个你念念不忘的地方。若是旁人写故乡,赞美怕是毫不吝啬的了。可萧红的故事,让人深切意识到了当时社会的灰暗,和人性的冷淡。也许在她眼里,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一个“园子”,可随着某个重要的人的离去,那唯一一抹美好,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化为了泡影,销声匿迹。

呼兰河边的这个小镇所代表的,也许就是某些人独特的乡愁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活泼可爱又淘气的小姑娘,跟着她的外祖父,在菜园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并玩耍着。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无拘无束,在属于她和外祖父的天堂里尽情地撒欢。这是《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简短片段,也是民国才女萧红童年时期的真实写照。

是啊,乡村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在祖父的包容和疼爱之中,幼年的萧红在菜园子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令人难以忘怀的童年生活。她在这个欢乐的天堂中,能够随心所欲,尽情地玩耍。吃根黄瓜,捉只蚂蚱,踢个菜种,泼瓢凉水……幼年萧红的幸福快乐,难道不令人神往吗?

赏读完这一段美文,脑海中依稀闪现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这一段与萧红类似的童年生活,可是我人生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宝藏啊!

小时候,爸妈由于工作关系,于是将我托付在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在老家,我天天可以和小伙伴们挑着担子,拎着篮子,带着老虎钳,上山摘桔子,体验趣味十足的“摘桔乐”,回到家后,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美美地饱餐一顿。中午,小伙伴们互相串门,在院子里嬉戏打闹,顺便蹭一顿可口的午餐。下午,小伙伴们会献出自己的那一份“血汗钱”,和大家一起凑钱买碗香气四溢、回味无穷的馄饨,大家各自分到馄饨后,唏里哗啦,风卷残云。然后,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瞄一眼小伙伴们嘴边的馄饨皮,相视一笑。如果天气晴朗,老天开了恩,我们通常会上山去探险,有时候,林子或果园里也会有我们的身影。有时,我们会抓只罕见的小虫儿,采朵奇异的小花儿,接着,又跟上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向另外一个地方进发了。在山上,如果我们饿了或渴了,摘几个枇杷打打牙祭不为过。运气好的话,我们就能发现几块光滑,而且呈扁平状的石头,然后,大家便会带上石头,前往附近的一个池塘,打打水漂过过瘾……

在那时,邻居都是自来熟,两个陌生小孩刚见面就能打成一片,好不快活!可是现在,在这个先进的时代,这种日子不复存在了,以往,孩子们玩耍时那银铃般的笑声也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那一座座直上云霄的高楼大厦占去了孩子们玩耍的空间,那一个个豪华的钢筋水泥盒却彻底禁锢了孩子们的心。现在,写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知识,读不完的补习班,是儿童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他们无不被这三座大山压得近乎窒息。学习和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渴望自由,我们也需要一个萧红式的童年。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被无情地扼杀了。

邻居?一起生活了十来年,连对方的相貌以及名字都是一问三不知,更别提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尽情玩耍了。在现代人的脑海里,邻居往往只是一个未知、模糊的概念。

萧红的童年令人向往,每个人自己的童年也值得怀念与珍惜。过去的那份天真烂漫,被现代化理念吞噬了。在此,我要大声呼吁:“还我们一颗真正的童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作者萧红写得真是太棒了。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呼兰县人们的生活是平凡的、落后的,呼兰县的人是平庸的,愚昧的。《呼兰河传》一书中,萧红把呼兰县的

风景描写得很生动。一开始作者就写到“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满地则裂着口,”

读到这里,仿佛那刺骨的北风就在我耳边呼啸而过。还有作者写火烧云的那一段,作者把美丽的,千变万化的火烧云写得惟妙惟肖。《呼兰河传》不仅是风景描写的好,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你瞧瞧,那有二伯,性情多古怪;那冯歪嘴子,他的一生多悲痛。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的人们实在是太迷信了。你看,一个好好的人,本来只是小小的感冒,却被说成是被“鬼”附身了!结果用滚烫的水浇头,生吃大公鸡……硬是被各种各样的偏方治死了。

我觉得,书中的人们之所以迷信,是因为那时的人们不懂科学,也不相信科学,以为各种事物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但是现在我们懂的科学技术多了,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清楚,也可以用科学解决问题。比如我感冒了,我会吃药打针,很快就会好的,不会用以前那些吓人的偏方。因为科学证明用水浇头会加重病情,生吃大公鸡更是不卫生。我希望人人都能相信科学,利用科学为我们服务。

我觉得《呼兰河传》真是一本好书,它的各方面都做得很完美,把上个世纪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写的生动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