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辕北辙故事新编作文【汇编19篇】

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下面就是开学吧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南辕北辙故事新编作文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5841

作文

39

中国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英文版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Going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

Once a man wanted to go to the south, but his carriage was heading north. A passer-by asked him:"If you are going to south, why is your chariot heading north?" The ma answered, "My horse is good at running, My driver is highly skilled at driving a carriage, ad I have enough money."The man didint consider that the direction might be wrong; the better his conditions were, ther further he was away from his destination.

The idiom derived froim this story indicates that ones action was the opposite effect to ones intention.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个人要到南方去,他坐的车子却向北方行驶。过路人说:“你去南方,车子怎么向北行驶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很能跑路,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也很高明,加上我又带了充足的路费。”这个人没有考虑到,方向弄反了,他的条件越好,离他要取得地方就越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南辕北辙”。比喻一个人的行动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叶公好龙故事新编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叶公正在作画,忽然感到有些心神不宁。这是从没有过的现象,叶公有些奇怪,决定不作画了。这时叶公听到屋外有一种十分奇怪的声音,叶公放下画笔,走出屋子。叶公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条龙盘旋着向云层中飞去。在霞光的映照下,那条龙浑身金光闪闪,显得那么威武。虽然距离遥远,叶公看不清那条龙的模样,但在那一瞬间,叶公就喜欢上那条龙了。

叶公很想多看那龙一眼,可惜龙已隐身云中,看不见了。叶公痴痴地望了半天,脖子酸得都要低不下来了,也没有再看到那条龙的影子。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叶公每天痴痴地站在屋外,望向那条龙离去的方向,他渴望能再见到那条龙。然而,那条龙却一直没有再出现,留给叶公的只是当初的那一抹背影。

叶公怅然地提笔画出那条龙。画完,叶公仔细看了看,总觉得和自己见的那条龙不是很像。究竟那地方不像,叶公也说不清,似乎每一笔都像,又似乎每一笔都不像。叶公努力回想着那条龙的形象,对自己的画又作了一些修改。可叶公还是不满意。

一连几天,叶公天天回想那条龙的样子,然后按照自己的想像去修改、重画那条龙。终于有一天,叶公画出了一条令他十分满意的龙,他觉得自己画的龙和那天见到的龙一模一样。叶公仔细端详着那条龙,越看越喜爱,一刻也舍不得放手。叶公觉得,这就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龙的形象。

叶公天天按照他的想像画那条龙,画那条龙不同的动作,不同的神态,每一幅都栩栩如生。叶公的房间里到处都是那条龙的画像,四壁贴满了,他就把龙刻在门窗上,门窗刻满了,他就把龙刻在房屋的柱子上。最后,他所有的衣服上也都绣上了那条龙的画像。

那条龙成了叶公最大的寄托。叶公不敢想像,没有了那条龙,他将怎么生活下去。

叶公对龙的痴情感动了很多人。叶公的故事就迅速流传开来。最后那条龙也知道了。龙也被深深的感动了,它决定去见叶公。

龙到叶公家时,叶公恰好不在家。龙看到叶公房子上到处都是画,龙就感到很奇怪,不是说叶公屋里屋外都是我的画像吗,可这画的分明不是我呀?

龙正在奇怪的时候,叶公回来了,龙就上前行礼。叶公见到那条龙,吓得倒退了好几步,扑通坐在地上,颤声问道:“你是谁?你想干什么?”龙有些失望,说:“我就是你见过的那条龙呀,你不是说你最喜欢我吗?”叶公连连摇头,指着他画的那些龙说:“不,不,你不是我见过的那条龙,我见过的龙是这样的。”

龙说:“我真的是你见过的那条龙。”叶公又指着那些画说:“即使你真是我见过的那条龙,我也不会喜欢你的,我只喜欢这样的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故事新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新编-塞翁失马

很久很久以前,在边塞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户人家。他们有一匹良种马。这是一匹公马,并且马的性格温和,从来都不和其他的马打闹。有那么一天,正当人们在田间耕作的时候,只听见山坡的另一边传来一声马的嘶鸣,听起来是一匹母马的叫声。于是,正在田间耕作的这匹公马,挣脱了锁链,向着母马嘶鸣的方向奔去,一会儿就消失了踪影。刚刚反应过来的人们,试图朝着马跑的方向去追寻,但是无奈,两匹马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事情很快在村子里面传开了,大家都对丢失了马的这家人很是同情,更觉得他们好可怜,没有了耕地干农活的帮手。唯独只有一个住在村子边上的瞎眼老婆婆,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村里的人,都议论纷纷,大家对瞎眼老婆婆的说法很不以为然。

出人意料的是,三个月后的一天,这匹跑了的公马,带着一匹外国母马回来了,这匹母马已经怀孕了。这户人家欣喜万分,村里的其他人也替他们感到高兴。唯独那位瞎眼老婆婆,并不高兴,还说这可能是件坏事。不过,村里有一些人开始相信老婆婆的话了。

一年之后,母马到了要生产的日子了,大家都很期待。不料,可能因为小马的身躯太大了,母马艰难的生下了小马后,因失血过多而死。公马非常悲伤,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身体大不如从前,干活也没力气。并且,因为母马是因为生产小马而死,公马非常痛恨小马,经常折磨小马,不让小马吃饱。不出几个月,公马也郁郁而死。大家都很悲伤,纷纷去安慰这户人家。唯独瞎眼老婆婆并没有难过,还说,这未必是件坏事。

这户人家失去两匹马后,对仅存的小马爱护备至,小马在主人的悉心照料下,长得非常健康。渐渐的,大家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小马长成了一匹非常稀有的汗血宝马。恰逢此时,周天子正御驾亲征,在边塞攻打胡人。途径这个村子的时候,发现了这匹宝马。立刻花万金买下了这匹汗血宝马。这匹汗血宝马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这户人家不仅得到了花不完的金银财宝。还被封官加爵,代代富贵。

事后,大家都很好奇,瞎眼老婆婆是怎么料事如神的。瞎眼老婆婆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足,深不可测也。”

是啊,好事与坏事之间,又何尝是不能转换的呢?(公众号:我们555666)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字】南辕北辙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基本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贬义词

【出处】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近义词】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适得其反 升山采珠

【反义词】如出一辙 亦步亦趋

【典故】

故事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原文译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穷人》续写作文1000字故事新编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帐子拉开后,七个熟睡的孩子那恬静的小脸在摇晃的灯光照耀下,显得异常可爱。他们睡的很香很甜,脸上挂着甜蜜的微笑。渔夫看着这七个讨人喜爱的孩子,坚定地说:“桑娜,以后我们一定要更加勤劳,我们一定要把这七个孩子养活。”桑娜说:“好,不管条件怎么艰苦,我们一定要撑起这个家。把西蒙的孩子当成亲生的。我想,这也是西蒙所想的吧。”

早晨,渔夫出门打鱼了。那七个孩子也从睡梦中醒来。他们各自做了一个很美好的梦。西蒙的两个孩子非常乖,没有哭。桑娜就把家里吃的东西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狼吞虎咽地吞下了食物,然后用活泼可爱的眼光看着桑娜,仿佛充满了感激。桑娜对她的五个孩子说:“从今往后,这两人就是你们的亲弟妹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看着他们,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好吗?”孩子们说:“妈妈,我们会按你的吩咐去做的。”果然,桑娜的五个孩子对西蒙的两个孩子特别好,不管吃的穿的还是用的都让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看到这一幕,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傍晚,渔夫回家了,他打了很多鱼,今晚,他们一家可以饱餐一顿了。桑娜和渔夫分别抱着西蒙的两个孩子,上桌吃饭了。菜只有鱼,桑娜夫妇俩仔细地拔出鱼刺。不敢有一丁点马虎,直到把鱼刺拔完,才拿鱼肉喂给西蒙的两个孩子吃。晚饭过后,七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床上睡着了。桑娜看着这七张圆圆的脸蛋,红的像刚成熟的苹果一样,便说:“你瞧他们,睡的真香呀!”渔夫说:“是啊!太惹人喜爱了。”从此渔夫和桑娜对西蒙的两个孩子似乎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反而感到亲切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一次,桑娜为这两个孩子穿衣服时,这两个孩子第一次开口叫桑娜“妈妈”了。那时,桑娜心里真的非常兴奋。三个人脸上露出同时露出了微笑。

一天傍晚,渔夫还没有回家。外面天黑,天气又冷。海风呼啸着,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海面上溅起一阵阵浪花,大雨像从天上往下倒一样,狠命的下着。雷声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着,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七个孩子非常害怕,桑娜的一个孩子说:“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桑娜说:“不要担心,你们的爸爸会回来的。”桑娜在安慰孩子,自己却忐忑不安地想:你怎么还不回来,难道真的出事了……她越想越害怕。突然,门吱嘎地响了。渔夫回家了。一张张笑笑的嘴巴用明亮而清晰的声音喊道:“爸爸,你回来了。”渔夫说:“桑娜,孩子们,我回来了。”这时,桑娜又甜蜜地笑了。

二十年以后,七个孩子都在外面安了家。今天,他们回家来是专门接桑娜到城里享福的。七个孩子都很孝顺。从此桑娜夫妇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夫妇俩还抱上了孙子和外孙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故事新编法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将传统的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联系生活,影视社会现象,嬉笑弄骂,皆成文章,是网络上很流行的一种写文章的方式,往往让人先是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既而深思沉吟,慨然长叹,最后心有戚戚,长萦于胸。如:

1、“环境”话题:《三个和尚没水吃新编》(原因不是懒而是因为山下的井要么被污染、要么干涸、要么被开发作为旅游资源禁止取用)

2、“诚信”话题:《狼来了新编》

3、“智慧”话题:《英明的上帝》

4、“合作”话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热点”话题:《魏青刚成名后》

6、“历史”话题:《荆轲刺秦王新传》

7、“名著”话题:《唐僧取经回来之后》

8、“诚信”话题:《生命“诚”可贵》

9、“教育”话题:《减负不能随意减“副”》

标题1、2、4、5拟人;

标题3比喻;

标6、7反问;

标8、9双关。

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闪亮灵动,余味绵绵。这些拟题大胆而新奇,通常为一些思维活跃,幽默风趣而又才华横溢、关注生活,喜欢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之类文章的同学喜欢采用的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穷人》续写作文1000字故事新编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后,西蒙的两个孩子:西雨和西夜已经成为了大孩子,桑娜的5个孩子已经懂事了。但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渔夫和桑娜也渐渐老去,白头发不停的增多,岁月在他们脸上划下无情的刻痕。渔夫捕鱼的成果一次不如一次,一家九口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桑娜的双手也变得越来越迟钝,做起事来越来越费力,小屋也没有以前那么干净了,反而有些有些破烂,还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孩子们穿着破衣服,一个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不过都很健康。

又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风不停地冲撞着小屋脆弱的身躯,把小屋打得直发抖。屋内,昏暗的灯在头顶上不停地晃来晃去,七个孩子瑟瑟发抖,惊恐地望着小屋。桑娜微闭双眼,在心中不停地划着十字:“上帝啊,开开恩吧!不要让我们遭遇不幸啊!”突然,来了一阵更可怕的风,桑娜暗叫不好,猛地站起,将七个孩子带着快步离开了这脆弱不堪的房屋,渔夫这时也是满脸惊恐地回来,只见小屋在风中颤抖了一下,随即倒塌了,留下一片灰尘……

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不得已只好走去城市乞讨。他们将孩子安放在一个小公园后,便去市中心乞讨了。

他们敲响一扇门,一位慈祥的妇女打开了门。“大姨,请给我们一点吃的吧!”桑娜伸出满是茧的手。妇女上下打量着他们,脸上的慈祥突然转变为凶神恶煞,“晦气!”她猛地关上门。

……他们敲了十几扇门,结局一样。

桑娜和渔夫回到了那个公园,瘫坐在长椅上。他们累了,桑娜拿出身上仅有的一小块黑面包,看着它,苦笑着摇了摇头,心想:“现在还不能碰它,这可是我们唯一的口粮了啊,若是我们两个撑不下去了,这便是孩子们的救命口粮啊。可是,等这个面包吃完后,又会怎样呢,孩子们会不会也……”桑娜不敢再想下去,只能将面包收回口袋。这时,一个声音突兀响起。

“小姐,请问你能把这块黑面包给我吗?”

这声音听起来沧桑无力,颤巍巍的,令桑娜不禁心中一颤。她麻木地抬起头,看见她的面前站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头上满是银发,皱纹早已爬满了他的脸庞,用木棍支撑起整个身体,全身颤抖得如风中落叶一般,让人担心是不是一阵风就能吹跑他。

桑娜望着这位老人,鼻头不知为何突然一酸,她想起了那位去世已久的女邻居——西蒙。桑娜沉思:“我应该把面包给他吗?可是如果给了他,那孩子们不就没有粮食了吗?难道我可以不管孩子们吗?按理说我应该拒绝,可是他和我们一样,十分需要帮助,站在他的角度上想一想,他正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困难,而我们两人身体没有大碍,而这位老人看起来已年过花甲,做事肯定也不方便吧,去乞讨不是十分难受吗?嗯,把面包给他吧!”桑娜下定了决心,可是看着丈夫和孩子们又再次迷惑了,自己真的能将这救命的面包送给他人吗?即使他看起来是那么无助,可是若自己不把面包给他,老人怕也坚持不了几天吧,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自私就害死一个人。想到这里,桑娜的决心更坚定了,她像是求助般地望向自己的丈夫,发现渔夫正微笑着注视着自己,眼神中透露着鼓励。桑娜信心大增,她微笑着将面包递给了老人,老人连声说:“谢谢,谢谢!”之后就迈着蹒跚的步子离开了。

十几分钟后,当桑娜和渔夫休息够了,准备离开时,刚才那位乞讨的老人再次来到了公园,身后还跟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女人,面对两人不解的目光,老人笑着作出了解释。

原来,老人并不是什么乞丐,而是一个富人家中的总管,不过年龄大了,需要找一个人来替换他,这个人首先要有善良的品质,于是自己便装作乞丐来挑选人。选来选去只有桑娜入了法眼,于是便决定让桑娜来当这个替换的人。

“你,你说真的吗?”桑娜有些语无伦次地问道。

“没错,都是真的。”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可以带家人一起过去吗?”

“当然。”

之后的日子里,桑娜工作得如鱼得水,她的善良和忠心也被主人认可,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故事新编,借古讽今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指陈的刺激性,却仍能达到了强烈的讽谏、警戒效果。贾谊的《过秦论》借分析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劝谏汉文帝施仁义于民;苏洵的《六国论》则借六国灭亡的教训,警告北宋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不仅可以参考这些古文借古讽今的论证写法,还可以灵活运用自己在文言文中学到的故事或例证来论证所要陈述的当代问题,甚至还可以巧借故事新编,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如下面这段话,则借用了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角色,编造新版的故事来讽刺当今领导的不良作风。

“悟空,你别急呀,急也没用,你看看你,在领导面前也是一张不服气的脸,像这个样子你怎么做事呀?你平常做得都挺好,只是你太不懂得变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都多多少少对你有些意见,你不要太放在心上。你下了岗,就跟师傅我一起,以后还有机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师傅我给你的忠告呀!八戒和沙僧虽无建树,但为人处事比你灵活得多,你要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呀!”(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下岗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借鉴《精神救助》、《阿Q新传》故事新编之阿Q读高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阿Q读高三

阿Q急匆匆地赶路。旁人笑着对他说:“怎么,阿Q也有急事啊!”阿Q本来是无暇顾及的,不过他不会错过让自己神气的机会,百忙之中回了一句话:“我今年上高三了!”然后中了头奖般地欣喜。在他眼里读书人一直是让人敬佩的,尤其是高三学生。

阿Q走进教室,老师已经站在了讲台上。要是以往,阿Q绝对会被老师罚站的。或许是老师今天心情好,没叫他那么做。阿Q在门口愣了一会儿,走到自己的座位。“人都到齐了,同学们……”班主任又开始高谈阔论了。阿Q本要和邻桌女生扯会儿闲话,不过他想读高三了,就该认真学习,和女生扯闲话是不像高三学生的。如果因为和女生扯闲话而使自己不像高三学生,阿Q会烦恼。“绝对不可以!”阿Q无意中大声说了出来。他意识到大祸临头,惶恐地等待着。可事实并非他所想,老师并未怪罪他,这下可让阿Q犯迷糊了,要是以前,老师非让自己站一节课不可。“哦”,他仿佛大悟,因为他上高三了。“高三的学生,连老师都不敢惹?”他越想越精神,越想越神气,仿佛自己比当皇帝老子还威风,要是这会皇帝老子在他面前,他也会不屑一顾地神气起来。

不知是阿Q学习认真,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当下课铃响起时,阿Q才回过神来。“原来一节课这么快,以前从不觉得。”正当阿Q想出去玩时,他环顾四周发现其他学生好像没听到铃声,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听错了,可对面低年级教室里已是人声鼎沸,的确下课了,阿Q甚是不解。“唉!”阿Q朝自己脑门儿上用力拍了一下,抱怨自己真笨,都上高三了,当然得抓紧啦,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来学习。可他还是无法静下心来,从对面传来的打闹声,让阿Q心神不定。阿Q脑中忽然闪过一句话:“要学会工作,就要先学会休息。”不知是谁说的,但是这可为阿Q解决了当前的问题。阿Q伸了个懒腰,心安理得地走出了教室。外面的空气就像阿Q的心情一样好。那个舒闲的清风吹拂着阿Q得意的心扉。“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阿Q望着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学生拼命地玩耍,意气风发地感叹道:“上高三真好啊,连休息都这么有诗意。”

阿Q是不爱好回忆的,他喜欢憧憬。他无时无刻不想到高三后的飘逸生活。然而当阿Q看着月考成绩单时,内心一片茫然。说自己一时失误,下次再来吧,总不兑现,每次都是这样想;说自己以后努力吧,又不知能坚持多久,最终是徒劳无获。不过阿Q顷刻间便神采焕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都有失意之时,何况我阿Q呢!”于是又雨过天晴了,阿Q又在美美地憧憬高三生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新编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窝兔子,不过近来正在发愁,因为有一只凶猛的狼,一直在他们家附近晃悠,想找机会吃掉他们,就因为这件事,兔子家已经好久没出门了,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光了。

“如果再不去找粮食,我们就会被饿死的。”兔爸爸说。“我要去找吃的了,你们等着。”说完,兔爸爸就走了。

兔爸爸很怕茂密的丛林,一直提心吊胆,看见草动了,以为是狼来了,就拼命地往前跑,结果一头撞在树桩上,死了。

一个农民从田地里回来,看见了这只死兔子,于是就拿回家吃了,老婆见了,问:“兔子哪里来的?”农民把一切都告诉了她,她说:“尽有这等好事,咱们在等等,一定会有更多兔子上钩的。”于是,他们每天等呀等呀,的确等来了一只兔子,那就是兔妈妈。话说兔妈妈等不到兔爸爸,于是就自己出来,结果也撞到树桩上了。夫妻俩看见又来一只兔子,高兴得不得不得了,于是就在这里盖了房子,连田地都不管了。

但是,从这以后,再也没有兔子撞上树桩了,于是,夫妻俩就被饿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新编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乌鸦看着狐狸叼着肉远去的身影,心里很是恼火,也恨自己鬼迷心窍,怎么就相信了狐狸的鬼话呢。神情沮丧的乌鸦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再也不能相信狐狸的花言巧语了。    后来某一天,这只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就在他准备品尝肉的美味的时候,禁不住又想起了上一次被狐狸欺骗的事情,在心里把那可恶的狐狸咒骂了无数遍。然后它叼起肉 ,就在这时,那只狡猾的狐狸又出现了,狐狸一抬头,看到了站在树杈上的乌鸦,也看到了乌鸦嘴里的肉肉,心里不禁暗暗高兴:“嘿嘿,今天的午餐又有着落了。”狐狸眼珠子一转,就又甜言蜜语的说开了,把乌鸦夸得天花乱坠,连太阳都羞红了脸。

可是乌鸦吃一堑长一智,无论狐狸怎么口舌生花,他始终保持着高傲的冷静,丝毫不为所动。狐狸看到自己说的唾沫都干了,也没有任何作用。他决定换一种方法。于是狐狸换了一副嘴脸,龇牙咧嘴的破口大骂起来:“哼,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呀。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就是世界上最最丑陋的那只,凭你也会唱歌?就你那鬼哭一样的嗓子,幽灵听了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你就是个傻瓜,呆子,你们祖祖辈辈都是榆木脑袋,上一次我几句瞎话,你就信了,可见你有多么愚蠢。。。。。。。”。

乌鸦听着狐狸的污言秽语,禁不住心头火起,又听见狐狸提起上次的事情,更是又羞又恼。忍无可忍的乌鸦,多么想出出胸中的恶气,于是冲动的乌鸦“哇”的一声张开了嘴,可是他刚一张嘴,嘴里的肉就掉下去了,刚好落进了狐狸的嘴里。乌鸦一句话还没说完,狐狸已经叼着肉跑得无影无踪了。乌鸦气的直拍自己的胸脯,他明白自己又中了狐狸的奸计了。

两次被骗的乌鸦决定要找狐狸报仇,他告诉自己,以后不光不能 被甜言蜜语欺骗,也不可以冲动莽撞,而且要比狐狸变得更聪明才行。

有一天,乌鸦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猎人的陷阱 。乌鸦脑子里顿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乌鸦到处寻找那只狐狸。而狐狸自从第二次从乌鸦嘴里骗到肉之后,已经好几天没沾过荤腥了,正在他肚子咕噜咕噜叫的时候,乌鸦发现了他,用尽量动听的声音说:“狐狸大哥,近来好吗?我终于找到你了。”

狐狸抬头看到了那只倒霉的乌鸦,心里直犯嘀咕:难道她是来找我算账的吗,可是看她和颜悦色的表情,也不像呀。可是他又想:量乌鸦这么蠢笨的家伙,又能有什么花样呢? 于是狐狸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腆着脸热情的向乌鸦打招呼:“你好呀,乌鸦小妹。”狐狸就是狐狸,一张嘴就是甜言蜜语那一套腔调。

乌鸦飞下来,落在狐狸面前,说 :“狐狸大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发现了一块更大的肉肉,比前两次的都大。我带你去好吗?”

狐狸翻了翻白眼珠,问道:“有肉肉,你怎么不自己去吃呢?”

“我正减肥呢,”乌鸦扭了扭腰说:“其实前两次的肉肉,我本来也想着和你一起分享的。你是这个森林里我最佩服的聪明人了。 所以我才赶来告诉你,那块肉肉太大,我根本叼不动,我相信你肯定有办法。”    狐狸听了乌鸦的话,也禁不住沾沾自喜,他根本想不到,憨厚得近乎傻的乌鸦有一天也会说假话。 嘴里已经馋涎欲滴的狐狸催促乌鸦:“肉在哪里,你快带我去。从今天开始,你好心的乌鸦就是我最亲的朋友了。”

乌鸦飞起来,对狐狸说:“跟我来吧。” 然后乌鸦在前,狐狸在后,两个在林子里绕了很长时间,终于乌鸦停在了一根树枝上,指着前方对狐狸说:“到了,狐狸大哥,你看前面,那不是一块肉吗,是不是很大呀?”

狐狸其实早已经闻到了肉的香味,顺着乌鸦指的方向,狐狸很快就看到了前方一棵小灌木枝上挂着一块肉。狐狸左右看了看,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对肉的渴望,一个短促的助跑后,朝着那块肉象箭一样的跳了过去,只听“哗啦”一声,狐狸不见了。

远来那块肉是一个猎人放的诱饵,肉的下面是一个深深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狐狸又惊又怕,高声喊叫:“乌鸦小妹,你在哪里,快来救我呀。。。。。。”

可是哪里还有乌鸦的影子呀,她早就飞走了。等待狐狸的只有猎人和他的狗。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新编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滥竽充数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它讲述了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几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混吃混喝,没有真正的本领,而到了展现实力之时,就只能落荒而逃。南郭先生非常狼狈也非常狡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这些类似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过校园生活吧,而这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背书了。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背书之前,说:“还有谁没会背的站起来!”听到这话,同学们立刻感到了不安,有的人脸色苍白,有的人低头不语,但却没有人站出来。因为他们害怕老师有什么惩罚。老师望了一眼我们,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背诵,当然会背的人就很放松,大声背诵起来;而有些人就只是靠嘴型,但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装作很会的样子,连老师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小华,你起来为大家背一遍。”老师瞟了一眼小华,说道。只见小华满脸通红,“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像个木头人,动都不敢动。老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动声色,又叫了小刚、小明等人。你猜怎样?叫一个中一个——都不会背!顿时间,班里炸开了锅,只有老师和他们几个人不言语。见此情形,全班安静了下来。老师开了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能不懂装懂,像滥竽充数里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一样,但最终还是会原形毕露,希望大家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一次如果你们不撒谎,我不会骂你们也不会惩罚你们,而你们不诚实,欺骗别人,欺骗自己,这和南郭先生有什么区别!站着的同学把课文抄一遍!”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明白了吧,只有你真正的拥有真才实学,才能有成就,不要做南郭先生一样的小人。当你有“随便混混”这样的心理之时,不如想一想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编寓言故事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两个鞋匠,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两人的生意本来是一样的。

一天,城西的鞋匠引进了一种新技术,挣了一笔钱,高兴极了,跑到城东找到那个鞋匠,对他说:“兄弟,我赚了一大笔,咱哥俩去外面旅游怎么样,费用我报销!”城东的鞋匠却说:“我不去了,我这几天生意萧条,我得想个法子把生意弄得旺起来。”“真扫兴,哼,你不去我去,真是的!”

于是这个鞋匠就独自一人跑到海滨一带去度假了。这一去就是半年多,这个鞋匠是吃好了,也玩儿好了,把自己打扮的跟贵族、王子似的,钱也就剩一点儿了。“我那个傻兄弟也不知怎样了,是的,我这就回去看看他!”他心里想着,就回去了。

他来到城东,眼前的一切顿时使他傻了眼——原来的“城东鞋店”已经变成了一座高大的制鞋厂,里面既制作各种鞋,也卖鞋油及其他各种小型服务。他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却又无法否认眼前的事实。

这时,原来那个城东的鞋匠走出来,把他拉到屋里,说:“兄弟,你度假回来了?玩得很高兴?但你把工作荒废了。记住,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付出是不行的,更不能骄傲自大。短暂的成功不代表以后,你必须时刻有一颗上进心。”他羞愧的点了点头

城东的鞋匠说以后一起做,他高兴的点了点头

后来,那个城西的鞋匠也把事业扩大了,两人互相帮助,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西游记故事新编1000字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却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行来,乃深入黄风岭。不一日,前方出现二座高山,形似驼峰,山前黄沙袭卷,高耸入云,险峻无比。那唐僧道:“徒儿们,我见前方有些妖气,大家千万小心。”悟空一听,便道:“师傅莫怕,有甚么妖精我自可降伏。”说完,乃变作一苍蝇,进山探听。悟空见一小妖陪一老者,步于山中。但见那老者:头顶小毡帽,身披大长袍。胡子白似雪,后背似驼峰。一股书生气,眼微露寒光。行者一看,心中暗叹:“此人非比寻常,定是一妖。而火眼金睛辨不出者,绝非等闲之辈。”行者正思索,那小妖突然发话:“大王,据传我驼峰山来一僧人,乃东土大唐之圣僧。”行者心想:原来此山叫驼峰山。他说的圣僧,怕是我师傅。正想着,老者道:“想必其佛学造诣极深。我要与他一比高下。”行者暗叫不妙:“此话定是话里有话,不知何意,我须回去禀告师傅。”

行者见了唐僧,将妖王之言一一汇报,话音刚落,一阵妖风将三藏刮得不见踪影。八戒便怒道:“定是那妖王作孽!”

此处放下悟空、八戒不提,单表唐僧。却说唐僧被妖风刮去,到一洞前方才停止。此洞墙壁乃砂石砌成,上面有一牌匾,写三大字:隐砂洞。“此洞甚是气派,不知主人是何人。”此时洞内走出一小妖,道:“我家大王等你许久,随我进来。”此洞内部宽阔如广场,复杂如迷宫。几经周折,方进入正殿。殿中有一宝座,上有一老者,与行者描述一般无二。老者见到唐僧,笑道:“久闻公之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就让我会你一会。”唐僧道:“贫僧不会武艺,以何会我?”一小妖道:“我家大王佛学造诣极深,今日与你相会,是想与你辩经。”老者问:“你想从何开始?”“请便。”“那便从《瑜伽师地论》讲起。”二人从《瑜伽师地论》辩道《大般若经》,从《大般若经》辩到《俱舍论》,你来我往,不分高下。

且放下唐僧辩经不提,单表悟空。悟空见师父被俘,心急如焚。八戒道:“如此情况,不如散伙罢!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呆子!师傅有难,你不帮就罢,却散什么伙!”说完便拉八戒赶至隐砂洞。行者来到门前,把金箍棒往地上一杵,骂道:“妖怪,你为何掳走我师傅?”八戒和道:“你不还我师傅,你猪爷爷便扒了你的皮!”小妖见状,便进洞禀报大王。老者出洞,道:“我今与你师傅辩经,并无害其之意,又与你何干!”老者话音未落,那悟空举棒便打,八戒仗着师兄威风,也抡耙乱筑,三人大战数百回合,老者双拳难敌四手,终究败下阵来,化作原形,乃是一骆驼,却又大喝一声:“驼峰里面有乾坤!”悟空八戒被收入驼峰。

欲知二人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对当前中学生故事新编式作文的反思

全文共 2181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走向话题作文以来,以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为题材的高考作文就大量出现,数量之多,着实出人意料,甚至可以用“泛滥”一词来形容。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其中也的确涌现出了一些以《赤兔之死》《昭君怨》等为代表的优秀作文,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恐怕还是那些随意改造、寄希望标新立异的“故事新编”式的。

我们并不否认,对于生活单一的中学生来说,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的确是作文选材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生活的不足和选材的困乏,但是,这并意味着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开涮,它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创造规律。

现象——

由于网络等媒体的推崇和宣传,以及一些所谓高考优秀作文选编的出版,使得很多学生开始“近视”,误以为以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为题材就是应试作文的“终南捷径”。于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作文题,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就成了一些学生作文选材的“永恒主题”甚至“唯一主题”。于是乎,作文中随意歪曲人物性格、随意编造古代事例、乱弹文学经典,想借此体现出一点所谓的“文化底蕴”、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的学生作文就大量出现了。

时下,这股“避开现实,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作文中的作伪、作秀的不正之风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应对高考的应试作文,它已经逐渐向下渗透,严重影响了高一高二甚至初中的作文教学,这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忧虑和严重关切。

对策——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并进而表现生活,实现“吾以吾手写吾口”的作文教学终极目的,仍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充其量也只能作为作文选材的一个分支、一个方向,而不是唯一和全部;如果根据作文的实际需要,确实可以以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题材,那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理解,避免信口开河

要想使自己的“故事新编”站稳脚跟、取信于人,其前提条件是要对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准确理解和把握,要做到烂熟于心、了如指掌。相反,如果对自己作文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充分的研读,只凭一个大致的印象就试图改造,那势必信口开河,必然导致胡乱解说,甚至会出现张冠李戴的常识性笑话。我们不是看到过高考作文中就有人去写嵇康如何隐居田园、如何坚守内心的恬淡吗?这实际上暴露出学生对嵇康这一历史人物的陌生,而将他与陶渊明混为一谈了。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对作文而言,那无疑是致命的。

所以我觉得,准确理解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是写好“故事新编”式作文的第一要素;自己不熟知的不去涉足,这可以说是避免在“故事新编”中信口开河的唯一途径。

2.线性发展,避免中途易辙

尽管我们也承认,以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为题材的“故事新编”式的作文,是允许通过合理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来进行虚构的,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这种想像和联系应该是“合理”和在“允许”的范畴之内的,而绝不是漫无边际和随心所欲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便是“线性发展”,不能中途易辙。换言之,我们所进行的任何“新编”,都必须符合:

①性格线性化: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的性格发展有其特定的逻辑,在“新编”时,我们必须遵循人物性格的线性化发展,沿一条直线向前推进;也就是说,我们能且仅能改变或改造的是事情,而不应该是人物的性格,不能将人物形象弄得“面目全非”。所以,假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去写阿Q学习雷锋、一心助人为乐,是不是非常可笑?

②背景线性化: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的人物性格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换一个时代或背景,就有可能不能形成这样的性格和形象,所以背景不能置换,它同样必须遵循线性原则。但是,有学生就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总喜欢将古人或文学形象“复制”到现实中来,让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再活五百年”。于是,学生作文中会出现像“庄子跳槽去当售楼先生”这样的“新编”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③空间线性化:我们在进行“故事新编”时,还必须从原作所提供的空间出发,在尊重原作空间的同时,充分挖掘原作中可能存在的、可以供我们向外拓展或向前延伸的空间,而不能毫无根据地胡乱编造。一句话,要看原作或历史人物还有没有“新编”的空间。比如“昭君出塞”,传统的都是说她在“和亲”中的作用,但是,她内心有没有哀怨、孤独呢?如果有,这就是我们可以拓展的空间!

3.体现创新,避免老生常谈

出新,是“故事新编”式作文的生命。如果过分拘泥于原作或历史人物,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只是复述已有的故事或情节,那只能是“复制”,不是创新。

所以,“故事新编”式作文要跳出桎梏,独辟蹊径,体现创新。

一是要在选择中出新。忠实原作和历史,这是必备的前提;但如果仅限于此,那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在改造时我们不妨学会选择角度或换一个角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像上面所说的“昭君出塞”就是这样。

二是要在高频中出新。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的话,就可以发现,近几年“故事新编”式作文中,有一些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是属于“高频使用”的,如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王昭君、项羽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中的一些人们熟悉的人物形象。既然高频出现,那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无论是叙述角度、事情选择还是生发议论,都必须尽量避开众人皆知的角度,努力寻求一个“唯我独有”的全新视角,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龟兔赛跑》新编童话故事作文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上次龟兔赛跑后,小兔哭红了眼睛,它再也不敢骄傲了。小兔想挽回自己的颜面,下了一天战术和乌龟比赛,小乌龟接受了挑战,当然还是比赛跑。

比赛开始了,笑出声的像一阵风,跑得像飞机似得一样快,终点在山顶上,小图已经跑到半山腰了,而乌龟连小兔的路程1%都没达到呢,很快,小兔又不耐烦了,忘了上次的教训,在一个像伞的蘑菇底下睡着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终于到了半山腰,但是小兔被小乌龟惊醒了,于是小兔心里,低估,这天小样儿,等你快到终点时,我就跑过去赢了你,看你还不被突如其来的失败气哭了,又到了两个小时,小乌龟到了终点。嘿嘿,小兔心里嘀咕完之后,困意重重,又睡着了。“欧耶!小乌龟你真厉害。”小动物们喊着。小乌龟并没有令他们失望!小兔又被惊醒了,急忙跑去终点,可一切都来不及了。小兔子知道自己输了,它伤心地哭瞎了眼睛。小乌龟安慰她,说:“没关系的,只要你不骄傲,总有一天你会赢我的,加油。”小兔又开心的笑了,上次她们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宽容,大方,不然,你有可能会没有朋友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狐假虎威故事新编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上回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骗过了老虎,可这回,狐狸还能如愿以偿吗,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走老虎的故事,不久,便被多嘴的乌鸦传开了。森林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大王”竟被狐狸吓跑了。老虎知道这事后,才发觉狐狸骗了自己,气的咬牙切齿。于是,便四处追杀狐狸,势必要把狐狸吃掉。

没过多久,狐狸在寻找猎物时,不料被老虎逮了个正着。看着老虎得意的样子,狐狸连忙求饶:“老虎大哥,求求您,宰相肚里能撑船,您大人有大量,这次,您就放过我吧,我再也不会这样了!”老虎听了这话,立马不乐意了:“我放了你,做梦!今天我一定要吃了你!”这时,狐狸又想出来坏点子了:“哼,要不是我没注意,你能抓到我?”老虎生气的说到:“我堂堂森林之王,怎么可能抓不到你?”狐狸说到:“那咱们就比赛跑步,看谁先到那个小山头!”“好,比就比!”老虎说到

三,二,一,开始!老虎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而狐狸呢?当老虎跑到小山坡的时候,还来不及得意呢,却发现狐狸直接逃跑进旁边的小树林了。老虎是又气又恨,吼道:”好你个狐狸,下次,我一定饶不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狼来了的新编童话故事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小男孩在山坡上快乐地玩耍。他扑蝴蝶、捉蚂蚱,无忧无虑,十分开心。

忽然,小男孩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一只大灰在向这边偷看。他害怕地大声呼救:“狼来了,救命啊!”狼吓跑了。大人们听到呼救声,丢下手中的工作,拿着棍棒赶来。他们没有看到狼的影子,不相信小男孩的解释,认为小男孩在撒谎,生气地各自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小男孩很难过,他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不相信狼真的来过,他感到很沮丧。蝴蝶飞过来了,蚂蚱蹦过来了,他都失去了兴趣,只是呆呆地的坐着,想着……

这时,大灰狼又出现了,小男孩又看到了它,但他没敢喊,他怕大人们又会责怪他不诚实。

大灰狼感觉到周围没有危险,就悄悄向这边靠近。小男孩一直在心惊胆战地观察大灰狼的行踪,见大灰狼已经在不远处向自己伸出长长的红舌头,他忍不住恐惧地大声呼救:“狼来了,救命啊!”“狼来了,救命啊!”大灰狼狡猾地躲了起来。

大人们听到呼救声,再次纷纷赶来,没有看见狼的影子,他们不听小男孩的诉说,很生气地斥责他:“你为什么要再三地欺骗我们呢?你真是一个爱撒谎地坏孩子!”

大人们气恼地走了,小男孩更难过更孤独,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自己说出的实话,在大人眼里就是撒谎。他伤心地躲在山坡上流眼泪。这时,他分明感觉到危险离他越来越近。一抬头,小男孩看到大灰狼已经近在咫尺,就要向自己扑过来了。

小男孩吓得动也动不了,他只会没命地大呼:“狼来了,狼来了……”

小男孩喊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一个大人赶来,倒是那只面目狰狞的大灰狼在向他一步步逼近,那粗重的、可怕的喘息声几经贴到了他的耳边。

小男孩绝望中喊了最后一声:“狼来了……”

丧身在狼口下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明白:被欺诈、虚伪的世风所熏染的成年人,只会相信他们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他们早已忘记了什么叫天真、什么叫真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新编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一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结果被人家逮住了。这件震惊中外的盗窃案被上报后,皇上勃然大怒,特别下诏对其凌迟处死。但是,皇上又法外施恩,没有灭其九族,而是赐予其后代姓氏为“掩耳”,以便昭告天下,并让其后代永远记住祖先所犯的不赦之罪。

掩耳氏一脉相传,也不知过了多少代,如今还剩下四兄弟,老大掩耳智,老二掩耳勇,老三掩耳聪和老四掩耳明。这一天,老大召集四兄弟在一起开会。

老大掩耳智说:“当年我们祖先没有偷到手的那个太上老君做的紫金铃铛,现在依然悬挂在县文物局的大门上。我们一天不把它弄到手,就一天寝食难安。现在,这个历史重任就落在我们兄弟四人肩上了。”

老二掩耳勇说:“从我们祖先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试图盗取这个铃铛,可是都被抓住,命丧黄泉了。我看偷是不管用的,不如去抢,得手以后我们上景阳山落草为寇,好不快活。”老大掩耳智一听便反驳说:“盗窃是本宗族的传统。我们是非盗不取,非窃不用。”

这时,老三掩耳聪发话了:“我同意老大的意见。但是,老祖宗是因为掩耳盗铃才功亏一篑的,这次我们要改变一种战术,再也不能干那种蠢事了。”老大掩耳智一听又反驳说:“老祖宗在哪儿摔倒的,我们就要在哪儿爬起来。我们就是要堵住耳朵把铃铛弄到手,为掩耳家族光宗耀祖,报仇伸冤!”

老四掩耳明说:“要想把铃铛弄到手谈何容易呀!县文物局有那么多人进进出出的,把守又那么森严,我们怎么下手呀?”老大掩耳智说:“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后天,县文物局只有三个人,副局长大张,办事员小李和保安老王,正是我们下手的好时机。我们分头行动,如此这般,掩耳盗铃的行动就定在中午12点整。”

第三天上午11点30分,副局长大张的一位好友从丰泽园叫了一桌好菜来看他。一进门就说:“张副局长,咱哥俩可是好久没见了。知道你忙,脱不开身,不敢请你下馆子,所以把好酒好菜叫到这儿来,咱哥俩一醉方休。”大张喜出望外,也没客气,于是就在办公室里摆开酒菜,两个人便“哥俩好呀,五魁首哇”划拳行令。

11点45分,有人给小李送来一个邮件。小李打开一看,原来是她男朋友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个最新款的苹果牌手触式MP4,随礼物的一张贺卡上写道:“亲爱的,请你现在就聆听MP4里面的音乐吧,那是你最喜欢的,现在就感受一下我对你炽热的爱吧!”小李激动万分。赶紧戴上耳机,如醉如痴地听起来。

11点55分,老王接到了从未见面的孙子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老王欣喜若狂,老泪横流,把耳朵紧紧地贴在听筒上,专心致志地捕捉着孙子说的每一句话,生怕有半点遗漏。

12点整,老大掩耳智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县文物局的大门口,毫不掩饰地摘下铃铛,大摇大摆地走了。铃声清脆悦耳,可是大张、老王和小李谁也没听到。他们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掩耳四兄弟精心策划的。

老大掩耳智总结说:“掩耳盗铃并没有错,关键是看你掩谁的耳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编童话故事作文:鹬蚌相争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蚌沐浴阳光,说道:“啊!真舒服呀,要是每天都能这样,那就好了!”河滩上蚌一边晒太阳,一边吃喝东西,生活简直就是太美了。就在蚌没注意的时候,一只鹬出来散步,看见那只蚌,心想:这么肥的肉,够我吃上一天了,我得去准备准备。

鹬先到河边喝了口水,再吃几片叶子,开胃菜吃好了。接下来就剩那块肥肉了。鹬躲到树丛里,然后扑过去猛地把嘴伸到蚌壳里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合上,牢牢的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使出吃奶的劲儿,还是拔不出来,便威胁蚌说:“你就等着瞧吧,哼!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要是不送开壳儿,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鹬觉得自己很聪明。蚌可不这样认为,也弄出一个鬼点子。心想:哈哈!这个家伙跟我斗,你还嫩了点。便得意洋洋地柜鹬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就会饿死在这沙滩上,到时候我们不还一样,你有什么高兴的。”鹬恨死了蚌,恨不得一口把蚌吞了,可它连嘴都拔不出来,更别说一口吞掉蚌了。

持续到下午,一个渔夫朝这里走来,“又是这个死渔民!”鹬和蚌一同叫到。“你认识他?”鹬大或不解。“我当然认识。”蚌得意洋洋,“他就是去年杀死我父亲的那个人。”鹬问:“怎么回事?我父亲也是被这个人给杀死的。”

蚌吃了一惊,难道他们就是这样一起被捉住的,我可不要这样。鹬和蚌商量着,鹬说:“蚌,你把壳儿松开儿,我们逃走。”蚌说:“不行,要是我把壳松开儿,你就会把肉叼走。”鹬说:“要是我啄肉,你再把壳合上不就行了。”蚌说:“那好吧。”正当渔夫抓他们的时候,蚌一松壳。渔夫先抓蚌,蚌跳到水里去了,抓鹬,鹬已经飞走了。渔夫只好背着这个空鱼篓,垂头丧气的回家了。

这个故事更是我们:做任何事情双方互相谦让,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