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最喜欢的家乡名胜古迹优秀19篇

坐着时光飞船,通过时光隧道去到20多年后的家乡。看看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最喜欢的家乡名胜古迹,欢迎阅读。

浏览

4244

作文

30

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韵味。说起我们家乡兴化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端午节来讲吧。

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三大主要风俗,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风俗一:包粽子

我们这,粽子是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的美味。首先,在粽叶中心部,把它弯成圆锥型,挖上一大层雪白的糯米,再加入自己喜欢的食材,用一片粽叶封顶,用线加固,一个半成品粽子就成了。放在电饭煲里,加水煮半个小时,清香扑鼻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全是糯米的粽子,吃一口,软软糯糯;加入五花肉的粽子,吃一口,咸香淳厚;加入蜜枣的粽子,吃一口,香甜可口;加入虾仁的粽子,吃一口,Q弹爽滑;加入辣白菜的粽子,吃一口,麻辣鲜香。

风俗二:赛龙舟

下午时分,小镇上那条不知名的小河边围满了人,这是在干嘛?哦,是在赛龙舟啊。瞧,四条细长的雕着龙头的独木舟正在你追我赶,岸边十八个大鼓,鼓声冲天。划船的小伙子个个眉清目秀,借着鼓声,一号独木舟像火箭一样,一口气夺得冠军。奖励是一大罐雄黄酒和一锅粽子。

风俗三:扔粽子

相传屈原是抱石投江的,老百姓为了不让他饿了,就把家中的粽子扔到汨罗江里,我们不在那里,只好这样。煮好的粽子第一个要投河,只见大伙把粽子靠近额头,在亲吻一口,使足力气,“嗖!啪!”投到了河中。

这就是我们这端午节的风俗,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喜欢家乡的桂花树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间夹。广寒香一熏,吹得满山开。”这首诗出自杨万里的《咏梅》

瞧!咱家门前就有两颗金桂。

春天,第一声春雷把万物召唤苏醒,桂花伸出嫩绿的小脑袋。摸一摸,软软的,杂着露水,像新生儿的小手:滑腻,柔软。每一天它都在成长。

夏天,桂花树在阳光的照射下,舒枝展叶,绿得发亮。风一吹,它舞动着椭圆形,茂盛的树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蓬松的大球儿。

秋天,百花凋零,桂花树茂盛的树叶里长出了小花苞,小小的,尖尖的,只有大米那小;过了一段时间,桂花完全开放了;一团团,一簇簇,如同金黄色的小球儿。香气扑鼻,令人陶醉,摘几朵桂花细细观察,花瓣白中泛黄,中间的花蕊是黄色的。桂花香,香飘十里,沁人心脾。桂花美,美在小巧玲珑,精致可喜欢。桂花还很甜,除去小虫小叶,放在嘴里嚼嚼,甜甜的,可口极了!“嗡嗡嗡”这一阵阵香气引来了活泼可喜欢的小蜜蜂,小飞虫,它们欢快地在花间飞舞,采蜜。风一吹,桂花纷纷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缀满了桂花,像夜晚中的小星星。花儿开尽时,树叶绿得发亮,硬得发脆“咔嚓”就能折断。边轮都是锯齿,好像是用来保护里面弱小的花朵。桂花树的枝条又长又粗,摸起来糙糙的。像老奶奶手上的皱纹,又像运送自来水的铁管。

冬天,桂花树仍然碧青碧青的,在寒风中挺直腰杆,丝毫不畏惧严寒。在鹅毛大雪中,它任雪花飘落在它的肩上,也不掉一片树叶。

桂花树还可以入药,做成桂花糕,桂花酒……

桂花树,我喜欢你!喜欢你迷人的香气更喜欢你勇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喜欢我的家乡作文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的一个小村庄,小村庄里有各种特产,风景优美。

喜欢家乡,因为变化太快。以前没有池塘,现在有一个池塘,池塘里的鱼,颜色各种各样,有黄色的、有红色的、有黑色…。池塘的岸边许多的朋友在喂鱼,鱼儿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一条金色的鱼跃出水面,一口把鱼料吞进肚里,哼着胜利的歌游走了……

我家边上有一棵很古老的枫树。这一棵枫树,见证了几代人的发展,饱经风霜。风一吹,树叶就像一位多情歌手跳起舞来,树叶正落在几位下象棋的老人头上,好像在告诉老人,要珍惜今天,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家乡的特产很多,有花生、稻谷、高粱,还有粽子。花生种在地里,几个月就可以挖了,然后把花生米刨出来,老人常说用花生米下酒最好。春天到了,人们把秧苗插在稻田里,暑假里我们一起收割稻谷。人们把高粱小苗种在地里,过几个月等到高梁从头到脚穿上红色的外衣,这样我们就可以收割了。人们把高粱打成面粉,揉一揉,就可以用一种长心形的叶子包粽子了。

家乡的美食,不错。我们广西有名的美食就是扣肉了,吃起来让人满嘴粘满滑滑的香油,一看都知道,刚才品尝了我们家乡的美食扣肉了。(投稿 )

我的家乡交通发展快,变化大。以前家乡超难走,走一小段路鞋子就粘满了泥巴,现在人们把路铺得平平整整的,走起来很舒服。家乡以前的河水都很脏,现在河水干净多了。

我爱家乡。

[我喜欢我的家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喜欢美丽的家乡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秋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家乡去玩。这一天,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在这又高又蓝的天空上,飘着一丝丝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家。家乡一派迷人的景色展现在我眼前。

爷爷家门前有一片绿色的果园。大大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紫色的葡萄,紫里透青,青里透亮,就像一颗颗又大又圆,万分美丽的珍珠,亮晶晶,水灵灵的。那一个个红艳艳的橘子,五个一群,三个一伙,头挨着头,脸对着脸,好像在窃窃私语地说:“小主人,欢迎你回来!我们还以为你忘了我们呢!”我微微一笑,连连摇头说:“不,我怎么会忘记你们呀!”最让人垂涎三尺的是那金灿灿,黄澄澄的鸭梨了。皮薄薄,汁水多,吃起来还让人爱不释手呢!一个个既大又圆沉甸甸的红苹果,压弯了枝头,在微风吹拂下,不住地向我点头。

果园的一旁有一条小河。河水清凉见底,几条小鱼在河里面嬉戏,玩耍,十分可爱。河水的两旁有一棵棵枫树,红得多好啊!简直像一片火似的。落叶随着微风飘飘而降。可是河边的松树还是那么挺拔,那么翠绿。清清的河里到映着红叶,绿树,多么美丽啊!

还有稻田,从一片黄灿灿的田里飘出一阵阵芳香。颗粒饱满的稻谷,压的稻干直不起腰来,好像在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

喜欢美丽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们的春节可有趣了!

春节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家里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异乡,也会赶回来,好聚一场。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脸上绽开了打心眼里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离不开鞭炮,在天刚朦朦胧胧透出一点光亮时,鞭炮声就已经响彻天空。它成了人们大年初一起床的闹钟。看向窗外,家家户户的灯都陆陆续续亮起来,穿新衣,戴新帽,双手拱起敬菩萨。之后便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绿油油的馅料,包在一起,下锅。当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汤圆就出锅了。愿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时,人们更加忙碌起来。人们在家里纷纷热情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小孩子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排成一个小队,挨个儿去拜年,回来时总是收获满满,衣兜里被揣满了各种各样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虽远,可情谊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纵使开几十分钟的车,也要去会友拜年。到了下午,电影院便成了人流众多之处,春节档的电影,往往会给人带来欢乐。夜幕降临之时,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个个拿出最大最好的烟花,一时间,烟花胜过了月光,在那一刻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繁花。

春节就这样短暂而快乐地度过,成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最喜欢家乡的桥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桥有很多,方便市民的交通,每一座桥都那么壮观。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灯火通明的桥身衬托着幽深的江面显得格外地震撼人心。家乡的桥都那么漂亮,但是我还是最喜欢通德大桥。

为了仔细观察了解这座大桥的构造特点,星期五下午,我便和妈妈一起来到犀牛堤上观看。远看,整个大桥像一条彩虹带系在河两端的柱子上,桥下面是圆柱形的桥柱伸入到河水里支撑起大桥。桥面车来车往和下面湿地公园的美丽景色构成一幅大桥流水至人家的繁华美景画面。

走着走着,我和妈妈便来到了通德大桥的桥面,通德大桥大约长3000多米,桥的两边是人行道,宽大约有2米,两旁设有灰色的栏杆,可能是预防安全事故的。中间是车道,车道低于人行道,宽大约18米,上面铺有沥青。桥面两边设计的路灯桩和装饰灯非常有创意性,那灯泡一个个组成一朵朵花儿。桥头两旁还设有两个观光台,要是在上面观光,那肯定是别有一番风景。

看完桥面,我又来到桥底下。近看,那圆柱形的桥柱大约有5米粗吧,两端各一个,桥墩就嵌入在桥柱之间,看上去桥墩就像一个小船。竖着的桥梁大约有13根、横梁是7根,二者之间交叉构成一个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大约是2米,宽大约是1米,高度约1米,我数了一下,大约有78个长方形。我站在桥下往前看去,发现这个桥墩很像个座椅,又像个亭子。再往远看些,这些桥柱仿佛挨在一起,而实际上这些桥柱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2米,这就是视觉上的偏差吧。在这桥底,我走来走去,脑海想,这些水泥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把这桥顶起来的呀?它们又是怎么埋入河水里的呢?这大概是桥梁设计师的杰作吧。

看完这座大桥,我对它的印象更深刻了。因为有了这些桥,才让我们的交通更加便利了,它们静静地坐落在江面上,给这个城市增添了各种光彩。我最喜欢家乡的桥了,它们真的都很可爱,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名胜古迹_6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坐落在恩施市西北角,那里没有汽笛车鸣,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那里只有巍峨雄伟的大山,只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只有勤劳朴素善良的土家儿女。我爱我的家乡——沐抚。

极目远眺,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独笋岩,仿佛能工巧匠的作品,鬼斧神工;那一座座险峻的绝壁,仿佛被刀劈成矗立在沐抚盆四周;那巍峨雄伟的群山之中,处处开满了野花,百花争艳,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映衬着碧绿的草坪,蔚蓝的天空,仿佛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当你还沉醉在这山的奇、险、峻之时,一条幽深的大峡谷便呈现在你的眼底,它宛如一条飞舞巨龙奔腾不止。峡谷两岸古树参天,古藤缠绕着古树,仿佛婴儿依偎在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馨;瀑布飞流直下汹涌澎湃,宛如一片珍珠做成的帘衣,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抚摸着峡谷,仿佛母亲 抚摸着孩子,是那样的慈祥。峡谷两岸绝壁上的钟乳石,怪石嶙峋,如钟、如狮、如虎、如龙、如凤——,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养育了无数土家儿女。瞧!碧绿的茶园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农家少女,他们唱着原生态的民歌,哼着小调,采摘着嫩嫩茶叶。草坪上的儿童你追我赶,放着美丽的风筝。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在天空中飞翔。人们享受着无比的快乐。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山的奇、险、峻;我爱家乡水的清、甜、纯;我爱家乡人的真、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喜欢家乡的莲花湖作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一个莲花湖,它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的莲花湖是最佳唯美的了,灿烂的阳光照映在湖面上,美丽极了,湖水旁边有许多许多的树木,柳树摆动了它的柳条,好像正在梳理着自己的头发,梧桐树长出了新的叶子。湖中还有一座拱桥,一天晚上,桥中的半圆倒映在中央,成了一个圆月亮,水中的一个月亮,好像正在跟天上的圆月亮正在比谁更圆的呢!

天气渐渐地变热了,夏天来了,荷叶长大了,荷花都开多了,这时,湖边已经铺满了用荷叶做的小雨伞,荷花也展现了它的美丽,红的、白的、粉的竞相开放。你只要走在远方就会闻到一股迷人的香气,一阵风吹来,荷叶和荷花都纷纷的摇动起来。晚上,一场暴风雨来了,小雨滴滴答答的下了起来,小鱼和小虾赶快游到荷叶底下躲雨,湖边周围的柳树,也伸出了自己一条条长长的柳条,也好像它在雨中洗头发呢!雨后湖中的青蛙正在唱歌,呱呱呱、呱呱呱,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小鱼和小虾也来参加了。

夏天渐渐的过去了,秋天来了,荷花和荷叶也已经正在慢慢地枯萎了。现在可口的莲蓬也快成熟了,摘下一个,吃进嘴里,香甜可口,好吃极了,周围的桂花树也绽开了它的笑脸,走在远处,还可以闻到桂花树发出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让人陶醉。梧桐树的叶子也纷纷变黄,它们纷纷落下,在空中像飞舞的蝴蝶,梧桐树金黄的叶子,铺满了整个湖边,仿佛一片用黄色地毯铺成的大道,看!多美丽呀!

冬天到来了,莲花湖的莲藕也已经成熟了。冬天,家家户户都有用莲花湖的莲藕做成的汤,这时,全区都有用莲藕做成汤的味道,香极了,飘香四里。莲花湖那儿一片雪白,莲花湖现在这里有很多人在玩,有的在打雪仗、还有的在打雪球、堆雪人等等……那里玩的人高兴极了。

家乡的莲花湖真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喜欢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石首,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开始腌肉、鱼、鸡等。过七八天,把它们用温水洗一遍,然后晾晒起来,除此之外,人们用拌好的猪肉,猪肠,做成香肠,香肠也晾晒起来,越晒越香,金色的油珠儿欲往下滴,让人看着就流口水。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屋子,洗床单窗帘,大人们忙完了,带着小孩逛超市。大人们买新鲜的牛肉、鳜鱼、蔬菜等食品,小孩们忙着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儿:“无穷”的鸡大腿、“喜之郎”的果冻;“牙痒痒”的香干子……。在这一天,结婚的车队像一条长龙,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和年画,到处是鞭炮声,到处是饭菜香。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到了中午,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回来吃团圆饭,一个也不能少。瞧,一桌子菜,都是奶奶和妈妈精心做的,美味极了。晚上,家家灯火通明,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边嗑瓜子边看春晚,我们小孩喜欢放鞭炮。放冲天炮啦!把它点燃后,固定在斜斜的架子上,用手扶着,随着一声巨响,你会发现,它喷出的竟是一个可爱的笑脸,非常漂亮!烟花也是孩子们的最爱,点燃之后用手握住,它会射出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朵接一朵地绽放,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烟花放着放着,就到了十多点,孩子们带着倦意去睡了,大人们还在看春晚。

正月初一,我们要同大人们一起去走亲戚、送礼物。我们小孩要给大人拜年:“爷爷、奶奶祝您身体健康!”“爸爸、妈妈祝您万事如意!”说完便收到了红包,真是开心!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是元宵节,家家吃元宵,到处弥漫着一股元宵特有的香味,晚上可以放花灯、放花炮,还可以看元宵晚会!

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是热闹喜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喜欢家乡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说不出这是怎样的喜欢。我是喜欢静静的小村还是留恋过去?亦或是喜欢家人,小狗啥利而已?有同老舍先生一样的心情: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家乡的俊伟。要说我喜欢家乡,倒不如说是我沉溺在家乡的喜欢的柔波里。

已值深秋,家乡的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它一如从前!

蝉声消退,多嘴的麻雀在窗外、屋顶上叽喳:大雁南去了,成群的野鸭在水上嬉戏。那田里饱满的稻穗依旧是美丽的金黄,那远处的高粱就如天边红色的霞……

说不出追忆是苦是甜。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有伤感。

无心之中,突然想起河畔那株年高的垂柳。虽已年高,却矮小,如同一位老人。他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静静的河水。已值深秋,却有不少叫不出名儿来的野花撒在已近枯黄的深草丛间——草儿不寂寞了。突然有莫名的感动深深地漫过心底。然而柳树根下的一处印痕强烈地刺痛了我的眼,让我抑不住心头的酸涩和隐隐的痛。那是一块很深的伤痕,源于幼时我的残忍。

童年的秋千,随记忆的摇铃晃动,但它的两根荡杆,已经再也找不到了。还时常记起曾经的小工艺——用黄色、红色、苍绿色的叶粘成的小标本。我喜欢晴空中悠悠旋落的叶儿,傍晚时刻,我时常一片片地拣起,一片片地,仔细地看。

我还怀念屋后的枸杞,父亲曾带我一同去摘。枸杞果儿如同镶在绿色翡翠之中的红宝石,父亲在很久前告诉我说,它不能当果儿吃。我是太喜欢了,偷偷拿一颗含在嘴里,轻轻咬开,一阵沁人心脾的清凉,接着开始发涩,而且越来越涩,还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我“呸”地吐出,父亲发觉,“扑噗”笑了。

啥利是一只成年狗,我常常带着它满村地跑,然后脏兮兮地回家。傍晚时候,我带上它到田间散步。我们看着夕阳一点点地收回最后一抹余晖,灰暗的夜色一点点地占据天空。我坐在田边,它也静静地蹲着,不时地望望我。斜阳把两个影子拉得老长。就这样,很舒心的感觉,很浪漫的情境。

每次回家,总是伴着匆匆的脚步,衣兜里也总都揣着给妹妹买的奶糖。是害羞还是倔强?我从不告诉父亲和母亲,我想念他们。当然,我喜欢他们,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家的甜蜜与温馨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

写了这么多,那一点点的感动、伤感在心底累积,蔓延。或许,这就是思乡的心情。

我将用心接着写,让我的喜欢溢过每个字节。我把心投入家乡喜欢的柔波里,等待涟漪,静听回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名胜古迹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坐落在恩施市西北角,,那里没有汽笛车鸣,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那里只有巍峨雄伟的大山,只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只有勤劳朴素善良的土家儿女。我爱我的家乡——沐抚。

极目远眺,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独笋岩,仿佛能工巧匠的作品,鬼斧神工;那一座座险峻的绝壁,仿佛被刀劈成矗立在沐抚盆四周;那巍峨雄伟的群山之中,处处开满了野花,百花争艳,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映衬着碧绿的草坪,蔚蓝的天空,仿佛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当你还沉醉在这山的奇、险、峻之时,一条幽深的大峡谷便呈现在你的眼底,它宛如一条飞舞巨龙奔腾不止,峡谷两岸古树参天,古藤缠绕着古树,仿佛婴儿依偎在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馨;瀑布飞流直下汹涌澎湃,宛如一片珍珠做成的帘衣,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抚摸着峡谷,仿佛母亲抚摸着孩子,是那样的慈祥。峡谷两岸绝壁上的钟乳石,怪石嶙峋,如钟、如狮、如虎、如龙、如凤——,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养育了无数土家儿女。瞧!碧绿的茶园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农家少女,他们唱着原生态的民歌,哼着小调,采摘着嫩嫩茶叶。草坪上的儿童你追我赶,放着美丽的风筝,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在天空中飞翔。人们享受着无比的快乐。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山的奇、险、峻;我爱家乡水的清、甜、纯;我爱家乡人的真、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喜欢家乡的荔枝小学作文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从化,从化是一个大城市,是一个最适宜种荔枝、黄皮、龙眼等水果的好地方。我最喜欢家乡的荔枝了。

初夏,荔枝成熟了,犹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直把树枝压得弯弯的,有些比较矮的树,果实还碰到地了。当你把壳一剥,一颗雪白含籽的荔枝肉立刻映入你的眼帘,而里面的汁水也会顺着你的裂缝流出来。张开嘴巴,把荔枝往嘴里一塞,再轻轻一咬,那酸甜可口的滋味简直让你停不了口。有种荔枝的人家,每当荔枝成熟后,都会热情地邀请朋友去分享。那个时候,都会泡上一壶盐水,在吃荔枝之前,都会先让朋友喝上一杯盐水,因为“一颗荔枝三把火”,盐水可以“灭火”。

我有一个很勤劳的叔叔,他有一座山,山上种满荔枝、龙眼、黄皮等。每个星期他都去巡逻一下,一旦发现有虫,他就杀虫;一旦发现有杂草,他就拿着弯刀去割草。也许是叔叔悉心照料果实的缘故,他种的荔枝十分好吃。每年,他都会邀请我到他那里摘荔枝。如果刚好碰上一些事不能让我一同去的时候,我都会使出万事万灵的“纠缠功”,使妈妈忍无可忍,最后只能答应我的要求。摘荔枝是我们家乡的一件乐事。每当我们的叔叔阿姨们邀请我们去摘荔枝时,我都会和一群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小孩拿着剪枝的剪子和一个箩子,兴高采烈地上山去摘荔枝。每当下山时,我们就会满载而归。

从化荔枝好吃,又是从化人勤劳的代表。我喜欢家乡的荔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家乡名胜古迹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有的人爱家乡的田野,有的人爱家乡的小河,有的人爱家乡 的柑桔、、、、、、而我却爱家乡的名胜古迹。古遗址是历史的见证,它是我们探索先人的起点。

石城,位于紫溪镇田弄湾村、八复村之间的古头山上,距县城有17公里 。山的四周有石墙,墙高数米,有石门,寨中有寨。山上小路错综复杂,如果你在山中迷了路,你得花费大半天时间才能走出去。山中的石斧、石玉、石环、陶器、、、、、、到处都是,数不胜数。古庙是先人们祭祖的场所,是后人继承先人传统的见证。应山庙建于明朝朱元璋时期,位于八复村小学旁,庙中有邓禹、邓应山、邓楧权等历史名人的塑像。除此之外,还有能叫能动的木马、木牛、木人,木鬼、、、、、、庙的对面是规模宏大的邮亭,每年农历八月二十,这里都要唱大戏、“扎故事”---将小孩打扮一番,用四个人抬起来,各个村子去游唱。

只可惜它已被废于“文革”,但这种风俗流传到如今,却已经简化了许多,现在只有用赶集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古桥,它将过去与现在,将古人与今人,将历史与未来串联起来,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先的伟大,聪明,坚强。广利桥,它位于紫溪镇花桥村,横卧于东溪江上。它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工艺奇特。桥下波光潋滟,游鱼成群,河水清澈。桥上有柱,有亭,有阁,有神龛,神龛中供有关云长、关平、周仓等三国人物的像。拱亭上盖青瓦。飞檐上嵌有龙、凤、鱼等。桥端各有17级石阶。古有“七十六柱九金蟾,广利桥名天下传”的美誉。古代,还有关于仙人参与修桥的传说,传说每天有100个人参与修桥,而到吃饭的时候就只有99人了,天天如此,直到桥完工为此。所以,不管风再大,雨再狂,河水再猛,它都保存完好,丝毫不损。有了这个传说,家乡的广利桥就更吸引游客了,我欢迎大家快来我的家乡做客,她会让你大饱眼福。家乡的话儿说不完,家乡的美景传天下。我爱你,可爱的家乡。等我长大了,我要把你建设得更加美好,我要把你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应该都有一些特别的风俗

我的家乡——华港,是江苏泰州的一个小镇。没错,这里有白墙红瓦,有小桥池塘,可所谓诗情画意。

我们这春节前最热闹的一天就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们都会去买糖果等一些过年期间要用的东西,而晚上我们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并喝守岁酒,看春节联欢晚会。

每次除夕,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会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并且我们里华人过节日最离不开的就是鞭炮了,在春节期间我醒来都是被鞭炮叫醒的。一吃完早餐,我们小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排成几个小分队出去拜年,而我们回来会收获满满,会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糖果,有巧克力……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就应该吃元宵(汤圆)。我曾经在一次包元宵中问过爸爸:“元宵节为什么是吃元宵?”爸爸这样跟我说道:“吃元宵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规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你知道元宵为什么是圆的吗?”我说不知道,他又说:“元宵之所以是圆的,那是因他他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知道了吗?”我恍然大悟,说着说着奶奶已经将煮好的汤圆盛出了锅。因为有自己包的,所以感觉这汤圆格外的圆,也格外的甜。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经典永流传,让我们把这种习俗传承下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的名胜古迹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附近,洛阳桥离我家大约五六百米远。夏天 的傍晚,洛阳桥的上聚集着许多乘凉的人们,奶奶或妈妈也会带我去洛阳桥散步。

瞧,我正在洛阳桥上吃苹果呢,一旁的一排排桌椅是供游客吃大排挡用的。因此,晚上的洛阳桥也别有一番景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大家注意到我身后的石雕像了吗?他就是古代官员及“宋四家”之一的蔡襄。关于这位名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非常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个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非常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但当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非常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听我讲完这个故事,大家是否也对洛阳桥感兴趣了呢?!来吧,让蛋蛋有机会作个免费的小导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名胜古迹—鼓楼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周末里,我与爸爸、妈妈去游览家乡名胜古迹鼓楼

鼓楼高大而威严,它笔挺地伫立在城市中央,而它还有一个好邻居,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吧,那就是钟楼。它们俩不仅是好邻居还是一对好搭档呢,以前南门吊桥的升降时间都是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鼓楼上的什么东西最多呢?对了,当然是鼓最多了,要不怎么叫鼓楼呢。我最喜欢鼓楼的节气鼓了,大厅外围着一圈鼓,这些股上分别写着二十四个节气,鼓面上的字弯弯曲曲,我一个都不认识,幸好底下注着我们的汉字与英语,我才知道这每一面鼓都代表着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面鼓,正好把大厅围了一个圈,我想这些股保存到现在肯定满是裂痕,疲惫不堪,经不住一声响亮的重击了,好在聪明的人类发明了许许多多高科技产品,重新修复了鼓面,现在它们依然玉树临风,精神饱满,敲击的生意更加响亮,更加悦耳动听,响彻天空,响彻整个长安城,响彻整个世界。

我们现在看到祖先发明的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鼓都是他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流下无数滴汗水的智慧的结晶,鼓楼是蕴含着祖先光明史的宝殿。

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名胜古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使我感到自豪。我们的古城西安是文明的城市,是先进的城市,是卫生的城市,更是一座历史名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家乡的名胜古迹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附近,洛阳桥离我家大约五六百米远。夏天的傍晚,洛阳桥的上聚集着许多乘凉的人们,奶奶或妈妈也会带我去洛阳桥散步。

瞧,我正在洛阳桥上吃苹果呢,一旁的一排排桌椅是供游客吃大排挡用的。因此,晚上的洛阳桥也别有一番景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大家注意到我身后的石雕像了吗?他就是古代官员及“宋四家”之一的蔡襄。关于这位名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个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但当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听我讲完这个故事,大家是否也对洛阳桥感兴趣了呢?!来吧,让蛋蛋有机会作个免费的小导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做籺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或已经开始做了。“籺”是粤西地区最有特色的一种食品,以高州地区的最为出名,有点类似北方的糍粑,材料主要有糯米粉、绿豆或黄豆、虾米仁、花生、木耳、芝麻、香肠或火腿肉、香料等等,做成一个个如半桃子状的外形,因而又叫它“寿桃籺”,但它风味独特,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是本土家居必备的应节食品。

一大早,奶奶就买好了材料,用葱、猪肉、香菇、木耳放在锅里翻炒,再加上一点蚝油,馅儿就炒好了。这是奶奶煮了一锅子沸水,倒在糯米粉上,再用手大力地揉,这米粉会越来越有弹性,吃起来也会有嚼劲。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做。扯一个小剂子出来,搓圆,压扁,然后用手凹造型,把皮放在手里,舀一点刚才炒好的馅,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对折回来,捏紧,这样就捏好了一个。别看它简单,也是有讲究的:馅一定要放饱满,不能瘦,要装多点馅,不然太扁会很难看,但也不能装得太饱满,会对折不回来的,最好放馅儿放得刚刚好,这样包的才好看。这就是煮汤籺了。

奶奶除了煮汤籺,还做了一种椰丝花生芝麻馅的甜籺,吃起来甜甜的,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朋友,你喜欢吃籺吗?欢迎你到高州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