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是什么改变了中国读后感(20篇)

导语:在科技馆,我们不仅参与了许多好玩的游戏,还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小编整理关于参观科技馆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151

作文

131

中国梦读后感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阶段的梦,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主角。而关于中国梦的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到鸦x战争时期,因为在鸦x战争爆发后,中国渐渐沦落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把中国打造成为像西方那样工业化的国家成为中国人的梦。而要追逐这个梦的根本前提是民族独立,国家政治独立。主要因为这样的条件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当时的中国无法成为工业化的国家。而在那个时期,中国人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无法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的限制力度。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梦,但是似乎这个梦离他们是如此远。

当代中国人,无论是国内的中国人还是海外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中国能够尽快强大起来,赶上世界现代化的进步潮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留下的辉煌,不能忘记的是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能忘记的是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的重要贡献。而鸦x战争的到来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以前的辉煌依然存在,而问题是如何恢复,而不再是持续的问题。恢复中华民族的辉煌是艰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因为中国受到的破坏程度的巨大的,经济蒙受的打击的前所未有的。这对于中国人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变得尤其艰苦,中国人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建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鸦x战争后就已经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的梦,而要实现这个梦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民族独立以及政治独立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人民有条件来实现中国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梦想,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好的信心基础。新中国的成立固然是一件极大的喜事,但是新中国无法避免的是如何处理好这几十

年遗留下来的问题,如何寻找一条贴合国家现实状况的发展道路。战争给以前强盛的中国沉重的打击,留下来一大堆问题。新中国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促进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谈何容易。战后各方面的整理是一个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整理各方面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向工业化方向迈进。而当时能够有经验借鉴的国家是苏联,它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极大的帮忙,因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站在社会主义这条战线上。

但是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还是无可避免地犯错,在借鉴苏联的时候,并没有根据自身国家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于是走了不少弯路。而更加严重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对整个新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我相信在这些时期的中国人必然充满了恐惧,那个实现工业化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似乎又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文革前,中国制定的五年经济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而文革的冲击,极大地拖缓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性的,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基础的话,一切梦想都是虚幻。正因为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文革之后的发展方向偏向于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梦》中介绍了“中国梦”的由来,“中国梦”的实现步骤以及“中国梦”的未来走向。这个梦的延续性很强,而这个梦的实现还是探索和设计中,实现“中国梦”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这是对“中国梦”的持续追寻的一种执着,是对“中国梦”的一种推崇。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六十多年,中国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实现了大的“中国梦”过程中许多其它有特色的“中国梦”,但是我们此刻的成绩离大的“中国梦”还存在很

大的距离,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远,我们需要付出的心血更多。中国的崛起并不容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容易,引用孙中山的话语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中国梦”的追寻,对实现“中国梦”的渴望,这些都是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经自以为懂得了什么是幸福,但当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这后,我才真正弄懂了什么是幸福,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一样的,幸福是每个人微妙的心灵感受。幸福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大家共同的劳动建设出来的。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18年的浴血奋战,无数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壮烈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老百姓说自己摆脱了压迫和剥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上,人们脱去了贫穷的帽子,过上了温饱生活,都说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改革开放后,人民进一步提高,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也说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深深知道,无论哪种幸福都是靠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奋斗的。

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但我发现人们却一天比一天忙,一天比一天辛苦:母亲每天操持家务、下地干活。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为了幸福,他们在辛勤劳动着。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地耕耘着他们都是为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我真正弄懂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肩负人民的期望,做幸福中国的建设者,达芬奇有句这样的名言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人民是幸福中国的主人,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要让幸福中国的主人老百姓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是国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个人的幸福。

我们作为将来的建设者,现在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善于学习、讲道德,掌握一个建设者应有的本领和素质。现在就要爱护花草树木,以养成良好习惯来陶冶我们的精神情操,在生活上朴素、勤劳,做事也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不马虎做一个四好少年。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读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儒商是中国梦的推动者读后感

全文共 3390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引领世界,中国人的道德文明状态却出现了大面积滑坡。传统儒家思想丢失,新的和世界同步的文明价值观却未建立。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进程,市场经济三十年的探索,到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市场经济必须以诚信为基石。市场经济如果不能以诚信为基石,它的前景并不美妙,反而非常可怕。这种共识的取得,是每一个消费者在付出了很大代价之后才形成的。这种付出代价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知道了皮鞋可以用纸来做;第二个阶段,我们知道我们买过用硫磺薰的蘑菇和馒头,以及“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从穿到吃,危害越来越大;第三个阶段,就是药品质量出现问题,以“齐二药事件”和“欣弗事件”、“毒胶囊”为代表,当药品质量也不能让人放心的时候,生活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你会感到无处可逃。

今天,当“扶不扶”成为一个问题,“救不救”要先找证据,人与人之间不但没有了热情互助,见义勇为反而可能惹祸上身,“人人自危”不幸成为现实。礼仪之邦的中华大地,对道德文明的重构已经从文化的呼唤变成了现实的亟需。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惑,我们不得不重新将目光投向传统,寻找中华文明原始的智慧之光,从中汲取力量,重拾自信。

“三大制度、文化、精神文明”

在技术上,中国有“四大发明”。在文化思想上,中国有“三大制度、文化、精神文明”,已经并继续影响全球。

第一,秦朝开设郡县制,是现在企业管理制度的鼻祖。自秦朝开始,废除周王朝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从而确立了“皇帝-宰相”的管理制度,类似于“董事长-职业经理人”的现代管理制度。皇家相当于股东会,皇帝相当于董事长,宰相相当于总裁,其他大臣是管理团队。这套中央集权的体制,演变成今天包括欧美跨国公司在内都采用的董事会体制,产权与管理权分开。

第二,从汉朝的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经大儒董仲舒总结,确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三纲五常的确立,让整个社会步入有秩序、有规则的时代。儒家对各个阶层都进行了系统化的规范,不仅规定了普通人怎么做人,更规定了皇帝怎么做皇帝。

第三,隋朝开始,建立了科举制度。为全球的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建立了人才选拔机制,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等选拔制度都得益于科举制。以前的选官制度,主要是皇室成员推荐,民间很难进入体制内,也就没有上升渠道。通过科举选拨,基层的人可以进入“董事会管理团队”,宰相可以由民间人士来做。这就导致自隋朝之后,形成“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社会出现大量私塾,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这三个方面,包含了制度、思想和文化,形成了文明、秩序和价值观支撑的中国软文化。在这套软文化之下,造就了以士绅阶层为主的中产阶级,既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士子,也有“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儒商。这套文化体系,一直在向全世界输出,对世界的影响不亚于“四大发明”。

今天全球商业规则仍然源自儒家思想,讲诚信,讲规则,讲底线。西方人同样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商业讲诚信、讲规则、讲仁义、做慈善,都没有逃出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孔子的思想是全人类的思想,具有普世性。

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签署的《走向全球伦理普世宣言》,在历数当今世界各种人为的苦难之后指出,没有一种全球伦理,便没有更好的全球秩序。《宣言》从世界各大宗教和文化的道德准则中,提出了全人类都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并以耶稣的名言“你们愿意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人”和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支持。我们是孔子的故国,现在倒是没有执行好。现代文明是对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和细致化。这些年,西方人在不断学习儒家思想,并不断自我演变。

新商业文明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认为全天下都是大清朝的,全世界唯我大清最伟大、最富裕、最强大。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忽然发现外国的洋枪、洋炮远远强于我们的大刀、长矛,倍感落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在五四运动、破四旧等各种运动中,中国人不断否定自己,学习西方,抛弃自己,脏水、孩子一起泼出去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精髓逐渐被抛弃。过去有儒家思想,有佛教,人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近30年,没有信仰支撑,思想高度真空,导致不断出现突破底线的事情。君子爱财,取之无道。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去年11月考察孔府,提出要发挥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今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提到儒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要带头,一要遵守法制,行为符合企业游戏规则,例如WTO的规定;同时,要继承“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价值观。我们的核心,就是重建儒商,重建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价值观。爱财与唯利,是商人的本色,但不能唯利是图,不能越道,要有底线。当然,在取之有道之后,还有见利思义。

对儒商来说,“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层次。

日本现代发达的商业文明,就是把儒家文化和现代的法治结合起来了。日本的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著有《论语与算盘》,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精神基础。现在大家推崇的稻盛和夫,也是一位儒商,他的管理思想大多来自儒家。除了日本,韩国,还有我们的台湾,都是儒家和法治结合得很好的地方,出现了一批现代儒商。

重建文明,重建儒商,重建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价值观,是中国的商业精英下一步要推动的事情。对于重建,我充满信心,因为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大乱之后一定会有大治。

儒商的中国梦

重树现代企业家文明,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本身的价值,就是创造力,但要遵守规则,遵循良知;二是尽社会责任,以慈善推进社会改良与和谐。慈善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是仁的外在表现。

《礼记·大学》里有一段名言:“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最后两句话,东汉大儒郑玄注解为:“仁人有了财富则务于施与他人,以此来立身立名;不仁之人则将身心投入到敛财中去,以追求财富的积累。”

中国商人有这样的传统。孔子的弟子子贡,被称作儒商的鼻祖,司马迁就认为儒学之所以成为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子贡推动的缘故。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张謇就是卓越的代表,他获得财富全都用来引进新的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

“仁”是慈爱之心,“义”是正能量,是勇于担当;“礼”是遵守规则,“智”是思想火花,“信”是内心的坚守。

现代意义上的儒商,首先要秉持诚信,为社会创造价值。以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价值,就要从大众利益出发,满足人们需求,这是“仁”;要弘扬正能量,不能走歪门邪道,这是“义”;要遵守规则,做良好商业秩序的维护者,这是“礼”;要有创新思维,善于发现市场空白,把握机遇,这是“智”;要有做人做企业的底线,勇于捍卫内心的良知,坚守诚信,这是“信”。其次是勇于承担社会公益、慈善责任。社会再怎么发展发达,总是有弱势群体的存在,总有泪水和悲伤。面对这些,企业家不能背转身去。“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儒商的情怀。聚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馈天下之乏,就是现代儒商的担当。

今天,我们谈“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仅是物质和财富之梦,更是精神和文明之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幸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和谐、阳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回到汉唐盛世,而是要在物质、精神和文化上,对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这其中,中华文化的重构又是重中之重。作为这个时代精英的一部分,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企业家要有责任、有使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成为言行合一的仁者、君子、儒商。只有这个群体推动并转变,才能重塑新文明。

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在政府官员之外,士绅阶层是儒家思想和社会文明的推动者。现在,企业家阶层可以扮演类似传统士绅阶层的角色。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全国私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近80%。大部分人在企业就业,如果企业家都能做到仁义礼智信,并施行于企业,进而成为仁者、儒商,那么就能对员工产生影响和示范作用。企业有秩序,社会有秩序,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会提升。

如此,儒商将成为中国梦的推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时间突然发现不是太了解我们这片土地。在网上寻找了好久,说读读《乡土中国》大概可能更能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

就我的成长,说来也是奇怪,也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长成,而是确实在乡土世界中长大。但是大概是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亲也并不是要求、强求我接收某些观点,造成了一种放养的态度。而我,似乎从小时候开始就有一些可以拒绝的权利;长大以后,就只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感觉旧时环境似乎并没对我有太严格的塑造。

开始读乡土,开始理解乡土。

从最开始的差序格局开始,大概说,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而每个人都会被影响,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而西方社会来说,每个人都是很清楚的,几根稻草一束,几捆束成一挑。每个人在团体中都很清楚。文章举例子,如果带家人去旅行,西方指的是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中国就没这么明显。

男女有别。现在年轻人来说,男女一致和平等性得到了很大的接受;包括西方一政治正确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但是在乡土社会,男女是有差别的。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安稳的社会,或者追求的是一个安稳。而在安稳的社会中,大家更多的是熟悉和习惯,不希望有着冲突的发生。所以男女的交流和婚姻更像是被各司其责的生活习惯所支配,比如说男主外,女主内。而现代社会是变化的,男女有着求同的需求,但是求同的阻力很大。正是这个阻力,会产生情感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长老统治。孩子的成长是被文化定型了的。乡土社会中,我们没有成年的界限,年长者经历过年幼者经历过的事情,长者也是“师”了。每一个年长者都握着教化年轻人的权利。但是在一个不以经验为导向的社会中,年幼者可能比年长者懂得更多。

无讼。乡土社会中,诉讼是违背了本土的伦理道德了,是羞人的。所以,大家主张无讼。但是现代法律中,无赖反而利用这个获得权益。

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中,大多数的需求不是被计划的。吃饭,喝酒都是自发的,但是和需求结合得很紧密。但是现代社会中,我们利用计划,理性的规划者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和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却一心想要消灭红军。1930年5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展开围剿。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同志错误的思想和指导,把红军带入了绝境。关键时候,等人在江西瑞金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撤退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队伍分成了西进、南下两个纵队,同时攻打国民党军队的防线,打通了向西和向南前进的道路,开始了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经历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许多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走过了金沙江、雪山、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地方,终于到达了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接下来,红军要面对的是如何建设好根据地,团结带领当地老百姓参加革命斗争的问题。他们对红军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创办红军剧社,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苏维埃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红星照耀中国》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这本书里记载的故事和人物所展现出的信念坚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自信乐观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不仅照耀了中国,还照耀了世界,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天,我阅读了课外书----《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在本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我的印象中,尤为深刻的是斯诺对人物的描写。

这些人物描写,让人读来感觉十分形象传神,虽然只是阅读文字,但是我感觉书中的一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的站在我眼前,我以为其中最有趣的是彭德怀元帅的形象。

在我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位威风凛凛,英勇善战的红军领袖,就连作者也是这样在一开始认为的。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彭德怀还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没想到,彭德怀还有这么和蔼可亲的一面,我眼中不禁浮现彭德怀和众人谈笑风生,脸上带着孩子气的笑容的样子。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不只彭德怀一位可敬的人物,如,__,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生活节俭,平易近人。如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如朱德,如贺龙等等。正是他们和伟大的中国人民,才开创了新中国这一伟大的篇章。他们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奠基人。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伟大的书,是一本代表了中国人民精神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我读了《感动中国的100位人物》这本书。

书中那一则则故事都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拨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书中有我们熟知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兰考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等,也有那些在基层、平凡岗位的普通人,他们不是高官,也不是大款,他们是一个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然而他们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干着感天动地的事,他们的行为感动着别人,更感动着全中国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知觉地想起了她——我身边的一位共产党员,她是那样的平凡,没有激昂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只是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她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常看见她骑一辆电动自行车,总是很早就到学校,走得最迟的往往也是她。她教学认真、工作严谨,她更关心身心健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生的学习进步。哪个学生生病没到学校,她必定亲自打电话问候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补上落下的功课。

她爱生如子,我们班里有一同学,因为常常违反纪律而是我班常规积分落后,她并不像其他班级的老师严厉惩罚这个学生,而是耐心的做这位同学的思想工作,还借助值日时这位同学的出色表现表扬了他。在她的亲切关怀下,他进步了,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理想的中学还主动在可见带领班级同学做好教室门前的保洁工作。在我们学校里,无论是老师、校长还是家长,一提到我们的班主任,人人都竖起大拇指。

看完全书,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动之余,静心思索——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也许做不出让人感动的事情,但我可以在父母疲惫的时候帮助他们端杯茶、捶捶背,在同学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他伸出援手,在见到老师的时候主动问声好……

我要向书中的党员学习,从我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敢于奉献和乐于助人,成为一朵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的最绚丽的花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乡土中国》一书是社会学巨擘费孝通老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期间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讲稿整理编写而来。这本书虽然历经七十余年,但栖它的研究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书里自对我国的很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层次剖析。

我对该著作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我认为这部社会学巨著不应在当今社会受到冷落。反复读了《乡土中国》后我有三点感想:

一是中国人的安土重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农业文明,中国是以农业为根基的文明古国。整个中原文化都建立在对土地深厚的依赖之上,所以我们和许有外国、游牧民族、水上民族不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们不随意更换自己的住房。如果遇到拆迁这样的事情,我们门会较抗拒,中国人对房子有自己的情结,这也是我们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社会除原因。

二是“熟人社会”,由于乡土社会传统,从而着成了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乡土社会发源子村落。在一个村子里,周围的人都是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大家都依靠着同一块土地生活,彼地相互信任、依赖。也由比形成了一个由私关系引由面出的“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

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激荡出涟漪一样越靠水波中心的地方关系越紧密;越远的地行关系就越疏远,因此而形成的熟人社会。关系近的风事好商量,工作开绿灯;不属于自已人的,便什么事都很难有真正意义展开和作为。

三是婚烟关系。中国的家好做似事业组织,弱的大以做事业大小决定。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妻关系只是配抽。而这恰恰与西方夫妻关系是主轴,夫妻感情主要凝聚力不同。因此在中国社会。夫妻间的感情淡泊是常见的现象。因为乡土社会要求的是稳定,男女之间激烈的情感容易破坏这种稳定,所以中国人不喜欢离婚。因为大多数人对婚烟的就是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即使没有爱情也不影响彼此方间的合作。

以上是我对《乡上中国》主要的感受,。

《乡土中国》这本书除了增切我们看问题的深度,也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我在正视它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地用正确的态度去解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看战争中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同时也是目前世界闻名的作家埃德加·斯诺就很好地为我们表现了出来。

斯诺将中国当时的事件记录了下来,一部分通过了别人的口述,这些革命青年们使这本书所描写的事件活着。在一九三六年这一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成为了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他带着关于中国战争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好奇并且迫切地想要寻找答案。他也成功了,斯诺采访了众多参加过长征的在苏区工作、生活的、战斗的人,这些人里也包括红军的首领与干部,记录下了问题的答案,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奇迹!斯诺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那一颗热情的心!

这本书中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苏维埃掌权人物”,这里写的是斯诺来到西北,找到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__。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的地方还是半游牧区,那时的红军迁都到了那里。斯诺与__谈了许多夜晚,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口中知道了他的不少故事。__作为共产党的领袖,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但他却没有受过一次伤,实在是让人吃惊。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天生精明,生活上与共产党员们平等,却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才休息。通过这一章节我又了解了一些__,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们流下的鲜血,仿佛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品德。我走近了他们,一幕幕就如同放映着的电影一般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读书让人了解了历史,更加让人学会了思考。前辈们经久不衰的一腔热血感染了我,我要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要学习他们为中华崛起克己奉公的无私,我更要学习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不服输、勇敢克服困难的难得精神!我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尽自己的一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从前未知的红色革命,这段历史是刻印在我的心中的,已经无法磨灭,红军们通过昂扬斗志为我们得到的美好生活,我绝不能够辜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一缕阳光让你感到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感到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到感动。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花朵,祖国的骄傲!《感动中国人物》里的每一个人都让人非常温暖,因为他们做了自己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谁,我会说:胡忠和谢晓君老师。 因为他们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看到报纸上写着康定县塔乡一所孤儿院急需老师,胡老师和谢老师了解当地的艰难,就决定留在那教孩子们读书! 谢老师在音乐学院的一手弹琴,可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而是物理老师,数学老师,生活老师,三年里谢老师尝试了当四种老师,还表示一辈子要呆在这! 他们可以不叫藏族的孩子啊,可以自己创出但他们没有怎么做,因为他们很善良,在艰苦都教孩子们,他们,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莲!! 他们都在发扬传统--发扬爱。每个人的一生相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是极其短暂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人生价值变得以充足!这些事迹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随我的心灵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有八国,秦国,相比楚魏还是有些逊色。但秦王依旧可以荡平列国,一统天下。秦王自信可以成为列国之首,有雄心壮志,便可在列国之中崛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的君主。

鲁迅先生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走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它所经过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

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鲁迅先生他的武器写了此文,当时的东北三省已经沦陷,日本帝国已踏入了我中原土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灭国亡种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难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难道中国人不能崛起了吗?

多少爱国志士投入到救国的行列,但仍有一些人认为国联救国才有望,我读此文后,心中无限感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主拯救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应该坚信,也必须坚信我们可以救中国!有一些人去心甘情愿地当帝国主义的走狗我想问你们的自信呢?你们的良知呢?难道任由帝国主义欺凌我们的同胞吗?我们中国不是栽了跟头战不起来的国家,我们要对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国家有信心。要坚信,中国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只要有自信,便一定能够使中华民族崛起。

我们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不要总是对自己怀疑,其实学习和打仗是一个道理,我们要有一份自信力,一份中国人独有的自信力,当时中当时帝国主义的侵略已到眼前,我们凭借着我们的自信力成功地将帝国打退了,那便是我们可以在自信中崛起的最好事实。

中国是不会失掉自信力的国家,我们要有自信,新时代的我们,定能在自信中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

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只有更好。

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翻开这本书,看不到惊险的情节,看不到激动人心的场面,更没有华丽的词章,书上的字字句句如涓涓细流般流入人心,让人感受其中的父爱,以及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如和风细雨般款款相慰,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鲜花与掌声簇拥时,在信中劝导他谦虚,在成功的路上不惧孤独,走自己的路。读傅雷的第一篇家书,都感觉他心中的欣喜与激情都从他的笔下倾泻出来,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面对成功,傅雷始终在教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他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话语,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儿子人生道路的引导,是给儿子的哲理启示。

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不含杂念,保持对音乐的追求,保持心灵的纯洁,无惧孤独,才是坚强的最高境界。

初读傅雷家书时,我对书中涉及有关艺术的东西有点不懂,并感到无聊,但慢慢读下去,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对诗词韵律的深厚造诣,让我慢慢沉浸到了书里,傅雷从未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对文学的深入理解与引导,也造就了傅聪艺术上的成功,和傅敏教育上的成功。

书中还有浓浓的爱国之情贯穿了整本书,傅雷告诉儿子,要以国家的支持,亲朋好友的厚望为动力,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并拥有对音乐不断钻研的决心。

傅雷式的中国传统式教育,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脉,是最成功的教育,他与儿子成为朋友,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己,父爱深沉如水,信中的字字句句,如黑白画面奥鹏浮现在脑海中,令我为之震动。

傅雷家书,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药,也是孩子理解父母的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家风读后感中学生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当我读到《读书亦如生活》、《读书唯高家风继》时,我读懂了“书香”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家风实例。

小时候去姨奶奶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看到姨爷爷戴着老花镜或是看书,或是写字,那时候觉得姨爷爷好厉害,二十年代的人还识字,像我的奶奶、姨奶奶也只认识“大”、“小”等几个简单的字。长大一点才知道姨爷爷家的三个孩子都是教师,顿时觉得姨爷爷更厉害了,能教育出三个教师一定有秘诀。再往后,姨爷爷孙子辈的七个兄弟姐妹全都考上了大学,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偏远农村大学生还是很少的,那些表哥表姐自然成为了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在我看来姨爷爷的秘诀定是传给了姑姑大爷们。现在,表哥表姐们有的成为党政干部,有的在自己的行业成为翘楚,收入颇丰,姨爷爷的秘诀被发扬光大?

前些日子姨爷爷的十年祭上,困扰了我许久的谜团终于解开。原来秘诀就是姨爷爷家的家风——书香。据表哥表姐说,姨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喜欢读书、看报、写字,每年春节前还要写春联到集市卖,家里文化氛围浓厚,姑姑大爷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读书。同样,表哥表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书香”的传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长辈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家风的传承。不需要刻意,它是无形的优良传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传。家风,虽短短两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

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正是凭借着这点滴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梦读后感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梦》读后感

我读《中国梦》这本书后,我深深懂得,中国梦的由来,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后该怎样办?

中国梦就是民簇复兴,国家强大,人民安康和幸福。

这一梦想我们祖祖辈辈朝思暮想,艰苦奋斗了几千年都难以实现。到一八四零年鸦x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觉醒。祖国务必强大,民族务必复兴,才不会受外来敌人的欺侮和凌x。经过广大人民、爱国人士的不懈努力,终因没有强有力的、有卓越远见的先锋队的领导;没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聚一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法实现这个梦想。自一九二一年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先锋队,它卓越远见。联系群众,能自身进行监督改造的坚强领导核心,经过艰苦奋斗,趟过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欲血奋战,中国人的梦想才开始逐步实现,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打到了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这个梦想还不够,它是一个初级的,起码的。我们还要不断升级、改造、创新,要有更高的,贴合潮流的,适应民生的梦想。

中国梦既是中华民簇复兴梦,归根结底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梦。国家复兴,民簇强大与每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互为依托,务必唤起广大民众,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务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完成;务必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克己奉公。要实现这个梦,任重而道远,沿路荆棘丛生,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不断地继续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来说是一次大的升华,也是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还能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精彩动人。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在中国人民,弘杨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爲核心的民簇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以时俱进,实现了“两弹一星”;天空一号上天,神舟十号卫星第二次载人上天与天空一号对接,从此中国人实现了天空实验室的梦想;深海潜水艇——蛟龙号的出现;大型航母下水航行运用等,这些震慑了敌人的威风,强大了我们国家,长了全国人民的志气;再加上我国农业连续八连冠的增收,人民安居乐业,扬眉吐气。一个强有力的中国屹立在东方,世界上所有的大事小事,没有中国人的参加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要实现更高,更完美的中国梦,务必在能强化纯洁自身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精神为强国兴国之魂;务必团结全国各簇人民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搞活经济,戒骄戒躁,不满足现状,永不停留的,使中国人民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前列。

作为一位中国人的我,绝不袖手旁观,我昂扬奋斗之情犹如旭日东升,对自己理想的实现,对于更高的”中国梦“的实现,我将不惜一切代价努力着,奋斗着,坚信着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红星照耀,中华辉煌现。——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我感慨万千。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个外国记者的口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通过对红军领导人和红军战士生活和战斗的描述。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斗志,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的红军精神。该书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书中讲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等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平凡,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一颗为人民奋斗的心,壮大了人民军队,缔造了新中国,造就了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作为领导人,他们毫无领导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爱国之心。他们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为何如此爱戴红军,那朴实话语动人心弦:因为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新中国建立在万千将士的忠骨上,今天我们的生活幸福稳定,不是应该庆幸,应该感动吗!不是也更应该珍惜与奋进吗?我们出生在二十一世纪,新中国已建国70周年。国家的强大和安定,给了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我们养育在温室中,我们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我们负重前行。如此成长的我们,常常因为事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受挫和打击就使我们退缩逃避,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不是想着怎么去面对和克服,却像是一个懦弱怕事的逃兵。遥想如果当初红军战士们在长征初始,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和借口,也说一句“我不去”,那怎么可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试想,我们贪求安逸萎靡不振,怎么能承担肩上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责任,如何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如何能让为国牺牲的先辈们得偿所愿!

长城万里,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今时今日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啊!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军,那些年代的战士和有为青年不是都无所畏惧,勇于奉献,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吗?就像《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毅然投身革命事业,《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无论是红军、林道静、志愿军战士,他们都为着自己的信仰勇住直前!

当看到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举行的盛大阅兵时,我们的人民军队像钢铁长城般豪迈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倍感兴奋和自豪,更有一份责任在心。先烈们用血肉为我们打造的美好江山,我们要将它长长久久的维护好,并且要建设的更加强大来回报他们!作为年轻的我们,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加油吧,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是我记忆最深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详细的记录了中国所骄傲的事情。

出生在威尼斯的马可·波罗,他来到中国后大开眼界:无论是城市的规模,还是人口数量,发达的天文学都让他叹为观止。他曾来到杭州时,说过一句话﹕“毫无疑问,该城市是世界上最优美和高贵的城市。”我看到这句话时,自豪的想﹕一个外来人来到中国,都对中国文化啧啧赞叹,看来中国文化已经要开始走向外国,走向世界了中国曾经还发明了“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对我们人民大有帮助,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它们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让我不由得感叹﹕我们中国好伟大,不仅造福了人民,还为我们中国以后的发展做下了铺垫。造纸术让我们以后写字变得方便了,再也不用在竹简上写字了。指南针为我们识别了方向,可以更好的找到一个地方。火药让我们中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而活字印刷术即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力气。这“四大发明” 使我们中国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世界各地!

这本书记载了中国辉煌的历史,更能让我们从中学到知识,让我们知道中国的骄傲,让我们为有这样的一个中国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本介绍中国基层——农村的一本书。距离现在已近80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但以先生独到的见解去看当时的农村,还是颇具新鲜感的。

开篇先生首先为大多数人认为农村人存在的“土”和“愚”进行了反驳。“土”不应该是贬义词,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土地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是乡下人的命根,所以沾染土气是难免的.。“愚”也是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乡下人见车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成里人认为他“愚”,城里人对于农耕知识不懂装懂,乡下人也可以认为他“愚”,文字难以传入乡下是环境所致,农村圈子小,是熟悉的人之间的交流。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就可以将想表达的表达的清清楚楚,文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城市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组成的圈,不能用乡土社会的习俗应付。于是,“土”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

先生还解释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结构,就如一个石头丢入水中,掀起一层层涟漪,以己为中心,人脉由权利和财富的大小一圈圈排列出去,远处的波纹浅,关系也薄。但涟漪的范围大,到哪都想找点关系。所以说中国人是“私”的,缺少西方人的团结意识。先生见解独到,比喻生动,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国社会存在了多年的问题。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当时中国乡村存在的问题,如男女有别,长老秩序,礼治秩序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实书中的大多数提出的问题如今都不复存在,但书中许多描述如今又可以引出不同的感受。先生在书中提到自己出国留学时奶妈给他包了一包乡土,水土不服时可以给饭菜里放些。让我想到表妹出国时带了一盆花,我嫌麻烦,花在哪都可以买。她告诉我“重要的不是花,是这盆土,走到哪看到这一盆土,都会觉得心安。”这大概就是如今乡土的魅力吧,乡土还是那孕育生命的乡土,中国不再是那个风雨飘摇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最棒的中国名读后感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我最棒的中国名》。 讲述一年级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情感、小烦恼、小喜悦、小忧伤。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曹操,也是一名小学生,一个古灵精怪的小胖子,别看他胖,鬼点子特别多,经常出馊主意,但他的心地善良,是百分百的热心肠。

在很多故事中有一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讲述了有一天曹操闲着没事给全班同学起外号,班长叫爆米花,体育委员叫大桥墩,因为名字不好听,许多同学都不喜欢,也不想要他起的外号,于是曹操想出了一串好听的外国名做外号,学习委员叫爱德华王子,曹操给自己起的曹·克罗夫斯基,同学们太喜欢这些洋气的新外号了,大家决定,用这些洋外号取代自己土里土气的名字。

上课的时候甜甜老师领着大家开班会叫到曹操发言,可是曹操就像没听见一样。甜甜老师问道:“你没听见吗?”曹操挠挠头回答说:“老师,我现在叫曹·克罗夫斯基”说完,给甜甜老师差点没气乐了。接着甜甜老师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意思,我叫田雨声,我出生那天正好下了第一场春雨,妈妈看着出生的我,那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一刻!听甜甜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名字的由来,同学们感动的都快哭了......

不说不知道,原来就算再普通,再土气的名字都会有自己的小故事,这里面装满了爸爸、妈妈的爱,装满了期望与祝福......有的名字寄托着望子成龙,有的名字寄托着望女成凤,我的名字很简单,我叫李何怡菲,爸爸姓李,妈妈姓何,我名字取了爸爸和妈妈的姓,怡,是欢乐愉快的意思;菲,花草茂盛。合起来有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含义,那当然是希望我能过的开心、幸福!无论我长大以后走多远,名字仿佛就像爸爸妈妈陪伴在我身边一样。那是一种亲情,简单的几个字,珍藏着不简单的情感,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引以为荣的骄傲,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文化觉醒中国崛起读后感

全文共 303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这部史诗式的纪录片,虽然是浮光掠影,但对世界大国的崛起历程有了全景式的了解。虽然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走的道路不一样,它们都有许多相似之外:如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世界的变化,及时的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政治体制的改革,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归根结底主导国家崛起的力量,还是文化。如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以“开放、冒险、勇敢”的海洋文化,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崇尚自由带有浓厚的浪漫思想的文化特质成为法国崛起的动力。日本民族以其善于学习、快速适应的文化特点,成为后起的大国。是文化的力量,把这个国家的人民凝聚起来,一起投入到了国家崛起的进程中。作品以隐喻的形式,在向我们提出一个严肃的现实课题:中国如何实现自己的民族复兴,中国的大国之梦需要怎样的文化动力――也许这才是这部纪录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中国的崛起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中国的落后却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但中国的落后的基因却潜藏了两千年,现在依然存在。这种基因潜藏在我们的文化里,潜藏在被封建专治主导的扭曲变异了的儒家文化中,更潜藏在我们的思想里。

在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儒家文化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应当说儒家文化中有许多积极的成份:"忠恕"之道对于敬业精神博爱思想的培养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仁义"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影响;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不达则自善其身",显出了这种文化的积极和豁达;"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显示出这种文化的刚劲和执着;至于"三纲八目"更为人格的修炼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过程。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择儒家文化作为主导文化,绝不是因为它有这些积极的因素而加以推崇。而是他们看到了儒文化中所倡导的伦理观念很有利于他们的统治。以"孝悌"为基础的伦理观念对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对于个人的道德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伦理一旦和统治阶级嫁接在一起,就会走向偏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责任和义务同在的上下关系,演化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绝对服从关系;至于儒家本身所倡导的"忠君"思想,更为君王权位的无限扩大提供了思想依据。在儒学发展中有几件大事值得我们回顾一下:一件事是汉代的懂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把王权神化,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宋时的理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也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毫无“人”性的“社会人”,从而使人退缩成俯首帖耳的顺民;隋唐之后又把儒家精典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成为教育的主导教材,对于人思想的影响是空前的。许多人一辈子钻在那几本破书里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出现了多少像孔夫子、范进似的人物。更主要的是在这种正统文化的影响下,造成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弱化。儒家文化先前所洋溢的刚劲之气开始消弱,人们思想中那种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意识开始增强。儒学文化本身的伦理特点,加上统治者把这种伦理特点加以强化,使中国人套上层层的道德枷索,使人的个性受到了压抑,灵性受到摧残,创造力趋于萎缩。

有的人要说了,既然在儒学的影响下人的创造性趋于萎缩,那么,我们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该做何解释呢?但我要说的是我国古代那些伟大发明和辉煌成就的创造者大都是受儒家文化影响很小的人,或者说就没有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火药的发明源于"道士的炼丹术";纸的发明源于民间;印刷术的发明是一个技术工人;指南针的发明更不是在儒家文化居主导地位的时代。

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和尊卑观念极强的儒家文化的结合,使中华民族的性格趋于卑弱。造就两种卑弱性格的人,一种是"独夫"性格,中国皇帝居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是西方封建王朝的君主们所无法比拟),身为一州一郡的地方官也是一手遮天,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只须州官放火,不须百姓点灯"就是对这种"独夫的"的形象描述。而另一种则是顺民性格,我们称之为"奴隶性格"。鲁迅在他的《灯下漫笔》中尖锐的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他把中国人的命运归纳出两个反复出现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没有外患的时候,独夫们往往变成狼对所统治下的羊进行敲骨剥髓的压榨和剥削;当外患来临,国家将破的时候,这些独夫就又变成了羊,成了外部势力左右的羊。说的更直接一些:所谓的独夫,他们的血管里流的也是羊血。宋王朝和满清政府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儒家文化造就了一只文明的羊。理解了我们汉民族性格中的这种特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宋王朝的软弱无能,清王朝的屈辱求和,我们也不难理解抗战之时会有那么多的汉奸,也不难理解两三个日本鬼子就能押送1000多中国老百姓去赴死。

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扭曲了的文化仍在影响着我们,阻碍着我们的改革进程,成了中国实现大国之梦的羁绊。公民权利被随意剥夺的事情屡屡发生,政府权利的运行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官员贪污腐败达到了另人发指的程度(微笑局长的浑身的珠光宝器)。最让人担忧的这种以培养顺民为特色的弱质文化依然主导着我们的教育——牢笼似的学校在培养着一批批弱不禁风、绵羊式的学生。中日学生多次夏令营的体能较量中,我们的学生一败涂地。泱泱在国至今还没有一位中国培养出的诺贝尔获奖者,这不是民族的悲哀吗?今天我们无论如何痛恨曾给我们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军国主义,但是日本民族的“自强坚韧、团结创新”的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所欠缺的。谦虚好学是日本人的传统,朝鲜半岛的百济王朝就是他的老师,当唐朝灭亡了百济之后,他反而向唐朝学习;当美国的坚船利炮扣开日本国门的时候,他又向美国学习,向西方列强学习。强烈的变革意识更是日本人的优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鲜有成功的,而日本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改革促成了日本民族的两次腾飞――公元七世纪的大化革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会,公无十九世纪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即使是二战后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日本,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又成为了世界强国。“九一八”国耻纪念日,我想我们的“保钓游行”会上演的更加激烈。但是在国耻日,我们是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思考我们的国家如何才能变得更强大,思考我们曾经以引自豪的文化的需要如何的改造。

今天的中国在貌似强大的表面之下还隐藏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更需要我们付出改革的行动。如民主政治的进程,官僚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都需要尽快的改革。这些改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靠几个政治精英,靠国家领导人,都不现实,靠得是十三亿公民意识觉醒的每一个人。当你真正的成为一个公民的时候,你才真正的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你就会自觉的投入到社会的变革中,自觉的捍卫宪法所赋予你的权利,自觉的与妨害公民权利的一切行为做斗争,自觉的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而以“法制和民主”为核心的公民思想,正是我们传统文化所缺失的内容。

今天我们要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事业,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既要完成未走完的工业化进程,还要积极的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要想完成这一伟大复兴的任务,除了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外,尤其需要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特别是做好对儒家文化的扬弃,同时大胆的吸取国外的先进文化,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补充新鲜的血液。用再生的文化力量,重新锻造民族的性格,以自豪的公民的姿态,奋发有为的精神,投入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最棒的中国名读后感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曾亲历过很多美丽的风景。气势磅礴的故宫,山水秀丽的桂林,璀璨耀眼的沙湖……都会令我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可从今天起,我将把汶川这一幅最美的风景永远都保留在脑海里,永不磨灭。

5月12号,阳光和往日一样的灿烂,我们依旧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然而,在我们西南部的汶川县正遭受一场空前的劫难。晚上,我在电视新闻里目睹了这次8。0级地震的场景。这次地震和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伤亡惨重。许多和原本我一样幸福生活的孩子瞬间都被埋在了冷冰冰的钢筋水泥之下。父母失去了儿女,孩子失去长辈,到处是废墟,到处是残肢断臂,哭声、喊声响彻九州。

就在最为难的时候,我们敬爱的温总理亲临地震现场指挥抢险。他说:“哪怕是步行,我们的部队也要到达汶川救出百姓!”在总理的号召下,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大家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捐物,我也积极参与其中。

电视台24小时直播现场救援。每当看到很多群众不顾家人的安慰自发地一次又一次投入到救援的工作中的时候,每当看到人民子弟兵写下遗书奋不顾身地5000米高空往下跳的时候,每当看到战士们几天几夜没合过眼,一天只吃两顿饭,却毅然钻进瓦砾,就出一个个被困的孩子的时候,我的内心像打翻五味瓶一样,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所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

都江堰、李白庙、武侯祠、杜甫草堂……它们在地震中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汶川也不再美丽。但是人与人之间一股股融融的情感,一份份真挚的关爱,成了如今汶川最美的风景!它如诗,如画,如词,如曲,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将永远挥之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