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好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实用20篇)

浏览

5844

作文

906

小学生写作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760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的写作方法有哪些,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24、说明法

【特点】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浯我プ≈氐憷此得鳌@缍晕锲返母鞑糠纸兴得魇保械牟糠郑梢运得魉闹实兀挥械牟糠郑梢运得魉奶氐悖挥械牟糠郑梢运得魉淖饔谩4送馑得魑锲返睦贰⑻氐慊蛴猛臼币迫牡闹行模屑沙兜锰丁?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1、赞美颂扬法

【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42、静态素描法

【特点】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43、总分结合法

【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4、特征举例法

【特点】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不愿写作文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手抄报、校园黑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性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展求提高。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应急方法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结尾等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试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应急处理的小常识,不仅能挽回败局帮你顺利完成结束你的应试作文,相对提高应试作文的成绩,如果运用的好的话,甚至还可以出奇制胜,守得云开见日出,反败为胜为你的作文增色,造就一篇高分作文!不过还是提醒同学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随便用以下方法

一、移花接木法

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一定要选择一个平时写得非常不错的文章。)

二、直接代入法

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不要偏得太远,代入的时候可以想办法再套题。)

三、将错就错法

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

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

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同学们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高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有一年高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

这和上面的回扣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试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画龙点睛法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从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就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的:“我明白了,我住校时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唠叨。”

九、抒情号召法

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

如一篇题为《零用钱》的作文,它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使我们的生活更甜、更美、更有意义吧!”不过,抒情号召之时,一是最好不要唱过分的高调,二是要比论点更深刻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2844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正日益受到广大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已经成为高中生日常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清楚什么是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命题的结构

话题作文的命题分三个部分:话题前的材料或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材料或提示语用来引出话题,话题提供写作范围,写作要求是对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

2.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

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是话题作文的三个基本特点。这三个特点为话题作文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从感受最深的一点出发确立主题,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比如“诚信”这个话题,可以围绕历史上有关诚信的故事来写,如古人一诺千金的故事;可以围绕现代社会中与诚信有关的事情来写,如国外的产品召回制度;可以围绕现实中不讲诚信的事情来写,如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来写,如考试中的作弊问题。同学们请看,在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下,你可写的东西是不是很多呢?可发挥的空间是不是很大呢?

(2)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你不只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还可以写一个童话、一个科幻故事,可以写一篇日记、一封书信,还可以写一个短剧、一则新闻、一篇采访记等等。在近两年的高考中,考生的文体选择可谓异彩纷呈,出现了不少很有创意的佳作。

(3)话题作文写作的自由度虽然很大,但也有其限制性,同学们必须在话题的范围内写作,超出范围就属跑题。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就要求我们应该写在这一假定前提(“记忆可以移植”)下可能发生的事情或问题,如果你写记忆移植绝对不可能发生、或者写情感可以移植就属于跑题了。

二、话题作文不能忽视审题

话题作文的写作空间很大,降低了审题难度,有些同学就认为话题作文的审题不重要,不需要重视了。其实不然,每次考试话题作文都会有跑题、偏题的文章,而且题目审得好不好对能否写好作文至关重要。审题时我们自然要从话题作文命题的三个部分人手:

1.审话题

审话题要注意两点:审出话题丰富的内涵及审清话题中的限制。

(1)审内涵:有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深刻理解话题内涵,对我们写作话题作文、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讲,内涵包括本义和引申义两层。

(2)审限制:知道哪些是话题范围以内的,哪些是话题范围以外的,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能扣紧话题,避免跑题、偏题。

2.审材料或提示语

认真审读话题前的材料或提示语,有助于我们理解话题和打开思路。

3.审要求

看清话题后的写作要求,弄清在内容、文体、字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限制再下笔作文。

三、打开思路是关键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决定了一个话题下可以有多种思路和多种表达,如果同学们能从这多种思路中找到一个自己最熟悉或最有创意的思路来写,肯定能完成一篇佳作,所以思路开阔对于写作话题作文非常重要。但不少同学因为习惯了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对这种开放性的命题形式反而不适应,拿到话题后脑中茫然一片、无从下笔,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打开思路的方法

1.打开思路从话题开始

脑中空白时好好看看话题和话题前的提示语,从话题的内涵和提示语中就能受到启发,这一点在前面讲审题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2.打开思路的方式

(1)可以回忆: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与话题相关的素材。

(2)可以推理:考虑与话题相关的各种观念和各种说法,加进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形成一种观点,然后在此观点的统摄之下寻找合适的事例,这种方法适合找到议论文的思路。

(3)可以想像和虚构:打开头脑的宝藏,展开想像的翅膀,可以虚构一个童话,可以编一个故事,也可以对头脑中已有的故事原型进行重新演绎,还可以变换一下视角,从物或动植物的视角看待评价一件事情。

3.从四个范畴出发打开思路

掌握了打开思路的方式,如果同学们还是找不到思路怎么办,这里再结合话题“成长”给大家介绍几个范畴,从这几个范畴考虑,相信同学们会很快找到思路。

(1)时间:过去、未来、现在、一段时间、某一时刻。

(2)空间:领域、场所。

不同场所中的成长,比如自己在家庭中的成长,或者同学们在学校中的成长;不同领域中的成长,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美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或者对大自然的感悟越来越丰富。

(3)因果:原因、结果。

(4)对象:

①自己是很重要的对象,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可以写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感受。

②其他人,包括周围的人、古人、名人。比如爸爸的成长、同学的成长;李白的成长;比尔·盖茨的成长、乔丹的成长等。

③文艺作品中的主人公比如蜡笔小新的成长,林黛玉的成长。

④动物、植物。比如一只小狗的成长,一棵小草的成长。

⑤群体等。比如,一个小区的社会公德的成长,原来小区脏、乱、差,玻璃经常被砸坏,邻里之间经常吵架,现在干净整洁、窗明几净、邻里和睦。

四、文体选择天地宽

文体不限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不限文体绝不意味着同学们用不着谙熟各种文体。不同文体各有特点,多掌握几种文体,就可以从容选择最适宜的文体来表情达意,可以选择新鲜的文体更有创意地表达内容。

1.常规文体的选择

(1)文体概念要清晰,不能写成四不像。

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要形象具体。

议论文,应以说理为主,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以话题“理解”为例,思路是家长应对孩子读课外书、参加课外活动给予理解。若写记叙文,就应通过具体的一两件事来体现,

(2)根据自身特点、特长选择文体:形象思维较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擅长讲道理、逻辑思维较好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脑子灵活善于讲故事的同学可以写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小小说等。

(3)结合具体话题和思路选择文体:对某一话题有生动事实和独特感受的同学最好写记叙文,有鲜明观点的同学最好写议论文。

2.特殊文体的选择

特殊文体指的是应用文体和文艺性文体,应用文体包括日记、书信、演讲搞、辩论稿、会议纪要、实验报告、新闻报道、广告等;文艺性文体包括小说、戏剧、童话寓言、故事新编、散文、诗歌等。

(1)使用特殊文体可以更有创意地表达观点,表现素材。

比如“缺陷”这个话题,思路是“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缺憾美”。这个思路写成议论文完全可以,但比较平,若写成一篇想像文章就比较新奇了

(2)特殊文体还可以扬长避短。请看下面几种文体:

①日记、书信:

扬长: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可以自由地表达。

避短:结构自由,不需要复杂的过渡承接;写作时文体不太规范的同学也能写好。

②戏剧、对话体:

扬长:思路活跃、善于写对话的同学很容易写好。

避短:不需要什么叙述、描写,文章结构也较灵活。

③童话、寓言、科幻故事:

扬长:善于想象的同学可以借这种文体发挥特长。

避短:素材缺乏的同学可以通过这类文体弥补。

④故事新编:

扬长:有大量故事原型、头脑灵活的同学运用这种文体容易使文章出彩。

避短:素材缺乏的同学可以通过这种文体弥补。

总之,话题作文这种新的命题形式使写作变得很容易,也很有创意,相信本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和设计的训练会对同学们有所帮助,认真读读此书、做做其中的练习,你会发现,作文原来可以很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须知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的区别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写作手法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巧,掌握了能更好的有利于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我们更要知道与其相近的“修辞方法”的区别,小面跟小编一起看卡他们的区别吧~

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是相同的,他包括:象征、借物抒情、借物喻人、以动衬静、先抑后扬、烘托等各种方法。

比喻、拟人等属于修辞手法。初中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拟人、比喻、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对比。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统称为表达方式。

在中考中,这三者要求明确的区分开来。题目在表述时,会明显地提出。

详细分解: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全文共 2008 字

+ 加入清单

有效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小编收集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欢迎阅读。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首先,仿写文中的一段话或句群的表达方式。如教《有趣的作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在说话写话时就指导他们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学生写到“我家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可丰富啦!有又嫩又绿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白嫩的豆腐”。学生学会了仿写段,也就为写篇打下了基础。

其次,指导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的训练。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经过由仿照写到创写,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如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让学生模仿这一课的写法写了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学生写出的作文用词恰当,表达清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充满了一片纯洁的爱心。这样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教学当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只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阅读积累的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善于启发、巧于点拨、及时激励,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记的经典写作方法

全文共 2432 字

+ 加入清单

游记作文写不好,中小学生很容易犯这个毛病,下面整理了一些游记的经典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第一种写法:重点在于抒发、阐明某次游玩的心得体会。

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重点不在于描摹自然景色,而在于寄寓哲理。实际上这个哲理他早就成竹于胸了,只是借今天游山之机说出而已,读者千万不要被那句于是余有叹焉迷住眼睛,以为他是临时才有感而发的。幸亏他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哲理还算实在话,他勉强算成功了。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他的成功还有赖于下面两个条件:他当官颇有政绩,这个哲理是他亲身体验过的,还不至于是单纯地板起面孔训人;他后来当了宰相,实行变革,虽不很成功,倒也算是名垂青史,人们大都是因尊敬他的人而加倍地尊敬他的文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有多少人说过?出自邓爷爷之口就是名言,出自你之口也许就只是笑话了。不是话不对,是说的人不同。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德咏同志的《断桥断想》(见楼仲焕、徐昭武主编的《19791988散文拔萃》,南京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干脆几乎不写风景了,一下笔就写断想,由白素贞及蛇,及文艺,及人,最后说:今天还有没有那种不管好蛇毒蛇,是蛇必除的法海和尚?又有没有那种不分善恶、见蛇就晕的许仙之辈呢?这,我就不得而知了。由于已有心理准备,他的议论倒并不觉得突然,也似乎比较容易接受。

还有一种方法也似乎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苏轼的《石钟山记》,写景之余还顺便考察山的命名由来,最后提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还是让人佩服其勇气和见解的,虽然他的见解其实是不确的(关于这点可参看俞樾的《春在堂随笔》)。

第二种写法:直接写某一次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是最简单的写法,也是最常见的写法。例如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作品之一,即写某次偶然发现并游历一个小石潭的事。先写发现经过,再写潭水清冽这是最直观的第一印象,自然首先提及;次写潭的构造这是第二印象,这样写完全符合观察顺序和生活逻辑;次写潭中游鱼鱼总是不容易发现的,要仔细看;更因仔细看,才发现它们的动态和静态都是那么可爱,所以多写几笔,其实鱼的可爱并非此时才知道,只是在这荒野之地见到,倍感惊喜而已;次写潭上景物,抒发抑郁忧伤之情触景生情,人之常情,而这个情自然是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中的人生境遇的折射了;最后写同游者,这是古人的惯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也是如此),也是对人的尊重,现在一般不这样做了。

通观全文,作者完全是使用一种普通的写法。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也能想到这些,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除了柳文的文字简洁美妙、感情率真动人外,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我们受到文以载道的思想的影响太深,以为一写文章就是要教训别人,好象不如此就不足道了,就不深刻了。余秋雨的大部分游记散文正是如此,难怪会招来批评。我敢说,柳宗元的文章肯定比余秋雨的更有生命力。其实,写文章就是说话,有话直说比较好,关子卖得太多了,像杨朔的散文,反而不好。有的人说起话来精彩极了,一写起文章反而干巴巴的。事实上,如果把他的话录下来,稍加整理和润色,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但如果有人据此以为写文章就完全等于说话,那自然也是错的。因为说话一般是随意的,无序的,东拉西扯的,还可以随时做补充的。写文章决不能这样。请看袁宏道的游记名篇《满井游记》,先写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苦恼,再写至满井后若脱笼之鹄的快乐,然后重点写眼前所见。先写水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水能返光,最先引起注意;次写山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目标大,也惹人注目;次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目标虽小,但在动,同时它在近处;次写麦田浅鬣寸许更近处,故能看得如此清晰;次写游人先景物后人物,颇具匠心;次写风无形的东西,最不易捉摸,到此时方引起注意;最后抒发感想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试问谁讲话能如此层次分明、言简意赅而又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当然,这种分类叙述的方法,也不是他的发明。早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就有一篇《鹊山》,已经非常熟练地使用这种方法了。事实上,《山海经》中的其他文章也常常是这样的。

现在,我可以给大家口授一个写作提纲了:《洞寨山游记》未去时向往,将去时兴奋,到达后欢呼,然后天气,树木(桂花,茶花,迎春花,茉莉花),草丛,建筑(涌泉亭,1号、2号、3号亭),游人,然后你们的所作所为,然后略抒心情及感想(今天不用上课多好啊,又得浮生半日闲啊,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啊,等等)。然后你去看看《泉州晚报》,上面发表的文章也许还不如你的呢!

第二种写法:综合写某几次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是较难的一种写法,也较少见。非二流以上作家一般不敢轻易使用。例如袁宏道的《虎丘》,综合写了六次游历虎丘的经历及感受,给人的印象颇有立体感。尤其是第三段写中秋夜斗歌的精彩场面,决非一次就能凑巧碰上的,例如他最后一次去时就领略不到了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了。但是这种情况又确实存在,晚明张岱在《虎丘中秋夜》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这种写法的难处在于你必须对该景点的大部分情况,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比较了解,并且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我们游完武夷山回来,还能记住几个山名?更别提什么独特见解了。同理,游过虎丘的人也不计其数,又有几个记得什么千人石、剑池、千顷云、文昌阁、平远堂呢?可是,要写游记就要用心去了解,去搜集,去体验。海明威不是有个冰山理论吗?写进文章的材料也许只是作者所知道的八分之一呢。以袁张二文论,都算做到了。描写风景及人文景观还算生动,且前者有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和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之叹,后者也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之叹,也还算新人耳目我们去游玩时就不一定有这种灵感。但是,相比之下,袁文显然比张文写得好,也比较有价值。一是前者比较具体、完整,二是内容几乎雷同,自然是后者无新意;三是后者在语言上袭用了前者至少一句话: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雅思写作满分准备方法3:提炼自己的模板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假设你的文章字数是400字,那么你大概要写40~50个句子。把这40~50个句子,排成编号,从第1个到第40个,也就是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话,你都知道要写什么,并且知道怎么写,甚至每个句子你都掌握了2~3个漂亮的句式,这样你还担心自己拿不到高分吗?再假设,这40~50个句子,你有50%都已经是固定句式了,也就是成了自己的写作套路,那么你还愁文章写不完么?比如说,我总是喜欢在文章最后一句 话 说 :In a word, it is rather superficial to simply say that……+观点,给个真题例子:In a word, it is rather superficial to simply say that parents are the best teachers。用一句话说,简单地认为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是相当肤浅的。大家想一想,任何事情simply say都可以说是相当肤浅的。因此这句话就是一句比较万能的结束语。这句话怎么来的呢?这是官方题库里的第2篇,是我和大家在课上积累来的。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提炼出自己的高分模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落花生》写作方法上的特点_500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落花生》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落花生》这篇习作例文在写作上主要的特点是以物喻人。例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学习这篇例文。

1.例文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的情况写得简略。这样组织材料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重点要学习例文以物喻人的写法。在重点段中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去认识花生的好处和特点。父亲以花生生长的情况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对比,用来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接着是以花生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我们在学习借鉴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借物是为了议论。借物是为了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议论部分写清楚了,中心自然就突出了。所以我们说借物是手段,喻人才是目的。

3.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写的事物。例文就是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作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使物更鲜明、更便于读者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单位证明信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工作证明是指我国公民在日常生产生活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证明文件,一般用于职称评定、资格考试、工作收入证明等。其需要工作单位出具,并加盖单位鲜章方有效。所以下面小编整理证明信写作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一、证明信的概念

证明信是证明某人身份、经历等惰况以及证明某个事件原委、真-相的专用书信,单位证明信格式。

二、证明信的种类

从写作者来划分,可分为以组织名义出具的证明信和以个人名义出具的证明信。从证明信的用途来看,又可分为作为材料存入档案的证明信、证明丢失证件等惰况属实的证明信和作为证件使用的证明信。

三、证明信的作用

证明信对了解和考察有关人员和事件的真实惰况,有着重要的证明、参考作用。

四、证明信的结构和写法

证明信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尾、落款和日期几部分组成。

1标题

在第二行居中写“证明信”三宇。

2称谓

标题下顶格写收信单位名称,其后加冒号。

3正文

另起一行,前空两格,写清需要证明的事项。

4结尾

另起一行,前空两格,写“特此证明”,以收束全文。

5落款和日期

在正文右下方先写明证明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加盖公章或私章。在

落款的下方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如果是以个人的名义出具的证明信,出具证明者所在单位须签署意见,说明出具证明者的一般表现,并对证明信上所写的材料做出表态,以供需要证明信的单位鉴别证明信的可靠程度。在签署意见的右下方,写上单位名称和日期,并加盖公章。

五、证明信的写作要求

1要言之有据,证据确凿,不能隐瞒真-相,弄虚作假。

2用语准确、明晰,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指导

全文共 7039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写作是几种常见文体中要求较高的一种。下面语文迷网整理了一些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

英语议论文同中文议论文一样也是以议论的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高中英语议论文是一种限制性的写作, 其论点、论据、论证都必须十分明确,学生必须结合题目要求来阐述相关观点。

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1、引言段引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或明白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2、主体段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推论、并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等进行论证,取得以理服人的效果。3、结论段可以用两三句话来结束文章,同时要注意重申论点,与引言段呼应,但不能照搬原话。务必做到论点明确、要点齐全、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审好题

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审题是写作的开始,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只有明确题目要求,确立观点,确定论证方法及全文段落安排,才可能成功写出一篇好的议论文。如果写偏了题,再精心的构思、再好的语言表达也是枉然。审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判断议论文所属类型。英语议论文根据命题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如下类型: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如:“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②“两者选一”的观点。如:“乘火车还是乘飞机”。③“我认为……”型,如:“你对课外阅读的看法”。④“怎样……(how to)”型,如:“怎样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⑤ 图表作文,通过阅读图表中的数字与项目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种看法(杨家贵,2005)。二是确立该文的论点或作者须持的观点,以及支撑论点的道理和事实。三是确定全文所包括的要点。四是确定段落数及每段适用的连接词、过渡句,使文章连接紧凑、过渡自然、层次分明。五是选择全文主要时态及各段适用的其它时态。六是判断该文的格式,是书信还是短文。审题完毕,随即列出提纲。

二)、注重主题句的设置

主题句又叫中心句(topic sentence),是段落的论点,限制段落中议论的范围,是整个段落的纲领。主题句必须要正确,要明确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题句在一篇百来字的议论文中好比“画龙点睛”,帮助作者分层次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快速了解作者的观点。

1、确定主题句的位置

英语议论文的主题句宜设在段首第一句,这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1)、主题句出现的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段首,以便读者浏览主题句就可掌握文章的概要,这个位置适用于写提供信息或解释观点的段落;②在段末;③段中(高长梅,2000)。2)、英语民族的思维特点是常采用路标式(直线式)篇章结构,即主题句在段首。

2、写出好的主题句

好的主题句具有以下特点:①有一定的概括性,普遍性而不是罗列具体事实。②句意明确而不是模糊不着边际。③让人有话可写而不是给出无可辩驳的事实。④不以问题的方式出现,也不要同时表达两个以上的观点。笔者要求学生写了以下的主题句:

1)Staying up late is bad for our health.

2)The more cars, the better?

3)There are two reasons why some people are fascinated by Super Girls and two reasons why some dislike them.

4)Beijing is famous for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5)a. Tom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b. Tom is a hard-work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6)Living in small cities is better than living in big cities.

然后让学生对照主题句的特点,他们一致认为1)、5)b、6)为好的主题句。在实践和对比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写好的主题句,并且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收到较好效果,见以下实例(下段黑体部分是主题句)。

Everyone lives by selling something. For example, teachers live by selling knowledge, philosophers by selling wisdom and priests by selling spiritual comfort. Though it may be possible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material goods in terms of money,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alculate the true value of services which people perform for us. The conditions of society are such that skills have to be paid for in the same way that goods are paid for at a shop. Everyone has something to sell.

由此可见,好的主题句能帮助作者阐明观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作者围绕段落的中心论点,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论证,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三)、用好连接词和过渡句

从行文需要出发选用恰当的连接词、过渡句可使整篇文章文句流畅,句意转换自然,同时使表达合乎逻辑,文章结构严谨。倘若一篇议论文的段落里不乏高级词汇和复杂语法结构,但缺少了连接词、过渡句的润色而不能从一个观点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观点,或段落里的各论据(supporting sentence)连接松散,势必削弱论证的效果,就算不上一篇好的议论文。下面分别说明如何有效运用连接词与过渡句。

1、句与句的连接词

连接词通常由连词、副词、介词短语和插入语等充当。如何有效使用连接词,使句意连贯、紧凑,以体现文章良好的严密的论证逻辑?

2.段与段的过渡句

过渡句帮助作者展示文章的条理和层次。恰当运用过渡句能使表达锦上添花。当文章从一个层次转换到另一个层次,或由一段内容转入另一段内容时需要用过渡句。恰当有效的运用过渡句,效果明显(见下文,题目及要求略,黑体部分为过渡句)。

Wearing school uniform every day spreads an order over many schools. Is it good or bad for students? Different people, however,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Some people say that it has a bad effect on developing students’ personal character. According to them, students are tired of wearing the same clothes every day, which is hard to tell who’s who. Furthermore, the cost of the school uniform is not low as many people think. With the bad quality, it’s not well worth the money.

However,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Others argue that it is good for students. In their opinion, wearing school uniform will prevent students from wasting so much money on clothes and the time on catching up with the fashion. In addition, it’s easy for the teachers to recognize the studen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aring school uniform every day is good for students.

In short,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we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康珍,2005)

上文黑体部分综合体现了恰当、有效运用连接词和过渡句的最佳效果。全文行文流畅、衔接自然、条理清楚,浑然不觉作者是在套用各种连接词和过渡句。因此,非常有必要熟记一些常用典型的议论文过渡句,使议论文结构严谨,论点清楚,行文流畅。

1)引言段的常用过渡句

Recently w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Opinions are various among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question of …

They differ greatly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opinions on this matter.

Although most people think… I believe…

此类过渡句能迅速引起读者注意,自然而然地引出全文要讨论的话题,或者开门见山地阐明文章的论点。

2)主体段的常用过渡句

Some may hold the view that… because… But others have a negative attitude.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Some people think that… While others believe…

Some people are for the idea of… because… But some people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because …

本文所指议论文的主体段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通过正确使用过渡句,文章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显示作者严谨思维,增强表达效果。

3)结论段的常用过渡句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totally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Therefore, it’s easy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As a consequence/result,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Taking all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e may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To sum up/in a word/in conclusion/in short/above all/in general/ generally speaking, I still hold the view that…

运用过渡句的提示作用进入结论段,作者或是重申论点,或是强调论点,以便加深读者对全文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英语议论文范文:

Should Examination Be Abolished (取消)?

The examination system has come to be the main theme (主题)of modern education. One should take an examination andsucceed in passing it before he could be admitted, promoted or graduated. As it plays so important a role in the realm of education (教育的领域) it is under much criticism (评论) as to its validity (有效性) . People who are in favour of it try to develop this system more; those who are against it believe that such a system should be abolished. Should examination be abolished? In my opinion it should be.

Many people think that an examination is the only means to test knowledge, but, in fact, that is not true. A few questions given in an examination could by no means cover the whole field of the subject. Thus those who are able to answer them may be the poorest of the students and yet happen to know just a few points about that subject.

Id like to say tha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examination system, students pay so much attention to gaining high marks, that they often forget the chief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so-called clever students devote (贡献)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textbooks only. They, of course, know nothing but the skeleton (梗概) of knowledge. The end and aim of education, however,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live. To do this, students must get themselves to do all kinds of training, physicalas well as mental. The present examination system has discouraged students from making such an attempt.

Moreover, since the students try so hard to put their lessons into memory in as short a time as possible, psychologically (心理上来看), they soon forget the whole subject as soon as the examination is over. Surely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astes ever made i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Lastly, in order to get high marks, there is a great temptation (诱惑) for students to cheat (作弊) in an examination. Indeed, such a practice becomes the means to the end. They cheat their teachers, their parents and also themselves. Such a tendency would impair (损害) our moral standards (道德标准) .

Therefore, I am of the opinion, in conclusion, that the examination system should be abolish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

全文共 2012 字

+ 加入清单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原因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又不当作家,作文写好写不好无所谓;也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肚里无货,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还有的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懒得写等等,造成了学生作文成绩提高慢,老师无从下手或效果不好的现象。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条,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很有思想了。

一、纠正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在交流中意识到写作差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所以,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形象。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首先会告诉学生: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写作。不当作家就用不着写作,就是把写作理解得太狭窄。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会写。生活中要写信,要写日记。去看朋友要给他留个条儿。有事或者有病不能去上学、上班,得写个假条……所有这一切,都是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必要的。写得好或不好,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很有影响。”况且,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用QQ软件聊天、用手机发个短信、在网络上写篇博客、发个微博……这些都与写作有关,你写的内容错字连篇,句意表达不明了等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张先生的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会作文。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大乐趣

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指导多读、多看、多写、多说、多改。

1.多读。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多读可使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启发思路。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中外名著或现代优秀的小说、散文,至于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尤其是近年来,我以开展振兴阅读工程为契机,以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2.多看。多看指对生活中的人、景、事、物等要多观察。我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观察父母、兄弟、老师、同学,观察他们的长相、言谈举止等;还可以仔细观察学校、街道等。总之,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们观察的对象。为此,我还借鉴电视栏目的做法,开设了“每日视点”,要求学生在晨读前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看到的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多说。说和写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交流方式,但他们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范文 )一般来说,说话流畅的人,他写的文章往往也很有条理。在平常教学中,我很注意鼓励学生多说,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平时学校或区里举办的演讲比赛,就成了我练兵的舞台,先在班内组织,然后推荐学生到上级部门参加,学生共同参与,无论谁选上,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把这次比赛做好,争取最好的成绩。同时,还培养了班级的凝聚力。

4.多写。无论是谁,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就必须多写多练。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就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三篇周记。开始两个月,我对每个学生的周记都进行认真批阅、讲评。其实,写基本上就融合到了读、说等环节了,但是为了积累,让学生坚持以“烂笔头”的心态记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5.多改。一次写作成功的文章很少,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反复修改,这对于成功的作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正在学习作文的中学生来说更是重要。作文批改之后,我对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评阅、打分,最终在记分册记下修改后的作文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要求学生积极向《聊城日报 教育周刊》等省、市级媒体、报刊投稿,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的激情。

三、提高写作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文采飞扬的“小作家”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采用了多种评阅形式。

1.教师评阅。学生开始的两个月,所有作文尤其是周记都由我亲自评阅,评阅完毕,在课堂上进行讲评。每次讲评,让几个学生把他们的好作文或片段在班上朗读,这样,既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又给写得差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2.组长评阅。学生写作文的习惯养成之后,我每周只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两周轮阅一遍),其他的则由各组组长评阅。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组长的能力。

3.小组评阅。在老师抽查、组长评阅的同时,一般下情况下,我每周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学生从自己两周的作文中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在小组间诵读,然后再评出一篇最好的班内交流。

4.班内交流。每组评出的优秀作文由作者在班上诵读,每读完一篇,全班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指出优点,又要点出不足,对不足之处还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5.专栏展示。在班内交流的文章经修改后打印出来,在班内的“作文专栏”进行展示,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

通过采用以上多种评阅作文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引

全文共 4007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 ,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引——讲解考点:涉及的知识,考查的能力;考试的题型,命题的材料

析——演示解题:呈现典型试题,实施解题步骤,得出解题方法,形成优质答案

练——同质训练:学生书面训练,教师巡视点拨;教师收集信息,学生及时反馈

评——精细评改:提出标准,评定分数;分析错误,指出原因;提供答案,修改完善

结——精要总结:教师归纳问题,学生自我反思;教师强调方法,学生提升能力

2.试题讲评程式

呈现问题答案——多个问题、典型错误(评定正误以学生为主)

分析错误成因——答题思路、答案构建(分析问题以教师为主)

呈现优质答案——分析要点、推导依据(指导方法以教师为主)

修改问题答案——要点完备、表述得当(书面修改以学生为主)

实施拓展训练——同质试题、强化巩固(训练评析以学生为主)

3.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程式

阅读材料明要点:材料的中心、写作的范围、作文的要求

拓展思维找角度:从自然到社会、从生活到人生、从现象到本质、从过去到现在、从行为到道德、从付出到回报

拟好标题定主旨:呈现标题,分析优劣、探讨立意,比较深浅

确定文体选材料:根据文体,选择材料、以小见大,真实鲜活

理清思路列提纲:列出提纲,呈现结构、波澜起伏,符合情理

4.作文讲评程式

赏析优秀习作:内容具体、立意深刻、感情真挚、语言形象

分析主要问题:选材、立意、情感、语言

评析待改文章:评定作文分数 分析主要问题 提出修改要求 讨论修改方案

独立修改文章:如:补写细节(具体) 提升立意(深刻) 修改语句(生动)

反馈评议提升:比较鉴赏、评析优劣、提供范例、归纳小结、赏读与仿写结合、评析与修改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训练与指导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作的方法只是个传说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社会上比较流行开办诸如写作培训班之类的课外学习班,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为此四处奔波挑选适配的学习班。

殊不知这类学习班往往是一些师德有问题的老师捞取不义之财的骗术伎俩,为人师表的他们不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却跑到外边开办所谓补习班,看起来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其实是把课堂上的知识分成几份分发给孩子们而已。可惜我们可爱的家长们却浑然不觉间如同飞蛾扑火,把辛苦挣的血汗钱拱手送给那些所谓的“恩师”,补交了党和政府用心良苦为祖国的花朵减免的学费。而事实上写作的方法根本就不曾存在过,只不过是个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作中积累与运用语言的几种方法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语言运用有着严格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有话写不具体”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语言的积累。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就是背诵。”现行苏教版教材插图美,语言文字更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无穷。他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如苏教版第六册《庐山》学完后,可引导学生积累以下好词:千姿百态、瞬息变幻、四蹄生风、云遮雾罩……

2、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

21世纪的今天,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精彩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用心听其中的语言。如最近的《雅典奥运会》,我让学生看电视、听采访,随时记录解说词中美的词语与句子,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

3、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时,还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应当说,阅读是作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词汇;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知识: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等;它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切,都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读懂的作品,尤其是名着《西游记》、《水浒传》等,我都大力推荐,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然后再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4、学生交往中积累语言。

学生是社会的人,也时常与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时捕捉他人闪光的语言,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抽空做好笔录。

要想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还需要同学们多拿起笔来,碰到好的文章、好的名言警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品位语言,最终咀嚼消化成为自己脑子储存的知识,到用的时候可以呼之欲出,随心所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整一张语文卷当中,作文占的比例分数是最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希望能帮到您!

第一:全

全即文章的结合呼应,给人完整感。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很看重,特别是结尾的结构呼应或者主题升华的语言等等。

第二:亮

亮就是试卷上的亮点。亮点是多方面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是其中第一要着。文章无错别字,没有明显的病句,没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行款漂亮等等,都会让阅卷老师一翻到试卷就精神大振,产生好感,不忍心打低分。

第三:显

由于时间关系,高考阅卷老师不能细细揣摩文章,也不能明晓考生的作文功底,考生要特别讲究一个“显”字。

首先,文章的主旨要明了,平时作文,有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以求文学的含蓄美,也得到了老师的青睐,甚至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但是高考场上不能这样做,太含蓄了,就会使文章走进隐讳的死胡同,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就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误认为离题打入冷宫。

其次,文章的分论点最好用分段的方式明确摆出,开头、中间、结尾都要顾及体现自己中心思想的语句,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放在段首,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第四:虚

虚就是虚构。高考作文能写实固然好,但由于我们长期处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很难发现生活中真实动人的故事。高考作文要求有创新,必然把原本平淡无奇的事情编得生动曲折。

第五:简

简即简笔勾勒。高考的一般议论文也好,一般记叙文也好,最好需要多种材料的荟萃,这样信息量大,以符合“内容充实”的要求,因而不欢迎一些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俱在的材料啰嗦记叙。

如果在高考作文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把握上面五个字,那高考作文将有可能获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小编收集了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作文是写人记事的,或多或少都要写到人,而那些专门写人物的作文如何才能写好呢?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等等。鲁迅先生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下面我就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谈几点切实可用的方法或注意点

首先,要写好人物作文,就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只有自己熟悉的人,才能感受得最真切最鲜活,对他(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才能有最直接的、深刻的印象。如下面例文《我是你爹》(见后文),写的是作者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全文写来既栩栩如生,又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如果你写一个陌生的人,虽然也能够写,但写出来的就可能毫无特色,会是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这样写来不要说感动别人,有时就连自己都觉得别扭、生造。

其次,要凸显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共性的东西人人都有,写得再多作用也是不大的。只有有特色的、独具个性魅力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冲击,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人拍案称奇。

第三,不要什么都写,更不要事无巨细地写,要择其一二浓彩重墨地写。这当然是要根据主题需要去择取了,决不能无的放矢。如《我是你爹》中,“爹”的话语很少,前后加起来总共才三四句而已,可一个独特的“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

第四,要让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特征等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不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六十岁人的话,也不要让一个无文化的老太太专说些理论大话等,否则就是无视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而乱写人物,是不能写好人物的,更谈不上写出个性特点了。

第五,写人物离不开写事、写细节。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日常行为,挖掘他们的典型事例,而且事例要新颖,因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热心肠的人,就要写他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或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等事例。写事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细节方面入手。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特定的环境等的描写。描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人的每一个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作都描写清楚、具体、详细。

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回到教室,大家全都涌到郭枫面前,问:”坏小子,你捐一毛钱怎么能代表我们呢?‘郭枫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其实我捐了100元!说捐一毛钱,那是逗你们玩的!’听了郭枫的话,同学们哭笑不得……”这一段话把细节描写得很好,“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哭笑不得”等词语把“郭枫”可气又可笑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人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写自己

全文共 4555 字

+ 加入清单

自己为对象的写作题材,如何根据第一人称来写作呢?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写人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写自己,欢迎大家阅读!

一、写我自己的作文类型

1.向别人介绍我自己的性格和爱好;

2.写我做的一件事情,来表现我的性格或思想;

3.写我自己的理想。

二、写我自己的参考题目

1.《我》

2.《我这个人》

3.《自我介绍》

4.《自画小像》

5.《父母心目中的我》

6.《明天的我》

7.《我的理想》

8.《今天我当家》

9.《我爱_____》

三、写我自己的参考开头

1.《我》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是个很普通的小学生,长得很普通,名字也很普通,我叫张平。

第二种开头:我的学名叫张平,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爸爸妈妈希望我一生平平安安吧!

第三种开头:在平门小学四(二)班第一小组的第一个位子上,你就可以找到我,我的名字叫张平。

2.《我这个人》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耐心,据说这是从爸爸那儿遗传下来的。

第二种开头:在我的家里,要说起我,我爸爸准会告诉你一个我的外号:“包打听。”

3.《自画小像》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小眼睛,淡眉毛,黑皮肤,再加上短头发,这就是我的外貌特征。

第二种开头:如果你要到班级里找我,那非常容易,只要找到最胖的那个人就行——我在班级里有“相扑运动员”的美称呢!

4.《明天的我》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美丽的夏夜,我静静地坐在阳台上,我在遐想:明天的我是个什么样子?

第二种开头:如果时光飞快地度过,已经过了二十年,那时的我会是个什么样子?

第三种开头:一百二十层的高楼,一间宽敞的办公室,一张特大的写字台,一个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一会儿给部下下达指示,一会儿又在纸上快速地写着什么……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明天的我,二十年后的我!

5.《今天我当家》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星期六,一吃完早饭,我就对着全家高声宣布:“今天我当家!”

第二种开头:爸妈这个双休日要到外地去,家里就剩下了我和弟弟。爸爸信任地对我说:“我们走了之后,这个家就要由你来当了,你一定行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第三种开头:为了锻炼我的能力,爸妈决定让我当一次家,把这一天的所有大小事情都交给我来处理。我一听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四、写我自己的参考词句

白净/苹果脸/瓜子脸/酒窝/黑发/黑亮黑亮的/水灵灵/水汪汪/明亮的眼睛/粗粗的眉毛/修长/鼻尖/挺直/沉默不语/专心致志/不急不躁/拐弯抹角/大方整洁/光滑细嫩/粗糙/宽大有力

1.我,圆圆的脸,稍稍有些发黄的头发自然地卷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中间有一颗小红痣,这叫“双龙戏珠”。

2.我的鼻子比较大,好像衬得脸小了许多。

3.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很惹人喜爱,就是有一点美中不足:鼻子有点塌。

4.李阿姨给我起名叫“白雪公主”,因为我一降生,全身的皮肤就白嫩嫩的。

5.我光着洁白的脚丫跟在后面拾草,细嫩的脚板被麦尖刺得钻心地疼。

6.我故意装作很惊讶的样子,然后微微一笑,把“马”用力往棋纸上一放,而后挺得意地看着父亲。

7.我越读声音越小,到了最后,几乎都听不见了,我这时也已经满头大汗。

8.我非常害怕,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想画画。”

9.我拿起一支粉笔刚用力一写,粉笔折断了,我就又换了一支,但怎么样也画不像,急得我都要哭了。

10.看着爸爸责怪、疼爱又伤感的眼光,我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中像是被揪了一般的疼。

五、写我自己的参考段落

1.有一次,我做数学作业时,把一道应用题只看了一遍就觉得很难,于是我用两只手捶着自己的脑门,埋怨着说:“我的脑子真笨!”

(“捶自己的脑门”这个动作写得很好,很形象,写出了自己恼恨的心理。)

2.大眼睛,塌鼻子,小嘴巴……这就是我的肖像,让我不好意思的是,我的字写得和我的长相一样:“眼睛”大,“鼻子”塌,“嘴巴”小,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难看!”

(前面三个字的词语很有特色,如果写成其它的样子,就不如它了。)

3.爷爷开心地笑了,我也跟着笑了。听大人们讲了那么多关于我小时候的事,我有点不相信,那就是童年的我,但我又不得不信了。

(幼年的事情当然不一定记得的,但听大人说说也很有趣。)

4.那天我回到家里,爸爸在专心地写稿,妈妈在为我做棉衣,他们都等着我能把一个好消息带回家。可我的考分像一颗炸弹,把家里的和谐气氛全给轰跑了。爸爸写不下去了,妈妈手中的针也不好使了。我羞愧得真想钻进地缝里去。更让我羞愧的是,爸爸问我错在哪里,我竟回答不出!

(这一段有两句句子写得很不错,一句是比喻,一句是夸张,找一找,在哪里?)

5.妈妈正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我亲昵地往上靠,撒娇地说:“妈,再给我这个数,好吗?”我伸出了5个手指。“5元?”妈先是一愣,而后啪地打掉我的手,“不行!”“妈,我的好妈妈,你就开个后门吧!”我有点小赖皮了。“不行就是不行。”妈的态度很坚决。唉,我的希望成了肥皂泡!

(写对话,如果再加上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那就更生动具体了。这一段文章是一个好的例子。)

6.我攀折树枝往上爬,三下两下就爬到树顶。看到黑油油的桑果,我赶忙摘了往衣袋里装。看着衣袋里满满的桑果,我得意地抓住树枝摇来摇去,大声地唱着我自己编的儿歌。

(这一段文章里有动作有声音,使人读了以后觉得好像就看到了当时的情景一样。)

7.我写了半天,才不到二百字。我想写,但再也无话可说,只得草草交了卷,坐在那里等着老师来批评我。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夏老师看了后,用红笔在我的本子上加了许多符号,我就按照上面的符号,一遍又一遍地补充和修改。经过两个小时的写作,我写成了四、五百字的文章,把它端端正正地抄在作文本上。夏老师给我打了一个鲜红的80分。

(“鲜红”是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每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都会为你的文章添美增色。)

8.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一点特殊的地方也没有。圆圆的元宝头,乌黑的大眼睛,大大的招风耳。我的性格和其他同学的性格一样,天真活泼。爱好嘛,跟电影里的书呆子差不多,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有书,我就抱着不放,非看完不可。

(“元宝头”、“招风耳”、“书呆子”,这些词语都很有趣,是我们生活中的词语,小作者把它们用到文章里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和情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生动有趣的词语,我们完全可以加以选择地在文章中使用。)

9.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子在马路上骑自行车,瞧他那神气劲儿,似乎在说:“小姑娘,你敢骑吗?”我心里羡慕极了,回家吵着要学骑自行车。妈妈说:“你还小,又是女孩,我没空扶你,跌倒怎么办?”我就是不听,硬是说服了妈妈,自己学着骑。虽然好几次从车上摔下来,跌破了腿,淌了不少血,但我咬咬牙,爬起来再骑。经过三个晚上的奋战,我终于也能和男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骑车了。

(文中写一个男孩子的神气劲儿,用了“似乎在说”这样的句式,很好。这样就把男孩的骄傲劲儿更形象具体地写出来了;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大家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模仿运用。)

10.我生来好笑。妈妈说,我小的时候即使正哭着,忽然看到窗外飞过一只小鸟,也会含着眼泪笑起来。七岁那年我上了学,坐在雪白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也是控制不住,总想笑。老师有时问我:“你整天喜眉笑眼的,乐什么呢?”我笑着说:“我高兴,在家妈妈、爸爸好,姐姐、妹妹好,在校老师、同学好,心里高兴,就憋不住要笑。”有时做错了事,老师或是同学批评自己时,我总是笑着说:“是我错了,我今后一定改!”

(第一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也叫中心句,它的作用是把一段的主要内容先简练地说一说。其它的部分是举例子,来具体说明中心句。比如,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我生来好笑”,那么以下的内容就是举几个例子,来具体写写我是“怎么样”生来好笑的。大家仔细地读读,小作者是不是这样写的。他举了几个例子?)

11.只见其他同学的字,老师给画了不少红圈,有五个的,有六个的,甚至有十个以上的,而我的大楷上只有一个。那戴老花眼镜的老师板着脸,没好气地说:“你写的什么字?都在乱涂。以后每天练一张!要不,你就退出书法兴趣小组。”我一听,牛劲来了,我说:“我偏不退!”回到家里,我一狠劲,一个晚上就写完了一本大楷本。以后,每天早晨起来,我一定练好五张大字才吃早饭。

(“没好气”、“牛劲”、“狠劲”、“偏不退”,这些词语都是口语化的句子,非常生动,也使文章显得很亲切。你的文章中有没有这样口语化的词语?)

12.说我像男孩子,这话一点不假。凡是男孩子干的事,我总要试一试。喏,腿上这块不大不小的伤疤,就是爬树跌下来树皮公公赏给的。

(最后一句话写了一个细小的事情,但这一个细小的事情却把“我”的特点写出来了。另外,小作者的语言也开始变得幽默了,哪一个词语能够看出她的幽默?)

13.我人长得小,手也长得小。我的一双小手白白的,嫩嫩的。手指粗短,指头肚圆圆的,挺好看。可姥姥却经常念叨,说我长了一双笨手,我不解地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你的指头是荷包指头,俗话说,尖指能,圆指巧,荷包指头笨到老。”我一点也不相信奶奶的话,非做个样子给她看看不行,于是我什么都学着做。

(小作者很善于用叠词,文章就显得优美而有文采,使人产生喜欢的感觉。另外,这段文字还引用了一首民间的俗话,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大家以后可以学学这种引用的写法。)

14.我开始做毽子了。先把布平均地分成六块,再把两块布的一边用手捏在一起,仔细地缝起来,一针一针,是那么扎实,眼睛紧盯着针尖,捏针的手都冒汗了,手也有点累了,但我决不求助于别人。毽身缝好了,我又在每个角上缝上些五颜六色的花布,一个漂亮的毽子诞生了。

(做毽子的过程写得很完整。除此以外,小作者还写了自己的性格,这就比别人要高一级了。你说是不是?)

15.“何力,你再说一遍,你的卷子为什么没有做完?”张老师的嗓门又提高了两档,可是声音有点发抖,双眼紧盯着我。“我昨晚做题目睡着了!”这次我胆子微微大了一些,声音也变高了一些,斜眼怯生生地望着老师,心想:反正是“拼”出去了,最多,站一会儿办公室,写一份检讨。教室里静悄悄的,我这才发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像是在看一个模特儿似的,我的脸一下变得通红,恨不得地面裂开一条缝,让我钻进去。

(文中有一段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很有用处。它写出了我胆子为什么会变大,和声音为什么会变高的原因。最后写我难为情的一句想象,也很不错。大家以后写到自己同样心情的时候,完全可以学用这句话。)

六、写我自己的参考题材

1.在外貌方面,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别人有没有给你起什么外号?

2.不管是漂亮还是难看,外貌总是次要的,关键是看自己的行为和道德。爸爸妈妈怎么看你外貌上的不足之处?

3.你在学习上有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只要有一点,都可以在文章之中写出来。

4.你在班级活动方面有什么特长,你的表演很受同学的欢迎吗?

5.你觉得你自己对同学是不是很诚心诚意,愿意在一些地方吃亏吗?

6.在穿衣打扮方面你是很讲究,还是很随便,不向妈妈提出什么要求?

7.你喜欢看书吗?你是不是对什么都很感兴趣?

8.你平时能够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吗?

9.你对妈妈爸爸的批评意见是不是能够虚心地接受?10.你的生活能力是不是比较强?你的胆子大不大?

(以上问题可以作为写文章时的参考,看看能不能在这里面找到要写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73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什么是记叙文

对中学生而言,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然而,我在阅卷中也常常看到文体感不强的记叙文。例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可是,有不少文章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据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的粗略统计,该省20万考生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有3%之多。有的考生,其选材的眼光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记叙文。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同学到“我”家来玩,因为父母不在家,“我们”就自己“尝试”着包饺子,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3个“再”字:先弄一点面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饺皮……先把菜剁碎,再加一点盐,再加一点酱油……尽管文章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却很难说是一篇记叙文,而是比较典型的“怎样包饺子”的程序说明文。当年,许多写“尝试”着做一个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尝试”着解剖一只青蛙、一条鲫鱼的作文,严格地说来都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或应用文。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二、记叙文的特点

1. 创造性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

其次,记叙文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达的媒介的,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真实存在,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第三,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个人心灵的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心灵的色彩,正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认为,尽管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来反映的。

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2. 形象性

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它在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所以,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是为了“画龙点睛”,并且也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点”。在这里,“龙身”是主体,是基础。

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延续,横就是空间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或活动状况的描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记叙文才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对短小的记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式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 情趣性

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不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客观,它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述,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看,记叙文追求的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生动,意趣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的认识,但是,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中。它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要注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

三、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文章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好要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经历。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扫除的经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得再热闹,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习惯》,文体不限。这与近两年的话题作文有点相似。当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写老师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到了晚上,某老师又习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改作业。这样的材料其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位好老师吗?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他快到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他在家里犹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的窗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了。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梦萦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材与晚上备课、改作业,不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

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如,1999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上面说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蹑手蹑脚躲在窗户下听课。但是,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平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以及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思考、体验所传达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前者是主题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意义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后者是主题的主观性,是指作者对材料内涵的洞见开掘。主题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所以鲁迅先生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就选材这一环节而言,和选择矿点的道理是一样的,矿藏的深厚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无开采价值,这都是打井前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这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有时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以写出主题深浅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内涵,无论你怎样妙笔生花,也很难开掘出多深的主题来。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估测一下材料的主题潜能,看看它们有没有可开发性。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不少考生写的都是尝试着学骑车,学游泳,学烧饭做菜,学干农活等等。这样的材料固然也切题,却没有什么可以深层开发的主题潜能,充其量也就是告诉人们“只要去尝试,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是人们共知的常理,是相当肤浅的,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启示。这是材料本身的局限。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具有丰富的主题潜能的材料呢?

(1)要摒弃老套的选材思路,开拓选材的视野。比如,写《灯下》,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别人在台灯下刻苦读书;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劳而获地去移植名人的记忆。这一类老套的材料本身的主题容量就很小,当然更谈不上新意了。其实,每一个题目,每一个话题,可写的材料很多。就拿《灯下》来说吧;灯,可以有电灯、油灯、路灯、探照灯、聚光灯等等多种多样的灯;人们在灯下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话题,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去一窝蜂地移植别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别人呢?为什么非要去移植名人、伟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呢?移植了别人的记忆,人物双方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旦把思路打开,选材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当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记忆移植给自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奶奶,让她也体会一下祖国美好河山的大好风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听美妙音乐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聪的“小妹妹”。角度一变,境界全出。

(2)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高致。2001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一毛钱与诚信》,从微不足道的一毛钱中看到了诚信的弥足珍贵,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选材是独具慧、颇有新意的。

(3)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中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数选材都比较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叙述、描写。其实,最具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等都是运用事物的象征意蕴来拓展作品的主题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象征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像《门》《坡》《风》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要选择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

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主要就表现在选材上。

那么,记叙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规范,对选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来就是三点:连贯、整一、动态。

(1)整一。整一,就是记叙文的材料必须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不是要求作者像写议论文那样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而是要求围绕记叙文自身的内部要素选材,或集中于人物,或集中于事件,或集中于环境,这也是记叙文内部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绘景等类型的原因所在。议论文是旁征博引,运用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来证明中心论点,它是在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之下,靠理性的辐射来集中材料;而记叙文则要靠自身的时空关系来凝结材料。在写作训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XXX》 之类的作文,但是,这类作文往往不像记叙文而更像议论文,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运用的是议论文选材的方法:为了证明xxx具有某种思想品质,于是就从XXX 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出与这种思想品质有关的“二三事”。其实这正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法。用这种方法来选择材料、记叙经历、刻画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乱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是浮浅的,主题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运用一连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排比段来展开记叙的文章,之所以文体感不强,显得松垮,散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2)连贯。连贯,就是要求记叙文的材料,最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连续发生的片断。当然,在具体描写的时候,可以有详略,疏密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在记叙文中,要始终潜藏着时间的暗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叙事作品称之为时间的艺术。在议论文中,也往往要叙事,但是,它所叙之事,往往是拧去了时间的抽象的说明性格或主题的例证。无论是整篇的议论文还是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时间往往消解在议论的逻辑展开之中,它所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序列的具体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时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必然引出记叙文的另外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我们强调时间序列在选材时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时间序列的“流水账”都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时间序列中包含着“价值”的材料,才是记叙文需要的材料。这里的所谓“价值”,就是伴随着时间演进的因果裂变。福斯特曾经打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叫做“时间生活”,没有入文的价值;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叫做“价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见只有伴随着时间的演进中,产生一系列因果裂变的材料,才是真正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至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连贯,不仅仅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而且也包含着因果关系的连缀。

(3)动态。动态,就是要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动态流程中表现某种主题。因此,只有那种具有动态感、过程感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从本质上看,叙事都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这种追述,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说明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现在时”;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过去时”;而在记叙文中则常常要把它转化成“现在进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全文共 3868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活动中,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能动的、积极的。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仅是作者某种写作意图和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整个人的思想、感情、阅历、个性特征、文化水平和个人风格的折光。所以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说明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关系。加强作者自身的修养,全面地锻炼自己正是学好写作的根本条件。

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鲁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这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自觉地参加各种有益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实践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积累生活,拓展知识。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再次,要训练思维,提高智能。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据客观事物制作成文章,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作者需要有观察能力,发现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有综合、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表达时,需要有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写作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体现。整个写作,要靠诸种智能和技巧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各种智能和技能的过程中,思维贯串于始终。写作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诸种智能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能、开拓思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也是作者全面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多读、多写、多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1、 博览,精读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三,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第四,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

2、 多写多练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讲得都是极为中肯的。

练习写作,要端正态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学写作,可能写不好,如同小孩子学走路,开始时总是要摔跤的,但走着走着,也就学会了。写作也是一样,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就会上路。一些写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们的文化程度原来并不高,开始时也写不好。但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别人讥笑,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终而取得成功。

练习写作,要防止自卑或自负心理。有些人开始时劲头很大,但写一段之后就停下来,不是由于失败而自卑,就是由于自满而止步。这些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大障碍。鲁迅先生就:“一个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写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劳动,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负”都容易停滞、倒退,只有总是“用功”,不停的“干”,才能有所长进。

初学写作往往还有一种急躁情绪,一下子就想写长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础和练基本功。基础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难办好,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有所成就。

3、 多听意见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个过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复加工,才能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些人信奉所谓“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完后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请教别人,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到精益求精。有人是为了怕麻烦,写完了事,至于写得如何,他就不管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们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拦路虎、绊脚石。

修改文章,还要虚心求教,多听别人的意见。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躬身求教,博采众长,文章方能长进。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不但善于向作家学习,还能向师友以及一般读者求教。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法国大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女仆吃后悔药,每读完一部新作,女仆都称赞说写得好,莫里哀以为她文化低,是有意讨好主人。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结果女仆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听后非常震惊。可见文化低的人同样也能够鉴别文章的好坏。这里的关键是虚心,要有群众观点,放得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益的帮助。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前面说过,写作是文章作者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也是社会性的文化现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坏,不仅决定于作者自身的个性、禀赋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对这一精神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应的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关。所谓写作理论,主要就是对于这些规律规范的概括和阐释。

有的同志轻视写作理念知识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不学理念也可以写出文章,其根据是有的作家没有学习写作理念知识,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了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的。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但他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也阅读过许多范文,在这些范文中,就蕴含某些写作原理和规律,所以他也等于是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掌握了他们。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广地感觉它。”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经验积累之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就能自学地扬长避短,阅读别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华、糟粕,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会有更大的帮助。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对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点话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面,而不以单纯地复述、背诵要领或条条为满足。再说,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习作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试就灵的仙丹妙药或是照搬不误的万能模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写作除了掌握写作方法外,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有哪些,欢迎阅读。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

认识结构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 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 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 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 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 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 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 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 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 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 养良好的文风。

同学们掌握了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作文的写作是比较主观的题型,是需要我们的实力的,所以应该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成绩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