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大全(20篇)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名人励志故事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3558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名人故事,我不曾了解,所以看不到他们究竟付出了多少,作了多少,所以,我利用假期时间,看了这本从妈妈学校借来的书---《大名人小故事》。

你知道飞机之父莱特兄弟吗?那我来给你们讲讲他们的故事:莱特兄弟小时候喜欢放风筝,也喜欢做风筝。一次,他们发现老鹰会飞,是因为它有翅膀,而且是曲线的。他们也想装上翅膀飞起来。父亲送给它们一只纸做的蝴蝶,右手旋转藏在腹部的橡皮筋,朝天空一放,竟飞了起来,他们开始在他们的小仓库研究。他们的父母也相信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发明家会搞出一点名堂的。

莱特兄弟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实现了人类的梦想。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嘲笑他们,没有谁会嘲笑他们当年那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成千上万的人幻想着自由的飞翔,然而,只有莱特兄弟首先做到了。因为他们不单单这样想,更努力的尝试着去做了。勤奋、认真是成功的发动机;想象、创新是成功的桨。

你可知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吗?林肯作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为我们找到了答案。看到这篇文章,给我感触颇大:一次,林肯参加一群年轻士兵的讨论,有的士兵认为,战争中最大困难是钱,有的则认为人才才最重要。然后讨论如何消灭敌人,有的认为使用先进武器,而有的则是摧毁敌方阵地。而林肯并未评论,他说:非常简单让敌人成为你的朋友。

我终于知道:消灭一个敌人的确少了一个对手,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少了一个伙伴。真正的胜者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使敌人成为自己的朋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现代名人励志故事1.焦耳求知——好学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但就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就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齐,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够读书吗?于就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欧拉(1707~1783)-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着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

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

欧拉这个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禹少年治黄河名人故事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有口皆碑,从而他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水英雄。然而,他的分流治黄方案,却来自他少年时代的胆识和勤奋。

据说在舜做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泛滥成灾,淹没了庄稼,冲塌了房屋。为此舜心中很是忧虑,便任命一个叫鲧的人做治水官。由于鲧治水不得要领,九年间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毫无成就,被舜处死。禹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禹,是鲧的儿子,幼而聪慧,善动脑子。鲧被处死前,其属下就曾多次议论鲧只堵不疏的治水方法不对,禹听到后,感到有道理,便去劝说父亲改变治水方法。他说:“大家都说治水应修河道,把水引走,您光堵不疏,方法不对。”

但鲧固执己见,就是不听,并对禹大加训斥:“你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自古以来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水患,于是鲧被处死了。

鲧死后,禹自告奋勇要求舜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他。舜见禹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如此有志气,很为感动;但又觉得他年龄幼小,担负不起治水重任,便让众大臣讨论决定。参加讨论的四岳(即分管四方的官员)认为,禹年龄虽小,却胆识非凡,对治水的设想也很有道理,建议让禹去试一试。舜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也就同意了。

禹接受治水任务以后,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带领几个人,沿着黄河经过的地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认真分析他父亲治水时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黄河泛滥成灾的原因,这就是:黄河发源地很高,水流很急,水量又大,故多次漫过堤岸或冲决河堤成灾。于是,一个新的治水方案在禹的脑海中形成了,这就是修筑堤坝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治水方法。这年,禹只有十五岁。

治水方案形成后,经报舜批准,禹便带领大军,在沿黄河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按方案开始治水了。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在下游将黄河分流,一条经山东博兴附近的清河入海,另一条从河南浚县、范县,途经山东临沂、滨县等地入海,水患终于被治服了。

由于治水成功,禹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被称为“大禹”,并被推荐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禹担任了部落首领,并逐步大权独揽,行使了王权,后来史家称其为“禹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名人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坛“拼命三郎”》讲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家聂耳的故事。聂耳自幼喜欢音乐,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练习生。聂耳知道自己基础差、起点低,于是他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杂耍的时候,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勤加苦练,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和拼命劲儿,聂耳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好作品。

《墨池的故事》讲了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馒头和蒜泥,而他心思全在练字上,母亲来书房看他,却见他拿着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他每次练完字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的水还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的清洗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清澈见底的池塘竟变成了黑黑的墨池……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和他们相比起来,真是自叹不如。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把课堂学习的生字写三遍,我觉得非常简单,一会儿就写完了。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在玩,便问我作业是否完成。我信心满满地回答:“做好了”。但同时又不安起来。因为我自知这次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匆匆忙忙完成后便和我的新伙伴——芭比娃娃玩嗨起来。妈妈看完后一脸严肃地批评了我,说我对待学习太不认真。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王羲之,聂耳,他们获得成功,都是因为能坚持努力啊!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要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你的字也只有认真写认真练,才能写得好,知识也才能记得牢。”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我们成长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名人们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了《张海迪故事》后,我不由得对她长生了敬佩之情。我认为:张海迪不仅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更是我学习的楷模。

海迪小的时候,是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样样都行,让爸爸妈妈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可是在她五岁那年,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小女孩身上,她的身体2/3失去了知觉,我也对她惋惜难过。但小时候的海迪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坚强的面对困难,以她最甜、最美的微笑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并没有被命运所折服,我为她这种坚强不屈,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而骄傲、自豪。

海迪从小就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好学生,虽然学校不收她入学,但是好学的她,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学习医术,并且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医生,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大家,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也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呢,也得到了海迪更多的帮助,她利用空闲时间给大家补课,有很多人因此考上了大学。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佩服,她的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海迪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她读了成千上万册的书,还会几个国家的语言,并且翻译了几十本外著。我觉得:我们和海迪相比,她太伟大了,而我们太渺小了。

生活的前景是光明的,生活的路程也是严峻的。让我们跟随着绚丽的朝霞,向着理想的太阳飞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出身于楚国没落的贵族。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对内改善政治,对外连齐抗秦,可由于怀王昏聩,小人当权,因而不断遭到、打击,后被放逐汉北。而后继位的顷襄王更为昏庸,亲秦卖国的小人更加猖狂,—腔爱国热血的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按当今史家流行的说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带,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就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屈原在他的着作中,多次颂

扬澧水风光,试举例: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为何不把佩玉丢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丢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随身穿的衣服丢在澧水,以表达他决绝的意志,这个地方就应就是他所熟悉或所喜爱的,如果他连澧水的面都没见过,又怎能轻率地作出这种庄重的抉择?

这天门山下、武陵源景区内流传着不少有关屈原的古老传说。而天子山着名的“屈子行吟”景点简直就就是屈原的化身。

哲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有许多障碍物阻挡着我前进,我务必历尽万难,来体现我的价值和好处的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做橡树不做小草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31 字

+ 加入清单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内创造财产达139亿美元的奇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比尔·盖茨旋风。那么盖茨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事迹有许多厚厚的书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问单讲他几个小时候的故事吧!

比尔·盖茨的童年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度过的,西雅图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基地,全市职工近半数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们也把西雅图称为“波音城”。它和旧金山、洛杉矾并列为美国西海岸的三大门户之一。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

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而又笨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

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给他实现了,而且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盖茨看的书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次忽然对他四年级的同学卡尔·爱德:“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于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回为小草千遍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他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纪常常如大人股的深思熟虑。

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来到人世的宝贵机会。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元上的诺言……”那么“诺言”是什么呢?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在另一篇日记里又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这种“追赶生命”的意识,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极少有的。

盖茨所想的“诺言”也好,追赶生命中要抢救的“东西”也好,表现在盖茨的日常行动中,就是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或者体育竞赛,他都会全心全意花上所有时间去最出色完成。

一次,老师给他所在的四年级学生希置了一篇关关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页的篇幅。结果盖茨利用他爸爸书房里的百科全书和其他医学、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盖茨浮想联翩,竟写出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使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讶!大家说他:“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来个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呜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盖茨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

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了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幢查站,当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医治,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他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骆宾王之所以七岁就能写出震惊后世的《咏鹅》诗,当然和他的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

骆宾王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一个诗赋爱好者,熟读《诗经》和《汉赋》;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善于作诗习文。特别是他的父亲骆一度,虽然主读经史,但也喜欢赋诗写文章。

骆宾王出生后,祖父见他生得皮肤如脂,眼睛有神,便预测他将来是一个做诗人的材料,对他格外注重培养。从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没有先教他识字,而是教他背诗;他的母亲虽然知道应该先教字后教诗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扫老人的兴,便乘老人不在时,偷偷地教他识字。

骆宾王在长辈的影响和教育下,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祖父教给他背的诗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亲私下教给他的字默写一遍,便能记住,而且再也不会忘记。开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诗,他能记住;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两首诗,也能记住;再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诗,他仍能记得住。父亲见儿子一天能学会四五首诗,仍精力充沛,便又夹杂着让他学古文,读经书,骆宾王同样兴趣浓厚,学习刻苦,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诗、作文章。当他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善于观察,喜欢动脑,不仅掌握了上千首诗和几百篇古文,而且写出的诗歌也意新词美,作出的文章气势豪迈,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来浙江义乌县选才的官员独出心裁,在正式举行考试之前,要召开一次赛诗大会,以进行初选。骆宾王听说后,也非要去参加不可,可是他的父亲骆一度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次赛诗会是朝廷所派官员举办的,一个刚刚学会写诗作文的孩子也去,岂不是胡闹?万一朝廷怪罪下来,自己如何担当得起?

后来,在骆宾王的反复要求下,他的爷爷发话了:“你父亲就是这样胆小怕事。别闹了,他不带你去,我带你去;可有一件,去了后能作诗就作诗,不能作就别参加,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骆宾王高兴得一个劲地点头。

七月的天气,正是骄阳似火,赛诗场不得不设在了湖边的一片树荫下。即使这样,那些考官们一人一把扇子,不停地扇着,可汗水还是顺着脸往下流。祖孙俩来到一看,赛诗已经开始了。那些报名的举子,有的年过半百,有的已近不惑之年,最年轻的也二三十岁了;可他们念出的那些诗句,不但考官听了摇头,连小骆宾王听了也感到没有味道,不由得心中着急,跃跃欲试。

正在这时,只听考官高声喊道:“还有哪位上场参赛?”

赛场上无人回答。

考官见无人应赛,便宣布说:“既然无人再来参赛,今日就此结束。”

“且慢!我可以参赛吗?”

祖父一把没拉住,骆宾王已跃人场内。

考官见进入赛场的虽然是个小孩,出语倒有胆识,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不由得来了兴致,遂微笑着说:“此次赛诗,未宣布年龄限制,你可以参加。”

骆宾王说:“那就请大人出题吧!”

考官一听,不由感到吃惊,心想:别的参赛举子,都是把准备好的诗拿来念,而他却要当场吟诗,还要考官出题,看来,这小孩有点不凡。可是,出个什么题目好呢?

考官正在思考,忽见湖的对面游来一群鹅,并且“哦,哦”地叫着,遂灵机一动说:“就以湖中的鹅为题吧!”

对鹅,骆宾王很熟悉。因为他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天天有鹅在河中戏水觅食,他经常随爷爷去河边散步,对鹅的形象和习性做过细致的观察。所以,当考官说出以鹅为题时,他稍加思索,便随口吟道: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骆宾王的话音一落,那考官便情不自禁地称赞说:“咏得好,咏得好,真是咏绝了!”

那些参赛的举子,更是一个个被骆宾王惊得面红耳赤,目瞪口呆。

这年,骆宾王七岁。他的名字,伴随着《咏鹅》,被越传越远。

后来,骆一度去山东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任县令,骆宾王也随父来到博昌。几年后,父亲病死在任上。十七岁的骆宾王带着他的母亲,移居到兖州瑕丘县。他初试未中,公元678年,任长安主簿,后调侍御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生的追求励志名人名言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肖楚女

2.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的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莎士比亚

3.我们的人生随我们花费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价值。——莫利亚克

4.人生只有在斗争中才有价值。——赫尔岑

5.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6.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7.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8.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柏拉图

9.如果你要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就得计算他里面有什么,而不在于他身上有什么。——比才

10.生活的意义在于有所追求。——帕克赫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名人故事:金岳霖的故事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金岳霖十几岁的时候,按照逻辑推理出中国俗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有问题。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前提,得出逻辑结论应该是“朋友如粪土”。“朋友如粪土”,这样的发现,也只有享受思维的乐趣的人,才能获得。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另一位副所长告诉他应该坐在办公室办公。他在办公室待了一上午,也没弄明白如何“办公”。有的人简单,有的人有趣,又简单又有趣的人,只有金岳霖。

金岳霖曾细心地去分辨“爱”与“喜欢”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感觉。他说,爱是父母、夫妇、姐妹、兄弟之间比较自然的感情;喜欢是朋友之间的感情。二者经常是统一的,那就是既是亲戚又是朋友。

金岳霖某日打电话给陶孟和,陶的服务员问他:“您是哪位”。他忘了,答不出来,于是说:“不管它,请陶先生说话就行了。”因为他不好意思说“我忘了”。可那位服务员说“不行”!他请求两三次,还是不行,只好求教于王喜(金岳霖的洋车车夫)。王喜也说“我不知道”!金岳霖说“你没听见人说过?”车夫说:“只听见人家叫你金博士。”一个“金”字才提醒了金先生。

在西南联大时,听金先生课的有个学生叫林国达,是位华侨。他喜欢提一些很怪的问题。有一次他问了一个逻辑上不错而意思却不对的话,请金先生解释。金岳霖想了一想,反问道:“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把学生问傻了。因为这句话逻辑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林国达也不能垂直于黑板。

1926年,金岳霖留学回国后,先受聘于清华大学教授逻辑学,并受校方委托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担任系主任。当时的哲学系只有金岳霖一个教师,也只招到沈有鼎一个学生,当时一师一生,号称一系,成为美谈。

徐志摩当年曾描写过金岳霖与一位名叫丽琳的西方女子“初到北京时的妙相”:“老金他簇着一头乱发,板着一张五天不洗的丑脸,穿着比俄国叫花子更褴褛的洋装,蹩着一双脚;丽琳小姐更好了,头发比他的矗得还高,脑子比他的更黑,穿着一件大得不可开交的古货杏花黄缎的老羊皮袍,那是老金的祖老太爷的,拖着一双破烂得像烂香蕉皮的皮鞋……虽则那时还在清早,但他们的那怪相至少不能逃过北京城里官僚治下的势利狗子们的愤怒和注意。黄的白的黑的乃至于杂色的一群狗哄起来结成一大队跟在他们背后直嗥,意思是说叫花子我们也见过,却没见过你们那不中不西的破样子,我们为维持人道尊严与街道治安起见,不得不提高了嗓子对你们表示我们极端的鄙视与厌恶!在这群狗的背后,跟着一大群的野孩子,哲学家尽走,狗尽叫,孩子们尽拍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跳出小圈圈名人故事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于 1861 年出生在孟加拉省加尔各答市郊的一座地主庄园里。他上学后,对学校中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刻板的教学方法十分厌恶。

有一次,他看到老师严厉地体罚学生,让不会背诵课文的孩子立在木凳上,两臂伸开,手掌向上,掌心里还放了几块石头,实在容忍不下去了,便愤然转学。但新转的学校,情况并不比原来的学校好多少。

泰戈尔失望了。他常常站在楼顶的平台上,眺望加尔各答的街道、房屋、花园、池塘,再远看,恒河水象一条耀眼的玉带,缠绕着喧闹的城市……他的心不由得随着河水飞向那更遥远的地方。后来,他听哥哥说,恒河是从喜玛拉雅山发源的。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山上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于是,他就再三恳求父亲带他去喜玛拉雅山。缠来磨去,父亲终于答应了。

泰戈尔生平第一次摆脱了家庭和学校的羁绊,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山坡,风景如画,艳丽的山花在岩石的缝隙间怒放,银练似的瀑布从悬崖上倒挂下来,无边的森林遮蔽着天空,积雪的山峰闪耀着银光。大自然神奇的美景和磅礴的气势,深深叩动着泰戈尔心灵的琴弦。

他随身带一个笔记本和一块小石板,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石板上,写了改,改了写,直到满意了,才把诗句记在小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小名堂写作班图书柜上拿了一本书看,书名叫《中外名人故事》。其中有篇文章《发明留声机的爱迪生》深深吸引了我。文章中写道,爱迪生在调试电话时注意到声音的强弱与传话器模板的颤动程度有关,经过多次实验后,便发明了留声机。

爱迪生从生活的实践中发现声音强弱与颤动程度的关系后,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说话能使模板振动,那这种振动也可以发出原来的声音。于是,他产生了发明一种留住声音的机器。在他的努力钻研下,一种会说话的机器——留声机问世了,这在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生活中的一个细节,让爱迪生萌生了发明留声机的想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爱迪生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激发起创作的兴趣,最终发明留声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其实,我们生活中用到的许多东西,都是人们仔细观察并刻苦钻研的结果。如鲁班被长满了锋利的齿的一种草割破手指,经过多次试验后发明了锯子;瓦特通过煮饭蒸汽顶开锅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发明和发现,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这说明知识都藏在万物中,就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思考。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从一些现象总结规律,并想办法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才有了这些发明和发现。反过来讲,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不仔细看,不认真想,不动手做,人类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发明和发现呢?

爱迪生等人的事例告诉我们,知识的源泉就是生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的纷繁差异,自然界的神奇不可思议,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解开。

我觉得,我们要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这种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心,对事物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不断探寻知识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励志故事史泰龙不惧失败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下面这个美国人的故事,正是成功从“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实写照——

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

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但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

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

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

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绝了。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名人励志故事史泰龙不惧失败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李彦宏:从戏曲少年到高考状元

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并不觉得自己小时候有多么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样,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过是在“随大流”罢了。李彦宏的父母在晋东化工厂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彦宏有3个姐姐1个妹妹,他的腼腆温和或许与姐姐们的宠爱有关。

父亲常常带李彦宏去看戏曲电影,为此他还一度迷上了戏曲。他的舞台很小,只是家里的那张床。他常常把床单围在腰里做战裙,拿一根棍子当枪耍,一个人不断亮相。山西阳泉晋剧团招收学员时,他去了,剧院老师从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种灵气,决定录取他。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李彦宏的大姐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学,引得四邻艳羡。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染更多的人。这与现在百度坚持的“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一脉相承。

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高中时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他,毫无疑问地喜爱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却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为他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

读北大,学会独立思考。面临毕业,正是沉闷的1991年,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

留学读研期间。偶然间,导师一句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这时候,1992年,互联网在美国还没开始普及,但李彦宏已经开始行动——从专攻计算机转回来,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并从此,认准了搜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徐溥储豆名人故事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心得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疫情没有国界,病魔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中国的“大考”,也是世界的“大考”,需要各国政府坚持以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为价值基点,共建共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不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

作为负责任大国,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中国始终本着对本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全社会动员控制疫情蔓延和向外界传播,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通报分享中国疫情防治情况,为维护和健全开放合作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援助中国政府抗击疫情,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向中方表示慰问支持,60多个国家向中国捐赠了疫情防控物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中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继续积极同各国开展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欧盟、非盟等组织和有关国家建立了技术沟通机制,及时提供中国疫情防控和诊疗技术指南的更新版,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形式支持中外专家交流分享疫情防控经验技术,共同提升相关国家疫情防控和诊疗、疾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等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向有关国家捐赠口罩、药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向一些国家出口急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等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认为,中国举国动员应对严峻挑战,以巨大的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赞赏,以大国担当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充分彰显了团结合作、命运与共的新时代担当精神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天下一家,心手相牵。当前,人类生活的关联度之高前所未有,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多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全球性问题需要有全球性解决方案。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错误做法,在展现负责任大国道义担当的同时,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共享共赢,切实担负起各方应尽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把人类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第一猛将樊哙的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手下有一人叫做樊哙,此人力敌千钧,勇猛善战胜过吕布和关羽,就连项羽也要敬畏三分,乃是刘邦账下的名副其实的第一猛将。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他的故事

鸿门宴上,独身闯帐救刘邦

项羽兵临城下,设下鸿门宴准备除掉刘邦。刘邦势单力薄,没法与之抗衡,只得和张良一起,带着樊哙等一百多名勇士赴鸿门谢罪。酒酣之时,亚父范增授意项庄在席上舞剑,想趁机杀掉刘邦。当时,张良也在席上,连忙到帐外把席上的事情告诉了樊哙,樊哙当即便持剑盾要闯入项羽营帐。营帐门口的士兵将其挡住,樊哙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闯入帐内“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项羽吓得坐直身子,握剑问道:“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赞叹道:“是位壮士。”于是命人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樊哙也不推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再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项羽见此,问道:“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当面斥责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闻言后,沉默不言。

这时刘邦借故去厕所,把樊哙一起叫了出去。出了营帐,刘邦独骑一匹马,樊哙等四人步行一路保护,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当时项羽因为顺心遂意,便没了诛杀刘邦的念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赐樊哙为列侯,号临武侯,升为郎中,随汉王刘邦入汉中。

如果当时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或许刘邦已经被项羽杀掉了,也就不能成就以后的霸业了。

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刘邦在汉中慢慢站稳脚跟后,在名将韩信的帮助下,终于拉开了的楚汉战争序幕。在战争中,樊哙每次作战,英勇异常,常冲锋陷阵在前,屡立战功,被封为将军,赐杜陵的樊乡为他的食邑。他又攻取阳夏,虏获楚将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包围在陈县,大胜而归。最后项羽被逼自刎乌江,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因樊哙战功赫赫,再增加食邑八百户。

汉初,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成为征讨叛军的主将,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先是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接着楚王韩信反,樊哙活捉楚王韩信,平定楚地。后来又讨伐了韩王信的叛乱,击退陈稀、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收取赵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县,被提升为左丞相。

樊哙这一生真的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他这一生跟随高祖作战,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县。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

总之,我个人认为樊哙一生忠于刘邦,勇猛无敌,为汉朝的创立和稳定,立下了不世的功勋,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故事

全文共 365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脚迹在风雨中渐行渐远,夕阳的余晖留下了最后一丝温暖。人字好写,但做人很难,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则更难。不同的人书写不同的“人”字,哪怕风浪再大,有的人还是把它书写的真真切切。

1.

一位忠贞爱国的壮士,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每当端午佳节,我们便会想到的人——屈原,这个名字,我们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他,怀石投江,留给了我们对历史的遐想。

汨罗江畔,波浪此起彼伏,浪花时小时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还能隐隐约约听到屈子的深深叹惋,仿佛他未曾离开,我们还能模糊看到屈子不倒的身躯。

端午赛龙舟,我们追忆历史。端午吃粽子,我们怀念文人。屈原遭怀王放逐,但仍心系楚国,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土,凝固在胸中的爱国热情,阐释了他的人生,彰显了他人生的价值。他遭小人诬蔑,却仍旧坚持真理,树守高尚节操,举世混浊,而他独清;众人皆醉,而他独醒。

屈子行吟江畔,渔夫见曰:此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子曰:是以见放,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然而,忠贞的屈原并没有随其流而扬其波,并没有与世推移。他不与小人共舞,不与小人同室,由此,他惹来了宦官纠葛,小人的冤枉蔑,他遭到了怀王的放逐。

他拥护着心灵的底色,不同流合污,满身散发的是高尚的气息。一颗忠贞爱国的心,永远凝结在了国人的心中,忠贞的情怀诠释了他的心灵底色,诠释了他的人生信念。“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透彻的笔锋,让屈子情怀溢于言表。

2.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成其逐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艰难困境,哪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拥有雄健的精神,人生就该高唱着前进的曲调,在悲壮的歌声里,走过崎岖险阻的征途。经过这段道路的匆匆行者,会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会目睹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但匆匆的行者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看到壮绝的景致,才能感到壮美的趣味。

风波亭的点点残血,衬托着夕阳的余晖。在夕阳的余晖中,更加的鲜红,更加的雄健。精忠报国的歌声里,他有着鲜红的赤胆忠心,他有着昂扬的雄健精神。人民心中的抗金英雄——岳飞,在风波亭里留下了点点残血。

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身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抗金的征途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勇往直前,致使金兵溃退千里。然而,宋朝朝廷目睹岳飞实力的庞大,内心里充满了担忧。正当岳家军的大旗在天空迎风飘扬,金兵正要被逐出宋朝边境的时候,秦桧等朝廷小人却恐慌岳飞实力过大,班师回朝之时,会危及到他们的势力,于是便诬蔑岳飞。由于被小人诬陷,所以岳飞被命“回京”,而回京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其实回京是假,要杀岳飞才是真。一向军纪严明的岳家军,皆劝岳飞不要回京,但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的岳飞,只得踏上朝廷召唤“回京”之路。三纲五常牵制着他,明知是一条不归路,但他还是选择毅然决然的走下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他的忠心,日月可鉴。但“莫须有”的罪名,却是如此之沉,他只能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然后慢慢地窒息、慢慢地消亡,但雄健的精神,永远与他不离不弃。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每一个人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有人这样总结过,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也应该追求这样的人生。这样,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拥有这样人生的人,真正地领悟了人生的真谛,真正地创造了人生的价值。

3.

诸葛亮说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类有求知的海洋,有修养的天地。因此,世界有出色的人类,有修养的人类。君子跻身世界的前列,培养着内心的空旷,他们让心灵透气。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给他的学生出了一道考题。他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就是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接着他自己示范了一遍,然后问道“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感到这个问题很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做不到呢?他们都齐刷刷的回答:“能”。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双手。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八十。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拿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这时,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坚持又是最难做到的事,因为真正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柏拉图坚持做到了,所以后来他成为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也许因为他做到了坚持。他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这既是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在他的理想国度里,隐隐约约有着人生的味道,有着耐心的基调。

人生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有时流到很狭窄的境界,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途一样。旅途上中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至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便会高高兴兴的往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中,愈是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愈是能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像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伟大的哲学家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4.

在历史的舞台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奉献着世界,奉献着全人类。1902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镭的身价已涨到了每一克10万美元。如果凭借专利技术,居里夫妇早该富甲一方了。但事实上,居里夫妇没有。

发光并不不是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然而,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初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不保留的公布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对此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用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发现镭的他们,仍旧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地让一些人难以理解。她在后来的自传中说到: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较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爱因斯坦也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多。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永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能使自己从人生的奋斗中获利无可厚非,但是若每一个人都把目光放在自己利益的得失上,那么人类的文明步伐将会缓慢许多。居里夫人放弃镭的提纯专利,爱因斯坦放弃重金,并义务的进行演说,这些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和态度。在他们看来,却是那么的平淡。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之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不仅是因为他们无人可比的科学成就,更是因为他们为科学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在人生的路上,人们会无数次的被自己的决定或者身处出的逆境征服,更可怕的是,他们也许会被碾的粉身碎骨。但无论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每一个人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上帝看来,肮脏还是洁净,衣着整齐还是不整齐,每一个人依旧是无价之宝。生命的真正意义不取决于自己的所作与所为,也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自己本身!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永远都不要忘记了这一点。像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一样,他们是独特的。

5.

“人”字可以说既难写,也容易写,但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在书写“人”字,像屈原,岳飞,柏拉图,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他们,把“人”字书写得淋漓尽致,书写得浩气凛然,书写得顶天立地,书写得认认真真,书写得堂堂正正。然而,像秦桧、魏忠贤他们把“人”字书写得马马虎虎,书写得歪歪斜斜,书写得利益熏心,书写进了兽的行列。我们要书写好“人”,还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心系社会。

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船舶,只要不停止航行,就会遭遇风险。没有风平浪静的海洋,没有不受伤的船,没有一艘船从下海的那一天起没有不受伤的经历……所有的船舶,不论用途是什么,只要到大海里航行,就会受伤,就会遭遇灾难,就像我们人类,会遭遇天灾,会遭遇小人,会面临生老病死,但我们要对得起祖国,对得起老师同学,对得起父母、对得起朋友,对得起自己,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的真谛。人生是不会贬值的,只要我们真心地去看待它,严肃地对待它,它就是无价的。正如爱默生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不要去羡慕那些并不属于我们的光环。

人生在汩汩匆匆中度过,历史在忙忙碌碌的人群间凝固,岁月在风风雨雨的季节里流走,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着人生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短小励志的名人经典故事:施今墨的后悔事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施今墨是民国时期的名医。

有一年,施今墨的一位贵族朋友带着小孩来看病。原来,这个小孩在治疗痢疾时,被一家医院检查出存在疾病隐患,发作概率为1%。朋友担心孩子安危,就找上了施今墨。

施今墨给小孩做了细致的检查后,说:“依据我的经验来看,这孩子没有大碍。你们不必太担心。”

朋友焦急地说:“可是,北京一家比较权威的医院已经认定他存在隐患。”

施今墨解释道:“我给孩子把过脉,脉象平稳。再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所谓的隐患,有的人终生都不会发作,何苦现在就去排除它?”

朋友觉得施今墨并不想帮他,就失望地带着孩子走了。

后来,施今墨听说朋友辞掉工作,卖掉家产,带着家人迁居美国旧金山去为孩子排除隐患。

数年后,施今墨去美国办事,想顺便探访一下这位多年未见的朋友。然而,让施今墨吃惊的是,因为孩子这个1%才会发作的隐患,朋友竟然已倾家荡产,流落贫民窟。施今墨很自责,他觉得作为朋友,当初自己应该尽全力挽留朋友,告诉他:“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没有隐患的。”

晚年的施今墨经常讲起这个故事,告诉自己的子孙:“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如果朋友将要犯错,一定要尽力将朋友从错误的轨道上拉回来。不然,对方将吃尽苦头,而自己也将抱憾终身。”

[短小励志名人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