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舌尖上的作文(推荐20篇)

新春过年,最回味的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与舌尖上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222

作文

465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是应星故里,文风鼎盛,华林书院,薪火相传,百丈禅寺,香火袅袅,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奉新。美食是我家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黄年米果迎春节

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道传统美食——黄年米果。这道美食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舌尖上的中国》呢。

这不,奶奶又忙碌起来,将米盛入筐中,任水漂洗,糯米就由亮白渐转为透明,不能停歇,接着把糯米倒入大木甑蒸熟,当甑内升起烟时,把早已煮好的黄色吊茄子水洒于糯米上,让糯米浸透,转为了嫩黄色,奶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依然乐呵呵地捣弄着。

我静静地坐在厨房泛黄的灯光下,时不时给奶奶递东西。奶奶招呼大家来打米果。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大家手握木槌,轮番猛捣。奶奶叮嘱他们得在木槌上抹点儿油,这样米才不会粘上木槌。熟糯米团逐渐砸散,奶奶叫大家一起来揉,要揉成长方形,再用刀切开,才开始揉形状。心灵手巧的奶奶在黄年米果上做出了一个“福”的图案,“嗞嗞”声伴随着黄年米果的香味放入锅中一煎,待两面呈现出金黄,便可捞起。

这时,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飘着怡人的香味。撒上一些白糖,浇上蜜水,便可以入口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外酥里嫩,真是回味无穷。

香甜艾饼度清明

天空如一块蓝宝石,阳光明媚地照射大地。我和奶奶上山采艾叶,翠绿的艾叶簇拥着,奶奶背着篓筐,细细地挑选着,我闻着苦涩香味的艾叶,伴着奶奶下了山。

奶奶坐在院子的小板凳上,把艾叶倒入盆中,摘取顶部嫩叶,用清水洗净,放在滚烫的水中去掉苦味。奶奶从冰箱中取出一小罐苏打水,加上艾叶搅拌成泥。锅中的水沸腾,将搅拌成泥的艾叶倒入锅中煮开,大约五分钟后,把煮好的艾叶重新倒入盆中,加上糯米粉,和成面团,擀平。把摘好的棕叶做成方形,洗净并放入热水中,切好形状的面团裹上喜爱的馅料,放在棕叶上,油已经刷在锅中,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裹好的艾饼置于锅内,开大火蒸。

十余分钟后,深绿色的艾饼便呈现在我的眼前。伸手一抓,咬上一口,嫩嫩的饼添上别样的馅,配上清茶,别有一番滋味。

美味蒜蓉马齿苋

我喜欢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和奶奶一起去逛集市。奶奶每天喜欢做不同品种的菜,做的菜名也花样甚多。菜蓝里装着一捆嫩绿的菜,那是我的最爱——马齿苋。

回到家,奶奶把马齿苋洗净去根,切好大蒜,等水“咕咕”地烧开后,倒入马齿苋,待水再次沸腾后将马齿苋捞出,沥去水分。奶奶将马齿苋装入盘中,加上蒜泥,再浇上少许麻油,香喷喷的美味菜肴就出炉了。

一道道家乡美食在舌尖上尽情地舞动,演绎着家乡的曼妙风情!我把美食裁成一片片风景,永存于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舌尖上的记忆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874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仿佛几天之内,所有的人都成了“吃货”,议论纷纷,话题不绝。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关于美食的节目,历史地理、人文环境、民风习俗、故土乡情、民族传承、人类自然等等都在其中一一展现。有人怀疑在食品安全问题泛滥成灾的当下,这部纪录片的出现可能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或者对急功近利的商业制作的有力抨击。我却觉得这更像是一部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有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统的流逝和传承的呼吁

这是一种文化,可以有无限地延伸和旁支研究。文化,历史,地理,风情,习俗。对待食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那样深入,细致,不折不挠。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沉淀在这个纪录片中可窥见那透露的一小角。《舌尖》将最日常的食物,最被津津乐道却不曾细致思考过的食物与民族的精神传承结合在一起,加上文案对传统流逝的刻意提醒和镜头画面有意的煽情,电脑电视屏幕前的你我无法不被吸引,不被震动!

总导演陈晓卿也说,《舌尖》与以往的美食纪录片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不仅令人见识到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而且也能使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前段时间接待一位瑞典的外宾,我很自豪地给他推荐了《A bite of China》,并将视频给他看了一小段。显然,他也被中国的美食吸引住了,连口夸赞。记得不久前看过一个视频,有个香港的学生拍了个访谈片子,他们问了在中国旅游或生活的来自各个不同的外国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令人感叹的是,九成以上的人都在第一时间想到了中国的美食,并赞不绝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进而领略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这无疑是中华文化传统输出和浸润的最佳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的文案:例如“豆腐的这种气质……”,“酵母菌喜欢这种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仿佛传来了发酵菌们欢快的歌声……”,“酱缸的帽子……”等等这种温馨活泼的描述随处可见,配合浑厚瓷实的配音旁白,真的很萌。而网络上因为《舌尖》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段子和食谱更是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举个例子,一个网友看了之后的感慨,他写道:“风在吼, 马在叫, 吃货在咆哮! 吃货在咆哮! 面点米饭堆山高, 卤菜腊味都摆齐了, 万山丛中, 野味菌子真不少! 江湖海里, 鱼虾蟹膏味正好! 端起了大碗小碗,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东海! 保卫中沙! 保卫全中国!”煞是可爱!

二:舌尖上的故乡--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种味道,一抹乡情。故土,远方的眷恋和思念的情愫。《舌尖》中集中介绍了各种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美食。全国各地不同食物不同风格,代表着不同地区的不同性格甚至是风骨。有人评论说这是“舌尖上的故乡”,而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加起来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譬如菌子的云南,腊肉和豌豆尖的四川,干丝的南京,肉饼的香河,龙井虾仁的杭州……据说有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看到这个节目瞬间泣不成声的。他们无法理解那些在微博上喊着因为减肥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的行为和逻辑。

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儿孙从宁波回来,为他们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糕唠着家常,其乐融融。然而,短暂的团聚之后,儿孙们各自开车离去,家里又剩下这对老人。而在另一集中,一对老夫妻日复一日地在种着芋头,而他们的子女早已离开这里去了大城市工作,不再跟田地打交道。而我也注意到了在每一集中都提到了江浙地区的代表性食物,每次提及,都觉得异常熟悉和亲切。粽子,年糕,冬笋……以前不曾在意的食物原来是这般珍贵和美好!同样,片中还描绘了一群香港老人,他们总是聚在一起,做着他们最拿手的饭菜,聊着他们年轻时的故事。他们彼此搀扶,彼此取暖,彼此分享生命中的温馨和苦痛。美食在这里,显然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云南买了三十年的豆腐的朴素夫妻,姚贵文和王翠华围绕着豆腐是生活清淡辛苦。妻子调皮说着丈夫又懒又笨,丈夫就吃吃笑笑地答一句:她全部都是优点。这样的人生,让人羡慕。

中国人爱这样的美食,其实就是爱自己的文化,爱自己的血脉,爱自己的土地。无论是米面还是豆制品,虽然南北风格迥异,差异巨大,但是却连贯着一样的传统,一样的根。无论是农民,渔民,牧民还是山民,都是一样原始,淳朴,勤劳,智慧,不怕繁琐,静心细致打磨。每一次收获中都饱含着日积月累的经验和奔波,每一道工序中都蕴含着魅力无限的智慧和想象,每一样成品中都承载着单纯质朴的满足和喜悦,还有那让人不禁黯然心痛的辛酸劳作和无怨付出。

三:人类和自然-永恒的课题

人类和自然的平衡才是最原始的和谐和平等。《舌尖》的核心观点即为美食理应是自然慷慨大方的馈赠,而不是现代社会贪婪无度地索取和破坏。人类理应对这样美好的馈赠心怀感恩,对大自然心怀敬畏,还有为自己对大自然的破坏感到愧疚和心酸。

所以在拍摄人们采集原始食材时,文案总不忘刻意提一句采集人如何尊崇自然的规律保护根系、菌丝、土壤和幼鱼。渣干湖渔民的“猎杀不绝”原则就是对自然的爱护,让人非常敬佩。紧接着是一位广西林姓的船长带着一批伙计在海上奋战了几天几夜,结果差点一无所获,原因是以往的过度捕捞造成了现在的资源枯竭。也许这样刻意的对比也是另一种善意的提醒吧!第7集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也特意讲述了很多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但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现代人最容易缺乏环保意识,急功近利自以为是的人们往往在无意识中以伤害自然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自然很快就会以它自己的方式告诫我们这样的行为是多么愚蠢,是需要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的!《舌尖》推崇的是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宣扬的是餐桌回归大地,美食回归自然。

四:拍摄背后的故事--我以我血荐轩辕

看豆瓣,发现《舌尖》其实还有第8集,讲的是镜头背后的故事。拍出一部如此充满人情味儿充满原始风格的好纪录片,自然离不开幕后的那些英雄们:导演,制片,策划,还有那扛摄像机,跋山涉水的人们。我不懂摄影的技术和原理,但我能从片中一些拍摄的角度和手法感受到那份用心和创意。从繁华的大都市到边远的深山村落,他们记录的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细心地捕捉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人间故事。

我没有特意去追踪拍摄幕后的花絮和内幕,但我还是无意间发现了在第二集主食篇最后部分的过年家庭场景,就是白波的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的那个大家庭,看片头介绍时我发现白波本人就是《舌尖》的摄影师。显然,2011年的除夕春节,白波家庭不仅是在分享中国传统节日上的主食、过年的习俗以及家庭团圆的故事,不难分析其实他那一刻还是处在《舌尖》这个作品的拍摄过程中的。所以,更不要提那些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走街串巷,随船出海,半夜出动,寒冰拍摄等等过程的艰辛和付出。正因了这些人的真诚努力,我们有了--《舌尖上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舌尖上的美味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菊黄蟹正肥”,每到中秋节前后,螃蟹便成了家家户户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养在盆子里的螃蟹挥舞着自己的两个大钳子,八条腿上下摆动,它们威武极了,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

蟹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清蒸。把蟹洗干净后放在蒸锅里直接蒸,这样做法似乎有些残忍。刚出锅时,青蟹已变成了橘红色,一阵阵清香直往鼻孔里钻。拿出大闸蟹,先从八只腿下手,掰开螃蟹的腿,从下而上地轻轻咬住蟹壳,肉会自动进入嘴里,那原汁原味的蟹腿肉十分爽口,有点清甜,一阵阵肉香在口中弥漫开去。

带壳的肉吃完了,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蟹黄。蟹黄会有一些腥味,不过可以蘸调料,用姜丝和醋来去味,把蟹黄用姜醋和姜丝拌到一起食用,便是人间极品了。

香辣蟹就比清蒸蟹的准备工作和调料要复杂一些。先把螃蟹清理干净,然后将螃蟹剁成几块,放上花椒、辣椒、醋……各种佐料和蟹肉一起放进锅中爆炒,然后用盖子焖半个小时。

等待的过程可真漫长,打开盖子,一阵浓浓的香扑鼻而来。蟹肉都变色了,佐料也与肉充分融合,看着便让人垂涎三尺。不过蟹身上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比如腮和肠,里面很脏。

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先将汤汁吸进喉咙,那一阵阵香辣的味道涌遍全身,让你浑身冒汗,但一吃便停不下来。将肉同壳一起咀嚼,那个味道更是妙。

清蒸蟹和香辣蟹都好吃,趁螃蟹正肥,一起去感受一下舌尖上的美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舌尖上的南京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以后,全国纷纷介绍起当地的美食,今日我心血来潮,介绍一下南京的当地美食——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丝的是南京的一绝,我一听到它的名字就满口生津;一看到它就会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传说有一个很穷的人,杀鸭子的时候用一个小碗装起来它的血,不料粉丝掉进去弄脏了。无奈,他只好把粉丝和鸭血一起烹饪。却不料,居然烧出了第一碗鸭血粉丝汤。只见汤汁芳香四益,引来无数路人竞相猜测这美味的汤是如何烹饪的。财主听闻此事,封穷人为职业厨师,专门给财主和他的姨太太们烹饪鸭血粉丝汤。

血粉丝汤曾经被晚清《申报》第一任主编蒋芷湘题诗称颂“镇江梅翁善饮食,紫砂万两煮银丝。玉带千条绕翠落,汤白中秋月见媸。平民书生饕餮客,浮生为食不为诗。欲赞茗翁仙人手,春江水暖鸭鲜知。”此记录能够说是对于鸭血粉丝汤最早的有文可查的记载了。

每至月底,我都要去楼下吃一碗鸭血粉丝汤,每次都要排上好久的队。但是每次看大姐姐的动作都认为是一种艺术。见她首先取出一个碗,接着取出一团粉丝放入一个漏勺中,再将漏勺放入煮着鸭肝与鸭肠的大锅里涮一涮。两分钟后,把烫好的粉丝装进碗里。然后娴熟地从一个个陶碗里取出适量的鸭血、鸭肝、鸭肠还有油果子,再撒上香菜、榨菜之类的调味品,浇上早已准备好的汤汁,放入一勺辣油和少许醋。这样一碗香气四溢的鸭血粉丝汤就大工告成了。

此时的我恨不得将自己变成一个超清晰的数码相机,把眼前的一幕映入自己的脑海中。碧绿的香菜犹如细细长长的绿叶艇飘在水面上,大小不一的鸭血们探出脑袋,仿佛跟我打招呼,大团大团的粉丝晶莹剔透,还有鸭肝、榨菜,或浮于池面,活沉在池底。真是颇具诗意啊!

闻到那香味,就能体现到所谓的“尚未入口,已香入骨髓”的味道。“咻—咻—咻”我将大团粉丝吸入口中。软软的粉丝伴着麻麻的辣油在口中回荡……香喷喷的鸭肝,有嚼劲的鸭肠,松软的油果子,爽口的浓汤,无一不刺激着我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一大碗就被我干掉了。

想到现在,鸭血粉丝汤也算是一种文化遗产,希望它能与文化一样,好好的都被保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舌尖上的巧克力900字作文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你来到我家,经过我的书房,那一袋袋一盒盒花花绿绿的包装总会最先映入你的眼帘。那是什么呢?饼干?不是。面包?不是。巧克力?答对了!就是我最爱的巧克力!

所有的零食里,我最钟爱的是巧克力。我品尝过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巧克力,都是爸爸出国带来的,有英国吉百利、比利时列奥尼达斯 、德国太妃巧克力、西班牙帕斯卡布丁巧克力、意大利吉安杜佳巧克力等等;这些巧克力大多数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口味有:鲜奶油、蛋白杏仁、葡萄榛子、朗姆酒味、阿尔卑斯可可、威士忌、香槟、椰子……

巧克力除了美味,还有解忧的功效。我与同学闹别扭了、考试成绩不理想了、被家长逼着做练习了,等等,碰到不如意的事,只要吃点美味的巧克力,烦恼立马烟消云散。因此,巧克力被我誉为——小人参。德国牛奶白巧克力“龙舌”,我誉为白参;巴西草莓酒心巧克力“猫屎”,我誉为红参;澳大利亚可可黑巧克力“珍珠”,我誉为野山参。

我还喜欢“搜集”各种不同品种巧克力珍藏。每次出去逛街,我都会想尽办法向身边的父母索要零钱去“淘宝”:“妈,今天你就大发慈悲吧!小女子今儿去买点“小人参”,不介意吧?”“不行!”妈妈斩钉截铁地说。“求您了……”一想到不能吃到心仪的巧克力,我犹如坠入了黑暗的地狱一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雯雯,嗯——,我不介意的……”爸爸看着我从晴变阴,又变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脸色,爽快地给了我6元5毛钱。拿到了钱以后,我飞似的跃进附近的零食铺里。可身后老妈还是不停地唠叨着:“巧克力别多买!吃多了会发胖的!”唉,这个老妈,自己不吃巧克力不是照样肉感十足!

胖瘦跟巧克力何关?冤枉我的巧克力干嘛!真是的!!!

买到巧克力以后,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随着“嘣”地一声,丝丝奶香直蹿鼻孔,巧克力含入嘴里,那香味便在口中弥漫开来——巧克力的味道甜甜的,伴着唾沫、慢慢地变软,一直到融化,巧克力香浓的气味一直索绕在鼻中、口中。“咔嚓咔嚓”、“嘎嘣嘎嘣”,不一会儿一盒巧克力被我瞬间消灭了,舔舔嘴唇上残留的巧克力微末,咽下一口口水,巧克力那甜甜的、浓郁的、丝滑的味道仍然在我口中挥之不去,使我久久沉浸其中。

巧克力的世界非常丰富,就像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一书中描述的一样,那是一个充满诱惑和神秘的世界。我经常在夜晚的梦乡中,都幻想自己可以亲身进入那座工厂,体验舌尖上的旅行……

[舌尖上的巧克力9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舌尖上的春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大家聊的话题超多,但是,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十句话八句是关于吃的。

鸭舌是南方特有的产品,在北方是没有的。鸭舌看起来红彤彤的,油滴滴的,在餐桌上摆的整整齐齐,让人直流口水。闻起来香味十足,香料俱全,香喷喷。我实在忍不住了,拿起鸭舌一口往嘴里塞,一口咬下去,真是美味佳肴,味道十分好。如果跟前放一盆酱油醋,蘸一下吃,那就更加美味了。

鸭舌味道虽好,可糖炒年糕可不亚于味道十足的鸭舌。

“节节高”是我们吃年糕的喻义。糖炒年糕是一条条细细长长的年糕,一段一段,很是整齐的,翻炒后,年糕上都包了一层薄薄的糖,撒一些桂花、芝麻,看起来口水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闻起来香气扑鼻,嘴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于是,立马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黏乎乎的,嚼起来十分有劲。这味道甜甜的,都是糖味,桂花清香四溢。不一会儿,年糕就被吃了个精光,个个舔着嘴,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鱼也是我们爱吃的一道菜,年夜饭上是少不了这道菜的,因为“年年有余”嘛!鱼煮熟的颜色是棕色的,估计是放了酱油,那闪闪发光的鱼鳞已经不亮了,但是鱼的香味闻起来芬芳可口,十分清新。味道也是十分好,咬起来软绵绵的,虽然有许多刺,也是一道美食佳肴。

这一桌年夜饭,每道菜都有寓意,不管什么菜,大家吃着都极开心,因为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出的是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堂姐,她有着一双善解人意的迷人大眼睛与一个厚嘴唇的小嘴巴。让人看过去很舒服。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关心我,爱护我。但是她在几年前移民了,在这分别的时光里,我常常想起我和她在一起的快乐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那段舌尖上的记忆。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但我却病了,妈妈让我喝中药。我坐在餐桌前迟迟不肯下口,那一大碗浑浊的苦水仿佛正对着我呲牙咧嘴呢!没办法,我只好闭上眼睛,一鼓作气,一大口苦水“咕噜”下肚。顿时,我感觉胃里翻江倒海,有一只大手把我的消化系统翻腾搅拌,又酸又苦!当我正难受时,便见我堂姐在一旁犹豫不决。突然,她像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大踏步来到我面前,语气铿锵有力地说:“诺,这是我珍藏的棒棒糖,给你,吃了就不苦了。”我顿时双眼冒光,三下五除二地含进嘴里,乐开了花,好甜好甜的糖汁顺着舌尖滋润了我的嘴和胃,也滋润了我的心田。于是,幼小的我心中不由地升起一丝甜蜜:堂姐真好!

堂姐的作文很好,偶尔有发表,也获得一些稿费。一次,为了小小地庆祝一下,疼我的堂姐拿着钱和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兴奋地领着她跑向玩具专柜,但她提前声明,要留下点钱买学习用品。我毫不客气的把她允许用的钱全花光了。这时正值夏天,我又求堂姐用留下的钱买一个冰棍吃,堂姐不忍心拒绝我,只好网开一面买了一个。回家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轻轻舔了一口,顿时,一股冰凉甜蜜的幸福感顺着舌尖通遍全身。堂姐看我这么开心,也笑了。我们一人一口瓜分了冰棍,一路上也洒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我觉得,这是我有史以来吃过的最最好吃的冰棍,从未有过的感觉。因为这是堂姐最后网开一面满足我的小肚子而买的,也是堂姐用劳动换来的。冰棍冰凉凉的,甜蜜蜜的,荡漾在心田,好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舌尖上的鸡翅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万欣妍

我的爸爸是个会做天下所有美食的厨师。但是,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做的"可乐鸡翅"了。

鸡翅是我们这儿的传统美食,我觉得可以与"北京烤鸭"并列。

有一次,爸爸在家里做"可乐鸡翅"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观察起它的做法来。

首先,把肉色的鸡翅依次放入锅中,让鸡翅在里面翻滚一下。然后,一瓶可乐洒入锅中,洒时要均匀一些,尽可能的把可乐洒在鸡翅上。就这样,原先肉色的鸡翅就变成金黄色了。最后将鸡翅翻炒一下,再加入香葱和大蒜,使这道"可乐鸡翅"变得更加美味!这道美食就做好出锅了!

你闻,这满满的香味,真让人垂涎欲滴!

闻起来都是这么美,更何况是吃呢!爸爸刚做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挟起一个鸡翅尝了起来,啊!我的舌头立即被一股香甜包围了!接着,我一个接一个,狼吞虎咽地把这盘"可乐鸡翅"都吃完了。真是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呀!

我一边吃,一边想:"虽然爸爸可以一直为我做,但迟早有一天,我要自己学会做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舌尖上的年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在过年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当然是大饱口福,这份享受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大年三十晚上,我看着一桌香喷喷的美食,心里的馋虫已经蠢蠢欲动。其中,我最为喜欢的,莫过于那盘美味的鸭舌。许许多多条鸭舌整整齐齐地摆在盘子里面,看起来多么精致。这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鸭子被剪断舌头的情景,它们不停地叫着“嘎嘎”,仿佛在发出求救信号。这时的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一心只有那香喷喷的鸭舌。看着那红彤彤的鸭舌,我恨不得把它抓起来,一口塞进嘴巴。我实在忍不住了,抓起一条鸭舌,塞进嘴巴里。我正在慢慢地咀嚼着,回味着那可口的味道。吃完鸭舌之后,连手指上的油也不肯放过,舔得一干二净。

我跑到厨房里,看见妈妈正准备杀鱼,我便把她叫住了。“妈妈,这盘鱼可不可以给我烧?”“不行,你会烫到手的。”妈妈拒绝了。我向妈妈保证:“我百分百不会烫到手。”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妈妈才勉强答应了。我把鱼从水里抓了出来,它拼命挣扎着,仿佛在说:“别杀我,别杀我呀!”当然,我也没有心软,而是狠狠地把它砸到地下。它的生命力可真顽强啊!我把它砸到地上许多次,它才死去。去鳞,处理内脏,清洗干净后,才把它放入锅里。我做的方式是清蒸。我把它放到一个大碗里,撒上葱,放上姜,在旁边倒上酱油。过了十几分钟,香喷喷的鱼出锅了。年夜饭必须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我再一次来到饭桌前,看见上了一道新菜——糖炒年糕。年糕的旁边有许多黑黑的芝麻,年糕上还撒上了几朵桂花。我立马拿来一双筷子,高兴地吃了起来。我把一块年糕塞进嘴里,哇,好甜啊!烧糖炒年糕的人手艺这么好,一定是奶奶吧!我吃了好多块年糕,希望可以“年年高”。

舌尖上的年味对我这个吃货来说,可真是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舌尖上的家乡味作文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吃青菜,从我记事的那一刻起。每逢我爸炒青菜,我都会吃上好几碗。青菜是我家70、80年代的主菜,也可以说是主食,在那个粮食极端缺乏的年代里,青菜是我和爸爸的命根子。在每年的2月到4月青黄不接的时间里,青菜就真的成了我家的主食了。

在每年的深秋里,我爸为了预防来年的春荒,所谓的春荒,就是长在地里的庄家还不能收,存在家里的粮食己经吃完了。所以我爸会把大量的秋青菜腌制成黄菜(北方人叫酸菜)和咸菜,大缸小缸,一缸又一缸。

从那之后,在整个冬天到来年的麦收之前,我家的主食大多数是己黄菜玉米酸粥为主,咸菜为主菜了。除非过年的那几天,或家里来客有所改变外,其余的就一如继往了。

我爸做的黄菜酸粥好吃,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摸仿爸爸的做法,做上几顿。可是,任凭我怎么模仿,怎么认真的去做,都做不出他的那个味道了。

爸爸的做法不特别,他习惯把锅里加满水,抓一把大米或麦片,洗净后放进锅里,然后大火将水烧开,接着把一碗用凉水调好的玉米粉,慢慢地倒进锅里,一边倒一边用勺子搅拌,等玉粉和水充分溶合后,再次大火将其烧开后,加入预先准备好的,洗净切碎的黄菜,再加上适量的盐,倒上几滴菜籽油。油是绝对不能多倒的,因为在那个年代里,我家一年才分5斤油,也就是说全家一月不到半斤油。所以我爸每次倒油的时候,都是十分谨慎的,害怕一不小心多倒一滴油,每次倒完油,都要把油瓶高放到我够不到的地方,预防我偷吃。

酸粥还没出锅,我就早早地拿着一个大花边碗,在锅台前等候了。因为我早就快饿死了,一天三顿能照见人的酸粥,吃的再饱几泼尿后,马上又饿了。所以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爸爸为了能让我吃的好一点,他在给我盛粥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勺子放到锅底慢慢地捞,捞出沉在锅底下的大米。所以我家从生产队(现在的组)分来的那点大米,基本上成了我专利了,可怜的爸爸只能一年四季喝汤咽菜了。

小时候,我最期盼的就是家里来客了。比如我舅舅或姨妈来,我爸就会把家里平时舍不得的好东西拿出来招待他们,于是我就会沾光大吃一顿了。所谓好的,也就是把平时的粥改成干饭,说白了就是青菜大米饭,家乡人叫它酸菜饭。

青菜在我们江苏来说,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它十分耐寒,那怕是数九寒天,它也能在地里安全越冬,只是产量不如其它三季的高,秋天是青菜生长的旺季。所以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平时是舍不得大量吃它的,要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长势正旺节的时候,大家才舍得大量食用。

每逢家里来客,我爸爸就到自留地里挖来一竹篮绿油油的青菜,洗净切碎后,将一半倒入烧开的油锅里,这时的油是平时的好几倍。在啪啪作响声中,爸爸快速地用锅铲子将青菜在油锅里翻滚,随着一股油香飘出,青菜很快蔫了。接着他在锅里加上适量的水,水的多少要跟据大米的重量来决定的,然后把淘好的大米,盐,姜沫,葱花一起倒入锅里,充分炒搅均匀。最后再放入爸爸早就准备好的,一碗打好配好调料鸡蛋糕液。然后盖好锅盖,大火烧开,大约40分钟后,一锅香气扑鼻的青菜酸饭就要出锅了。

为了加快做饭的速度,爸爸在另一口锅里倒上油,点着火,等油快冒烟的时,他快速地把剩下的半竹篮青菜倒入锅中,快速炒翻,这时我爸就像一个拳击运动员一样,动作敏捷,快速无比,葱姜蒜盐在青菜不停翻滚的同时依次下锅,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刺激了每个人的胃口。十多分钟后,几大碗青脆芳香的瀑炒青菜就出锅了。

饭桌上,我饿狼扑食般地一碗接一碗猛吃,一口饭,一口鸡蛋糕,再来一口爆炒青菜。一句话,就是个香,久违的丰盛,难有的机会,不容错过。饱了还想再来一碗,直到胃痛难忍才恋恋不舍的放下筷子。

可是,一天的享受需要好几天来弥补,为了把来客多吃的大米省下来,我爸爸接连好几天,在做酸粥时不加一粒米,本来就吃烦了的酸粥,这样一来就更难吃了。没办法,只好咬牙挺过。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有所改善。我爸爸做酸粥的水平和质量也不断地提高了。虽然在儿时的好几年里,一直过着青菜酸粥和黄菜酸粥交替变换的生活,但酸粥的味道却是一年比一年好了。爸爸试探性地往酸粥里加各种调料和副食品,比如黄豆和花生米。你别说,爸爸的这个大胆设想是可行的,成功的。有了花生米的酸粥别提有多香了,往常平淡无味的酸粥,突然间有了咬头,菜香和花生香的组合,令我食欲大增,回味无穷。

为了不让我挨饿,我爸想尽了办法,他在往锅里放玉米面的时候,总是给我做几个玉米面团,虽然不太好吃,但确实抗饿。现在回想起来,它不只是一个玉米面团的问题,而是爸爸的一颗爱子之心啊!

伴随着改革开放,分田到户的春风,家乡人的日子过好了。高楼大厦像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一日三餐大米白面,鸡鸭鹅肉,鱼虾海味……随心所欲。没有了过去的饥饿,没有了过去的劳累。乡亲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却没有丢了爱吃青菜的习惯,而是越吃越精,越吃花样越多。什么鸡蛋青菜饼食(北方的饺子),猪肉青菜馒头(北方的包了)……五花八门。

知道青菜还有降低血脂,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等功能的时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那是几年前,我偶然在一本书中看到。于是,青菜更加深了在我心中的份量了。

每当我在市场,超市看到青菜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地里的青菜,想起儿时家乡青菜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舌尖上的绽放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舌尖上的一丝颤栗,是味蕾间的一次翻滚,苦菜抖落了一身尘土,信步而来。

甩掉满身的淤泥,抛去一切的枯叶,井底的甘甜之水荡涤了每根茎,每枝叶。待滚烫的热水一遍遍铲除茎叶间的寄生者,细细碎碎的盐粑浸入每个细胞,苦菜便身负一块沉重默然的菜石,静静的沉在瓦坛中。数十天的腌制,数十天的酝酿,时时刻刻的沉默,苦菜便从山间的无名小卒蜕变为桌前的极品美味。

此时的苦菜,已俨然是另一副模样,洗酿腌制让它褪去了天然的青郁色,披上了暗绿的外衣。之前舒展无褶的茎叶缩成了条状,互相缠绕搅拌在一起,它条件不高,它没有选择大火候的爆炒,也没有选择长时间的焖卤,它选择一种最无声无响的一种方式来展现自己——凉拌。它内敛清淡,不与红油作伴,不与爆椒为伍,和它交好的皆是食坛的道隐之土。清油、姜面、白萝卜丝都是它的知音挚友,它们拥抱在一起,在小小的瓦坛中交换彼此的秘密,尔后在筷子的搅动下,它们无顾于世人对美叶佳肴的久久凝视,和那些长久吸引着人们目光的美味相比,苦菜缄默得如一粒沙,亦如一位淡雅素洁的女子,独自在搅动着的筷子底下跃动着自已的舞步,绽放着自己的芳华。

冠之以“苦”的名字,其貌不扬的色相,察察几步的制做工序,能有什么惊艳舌尖的味道?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头衔为“苦”的苦菜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入口,一筷子夹入口中,一股嵌入茎叶间的咸味流入舌尖。清油和作料混为一体的香气刺激着味蕾,姜面的微幸与若菜的淡苦持继在口腔中爆发。

黄米饭的软糯与苦菜的脆劲又在舌尖上互相交织,是炎炎夏日中一股久违的清凉,是困乏疲倦中一股渴望的释放,是每一根神经的振奋,这都是来自黄土高原上最真切,最嵌入心肠的味道。

然而,不同于温棚的花,不同于良田里的果,孕育这一切的是黄沙漫漫,是烈日炎炎,是每个田间地头、无名角落,苦菜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最后淡雅缤放,奉献美味。

此时,它们不仅仅是一道菜。

它们一生的清淡,一世的酝酿,一代的沉淀,只为换来一时舌尖上的绽放,绽放美味,亦绽放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舌尖上的爱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懒虫!起床了!赶紧吃完早饭去学校,要迟到了!”每天早上妈妈熟悉的声音总在我耳边响起。翻个身,脑子在逐渐清晰的时刻,一股清幽的香气也弥漫在房间里,嗯,是玉兰花。瞟一眼闹钟,一个鲤鱼打挺,开始着手把自己打理妥当。

来到厨房,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往炖盅里望,“哇!是田七乌鸡汤耶!”我惊叹道,“赶紧吃,吃完上学。”老妈微笑着说。我拿起汤勺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汤汁浓郁回甘,令我口齿生香。仔细观察,田七等各种补品,在同一个炖盅里集结。鲜美的鸡肉邂逅了略带甘苦的田七,甜甜的枸杞,于是释放出绝妙的滋味。经过长时间的炖制,鸡肉入口即化,嘴里砸吧两下,“嗯,好喝!”我激动的评价道。“那是,这可是炖了一整夜的呢!”老妈笑着说,但笑容里似乎有藏不住的疲惫。

风起了,窗外玉兰的香气缠绕着浓汤的味道,在我心头萦绕。印象里,即使烈日炎炎,妈妈也会去仓库里拿药材——为了我,妈妈每次都满身大汗地回到家。晚上,妈妈要将坚硬的田七洗净、切碎,把乌鸡解冻,将所有准备好的药材都整齐地放进炖盅,把乌鸡放进去,再加水,最后将略沉的炖盅放进炖锅里,一夜炖煮。

玉兰花那清新的香味又再一次浓烈起来,我细嚼慢咽着,不敢牛饮以辜负妈妈的心血。

“妈,你又放了海马?不是很贵吗?”对药材一向都很熟悉的妈妈缓缓地介绍道:“海马确实是名贵中药。但它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等药用功效……我特意放了一对海马,一公一母,这样功效更好。你在长身体,多喝点……”对于自己专业的东西,妈妈顿时滔滔不绝。要是以往,我可能早就厌烦,但今天却破天荒地仔细听着。是的,在这妈妈的唠叨里,我听出了的滋味。妈妈好像也觉察了什么,突然停了下来:“今天怎么了?快点喝吧,要迟到了!”

阳光投射在妈妈身后,我看不清此时背光的妈妈是什么神情,但我知道,她的脸上,乃至她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对我的爱,一如着萦绕在房间里的玉兰花香一般,若无似有,悠远绵长。

一碗汤,万般滋味;一碗汤,点滴感悟;一碗汤,永恒记忆。在这玉兰花开的季节,母爱融化在我舌尖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舌尖上的幸福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时遭遇挫折后得到的丝丝安慰,幸福是生病之后句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幸福是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幸福是……其实幸福并不平凡,但却是在平凡中体验到的,那种甜甜蜜蜜的感觉。

几年前的那天,我无力地躺在床上休息,因为得了流感,使我头重脚轻,站起来总有一种要倒的感觉,所以,只能躺着。我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好想出门打着伞在雨中漫步。这是,妈妈走了过来,喊我起来吃药。我吃力地从床上坐起。药刚塞进嘴里,随着药的融化,一阵苦涩在我舌头上“荡漾”开来。我不禁连着多喝了几口水,苦涩才有所缓解。妈妈走了,我重重地倒在床上,望向窗外,正有两只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说“谁让你生病的!”伴着苦涩,我眼眶红了。我一直在心底质问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她为什么不爱我了,要喂我吃着这么苦的药……正想着,妈妈又进来了,肯定又是来送药的。我强忍住泪水,坐起,头也没抬的将那药丸塞进嘴里,躺回床上,做好了继续与“苦神”做斗争的准备。可是,令我诧异的是,我嘴里的不是药丸,而是糖!糖慢慢的化掉,化开了苦涩,化开了我心中的质问。我的眼眶又湿润了。

原来,妈妈知道药很苦所以等我吃完药后,又折回去,去拿糖。我又哭了,这一次,不是因为药太苦。妈妈不爱我了,而是我为妈妈对我做的事情感到激动,为我刚才对母亲的不理解感到内疚。糖化了,甜融化了药的苦,融化了隔膜,流进了我的心中。这时,我又望向窗外。窗外的雨早已停了,太阳出来了!太阳照进屋子,真暖和!

其实,幸福就隐藏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里,不必用言语表达,就可令人体会到幸福,那甜甜的味道。

从小到大,我每天最大的幸福就是放学回家后,坐在饭桌前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吃上一顿简单营养、香喷喷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吃着饭、一边一家人随意地聊着,温馨宁和地得像一场梦,谁忍心打断它呢?对我来说,此时,饭菜里流淌的是爱与幸福,这饭菜不仅温暖着我的胃,也把我的心焐得热乎乎的。

共进晚饭,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对于感性的人来讲,就是幸福的时刻,浓浓的亲情和饭菜的热气萦绕在一起。记得我的爸爸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去县城买书。带着一大摞书回来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而我的爷爷奶奶却还在守着一桌子饭菜,等着儿子回来吃饭。我爸爸在回忆时深情地讲道:其实那天的饭菜很简单,一盘子黄豆芽而已,最常见不过的吃食。可那样一个普通而美好的夜晚,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中。

是啊!一家人坐下来和和美美地吃顿外援,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手捧一碗饭,一边细细地咀嚼,一边聊着在学校里碰上的形形色色的事儿,既填饱了肚子,又将心中盛上了幸福,满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舌尖上的土豆条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罗海蓝

每一次经过超市,看到那些包装精美的零食,我的眼前就会一亮,脚步就会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这时,我就会拉着父母,让他们带我进去买点好吃的零食。

我喜欢的零食有很多,比如说:爆米花、棒棒糖、薯片、巧克力、怪味豆等等。但说起我最爱吃的,那就是“呀!土豆”,而且我最喜欢番茄味的。它的配料是:马铃薯粉、植物油、淀粉、番茄酱、酵母提取物、蛋白调味液等。

土豆条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另一种是五角星形状的。土豆条有好几种口味,有牛肉味、蜂蜜味、鸡肉味、番茄味……其中番茄味是我最喜欢的。

土豆条的颜色也很漂亮,是金黄色的,像洋娃娃的头发一样。

终于可以品尝它的味道了,我拿起一根放进嘴里,只听“咔嚓”一声,土豆条就被我咬碎了,哇!好脆啊!简直就是美味极了!我又拿起一根吃了起来,就这样,一会儿,整包土豆条就被我吃完了。

这就是我最爱吃的“呀!土豆”,你们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打开电脑,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馈赠》,看完以后,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我一开始猜想,这不会是介绍一些山珍海味的纪录片吧,结果真是如此。我对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兴趣,但我却完完整整的把这集纪录片给看完了,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那些镜头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片子开头介绍的是山茸,这是一种野生菌,实在很稀少,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每一天早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走山路,找山茸,在挖山茸的时候不能破坏山茸的根,留意翼翼地将山茸取出,之后还要将土填上,让珍贵的山茸再度生长。那个小女孩说:“务必凌晨三点就起来去找山茸,此刻是雨季,山茸长比较好,个性多人去挖,晚了就都被别人抢光了。”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艰苦的农民,据说在市场上一份碳烤山茸能卖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当你拿起菜单,一挥手,财大气粗的喊道:“把最贵的都给我点上。”有没有想过美味背后是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工作。当你要走时看到桌上还有剩菜时,你是否想过这都是农民们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成果。

当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时,你是否理解农民找不到山茸时那份绝望的情绪。你们无视的剩菜是农民们视如珍宝的食品,你们视如珍宝的金钱让农民们视如粪土。浪费是可耻的,浪费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更为可耻,更为可耻的是浪费大自然的馈赠。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美食或许仅仅只是欣赏,而每个农民看到自己家乡的产物被播出来,那就不仅仅仅是一种欣赏,更多的是自豪,这绝不亚于汪曾祺应对别人说起自己故乡的鸭蛋,因为纪录片记述的是他们的辛苦,是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舌尖上的饸烙面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我的家乡—河北,很多人都会翘指盛赞。美丽的山水、诱人的美食、淳朴的人们都是家乡“招牌”。作为吃货的我自然对家乡的美食如数家珍,赵县的缸炉烧饼、河间的驴肉火烧、保定酱菜、正定八大碗等等都令人垂涎欲滴,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姥姥家吃饸烙面的情景吧!

姥姥家是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外有棵葡萄树,虽然只有一棵,可是藤蔓已经覆盖了半个院子,夏天藤荫下非常凉爽,坐在藤蔓下,吃着姥姥亲手为我做的饸烙面,绿叶相映,香气四溢,深深地吸一口,感觉整个身体都沉浸在饸烙面浓郁的香气之中,口水已经忍不住滑了下来,姥姥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我那小馋样儿,让我赶紧吃,解解馋。面做得十分劲道,因为面煮熟后,过了一遍冷冷的井水,吃起来温度正合适,而且有股井水的香甜,赶紧夹上一筷子,塞入口中大嚼起来,有一根面漏在嘴外,“滋溜”一声被我吸进嘴里,汤汁儿溅了我一脸,吃饱了,心满意足地舔了舔嘴巴,真的好过瘾。

怎么样?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听这美味的饸烙面的由来了吧?姥姥对我说,饸烙面在河北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她从小也最爱吃饸烙面,饸烙面是用荞麦面,高粱面混在一起和的面,然后把和好的面揉均匀、光滑,再用一个专门的工具压出来,这样面就做好了,接着是做饸烙面的汤,酱汤是在水里放上花椒,大料,酱油,醋煮开,待饸烙面下锅煮好后,过一遍凉水,这也是很关键的哦,可以让饸烙面吃起来不粘牙,而且口感好,又滑又劲道,将过了凉水的面盛到碗里,放上香油,葱花,黄瓜丝,豆芽,浇上酱汤,一碗香气扑鼻的饸烙面就做好了,简单吧?此时如果你在,准会被厨房里的香气吸引过去!大家可以跟我一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有没有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香气隐隐地传来!

说到这里,你一定被馋得流口水了吧?那还等什么,赶快来我们美丽的河北品尝吧,让我们共同体验美食带来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舌尖上的记忆—我心中的食品老字号的征文启事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保护和传承食品行业老字号、使优秀品牌不断发扬壮大、发挥其质量管理的示范带动作用等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农民日报联合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开展“舌尖上的记忆——我心中的食品老字号”征文活动。

一、征文主题

“舌尖上的记忆——我心中的食品老字号”。

二、内容及形式

围绕主题,凡是与食品老字号相关的精彩故事、感悟体会、看法建议等均可。体裁、篇幅不限。

三、征文对象

本次征文主要面向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研究者,以及对食品老字号感兴趣的读者。

四、征文时间

征文启事发出之日起,4月20日截止。

五、征文奖励

1.本次征文活动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获奖作品将给予相应奖励,并颁发证书。

2.5月底前进行征文评选,并公布结果。

3.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农民日报》、《农产品市场周刊》、《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优质农产品》等刊物上发表。

六、投稿须知

1.作品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社会公德,不得抄袭他人版权,不得侵犯他人合法的知识产权,如因投稿作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侵犯第三人相关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2.征文作品一经采用,作品相应著作权、使用权和在任何媒体的发布权归农民日报社所有,且有权对作品进行修改、组合和应用。

3.本次征文活动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请在邮件标题上注明“食品老字号征文”,于4月20日之前发送至邮箱nbncpjgy@163.com

4.稿件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

2015年2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舌尖上的记忆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总有许多馨香不走,在舌尖停留,在心底永驻。

擦擦嘴角剩余的汤汁,幸福地说:“妈妈我还要!”于是抱着大碗的“青风雪语”,又闭上眼睛享受,享受这妈妈的味道。

“青风雪语”,是妈妈一例拿手汤的名字,乍一看是一片湖水,静谧而又像极了一处神袛,好像充满秘密。近看好像一片仙境,星星点点的雪花一沉一浮,带着小小的绿,带着小小的绿在朦胧不清的世界里上上下下,如同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什么时候都是一起。说名字的话,只因为喝的时候常常看地走了神,便叫起来了。很幸福的名字。妈妈听了也这么说。

我从小就是一个嘴巴很怪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早、中、晚饭就是妈妈最头疼的事情,不合我的口味我可以一直饿着,所以小时候曾经很瘦。于是,妈妈开始找菜谱,不善于做饭的妈妈为了我开始学习,妈妈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好厨师,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爱上了那例“青风雪语”,爱上了那扑鼻而来、带着温暖的香气。

每次捧着一碗汤,摸摸暖暖的肚子,都会想说谢谢,想说妈妈我爱你。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开不了口呢?

那么多次的幸福,我都看在眼里:跑完800米回到家躺在床上就睡,妈妈把我轻轻的叫起,递来一杯柠檬茶;考试前复习到凌晨,妈妈推开门,端着一杯枸杞双皮奶;在外面疯玩回家后无精打采,妈妈拍拍我,拿着一杯加了冰的西瓜米露。妈妈理解我,她用自己的心意充实着我,没有埋怨,没有责怪。只是每天不一样的味道,只是每天都一样的轻柔。

可能是我已经习惯去接受这样的爱,可能是我不善表达,或许妈妈也是这样呢。每天的美丽心意就是妈妈的爱啊。我会期待将来的我,虽然不喜欢被养的白白胖胖,但我期待,期待这味道一直在,期待有一天,我可以创造出一样温暖的味道给妈妈。

融化进说不出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舌尖上的美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我匆匆向前走着,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

我稍稍松了口气,将手中的零钱放在台子上:“老板,来碗牛肉面。”

这家面馆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巷子里,尽管这家面馆占地面积很小,尽管煮面的炊具十分陈旧,尽管这是一家经营年数老到连招牌上的字都看不太清楚的小店,但这些阻挡不了络绎不绝的食客们的脚步。许多慕名而来的美食爱好者,为了品尝这里的招牌牛肉面在舌尖上迸发出的滋味,有时甚至要排上一刻钟的队。

面条不是由充满钢铁味的机器做出的,而是老师傅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揉制发酵而成。手工制作的面条弹性十足,口感筋道,若是在面上再铺上一层牛肉,啧啧,不禁让人垂涎欲滴!牛肉在红油锅中炖煮得又软又糯,老师傅秘制的味道渗入牛肉的每一丝纤维中,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咀嚼完牛肉,后,将碗中所剩不多的鲜汤一饮而尽,再从胃里打出一个饱嗝,那便是再舒服不过了的。咀嚼之间,焦虑的心情变得放松,紧张的灵魂得到解脱。

在这家店吃面你体验到的服务与别家可不同,老师傅从不以笑脸迎人,总是“横眉冷对”板着个脸。递面给客人时,总是将面碗往台面上一放,由客人自行拿走。也许正是因为老师傅的冷淡内向,面条的味道才能如此完美,他已将自己一身的精气神融于食物之中。

据说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做事一向表情严肃,全神贯注地做事的人鲜少有笑容满面的时候。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精气神融进了做事当中。这样看来老师傅用工匠精神做舌尖上的这点事了。就这样,我更加敬佩老师傅,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那家面馆吃面。

其实老师傅偶尔也会流露出点点温情,随着我去店里次数的增加,老师傅与我也渐渐熟悉了些。现在只要我一到店里,不用点餐,老师傅就已经开始做我最爱的面了。当我从口袋中拿出钱递给他时,他已经将面放在了台子上。整个过程中没有说一句话,也还是那个表情,可是我却被感动到了,在每个来来往往的食客中,我能被一个普通面馆老板记于心中。

吃完面,怀揣温情继续踏上我匆匆的学习之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要以工匠精神对待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舌尖上的记忆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迷上了中央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部纪录片能拍得这样的活色生香,温情脉脉,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水平。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没有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只是对食物最朴素细致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而这一切,都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在自然的馈赠里,展现的画面是卓玛与妈妈步行进入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里采摘松茸,圣武和茂荣在嘉鱼县用双手挖莲藕,浙江老包挖掘竹笋……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采集,捡拾,挖掘,捕捞自然的馈赠,来延续着家庭的命脉,这些劳动人民最本色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状态,让人看了亲切又温暖。

时间的味道是记忆的味道,记忆里,飘着父亲烹饪食物的香味。小时候,父亲在我眼里是伟大且多才多艺的。他会种花,会唱戏,会缝纫,会织衣,会享饪。父亲最擅长做大煮干丝和红烧狮子头。大煮干丝,是最最家常的一道菜,细细的干丝,配上青菜,冬笋,胡萝卜,黑木耳,火腿,虾米,用鸡汤煮开,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围着饭桌,开开心心地吃起饭来。入冬后,父亲开始忙着腌制咸肉和咸鱼。临近年末,父亲又忙着蒸馒头,年糕。整个腊月里,飘浮着腊肉香与馒头的甜香。

成年后,我独自去上海工作,在异地他乡,经常怀念家里的食物。自己也经常会做饭,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常常食而不香,索然无味。每次回家,都会带上父亲腌制的咸货和他亲手做的肉圆。咸肉烧青菜,红烧肉圆,每一顿朴素的饭菜,我都吃得那么香甜和满足。有了父亲烹饪和制作的食物,再寡淡的日子,也变得富足且有滋有味。

而今,我也身为人母,有了孩子,因为工作忙碌,并不时常下厨房烹饪做饭。所幸有婆婆操持着家中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围着饭桌,吃着可口饭菜,其乐融融。家所呈现的温馨,随着这份舌尖上的记忆,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