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舌尖上的作文经典20篇

新春过年,最回味的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与舌尖上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463

作文

465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最喜欢家乡的街道。好像总有人在叫卖东西。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吵,但是有一种舒适的温馨。而我舌尖最怀念的就是它。

那时候的我,每天都被那份甜蜜迷住。有一天,我去寻找气味的来源,走遍了老街的各个角落,最后在街角找到了他——那个水满为患的摊位。他不像其他小贩那样大声喊叫,而是像一个聪明人,在等待一个命中注定的人。我第一次知道唐华的艺术。我可以看着吃着。我迫不及待想早点尝试。

两个,老板。我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了一条缝。

老板大叫:“好了,看好了。之后,他挽起袖子,举起一个大锅勺,从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糖汁。糖汁晶莹如蜜,浓浓如蜜,但香气四溢,醇香如酒。接下来,就是画画。

他的手举着一根长杆的光铁勺,但手没有颤抖,悬着的手腕有很强的静脉曲张。没想到,在他优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强壮的身体。然后,他的手开始动了,很轻松。糖汁被均匀地有规律地分配并落在铁砧组成的板上,从糖汁到工作一气呵成。画面渐渐清晰,是一只锦鲤。遇到厚的部分就停顿,就像练字一样。整幅画的细节也很传神,颇有书法家的风范。我被他的绘画姿势迷住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大气不敢出,怕打扰他。

这时,他停下来,松了一口气,灌了一勺糖浆。我知道他要结束了。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慢慢地画,而是非常凶猛地把它举起来,迅速地把果汁倒在砧板上。这一次,他走得很快,但是他的手臂有点颤抖,他不停地来回画着。

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在发抖。直到我画完,才知道他在画鱼鳞。因为晃动,鱼鳞变得更加生动,仿佛砧板上有一条鱼在游动,我服气了。老板把这幅杰作交给我,我欣然接受。看着栩栩如生的鱼,我不忍心用舌头舔糖尖。太甜了,味道融化在嘴里,留在心里。

这不仅是舌尖上的盛宴,更是视觉上的盛宴,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每次想起家乡,嘴里都会有一股甜甜的味道。我想知道唐华人现在怎么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舌尖上的春天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的一天,我跟着外婆和妈妈去踏青。迎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来到的山边,一股淡淡的、说不出名字的、甜丝丝的、若隐若现的香味把我吸引住:有新翻的泥土的味道夹杂着淡淡的油菜花、苜蓿花的混合味,让我不由自主地深深吸了几口气,顿时觉得清新爽洁,真舒服。山旁边这儿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那儿一片粉红绚烂的桃花、洁白如雪的梨花......风儿一吹,我醉在这甜蜜清新的田野里,挪不动脚步了。春姑娘真是心灵手巧的画家,这一幅幅春天的画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啊!

就在我陶醉其中的时候,外婆和妈妈蹲下身,在山边的田埂上忙碌开了:只见一簇簇、一朵朵野草被她们精挑细选着放进了篮子、袋子里。这就是传闻中的野菜:三瓣叶的苜蓿(草籽)嫩嫩的,绿绿的;像八爪鱼一样,紧贴着地面生长的荠菜;绿绿叶、红红梗的马兰头、绿油油、水灵灵的水芹这里一丛那儿一簇,和不知名的野草一起像绿色的地毯一样把春天的田埂装饰得格外生机勃勃。外婆说:“乖乖的,回家外婆给你做好吃的。”我边想象着这美味边找了野菜,一会我被一种绿色的、香味像菊花一样的野草吸引住了,妈妈告诉我,这是青,书上叫艾草,是我们这里春天一种传统食品-麻糍的材料呢。

下午,篮子满了、袋子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这新鲜碧绿的野菜在水的清洗下更加水灵滋润,而外婆和妈妈开始做起了春天独有的美食--麻糍。外婆把蒸好的糯米粉放在古色古香的石臼中,妈妈把采来的艾草洗净,把湛蓝色的汁水挤干,洁白的米团,碧绿的艾草,在石锤的反复搡揉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白色的米团变成了墨绿色,在擀面杖的挤压下,变成了书本一般厚的面糕,清新的艾草香夹杂着甘甜的米香,让我这只小馋猫猛咽口水,哈哈。

晚上,一桌野菜宴隆重登场:凉拌马兰笋丁、乌葱烧鲫鱼、清抄水芹、荠菜炒年糕、香椿菜炒蛋、排骨春笋汤。真是透骨新鲜、味道好极了。

这是春天的美味,独一无二春天的味道。你们也来体味一番吧,一定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舌尖上的春天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的百花盛艳,让人应接不暇,赞美、留恋;而我却为满目的惊艳感到晕眩,甚至有种想逃离的冲动。春天里美丽的花太多,往往会引起审美疲劳,或视觉混淆,别人或许不会,但我特别明显。还好,除了繁花,我另有舌尖上的春天。

小时候饿怕了,常以杂粮、野菜果腹,一个月难见两次荤腥,做梦都想着吃肉。杂粮、野菜打造出来的机体面黄肌瘦、弱不经风,随时病恹恹的。冬天是最难熬的时节,粮食不足,野菜也少,掺和着杂粮,咀嚼着咸菜,度日如年。

《映山红》对于别人兴许只是一首老歌,对于我,则是曾经内心最真实的期许和独白。每次听到“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总会情不自禁动情,回忆过去。春天到来,草木发芽,各种野菜也就有了,不用再日日月月呷咸菜,至少可以换换口味,别提多高兴。

那些年的春天里,我们就像刚从饥肠辘辘冬眠中醒来的动物,满脑子都是食物,至于五彩缤纷的世界完全是多余的,通通可以省略。没有什么比食物更受青睐,没有什么比吃更让人兴奋。春天来了,就意味着有新的食物,就意味着能够吃上各种新鲜野菜。

常年如此,竟然养成了习惯,即便如今生活已有极大改善,但还是爱吃野菜。一到春天,想吃野菜的欲望就像忍耐、积蓄了一冬的野草在心底肆意生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我不喜欢春天里的繁花,因为看花顶替不了吃饭,肚子不饱是没有心情看花的。

春天吃芽,臭油菜芽、蕨叶芽、香椿芽、椿头芽、五加风芽……在云南,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长脚的除了桌子,好像没什么不能吃的,更有少数民族有言‘绿的都是菜,动的都是肉’。作为纯正的“水又族”,虽没那么夸张,但是能吃的芽还是多得不得。

春天冒出的新芽,经历了严冬的寒冷和干渴,青涩中渗透着春回大地的清香。有的可以直接凉拌生吃,有的则需要用沸水淖一下,更为润口的吃法则是蒸炸煎炒。有些春芽生时有毒或口感不佳,弄熟后再食用不但安全而且味道更好。

春天里吃野菜,简直是人生里不可多得的一大享受,纯正的原汁原味、浓郁的春天气息,弥漫在口腔、舒爽在舌尖、畅快在喉咙。那种自在不单单是口舌之快,所有毛孔为之张开,记忆与现实重合,全身心被控制、被统一在味蕾的调动下。

对于春色,我毫无痴迷,即便群芳争艳、百媚千娇,也了无兴趣。我的春天在舌尖上,必须咀嚼在嘴里、研磨在唇齿间、快活在舌尖上、消化在肚子里,才满足、才过瘾。对于春天,我承认自己是贪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舌尖上的家乡味作文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吃青菜,从我记事的那一刻起。每逢我爸炒青菜,我都会吃上好几碗。青菜是我家70、80年代的主菜,也可以说是主食,在那个粮食极端缺乏的年代里,青菜是我和爸爸的命根子。在每年的2月到4月青黄不接的时间里,青菜就真的成了我家的主食了。

在每年的深秋里,我爸为了预防来年的春荒,所谓的春荒,就是长在地里的庄家还不能收,存在家里的粮食己经吃完了。所以我爸会把大量的秋青菜腌制成黄菜(北方人叫酸菜)和咸菜,大缸小缸,一缸又一缸。

从那之后,在整个冬天到来年的麦收之前,我家的主食大多数是己黄菜玉米酸粥为主,咸菜为主菜了。除非过年的那几天,或家里来客有所改变外,其余的就一如继往了。

我爸做的黄菜酸粥好吃,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摸仿爸爸的做法,做上几顿。可是,任凭我怎么模仿,怎么认真的去做,都做不出他的那个味道了。

爸爸的做法不特别,他习惯把锅里加满水,抓一把大米或麦片,洗净后放进锅里,然后大火将水烧开,接着把一碗用凉水调好的玉米粉,慢慢地倒进锅里,一边倒一边用勺子搅拌,等玉粉和水充分溶合后,再次大火将其烧开后,加入预先准备好的,洗净切碎的黄菜,再加上适量的盐,倒上几滴菜籽油。油是绝对不能多倒的,因为在那个年代里,我家一年才分5斤油,也就是说全家一月不到半斤油。所以我爸每次倒油的时候,都是十分谨慎的,害怕一不小心多倒一滴油,每次倒完油,都要把油瓶高放到我够不到的地方,预防我偷吃。

酸粥还没出锅,我就早早地拿着一个大花边碗,在锅台前等候了。因为我早就快饿死了,一天三顿能照见人的酸粥,吃的再饱几泼尿后,马上又饿了。所以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爸爸为了能让我吃的好一点,他在给我盛粥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勺子放到锅底慢慢地捞,捞出沉在锅底下的大米。所以我家从生产队(现在的组)分来的那点大米,基本上成了我专利了,可怜的爸爸只能一年四季喝汤咽菜了。

小时候,我最期盼的就是家里来客了。比如我舅舅或姨妈来,我爸就会把家里平时舍不得的好东西拿出来招待他们,于是我就会沾光大吃一顿了。所谓好的,也就是把平时的粥改成干饭,说白了就是青菜大米饭,家乡人叫它酸菜饭。

青菜在我们江苏来说,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它十分耐寒,那怕是数九寒天,它也能在地里安全越冬,只是产量不如其它三季的高,秋天是青菜生长的旺季。所以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平时是舍不得大量吃它的,要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长势正旺节的时候,大家才舍得大量食用。

每逢家里来客,我爸爸就到自留地里挖来一竹篮绿油油的青菜,洗净切碎后,将一半倒入烧开的油锅里,这时的油是平时的好几倍。在啪啪作响声中,爸爸快速地用锅铲子将青菜在油锅里翻滚,随着一股油香飘出,青菜很快蔫了。接着他在锅里加上适量的水,水的多少要跟据大米的重量来决定的,然后把淘好的大米,盐,姜沫,葱花一起倒入锅里,充分炒搅均匀。最后再放入爸爸早就准备好的,一碗打好配好调料鸡蛋糕液。然后盖好锅盖,大火烧开,大约40分钟后,一锅香气扑鼻的青菜酸饭就要出锅了。

为了加快做饭的速度,爸爸在另一口锅里倒上油,点着火,等油快冒烟的时,他快速地把剩下的半竹篮青菜倒入锅中,快速炒翻,这时我爸就像一个拳击运动员一样,动作敏捷,快速无比,葱姜蒜盐在青菜不停翻滚的同时依次下锅,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刺激了每个人的胃口。十多分钟后,几大碗青脆芳香的瀑炒青菜就出锅了。

饭桌上,我饿狼扑食般地一碗接一碗猛吃,一口饭,一口鸡蛋糕,再来一口爆炒青菜。一句话,就是个香,久违的丰盛,难有的机会,不容错过。饱了还想再来一碗,直到胃痛难忍才恋恋不舍的放下筷子。

可是,一天的享受需要好几天来弥补,为了把来客多吃的大米省下来,我爸爸接连好几天,在做酸粥时不加一粒米,本来就吃烦了的酸粥,这样一来就更难吃了。没办法,只好咬牙挺过。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有所改善。我爸爸做酸粥的水平和质量也不断地提高了。虽然在儿时的好几年里,一直过着青菜酸粥和黄菜酸粥交替变换的生活,但酸粥的味道却是一年比一年好了。爸爸试探性地往酸粥里加各种调料和副食品,比如黄豆和花生米。你别说,爸爸的这个大胆设想是可行的,成功的。有了花生米的酸粥别提有多香了,往常平淡无味的酸粥,突然间有了咬头,菜香和花生香的组合,令我食欲大增,回味无穷。

为了不让我挨饿,我爸想尽了办法,他在往锅里放玉米面的时候,总是给我做几个玉米面团,虽然不太好吃,但确实抗饿。现在回想起来,它不只是一个玉米面团的问题,而是爸爸的一颗爱子之心啊!

伴随着改革开放,分田到户的春风,家乡人的日子过好了。高楼大厦像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一日三餐大米白面,鸡鸭鹅肉,鱼虾海味……随心所欲。没有了过去的饥饿,没有了过去的劳累。乡亲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却没有丢了爱吃青菜的习惯,而是越吃越精,越吃花样越多。什么鸡蛋青菜饼食(北方的饺子),猪肉青菜馒头(北方的包了)……五花八门。

知道青菜还有降低血脂,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等功能的时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那是几年前,我偶然在一本书中看到。于是,青菜更加深了在我心中的份量了。

每当我在市场,超市看到青菜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地里的青菜,想起儿时家乡青菜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瞧,海洋的妈妈正一边看着《舌尖上的中国》的`节目,一边在照着节目炒菜。终于完成了一道美食。海洋兴致勃勃的夹了一口,然后带着哭腔说:“妈,菜太咸”。海洋妈拍拍他的肩膀说:“那就让时间冲淡它吧!”多么幽默的妈妈啊!说起吃,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太悠久的历史,但是,有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不得不说---饺子。它也是我的最爱!

总听父母说,他们小的时候,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一顿饺子。可是现在的吃货们是何时想吃就何时包煮。我作为现在的中国吃货而倍感幸福!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妈妈包的小白菜馅的饺子。先说说饺子的形状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巧玲珑”。一个个又圆又小的饺子整齐的排列在面板上,真可谓“浓缩的都是精华!”煮好后的饺子更是漂亮,那饺子皮几乎都是透明的!透着小白菜嫩嫩的绿,轻轻地咬一口,饺子馅的热汤(清香)便溢在(满)嘴里,享受着汤中浓浓的美味!怎么样,有没有垂涎三尺的感觉呢?这就是我家饺子的与众不同。妈妈告诉我,这用来做饺子皮的面都是精挑细选的。而且和面也有讲究,要揉得有劲道,这样包出来的饺子馅鲜皮薄才真正好吃。妈妈的饺子常常让我回味无穷,因为我知道饺子不仅味美,还包着对儿女无限的爱!每个吃货都有自己最爱的美食和最难忘的故事,那么你是吃货吗?你最喜欢中国的那道菜?把你的故事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舌尖上的美食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道道让全家大饱眼福,满足口腹之欲的美食都出自于我的妈妈的巧手,每个来家里作客的人对于餐桌上的美食也都垂涎三尺!其实,美食之所以会美,最重要的还是注入每道美食中的情感。在此,我不得不感谢我亲爱的我的妈妈让我品尝到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爱。

我最爱的美食,非“饺子”莫属,我享受着它在我舌间上舞动的感觉;吃饺子就像跳舞一样必须配合着旋律,如果心急想一口气吃掉,它就会烫你的嘴,就无法好好感受它的内馅;如果发挥耐心,配合着它的脚步,那么,就能尽情的享受这优美的节奏;那嫩嫩的、滑滑的感觉油然而生,让我不忍心把美味多汁的饺子往肚里吞,只想让它在口中慢慢回味,细细品尝,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

有一回,我感冒了,吃甚么都没胃口,正好那天我的妈妈外出,我躺在床上等待她回来。忙了一整天的我的妈妈一回来便到厨房煮我最爱吃的料理,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饺端了上来,只见饺子里加了鸡蛋,金黄的蛋黄与白嫩嫩的饺子皮,看起来格外耀眼,煞是好吃。我品尝着,内心暖暖的,汤里有淡淡的清甜,有鸡蛋的美味,还有深深的母爱,那碗充满母爱的汤饺,令我至今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舌尖上的清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我和妈妈摘了许多清明菜回家,准备做我们的传统美食——青团。一路上我们边找边摘,头发已被蒙蒙细雨打湿。

回到家后,妈妈就开始忙活起来,把之前准备的食材都拿了出来,有肉、豆腐干、红萝卜、粉条……不一会儿,厨房就传出“笃笃笃”的响声。我看着妈妈把这些食材剁成细小的颗粒状,搅拌到一起成了青团的馅。做好了青团的馅,她又把摘来的清明菜洗干净,捣出汁,放入面粉中,雪白的面粉被染成青色了,最后她又把面粉揉成了一个大面团。

妈妈嘱咐我把手洗干净,要我一起包青团。青色的大面团和一大碗香气扑鼻的馅摆在桌子上,让我不知从何下手,我只能跟着学。妈妈从大面团上扯下一小块,放在手心搓,她搓得很圆很圆,面团很听妈妈的话。然而,面团在我的手里却从东滚到西,一点也不听话。妈妈看到了,就耐心地教我。妈妈一手托着搓好的小圆球,一手用食指在圆球的正上方轻轻地戳一个洞,在大拇指兄弟的帮忙下,一边捏,一边转,小面球就变成了一口小碗的形状。

开始放馅了,我舀了一勺又一勺,要把这口“小碗”装得满满的。之后,妈妈教我怎么把“碗口”给收回来,而我在收口的过程中收得很糟糕。妈妈一边笑一边说:“你怎么放这么多馅呀,太贪心了!”妈妈说着,把我青团中的馅舀掉了一些,我的第一个青团终于包好了。

我们花了一上午的时间,青团终于全包好了。妈妈开始放在锅里蒸,没过多久,青团浓浓的香味就往我鼻子里钻。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我开始渐渐喜欢这个节日里的特色美食——青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舌尖上的美味初中作文600字700字》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吃可是一件大事。一样食物,只有做到了色、香、味、形俱全,才能称得上是人间美味。而中国的美食分布在各个角落,北京的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西安的羊肉泡馍等等。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我心目中的美食——阿三生煎包。

每周六的下午我都要去上一个小时的声乐课,而促使我上声乐课的动力之一,就是附近的——阿三生煎包。阿三生煎包5块钱4个,虽然价格有些坑爹,不过生意特别火热。我每次去,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只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吃到人间美味。我好不容易才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生煎包。这生煎包金灿灿的,皮薄馅多,上面还撒着星星点点的葱花和白芝麻。让人一看就有食欲。我轻轻的咬一口,里面的汤汁就会奔涌而出,很容易烫到嘴巴,所以必须快速的把汤汁吸完。喝完了汤汁,我们就看到了鲜美的肉,这生煎包里的肉是纯瘦的、粉色的,一点也不肥腻,到嘴里鲜美极了。它不用放任何调料,味道就特别棒。让人过口不忘,吃了一次想吃第二次,吃了两次想吃第三次……

这么美味的食品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我有些好奇地跑到厨房门口,厨房特别小,里面也没有很多做饭用的工具,只有两口平底的大锅映入我的眼帘。专门做生煎包的叔

叔满头大汗,因为厨房实在太热了。我看到,做生煎包主要有三个步骤:1、把生煎包一个一个的放入大锅里,仿佛许多可爱的白娃娃。2、往大锅里放入油,让生煎包的味道更加鲜美。3、在生煎包快熟的时候,往上面撒葱花和白芝麻,等待一分钟,美味的生煎包就可以出锅了。

啊!写着写着我都有一点饿了。各位同学,如果你还没有吃过阿三生煎包,那真是太可惜了。据我所知,学校附近就有一家,大家不妨去品尝一下,保证你们满意。如果再配上一点动听的音乐,那便是极好的了!还等什么,放了学,我请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舌尖上的记忆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一些美味佳肴可能会被我们记住,但有的时候,家中那平扑的食物可能会被我们铭记在心。

——题记

从前,我脚一踏进门,喊一声“我回来了”,迎接我的就是母亲那淳朴的笑容和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每当我看着那香气四溢的美味时,内心就油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恨不得把它们一扫而光。吸饱了它的香气,然后美美地端起盘子。将他一股脑儿地吞下,美滋滋地摸着涨鼓鼓的肚子,怀着满心欢喜,到书桌旁开始做作业。每天,我就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迎接每个晚上的作业。

但是,同样的东西,吃多总会腻的,我开始抱怨母亲做的菜、拒绝这些我从前认为的佳肴。

有一次,我去外地旅游。据朋友说,这个地方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去此地游玩,不品尝此地的名小吃等于白来。于是我决定去看看朋友们所谓的名小吃。来到小吃一条街,看着琳琅满目的吃食,我不禁眼前一亮。快步跑到小吃摊前,果断买下了这个东西尝一口,那个东西品一品。第一天吃着这些所谓的名小吃,果然不错,第二天还能再品尝这些吃食,到了第三天这些美食再也勾不起我的兴趣了。突然很想吃母亲为我做的家乡菜,恨不能立刻放弃继续旅游,回家让母亲为我做一大桌子使我现在口水直流的家乡菜。终于,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看着久违的家乡菜,心中不觉一震。闻着那浓郁的香味,眼中那浑浊的眼珠也突然明亮了起来,看着那鲜亮的菜肴,我禁不住迅速拿起筷子,风卷残云般把菜送往嘴里,隐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激动又被激发了出来。我忽然领悟到,原来我舌尖上碰撞的不仅仅是美食,而是对母亲的记忆,对家的思念呀!舌尖碰撞着美味的菜,我内心里那份对母亲的回忆也渐渐涨了出来,溢到了心头。

舌尖上与母亲做的菜的碰撞,并非只感受到美味,还有我对母亲那爱和宠的浓浓的思念。这种思念,就像梦寐以求的食物一样,在舌尖上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舌尖上的家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张景哲

天色还未完全明亮,妈妈端着一个碗盆,放在桌上,一人都才醒来,睁着惺忪的睡眼来到桌前落座。

一碗粥,一盘小菜,一个馒头,便是平淡无奇的早饭。先喝一口粥,一股暖流下肚,洗涤着咽喉和胃的每一寸。再夹一口油麦菜,咬下去油脂四溢,美味极了,舌根处传来一阵欣喜。再拿起雪球一样洁白的馒头,带着淡淡的香味儿,为身体灌入能量,整个人都精神抖擞起来。妈妈看着我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中午放学铃声一响,我就带着强烈的饥饿感和心中的期待飞奔回家,远远地在电梯口就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香气,我的嘴里酸酸的,胃传递着迫不及待的信号。进了家门,一眼看见桌上的红烧肉,我就不受控制地如狼似虎斑般,抓起筷子就吃一块肉,肥瘦相间,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味蕾又开始暴动了起来。这时,妈妈走出厨房:“回来了,饿坏了吧。”她说着用手去擦拭满脸的汗珠,这简单的一幕,却是亲情与母爱浓缩,我心里感动极了。这个中午,都因这盘红烧肉和一碗米饭而幸福起来。

傍晚放学,被老师批评了,回家晚了,胃中的空虚也无法让我振奋起来,整个人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炖羊肉的香味儿,争先恐后的钻入鼻孔,刺激着我和我的神经,心中的失落被美味驱散,惊讶的抬头,竟然是我最爱的炖羊肉!一切失落都一扫而空,羊肉入口,驱寒保暖,没有一丁点羊膻味儿,又软又香。

看似平淡的家常菜,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承载着妈妈浓浓的爱,承载着我们舌尖上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舌尖上的美味——西红柿炒蛋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李佳凡二年级

今天,我向大家隆重推出一位神秘嘉宾——西红柿炒蛋。

首先把西红柿切成小块,往碗中打入4个鸡蛋,搅拌均匀。再把油倒入锅中烧开,然后把鸡蛋倒入锅中煎炒1分钟,接着把西红柿倒入锅中一起翻炒,加入盐、味素、鸡粉、白糖,继续翻炒。最后放入葱花。这样,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就做好了。

闻着香喷喷的西红柿炒蛋,让我垂涎三尺,食欲大增。吃起来酸酸甜甜的,简直就是人间的美味呀!

西红柿炒蛋,看似很普通的一道菜,但是里面包含着妈妈无限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舌尖上的年味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舌尖上的年味,舌尖上的家。老家的年味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味道,在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的安吉,正上演着舌尖上的年味。

(一)年糕

腊月一到,挨家挨户开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戏码。

妇女们将早早泡好的糯米洗净,放入锅灶中烹煮。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排着队打年糕。只听叫唤声“出锅了!”妇女们将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一个壮士立马抡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边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动糯米团。你一锤,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谐。

大约十分钟后,一颗颗糯米粗糙小子在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个个俊俏的白面书生。光滑的糯米团从石臼中被请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给有着二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了,只见他双手不停地搓,揉,按,面团好像和他很投缘,乖乖地随他折腾。等到圆鼓鼓的面团化身成长长的条子,只见他拿着一根细细的白线,用力拉紧后,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块糯米团拉成了几块大小长度,宽度一模一样的年糕。

流水线似的工序还没有完结,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就要交给我了。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红水(可食用的)轻轻地印在年糕上,阳光下,洁白的年糕镶着鲜艳的福字,寓意来年日日高。

大人们憧憬着来年的美好愿望。馋嘴的我却一手抓起一块没有成形热气腾腾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韧劲有道,芝麻的唇齿留香,好吃的让我无法启齿。

大年初一,年糕就粉墨登场了。炒年糕,汤年糕,煎年糕……但这些并不能抓住我的味蕾。我的最爱——炜年糕。生起熊熊烈火,去大缸里取几根自家打的年糕,洗净,擦干,放入火炉中,年糕开始了它独特的处子秀。竹排霹雳啪啦的作响,大火中的年糕脱去了白面书生的模样,摇身变成了黑脸大汉。掰开烤好的年糕,外焦里嫩,再沾上细腻的白砂糖。咀嚼,品味,绵滑的年糕久久在口腔打转,似乎不舍下肚。

焦糯的年糕味,伴着淡淡的柴火味,和着浓浓的幸福味,新年开始了。

(二)饺子

饺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常胜将军,也是代表年味的花旦。

北方人和南方人同样对饺子情有独钟。可是,南方的饺子区别与北方饺子的是——饺子馅儿。北方的饺子馅儿重口味儿,酸菜馅儿,茴香馅儿等等,他们比较重视味道。而南方人就比较重视饺子馅儿的寓意和营养,一般都会比较清淡。南方人不像北方人那样会和面,大多是从市场买来现成的饺子皮,所以他们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饺子馅儿中了。

在安吉,挨家挨户有着不同的口味。各种各样的饺子馅儿也有着不一样的寓意。我们家的香菇馅儿代表着鼓财;你们家的芹菜馅儿,有着勤财的寓意;还有白菜馅儿的,寓意百财。过年时节,天寒地冻,当时的时令蔬菜非荠菜莫属。冒着寒冬腊月,荠菜早已吐露出绿色的小芽儿,叶片有毛,上头呈十字花冠。从根部剪下,洗净。挑几颗冬笋,切碎,和荠菜肉末一同进入南方人冬季最爱——芥菜冬笋饺里。

荠菜冬笋饺有着集财的寓意,寓意来年财运滚滚到我家。大年三十,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被老杭州人称作“子时”也叫“好、交子”所以饺子就演变而来。

煮饺子也是个技术活。生火,煮水。直到水咕噜咕噜冒泡泡时才能请我们的主角——荠菜冬笋饺下锅。饺子以婀娜的姿势进入这个大舞台。旋转,悦动,翻腾,舞动。饺子的“纱裙”变得透明清亮。饺子,也开始她的魅力人生……

(三)笋宴

安吉素有“中国竹乡”的美誉,笋宴在年味十足的节日是必不可少的。

笋宴是否丰盛,需要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今年是大年,那笋的产量会大大减少。大家会很自觉地不去采挖嫩笋,只是在竹子的最底部,挖几颗小笋来解解馋,因为要保证竹子能够有产量的成长;如果今年是小年,那我们就有口福了。各种笋,各种口味,都能让你一饱口福。

笋宴的品头在于品种繁多,开胃消食,老少皆宜。

冷盘有五香笋丝青豆,原味手剥嫩笋,麻辣惊雷笋,多味毛笋干。小品后,让你打开味蕾,就要大开吃戒了。

油焖春笋,油光滑亮,鲜艳欲滴,浓浓的酱油汁裹着糖味,伴着新鲜的笋香,美妙的诠释了笋的意境。

腌笃鲜,是冬季里最有代表性的菜肴。春笋被剥去厚厚的外壳,冷水中浸泡20分钟,这样能够锁住它雪白的肌肤,真是一个美白的好法子。腌肉是入冬后就备好的,这时候就有用武之地了。三层的五花肉放入温水中洗净,去污,倒入砂锅中。笋要滚刀切,确保味道能深入骨髓。好菜是需要慢慢地炖出来的。滚开10分钟后,小火慢慢的炖着,腌肉的香味已经弥漫了整个屋子,肉的油腻早已被笋狠狠地吸走了,即是对手又是伙伴。保存了笋的原汁原味,又混入了肉的香气,真是极其融洽的伴侣。

爆炒二冬,即是冬笋和冬腌菜,咸淡适中的味道,嘎巴嘎巴脆的口感,也是下饭的好选择。

清炒笋衣,红烧笋头,蘑菇笋片汤……只要是你想得到的做法,这里应有尽有。所谓笋宴即是家宴,笋家族的外姓的,本性的,全部应邀而聚,欢庆一堂。

年味是过年能够彰显春节气息、氛围的万千气象;年味是人们表达内心欢愉、祥和的特殊的节气味儿。我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到的都能留存在自己的记忆中。

舌尖上的安吉,舌尖上的年味,让我记忆犹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舌尖上的安阳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美味,自然也少不了。

不必说安阳三熏的诱人,也不必说粉浆饭的酸爽,但是一碗扁粉菜,就能让你回味无穷。扁粉菜是安阳人最爱吃的小吃,在市区里随处可见,它是一张安阳的名片,是安阳小吃的代表,在全国各地都有极好的口碑!

安阳扁粉菜是安阳居民最爱吃的饭菜之一。每天早上,上班族是扁粉菜的老食客,他们会经常去排档吃上一碗,因此,安阳的扁粉菜生意显的异常火爆。扁粉菜以粉条做主料,配以青菜、豆腐、猪血等,在一口大铁锅中煮。扁粉菜的关键是高汤,高汤味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扁粉菜的味道,因此,安阳扁粉菜经营者一直在高汤的做法上下功夫,使扁粉菜味道不断改善。吃扁粉菜的精髓在于辣椒,辣椒要香而微辣。

扁粉菜很诱人,制作起来并不简单。要做扁粉菜,首先锅要大,这样做起来才地道,准备好锅,就可以制作了:烧开一锅水,把粉条放进去,水和粉条比例要适量,水多了,粉条就不筋道,水少了,菜就不入味。等水沸腾后,把猪血,豆腐放进去,再放入一些调料,暗红的猪血和雪白的豆腐在锅中不停翻滚,散发至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人禁不止咽下几口口水。等粉条快熟了的时候,放进去点青菜,再等两分钟,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扁粉菜便做成了。切上两块钱的饼,买上一碗菜,啧啧,又香又脆的葱花饼,香气四溢的粉条,吃起来别提有多过瘾了。

扁粉菜的特有品质还是在色,香,味。首先,扁粉菜那独特的颜色便已经打动了食客的心:透明的扁粉,碧绿的青菜,深红的血块,雪白的豆腐,红亮的辣椒油,只是五彩缤纷,其次,扑鼻而来的香味定会让你食欲大开,无法自持;最让你抵挡不住的还是那独特的味道了,爽口的粉条带着特殊的香味,让你从舌尖到五脏六腑再扩散至每一个毛孔都是十分舒畅,在他面前,一切形容词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安阳人都对扁粉菜有种特殊的感情。许多从外地赶来的安阳人都会迫不及待的去吃碗扁粉菜,而那些身处外地的安阳人也会穿越大半个城市去找写着“扁粉菜”的小店来缓解他那思乡的心。

一碗扁粉菜,代表了安阳人的无限情怀。如果想了解安阳,品味安阳,就从“舌尖上的安阳”开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舌尖上的美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哈哈……你看你包的‘手榴弹马上扔锅里都能炸开……””啊,王孟秋!我怎么运气这么不好,又吃上你包的‘魔鬼饺子啦?”一阵阵欢声笑语从教室中传来,嘘!大家猜猜我们在干嘛呀?对!就是包饺子!

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我们翘首以盼的包饺子活动终于开始啦!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我们就算开始行动起来。我熟练地拿起一张饺皮,用勺子三下两下的舀了一勺饺子馅,将它平稳地放在饺子皮中间。好嘞!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了!只见我小心翼翼地将饺子皮对着成半月形,包住里面的馅料,可总那么几团漏网之鱼想要溜走。可我会给“你”机会吗?没门!我飞快地用手指粘了一些面粉,在饺子皮周围涂上一层“特有光环”,随后使劲一捏,饺馅哪能跑的掉?只能像一只诱骗失败的狐狸夹着尾巴回到了它们应该待得地方。

到最后一步啦!我学着老师的模样,轻松地捏起一边,从右向左折起一个个漂亮小巧的褶子。第一个“实验品”完美成功!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面前的饺子越来越多,我的手法也越来越细腻、熟练。

“可以下锅煮啦!”随着老师一声喊到。我们一窝蜂的涌上去,都希望快点吃到自己包的饺子。不一会儿,饺子就出锅了,一个个雪白的饺子像一艘艘小船一般漂浮在水面上,老师笑盈盈的递给我一碗饺子。哇!饺子静静地躺在盘子里,宛如娇羞的少女一般,她有着晶莹的身体,吹弹可破的肌肤,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口吃掉。我轻轻尝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着我的味蕾,在我的舌尖上舞动,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遍尝美食,惟饺誉扬。食之香口,嚼之恋乡。”这次,我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但我尝到了我们大家那口温暖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看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当时就被这种从未有过的视角所感动,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生活并非是完全的理所当然。

第一次观看到这种与以往不同的纪录片,确实有不少的惊喜与感动。它远不像我们之前所接触过的关于科幻、宇宙方面的纪录片。视角中的每一个镜头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或者里面的故事主角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那么贴近生活,我们那么切实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可这又并不是简单的存在感,它会引发我们思考因何而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平常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隐藏着那么深刻的生活哲理,看似简单的一道盘中餐,是需要多少人付出多少汗水才可以得到。也许是生活在安逸年代的我们,从未尝试过因为饥饿而带来的折磨,虽然长辈们已经不止一次向我们口传那些已经尘封进历史的记忆,可是我们到底还是无法切实的感受到当年的那种岁月的艰苦,即使偶尔会为了体型刻意饿上一两顿,但这与我们所说的艰苦岁月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前,总是认为谈吃之人喜言材料、火候与调味,很少研究刀工,这不是没道理的。讲材料也是须见多而识广,山珍海味,荤素酱料,博通者当世已是几希,略知一二足可夸夸其谈,是为“权威”;论火候,则是以心传心的独门工夫,要有天份才可领悟其中意境,像禅趣机锋,最为引人入胜;论调味,则是魔术师之流,被誉为“味味有根,本无调理”,味要“入”而不能“调”,能入才是真,调,就是假了。或者说,其材料、火候与调味,在烹煮时自是有其天地玄黄,发为文字也饱藏余韵,但就刀工而言,也实是一门易学难精,永无止境的庖膳功课。

由此可见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意识到这部好的纪录片,相比肥皂剧与娱乐秀,不仅收视率可以更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更大。“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不只是名字取得有新意,也不只是因为“吃货”越来越多;而是因为这一部对美食充满了敬意的纪录片,它满溢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或者说是对草根劳作的歌咏,以及是对中国饮食文明的礼赞。

馈赠

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拥有这么多。因为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今天和同学讨论关于信仰的问题,无论佛教或者xx教,都以不同的方式来感恩我们所得到的一切,虽然我们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信仰来感恩佛或者上帝赐予了我们一切,可是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我们的确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东西,生命,食物,甚至生存的机会。而我们,也应该对这样的馈赠时刻报以感恩的态度,才不至于迷失了自己,认为一切所得就是理所当然。

传承

我们的时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我们渴望接受知识,渴望接受科学,但是我们总是容易在追求的过程中,丢弃自己本应坚持的东西。那些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甚至微不足道的手艺,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可是,我们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在我们年轻一代人的眼里,那些飞速发展、充满新奇的大都市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哪怕我们背井离乡,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也阻挡不了我们奔赴大城市的愿望,所以渐渐地我们离我们的家乡越来越远,离我们的传承越来越远。

坚持

其实你处在社会上层也好,或者只是一介平民,靠自己的劳力存活,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持之以恒,终归会找到自己的地位的。至于人上人或者人下人,只要自己过得欢喜,又有何妨?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舌尖上的太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秋冬季节,当然是最适合尝一尝令人垂涎三尺的太湖大闸蟹了。

大闸蟹做起来十分方便,只要你从菜市场买几只太湖大闸蟹,洗净后放进蒸锅里,用不了一会儿,那些“群魔乱舞”的螃蟹们,可就成了一个个“偃旗息鼓”的“红将军”了!

“哇!真香”我欣喜地叫道。贪婪地闻着螃蟹散发出的香味。突然有一种不知名的气味钻进我的鼻子。咦?是什么?这一定不是螃蟹的味儿。

是……呀!我傻啊!那是醋!妈妈说,谁吃螃蟹不放醋呢!我赶紧张罗起来,万事俱备,只欠蟹熟了。

我轻轻地把蟹肚上白白的块状掰掉,一边小心翼翼地吹着,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蟹壳掀开。

这时,看到了“最爱”:蟹黄。太赞了!原本想吃完蟹脚和蟹钳再吃蟹黄的,但那香味急不可耐地在往鼻子里钻,仿佛在说,快快趁热吃,立刻让你的小舌头飘上太湖之巅!

我猛地吞了两大口口水,但这并不能阻止香味儿刺激我的味觉细胞。实在忍不住了,一把抓起蟹黄沾进醋里,再放进我那张早已克制不住的小馋嘴里。

这时,不禁两眼放光,香腻腻的酥味立刻浸透了我的小舌头。没想到哇,一丁点小小的蟹黄竟能如此之香糯!我仿佛乘上了小舟荡漾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之上。

大口咀嚼着美味的蟹黄,一边把蟹脚掰下。用蟹脚尖把肥美的蟹肉捅出,外黑里白的嫩蟹肉就探出了脑袋。

啊!这蟹肉的鲜美绝对是“天下第一棒”!妈妈说吃蟹要绅士。我就轻轻地咬开,将洁白无瑕的蟹肉放进醋碟里蘸一下,一“饮”而尽。不仅满嘴都是香味,还是胃与精神的极大享受呢。

今天的大闸蟹太好吃了!而我,更是吃到了属于苏州特有的味道,这更是美丽太湖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各个民族的特色美食,那当然是云南苗族的“折耳根”让我最难以忘怀了!苗人的热情和折耳根那独特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那次,爸爸带我去云南贵州的苗族村寨谈生意。而当我看到那里的原生态美景后,就如脱缰的野马,四处狂奔。那儿的人都十分热情,我可以四处串门。我溜达着溜达着就到了山上,看见了一群苗家女在采东西,我细细一看,好像是草根,可是,草根又有什么用呢?我走上前去,指着那堆“草根”说:“姐姐,这是什么啊!”姐姐笑了笑,说:“这是折耳根。”“折耳根?”我疑惑了。“你不知道吗?那你一定是第一次来我们苗寨。”苗姐姐说,“折耳根,是贵州八怪之一,贵州八怪第五怪——草根也能当好菜。它还是一种草药,呈黄褐色,一节节的就像甘蔗一样,但却没有甘蔗的清香,而是一股子鱼腥味,所以又叫鱼腥草。它具有清热解暑、健胃消食的功效。但至于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

姐姐把“折耳根”洗干净后,把我带到她家去,现拌了折耳根给我吃,那味道,真是太太太太……太刺激了有木有!又酸又辣,还十分有嚼劲。当我看到姐姐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时,吃货想要自制美食的想法冒了出来,就摇着她的手说:“姐姐,好姐姐,你让我试试,让我试试好不好,好不好嘛!一下,就一下下嘛!”我眨巴着星星眼撒娇道。“好吧,只能一下哦!”姐姐无可奈何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你是要用盐给你的舌头洗澡吗?”“哎呀!那是酱油,不是醋!”姐姐在旁边不停地叨叨。“我不干了!”我把筷子一摔,一边说一边埋怨地看着她。“好啦,不生气了,下次再来我家,我再做给你吃,好不好?”“嗯嗯嗯嗯嗯!”我不断地点头道。过了几个小时,我拍着饱饱的肚子,拎了一大袋折耳根找到了爸爸。“老爸,我回来啦!”“怎么,吃饱了?知道回来了?给我带了没?”“带啦,老馋猫。”云南的舌尖之旅就要结束了,我向姐姐许诺一定会回来吃她做的“折耳根”。

折耳根,虽是路边的草根,但它是苗家人口中的绝味之食,他乡人嘴里是怪味食品。这,就是贵州的折耳根。你,赶来尝试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舌尖上的美味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菊黄蟹正肥”,每到中秋节前后,螃蟹便成了家家户户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养在盆子里的螃蟹挥舞着自己的两个大钳子,八条腿上下摆动,它们威武极了,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

蟹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清蒸。把蟹洗干净后放在蒸锅里直接蒸,这样做法似乎有些残忍。刚出锅时,青蟹已变成了橘红色,一阵阵清香直往鼻孔里钻。拿出大闸蟹,先从八只腿下手,掰开螃蟹的腿,从下而上地轻轻咬住蟹壳,肉会自动进入嘴里,那原汁原味的蟹腿肉十分爽口,有点清甜,一阵阵肉香在口中弥漫开去。

带壳的肉吃完了,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蟹黄。蟹黄会有一些腥味,不过可以蘸调料,用姜丝和醋来去味,把蟹黄用姜醋和姜丝拌到一起食用,便是人间极品了。

香辣蟹就比清蒸蟹的准备工作和调料要复杂一些。先把螃蟹清理干净,然后将螃蟹剁成几块,放上花椒、辣椒、醋……各种佐料和蟹肉一起放进锅中爆炒,然后用盖子焖半个小时。

等待的过程可真漫长,打开盖子,一阵浓浓的香扑鼻而来。蟹肉都变色了,佐料也与肉充分融合,看着便让人垂涎三尺。不过蟹身上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比如腮和肠,里面很脏。

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先将汤汁吸进喉咙,那一阵阵香辣的味道涌遍全身,让你浑身冒汗,但一吃便停不下来。将肉同壳一起咀嚼,那个味道更是妙。

清蒸蟹和香辣蟹都好吃,趁螃蟹正肥,一起去感受一下舌尖上的美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舌尖上的年味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年味是个什么味?不同的人或许内心感觉各不相同:年味是除夕夜燃放绚丽的烟花,年味是一家人尽情地逛公园;年味是一家人团聚后的喜悦心情,年味是贴春联挂灯笼看社戏……但是,在我的心底烙下最深最浓的年味,我想应是舌尖上的年味。

每逢春节,一年忙碌下来的爸爸妈妈,总是会千方百计制作各种富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各种美食,将浓浓的年味与祝福融进美食中,让全家人在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里,在幸福甜蜜的氛围,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春节。

蛋饺子便是我家过年必备的一道奢侈菜肴。蛋皮和肉馅是制作蛋饺子的两大主要原材料,用薄薄的蛋皮卷包着肉馅,让两者融为一体后置于碗盘中,放入蒸锅里隔水蒸煮10分钟便可大功告成。由于制作程序复杂,平时很少准备,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一饱口腹。刚出炉的“蛋饺子”,不仅金灿灿地非常养眼,而且香气四溢,更是饱含着喜庆团圆、辞旧迎新的祝福意味。

年糕也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贵宾”。它多是以糯米或糯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辅料制成的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春节美,好看又好呷。年糕一般有黄、白两色,既寄寓家里金银财宝越堆越高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谐音表达祝富长辈健康长寿之意。

此外,油豆腐也必不可少,油豆腐寓意“又都富”,即大家再次都很富有。妈妈把刚刚出炉的豆腐切成一个个小正方体,放进烧热的大油锅里煎炸,平静的油面立即翻起黄色的水花,不一会儿,白色的四方形豆腐就变成一个个圆滚滚的黄球浮在油面,此时夹一个放进调料碗里沾着辣椒酱油,香脆可口,回味绵长。

春节美食多得不胜枚举。比如,象征“年年有余”的蒸全鱼,香味芬芳,肉质脆松,常常让人过嘴不忘;再比如,象征新年“机会多多”的清蒸仔鸡,不仅皮滑清爽,而且香味四溢。

如此多彩多姿的舌尖上的年味,不仅让我们在享受生活富足的同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舌尖上的年味,真是越品越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舌尖上的年味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的记忆。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就不曾闲过。“二十三,祭灶官”。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在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锅台旁的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伤了脾胃,会在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就着柴火烤熟,这样的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的香味还在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饭,吃的那就更多了。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的,那时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像“年鱼”和“鸭胗”。这些菜烧好后,平时是不端出来的。即使年夜饭时,它们的出场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外婆说,这样的菜是拿来招呼客人的。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的弟弟看着眼前的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夹了几次,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狠狠的批评了弟弟。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拜年。我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会得到一些好吃的,几颗糖、一把瓜子都会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上午跑下来,我们总是会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们会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纸都会被夹在书本里珍藏着。

元宵节那香糯的汤圆下了肚后,年味就慢慢淡了起来。外婆会笑着对我们说:“小舌头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经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萦绕的浓浓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舌尖上的美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项奥宇

说起食物,许多胖子应该很清楚。“食物”是我们嘴里经常“进进出出”的东西,有些人因为太能吃,所以人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吃货。作为不是吃货的我,饿的时候对食物也没有抵抗,比如: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鸡肉,那肉,稚嫩中带着油腻,给我我鸡腿,一分钟,我将鸡腿全变成骨头,扔给小狗吃,不知你的时候是否爱吃鸡肉,反正,那时候,我是个全家公认的“吃鸡迷”。

有一次,我去外婆家,外婆说今天吃鸡肉,我一蹦三尺高,不一会儿,外婆从外面抓了一只鸡,准备大杀,刹那,血溅一场,外婆把手拔了,仔细筛选哪块上有毛,眼睛都不带眨一下,手中的那把菜刀,快而锋利,快可斩断龟壳,慢可劈断门,俗话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不一会儿,外婆把鸡放进了锅,放了点鸡精,不断的翻炒,油腻的汤在锅中翻滚着,香味隔着门飘了过来,最后,外婆把韭菜一把洒在了锅里,在炖一会儿。

鸡出锅了,外婆带着手套端起了锅,小心翼翼,脚步轻轻的端在桌上了,我听说炖好了,一个箭步跑了回来,她们给我一块,我吃一块,牙齿夹满了肉,手也沾满了菜和油,但我的肚子,却得到了美味的“救助”!外婆也吃惊地说:“你真是个吃肉大神!”我也在心里自言自话地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美食更是名扬远方。我晚上,也躺在被窝里,回味着那香喷喷的“鸡腿”!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