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唯美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精选20篇

浏览

4008

作文

1000

阿甘正传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jenny总是说,阿甘,你不懂什么是爱。

可是,我觉得他是最懂得什么是爱的人。

阿甘爱妈妈。

当然,他的妈妈也确确实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她的整个生命来爱自己的儿子,从不因为阿甘智力上的残缺而吝啬他应得的那份爱。她让阿甘一直成长得很开心,也因为这样,阿甘才能拥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动容的词语,无论语言的差异如何大,妈妈这两个字的发音永远是相似的。

女性虽弱,为母则强。

其实我想,阿甘的妈妈是骄傲的吧,她养育了一个那么那么好的儿子。

阿甘爱他的朋友。

在越南战场上,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个又一个战友,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毅然返回了即将要被炸平的丛林,为的是“buford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的”。他牢记着他与buford的约定,买了捕虾船,实现朋友的梦想,并资助他的家人。

而丹则是阿甘心里的英雄,一直都是,他那么坚定的这么认为,这样强大的信念终于让丹也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丹说他没对阿甘道过谢,其实他能活下去就是最好的报答。阿甘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一切都在他看来都是很自然的,是他应该做的。是我们太过复杂,总觉得他做了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在阿甘的世界里,那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

阿甘爱他的姑娘。

jenny是不幸的,她的生活一直很凄惨,四处漂泊,没有温暖。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阿甘,也遇见了这世上最好的爱情。也许jenny不会想到,她的一句话换来了阿甘一生的等待,也换来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她的一生充满凄苦,但是最后,她终于永远地沉睡在了唯一带给她温暖的树下。

jenny是阿甘的唯一,因这唯一而永恒。

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甘在jenny的墓前说“你要什么就叫我,我不会走得太远”,的确,在阿甘的心里,jenny永远都活着。他爱她,所以不在乎她爱不爱他。他的一生永远都会记得校车上那个天使一般的小女孩,她对他笑,她跟他一起看星星,她让他一直跑别回头……虽然jenny并没有一直陪伴着他,但是阿甘的生活里一直都有jenny留下的痕迹。

所以,其实所有死去的人都没有消失,阿甘的身上有着所有人的记忆,只要他活着,他们就在。

阿甘爱他的孩子。

他送他的孩子上校车,像小时候妈妈送自己上校车一样。一切都和多年前一样,只是这一次,车上不会再有一个jenny那样的小天使。

在阿甘的眼里,他的妈妈、他的朋友、他的姑娘、他的孩子……都是天使,其实他不知道,他自己才是天使。

电影里没有人对阿甘说过谢谢,但是我相信,所有看过此片的人都会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阿甘。

我们终于知道,这世界上最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芳华》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话我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冯小刚。我不是冯迷,爱看冯导的影片是因为他的每部影片不单有真实的故事还有深层的思考。

影片总体说有些不连贯,大概因为修裁得太多。据说今年9月举办看片会后,本应在国庆档隆重献映,却撤档了,也大概从这刻起冯导不得不拿起剪刀修裁深层的思考。

影片前半部让我回到中学时代男女之间那种微妙关系中,但不管怎么说也没有影片中文工团男女之间那样大张旗鼓明目张胆,更没有雷锋式的好战士刘锋偷偷听邓丽君的歌之后大胆地鼓起勇气拥抱林丁丁,那年代摸一下真的很严重哟;还没有文工团青春男女超范围的过度浪漫。此类种种,想必青春男女之间风流韵事最“邪乎”的当属军人队伍文工团。

影片的一个情节让我回想起我上中学时,老师把一个不太漂亮的女生分给我同桌,我能做的只是上课不认真看黑板,眼睛总往漂亮女生那边瞟、下课不到操场活动,身子总往漂亮女生那边凑,我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更没想到对老师说:“她不漂亮,我不和她同桌。”影片里当舞蹈指导让某男跟何小萍跳舞时,某男大言不惭恬不知耻地说何小萍汗臭,拒绝与其跳双人舞。这种污辱性的语言居然出自当年政治思想最红的军人队伍文工团舞蹈演员之口,素质之低不及老百姓,也不及我这样淘气的、直到初三快毕业才当上红卫兵的中学生。

影片的另一个情节让我回想起我在工厂时,我有幸当上工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唐山大地震后,宣传队全脱产三个月,下车队和街道慰问演出。那些日子天天排练天天演出,水平提高很快,到区里演出又入选到市里。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汇演三天,六场选拔赛。听说选拔出的节目组成一台节目,代表北京工人到外地演出。我盼望我们的节目能够入选、我盼望我能够继续脱产、我盼望我能够从此步入专业文艺团体。我在台上演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可自己思想深处却是当年狠批的私字。就在我盼望出人头地时,上边紧急通知停止一切演出,所有区县局宣传队回原单位,我扫兴地回到车间穿上工作服又开始干活。后来知道我们的伟大领袖逝世了。

影片后半部的战争是惨烈的,血流成渠骇人的残酷、残肢断臂辗转的呻吟直逼灵魂,让我那颗弱弱的心脏阵阵刺痛。衷心希望明天的世界永远没有战争;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军事力量厉害厉害再厉害;还衷心希望“和为贵”、“忍为上”,在许多国与国的矛盾甚至纷争中多商量多协调多理解,退一步海阔天空。毕竟战争对于千千万万的生命来说就是消亡、对于某个人及背后的家庭而言就是全部。我冬泳的一个泳伴是复员兵,参加过越战。他直言不讳说自己贪生怕死;他说自己在战场上很聪明,枪炮一响就往石头缝里钻;他给自己脸上贴金说保住生命才能打击敌人;他说自己那个连队有一个农村兵,刚到参军年龄就入伍了、刚到军人队伍1个月就拉到战场了、刚打仗就被炮弹炸死了;他说自己只知道他是他家独子;他说自己不知道他家会哭成啥样子。这就是不仅战场上一片火海、参战的每个家庭也是一片“火海”的战争。当然,这个“和”这个“忍”一定是有原则的、一定是有底线的,超出原则越过底线,丝毫不能和、丝毫不能忍。

影片音乐盛宴,大饱耳福;影片美女如云,大饱眼福;影片血腥战争,难以接受。

影片应该还有很多更真实的故事和更深层的思考,都被冯导忍痛修裁了,我也不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兵张嘎》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我被里面的主人公:嘎子,他的爱国精神给感动了。

这部电影的一开始就把我给逗乐了,调皮的嘎子是那么的搞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接下来的故事就没有那么让人开心了。嘎子的奶奶被可恶的日本人给残忍地杀害了。就连被奶奶救下来的八路军叔叔也让日本人抓走了。从此,嘎子就一心想替奶奶报仇雪恨和救出八路军叔叔。

没想到在半路上他遇到了八路军,他向八路军说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并且还提出能够同意自己也加入八路军队伍。自从加入八路军队伍的那段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敢帮了八路军很多的忙。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把日本人彻底地赶出中国。

我看完以后问自己:“如果我是嘎子,遇到那些麻烦和危险,我也能做到那么机灵和勇敢吗?我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我遇到危险肯定会哭,遇到麻烦也肯定会退缩。不知道嘎子是什么能让他在危险面前变得那么勇敢和镇定。”

有句古语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以嘎子为榜样,培养自己勇敢,坚强,灵活处理发生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正能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回了趟家,陪爸妈去看了《烈火英雄》。

我父母都是军人,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小时候出门经过门岗警卫的时候,总觉得他们特别威严肃穆,据说还会喊【叔叔好】;后来长大了要去市里读初中读高中,再经过的时候,我妈总会说【他们也就跟你一样大】;再后来上了大学毕了业开始工作了,竟然也到了看到他们脑子里面想的是【他们也还是个孩子】的年纪。

我长大了,他们却没变,迷彩服作战靴底下藏着的,永远都是那个年轻无畏的灵魂。

就像电影里的周浩、郑志、徐小斌,还有特勤中队那些我没有记住名字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成为消防员,他们都是享受青春的年纪,他们也有牵挂,他们也有恐惧,但在灾难面前,他们都选择了责任和担当。

周浩真的是非常真实、非常可爱的年轻人。

(以下有剧透)

我猜周浩选择加入消防部队时,大概是怀着一颗英雄梦的心,没想到一天天却在鸡毛蒜皮里度过。

出场时在泥地里抓猪,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控制不住脾气,队长息事宁人的态度他虽然不能完全认同,但也努力克制。

警铃响起时候他在喂鸡,扔下盆就冲了出去。上了车还在整理头盔,双手把着前排座位,眼睛里有隐隐约约的兴奋,把一个心怀英雄梦、渴望证明自己的年轻人刻画得栩栩如生。

他始终把光荣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心态使得进了火场后,他和队长的矛盾达到最高点。队长怕再发生战友牺牲的憾事,下命令时畏首畏尾,但周浩认为英勇的牺牲好过窝囊的活着。

帐篷里这场戏是队长和周浩这一对人物关系的转折点。前半程的队长是消沉的,在周浩这个年轻人的身上,他汲取着无畏的勇气和力量,而后半程的队长则是周浩这个年轻人的引路人。

随着剧情的推进,队长承担了徒手关阀门的任务,我想周浩平时应该训练刻苦各项考核都优秀,才能让队长放心带着他承担这样危险的任务,他选择周浩作为同伴,相信也是对周浩的一种认同吧。

烈火炎炎的罐区可以说是人间地狱,在这里周浩终于见识了什么是真实的火场。这是单凭勇气无法克服的:沉重的防护服和呼吸机,能够烧穿防护手套的高温,还有混杂着原油、干粉、泡沫等等的烟气,任意一种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击垮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在坚持了几个小时不间断地转动阀门之后,他忍不住在栏杆边呕吐,除了生理因素之外,或许也会有一点点的恐惧吧,毕竟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队长决定送这个年轻人离开最危险的地方,周浩还惦记着没有完全关上的阀门,他连哄带骗,把周浩送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当周浩发现“被骗”的时候,他哭得涕泪横流,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懂得了责任的重量,队长的坚韧与担当给他上了最后一课,而消防员的精神也在这一刻得到了传递,尽管它的代价是这么的惨烈。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周浩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最优秀最有担当的消防员,并且把这份从他的队长身上继承的精神,传递给他的后辈,守护着一方人的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在《长征》这补电影里,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中国红军在那么艰难的时候,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快乐生活,他们为的是什么?我们在快乐的环境下,又如何报答他们?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现在的我,生活在快乐的社会主义里,不会因为吃饭而烦恼,不会因为那些恶劣的生活而退却,现在的我们,每天吃好的,喝好多,从能吃饱到现在吃的绿色食品,我们的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正一步一步在增长呢。以前有句老话“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现在呢?有谁会愿意穿缝补过的衣服?又有谁的衣服会穿三年呢?现在的衣服穿不了三个月就过时了,然后就没有人再去穿它了。以前,人们住的是草房、泥房,现在呢?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上楼都还有电梯,在现在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攀比了,无论做什么,都想比别人要好一点。

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我首先要感谢那些用身体为我们换来自由的烈士们,我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我要改变好多了,我想“如果我要是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完全有可能被批判啊。我觉得自己有点奢侈,不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哪里去了,总觉得莫名其妙的就花完了自己的钱。虽然我现在不是生活在长征时期,但我觉得我现在必须对自己狠一点,让自己的生活简朴一点,减少父母的负担,也让自己适应没钱的日子,等以后自己走入了社会,至少理财懂一点了,不至于那时候才知道节省。

看完这部电影,我很有感触,我想如果我们多看看这种电影,对我们的思想是有一点引导性的,多看看会让我们更能理解一些道理,虽然表面上不说,但心是有感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看《金刚川》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的影片,该片以战士、敌人、防空炮台和桥上四个视角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始终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金刚川》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据一名人物原型爆料,这次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三十七米长的大桥,用血肉之躯筑起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队和物资输送的通行。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这条河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而唯一的桥梁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敌人炸毁。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看完电影后,我激动不已,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更多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我用爸爸的手机查了抗美援朝的资料。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25日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当时我们的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百废待兴,工业力量薄弱,无法制造先进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个过程中,先进的武器都属于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炮弹都得数着用。但最终,战争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武器敌不过勇气、强权敌不过正义,经过无数志愿军战士的努力,最终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我们能够以弱胜强?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能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动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的老兵说的话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说:“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敌人要剥夺我们的幸福,我不能有别的选择。”

我想如果把视线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们的国家,剥夺我们的幸福,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和无数的叔叔阿姨们,一定会像志愿军战士们一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保卫我们的国家。

最后,我要向伟大的志愿军战士致敬!学习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而不畏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浪漫爱情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说也是荣获了颁奖季200多个大奖的影片,这部《爱乐之城》确实是一部好听、好看的影片,颁奖季实至名归。

这是一部有梦的电影,有梦即能共鸣,这就是《爱乐之城》为什么能够感动整个好莱坞的原因。

献给整个好莱坞的梦境

好莱坞并不永远是纸醉金迷的世界,他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名利场,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它对于底层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黑洞,你不知道走进黑洞之后,会遇到的是灾难还是机会。所以,与其说《爱乐之城》是一部让整个好莱坞沸腾的影片,倒不如说是好莱坞每个底层工作者的辛酸堆积起了这部电影的沸点。

这是属于好莱坞自己的故事,而这部影片正是用好莱坞自己的故事撼动了好莱坞电影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两个处于好莱坞名利场最底层的男女,怀揣着各自的明星梦,他们相遇、相爱、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他们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做着最底层的洗涮工作,来维持生存。他们披荆斩棘、克服困难、永不气馁却看不到前途与结局,有些人抓住机会一飞冲天,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出头的机会。这样的故事,在好莱坞、在香港、在巴黎、在纽约、在伦敦、在上海、在深圳,甚至在北京,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着。

歌舞,只是电影的外衣这部电影,而内核便是这部电影的情感。这是一部有真情的电影,他让所有的年轻人能够在当中找到共鸣,不管你是正在奋斗中、还是功成名就后,都能够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现在或者以前的影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整体观感

影片特别重视场景气氛与色彩给人的主观视觉感受,最典型的就是影片对于歌舞“走心”的运用,避免了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尴尬。

导演特别的知道,什么样的歌舞调度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影片整体色彩斑斓,主色调正如同电影海报那样湛蓝清澈,充满了理想与梦幻的感觉。预告片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于场景灯光变化的运用能力,在酒吧中,周围的灯光逐渐灭去,只留下镜头中的女主角孤独的站在黑暗中,女主角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无限放大,带着一丝情绪的渲染,清楚的直达内心。影片的高潮处,石头姐和瑞恩高斯林在蓝色的夜空中逐渐升起,翩翩起舞,也是两人内心世界甜蜜写照。生活的孤独与爱情的甜蜜,都是主观世界中自己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早在去年的《爆裂鼓手》中,导演就已经展现出了对于音乐和场景的理解。而这一次,音乐和剪辑的水平依然是丝毫不掉线的。影片中大量的出现长段爵士乐的表现,通过场景之间富有节奏感的快速切换来丰富视觉体验,而并不仅仅只是单独的音乐欣赏。原本只属于爵士乐粉丝的长段音乐表演,被赋予了一部电影应该有的情绪。这些情绪,都表现了电影中年轻的底层奋斗者们生生不息的动力和被环境压抑已久的亟待发泄的情绪,张力十足。

纵然是一部成色极佳的影片,也会有败笔。这部影片的败笔,也正是因为太过于自我,他宣泄了自己的情感,让娱乐圈的成功人士和小伙计们产生了共鸣。但是如此一部以共鸣来打动人心的影片,如果褪去了共鸣感,就沦为了一部平庸之作。因为这部电影细细分析起来就是一部情节俗套的励志电影,而且自动抛弃了那些没有在社会底层打拼过的人群,也抛弃了只以学术的眼光来看待电影的学者。你可以说他俗套,甚至也可以说他给奥斯卡丢脸,因为他并不属于你,它只属于那些曾经或正在底层挣扎的那些人。

自己人生的味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全文共 6576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对海尔集团的发展就有过了解,知道一些著名的案例,但这次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对海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海尔的成功离不开这位充满责任感、拥有魄力和雄心、敢于冒险的决策者——CEO凌敏,同时也离不开他们这个视企业如家、爱岗敬业、锲而不舍的团队。影片虽短,但完整讲述了海尔的发展历程,特别真实地展现了一些细节,有些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我将以海尔集团发展战略为主线,结合影片中的实例,来研究海尔的战略变革之路,并将海尔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对比分析。

一、海尔基于外部环境的四大战略选择

海尔自成立之初到成为荣获多项殊荣的中国白色家电霸主,主要经历了四个战略发展阶段,而这些战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海尔对内外部环境的清楚认识和精准分析。

1、针对卖方市场供小于求的名牌战略。1984年到1991年当时的中国家电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阶段,面对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状况,很多厂商片面追求大批量生产,忽视了产品质量。而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张瑞敏却认为这是海尔应该苦练“内功”的时候,抓住这个时代机遇用质量俘获市场消费者的青睐,从这个目标出发,张瑞敏带领海尔实行了“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名牌战略。因此有了著名的“砸冰箱事件”,起因是因为电冰箱质量不过关,张瑞敏忍痛把价值二十多万的76台冰箱砸了,从他的言语中能看出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为了让员工把质量意识烙在心中,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铁锤。特别是他说“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的时候,那一锤一锤的榔头砸毁的不仅仅是质量有缺陷的冰箱,也砸毁了企业“不行、能凑活”的旧观念,也正是这一砸,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一个海尔人的心中。影片后面在海尔步入正轨后的“找螺丝”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名牌战略”的核心是产品高质量,优点是经营目标集中、企业高度专业化,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在这个对家电产品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市场下,海尔以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名牌战略”成功俘获了消费者的心,确立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的地位,使“海尔中国造”享誉全球。

2、针对买方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战略。而从1992 年之后,中国的家电市场开始迈入买方市场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只是简单的定位在“可以购买到”的层次上,而是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的意识普遍觉醒。此时的市场,单一的产品或产品系列,已不能再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这时候“多元化战略”成为包括海尔在内众多家电企业的选择。

所谓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通过不同产品不断进行扩张,它能够充分运用企业拥有的技术优势,实现资源通用的范围经济和资源互补。在捕捉到市场多元化需求这一新特征之后,海尔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扩大白色家电生产规模,将海尔产品由冰箱扩展到冰柜、洗衣机、空调器等白色家电领域,并开始进军以电视为代表的黑色家电和以电脑为主的米色家电领域。也就在这个时期,张瑞敏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战略思想,使得张瑞敏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从1995 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开始,短短几年内海尔在全国共兼并了15 家企业,全部并购过程的成本核算相当于只花了7000 多万元,但却盘活了15 亿元的资产,使海尔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企业界独树一帜。

电影中讲述了这一发展阶段海尔的管理模式提倡“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和下班前站在

6S脚印上做反省的习惯。而到了美国又能因地制宜,实行本土化,让工作受到表扬的员工站在6S脚印上。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每天干完当天的任务,并能够比昨天有所提高,长时间积累后,个人的工作就会比初来的时候跨上更高的台阶。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对待工作认真、精细的态度。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3、为谋求更大市场、更高知名度的国际化战略。海尔从1998年开始启动国际化战略,主要目标是将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和城市,并建立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提高海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国际化战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企业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新的市场,并在无形资源方面为企业带来增值,比如市场声誉的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增加等等。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具有明显的品牌战略意图,用海尔自己的话说,它的国际化战略是为了“创牌”而非“创汇”,其国际化发展模式是“三位一体本土化”,即设计、制造、营销都要在当地进行,通过在当地融资、融智、融文化,利用全球市场资源来实现创造本土化名牌的目标,实现“海尔国际化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4、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化品牌战略。2006 年10 月27 日,海尔集团宣布与日本三洋电机在日本成立由海尔控股的合资公司,三洋在冰箱行业全球领先的技术使得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如虎添翼。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海尔把“全球化品牌战略”作为自己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在完成“走出去”战略之后,积极实施“走进去”和“走上去”策略。主要目标是要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竞争力,实现与供方、客户、用户三方的双赢,并实现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以全球化视野实施国际化扩张,完成从全球最大向全球最强的转型,成为引领全球白色家电产业的风向标。

二、海尔战略发展中的问题

变革常常需要企业在陌生的市场环境中摸索新的模式,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也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海尔也不例外。在成功的战略变革之路上海尔也曾几度走了弯路。

1、多元化战略下的品牌泛滥化。在海尔多元化和国际化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批评海尔品牌泛滥化的声音也开始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跨国企业,海尔在家电领域是成功的,但由于海尔还涉足家电、通讯、制药、金融、家具等其他业务领域,过长的战线使得海尔的核心力量和资源无法聚焦,海尔的品牌认知价值开始削弱,这对海尔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多元化没有错,非相关多元化也是可取的,但一定要避免陷入多元化泛滥的陷阱,否则今天的“全面开花”到明天可能就是“全面凋谢”。

2、国际化战略下对低成本的忽视。随着物流行业发展的日益完善,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亟待发挥,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普遍很低,许多跨国公司都选择到这些区域开工厂,而海尔却是选择在美国、欧洲等劳动力很高的地方建厂进行本地化生产,从这点来说是个非常不经济的发展选择。相比而言,美的则选择在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投资生产基地的建设,使得美的在成本竞争方面为自己创造了优势,虽然目前的美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及海尔,但它目前对海尔造成的挑战已经不容小觑。

3、全球化战略下对顾客忠诚度的忽略。海尔在全球化战略下,几乎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了顾客对海尔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上,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海尔产品的普及,努力实现海尔在全球范围内销量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该目标,海尔采取了十年保修、及时上门服务向应答服务的转变,但却忽视了对客户忠诚度的培养,以至于现阶段的营销仍还停留在顾客满意阶段,还没能发展到顾客忠诚阶段。

三、从海尔战略选择得出的启示

从海尔战略调整的路线,我们可以看出在战略变革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首先是战略选择与自身内外部环境良好的匹配度。战略与内外部环境的匹配度是指企业内部是否有资源和能力满足由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变革需求,战略变革所带来的变化能否与企业的运营状况相适应,并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这一点海尔做得非常成功,在准确捕获外部市场信息之后,在衡量自身内部实力的基础上,海尔进行了第一次的战略调整——名牌战略,实现了由只注重量的生产到注重质的生产的飞跃。

其次是战略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战略具有前瞻性即战略方案的实施要具有可拓展性,现行战略方案在内涵上具有延伸性。能够与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相适应、适应企业发展而发展的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尔的战略发展来看,海尔走的是一条由国内走向国外走向全球的发展路线,每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都是在前一个战略基础上的内涵和外延的延伸,每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都是对前一个战略优点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

除以上两点之外,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还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的战略变革目标。由于战略变革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未知性,需要企业在进行战略变革之前确定一个清晰的愿景与目标,确保不在变革的进程中迷失方向,丢失了变革的初衷,而导致最后“四不像”的局面。

2、战略变革中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切忌泛滥化的多元化。2006 年诺基亚将研发芯片的塞班系统外包给埃森哲,自己则选择重新开始进行整机生产,对于处在以计算机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放弃具有发展潜力的软件技术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为计算机技术做代工,无疑是在这个时代裸奔,最终会失去发展的市场和竞争力,而现在市场的事实也证明了诺基亚已经失去了在高端机市场的一席之地。

3、战略变革的可接受度。战略变革的可接受度是指企业组织自身对变革承受力的高低,或者可以说是战略变革中推力与阻力的力量对比度。一个战略方案到底能否成功的实施,关键在于推行实施的力量能否胜过阻碍实施的力量,如果推行力量更大,即变革承受力越强,则变革可以成功实施。一般来说,企业所选定的战略方案都是不同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后折衷的产物。

4、适当的战略变革时间跨度。战略变革一般要经历解冻、变革和固化三个阶段,在变革的阶段中会带来诸多变化和不稳定因素,这个时期的组织是脆弱的,员工的心态是不稳定的,因此变革时间过长就会给企业员工带来不确定性,产生对变革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变革的进一步进行,而变革的时间过短,又会使员工觉得过于激进,因此在变革中必须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变革时间跨度。

5、保持企业对外界环境适当的依赖度。企业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越高,企业战略选择战略方案的灵活性就越小,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保留适当的应变空间,保证战略选择的弹性,以灵活应对难以预估的环境改变。

好的战略必须要有好的执行,经过有效的执行,战略才能最终发挥它的效用,当前很多中国企业之所以失败,不是由于错误的战略,而是在于糟糕的战略执行。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化、流程化的手段改变低效沟通、低效管控的情况,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海尔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对比分析

海尔是家电行业,华为从事的是通信、IT 行业,海尔销售的主要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耐用消费品,而华为销售的是针对运营商使用的通信系统,属于基础设施的资本性产品。虽然,这两个企业在行业背景、产品、渠道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但在国际化方面还是有可比性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华为和海尔的国际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1、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先难后易”与“先易后难”的跨国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模式,

通常是先向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或投资,最后在将发展目标逐步转向发达国家。海尔一反这一定式,它的策略是: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易如反掌进入并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例如,海尔冰箱首先是成功地打人德国市场,而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市场是最难进人的。如今海尔在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将海外投资的绝大部分力量放在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发展难度极大的市场。但是,海尔人认为,这里的机遇也是极大的,根据主客观因素,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与海尔不同,华为的跨国经营选择了“先易后难”的道路。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军事战略的在商战中的活学活用。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2、国际化人才战略

海尔在国际化人才战略上基本上是雇佣当地员工,不管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操作人员, 其海外的销售管理模式基本是采用区域的代理制为主,海尔总部负责海外销售的人员大部分是以商务出差的形式去管理海外市场,常驻人员很少,基本依靠当地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

同时,张瑞敏认为,对于雇用当地人管理海外企业,实行企业管理人才当地化政策,总体衡量对母公司来说,是十分划算的。虽然付与国外管理人才的薪金,要远远高于国内。但通过综合比较与权衡,也只有符合东道国的薪金水平,才能雇佣到合适的当地人才,而当地人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为的企业创造的价值,则是中方管理人员难以达到的。在这方面,海尔集团舍得投资,例如,它在美国波士顿的海尔营销中心,担任第一把手的就是美国人,海尔集团付给他年薪为25万美元。这样做,就是为了发挥其才智,使之安心为海尔服务。

华为的人才战略和很多跨国企业相同:先从国内向海外输出大批人才开拓国际市场。据说华为在海外工作的有一万人左右,占其员工总数的 1/4 。华为几乎将其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驱逐”到海外去开拓海外市场。华为人把这种人才战略形象地称为“输出革命,赤化全球”。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业绩基本上是由中国派驻的华为人做出的。当然,中国的人力成本比国外的相对便宜是一个因素,但绝不是华为在海外市场用自己人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的电信市场已经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过国内市场磨练的华为市场人员,放到海外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同样能征善战。二是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己的人才,能与总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便于总部的直接管理,彻底贯彻总部的想法和战略意图。三是从本国派出的人员能很好的传承公司的文化,有很好的执行力。当然,随着华为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华为要走国际化人才战略的第二步,培养当地的优秀人才,开放更多的高级职位给当地人才,让当地人才逐渐替代华为派驻的人员。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持续保证国际化竞争优势。

3、国际化文化战略

海尔文化的精髓是它的执行力文化。对市场、对用户需求都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讲究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化对海尔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包括海尔等国内品牌,面对国外大品牌的激烈市场竞争,在产品、技术、实力等方面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只有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快速对应市场变化,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中国的家电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海尔在美国市场上推出的下拉抽屉的麦克冰柜,就是海尔迅速对应海外市场顾客需求的一个生动案例。

华为的土狼文化在华为国内市场的成功上也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狼有三种特性:一是良好的嗅觉;二是反应机敏,三是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

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不管是海尔的执行力文化还是华为的狼性文化都面临着在国际化阶段如何在海外推广和落地的问题。因为这些文化都是在中国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特殊土壤里培育起来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海尔和华为都要向他们优秀的跨国公司同行学习,尽快地凝练和总结出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基业长青,能在全球推广的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如企业的愿景,企业价值观,使命等核心文化理念。

以上泛泛而谈了这么多,回归到电影本身,我十分钦佩主人公强烈的责任感、雄心和魄力、敢于冒险的精神、创新的效率以及执行力。但在敬佩和赞美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海尔的发展看似是一个奇迹,但细细研究又是必然的,因为它拥有一位充满责任感、拥有魄力和雄心、敢于冒险的领导者,同时也拥有一个视企业如家、爱岗敬业、锲而不舍的团队。海尔不仅创造了财富、税收、就业,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海尔精神。当然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海尔领导者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最重要的是学习海尔人执著而又灵活、谨慎而又大胆、拥有责任感而又勇于创新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海尔”走向世界,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中国企业的风采。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时隔多年的后的今天,重温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的电影,细心品味,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感慨!影片的内容其实真的很简单,它主要讲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一个惊心动魄的灾难”。影片以年轻的杰克救了从英国到美国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上相遇的想跳海自杀的露丝的命,并相爱了为线索。讲述了接下来船因为撞到了冰山而不得不沉入大海,杰克为了让露丝生存下来,便安慰他,自己却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的爱情故事以及在灾难来临时一船的人各自不同的行动。内容很简单,但影片所反映的思想却很深刻,它以爱情故事贯穿影片,却要折射出社会的复杂性,不是每一个都是好人,不是没有好人。想想小时候,我只是简单的认为这是一部讲述爱情故事的电影,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好笑。就像一张白纸上有一个红点,我就只看到了这个红点而忽略了整张白纸。现在再看,我用新的视觉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受。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极度的恐慌和因此产生的种种丑恶的行为便全都表现得一览无遗。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个男人用钱买通了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字只承载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这些现象那么的可恶而又现实。然而,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的。大多数的男人们遵守着制度,将妻子、儿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号上;沉着冷静的船员们作好了殉职的准备,安排着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当船身倾斜,人们纷纷向后滑去时,有人紧抱着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别人的手;当影片中两位主角被席卷而来的海水追逐,却看见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时,毅然抱起那个孩子,带他一起逃亡这些,都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崇高的精神与高尚的做法。

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无不表现着对待死亡的从容与震惊。三等舱中,年轻的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的如同幻影,便讲着美丽的童话让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妇流着泪轻轻相拥,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船上的演奏者们拉着一曲曲哀伤的乐曲,在生命的尾声最后一次合作;年迈的船长走进船长室,选择将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给这融入了他人生最大热情与辉煌的地方;露丝不愿与杰克分离,在救生船往下放时,勇敢的跳上泰坦尼克号的窗口。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留恋。杰克是个顽强、乐观的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露丝。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露丝和杰克找到了一张竹筏。经过一场惊险、辛苦的逃亡,他们在海上被疲惫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活下去的决心让他们不停的说话,只有不停的说话,才有生存的可能。满天星斗在夜空中闪闪烁烁,这本应是个浪漫的夜晚,却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沉船事件。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群群穿着救生衣的尸体。只有一艘救生船回来救人。船员的探照灯灯光在海面上来回的寻找活着的人。冻得瑟瑟发抖的露丝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满心喜悦的想唤醒杰克。可是她的呼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杰克在沉睡中已无力醒来。露丝的热泪滑过冰凉的脸。救生船此时正往远方驶去。露丝眼中含着痛苦的神色将杰克的尸体放入海洋,哆嗦着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诺言,她曾答应过杰克一定要活下去。

“Come back,come back,come back……”露丝微弱的呼唤伴随着坚定的眼神,那眼神透着无比的决心,蕴含着对生命无限的渴求,她在绝望的边缘拼命挣扎,顽强的与死神搏斗。她必须登上救生船,否则她会被茫无涯际的黑暗与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灵魂会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刚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之后就失去了它,她不要违背她亲口答应的诺言。她颤抖着游向一个已死的船员,取过他挂着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气吹响了它,吹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吹响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吹响了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听见了她虔诚的祷告,救生船调转方向,朝哨声响起的地方驶来。探照灯明亮的灯光照在了露丝写满坚强的脸上,她终于在救生船上温暖的毯子里沉沉睡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色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2月13日,我在家看了一部红色电影——《井冈山》,感触非常深。《井冈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老革命家在的带领下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斗争的故事。

看了以后,我非常有感触,老一辈们为了解救劳苦大众,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不应该忘记那艰苦的岁月。我们今天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在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却挑起了革命的重担,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团员要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祖国、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闻香识女人》观后感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我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还是在电影频道上一期《我知女人心》的嘉宾点评中,其中某位嘉宾提到《我知女人心》的灵感来源于这部电影。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禁感到好笑,很显然这是两部剧情和情节表现主题都相差巨大的电影,不过,至于为什么这部电影要起《闻香识女人》这个名字,我倒是不清楚。希望不是为了误导观众,标题党实在是可怕。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时间跨度只有几天,剧情豆瓣上介绍的很详细。一个高中生查理,一名退伍军官史法兰有了交集,两个人都陷入了困境,查理不愿出卖朋友而可能被退学,史法兰想在结束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前享受一次旅行,查理成了他的导盲犬。最终他没有选择去死,因为查理改变了他,同时他也改变了查理并最终通过在博德的演说挽救了查理的前途。

用两个人物的改变来表现这部影片显然已经足够了,查理的改变在于他最终选择了宁愿自己被退学也不愿出卖朋友,而在这之前他还有所动摇。史法兰的改变要大的多,从一个整天关在屋子里不愿见人,甚至讨厌自己的侄女和亲戚到最终回到他们身边,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

剧中有很多精彩的镜头,这些镜头都充满着感动。有史法兰和妙龄女郎在舞台跳探戈的优雅,有史法兰开着法拉利狂奔的兴奋激动,有查理抢夺史法兰佩枪时的不顾一切,也有史法兰在博德礼堂演说时的慷慨激昂。在那段愤怒的演说中,史法兰说出了永不为了自己的前途出卖朋友这样的道理,这应该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还是史法兰说的那句:我发现走的路是对的,可是这条路走的太苦太累了。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感触,这算是一种艰难的抉择,查理有了史法兰才不至于被退学,但并不是每个查理的身边都有一个史法兰,是坚持自己的信仰还是放弃?借用南桥说的一段话:在中国,按规矩出牌的人反成笑柄,都想着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达成自己之所需。你说这是大环境也好,小环境也好,或许我们都无法改变,不过如果你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那不如顽抗到底吧,就像《闻香识女人》里头的那个查理那样。我改变不了世界,可是世界也别想来改变我。

最后还是说说标题,影片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场景展现出史法兰闻香识女人的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和那些眼瞎但听觉却极其灵敏的人应该算是同一类的。如果看完电影后感觉剧情不像当初想的那样,显然你我都被标题所迷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国电影观后感暖春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小花从外村跑到芍药村,村民们都不想把自家的肥水外流。年迈的宝柱爹看不下去,顶着儿子、儿媳的压力收留了苦命的小花。小花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爷俩儿相依为命、土屋里从此有了笑声、多门多年不生娃的儿媳香草十分妒忌,想把小花送人。一次又一次的骗走了单纯的小花,但始终没能如愿。小花每天除了做饭、做家务之外还偷偷的学写字。小花非但没有记恨叔叔、婶娘,还一次又一次用真诚和稚嫩的心去接近他们,她的宽容与善良的心撞击了香草与宝柱的良心,终于使他们落下了忏悔的眼泪……宝柱爹和小花被请回了正屋,他们看着桌子上的丰盛的饭菜,哽咽得难以下咽,小花含泪扑向了香草、叫了生平的第一声娘……在一家人团圆的幸福的哭泣声中我也泪流满面.

多么温暖!多么感人!谢谢这位爷爷收留了小花,为她跌倒、为她而重病,把她培养成这么好的一个姑娘,而小花也为爷爷争了口气,靠上了大学。因为爷爷爱她,她也爱爷爷!从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也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我们是多么幸福呀!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同时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看到了影片中小花的生活,我不由地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影片中小花的生活是那样的艰苦、可她却那样的懂事,争气可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生活在父母的光环下,过着“伸手、饭来张口的”的日子,但他们还不满足,只要父母有一点过失,他们便会觉得委屈,不高兴,而且学习还不好;影片中的小花,什么家务都会干,可现在的孩子什么事也不会干,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也照顾不了;影片中的小花省吃俭用,可现在的孩子们,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不管再贵都要买下来,如果自己不喜欢的不管再贵,即使都买下来了,也会丢掉。

暖春,像春天一样的温暖!暖春,爱的启示!

这电影是那样的感人。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都像老爷爷爱小花那样爱我们,可我们却没有体会到。现在我体会到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对我的爱。

这部电影看完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泪水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我的眼睛,小花真是一个好女孩呀!我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向小花学习,做个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小花—我永远忘不了她,因为她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我将以小花为榜样,努力向上,以诚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黄玫瑰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10月9日下午13:00时,水厂根据集团党委通知相关要求,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黄玫瑰》。

通过观看影片《黄玫瑰》让我感受到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主人公邹笑春用生命去奉献爱的精神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有多少人一直流着眼泪看完了整部影片。影片之所以如此令人感动,来自于一种“大爱”的力量。

邹笑春医生是一位“不忘初心”的人,因为医生的“初心”就是患者,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于救护和爱抚艾滋病患者身上,担当、奉献、无怨无悔。当她得知身患胆管癌晚期将不久于世的消息之后,作为医生应该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她没有选择治疗,没有选择陪伴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选择的是把余下的宝贵时间用在与她朝夕相处的艾滋病患者身上,按照计划为他们做完一件件想要做的事情之后,离开了这个她曾经爱过的世界!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点亮了别人!

故事就这样令人心酸地结束了,而留下来的思考是什么呢?

我能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说明我的“初心”尚存,我应该努力去苏醒这颗“初心”,不忘这颗“初心”,寻找到最初的我。

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应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让心中已被点亮的光芒不再熄灭,用爱的光明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他人,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世界光明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惊天动地》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让我看了一部电影,《惊天动地》。100多分钟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被其中的情节感动得啜泣不停,流泪不止。

影片重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幕幕景象,主要讲述了解放军某摩步旅在演习途中,突然发现地壳活动异常活跃,山体塌方,通讯中断。在与上级无法取得联系的关键时刻,唐旅长视地震重灾区,视全力解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果断的下达了徒步赶往重灾区的命令。

在映川,突然其来地大地震震惊了所有的人,人们望着一座座的房子在坍塌,一个个的生命被掩埋,望着被中断的救援道路,望着缺少救援器械而无法全力营救生命时,共产党员站起来了,干部群众行动起来了。

某中学,地震来袭,同学们慌了,在老师们组织下匆匆逃离教室,来到安全地方。清点人数,少了几个学生,还有老师。感人的一幕就在此时,三个学生和一个老师来不及撤离,房子就倒塌了,在哪千钧一发的瞬间,张老师毅然做出了所有人为之动容的选择,他让三个学生躲在课桌下,自己趴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血肉做了一个坚固的掩体,学生们获救了,张老师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学生,深爱的学校。

某超市,地震来袭时,县委任书记的母亲正在为自己的女儿选购樱桃。突然,山动地摇,墙体剥离,所有人都慌忙撤离,任书记的母亲却没能出来。因为,她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她折返回去,钻进了已经坍塌的废墟里,找到了孩子,并奋力把孩子托了出来。孩子获救了,可她去被深深掩埋在残垣断壁中,废墟上还散露着几颗鲜红的樱桃。

到处是哭声,到处是惊恐的眼神……远处传来的急促地踏步声,远处鲜红的军旗在飘扬。“解放军来了,子弟兵来救我们了!”伴随着哭声,人们呼喊着!原来,在这关键时刻,急行军的摩步旅来了,依靠冲锋舟强行涉水的某部官兵来了,陆陆续续地大部队来了。一直坚持在现在在现场组织救援的任书记哭了,她不是伤心,而是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亮…。

一个个的生命被挖掘出来,一个个希望被重新点燃,堰塞湖的险情被排除了,化工厂泄露有毒气体的警报被解除了……新战士田野牺牲了,不少战士累垮了,倒下了…。.

军人是子弟兵,忠诚于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战争时期,他们用鲜血换来了和平。和平时期,他们用青春捍卫忠诚,保护人民。有灾情,出现在第一线的都是他们,有险情,最危险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矫健的身影……

看完影片,我久久不能平息。我感动万分,思绪万千。我该做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走在路上,突然她不小心滑倒在一个泥坑里,腿上划了个口子,爱干净的我却没有去拉她,帮助她,还是一个过路的叔叔把她搀起。想到这里,我的脸在发烧,懊恼不已。假如还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她站起。我虽不能像我们敬爱的解放军叔叔那样冲在灾难第一线,但是我得学会奉献,学着乐于助人,从小事做起,争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怨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厅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干部观看电影,当我赶到七楼会议室时电影刚刚开演,不知是何缘故,平日里可以容纳二、三百人的会议室今天显得冷清了许多,很多位置都空着。我选择了最后一排的空位坐了下来。平日里习惯了在电影院看电影,而今在会议室看电影,虽然窗帘都拉上了,但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与以往的战争影片电影相比,不再以领袖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而是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视角,将视点主要对准基层官兵,再现长征的艰苦卓绝。无论是开篇湘江大战的长镜头带来的震撼力和心理时间延续力,还是飞夺泸定桥时镜头的紧迫感和冲击力,或是尾声时少数民族战士达尔火将红旗插上高地时那凄美至极画面,都为这部影片的成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曲大师张千一的音乐紧紧抓住了影片的节奏,经过他的音乐情绪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气势更是无与伦比。男主角钟秋年仅十七岁,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担任这部大片的主角丝毫不显单薄。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深情,飞夺泸定桥是全篇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最动人的部分,如果说其他场面让我饱含热泪的话,那么这一场面则让我热血沸腾、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度的开掘,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触摸到了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热泪,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中,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里说起长征,我总是联想到“两万五千里、雪山草地、草根树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些词,还有一些电影,电视里的画面。至于更具体,更深入的东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这部影片后,一段段悲壮的故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场面,让我真切地了解到长征的艰苦卓绝,我也被深深的震撼着: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吗?

我不禁在想,纪念长征,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思索:以什么样的纪念让这段历史完好的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价值,以什么样的途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作为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播、宣传,而且要身体力行,刻苦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发扬。正如一位当代大学生所言:“开始于70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影《海洋》的观后感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的种类很多,有的是喜剧,有的是悲剧;有的能教育人,有的甚至能误导人。昨天,我就看了一场名叫《海洋》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心中深有感触。

进入影片,你可以看见不计其数的热带鱼玩耍嬉戏,时而围成一个圆,时而又围成一个长方形。可爱的白鲸带着他那像在一直撅着的嘴巴,在海中随心所欲地游动着,即使反转着游也没有人管他们。再看看橙黑相间的小丑鱼,他们在色彩斑斓的珊瑚中捉迷藏,好不快乐!

海底的动物无忧无虑,沙滩上的动物也是怡然自得。看看可爱的小海豹。瞧他们在沙滩上晒着肚皮睡觉的样子,简直比在海洋馆中的他们有趣多了。更有趣的是苍蝇在他们的头前飞舞,海豹们也只是瞟他们一眼,真像个懒得动身的孩子。小乌龟们从泥土里艰难地爬出来,又像赛跑似的向海中爬去,好可爱啊!人们深深地陶醉其中了。

不过,片中的喜剧到这里就该结束了。海中也有许多动物是不友好的。比如鮟鱇,他的两只眼睛长在头顶,血盆大口有他的身子大。在亮处,鱼儿见了他们可怕的样子都会逃之夭夭。不过在漆黑的海底,他那像小灯笼一样的东西就会吸引许多鱼儿,待鱼儿靠近,鮟鱇一口就能把他们全吞掉。再看看凶恶的鲨鱼,完全不对可爱的海豹手下留情,张开大嘴,跳出水面,一叼一个准。

看到这里,我心想:那些动物怎么那么凶恶啊,鱼儿们好歹也是生命,怎么能这样无情?可是,更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艘渔船从海面驶过,放下一根鱼钩,顿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鲜红的海水。我瞬间感到钻心的痛。这时,人类又使出最大的力气,用刺网拉上一条正在苦苦挣扎的鲨鱼。人们无情地将鲨鱼的背鳍和尾鳍割掉,然后将那无力挣扎的可怜鲨鱼直接丢到海里。看着那只剩下鱼翅,不能游动的小鲨鱼,是多么的无助啊!

到了影片的结尾,电影中展现了一条在惊涛骇浪上极力行驶,却终被淹没的渔船,似乎在预示着人们在捕杀动物的话,损失的是自己。看了这部电影,我真切地感受到,人类比那些凶恶的动物更残忍。海洋是鱼类的天堂,人们有什么资格去占领鱼类的领地,并捕杀可怜的鱼儿呢?地球是大家的,怎么就不能给鱼儿一片天空,不能忍住想吃肉的欲望,不去捕杀那些鱼?我下定决心,以后尽量少吃鱼肉,给鱼儿们活着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哥斯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713 字

+ 加入清单

由英国导演爱德华执导的科幻怪兽3D电影大片《哥斯拉》已经于今年5月中旬在北美公映,据报道上映首日以3850万的票房开创2014年北美首日票房新纪录,并以9320万美元创下北美本年度首周末票房冠军,《哥斯拉》是怪兽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

影片讲述了因制作核能而产生的哥斯拉和穆透的故事。强大的公母穆透醒来后更具非凡的破坏能力,它们的存在震惊了世界,也给整个世界带来毁天灭地的灾难。这是人类面对自然界的巨大力量而完全无法抵抗时,全民同心试图战胜巨兽的感人故事。

影片伊始,描述了日本东京一核电厂内,工作人员在正常地忙碌着。突然不知原因的地震引发了辐射外泄,几分钟后,美国工程师乔?布罗迪目睹着妻子死在自己眼前,他只能无可奈何,泪流满面,与妻阴阳两隔,但他坚信这场核辐射事故绝非人为,本意坚决查出真相,却被日方逮捕坐牢十五年之久。

十五年后,乔出狱,和已经是海军军官的儿子福特一起,再度前往当年日本的废核电厂管制区寻找证据遗物,如今,这里用超高压电缆困住了一个巨大的穆透蛹(大蝙蝠?)。工程师芹泽通过和乔的交流和磁片资料,一致认同是这个以吸收核辐射为生的怪兽穆透巨蛹造成了当年那场核电厂事故。此刻,监视屏上显示,穆透活跃的频率越发频繁。终于,穆透发出电磁脉冲,瘫痪了研究所内的电子设备,冲破了围困它的电缆,破茧而出,毁坏了大半个研究所,混乱中乔受伤身亡。

挣脱后的穆透,毁了东京后直奔美国夏威夷,此时美国军方在太平洋周边动用了飞机、舰艇和人力进行防御部属,但人类的武器根本无法抗衡穆透的破坏力,恰巧此时检测到有“哥斯拉”苏醒的回应,工程师大胆设想需借助“哥斯拉”的威力来消灭“穆透”。

原来还有一只雌穆透muto潜在美国内华达州,以拉斯维加斯附近的核废料场维生。当与在日本的雄性穆透“联络”后,欲在旧金山会合繁殖后代,影片中可见这两只“穆透”相见时的亲吻镜头,巨兽也相亲相爱呢。苏醒后的哥斯拉“侦测”到穆透的活动后,沿太平洋一路直追到美国旧金山,直到两只穆透muto在旧金山相会,哥斯拉从水中一跃而起,与死对头决一死战,但哥斯所到之处,巨大的尾巴可荡平几十层的高楼。美军打算以核弹引诱穆透,再以穆透引诱哥斯拉,欲借核弹爆炸同时杀死三只巨兽。然而运送核弹头的火车被穆透的巨爪几下就掀翻到了峡谷里,而剩下的核弹在海运中被雄穆透抢走,送给雌穆透,当作穆透幼体们的食物来源。

哥斯拉和公母muto酣战着……福特等人发现了被穆透抢走的、即将爆炸的核弹,为减少对人类的伤害,他们带往一公里外的港边引爆,与此同时福特发现了muto的幼体,用石油将其全数烧尽。而母muto看到自己的婴孩被烧成灰烬大怒,发疯般欲杀死福特,哥斯拉趁势吐出了两团巨大“火焰”,重击母穆透,飞来救援的公穆头则被哥斯拉甩起的巨尾打死在大楼上,因巨大的撞击力导致大楼坍塌,哥斯拉也被大楼埋没,倒下前人性化地和福特四目相对,消失在烟雾中。

此时母穆透醒来,想摄取已运到港口的核弹辐射,并张开巨口将几位美国军人吞入口中,场面惊人,而福特想借此时机,把运输核弹的船开往海上,却又被雌穆透发现,就在福特举枪打算“死战”时,是苏醒的哥斯拉阻止了穆透对福特的袭击,扒开雌穆透的嘴巴,朝穆透口内发出了超巨火焰,()烧焦、熔断了雌穆透的脖子,哥斯拉将穆透的头扔入海中,朝天发出胜利的吼叫后缓缓倒下。

运出海外的核弹引爆,福特和妻小团聚,哥斯拉再度醒来,对着天空吼叫后,再次返回到大海。

整个影片中,我最爱看三只巨兽是将东京塔、帝国大厦、金门大桥等标志性建筑摧毁的视觉效果场面;哥斯拉与穆透MUTO海陆空作战的场面镜头;欣慰哥斯拉竟然拥有人类的情感,用温情的眼神凝望人类盟友,在最关键时刻拯救人类,而义无反顾地为人类排忧解难,否则,即使是今天强大的美国也无法对抗如此巨大的兽王对人类的破坏,然而,哥斯拉却“不计较”功与名,功成隐退,潜回深海,可谓真正的超级英雄。

虽然哥斯拉战斗力惊人、勇猛无比,穆透破坏力巨大,但作为娱乐的科幻,偶却没有觉得它可怕,反而觉得它们都萌态十足、可爱,这些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庞然巨物,“真实”地在观众身边出现,让人恍惚置身其中,这高超的3D效果和超萌的巨兽表演,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科技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是一面锋利的4102双刃剑。相信这句话许多1653同学都已经耳有所闻了。当我看了《生化武器和核武器》这个短片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生化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人们为了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发明了生化武器。生化武器的一次大规模使用,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军队大量投掷含有生物战剂的传播物――人蚤,导致大量士兵染病。由于生化武器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1972年4月10日,联合国通过并签订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虽然说联合国通过这一公约制止了许多国家生产、发展以及储存生化武器,但是一些世界霸国不顾公约以及世界人民的呼吁,依然在发展、生产及储存生化武器。

对于生化武器而言,核武器的威力更不用说了,毕竟它经过了历史的验证。核武器主要分为原子弹、氢弹以及中子弹,是以核聚变或核裂变制成的。核武器爆炸比同等质量常规炸药释放的能量相当于要大得多,要大数千万倍。正因为如此我国才千方百计地自主研发核武器,以摆脱西方霸国对我国的威慑。二战时期,学家西拉德为防止德国人抢先造出原子弹,动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阐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最终美国抢先在德国前研制出了原子弹,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把它用在和平目的上。为了报珍珠港之仇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造成了22万多日本人死亡,那是世界上唯一受到原子弹攻击的地方。核武器就这样为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从此人们对核武器心有余悸。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全世界人民都在呼吁禁止制造和试验核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越是伟大的时代,就越是呼唤榜样,越是需要楷模。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观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后,我深深被触动了。节目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通过各行各业的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每一个故事都看似平凡,却让人深受启发。

《榜样》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进行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讲述来自不同岗位的约10位中国共产党人在工作上的奉献、坚守、担当、创新与责任。在这部纪录片中,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生动的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风采,彰显了光辉党性,传递了满满正能量。特别是支月英老师作为一名山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讲台、奉献在讲台、扎根在讲台、服务在讲台,将毕生的精力和学识都无私奉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本来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她,还舍不得退休,要继续为大山里的孩子播撒文明的火种,耕耘教育的希望,谱写壮美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我的家乡南通,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它是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在这里,左窗可听海,右窗咏江声;在这里,有优美的景色,迷人的风光;在这里,有灿烂的文化,光辉的历史……

南通的山挺拔俊秀。走进南通,就仿佛走进了一个长长的画卷。抬头远眺,几座山峦相映成趣,正前方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狼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景则名。狼山虽然不高,但是一片浓绿,郁郁葱葱。山顶上,屹立着高高的支云塔,为狼山增添了几分神韵,好一派古色古香的景色!周围,剑山、军山、黄泥山、马鞍山比肩而立,仿佛是几位风情万种的仙子。

南通的水温柔细腻。濠河,她是仙女腰间飘逸的流苏,是南通人心中的母亲河。白天,阳光明媚,濠河水面上波光粼粼,好像点缀着繁星。人们驶着龙船,融进了漂荡的水波中。岸边,一座座博物馆讲述着南通的过去与未来。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夕阳提起纱裙离去。远望濠河之上,又多了几架虹桥,沿着河岸,亮起了五彩的夜光灯,彩色的倒影,随着船儿的划动而微漾,多么曼妙的意境!华灯初上,路灯、车灯连成一片。这时候的濠河晚风阵阵,惬意不已,真可谓“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

南通的物产闻名全国。鲜美的文蛤就诞生于此地,它们被称为“天下第一鲜”,吸引了无数好奇的游客,来品尝这美味的海鲜。泥螺、海虾、带鱼……各种各样的海鲜产品令人们赞不绝口。它们都是南通的招牌特产。

南通的历史灿烂辉煌。这里的文化代代相传,别致的蓝印花布、品种纷繁的哨口风筝、独特的抖空竹……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物品有的用来装饰、穿着,有的可以陶冶性情,有的还能锻炼身体。

南通人善良勤劳。从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到优秀的运动员黄旭、陈若琳,他们都是南通的骄傲。南通人淳朴、聪明、智慧,他们在这一方土地上长大,在这儿安居乐业,创下伟绩,世世代代地生活着,幸福的花儿开遍南通!

依山傍水,依江傍海。南通,这就是南通,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南通,这就是南通,让人走了就永远把她梦中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下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取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我回国的信念和执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钱学森电影观后感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下午,按照学校的预先安排,在县影剧院看了电影《钱学森》。开始时片头走得快,只注意到陈坤主演,黄建新执导,连漂亮的钱老夫人蒋英是谁演的也不明白

在影剧院看电影和网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剧场的灯光一灭,大厅顿时灰暗,像进入了没有月光的晚上。宽长的影布上现出画面,音乐响起,把人带入艺术的氛围。轰隆一声巨响,火箭从高高的发射台上插入云霄,犹如我旁边的墙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着震颤。画面,音效的质感太强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热恋中的人儿不惜花钱买票到电影院中消费,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啊。

陈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书生,脸型稍长,面孔冷峻,气质形象没得说,岂能一个“佳”字了得。饰演钱夫人的女主角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让我的眼睛绝无挑剔之处。只是我潜意识里的像钱老这样中西贯通的天才科学家,应是比较沉稳、内敛,比较有内涵,个人感情方面并不喜张扬的形象。故事一开始很浪漫:蒋英在上海某个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粉丝很多。一曲完毕下台来受到围堵,而此时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没有过多的热情。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女友说刚从欧洲回来,下方还有很多演出,但年轻后生只有一句话,跟我走吧,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然后蒋英就义无返顾地随着男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真是“跟我走吧,立刻就出发”。我没有看过钱学森更多的传记,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若说蒋英学的是艺术,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这个故事发生的有因缘,那么我有点不相信,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却有些不敢相信。可能是钱学森受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这样对女生大胆追求示爱本来就很很正常。总之,这

么严肃的一个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感情的花朵,让人的眼睛变得很简单,很完美。这和我去年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包括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的)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明白。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必须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

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联想到前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说白了,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如果让他们应对钱学森,肯定无语。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样发自内心的爱国?

多年以后,当钱学森躺在酒泉发射基地的一间小土块房子里仰望着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方号导弹时,想起临回国时老师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语:老师,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此时他的心里应是百味杂陈,他最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儿都是也就应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连钱老的老师冯?卡门先生都说,让这么一个科技天才回国,就等于让中国有了与西方大国相抗衡的力量。冯曾说,钱虽是我的学生,但若背叛美国,那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固然反映了冯?卡门先生的爱国情感,当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更直接:一个钱学森,就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军的五个师。我更细微的感触到美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联想到眼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尝不是与对重视科技人才有关。

钱老与蒋英的结合是完美的,浪漫的。我理所当然的理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智慧与美丽的结合。片末镜头很有意思:钱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行走在林荫小道上,钱老略带歉意的对夫人说:这辈子你如果不嫁给我,很可能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赋。你后悔吗?蒋英的回答饶有兴趣,用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人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有什么遗憾?这位女性自豪的地说,我很骄傲,我为英国生下一个丘吉尔。然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钱老说:“中国能够少一个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这样钱学森这样一个科学家。”这样一对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老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恩爱,让人动容。

影片在钱老98高龄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前的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中结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学文化,艺术。……相信这句话能给当下中国的千万个家长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启示。我愿意相信,科学插在艺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后记:好长时光没写东西,感觉不是正常的日子啦,觉得亏欠,负罪于我的习惯和性格。教学中的事有时也想记下来,但都被以改作业和自我的懒惰为由推辞了。今下午看完这场电影,我是含着泪出来的,搭乘小何的摩的上给他说,回去得趁热打铁,写点感受。从6点半开始敲键盘,两个多小时才完事,看着洋洋洒洒两千多个字,觉得欠账还了一部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