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作文(推荐20篇)

影片《守望明天》在90分钟的时长内,通过珍贵的历史镜头,简明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守望明天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131

作文

1000

青春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飞扬的青春》,讲的是关于支教老师来到山村教书的故事。有两个支教老师,一个叫封政、封老师,一个叫娇娇、娇老师。

两位老师来到山区教书,并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为了那些山村孩子们的学习。校长也很友善,即使不知道得病,危在旦夕,但是她为了孩子,一直劳累着。

娇娇既是一位老师,也是一名记者。她将她现在教书的小学破旧不堪的地方拍下来。可是,校长的女儿果果却不喜欢她,于是两个人闹起了矛盾。娇娇生气,一气之下,离开小学,却被一条激流拦住,坐在了一个竹筏上,没想到翻了过去。还好被大山老师和山娃子发现了,及时救上了岸。尽管这样,还是阻止不了娇娇老师在这里教书的意志。

有一天,下了暴雨,厨房塌了,娇娇老师为救一个孩子跑了进去,没受什么伤。他把这些毁坏的房屋拍了下来,用了记者这个身份,把这些事情发在了报纸上了,许多人看到了,纷纷过来支援。

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义务接受教育,即使多贫困,多艰难。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孩子。我们应该自我反省。我们的家庭条件远远比上他们。但是我们却不好好学习。没有认真学习过,应该愧疚。我们要向他们一样,有一颗积极向上爱学习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3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_人物作文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雷锋》,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雷锋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和经历。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让人非常感动,令人敬佩。

影片中,雷锋不惜牺牲自己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主动去施工场地积极地帮助工人们施工,做了好事还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

还有一次,雷锋看见公路上有一位妇女手里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回来,要去十几里外的地方。于是雷锋冒着雨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雷锋生活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连一瓶汽水都不舍得喝,可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却乐于助人。

又要到3月5日学雷锋日了,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但是雷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年级:郑立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冯小刚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芸知道》上映了,已经三刷的我仍然跟着很多观众一起啜泣,也真心羡慕那些说看不懂的观众,这能证明你们仍是少年。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没有常规影视里的起伏冲突,以冯小刚好友张述与妻子罗洋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电影里变成了黄轩饰演的隋东风和杨采钰饰演的罗芸,爱得平实也平凡。

电影里的他们,和真实故事里的他们,都是平凡之辈。他们默默相爱,安静离开,故事里甚至没有多余的观众,只有柴米油盐里养育出的彼此相依。冯小刚在社交平台上晒了一封先生写给妻子的信,细述了她离开之后,自己的人生。他的文字和电影里的隋东风不谋而合。他写到“我会好好活着!为你,为孩子们,为我自己。”在这个排序里,“我”是开头,却排序在了所有定义里的最后。

我们常说,日子需要个盼头,要个念想与支撑。爱情是荷尔蒙的激发,相伴是最缱绻的情话,当习以为常的那个人走了,生活的另一端就塌了。可日子还要过呀,此刻的我就不再是“我”,而是为了成全,为了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罗小黑战记》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罗小黑战记》讲述的是猫妖罗小黑因为家园被破坏,开始了它的流浪之旅,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无限,一人一猫展开了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电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发人深省,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却也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平衡,还有关于对错的辩证,对好坏的思考。

首先,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体现在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大,导致了许多动物失去了家园。正如电影中的小黑和风息等人因此失去了家园,而人类的破坏和迅速发展正是风息后来不顾一切想要报复人类夺回土地重建家园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我觉得人类应该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人与自然的微妙的平衡体现在了妖精会馆的存在。妖精会馆建立在城市中,妖精与人类一起保障着城市的运作与人类和妖精的安全,我看到的是妖精能自然的生活在城市中,而妖精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和谐,在危难时刻,妖精能毫不犹豫拯救普通人,这是十分美好的事情。若说妖精代表着自然,那在我看来,这反映的便是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吧。

最后,关于对错与好坏的辩证。风息是对或是错,难下定论;而无限常问小黑的好坏之辨,亦难以区分。风息为了目的夺取他人能力,处心积虑欺骗小黑,甚至不顾小黑的生死,自然是错的;可他那份重建家园,给妖精最原始的家的精神,不见得就是错的。他夺取小黑能力,不顾小黑生死,在此看来,他是坏的;可是谁又能知道他没有真心对小黑好过呢?或许也是他之前流露出的真心,让小黑觉得他是个好人吧。再看无限,在风息眼里他是坏人,而在众人眼中,他便是好人。所以,好与坏,对与错,莫衷一是,至于结果,就得个人慢慢探索,最后心中便会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每个人的答案也不一定一样。

《罗小黑战记》给我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罢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画风很可爱,带来了许多欢笑,看完心情愉悦,同时也得到了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焦裕禄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3月21日,市卫生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了影片《焦裕禄》,重温焦裕禄同志感人事迹。影片真实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在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河南XX县担XX县委书记期间,为民、务实、清廉的一系列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焦裕禄同志作为人民的好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在观后感座谈会上,大家感慨万千,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时的讲话精神,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深学细照,务实笃行。一要从点滴做起,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党性修养。

做一个让群众信赖的公务人员。二要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把握改进作风的重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欢迎不欢迎作为卫生工作的衡量标准,真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焦裕禄精神。三要深查细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强化动力和措施,真正把卫生系统的“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这样一种刑罚:如果一个人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那么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死刑;二,被直升机送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上空,放下去挑战生存极限。也许很多人认为第二种方法很有趣。我们都应该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以地球的肺著称。除此以外,它拥有形形色色的毒草,毒虫,猛兽,甚至是可怕的食人部落。在这里,死亡与生存就是那么一瞬间。冲出亚马逊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或更小的几率。

《冲出亚马逊》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摄的一部现代军事动作片。亚马逊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一条古老河流。联合国相中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创办了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代号猎人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中,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残酷考验,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

中国的两名特种兵,在亚马逊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不仅仅证明了自己是最优秀的,也证明了中国人是最优秀的。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对于军人,我只能从军训中略知一二。我只知道他们比我们辛苦。每天训练不说,他们还有出入的限制。我曾经认为这很不合理,这样没有自由的生活怎么过?但是当军装穿在身上,心里就多了一份责任。作为军人,是应该在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就算作别这个世界也在所不惜。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怎么有高水平的军队?如果每个军人都寻求自己个人的自由,那么军队又如何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保卫国家,保卫人民。所以军人甘愿放弃自由,为维护祖国安定奉献青春。

在猎人学校的训练是地狱式的。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得全力以赴。也许慢了一步就会没有饭吃,就会被炮火伤了自己,这是生死之交的时刻。但是每个人都不会轻言放弃。这不仅仅是为了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体能和面队危险的能力,还是在锻炼自己的毅力。坚忍不拔,说起来那么轻松,真正被打倒后能够重新站起来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还有更主要的一点,猎人学校是全世界最优秀特种兵的集中营。在这里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个人,而且还代表着自己所在的国家。当要退出去敲钟的时候,国旗就将被降下来。所以每个人都不会轻言失败。为了不落后于其他队员,谁都不肯在医院里多呆一秒。负伤也坚持训练。这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忍耐伤口的疼痛,还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松懈。在忍受了那么久的痛苦之后和医院里的舒适相比,每个人都会想要解脱。要克服精神上的障碍,带伤训练。这所付出的比以前多的多。

影片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两名中国士兵追捕犯毒分子的那一刻。他们是那样的无所畏惧、永不可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触良多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大家也许要比我熟悉。影片の主人公是一个叫张嘎の男孩子,因为张嘎聪明伶俐,干练坚强,村子里人都亲切地称他嘎子。嘎子小时候和奶奶过着无忧无虑の生活,但是日本鬼子却破坏了那份原有の安静宁和,使幸福美满の家园变成了血流成河の战场,令刚刚“生根”の嘎子早早脱离了快乐の童真时代,在仇恨中“发芽”。日本鬼子の大肆侵略,被迫让嘎子小小年纪就参加了八路军。一次,在与日本鬼子作战时,嘎子不慎中了一枪,可他不顾疼痛,继续咬牙作战。又一次,嘎子竟有一把假枪擒住了一个日本兵首领,并成功缴获了一把真枪,为八路立下了不少功劳,充分体现了他の机智勇敢。

嘎子爱国家,爱人民,恨鬼子,恨汉奸,凭着一股不屈不饶の冲劲儿,不仅为奶奶,而且为更多の人民群众报了仇,真是个好样の小英雄!

作为二十一世纪の小主人,我们不能依赖父母,要自己独立起来,学着小兵张嘎,学着他钢铁一般の意识,学着他吃苦耐劳の精神,为二十一世纪做强大の基底。

……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亲爱的观后感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爸妈不知道我不吃什么、不知道我对什么药品和食物过敏、不知道喜欢什么颜色……他们对我的了解,在我的概念里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吧?所以妈妈经常在我陪她看肥皂剧的时候给我削最讨厌的苹果,爸爸会给我买他认为fashion的米白色大衣……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从小我就是一个人背着小书包去上学,然后坐在门前看着日落西暮北斗星冉冉升起等着爸妈回来,吃饭,然后自己抱着自己睡觉。爷爷奶奶想要个宝贝金孙,故对我不喜;姥姥姥爷有他们的宝贝孙子要照顾,所以我一直无人看管。现在想想我挺幸运的:没有人告诉我不可以要陌生人的糖果、没有人告诉我要记住爸爸妈妈和警察叔叔的电话、没有人和我说怎样保护自己……但我还是长大了,不茁壮,却顽强。恍惚之间,猛然发现,我就像一棵小小的幼苗,默默地存在一个永不见光的角落,奋力挣扎,只为了别太早湮没,直到有一天……

时光荏苒,踩着高跟马丁靴的我已然长大,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魅力,却开始有了亭亭玉立的风姿。用老宋的话说就是“吾家有女初长成”,3.7女生节爸爸带我去买首饰,作为我的成人礼礼物。一路上他紧紧地抓住我的手,生怕我被哪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所伤,生怕某个酒醉或疲劳的司机会带走他最后的希望。“那对小树叶你看行吗?”爸爸用恭敬到谦卑的口气问我,“还可以,怎么了?”我随意地答道,看见他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眼角眉梢的皱纹绽放出一朵灼灼其华的桃之夭夭。

看着精致的耳钉被一双纤细的素手在我小巧的耳垂上洞穿固定,他笑了。“很漂亮”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哦”我也笑了,也许是敷衍,也许有那么点儿真心。在首饰店耀眼的灯光下,一瞬的回眸我发现了他鬓角早生的华发,那一刻我努力把微笑放大,奋力笑的更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活着观后感

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演员们专注的演绎更是深深的触动了我。整部电影,无论是从艺术效果上来看,还是从历史角度,电影所蕴含的人生观来看,都极具感染力和欣赏性。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一个寂静的深夜里,我一个人对着电脑看着细细的体会着其中的沧桑和欢喜。每次看完内心深处都会浮沉着一股股的感动与同情,那晚更是思绪飘飞,很晚才睡着,现在希望借此文以表达出自己对此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对于电影的名字,叫做活着,我认为这达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什么叫活着,这显然让人会不自禁的去思考?可以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势必经历着一种特殊的时代活着生活方式,以至于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活着也必将作为主人的信念支撑着他以及身边的人活下去。试想,21世纪的人们有多少人会为活着而艰苦的走下去会以活着为信念为动力呢。

没错,这是一部以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为背景,讲述着主人公福贵及其朋友,家庭乃至整个当时社会的人们为了活着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的考念,有痛苦,有欢喜,有离别,有团圆。从福贵来看,他的身份发生了一次大转变,从大少爷变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流浪汉,因为生性好赌,也因为龙二的卑鄙厚颜,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背景无不有关系。然后,为了活着,福贵像当时的中国一样,从无到有,从有变好,一步一步的生活开始有了好转,妻子也回来了,家总算暂时团圆了。

的确,这只是暂时的团圆,四五十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大的事件,文革便是殃及全国上下的一次重大灾难。文革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也是特别荒唐特别残忍的年代,虽然我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每次我看到听到,文革时期,多少的有为青年,多少的革命先辈,多少的学术权威被打到的时候,我的心里好恨好痛,那时为什么会如此荒唐,就像影片中的王斌教授一样,明明是医院中首屈一指的妇产科教授,却被指为走姿派,而取代这些资深专家的却都是一些世俗的初出茅庐的学生们,这也是直接导致福贵的女儿死亡的原因。她的女儿不是因为简单的难产而死,而是因为产后出血她们竟然不懂如何护理而至。这让我想到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想了很久,后来有一天半夜我忽然想到了,觉得这里的“活着”并不是指“好死不如赖活”,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这些感情的联结,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他个人在活着,也是因为他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这“活着”就不是“赖活”。

是呀,凤霞的死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啊,还有有庆,他们的死,让他们的父母也就是福贵和家珍,是否还记得,当福贵看着满身鲜血淋淋已经步入天堂的有庆自己的儿子的时候那悲痛欲绝的嘶喊声嘶力竭的痛苦,活着真的不是一个人的事,还有家珍,纵然那么多人拦着她,她也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子,那么的难过那么的伤心,那个时候她的生命多么脆弱,所以活着不是赖活而是因为和身边的亲人朋友有着感情的联系。

在看片子的时候,我常想,电影的重点是要表现文革时期的荒唐残忍呢还是要表现对于生活的压迫,活着是唯一的选择,活着是关键呢。我想两者都有。“活着”的福贵在影片的开始和结束都说了关于小鸡的话,两者有很多的相似,只是在最后说变成什么的时候,结尾的时候福贵暗示着生活会越过越好。也总算给观众一个欢喜的结局。

最后我想说说福贵的妻子家珍,家珍的扮演者是巩俐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片里她是一个真正的好妻子好妈妈,她几次都说了,我不图什么,只图和你过个安稳日子,确实,福贵也确实有福气,有家珍这样的好老婆。生活判了很多人死刑活着走资派,但我相信对于家珍这样的好女子,生活最后都会给与她幸福和美满。

行文至此,大致写出了自己观看电影《活着》后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但是承蒙老师教诲,如有不得当之处还望老师给与教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学习感悟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的电影金刚川》正在全国热映中,首周末票房突破3.5亿,观影人次近千万,而在影片取得票房和口碑成绩背后,是全剧组常驻5000人不遗余力的日夜奋战,最终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部剧作精良、制作精良的精诚之作。

影片拍摄过程共集结演员1174人,剧组工作人员2479人,特效人员2600人,后期人员1302人。最终,《金刚川》的成片镜头数量定格为1249个。《金刚川》的创作历程,为电影工业化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影片引起观众极高的观影热情,时值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和重阳佳节,各地志愿军老战士、老一辈观众也前往影院观影,回望烽烟岁月、感怀当下和平。

“金刚川泪点”词条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观众动容分享观影感受:“影片的对英雄故事的悲壮呈现令人潸然泪下。”“士兵们用血肉垒筑人桥的画面震撼心魄更富象征意义,中国脊梁让人哭得酣畅。”

数千人奋战共铸精诚之作 全年龄观影感动热映

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正在热映之中,而它非凡的创作历程,同样令人震撼。三位导演在短时间,以最高效率集结三组人马分别拍摄,伴随着海量沟通商讨,成就一部统一风格作品,其背后聚集的是演员1174人,剧组工作人员2479人,特效人员2600人,后期人员1302人的完美配合。

最终,《金刚川》的成片镜头数量定格为1249个,管虎、郭帆、路阳以精诚之心,完成了这部得以体现中国电影制作流程与水准的作品,也为电影工业化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金刚川》不仅是一份来自电影人的行业答卷,更是一种身处和平、缅怀先烈的集体致敬。观众热情观影,亦在影片对志愿军群像的深度刻画中,寻味到跨越历史的情感共鸣。

“金刚川泪点”词条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网友纷纷回忆动容时刻:志愿军一心保家卫国、无畏枪林弹雨坚守金刚桥;张飞演绎人性转折,唱起“万古流芳莽撞人”慷慨迎敌;关班长外刚内柔、把更安全的炮位留给战友。一幕幕动人画面令观众当场落泪,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不但吸引青少年观众走进历史,深受感召,亦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收获了来自志愿军老战士、银发老人观众们的激动赞誉,他们纷纷写下留言致敬英烈:“我们胜利了!”“英雄不死,我爱中国。”

实力群像诠释英雄无畏 创新视角聚焦历史个体

影片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共赴烽烟战场,诠释志愿军无畏气节。表演上,每位演员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部分,在人物设定方面,电影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桃园结义三兄弟”的姓氏,来为联手抗敌的三位主角命名,“张译饰演的张飞呈现出饱满的人物弧光,从优柔寡断的谨慎形象,到一腔孤勇,血战敌军的无畏,实现了与‘张飞’的精神合体。”

影迷解读出令人动容的历史辉映。这群身处前线的战士们,同样有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执拗:关磊和张飞互相揶揄,却处处关心对方;高连长与刘浩的“方言争执”更是前线多年相处的默契所在。

《金刚川》集结了管虎、郭帆、路阳三位优秀导演,从同一故事的三个立面入手,全景式描绘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却又感人至深的往事。这样一种精巧新颖的叙事布局,令观众十分惊喜:“三位导演对镜头的运用真的是炉火纯青,不但没有互斥,反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也有影评人分享专业观感:“前两章的记忆起到蓄势的作用,随后的第三单元则在情绪上全面调动与拔高,是国产战争片里比较少见的尝试。”既展现为国献身、青春无悔的顽强斗志,又传递出和平稳定的炙热祈盼,正是《金刚川》所秉承的历史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全文共 2291 字

+ 加入清单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时光,老了容颜,瘦了思念,葬了爱情?但是,当我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纪录片后我想说:时光,暗不了英雄的光辉,淡不了伟大的爱情,葬不了对祖国的的热爱!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已经是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享有非常优越的生活,但他的心却向着祖国,想为祖国报效的心愿像一团燃起的火焰般。1950年,他辞去了美国科学界的重要职务,打算绕道回国,美国政府百般阻挠。他们甚至制造借口拘禁了他。

他要回来,回到百废待兴的红色中国,回到他日思夜念的家。当导师冯。卡门先生得知自己的天才学生要回中国,他很诧异的问道:“你去那里干什么?那里没有风洞和实验平台,难道你要回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家去种苹果?”钱学森很坚定的回答他:“只要为了人民和国家,就算种苹果我也愿意!” 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宁愿将他监禁在美国本土,也不想让他回到中国发展国防航空。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外交干涉,钱先生终于踏上了归国的客轮。茫茫大海上,钱先生眼角泛起的光与西太平洋红色中国焕发的血红霞光融在一起,要问为什么流泪,因为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踏上国土的那一刻,他便火速赶往中南海,收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国家和人民把发展伟大中国核国防和航空建设的重任交付于钱先生之肩。毛主席问他:“学森,中国何时能造出自己的核弹”。思绪片刻,而后异常坚定的声音由心而出,“请主席放心,四年之内必将完成任务!”这是五十年代的新中国,除了破旧,一无所有,工业基础荒芜,被美国佬嘲笑为农业时代!50年代,苏联科学家对我国技术保守,只将基础的导弹技术出售中国,即使这样,他们的谱摆的特大。60年代,中俄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终止合作协议,撤出科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四年内造出核弹、导弹看似天方夜谭,但冥冥之中,核爆炸的成功已是必然。因为我们有“学问像森里一样”的钱学森,有“千磨万击出深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共和国英雄,有万万爱国人民的支持!

核之路汤汤浩浩,民之求浩浩汤汤。钱先生对挚友说过,有核和无核是不一样的,正如你手里有剑不用与没有剑可用。中国人需要这把核剑,百年的耻辱必须要用这把剑层层刮去,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亦需要这把惊世宝剑护卫,它是中国龙的定海神针!带着人民的嘱托,钱先生踏进了茫茫大漠,这是一场战争。设计,加注燃料,测风等等各项复杂工作有序进行之后,中国第一颗导弹屹立在了大漠上。望着这颗心血加注的导弹,钱先生抑制住感情,心里

默默对导师说:“先生,这就是我种的苹果。”发射倒计时:3,2,1发射。中国第一颗导弹“东风”拔地而起,像神龙,以震溃苍穹之势跃于大地,冲向远方的沙漠。起飞十秒,飞行正常,方向仪正常。起飞二十秒,按计划平行飞行,方向仪正常。??“轰——!!!”罗布泊实验基地,蘑菇云冉冉升起,爆炸成功!所以的参研人员激动的跳跃了起来,我们的“宝剑”问世了。一旁的钱学森默默的,攥紧了手,看着自己种的“大苹果”变成一朵云,仿佛看到了人民的幸福。

几十年后,钱先生的头发也已像当年蘑菇云那样暇白,夕阳红下,老人牵着老伴儿的手问:这么多年跟着我,你辛苦了,你后悔吗?蒋英老人很委婉的回答了老头子:我给你讲个故事,记者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你此生有什么遗憾吗?邱母说:“我为大英生出了丘吉尔,怎么会有遗憾呢?”而后,她又说:“中国可以没有我这个歌唱家,但万万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啊!”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坚持所震撼!当初为了回国,他经历重重阻拦,一心要回祖国的故事曾经感动多少中国人!还记得在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组委会这样给予钱学森评价:“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钱学森再次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可见他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重量和地位。在网络上有一句话恰当好地形容他:两弹一星兴中华,丰功伟绩扬国威。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正当钱学森一家正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和他共患难,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62年风雨过去了,两人用一生的爱坚守了对彼此的承诺。

2009年10月31日,钱老仙逝。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航天事业留给我们后辈,微笑着离去了。在我的人生记忆中,他从书本里走来,向历史中走去,身后留下惊世伟业。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他的精神,凝铸成华夏民族最坚实的脊梁。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依然忠贞爱国、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以及他和夫人的爱情的风雨同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祝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祝福》写了“我”回家过年时,听说了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是外乡人,初来鲁镇时活泼开朗、勤劳朴实,深受大家喜爱。但她丧夫后被逼再婚,而后来的丈夫和孩子却都因意外丧生,她沦为了乞丐。在被大家欺辱,嘲笑后,自闭起来,最终不得不自了终生,期盼着下地狱与家人重逢。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读后心情十分沉重。

作者的意图,便是要通过祥林嫂的一生来批判禁锢人的封建思想。纵观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封建思想毒之深。最初,祥林嫂在第一次丧夫后,受封建思想中妇女要“守节”,不能再嫁的影响下,不肯再婚,甚至寻死;后来,被逼再嫁后,在别人的眼里她已“失节”,于是人们便不停嘲笑她,歧视她,给她带上罪名,使她每日生活在痛苦中;然而,她尽管尝试挽回名誉,却寄希望于神灵,向庙里捐门槛以求摆脱“罪名”,但这终究是无用的;最后,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只好自杀,以求在地狱中与家人能重逢。仔细想来,这导致其悲惨遭遇的竟几乎全部源于封建思想,封建思想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它让人不能呼吸,不给人活路。人们认识到了这思想的罪恶后,便会摒弃它,从而动摇封建统治根基,推动社会进步。

值得学习的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毫无觉悟,在千百年延续下的封建思想中混沌地活着。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才能使人们觉醒呢?事实证明,直接攻击旧思想,宣传新思想,不但不会被接受,还会被当作反动思想而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于是,鲁迅便富于战略性地用叙事的方式,婉转地让读者自己觉醒。人们一开始读来,不会存有戒备心理,只是当作一个微不足道的故事来看,或许它平常的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但随着阅读深入,他却不知不觉地发现,主人公的命运多舛,似乎并不是偶然。再一琢磨,便不难察觉这些悲剧都是由封建思想导致的。即便思考到这也就足够了,在这类文章的影响下,久而久之,他便对封建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便会毫不犹豫地推翻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冰雪奇缘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大年初五,我和爸爸、妈妈去伟东。乐客城看电影。昨天我们看了《爸爸去哪儿》。今天,我们决定看《冰雪奇缘》,这是一部3D影片,我可是第一次看。

这部影片写了妹妹安娜活泼可爱,姐姐丽沙有神奇的冰雪魔法。但是姐姐的魔法在气愤的时候发出的是冰尖;在高兴时发出的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故事的开始写妹妹安娜找姐姐丽沙玩,缠着姐姐玩跳“雪山”游戏,姐姐玩着玩着,一不小心,没有及时变出“雪山”,安娜跳空了,把头伤了。国王和王后听到丽沙的喊声也来了,看到安娜生命危急,找到地精,地精告诉国王安娜伤的不是心,是头,一会儿可以治好。但是要让姐姐学会控制魔法。丽沙担心再次伤到人,就把自己关了起来。

三年后,宫殿的大门都打开了,丽沙要接管整个国家。妹妹也高兴地跳来跳去,这时她认识了来参加开城仪式的汉斯,被汉斯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了,安娜想与汉斯结婚。姐姐丽沙不同意,在争执的时候安娜一不小心把姐姐的阻挡魔法的一只手套给抓了下来。丽沙的魔法暴露,逃出了皇宫。丽沙在逃跑的路上,她把脚控到湖中,湖面就结成了冰;她一甩手,一座座冰山就出现了。这时她已不知不觉把整个国家从夏天变成了冬天。安娜要去寻找姐姐回来,把冬天变回夏天。故事情节从此展开了。

影片里有一个搞笑的小人物,它就是“雪宝”。它有一个被安娜用生胡萝卜做成的鼻子,用树枝做的手,它的身体和头经常搞反。“雪宝”的一段比较好玩。经过了许多的波折,故事的最后,安娜为了救姐姐,自己却变成了冰人,姐姐被打动了,搂着妹妹不放,奇迹发生了,冰化了,妹妹复活了,姐姐高兴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感受是:爱是能温暖心的,爱是伟大的。我喜欢这部让人感动、搞笑的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花木兰的观后感

全文共 223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之前,我对《木兰》的期待很矛盾。一方面,马楚成这两年的成绩单实在让我无法觉得他是个靠谱的导演,并且可以驾驭好这个题材;另一方面,我真的、万分的,希望花木兰这个角色,能带给赵薇一个公正而诚恳的评价。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始终认为她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即使《画皮》好评如潮,我也不觉得那是她最好的发挥。在我心里,《情人结》和《姨妈》才是她的水准。

结果,在电影开始的那个镜头里,我的第一个矛盾就被解决了。Vitas同学以和整个电影氛围十分不搭调的气质,一袭雪白站在西北荒漠上敬业的对着口型迎风流泪满嘴沙,然后镜头一转,这海豚音王子居然是传说中的男宠……大哥,难道你也是没钱了就跑到中国演演电影么?!整个电影就这样莫名奇妙的开场了,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不到十分钟,花木兰已然“旦辞爷娘去”了(电影里没娘)。

说实话,电影的前半段我看的要比后半段舒服,因为那是典型的“马楚成作品”:节奏明快,剧情简单,台词轻松,还有不少笑果。即使这个电影就这么进行下去,或许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无非是多一部《剑蝶》(当然水平要高一点……),只是会遗憾赵薇对花木兰投入的感情罢了。可是坏就坏在,所有人都知道这电影是必然要转型的。几次宣传场合,马楚成话里话外都是家国天下,怎么可能让花木兰就只是和费小虎比比眼睛大小呢。

于是在急转直下的半小时里,整个《木兰辞》基本被还原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原来诗中关于花木兰的军旅生涯就这么二十个字,而电影里也没费什么劲,几仗打下来,花木兰就成了将军。

能想到么,看到这里我真的很失望。花木兰已经走到了这里,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她还要有什么成长?在看电影之前,我始终把它想象成一个女人的史诗,因为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这样一个女人,她在军队里有多艰难,她在战争中有多么渺小和无助。花木兰之所以成为花木兰,我觉得,不是因为她可以在成千上万的士兵面前发号施令,不是因为她可以得道多助,而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并且她有勇气、毅力和气魄,在那样一个不属于她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在我看来,这种渺小的生存才是最伟大的。

所以对于电影后半段的剧情,说实话我真的是不喜欢。我不喜欢太宏大的家国情怀,不喜欢那么多符号一样的主题元素被堆积在电影中,也不喜欢那场潦草的高-潮戏。或者是马楚成太钟爱这个题材,也或者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特点。总之就是看的到导演的努力,却也看得到他的力不从心。大场面调度不好(估计也没钱……),室内戏又拍不出紧张激烈,倒是花木兰杀了门独后和文泰四目相对的时候,以及最后两个人相忘于江湖的时候,隐约让我想起了我每看必哭的《星愿》……

当然我以上这些,并不是说《花木兰》有多差。其实凭心而论,在最近的国产电影中,我想《花木兰》即使算不上多优秀,但也在平均水准之上,何况还加入了导演演员那么多的心血和诚意,为此我也愿意鼓掌。其实有《木兰辞》做基础,《花木兰》怎么也不会太差,只是如果要出彩,必定要在诗词之外找到一个闪光点。而《花木兰》令我失望的也正在于此,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这个“闪光点”居然是一段俗套而多余的爱情。诚然陈坤这一次确实演得很好,可我却觉得,假如把这个角色去掉,这电影会更加好看,也更有力量。难道花木兰就那么需要一段爱情么,难道一个女人要成长要强大,一定需要一个男人告诉她这样那样吗?难道她真的需要在过尽千帆还要来一句,谢谢你文泰吗?花木兰敢于代父从军,已经是超出常人的魄力,怎么到了军队里,成长为一个统领千军的将军了,却反而连面对死亡的勇气都没有了呢?即便真的要把花木兰成长中的障碍设置为她作为女人的软弱,那么我想,一个费小虎,足够让她长大和面对一切了。

所以我只能说,电影存在的问题是出自编剧的苍白和导演的力不从心。可能花木兰这个人物千百年来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德和希望,每个人又都对她有某种情结,于是她成了道德楷模或者圣女贞德。但在我心里,即使她在战场上总是躲在最后,她依然是个英雄。其实编剧中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对花木兰她爹的改动,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而是仍然留恋战尝希望保家卫国的汉子。这一点对花木兰的性格铺垫很重要,让这个女孩的举动有了一脉相承的气质。

我想无论每个人对电影有什么评价,对赵薇的这一次表演,应该都会有目共睹吧。以前我总吝啬用赞美之词评价她的表演,《画皮》好评如潮我甚至还泼过冷水,但这一次我真是很激动的在看完之后就打电话传播她演的有多让我感动。当然我不会用那么多类似于有层次、有感情之类的词评价她,我只是真的在电影中,彻底的忘了她是赵薇……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后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最感动我的,是她和柔然公主对话那一段,虽然那句“对于你的xx(想不起来了,反正就是和平的愿望),我很尊重”让我差点笑常那一段她不漂亮,也没什么光彩,对手戏的那个貌似年纪还没有我大的小姑娘一脸青春洋溢,眨着无辜的大眼睛努力表演这个公主的深明大义,却不抵蓬头垢面的赵薇,一句历尽沧桑的“我也只是个女人”。

我也只是个女人呐。《花木兰》我很欣慰的一点,就是没有让她多么刻意的去模仿男人的动作和神态。而电影虽然给了她女儿身,却有意无意的还是让她成为了一个“男人”。再矫情一点儿的话,听到那句台词的时候,我脑子里想起的绝不是银幕上那个角色的12年,而是那个替角色说话的演员的12年。其实她也只是个女人呐。一个女人的肩膀会有多宽阔呢,一个女人的内心可以有多强大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导演不知道,但是赵薇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全文共 6576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对海尔集团的发展就有过了解,知道一些著名的案例,但这次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对海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海尔的成功离不开这位充满责任感、拥有魄力和雄心、敢于冒险的决策者——CEO凌敏,同时也离不开他们这个视企业如家、爱岗敬业、锲而不舍的团队。影片虽短,但完整讲述了海尔的发展历程,特别真实地展现了一些细节,有些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我将以海尔集团发展战略为主线,结合影片中的实例,来研究海尔的战略变革之路,并将海尔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对比分析。

一、海尔基于外部环境的四大战略选择

海尔自成立之初到成为荣获多项殊荣的中国白色家电霸主,主要经历了四个战略发展阶段,而这些战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海尔对内外部环境的清楚认识和精准分析。

1、针对卖方市场供小于求的名牌战略。1984年到1991年当时的中国家电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阶段,面对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状况,很多厂商片面追求大批量生产,忽视了产品质量。而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张瑞敏却认为这是海尔应该苦练“内功”的时候,抓住这个时代机遇用质量俘获市场消费者的青睐,从这个目标出发,张瑞敏带领海尔实行了“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名牌战略。因此有了著名的“砸冰箱事件”,起因是因为电冰箱质量不过关,张瑞敏忍痛把价值二十多万的76台冰箱砸了,从他的言语中能看出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为了让员工把质量意识烙在心中,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铁锤。特别是他说“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的时候,那一锤一锤的榔头砸毁的不仅仅是质量有缺陷的冰箱,也砸毁了企业“不行、能凑活”的旧观念,也正是这一砸,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一个海尔人的心中。影片后面在海尔步入正轨后的“找螺丝”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名牌战略”的核心是产品高质量,优点是经营目标集中、企业高度专业化,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在这个对家电产品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市场下,海尔以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名牌战略”成功俘获了消费者的心,确立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的地位,使“海尔中国造”享誉全球。

2、针对买方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战略。而从1992 年之后,中国的家电市场开始迈入买方市场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只是简单的定位在“可以购买到”的层次上,而是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的意识普遍觉醒。此时的市场,单一的产品或产品系列,已不能再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这时候“多元化战略”成为包括海尔在内众多家电企业的选择。

所谓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通过不同产品不断进行扩张,它能够充分运用企业拥有的技术优势,实现资源通用的范围经济和资源互补。在捕捉到市场多元化需求这一新特征之后,海尔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扩大白色家电生产规模,将海尔产品由冰箱扩展到冰柜、洗衣机、空调器等白色家电领域,并开始进军以电视为代表的黑色家电和以电脑为主的米色家电领域。也就在这个时期,张瑞敏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战略思想,使得张瑞敏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从1995 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开始,短短几年内海尔在全国共兼并了15 家企业,全部并购过程的成本核算相当于只花了7000 多万元,但却盘活了15 亿元的资产,使海尔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企业界独树一帜。

电影中讲述了这一发展阶段海尔的管理模式提倡“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和下班前站在

6S脚印上做反省的习惯。而到了美国又能因地制宜,实行本土化,让工作受到表扬的员工站在6S脚印上。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每天干完当天的任务,并能够比昨天有所提高,长时间积累后,个人的工作就会比初来的时候跨上更高的台阶。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对待工作认真、精细的态度。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3、为谋求更大市场、更高知名度的国际化战略。海尔从1998年开始启动国际化战略,主要目标是将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和城市,并建立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提高海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国际化战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企业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新的市场,并在无形资源方面为企业带来增值,比如市场声誉的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增加等等。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具有明显的品牌战略意图,用海尔自己的话说,它的国际化战略是为了“创牌”而非“创汇”,其国际化发展模式是“三位一体本土化”,即设计、制造、营销都要在当地进行,通过在当地融资、融智、融文化,利用全球市场资源来实现创造本土化名牌的目标,实现“海尔国际化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4、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化品牌战略。2006 年10 月27 日,海尔集团宣布与日本三洋电机在日本成立由海尔控股的合资公司,三洋在冰箱行业全球领先的技术使得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如虎添翼。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海尔把“全球化品牌战略”作为自己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在完成“走出去”战略之后,积极实施“走进去”和“走上去”策略。主要目标是要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竞争力,实现与供方、客户、用户三方的双赢,并实现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以全球化视野实施国际化扩张,完成从全球最大向全球最强的转型,成为引领全球白色家电产业的风向标。

二、海尔战略发展中的问题

变革常常需要企业在陌生的市场环境中摸索新的模式,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也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海尔也不例外。在成功的战略变革之路上海尔也曾几度走了弯路。

1、多元化战略下的品牌泛滥化。在海尔多元化和国际化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批评海尔品牌泛滥化的声音也开始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跨国企业,海尔在家电领域是成功的,但由于海尔还涉足家电、通讯、制药、金融、家具等其他业务领域,过长的战线使得海尔的核心力量和资源无法聚焦,海尔的品牌认知价值开始削弱,这对海尔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多元化没有错,非相关多元化也是可取的,但一定要避免陷入多元化泛滥的陷阱,否则今天的“全面开花”到明天可能就是“全面凋谢”。

2、国际化战略下对低成本的忽视。随着物流行业发展的日益完善,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亟待发挥,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普遍很低,许多跨国公司都选择到这些区域开工厂,而海尔却是选择在美国、欧洲等劳动力很高的地方建厂进行本地化生产,从这点来说是个非常不经济的发展选择。相比而言,美的则选择在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投资生产基地的建设,使得美的在成本竞争方面为自己创造了优势,虽然目前的美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及海尔,但它目前对海尔造成的挑战已经不容小觑。

3、全球化战略下对顾客忠诚度的忽略。海尔在全球化战略下,几乎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了顾客对海尔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上,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海尔产品的普及,努力实现海尔在全球范围内销量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该目标,海尔采取了十年保修、及时上门服务向应答服务的转变,但却忽视了对客户忠诚度的培养,以至于现阶段的营销仍还停留在顾客满意阶段,还没能发展到顾客忠诚阶段。

三、从海尔战略选择得出的启示

从海尔战略调整的路线,我们可以看出在战略变革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首先是战略选择与自身内外部环境良好的匹配度。战略与内外部环境的匹配度是指企业内部是否有资源和能力满足由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变革需求,战略变革所带来的变化能否与企业的运营状况相适应,并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这一点海尔做得非常成功,在准确捕获外部市场信息之后,在衡量自身内部实力的基础上,海尔进行了第一次的战略调整——名牌战略,实现了由只注重量的生产到注重质的生产的飞跃。

其次是战略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战略具有前瞻性即战略方案的实施要具有可拓展性,现行战略方案在内涵上具有延伸性。能够与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相适应、适应企业发展而发展的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尔的战略发展来看,海尔走的是一条由国内走向国外走向全球的发展路线,每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都是在前一个战略基础上的内涵和外延的延伸,每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都是对前一个战略优点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

除以上两点之外,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还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的战略变革目标。由于战略变革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未知性,需要企业在进行战略变革之前确定一个清晰的愿景与目标,确保不在变革的进程中迷失方向,丢失了变革的初衷,而导致最后“四不像”的局面。

2、战略变革中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切忌泛滥化的多元化。2006 年诺基亚将研发芯片的塞班系统外包给埃森哲,自己则选择重新开始进行整机生产,对于处在以计算机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放弃具有发展潜力的软件技术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为计算机技术做代工,无疑是在这个时代裸奔,最终会失去发展的市场和竞争力,而现在市场的事实也证明了诺基亚已经失去了在高端机市场的一席之地。

3、战略变革的可接受度。战略变革的可接受度是指企业组织自身对变革承受力的高低,或者可以说是战略变革中推力与阻力的力量对比度。一个战略方案到底能否成功的实施,关键在于推行实施的力量能否胜过阻碍实施的力量,如果推行力量更大,即变革承受力越强,则变革可以成功实施。一般来说,企业所选定的战略方案都是不同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后折衷的产物。

4、适当的战略变革时间跨度。战略变革一般要经历解冻、变革和固化三个阶段,在变革的阶段中会带来诸多变化和不稳定因素,这个时期的组织是脆弱的,员工的心态是不稳定的,因此变革时间过长就会给企业员工带来不确定性,产生对变革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变革的进一步进行,而变革的时间过短,又会使员工觉得过于激进,因此在变革中必须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变革时间跨度。

5、保持企业对外界环境适当的依赖度。企业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越高,企业战略选择战略方案的灵活性就越小,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保留适当的应变空间,保证战略选择的弹性,以灵活应对难以预估的环境改变。

好的战略必须要有好的执行,经过有效的执行,战略才能最终发挥它的效用,当前很多中国企业之所以失败,不是由于错误的战略,而是在于糟糕的战略执行。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化、流程化的手段改变低效沟通、低效管控的情况,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海尔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对比分析

海尔是家电行业,华为从事的是通信、IT 行业,海尔销售的主要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耐用消费品,而华为销售的是针对运营商使用的通信系统,属于基础设施的资本性产品。虽然,这两个企业在行业背景、产品、渠道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但在国际化方面还是有可比性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华为和海尔的国际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1、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先难后易”与“先易后难”的跨国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模式,

通常是先向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或投资,最后在将发展目标逐步转向发达国家。海尔一反这一定式,它的策略是: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易如反掌进入并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例如,海尔冰箱首先是成功地打人德国市场,而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市场是最难进人的。如今海尔在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将海外投资的绝大部分力量放在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发展难度极大的市场。但是,海尔人认为,这里的机遇也是极大的,根据主客观因素,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与海尔不同,华为的跨国经营选择了“先易后难”的道路。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军事战略的在商战中的活学活用。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2、国际化人才战略

海尔在国际化人才战略上基本上是雇佣当地员工,不管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操作人员, 其海外的销售管理模式基本是采用区域的代理制为主,海尔总部负责海外销售的人员大部分是以商务出差的形式去管理海外市场,常驻人员很少,基本依靠当地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

同时,张瑞敏认为,对于雇用当地人管理海外企业,实行企业管理人才当地化政策,总体衡量对母公司来说,是十分划算的。虽然付与国外管理人才的薪金,要远远高于国内。但通过综合比较与权衡,也只有符合东道国的薪金水平,才能雇佣到合适的当地人才,而当地人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为的企业创造的价值,则是中方管理人员难以达到的。在这方面,海尔集团舍得投资,例如,它在美国波士顿的海尔营销中心,担任第一把手的就是美国人,海尔集团付给他年薪为25万美元。这样做,就是为了发挥其才智,使之安心为海尔服务。

华为的人才战略和很多跨国企业相同:先从国内向海外输出大批人才开拓国际市场。据说华为在海外工作的有一万人左右,占其员工总数的 1/4 。华为几乎将其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驱逐”到海外去开拓海外市场。华为人把这种人才战略形象地称为“输出革命,赤化全球”。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业绩基本上是由中国派驻的华为人做出的。当然,中国的人力成本比国外的相对便宜是一个因素,但绝不是华为在海外市场用自己人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的电信市场已经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过国内市场磨练的华为市场人员,放到海外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同样能征善战。二是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己的人才,能与总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便于总部的直接管理,彻底贯彻总部的想法和战略意图。三是从本国派出的人员能很好的传承公司的文化,有很好的执行力。当然,随着华为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华为要走国际化人才战略的第二步,培养当地的优秀人才,开放更多的高级职位给当地人才,让当地人才逐渐替代华为派驻的人员。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持续保证国际化竞争优势。

3、国际化文化战略

海尔文化的精髓是它的执行力文化。对市场、对用户需求都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讲究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化对海尔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包括海尔等国内品牌,面对国外大品牌的激烈市场竞争,在产品、技术、实力等方面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只有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快速对应市场变化,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中国的家电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海尔在美国市场上推出的下拉抽屉的麦克冰柜,就是海尔迅速对应海外市场顾客需求的一个生动案例。

华为的土狼文化在华为国内市场的成功上也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狼有三种特性:一是良好的嗅觉;二是反应机敏,三是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

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不管是海尔的执行力文化还是华为的狼性文化都面临着在国际化阶段如何在海外推广和落地的问题。因为这些文化都是在中国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特殊土壤里培育起来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海尔和华为都要向他们优秀的跨国公司同行学习,尽快地凝练和总结出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基业长青,能在全球推广的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如企业的愿景,企业价值观,使命等核心文化理念。

以上泛泛而谈了这么多,回归到电影本身,我十分钦佩主人公强烈的责任感、雄心和魄力、敢于冒险的精神、创新的效率以及执行力。但在敬佩和赞美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海尔的发展看似是一个奇迹,但细细研究又是必然的,因为它拥有一位充满责任感、拥有魄力和雄心、敢于冒险的领导者,同时也拥有一个视企业如家、爱岗敬业、锲而不舍的团队。海尔不仅创造了财富、税收、就业,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海尔精神。当然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海尔领导者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最重要的是学习海尔人执著而又灵活、谨慎而又大胆、拥有责任感而又勇于创新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海尔”走向世界,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中国企业的风采。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一部红色革命电影《上甘岭》,电影的主要情节是: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

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为之动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

他们真正做到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此时,我也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更应发扬继承老一代先烈的这种优秀品质。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应地,自己得到的也会得到很多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但是有些年轻干部工作在农村,生活在城市,并不能安心的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学习她以村为家、以村民为亲人的思想觉悟,学习她“先当村民,再当村官”的工作理念,学习她不干出一番成绩誓不罢休的理想追求,端正态度,扎根基层,体悟磨炼,在广大的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学习她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精神。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研究生,黄文秀没有一点娇气和傲慢,她能走进群众,她能和村干部积极走访调研,倾听群众的声音和诉求,驻村帮扶日记里记满了各种各样的村务小事,从农村低保、到水费电费,只要村民有需要,哪怕再小的事,她都在努力的去做。正像她经常性说的一样“只要能为村民谋一丝利益,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难也心甘”。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学习黄文秀的这种精神,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的服务理念,真正的从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学习感悟

全文共 2041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最重要的新闻,莫过于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的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最近有不少文艺作品上线,比如昨天上映的战争大片《金刚川》,就是近年来少有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电影的阵容大家都知道,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联合执导,主演则包括吴京、张译、李九霄、邓超等人,算是今年配置最豪华的影片之一了。从完成度上看,作为一部命题作文,这样一部华语顶配战争片给主创的时间一共才两三个月,做成现在的效果,实属不易,所有工作人员都辛苦了。片名《金刚川》,指的是朝鲜境内的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这座桥通往当时的作战前线,是运送人力、物资的一条战略大动脉,因此成为战争双方争夺非常激烈的一个地标。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在美军飞机一次次的轰炸下,我志愿军是如何一次次护桥、修桥,最终保障大部队顺利通过金刚川的故事。我觉得金刚川这个地名就挺妙的,念起来掷地有声,有一种英雄气概在里面,很符合影片的调性。看完《金刚川》的童鞋一定会发现,这部作品跟以往国产战争片在叙事结构上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就是从三个视角展现一个事件,相当于一个三重奏复调作品,而不是此前大多数国产战争片的线性叙事。影片一共分为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在片中都有标题提示,但它和《我和我的家乡》这类短片合集还不一样,因为《金刚川》不是四个小故事,而是一个故事的三种视角,最后一段是全片的收束。

三位导演的分工看完后应该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猜测:第一段《士兵》,从修桥士兵的视角讲修桥;第二段《对手》,从美军飞行员的角度讲他们是如何轰炸我方的;第三段《高炮班》,讲我方高炮班的战士们如何用简陋的炮弹与敌方飞机对战,护住金刚川上的这座桥;第四段《桥》,也是全片的收尾段落,讲述最后我们的志愿军到底是怎么通过金刚川的,是最为震撼催泪的桥段。这种特别的叙事结构,观众可能在看完电影三分之一时长处就会发现,咦,这个时间线好像有点不对,这个情节刚刚不是演过一遍了么,怎么又来一遍?然后就会意识到,哦,原来《金刚川》在玩非线性叙事啊。

客观地说,这种叙事手法在电影中并不稀罕。有人说《金刚川》是低配版《敦刻尔克》,其实无论是形式的必要性和完成度上看,《敦刻尔克》都比《金刚川》要高明不少,后者有一些画面素材在几个段落里重复使用,看的时候难免产生厌烦情绪,有观众就吐槽《金刚川》是一个故事讲三遍……三个段落由不同导演操刀完成,各自水平的高低优劣也造成影片观感上的明显起伏,比如第二个段落,就要比其他段落弱不少。不过能在这样的主旋律商业大片中用一下非线性叙事,这种勇气和探索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我觉得《金刚川》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展现战争中个体的状态和情感,这一点对国产影片来说尤为可贵。以往我们看到的国产战争片多为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个体往往被淹没在集体中,但《金刚川》里的所有人物都是基层战士,露脸的最大军职也就连长级别,他们在战争中是什么样子、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成为影片重点刻画的内容。

我们能看到他们操着天南海北的方言说话交流,甚至因为语言不通出点小摩擦;能看到战士也会对上级部署安排产生小情绪,比如抱怨自己所在的连队被当成工兵连,总被派去修桥,而不是真正上阵杀敌;能看到战争间隙战士们之间悄悄八卦,对哪个女兵有意思啥的……正是这些鲜活的细节,让我们看到战争中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个体,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当他们为了战争而牺牲时,也更能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英勇和伟大。

片中的两条感情线我觉得塑造得都还不错,一是吴京饰演的班长关磊和张译饰演的排长张飞,两人之间的兄弟情很感人。吴京和张译现实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这种关系融入到电影里,让他们的表演有种微妙的默契,很有火花。两人的关张姓氏自然来自关羽张飞,影片也通过各种细节极力展现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如坚持让对方驻守隐蔽炮位、通过吹口哨互相报信、把烤玉米留给好兄弟等等。

这次张译的表演也成为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一大亮点。无论是珍惜弹药的谨慎,跟关班长之间的互动,还是战斗中英勇无畏的表现,都演得非常好,尤其是最后的长镜头高光时刻,既震撼又感人,给很多观众都看哭了。很多人都说,张译这次的表演值得一个影帝。

另一条感情线是班长刘浩和话务员辛芹之间朦胧的情感,朦胧到甚至没办法说是爱情。两人都来自四川,憨憨傻傻的刘班长一直对辛芹有好感,但其实他从来没跟这位老乡妹子正面接触过,而且觉得“她连我的名字都不晓得,叫个锤子老乡”,只能偶尔通过望远镜偷瞄辛芹工作的样子。最后辛芹那一句“前线见,刘浩同志”才让刘浩知道,原来两个人早就互相知道并一直默默关注对方。这条感情线处理得相当含蓄,但感觉很符合战场实际情况。辛芹这个角色,虽然笔墨不多,也算是战争片中难得的女性形象了。

和《八佰》类似,片中所有演员都说方言,给人的感觉也比较亲切。尤其是邓超饰演的连长一口听不太懂的江西话,常常因为口音和战士们吵起来,算是全片仅有的几处比较幽默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百花奖影帝吴军、华谊兄弟新秀刘科、实力新人赵冉共同主演的关于“农村支教”的电影

昨天才看的这部片子,有很多的感触。

来回看了两遍,结尾的地方还是会流泪。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然而顺着看下来,到电影后面1/3左右的时候,当女主角了解到这个支教的小学几个比较特别的细节之后,却无法让人笑出来,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沉的悲哀。

天那边》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回到山村小学,代替死去的老校长“破罗”继续自己的教师职业为结局,这个结局很凄美,但是现实点来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试问,有几个大学生能够安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片贫瘠的农村,更别提一辈子时光了,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圣人,大多数人却不是圣人。当然,大多数人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他没有爱心或者什么的,而是生活环境所致,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能让你在那边根本就无法长期生活,这才是最致命的。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还有片中许多情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对目前支教这种方式的一种期待:大学生来偏远地区支教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但是时间太短,根本就做不了许多事情!对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稳定的教师队伍”,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你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你能扎根于此,山村的孩子们就总有走出去的一天!同时,国家也应该着实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了。

在其中,看到的还有许晓萌和江可可的爱情。首先,对于江可可这个人物我并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现象。还有许晓萌用这样的方式考验两个人的爱情,这种做法也是站不稳的,这与爱情无关,这是生活,爱情在生活面前,要考虑的并不是只有爱与不爱。

“江可可选择退缩和放弃,他在工作中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后的退缩和放弃了与许晓萌的多年的感情。”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语句,是我所不赞同的。江可可的选着是更现实化的,许晓萌的选着则偏向理想化。

还有一些影评人认为,80后大学生后应该思索,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责任,比如理想,比如对社会的贡献……我个人觉得在这样一部影片下,把如此沉重的帽子扣在某一个阶层年龄上的人,这样显然也是有失考量的。

关于“农村支教”并不是哪几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毕竟像徐本禹这样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已……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只是如此肤浅。

当然了,电影只是电影。生活终究是生活。

只是,我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没有哭,却在面对这部很早以前的片子的时候潸然泪下。在罗老师背对着许晓萌讲那一番话然后又大口扒拉这碗里的饭的时候,泪水就那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1986年,女排写就五连冠伟业,但随着主帅变更、名将退役,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沉寂,就是17年。

直到2001年陈忠和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淘汰上一代名将、提拔新人,在他的运筹帷幄下,中国女排队伍焕然一新。

陈忠和指导继承着老女排精神,终于带领中国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2003年第9届女排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阔别了17年的世界冠军奖杯,终于回来了!

他一手缔造了“黄金一代”,是与郎平相当的冠军教头。

2008年,陈忠和指导率领中国队,郎平坐镇美国队,两方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交锋,“和平大战”轰动一时。

陈忠和教练的扮演者不止一位,之前已经曝光年轻版的陈忠和由彭昱畅饰演,而任教期间面对举国上下的期望和瞬息万变的战局,始终笑对一切的传奇教练,黄渤当仁不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前两天我收到两张免费的电影票,就是这几天为“教师节”放映的电影《天那边》,起初以为也就是表现农村教师的电影,或者说也就是赞扬那种蜡烛精神的电影而已,可当我和我的女友在电影院里与几乎满座的人们共同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我实在是小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以后许多的话拥挤在胸,只感觉不写点东西为这部电影心中就不会畅通的。

先从罗老师不让这两个支教的老师上课说起。

从这开头一看,我觉得这就是个引线,是个导演安排的一个让人带着猜想一路看下去的悬念,当看到罗老师与村长一起参与这事时我就更加确定这个想法。也正是有这么一个悬念,使得人们从开头的一点笑声慢慢的被带入一个疑问中:什么那个罗老师不让她们俩个上课呢?难道真如电影后面所说的只是罗老师的一点“私心”吗?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才觉得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悬念存在的,这是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主要矛盾,而电影所要表现的一切都从这个矛盾演发出来,而这个矛盾就是:当下农村的教育实际情况与“我们”的主观思想的矛盾!

为什么我要在“我们”上上个引号呢,因为我觉得这个“我们”包含的群体太多了,不仅仅是支教的我们,还有教育界的我们,还有象身在事外的类似于看电影的我们。其实,电影的矛盾是借罗老师那一点“私心”从他口中表述出来的,当下的我们真的对农村的教育实际不了解,或是说不太了解。农村的学校与我们城市里学校的情况实有大相径庭之感,这里有人知道农村学校的上课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吗?农村学校除了寒暑假还有别的一个假期吗?

这个或许绝大多数人不会知道的,这倒不是我在突显我什么,只是用这种疑问的方式更深的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注意程度。这其实我也是偶然知道的,因为我奶奶曾居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我们去看望她时我得知这个情况的:农村小学上课时间不象我们城里一样早8点午12的,他们早上会推迟一个小时,因为早上要帮家里上山做点农活或做一些家务活什么的,下课也下的早,原因也还是刚说的那个;他们除了寒暑假另外还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假期——秋假,这个在他们那里叫“农忙假”,我一说这个大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秋天是收割庄稼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得忙这个,所以农村的学校会因为这个情况而自行的放一段时间的假,没什么,这是实际需要的,有些农村生产力还不是很高,不得不靠人力来补充。这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不同之处,农村的孩子们不单单只是学生,他们还是家里生计的劳力,所以整体知识水平上不去也还有这方面的原因。据我打听,其实在一些农村还有几天春假的,不是为春节而是为春耕,春耕秋收还有秋耕秋种,在这些时间里,农村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相应的调整上课或叫上学时间的。这些情况应该是些不为大家所知的事情吧。

展开阅读全文